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入门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嫘祖:养蚕
-
14
2.一个氏族
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个氏族:《中国 通史简编》:作兵器,造舟车弓 矢,染五色衣裳,即古代学者承 认黄帝为华族始祖,历代人们均 以黄帝子孙为荣。
-
15
溯本崇源,以示学有本根
冠以“黄帝” 为一种风气。 《淮南子·修务训》“世俗之人,多尊古
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 后能人说。” 《汉书·艺文志》 以神农黄帝名书者 有二十余种之多,托 言黄帝,或神农,意义溯源崇本。
-
16
中医理论的渊薮
中国现存最早、最完全、影响最大一部 医学著作,洪篇巨制。 1、运用当时的先进哲学思想 系统的阐述了人体的结构、病理、生理 以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养生等。 用医学知识对阴阳五行等做探讨,丰富 和发展哲学
-
17
中医理论的渊薮
2、基本特点: 确立中医学的独特体系,
强调整体观念 人是整体、 人与天地自然
-
4
一、前言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
丰富 经验 总结
5000 华夏 文明
博大
整体
精深 辨证论治
古代哲学 独特医学
思想
理论体系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产物
-
5
二、中医药学的起源
《中国科学思想史》 神农 岐伯
原始公制社会 距今100万年
积累了原始的医学
《淮南子 • 修务训》
“古者民茹草饮水
多疾病
于是神农乃始教民, 尝百草
2.临床专著
诸病源候论 备急千金要方 扁鹊针刺治尸厥
3.国外医学的渗入 印度、波斯
-
26
2.医学理论与专著
晋 · 葛洪 《肘后备急方》
骨折:“伤处以竹片夹裹之 ,令遍病上急缚,勿令转动”
固定的两端肢体功能锻炼 西医:上下关节广泛固定 天津:小夹板局部固定功能锻炼内外用药中西
医结合治疗方法。
-
治疗:辨证论治。 标志:中医学由单纯的经验积累
系统理论的总结阶段
-wenku.baidu.com
18
2.《难经》
“难” :质难 以问答的方式探讨医学理论,共 81个
问答(《八十一难》) 内容丰富,在脉诊和针灸治疗方面, 较《黄帝内经》更为详细。
-
19
3.《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年: 张仲景著 宋• 林亿 整理
伤寒论(外感)
载方265
诬医
蛊害
方法:舞剑、咒符、香灰、驱蛊
-
9
周代建立健全的医师制度
区分医师与诬医 医: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等职位,
医师为众之长,职掌医务政令。
上士 中士 下士
周代奠定了中国医疗行政制度
-
10
《黄帝内经》
<素问•五藏别论>
“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 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 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 治之无功矣”
只要准确,能顿起大病沉疴 奇效的经典配方, “经方”
-
21
4.《神农本草经》
成书于汉代,托名神农所著。 收载中药365种。 根据养生、治病和有毒和无毒
分为上、中、下三品, 药物分为 寒、热、温、凉 四性
酸、甘、辛、咸 五味 为后世中药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
22
四部经典
《内经》
《难经》 《神农本草经》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内伤杂病) 用药214种
麻黄汤、小柴胡汤 等经典方沿用至今。
唐代传入日本、朝鲜称汉方医学
150 首,被日本药界制成颗粒,
方剂的内涵:研究
-
20
《伤寒论》 “医方之祖”
“坏症” “纠偏” 书 纠正性治疗 当时医生不能具体分析,准确方用药著述的
治疗外感病时的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将病邪由浅入深地分为6个阶段, 每阶段都共同的症状特点变化, “六经辨证”
-
30
1.医学理论与专著
宋代· 陈无择编著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中医病因学分类 著名三因学说。
内因 :七情
三因
外因 :六淫 刀伤
不内外因 :饮食
-
31
2.临床发展
《小儿要证直诀》钱乙 创建 六味地黄汤 预防天花的“牛痘” 术的原型: 人痘术 开创了免疫学的先河, 宋:宋慈〈洗怨录〉古代法医学的顶峰。 北宋开设国家药局(惠民) 编辑了官办药局的配方规范书
一日而遇七十毒。”
-
6
二、中医药学的起源
草:治病 草本药多 本草 防病养生:模仿动物跳跃五禽戏。
-
7
中医药学起源
火: 生食走向熟食
局部烧灼、原始的烫法、灸法
石: 排浓、压迫止痛
石针 金属针
药:单味用药 汤剂 药物的配合
复方 减少副作用
-
8
原始到奴隶社会的医疗
文化知识: 部落的上层、巫师
鬼神
灵魂 疾病 巫师
27
2.医学理论与专著《针灸甲乙经》
2.1晋代 · 皇浦谧
总结经络和针灸治 疗的方法和理论 记载654穴位 【灵枢】 充实、系统
-
28
2.3 唐• 孙思邈
《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记载处方、各种
治病手段 发展张仲景,辨
证论治, 进步 : 脏腑辨证
-
29
(三)宋 金 元
深入发展时期 公元 960 - 1368
统一的学术方式 促进医学
-
23
(二) 晋 隋 唐时期
在内经与伤寒论 中医理论体系的充实与系统化
-
24
(二)晋 隋 唐
特点:生产力、经济文化、丰富医疗实践 中医理论体系充实、系统化 各医家独到见解
各抒己见 百家争鸣
突破发展 辉煌成就时期
-
25
(二)晋 隋 唐
1.分支学科成熟
脉学 病因、病机
妇科、儿科
-
11
三、中医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
先秦 秦汉 晋隋唐 宋金元 明清 进现代
孕育 奠基 突破 发展 综合深化
腾飞
-
12
(一)先秦;秦、汉时期
中医理论体系奠基阶段
标志:奠基性的医学经典著作。
1、
灵枢
《黄帝内经》
162篇20万字
素问
作者:黄帝为托名,集体创作.
-
13
《内经》作者
1. 黄 帝 : 帝 王 , 《 辞 海 》: 传 说 中原各族的共同 祖先。姬姓,号 轩辕氏、有熊氏, 少典之子。
正骨和脊柱疗法等 芳香法、冥想法、触摸法、嗅氧法
颜色法、全息法、电磁法 大剂量维生素法和超自然疗法等
-
3
替代医学及疗法
效果满意、费用低廉、无副作用,在西 方许多国家越来越受到欢迎。
2000年3月克林顿颁布第13147号令, 成立白宫补充与替代医学政策委员会
中国人担当顾问 决策、推动中医 加拿大、英国、日本、美国 澳大利亚
中 医 学 入门
青县中医医院
-
1
中医学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替代医学
Alternative Medicine
补充医学 Complement medicine
-
2
替代疗法 各种传统的民间医学及疗法
针灸、草药、顺势疗法; 按摩、太极拳、气功和饮食疗法; 心理、精神、放松、催眠、指压
-
14
2.一个氏族
原始社会末期的一个氏族:《中国 通史简编》:作兵器,造舟车弓 矢,染五色衣裳,即古代学者承 认黄帝为华族始祖,历代人们均 以黄帝子孙为荣。
-
15
溯本崇源,以示学有本根
冠以“黄帝” 为一种风气。 《淮南子·修务训》“世俗之人,多尊古
而贱今,故为道者必托之于神农黄帝而 后能人说。” 《汉书·艺文志》 以神农黄帝名书者 有二十余种之多,托 言黄帝,或神农,意义溯源崇本。
-
16
中医理论的渊薮
中国现存最早、最完全、影响最大一部 医学著作,洪篇巨制。 1、运用当时的先进哲学思想 系统的阐述了人体的结构、病理、生理 以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养生等。 用医学知识对阴阳五行等做探讨,丰富 和发展哲学
-
17
中医理论的渊薮
2、基本特点: 确立中医学的独特体系,
强调整体观念 人是整体、 人与天地自然
-
4
一、前言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瑰宝。
丰富 经验 总结
5000 华夏 文明
博大
整体
精深 辨证论治
古代哲学 独特医学
思想
理论体系
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交叉产物
-
5
二、中医药学的起源
《中国科学思想史》 神农 岐伯
原始公制社会 距今100万年
积累了原始的医学
《淮南子 • 修务训》
“古者民茹草饮水
多疾病
于是神农乃始教民, 尝百草
2.临床专著
诸病源候论 备急千金要方 扁鹊针刺治尸厥
3.国外医学的渗入 印度、波斯
-
26
2.医学理论与专著
晋 · 葛洪 《肘后备急方》
骨折:“伤处以竹片夹裹之 ,令遍病上急缚,勿令转动”
固定的两端肢体功能锻炼 西医:上下关节广泛固定 天津:小夹板局部固定功能锻炼内外用药中西
医结合治疗方法。
-
治疗:辨证论治。 标志:中医学由单纯的经验积累
系统理论的总结阶段
-wenku.baidu.com
18
2.《难经》
“难” :质难 以问答的方式探讨医学理论,共 81个
问答(《八十一难》) 内容丰富,在脉诊和针灸治疗方面, 较《黄帝内经》更为详细。
-
19
3.《伤寒杂病论》
东汉末年: 张仲景著 宋• 林亿 整理
伤寒论(外感)
载方265
诬医
蛊害
方法:舞剑、咒符、香灰、驱蛊
-
9
周代建立健全的医师制度
区分医师与诬医 医:食医、疾医、疡医、兽医等职位,
医师为众之长,职掌医务政令。
上士 中士 下士
周代奠定了中国医疗行政制度
-
10
《黄帝内经》
<素问•五藏别论>
“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 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 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 治之无功矣”
只要准确,能顿起大病沉疴 奇效的经典配方, “经方”
-
21
4.《神农本草经》
成书于汉代,托名神农所著。 收载中药365种。 根据养生、治病和有毒和无毒
分为上、中、下三品, 药物分为 寒、热、温、凉 四性
酸、甘、辛、咸 五味 为后世中药的理论体系奠定了基础。
-
22
四部经典
《内经》
《难经》 《神农本草经》 《 伤寒论 》 《金匮要略》
金匮要略 (内伤杂病) 用药214种
麻黄汤、小柴胡汤 等经典方沿用至今。
唐代传入日本、朝鲜称汉方医学
150 首,被日本药界制成颗粒,
方剂的内涵:研究
-
20
《伤寒论》 “医方之祖”
“坏症” “纠偏” 书 纠正性治疗 当时医生不能具体分析,准确方用药著述的
治疗外感病时的一种重要的分类方法, 将病邪由浅入深地分为6个阶段, 每阶段都共同的症状特点变化, “六经辨证”
-
30
1.医学理论与专著
宋代· 陈无择编著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中医病因学分类 著名三因学说。
内因 :七情
三因
外因 :六淫 刀伤
不内外因 :饮食
-
31
2.临床发展
《小儿要证直诀》钱乙 创建 六味地黄汤 预防天花的“牛痘” 术的原型: 人痘术 开创了免疫学的先河, 宋:宋慈〈洗怨录〉古代法医学的顶峰。 北宋开设国家药局(惠民) 编辑了官办药局的配方规范书
一日而遇七十毒。”
-
6
二、中医药学的起源
草:治病 草本药多 本草 防病养生:模仿动物跳跃五禽戏。
-
7
中医药学起源
火: 生食走向熟食
局部烧灼、原始的烫法、灸法
石: 排浓、压迫止痛
石针 金属针
药:单味用药 汤剂 药物的配合
复方 减少副作用
-
8
原始到奴隶社会的医疗
文化知识: 部落的上层、巫师
鬼神
灵魂 疾病 巫师
27
2.医学理论与专著《针灸甲乙经》
2.1晋代 · 皇浦谧
总结经络和针灸治 疗的方法和理论 记载654穴位 【灵枢】 充实、系统
-
28
2.3 唐• 孙思邈
《千金要方》 《千金翼方》 记载处方、各种
治病手段 发展张仲景,辨
证论治, 进步 : 脏腑辨证
-
29
(三)宋 金 元
深入发展时期 公元 960 - 1368
统一的学术方式 促进医学
-
23
(二) 晋 隋 唐时期
在内经与伤寒论 中医理论体系的充实与系统化
-
24
(二)晋 隋 唐
特点:生产力、经济文化、丰富医疗实践 中医理论体系充实、系统化 各医家独到见解
各抒己见 百家争鸣
突破发展 辉煌成就时期
-
25
(二)晋 隋 唐
1.分支学科成熟
脉学 病因、病机
妇科、儿科
-
11
三、中医理论体系形成与发展
先秦 秦汉 晋隋唐 宋金元 明清 进现代
孕育 奠基 突破 发展 综合深化
腾飞
-
12
(一)先秦;秦、汉时期
中医理论体系奠基阶段
标志:奠基性的医学经典著作。
1、
灵枢
《黄帝内经》
162篇20万字
素问
作者:黄帝为托名,集体创作.
-
13
《内经》作者
1. 黄 帝 : 帝 王 , 《 辞 海 》: 传 说 中原各族的共同 祖先。姬姓,号 轩辕氏、有熊氏, 少典之子。
正骨和脊柱疗法等 芳香法、冥想法、触摸法、嗅氧法
颜色法、全息法、电磁法 大剂量维生素法和超自然疗法等
-
3
替代医学及疗法
效果满意、费用低廉、无副作用,在西 方许多国家越来越受到欢迎。
2000年3月克林顿颁布第13147号令, 成立白宫补充与替代医学政策委员会
中国人担当顾问 决策、推动中医 加拿大、英国、日本、美国 澳大利亚
中 医 学 入门
青县中医医院
-
1
中医学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替代医学
Alternative Medicine
补充医学 Complement medicine
-
2
替代疗法 各种传统的民间医学及疗法
针灸、草药、顺势疗法; 按摩、太极拳、气功和饮食疗法; 心理、精神、放松、催眠、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