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什么是生态学
生态学简介
![生态学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0c8be11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68.png)
生态学简介1.018/7.30J 2003年秋季生态学基础第1讲绪论今天的提要:I. 什么是生态学?II. 为什么要研究生态学?III. 如何研究生态学?IV.从何处研究生态学?V. 我们如何学习生态学?I. 什么是生态学?词的来源:oikos =家庭logy =…的研究与economy(经济学)有着有趣的类似,economy = 家庭的管理许多共同的原理–资源分配,成本-利润比定义:1870年Haeckel (德国动物学家):“我们用生态学来表示有关自然界的经济学的知识体系-对动物与其无机的和有机的环境间的总的关系的调查研究。
”Burdon-Sanderson (19世纪80年代):把生态学上升为生物学的三个自然分支之一:生理学-形态学-生态学Andrewartha (1961年):“对生物体的丰富度和分布的科学研究。
”Odum (1963年):“自然界的结构和功能。
”我们用的定义(Krebs 1972年):“生态学是研究调节生物体丰富度和分布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的过程,研究这些生物反过来如何影响生物圈中的能量和物质的运输与转变(也就是说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模式)的一门科学。
”生态学的目标是了解自然界系统运作的原则和预测其对变化的响应。
生态学不是什么:生态学不是环境保护主义,也不是“深层生态学”。
生态学是基于生物,物理和化学的原理上的科学,应该是价值中立的。
环境保护主义主张采取某些行动并带有政治立场。
II. 为什么研究生态学?好奇心–我们周围的世界是如何运作的?我们如何被我们周围的环境影响?责任感–我们的行为如何改变我们的环境?我们如何把我们有害的行为作用降低到最小?比如,过度捕鱼,栖息地破坏,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气候变化自然是向导–我们生存的世界比我们存在的时间长很多,它已经用创造性的方法解决了很多问题。
生态系统是可持续性的典范。
我们如何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我们将会住在哪里?可持续性–是人类社会的一个特性,生态系统(包括人类)正是在人类社会中运作,这样维持地球上现今的生命的环境条件才能保持下去。
生态学-精要速览系列
![生态学-精要速览系列](https://img.taocdn.com/s3/m/c1e91d104431b90d6c85c7f0.png)
生态学-精要速览系列A 引言A1 什么是生态学核心概念生态学定义: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科学。
“环境”是物理环境(温度、可利用水等)和生物环境(对有机体的、来自其他有机体的任何影响)的结合体。
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有4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1)探讨个体对其环境的反映;2)研究单个物种的种群对于环境的反映,和探讨诸如多度及其波动等的过程;3)群落的组成和结构;4)生态系统(群落与环境的非生物成分的结合)内的各种过程,例如能流、食物网和营养物的循环。
生态学研究并不局限于“自然”系统-了解人类对自然影响的人工生态系统(例如农田)的生态学也都是研究的重要领域。
生物环境即来自其他有机体的影响,如竞争、捕食、寄生和合作。
词汇索引Ecology, Definition of 生态学,定义为Peacock 孔雀Development rate 发育率Heritable trait 可遗传特征“For the good of the species”对物种有好处Models in Ecology 生态学模型Habitat 生境(栖息地)Multidimensional niche space 多维生态位空间Trade offs 权衡Constraints 约束Evolution 进化的Physical 物理的Natural selection 自然选择词汇解析Organism 生物体Biotic and abiotic 生物性与非生物性Cycling of nutrients 养分循环Abundance and evolution 物种丰富度与进化Energy flow 能量流动Food webs 食物链Comprise 包括Availability 有效性与可得性A2 生态学的认知观生态学是科学:生态学是一们纯科学学科,目标是了解有机体与其环境的相互关系,要分清楚科学观点与生态学知识的政治和社会影响的事件。
生态学主要内容概括(整理)
![生态学主要内容概括(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f6597a1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34.png)
生态学主要内容概括(整理)生态学基础主要内容概括1.生态学的定义、发展简史以及研究对象与内容定义: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发展简史:理论上(概念上的提出→论著的出版→学科的形成。
);时间上(萌芽时期→近代发展:4大学派的形成→现代发展:生态系统、人类生存环境的研究。
);实验技术上(描述→定性→定量→模拟。
)研究对象:分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生物圈2.现代生态学阶段的特点1)生态学在研究社会问题中的重新定位2)生态学研究对象的时空尺度不断拓展3)生态学研究的内容向过程和预测发展4)生态学新分支在学科交融中不断产生5)生态学研究方法与手段在集成中创新3.生态学分支学科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4.生态学研究方法野外与现场调查、实验室分析、模拟实验、数学模型与计算机模型、生态网络及综合分析5.生态学任务人类生态问题五大危机:人口危机、粮食危机、能源危机、资源危机、环境危机生态学与人类可持续发展1.生态系统的概念以及生态系统的特点定义:一定空间中共同栖居着的所有生物(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的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过程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特点:1)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经典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2)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3)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是生态系统的三大功能;4)生态系统中营养级的数目受限于生产者所固定的最大能量和这些能量在流动过程中的巨大损失,因此,营养级的数目通常不超过5-6个;5)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要经历一系列发育阶段。
2.生态系统的组成与结构组成:六大组成成分(四大基本成分):①非生物成分(无机物、有机化合物、气候因素)②生产者③消费者④分解者(还原者) 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结构、营养结构(食物链、食物网、食物链和食物网概念的意义、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及能流和物流间的关系)3.食物链与食物网的概念、分类以及其生态学意义食物链:生产者所固定的能量和物质,通过一系列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在生态系统中传递,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称为食物链。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解析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b238a6d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04.png)
生态学的基本概念解析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关注的是地球上生物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并研究这种相互作用对生物体和环境的影响。
生态学的研究范围涉及生物个体、群落、生态系统等不同层次,旨在了解生物体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存、繁殖和相互作用方式。
生态学研究的基本概念包括物种、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
物种是指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具有共同遗传特征的个体群体,物种是生态学研究的基本单位,也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的层次。
种群是指生物个体在一定空间范围内自然交配群体的总称,种群是研究生物个体间相互作用和种群动态变化的重要对象。
群落是不同物种共同生活在一起并相互作用的总和,群落是生态学研究的较高层次,它研究的是物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是指由生物体和环境组成的一个相互作用的系统,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它研究的是生物个体、种群和群落在空间上的组成和功能。
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观察、实验、数学模型和生态学调查。
实地观察是生态学研究的基础,通过实地观察可以获取生物个体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实验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在实验室或控制条件下对生物个体和环境进行人为干预,可以研究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数学模型是生态学研究的工具,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生态系统的复杂动态过程。
生态学调查是对生物个体和群落分布、结构和功能等进行系统观察和记录,调查是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
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相对稳定性、遗传适应、能源流动和物质循环等。
相对稳定性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生物个体和生态系统能够维持一种稳定的内部结构和功能。
遗传适应是指生物个体通过基因变异和选择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遗传适应是生物个体适应环境的基础。
能源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能量是生态系统中维持生物体生存和活动的基本物质基础。
物质循环是指生态系统中物质的转移和转化过程,物质循环是生物体生存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基础。
生态学名词解释
![生态学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5f97753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d3.png)
生态学名词解释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1.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2.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3.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4.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5.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6.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7.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
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8.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化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羽毛等,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9.冷害:喜温生物在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到的伤害。
10.冻害:生物在冰点以下受到的伤害叫冻害。
11.贝格曼规律: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
12.阿伦规律:内温动物身体的凸出部分在寒冷的地区有变小的趋势。
13.生物学零度: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即生物的生长发育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上才开始,低于这个温度,生物不发育,这个温度称为发育阈温度或生物学零度。
14.有效积温:生物完成某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
K=N(T-C)(式中K为有效积温,N为发育时间,T为平均温度,C为发育阈温度)1、种群: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由同种个体组成的个体群称为种群。
介绍A-level生态学分类
![介绍A-level生态学分类](https://img.taocdn.com/s3/m/00f3fbf6172ded630b1cb657.png)
介绍A-level生态学分类
生态学(Ecology)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生态学知识。
生物的生存、活动、繁殖需要一定的空间、物质与能量。
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对周围环境某些物理条件和化学成分,如空气、光照、水分、热量和无机盐类等的特殊需要。
各种生物所需要的物质、能量以及它们所适应的理化条件是不同的,这种特性称为物种的生态特性。
民族生态学(Minzu-ecology)是生态学发展的最高级阶段。
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民族生态学四个阶段。
生态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萌芽期、形成期和发展期三个阶段。
按所研究的生物类别分:
有微生物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人类生态学等。
生物系统的结构层次分:
有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等。
生物栖居的环境类别分:
有陆地生态学和水域生态学;前者又可分为森林生态学、草原生态学、荒漠生态学、土壤生态学等,后者可分为海洋生态学、湖沼生态学、流域生态学等;还有更细的划分,如:植物根际生态学、肠道生态学等。
任何生物的生存都不是孤立的:同种个体之间有互助有竞争;植物、动物、微生态学生物之间也存在复杂的相生相克关系。
人类为满足自身的需要,不断改造环境,环境反过来又影响人类。
生态学知识点梳理
![生态学知识点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2db09f50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99.png)
生态学知识点梳理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学科,它关注着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以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护。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梳理一些生态学的重要知识点,帮助读者对这个领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1. 生态学的定义和基本概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学科,它涵盖了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态位、生态圈等基本概念。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包括生物个体、种群、群落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2. 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组成的,包括生物群落内的各种生物种类、它们的相互关系以及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物多样性维护等。
3. 能量流动和营养链能量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的形式流动。
食物链由生物个体之间的捕食关系构成,能量从一个物种转移到另一个物种。
营养链则描述了生物体内营养物质的流动路径,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4. 物质循环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包括碳循环、氮循环、磷循环等。
这些循环是生物体内和生物体间物质转化的关键过程,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至关重要。
5. 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体的种类多样性、遗传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功能维持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也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因此,保护生物多样性成为了生态学研究的重要方向。
6. 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是当前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之一。
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温度升高、降水模式改变、海平面上升等,这些变化将对生物群落的分布、物种的适应能力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产生深远影响。
7. 生态学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的应用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通过生态学的研究,可以为环境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实现。
通过对生态学知识点的梳理,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认识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以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意义。
生态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生态学名词解释(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f20b3e025c52cc58bd6bee3.png)
生态学名词解释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环境要素。
生存因子:在生态因子中凡是有机体生活和发育所不可缺少的外界环境因素。
生态环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
生境: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
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有机体的结合。
群落: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
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因素的集合。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限制因子原理:一个生物或一群生物的生存和繁荣取决于综合的环境条件状况,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限制的状况都可说是限制状况或限制因子。
似昼夜节律:动物在自然界所表现出来的昼夜节律除了由外界因素的昼夜周期所决定的以外,在内部也有自发性和自运性的内源决定,因为这种离开外部世界的内源节律不是24小时,而是接近24小时,这种变化规律叫似昼夜节律。
xx规律:对于夜出性动物处于恒黑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缩短,对于夜出性动物处于恒光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延长,并且这种延长的增强,这种延长越明显。
对于日出性动物处于恒黑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延长,对于日出性动物处于恒光的条件下,它们的昼夜周期缩短,并且这种缩短随着光强的增强,这种缩短越明显。
生物钟:是动物自身具有的定时机制。
临界温度:生物低于或高于一定的温度时便会受到伤害,这一温度称为临界温度。
冷害:喜温生物在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到的伤害。
冻害:生物在冰点以下受到的伤害叫冻害。
生态学
![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ad2a920a02020740be1e9b11.png)
1、生态:就是指一切生物的生存状态,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
2、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及其周围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3、按组织层次划分: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4、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个要素。
5、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6、生态因子作用的特点:1.综合性: 如气候的作用2.非等价性(主导因子作用):塜雉孵卵的温度控制;渔业高密度养殖增氧3.直接性和间接性:食物,降水4.限定性(因子作用的阶段性):中华绒螯蟹的孵化5.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水体内的钙和锶7、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8、限制因子:是指在众多生态因子中,任何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的因子9、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近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说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10、根据植物开花对日照的反应,可把植物分为4类: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日照植物、日中性植物。
11、有效积温法则:生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从环境摄取一定的热量才能完成其某一阶段的发育过程,而且各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是一个常数,称总积温或有效积温,因此可用公式: N ( T-C )=K表示,其中,N为发育历期,即生长发育所需时间,T为发育期间的平均温度,C是发育起点温度,又称生物学零度,K是总积温(常数)。
有效积温法则的意义:预测生物发生的世代数;预测生物地理分布的北界;预测害虫来年的发生程历;制定农业气候区划,合理安排作物;应用积温预报农时。
12、春化:由低温诱导植物开花的变化过程。
13、贝格曼规律:来自寒冷气候的内温动物,往往比来自温暖气候的内温动物个体更大,导致相对体表面积变小,使单位体重的热散失减少,有利于抗寒的现象。
生态学
![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b0dcb92be2bd960590c67732.png)
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科学。
2、农业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及系统论的方法,把农业生物与其自然和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研究其中的相互关系、协同演变、调节控制和持续发展规律的学科。
3、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密切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一定结构及完成一定功能的综合体,或者说是由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相互依存所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4、农业生态系统:是指在人类的积极参与下,利用农业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以及农业生物种群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合理的生态结构和高效生态机能,进行能量转化和物质循环,并按人类社会需要进行物质生产的综合体。
5、种群: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占据特定空间的同一物种(或有机体)的集合体。
6、生态入侵:是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的过程。
7、互利共生:是指两个物种长期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并能直接进行物质交流的一种相互关系。
8、原始协作:是指两种群相互作用,双方获利,但协作是松散的,分离后,双方仍能独立生存。
9、化感作用:指由植物体分泌的化学物质对自身或其他种群发生影响的现象。
10、生物群落:是指生存于特定区域或生境内的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体,也可以用来指各种不同大小及自然特征的有生命物体的集合。
11、生态优势种:是指在群落中地位、作用比较突出,具有主要控制权或“统治权”的种类或类群。
12、内禀增长率:是指在环境条件无限制作用时,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最大相对增殖速度。
13、广义捕食:是指高一营养级动物取食或伤害低一营养级的动物和植物的种间关系。
14、逻辑斯谛增长:是指在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条件下的种群增长方式,其增长曲线很像英文字母S,又称“S”型增长曲线。
15、生物群落的垂直结构:是指生物在空间的垂直分布上所发生的成层现象。
生态学基本知识
![生态学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723c55dd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b0.png)
生态学基本知识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群体以及它们与所处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科学。
它是当今国际上发展最快的一门学科之一。
生态学和环境科学、气象学、地学、物理学等领域紧密关联,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生态学基本概念生态学最基本的概念是生态,它指的是某个物种或者一组物种与他们的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包括其空间存在的范围、作为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行为方式及其适应或适应不良环境的能力,以及对环境中某些因素(如食物、水、空气等)的依赖程度。
生态系统是生态学研究的另一个重要概念,它是指生态学中研究的所有生物群体和它们所处的环境所组成的单个动态系统。
生态系统包括从物理、化学和环境角度分析的生态组分,即水、土壤、能量和无机营养物,并且考虑到生物之间以及与非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生态位是一个描述性概念,指的是一个生物种群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和能量的方式,它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定位和生物种群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
生态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现代工业革命使得人类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革,但是这种变革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负面影响。
工业污染、物种灭绝、土地退化和气候变化等课题成为人类面临的头号挑战。
而生态学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力武器之一。
生态学不仅可以研究自然环境中物种的适应机制,还可以通过人为干预来改变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系统的抗干扰能力,促进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生态学作为当今国际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对人们的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生态学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生命的繁荣与退化,还可以制定出更加有效地生态管理策略,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倡导人们更加自然地生活,并为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生态学的发展历程生态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农业学和动物分类学,但正式的生态学在19世纪初才开始出现。
最早的生态学家是德国生物学家海因里希·安东尼·门克(Heinrich Anton de Bary)和雅各布·冯·乌克斯库尔(Jacobvon Uexküll)等人。
生态学
![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56a1000a16fc700abb68fca1.png)
55.净初级生产量:初级生产过程植物固定的能量一部分被植物自己的呼吸消耗掉,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生殖,这部分生产量称为净初级生产量
56.总初级生产量:初级生产过程植物固定的能量的总量
57.食物链: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按其取食和被食的关系而排列的链状顺序
5. 低温的危害:寒害、冻害、冻拨、冻裂和生理干旱
高温的危害:皮烧、根颈灼烧
6. 温度的时间变化
昼夜变化:最低值在接近日出,日出后,气温上升,至13:00-14:00达到最高值
土壤温度变化:地表温度变化远较气温剧烈。地表以下温度变幅减小,一天中最高最低温度有后延现象。至35-100cm深以上,土温几乎无昼夜变化。
9.光周期现象:植物和动物对昼夜长短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反应
10.长日照植物:是指日照长度超过其临界日长才能开花的植物,如落叶松、杨树、柳树
11.短日照植物:是指日照长度短于其临界日长才能开花的植物,如卷耳草、牵牛花、紫衫
12.树种的耐荫性:是指其忍耐庇荫的能力,即在林冠庇荫下,能否完成更新和正常生长的能力。
森林群落:具有一定树木种类组成的植物群落
27.生态入侵: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地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其栖息和繁衍的地区,其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定地扩展的过程
28.竞争释放:在缺乏竞争者时,物种会扩张其实际生态位,这种现象称竞争释放。
29.生态位分化:生态位重叠导致中间竞争加剧,导致物种灭亡或生态位分离
4.光因子的作用成分:
紫外线(抑制植物生长)、可见光(380~760nm,吸收利用最多)、红外线(促进植物生长)
蓝紫光(430~450nm):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A1 普通生态学名词解析
![A1 普通生态学名词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b775f1cc240c844769eaee35.png)
普通生态学名词云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S YZ结束ABC DFGHJKL MNOPQRTWXS请按照名词第一字的汉语拼音查找如:生态学,点击A阿仑定律B伴生种边缘效应变动因子标志重捕法伯格曼定律捕食模型L-V 捕食食物链捕食作用C长日照植物超顶级层片沉积型循环抽彩式竞争初级生产量次级生产量次生演替促进模型粗密度ABCD大寄生物大/小环境大/小气候单体生物单元顶级论地形因子地植物学顶级(群落)顶级-格局假说定向选择动态生命表动物群落断层短日照植物多度多元顶级论F反馈调节非密度制约因子非平衡说非生物因子分解者分裂选择-3/2自疏法则富集参见生物富集G盖阿假说盖度干扰/扰动个体论学派构件生物广义捕食作用H旱生植物黑白瓶法互利共生环境环境因子黄化现象DFGHJ机体论学派基底寄生作用机体论建群种渐变群交互群落进化对策假说进展演替净初级生产净增殖率L李必希定律利他行为Lindeman’s law林德曼规律领域/领域性流通率逻辑斯谛模型Lotka-Volterracompitation modelLotka-Volterrapredation model KK-对策者空间异质性库,池J ing zheng竞争模型竞争模型L-V竞争模型Tilman竞争排斥原理静态生命表Jordan law绝对/相对密度JK LM密度制约因子牧食食物链N内禀自然增长率能量金字塔能流拟寄生作用逆向演替年龄分布O偶见种Q气候顶级气候因子气型循环亲属选择群落群落分类阶元群落交错区群落排序群落演替群体选择Rr-对策者日中性植物扰动/干扰人为因子忍耐模型P排序配子选择偏害作用偏利共生偏途顶级频度平衡说MNOPQRShe社群等级Shelford law Shen渗透压随变动物渗透压稳定动物Sheng生产量生产者生存曲线生活型生命表生活史对策假说社会性寄生Sheng Tai生态出生率生态对策假说生态幅度生态金字塔生态密度生态平衡生态圈生态入侵生态死亡率生态位生态位分化生态系统生态效率生态学生态因子Shi湿生植物食草作用食物链/网世代时间适应组合适应辐射数量金字塔水循环Si死亡率Sui碎屑食物链Sheng Wu生物地化循环生物多样性生物富集生物量金字塔生物圈生物群落生物因子Sheng Zhi生殖价S温室效应X希尔福德定律狭义捕食作用限制因子限制作用相对/绝对密度Xiao 消费者小环境小气候协同进化性比性别生态学性选择休眠驯化T土壤因子Tilman model W微寄生物微生物群落稳定选择稳定因子稳态物质循环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模型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均匀度物种丰富度模型TW XYa亚顶级亚优势种Yi抑制模型演替模型Ying营养级You优势度优势种约丹定律Youxiao有效积温法则Yuan原生演替Yue约丹定律YZhe蛰伏指数模型zhiwu植物群落植物群落分类Zhiyu滞育zhong中度干扰说中日照植物中生植物中性作用Zhongjian种间关联种间关系种间竞争种间竞争模型V-L种间竞争模型TilmanZhongqun种群种群出生率种群大小种群动态种群个体分布型种群密度种群生态学种群生物学种群调节种群遗传学种群增长率种群增长模型Zhou周限增长率周转期周转率Ziran自然选择类型自然选择模型自疏法则Zong总初级生产Zui最大出生率最后产量衡值法则最小死亡率ZAllen 定律⏹内容:在寒冷⏹地区生活的哺乳⏹动物的四肢、耳、⏹鼻、尾均由明显⏹缩短的趋势。
生态学的名词解释
![生态学的名词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7b1ae422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c3.png)
生态学的名词解释
嘿,咱今儿个就来讲讲生态学!生态学呀,就像是大自然的一本大
秘籍!你看哦,比如说森林,那就是一个超级复杂的生态系统呢!里
面有大树,大树就像个老大哥,稳稳地站在那(就像咱生活里可靠的
长辈一样)。
还有各种小动物,它们跑来跑去,多热闹呀!这不就是
一个小小的生态世界嘛!
再说说种群,这可是一群有着相同特点的生物聚在一起呢!就好比
一个班级里的同学们,大家都有着学生这个共同身份(可不是嘛!)。
生态位呢,就像是每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一样,每个生物在生态系
统中也都有自己独特的角色和地位。
如果把生态系统比作一个大舞台,那各种生物就是舞台上的演员,各自演绎着精彩的戏份(多形象呀!)。
群落呢,那就是一群不同种群生活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这不就像一个社区里,有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人,但大家都共同生
活着(是不是很容易理解!)。
还有食物链,这可是很重要的哦!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一环
扣一环,就像我们玩的接力游戏一样(想想是不是很有趣!)。
生态学研究的就是这些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呀!它让我们知道大
自然是多么神奇和复杂。
我们得好好保护大自然,不然这些美好的生
态系统要是被破坏了,那得多可惜呀!咱可不能让大自然这本大秘籍
受损,得好好珍惜它、爱护它,让它一直这么丰富多彩下去!我的观
点就是,生态学真的超级重要,它让我们更了解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也让我们更懂得要如何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什么是生态学?
![什么是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367567e777a20029bd64783e0912a21615797f78.png)
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态系统的学科。
生态学涉及生命与非生命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研究物种如何适应环境和发展,以及环境如何影响物种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态学注重研究真实的自然环境和现象,探究生物是否适应和适应程度等问题,旨在弥补传统生物学研究不足。
下面将从不同方面介绍生态学的基本概念。
1.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由生物、非生物因素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构成的一个系统整体。
它包括了生物圈、大气圈、地球圈,是研究生态学的基本单元之一。
生态系统独立存在并实现自调节,对人类生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生态系统遭受破坏,会引发大量物种消失,人类生存环境受到极大的威胁。
2. 生态链生态链是描述生态系统内自然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
它将生物群体划分为不同层次,从食物链中描述食物营养的流动和能量传递。
生态链必须保持平衡,破坏生态链会导致生态环境受到污染、变质、恶化等现象。
生态链中的每个环节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它们受到损失、数量下降甚至灭绝,就会导致生态环境的恶性循环。
3. 生态恢复生态恢复是指通过人工或自然手段,修复破坏的生态环境,恢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自我调节机制。
通过生态恢复,可以减少生态失衡带来的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环境。
生态恢复需要按照科学规律,并参照自然生态恢复过程,采取多种措施对自然环境进行治理。
生态恢复不仅有助于改善环境,还有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提高自然环境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4. 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指某一地区或某一生态系统内不同种群生物的种类、亚种、族群、种群等的丰富性和数量的综合表现。
生物多样性在维护自然生态系统健康、促进地球生命的发展和维持平衡上具有重要作用。
生物多样性又分为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基因多样性。
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系统平衡是我们应该实现的目标,否则人类将面临着严重的风险。
总结:生态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保护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生态学简介
![生态学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7c9b475369eae009581beca9.png)
There are four identifiable subdivisions of scale which ecologists investigate; (i) considering the response of individuals to their environments; (ii) Examining the response of populations of a single species to the environment,and considering processes such as abundance and fluctuations; (iii) The composition and structure of communities (the populations occurring in a defined area); (iv)the processes occurring within ecosystems (the combination of a community and the abiotic components of the environment), such as energy flow, food webs and the cycling of nutrients.
生态学国家精品课程
/kech/stx/
生态网站
个休、种群、群 落和生态系统
生态学所研究的有4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i)探讨
个体对其环境的反应;(ii)研究单个物种的种群对于
环境的反应,和探讨诸如多度(abundance)及其波动 等的过程;(iii)群落(出现在确定面积中的种群集 合)的组成和结构;(iv)生态系统(群落与环境的非 生物成分的结合)内的各种过程,例如能流、食物 网和营养物的循环等。
什么是生态学?
![什么是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eda2302b58eef8c75fbfc77da26925c52cc591a9.png)
什么是生态学?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学问,研究与自然环境相关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作用及其对于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学所研究的生态系统包括局部和全球范围内的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从生态学的定义、历史、重要性以及应用等方面来详细介绍这一学科。
一、定义生态学的定义相对来说比较复杂,由于其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所以生态学的定义也非常广泛。
一般来说,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作用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的科学。
生态学也可以看作是生命科学的一个分支,它关注的是环境与生命的相互作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学科之一。
二、历史生态学的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它在古代文明中也有其渊源。
古代中国的《山海经》就记载了许多关于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的描述。
西方生态学发展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叶。
生态学的先驱者弗雷德里希·戈特利布·莫斯曼被认为是生态学的奠基人。
20世纪初期,生态学逐渐成为独立的学科,并且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三、重要性生态学是现代世界非常重要的一个学科,它在改善人类生活和解决环保问题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生态学的主要价值在于它能够提高人们对于生态系统的认识,使人们更好地理解生境现象的规律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此外,生态学还可以促进环境保护、资源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发展。
生态学还起到了预防自然灾害的作用。
例如,热带雨林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之一,其栖息地和物种的多样性给世界贡献了很多。
现在,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热带雨林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生态学家们通过对这些生态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许多预防自然灾害的理论和方法。
四、应用生态学不仅是一种专门的学科,也是一项重要的工具和理论。
它可以用于管理和保护自然资源、控制和减轻污染、改善环境和预防自然灾害等。
例如,在城市规划、湖泊管理和生态旅游等方面,生态学的应用非常广泛。
生态学在固体废物管理方面也非常重要。
例如,选址和设计垃圾处理厂的时候,需要考虑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什么是生态学
![什么是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31c9e436ff00bed5b9f31d3b.png)
什么是生态学:研究生命系统和环境系统相互关系的科学,可分为动物,植物,微生物生态学生态因子:气候,土壤,生物,人为因子,气候因子是非生物的生态因子的特点:综合性和主导性,每一个因子与其它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每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引起其它因子的变化主导性:主导因子的改变会引起其它因子的改变不可替代和互补性:一个因子的缺少不能由其它因子完全取代,但某一个因子的数量不足时,可以靠另一种因子的加强而调节和补偿限定性:是某一生态因子的有益作用,通常只限于生长,发育的某一阶段生态群落栖息在同一地域中所有种群的结合体,包括该地域中动物,植物和微生物自然选择:分为稳定选择,定向选择,分裂选择发育起点:指动物的生长和发育是需要一定的温度环境的,低于某一温度的时候动物就停止生长发育,高于这一温度,动物才开始生长发育蛰伏:动物体温降到一度左右或略高于环境温度动物耗氧量大幅降低,一般为基础代谢的5%左右,呼吸率下降的很低,呼吸暂停期很长动物耐寒性的变化规律:变温动物:承受体温下降能力高。
常温动物:体温相对稳定忍受体温下降能力低。
对外界环境温度适应范围来说,常温动物分部范围广。
处于活动期的动物可耐受的极限温度小,而处于非活动期和休眠期的动物可耐受极限温度范围宽耐寒性季节的变化:处于高纬度和中纬度的动物,在自然条件下,每年都要经历漫长而寒冷的冬季,动物冬季耐寒性高,夏季耐寒性低。
不同生态类群动物,耐寒性有所区别。
5耐寒性的地理变异分部在不同地区的同种动物耐寒性有所不同个体发育不同阶段,动物的耐寒性也不同6停止发育对低温的耐寒性强7让动物在低温下饲养一段时间,让它逐渐适应,可以提高其耐寒性动物形成过程可分为:地理隔离,独立进化,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种间的相互作用有:竞争,捕食,寄生,互利共生水域盐度的特征可分为:1海水水域,含盐量相对稳定3.2%~3.8%还包括一部分与大洋有联系的海,含盐量较大 2 咸淡水水域在大河流入的内陆海和靠近河口地段的海洋0.05%~1.6% 3 淡水水域盐度比较低而且稳定0.002%~0.05%之间但是不同区域的淡水水域差别比较大4 内陆盐湖和高盐度水域0.005%~34.7% 季节变化比较大什么叫气候该地区多年来所特有的天气状况,这种天气状况是由太阳辐射,下跌面,以及大气环境经济相反作用的结果冬季和夏季鱼类大量死亡的原因:因为一年内水中的含氧量季节性的发生变化,温带和寒带的地域中冬季水中的含氧量达到最低,这样往往照成鱼类的大量死亡,含氧量低的原因是水面冻结,使大气中的氧无法向水中扩散,水中植物光合作用也降到最低,而有机物的分解都在消耗水中的氧,防治方法在水中打冰洞,气候寒冷的情况下,增加气体的流动性,夏季水生植物的生命活动和丰富的有机物质,在迅速分解时大量消耗氧气照成的,在夏季风平浪静的时候热而清的表层水与底层水无法相融合,底部丰富的有机物质腐败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所以照成鱼灾土壤的化学组成及在生物生活中的意义:钙:蜗牛和哺乳动物体内都含有当量的钙,钙是哺乳动物的骨骼牙齿和角的重要组成元素。
生态学
![生态学](https://img.taocdn.com/s3/m/83376626453610661ed9f41b.png)
生命科学学院学科简介一级学科中文名称:生态学英文名称:Ecology一、学科概况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之间及生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原为生物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自2011年起成为理学门类下的一级学科。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生态学二级学科于2008年4月被评为北京市重点学科。
目前本学科方向有教授2人,副教授4人,博士后2人。
近年来在包括Nature、PNAS、Global Change Biology、Soil Biology and Biochemistry、Agriculture and Forest Meteorology等知名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60多篇。
本学科已经毕业博士生9人,毕业硕士生(包括硕转博)21人,在读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15人。
近五年本学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环保部公益项目、中科院战略先导项目专题、中科院知识创新重要方向项目等各项科研课题20余项,研究经费800多万元。
本学科拥有生态学实验室,具备气相色谱仪、叶绿素荧光测定系统、光合测定系统、植物根系分析系统、植物水势仪等仪器设备。
二、学科内涵与特色经典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其研究对象主要是生物个体、种群和生物群落等。
近一个世纪以来,由于人口的剧增和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全球生态环境发生了急剧变化。
生态学已从原生的、未被扰动的生态系统研究向以人类为关键组分、聚焦生态系统服务和人工生态设计的生态系统研究“转型”,成为可持续生物圈的科学基础,现代生态学是通过权衡保护性、恢复性和创造性的生态解决办法以确保可持续的生态服务的科学。
现代生态学具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是研究对象的层次提升和空间扩大,生物圈的可持续性是生态学关注的重要内容;其二是由只关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向关注包括人类在内的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关系的研究拓展,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成为研究重点,如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研究、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等。
生态学一级学科
![生态学一级学科](https://img.taocdn.com/s3/m/400abd26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a3.png)
生态学一级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生态学一级学科,是指研究生物、环境及其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结构、功能与演化规律的学科。
生态学是一门综合性、系统性的科学,与许多其他学科深入交叉,如生物学、地理学、化学、物理学、社会学、地质学等等。
自从20世纪中叶以来,生态学的快速发展,使其在自然科学领域中地位日益突出。
生态学有广阔的研究领域,涵盖了生物促进、生态系统管理、生态修复、全球生态问题等许多方面。
人类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生态学的应用和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生态学的发展历程生态学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初级生态学,由德国学者海因里希·安东尼·穆勒(Heinrich Anton Müller)于1879年首次使用。
这个阶段主要研究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如食物网,生物营养关系等。
第二阶段是次级生态学,这个阶段主要是从生态系统研究入手,首先考虑生态系统内部的物质和能量流动,并由此建立相应的模型。
工作的主要方向是林业学、渔业学、野生动物学等。
第三阶段是现代生态学,由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内容扩展到生物和环境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除了研究环境和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包括了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分类、生态学问题的数学模型等方面。
同时也有关注到全球生态问题,如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
生态学的研究重点生态学研究的重点,一般是从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入手,从小到大分为生态微观、生态中观和生态宏观研究。
生态微观是指探究生物群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生态学领域。
重点研究物种间的相互关系,如捕食、竞争、共生、寄生等等。
同时探究环境因素对生物群体的影响,如温度、湿度、光强等等。
生态中观是研究生态系统的生物大群体和生态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力的生态学领域。
主要是研究东西两岸、南北两端等生态区顶峰生态群落的相互影响关系;钩吻挺杆林、常绿水杉林、针叶林、草原等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同时也涉及到食物、气候、土地管理等多个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领域性和社会等级 (五)社会组织 1.不同类群动物其社会组织不同 2.真社会性组织:
(1)定义: 一个动物社会群体中连续一个世代以上, 一些动物自身不能繁殖,仅仅照料非亲生后代的现象。如下方法计算:t时间种 群原来数量(Nt),加上新出生的个体数(B)和迁入 个体数(I),减去死亡个体数(D)和迁出的个体数 (E),就可得到t+1时间种群的数量(N t+1),这可用 以下方程表示。
N t+1= Nt +B + I – D – E
在一组特定条件下,一个体具有最大的生殖潜力,称
FLUCTUATIONS, CYCLES AND CHAOS
Key Notes
Expanding and coutracting populations
Most real populations are not at their constant equilibrium density for very long, but are dynamic and changing. Populations may be expanding or contracting because of changes i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or because of changes to their biotic environment.
问题,并成功建立了最佳觅食模型。
鸟也会算经济帐!
2. 取食与危险之间的权衡 以蜜蜂为例
二、觅食行为与栖息地选择
(一)最佳觅食对策
制约动物觅食行为的关键因素不同,动物的最 佳觅食对策或模型不同
3. 对食物的处理 以加拿大西北乌鸦为例 (二)栖息地选择 行为类型问题:
动物栖息地选择是否受遗传性所决定?
密度制约
估计绝对密度可以使用以下方法:捕捉、标记捕捉个 体、释放和再次捕捉。如果是随机捕捉,在第二次捕 捉到的个体中,标记与没有标记个体的比例同整个种 群中标记与没有标记个体的比例应当相等。因为已标 记的总的个体数目是已知的,因此可根据以下公式来 预测种群的总数量: 捕捉到的个体数/重捕个体数×原来标记个体数
死亡率是在一定时间段内死亡个体的数量除以该时间 段内种群的平均大小。这是一个瞬时率,可用来估价 整个种群的死亡率或特定年龄群的特定年龄死亡率, 死亡的概率是死亡个体数除以在每一时间段开始时的 个体数。
存活率 生命表
存活率是死亡率的倒数。对于一个特定种群,存活率的数据 通常以存活曲线的形式来表示;存活曲线表示的是在每一个 生活期存活个体所占的比率的对数值。根据各种生活期死亡 率的高低,特定年龄存活曲线一般有三种模式:后期死亡率 最高(类型I),各期死亡率相等(类型II),早期死亡率最 高(类型III)。
亡。
狮。
功能
利于幼兽存活。
利于结伴离群的雄狮生存和繁殖 成功。
雌狮能够迅速发情。
消灭前任雄狮的后代,能减少与 新任雄狮后代的竞争。
一、行为生态学概况
(二)研究方法
行为观察、提出假设、检验假设、行为预测
检验假说的方法: 比较同一物种的不同个体 不同物种之间的比较 实验方法
研究实例:织布鸟 独居,森林,巢隐蔽,一夫一妻,共同养育后代。 群居,草原,巢聚集,一雄多雌,雌鸟养育后代。
种群和种群结构 种群动态 种群增长
一、种群和种群结构
要点
种群
种群是一定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种群间的边 界可以是任意的。种群可以根据组成种群的生物是单 体生物还是构件生物进行分类。在单体生物种群中, 每一受精卵发育成一单个个体。在构件生物种群中, 受精卵发育成一个结构单位,这一结构单位再形成更 多的构件和分支结构。然后这些结构可能分裂,形成 许多无性系分株。
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增长(H2) 竞争的性质(I1)
密度和密度制约(H3)
捕食的性质(J1)
种群动态——波动、周期和混沌(H4)
H2 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增长
要点
出生率 死亡率
出生率就是新个体的产生,实际出生率就是一段时间 内每个雌体实际的成功繁殖量。特定年龄出生率就是 特定年龄组内雌体在单位时间内产生的后代数量。
密度和密度制约(H3)
捕食的性质(J1)
种群动态——波动、周期和混沌(H4)
H3 密度和密度制约
要点
密
度
密度为单位面积、单位体积或单位生境中,个体的数 量,对于一些植物和大型的或显眼的动物,可以计数 它们的总的数量,对于许多在一定地区只能获得一部 分样品的动物,其密度就必须进行估计。
估计密度: 标志重捕法
为内禀自然增长率r。这是种群在不受资源限制的情况
下,于一定环境中可达到的理论最大值。
非密度制约性 种群增长
这种无限增长可用连续型种群模型来描述,以在t时间 时,种群数量的变化率来表示: t时间种群大小的变化率=内禀增长率×种群大小
dN/dt = rN
密度制约性 种群增长: 逻辑斯谛方程
相关主题
逻辑新谛方程描述的是一个在有限资源空间中的简单种群的 增长。在早期,资源丰富,死亡率最小,繁殖尽可能的快, 种群内个体可达到内禀增长率。种群呈几何式增长,直到种 群数量达到环境可持续支持的最大程度,这个最大数量称为 环境容纳量(K)。当种群更加拥挤时,种群增长率减少到零, 种群大小处于稳定状态。这可用逻辑斯谛方程来表示:
密度制约有三种形式:过度补偿,补偿不足和准确补 偿。如果密度制约引起的数量下降,没有超过或等于 开始增加的个体数量,则密度制约是补偿不足。当密 度制约的效应超过了开始种群数量的增加,称为过度 补偿。如果下降个体数与开始增加的个体数相等,则 称密度制约为准确补偿。
种群和种群结构(H1) 种群动态——波动、周期和混沌(H4)
= 种群总的个体数
如果种群参数如出生率和死亡率随着种群密度的变化 而变化,就可以说是密度制约的。如果出生率和死亡 率不随着密度的变化而变化,则是非密度制约性的。 如果没有迁移,除非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密度制约性的, 否则种群会持续增长。
平衡种群密度 补偿和密度
制约
相关主题
当单位个体出生率正好平衡单位个体死亡率,种群密 度既不增加也不减少时,此时的种群密度为平衡种群 密度。平衡种群密度与环境容纳量K值相等。
生命表总结了一组出生时间大体相同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 的命运,这样的一组个体称为同生群,这样的调查称为同 生群分析。生命表表示存在于不同生命阶段或年龄个体的 数量,以及每一阶段的年龄特定存活率和年龄特定死亡率。 每一阶段的死亡率用k值表示,k是通过对数函推导出来的, 并且可以相加得出总死亡率。
K-因子分析
这一方法可以辩明关键因子对死亡率的作用。连续 几年获得的特定阶段k值与总死亡率(k总)相比。K 因子分析强调那些死亡率最高的阶段,这些阶段是 种群丧失率和种群大小波动的关键。
生殖力表
生殖力是指同一个体生产的卵、种子或处于生活史第 一阶段后代的数目。生殖力表可计算基础生殖率R0。 R0是在同生群结束时每个亲体产生后代的数量。在一 年生种群中,R0表示在这段时间内,种植增长或下降 的总的程度。
捕食的性质(J1)
竞争的性质(I1)
出生率、死亡率和种群增长(H2)
H4 种群动态——波动、周期和混沌
要点
增长种群和 收缩种群
大多数实际种群并不是在平衡密度停留很长时间,而 是动态的不断的发生变化。由于周围环境的变化或生 物因子的影响,种群可能会增长或收缩。
H4 POPULATION DYNAMICS –
a.至少有两代成员同居一处; b.只有少数成员从事繁殖; c. 不从事繁殖的成员相互合作。 (3)原因:遗传因素:单倍体二倍体学说
四、应用
分析实例 有人发现:在幼鸟出壳后,黑头欧会把破碎的蛋
壳仍到巢外。 提出假说:
破碎的蛋壳会使鸟巢易暴露,隐蔽性降低。 请设计实验检验假说: 参考P106。
第三章 种群生态学
第二章 个体生态学 第六节生物体的行为
行为生态学概况 觅食行为与栖息地选择 社会行为 应用
一、行为生态学概况
生态学、行为学、遗传学、进化论 (一)研究内容 研究重点是行为发生的原因、功能 以非洲狮子的繁殖行为为例
行为现象
原因
a. 雌狮同步发情 化学信号?
b. 当狮群中雄性 新入群的雄狮
更替时,幼狮死 杀死或驱赶幼
三、社群行为
(二)婚配制度与双亲行为 1.类型多样。 2. 原因或制约因素:自然选择压力的影响。 行为生态学思想“基因是自私的”。 衡量适合度的三种能力指标:
生存能力 繁殖能力 子代存活能力
基因自私与动物行为中的利它行为是否相矛盾? 广义适合度
三、社群行为
(三)利它行为
出现在:一个个体行为导致另一个体适合度增加,同时以其牺 牲自身存活或产后代为代价。
T时间种群大小变化率=内禀增长率×种群大小×密度制约因子
dN/dt = rN(1 - (N/K))
当种群达到环境容纳量,种间竞争变得更激烈时,密度制约 因子(1 - (N/K))会接近零。该方程预测种群的增长随时间变 化呈现出“S”形,如在真实种群中通常所观察的那样。
种群和种群结构(H1)
竞争的性质(I1)
种群波动
种群波动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i)时滞或称为延缓的密度制约,存在于密度变化及 其对种群大小的影响之间。种群可能超过环境容纳量, 然后逐渐减少,在最终达到平衡之前呈现减幅振荡。 这种延缓的密度制约可能使捕食者和猎物多度之间产 生周期。 (ii)过度补偿性密度制约。其可能导致减幅振荡、稳 定极限环(非减幅振荡的有规律周期变化)或无规则 随机振荡。 (iii)环境随机变化。环境条件非确定性的、不可预见 性的变化会导致平衡密度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