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医基础入门

合集下载

中医自学入门基础知识

中医自学入门基础知识

中医自学入门基础知识中医学是一门源远流长的古老学科,涉及人体的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方面。

对于想要自学中医学知识的人来说,掌握一些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中医学的起源和基本理论、病理分析、诊断方法以及治疗原则等内容,帮助读者快速入门。

一、中医学的起源和基本理论中医学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早在公元前2000多年的《黄帝内经》中,就已经记载了丰富的中医学理论。

中医学的核心理论包括阴阳、五行、气血等概念。

阴阳是中医学中最基本的范畴,代表着事物相对而言的两个方面。

五行理论则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相生相克,决定着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气血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物质基础,气负责生命活动,血负责营养身体组织。

二、病理分析中医学认为疾病是由各种因素引起的,包括内因和外因。

内因主要指体内的因素,如先天禀赋、体质、情志等,而外因则主要指环境、气候、饮食等。

在中医学中,重要的病理分析方法是辨证论治,即通过观察病人的脉象、舌苔、面色等症状来判断疾病的性质和所在脏腑。

根据疾病的不同病理特点,中医学将其分为寒热虚实等不同类型,并针对不同类型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三、诊断方法中医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的外表、姿态等来获取信息;闻诊是通过听取病人的呼吸、声音等来判断病情;问诊是通过与病人交流了解其主观感受和症状;切诊是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来获取脉象信息。

其中,望诊和切诊被中医学视为最重要的诊断手段。

四、治疗原则中医学采用了多种治疗方法,包括针灸、中药、推拿等。

中医治疗的原则主要有辨证施治、治疗病因、调节阴阳平衡等。

辨证施治是指根据病人的症状和体质,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治疗病因是指找到疾病的原因,对病因进行干预,以达到治疗目的。

调节阴阳平衡是指帮助身体恢复正常的阴阳平衡状态,达到健康的目的。

五、中医学自学的途径和技巧自学中医学需要积累大量的知识和实践经验。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经典著作、参与学术研讨会、观察和记录病例等方式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中医基础知识入门自学2篇

中医基础知识入门自学2篇

中医基础知识入门自学2篇第一篇:中医基础知识入门自学(一)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有着几千年的历史,其理论体系完整,治病方法独特。

对于初学者而言,了解中医的基础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在本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中医的基础知识。

中医的理论与方法中医的理论是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基础而建立的。

阴阳学说指的是对宇宙万物进行分析的一个原则,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变化,归纳总结出一些规律和现象。

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它描述了人体内部五脏六腑之间的相互关系。

基于这些学说,中医认为,人体内存在着气血、精神等多种因素,疾病发生是由于体内产生了阴阳失衡、五行失调的情况。

在中医诊疗过程中,诸如脉诊、舌诊、望诊、问诊等方法都被广泛使用。

脉诊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医生通过按压病人手中的脉搏,来诊断病情。

舌诊则是通过观察病人舌头的颜色、形态等来了解身体的状况。

望诊是通过观察病人的皮肤、头发、舌头等来了解病情。

问诊是通过向病人询问相关的病史、症状等来了解病情。

中医常用疗法中医常用的治疗手段包括药物疗法、针灸、推拿、艾灸等。

药物疗法是中医最常用的方法之一,用中草药制成的汤剂、丸剂等常被用来治疗疾病。

针灸是中医的特色疗法,通过将特定的针具插入人体的穴位上,来调节人体内部的阴阳气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推拿是一种传统的手法治疗,通过按摩、扭转、垫压等手法,来调节人体的气血,以达到舒筋活络、通经活血的作用。

艾灸则是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点燃艾草,并让热气渗透到穴位中,从而调节人体内部的阴阳气血。

中医与现代医学的差异中医和现代医学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首先,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和现代医学差别很大,中医重视望、闻、问、切的四诊合参,强调病与人体整体协调失调等因素的关系,而西医则更加重视实验室检查和医学影像学的诊断手段。

其次,中药和西药的成分、药理作用也有许多不同。

中药多为天然植物、矿物质、动物油脂等制成,作用方式较温和,常通过长期调理来进行调节;而西药往往是人造的化学药物,能够迅速控制病情,但有副作用。

中医基础知识入门自学

中医基础知识入门自学

中医基础知识入门自学中医基础知识入门自学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的理论体系。

如果你对中医感兴趣,并且希望自学中医基础知识,那么本文将为你提供一些建议和指导。

一、概述中医基础知识中医学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采用中药、针灸、推拿、气功等多种治疗方法的传统医学体系。

中医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通过观察、望、闻、问、切等诊断方法,综合分析病情,进而确定病因、辨证施治。

中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以天然草药为主要药物材料,通过煎煮、浸泡等方法炮制而成。

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人体穴位来调节阴阳、平衡气血的疗法。

推拿是以手法施压、揉捏、拍打等手法刺激经络来调整气血运行的方法。

气功是通过调整呼吸和身体姿势来调和气血,增强健康的一种运动方法。

二、自学中医基础知识的途径1. 阅读相关书籍:阅读是自学中医基础知识的基础。

可以选择一些系统介绍中医理论、中药学、针灸学等方面知识的书籍,如《黄帝内经》、《本草纲目》、《针灸学》等经典著作。

此外,也可阅读一些由中医专家撰写的专著,帮助理解和应用中医理论。

2. 参加培训班和课程:有些医学院校或中医学院提供中医基础知识的课程,可以选择参加系统化的培训班或大学开设的相关课程。

这样可以有专业的老师进行讲解,并进行互动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3. 利用互联网资源:互联网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

可以利用搜索引擎搜索相关中医基础知识的视频、博客、论坛等资源。

这些资源不仅能够提供理论知识,还可以了解一些实践经验和案例。

三、中医基础知识的学习顺序1. 学习中医理论基础:中医理论是中医学的核心,主要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等。

可以先学习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中医理论的基本原理,了解中医学的基本思想和观念。

2. 学习中药学基础知识:中药学是学习中医的基础,主要包括中药的基本功效、性味归经、药物相互作用等内容。

可以了解常用中草药的基本特点和功效,了解其配伍规律。

中医自学入门顺序表

中医自学入门顺序表

中医自学入门顺序表一、初识中医1. 中医的概念和起源2. 中医的基本理论:阴阳五行和气血津液3. 中医的诊断方法:望、闻、问、切四诊法4. 中医的治疗方法:草药、针灸、推拿等二、中医基础知识1. 中医的病因学:六淫、七情、饮食等2. 中医的病机学:寒热虚实、升降浮沉等3. 中医的疾病分类:外感、内伤、杂病等4. 中医的舌诊与脉诊:舌苔、舌质、脉象等三、常见疾病与中医治疗1. 呼吸系统疾病:感冒、哮喘、肺炎等2. 消化系统疾病:腹泻、胃炎、胃溃疡等3. 心血管系统疾病: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等4. 神经系统疾病:头痛、失眠、中风等5. 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等6. 男科疾病:阳痿、早泄、前列腺炎等7. 肌肉骨骼系统疾病: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8. 皮肤病:湿疹、痤疮、银屑病等四、中医养生保健1. 中医养生的基本原则:防病于未然、调节阴阳平衡2. 中医的饮食调养:五味平衡、食疗方剂等3. 中医的运动保健:太极拳、气功、按摩等4. 中医的情志调理:情绪平衡、心理舒缓等五、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1. 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与应用2. 中医药在世界的发展与影响3. 中医研究的现状与前景六、个人实践与经验分享1. 中医自学的心得与体会2. 中医学习的方法与途径3. 中医理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4. 中医的局限性与争议通过以上的顺序表,初学者可以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中医的入门知识,从中医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治疗方法开始,逐渐深入了解中医的病因学、病机学和常见疾病的治疗等内容。

同时,还介绍了中医的养生保健和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以及个人实践与经验分享,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

通过人类视角的叙述和丰富多样的词汇,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中医的魅力。

中医学入门基础知识

中医学入门基础知识

中医学入门基础知识中医学作为中国特色的传统医学体系,几千年来一直为广大人民群众所信任和使用。

它不仅注重疾病的治疗,更强调个体的整体健康。

本文将介绍中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常用疗法。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中医学是指以中医理论为基础,运用中药、针灸、推拿、气功等手段,预防和治疗疾病的一门学科。

它相信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强调平衡和谐的生活方式。

中医学注重疾病的根本原因,以及调整整体身体的功能,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二、中医学的理论体系1. 五行学说中医学的五行学说是研究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重要理论依据。

五行(金、木、水、火、土)是代表了五种基本物质和能量,并相互作用。

中医学认为人体的脏腑器官与五行相应,通过调整五行的平衡来保持人体的健康。

2. 阴阳学说中医学的阴阳学说是研究事物两种相对、对立但又统一的属性的理论观点。

阴阳代表了事物的两种方面,如阴阳平衡则代表了生命的健康和平衡。

中医学通过调整阴阳的失衡来实现治疗和调理。

3. 气血理论中医学认为,气和血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基础。

气是生命活动的能量,血是体内营养物质的基础。

中医学通过调节气血的运行和平衡来调理人体的功能。

三、中医学的常用疗法1. 中药中药是中医学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它通过利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物质来调理人体功能,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中药的使用需要根据个人具体情况进行配伍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疗效。

2. 针灸针灸是中医学另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通过刺激人体特定的穴位,调整气血的运行和平衡,以及调整人体的能量流动,达到治疗疾病和调理身体的效果。

针灸的应用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和持证执业的医生操作。

3. 推拿推拿是中医学的一种传统按摩疗法。

通过按摩、揉捏、推拿等手法,调理经络和脏腑器官的功能,促进气血的运行和平衡,从而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推拿的应用需要专业的技巧和经验。

4. 气功气功是中医学的一种传统调养方法。

通过呼吸、姿势、意念和动作的练习,调整身体的气血运行和平衡,增强身体的抵抗力和自愈能力。

中医基础知识(全)

中医基础知识(全)

中医基础知识(全)
引言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
富的理论体系。

本文将介绍中医的基础知识,包括其起源、核心理
论和诊疗方法。

起源
中医起源于中国古代社会,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的夏朝时期。

中医的起源和发展与中国古代人们长期研究和总结的医疗经验密切
相关,早期的草药治疗和针灸疗法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中医理论体系。

核心理论
中医核心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藏象学说和经络学说。

阴阳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阴阳两个相对对立的因素构成,五行
学说则将事物分类为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健康的状态是
阴阳平衡、五行协调。

藏象学说研究人体器官的结构和功能,认为
有脏腑、经络和精气三个层次。

经络学说则是中医特有的理论,强
调人体内经络的流通,通过调理经络来治疗疾病。

诊疗方法
中医的诊疗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表,如面色、舌苔等来诊断疾病;闻诊是通过闻患者的气味来判断病情;问诊是通过与患者交谈了解病情;切诊则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辅助诊断。

结论
中医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精髓,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诊疗方法。

了解中医基础知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和应用中医医学。

以上是对中医基础知识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医学基础(全)

中医学基础(全)

中医学基础(全)《中医学基础》教材《中医药学概论》主讲路新国第一章绪论一、《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1、《中医学基础》学习的内容:主要学习和阐释中国传统医学中有关基本概念、基本观念、基本知识与基本理论,为以后学习《中医营养学》奠定必要的基础,是营养学专业的一门学科基础课。

2、《中医学基础》与《中医营养学》是学习和研究《中医营养学》的基础。

《中医营养学》是《中医学基础》的后续课程。

3、课程设置的意义①反映了中国营养学的特色;②是营养学专业必修的课程。

4、教材《中医药学概论(第六版)》(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供药学类专业用),王建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8年11月.教材特点:①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本科教材,符合我们本科专业教学的需要;②是供非中医专业使用的教材,有关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简要而全面,是浓缩本,适合我们非中医专业学习中医知识的需要;③教材内容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药学基本知识和方剂学基本知识三大部分(上、中、下三篇);④附有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研究的进展.5、主要参考教材和参考书①《中医基础理论》(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教材特点介绍;②《中医诊断学》(供中医、针灸专业用),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教材特点介绍;③《中医学基础》,张登本主编,中国中医出版社,2003年1月,24元。

教材特点介绍: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院校规划教材,供中药类专业学习中医药学的专业基础课.④《中医名词术语选释》,人民卫生出版社。

参考书特点介绍:简本;⑤《第2版中医大辞典》,中国中医研究院李经纬余瀛鳌蔡景峰,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1月,330。

00元。

参考书特点介绍:收载38505条。

6、考试成绩计算方法二、中医学的概念1、中医学与中医基础理论:①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医学,也称为中国传统医学。

中医基础知识入门讲解

中医基础知识入门讲解

中医基础知识入门讲解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为大家讲解中医的基本概念、理论基础、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帮助读者初步了解中医学的核心内容。

一、中医的基本概念中医学起源于中国古代,与其他医学系统相比,它有着独特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

中医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将人体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强调平衡和调节的重要性。

中医学的核心理念是“阴阳五行”,它代表了万物的生成和变化规律。

通过调节阴阳和五行,中医能够维护人体的健康状态。

二、中医的理论基础1. 阴阳学说:阴阳是中医理论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它表征了事物相对而言的两种属性。

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保持了事物的动态平衡。

2. 五行学说:五行包括金、木、水、火、土,它们代表了自然界万物的不同属性和相互关系。

五行学说能够解释人体生理和疾病发生的规律,为中医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指导。

3. 经络学说: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指的是人体内部的能量通道。

中医认为,经络是联系组织器官的桥梁,通过调节经络的畅通,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4. 辨证论治:中医治疗疾病强调辨证论治,即根据患者的特定病情和体质,调节阴阳和五行的平衡,从而恢复人体的健康状态。

三、中医的诊断方法中医有许多独特的诊断方法,其中最常见的包括四诊法和望闻问切法。

1. 四诊法:四诊法是中医诊断的基本工具,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通过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搏等,中医医生能够了解患者的疾病状况和体质特点。

2. 望闻问切法:望闻问切法是中医辨证论治的关键步骤。

医生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听取患者的病情描述、询问患者的病史和利用切诊技巧(包括脉诊和舌诊),判断病因和病性,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四、中医的治疗原则中医治疗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根据不同的辨证论治,制定相应的治疗原则。

1. 辨证施治:中医强调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针对不同的病因和病性,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医初学基础知识

中医初学基础知识

中医初学基础知识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综合性医学体系,它包含了丰富的基础知识。

以下是中医初学者应掌握的基础知识:
1. 五行学说:中医认为宇宙和人体都是由五种基本元素(木、火、土、金、水)组成的,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形成了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

2. 阴阳学说:中医将事物分为阴阳两个相对对立的方面,并认为阴阳是一种相对关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

3. 气血理论:中医强调人体内的气和血是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气有推动和温养作用,血有营养和滋养作用。

4. 脏腑学说:中医将人体内的脏器分为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并认为它们在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5. 经络学说:中医认为人体内有经络系统,通过经络可以调节气血的流动和输送,在治疗疾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6. 病因病机学说:中医强调疾病是由于外界的六淫(风、寒、暑、湿、燥、火)和内在的七情(喜、怒、悲、忧、恐、惊、思)等因素导致的,通过分析病因,确定病机,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7. 诊断方法:中医的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诊法,通
过观察面色、舌苔、脉象等来判断病情。

8. 中药学:中医依靠草药来治疗疾病,中药学是研究中草药的性能、功效、配伍等方面的知识。

以上是中医初学者应掌握的基础知识,通过学习和实践,可以进一步了解和应用中医理论。

中医学入门基础知识

中医学入门基础知识

中医学入门基础知识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它起源于古代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

中医学注重整体治疗和平衡身体的自然能力,通过调整人体内部的能量流动来治疗疾病。

以下是中医学的入门基础知识,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一独特的医学系统。

1. 中医理论中医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和经络学说等。

阴阳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相对的力量组成,人体也是如此。

阴阳要保持平衡,才能保持身体健康。

五行学说将自然界的事物分为五个元素:木、火、土、金和水。

人体的五脏相应着五行,相互关联。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理论之一,经络是人体内部的能量通道,通过经络的调节可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2. 诊断方法中医学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辨证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五官、皮肤等外表来判断病情。

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等来判断病情。

问诊是医生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病情以及症状的详细情况。

切诊是通过把手轻轻按在患者身体的特定位置,来判断经络的状况。

3. 中草药中草药是中医学中常见的治疗方法之一。

中草药是植物的草木的各种部分,经过炮制或者加工制成中药,通过内服或外用来治疗疾病。

中草药有多种功效,可以滋补身体,祛除湿气,清热解毒等。

中草药的应用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因此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准确的判断力。

4. 针灸疗法针灸也是中医学的一种独特疗法。

它通过在人体的特定穴位上插入细针,来调节人体内部的能量流动,恢复身体的平衡。

针灸可以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疼痛、消化问题、失眠等。

针灸需要具备专业的技术和知识,因此必须由经过专门培训的医生来进行操作。

5. 饮食调理中医学强调饮食对健康的重要性。

中医饮食调理注重食物的性味对人体产生的影响。

根据个体的体质和疾病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食疗方案来调理身体。

比如,寒性体质的人应该多吃些温热的食物来平衡体内的阴寒;湿气重的人应该少吃湿热性的食物,多吃一些干燥性的食物。

中医的基础知识大全集!(自学必备)

中医的基础知识大全集!(自学必备)

中医的基础知识大全集!(自学必备)一、基础理论1.有机整体的中心是:五脏。

2.有机整体的主宰是:心。

3.阳中之阳的时间是:上午。

4.阴中之阴的时间是:前半夜。

5.阳中之阴的时间是:下午。

6.阳中之阳的时间是:上午。

7.说明阴阳互根的是:阴在内,阳之守也。

8.说明对立制约的是:动极者镇之以静。

9.说明阴阳互根的是:阴中求阳。

10.说明阴阳转化的是:热极生寒。

11.称“阳中之阳”的脏是:心。

12.称“阴中之阳”的脏是:肝。

13.称“阴中之阴”的脏是:肾。

14.称“阳中之阴”的脏是:肺。

15.阴偏胜所致证候是:实寒证。

16.阴偏衰所致证候是:虚热证。

17.阳偏胜所致证候是:实热证。

18.阳偏衰所致证候是:虚寒证。

19.根据阴阳互根确定的治法是:阳中求阴。

20.适用于阳偏衰的治法是:阴病治阳。

21.根据阴阳对立制约确定的治法是:热者寒之。

22.适用于阳偏胜的治法是:热者寒之。

23.“木”的特性是:曲直。

24.“水”的特性是:润下。

25.属于“金”的音是:商音。

26.属于“水”的音是:羽音。

27.木的“所不胜”之行是:金。

28.水的“所胜”之行是:火。

29.金的子行为:水。

30.火的母行为:木。

31.木的“所不胜”之“子”是:水。

32.木的“母”之“所胜”是:火。

33.肝病传脾的是:相乘。

34.肝病传心的是:母病及子。

35.肺病及肾是:母病及子。

36.木火刑金是:相侮。

37.“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属于:相乘。

38.“水气凌心”属于:相乘。

39.喜胜:悲。

40.恐胜:喜。

41.属于“火”的是:喜。

42.属于“金”的是:悲。

43.属于“水”的是:耳。

44.属于“土”的是:口。

45.属于“水”的是:咸。

46.属于“木”的是:酸。

47.属于“水”的是:黑。

48.属于“金”的是:白。

49.“君主之官”指:心。

50.“将军之官”指:肝。

51.“生之本”指:心。

52.“罢极之本”指:肝。

53.“气之根”是指:肾。

54.“气之主”是指:肺。

中医入门基础知识pdf

中医入门基础知识pdf

中医学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一部分,涵盖了丰富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以下是中医学的一些入门基础知识:
1. 阴阳五行理论:中医理论基础之一,认为宇宙和人体的一切现象都可以归纳为阴阳和五行的相互关系。

阴阳是对立而统一的两个方面,五行是金、木、水、火、土等五种元素,代表了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2. 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有经脉,通过经脉运行气血。

经络的流通与调畅对于维持身体健康起到重要作用。

3. 气血理论:认为气(体内的生命能量)和血(体内的营养物质)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调节气血的平衡对于保持身体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4. 脏腑学说:将人体的脏腑分为五脏(心、肺、肝、脾、肾)和六腑(胃、小肠、大肠、胆、膀胱、三焦),认为它们与五行有对应关系,调节人体生理活动。

5. 四诊法:中医的临床诊断方法,包括望、闻、问、切。

通过望病人的面色、舌苔等外表特征,闻病人的气味,问病人的症状,和切脉搏等方式综合分析病情。

6. 中草药治疗:中医药物治疗的一部分,强调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的药理作用,常用于调理身体的阴阳平衡。

7. 针灸和推拿:针灸是通过用针刺激穴位来调整气血流动,推拿是通过推、拿、揉等手法来调整经络气血。

这两种方法是中医理疗的重要手段。

8. 食疗:中医强调饮食养生,认为合理的膳食结构和食材搭配对维持身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

这仅仅是中医学的一部分基础知识,实际上中医学包含了更多的细分领域和深层次的理论。

要深入学习中医,建议通过正规的中医学校或相关学术机构进行系统学习。

中医入门基础知识

中医入门基础知识

中医入门基础知识中医,又称为汉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中医入门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医的基本理论中医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阴阳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经络学说和病因病机学说。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基础,认为宇宙万物都由阴阳两种基本物质构成,并通过五行(金、木、水、火、土)之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来解释事物的变化规律。

脏腑学说则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各个脏腑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经络学说认为人体有一套经络系统,通过经络的运行来调节气血,维持身体的健康。

病因病机学说则研究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

2. 中医的诊断方法中医的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象等外在表现来了解病情;闻诊是通过听患者的声音、嗅患者的气味来诊断疾病;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等来获取病情信息;切诊则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了解病情。

这四种诊断方法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中医独特的诊断体系。

3. 中医的治疗原则中医的治疗原则强调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

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整体,治疗时要考虑到患者的整体状况,而不仅仅是局部病变。

辨证论治则是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针灸、推拿、拔罐等。

4. 中药的基本知识中药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其种类繁多,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

中药的选用和配伍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以及药物的性味归经来决定。

中药的炮制方法也非常重要,不同的炮制方法会影响药物的药效和安全性。

5. 中医的养生保健中医养生保健强调预防为主,主张通过调整饮食、起居、情志等方面来维护身体健康。

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包括食疗、药膳、气功、太极拳等,旨在调和阴阳,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6. 中医的现代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中医研究也在不断深入,许多中医理论和治疗方法都得到了现代科学的验证和支持。

例如,针灸治疗的镇痛效果、中药的抗炎作用等都已经被现代研究所证实。

中医入门基础知识

中医入门基础知识

中医入门基础知识中医入门基础知识中医作为中国传统的医学体系,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以其“辨病辩证,辩证治病”的特点,对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治疗。

本文将介绍中医的基础知识,包括中医的起源、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医的诊断方法和治疗原则等内容。

一、中医的起源中医起源于古代中国的原始社会,经过几千年的实践和发展,形成了独有的理论体系。

中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约5000年前,当时的中国人民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变化和人体的反应,总结出了一系列的养生方法和治疗经验。

这些经验逐渐得到积累和完善,形成了中医的基础理论。

二、中医的理论体系中医的理论体系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理论和经络学说等。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内外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阴阳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概念,阴阳相对而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维持着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另一重要概念,将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况与自然界的五行(木、火、土、金、水)相对应,以此来分析和治疗疾病。

气血理论强调了气和血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气血的充足与否关系着人体的健康和疾病的发展。

经络学说认为,人体内存在一条条经络,贯穿全身,通过经络系统的调节,可以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保持人体的健康状态。

三、中医的诊断方法中医诊断方法包括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望诊主要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眼底等外观特征,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状况。

闻诊通过听取患者的呼吸声、咳嗽声等来了解患者的状况。

问诊是通过与患者进行详细的交流,询问症状、病史等来了解患者的状况。

切诊则是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触诊,了解患者的脉搏状况,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体质状况。

四、中医的治疗原则中医的治疗原则包括辨证施治、调整阴阳、平衡气血、通经活络等。

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的核心原则,中医通过对患者的各种症状进行分析和判断,确定疾病的证候类型,从而提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学基础知识

中医学基础知识

中医学基础知识中医学基础知识(上)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种,其理论体系和应用实践经过千百年的发展演化,独具特色。

中医学强调人体整体观念,即“天人合一”,通过整体分析病人的生理、病理和心理状态,进而决定治疗方案。

以下是中医学的一些基础知识: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1.气:中医学认为,宇宙万物均由气体构成。

人体内有五种脏腑和六脉之气,分别控制人体的生理、病理和心理活动。

2.阴阳:阴阳是中医学中的两个基本概念,是描述事物相对和统一的两个方面。

阴虚阳盛,阴阳失衡则会导致各种疾病。

3.五行:中医学认为,宇宙万物是由五行(木、火、土、金、水)构成的。

五行相互制约、相互生克,是中医诊断和治疗的基本原则。

4.精气神:中医学认为,人体精、气、神三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形成人体的生命和机能。

精是人体形成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是血脉和各器官之间的联系和运输媒介,神是反映人的心态和思想活动的综合表现。

二、中医辨证论治中医学的诊断和治疗建立在“辨证论治”基础上。

辨证即分析和判断病人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将其归结为若干个证候,确定病情和治疗方案。

论治即选择合适的方药或针灸等治疗方法治疗病情。

三、中医文化和应用现状中医学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和国际影响力。

中医学在国内的应用和推广情况逐渐良好,但在国外的认可和推广亟待加强。

总之,中医学的深厚理论和实践经验,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医学史上的辉煌成果,更是为世界医学研究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经验。

中医学基础知识(下)中医药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人们对生命的崇尚和追求。

以下是中医药的一些基础知识:一、中医药基本理论1. 中药性味归经:中药性味指中药的气味、味道、性质及功效特点。

中药归经是指中药所入的各种脏腑,例如五脏、六腑、十二经络等。

2. 药性归类:中药性味可以归类为五味、四气、十三苦、十六臭、十二药类等。

3. 药物相互作用:中药在用药过程中,不仅单纯地发挥其自身的作用,还会在一定程度上相互作用并影响疗效。

中医基础入门

中医基础入门
同一疾病不阶段不同个体可有不同 证 异病同证:
不同疾病可有相同或近似的证
精选ppt课件最新
14
辨证论治 最佳医疗模式
抓住疾病当前阶段的主要矛盾, 又根据矛盾的特殊性作具体分析,并将
两者巧妙结合起来的诊疗方法。 原则性和灵活性高度协调、具体情况具
体处置,是辨证论治的精髓, 也是WHO所推崇的21世纪最佳医疗模
与自然界的统一
与社会的的统一 人体内部的统一 形体与精神的统一
整体观
精选ppt课件最新
7
辨证和论治
辨证:
四诊 收集资料
症状、体征
分析、综合 辨清疾病
原因、性质 部位、邪正 之间关系
概括判断

精选ppt课件最新
8
辨病论治
简单的疾病:胆道蛔虫 复杂疾病 病程长,
每个阶段的病理变化不同 治疗方法不同
对症治疗
中医不绝,临床实效是坚实后盾
精选ppt课件最新
3
五、中医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整体观 辨证论治
精选ppt课件最新
4
(一)整体观
人体内部的
社会的
统一
自然环境的
精选ppt课件最新
5
上 、中、下综合全面考察
疾病的诱因
人事的变迁
年龄与个性
体质的 差异
病症的部位
阴阳与 四时
精选ppt课件最新
6
天人相应整体观
中 医 学 入门
中医医院康复科
精选ppt课件最新
1
四、中医学的主要内容
(一) 中医基础理论
哲学思想 气 正常人体 阴阳 的认识 五行 脏象经络
气血、精
疾病认识
病因 发病 病机
养生 诊疗 疾病

中医入门基础知识2篇

中医入门基础知识2篇

中医入门基础知识2篇【中医入门基础知识】(一)中医学是我国传统医学的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在我国历史和现代医学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是中医入门基础知识的介绍:中医的理论基础中医学包括人体的构造、功能、病因、病理、诊断、治疗以及预防保健。

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五个方面:(1)气的学说。

中医学认为,气是构成自然界和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气是无形且存在于物体的表面和内部,贯穿全身,与五脏六腑、经络、穴位等密切相关。

(2)阴阳学说。

中医学认为,天地万物中都包含了阴阳两种对立但又统一的相互依存的物质,人体也遵循着阴阳互动、相互制约、相互转换的规律,它们的平衡与失衡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与疾病。

(3)五行学说。

中医学认为,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与人体的器官、组织、生理过程、疾病及其治疗等密切相关,通过五行的相互制约、相互生克,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4)经络学说。

中医学认为,人体内经脉络纵横交错,犹如水系一样贯穿全身,是气血运行通畅的通道,内脏器官与皮肤肌肉之间的联系通过经脉来实现,经络穴位是中医诊断与治疗的主要手段。

(5)辨证论治学说。

中医学认为,疾病不仅是由外部因素侵袭了人体,还与人体自身的阴阳失衡、气血运行紊乱有密切关系,因此需要辨别病因、病位、病机、病势等方面的证候,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

中医的诊断方法中医学中,有四种基本的诊断方法:(1)望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面色、眼神、肢体、舌苔、舌质、脉象等方面的变化,了解患者身体的情况,判断阴阳盛衰、气血虚实、五脏六腑的状况,找出疾病的病因、病位和性质。

(2)闻诊。

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体味、排泄、睡眠、饮食等方面的变化,了解患者身体的情况,判断疾病的性质和病程。

(3)问诊。

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病情、症状、饮食、睡眠、排便等方面的情况,以及患者的个人史、家族史、生活习惯等方面的信息,了解疾病的经过、病情、病因、影响因素等,从而确定所属的证候。

中医教学入门知识点总结

中医教学入门知识点总结

中医教学入门知识点总结一、中医的基本理论1. 中医的起源和发展中医起源于古代中国,是中国的传统医学,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中医的发展经历了不断的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2. 中医的基本理论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五行学说、气血津液学说、脏腑经络学说以及病因病机病理学说等。

其中,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贯穿于中医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的各个方面。

3. 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阐述了宇宙万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变化规律。

阴阳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五行相生相克、相互制约,构成了中医理论的基本框架。

4. 气血津液学说气、血、津、液是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包括气的运动、血的营养、津液的滋润等,贯穿于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过程之中。

5. 脏腑经络学说脏腑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阐述了人体内脏器的功能作用、相互联系和病变规律,以及经络的分布、运行和调节。

6. 病因病机病理学说中医强调病因与病机的关系,认为外感内伤、情志失调、饮食不节等因素是导致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而病机是指疾病的发展规律和病理机制。

二、中医诊断学1. 中医四诊法中医四诊法是中医诊断的基本方法,包括望、闻、问、切四个方面,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脉象等生理特征和病理变化,听取患者的言语、声音,询问患者的病史和症状,以及切诊患者的脉搏等,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确定病名病证。

2. 中医脉诊中医脉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了解患者的脉象、脉势、脉理等情况,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和病变情况,对中医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 中医舌诊中医舌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手段,通过观察患者的舌苔、舌色、舌形等特征,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和病变情况,为中医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三、中医治疗学1. 中医治疗原则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包括辨证施治、因病制宜、标本兼治、防患未然等,强调从肾源自然、辨证施治的角度出发,个体化地治疗患者的病情。

中医基础必背知识

中医基础必背知识

中医基础必背知识中医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和信任。

中医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其治疗方法和药物应用具有独特的特点。

了解中医的基本知识,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中医学,还能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中医知识进行保健和预防。

下面是一些中医基础必背知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 中医的基本理论中医的基本理论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经络学说、脏腑学说等。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由阴阳两种相对而统一的对立面组成的,阴阳的相互作用和平衡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五行学说将万物分为木、火、土、金、水五行,强调宇宙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关系。

经络学说认为人体有经络相通,通过经络可以调节人体的阴阳平衡。

脏腑学说则是中医解释人体生理功能的基础,涉及到心、肝、脾、肺、肾等脏腑的功能以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2. 中医诊断方法中医诊断方法主要包括望、闻、问、切四诊。

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来了解患者的病情。

闻诊是通过倾听患者的声音、呼吸等来判断病情。

问诊是医生与患者进行交流,了解患者的症状、疾病的发作规律等。

切诊是指医生通过按摩或揉捏患者的穴位来了解患者的脉象和体质情况。

3. 中医疾病分类中医按照疾病的病因、病机和病情分为虚证、实证、寒证、热证、痰湿证、血瘀证等。

虚证是指由于机体内阴阳失衡或气血亏虚而导致的疾病。

实证是指机体出现邪气入侵导致的疾病,表现为热症或实证。

寒证是指阳气不足,阴寒内盛导致的疾病。

热证则是指机体内有实热邪气引起的疾病表现。

痰湿证是指机体内湿邪积聚引起的疾病,常见于湿热之邪阻遏。

血瘀证是指机体内有血液不畅、气血凝滞所引起的疾病。

4. 中药常用药物中医药物是中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常用药物有黄芪、当归、陈皮、柴胡等。

黄芪具有补气养血、提高免疫力的作用。

当归有活血止痛、调经养血的功效。

陈皮可以健脾开胃、理气宽中。

柴胡具有解表宣肺、和胃理气的功效。

5. 中医养生方法中医强调养生和预防,有许多养生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保持身体的健康。

中医基础知识入门自学

中医基础知识入门自学

中医基础知识入门自学中医基础知识入门自学(上)中医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医学体系,一直以来都备受广大人民的重视和热爱。

如果你想要学习中医的基础知识,以下是一些必须了解的内容。

一、中医的基本理论中医的基本理论有五脏六腑学说、气血理论、阴阳五行及病因病机。

其中五脏六腑学说是中医学中核心的理论之一,认为人体的五脏包括心、肝、脾、肺、肾,六腑包括胃、小肠、大肠、膀胱、胆、三焦。

每个脏腑都有相应的功能,与人体的健康密切相关。

气血理论则认为人体的生理活动和病情变化都与气血运行有关,人体的气分为真气和假气,真气又称精气,假气又称营气。

阴阳五行学说和病因病机学说则从不同的角度来解释导致疾病的原因和机制。

二、中医的诊断方法中医的诊断方法有望闻问切等。

其中,“望”是指医生观察患者的面容、舌苔、眼底等方面来推断疾病的部位和性质;“闻”是指医生听取患者诉说的症状,以判断疾病的发作形式;“问”则是通过与患者的交谈来了解疾病的症状、起因、经过等信息;“切”则是通过按摩患者的脉搏来了解其脏腑功能和气血状况。

三、中医的治疗方法中医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针灸治疗、推拿治疗、食疗等。

药物治疗是中医主要的治疗方法,药物种类繁多,包括中药、方剂和临床配方等。

针灸治疗则是利用针刺和加热等手段,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改善脏腑功能。

推拿治疗指的是医师在患者身上施加适当的力量,以达到调理气血、活络筋骨、消除疼痛的效果。

食疗则是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来达到健脾益胃、滋养气血等功效。

四、中医对于人体的观念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整体,心、肝、脾、肺、肾等脏腑都有着各自的职能和相互作用,同时也受到外界环境、个体特征、情绪状态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中医治疗时不仅需要关注病症本身,还要综合考虑个体特征、病因和病机等因素。

同时,中医也深刻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密切联系,强调“天人合一”的重要性。

中医的基础知识入门自学(下)中医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医学体系,其理论和治疗方法与西方医学有许多不同之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基础入门
中医学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替代医学
Alternative Medicine
补充医学 Complement medicine
2
原始到奴隶社会的医疗
文化知识: 部落的上层、巫师
鬼神
灵魂 疾病 巫师
诬医
蛊害
方法:舞剑、咒符、香灰、驱蛊
9
周代建立健全的医师制度
孕育 奠基 突破 发展 综合深化
腾飞
12
(一)先秦;秦、汉时期
中医理论体系奠基阶段
标志:奠基性的医学经典著作。
1、
灵枢
《黄帝内经》
162篇20万字
素问
作者:黄帝为托名,集体创作.
13
《内经》作者
1. 黄 帝 : 帝 王 , 《 辞 海 》: 传 说 中原各族的共同 祖先。姬姓,号 轩辕氏、有熊氏, 少典之子。 嫘祖:养蚕
金匮要略 (内伤杂病) 用药214种
麻黄汤、小柴胡汤 等经典方沿用至今。
唐代传入日本、朝鲜称汉方医学
150 首,被日本药界制成颗粒,
方剂的内涵:研究
20
《伤寒论》 “医方之祖”
“坏症” “纠偏” 书 纠正性治疗 当时医生不能具体分析,准确方用药著述的
治疗外感病时的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将病邪由浅入深地分为6个阶段, 每阶段都共同的症状特点变化, “六经辨证”
特点:收集,整理前人的学术成果,出现 了大批集成性著作。 明代 《外科正宗》收集外科有效方剂, 记载截肢、气管缝合、鼻息肉摘除、 咽喉食道内铁针、下颌骨脱臼复位法 清代 国家组织 《医宗金鉴》《四库全书 · 子部》
37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
参考医药书 800 本, 27年 收集药物 1,892 种 附方 11,096 首,图 1000 字数 :200万言,52 卷 16世纪以前的药学成就总结 世界医学、生物学的重要文献
2.1晋代 · 皇浦谧
总结经络和针灸治 疗的方法和理论 记载654穴位 【灵枢】 充实、系统
28
2.3 唐• 孙思邈
《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记载处方、各种
治病手段 发展张仲景,辨
证论治, 进步 : 脏腑辨证
29
(三)宋 金 元
深入发展时期 公元 960 - 1368
30
1.医学理论与专著
宋代· 陈无择编著
只要准确,能顿起大病沉疴 奇效的经典配方, “经方”
21
4.《神农本草经》
成书于汉代,托名神农所著。 收载中药365种。 根据养生、治病和有毒和无毒
分为上、中、下三品, 药物分为 寒、热、温、凉 四性
酸、甘、辛、咸 五味 为后世中药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22
四部经典
《内经》
《难经》 《神农本草经》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统一的学术方式 促进医学
23
(二) 晋 隋 唐时期
在内经与伤寒论 中医理论体系的充实与系统化
24
(二)晋 隋 唐
特点:生产力、经济文化、丰富医疗实践 中医理论体系充实、系统化 各医家独到见解
各抒己见 百家争鸣
突破发展 辉煌成就时期
25
(二)晋 隋 唐
1.分支学科成熟
脉学 病因、病机
妇科、儿科
2.临床专著
治疗:辨证论治。 标志:中医学由单纯的经验积累
系统理论的总结阶段
18
2.《难经》
“难” :质难 以问答的方式探讨医学理论,共 81个
问答(《八十一难》) 内容丰富,在脉诊和针灸治疗方面, 较《黄帝内经》更为详细。
19
3.《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年: 张仲景著 宋• 林亿 整理
伤寒论(外感)
载方265
14
2.一个氏族
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个氏族:《中国 通史简编》:作兵器,造舟车弓 矢,染五色衣裳,即古代学者承 认黄帝为华族始祖,历代人们均 以黄帝子孙为荣。
15
溯本崇源,以示学有本根
冠以“黄帝” 为一种风气。 《淮南子·修务训》“世俗之人,多尊古
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 后能人说。” 《汉书·艺文志》 以神农黄帝名书者 有二十余种之多,托 言黄帝,或神农,意义溯源崇本。
区分医师与诬医 医: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等职位,
医师为众之长,职掌医务政令。
上士 中士 下士
周代奠定了中国医疗行政制度
10
《黄帝内经》
<素问•五藏别论>
“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 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 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 治之无功矣”
11
三、中医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
先秦 秦汉 晋隋唐 宋金元 明清 进现代
16
中医理论的渊薮
中国现存最早、最完全、影响最大一部 医学著作,洪篇巨制。 1、运用当时的先进哲学思想 系统的阐述了人体的结构、病理、生理 以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养生等。 用医学知识对阴阳五行等做探讨,丰富 和发展哲学
17
中医理论的渊薮
2、基本特点: 确立中医学的独特体系,
强调整体观念 人是整体、 人与天地自然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中医病因学分类 著名三因学说。
内因 :七情
三因
外因 :六2.临床发展
《小儿要证直诀》钱乙 创建 六味地黄汤 预防天花的“牛痘” 术的原型: 人痘术 开创了免疫学的先河, 宋:宋慈〈洗怨录〉古代法医学的顶峰。 北宋开设国家药局(惠民) 编辑了官办药局的配方规范书
38
由来? 《本草品汇精要》
诸病源候论 备急千金要方 扁鹊针刺治尸厥
3.国外医学的渗入 印度、波斯
26
2.医学理论与专著
晋 · 葛洪 《肘后备急方》
骨折:“伤处以竹片夹裹之 ,令遍病上急缚,勿令转动”
固定的两端肢体功能锻炼 西医:上下关节广泛固定 天津:小夹板局部固定功能锻炼内外用药中西
医结合治疗方法。
27
2.医学理论与专著《针灸甲乙经》
活跃了学术的气氛, 倡导了注重理论研究之风。 寒凉派刘完素(河间) 脾胃派 李杲(东垣) 攻邪派 张从正(子正) 养阴派朱震亭(丹溪)
34
4.金、元时代四大学派

刘完素 清热泻火 李杲 甘温除热 张从正 攻下逐火 朱震亭 滋阴降火
35
(四)明 清时期
公元1368-1840 集成、综合汇通
36
医学理论研究、编著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32
针灸学
王惟一 《新铸铜人腧穴针灸图》 荷兰 DR Rhijne 1673( 日本) 论文:《De Acupuncture》(1677) 针刺:acupuncture 通过文章 在西方语言
中固定下来。 拉丁文 “针” 的词根 “acu”
+ “刺” puncture
33
4.金、元时代四大学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