《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
读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追问“我,雅典人修昔底德,在伯罗奔尼撒人和雅典人之间的战争刚刚爆发的时候,就开始撰写这部战争史了。
我相信这将是一场伟大的战争,比此前的任何一场战争更值得叙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开头好是霸气,也确实吸引了我,对于西方历史上发生的这样一场战事,留给了我们太多太多的谜题、疑问,追问,在这里,我只想追问答案。
关于战争,我有一些想法。
什么是战争?战争的意义是什么?他的原因和结果又是怎样的?往往人们谈论战争,自以为能够掌控战争,然而当战争爆发之后,似乎一切又变的那样的无法预测,让人难以把握,以致我们似乎无法去把握它。
正如一些人所言,战争对于我们这些为真正经历过战争的人都只不过是一些数字对比的游戏而已,然而真正经历过战争的人才会明白战争有多么残酷,“残酷”二字有时说出来真的太过容易了,我认可修昔底德的看法,战争的根源在于人性。
正如王和教授所言世界历史的发展说到底不过是人性的发展史,修昔底德坚信人性的欲望的冲突的无限性,所以同样的历史必然会在未来不断的重演,历史也确实如此,尽管原因条件不同,然而战争始终分布迷离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彼时开战之前的希腊人与雅典人的那种对热情的热忱难免让人想起《漂》中南方人关于南北战争的高谈阔论,更不禁让人想到了今天的世界之中人们对于战争的各种议论。
蓦然脑海里有一副画面出现,一位经历战事的老者摇头喟然今日年轻人的好斗,人们已然忘记了战争的痛苦,然而那些经历者时至今日也不愿提起那段过往。
人们忘记了残酷,这才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在我的信念里,或许战争起初,各方的利益集团会为了自我的利益而去开展斗争,然而战争的结果永远不会有赢家,无论是对于古代而言,还是对于现代而言,战争只会是两败俱伤,不过是哪一方面伤的更严重而已,最终受苦的仍然是那些战争的直接参与者,那些如同我们一样的平民,可以去幻想一下,如果有一天当我们处在枪口下,处在生命的危机之中,我们又会如何去举措?我无法预言,但对于战争,我永远希望他可以不在我们的世界里发生,尽管这种希望现在看来是多么渺茫。
伯罗奔尼撒战争观后感
伯罗奔尼撒战争观后感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古希腊历史上一场具有重大影响的战争。
这场战争的爆发,不仅仅是两个城邦之间的争斗,也是两种不同的价值观和政治体制之间的较量。
作为一个历史爱好者,观看有关伯罗奔尼撒战争的纪录片让我深受启发。
首先,在这场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到两种城邦发展和治理方式的差异。
雅典和斯巴达作为希腊两个最重要的城邦,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
雅典以民主为基础,注重人民的参与和平等;斯巴达则实行严格的军事统治,以军事力量为基石。
这种差异导致了两种城邦对待同盟的方式不同。
雅典试图通过推广民主制度和提供文化、经济上的利益来吸引同盟;而斯巴达则通过强制性条约和军事援助来维持同盟关系。
这种差异最终导致了两个城邦间的矛盾激化,最终爆发了伯罗奔尼撒战争。
其次,伯罗奔尼撒战争也反映出战争对人民生活的影响。
在战争中,雅典完全依赖其强大的海军力量,在海上与斯巴达对抗。
然而,由于长时间的战争导致资源匮乏,雅典的军费压力持续增大,最终导致了经济的崩溃。
雅典人民不得不面对短缺的食物和物资,生活条件急剧恶化。
战争还给一般人民带来了不安全感,他们生活在常常被战争蹂躏的环境中,经历了许多痛苦和困境。
另外,伯罗奔尼撒战争还认识到了战争的残酷性和毁灭性。
在这场战争中,双方都采取了非常激进的手段,包括切断粮食供应、烧毁作物和城邦的摧毁。
战争不仅带来了大量的人员伤亡,还严重破坏了经济和文化。
战争的目的不再是简单的征服,而是要彻底摧毁对手,使其无法再恢复。
这种毁灭性的战争给双方和整个希腊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对当时的希腊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伯罗奔尼撒战争也给我们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教训。
这场战争不仅仅是古希腊两个城邦之间的一场争斗,也是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之间的一场较量。
战争对两个城邦的影响深远,特别是对雅典这个在古希腊世界中具有领导地位的城邦。
从雅典的失败中,我们可以看到民主制度的局限性,以及在面对外部挑战时需要更加谨慎和坚定的思考。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三千字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三千字篇一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嘿,朋友们!最近我读了一本超级厉害的书——《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这感觉,就像是穿越回了几千年前的古希腊,亲身经历了那场惊心动魄的大战。
也许你会问,这书有啥特别的?我觉得吧,它就像是一部超级真实的纪录片,把那个时代的政治、军事、人物啥的,都给你展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修昔底德,那简直就是个天才,他写的东西,让我仿佛能看到战场上的硝烟弥漫,能听到士兵们的喊杀声。
这场战争,可真是复杂得让人头疼!雅典和斯巴达,两个超级大国,为了权力、土地,打得那叫一个昏天黑地。
我有时候就想,这打来打去的,到底图个啥呢?可能是为了荣耀,也许是为了生存,谁知道呢?书里的那些人物,一个个都特别鲜活。
比如雅典的伯利克里,那可是个厉害角色,他的智慧和领导力,让雅典在一段时间内称霸一方。
但人无完人啊,他也有犯错的时候,不是吗?这让我觉得,英雄也是普通人,也会有失误和无奈。
再说战争中的那些策略和战术,哇塞,简直让人惊叹!有时候我都在想,如果我是当时的指挥官,我能想出那些妙招吗?可能够呛,哈哈!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心情那叫一个跌宕起伏。
看到雅典占上风,我兴奋得不行;看到他们失败,又忍不住叹气。
这战争,就像人生一样,充满了不确定性,你永远不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
你们说,历史是不是总是惊人的相似?伯罗奔尼撒战争中的种种,难道在今天就没有影子吗?我觉得,从这场古老的战争中,我们能学到太多太多。
不过,话说回来,读这书也真够累的,密密麻麻的文字,复杂的人物关系,有时候我都想放弃了。
但又一想,不行啊,这么好的书,不读完多亏啊!朋友们,你们读这本书的时候,是不是也跟我有一样的感受呢?篇二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哎呀妈呀,《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这本书可把我折腾得够呛!但读完之后,又觉得收获满满,真是让人又爱又恨呐!一开始,我觉得这书就是一堆枯燥的历史记录,什么城邦之间的争斗啦,政治阴谋啦,感觉离我好遥远。
可是读着读着,我发现自己居然被深深吸引了!你想想,雅典和斯巴达,两个强大的城邦,就像两个争强好胜的孩子,谁也不服谁,非要争个你死我活。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上下册)》[古希腊]修昔底德著读后感
首先,作品的主题深入人心。修昔底德在书中展现了人性的复杂性,如自私、勇敢、愚蠢、聪明、善良和邪恶等。这些主题让我对人性的多样性和矛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作品还涉及了命运、自由意志等哲学问题,引发了我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再次,修昔底德在书中深入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他通过描绘战争中各种人物的形象,如勇敢的战士、狡猾的政治家、慈悲的智者等,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多样性和矛盾。这种对人性的深刻描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人类社会的变迁和发展,以及不同历史时期人们的价值观和行为动机。
此外,修昔底德在书中还关注了社会变迁对人类行为的影响。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社会动荡、政治变革和战争破坏使得人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既影响了人们的行为和决策,也塑造了他们的性格和价值观。从这一角度来看,修昔底德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关于社会变迁对人类行为产生影响的生动案例。
然而,在这部作品中,我也发现了一些我不喜欢的部分。例如,在描绘战争和政治斗争时,修昔底德有时过于强调人性的黑暗面,这让我感到有些悲观。另外,作品中的一些政治策略和战术描述较为复杂,需要花费较多精力去理解。
第四篇范文:《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上下册)》[古希腊]修昔底德著读后感——分析与评论
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一部具有深远意义的历史著作,其独特的写作风格、鲜明的人物塑造和深刻的社会主题令人印象深刻。在阅读这部作品的过程中,我不仅被其历史叙述所吸引,更对其各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思考。
伯罗奔尼撒战争读书心得10篇
伯罗奔尼撒战争读书心得10篇伯罗奔尼撒战争读书心得篇1一句话概括:这本书里,有四分之一的篇幅是演讲、四分之一的篇幅是希腊标志性的漫长绕口的人名地名,剩下的部分,却是一部光耀千秋的战争史。
展开来说,活跃在两千四百多年前的修昔底德是个天赋拔群的史学家,他公正而客观、关注交战双方的经济实力、梳理出家族与部落的纷争,甚至用科学的视角解释海啸、鄙夷月食的迷信。
跟随修昔底德的笔触,战争伊始即爆发的瘟疫、互取胜负的拉锯战、雅典公民的自信与荣光、拉稀戴蒙人的迟疑与坚韧,逐渐令人身临其境。
到了战争后期,看到雅典人在西西里缓慢而绝望地被叙拉古人一口一口吞噬、米洛斯人的灭顶、雅典政制的动荡、比雷艾夫斯长城的倒塌,再加上善辩辉煌的伯里克利、磊落的伯拉西达、持重却不幸的尼基阿斯、逐利且诡谲的阿尔基比阿德斯、忠于坍塌中帝国的塞拉麦捏斯,二十七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伴随着重装步兵的刀剑相击声,久久回荡在我的脑海。
翔实、冷静又豪迈,这完全是现代史的规范,却已在两千四百年前完成。
这是孔子之后,孟子之前的时间,《春秋》我未曾读过,有机会势必拿来对比。
读书的一个遗憾和失误,是从图书馆借下半卷的时候顺手还了上半卷,可数张希腊地图都是附在上卷里的。
读史不看地图、不看洋流气候沿革、不加以反复琢磨,终究是不能称之为已经了然于胸的。
伯罗奔尼撒战争读书心得篇2国庆节读完了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最后几章。
这是西方史学公认的的第一部著述严谨的信史,讲述了在希腊对波斯战争胜利之后,希腊城邦之间发生的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历史,即雅典帝国(阿提卡联盟)对抗斯巴达城邦(拉栖代梦联盟)及其他希腊城邦的近三十年的战争历史。
1,公元前500年到公元前400年的约一百余年是雅典的黄金时期。
经历波斯战争,雅典城邦从希腊的一个二流城邦崛起为希腊土地上与斯巴达并肩称雄的雅典帝国。
在伯利克里时期雅典达到了国家荣耀的顶峰,也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高峰。
而于公元前431年到公元前404年爆发的第二次伯罗奔尼撒战争,则以雅典的最终失利并沦为斯巴达的附属国而告终。
《伯罗奔尼撒战争》读书心得
《伯罗奔尼撒战争》读书心得《伯罗奔尼撒战争》读书心得第一次听到《伯罗奔尼撒战争》这样一本书名时,我以为这是一本和战争和历史有关的书,当我继续读下去的时候,我发现这其实是和民主这个词的解读有关的书。
提及民主,我能够想到新文化运动,陈独秀高举“民主与科学”大旗,号召青年觉醒;想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总之,提及民主与之相对应的关联词必定是,“进步的,科学的”;“历史的选择”;“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等等正面的词语。
简而言之,民主,无论你如何去描述它,它所代表的总是一个正确方向的价值取向。
我对于民主最初的认识,是来自让·雅克·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他倡导的是一种绝对民主的观点,这种观点在他的书中多次提及,比如“公共意志总是正确的,总是有利于公众的利益。
”我对此深信不疑,我甚至在大学课堂上和我的西方法律思想史老师争辩过,多数人的意见总是对的,因为那很民主。
现在想来这样的想法是多么的稚嫩。
在我读《伯罗奔尼撒战争》之前,我一直非常崇尚让·雅克·卢梭的绝对民主的观点。
从治理国家的理念出发,绝对民主是非常正确的,它的正确性在于为了谋求绝大多数人的福祉。
近现代国家不采取这种绝对民主的方法是因为城邦的解体,人口的激增,绝对民主在实践上由于地理、人口等客观原因没有实践的可能,但是这并不妨碍,绝对民主是一种在理论上存在的最优的一种制度。
然而《伯罗奔尼撒战争》给我带来了关于民主这个词在最初的真实样子,姑且借用罗振宇的话把它称之为民主“小时候”,在民主的“小时候”,民主这个词本身并不是一个正确的价值取向,绝对民主绝非不是正确的政治选择。
历史上最著名的苏格拉底之死就是死在绝对的民主制度之下;除此之外,民主“小时候”犯的错还让璀璨一时的雅典在伯罗奔尼塞战争中惨败于斯巴达。
为何一直存在于全世界人民共同认同的一个正向价值里的民主,在“小时候”竟然比暴君的专治统治听上去还要残暴?民主一词难道一直都被大部分人误读?由于僭主制的难以维系,雅典需要一种全新的政治制度来维系城邦的运转。
读西方史学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有感(最终5篇)
读西方史学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有感(最终5篇)第一篇:读西方史学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有感读西方史学名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有感摘要: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开了政治军事史的先河,在西方史学著作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全书记载了古代希腊历史上第二次巨大的战争,即伯罗奔尼撒战争,希腊奴隶社会开始由繁荣走向衰弱。
关键词:战争修昔底德政治军事史在古希腊历史上,发生了两次巨大的战争:第一次是发生在公元前500~公元前449年的希波战争;第二次就是公元前431~公元前404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
第二次战争,是希腊历史上的转折点,关于这次战争的史迹,有修昔底德的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流传于世。
西方的史学名著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可谓多如牛毛,再现了曾经的生活,记述了时代的特征与思想,但《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在众多同类型或是不同类型的史学名著中毫不逊色,熠熠生辉。
一、关于作者修昔底德,关于他的生平,我们知道的其实并不多,除了从他本人撰述的著作中寻到只言片语以外,同时代的其他作家几乎没有人提到他。
第一个为他写传记的人已经试公元五世纪的人了,叫做马赛林纳斯,但他所根据的材料也只是修昔底德本人的著作以及前人对著作所做的注释,甚至部分结论都是出自猜测,出现自相矛盾。
首先,关于修昔底德的出身年份就有许多争议,但是很据他于公元前424年担任将军职务这一可靠的年份以及他著作终止时的年龄,我认为约公元前460~约公元前395年这一时间断线是合理可信的。
在古希腊,要能担任上将军这一职务的除了才能突出以外,年龄也要达到三十岁,若依据公元前460年出身来看,到公元前424年担任将军一职,那就是36岁,而他死时大概也就六十岁左右,所以死亡年份也就在公元前395年左右。
而关于他的童年生活,我们也知之甚少。
青少年时代,他应该也与雅典的许多贵族子弟一样,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据说,他童年时,曾在奥林匹克听过希罗多德朗诵他的历史著作,并感动得泪流满面。
伯罗奔尼撒战争读后感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可以说,自从希波战争后的短短的18年,伯罗奔尼撒战争把繁荣的希腊奴隶社会输个一干二净。
而这本书的作者修昔底德不仅修筑了这部史事,还亲自参加了这次战争。
看完这本书,我把这部著作分为几个部分。
一、希腊的挑衅希腊作为奴隶社会,一直靠着奴隶主的压制才保持着看似稳定的局面。
奴隶与奴隶主之间,自由民主各阶层(民主党与贵族党)间,两个同盟集团间,盟主国与同盟国间的矛盾一直紧张的关系存在着。
希腊的雅典在当时可以说是一霸之城,无论从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上来说,都是无人可以匹敌的。
自然在这种情况下会有很多政治家的野心存在着。
所以领导家们会考虑势力的扩大,导致了雅典帝国扩张给斯巴达带来的不满。
二、斯巴达的宣战斯巴达不过是陆上称霸,在任何情况考虑都不是雅典帝国的对手,处处处于被动,可以说是团结一致带来的好结果,于是有了第二次同盟代表大会。
科林斯人在被雅典干涉后自然心存着对雅典帝国的憎恨,所以就很理所当然的加入了战争的队列。
三、战争战争历时了20年,可以说这次非正义的战争使得东欧这一块区域放弃了养民衍生,雅典可以说是失去了民心,也受到了天意的诅咒,两次瘟疫也是极大的扭转了局势。
战争一年接着一年,局势也是改变的很慢,有两边的僵持,有叛徒,有一波的战况。
四、雅典战败后的反击雅典战败后,是对奴隶社会的推翻,也有俄国波斯的入侵使得新政的出现,还有对雅典整个城邦的维护。
对于雅典的失败,会在第一次看完书后产生大量的疑惑,仔细看不难发现提到的军事数据全部都是雅典那边占据着大量的优势(下边会提到),但是根据中国史上那些战争原因不难发现,其实雅典在战争中失败是必然的结果。
原因种种,例如关键战役——西西里战争失败使得雅典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海上优势。
其中有一件有趣的事情,阿尔基比阿德斯因为涉嫌而被遣送回国审讯而逃跑投奔斯巴达,颇有当年许攸投奔曹操之味,似乎也是奠定了这次战争希腊的失败。
可以看到当时雅典派出的军事力量是战船136艘、轻装步兵1300人、重装步兵5100人、桨手2.6万人。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书笔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书笔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创作的一部历史著作,主要讲述了公元前 431 年至公元前 404 年间,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战争。
全书按编年体记事,共分为八卷,详细地记录了战争的原因、过程和结果,展示了古希腊世界的政治、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
以下是一份关于《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读书笔记:
1. 历史背景:本书描述了古希腊世界的一场重要战争,这场战争不仅对当时的希腊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对整个西方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2. 写作风格:修昔底德采用了客观、严谨的写作风格,注重史实的准确性和客观性,避免了主观的评价和猜测。
3. 对历史事件的分析:作者通过对战争原因、过程和结果的详细描述,深入分析了战争中各种因素的作用和影响,展现了其深刻的历史洞察力。
4. 人物描写:书中对许多重要历史人物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展示了他们的性格、才能和决策对战争的影响。
5. 国际关系:本书揭示了国家间关系的复杂性和多变性,以及权力、利益和荣誉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6. 对现实的启示:这部著作对今天的国际关系、政治决策和军事战略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7. 文化价值:《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古希腊史学的巅峰之作,它不仅是一部历史著作,也是一部文学杰作,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一部值得一读再读的经典之作,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古希腊历史和文明的窗口,也为我们提供了对人类历史和人性的深刻洞察。
伯罗奔尼撒战争读后感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可以说,自从希波战争后的短短的18年,伯罗奔尼撒战争把繁荣的希腊奴隶社会输个一干二净。
而这本书的作者修昔底德不仅修筑了这部史事,还亲自参加了这次战争。
看完这本书,我把这部著作分为几个部分。
一、希腊的挑衅希腊作为奴隶社会,一直靠着奴隶主的压制才保持着看似稳定的局面。
奴隶与奴隶主之间,自由民主各阶层(民主党与贵族党)间,两个同盟集团间,盟主国与同盟国间的矛盾一直紧张的关系存在着。
希腊的雅典在当时可以说是一霸之城,无论从经济实力,军事实力上来说,都是无人可以匹敌的。
自然在这种情况下会有很多政治家的野心存在着。
所以领导家们会考虑势力的扩大,导致了雅典帝国扩张给斯巴达带来的不满。
二、斯巴达的宣战斯巴达不过是陆上称霸,在任何情况考虑都不是雅典帝国的对手,处处处于被动,可以说是团结一致带来的好结果,于是有了第二次同盟代表大会。
科林斯人在被雅典干涉后自然心存着对雅典帝国的憎恨,所以就很理所当然的加入了战争的队列。
三、战争战争历时了20年,可以说这次非正义的战争使得东欧这一块区域放弃了养民衍生,雅典可以说是失去了民心,也受到了天意的诅咒,两次瘟疫也是极大的扭转了局势。
战争一年接着一年,局势也是改变的很慢,有两边的僵持,有叛徒,有一波的战况。
四、雅典战败后的反击雅典战败后,是对奴隶社会的推翻,也有俄国波斯的入侵使得新政的出现,还有对雅典整个城邦的维护。
对于雅典的失败,会在第一次看完书后产生大量的疑惑,仔细看不难发现提到的军事数据全部都是雅典那边占据着大量的优势(下边会提到),但是根据中国史上那些战争原因不难发现,其实雅典在战争中失败是必然的结果。
原因种种,例如关键战役——西西里战争失败使得雅典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海上优势。
其中有一件有趣的事情,阿尔基比阿德斯因为涉嫌而被遣送回国审讯而逃跑投奔斯巴达,颇有当年许攸投奔曹操之味,似乎也是奠定了这次战争希腊的失败。
可以看到当时雅典派出的军事力量是战船136艘、轻装步兵1300人、重装步兵5100人、桨手2.6万人。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书报告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对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历史记载,这场战争发生在古希腊城邦雅典和斯巴达之间。
该书由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Thucydides) 于公元前5 世纪撰写,被认为是了解这段古希腊历史最重要的原始资料之一。
伯罗奔尼撒战争从公元前431 年持续到公元前404 年,主要是为了争夺希腊世界的控制权。
当时的两大强国是雅典和斯巴达,各有自己的盟友。
战争从一系列小规模冲突开始,最终升级为持续二十多年的全面冲突。
双方进行陆海交战,伤亡惨重。
由于他们强大的海军和他们的将军伯里克利的领导,雅典人最初取得了成功。
然而,斯巴达最终占据了上风,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他们的盟友波斯人的帮助。
战争以雅典战败和对这座城市施加苛刻条件而告终。
然而,这场战争对希腊世界产生了持久的影响,导致雅典势力的衰落和斯巴达崛起成为希腊的主导城邦。
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是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因为它对这场战争进行了详尽而公正的描述。
修昔底德是大部分冲突的目击者,并依靠与其他参与者的访谈来重建事件。
此外,他还提到了一些其他的历史事件和人物,包括其他希腊城邦的历史和政治、当时希腊世界的经济和文化等。
例如,他描述了希腊城邦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如何被卷入这场战争中。
他还讲述了希腊人对其他文明,特别是波斯帝国(现在的伊朗)的看法。
此外,修昔底德还对战争本身做了详细的描述,包括战争的起因、双方的军事战略、战争的进展以及各自的胜负。
他还分析了战争对当时希腊社会的影响,包括经济、政治和文化方面的影响。
此外,修昔底德还写下了许多演讲,其中包括一些著名的演讲,如希腊将军赫拉克勒斯的著名演讲"The Funeral Oration of Pericles"。
这些演讲提供了一些关于当时希腊人的思想和价值观的独特见解。
总的来说,《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对古希腊历史上最重要的冲突之一进行了引人入胜的详尽描述。
对于任何对希腊历史或战争和政治研究感兴趣的人来说,这是一本必不可少的读物。
读《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有感
读《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有感以我个人观点,修昔底德是古希腊历史上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他的著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也是希腊历史上一部不朽的著作。
而且,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对希腊历史有重要影响的一次战争,它是希腊民主政治由盛至衰的转折点。
积于以上这些原因,使我有兴趣、有动力去读完这部伟大的史书。
我想从三方面去谈读完《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之后的感想。
第一,从作者修昔底德本人谈起(一)他对历史事实有着严肃的态度和求实的精神。
关于战争事件的叙述,正如他自己所说不要偶然听到一个故事就写下来,甚至也不单凭我自己的一般印象作为根据;我所描述的事件,不是我亲自看见的,就是我从那些亲自看见这些事情的人那里听到后,经过我仔细考核过了的。
1可见,他在撰写历史的过程中,是多么严谨而客观,我认为这正是一个学史之人必备的道德和素质。
正如我国历史学家钱穆所说必能将国家民族已往文化演进之真相,明白示人,为一般有志认识国家已往政治、社会、社会、文化、思想重重演变者所必备之知识。
2(二)修昔底德是第一个意识到经济因素对历史发展影响的历史学家。
今天的人们大概都知道: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但在公元前5世纪,在修昔底德那个年代,他就能认识到经济发展对于城邦国家建立的意义,以及经济补给对于一场战争胜负成败的影响。
可见他有多么伟大而卓越的思想:历史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因素的作用。
他在引用伯里克利在会议的发言中写到对他们的同盟者要紧紧地抓住,因为同盟者做缴纳的金钱就是雅典的力量,战争的胜利全靠聪明的裁断和经济的资源。
3(三)《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大部分是在修昔底德被流放期间写成的。
修昔底德在战争爆发后被雅典公民选为“十将军”委员会的成员,但作为将军的他却历经坎坷。
安菲波利城的失陷,使得他也被牵连。
从此,修昔底德被放逐国外达二十年之久。
流落他乡。
饱受着屈辱和痛苦,这些对于一个有抱负、有远见的历史学家来讲,的确不算什么。
他曾经写到这样一句话这闲暇的时间给我特殊的便利,是我能够深入地研究一切。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新译本有感前言作为一名历史学专业的学生,尤其是修习世界史方向的研究生,希罗多德的《历史》和修昔底德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都是必看的。
非常幸运的是给予我授课的徐老师就是这两本书的译者和资深的古希腊罗马历史研究学者。
今年初,幸运的得到徐老师的亲笔签名版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新译本,大大的提高了我对古希腊罗马历史学习的积极性。
当然,我自知自己的学识及其浅薄,对本书也只能有自己的一些肤浅的认识,但我还是很开心能够阅读此书,并且记录下自己的一些笔记和心得体会。
首先,我想引出阿诺德·汤因比的《文明经受着考验》(1988,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第一章:我的历史观里面的一段话:“1914年的战争,正赶上了我向攻读罗马,希腊古典语文的贝利尔学院(牛津大学)的大学生讲述修昔底德。
当时我的理解上忽然有了一种领悟,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经历早已为修昔底德在他那个世界中经历过了。
我带着一种新的理解重读了他——他的著作的意义,以及在他的文字后面隐藏的情感。
对于这些,在我陷入那曾经激发他去写那些著作的类似危机中之前,我一直都没有感受到,现在看来,修昔底德早已出现在这块土地上了,他那一代人先于我及我们达到了这个历史经验的阶段。
”修昔底德生活的时代,距今已有2400多年了,但是从人类的思想、哲学上来看,我们是处于同时代的,那一段历史对我们今天也是有一定的借鉴作用的,我们研究古希腊罗马的历史是很有意义的。
一、关于开篇的地图和序言在这里专门说开篇的地图和序言,是因为这两个部分对我们初学者阅读此书的帮助非常之大。
记得刚开始翻阅徐老师此书的新译本时,开篇即被五张地图上纷繁的地名搞得脑袋一团浆糊,除了大概的雅典、斯巴达、科林斯、西西里、米利都这些地名比较熟悉外,其余的大多都是似曾相识。
但开始阅读此书的正文之后,穿插着内容返回来看地图,又继续阅读文章时,思路慢慢的明晰了,体会到了开篇五张地图的重要性,让读者对本书的内容更加的具体化和更具空间感了。
读《伯罗奔尼撒战争》有感
读《伯罗奔尼撒战争》有感
读完《伯罗奔尼撒战争》,我感到非常震撼。
这本书描述了古希腊之间的一场惨烈的战争,历时十年,双方投入了巨大的精力和物力,最终结果却是双败。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阵营,他们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捍卫自己的阵营,甚至是友谊。
然而,当这种友谊变成了敌对,一切都变得残酷无情。
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精力,却仍然无法取得胜利。
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也让我意识到了战争的无谓。
每个人都希望和平,但当双方的利益发生冲突时,他们却不得不拿起武器,去捍卫自己的利益。
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了战争的可怕,即使双方都投入了大量的物力和精力,最终也可能什么都得不到。
总之,《伯罗奔尼撒战争》让我感受到了战争的残酷,也让我意识到了战争的无谓。
它让我明白,只有和平才能让每个人都安全幸福。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胡致远前言刚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才大二,因为选修了《西学经典·战争志》这门课才购买了此书。
之后一直常读常新,中间每次有所感悟,都会回到这里,对这篇读后感做修改,在某种程度上,这篇读后感大概也是反映了我对历史的认知和心路历程,日后读起,当时刻以此为念。
最后,既然是读后感,就少谈些客观史料,多讲些思考所得吧。
一、必然性的背后,成功与失败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起源于“西西里远征”的章节。
当时老师提了一个问题:真实的历史中,亚西比德的背叛导致远征最终失败了,如果把你放在战前雅典主政者的位置,你会决意发动这次远征吗?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亚西比德的背叛其实是一个非常偶然的事件,如果没有他,光看纸面上的实力数据,雅典人原本是可以顺利拿下西西里,在海外建立新的大本营,进而实现对斯巴达的反包围的。
然而,亚西比德事件的背后,其实蕴含着雅典民主政治逐渐走向堕落的进程——远在前线的指挥官,居然会因为某个“渎神”的谣言就被要求逮捕,民主政治开始朝着非理性的方向行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翻车。
将上述细节归纳一下,老师的问题可以换一种方式问:西西里远征的失败,是否是一种必然?学习了多年的辩证唯物主义之后,面对这个问题,我们通常习惯的回答是:事件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因为雅典上层政治的混乱必然将会导致战争的失败。
但是且慢,必然性的含义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换言之,并没有纯粹的必然性。
我们可以说,政治的混乱必然会导致雅典上层的分裂,进而会导致前线战况不利。
但具体到西西里远征这样的一个事件中,是否就可以说,远征的失败是必然的呢?答案是否。
由此延伸,雅典高层的西西里远征计划也并没有什么问题。
没有先见之明的情况下,执政者发动这样的远征是一个非常合理的选择。
必然性这个词在当下很容易被滥用。
诚然,每一个结果的背后都有必然性的参与,但这并不意味着必然性就会表现出来。
一句简简单单的“必然性”其实是对更深入思考的一种逃避。
伯罗奔尼撒战 争史读书笔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书笔记《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让我感触颇深的书——《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这本书详细地讲述了古希腊时期雅典和斯巴达之间那场旷日持久、影响深远的战争。
书中描绘的战争场景仿佛让我穿越回了那个古老的时代。
当时的雅典,是民主与智慧的象征,而斯巴达则以其强大的军事力量和严格的纪律闻名。
这场战争,可不是简单的兵戎相见,它背后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因素。
就拿雅典的民主制度来说吧,在战争初期,这种民主制度让雅典能够迅速做出决策,调动资源。
市民们可以在集会上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到城邦的重大事务中。
但随着战争的进行,这种民主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有时候,民众的情绪容易被煽动,做出一些不理智的决定。
这让我想到了咱们现在的生活,有时候大家在网络上七嘴八舌地讨论一件事,很容易被带偏节奏,做出错误的判断。
再说斯巴达,他们的军事训练那叫一个严格。
从小,男孩子就被送进训练营,接受残酷的体能和战斗训练。
他们的生活几乎就是围绕着战斗展开,一切为了战争做准备。
这让他们在战场上有着超强的战斗力,但也导致了他们在文化和艺术方面的发展相对滞后。
书中有一个细节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在一次关键的战役中,雅典的军队原本有着精妙的战略部署。
他们计划利用地形的优势,对斯巴达军队进行包围和突袭。
雅典的将军在战前详细地向士兵们讲解了作战计划,大家都信心满满。
然而,在战斗开始后,情况却发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
战场上尘土飞扬,喊杀声震天。
雅典士兵们按照计划前进,但突然间,一阵狂风刮来,卷起漫天的沙尘,让雅典士兵们瞬间迷失了方向。
原本紧密的阵型开始变得混乱,而斯巴达的军队则趁机发起了猛烈的攻击。
斯巴达的士兵们像一群勇猛的野兽,不顾一切地冲向雅典军队。
他们的盾牌相互撞击,发出沉闷的声响。
雅典士兵们在混乱中努力抵抗,但局势越来越不利。
有的士兵被长矛刺伤,倒在血泊中;有的被敌人的盾牌撞倒,再也没能站起来。
这场战斗的结果是雅典军队遭受了惨重的损失。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摘要:修昔底德是古希腊继希罗多德之后的又一位著名的历史学家。
他的传世之作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这场战争结束了雅典的经典时代,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也改变了希腊的国家,是希腊历史的转折点,希腊奴隶社会从此开始由繁荣走向衰落。
关键词:伯罗奔尼撒战争史雅典帝国陆上称雄斯巴达海上称霸内部矛盾民主政体西西里远征两次瘟疫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修昔底德把长达27年之久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作为一个整体来叙述。
他不仅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描述了战争的进程,而且以理性主义的精神对待历史。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从公元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公元前404年,这次战争,无论对雅典或斯巴达任何一方说来,都是非正义的战争。
而且几乎所有希腊的城邦都参加了这场战争,其战场几乎涉及了整个当时希腊语世界,其中双方几度停战,但最后斯巴达获胜。
这场战争结束了雅典的经典时代,结束了希腊的民主时代,也改变了希腊的国家,是希腊历史的转折点,希腊奴隶社会从此开始由繁荣走向衰落。
在这次战争中,希腊奴隶社会所固有的一切矛盾——奴隶与奴隶主之间,自由民主各阶层(民主党与贵族党)间,两个同盟集团间,盟主国与同盟国间的一切矛盾都暴露出来了。
而本书的作者修昔底德,不光著作了本书,而且还亲自参加了这次战争。
看完这本书,不经让人产生疑问。
在这次战争中,一个在海上称霸,实力雄厚、准备充分,拥有足以进行长期战争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雅典帝国却意外的被陆上称雄的斯巴达打败了。
这是为什么呢?纵观整场战役,导致雅典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内部的矛盾使雅典同盟四分五裂,切断了雅典的经济命脉;民主政体的弊端,为斯巴达的入侵提供了可乘之机;西西里远征的失败,使雅典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海上优势;两次瘟疫的发生,又是导致雅典失败的一重要因素。
公元前431-前404年,数百个城邦卷入了规模空前的“希腊世界大战”,战火几乎波及当时整个地中海文明世界。
伯罗奔尼撒战 争史读书笔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书笔记《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书笔记》最近读了一本让我仿佛穿越回古代希腊的书——《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这本书可真是让我大开眼界,仿佛亲身经历了那场旷日持久、波澜壮阔的战争。
书中所描绘的那个时代,希腊的各个城邦就像是一群性格各异的小伙伴,有的强大勇敢,有的狡猾机智,还有的则在战争的漩涡中苦苦挣扎。
这场战争可不简单,它涉及到了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方面面,就像一个巨大的舞台,每个城邦都在上面尽情地展现着自己的实力和策略。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雅典和斯巴达这两个城邦之间的激烈对抗。
雅典,那可是个充满智慧和艺术气息的地方,市民们喜欢在广场上高谈阔论,探讨哲学和政治。
他们的海军强大得让人惊叹,船只在海面上乘风破浪,好不威风。
而斯巴达呢,则像是一群坚毅的战士组成的集体,他们注重军事训练,纪律严明,打起仗来那叫一个勇猛无畏。
记得书中有一个情节,描述了一场激烈的海战。
雅典的舰队浩浩荡荡地驶向战场,阳光洒在金色的船舷上,闪闪发光。
士兵们个个神情紧张但又充满斗志,他们紧握着武器,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生死之战。
风在耳边呼啸,海浪拍打着船身,发出巨大的声响。
当双方的舰队靠近时,喊杀声瞬间响彻云霄。
箭如雨下,人们在甲板上奔跑、呼喊、战斗,鲜血染红了海水。
那场面,真是惊心动魄,让我感觉自己仿佛就站在那艘战舰上,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还有一次,雅典城内因为战争而物资匮乏。
市场上的食物价格飞涨,人们为了一块面包而争得头破血流。
我仿佛能看到那些饥饿的孩子,无助的眼神望着空荡荡的货架,母亲们则在一旁默默流泪。
而那些富有的商人,却在这个时候囤积居奇,大发战争财。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战争不仅仅是战场上的厮杀,更是对平民生活的无情摧残。
书中对于将领们的描写也十分精彩。
有一位雅典的将领,他在战前的演讲中慷慨激昂,鼓舞着士兵们的士气。
他的声音洪亮而坚定,眼神中透露出对胜利的渴望。
他说:“我们为了自由,为了荣誉,为了我们的家园而战!哪怕前方是刀山火海,我们也绝不退缩!”士兵们听了他的话,群情激昂,纷纷高呼着口号,准备为了胜利而拼死一搏。
伯罗奔尼撒战 争史读书笔记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书笔记《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书笔记》伯罗奔尼撒战争,这是一场古希腊历史上的重大冲突,对当时的希腊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我深入研读这段历史时,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充满权谋、争斗和复杂政治的时代。
这场战争发生在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和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同盟之间。
雅典,作为一个海洋强国,拥有强大的海军和繁荣的商业,其民主政治在当时独具特色。
而斯巴达,则是一个陆地强国,以其严格的军事训练和寡头政治著称。
战争的起因是多方面的。
雅典的崛起和扩张引起了斯巴达及其同盟的警惕和不安。
双方在政治、经济和地缘等方面存在着诸多矛盾和利益冲突。
雅典对其他城邦的控制和干涉,以及斯巴达对自身地位的捍卫,使得战争的爆发成为了必然。
战争的过程极其漫长和残酷。
双方互有胜负,战争的局势也不断变化。
雅典在战争初期凭借其强大的海军取得了一些胜利,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战争的消耗和内部的问题逐渐显现。
斯巴达则采取了持久消耗的战略,不断给雅典施加压力。
雅典的领袖伯里克利在战争初期制定了较为明智的战略。
他主张避免与斯巴达在陆地上进行大规模的决战,而是依靠海军的优势控制海上贸易路线,同时加强城防。
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瘟疫给雅典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大量人口死亡,包括伯里克利本人,这使得雅典的局势急转直下。
在战争中,双方都采取了一些极端的手段。
斯巴达军队在占领地区实行残酷的统治,而雅典则对盟邦进行过度的索取。
这种行为不仅加剧了双方的仇恨,也使得更多的城邦卷入了战争。
雅典的民主政治在战争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
公民大会的决策往往受到情绪和短期利益的影响,缺乏长远的战略眼光。
而一些政治家为了个人的权力和利益,不惜牺牲国家的利益。
相比之下,斯巴达的寡头政治在战争中表现出了一定的稳定性,但也存在着决策效率低下等问题。
战争的结局是雅典的失败。
雅典的海军被摧毁,城邦陷入了混乱和衰落。
斯巴达虽然取得了胜利,但也元气大伤,整个希腊世界陷入了动荡和衰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读后感
胡致远
前言
刚开始阅读这本书时,我才大二,因为选修了《西学经典·战争志》这门课才购买了此书。
之后一直常读常新,中间每次有所感悟,都会回到这里,对这篇读后感做修改,在某种程度上,这篇读后感大概也是反映了我对历史的认知和心路历程,日后读起,当时刻以此为念。
最后,既然是读后感,就少谈些客观史料,多讲些思考所得吧。
一、必然性的背后,成功与失败
对这个问题的思考起源于“西西里远征”的章节。
当时老师提了一个问题:真实的历史中,亚西比德的背叛导致远征最终失败了,如果把你放在战前雅典主政者的位置,你会决意发动这次远征吗?
这个问题并不好回答:亚西比德的背叛其实是一个非常偶然的事件,如果没有他,光看纸面上的实力数据,雅典人原本是可以顺利拿下西西里,在海外建立新的大本营,进而实现对斯巴达的反包围的。
然而,亚西比德事件的背后,其实蕴含着雅典民主政治逐渐走向堕落的进程——远在前线的指挥官,居然会因为某个“渎神”的谣言就被要求逮捕,民主政治开始朝着非理性的方向行驶,最终的结果只能是翻车。
将上述细节归纳一下,老师的问题可以换一种方式问:西西里远征的失败,是否是一种必然?
学习了多年的辩证唯物主义之后,面对这个问题,我们通常习惯的回答是:事件是偶然的,失败是必然的,因为雅典上层政治的混乱必然将会导致战争的失败。
但是且慢,必然性的含义是: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换言之,并没有纯粹的必然性。
我们可以说,政治的混乱必然会导致雅典上层的分裂,进而会导致前线战况不利。
但具体到西西里远征这样的一个事件中,是否就可以说,远征的失败是必然的呢?答案是否。
由此延伸,雅典高层的西西里远征计划也并没有什么问题。
没有先见之明的情况下,执政者发动这样的远征是一个非常合理的选择。
必然性这个词在当下很容易被滥用。
诚然,每一个结果的背后都有必然性的参与,但这并不意味着必然性就会表现出来。
一句简简单单的“必然性”其实是对更深入思考的一种逃避。
将对必然性的思考应用到人生中:其实人生很多单次的成败中,偶然性的作用可能要比必然性更大。
与其尝试从单次的成败中挖掘什么必然性,不如好好地研究好其中的偶然性因素,在之后的实践中引以为鉴,这大概是更为明智的选择。
二、判断的立场:善与恶
刚开始阅读《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时候,大多数同学都会在心理上不由自主地站在雅典那一边,毕竟大家还是更喜欢民主政治一些,相比之下,寡头制的斯巴达很容易引人厌恶。
然而,仔细考察作者修昔底德的笔法,可以发现,他实际是站在了第三方的立场上,力求客观准确地反映交战双方在战争中的表现,凸显其精神面貌。
虽然身为雅典的将军,但修昔底德并没有给雅典留情面。
典型的如模拟雅典人与弥罗斯人的对话,雅典人强调自己国力强盛,威逼弥罗斯人屈服,弥罗斯人表示愿意进贡,但要保持城邦的自由,并恳求雅典人看在双方同为民主政体的份上放自己一马。
结局是弥罗斯“凡适合于兵役年龄而被俘虏的人们都被雅典人杀了,妇女及孩童则出卖为奴隶”。
在政治的层面上,政体或许可以分为进步与保守,但很难说会有善恶之分,如果硬要说有,那也只能是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来加以阐释,那就免不了要用“政治制度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趋势”,这样就又回到了进步与保守的区分上了。
为了夺取胜利,雅典毫不犹豫地毁灭了弥罗斯,斯巴达不惜和希腊世界的死敌波斯合作,我们无法用善恶的观念去说谁对谁错,只能说去分析双方采取这样的措施的背后动机,挖掘出执政者的战略制定思路,以及这个过程中,政治-军事-社会三者是如何互动的。
最后要补充的是,不在善恶上花费过多的笔墨,并不意味这历史就是冷冰冰的。
修昔底德在雅典与斯巴达的战争上采取了中立的态度(至少表面上是),但在全书始终弥漫着他对希腊文明走向末路的叹息,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战争。
这也是修昔底德在格局上高于同时代人的地方:他们看到的是一个个城邦的兴亡,而修昔底德所见的,是一个文明如何从它辉煌的顶点一步步走向消亡,没有叹息,
没有哀歌,但笔下人物的行为无不渲染着这样的氛围。
真是一种极为高明的文笔。
三、考察不同著作的联系
这次革命是这样残酷;因为这是第一批革命中间的一个,所以显得更加残酷些。
当然,后来事实上整个希腊世界都受到波动,因为每个国家都有敌对的党派——民主党的领袖们设法求助于雅典人而贵族党的领袖们设法求助于斯巴达人。
在和平时期,没有求助于他们的借口和愿望;但是在战争时期,每个党派总能够信赖一个同盟,伤害它的敌人,同时巩固它自己的地位;很自然地,凡是想要改变政府的人就会求助于外国。
在各城邦中,这种革命常常引起许多灾殃——只要人性不变,这种灾殃现在发生了,将来永远也会发生的;尽管残酷的程度或有不同;依照不同的情况,而有大同小异之分。
在和平与繁荣的时候,城邦和个人一样地遵守比较高尚的标准,因为他们没有为形势所迫而不得不去作那些他们不愿意去作的事。
但是战争是一个严厉的教师;战争使他们不易得到他们的日常需要,因此使大多数人的心志降低到他们实际环境的水平之下。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在修昔底德的眼中,战争彻底破坏了希腊世界原有的道德体系,并随后造成了社会的动荡。
换言之,这样的一次内战要为希腊文明的衰落负责。
他用整整一个章节的篇幅描述了城邦内讧的风潮是如何席卷全希腊的,并写下了这种政治上的疾病逐步蔓延的过程。
无独有偶的是,亚里士多德在其《政治学》的卷五和卷六中,详细研究了城邦政体演进的政治和经济上的逻辑,并详细讨论了在保持城邦的繁荣的大前提下,应该分别将不同阶层的人放在什么样的政治地位上,才能尽可能地保证城邦长治久安。
亚里士多德成长于希腊世界分崩离析时的雅典,很有可能读过修昔底德的著作。
《政治学》的这两卷可以说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中这一段的理论剖析,并给出了对症的“药方”。
将这两本书放在一起,阅读其中各自的章节,可以发现无数巧妙的对应之处。
不知道在两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写下这两卷时,是不是眼前也浮现出了修昔底德所描述的画面。
后者笔下的事件正好是前者展开论述所依据的绝佳素材。
读书的时候,联想的能力非常重要,同一个文明世界中的人往往会流露出相
似的气质,他们的著作中也往往可以窥见他人思想的影子。
将这些人的著作放在一起,可以让人更好地还原那个时代的原貌。
与此同时,这些人的著作还可能会存在某种奇妙的联系,如A书的B章节是对C书的D章节的分析/反驳/总结……这对我们理解文本至关重要:掌握这种联系,可以让我们同时更好地把握两个作者的写作意图。
这一部分并不直接涉及到《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内容,更多的是对读书方法的反思,日后可以多多用于实践。
四、对历史的一点感慨——读完《希腊罗马名人传·莱山德》后
“战争能够以种种意外后果改变胜者,就像改变败者一样。
”取得了伯罗奔尼撒战争胜利的斯巴达帝国维持了不到十年的时间,就轰然崩塌了。
读完《希腊罗马名人传·莱山德》之后,知道了战争的结局(《伯罗奔尼撒战争史》并没有写完,对战争的结局也没有交代)后,回过头来再看这本书,又有新的情感体验。
随着战争的不断进行,阿喀琉斯式的冲锋英雄不再是人们讴歌的对象。
统帅们不必再在战阵中厮杀,纯粹的统帅更适合他们——毕竟,军队更需要的是智者,而非战士。
从莱山德(他终结了伯罗奔尼撒战争)的人生来看,他要比伯利克里和尼西阿斯更懂得这场战争的实质:间歇的停战可以平息战斗,但无法彻底结束冲突,真正起作用的是决绝果断的行动,不管是善是恶,唯有如此才能招致持久的和平。
作为雅典的执政者,伯利克里和尼西阿斯将希望付诸于时间,却忽略了时间本身正是最大的变数所在。
最后,还是想感叹一下战争中的芸芸众生。
除了战争,他们还要受到饥荒、瘟疫和劫掠的威胁。
执政者的激情与逻辑之间停留着无数人的命运。
这些人大多卑微无名,但永远值得记住,因为伯罗奔尼撒战争只是他们的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