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型灌区的建设与现代化管理

合集下载

灌区灌溉设施现代化进展分析

灌区灌溉设施现代化进展分析

灌区灌溉设施现代化进展分析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和水资源的日益短缺,灌区灌溉设施现代化成为了农业发展的关键议题。

本文将对灌区灌溉设施现代化的进展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一、灌区灌溉设施现代化的意义灌区灌溉设施现代化的推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现代化的灌溉设施能有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其次,现代化设施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减少因灌溉不足或过度造成的荒漠化等问题。

此外,现代化设施还能提高农业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二、灌区灌溉设施现代化的进展情况1. 硬件设施建设进展在硬件设施方面,灌区灌溉设施现代化取得了显著进展。

大量投资用于灌区水源工程建设、灌溉渠道改造和配套设施建设等。

现代化灌溉设施如滴灌、喷灌、微喷灌等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提高了灌溉效果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通过智能化技术与设备的融合,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和控制,进一步提高了设施的运行效率和管理水平。

2. 水资源管理进展灌区灌溉设施现代化的进展还涉及到水资源管理。

近年来,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出台,使得水资源在灌溉领域的配置和使用更加科学合理。

建立了一系列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和监测系统,实现了对水资源的定量化管理和科学调度,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灌溉的科学性。

同时,为了保护水资源,加强了水源保护与生态环境治理,有效地改善了灌区生态环境。

3. 农民参与和技术培训灌区灌溉设施现代化的进展离不开农民的积极参与和技术培训。

相关部门开展了一系列农民培训和技术指导,提高了农民对现代化设施操作和维护的能力。

农民参与的同时,也加强了灌区灌溉设施的管理和维护,保证了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通过农民参与的模式,实现了农业生产和设施管理的协调发展。

三、灌区灌溉设施现代化的影响1.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现代化的灌溉设施能够提供准确的、适量的水源,帮助作物实现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能够增加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

灌区现代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灌区现代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

灌区现代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灌区现代化建设是指通过现代化技术和智能化手段,提升灌区管理效率和灌溉效益,保障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

以下是关于灌区现代化建设的思考与建议:1. 提升灌溉水利用效率: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优化灌溉制度,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

同时,加强灌溉设施的维护和更新,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转。

2. 推进智能化建设: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建立智能化灌区管理系统,实现远程监控、智能调度、精准灌溉等功能。

这有助于提高管理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并确保灌溉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3. 加强水资源管理:建立完善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调度,合理配置和利用水资源。

同时,推进水权制度改革,建立水权交易市场,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灌区建设和运营。

4.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推广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可持续农业发展模式,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5.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灌区现代化建设的投入,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灌区建设和运营。

同时,建立健全的灌区管理法律法规体系,为灌区现代化建设提供法律保障。

6. 培养专业人才:加强灌区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才。

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和激励机制,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投身于灌区现代化建设。

7. 推动产业融合发展:鼓励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产业的融合发展,形成完整的农业产业链。

同时,推动农业与旅游、文化等产业的融合,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和市场竞争力。

总之,灌区现代化建设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提升灌溉水利用效率、推进智能化建设、加强水资源管理、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加强政策支持、培养专业人才以及推动产业融合发展等方面的努力,可以加快灌区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新常态下的灌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新常态下的灌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新常态下的灌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成为了当前重要的议题。

而灌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作为我国水利事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在新常态下,灌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的任务不仅是保障农业生产用水,更重要的是要实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新常态下的灌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在节约用水、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灌区农业生产效益三个方面做出系统安排,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一、节约用水在新常态下的灌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节约用水是首要任务。

随着我国水资源的日益紧张,保证农业生产用水的合理利用水资源成为了迫切的需求。

在灌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充分运用现代水利技术,实施节水灌溉、节水排灌、雨水集蓄等技术手段,提高灌区用水的效率,降低用水成本。

还可以通过建设水库、调蓄湖泊、地下水补给等措施,增加水资源的蓄备和供给。

这样能够有效地解决灌区水资源短缺问题,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保障。

二、改善生态环境灌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还要致力于改善生态环境。

随着城乡建设的不断加快,灌区生态环境逐渐受到破坏,生态功能下降,对农田生产和水资源保护产生了不利影响。

在新常态下的灌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要实施生态修复工程,恢复湿地、湖泊和河流的自然生态系统,维护灌区的生物多样性和自然景观,促进灌区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通过科学合理的水资源利用和土地利用规划,可以减少农荒土地面积,减缓土地退化,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这样不仅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还能为农业生产提供更好的生长条件。

三、提高灌区农业生产效益在新常态下的灌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提高灌区农业生产效益是一项重要任务。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灌区农业的生产模式也在发生变化。

在灌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中,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需要,适时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设施,提高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品牌化水平。

还要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引导农民科学种植、科学用水,提高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

南方灌区生态节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

南方灌区生态节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

南方灌区生态节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完成单位:高邮市水务局,河海大学一、背景与来源粮食安全是一个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既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又是一个重要的政治问题。

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是保持国民经济平衡较快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灌区是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为配套和改造现有灌区的灌排设施,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已计划从“十五”期间开始,分3期用15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全国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

大型灌区节水改造的首要任务是提高灌溉水利用率与利用效率,节约农业用水。

同时,按照生态文明观、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建设生态灌区也是灌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我国的灌区经过不同程度节水改造和续建配套后,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生态安全方面仍存在隐患。

对此我们需要与时俱进,以符合科学发展观的生态经济学的理论为指导,使灌区的生态与水土资源开发利用、经济的发展走向协调。

因此,现代化生态节水灌区是我国灌区建设与管理的必然发展方向。

虽然南方湿润区降水较多,水资源相对丰富,生态脆弱性也有别于西北干旱区灌区。

但是由于降雨的时空分布不均与较大的年内年际变化,水资源在地区分配极不均匀以及南方地区季节性干旱频繁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影响。

另外,近年来工业及城镇需水量日益增长,农业灌溉用水受到挤压。

为保障水安全和粮食安全,我国的南方灌区也必须实施节水灌溉。

同时,传统灌区不考虑生态的河渠顺直化、河渠河网建设的硬质化等措施导致生物群落结构的简单化,从而使生态系统的复杂性降低,生态系统多样性丧失,并最终导致灌区生态系统的退化。

本项目的目的在于针对南方灌区特点,因地制宜,考虑灌区生态需求,提高管理效率,提出南方灌区生态节水工程建设与管理模式。

自2001年起,项目研究得到了江苏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江苏省水利科技重点项目等5项资助,总经费370.0万元(表1)。

在开展理论研究与技术研发的同时,将成果与国家大型灌区续建配套节水改造项目、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项目、水利科技重点项目、江苏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等相结合,进行项目成果的示范验证,累计建设资金3.05亿元(表2)。

灌区现代化建设的思考及建议

灌区现代化建设的思考及建议

灌区现代化建设的思考及建议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灌区现代化建设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灌区作为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就灌区现代化建设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灌区现代化建设的思考1. 灌区基础设施建设灌区基础设施是保障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包括水源工程、输水工程、排水工程等。

在灌区现代化建设中,应注重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升级,提高灌溉效率,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2. 灌区管理现代化灌区管理现代化是实现灌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应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效率。

同时,应注重科技创新,推动灌溉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改进。

3. 灌区生态建设生态建设是灌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注重水源保护、土壤改良、植被恢复等方面的工作,提高灌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同时,应推广生态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三、建议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灌区现代化建设的投入,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灌区建设。

同时,应加强政策引导,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

2. 强化科技支撑科技是推动灌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应加强科技创新,推动灌溉技术和管理方法的改进。

同时,应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3. 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是提高灌区管理效率的重要手段。

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建立完善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远程监控、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等功能。

4.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国际合作与交流是推动灌区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应加强与国际先进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引进先进的灌溉技术和管理经验。

同时,应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相关活动,推动国际合作与交流的深入发展。

四、结论灌区现代化建设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应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管理现代化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工作。

同时,应加强政策支持、强化科技支撑、推进信息化建设和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的措施。

现代化灌区建设导则

现代化灌区建设导则

现代化灌区建设导则
现代化灌区建设导则是指在现代农业发展背景下,以科技为支撑、以高效节水为核心、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推动灌区建设向现代化转型的指导原则。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现代化灌区建设导则:
1. 节水优先:推广科学技术和管理措施,降低灌溉用水量。

利用智能灌溉技术,如土壤湿度监测、遥感技术等,精确计量用水,实现精准灌溉,降低用水浪费。

2. 引进高效灌溉技术:通过引进节水灌溉设施、滴灌、雨水收集等先进技术,提高灌水利用率。

采用现代化灌溉设备,如定时定量喷灌设备、微喷式灌溉系统等,实现精确灌溉。

3. 农业节水综合利用:推广节水农业技术,如温室耕种、半干旱农业等,发展多元化农作物种植和精细化养殖,减少水资源的农业浪费。

4. 灌区管理现代化:推动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科学的管理机制。

加强灌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灌区管网的完善性和高效性,推动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

5. 绿色发展:推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减少灌区农业污染,推广有机肥料、生物农药等绿色农业技术,保护生态环境。

6. 农民参与:加强农民培训和科普教育,提高农民的灌溉管理和水资源利用水平。

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在灌区建设和使用
管理过程中广泛参与,实现灌区治理的社会共治化。

7. 经济可持续:在灌区建设中注重经济效益,提高农业产业链水平,推动农产品加工和产业发展,提升农民收入。

总之,现代化灌区建设导则旨在通过科技进步和管理创新,促进灌区的高效节水、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农民福祉的提升。

现代化灌区内涵与核心理念

现代化灌区内涵与核心理念

现代化灌区内涵与核心理念现代化灌区是指在农业灌溉领域中,借助先进技术和管理手段,为农田提供高效、稳定的水资源供应,以实现农业生产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农业灌溉模式。

现代化灌区作为农业水资源利用的重要方式,已经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

现代化灌区的内涵和核心理念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科学管理、高效节水、生态环保、整体规划等内容。

下面将就这些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科学管理现代化灌区以科学管理为核心理念,通过建立健全的灌溉管理机制,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现代化灌区要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智能化的水资源监测与管理系统,实现对水资源的实时监测和调控,确保农田得到及时、充足的灌溉水。

现代化灌区还要建立科学的灌溉制度和管理体系,通过科学调度和精准浇灌,将水资源用到最佳效益,使得灌溉水能够有效覆盖到每一寸农田,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农田的产量。

二、高效节水现代化灌区的核心理念还包括高效节水,即在确保农田正常生长发育的前提下,通过科学的灌溉技术和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农业灌溉对水资源的消耗。

具体来说,现代化灌区要倡导科学耕作和合理施肥,改良土地,提高土壤水分保持能力,实施精准灌溉,避免浪费水资源,并通过节水技术和设备,如滴灌、喷灌等,减少农田用水量,提高农田的产量。

三、生态环保现代化灌区的内涵和核心理念还包括坚持生态环保。

在灌区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避免水土流失和水污染,保护湿地、水源地和生态平衡。

在灌溉方式上,要采用生态友好的灌溉方法,避免过量灌溉和排水对生态环境造成损害,保障灌区内的生态系统健康。

四、整体规划现代化灌区的内涵和核心理念还包括整体规划,在建设和管理过程中要立足于整体发展和长远利益,统筹规划各种资源,提高土地的综合利用效率。

在灌区规划建设过程中,要以区域发展为目标,统筹考虑水资源、土地资源、产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

现代化灌区的内涵和核心理念源自对农业灌溉发展的认识和探索,在科学技术和管理观念上的不断创新。

关于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的思考

关于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的思考

农业与生态环境126科技资讯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DOI:10.16661/ki.1672-3791.2017.31.126关于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的思考岳晓燕(宁夏银川市贺兰县水务局 宁夏银川 750000)摘 要:建设现代化生态灌区,一定要遵循生态与文明、生态与经济多向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科学建设生态灌区进行并实施规范管理。

所谓“现代化灌区”指的是建立和管理一个生态上和经济上各自独立的一种良性循环体系。

关键词:现代化生态灌区 建设 问题 措施 价值中图分类号:S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11(a)-0126-02灌区的生态现代化重点表现在现代化的全新理念下对灌区建设进行科学指导,使得灌区工程在技术、工艺、设施等先进性方面得到保障,实现生态灌区管理的现代化和先进性。

严格遵循“互联网+”和“智慧水利”的发展要求,发展现代化灌区已成为一种时代趋势,全国各地都在探索灌区现代化的建设进程、推崇现代化农业发展改革,作者从整体论述现代化灌溉对于水利信息化发展的推动,从而进行观点论述,并有着各自的观点。

1 关于现代化生态灌区目前,农业的现代化发展备受国家关注,全国各个地区都开展了现代化灌溉技术的推新应用、灌溉管理的智能化探索,这都让农业的发展形势日趋更好,不过对于现在不断发展的形式而言,灌区的现代化建设还一直在摸索中寻找方向。

比如,当今的现代化建设对于平原和山区来说模式差异很大,干旱和非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灌区作业也差距很大。

所以,灌区的现代化建设要想绿色发展,就必须符合人们的生产生活,及对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必须从已经认识的几个问题中重新找寻答案。

2 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的必要性为保障水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对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就当前水源利用状况看,对水资源的开采已经接近最后底部,当前的重点是确保绿色可持续发展。

灌区灌溉管理现状的发展趋势和建议

灌区灌溉管理现状的发展趋势和建议

灌区灌溉管理现状的发展趋势和建议灌区灌溉管理是农业生产中至关重要的环节,合理高效的灌溉管理对于农作物的生长、产量和质量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随着科技进步和水资源的稀缺性,灌区灌溉管理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分析目前灌区灌溉管理的现状、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灌区灌溉管理的现状1. 水资源利用效率有待提高:当前我国许多农业灌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存在着浪费和不合理的现象。

一方面,由于技术水平和设施的限制,部分灌区的水分利用效率不高;另一方面,一些农民缺乏科学合理的用水管理意识。

2. 灌溉设施老化:许多灌溉设施建设时间较长,设备老化严重。

老旧的设施不仅影响了灌溉效果,还增加了维护成本和风险。

3. 缺乏精细化管理:灌区灌溉管理中的精确、智能化程度相对较低。

缺乏现代化的监测、控制和管理手段,导致管理效率低下。

二、灌区灌溉管理发展趋势1. 智能化管理趋势: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发展,灌区灌溉管理将逐渐朝着智能化方向发展。

通过传感器、智能设备和数据分析,实现对水资源的精确测量和灌溉过程的实时监控,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和水资源利用效率。

2. 计算机辅助决策系统:利用计算机模型和决策支持系统,实现对灌区灌溉的科学规划和决策。

通过分析历史数据、水文气象数据和作物需水量等,结合实时监测数据,为灌溉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

3. 精细化IOT(物联网)技术在管廊的应用: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灌溉设施和管理系统的智能化,通过传感器、自动化设备和智能控制系统,实现对水资源、土壤湿度和作物生长状态的实时监测,以及对灌溉设施的自动控制和调度。

从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能耗和劳动力成本。

三、建议1.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引进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和微喷灌等,逐步取代传统的地面灌溉方式。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宣传和培训,提高他们的节水意识和技术水平。

2. 建立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灌区灌溉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实现对灌溉设施、水资源、作物和灌溉计划等的全面监测和管理。

现代化灌区建设管理及发展要求

现代化灌区建设管理及发展要求

现代化灌区建设管理及发展要求摘要:在社会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水利工程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

我国农村地区拥有大量的灌区,其作用是为农业灌溉工作提供充足的水资源。

在灌区的建设中,为了充分发挥灌区的作用,必须重视灌区建设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管理原则以及管理模式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保证灌区建设的顺利进行,实现现代化灌区建设,满足现代化灌区的发展要求。

关键词:灌区;水利工程;建设管理1 现代化灌区建设原则1.1 结合当地发展战略现代化灌区建设工作需要与当地的发展战略形成有效的结合,将灌区建设融入到当地的农业、生态以及生产等方面的发展战略中,综合考虑乡村发展的全局,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现代化灌区建设,提高灌区建设的科学性、综合性以及长远性。

在制定灌区建设规划时,应重点考虑灌区在运行过程中的节能性与环保性,并且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提供便利条件。

与此同时,还要考虑现代化灌区运行的安全性,充分发挥灌区建设的价值,使灌区获得可观的灌排效益,实现良好的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让灌区成为融合农业、生态以及生产要素的现代化水利综合体。

1.2 满足现代化灌区建设标准现代化灌区建设的标准是影响建设质量、运行管理水平以及灌区作用的关键因素。

因此,灌区建设必须满足现代化灌区建设标准,保证灌区建设的质量与先进性。

在以往的灌区建设中,由于受到建设资金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大部分灌区骨干渠道的混凝土衬砌厚度只有5~8 cm,明显低于其他行业的标准,对工程建设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存在一定的质量隐患,导致后期的维护保养难度增大。

与此同时,渠顶检查道的建设标准偏低,工作条件较差,增加了渠道管护工作的难度。

1.3 应用先进的灌区设计思维现代化灌区建设需要积极的应用先进的设计思维,加大力度运用先进的材料与工艺。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更多先进的材料与工艺可以应用在灌区建设中,例如,为了避免混凝土渠道衬砌发生断板、风裂的问题,提升混凝土的抗冲击性与耐磨性,可以选择具有更好性能的卷材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等作为材料。

现代化灌区建设管理及发展途径探索

现代化灌区建设管理及发展途径探索

现代化灌区建设管理及发展途径探索摘要:现代化灌区建设,是持续完善我国农业发展基础设施的有效举措,在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尤其在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今天,农业的现代化发展水平也明显提高。

只有持续加强现代化灌区的建设与管理,保证现代化灌区的与时俱进,才能够对我国农业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基于此,本文重点针对现代化灌区建设管理及发展途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现代化灌区;建设管理;发展途径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化灌溉水利工程施工规模也越来越大。

灌区建设是否科学合理,对于当地水资源能否得到合理利用,农作物是否能够保持健康生长态势,当地生态环境能否得到持续改善有着决定性影响。

所以,在我国以农业为主的地区,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加强现代化灌区的建设管理与发展。

一、现代化灌区建设管理的重要性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的农业经济发展较之以前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尤其是各种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我国农业发展技术含量。

水利是农业发展过程中最为重要的内容。

但是,传统的灌溉技术与灌区管理,已经无法适应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趋势。

尤其在国家不断调整农业发展政策与指标的形势下,部分灌区已经暴露出了明显的农业产业布局不合理、灌溉工程老化问题严重、灌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偏低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加强现代化灌区的建设与管理[1]。

灌区是我国农业生产过程中最基础的构成。

现代化灌区,是与传统灌区有着较大区别的概念,即在管理制度现代化、水利布局合理、浇灌技术先进、水利设施配套完善、用水理念先进的基础上,建设而成的新型灌区系统。

加强现代化灌区的建设与管理,在提高我国农业生产质量,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现代化灌区的建设管理的要点(一)保证灌区规划的科学性与系统性针对现代化灌区的建设与管理,需要重点做好相应的灌区规划。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灌区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灌区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灌区,是按照生态文明、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要求建立起来并实行管理的灌区,是建立和管理一个生态上自我维持、经济上可行的良性循环系统。

该系统能够在长期内不对其周围环境造成明显改变的情况下,具有较大的生产力,能够保持和改善内部的动态平衡,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生产结构和作物的品种布局,合理开发和调配水资源,提高水的利用系数和产出效益,发挥区域与环境优势,最终实现节水、优质、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灌区。

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灌区内沟渠路林布置合理,平畦活野,绿树成荫,是一良好的人工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系统的融合体。

生态灌区的基本特点表现为现代性、发展性和协调性。

生态文明是新世纪经济发展展的必然选择,生态灌区是农村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建设生态灌区要求经济不断发展,同时要求正确处理发展生产和生态保护的关系,把两者统一起来,并使之紧密结合与相互协调。

生态灌区的协调性(生态平衡)是灌区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生态灌区,要按生态规律办事,创造出比自然生态系统有更高生产力的“人—社会—自然”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灌区追求的是生态与经济双赢目标,通过建设现代化的农业、富庶的农村的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与生态形成合理、高效的生态经济良性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并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

酒泉市金塔县的人均水资源占有量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加之近年来,灌区人口增加,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对农业发展的支持,使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很高,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节水已是刻不容缓的大事。

因此加大宣传力度,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意识到水资源的有限性和商品性,正确认识目前灌区的农业经济发展和开源节流,实现灌区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使各灌区走向生态平衡和经济良性运行的发展之路。

在以前长时间内,由于多种原因和经费紧张,灌区以追求农产品的产量和产值为目标,走了一条粗放型增长的道路,在生产过程中对资源的浪费比较大,这种做法短期来看,从经济上是合算的,但从从长远利益看,这种增长方式,造成了水资源的极大浪费,是不利于子孙后代的,是不能让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现代化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与管理技术体系的分析

现代化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与管理技术体系的分析

现代化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与管理技术体系的分析在灌区水资源利用率低下的农业发展背景下,现代化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已经势在必行。

基于这种认识,本文对现代化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与管理技术体系展开了分析,从而为灌区的建设与管理提供思路。

标签:现代化;节水型生态灌区;管理技术体系引言:作为农业大国,我国多地都建设有灌区,能够为地方农作物提供相应的水资源。

但就目前来看,多数灌区的水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不仅造成了水资源浪费,也给地方的生态文明建设带来了阻碍。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还应完成现代化节水型生态灌区的建设,并通过科学、高效的管理技术提高灌区水资源利用率,加强灌区生态环境的保护,继而更好的推动农业的发展。

1、现代化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1.1建设目标建设现代化节水型生态灌区,需要以改造和搭建高效、节水、环保灌区为目标。

具体来讲,就是要加强对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利用,引入节水灌溉先进理念,对原本建设的基础性水利设施进行巩固,以增强农业减灾抗灾能力,为粮食安全提供保护。

在此基础上,需要实现对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通过实现水资源综合生产力的提升,加强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使作物的产量得到提升,促使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

与此同时,需要加强对灌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对灌区的生物多样性进行维护,以便在改善民众生活品质的同时,促使灌区形象的提升。

通过保持粮食高产、节水和生态安全的和谐,则能为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1.2建设路径在具体建设现代化节水型生态灌区时,还要完成现代化节水型生态系统的构建,以便使灌区保持高效、和谐发展。

从系统组成上来看,其包含安全保障系统、灌排系统、水污染防治系统、饮水安全系统和高效管理系统。

通过建立安全保障系统,可以对洪涝灾害进行有效预测和预防,使灌溉工程可能引发的土地、农作物等方面的损失得到降低。

引进现代化技术手段建立科学灌排系统,能够实现对灌区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保证供水的可靠性,维持水资源供需平衡,从而为灌区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环保效益。

十四五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

十四五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

十四五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原创实用版】目录一、引言二、十四五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的背景和意义1.我国灌区的现状2.十四五规划对灌区的要求三、十四五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的主要任务1.完善灌区基础设施2.提高灌区管理水平3.推广节水灌溉技术4.加强灌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四、十四五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的措施和建议1.增加投资力度2.加强政策支持3.推进科技创新4.引导农民参与五、结语正文一、引言灌区作为我国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在“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一步加大对灌区的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力度,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二、十四五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的背景和意义1.我国灌区的现状我国灌区总面积约占全国耕地的 40%,承担着全国 70% 以上的粮食产量。

然而,当前我国灌区建设存在不少问题,如基础设施老化、灌溉效率低下、水资源浪费严重等。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十四五规划对灌区的要求在“十四五”规划中,国家明确提出要加大对灌区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提高灌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节水和农业现代化。

三、十四五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的主要任务1.完善灌区基础设施加大投入,改造和完善灌区渠道、泵站、水库等基础设施,提高灌区灌溉保证率和灌溉效率。

2.提高灌区管理水平推进灌区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灌区管理制度,提高灌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3.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加大节水灌溉技术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用水效率,减少水资源浪费。

4.加强灌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实施灌区生态保护与建设,加强灌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保护,提高灌区生态功能。

四、十四五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的措施和建议1.增加投资力度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灌区建设和改造,确保灌区建设改造工程顺利实施。

2.加强政策支持制定完善相关政策,加大对灌区建设和改造的扶持力度,鼓励地方开展改革创新。

新常态下的灌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新常态下的灌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新常态下的灌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灌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成为了当前水利工程建设中的一大重点。

新常态下的灌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应该注重集约高效、节水减排,力求在生态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之间实现良性循环。

首先,应该强调生态优先的原则,注重灌区水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

对于目前灌区普遍存在的用水浪费、水质污染等问题,应该通过科技创新和管理手段加以解决。

例如,灌溉设施应该采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减少灌溉流失和蒸发;建立良好的水源保护区制度,限制污染源进入灌区水源地区。

其次,应该加强灌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保护,建立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

对于一些受损的湿地、水草等自然生态资源,需要通过生态修复、保护等手段,恢复其生态功能;同时,通过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推动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良性循环。

例如,对于一些大型灌区或开发项目,应该实行水资源权益分配制度,同时建立水环境保护基金,用于保护和修复受损的生态系统。

最后,应该加强科技创新,探索灌区生态水利工程新模式。

在灌溉制度、水资源管理等方面,应该积极探索新的改革模式,充分发挥科技创新的作用。

例如,可以利用新型传感器等技术,实现对水资源的高效监测和管理;同时,应该积极推广生态灌溉、微灌等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以达到节水减排的目的。

总之,新常态下的灌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应该紧紧围绕生态优先、资源节约、科技创新的原则进行,以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

新常态下的灌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新常态下的灌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

新常态下的灌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增加,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在农业生产中,灌溉水的有效利用对于提高农田产量至关重要。

在新常态下,灌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成为了农业水利领域的重要任务,不仅要满足农业用水需求,更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一、新常态下的挑战与机遇新常态是指国家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注重质量和效益,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

在农业领域,新常态意味着需要更多地依靠科技和创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

新常态下,农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保护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焦点。

在这样的背景下,灌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面临着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需要满足不断增长的农业用水需求,确保农田灌溉的正常进行;必须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如何在新常态下建设灌区生态水利工程,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提高灌溉效率,保障农田灌溉需求。

灌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可以通过优化灌溉设施,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减少浪费,保障农田灌溉需求,提高农田产量。

尤其是在气候变化不断加剧的情况下,有效的灌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可以缓解干旱和旱灾对农业生产造成的影响。

2. 保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

在新常态下,水资源的短缺问题愈发突显,合理利用水资源、保护水生态环境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灌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可以通过建设水库、水渠、水塘等水利设施,提高水资源的储备和利用效率,减少对自然水源的开采,保护水生态环境,促进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灌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可以为农业的发展提供基础设施支持,促进农业生产的规模化、标准化和现代化,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提高农业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4. 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精准扶贫。

灌区生态水利工程建设可以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供支持,改善农村水利条件,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实现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

为什么要建设生态型灌区

为什么要建设生态型灌区

为什么要建设生态型灌区为什么要建设生态型灌区我国现有灌区中的绝大部分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起来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灌区建设走了一条特殊的发展之路。

灌区建设在不同发展阶段中,分别面临着资金技术、水资源量和生态环境等主要条件的约束,表现出不同的发展理念和灌区特征。

生态型灌区的定义:生态型灌区是指灌区工程布局合理,资源开发利用合理高效;灌区生态系统健康,生态环境优美自然;灌区农副业生产效益显著,产品品质良;灌区建设发展那与流域生态环境相协调,“自然—社会—经济”可持续和谐发展的新型灌区。

生态型灌区的实质:生态型灌区是一个生态上自我维持,经济上良性循环的系统,该系统能够长期不对周围环境造成明显的改变并具有较高的生产力。

生态灌区建设就是遵循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创造出比自然生态系统具有更高生产力的“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

生态型灌区的基本特点:既拥有当代较高的生产力,又能实现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体表现为现代性、发展性和协调性三大特点。

现代性:指用现代社会理念和先进科技成果指导灌区建设,灌区技术装备凝聚着社会进步的新成果;发展性:指生态灌区的要求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不断变化和发展;协调性:是要求灌区不仅要提高和巩固生产能力,而且要处理好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二者紧密结合,协调发展,生态灌区的协调性是灌区发展和实现现代化的基础。

生态型灌区的构建原则:(1)可持续发展原则。

生态型灌区的可持续包括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

生态持续是基础,经济持续是条件,社会持续是目的,应该追求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系统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2)健康生态系统原则。

灌区生态系统健康包括生态环境自我维持与更新的能力和满足人类社会合理要求的能力两方面的涵义。

一方面灌区生态系统在时间上应具有维持其结构组织、自我协调和对胁迫恢复的能力,可通过活力、组织结构和恢复力三个特征表述;另一方面还应维持其对人类社会提供的各种功能。

关于加强现代化建设提高灌区管理

关于加强现代化建设提高灌区管理

关于加强现代化建设提高灌区管理摘要:在现阶段,我国灌区现代化建设要用现代化的思想方法、思考方式,把先进的科技和新材料、新工艺应用于灌区工程建设和灌溉管理,以提高灌区效益为核心,加快信息化建设,利用水利信息实现水利现代化促进灌区管理水平。

笔者认为,现代灌区是一个宏观的课题,是社会现代化和水利现代化的综合体现。

是利用现代化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地域人们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

关键词:灌区;现代化;建设;管理About Strengthen modernization and improve irrigation district managementZhangXinYu1,TAN Xiaoshan2(1.JiangSu NAIWCH Co.,Ltd Nanjing 210012,China;2.1.Nanjing Automation Institute of Water Conservancy & Hydrology,Ministry of Water Resources,Nanjing 210012,China;)Abstrac:At the present stage,China's modernization of irrigation districts should use modern thinking methods and thinking methods,apply advanced technology and new materials,and new processes to irrigation district project construction and irrigation management,with the improvement of irrigation district benefits as the core,speed up information construction,use Water conservancy information realizes water 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 and promotes irrigation district management level.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modern irrigation districts are a macro issue and a comprehensive manifestation of social modernization and water conservancy modernization.It is the process of using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to comprehensively transform the material and spiritual conditions of people in the region.Keywords:Irrigation district;modernization;construction;management 绪论我国是水资源不足的国家,全国水资源总量27266.9亿立方米,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水量不断增加,供水矛盾日益突出。

现代化灌区建设管理及发展要求探讨

现代化灌区建设管理及发展要求探讨

现代化灌区建设管理及发展要求探讨摘要:灌区建设不仅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农业发展的基础设施,也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实现水利现代化和灌区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前提,也体现出现代灌区的建设和管理要重点关注,这是因为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现代化的步伐也在稳步推进,若灌溉区无法持续经营,会对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不可避免地严重影响,所以需要广大水利工作者不断创新和研究,进而实现现代灌区的建设和管理。

本文就目前现代化灌区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实施灌区现代化的要求以及现代化灌区建设管理的具体措施进行阐述,让现代化灌区建设顺利进行。

关键词:现代化灌区;建设管理;发展要求在新时代,现代化的灌溉水利已全面实施。

灌区建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决定了水的使用效果、作物的生长和人民的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的改善水平,进而体现出水利是关系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重要工程,农业生产依赖灌区建设,所以其是水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设施建设。

因此,在农业主产省份,小灌区向大灌区的技术改造升级取得初步成效,粮食产量和周边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1.目前现代化灌区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灌区建设和管理存在资金不足等问题,严重影响了灌区的正常稳定运行。

同时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建立完善的灌区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我国灌区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许多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所以,严重影响了灌区建设管理的发展。

同时发展灌区建设离不开财政支持,所以想要确保灌区现代化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各级财政部门必须根据灌区现代化管理的要求,为灌区现代化管理的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1]。

1.实施灌区现代化的要求推进灌区现代化管理服务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和生态建设,全面提升灌区现代化管理服务水平,为我国现代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一直存在“重建设轻管理”的问题,所以有关部门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充分发挥节水灌溉工程的优势,进而推进灌区现代化的统一规划和管理。

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管理措施阐述沈亚波

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管理措施阐述沈亚波

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管理措施阐述沈亚波发布时间:2023-05-27T08:03:02.501Z 来源:《工程管理前沿》2023年6期作者:沈亚波[导读] 推动灌区的现代化改造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本篇文章也将目光集中于此,讨论了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管理措施,希望通过本篇文章的探讨和分析可以为相关单位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帮助,加强灌区建设,使之与农业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曲靖灌区管理局云南曲靖 655000摘要:推动灌区的现代化改造对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保证我国粮食安全会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本篇文章也将目光集中于此,讨论了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管理措施,希望通过本篇文章的探讨和分析可以为相关单位提供更多的参考与帮助,加强灌区建设,使之与农业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相适应。

关键词:灌区续建配套;现代化改造;管理措施;落实路径农业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必须引起关注和重视的经济发展项目,而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更是现阶段农业研究的重中之重,做好灌区建设和现代化改造可以更好的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提高农业种植业的经济效益,实现乡村振兴可以从以下几点着手做好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管理。

一、进一步夯实灌排工程设施首先,需要秉承着经济、耐久、生态原则,结合农业产业发展需求、城镇化、工业化发展需求以及生态文明建设需求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尤其需要强化水源管理,在满足灌溉水量需求的同时通过渠道调整布局调整提高过水能力,并在此基础之上对排水系统做出有效优化。

其次,需要对测水设施做出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加强对水源的监控和管理,在泄水口、退水口、排水口等关键节点配备测水设施,明确水源用量,可以通过现代化技术的引入实现实时监控,完善自动量测系统,进而更好地做好水量管理和水量控制。

再次,需要加强田间工程建设,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和生产条件,从整体和宏观的角度落实山水、田、路、湖等方面的综合治理在此基础之上,对田间灌溉系统排水渠道做出进一步的优化和调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Social Sciences 社会科学前沿, 2017, 6(11), 1461-1466Published Online November 2017 in Hans. /journal/asshttps:///10.12677/ass.2017.611205Construction and ModernizationManagement of Ecological Irrigated AreasXiaoyong Feng1, Jian Zhao2, Xia Zhu31Huai ‘an Water Conservancy Survey Design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uaian Jiangsu2The Water Conservancy Bureau of Tongzhou District, Nantong Jiangsu3Nantong Yuyuan Survey Design Co. LTD, Nantong JiangsuReceived: Nov. 2nd, 2017; accepted: Nov. 16th, 2017; published: Nov. 24th, 2017AbstractSince the 18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has been taken seriously. Constructing ecological irrigated area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a development trend of current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Ecological irriga-tion area includes ecological protection an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status of irrigated areas in China. And the construction scheme of eco-logical irrigation area is proposed. Finally, it analyzes the management mode of irrigated area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uts forward the modern management model applicable to China’s ecolog-ical irrigation area, in order to construct eco- and environmentally-friendly irrigated areas.KeywordsEcological Irrigated Areas, Environment, Modern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s and Mechanisms生态型灌区的建设与现代化管理冯晓拥1,赵坚2,朱霞31淮安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淮安2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水利局,江苏南通3南通禹源勘测设计有限公司,江苏南通收稿日期:2017年11月2日;录用日期:2017年11月16日;发布日期:2017年11月24日摘要党的十八大来,生态文明建设得到重视。

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建设生态型灌区是当前生态建设的一个发展冯晓拥等趋势。

生态型灌区兼生态保护和农业生产于一体,本文通过分析我国灌区的生态与环境现状,提出生态型灌区的建设方案,最后分析国内外灌区的管理模式,提出了适用于我国生态型灌区的现代化管理模式,以期构建生态与环境友好型灌区。

关键词生态型灌区,环境,现代化管理,体制机制Copyright © 2017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licenses/by/4.0/1. 引言灌区是粮食作物的生产基地,是粮食生产的载体。

灌区建设作为一项民生工程,事关国家农业的发展与广大农民百姓的生活。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浪潮下,生态型灌区应运而生。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协调发展,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大会提出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相对薄弱的领域,将生态文明引入灌区建设是一种新的尝试与挑战。

水利部部长陈雷在中国生态文明论坛成都年会上强调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夯实美丽中国水利。

他提出在大型灌区建设工程方面,在东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水土资源条件较好的地区,新建一批节水型、生态型灌区。

当前形势下,我国灌区存在诸多问题,用水效率和水污染防治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1]。

因此,从生态文明建设出发,在大力发展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的同时,按照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理念建设生态型灌区,促进我国农业生态化、绿色化和现代化发展。

生态型灌区就是在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指导下,以维持灌区生态系统的稳定及修复脆弱生态系统使其形成良性循环为目的,通过灌区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环境保护与治理、生态系统恢复与重构、水景观与水文化建设、灌区生态环境建设基准及监测管理方法等多方面的生态调控关键技术措施,形成的生产力高、灌区功能健全、水资源配置合理、生物多样性高而单位用水量提供的生态服务功能最大的节水型灌区[2]。

在农业面源污染严重、农业用水量不足等形势下,生态型灌区是灌区发展过程中,解决灌区水生态环境安全和资源节约、农业高产的重要途径[3]。

生态型灌区的建设是一个国家生态文明发展程度的标志,在生态文明缺乏的灌区背景下,根据地方经济基础条件,合理的开展生态型灌区建设,打造农业生态文明的美好景象刻不容缓。

2. 我国灌区存在的生态与环境问题2.1. 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低,水资源浪费严重目前我国水资源浪费严重,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低。

据统计,我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仅为0.50~0.55,与世界先进水平0.7~0.8有较大的差距。

尤其是在南方多水地区,农田灌溉采取漫灌的方式,不仅大大地降低了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而且还造成水资源严重浪费。

相对于南方地区,北方灌区灌水采用了喷灌、滴灌等节水灌溉方式,但采取节水灌溉方式灌溉的面积仅占总灌溉面积的2.6%左右。

缺乏节水意识,节水设备严重短缺成为影响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较低的重要因素。

冯晓拥等2.2. 灌溉沟渠硬质化,生物多样性低在灌溉输水的过程中,为了减少渠道渗漏,采用混凝土和浆砌石对渠道进行衬砌。

衬砌后的渠道,水土异质性改变,水土能量交换方式被阻断,渠道内生物的生存环境被破坏,进一步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由于渠道内有多种能吸收和拦截水体中氮磷等污染物的生物,硬质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破坏,进一步导致渠道内水体水质不佳,水体污染加剧。

硬质化的渠道虽然能有效的减少灌溉输水损失,但不符合生态灌区建设理念。

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今天,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生态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具有显著的生态服务价值。

2.3. 点源、面源污染物过量排放,灌区内水体污染严重灌区内大量的废污水任意排放,这些废污水包括生活、工业等点源污水和农田面源污水。

其中,灌溉回归水中携带的大量残留的氮磷等污染物进入地表和地下水,使灌区内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氮磷普遍超标。

在面源污染中,农田排水导致的面源污染尤为严重。

排除农田里多余的地表水和地下水,控制地表径流以消除内涝,控制地下水水位以防治渍害和土壤沼泽化、盐碱化,为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保证高产稳产创造良好条件,是农田排水的根本任务。

然而,目前排水沟多为“三面光”和硬质化衬砌,很少考虑排水对环境的影响和雨水资源的有效利用,地表径流和地下排水(淋溶)流失进入环境水体是稻田氮磷污染的主要途径。

如何在保证农业排水要求下减少氮磷流失,成为解决农田排水面源污染问题的关键。

2.4. 水资源配置不合理,管理方式欠佳水资源配置是灌区用水的关键问题。

当前,由于上中游灌区过量使用灌溉水,进而导致下游灌区无水可灌的现象屡见不鲜。

灌溉区域末端生态系统由于缺水而遭到毁灭性的打击。

灌区部分区域因为无水可灌,过度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严重下降,导致土地严重旱化,进而影响生物的生存和生无多样性的改变。

一方面,这是没有按照灌区各部分灌溉用水量进行合理配置,另一方面,这是管理方式欠佳的表现。

风枯调节,多源互补的局面尚未形成。

在当前形势下,这一问题亟待解决。

3. 生态型灌区的建设原则及方案3.1. 生态型灌区的建设原则一是可持续原则。

生态型灌区要贯彻可持续理念,可持续包括生态可持续、经济可持续和社会可持续。

生态可持续是基础,经济可持续是前提,社会可持续是最终目的。

生态可持续至关重要,习总书记在系列讲话中提到“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

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可持续原则的指导下建设生态型灌区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

二是树立水土资源有限观的原则。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水土资源占有量少的基本国情一直未变。

我们必须立足国情,在现有的灌区水土资源的基础上建设生态型灌区,逐步建立全方位的水土资源管理模式,用管理来保质保量,构建生态型节水灌区。

三是灌区系统自我净化原则。

充分发挥灌区系统生物的作用,在可持续原则的指导下,提高灌区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可持续性。

利用人工湿地以及塘堰实现污染物的自我消纳和净化,使灌区系统保持生态健康。

四是生态型灌区管理现代化原则。

在可持续原则、水土资源有限观原则和灌区系统自我净化的原则下,对生态型灌区进行现代化管理。

其中,“数字灌区”是生态灌区建设的有效手段,借助3S技术等现代化手段对灌区的地形地貌、水土资源、生态环境、人文景观等各方面的数据以数字的形势进行获取和存储、动态监测和管理,建立覆盖整个灌区的一体化数字平台,开发灌区数字化App,通过App等各种方式对灌区进行全方位的了解与管理,实现灌区信息化和数字化。

冯晓拥等3.2. 生态型灌区的建设3.2.1. 生态型渠道的建设所谓生态型渠道,就是:①渠道要满足正常供水需要;②为满足农业、工业、生活和环境用水而实施的供水行为,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③对业已造成破坏的渠道生态环境进行治理和修复;④与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相适应,提供良好的供水环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