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上册教学案例

合集下载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太阳》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太阳》优秀教学案例
3.导入: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太阳》,并简要介绍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知
1.朗读课文: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把握,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2.理解词语:针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如“光芒四射、温暖、照亮”等,进行讲解和举例,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学会运用。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太阳》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在我国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的教学中,《太阳》是一篇富有童趣、寓教于乐的课文。本文以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描绘了太阳的伟大和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光明。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太阳的魅力,本教学案例将采用情境教学法,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表达,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体会到自然界的神奇,增强对大自然的爱护意识,同时提高语文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个体差异,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以人性化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小组合作
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交流表达能力,我将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环节设计不同的小组活动,如讨论、分享、展示等。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在此过程中,教师将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合作中收获成长。
3.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从小养成节约能源、爱护地球的良好习惯。
4.引导学生学会感恩,珍惜身边的人和事,明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要珍惜当下,努力奋斗。
5.通过课文学习,激发学生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充分利用图片、视频、音乐等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奇幻色彩的太阳世界。通过展示太阳升起、照耀大地、傍晚落山的美丽画面,让学生仿佛置身于课文描绘的情境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结合课文内容,设计富有童趣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地融入课文,感受太阳的魅力。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优秀教学案例
2.课文描绘的江南水乡给自己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
3.通过学习课文,自己在大自然观察和表达能力方面有哪些提高;
4.小组讨论中,自己学到了哪些团队合作的经验和技巧。
(五)作业小结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我会布置以下作业:
1.家长辅助孩子一起收集有关江南水乡的图片、诗歌、故事等,加深对江南文化的了解;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我会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在这个过程中,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例如,在朗读课文环节,小组成员可以互相倾听、评价,找出朗读中的优点和不足,共同提高朗读水平。在仿写句子环节,小组成员可以共同讨论、构思,提高写作能力。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沟通能力。
2.问题导向,培养思维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案例设计了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课文内容。这种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3.小组合作,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本案例注重小组合作,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这种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还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江南》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江南》是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篇描绘美丽水乡的课文,其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深受学生喜爱。本案例旨在通过这篇课文,引导一年级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同时结合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提高学生的字词理解和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兴趣,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差异,采用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感受生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对江南水乡的美景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大自然和美好生活的热爱。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海水》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海水》优秀教学案例
3.内容解析:针对课文内容,详细讲解海水为什么是蓝色的、海水的味道等知识点,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神奇。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如“海水为什么会有波涛?”等。要求学生在小组内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观点。
2.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取一名代表,将讨论成果展示给全班同学。其他小组的同学认真倾听,可以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
(三)小组合作
小组合作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策略。我将根据学生的性格、能力等因素,合理分组,确保每个小组的实力相当。在小组内,学生共同探讨问题、分享观点,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不仅能学会倾听他人意见,还能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四)反思与评价
在课堂教学的最后阶段,我将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首先,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接着,组织学生进行自评、互评,鼓励他们客观地评价自己的表现和同伴的表现,发现他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最后,我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总结性评价,强调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表现,同时指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地方。
1.生字词学习:带领学生认识并掌握课文《海水》中的生字词,如“蓝”、“咸”、“波涛”等。通过图片展示、组词游戏等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生字词。
2.课文阅读:指导学生正确地朗读、默读课文,注意停顿、重音等阅读技巧。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课文《海水》中的生字词,如“蓝”、“咸”、“波涛”等,并理解它们的意思。
2.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默读课文,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如注意停顿、重音等。
3.培养学生用词语、句子表达对海水颜色、味道和动态的观感,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40例

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40例

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40例【案例背景】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活泼好动、天真可爱,他们易于接受直观形象的事物。

他们往往把一篇课文读准确、流利都很费劲,更谈不上对课文的感悟和理解了。

并且,低年级学生的倾听习惯差,注意力容易分散。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营造一个温馨的课堂氛围,努力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愉快地学习,同时感受到童年的快乐,健康地成长。

在部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课文《青蛙写诗》的教学中,我以鲜明的图画、生动的诗歌、直观形象的课件为载体,将阅读和识字教学相融合,立足学生丰富的生活,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引导学生感悟课文内容,感受小蝌蚪、水泡泡、一串水珠帮助别人时的快乐和青蛙得到帮助时的快乐,引导学生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同时发展学生的语言。

【案例描述】《青蛙写诗》是一首轻快、活泼的儿童诗,共有五小节。

作者张秋生生动地描绘了青蛙在下雨天“呱呱呱”地如作诗一样鸣叫的情景。

他用丰富而又合理的想象,把池塘里的美丽景物“蝌蚪、水泡泡、水珠”拟人化,并生动准确地想象成逗号、句号与省略号,巧夺天工地组合成了青蛙的一首诗,让人浮想联翩。

本文图文并茂,富于童趣,富于想象,富于创造,十分适于天性活泼、充满好奇的一年级学生学习语言、认识事物,同时也为教师创造性地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教学中如何从一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入手,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体现形式和内容的直观性、形象性,创设情境以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现摘以下几个教学片断。

片断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发展学生的语言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猜一个谜语:绿衣小英雄,田里来捉虫,水陆都是家,唱歌顶呱呱。

(打一动物)大家猜猜这“绿衣小英雄”是谁呢?生:青蛙。

师:同学们快看:(课件出示情境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生:我看到了绿绿的荷叶。

生:我看到了粉粉的荷花。

生:我看到了很多黑黑的小蝌蚪。

生:我看到了大大的池塘,池塘里有蝌蚪,有荷花,还有小水珠和小鱼。

一年级教案上册语文(优秀7篇)

一年级教案上册语文(优秀7篇)

一年级教案上册语文(优秀7篇)一年级教案上册语文篇1《天地人》教案二一、这是一篇识字课文,全文由6个单音节词组成,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字词,反映了我国古人对人与人、人与天地的认识。

二、这是这个单元的第一篇识字课文,也是学生首次进行语文学习实践接触的第一篇课文,换言之,这篇课文的学习将会为学生以后的语文学习实践打下一定的基础。

三、这是没有学习汉语拼音之前学习的识字课文,学生没有汉语拼音为拐棍正音,所以,充分利用学生生活基础,以及教师反馈正音和示范,就成为了识字和朗读教学目标达成的策略。

学情分析一、课文的6个单音节词,是生活中常用的字词,学生通过各种媒介对它们音、形、义有所认识、了解,这是我们组织教学要充分考虑的一个因素。

二、由于学生首次接触课文,他们对课文构成的各部分及其功用是不了解的,这对组织教学会产生不利,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三、学生的学习方式从幼儿园游戏活动转换成现在的课堂学习,课堂常规、良好的学习习惯虽通过“我上学了”的学习有所了解和学习,但仍需要在课堂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而这篇课文的课堂教学是实践养成的起步,从落实三维目标的角度思考,从育人的目的思考,这应该成为这篇课文特别重要的教学目标(注:由于这一维教学目标是所有语文课堂教学都有的教学目标,所以在制定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时,不需要叙写。

)。

落实这维目标的策略,可以在每环节、步骤转换时,根据具体实际,通过顺口溜、口诀等形式,教师说前半句或起句,学生齐说后半句或续句,以提醒落实。

如唤起注意、集中精神,可用“一二三,快坐好!”“小眼睛,看黑板!”又如要用铅笔了,教师说“拿起笔”,学生接续“挺起胸,脚平肩,一尺、一寸要做好!”用完铅笔,要转下个环节学习了,可说“小铅笔,快回家!”这些顺口溜、口诀在教学设计中不需要撰写,但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操作。

教学目标:一、能正确认读“天”等6个生字新词。

二、能通过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课文内容,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能正确认读“天”等6个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案例与点评9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 小松鼠找花生教学案例与点评9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小松鼠找花生教学案例与点评9篇小松鼠找花生教学案例与点评 1【教学设想】《小松鼠找花生》是国标本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中的一篇科普童话。

它通过小松鼠找花生果的故事告诉小学生,花生是在地下结果的。

全文共五个自然段,以小松鼠找花生为线索:花生开花了──小松鼠想摘花生过冬──小松鼠始终没找到一个花生──小松鼠怀疑花生果被人摘走了--蚯蚓告诉小松鼠花生全在泥土里。

本课的教学要通过感情朗读、借助插图音像等手段,使学生了解花生长在地下的特征,激发他们认识自然的兴趣。

科普童话既富有童趣,又蕴含着科普知识,因此给阅读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

那么教师如何针对这一特点组织教学呢?1、初读整体感知:《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因而,在面对低年级学生缺乏注意、分配能力差等特点,要敢于放手,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去读,在读得连贯、顺畅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强体验与领悟。

2、精读品味领悟:对精读的要求是抓住重点句段,细加品味,感悟入情。

这其中的关键是要突出一个“悟”字,即根据小学生的认知心理和课文特点,在阅读、形象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

在指导学生精读时,我采取了以下一些方法:⑴看画面,读有关的课文句段;⑵提出问题,找有关语句读;⑶理解内容后,动作表情演读。

重视用多种多样的形象化的教学手段来教学,努力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在生动形象的表象基础上进行。

最后让学生配合课文内容、课堂表演,对课文难点的理解起到了推波助澜的积极作用。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每个学生都是作为独立的个体进入教学过程的。

每个正常的儿童都有相当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学中尽可能培养学生善于提问、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仔细阅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发表见解。

激发学生努力去寻找学习的钥匙。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1、(出示多媒体画面:小松鼠)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新朋友。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通用7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通用7篇)教育目标:A、知识与能力:1、认识生字,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积累相关词句。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的生长有密切的关系。

3、形成初步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B、过程和方法:1、在自由读、分角色读、为动画配音读、理解读中读通、读懂、读好课文。

2、朗读发言时仪表大方,声音响亮,表达时语言清晰流畅。

3、学会圈圈画画,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C、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读中感受阅读的乐趣,在表达与倾听中学会尊重别人、欣赏别人、完善自己。

2、感受雨点儿的可爱,感悟雨点儿给人类、给世界带来了美丽。

3、在具体的交际环境中,感受与人友好交往、合作的乐趣,在交际中学会尊重他人,形成好的人际关系。

教学设计课前预热:看词学声、做动作。

(课件)青蛙唱歌、天上有彩虹、数星星、种子睡觉、种子喝水、种子发芽、长出小草、花儿开放、下小雨、下大雨、下雷雨、狂风暴雨一、呼唤雨点儿,引入新课嘘、你听!闭上眼睛仔细听,听到什么了?(课件:播放小雨的声音)呀!真的下雨了,快伸出你的小手,仰起你的小脸,让雨点儿轻轻地落在你的手上、脸上,你感觉到什么了?你喜欢这些雨点儿吗?快和它打个招呼?、注意:“雨点儿”只能发作两个音(课件:大大小小的雨点飘落下来)你看、你看、这是一个大雨点儿,我们快叫叫他,这是一个小雨点儿,快也招呼他一下,又来了一个大雨点儿二、学习第一段,练习朗读。

这么可爱的雨点儿,我真想一个个都认识他们,你们帮我一起数一数好吗?一、二我数得眼睛都花了,你们数清了吗?原来是(课件:出示句子)。

读一读。

注意:、“云彩”、“下来”读轻声。

再读一读课文,边读边做动作。

三、朗读对话,引导质疑(课件)数不清的大大小小的雨点儿从云彩中飘落下来,半空中,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在说悄悄话呢。

读课文2、3、4节,画出小雨点儿和大雨点儿在说些什么,并练一练该怎么读。

一年级上册法制教案(通用10篇)

一年级上册法制教案(通用10篇)

一年级上册法制教案(通用10篇)一年级上册法制教案1一、活动目的:随着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发展,道路交通更为发达,各种车辆多起来,车速越来越快,人们出行就要严格遵守交通法规。

作为一名小学生,要提高我们的文明素质,必须从培养我们小学生的文明习惯开始,文明习惯的积累须从足下开始。

二、活动方法:通过交通知识竞赛、说唱拍手歌两种形式的表演来达到教育目标,接受“交通安全”方面的法制教育。

三、活动准备:收集交通标志、交通警示语、交通知识竞赛题、编写儿歌、制作警示语书签。

四、活动时间:9月5日第四、五节课五、活动内容及过程:(一)、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二)、整队、汇报人数、出旗、唱队歌。

(三)、中队长讲话:春风中盛开的花朵在诉说生命的快乐,远去的岁月告诉我要安全的生活,生命是春花秋月的爱,生命是千古不老的歌,悲欢离合、喜怒哀乐、汇成人生长河,风霜雪雨、笑语欢歌、奏出生命的交响乐。

让安全和幸福相拥保佑生命,让我们相拥珍重生命。

甲:我们是21世纪的主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乙:我们在温暖的阳光下成长,在老师的哺育下成长。

甲、乙:小学生年龄小,交通安全最重要;交通规则一条条,一条一条要记牢。

甲:同学们,当你一个人走在公路上时;乙:当你和其他人在马路上嬉笑打闹时;甲:当你横穿马路时;乙:当你翻越栏杆时;甲:你是否想过,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呢?(危险!)乙:是啊!交通安全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生命只有一次,尤其对我们小学生来说,只要稍微不注意,后悔就来不及了。

甲乙:下面来进行一场精彩的知识竞赛,请大家做好准备,举手最多的组才有资格说答案。

1、几岁以下儿童不准骑自行车:A、10岁以下儿童B、12岁以下儿童2、乘车时较为安全的行为:A、上车时挤挤嚷嚷B、车辆行驶时,头、手不伸出窗外3、过马路时我们应该:A、直接穿行B、走斑马线4、过马路如果遇到没有人行道的马路时要靠哪边走:A、右侧路边行走B、左侧路边行走5.过马路时,我们要看好红绿灯:A、红灯行B、绿灯行6.妈妈骑电动车带你,应该在哪个车道行驶:A、非机动车道B、机动车道7.假如奶奶在马路的对面叫你,你应该怎么做:A、翻越护栏过去B、绕到人行横道上再慢慢过去8.绿灯还剩2秒时,应该怎么做:A、等下一个绿灯再过马路B、赶紧冲过马路甲:让我们再次用热烈的掌声感谢各位同学积极的参与,现在我们来看看各组的得分。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两件宝》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两件宝》优秀教学案例
3.课堂分享:下节课前,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业和实践经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五、案例亮点
1.情境教学法的巧妙运用
本教学案例中,巧妙地运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图片、播放动画短片、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课文内容。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使他们在情境中自然地接受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熏陶,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有机统一。
4.反思与评价提高学生自我认知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反思与评价,有助于他们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培养自我认知能力。此外,通过同学之间的互评和教师的反馈,学生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从而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5.课后作业与实践相结合
本案例的课后作业设计巧妙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家庭作业和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体验勤劳和智慧的力量。这种设计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使他们在实践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采用生活实例和悬念导入的方法。首先,我会向学生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图片,如小朋友帮忙做家务、认真学习的场景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场景中的共同点。然后,我会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些小朋友都在用自己的什么宝贝吗?”通过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两件宝》。
3.你认为勤劳和智慧对一个人的成长有什么意义?
学生通过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经验,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总结归纳
在总结归纳环节,我会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然后我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在此过程中,强调以下我们要珍惜和合理运用。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部编本语文《小松鼠找花生》一年级上册教案案例四篇

部编本语文《小松鼠找花生》一年级上册教案案例四篇

部编本语文《小松鼠找花生》一年级上册教案案例四篇大树旁边的地里种了许多花生。

小松鼠原本打算等花生结了果,摘下来留着冬天吃。

可是,等啊等,等到花都落了,却找不到一个花生,它很奇怪:是谁把花生摘走了呢?本文借小松鼠找花生这件事间接告诉学生花生在地下结果这一常识。

小编为您整理了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四篇,供您参考。

一年级语文教案1《小松鼠找花生》教学目标:1、采用多种方法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生字“生”。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漏字、改字、不回读。

3、在读文中了解课文内容,了解花生的一些知识。

教学重点:认识本课的12个生字,会正确书写生字“生”。

教学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1、本课的教学挂图,小松鼠图片。

2、12个生字的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实物导入,引发兴趣1、猜老师手上拿的`是什么?引出“花生”2、板“花生”,重点教学“生”字,“生”由“牛”字引入3、请学生谈对花生的了解4、由图片引出并板书“小松鼠”,学生跟松鼠打招呼5、同学生的谈话中引出“找”6、板全课题,齐读课题二、结合挂图,老师讲故事,初步了解课文内容1、出示教学挂图2、请学生看图听故事,思考:故事中有几只小动物?它们在哪里干什么?3、听后反馈,大概了解故事内容三、自读课文,拼读生字1、读课文之前,学习方法指导:遇到不认识的字①借助拼音②问同学或老师2、学生自由读课文,圈出生字,老师巡视指导3、同桌交流四、采用多种形式学习生字1、用生字卡片边拼读,边逐个出示生字2、指名学生上台找出后鼻音的生字并带读(种、生、旁)3、指名学生在生字中找朋友并带读(语言、格外)4、老师指“许”“语”两字的音全班齐读5、夺冠军游戏。

谁能全部读准生字,谁就是冠军6、评议学生读的情况7、全班齐读,收生字卡片8、开单轨火车,只要求拼出字音,不要组词(重视给学生二次学习的机会)9、开双轨火车,一人读生字,一人组词(渗透课后练习“我会读”的词语开花)五、生字回文,读课文1、把字宝宝请回课文,全班右手指着字齐读课文2、指导读好第一自然段3、读后老师的小结六、写生字1、再次认识“生”字,用“生”组词(3个以上)2、学生观察“生”说说怎样才能写好“生”字3、学生自由说写法,师小结提示①竖要写在竖中线上②第一横要写在横中线上③三横的距离、长短有什么特点?4、老师范写,学生书空5、学生书写,师巡视学生的坐姿与拿笔姿势6、同桌欣赏七、布置作业:了解花生的一些知识(1、自己观察 2、问家人 3查看书)一年级语文教案2《小松鼠找花生》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东方明珠》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东方明珠》优秀教学案例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我将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1.生字词学习:带领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如“珠”、“明”、“电”、“视”等,通过组词、造句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些词汇。
2.课文朗读: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感受课文的韵律美。
3.内容解析:分析课文的结构和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了解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建筑特点、历史背景等。
4.反思与评价,关注学生成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互相评价,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同时,教师给予及时、具体的反馈,使学生明确努力方向,不断进步。
5.内容与过程并重,提高综合素质
本案例在注重知识传授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教学内容与过程相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审美情趣,又提升了他们的思维品质和自主学习能力。
3.引导学生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通过小组活动,学会倾听、尊重他人意见,培养团队精神和社交能力。
4.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通过学习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建设历程,体会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的精神,激励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努力、追求卓越。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东方明珠》这篇课文,我将采用丰富的情景创设策略。首先,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壮观景象,让学生在视觉上直观地感受到其独特的美。其次,通过讲述东方明珠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文化氛围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此外,我还将在课堂上营造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通过角色扮演和模拟游览,让学生仿佛置身于东方明珠塔内,体验课文中所描述的情境。
(二)问题导向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优秀5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设计案例篇一教学目的: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字,学会本课生词。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一年中不同月份开什么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认识10个生字,会写7个字,学会本课生词。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1、背诵课文。

2、了解一年中不同月份开什么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认识10个生字,会写3个字,学会本课生词。

2、能熟练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认识10个生字,会写3个字,学会本课生词。

教学难点:能熟练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2、你认识哪些花,他们各自有什么特点,你最喜欢的花是什么?二、初读诗歌。

1、读课文,找出藏在文中的生字娃娃,借助生字表中的音节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

如果还有不认识的。

字,做上记号,可以问问老师和同学。

2、出示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读音。

(1)自由认读。

(2)请“小老师”来带读生字。

(3)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打乱顺序分组读。

(4)去掉拼音,随机抽读。

3、记忆生字。

你记住了哪些字?是怎么记住的?(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还没有记住的字,可以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继续识记。

4、再读课文,这次要把课文读得通顺、流利。

5、指名一个同学读课文,请他邀请几个小朋友与他合作读完课文。

6、请读书的孩子上台来,台下的小朋友给他们提出“读”的要求。

(声音要响亮,不读错字,不添字掉字)。

7、读书的同学也给台下的小朋友提出听的要求(认真听,不说话)。

8、读后评议:谁读得好?好在哪里?不足是什么?三、学习儿歌。

1、分句指名读儿歌。

思考:你知道了什么?2、质疑。

3、分组讨论。

4、指名回答。

四、全读儿歌。

五、学写生字。

1、观察,读记生字。

2、学生独自观察田字格中的字,看清楚字形,找出关键笔画。

3、范写“霜”。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优秀案例(集锦6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优秀案例(集锦6篇)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优秀案例(集锦6篇)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方案优秀案例第1篇教学目标:1、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主动迁移已有的知识与做法解决新问题。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自我探索,逐步学会合作学习。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主动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并理解每一步的算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朋友,你一定去过游乐场吧,你都玩过哪些项目今天淘气和笑笑他们高兴地来到了游乐场,咱们一起走进游乐场,我们继续学习笔算乘法吧。

二、探索新知,解决问题1、我们先来计算5人做太空船,需要多少无。

引导学生审题列出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2、仔细思考,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能解决这道题吗3、小组合作学习,自己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方法带到小组交流中。

(4)小组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尽可能让每一名学生都说一说,并把方法进行归纲整合。

(5)小组汇报中。

请学生到黑板前板演竖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做的。

教师小结,无论是12X5还是5X12,用竖式计算时,通常为了计算方便,一般把较大数作为第一个乘数。

计算时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5先与2相乘,二五一十,满十要向十位上进1,在个位上写0,注意要把进位的1写在十位的下面,要写得小一些。

2、13个人要坐电动火车,需要多少元呢(1)独立思考列出算式:6X13(2)拿出练习本试着来独立尝试笔算,算好了吗(3)要是有14人,15人,16人坐电动火车要花多少钱呢请你在练习本上列一个算式,自己算一算吧。

汇报时还是让学生说一说算法,老师问算理,这次你算对了吗同桌之间把自己的算法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算一算,完成书55页第1题。

学生完成后要和同桌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完成书55页每2题竖式计算,一边做一边在心里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做完后教师把学生出现的错误展示出来,提醒学生注意,这样更有针对性。

四、全课总结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请大家一起来总结。

语文一年级单元案例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

语文一年级单元案例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

语文一年级单元案例的教学设计优秀8篇一年级语文教案篇一《大还是小》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11个生字和3个偏旁,认识一个多音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说说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大,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很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并结合生活经验感受小朋友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小朋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教学难点体会“我”自相矛盾的内心世界。

教学方法交流法、阅读法。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1、出示鸡蛋(一大一小)图片。

同学们,这是什么?(鸡蛋),你发现了什么呢?(这两个鸡蛋一大一小)2、师板书“大”和“小”。

你认为自己是大还是小呢?说说原因?3、有一位小朋友,他自己也很矛盾,有时候觉得自己大,有时候又觉得自己很小,到底怎么回事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大还是小》一课,一起去了解感受这位小朋友的想法。

(板书课题)10.大还是小(齐读课题)二、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学生认真倾听,注意不认识的生字。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一边读一边动笔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3、学习生字词。

出示带音生字:自己时候觉得很穿服快(1)学生自由读生字。

(2)开火车读生字,集体纠正。

(3)同桌相互检查读生字。

(4)去音读生字。

(注意指导:“穿、快”是三拼音节,“时、穿”是翘舌音。

)过渡:下面,咱们给生字找个朋友,课文中带生字的词语你认识吗?自从、自己、时间、时候、听觉、觉得、很好、穿衣、衣服、飞快4、学习多音字。

觉(jiào)睡觉;觉(jué)感觉5、了解结构。

课文一共几个自然段?讲了几个方面的事情?(六个自然段。

第一方面:“我”觉得自己很大,因为自己的事情能自己做了;第二方面:“我”觉得自己很小,因为有些事情“我”还自己做不了;第三方面:“我”盼望自己快点儿长大。

)过渡: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进行细细的品读,一起走进课文,了解小朋友的感想。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识钟表”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识钟表”教学案例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认识钟表”教学案例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一册第8单元“认识钟表”的内容。

这是与生活联系很密切的一个教学内容。

案例:“认识钟表”教学片段。

师:(戴上时钟太阳头饰走进教室)知道老师头上戴的是什么吗?生:老师戴的是个美丽的太阳;是个钟面;是一个正在发光的时钟太阳。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认真。

知道时钟的用途吗?生:我知道时钟和表都是用来计时的。

师:的确,时钟是用来计时的,地球迎着太阳自转一周就是一天,一天有24小时。

在一天中,时钟嘀嗒、嘀嗒地走个不停,给人们报时。

同学们知道古时候有钟表吗?生:犹如没有,因为爷爷说我家的那个钟是我出生的那年买的,假如古时候就有钟表,那我家早就应当有了。

师:古人没有钟表,他们对时间的感知全凭直觉,看太阳出来了就下地干活,太阳快要落山就回家休息。

后来呀,人们觉得这样只凭直觉推断时间不便利,要是遇到天阴下雨不出太阳,那就无法推断时间了。

于是人们就创造了一种“滴水计时法”,就是用一只水桶装满水,让水从一个小孔里滴出,每滴完一桶水就是一个时辰。

在晚上,过一个时辰就有专人到街上报时,这个人叫更夫,过一个时辰更夫就到街上敲一下更,过两个时辰更夫就到街上敲两下更,一个晚上有五更,第五更就是快天亮了。

这种计时法虽然更进步了点,但人们还是觉得存在不足,要是更夫睡着了或是不当心敲错了更,人们的生活不就乱套了吗?于是,聪慧的人们才创造了钟表。

一开始创造的钟表可大了,但它优点许多,人们不用总在那里守着,一到时间,钟表就会自动报时。

但是,要是体积小一点,人们可以随身携带那可就更好了。

于是,人们不断改进钟表的结构,使钟表的零件越来越小,外观也越来越好看。

这就是今天我们到处都可见到的钟表。

同学们会看表吗?生:我只知道有时针和分针;我知道钟面上有12格。

师:同学们说的都是关于钟面的学问。

(出示大钟面,进行钟面认识,学习读写时间的方法)现在,老师给每张桌子发一个钟面,同桌相互检查把握情况。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0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0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分析50篇引言语文是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的核心科目之一,其教学对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字感悟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50篇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探讨教学中的有效策略和教学模式,为小学语文教师提供案例参考和借鉴。

案例一:《我的家》这篇教学案例着重讲述了学生个人家庭的介绍,并通过写作活动让学生思考自己的家庭特点和感受。

教师通过配图和示范书写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写作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基本句型进行表达。

教学目标•了解学生个人家庭的基本信息;•学习运用基本词汇和句型进行写作;•培养学生对家庭的感恩情怀。

教学过程1.教师呈现图片和抽象道具,引导学生认识家庭的重要性;2.学生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教师适时进行点评;3.教师示范写作一段话,引导学生模仿进行写作;4.学生分组进行互相展示和分享,教师评议。

教学效果通过该案例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家庭的基本信息,更加深入地思考了家庭的重要性和自己对家庭的感受。

通过写作活动,学生运用到了所学的词汇和句型,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案例二:《小动物之乐园》这篇教学案例着重讲述了不同小动物的乐园活动,并通过对动物乐园的描写,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写作能力。

教师通过启发式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产生自己的想法和描述,并进行口头表达。

教学目标•认识不同的小动物和它们的生活特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1.教师呈现小动物的图片和一些相关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2.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各自的动物乐园主题,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3.学生分组进行口头表达和互动,教师进行评议。

教学效果通过该案例的教学,学生不仅了解了不同小动物的生活特点,还培养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通过口头表达和互动,学生更好地运用了所学的语言知识和表达能力。

(接下来的案例分析以此类推,多给出案例的具体目标、过程和效果的分析)结论通过分析以上50个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案例,可以看出教学中的一些有效策略和模式:通过配图和示范,引导学生正确的写作思路;通过启发式问题和小组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造能力;通过口头表达和互动,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人有两个宝》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人有两个宝》优秀教学案例
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人有两个宝》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人有两个宝》是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中的一课,旨在引导孩子们认识到双手和大脑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珍惜并合理运用这两个“宝”的意识。本案例以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为基础,结合课程内容,以生活实例为载体,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双手的灵巧和大脑的智慧。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思考,鼓励他们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提高语文素养和综合实践能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四)反思与评价
教学反思和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将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思考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收获。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互相评价,让他们在评价他人的过程中,发现别人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从而促进共同进步。此外,我还将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及时、全面的评价,鼓励他们不断挑战自我,提高综合素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自己的态度,认识到双手和大脑的重要性,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的品质,通过合作学习,使他们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体会双手和大脑的价值。
3.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创新的精神,鼓励他们运用双手和大脑去解决问题,增强自信心。
(二)讲授新知
在讲授新知的环节,我首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接着,针对课文中的生字词,如“双手”、“大脑”、“做工”、“思考”等,进行详细的讲解和示范,确保学生能够正确读写。随后,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认识到双手的灵巧性和大脑的智慧,引导他们理解双手和大脑相互配合的重要性。
3.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一年级教学实践案例(3篇)

一年级教学实践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一年级的教学理念也在不断更新。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本案例以《小动物的家》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动物字词,了解动物的家。

(2)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动物家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讨论、合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动物的兴趣,培养爱护动物的情感。

(2)让学生体会到快乐学习的重要性,树立自信心。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认识动物字词,了解动物家的特点。

2. 教学难点: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动物家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出示动物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动物的家在哪里吗?”2.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 认识动物字词(1)教师出示动物字卡,引导学生认识“家、鸟、鱼、熊、猫、狗”等字词。

(2)学生跟读,教师纠正发音。

2. 了解动物家的特点(1)教师出示动物家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动物的家有什么特点?”(2)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代表发言。

(3)教师总结并展示动物家的特点。

3. 描述动物家的特点(1)教师出示动物家的图片,提问:“你能用简单的语言描述一下这个动物家的特点吗?”(2)学生自由发挥,描述动物家的特点。

(3)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三)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教师给予肯定。

(四)课后作业1. 画一画你喜欢的动物家,并描述它的特点。

2. 回家后,和父母一起观察家里的动物,了解它们的生活习性。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语文上册《aneninunn》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新课标)一年级语文上册《aneninunn》优秀教学案例
5.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从导入新课、讲授新知、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归纳到作业小结,整个教学过程井然有序,内容完整。这种教学方式使得学生能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拼音知识,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每节课的结束时,我会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小结,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同时,我也会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和鼓励,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和成就。通过这样的反思和评价,学生能够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学习效果。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时,我会利用图片、实物等素材,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会准备一些与字母"a、o、e"相关的图片,如苹果、鸟儿等,让学生观察并尝试读出这些字母的发音。这样,学生能够在真实的情境中自然地接触和练习拼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我旨在培养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热爱和兴趣,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我注重营造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建立起自信心。
同时,我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小组合作、互相帮助等活动,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我还要求学生在学习中保持耐心和毅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过程中,我强调发音的准确性和拼音书写的规范性,要求学生在读音和书写方面都做到无可挑剔。通过反复练习和指导,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字母"a、o、e"的发音和书写,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过程与方法
本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我运用了游戏、歌曲、情境对话等教学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拼音。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如游戏、歌曲、情境对话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同时,我还注重个别辅导,针对学生的不同需求进行因材施教,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跟上教学进度,充分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一年级语文上册《该怎么办》优秀教学案例

一年级语文上册《该怎么办》优秀教学案例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他们持续学习的动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我将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本课的主题。
1.利用悬念导入:向学生提出一个与生活相关的问题,如“如果你在操场上捡到了一只受伤的小鸟,你会怎么办?”引发学生思考,进而引出本课主题《该怎么办》。
5.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本案例将课本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课内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语文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实用价值。
3.小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小组合作学习使学生能够在互动交流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实现优势互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关注每个小组的学习进度,引导他们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反思与评价助力学生成长
本教学案例注重学生的自我反思和互相评价,帮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找到改进的方向。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给予及时、具体的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助力他们不断成长。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互动中学习,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教师运用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高学习兴趣。
3.利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课内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提高语文实践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注每个小组的学习进度,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四)反思与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互相评价,以促进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案例
【教案背景】
一年级的大部分孩子在学前教育或家庭教育中多多少少都接受过一些关于时间的知识,孩子们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钟面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

【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半时、大约几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本节课中,学生对时针、分针的整体认识有些不习惯,所以教学难点应放在通过观察时针和分针来判断所表示的时刻。

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认识钟面;认识各时刻:整时、半时、大约几时。

另外,教师和学生都要准备钟表模型,以便课堂上进行操作和演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生活经验、具体情景初步认识钟表,能正确认读整时和半时,会辨认大约几时。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学具让学生经历认识、对比和归纳的过程,在认识钟表的过程中分清整时、半时和大约几时的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培养其观察能力,逐步养成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教学方法】
1.以学生熟悉的情景故事入手,通过多媒体课件和大量实际操作让学生经历认识、对比和归纳的过程,认识各种时刻。

2.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你们喜欢猜谜语吗?认真听儿歌,猜一猜是什么?(出示课件:歌曲猜谜语。


学生:钟表。

师:下面我们一起去钟表王国参观各式各样的钟表。

(出示课件:钟表王国。

)你们喜欢这些钟表吗?
学生:喜欢。

师: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钟表。

(板书课题:认识钟表)二、交流预习收获,质疑。

1.通过课前预习,你有哪些收获?(多媒体出示课前预习提纲)学生谈收获。

2.通过课前预习,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或想了解的知识?生1:小力是什么时间回家的?生2:小云是什么时间回家的?
生3:小青和小林是什么时间回家的?………
(师有选择地用小纸条展示学生提出的问题——贴在黑板上)师:要想知道他们是什么时间到家的,我们就要学会看钟表。

三、
探究新知,合作解疑。

1.认识钟面。

师:观察你自己的钟表学具,看看你能发现哪些小秘密?(2人小组内讨论交流后汇报)
生1:钟面上有12个数,他们首尾相连,有12个大格,毎个大格中间有5个小格。

生2:钟面上一共有60个小格。

师:其他小组还有发现吗?
生3:有两根针,一根是长针,一根是短针。

长针是分针,粗针是时针。

生4:分针转一圈,时针走一大格。

………
(课件动态演示认识钟面)2.认识整时。

师:咱们认识了钟面,接着咱们来观察小力是什么时间回家的?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出示小力到家时间文本)
(学生4人小组讨论,教师参与部分小组的交流)
师:哪个小组先来介绍小力是什么时间回家的?你是怎么知道的?组1:我们知道小力是5时到家的,因为长针指着12,短针指着5。

师:其他小组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组2:我们还知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5,是5点;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4,是4点……
师:同学们刚才的想法很对,小力回家时间在数学上叫5时,也可以用5:00表示。

(板书:5时,5:00)所以整时可以总结为:分针长长指12,短针指几就几时。

(课件演示)
师:咱们认识了整时,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钟表的时刻是几
时?(课件分别出示:6时,6:00;12时,12:00)
生读:6时,12时。

3.认识半时。

师:小云是什么时间到的?你是怎么知道的?(课件出示小云到家时间文本)
生1:小云是5点半到家的,因为分针指着6,时针在5和6中间。

生2:长针指着6,短针刚过5,就是5时半。

生3:是6点半。

………
师:刚才有的学生说是5时半,有的说是6时半,到底谁说得对?请利用你们手中的学具拨一拨,分小组研究一下,到底是5时半还是6时半。

(教师用教具指导学生按钟表正常的转动方向拨)组1:是5时半,因为时针还没到6呢。

组2:分针指着6,时针刚过5,就是5时半。

………
师小结:通过我们刚才的研究,大家都认为是5时半,也可以用5:30表示。

(板书:5时半,5:30)所以半时可以总结为:分针长长指12,短针刚过几就是几时半。

(课件分别演示)
师:咱们认识了半时,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钟表的时刻。

(课件分别出示:6时半,6:30;2时半,2:30)生读:6时半,2时半。

4.认识大约几时。

师:看看小青和小林到家的钟面,你发现这两个钟面上时针和分针与我们刚刚认识的整时和半时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吗?请仔细观察,能快速地找出来。

(课件出示小青和小林到家钟面时间)
生1:分针分别在12的左边和右边。

生2:小青到家的钟面上分针快到12,小林到家的钟面上分针刚过12。

师:你能说说小青和小林分别是什么时间回家的吗?分小组讨论交流。

组1:小青是快到6时回家的,小林是5时刚过回家的。

组2:小青是大约6时回家的,小林是大约5时回家的。

师小结:同学们刚才的发言很精彩。

是的,小青是快到6时回家的,也可以说是大约6时回家的;小林是5时刚过回家的,也可以说是大约5时回家的。

(板书:大约6时,大约5时)那我们可以总结为:分针长长快到12,短针指几就快到几时(大约几时);分针长长刚过12,短针指几就几时刚过(大约几时)。

(课件分别演示)师:咱们认识了大约几时,请同学们认一认下面钟表的时刻。

有不同的说法可以再交流。

(课件分别出示:大约12时,大约8时,大约6时)生1:大约12时。

生2:快到12时。

生3:大约8时,快到8时。

生4:大约6时,6时刚过。

四、知识应用。

1.小红的一天。

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自己的作息时间安排,下面我们看一下小红是如何安排时间的。

(课件出示“小红的一天”情景图)(学生分别认一认,说一说。


师:平日只要合理地安排时间,那么在相同的时间里,我们做得
事情就会更多。

2.拨一拨,说一说。

(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下面咱们来玩一个游戏放松一下,同桌两人进行游戏,利用学具一人拨,一人认,只拨今天我们所学习的整时、半时、大约几时这些类型,然后互换角色。

看看谁是我们班的“游戏大王”。

(学生进行游戏,教师巡视指导。

)五、拓展延伸。

师:仔细观察这两幅图,看图中小朋友在什么时间分别在干什么?说出你的发现。

比一比,看谁最聪明。

(出示课件,学生观察)
生:上午8时在学校上课,晚上8时在家看书。

六、学生谈收获,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想与小朋友们分享呢?请谈一谈。

(学生谈收获)
师:这节课我们共同认识了钟表,古人说得好: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

让我们今后更加珍惜时间吧,课下,让家长协助自己做一个合理的作息时间表,咱们来比一比,看谁是真正的“时间小主人”。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案例
统一小学
杨淑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