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教材初中阶段所有文言文复习资料-新课标[全套]

合集下载

新课标必考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

新课标必考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

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一)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课文下面注释:1、《论语》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2、子:先生,指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3、时习:经常地复习。

4、说():“悦”的古字,愉快。

5、愠():生气、发怒。

6、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7、吾:人称代词,我。

8、日:每天。

9、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10、信:真诚,诚实。

11、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12、温故而知新: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

13、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14、殆:有害。

15、女:通“汝”,人称代词,你。

16、是知也:这是聪明的。

是,此、这。

知,通“智”。

17、见贤思齐焉:见到贤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和他看齐。

18、弘毅:刚强,勇毅。

19、凋:凋谢。

20、其恕乎:大概就是“恕”了。

其,大概、也许。

恕,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文后练习: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初中阶段所有文言文复习资料

初中阶段所有文言文复习资料

七年级上册:1、童趣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七年级上册:4、《世说新语》两则七年级上册:5、智子疑邻七年级下册:3、孙权劝学八年级上册:14、《桃花源记》八年级上册:6、陋室铭八年级上册:三峡八年级上册:10、答谢中书书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八年级下册:马说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案1、策.之不以其道.策:驾驭道:方法2、执策.而临.之策:鞭子临:对着3、其.真无马邪其:难道4、其.真不知马也其:恐怕5、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餐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6、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喂材:才能7、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这样8、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尚且等:一样9、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出来10、故虽.有名马虽:即使11、安.求其能千里..也安:怎么千里:日行千里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答案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所以虽有好马,也只好屈辱在做贱役的(养马)人的手里。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驾驭千里马而不采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山水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唐 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词语:1.尤:格外。

2.道:道路。

见:出现。

3.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4.可:大约。

5.佁然:呆呆的样子。

6.清:凄清。

居:停留。

7.隶:跟从。

8. 西:向西。

9.下:在下面。

10. 下:往下。

11. 空:在空中。

12. 斗:像北斗星一样。

蛇:像蛇那样。

13. 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 乐:逗乐。

15. 凄:使-----凄凉。

中小学必背经典文言文(新课标)

中小学必背经典文言文(新课标)

中小学必背经典文言文(新课标)(完整版)中小学必背经典文言文(新课标)导言本文档旨在介绍中小学生必须掌握的经典文言文(新课标)材料。

这些材料对于学生的文言文阅读和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一、《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是一本集古代文言文精华的教材,涵盖了各个领域的经典篇章。

学生应熟读以下篇章:1. 《资治通鉴·卷九十四·明宣宗庙记录》2. 《史记·陈涉世家》3. 《庄子·天下篇》4. 《国语·周语中》5. 《楚辞·离骚》这些篇章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对于学生积累词汇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非常有帮助。

二、《文言文常用接续词和常用成语》这本教材是中小学生研究文言文的重要辅助材料。

学生应该掌握以下常用接续词和成语:1. 常用接续词:然后、所以、因此、虽然、然而、且、亦、若果、若是、即或等。

2. 常用成语:百折不挠、刻舟求剑、关门捉贼、一鸣惊人、画蛇添足、杯弓蛇影等。

掌握这些常用接续词和成语有助于学生提高作文和翻译的表达能力。

三、《红楼梦》《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也是中小学文言文必读材料之一。

学生应该精读以下篇章:1. 《红楼梦·第五回·大观园试才》2. 《红楼梦·第七回·避热斋饮茶》3. 《红楼梦·第四十一回·大观园试才风波》通过阅读《红楼梦》,学生可以感受到古代文化的深厚底蕴,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和审美能力。

四、《古文观止百课》《古文观止百课》是一本经典的补充教材,包含了古代文言文名篇的解析和注释。

学生应该仔细研究以下篇章:1. 《史记·陈涉世家》2. 《左传·僖公十二年》3. 《资治通鉴·卷九十四·明宣宗庙记》4. 《庄子·天下篇》通过研究《古文观止百课》,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古代文言文的语言特点和意义。

结束语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对于学生的语言修养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新课标人教版中考文言文复习归纳 精品全六册53页word文档

新课标人教版中考文言文复习归纳 精品全六册53页word文档

新课标人教版中考文言文复习归纳精品全六册一、《论语十则》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

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

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

[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省,反省。

[为(wèi)]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结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wǎng)]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有害。

[诲(huì)]教,教导。

[知(之)]知道(它)。

[是]此,这。

[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看齐,一齐。

[内]指内心。

[善者]指长处。

善,好。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

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óng)毅]刚强,勇毅。

[任]负担,担子。

引申为责任、职责。

[重]重大。

[已]停止。

[岁寒]寒冷的冬天。

岁,指时间。

[凋(diāo)]凋谢。

[行]奉行。

[其]大概。

[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 想,希望。

[勿(wù)]不要,[施]加。

(二)通假字、古今字1. 通假字:[女]同“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2. 古今字:[说]“悦”的古字,愉快。

(三)成语[不亦乐乎] 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新课标人教版中考文言文复习归纳精品全六册

新课标人教版中考文言文复习归纳精品全六册

新课标人教版中考文言文复习归纳精品全六册一、《论语十则》词语积累(一)常规词语[子]先生,指孔子。

[时习]时常地复习。

时,时常(又:按一定时间)。

习,温习、复习、实习。

[朋]同门,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亦]也。

[自]从。

[(不)知](不)了解。

[愠(yùn)]生气,发怒。

[君子]指高尚的人。

[吾]我。

[日]每天。

[三省(xǐng)]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省,反省。

[为(wèi)]替,给。

[谋]谋划,指办事。

[忠]尽心竭力。

[交]结交,交往。

[信]真诚,诚实。

[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故]指学过的知识。

[罔(wǎng)]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dài)]有害。

[诲(huì)]教,教导。

[知(之)]知道(它)。

[是]此,这。

[贤]贤人,有才德的人。

[齐]看齐,一齐。

[内]指内心。

[善者]指长处。

善,好。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

这里指有抱负或有特殊地位的人。

[弘(hóng)毅]刚强,勇毅。

[任]负担,担子。

引申为责任、职责。

[重]重大。

[已]停止。

[岁寒]寒冷的冬天。

岁,指时间。

[凋(diāo)]凋谢。

[行]奉行。

[其]大概。

[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欲] 想,希望。

[勿(wù)]不要,[施]加。

(二)通假字、古今字1. 通假字:[女]同“汝”,你。

[(是)知(也)]通“智”,聪明、智慧。

2. 古今字:[说]“悦”的古字,愉快。

(三)成语[不亦乐乎] 原意是“不也很快乐吗?”现用来表示达到极点的意思。

[温故知新] 温习旧的知识,能够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也指回忆过去,认识现在。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

[择善而从]选择好的学,按照好的做。

[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程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见贤思齐]看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向他学习,和他一样。

中考语文 必考课内文言文十六篇复习要点 人教新课标版

中考语文 必考课内文言文十六篇复习要点 人教新课标版

中考必考课内文言文十六篇复习要点(一)《论语十则》1、积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2、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3、理解背诵①《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②生活中表示既善于从正面学习,也善于从反面借鉴的意思时,我们常引用《论语》中的话:(也是与“取长补短”意思相近的句子)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③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④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⑤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⑥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⑦孔子感叹时光易逝,以勉励自己和学生要珍惜时间求学的句子是: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⑧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⑨AAPP会议在重庆召开,山城百姓喜迎各国嘉宾,《论语》中有一句话可以表达这种喜悦;“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同“悦”,愉快2、吾日三省..吾身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4、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齐:相同5、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女:通“汝”,你。

是,这。

知,通“智”,聪明。

6、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7、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刚强,勇毅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想做的事情。

新课程文言文总复习(六册全齐)

新课程文言文总复习(六册全齐)

新课程文言文总复习(六册全齐)新课程文言文总复习七年级上册:1、童趣一、解释加点词的含义(答案)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弱:通在“僵”,笨拙。

二、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3、果例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

唳:鸣叫4、以从草为林林:树林5、启正浓启:兴趣6、方由涅恩方:正7、鞭数十,驱之别院鞭:用鞭子打,抽打。

驱:赶8、必细察其纹理细:仔细。

察,观察9、阔步观之昂:拽。

首:头。

之:它,代蚊子10、为之悠悠表示慢悠悠:开心的样子二、译作句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于空中1、夏天的蚊群飞鸣声像雷声一样,我把它们比作鹤群在空中飞舞。

2、阔步观之,项为之弱。

2、捶打头去观测这种景象,脖颈因此都笨拙。

3、神定,捉吓蟆,鞭数下,驱之别院3、心神安定下来,捉住蛤蟆,鞭打了它几十下,把它赶到别的院子里去了。

三、阅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紧紧围绕物外之趣,写下了哪几件事?1、写下了观蚊例如鹤、神游山林、鞭打虾蟆三件事2、“余时存有物外之趣”的原因就是什么?2、见到藐小之物必察其纹理3、本文有哪些词语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中?3、明察秋毫、怡然称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

4、文章开篇用“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到藐小之物必细察纹理,故时存有物外之趣”这段文字在全文中起至了什么促进作用?4、总领全文或引发下文。

5、“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这里指癞蛤蟆是否恰当,为什么?5、恰当。

这时的作者已陶醉在他M18x的境界之中,眼前实物已经被压缩千倍万倍,与蚊虫较之,癞蛤蟆自然变成了“庞然大物”。

它的突如其来,即为被形容为“母母倒树而去”就较好认知了。

《童趣》一、掌控重点字词。

1、项为之强项:颈,脖颈。

弱:通在“僵”,笨拙。

..2、徐喷以烟徐:慢慢地。

以:用..3、果如鹤唳云端果:果真,果然。

唳:鸟鸣..4、以从草为林以:把。

林:树林..5、兴正浓兴:兴趣.6、方出神方:正.7、鞭数十,驱之别院鞭:抽打,鞭打。

(人教版)新课标中必背的初中文言文16篇目

(人教版)新课标中必背的初中文言文16篇目

(人教版)新课标中必背的初中文言文16篇目初中背诵文章16篇段初中背诵文章16篇段《孔子语录》、孟子《鱼我所欲也》、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左传·曹刿论战》、《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诸葛亮《出师表》、陶潜《桃花源记》、郦道元《三峡》、韩愈《杂说(四)》、刘禹锡《陋室铭》、柳宗元《小石潭记》、范仲淹《岳阳楼记》、欧阳修《醉翁亭记》、周敦颐《爱莲说》、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宋濂《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35、《孔子语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尔》)曾子曰:“是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36、《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避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避患而有不为也。

初中文言文新课标50篇必背古诗文资料

初中文言文新课标50篇必背古诗文资料

初中文言文新课标50篇必背古诗文资料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初中文言文新课标50篇必背古诗文资料《〈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课标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

课标16篇文言文复习资料

1、《论语》十则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时习:时常的复习。

(3)说:音yuè,“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4)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5)愠:拼音:yùn,生气,发怒。

(6)君子:道德上很有修养的人。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重点字词解释:(1)吾:我。

日:每天。

(2)三省(音xǐng):多次反省。

三:泛指多次。

(3)为:替谋:出主意,谋策(4)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

(5)信:真诚、诚实(6)传:老师传授的知识。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故:旧的知识。

知:领悟。

可:可以。

以:凭借。

为:做。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重点字词解释:而:连词,表示转折。

则:连词,相当于“就”“便”。

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新课标教材初中阶段所有古文复习资料(2)

新课标教材初中阶段所有古文复习资料(2)

八年级下册:马说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答案1、策.之不以其道.策:驾驭道:方法2、执策.而临.之策:鞭子临:对着3、其.真无马邪其:难道4、其.真不知马也其:恐怕5、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餐石: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6、食.之不能尽其材.食:喂材:才能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是:这样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且:尚且等:一样8、才美不外见.见:通“现”表现出来10、故虽.有名马虽:即使11、安.求其能千里..也安:怎么千里:日行千里二、翻译下列文言句子答案1、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所以虽有好马,也只好屈辱在做贱役的(养马)人的手里。

2、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棚里,不能用“千里马”(的称号)去称呼它。

3、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喂马的人不懂它能日行千里而(根据它的食量)喂养它。

4、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驾驭千里马而不采用驾驭千里马的方法,饲养它(又)不让它吃饱以充分发挥它(日行千里的)才能,(马)嘶叫又不懂得它的意图。

5、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真的不识(千里)马吧!山水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唐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一、词语:1.水尤清冽尤:格外。

2.伐竹取道,下见小潭道:道路。

见:出现。

3.为坻,为屿,为嵁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不平的岩石。

4.潭中鱼可百许头可:大约。

5.佁然不动佁然:呆呆的样子。

6.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凄清。

居:停留。

7.隶而从者隶:跟从。

8.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向西。

9.下见小潭下:在下面。

10.日光下澈下:往下。

11.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在空中。

1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斗:像北斗星一样。

蛇:像蛇那样。

13.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14.似与游者相乐乐:逗乐。

1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凄:使-----凄凉。

寒:使-----寒冷。

16.记之而去去:离开。

初中文言文新课标50篇必背古诗文资料

初中文言文新课标50篇必背古诗文资料

初中文言文新课标50篇必背古诗文资料《〈论语〉十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2.《鱼我所欲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复习资料 人教新课标版

初中语文所有文言文复习资料 人教新课标版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
山水篇
1、本文论述了“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本文运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起肯定、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

九年级下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九年级下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

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答:都是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3、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
答: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答: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左传
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列子
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上册:1、童趣
七年级上册:《论语》十则
七年级上册:3、山市
七年级上册:4、《世说新语》两则
七年级上册:5、智子疑邻
七年级下册:伤仲永
七年级下册:4、夸父逐日
八年级上册:14、《桃花源记》
八年级上册:9、大道之行也
八年级上册:三峡
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
八年级上册:12、湖心亭看雪
八年级下册:与朱元思书
八年级下册:送东阳马生序
八年级下册:五柳先生传
山水篇
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唐柳宗元唐宋八大家之一。

八年级下册:醉翁亭记------欧阳修(宋)
九年级上册:《陈涉世家》------史记(司马迁)词语解释
九年级上册:《唐雎不辱使命》----战国策
关键问题
词语解释
九年级上册:《出师表》------诸葛亮
九年级下册:公输――墨子
九年级下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本文论述了“人和”在战争胜负中的决定性作用,体现了孟子的“仁政”思想。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本文运用双重否定的排比句,起肯定、加强语言气势的作用。

九年级下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九年级下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一、词语解释
三、中心内容
孟子认为人才是艰苦环境造就的,有了艰苦环境的磨练,才能使人性格坚韧、顽强,才能担负重大的使命。

本文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本文的论点是什么?答: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本文开头所列举的六个著名的历史人物,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答:都是在经历了一番艰难困苦之后,成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3、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练,将会有怎样的益处?
答: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4、文中由个人升华到国家,论证“死于安乐”的道理的句子是什么?
答: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九年级下册:鱼我所欲也――孟子
九年级下册:愚公移山-----列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