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3《诗词三首》导学案附详细答案解析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3《诗词三首》导学案附详细答案解析

《诗词三首》【学习目标】1.目标 1. 总体感知课文,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

2.目标 2.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

3.目标 3.大致了解诗人的生平和写作背景。

4.目标 4.鉴赏情景交融的写法。

【学习重难点】目标1、2、3【课前预习】一、注音或写字金樽.()投箸.()闻笛fù()侧畔.()长.()精神 qióng ()楼歧.()路酬.()烂柯.()人婵.()娟宫què()低绮.()户【学习过程】(一)活动1:学习《行路难(其一)》作家作品和背景简介: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中国唐朝诗人,有“诗仙”、“诗侠”之称。

年轻时即漫游全国各地,曾经至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遭谗去职。

晚年漂泊东南一带,最后病死于当涂。

其诗多强烈抨击当时的黑暗现实,深切关怀时局安危,热爱祖国山河,同情下层人民,鄙夷世俗,蔑视权贵;但也往往流露出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消极思想。

他善于从民间吸取营养,想象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奇绚丽,是中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行路难》这首诗是李白在天宝三载离开长安时所作。

作于天宝三年(就是公元774年),共三首,这是第一首。

“行路难”是乐府《杂曲歌辞》旧题。

是李白遭受谗毁初离长安南下时写的一组诗。

诗中写世路艰难,反映了政治上遭遇挫折后,诗人内心的强烈苦闷、愤郁和不平;同时又表现了诗人的倔强、自信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展示了诗人力图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强大精神力量。

1.解释词语珍羞.直.万钱会.济.2.知内容,想意境。

(1)写出(交代)李白离别京城,亲朋好友为他设宴饯行,宴席十分豪华的诗句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2)写出诗人极度愤懑、抑郁不舒的心情的诗句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3)写出了诗人在困境中仍然积极乐观的坚定信念的两句诗句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悟情感,析哲理。

(1)诗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全册)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全册)整理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全册)整理一、简介本文档整理了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全册的导学案内容。

导学案是学生在研究前阅读课文并备课的重要资料,帮助学生对课文有更好的理解和把握。

下面是各个单元的导学案摘要:二、导学案摘要1. 第一单元课文名称:《读书的好处》- 本单元主要介绍了读书的好处及阅读的方式;- 学生可以通过本单元的导学案,培养阅读兴趣,研究正确的阅读方法。

2. 第二单元课文名称:《治水的智慧》- 本单元讲述了我国古代治水的智慧;- 导学案中提供了相关历史背景和文化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3. 第三单元课文名称:《童年》- 本单元以作者的童年回忆为主线;- 导学案中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共同感受成长的乐趣。

4. 第四单元课文名称:《绝句》- 本单元介绍了绝句的创作技巧和特点;- 导学案中引导学生进行绝句创作,锻炼写作能力。

5. 第五单元课文名称:《金波箔》- 本单元讲述了陶渊明与朝廷的关系;- 导学案中通过探讨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6. 第六单元课文名称:《国家树》- 本单元介绍了我国的国树——国槐;- 导学案中通过国槐的故事,激发学生对国家荣誉的责任感。

7. 第七单元课文名称:《牛郎织女》- 本单元讲述了牛郎织女的浪漫爱情故事;- 导学案中引导学生体验浪漫与感动,培养对爱情的正确认识。

8. 第八单元课文名称:《古乐府》- 本单元介绍了古乐府诗的韵律特点和创作技巧;- 导学案中通过欣赏古乐府诗歌,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欣赏。

三、总结本文档整理了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全册的导学案摘要,涵盖了八个单元的内容。

导学案内容丰富多样,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文。

希望本文档对教师和学生在备课和学习过程中提供帮助。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参考答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参考答案第一单元生活况味《项链》一、1.莫泊桑法国批评现实短篇小说之王羊脂球一生漂亮朋友2.chen dùn kuì jiǒnɡzhě bù lìn quàn qì nonɡchèn ténɡ3.(1)风韵,(女子)优美的姿态。

(2)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惭愧。

形秽:形态丑陋,引伸为缺点。

(3)难看,不体面。

(4)觑:看。

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

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

4.答案示例:十年辛苦,悲剧实闹剧。

十年清贫,美梦化噩梦;十年岁月,无知炼真知;十年青春,有价也无价;十年辛劳,苦处亦贵处;十年凄苦,悲剧亦喜剧;十年劳顿,梦碎变心碎。

二、1.小说以项链为线索将情节串联起来。

2.小说围绕“项链”主要写了六件事——无项链、需项链(序幕)借项链(开端)失项链、赔项链(发展)识项链(高潮、结局)。

3.示例:如第一部分可拟:“梦幻狂想曲”或“清贫女子之梦”;第二部分可拟“令人尴尬的请柬”或“猎枪和裙子”;第三部分:艰难的包装;租赁荣耀;玫瑰和项链;从忧愁到惊喜等。

第四部分:陶醉后的失落;乐极生悲;曲终人散悲剧生;从云雾里跌下等。

第五部分:痛苦和艰辛;十年辛苦不寻常;别了,青春……第六部分:意外邂逅;真相大白;造化弄人;人面不知何处去……4.小说到最后才说出项链是假的,这在作品中已有三处巧妙的暗示:一是借项链时,她的女友佛来思节夫人表现的相当大方,毫不迟疑地说“当然可以”;二是珠宝店老板说“我只卖出这个盒子”,这表明项链本不是什么贵重的首饰。

由于作者技巧高超,天衣无缝,读者的心又深深地被主人公的命运所牵动,以至于难以觉察出来。

小说到此戛然而止,使读者出乎意料,令人深思、回味,深化了主题。

如果写马蒂尔德把真项链要回来,欢天喜地换回几万法郎的话,则使文章的“以喜衬悲”的效果消失,使文章的讽刺意味锐减。

九年级语文上册培优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培优导学案

九年级语文上册培优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讨论问题、小组合作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使学生了解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本单元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通过谈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进入课堂氛围。

(2)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本单元内容的预习情况。

2. 学习课文(1)自主阅读: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导读: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课文导读,解析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

(3)讲解:教师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4)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5)展示: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3. 巩固练习(1)完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进行课堂小测验,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4. 拓展延伸(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课文中的观点和看法。

(2)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创作一篇以本单元内容为主题的文章。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所学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

(2)让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1. 复习本单元的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

2. 完成课后习题。

3. 准备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教师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 鱼我所欲也(导学案)(教师版)

第9课《鱼我所欲也》导学案【学习目标】1.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把握作者的观点,领会会孟子散文的述风格和语言特色。

2.理清作者的论证思路,辨析本文的比喻、对比论证的方法。

3.熟读成诵,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了解孟子的道德主张,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重点难点】1.抓住文章中“舍身取义”的重要论点,领会文章的思想内涵,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抉择。

2.理清文章层次结构,学习运用比喻、举例、对比说理的方法。

【学习过程】预习案导语:我们班将要进行一次演讲比赛,主题是“选择与坚守”。

我们将追寻古人“选择”的足迹,探访名人和普通人的“选择”。

在追寻和探访中,大家肯定会有收获和体悟。

走进青春期,走进社会,我们也会面临更多的分叉路,那我们又该如何去选择我们的人生路呢?相信在这个单元的学习完成后,你将会有明确的方向。

第三单元核心任务:“选择与坚守”主题演讲比赛要求:(1)学习第三单元课文,收集、积累素材,从中汲取思想精华,获得有益启示,感受先贤们的选择与坚守在现代的意义。

(阅读)(2)学习课文中的论证方法,表现手法等,撰写演讲稿,探寻自己内心的坚守。

(写作)(3)演讲比赛,真实感受选择和坚守的内涵。

1.知识简介(1)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

是儒家继孔子之后又一位重要的代表人物,后称为“亚圣”孟子生于战国诸侯混战最激烈的时期,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思想,他提出“民贵君轻”、反对掠夺性战争等主张。

为此,他到各国去游说诸侯,反对“霸道”,提倡以“仁”“义”为中心的“仁政”、“王道”。

(2)《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著作,也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不食嗟来之食①齐大饥。

黔敖②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

有饿者蒙袂辑屦③,贸贸然④来。

黔敖左奉⑤食,右执⑥饮,曰:“嗟⑦!来食!”扬其目而视之,曰:“予惟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⑧也!”从而谢焉⑨,终不食而死。

【注释】:①本文出自《礼记·檀弓下》)②黔敖:齐国的一位富商。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上册导学案(全册)

编教语级册导学册1 《沁园春·雪》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诵诗词,把握本词的感情基调。

2.品读意象,领略词的意境美。

3.感受作者的伟大胸襟,树立远大理想抱负。

学习重点:有感情地朗诵诗词,把握本词的感情基调。

学习难点:品读意象,领略词的意境美。

【新知预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沁园春()莽莽()分()外妖娆()数()风流人物折()腰成吉思汗()稍逊()风骚()还看今朝()2.了解作者。

毛泽东,字(),笔名子任。

湖南湘潭人。

伟大的()、()和(),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课堂探究】1. 请给本词标注停顿与重音,并尝试有感情诵读。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编教语级册导学册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2.作者望见了怎样的雪景?用一个词概括,并说出理由。

3.在词里,作者把空间写得如此广阔,景色写得如此壮丽,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请找出关键词品读。

4.毛泽东笔下的雪世界又让我们看到他一个怎样的人呢?【拓展延伸】讨论:谁是真正的英雄?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你学了这首词后,有什么感悟?编教语级册导学册【学习评价】自评☆☆☆师评☆☆☆参考答案:【新知预习】1.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沁园春qìn 莽莽mǎn g mǎn g分fèn外妖娆ráo 数shǔ风流人物折zhé腰成吉思汗hán 稍逊xùn 风骚sāo 还看今朝zh āo2.字润之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课堂探究】1.停顿与重音示例: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Word版含答案)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Word版含答案)

九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版含答案1、《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解诗中艺术形象,领会诗歌蕴含的深沉情感,培养学生解读诗歌的能力2.理解本诗运用反复手法在创意境及抒情上的作用3.理解诗人热爱祖国、报效祖国的真挚情感,培养良好审美情趣【学习难点】探究诗中抒情主人公“我”的具体内涵,准确把握诗歌中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历程【学习方法】诵读感悟法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深沉情感【知识链接】作者简介:舒婷,1952年出生于福建省漳州市石码镇祖籍晋江泉州以后一直生活在厦门。

1969年插队落户于闽西太拔,1972年返城1980年,调福建文联插队期间,开始试笔,直至十年后1979年,才开始发表诗作著有诗集《双桅船》(获全国第一届新诗集优秀奖)、《会唱歌的鸢尾花》《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介绍到西德、法国、美国、荷兰、日本、意大利、印度等国家舒婷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之一。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发表于1979年7月,即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第一个春天。

诗人把压抑中释放出的热情化作对祖国新兴的讴歌。

【初读诗歌】1. 初读诗歌,读准加点字音﹙A级﹚干瘪(biě) 驳船(bó) 蜗行(wō) 胚芽(pēi) 迷惘(wāng) 隧洞(suì)绯红(fēi) 淤滩(yū) 纤绳(qiàn)2.词语解释﹙A级﹚疲惫:非常疲乏簇新:极新(多指服装)迷惘:由于分辨不清而感到不知怎么办绯红:鲜红喷薄:形容水或太阳涌起、上升的样子一、整体感知,思考以下问题:﹙B级﹚1.第一诗节中,诗人创造了几个意象?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答:诗人创造了“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等意象这些意象象征了祖国落后的经济、落后的文化和多年蒙受的苦难,同时也展现在灾难中艰难挣扎,缓慢前行的祖国的形象。

2.第二诗节中所表现的情感是单一的吗?答:第二诗节既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又写出了人民的希望。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04课 海燕(导学案)(教师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04课 海燕(导学案)(教师版)

第04课《海燕》导学案【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课文,结合时代背景,通过品析语言来感知海燕的形象。

2.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掌握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3.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大无畏及乐观主义精神,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1.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掌握对比、衬托等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2.学习无产阶级革命先驱的大无畏及乐观主义精神,培养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

【学习过程】预习案1.背景介绍《海燕》写于1901年,当时,欧洲的工业危机波及俄国,工厂纷纷倒闭,大批工人失业,再加上沙皇统治日趋黑暗,人民群众无法忍受,反抗情绪日益高涨,革命斗争蓬勃兴起。

高尔基1901年2月19日从故乡尼日尼诺夫戈洛德来到彼得堡,参加俄国作家协会为纪念农奴解放40周年而举行的特别会议。

3月4日,几千名大学生和工人为抗议沙皇政府把183名大学生送去当兵,在彼得堡喀山广场举行示威,遭到残酷镇压,有些人被打死,许多人受了伤。

他根据这次斗争的经历,结合当时的形势,写了一篇带有象征意义的短篇小说《春天的旋律》。

《海燕》就是这篇小说的尾声部分。

它的发表颇费周折,《信使报》拒绝发表,《生活》杂志拒绝发表。

但小说的结尾部分———《海燕》却被单独发表在1901年4月号的《生活》杂志上。

据《生活》杂志的主编回忆说:“《海燕》在审查官审查时没有看出它有什么革命性的东西。

”事实上,作品一经发表,沙皇当局很快就发现了“漏审的疏忽”所造成的严重后果,下令查封了《生活》杂志。

《海燕》一经发表,便在俄国大地上产生巨大反响,它被革命者用胶印和手抄等方式广为传播,一时间成为最受欢迎、最富有宣传性和号召力的诗传单。

2.作者简介马克西姆·高尔基(Maxim Gorky,1868年3月28日—1936年6月18日),原名阿列克赛·马克西姆维奇·别什可夫,前苏联作家、诗人、评论家、政论家、学者。

俄国伟大的文学家,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 词四首(导学案)(教师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12课 词四首(导学案)(教师版)

第12课《词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词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诵读体会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在把握大意、熟读成通的基础上,体会不同时期词人的家国情怀。

3.比较同一流派不同词人在创作风格上的差异,理解豪放词的风格。

【重难点】1.熟读成诵,读出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通过抓住词眼、知人论世,进一步体会词人的家国情怀。

3.从词的音韵、题材、情感等方面把握豪放词的特点。

【课时安排】3课时。

【学习过程】预习案1.了解文体知识——词词,始于南梁代,形成于唐代,五代十国后开始兴盛,至宋代达到顶峰。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乐章、琴趣、诗余等。

从长度分小令(59字以下)、中调(59-90)和长调(91以上)。

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声调上都有规定。

按其风格,大体将词分为婉约派与豪放派。

2.了解作者、写作背景【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祖籍邠州,后移居苏州吴县(今属江苏苏州)。

北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

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

范仲淹主持“庆历新政”,开北宋改革风气之先。

他倡导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有《范文正公集》。

宋康定元年(1040年)宋与西夏交兵。

范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延州知州,担起西北边疆防卫重任。

据史传记载,在镇守西北边疆期间,他号令严明又爱抚士卒,招诸羌并推心接纳,深为西夏所惮服,称赞他道:“小范老子腹中有数万甲兵”。

《渔家傲·秋思》就是他身处西北军中的感怀之作。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在写诗方面,他和黄庭坚并称苏黄;在写词方面,他和辛弃疾并称苏辛;在散文方面,他和欧阳修并称欧苏,同时,他们还都名列唐宋八大家。

在书画方面,他和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全册教案

九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全册教案

9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01课课文题目:《沁园春雪》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唐汉国辅导教师:课文题目:《雨说》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唐汉国辅导教师:9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03课课文题目:《星星变奏曲》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唐汉国辅导教师:9年级语文上第一单元第04课课文题目:《外国诗两首》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唐汉国辅导教师:学生姓名:检查情况:课文题目:《敬业与乐业》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唐汉国辅导教师:9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第06课课文题目:《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唐汉国辅导教师:课文题目:《傅雷家书两则》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唐汉国辅导教师:9年级语文上第二单元第08课课文题目:《致女儿的信》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唐汉国辅导教师:9年级语文上第三单元第09课课文题目:《故乡》课堂类型:新授课主编教师:唐汉国辅导教师:学生姓名:检查情况:的启迪和鼓舞,它告诉人们:新生活的实现,要靠脚踏实地的奋斗。

10、小说的主题。

通过小说的阅读和社会背景的了解,你认为作者创作这篇小说的目的是什么通过对故乡景色和闰土前后变化的描写,揭露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剥削压迫下的旧中国农村日益破产,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现实,以及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反映了作者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

我看时,不由的非常出惊,慌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

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的皱纹;眼睛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

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像是松树皮了。

金牌导学案九年级语文全一册

金牌导学案九年级语文全一册

金牌导学案九年级语文全一册题目:金牌导学案九年级语文全一册导学案一:《春》——读懂这首诗《春》是中国现代诗人鲁迅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通过对春天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本文将从诗歌的内容、语言特点和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欣赏这首诗。

首先,我们来看看《春》的内容。

整首诗描绘了春天的景象,以及诗人对春天的赞美。

诗人通过对春天的各种事物的描写,展示了春天的美丽和生机勃勃的场景,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百卉千葩寻春痕,碧云天外又天边”等。

这些描写使读者感受到了春天的美好,也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其次,我们来分析《春》的语言特点。

这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诗人运用了大量的形象化的词语,使诗歌更具有感染力。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春风”、“绿”和“江南岸”等词语,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象;“百卉千葩寻春痕”中的“百卉”和“千葩”则形象地表达了春天花朵繁盛的景象。

此外,诗中还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如“百卉千葩寻春痕,碧云天外又天边”,通过对春天和云彩的对比,突出了春天的美好和辽阔。

最后,我们来探讨《春》中的情感表达。

整首诗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之情,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中的春天被赋予了积极向上的意义,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例如,“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追求。

总之,《春》是一首富有感染力的诗歌作品,通过对春天的描写,诗人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希望通过对这首诗的深入理解和欣赏,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妙,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

导学案二:《我的祖国》——理解祖国的伟大《我的祖国》是一首经典的诗歌作品,是中国近代文学巨匠朱自清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歌通过对祖国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本文将从诗歌的主题、情感表达和文学技巧等方面进行解读,帮助学生理解祖国的伟大和诗人的情感。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高效导学案(含25篇课文导学案,五个综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高效导学案(含25篇课文导学案,五个综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高效导学案(含25 篇课文
导学案,五个综合
人教版九年级(上)语文高效导学案
课题:1、沁园春雪课型:讲读主备:
姓名:班级: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读出感情并能流畅背诵正确默写。

2、了解诗歌形象之美,音乐之美及语言凝炼而富有表现力的文体特点。

3、掌握一些词中字词的注音及意义。

4、学会借景抒情的表达手法。

5、感受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情,以及他的伟大抱负和坚定信心。

一、预习导学:
1、了解写作背景及作者简介
2、给加点的字注音:
沁园春()莽莽()红装素裹()折腰()
略输()稍逊()成吉思汗()今朝()
分外妖娆()稍逊风骚()数风流人物()
3、根据下列词中的注音写汉字:
红zhuāng素裹()顿失tāo tāo()江山多jiāo()一代天jiāo()。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下册(统编2023版)导学案

初中语文人教九年级下册(统编2023版)导学案

导学案一、活动一教师演示:教师手拿一支粉笔,粉笔从手中滑落,掉到讲桌上后又掉到地上。

1、要求:每个同学仔细观察这种现象,然后用一句话描写场景。

同学之间交流、分享。

——————————————————————————————————————————————————————创意表达之技巧:(1)创意表达需要有求异的思维和大胆的想象。

如果千篇一律,会让读者味同嚼蜡。

一定要推陈出新,可从多角度出发,适当合理的进行想象。

(2)创意表达需要语言做支撑(锤炼语言),既要注意准确、优雅地使用字、词,使语言清新脱俗;又要巧妙运用修饰,变枯燥为生动,力求风趣,写出生活情味。

(3)创意表达需要联系真实的生活经历。

多联系生活,力求写出真实情感,巧妙进行艺术加工。

让作文充满生活的烟火气息。

二、牛刀小试情景创设:我们正在上课,突然飞进一只马蜂。

请同学们打开思维,大胆想象,从不同角度创意表达眼前情景。

形容天黑的句子形容夏雨的句子——————————————————————————————————贩夫风景只要是夏天,“豆腐花”的吆喝声便一路路炽炽烈烈要断不断地,坡下喊到坡上,然后又一跌一宕地滚回去。

那是个瘦瘦小小的中年人,黝黑的脸,老戴顶窄边草帽,大概喊惯了也就声如洪钟,一条线直冲七重天的高亢。

每回见他总觉得真是少见的瘦,露在短裤下的腿干巴巴的,叭叭叭像鸭子的走步。

我们不常买,嫌麻烦!逢买必用家里的碗,怕他的脏,会得肝炎。

暖烘烘盛满一碗往回端,往往以为盛着一窝云,阳光下笑得好开心的样子,真的,难道不是,云竟在我手里呢,一朵开心的云。

他也卖肠粉,那是早上的生意,还有其它粉果白粥拉拉杂杂的,在这儿做开了,让警察拉过仍不肯走。

有时候一个女的帮他,想是他女人,胖胖圆圆,两人并立简直点错鸳鸯谱似的滑稽。

照理胖人爱笑,但她不笑,亦不说话,什么都听男的,男的汹汹地咧嘴骂,她只惟惟诺诺地应。

不过她十分慷慨,分量作料都给的多。

一回买肠粉,说要多给点酱油,她提着酱油壶嘘嘘地浇,男的一把夺过来,开口便骂:“要死了你,给那么多……”女的不作声,亦不委屈,平静得什么事都没发生,看他们真好玩,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有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导学案有答案尊敬的同学们:大家好!在这个新的学期开始之际,我们迎来了九年级语文上册的学习。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课本知识,充分理解教材内容,提高语文水平,我为大家准备了九年级语文上册的导学案。

本导学案不仅包含了课文的基本信息和学习要点,还给出了相应的答案,方便大家进行自主学习和自我检测。

希望大家认真阅读、学习,取得好成绩。

导学案一:《再别康桥》课文简介:本课是一篇诗歌,诗人徐志摩以人格化的方式,抒发了自己对离别的痛苦和思念之情,揭示了他内心世界的寂寞与苍凉。

学习要点:1. 理解诗意:通过了解诗人的背景和情感,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2. 理解诗歌结构:掌握诗歌的音韵、形式和修辞手法。

3. 解读诗句:理解并分析课文中的难句,并解答相关的问题。

答案片段:1. 《再别康桥》一诗通过描述诗人内心的痛苦与离别之情,表达了对康桥的留恋和对爱人的深情。

其中,“黄昏无聊”一句中,通过押韵的方式,使诗歌节奏流畅,表现出诗人内心的矛盾和迷茫。

2. “衰草残花凝绿”的描写,生动而富有感染力地展现了康桥的美丽与诗人的思乡之情。

这一描写中运用了对比手法,增强了描写的强度和表达的尖锐度。

3. 诗句“相思相见知何日”是诗人对爱人的思念之情的真实写照。

通过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思念的程度,表达了诗人对于重逢的期盼和渴望。

导学案二:《人教版九年级语文导学案》课文简介:本课是一本九年级语文上册的导学案,通过系统地总结和整理九年级语文上册的课文要点、知识点,并给出了详细的答案,对同学们的学习和复习有很大帮助。

学习要点:1. 理解导学案的结构:掌握导学案的组织结构,了解导学案的作用和意义。

2. 学习方法:掌握使用导学案的方法和技巧,学会灵活运用导学案进行知识的自主学习和自我检测。

3. 复习知识点:通过导学案的相关问题和答案,进行对课文知识点的复习和巩固。

答案片段:1. 导学案采用了清晰的标题和内容分区,确保同学们可以清楚地找到相应的知识点和答案。

九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布局谋篇》(导学案)(教师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布局谋篇》(导学案)(教师版)

《写作:布局谋篇》导学案【学习目标】1.能根据表达中心的要求对组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做出整体的谋划。

2.列写作提纲,并根据实际需要修改提纲。

3.养成写作中布局谋篇的意识和习惯。

【重难点】列写作提纲。

【学习过程】预习案我们每天都在路上。

生活路上有欢笑,学习路上有艰辛,交友路上有甘甜,追求路上有付出。

在路上,我们有坚实的脚步,有丰富的体验,有无尽的期盼与思考。

请以《在路上》为题,自定文体,列写提纲。

学习案一、激趣导入古人作战讲究兵法,将领的排兵布阵直接影战局。

我们写作就像古人作战,“排兵布阵”很重要,不重视“排兵布阵”,就有可能跑题、偏题,最后“阵亡”。

写作中的“排兵布阵”是指什么呢?二、活动一:了解布局谋篇阅读九下课本62页,勾画相关语句,提炼要点,了解布局谋篇。

1.什么是布局谋篇?布局谋篇是在审题立意、选材之后,对材料的组织、结构的安排等做整体谋划。

简而言之就是:先写什么,再写什么,哪些详写,哪些略写,怎么开头,怎么结尾,怎么过渡等。

2.体会布局谋篇的妙处。

揣摩《送东阳马生序》的结构图,说说作者是如何布局谋篇的?作者采用夹叙夹议手法,以现身说法的方式将“劝学”主旨娓娓道来。

文章从叙述自己年轻时求学经历写起,所选材料“致书难、求教难、外出求学难”都是跟主旨紧密相关之事,详写。

作者先写自己,再写太学生,后写马君则;写自己引出了写太学生,写太学生又引出了写作为太学生之一的马君则。

对比说理,写自己的艰苦经历是正面教育,写富家子弟求学的情形则是提供反面的教训,这一切都围绕勉励马生主旨而展开。

全文前后勾联,关合紧锁,结构非常紧密,可见作者布局谋篇之精妙。

3.怎么布局谋篇?阅读课本62页内容提炼出要点。

(1)围绕中心,梳理材料,拟出全文的框架。

(2)在拟定框架后列出写作提纲。

用简要的文字明确文章的全貌,包括文章的开头、结尾、中间部分的展开、承接过渡等。

小结:列提纲有什么作用呢?完善的提纲,有助于理清思路,把握全局,避免写作时偏离题意或信马由缰,有助于作者一气呵成地写完全文。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及答案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及答案

我的叔叔于勒导学案及答案九年级语文导学案第三单元第五课《我的叔叔于勒》(一)【研究目标】1.积累“拮据、阔绰、煞白、诧异、与日俱增、十拿九稳”等词语。

2.熟读文本,梳理小说的故事情节,体会小说曲折巧妙的构思;3.根据判定小说主人公的方法,知道道本文的主人公。

【体验研究】朗读交流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给加点字注音。

拮据()栈桥()煞白()牡蛎().......褴褛()撬开()阔绰()诧异().....2.解释下列词语拮据:与日俱增:永不变更:褴褛:莫名其妙:3.分角色朗读。

角色分配:“我”、XXX、XXX夫人、XXX、船长。

要求:读出对人物的理解。

新知探究探究一1.概括故事情节。

(学法指导:以XXX夫妇对于XXX 态度的变化将文章分为四大部分。

按照提示词语的格式写完其他三个情节。

)第一部分:故事的开端,(1—4)盼望XXX。

第二部分:故事的发展,()第三部分:故事的,()第四部分:故事的结局,()2.根据上面填写的动词,可以晓得本文的线索是:探究二:1.文中关于于勒去美洲前后的情况,是运用什么叙述方法交代的?这部分内容对情节发展起什么作用?2.安排两位先生请两位打扮得很漂亮的太太吃牡蛎这样一个细节,作用是什么?九年级语文导学案综合晋升1.小说的题目是《我的叔叔于勒》,但是从行文看,对于XXX仅有几笔直接描写,多是侧面着墨,而对XXX夫妇的刻画却用了很多篇幅。

那么,本文的主人公到底是谁?(学法指导:判定作品中某一人物是否是主人公,关键看这一人物的塑造是否体现了作者的创作意图和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

)2.“我”(即XXX)在文中起何作用?【当堂检测】1.注音拮据()诧异( )阔绰( )煞白( ).....2.本文的线索是:主人公是3.XXX有文中有何感化?【学后反思】我的收获:我的不足:【知识链接】1.XXX: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一生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50多篇中短篇小说。

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与XXX、XXX〃XXX并列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九年级语文下册 17 屈原(节选)(导学案)(学生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17  屈原(节选)(导学案)(学生版)

第17课《屈原(节选)》导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剧本特点和阅读的方法。

2.关注戏剧冲突及舞台说明,把握戏剧的主题。

3.通过鉴赏语言,感知人物形象。

4.解读独白中的物象,理解郭沫若创作该主题的用意。

【学习重点】1.了解剧本的特性和阅读方法,掌握剧本的基本要素,如角色、情节和舞台说明等。

2.深入理解屈原的戏剧冲突和舞台说明,把握其主题和深层含义。

【学习难点】1.通过鉴赏屈原的台词,感知其丰富的人物形象和内心世界,理解他的情感和思想。

2.解读屈原独白中的物象,理解郭沫若创作该剧的深层用意和主题。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第一课时1.作者介绍郭沫若(1892~1978):家、诗人、家、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原名。

代表作有诗集《》,历史剧《》《棠棣之花》《虎符》《高渐离》《南冠草》。

2.了解背景这是一部剧,创作于1942年。

当时正值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也是国民党反动统治极为黑暗的时候。

半壁河山沦于敌手,蒋介石集团消极抗日,并发动“皖南事变”,大肆屠杀爱国军民,掀起反共高潮。

郭沫若面对这样的政治现实义愤填膺,创作了《屈原》,以。

3.了解作品《屈原》全剧分为“”“”“”“”“”五幕,虽然只写了屈原一天的生活经历,却具有高度的历史概括性。

这篇著名的长篇抒情独白用风雷电与黑暗的撞击,表达了屈原与旧世界决绝的心声,充溢了对光明的讴歌和向往。

人们可以在这个历史形象中看到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

4.字词积累①给加点字注音靳.()尚俄顷.()商於.()脚镣.()瘦削.()污秽.()稽.()首咆哮..()木梗.()虐.()待三闾.()鞺.()鞺鞳.()鞳②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国殇.():诡谲..():哗众取宠:伫.()立:睥睨..():驰骋.():播弄:雷霆.():活动一:掌握阅读策略1.看黑板上的两个片段,请把这篇课文与《孔乙己》进行比较,说说它们在形式上有何不同。

请补全括号里的内容。

台词包括(、、)舞台说明包括(、、、、等)2.阅读教材95页知识短文,圈点勾画出剧本阅读的策略。

第22课《陈涉世家》(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2课《陈涉世家》(导学案)九年级语文下册

22《陈涉世家》导学案【学习目标】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经过。

2.熟读课文,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特点,学习本文注重选材取舍的写法。

3.了解陈胜、吴广在反对秦王朝暴政中的作用,体会司马迁对人物的评价。

【重难点】1.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了解陈胜、吴广起义的原因、经过。

2.熟读课文,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特点,学习本文注重选材取舍的写法。

【课前预习】司马迁(约前145—前90年),西汉著名。

字,夏阳人。

司马迁自幼受父亲熏陶,10岁就到长安学习,20岁起曾多次到南北各地游历,观察各地的风俗人情,采集传闻异说。

38岁时继任太史令,更有机会博览皇家藏书,掌握了丰富的史料。

后由于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汉将李陵辩解而触怒圣上,获罪下狱,被处宫刑。

司马迁忍辱负重,发愤著书,历时10多年,终于写成历史巨著《》。

2.作品简介《史记》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通史。

叙述了从到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共130篇,分“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五部分。

被鲁迅誉为“”。

《史记》中的“本纪”叙述历代最高统治者帝王的政迹;“世家”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表”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书”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列传”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

3.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翻译课文。

【译文】4.解释下列文言词语的意思。

【一词多义】(1)少:陈涉少时()吾闻二世少子也()(2)然:吴广以为然()然足下卜之鬼乎()(3)等:公等遇雨()等死()(4)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5)数:扶苏以数谏故()卒数万人()(6)书:乃丹书帛曰“陈胜王”()得鱼腹中书()【通假字】(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

()(2)为天下唱.()(3)固以.怪之矣()(4)将军身被.坚执锐()【词类活用】(1)陈胜王.()(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3)狐.鸣呼曰()(4)忿恚..尉()(5)将军身披坚.执锐.()()【古今异义】(1)尝.与人佣耕(古义:;今义:)(2)苟.富贵,无相忘(古义:;今义:)(3)楚人怜.之(古义:;今义:)(4)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古义:;今义:)(5)固.以怪之矣(古义:;今义:)(6)卒中往往..语(古义:;今义:)(7)吴广素.爱人(古义:;今义:)(8)并.杀两尉(古义:;今义:)(9)借第.令毋斩(古义:;今义:)(10)与皆来会计..事(古义:;今义:)【重要虚词】(1)之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②陈胜佐之()③然足下卜之鬼乎()④辍耕之垄上()(2)于①祭以尉首()②以激怒其众()③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④扶苏以数谏故()⑤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⑥固以怪之矣()⑦或以为死,或以为亡()(3)为①若为佣耕/项燕为楚将/吴广以为然()②为屯长/自立为将军/功宜为王/乃立为王()③为坛而盟()④号为张楚()⑤为天下唱()⑥士卒多为用者()【特殊句式】(1)省略句①守丞死,乃入据陈()②广以为然()③上使外将兵()④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2)判断句①陈胜者,阳城人也()②吾闻二世少子也()③当立者乃公子扶苏()(3)被动句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1、课前在导学案的指导下,详读课文4-5页内容。

2、独立完成关于导学案预习部分,尝试思考探究部分。

3、对自主学习解决不了的问题,用红色笔做记号“?”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全诗,感受诗歌感情
2、品析诗歌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优美的语言
3、仿写诗歌,体会诗中蕴含的浓烈思想情怀
学习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品析诗歌独创的意象、精巧的构思和优美的语言
2、仿写诗歌
课堂寄语:
自主完成 (课前相邻同学交流学习,取长补短) 相信自己,我能行
1、课前在导学案的指导下熟读课文
2、参考资料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3、课前独立完成《课堂导练》自主预习案 (课前互换小组长批阅)
4、尝试完成导学案探究部分
一、激趣导入,走进乡愁
预习案——课前自主学习
探究案——课堂思考探究
二、预习检测——脑筋急转弯
用“脑筋急转弯”的方式检测预习情况
三、目标出示
四、教学过程
(一)美美地听——我想听,倾听乡愁
倾听名家朗读,初步感受乡愁,确定感情基调、语速、语调。

(二)美美地读——我要读,诵读乡愁
1、学生自由朗读,并由学科长组织以小组喜欢的形式朗读。

2、个别小组朗读展示,其他小组点评。

3、师生合作朗读,把诗歌的语言变成自己的心声。

读诗要做到“眼中有诗,脑中有画,心中有情。


朗读指导:停顿、重音、节奏、语速、情感
小时候后来啊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这头我/在外头
母亲/在那头新娘/在里头
长大后而现在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大陆/在那头
(三)美美地品——我会品,品味乡愁
1.独自品乡愁:
【问题预设】
(1)、诗人是以什么顺序来变化组诗的?
(2)、乡愁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情感,诗人通过哪些具体可感的事物来表达乡愁的?
(3)、诗人表达了哪些具体的情感?这些情感有什么变化?
2、合作品乡愁:
我们来一次寻美之旅,竞聘“审美专家”,在这首乡愁诗歌里,你觉得美点在哪里?请把寻出的美点表达出来:
句式:“我觉得写得美,例如:。

(可从整体结构、构思立意、词句运用、思想感情等角度)
学科长组织,计时员计时,以小组为单位深入地思考和交流讨论,从多角度赏析,只要你认为美的,都可以作为讨论对象,三分钟后我们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交流,老师期待你们不同的声音。

(四)美美地写——我能写,感悟乡愁
雏鹰展翅:仿照余光中的《乡愁》试写一首诗(以“乡愁”为主题),也当一回乡愁小诗人吧!
自己独立思考并仿写,写好后可以到小组中交流修改,最后由小组推选出优秀的小诗并有感情的朗读,分享给大家。

五.总结升华
“乡愁”,每个日落的黄昏,每个月圆的夜晚,每阵歌楼的雨点,每阵西风里断雁的叫声,都会牵动游子的离愁别绪,都会勾起对故乡的眷恋,乡愁是一颗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去。

可喜的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家了,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家了,相信不久的将来,台湾也一定会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那时浓浓的乡愁化为相聚的喜悦,让我们翘首相待。


学们,今后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故乡留有一颗思乡的心,月是故乡明,回家的感觉真好。

最后,让我们一起再次诵读余光中的《乡愁》来结束本课。

六、作业布置:
书面作业:
AB组:《课堂导练》课后提升案部分
C组:《课堂导练》随堂巩固案部分
拓展阅读:
1、阅读课后席慕蓉的《乡愁》,通过本课的学习方式对该诗歌进行自主学习。

2、搜集并积累有关“乡愁”的诗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