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废液处理教案资料

合集下载

实验室废液及废弃物处理指导书

实验室废液及废弃物处理指导书

文件制修订记录1.0目的:为了做好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有害废液及废弃物的管理,保证人员安全,防止再次污染环境。

2.0适用范围:本中心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废弃物及废样等。

3.0职责3.1中心各业务科室负责收集本科室废液、废弃物及废样。

3.2中心办公室负责各业务科室废液及废弃物的统一管理。

4.0处理规程4.1实验室废液的处理4.1.1对于含GB8978-96《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所列污染物的实验废水,若污染物浓度低于排放标准规定,可直接排入下水道。

高于10倍以内的要通过稀释后低于标准值,然后再排入下水道。

远远高于排放标准规定值时,应根据其化学性质进行适当处理,使其达到排放规定值后,才能排入下水道。

4.1.2高浓度含氢废液处理:用碱性氧化法,如加入碱液调节pH值为10以上,并加入次氯酸钠使氢化物分解。

4.1.3高浓度含汞废液处理:硫化钠,硫酸亚铁等沉淀法。

4.1.4高浓度含镉废液处理:硫化钠沉淀法。

4.1.5高浓度含砷废液处理:在碱性条件下,加氯化亚铁处理。

4.1.6高浓度六价铬废液处理:在酸性条件下,加硫酸亚铁使之还原为三价铬再加上氢氧化钠至沉淀出现。

4.1.7生物监测的废弃液处理:无污染的可直接排入下水道。

对医院及污水处理厂的废液连同容器经121℃高压灭菌30分钟后,将水样趁热倒入下水道。

4.1.8有机废液处理:四氯化碳用水封,其余分别装入玻璃瓶中,贴上标签,做好记录,由办公室统一处理。

4.2固体废弃物的处理:4.2.1苯并芘实验废弃物的处理:如乳胶手套、滤纸、毛细管、展开后的乙酰化滤纸等统一存放在一固定的容器里由办公室统一处理。

4.2.2如实验中没有超标的固体样品可就地处理;超标准的样品,在送样及采样时和委托方签定协议,分析后的剩余部分,由委托方收回处理。

4.3经预处理后的有害废液、沉淀物、固废物、有机废弃溶剂等,由产生科室集中收集后交办公室,并填写实验室废弃处理登记表,办公室定期送已签约的废物单位处理。

化学废液处理作业指导书(新)

化学废液处理作业指导书(新)

化学废液处理作业指导书编号:SZJZ-Z-1.82 一、目的为防止化学室内产生的化学废液没有经过适当的处理就进行排放对环境产生污染。

二、编制依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三、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公司化学室进行化学试验时产生的化学废液,经适当的处理后可排放。

四、化学废液的识别根据本公司现有的化学试验项目和所需的化学药品统计分析,公司现有的化学试验有可能产生的化学废液为:废酸、废碱、无机废液、有机废液。

五、化学废液处理方法1、中和法:对于含酸废液(pH<6),在废液中放入石灰,将化学废液的pH值调节至6~9;对于含碱废液(pH>9),在其废液中放入稀盐酸,将化学废液的pH值调节至6~9。

2、稀释法:对试验中产生的大量无机废液和有机废液,根据其含有的相应成分浓度稀释至国家标准规定的可排放标准浓度。

六、化学废液的收集方法化学试验后产生的化学废液,按其性质先收集至化学废液桶内,定期集中处置。

七、化学废液的处理频率一般情况,每半年进行一次化学废液处理过程。

八、化学废液处理过程1、根据化学试剂配制使用记录,对化学废液中的成分及浓度进行统计分析,以确定化学废液中的成分及浓度。

2、根据化学废液中的成分及浓度进行稀释处理,稀释倍数按照《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规定的相应排放浓度的要求进行稀释处理。

3、化学废液稀释处理后,对其pH值进行测定。

当pH<6时为含酸废液,在化学废液中放入石灰,将化学废液pH值调节至6~9;当pH >9时为含碱废液,在化学废液中放入稀盐酸,将其pH值调节至6~9;当pH值为6~9时,无需对化学废液进行pH值调节。

九、化学废液处理后的监测从经过处理后的化学废液中取适量的样品送至天津市西青区环境监测站进行化学废液监测。

十、化学废液的排放化学废液经处理后,必须先经环境监测部门进行检测后,确认化学废液对环境没有危害时方可进行排放。

编制:李铮审核:汪浩波批准:刘虎。

实验室废液处理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废液处理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废液处理作业指导书
引言:
实验室在日常科研工作中产生大量废液,包括化学试剂废液、生物实验液体废液等。

这些废液对环境会造成污染和危害,因此,正确处理和处置废液是实验室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

本指导书旨在提供一套规范的实验室废液处理流程和基本操作事项,帮助实验室人员正确处理废液,保护环境和人员安全。

一、废液的分类
根据废液的性质和来源的不同,我们将实验室废液分为下列几类:
1. 化学废液:包括酸、碱、有机溶剂、重金属溶液等。

2. 生物实验液体废液:包括生物试剂、培养基、生物标本溶液等。

3. 放射性废液:包括放射性试剂、核辐射源等。

4. 其他废液:包括电子废液、废液混合等。

二、废液处理前的准备工作
1.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戴上实验室必备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服、口罩、手套和护目镜等。

2. 确保处理区域通风良好:废液处理应在通风良好的实验室专门区域进行,确保有良好的空气流通。

3. 配备好废液处理工具和设备:根据废液的性质和处理要求,配备好相应的处理工具和设备,如酸碱中和剂、沉淀剂、过滤装置等。

三、废液处理流程
1. 酸碱废液处理流程:
(1)检查酸碱废液的酸碱度,并记录在废液处理记录表中。

(2)根据酸碱废液的性质,使用相应的酸碱中和剂,逐滴加入废液中,同时用pH试纸检测pH值。

(3)当废液的pH值接近中性(一般为pH=6-8)时,停止滴加酸碱中和剂。

化学实验室的废弃物处理与环境保护教学教案

化学实验室的废弃物处理与环境保护教学教案

废弃物处理的 基本原则:分 类收集、安全 处理、合理利
用等
废弃物处理的必要性
保护环境:化学实验室废弃物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处理废弃物是保护环境的必要措施。
遵守法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严格的法规要求实验室必须处理废弃物,以防止环境污染。
保障安全:未处理的废弃物可能存在安全隐患,如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等,处理是保障安全的必 要步骤。
教师点评:教师对各组的讨论成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强调废弃物处理的重 要性和环保意识 小组合作:学生分组合作,制定化学实验室废弃物处理方案和环保措施, 并进行实践操作
总结归纳
化学实验室废弃物处理与环境保护教学教案的教学过程包括:介绍背景、明确教学目标、 讲解实验原理、演示实验操作、总结归纳和布置作业等环节。
利用多媒体展示实验过程和 废弃物处理方法,增强视觉 效果
使用PPT展示教学重点和难 点,提高教学效率
通过多媒体手段展示环保案 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环境
保护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导入:教师向学生提问,引入化学实验室废弃物处理与环境保护的主题。
情境导入:教师通过展示环境污染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化学实验室废弃物处理与环境保 护的问题。
适用范围:适用于化学实验室废弃物处理与环境保护相关课程,可配合其他教学方法一起使用
注意事项:确保实验安全,准备充足的实验器材和试剂,合理安排实验时间,控制课堂秩序
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法:通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化学实验室废弃物处理与环境保护的措施,提 高其环保意识。
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化学实验室废弃物处理不当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加深 学生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实验导入:教师通过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并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处理。

实验室废液的处理

实验室废液的处理

实验室含铜废液的处理一、处理方法1.1沉淀法处理铜离子主要的实验依据是:2+ -Cu2 + OH = Cu(OH)2Cu(OH)2 + H2SO4 = CuSO4 + 2H2O最后得到带结晶水CuSO4粉末(因CuSO4在实验室中常用的药品且保存方便不易变质)。

整个实验过程所需的主要的实验药品是实验室中常用的稀NaOH和图2,实验室铜离子回收流程图1.2氧化还原法处理废液中铜离子依据:以废铁丝(或者废铁皮、铁钉等,事先在酸中除去铁丝外面铁锈)为原料Fe2O3+3H2SCk= Fe2(SO4)3+3H2OCu2++Fe= Cu+Fe2+铜是不活泼金属,不能与稀硫酸直接反应,所以先把同转化为氧化铜后再与稀硫酸反应2Cu+O2= 2CuOCuO+H2SO4= CUSO4+H2O直接加H2SO4,过滤,滤渣为铜可直接回收,滤液加碱成氢氧化铁,加酸回收为Fe2(SO4)32.1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的废液的处理实验药品与仪器:Zn片、稀H2SO4、碱石灰、CuO粉末、布氏漏斗、实验原理:纸、玻璃棒、试剂瓶、中型坩埚、启普发生器、硬质管、酒精灯、U型管。

Zn + H2SO4 = ZnSO4 + H2 tH2 + CuO = Cu + H2OCuO + H2SO4 = CuSO4 + H2O实验步骤:⑴检验启普发生器的气密性,按下图连接实验装置;⑵用托盘天平取CuO粉末10.0g,平铺在硬质管的中部,托盘天平称量硬质管的质量;⑶检验纯度后通入H2 —段时间后点燃酒精灯,待黑色粉末消失时熄灭酒精灯,通H2到试管干燥冷却;⑷称量硬质管和以还原的CuO质量,记录数据;⑸还原产物倾入烧杯中并用稀H2SO4,冲洗硬质管壁,减压抽滤,用实验稀H2SO4洗涤固体Cu;⑹干燥固体Cu并称量,滤液在坩埚中蒸发至干并用分析天平称量,回收CuSO4 • 5H2O⑺把回收产品放入试剂瓶,整理实验设备。

22甲酸铜的制备实验废液的铜离子回收实验药品与仪器:CuSO4 5H2O、NaHCO3、HCOOH、稀H2SO4、0.01mol/L的NaOH、托盘天平、研钵、温度计、烧杯、玻璃棒、酒精灯、坩埚、布氏漏斗、滤纸、蒸发皿、石棉网、铁架台、漏斗。

实验室有毒化学废物废液管理和处理方案

实验室有毒化学废物废液管理和处理方案

实验室有毒化学废物废液管理和处理方案学校实验室在教学教研中,会产生一些废液,这些废液大多都具有易燃性、腐蚀性、反应性和毒害性,有的甚至可以致癌。

如果不加以任何处理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就会直接污染环境,影响人体健康,必须加以处理后,才能进行深埋和排放。

为了实验室的安全与整洁,并控制对环境的污染,必须规范有毒有害废液及废旧化学试剂的管理,应该做到如下几点:一、有毒有害废液及废旧试剂的存放实验室的废弃化学试剂和实验产生的有毒有害废液、废物,严禁向下水口倾倒或随垃圾丢弃,不可将废弃的化学试剂放在楼道、阳台、庭院等公共场合,违者将受到严格追查和处罚。

有毒有害废液及废弃化学试剂应按下述规定放置:1.固体,一般应保存在(原)旧试剂瓶中,并注明是废弃试剂,暂存在试剂柜中。

2.液体,实验室盛装废液的容器应不易变形、破损、老化,并能防止渗漏和扩散。

废液盛装的容器必须贴名标签,标明废液的名称、重量和成分及时间等。

因为实验室化学废液间可能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有害物质造成事故,所以在操作过程中要严格做到:要使用后一定规格的储存容器;容器必须干净。

严禁混合存放。

实验室统一购置塑料桶(分五类并有标志),用以分别收集含有机物、无机物废液、强酸、强碱、有毒液体等。

废液收集桶应随时盖紧,并放于实验室较阴凉的位置避光保存。

二、有毒有害废液及废弃试剂的消纳处理1.废液的回收处理各实验室的废液桶装满后,将于每周一下午到实验室104室,同时发空桶。

回收集的废液暂时集中存放。

联系后勤管理处进行消纳。

收运及消纳工作后勤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及安全员协调配合。

2.废弃试剂的回收处理当实验室准备处理废弃化学试剂(固体、液体)时,可填写《废弃试剂登记表》由安全员负责联系处理或消纳。

三、处理费用消纳处理报废试剂及有毒有害废液的费用,暂定由后勤管理处全部承担。

五、注意事项1.因处理报废试剂费用很高,不得将无毒无害试剂当作有毒有害试剂处理,例如稀HAc、NaOH溶液,固体NaCl、Na2SO4等。

《废液处理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废液处理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废液处理的实验探究》教学设计一、学习目标1.根据化学反应原理能对废液成分做出合理猜想2.根通过实验室废液成分的探究深化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与方法,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据物质的性质能设计科学的实验探究方案并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结论。

4.通过废液的处理过程,从安全环保的角度,初步形成保护环境的态度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习重点据物质的性质能设计科学的实验探究方案并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处理,得出结论。

环节四拓展延伸再探究化学方程式解释问题2:请画出向废液中加入碳酸钠反应后,溶液的pH值、生成气体质量、产生沉淀质量随碳酸钠溶液质量的变化曲线图Na2CO3+2HCl=2NaCl+H2O+CO2Na2CO3+CaCl2=CaCO3 +2NaCl思考、练习、展示现象和数据分析能力,对实验证据进行分析和推理环节五巩固深化提高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1)为探究“酸碱中和反应”,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将一定量的稀硫酸加入成有NaOH溶液的小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提出问题】实验中无明显现象,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做出猜想】①只有Na2SO4②有③有Na2SO4和NaOH【实验探究】Ⅰ.取烧杯中溶液于试管中,滴加CuSO4溶液后无明显现象,则该溶液一定没有的溶质是。

猜想③不正确Ⅱ.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同学们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方案进行探究【实验探究】探究Ⅱ中存在两处错误,请分别指出、。

结束语:愿同学们在复习备考中,用合适的方式调节内心的“酸碱度”,除去躁动,平静心态,以最佳的状态迎接6月的中考。

练习、展示、反馈评价目标达成效果,巩固知识,深化解题模型的应用。

四、板书设计废液处理的实验探究一、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提出问题做出猜想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交流反思二、探究模型明物质选试剂依现象得结论。

实验室废液处理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废液处理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废液处理作业指导书1. 目的根据资质实验室要求,规范实验室废液处理,减少或避免废液对环境的污染,在保护环境同时,加强工作人员环保意识。

2. 适用范围适用于实验室内所有废液的处理,包括含有酸、碱、氧化剂、还原剂、无机盐类及重金属(铅、砷、镉、六价铬、汞)等废液。

3. 责任人员及职责3.1 检验人员负责将废液移入指定的废液收集桶内。

3.2 科室负责人综合管理。

4. 处理方法及步骤4.1 含有酸、碱及无机盐废液的处理4.1.1查明即使将酸、碱废液互相混合也没有危险时,可分次少量将其中一种废液,加入另一种废液中。

4.1.2.用pH试纸(或pH计)检验,使加入的酸或碱的废液至溶液的pH 约等于7。

4.1.3.用水稀释,使溶液浓度降到5%以下,然后把它排放。

4.2 含有重金属(铅、砷、镉、六价铬、汞)废液的处理方法及步骤。

4.2.1含铅的废液处理注意事项:含重金属两种以上时,由于其处理的最适宜pH值各不相同,因而,对处理后的废液必须加以注意。

镉的处理方法(氢氧化物沉淀法)[原理]用Ca(OH)2将Cd2+转化成难溶于水的Cd(OH)2而分离。

Cd2++Ca(OH)2→Cd(OH)2↓+Ca2+当pH值在11附近时,Cd(OH)2的溶解度最小,因此调节pH值很重要。

但是,若有金属离子共沉淀时,那么,即使pH值较低也会产生沉淀。

[操作步骤]1).在废液中加入 Ca(OH)2,调节pH至10.6~11.2,充分搅拌后即放置。

2).先过滤上层澄清液,然后才过滤沉淀。

保管好沉淀物。

3).检查滤液中确实不存在Cd2+离子时,把它中和后即可排放。

[分析方法]定性分析用镉试剂试纸法或检测箱进行检测;定量分析则用二苯基硫巴腙(即双硫腙)吸光光度法(见JIS K 0102 40.1)或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进行测定。

4.2.2含铅的废液处理铅的处理方法(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原理]用Ca(OH)2把Pb2+转变成难溶性的Pb(OH)2,然后使其与凝聚剂共沉淀而分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室废弃物的处理1. 前言废弃物,包含的种类繁多。

从实验室排出的废弃物,主要为列于附录中的物质。

排放这些废弃物时,受到政府颁布的各项法令的限制。

特别是化学物质,由于考虑到它会以某种形式危及人们的健康,所以从防止污染环境的立场出发,即使数量甚微,也要避免把它排放到自然水域或大气中去,而必须加以适当的处理。

通常从实验室排出的废液,虽然与工业废液相比在数量上是很少的,但是,由于其种类多,加上组成经常变化,因而最好不要把它集中处理,而由各个实验室根据废弃物的性质,分别加以处理。

为此,废液的回收及处理自然就需依赖实验室中每一个工作人员。

所以,实验人员应予足够的重视,疏忽大意固然不对,而即使由于操作错误或发生事故,也应避免排出有害物质。

同时,实验人员还必须加深对防止公害的认识,自觉采取措施,防止污染,以免危害自身或者危及他人。

本章所叙述的,是对实验室的废弃物中,以列于防止水质污染法的有害物质为对象,提出一些处理方法示例。

然而,这里所叙述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也可能由于废液的组成不同而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效果。

并且,随着各地处理设施或所要求的条件的不同,也可有各自不同的处理方法。

因此,对于各有关研究机构来说,若已有确定的处理标准,应按其进行;而若有新的更合理的处理方法,则应将其正确使用,进而自己也必须保持高度的热情,研究出更合理的处理方法。

2. 收集、贮存一般应注意的事项1).废液的浓度超过表4—1所列的浓度时,必须进行处理。

但处理设施比较齐全时,往往把废液的处理浓度限制放宽。

2).最好先将废液分别处理,如果是贮存后一并处理时,虽然其处理方法将有所不同,但原则上仍如表4—1所列的方法,将可以统一处理的各种化合物收集后进行处理。

3).处理含有络离子、螯合物之类的废液时,如果有干扰成份存在,要把含有这些成份的废液另外收集。

4).下面所列的废液不能互相混合:①过氧化物与有机物;②氰化物、硫化物、次氯酸盐与酸;③盐酸、氢氟酸等挥发性酸与不挥发性酸;④浓硫酸、磺酸、羟基酸、聚磷酸等酸类与其它的酸;⑤铵盐、挥发性胺与碱。

5).要选择没有破损及不会被废液腐蚀的容器进行收集。

将所收集的废液的成份及含量,贴上明显的标签,并置于安全的地点保存。

特别是毒性大的废液,尤要十分注意。

6).对硫醇、胺等会发出臭味的废液和会发生氰、磷化氢等有毒气体的废液,以及易燃性大的二硫化碳、乙醚之类废液,要把它加以适当的处理,防止泄漏,并应尽快进行处理。

7).含有过氧化物、硝化甘油之类爆炸性物质的废液,要谨慎地操作,并应尽快处理。

8).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废弃物,用另外的方法收集,并必须严格按照有关的规定,严防泄漏,谨慎地进行处理。

表4—1 必须加以处理的废液的最低浓度、收集分类及处理方法(续上表)【注】①上表所列的浓度为金属或所标明的化合物的浓度。

②虽然是有机类废液,但也含有列于无机类废液的物质,如果无机物质的浓度超过列于无机类该项浓度时,该废液应另行收集。

③有机类废液的浓度系指含水废液的浓度。

3. 处理时一般应注意的事项1).随着废液的组成不同,在处理过程中,往往伴随着产生有毒气体以及发热、爆炸等危险。

因此,处理前必须充分了解废液的性质,然后分别加入少量所需添加的药品。

同时,必须边注意观察边进行操作。

2).含有络离子、螯合物之类物质的废液,只加入一种消除药品有时不能把它处理完全。

因此,要采取适当的措施,注意防止一部份还未处理的有害物质直接排放出去。

3).对于为了分解氰基而加入次氯酸钠,以致产生游离氯,以及由于用硫化物沉淀法处理废液而生成水溶性的硫化物等情况,其处理后的废水往往有害。

因此,必须把它们加以再处理。

4).沾附有有害物质的滤纸、包药纸、棉纸、废活性炭及塑料容器等东西,不要丢入垃圾箱内。

要分类收集,加以焚烧或其它适当的处理,然后保管好残渣。

5).处理废液时,为了节约处理所用的药品,可将废铬酸混合液用于分解有机物,以及将废酸、废碱互相中和。

要积极考虑废液的利用。

6).尽量利用无害或易于处理的代用品(参照附录表6),代替铬酸混合液之类会排出有害废液的药品。

7).对甲醇、乙醇、丙酮及苯之类用量较大的溶剂,原则上要把它回收利用,而将其残渣加以处理。

4. 无机类实验废液的处理方法4.1 含六价铬的废液注意事项1).要戴防护眼镜、橡皮手套,在通风橱内进行操作。

2).把Cr(Ⅵ)还原成Cr(Ⅲ)后,也可以将其与其它的重金属废液一起处理。

3).铬酸混合液系强酸性物质,故要把它稀释到约1%的浓度之后才进行还原。

并且,待全部溶液被还原变成绿色时,查明确实不含六价铬后,才按操作步骤中从第四点开始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还原、中和法(亚硫酸氢钠法)][原理]Cr(Ⅵ)不管在酸性还是碱性条件下,总以稳定的铬酸根离子状态存在。

因此,可按照下式将Cr(Ⅵ)还原成Cr(Ⅲ)后进行中和,使之生成难溶性的Cr (OH)3沉淀而除去。

4H2CrO4+6NaHSO3+3H2SO4→2Cr2(SO4)3+3Na2SO4+10H2O (1)Cr2(SO4)3+6NaOH→2Cr(OH)3↓+3Na2SO4 (2)(1)式还原反应,若pH值在3以下,反应在短时间内即进行结束。

如果使(2)式中和反应pH值在7.5~8.5范围内进行,则Cr(Ⅲ)即以Cr(OH)3再溶解。

[操作步骤]1).于废液中加入H2SO4,充分搅拌,调整溶液pH值在3以下(采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

对铬酸混合液之类废液,已是酸性物质,不必调整pH值)。

2).分次少量加入NaHSO3结晶,至溶液由黄色变成绿色为止,要一面搅拌一面加入(如果使用氧化——还原光电计测定,则很方便)。

3).除Cr以外还含有其它金属时,确证Cr(Ⅵ)转化后,作含重金属的废液处理。

4).废液只含Cr重金属时,加入浓度为5%的NaOH溶液,调节pH值至7.5~8.5(注意,pH值过高沉淀会再溶解)。

5).放置一夜,将沉淀滤出并妥善保存(如果滤液为黄色时,要再次进行还原)。

6).对滤液进行全铬检测,确证滤液不含铬后才可排放。

[Cr(Ⅵ)的分析]定性分析采用二苯基碳酰二肼试纸或检测箱进行检测;定量分析则用二苯基碳酰二肼吸光光度法[详见“日本工业标准规格”(以下简称JIS)K 0102 51.2.1]和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进行测定。

但要注意Cu、Cd、V、Mo、Hg、Fe等离子的干扰。

[全Cr分析]用高锰酸钾氧化Cr(Ⅲ)使之变成Cr(Ⅵ),然后进行分析。

[备注]1).除上述处理方法外,还有用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Cr(Ⅵ)的方法。

此法即使废液含铬浓度较低也很有效。

2).用作还原Cr(Ⅵ)的还原剂,有表4—2所列的物质。

而作为中和剂,也可以用Ca(OH)2。

不过,其泥浆沉淀物较多。

表4—2 可用作还原铬化合物的还原剂4.2 含氰化物的废液注意事项1).因有放出毒性气体的危险,故处理时要慎重。

操作时最好在通风橱内进行。

2).废液要制成碱性,不要在酸性情况下直接放置。

3).对难于分解的氰化物(如Zn、Cu、Cd、Ni、Co、Fe等的氰的络合物)以及有机氰化物的废液,必须另行收集处理。

4).对其含有重金属的废液,在分解氰基后,必须进行相应的重金属的处理。

处理方法(氯碱法)[原理]用含氮氧化剂将氰基分解为N2和CO2。

反应按如下两个阶段进行:(1)式反应在pH值大于10的条件下进行。

若pH值在10以下就加入氧化剂,则会发生如下反应:而产生刺激性很大的有害气体CNCl,因而处理时必须特别注意。

对(2)式反应,如果pH值过高,则反应时间过长,故调整pH在8左右进行较好。

[操作步骤]1).于废液中加入NaOH溶液,调整pH至10以上。

然后加入约10%的NaOCl 溶液,搅拌约20分钟,再加入NaOCl溶液,搅拌后,放置数小时(如果用氧化——还原光电计检测其反应终点,则较方便)。

2).加入5—10%的H2SO4(或盐酸),调节 pH至7.5~8.5,然后放置一昼夜。

3).加入Na2SO3溶液,还原剩余的氯(稍微过量时,可用空气氧化。

每升含1克Na2SO3的溶液1毫升,相当于0.55毫克Cl)。

4).查明废液确实没有CN-离子后,才可排放。

5).废液含有重金属时,再将其作含重金属的废液加以处理。

[分析方法]定性分析采用氰离子试纸或检测箱进行检测;定量分析则蒸出全部氰后(见JIS K 0102 29.1.2),用硫氰酸汞法(见JIS K 0102 29.3)进行分析。

[备注]1).除上述处理方法外,还有以下几种方法:电解氧化法(对含氰化物2克/升以上的高浓度废液较为有效,而处理含有Co、Ni、Fe络合物的废液,则较困难);普鲁士蓝法(是以生成铁氰化合物的形式使之沉淀的方法,此法处理含有大量重金属的废液,较为有利。

但要彻底处理,则较为困难);以及臭氧氧化法(用Cu、Mn离子加快反应,在pH为11~12下进行反应,即可把废液转变为无害)。

2).其它可用作氰化物氧化剂的,有表4—3所列的物质。

3).对Fe、Ni、Co等的含氰络合物,用上述方法难以分解。

因而必须采用下述方法进行处理:①于废液中加入NaOH溶液,调整pH至10以上,接着加入NaOCl溶液,加热2小时左右,冷却后过滤沉淀。

②在废液中加入H2SO4,调整pH至3以下,加热约2小时,冷却后过滤沉淀。

③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吸附。

4).对有机氰化物,分别施行上述无机类废液的处理后,作为有机类废液处理。

对难溶于水的有机氰化物,用氢氧化钾酒精溶液使之转变成氰酸盐,然后才进行处理。

表4—3 能作氧化氰化物的氧化剂【注】:如果有Cu+、Ni+等离子存在,必须加入过量的氧化剂。

4.3 含镉及铅的废液注意事项1).含重金属两种以上时,由于其处理的最适宜pH值各不相同,因而,对处理后的废液必须加以注意。

2).含大量有机物或氰化物的废液,以及含有络离子的时候,必须预先把它分解除去(参照含有重金属的有机类废液的处理方法)。

镉的处理方法(氢氧化物沉淀法)[原理]用Ca(OH)2将Cd2+转化成难溶于水的Cd(OH)2而分离。

Cd2++Ca(OH)2→Cd(OH)2↓+Ca2+当pH值在11附近时,Cd(OH)2的溶解度最小,因此调节pH值很重要。

但是,若有金属离子共沉淀时,那么,即使pH值较低也会产生沉淀。

[操作步骤]1).在废液中加入Ca(OH)2,调节pH至10.6~11.2,充分搅拌后即放置。

2).先过滤上层澄清液,然后才过滤沉淀。

保管好沉淀物。

3).检查滤液中确实不存在Cd2+离子时,把它中和后即可排放。

[分析方法]定性分析用镉试剂试纸法或检测箱进行检测;定量分析则用二苯基硫巴腙(即双硫腙)吸光光度法(见JIS K 0102 40.1)或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进行测定。

铅的处理方法(氢氧化物共沉淀法)[原理]用Ca(OH)2把Pb2+转变成难溶性的Pb(OH)2,然后使其与凝聚剂共沉淀而分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