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简述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药用植物栽学培总结总结

药用植物栽培第一章1、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特点(1)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栽培技术涉及学科广(2)多数药用植物栽培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3)药用植物栽培对产品质量要求的特殊性(4)药材市场的特殊性2、中国第一部医书:《黄帝内经》世界上最古的一部本草:《神农本草经》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新修本草》苏敬3、腐殖质:土壤有机质是植物残体、枯枝、落叶、残根等和动物尸体、人畜粪便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产生的一种黑色或暗褐色胶体物质,称为腐殖质。
4、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供给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水、肥、气、热的能力。
(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5、有效肥力: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在栽培植物当季产量上的综合表现,称为土壤的有效肥力。
6、生物产量:是指药用植物在全生育期内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即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所生产和积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
7、经济产量:药用植物中可供直接药用或供制药工业提取原料的药用部位的产量。
8、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
产量=生物产量×经济系数9、评价药用植物品质的指标:化学成分、农药残留物与重金属等等外源性有害物质、色泽、质地、大小与形状10、初生代谢产物:是维持细胞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如糖类、氨基酸、脂肪酸等。
11、次生代谢产物:是指植物中一大类并非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其产生和分布通常有种属、器官组织和生长发育期的特异性。
12、次生代谢产物的四条生源途径:莽草酸途径、氨基酸途径、乙酸(通过丙二酸单酰辅酶A)途径、甲瓦龙酸途径13、对药用植物经济产品外观性状、质地和气味的影响因素(1)植物种类、品种的遗传性和外界环境条件(2)采收季节、时间(3)采收后产地加工方法14、对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因素药用植物遗传物质、生长年限、物候期、不同器官与组织、环境条件、栽培技术与采收加工的影响第二章1、种植制度的含义: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完整版)简述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1.简述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概念和主要特点?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学科1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栽培技术涉及学科范围广2多数药用植物栽培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3 药用植物栽培对产品质量要求的特殊性4 中药材的地道性5药材市场的特殊性4.概述中药材GAP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1.阐述植物生长的Logistic曲线的含义及其意义?当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后,由于内部和外部环境(包括空间、水、肥、光、温等条件)的限制,使植物生长的基本的方式呈现“慢—快—慢”的“S”形变化曲线,这种曲线称为植物生长的Logistic曲线。
这种生长速度呈周期性变化所经历的三个阶段过程称为生长大周期,或称大生长周期(grand period of growth)。
利用这些关系,可以通过栽培措施控制产品器官(块茎、果实等)的生长速度及生长量,以达到高产的目的。
植物生长周期的规律表明,任何需要促进或抑制生长的措施都必须在生长速度达到最高前实施用,否则任何补救措施都将失去作用。
2.简要介绍碳氮比假说及其意义?体内糖类与含氮化合物的比值(即C/N)高时,植株就开花;而比值低时,植株就不开花即通过控制肥水的措施来调节植物体内的C/N,从而适当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在果实类木本药用植物栽培管理中,可利用砍伤或环剥树皮等方法,使上部枝条累积较多糖分,提高C/N,促进花芽分化而提高产量。
3.概述植物个体发育过程?植物从种子萌发开始到再收获种子为止的过程称为个体发育1.种子时期指从种子的形成至开始萌发的阶段。
2.营养生长时期指植株的根、茎、叶等营养体生长旺盛期、休眠期。
3.生殖生长时期指植物在营养生长基础上,内部开始发生一系列质的变化,逐渐转向生殖生长,孕蕾、开花、结实。
这一时期可分为花芽分化期、开花期、结果期。
药用植物栽培学(1)(2)

一、填空1.药用植物指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
2.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植物生长发育、品质和产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学科。
3.药用植物栽培涉及保证‘‘药用植物-环境-措施’‘这一农业生态系统稳定发展的各项农艺措施,在研究不同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生态特性的基础上,通过选地、整地、繁殖、播种、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各种栽培技术措施,满足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和品质形成的要求,提高药用植物质量和产量。
4.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
是一项从保证中药材品质出发,控制中药材生产和品质的各种影响因子,规范中药材生产全过程,以保证中药材真实,安全,有效及品质稳定可控的基本原则。
5.春化作用是指由低温诱导而促使植物开花的现象。
一定范围内,植物冬性越强,要求的春化温度越低,春化天数也越长。
6.光周期不仅影响药用植物花芽的分化与开花,同时也影响药用植物器官的形成。
7.根据药用植物对学分的适应能力和适应方式可划分为:8.旱生植物:芦荟、仙人掌、麻黄、骆驼刺以及景天科植物等;湿生植物:水菖蒲、水蜈蚣、毛茛、半边莲、秋海棠及灯芯草等植物;中生植物;水生植物:泽泻、莲、茨实等属于挺水植物,浮萍、眼子菜、满江红等浮水植物,金鱼藻属沉水植物。
9.种植制度包括确定种什么作物(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绿肥作物、药用植物等)、种多少、种哪里,及作物布局问题;负重或休闲问题;采用什么样的种植方式,即单作、间作、混作、套作等;不同生产季节或不同年份植物的种植顺序如何安排,及轮种或连作问题等。
10.栽培植物布局的原则:满足需求原则,生态适应原则,可行性原则,生态平衡原则。
11.连作障碍的主要原因:①土壤肥力下降;②药用植物根系分泌物的自毒作用;③病原微生物数量增加,病虫害加剧。
12.在药用植物栽培上,安排土壤耕作先后顺序时,由于黏土地宜耕期短,应首先保证黏土田地有最合适的宜耕期;壤土的宜耕期比黏土的长,应该在黏土田地之后;砂土地宜耕期最长,可作为搭配安排。
药用植物栽培学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药用植物栽培学概念、内容和特点中药材是中医学的物质基础,包括药用植物、药用动物、药用菌物及矿物药材,其中药用植物为主要来源。
而药用植物栽培在保证药材质量和供应、满足中医临床和中药制药的需求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概念药用植物是指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各种药用植物的群体。
根据药用植物不同种类和品种要求,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充分发挥其遗传潜力,探讨并建立药用植物稳产、优质、高效栽培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体系,实现中药材质量“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生产目标。
二、内容药用植物栽培要掌握与药用植物群体、环境及措施有密切关系的各种知识(生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农业生态学、农业气象学、土壤学、农业化学和植保及计算机等)。
中药材质量的控制是多成分、多指标的,强调其活性成分或活性成分的组合及防病治病的实际效果。
药用植物栽培还要与与药物化学、药理学、临床医学、制药学等多学科协作研究,实现中药材生产的管理规范化、技术指标化、产品标准化。
三、特点1、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栽培技术涉及学科范围广我国药用植物有11 000多种,其中常用中药约500余种,依靠栽培的主要药用植物有250种左右。
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各异,栽培方法各不相同。
在粮食作物、蔬菜、果树、花卉、林木或食用菌中,许多也具有药用价值。
2、多数药用植物栽培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诗经》记载有枣、梅既供果用,又可入药。
然而,该学科体系建立只有40多年。
目前,多数药用植物栽培沿用传统种植技术,依靠药农的经验进行生产,积极开展药用植物的栽培、育种技术等多方面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虽然药用植物栽培种类多,但多数药用植物主要依靠采挖野生资源。
随着中药开发利用力度的加大,许多野生药用植物种类已濒临灭绝。
药用植物栽培学--绪论

药用植物规范化生产与发展方向
二、中药材GAP的内容:
银杏GAP基地
太子参GAP基地
药用植物规范化生产与发展方向
三、药用植物栽培的发展方向
本章小结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 产量和质量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稳产、 优质、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科学,其研究对 象是各种药用植物的群体。药用植物栽培学也 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直接服务于中药材生产 的科学。药用植物栽培学是作物栽培学与耕作 学的一个分支学科。
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研究任务及特点
性质
药用植物栽培学概念
研究对象
新兴学科
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研究任务及特点
研究任务
了解药用植物
栽培、管理、抚育
形态、特性、生长条 选地、整地、繁殖、播种、
件
田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等
产量、质量
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研究任务及特点
件栽条( )培件自 环境 条 、 然
药用植物栽培的历史和现状
二、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历史 1、秦汉以前 2、秦汉时期 3、北魏时期 4、隋唐时期 5、明清时期 6、新中国成立以前
三、 我国药用植物栽培现状
新中国成立以来,药用植物栽培事业也得到了 迅速发展。在我国市场上流通的1 000余种中 药材中,常用的为500~600种,其中主要依靠 人工栽培的已达250多种,且近一半已大部分 或全部来源于人工栽培,如菘蓝、地黄、人参 等,其生产总量已占市场总需量的70%左右。 此外包括西洋参和番红花在内的20多种国外名 贵药用植物已在我国成功栽培。
复习思考题
1.简述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2.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第一章--药用植物栽培绪论11

一、药用植物栽培学的内涵
➢ 药用植物:指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 药用植物种类多、涉及范围广,许多农作物也是重要的传统中 药材的基原植物。
2
22:48
《药用植物栽培学》课程简介
药用植物栽培是指从药用植物的选地、整地、播种、育 苗、移栽、田间管理到采收与产地加工的整个生产过程,以 及对野生药用植物采取野生抚育方法等.
13
22:48
(2)我国中药资源丰富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优越,蕴藏 着极其丰富的天然药物资源,中药资源包括药用植物、药用 动物和矿物药材3大类。
14
22:48
(3)党和国家历来重视中药产业发展建国后制定了一系列 方针政策,1958年务院发表了《关于发展中药材生产问题的 指示》(以下简称《指示》),将中药材生产纳入国家计划指 导,使一直盲目状态的中药材生产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进 行。
④保护生态环境。中药材的常年大量采挖,野生资源日趋 减少,由于过度采挖,有的药用植物资源已濒临枯竭,越来越 多的野生中药材已被列入保护品种,药用植物栽培将缓解野 生药用植物尤其是濒危物种资源的巨大压力,解决药材市场 的供求矛盾.
12
22:48
2)药用植物栽培概况
(1)我国药用植物栽培历史悠久 早在2600多年前的《诗 经》中即记述了蒿、芪、葛、芍药等100多种药用植物的栽 培,枣、桃、梅等当时已有栽培,既供果用,又供入药。
22
22:48
23
22:48
24
22:48
25
22:48
26
22:48
27
22:48
28
22:48
29
22:48
30
22:48
简述药用植物栽培的特点

简述药用植物栽培的特点1.引言1.1 概述概述药用植物栽培是指通过人工方式种植和管理植物,以获取其药用价值的过程。
药用植物一直以来都是人类获取药物的重要来源,对人类健康和医学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药用植物栽培具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需要综合考虑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长环境和管理技术等方面的因素。
在药用植物栽培中,为了提高植物的产量和品质,需要对种植的植物进行精细的管理。
这包括选择适宜的品种和种苗、优化生长环境、合理施肥和灌溉等。
此外,还需要注意植物的疾病虫害防治和药材采收和加工等环节,以保证药用植物的质量和药效。
与其他农作物相比,药用植物栽培具有一些独特的特点。
首先,药用植物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比较严格,如光照、温度、湿度等因素对其生长和药效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药用植物的生长周期较长,需要投入较长的时间和资源来培育和管理。
同时,药用植物通常对土壤的要求较高,对土壤养分和pH值等有一定的要求。
药用植物栽培的特点也决定了它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风险性。
如生长环境的变化、病虫害的发生等都可能会对药用植物的产量和品质产生影响。
因此,栽培者需要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知识,以应对各种不利因素带来的挑战。
总体而言,药用植物栽培是一项复杂而有价值的工作。
通过深入研究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药用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管理技术,提高药用植物的产量和品质,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是指文章整体的组织框架和布局方式,它对于读者的阅读体验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几个要点来组织文章结构。
首先,在引言部分之后,正文部分将详细讨论药用植物栽培的特点。
正文部分分为三个要点,分别是第一个要点、第二个要点和第三个要点。
在第一个要点中,我们将介绍药用植物栽培的基本情况,包括栽培对象、选择适宜的生长环境和条件以及栽培的基本原则。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介绍,读者可以初步了解药用植物栽培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要素。
药用植物栽培学

中药材质量"稳定、可控",保障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生活的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包括 各生态因子),也包括人为的干预。它既包括栽培物种、饲养物种(品种), 也包括野生物种。
2中药材GAP的主要内容 (1) 产地生态环境。 (2) 种质及繁殖材料。
葛、芍药等100多种药用植物
《山海经》(公元前 8-公元前 7世纪)记载药物达百余种,
其中多数是药用植物
苏敬等编著的唐《新修本草》( 657-659 )全书载药 850
种,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
明 代 李 时 珍 ( 1518-1593 ) 《 本 草 纲 目 》 ( 1578 )仅 " 草部 " 就记述了荆芥、麦冬等 62 种药
药用植物 栽 培 学
第一章 绪论
河北农大园艺学院设施系
结束
目录
第一节、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 研究任务及特点 第二节、药用植物栽培的历史和现状 第三节、药用植物规范化生产与发展方向 第四节、我国药用植物的种类及分布
第一节 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 研究任务及特点
一、 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
药用植物是指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防病、治病 的植物。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 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
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一门
应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各种药用植物的群体。
二、 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研究任务
根据药用植物不同种类和品种的要求,提供适宜
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充分
发挥其遗传潜力,探讨并建立药用植物稳产、优质、
高效栽培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体系,实现中药材质量"安
药用植物栽培学

药用植物栽培学:就是研究药用植物栽培的学科,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药用植物部位的品质、产量形成的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实现优质、高产、稳产、高效的规范化栽培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
药用植物栽培:从种植环境选择开始,导播种、田间管理、采收、产地加工等整各生产过程。
药用植物栽培的特点:1栽培种类多,学科范围宽2多数药材的生产、研究处于开发利用的初级阶段3药材生产对产品质量性状要求严格4药材生产地道性强5药材生产计划的特殊性。
地道药材:就是传统中药材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区或特定的生产技术和加工方法所生产的中药材:地上茎的变态:1叶状茎和叶状枝(仙人掌、天门冬);2刺状茎(山楂、皂荚);3茎卷须(恬楼、丝瓜)。
药用植物茎的生长,其生长习性:1立直生长;2缠绕生长;3攀援生长;4匍匐生长。
温度、光照、水分等生态条件常可影响根冠比值。
生态因子可划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和生物因子。
生态因子和生活因子的区别:其中日光、热量、水分、养分、空气等是药用植物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缺少其中任何一个,药用植物就无法生存,这些不可缺少的因子又称为药用植物的生活因子或生态因子。
三基点: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
药用植物对温度的要求,可分为:1耐寒的药用植物;2半耐寒的药用植物;3喜温的药用植物4耐热的药用植物。
药用植物种类不同,对光照强度的要求也不同,通常分为阳生、阴生,和中间型植物。
药用植物兑水的适应性及方式:1旱生植物;2湿生植物;3中生植物;4水生植物。
*土壤处在正常含水量的条件下,根系入土较深;在潮湿土壤中,药用植物根系不发达,多分布于浅层土壤中,而且生长缓慢。
在干旱条件下,药用植物根系下扎,入土较深。
药材品质的内涵:药材的品质包括内在质量和外观形状。
内在质量是指药用成分或有效成分的多少,有无农药残留;外观性状指药材的色泽、质地、大小和形状。
目前已明确的药用成分有:糖类、苷类、木脂素类、萜类、挥发油、鞣质类、生物碱类、氨基酸类、多肽、蛋白质和酶、脂类、有机酸类、木之泪、植物色素类、无机成分等。
药用植物栽学培总结总结

药用植物栽培第一章1、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特点(1)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栽培技术涉及学科广(2)多数药用植物栽培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3)药用植物栽培对产品质量要求的特殊性(4)药材市场的特殊性2、中国第一部医书:《黄帝内经》世界上最古的一部本草:《神农本草经》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药典:《新修本草》苏敬3、腐殖质:土壤有机质是植物残体、枯枝、落叶、残根等和动物尸体、人畜粪便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产生的一种黑色或暗褐色胶体物质,称为腐殖质。
4、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供给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水、肥、气、热的能力。
(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5、有效肥力: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在栽培植物当季产量上的综合表现,称为土壤的有效肥力。
6、生物产量:是指药用植物在全生育期内通过光合作用和吸收作用,即通过物质和能量的转化所生产和积累的各种有机物的总量。
7、经济产量:药用植物中可供直接药用或供制药工业提取原料的药用部位的产量。
8、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经济产量占生物产量的比例,即生物产量转化为经济产量的效率,称为经济系数或收获指数。
产量=生物产量×经济系数9、评价药用植物品质的指标:化学成分、农药残留物与重金属等等外源性有害物质、色泽、质地、大小与形状10、初生代谢产物:是维持细胞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如糖类、氨基酸、脂肪酸等。
11、次生代谢产物:是指植物中一大类并非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其产生和分布通常有种属、器官组织和生长发育期的特异性。
12、次生代谢产物的四条生源途径:莽草酸途径、氨基酸途径、乙酸(通过丙二酸单酰辅酶A)途径、甲瓦龙酸途径13、对药用植物经济产品外观性状、质地和气味的影响因素(1)植物种类、品种的遗传性和外界环境条件(2)采收季节、时间(3)采收后产地加工方法14、对药用植物有效成分积累的影响因素药用植物遗传物质、生长年限、物候期、不同器官与组织、环境条件、栽培技术与采收加工的影响第二章1、种植制度的含义: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的作物组成、配置、熟制与种植方式的综合。
药用植物栽培学章节整理

第一章绪论1.药用植物栽培学: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规律及其人工调控技术,提高药材品质和产量的一门技术。
2.道地药材:指传统中药材中具有特定的种质、特定的产区和特定的栽培技术及加工方法所生产的货真质优的中药材,其产品质优,质量稳定,疗效可靠。
3.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此过程的简称。
4.SOP:各中药材生产基地应根据中药材GAP精神,综合考虑栽培区品种适宜性、技术状态等因素,制定出切实可行、符合GAP要求的具体药材品种生产技术规程,即标准操作规程(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SOP)。
5.药用植物栽培的特点:栽培种类繁多,栽培技术复杂;多数药用植物的栽培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中药材多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分布特性,即所谓的道地性;注重产量更重视质量。
6.简述中药材GAP的主要内容。
(1) 产地生态环境(2) 种质及繁殖材料(3) 栽培与养殖管理(4) 收获(5) 初加工或称产地加工(6) 包装(7) 运输与贮藏(8) 质量管理(9) 人员及设备(10) 文件管理。
第二章药用植物的生长于发育1.光周期反应:植物对于日照长度的反(在特定时期开花)。
分为长日照植物(短夜植物),只有在日照长于其临界日长度时才成花(每种植物成花都有一个极限日长度,称为临界日长度或临界光周期)、短日照植物(长夜植物):只有日照短于临界日长度时才成花、中日性植物:植物成花不受日长度影响。
2.春化现象:秋冬播种的冬性植物在种子发芽或苗期生长阶段需要经受一段时期的低温,到第二年才能和春播植物一样正常生长发育、开花结实的现象称为春化现象。
如春小麦、板蓝根等。
3.物候:自然界中的生物受气候及其他环境因素周期性变化的影响而出现的学习现象。
4.顶端优势:正在生长的顶芽对位于其下的腋芽常有抑制作用,只有靠近顶芽下方的少数腋芽可抽成枝,其余腋芽则处于休眠状态。
当顶芽受损或被摘除,腋芽即可萌发成枝。
药用植物栽培学new

涉及领域
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中药学等 。
药用植物栽培学的历史和发展
01
02
03
起源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药用 植物栽培的经验和实践。
发展历程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药 用植物栽培学逐渐形成了 一套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 ,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现代发展
随着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药用植物栽培学在中药 现代化和国际化中发挥着 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药用植物的生长习性
喜光性
许多药用植物需要在充足的光照条件下生长,如 人参、黄连等。光照强度和时长对药用植物的生 长和发育产生重要影响。
喜温性
药用植物的生长温度对其生长发育具有重要影响 。一些植物适应在温暖或凉爽的气候中生长,如 薄荷、枸杞等;而另一些植物则适应在寒冷的气 候中生长,如雪莲、岩菖蒲等。
农业防治
通过加强田间管理、合理轮作等农业药用植物的采收、加工与 利用
药用植物的采收时间与方法
采收时间
药用植物的采收时间通常取决于其生长周期 和植物部位的药效。一般来说,在植物生长 旺盛期或药效最佳时进行采收,如春季或秋 季。
采收方法
根据药用植物的生长特性和药效部位,采收 方法可采用整株采收、部分采收或持续采收 。采收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药效部位,避免破
适应当地环境
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 的药用植物品种,以降低种植
难度和成本。
市场需求
根据市场需求选择种植药用植物的 品种,确保产品的销售和收益。
生产效益
考虑不同药用植物品种的生产效益 ,选择具有较高产值的品种。
药用植物的育种技术
传统育种
利用有性杂交、诱变育种等传统 育种技术,培育具有优良性状的
中药现代化与药用植物栽培大全

中药现代化与药用植物栽培大全第一篇:中药现代化与药用植物栽培大全中药现代化与药用植物栽培程惠珍(中国医科院药植所)一、药用植物栽培的概念及意义二、药用植物栽培的特点三、中药材生产面临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战略四、对本学科中、近期重点研究领域的设想一、药用植物栽培的概念及意义1.药用植物和药用植物栽培学药用植物(medicinal herbs)含有生物活性成分,是中医中药的物质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用途日益扩大。
药用植物栽培学(principle medicinal crop production)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规律,产量、质量构成因素及其与环境条件相适应的调控途径,以其理论和技术来指导,使作物获得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的一门科学。
2.药用植物栽培是保护、扩大、再生产药用植物资源的最有效手段1992年,联合国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会议上通过的《21世纪议程》文件,其核心是强调环境与发展的可持续性,即在保护环境和生态不受破坏、资源可永续利用的前提下发展经济,这是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共同面临的迫切课题。
英国《金融时报》1997年1月27日发表题为“联合国就世界资源使用情况发出警告”,世界对自然资源的消耗速度超过自然资能再生产的速度,呼吁悬崖勒马扭转环境恶化。
保护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成为21世纪全人类共同的中心问题。
药用植物引种栽培是中药资源保护、扩大、再生最有效手段,也是目前生产的主要方法。
我国可供药用的植物已鉴定的有9000多种,其中常用的500多种,需求量大,主要依靠栽培的200多种,年产量约2.5亿公斤,占中药材收购量的30%左右。
野生引为家种的如天麻、黄芩、细辛、甘草、五味子、桔梗、半夏、百合、何首乌、山茱萸、栀子、绞股蓝、石斛等;引种国外的如颠茄、洋地黄、蛔蒿、番红花、水飞蓟、小蔓长春花,特别是南药如金鸡纳,白豆蔻、丁香、马钱、安息香、古柯、儿茶,过去依赖进口,许多已引种成功。
我国的药用植物无论是品种数量或是种植规模均处世界领先。
药用植物栽培概述分析

(二)产量与质量并重
中草药种植除要求一定产量外,更应重视质 量。有效成分的高低是质量优劣的主要指标 ,因此,在中草药种植的全过程中,每一个 环节都应按技术规程进行,不能疏忽。
(三)重视中草药的道地性
中草药在长期的生存竞争及双向选择过程中, 与产地生态环境建立了相互适应的紧密联系, 如果新引种地区的生态环境与原产地基本相似 ,植物能很快适应,生长发育正常,反之若差 异悬殊则会使品质受到影响。所以,发展药材 应以地道产区为主,选择与地道产区生态条件 相似的地区发展为好。
中药材,特别是一些根及根茎 类药材大都不宜连作。
(三)中草药栽培技术的多样性
1
2
3
4
5
栽培年限:一年生 、二年生、多年生
种子处理:层积处 理、催芽、药剂处 理、
栽培过程中的一些 技术:遮荫、打头 、摘蕾、修剪、去 皮等
播种期:一般为春 播和秋播。
采收期(年限): 有一年生、两年生 或多年生。一般为 两年生或多年生。
药用植物(中草药)栽 培概 述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汇 报 人 姓汇名报 日 期
01 02
体内含有能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活性成分,并 能直接或提取后入药的植物称为药用植物, 俗称中草药,用其加工成的产品称为中药材。 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我国约有11118种,我 国常年栽培的有250多种,种植面积 50×104hm2。药用植物生产即中药材栽培, 中草药栽培,属于植物栽培学,但有自身的 特点。
2
01 注意正确分析广告,购种 莫贪便宜
02 一些不法种子经营者,广 告言词违背科学规律,夸 大亩产量,虚报市场价, 利用别名使部分药农如坠 雾中,用别名使人误认为 这是贵重药材,所以任意 标价,使人上当受骗。
药用植物栽培学第一章绪论

药用植物栽培学第一章绪论一、药用植物栽培学的定义与研究范围药用植物栽培学是一门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规律、环境条件与栽培技术,以获取优质、高产药用植物的综合性应用科学。
它涵盖了从药用植物的种子萌发、幼苗培育,到植株生长、发育、成熟,直至收获、加工的全过程。
其研究范围广泛,包括各种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生态环境需求、栽培技术要点、病虫害防治、质量控制等方面。
不仅要关注植物个体的生长发育,还要考虑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可持续性。
二、药用植物栽培的重要性(一)满足医疗需求药用植物是许多传统和现代药物的重要来源。
随着人们对健康的重视和对天然药物的青睐,对药用植物的需求不断增加。
通过科学的栽培方法,可以提供充足、稳定且质量可靠的药用植物资源,满足医疗保健的需求。
(二)保护野生资源许多药用植物在自然界中的数量有限,过度采挖导致其面临濒危的境地。
发展药用植物栽培,能够减轻对野生资源的依赖,从而有效地保护野生药用植物,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三)促进经济发展药用植物栽培可以成为农村地区的一项重要产业,为农民提供增收渠道。
同时,还能带动相关的加工、运输、销售等产业链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
(四)传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中医药文化源远流长,药用植物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栽培药用植物,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中医药的独特魅力。
三、药用植物的种类与特点(一)种类繁多药用植物涵盖了植物界的多个门类,包括草本植物、木本植物、蕨类植物等。
常见的有人参、枸杞、黄连、当归等。
(二)生长环境多样不同的药用植物对生长环境有着特定的要求。
有的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如南方的砂仁;有的则能适应寒冷干旱的条件,如北方的甘草。
(三)药用成分复杂药用植物中所含的药用成分多种多样,包括生物碱、黄酮类、萜类、皂苷等。
这些成分的含量和种类会受到植物品种、生长环境、栽培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四、药用植物栽培的历史与发展(一)古代的药用植物栽培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开展药用植物栽培的国家之一。
药用植物栽培学绪论

将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引种到植物 园、药用植物园等地进行迁地保
护。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厉 打击盗采、滥挖珍稀濒危药用植
物的行为。
推进人工繁育研究
积极开展珍稀濒危药用植物的人 工繁育研究,增加其种群数量。
03
药用植物栽培生理基础
植物生长发育规律
01
02
03
植物生长大周期
包括光照强度、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水分和矿质营养等。
光合作用的过程
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其中 光反应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上进行, 暗反应在叶绿体基质中进行。
水分代谢与矿质营养
1 2
植物对水分的吸收和运输
植物通过根部吸收水分,并通过木质部向上运输 到各个器官。
植物的蒸腾作用
植物通过叶片的气孔将体内的水分以气体状态散 失到大气中的过程。
加工方法
药用植物加工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晒干、阴干、烘干、蒸制、煮制等。加工时应根据不同药用植物的特性和要求, 选择合适的加工方法,以保证药用植物的质量和药效。同时,加工过程中要注意卫生和质量安全控制,避免污染 和变质等问题。
06
现代科技在药用植物栽培中 应用
组织培养技术在繁殖育苗中应用
快速繁殖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 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大量 的药用植物幼苗,满足大 规模种植的需求。
整地方法
在种植前进行深翻耕,疏松土壤,提高土壤通气性和保水能 力。同时,结合施肥措施,施入适量的有机肥或复合肥,提 高土壤肥力。
播种、育苗和移栽技术
播种时间与方法
根据药用植物的特性和当地气候 条件,选择合适的播种时间。播 种方法可采用撒播、条播或穴播 等,确保种子均匀分布在土壤中。
药用植物栽培学——绪论

中药包括中药材、饮片和中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而中
药材又是饮片和中成药的原料。 中药材有1 000~1 200种, 野生中药材的种类占 70%左右, 栽培药材种类占30%左右。 植物类药材有800~900种,占90%。
植物类药材
根及根茎类药材有200~250种;
果实种子类药材有180~230种;
全草类药材有160~180种;
现状
野生变家种
国外名贵药用植物已在我国成功栽培
新技术的应用
生物防治技术
四、药用植物的GAP生产
1中药材GAP的概念: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
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的简称。其中,GAP是
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的缩写,是由我
国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现国家食品药品监
一、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研究任务
二、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特点
三、药用植物栽培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四、药用植物的GAP生产
五、我国药用植物的种类和分布
一、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研究任务
研究任务:根据药用植物不同种类和品种的要求,提
供适宜的环境条件,采取与之相配套的栽培技术措施,
充分发挥其遗传潜力,探讨并建立药用植物稳产、优 质、高效栽培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体系,实现中药材质 量"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生产目标。
沈阳药科大学中药学院
中药资源与开发教研室
一、是什么?--定义
药用植物定义:药用植物是指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用 于防病、治病的植物。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 品质形成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 采取栽培技术措施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 一门应用科学,其研究对象是各种药用植物的群体。
药用植物栽培学复习

药用植物栽培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任务及特点一、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性质1. 药用植物:是指含有生物活性成分,用于防病、治病的植物。
其中渗透多门学科的知识,如植物生理、生态、保护、育种、遗传、土壤、肥料、气象、真菌、药用植物、中药化学、中药资源等学科。
药用植物栽培学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药用植物的产地和生态环境、种质资源和良种繁育、药用植物的生物学特性及生理生态学特点、规范化栽培技术、优质高产的田间管理、无公害的病虫害防治、中草药的质量控制、采收加工和贮运等。
三、药用植物栽培学的特点1、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栽培技术涉及学科范围广。
2、多数药用植物栽培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
3、药用植物栽培对产品质量要求的特殊性4、中药材的道地性与特产栽培道地药材:指大家公认的、生长于某特定地区的、质量优良和疗效好的正品药材。
全国道地药材约有200种,约占常用药材的2/5。
5、药材市场的特殊性药材市场与一般农产品的市场不同,药材生产的服务对象是中医院、中药制药企业等。
第二节药用植物栽培的历史和现状现在药用植物栽培存在的主要问题:1.种质资源退化问题突出。
2.农药残留和重金属污染问题。
3.中药材产地不同引起质量差异。
4.产地采收加工缺乏统一的规范与标准。
5.野生或珍稀濒危中药资源破坏严重。
第三节药用植物规范化生产与发展方向1、GAP的概念: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Good Agricultural Practice for Chinese Crude Drugs)此过程的简称。
是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制定并负责组织实施的行业管理法规。
中药材GAP的研究对象是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及其赖以生存的环境(包括各生态因子),也包括人为的干预。
所谓中药材的生产全过程,以植物药为例,即指从种子经过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到形成商品药材(产地加工或加工的产物)为止的过程。
此过程一般不包括饮片炮制,一般炮制可看作是中药制剂的前处理。
药用植物的特点与栽培

药用植物的特点与栽培[转]2011-08-08 13:05:15| 分类:植物开发| 标签:金农服务|字号大中小订阅本文引用自林元鹤《药用植物的特点与栽培》第一节药用植物的特点及分类一、药用植物的特点我国人民习惯把中医用以防病治病的药物统称为中药,而把民间流传的用以防病治病的药物统称为草药。
许许多多草药在长期实践中证明疗效显著,被中医认可并应用,许多草药都被收载在“本草”之中,所以,就有了中草药之称。
在商品经营和流通中,把化学合成药物及其制品称作西药,把来自天然的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其制品统称中药,简称药材。
把中药称为药材和另一个原因是,药材含义中还包括西医应用的天然药物(如洋地黄、麦角等)。
在医药教育和科研机构中,把药材称作生药。
药用植物栽培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规律,探索提高药用品质、产量和学科,是农业科学中作物栽培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渗透着多门学科,如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及土壤肥料学、农业气象学、农业生态学、耕作学、育种学等等,是一门综合性的生产科学。
药用植物栽培是指药用植物的选地、整地、播种、育苗、移栽、管理、采收、产地加工等整个生产过程。
具有不同于粮、油、棉作物的特点。
第一,药用植物栽培的产品——药材,是用于防病、治病和保健的,必须质量第一;它的有效成份、性味、形态及等级、规格、质地都必须符合国家药典、卫生部药品规定。
第二、药用植物栽培分布有很强的地域性,不同地区栽植将对品质有很大影响。
形成这种地区性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不同的药用植物对生态环境有不同要求。
第三、药用植物的栽培技术性强。
它的种植管理和加工技术,常常是独特的,繁殖方法几乎包括了植物界全部繁殖方法。
药用植物的繁殖种子(有性繁殖)、营养繁殖和单性和繁殖(孢子繁殖)等。
二、药用植物栽培的意义中药是祖国医药学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绝大部分是野生和栽培植物,来源丰富,价格便宜,使用简单,不仅对预防和治疗疾病有特殊疗效,而且还有补益身体的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简述药用植物栽培学的概念和主要特点?
药用植物栽培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形成
规律及其与环境条件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栽培技术措施
以达到稳产、优质、高效为目的的一门应用学科
1药用植物种类繁多,栽培技术涉及学科范围广
2多数药用植物栽培的研究处于初级阶段
3 药用植物栽培对产品质量要求的特殊性
4 中药材的地道性
5药材市场的特殊性
4.概述中药材GAP的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内容?
中药材GAP是《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的简称.
1.阐述植物生长的Logistic曲线的含义及其意义?
当植物生长到一定阶段后,由于内部和外部环境(包括空间、
水、肥、光、温等条件)的限制,使植物生长的基本的方式呈现“慢—快—慢”的“S”形变化曲线,这种曲线称为植物生长的Logistic曲线。
这种生长速度呈周期性变化所经历的三个阶段过程称为生长大周期,
或称大生长周期(grand period of growth)。
利用这些关系,可以通过栽培措施控制产品器官(块茎、果实等)的生
长速度及生长量,以达到高产的目的。
植物生长周期的规律表明,任何
需要促进或抑制生长的措施都必须在生长速度达到最高前实施用,否则
任何补救措施都将失去作用。
2.简要介绍碳氮比假说及其意义?
体内糖类与含氮化合物的比值(即C/N)高时,植株就开花;而比值
低时,植株就不开花即通过控制肥水的措施来调节植物体内的C/N,
从而适当调节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 在果实类木本药用植物栽培管理中
,可利用砍伤或环剥树皮等方法,使上部枝条累积较多糖分,提高C/N,促进花芽分化而提高产量。
3.概述植物个体发育过程?
植物从种子萌发开始到再收获种子为止的过程称为个体发育1.种子
时期指从种子的形成至开始萌发的阶段。
2.营养生长时期指植株的根
、茎、叶等营养体生长旺盛期、休眠期。
3.生殖生长时期指植物在营
养生长基础上,内部开始发生一系列质的变化,逐渐转向生殖生长,
孕蕾、开花、结实。
这一时期可分为花芽分化期、开花期、结果期。
4.例举说明植物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1顶芽与侧芽、主根与侧根的相关性
2地上部分与地下部分的相关性
3 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相关性
4极性与再生
5.简要介绍温度、光照、水分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植物生长和温度的关系存在“三基点”——最低温度、最适温度、
最高温度。
超过两个极限温度范围,植物生理活动就会停止,
甚至全株死亡。
1药用植物对温度的要求
2高温和低温的障碍
3春化作用
其一,光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必要条件;其二,光能调节
植物整个的生长和发育的过程1光照强度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
的影响 2 光质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3光周期的作用
水不仅是植物体的组成成分之一,而且在植物体生命活动的各
个环节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是原生质的重要组成成分,同时还直接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质的合成与分
解过程;其次,水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水可以维持
细胞组织紧张度(膨压)和固有形态,使植物细胞进行正常的生长、发育、运动。
所以,水分是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环
境条件之一。
1药用植物对水的适应性2药用植物的需水量和需
水临界期3旱涝对药用植物的危害
7.简要介绍营养元素对药用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
N素充足时,植物枝叶茂盛,叶色浓绿,光合作用旺盛,制造有机物质能力强,营养体生长健壮,为优质高产打下了物质基础
P能加速细胞分裂和生殖器官的发育形成,增施P肥,可以防止落花落果,增强植株抗病、抗逆能力。
K能增强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糖类的形成、运转和贮藏,促进
N的吸收,加速蛋白质的合成,促进维管束的正常发育,抗倒伏
,抗病虫害,促进块根块茎的发育,使果实种子肥大、饱满、品质好
8.我国药用植物品质的评价标准是什么?影响品质形成
的因素有哪些?
一般采用两种指标:
一是化学成分,主要指药用成分或活性成分的多少,以及有
害物质如化学农药、有毒金属元素的含量等;
二是物理指标,主要是指产品的外观性状,如色泽(整体外
观与断面)、质地、大小、整齐度和形状等。
(1)药用植物遗传物质的影响
(2)药用植物生长年限的影响
(3)药用植物物候期的影响
(4)药用植物不同器官与组织的影响
(5)药用植物环境条件的影响
(6)药用植物栽培技术与采收加工的影响
1.简述种植制度的概念及其意义。
它是指一个地区或生产单位耕地上作物的组成、配置、熟制与
种植方式的综合
种植制度不仅具有宏观布局功能,而且具有微观技术调节功能,
合理的种植制度可以对一个单位(农户或地区)的土地资源合
理利用并可优化种植业结构,实现该地区农业生产高效可持续发展。
2.如何制定药用植物生产布局的方法与步骤?
1.满足需求原则确定植物布局必须满足人类对农产品
(包括药材)的需求,这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动力与目标。
2生态适应原则生态适应是植物布局的基础。
3.可行原则确定种植植物的种类、品种、熟制和面积
等必须符合当地的自然、社会条件和市场需求
4.生态平衡原则在进行栽培植物布局中,必须注意用
地与养地相结合,农田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农、林、牧
、副、渔各业协调发展,从而达到布局合理、经济高效、
生态平衡和持续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