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文化的基本特征-赵建

合集下载

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基本条件

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基本条件

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基本条件一、概念及特点农业文化遗产是指我国人民在与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世代传承并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完善的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的农业生产系统。

这些农业生产系统具有六个特点:一是活态性。

历史悠久,至今仍然具有较强的生产与生态功能,是农民生计保障和乡村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是适应性。

随着自然条件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为了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在系统稳定基础上因地、因时地进行结构与功能的调整,充分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智慧。

三是复合性。

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农业知识和技术,还包括那些历史悠久、结构合理的传统农业景观,以及独特的农业生物资源与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四是战略性。

对于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解决贫困等重大问题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五是多功能性。

兼具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科学研究等多种功能。

六是濒危性。

由于政策与技术原因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造成传统生产系统的变化具有不可逆性,会产生农业生物多样性减少、传统农业技术知识丧失以及农业生态环境退化等方面的风险。

二、基本条件(一)历史性1.历史起源:指系统所在地是有据可考的主要物种的原产地和相关技术的创造地,或者该系统的主要物种和相关技术在中国有过重大改进。

2.历史长度:指该系统以及所包含的物种、知识、技术、景观等在中国使用的时间至少有100年历史。

(二)系统性1.物质与产品:指该系统的直接产品及其对于当地居民的食物安全、生计安全、原料供给、人类福祉方面的保障能力。

基本要求:具有独具特色和显著地理特征的产品。

2.生态系统服务:指该系统在遗传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与适应、病虫草害控制、养分循环等方面的价值。

基本要求:至少具备上述两项功能且作用明显。

概括古代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概括古代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概括古代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古代中国的农业是国家经济的主要支柱,也是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主要力量之一。

在古代中国,农业技术较为发达,以其特殊的特征和传统特色,吸引着每一代中国人投入到农业劳动中去。

这些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具有广泛的影响力,深深地影响了当代中国的发展。

首先,古代中国传统农业以“种田”为主,是一种“垦田”式的农业形式。

最初,中国的农民便把山野原野的荒地通过耕作灌溉的手段,开垦出大片的农田,从而形成典型的“垦田”式农业,使许多土地获得肥沃。

这种用土耕及灌溉施工在古代中国已经形成了高超的技术水平,如垦开河口灌溉,布设水利工程等。

其次,古代中国传统农业具有多种的种植模式,如复种、双穗、北四季种植等。

这些模式被用于不同的地域,种植不同的作物,用以满足本地人民的需求。

同时,农民还会根据季节的变化,采取一些生产技术,以尽可能的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例如,他们会根据天气温度的变化,选择合理的播种时间,以增加作物的品质和产量。

再次,古代中国传统农业把重点放在耕种上,却忽视了其他重要的方面,如畜牧、林业和渔业等。

这些新兴业务被认为是对农业发展有害的。

因此,政府往往采取一些措施,来限制新兴业务的发展,以保证传统农业的发展不受影响。

最后,古代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共同所有,这种共同所有形式也受到政府的支持和保护。

在古代中国,大量的农田都由家族共同拥有,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农业制度,这种制度吸引了大量的农民参与其中,有效的保证了农业的发展和繁荣。

总之,古代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有种田、多种种植模式、忽视畜牧、林业和渔业等,以及农田形式的共同所有。

这些特征深深地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农业发展,为中国农业提供了深厚的文化基础,为新的农业发展注入了全新的活力。

概括古代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概括古代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

概括古代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古代中国传统农业是指在中国历史上,自古而至近代工业化之前的农业生产方式及其相关经济和社会体制。

它有以下基本特征:1.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依靠劳动力: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依靠农民的体力劳动,从播种到收割全靠人力完成,工具主要是简单的耕具,如犁、铲、镰刀等。

农民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知识和经验,掌握了丰富的农业技能。

2.经营方式以家庭农业为主:古代中国的农业经营方式以家庭农业为主。

农民往往在自己的土地上从事耕作,通过劳动获得生产收益。

在古代中国,土地是王权和贵族的所有,但农民可以通过缴纳土地租金或徭役等方式使用土地。

3.农业生产天候依赖: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非常依赖天候条件。

农民种植作物的经验通常基于气候变化和季节的周期性变化,他们需要根据天气条件选择最适合的农作物和种植时间。

很大程度上,农业生产的成功与否,决定了农民是否能够养活自己和家人。

4.农田耕作方式相对固定:古代中国的农田耕作方式相对固定,常见的有旋耕法、轮作法、休耕法等。

农民在耕地时需要根据土地的肥沃程度、水源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种植方式,以保证农作物获得足够的养分和水分。

5.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稳定性: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的相对稳定。

在古代中国,农民在家庭农业中的生产与劳动是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基础。

农民的生产力和劳动力是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基石,农家的繁荣与否直接影响着社区和整个国家的繁荣。

综上所述,古代中国传统农业的基本特征是以劳动力为主要生产力,以家庭农业为经营方式,依赖自然环境,耕作方式相对固定,并且农村社会经济结构相对稳定。

这些特征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直到近代工业化的到来,古代中国的传统农业模式才逐渐发生变革。

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

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

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第一,人口农民化。

中国古代以农业为主导的经济,农民是主要的劳动力和生产者。

大部分人民都从事农业生产,以自给自足为主要目标。

农民自耕自种,利用自己的土地和劳动力进行农作物的生产。

第二,农业生产方式简单。

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相对简单,劳动方式主要依靠人力和经验。

在耕作上,农民使用简易工具,例如犁、锄、镐等,没有使用复杂的机械设备。

第三,农业生产以自然条件为主导。

中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多样,气候、土壤、水资源等条件各异,因此农业生产不同地区会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选择适当的农作物和种植方式。

例如在北方地区的河北、山东等地,适合种植小麦、玉米等作物;在南方地区的江苏、浙江等地,适合种植水稻、茶叶等作物。

第四,农田整齐,利用高产节水技术。

中国古代的农田通常排列整齐,利用河流水系建立起完善的灌溉系统,提供充足的水源。

农民根据降雨情况和作物需要进行灌溉,采取施肥、翻地、改造水利等措施,提高土地的产出。

第五,多样化的农作物种植。

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中,农民常常采取复种轮作的种植方式,即在同一块土地上轮流种植不同的农作物,保证土地的营养充足。

同时,中国农民长期以来注重研究和利用农产品的多样性,其中一地区常常种植多种农作物,提高农产品的种类和产量。

第六,农业社会组织的基础作用。

中国古代的农业生产往往以家庭为单位开展,家庭成员共同参与农业劳动,共同享受农业生产所带来的收益。

此外,有些地区还有借助种植者之间的合作组织农业生产的形式,例如在江南地区普遍存在的坊社农业社组织。

第七,农业生产与宗教信仰的关系紧密。

中国古代的农民常常依靠宗教信仰来祈求丰收,如祭祀土地神、雨神、种植神等,以期获得丰收的祝福。

这种宗教信仰不仅是农民信仰的一部分,也是农业生产有序进行的一种形式。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特点是农民化、劳动方式简单、以自然条件为基础、农田整齐、农作物多样化、农业社会组织的基础作用、与宗教信仰息息相关。

农学的农业文化和农业遗产

农学的农业文化和农业遗产

农学的农业文化和农业遗产农学是指研究农业生产、农作物栽培、畜牧养殖和农业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科学。

其研究范围包括土地、气候、种植、育种、兽医、食品科学等多个领域。

随着时间的推移,农学已经成为人类文明不可或缺的一个领域。

而农学的发展过程中,不仅仅是牛马耕田,更有着独树一帜的农业文化和农业遗产。

一、农业文化农业文化是指以农业为载体,诞生出具有独特文化属性的情感、性格、习俗、乐曲、美术、文学等形式。

可以说,农民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文化创造者之一。

例如,四季歌、花灯、农民画等都是农民在生活中创造的具有自身独特特色的文化艺术形式。

一种农业文化,代表了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一种情感和一种价值观。

中国的农业文化历史悠久,其中最重要的文化设施就是中国古代“农家书院”。

农家书院是中国南方的一种学堂,它是四川省和云南省著名的农业文化,起源于唐朝。

农家书院开设有讲学、讲座、演讲、小吏等课程,教员在书院内向学生灌输农业知识和各种道德。

此外,还有许多文化活动,如农家戏、竹板古乐、竹编手工艺等。

二、农业遗产农业遗产是指在农业生产、农作物栽培和畜牧养殖等方面留下的具有特殊技术和文化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遗产。

它不仅是优秀农业科技成果,更是一种象征性与文化意义的遗产。

中国的农业遗产丰富多彩,如水利工程、古代农机具、农产品加工技术、传统粮食加工和制作工艺等。

如“机车农具”,它是我国农业机械制造业的珍品,曾获“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优秀技术奖”。

又如古老的“粟堆”在东北大地上独特地迎风而立,既实现了防风固沙、保温蓄热的功能,又形象地展示了中国古代的农业文化。

农业遗产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厚重历史和积淀,充满了无尽的吸引力。

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和文化的传承,也是人们走向未来的宝贵财富。

三、农学的发展与未来农学在人类文明进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世界粮食等重大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宝贵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手段。

然而,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的发展,相对于其他发达国家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分析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G

分析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G

分析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姓名:赵季萌学号:020*******学院:金融学院金融学现代农业是从工业革命以来形成的农业,是逐步走向商品化、市场化的农业。

其主要特征是:市场化程度日趋成熟,工业装备普遍采用,先进科技广泛应用,产业体系日臻完善,生态环境受到重视。

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就要实现价值取向从自给型向市场型转变,产业结构从分割型向联动型转变,经营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劳动者技能从生产型向经营型转变。

为实现这个转变,政府要在完善基础设施、推进体制创新、加强支持保护、构建服务体系、注重引导示范等方面发挥作用。

现代农业是农业发展史上的新阶段。

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变革的转型时期。

探讨现代农业的内涵和特征,把握现代农业的着力点,加快现代农业的发展进程,对于顺应农业发展历史趋势、提升农业的整体竞争力,对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都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作用。

一、现代农业的特征理论界对世界农业的发展阶段有着不同的划分。

有的从农业生产要素配置的角度把农业发展分为以技术停滞、生产的增长主要依靠劳动者的传统经验为特征的传统农业阶段;以技术的稳定发展和运用、资本使用量较少为特征的低资本技术农业阶段;以技术的高度发展和运用、资本集约使用为特征的高资本技术农业阶段。

有的从农业政策取向的角度把农业发展分为以增加生产和市场粮食供给为特征的发展阶段;以着重解决农村贫困为特征的发展阶段;以调整和优化结构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有的从农业生产力水平的角度把农业发展分为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或原始农业、古代农业、近代农业和现代农业四个阶段。

理论界对农业发展阶段的这些划分,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世界农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从一般意义而论,农业发展的阶段划分,既应反映不同时期农业生产力状况,也应体现生产力各要素的配置方式,并从生产方式上加以把握;同时,还应考虑农业演进与其它产业发展的相互影响。

基于这一认识,可把农业发展划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

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与保护要求

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与保护要求

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与保护要求一、本文概述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载了人类与自然环境长期互动的历史记忆,体现了人类农业生产的智慧和创新。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特点及其保护要求,以期提升公众对农业文化遗产价值的认识,促进农业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我们将对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进行界定,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我们将分析农业文化遗产的特点,包括其历史性、地域性、多样性以及活态性等。

我们将提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要求,包括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保护机制、强化科学研究和技术支撑、加强社会参与和国际合作等,以期为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

二、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历史长河中形成的独特遗产,是指在长期农业生产实践中,人类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协同进化所创造出的,具有丰富农业生物多样性、完善的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独特的生态景观和历史文化内涵的农业生产系统。

它不仅包括了传统的农作物种植、畜牧养殖、水产养殖等农业生产方式,还涉及到了农耕文化、农业景观、农业生态等多个方面。

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强调了其历史性和文化性。

历史性体现在这些农业生产系统经历了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传承和发展,是农业历史的见证和记录。

文化性则体现在这些系统中蕴含了丰富的农业知识、技能和经验,以及与之相关的民俗、信仰、艺术等文化元素。

农业文化遗产还具有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的特点。

多样性表现在农业生产方式的多样性、生物资源的多样性以及文化表达方式的多样性等方面。

可持续性则体现在这些农业生产系统在面对自然环境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时,所具有的自我更新、自我维持的能力,以及对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生产方式。

因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的共同结晶,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

保护和传承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有助于维护生态环境平衡、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还能丰富人类文化多样性、推动社会和谐进步。

三、农业文化遗产的特点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人类历史长河中独特的文化现象,具有一系列鲜明的特点。

中国传统农业的特点及农耕文化的时代价值

中国传统农业的特点及农耕文化的时代价值

60 农村·农业·农民2023.05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先民与自然万物相生相息、协同共存而产生的独具中国特色的自然地理环境、人文环境的产物。

农耕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与“魂”。

中国传统农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中国人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

中国传统农业的持续发展保证了农耕文化的绵延不绝,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长盛不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中国传统农业的特点中国传统农业产生于相对独立封闭的自然环境以及独特的自然条件下,因而形成了中国传统农业自身独有的特点。

(一)中国传统农业生产技术是精耕细作中国传统农业强调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这种耕作方式奠定了中国传统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础。

中国古代精耕细作技术体系产生的原因突出的有两点。

一是人口的不断增长,导致有限的土地不能完全养活日益增长的人口。

耕作制度从撂荒制变为连作制,由单一耕作种植变成轮作倒茬、间作套种、多熟复种。

同时,创制革新农业生产工具、强化优良品种的繁育和优质高产物种或品种的引进、改变耕作方法、兴修水利等,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在有限的土地上生产出更多的粮食。

二是精耕细作的耕作方式产生于北方旱作农业,旱作农业的中心任务是抗旱保墒,一切农业耕作技术产生的目的就是完成这个中心任务。

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河中下游流域,人口较多,年均降水量较少且在时间上分布不均,人们为了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尝试各种生产手段来达到抗旱保墒的目的,因而逐渐形成精耕细作技术体系。

精耕细作技术体系早在沟洫农业时期就开始孕育,经历了4个漫长发展阶段:原始农业到精耕细作农业过渡时期(虞、夏、商、西周、春秋),精耕细作技术体系开始萌芽;精耕细作农业成型时期(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北方旱田精耕细作技术中国传统农业的特点及农耕文化的时代价值苗 璞(中国农业博物馆)犁耕图(甘肃省嘉峪关魏晋墓画像砖)耙地图(甘肃省嘉峪关魏晋墓画像砖)耱地图(甘肃省嘉峪关魏晋墓画像砖)农村·农业·农民2023.05A 61乡村文化Xiangcun Wenhua农艺体系形成;精耕细作农业扩展时期(隋、唐、宋、辽、金、元),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体系形成;精耕细作农业持续发展时期(明、清),为了适应全国性人多地少格局,推广多熟种植,耕作技术逐渐精细化。

农业文化遗与文化的基本特征精选文档

农业文化遗与文化的基本特征精选文档

农业文化遗与文化的基本特征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农业文化遗与文化的基本特征摘要:随着城镇化的加快以及现代农业技术的大规模推广,传统的农耕技术的使用正在萎缩,农业文化遗产也面临消失的危险。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在寻求发展的同时不该忘记老祖宗留下的那些文化,那些“根”。

可是面对发展的诱惑,我们又该如何驻守传统?在现阶段我们追求高产高效的农业推广模式中,我们应该如何尽自己的一份心,一份力来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字:农业推广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中农业文化的的重要性已经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欧盟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关注。

已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与农业文化有关的遗产项目主要有:菲律宾安第斯山脉上的稻米梯田、荷兰的金德代客一埃尔斯豪特的风车系统、法国圣艾米利昂葡萄园、法国的卢瓦尔河谷、瑞典的奥兰南部农业景观、古巴东南最早的咖啡种植园考古景观、葡萄牙的阿尔托杜劳葡萄酒地区、匈牙利的托考伊葡萄酒产区历史文化景观、德国莱茵河上游中部河谷、葡萄牙的皮克岛酒庄文化景观等。

过近10年的努力,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推动下, 国际社会已经兴起了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热潮。

我国政府部门和学术界最早参与了该项工作,并取得了显着的成效,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以及现代生态农业、多功能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在现在的农业推广中似乎没有真正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表示重视,我们应当将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放在同一位置进行考量,使得文化不消失,经济也发展。

一.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国际通用概念农业文化遗产能够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和保护,除了它具有价值突出、原真性和不可再生性等世界文化遗产的一般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特性。

首先,它不仅是继承下来的作为人类共同财富的文化形态,而且是一种经济社会生产方式;其次,充分体现了系统要素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再次,在这类系统中,人(农民)的参与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没有农民就没有遗产的存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发展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中融入了丰富的农耕元素。

农耕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农业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系及其价值。

一、农耕文化的基本特征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现了丰富的生产活动、价值观念、技术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农耕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稳定性和繁荣性:中国作为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农耕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显得非常稳定和繁荣。

众多的农耕文化遗产,如《诗经》、《山海经》等,见证了中国农耕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2.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中国农耕文化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反映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界的尊重和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农民的生产活动往往与自然的变化密切相关,所以农耕文化强调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3. 社会公德和务实精神:农耕文化强调与人的关系,亲情、友情、社会公德等价值观念贯穿其中。

农民们凭借着刻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务实精神,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现代农业发展与农耕文化的关系1. 农耕文化对农业科技发展的影响农耕文化的价值观念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农耕文化鼓励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这对于现代农业科技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现代农业科技应该借鉴并发扬农耕文化的精神,推动农业的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

2. 农耕文化对农民的培养和教育农耕文化对农民的培养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传承农耕文化可以增强农民对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的理解与接受度,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水平。

同时,农耕文化也能够培养农民的责任感、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3. 农耕文化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保障作用农耕文化强调务实精神和实践经验,注重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在现代社会中,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而农耕文化中的务实精神和技术经验对于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特点及演变

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特点及演变

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特点及演变中国传统农业文化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的农耕生活中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它包含了丰富的知识和智慧,也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本文将重点探讨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特点及其演变,以期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价值和意义。

一、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特点1. 人地和谐:中国传统农业文化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传统农民尊重大自然,依靠自然规律进行农耕生产,注重环境保护和土地的可持续利用。

他们相信“天人合一”的理念,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只有保护好土地、水源和生态环境,才能保证农业的发展和人民的生活。

2. 循环利用: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强调循环农业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农民们善于利用有限的资源,通过精细的耕作和种植方式,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循环过程,实现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农民们将牲畜粪便用作肥料,将农作物的残余部分用作饲料,实现了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3. 重视季节和节气:中国传统农业文化十分注重季节和节气的作用。

农民们根据不同的季节和节气进行田间作业,如春耕、夏耘、秋收和冬藏等,通过合理安排,实现农作物的最佳生长和收获。

同时,这也体现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界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尊重。

4. 务实精神:中国传统农民的务实精神是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勤劳务实、脚踏实地,注重农业生产的实际效益和实用性。

他们善于应对各种天气和环境变化,不怕辛苦,一心一意地从事农业生产,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农民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中国传统农业文化的演变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中国传统农业文化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技术的进步:随着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传统的人力耕作逐渐被机械化替代,现代化农业设施和先进的农业技术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

例如,农业机械的广泛应用、温室大棚的兴起以及基因改良等技术手段的运用,使农业生产更加高效、精准和可持续。

古代农业社会的文化特点与演化

古代农业社会的文化特点与演化

古代农业社会的文化特点与演化在古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主要依托于农业生产,故而古代农业社会的文化特点非常明显,这些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地演化和发展。

1. 农耕文化的形成古代的农业文化主要是指人们在农耕生产中所经历的种种文化现象。

农耕文化最初的形成显然是伴随着人类群体的形成而来的。

在远古时代,人们仅仅依靠狩猎、捕鱼、采集等方式来维持生活。

这时,他们大多生活在原始森林中,没有固定的住所和生产场所。

随着气候的变迁,人类逐渐发现种植农作物的意义,人们也开始在一处地方居住并进行长期耕作。

这样,农业文化也开始悄然形成,包括持久性的住所、废土的整理、引水灌溉、种植作物的工具和方法等等。

2. 尊重自然的思想农业生产方式的变迁,使得人们开始尊重自然,关注自然现象,通过观察动植物的现象来判断生产播种时机,通过观测天气来判断田地耕作时机,通过风向水流来判断灌溉及排水时机。

3. 社会结构的演化随着农业的发展,人类社会也在不断变革。

最开始,人类社会规模小,每个人都有明显的分工,有些人负责狩猎,有些人负责水源的搜寻,有些人负责采摘不同的食物,社会里缺乏明显的结构。

而随着农业技术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民族的规模越来越大,社会结构开始出现了明显的事实,逐渐形成了阶级的分化,出现了贵族、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等社会阶层。

因此,社会的分层结构开始不断演化和变化。

4. 人与自然的和谐在农业社会中,人们所面对的是自然环境,因此人们需要以自然的节律为依托来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在这种自然的约束下,人们逐渐和自然形成了一种和谐。

土壤、水源和气候是人类生存的基石,人们发现必须依靠发展农业来利用和保护这些资源,因此在他们日常的生产中,有始有终地维护并保护这些资源。

总之,古代农业社会的文化特点是多元的、复杂的,它们都是因人类在农耕生产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也是人类文明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文化特点也在不断地改变和演化,但是它们的哲学内核,如尊重自然、和谐共处等思想,一直贯穿着人类文明发展的历程,是人们对生命和自然的认识和思考结果,对后代也有极为深远的启示。

中华传统农业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华传统农业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中华传统农业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华传统农业文化源远流长,代代相传,贯穿于中国农业的发展历程中。

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文化遗产,中华传统农业文化不仅具有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精神价值,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一、中华传统农业文化的内涵中华传统农业文化是中国农耕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丰富的农耕习俗、农作物种植技术、传统农业理念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内容。

1. 丰富的农耕习俗中华传统农业文化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农耕习俗,如春耕、夏种、秋收、冬藏等季节性的农事活动,以及各种节庆、祭祀、祈福等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仪式和习俗。

这些习俗不仅反映了中国人民对丰收和生活幸福的期盼,更传承着中国人民勤劳勇敢、顽强不屈的精神风貌。

2. 农作物种植技术中华传统农业文化涵盖了丰富的农作物种植技术,包括对土地、气候、水源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种植、施肥、灌溉、防治病虫害等方面的技术经验和智慧。

这些技术不仅对中国古代实现农业丰收起到了重要作用,今天也仍对现代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3. 传统农业理念和价值观念中华传统农业文化中还蕴含着丰富的农业理念和价值观念,如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以及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团结互助等传统农民道德观念,这些理念和观念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宝贵的道德支持和行为指导。

1. 传承中华传统农业文化,促进农业生产持续发展中华传统农业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农业技术、农民智慧和道德品质,这些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对于促进现代农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农业文化,可以激励广大农民积极投身于现代农业生产中,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转型升级,实现农业绿色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2. 弘扬中华传统农业文化,凝聚农村社会力量中华传统农业文化中蕴含着勤劳勇敢、团结互助等农民道德观念,这些观念和品质对于凝聚农村社会力量、促进乡村和谐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农业文化的特点

农业文化的特点

农业文化的特点企业文化特质的内容1.企业文化与传统农业自给自足自然经济无关, 它建立在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基础上, 即大规模生产和交易的基础上。

这就使其在文化特质中摒弃了组织、厂商供给的自给性、自足性和极限性, 而是从经营规模、活动区域、投入收益、组织存续等方面, 全面追求无限性。

2.在严格的意义上说, 企业是在作坊、工场手工业基础上大机器生产出现后, 伴随着工厂的出现而产生的。

从第二次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以来, 由于新兴产业、现代产业的初始资本投入额不断增大, 由于投资周期、风险的变化, 公司尤其是股份公司形式成了现代企业的主要形式( 指骨干与核心企业) 。

相对于传统的企业形式, 股份公司本身就是一种企业制度的创新。

因此, 可以说企业文化与传统的生产经营实体文化相比较, 建立在较高的科技文化背景上, 内含着制度创新因素, 从而在企业文化特质中包含着对科学技术文化深深的依赖性和不断变革组织方式的制度创新性。

3.企业文化是一种商品经济实体文化,企业在商品货币经济高度发展、价值规律充分调节的经济环境中, 只能靠它所提供的产品与劳务在市场和社会检验( 消费者通过货币选票、投诉、索赔, 消费者协会通过受理投诉、警告, 政府机关通过法律, 新闻媒介通过舆论监督来执行这种职能) 中所具有的优势和竞争力, 来赢得企业的发迹和成长。

因此,企业文化特质中包含着深深的实效性、实用性和竞争性。

例如, 企业文化中的新技术概念从来就不是一个纯粹的发现, 单纯的思想或主意, 而是技术化为产品, 是新产品资源、资金、技术、市场等的限界, 是新产品的风险度, 是新产品的投放市场时间, 是新产品的机会成本。

4.企业文化是一种动态积累财富的实体文化,它强调在运动中存续、发展。

因此, 在其文化特质中包含了一系列特定的文化单元: 投资文化规范、核算文化规范、风险收益文化规范等等。

这种集团文化不惧怕投入, 反倒主张以不断扩大的规模进行投入, 但充分必要条件是相应的产出, 是包括机会成本核算在内的成本/ 收益比的划算; 这种文化也不惧风险, 反而鼓励必要的冒险, 但充分必要条件是有把握获益的总和机会的概率保证, 是以适度损益来换取大利。

农业文化的基本特征-赵建

农业文化的基本特征-赵建

此表由评阅人填写评价项目满分得分总分教师签字论点、论据40写作规范性30论述逻辑性30论文编号: K0263 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论文(设计)课程名称:乡村传播学论文题目:农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学生健专业公共管理层次专升本批次 141学号 w9学习中心 3102112015年 6月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目录1、前言.................................................. - 1 -1.1 研究背景..................................................... - 1-1.2 国研究现状.................................................. - 2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2 -1.3.1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 2 -1.3.2 保护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容........................................ - 2 -1.3.3 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 3 -1.3.4 丰富休闲农业发展资源,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 - 3 -2、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 - 3 -2.1 对传统农业耕作技术与经验实施有效保护........................ - 3 -2.2 对传统农业生产工具实施全面保护.............................. - 3 -2.3 对传统农业生产制度实施有效保护.............................. - 4 -2.4 对传统农耕信仰等实施综合保护................................ - 4 -2.5 对当地有农作物品种实施有效保护.............................. - 4 -3、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注意的问题...................... - 4 -3.1 对传统农业文化遗产要抱有更加宽容的态度...................... - 4 -3.2 农业文化遗产有广义和侠义两个概念............................ - 5 -3.3 打破旧观念彻底澄清传统文化落后观............................ - 5 -4、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三农”发展........................ - 5 -4.1 有利于传承农耕文明,拓展农业功能............................ - 5 -4.2 有利于保护农村生态,建设美丽乡村............................ - 5 -4.3 有利于改善农民生计,实现收入倍增............................ - 6 -5、结论.................................................. - 6 -参考文献:............................................... - 6 -农业文化的基本特征摘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目前存在一些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在于如何对其英文名称进行翻译以及涵边界。

农业文化遗与文化的基本特征

农业文化遗与文化的基本特征

农业文化遗与文化的基本特征摘要:随着城镇化的加快以及现代农业技术的大规模推广,传统的农耕技术的使用正在萎缩,农业文化遗产也面临消失的危险。

在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在寻求发展的同时不该忘记老祖宗留下的那些文化,那些“根”。

可是面对发展的诱惑,我们又该如何驻守传统?在现阶段我们追求高产高效的农业推广模式中,我们应该如何尽自己的一份心,一份力来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字:农业推广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近年来,文化遗产保护中农业文化的的重要性已经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欧盟等主要国际组织的关注。

已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与农业文化有关的遗产项目主要有:菲律宾安第斯山脉上的稻米梯田、荷兰的金德代客一埃尔斯豪特的风车系统、法国圣艾米利昂葡萄园、法国的卢瓦尔河谷、瑞典的奥兰南部农业景观、古巴东南最早的咖啡种植园考古景观、葡萄牙的阿尔托杜劳葡萄酒地区、匈牙利的托考伊葡萄酒产区历史文化景观、德国莱茵河上游中部河谷、葡萄牙的皮克岛酒庄文化景观等。

过近10年的努力,在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推动下, 国际社会已经兴起了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热潮。

我国政府部门和学术界最早参与了该项工作,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对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以及现代生态农业、多功能农业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是在现在的农业推广中似乎没有真正对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表示重视,我们应当将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放在同一位置进行考量,使得文化不消失,经济也发展。

一.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1.1国际通用概念农业文化遗产能够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和保护,除了它具有价值突出、原真性和不可再生性等世界文化遗产的一般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特性。

首先,它不仅是继承下来的作为人类共同财富的文化形态,而且是一种经济社会生产方式;其次,充分体现了系统要素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再次,在这类系统中,人(农民)的参与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没有农民就没有遗产的存在。

中国古代农业文化

中国古代农业文化

中国古代农业文化中国古代农业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了丰富的知识、技艺和价值观念,对中国的历史、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代,农民是中国社会的基本组成部分,农业生产是维持社会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关键性活动。

因此,中国古代农业文化的研究对于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和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业生产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础。

早在远古时代,中国人就开始利用天然资源进行农耕和栽种,创造出了独具特色的农业文化。

中国古代农业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注重方法技术的研究与创新。

在古代,中国人就创造出了许多高效的种植技术,如灌溉、耕作、储粮等。

这些技术的创新,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为人们提供了更丰富的粮食和商品。

同时,在中国古代农业文化中,人们还注重了宗教信仰和精神文化的培育。

在书院、寺庙等地,农民们会聚集起来举行祭祀等宗教仪式,以祈求丰收和安全。

这样的场合也为人们提供了传统的文化教育,强化了人们与传统文化的联系。

中国古代农业文化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节令文化。

中国农民按照节气礼仪分别进行种植、收获、熟食和农忙节时等一系列农业活动。

这些节令的划分不仅规范了农业生产的时间和方法,而且在文化上也对人们的生活和情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农历七月初七,中国人就过情人节;在春节,中国人会有一系列传统的庆祝活动。

这些节日的聚会与庆祝不仅使人们通过社交和交往得到快乐,而且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另外,中国古代农业文化中,道德和伦理观念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人讲求“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农业生产中,人们注重节俭和勤劳,尊重自然和动物,尤其强调生命的尊重和保护。

此外,农民们还遵守着守时、守信、慎言等道德规范,这些规范促进了社会文明的发展。

总之,中国古代农业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方面,贯穿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中国人民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在现代社会,我们也应当继承和发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开展农业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工作,促进中国农业的繁荣和发展,为建设美好的社会和文化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农业文化概览王珍题库

中国农业文化概览王珍题库

中国农业文化概览王珍题库(最新版)目录1.中国农业文化的概述2.中国农业文化的发展历程3.中国农业文化的特点4.中国农业文化的影响和贡献正文中国农业文化的概述中国农业文化是指在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与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和文化传统。

农业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基础产业,因此,中国农业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中国农业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国农业文化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最早的农业文化遗址之一是位于河南洛阳的仰韶文化遗址,距今已有 6000 多年的历史。

随着历史的推移,中国农业文化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以稻作文化、粟作文化、麦作文化等为代表的多元农业文化体系。

在封建社会时期,农业文化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统治者通过对农业的管理和推广,使农业生产逐渐规模化、规范化。

同时,农业科技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例如灌溉、农具、肥料等方面的发明和创新。

近现代以来,随着西方农业科技的传入,中国农业文化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现代农业技术的应用,使农业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同时,中国农业文化的内涵和外延也得到了拓展,呈现出与传统农业文化不同的新特点。

中国农业文化的特点中国农业文化具有以下特点:1.悠久的历史:中国农业文化源远流长,历经数千年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文化传统。

2.多元性:中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环境、民族习俗不同,因此农业文化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和民族性。

3.农耕文明:中国农业文化以农耕文明为基础,崇拜土地神、五谷神等农业神祇,体现了农业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地位。

4.勤俭节约:中国农业文化倡导勤俭节约的价值观,尊重劳动,珍视粮食,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5.重视农业科技:在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中,中国农业文化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科技知识,强调农业技术创新和传承。

中国农业文化的影响和贡献中国农业文化对世界农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稻作文化为例,中国的水稻栽培技术最早传入日本、朝鲜等邻国,对当地的农业生产产生了重要影响。

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基本条件

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基本条件

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和基本条件一、概念及特点农业文化遗产是指我国人民在与所处环境长期协同发展中世代传承并具有丰富的农业生物多样性、完善的传统知识与技术体系、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的农业生产系统。

这些农业生产系统具有六个特点:一是活态性。

历史悠久,至今仍然具有较强的生产与生态功能,是农民生计保障和乡村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

二是适应性。

随着自然条件变化、社会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为了满足人类不断增长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在系统稳定基础上因地、因时地进行结构与功能的调整,充分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存智慧。

三是复合性。

不仅包括一般意义上的传统农业知识和技术,还包括那些历史悠久、结构合理的传统农业景观,以及独特的农业生物资源与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四是战略性。

对于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安全、粮食安全,解决贫困等重大问题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五是多功能性。

兼具食品保障、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保护、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科学研究等多种功能。

六是濒危性。

由于政策与技术原因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造成传统生产系统的变化具有不可逆性,会产生农业生物多样性减少、传统农业技术知识丧失以及农业生态环境退化等方面的风险。

二、基本条件(一)历史性1.历史起源:指系统所在地是有据可考的主要物种的原产地和相关技术的创造地,或者该系统的主要物种和相关技术在中国有过重大改进。

2.历史长度:指该系统以及所包含的物种、知识、技术、景观等在中国使用的时间至少有100年历史。

(二)系统性1.物质与产品:指该系统的直接产品及其对于当地居民的食物安全、生计安全、原料供给、人类福祉方面的保障能力。

基本要求:具有独具特色和显著地理特征的产品。

2.生态系统服务:指该系统在遗传资源与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土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与适应、病虫草害控制、养分循环等方面的价值。

基本要求:至少具备上述两项功能且作用明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文化的基本特征-赵建中国农业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课程名称:乡村传播学论文题目:农业文化的基本特征学生姓名 赵健专 业 公共管理层 次 专升本批 次 141学 号 w310211141009学习中心 3102112015年 6月中国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制 此表由评阅人填写评价项目满分 得分 总分 教师签字论点、论文编号: K0263目录1、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研究背景...................................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国内研究现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1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2 保护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3 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4 丰富休闲农业发展资源,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错误!未定义书签。

2、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 对传统农业耕作技术与经验实施有效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 对传统农业生产工具实施全面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2.3 对传统农业生产制度实施有效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 对传统农耕信仰等实施综合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2.5 对当地有农作物品种实施有效保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3、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注意的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 对传统农业文化遗产要抱有更加宽容的态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 农业文化遗产有广义和侠义两个概念............ 错误!未定义书签。

3.3 打破陈旧观念彻底澄清传统文化落后观.......... 错误!未定义书签。

4、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三农”发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 有利于传承农耕文明,拓展农业功能............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 有利于保护农村生态,建设美丽乡村...............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 有利于改善农民生计,实现收入倍增............... 错误!未定义书签。

5、结论.....................................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农业文化的基本特征摘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概念目前存在一些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在于如何对其英文名称进行翻译以及内涵边界。

大部分学术论文中使用"农业文化遗产"和"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说法。

农业文化遗产不同于一般的农业遗产,它更强调对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的农业系统、农业技术、农业物种、农业景观与农业文化。

也就是说,除一般意义上的农业文化和技术知识以外,还包括历史悠久、结构合理的传统农业景观和农业生产系统。

另外,农业文化遗产也不同于世界遗产的其他类型。

从概念上来看接近于文化景观遗产,不过文化景观强调遗产的地域性,而农业文化遗产则更强调对某种传统农业知识和农业技术的保护,对这些知识和技术的地域要求并不十分严格。

农业文化遗产具有复合性、活态性和战略性的特点,在保护上应当遵循动态保护、适应性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关键词: 农业文化遗产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动态保护适应性管理1、前言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文化遗产是这个国家的主要财富,因此保护农业文化遗产应该在我国这样一个农业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中占有重要一席。

特别是在以农药、化肥、除草剂、催熟剂等所谓农业现代化充斥于世的时候,传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更有其急迫性和必要性。

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历史上所创造出的丰厚的农业文化遗产,不但使我们这个土地贫瘠、自然条件并不算十分优越的古老国度,在数千年间实现了超稳定发展,同时我们的祖先也通过利用施用农家肥、轮种、套种等传统技术,基本上实现了对土地的永续利用。

但令人没有想到的是,随着以化肥、农药等西方现代文明莽撞介入,我们的土地仅在短短的三十多年中,便已出现了硬化、板结、地力下降、酸碱度失衡、有毒物质超标等一系列问题!在此,我们不能不喝问所谓的现代化农业,并由衷地提出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

1.1研究背景我国悠久灿烂的农耕文化历史,加上不同地区自然与人文的巨大差异,创造了种类繁多、特色明显、经济与生态价值高度统一的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这些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凭借着独特而多样的自然条件和他们的勤劳与智慧,创造出的农业文化典范,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

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加快推进和现代技术应用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系统有效的保护,一些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正面临着被破坏、被遗忘、被抛弃的危险。

为加强我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全面开展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工作。

1.2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当前主要从农业文化遗产内涵、价值、保护及旅游4个方面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已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今后应进一步丰富研究内容、改进研究方法、深入研究社区参与视角下的农业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与保护,以及注重多学科的融合等。

以期能够为农业文化遗产的深入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为其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1.3研究目的和意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是农业系统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不但对弘扬中华农业文化,增强国民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以及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把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丰富休闲农业的重要历史文化资源和景观资源来开发利用,能够增强产业发展后劲,带动遗产地农民就业增收,可以实现在发掘中保护,在利用中传承。

1.3.1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开展此项工作是切实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要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农业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农业文化的挖掘和阐发是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促进农业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举措。

1.3.2保护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我国农耕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是中华文化之根基,是劳动人民长久以来生产、生活实践的智慧结晶。

深入发掘这其中的精粹和重要遗产并以动态保护的形式进行展示,能够向社会公众宣传农业文化的精髓及承载于其上的优秀哲学思想,进而带动全社会对民族文化的关注和认知,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1.3.3促进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我国传统农业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产经验、传统技术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想,对于现代农业发展可以提供许多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先进理念。

加强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可以促进传承与创新的结合,增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

1.3.4丰富休闲农业发展资源,促进农民就业增收的重要途径我国许多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既是重要的农业生产系统,又是重要的文化和景观资源。

通过对农业文化遗产的发掘,在保护的基础上,将农业文化宣传展示与休闲农业发展有机结合,既能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资源载体,为遗产保护提供资金、人力支持,又能有效带动遗产地农民的就业增收,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2、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点2.1对传统农业耕作技术与经验实施有效保护在传统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对育种、耕种、灌溉、排涝、病虫害防治、收割储藏等农业生产经验的保护是我们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作为传统农业生产经验实质,它所强调的是天人合一和可持续发展。

它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巧用自然,从而实现了对自然界的零排放。

我们需要做的第一件工作就是深入调查,摸清家底,利用口述史、多媒体技术等方式,将流传了数千年之久的农业生产技术全面地记录下来、传承下去。

这些传统智慧与经验主要保存在70岁以上的老庄稼把式手中,这一社会群体应该成为我们调查和保护的重点。

2.2对传统农业生产工具实施全面保护传统农业生产工具代表着一个时代或是一个地域的农业科技化发展水平。

传统农耕技术所使用的基本动力来自自然,几乎可以做到无本经营。

它在满足农村加工业、灌溉业所需能量的同时,也有效地避免了工业文明所带来的各种污染和巨大的能源消耗。

我们没有理由随意消灭它,也不应该简单地以一种文明取代另一种文明。

我们的任务是:一是保护;二是研究;三是发展。

在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兴办农具博物馆的方式,将这些农具保护起来。

这种专题博物馆投资少,见效快,搜集容易,是保护农业文化遗产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手段。

2.3对传统农业生产制度实施有效保护农业生产制度是人类为维护农耕生产秩序而制定出来的一系列规则(包括以乡规民约为代表的民间习惯法)、道德伦理规范以及相应的民间禁忌等等。

它的建立为人类维护农业生产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史已经证明,只有农业生产技术,而没有一套完备的农业生产制度,农业生产是不可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

2.4对传统农耕信仰等实施综合保护农业信仰是农业民族的心理支柱。

这些神灵在维系传统农耕社会秩序、道德秩序方面,都曾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没有信仰做依托,传统农耕文明就不可能实现稳定发展。

2.5对当地特有农作物品种实施有效保护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随着优良品种的普及,农作物品种呈现出明显的单一化倾向。

从好的方面来说,这种优良品种的普及,为我们提高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奠定了基础。

但从另一方面看,农作物品种的单一化,不但为农作物病虫害的快速传播创造条件,同时也影响了当代人对农产品口味的多重选择,更为重要的是农作物品种单一化还会影响到全球物种的多样性,从而给人类带来更大灾难。

为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可以考虑在建立国家物种基因库保护农作物品种的同时,还应明确地告诉农民有意识地保留某些农作物品种,为日后农作物品种的更新,留下更多的种源。

3、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注意的问题3.1对传统农业文化遗产要抱有更加宽容的态度农业文明常常与农业信仰有关,这些信仰的存在对于维系社会秩序,净化人类心灵,保护大自然等都曾发挥过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