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五、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重庆)教学设计部编版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案(精品)
![部编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案(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c2c6402876a20029bc642d44.png)
《昆虫记》1.了解昆虫生活,感受诗意笔法。
2.整理实验报告,培养探究精神。
3.走进昆虫世界,熏陶人文情怀。
活动一:解读法布尔1.名人眼中的法布尔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达尔文在这些天才式的观察中,融合热情与毅力,简直就是艺术品的杰作,令人感动不已。
——罗曼·罗兰“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读起来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
——鲁迅现在中国十分需要像法布尔的《昆虫记》那样的作品。
——茅盾法布尔的天性与一个渺小的昆虫有相同之处,青年的法布尔可能把自己看作昆虫。
在十分复杂、冷酷无情的大自然环境中,坚韧不拔地为个人与族类的生存而斗争,这就是昆虫的本性;而法布尔那么为他的学术研究与文学理想,至死不屈地进行斗争。
《昆虫记》没有一般文学作品、一般抒情散文搔首弄姿的俗态,文风质朴,别有幽默,自成一格,所以能够成为传世之作。
——罗大冈法布尔一生勤奋、博学,除精于昆虫学研究之外,在植物学、数学、物理学及化学诸多领域也造诣颇深,而且具备古代史、古代神话、诗歌、音乐、绘画、文学等多方面素养。
读《昆虫记》时,不仅要了解昆虫世界的奥秘,也应领悟到“法布尔精神〞。
法布尔精神高度概括为两个字:求真。
这位饱经沧桑、追求不止的昆虫学探索者,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与对待研究的惊人毅力足以赢得人们的崇高敬意。
——(译者)王光2.我眼中的法布尔(1)教师例如:例文《意大利蟋蟀》我眼中的法布尔:法布尔对意大利蟋蟀的演唱会进行了精妙的描写。
我觉得法布尔特别会善于发现生活中奇妙的美好,善于享受生活中细微的感动。
对大自然生命的热爱,是他快乐的源泉。
(2)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解读法布尔〞是课前收集资料和初步浏览作品后的交流活动,让学生从名人和自已的角度,对《昆虫记》的伟大和“法布尔精神〞有初步的了解。
活动二:走进昆虫世界,解说昆虫生活1.用《动物世界》主播的语气,解说圣甲虫的“闪亮登场〞。
那个生怕迟到而向着粪堆一溜儿小跑的是谁呢?它一直笨拙地挥动着自己长长的爪子,好似有一个机器在它的肚腹下面往前推着它似的。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f747e71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c1.png)
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名著导读:昆虫记》是部编版八年级初二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阅读科普作品,了解昆虫的生长、繁殖、捕食等生活习性,体会作者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
教材以昆虫记为主要内容,旨在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初二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科普作品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昆虫记这部作品,可能了解不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内容,感受作者的写作风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昆虫记的内容,掌握作品的基本情节,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昆虫记的内容的理解。
2.掌握昆虫的生活习性。
3.体会作者的写作风格。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昆虫记的内容,引导学生理解作品。
2.阅读法:引导学生阅读昆虫记,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3.讨论法: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分享自己的看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昆虫记的文本,提前分发给学生。
2.准备与昆虫记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昆虫有什么了解?然后引入今天的课题——昆虫记。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与昆虫记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
3.操练(15分钟)学生独立阅读昆虫记,了解作品的内容,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昆虫记的内容,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情况。
5.拓展(10分钟)教师学生分组讨论:你对昆虫记有什么感想?作者的写作风格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分享自己的看法。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名师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名著导读 《昆虫记》 科普作品的阅读
![统编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名师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名著导读 《昆虫记》 科普作品的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2050b2c5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fb.png)
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1.学会借助前言、后记或附录等了解《昆虫记》的作者以及作品的主要内容,学会阅读科普作品。
2.能结合作品中的具体篇章或段落,把握《昆虫记》一书在语言和写作方面的艺术特色。
3.结合《昆虫记》体会科普作品中蕴含的科学思维、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
一、导入新课伟大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用其毕生的精力观察和研究昆虫,他足足花了三十年时间,写成十卷本二百多万字的科普巨著。
他不仅向我们揭示了鲜为人知的昆虫生活,而且行文活泼,语言诙谐,妙趣横生,可读性极强。
这本书就像一块诱人的大蛋糕,随便你从哪个角度切下一小块,品尝起来都是美味。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昆虫记》,去领略这部“昆虫的史诗”的魅力。
二、教学开展1.探究活动一:了解作者,走进作品。
◎名人眼中的法布尔在这些天才式的观察中,融合热情与毅力,简直就是艺术品的杰作,令人感动不已。
——罗曼·罗兰(法国思想家、文学家、音乐评论家)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
——埃德蒙·罗斯丹(法国剧作家)《昆虫记》熔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照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巴金(中国作家、翻译家)法布尔的书中所讲的是昆虫的生活,但我们读了却觉得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
他不去做解剖和分类的工夫(普通的昆虫学里已经说得够多了),却用了观察与试验的方法,实地地记录昆虫的生活现象、本能和习性之不可思议的神妙与愚蒙。
——周作人(中国散文家、翻译家)◎创作背景法布尔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他自幼爱好自然,经常观察昆虫的生活情况。
他通过自学,考取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还为了拥有一个供自己观察研究昆虫的“实验室”,付出了许多年的努力,最终得到了属于自己的“荒石园”。
法布尔在其中对多种昆虫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实验,并以此为基础,收集了大量真实的资料,完成了《昆虫记》这部伟大的作品。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教案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上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91fda2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3.png)
4.主题探讨:围绕《昆虫记》中所体现的自然观、生态观、人性观等主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
5.写作手法分析:分析法布尔在《昆虫记》中运用的写作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以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写作技巧。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观察实验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昆虫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6.课后拓展:推荐学生阅读《昆虫记》的其他章节,鼓励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昆虫,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观察和思考。
二、核心素养目标
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他们对名著的阅读兴趣和鉴赏能力,通过深入分析《昆虫记》的文本,提升语言表达和审美能力。
2.增强学生对自然科学的认识,激发探究欲望,通过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和行为特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生态内容,掌握法布尔对昆虫生活习性的观察与描述。
-品味作品中的文学语言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并能够分析其在文本中的作用。
-掌握作品的主题思想,认识到昆虫世界的多样性和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昆虫的生活进行观察和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举例解释:
-在讲解“黄蜂”章节时,重点分析法布尔如何通过细致的观察,揭示黄蜂建筑巢穴的智慧和辛勤。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围绕作品中的主题进行探讨,引导学生形成独立见解,提高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五、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省优(重庆)
![五、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省优(重庆)](https://img.taocdn.com/s3/m/ce1ee1d46bec0975f465e29b.png)
作一意求之——《昆虫记》阅读指导一、教学目标1.通过《昆虫记》的阅读指导学习主题式阅读法2.培养学生速读跳读能力,3培养学生提取整合信息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提取整合信息能力。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当我拿到新教材的时候,发现八上的教材里赫然出现了《昆虫记》,于是我在四班做了一个调查……看到这样的数据,我就在思考八年级的你们怎么读《昆虫记》呢?我陷入了困惑。
直到无意间我发现了这一段话,请同学们来跟我一起读,我读第一列,你们读第二列: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他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
是的,“生命”这两个字深深地打动了我,于是我决定这一次重读《昆虫记》只关注“生命”这个词,探寻昆虫世界的生命秘密,这节课就和大家分享我的读书心得。
这里的“一意”就是指的“生命”这个主题。
(板书:主题)二、跳读章节,精选内容在确定了“生命”这个主题后,我再跳读《昆虫记》就发现了很多奇妙与不可思议。
我首先发现了蝉的秘密:1.“蝉”齐读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厌恶它歌声中的烦吵浮夸。
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忽然穿起漂亮的衣服,长出与飞鸟匹敌的翅膀,在温暖的日光中沐浴着。
那种钹的声音能高到足以歌颂它的快乐,如此难得,而又如此短暂。
那么蝉的生命有什么特征?明确:是的,我无法想象四年黑暗的生活。
所以当它经过千辛万苦钻出地面时,它就会用嘹亮而快乐的声音整日地歌颂着它满心的欢喜,因为它的阳光实在来之不易而又匆匆溜走。
所以夏天我再听到蝉叫时不再烦躁,因为我知道那是生命的歌唱。
2.“舍腰蜂”然后我接着往下读,我读到了“舍腰蜂”。
昆虫的生命需要被安放,那就需要巢穴,那么舍腰蜂在筑巢的时候又会面临怎样的危险呢?请男生读。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d465c560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f9.png)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的教学内容。
课本重点介绍了《昆虫记》的特点以及法布尔的研究和成就,并就科普作品的阅读进行了指导,列出了专项探究的角度。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靠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创新创造。
青少年时期是科学梦的萌芽期,是培养创新力的关键期。
因此,引导学生多阅读科学作品,对培养科学精神、激发科学兴趣、拓展知识领域、锻炼创新思维,都大有裨益。
学情分析
上课前对学生的阅读喜好进行了调查,发现学生一般喜欢阅读情节曲折、描写生动的小说,而认为科学作品高深难懂、枯燥乏味,很少有兴趣阅读。
本节课准备以《昆虫记》这部科学性与文学性兼有的科普作品的代表之作,来激发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
另一方面,学生阅读《昆虫记》,往往是被新奇的昆虫知识吸引。
教师要巧妙引导学生不仅关注表面知识,更要体会作者法布尔尊重生命、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用浏览的方法,了解《昆虫记》全书主要内容,激发阅读兴趣。
2、指导学生欣赏《昆虫记》精彩片段,交流分享,体会科普作品科学性与文学性兼有的特点。
3、体悟、学习法布尔尊重生命、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昆虫记》是科普作品的代表。
因此,指导学生通过欣赏《昆虫记》精彩片段,交流分享,来体会科普作品科学性与文学性兼有的特点,是本节课的重点。
把学生引领到阅读的更高层次——与作者对话,体悟、学习法布尔尊重生命、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是本节课难点。
教学用具
PPT 《昆虫记》一套
教学过程。
名著阅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
![名著阅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八年级语文上册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https://img.taocdn.com/s3/m/68363149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9dc4401.png)
名著阅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法布尔及《昆虫记》,掌握科普作品的阅读方法。
2.品味《昆虫记》中生动语言,鉴赏和学习书中的写作特色。
3.了解昆虫的习性及特点,感受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1.了解昆虫的习性及特点,品味《昆虫记》中生动语言,掌握科普作品的阅读方法。
2.感悟作者以人性解读昆虫世界的哲思,激发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个人,他出生与农家,一生勤奋刻苦,自学成才,先后取得了双学士和博士学位,他将自己一生的时间都用在了对昆虫的观察和研究中。
他在一块荒芜的,只能生长杂草和虫子的荒石园独居生活了近40年,并为虫子们写下十卷大部头的书,而关于这些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
(出示各种版本《昆虫记》的封面图片。
)这本书就是《昆虫记》,下面,我们一起走进属于法布尔的昆虫世界,看看他是如何一次次叩响宇宙生命的大问题,让万物开口自己讲故事。
“虫”新认识这奇妙瑰丽的昆虫世界!二、活动一:走近奇人1.初识法布尔《昆虫记》的前言、后记或者附录中都或多或少介绍了法布尔。
你们从中获取了关于他的哪些信息?学生交流2.再识法布尔(1)基本信息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
一生中先后取得了业士学位、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
他是第一位深入田野、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2)时代背景19 世纪中叶是雨果、巴尔扎克和左拉等文学巨匠在星空散射耀眼光芒的时代;也是法国画家创作田园作品的时代;更是达尔文、拉马克等科学家创建生物学伟大理论的时代。
法布尔就生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
(3)主要经历①微寒却好奇的青少年1823年(出生):出生法国一户贫穷农家。
7岁前都寄养在祖父母家,在乡野中整天与花鸟虫鱼、牛羊一起度过。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名著阅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名著阅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2d1ecc5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0feac40.png)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著阅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名著阅读: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习科普作品的阅读方法。
2.阅读精彩选篇,感知文本内容,了解科普作品的艺术趣味。
3.学会制定阅读计划。
【教学重难点】1.速读《昆虫记》中写蝉的章节,了解蝉的特点,把握蝉的习性。
2.精读品析写蝉部分的精彩片段,感受人文情怀,领悟科学精神。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屏幕显示】出示各种版本《昆虫记》的封面图片。
这些是同一本名著不同版本的封面,你们猜一猜这是一本关于什么内容的书?有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这些虫子;而且这个人以异乎寻常的科学精神,在一块荒芜不毛却是虫子们钟爱的土地上整整蛰居35年,并为虫子们写下十卷大部头的书;而关于这些虫子的书居然一版再版,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
这简直就是奇迹!我想此时此刻大家心里已经有了答案,这本书就是《昆虫记》,而它的作者就是法国的昆虫学家——法布尔。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这奇妙的昆虫世界!二、探秘奇人【过渡】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这些奇迹的创造者——法布尔。
在大家手持的各种版本的《昆虫记》中,它的前言、后记或者附录中都或多或少介绍了法布尔。
那你们从中获取了关于他的哪些信息?三、探秘奇书【过渡】这样一位严谨务实的作家,这样一部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得到了许多名家的赞誉。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名家们对《昆虫记》的评价。
【屏幕显示】《昆虫记》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
——鲁迅在这些天才式的观察中,融合热情与毅力,简直就是艺术品的杰作,令人感动不已。
_________——罗曼·罗兰《昆虫记》融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巴金【思考】从名家评赏中,你猜想一下《昆虫记》会是一部怎样的作品?【思考】我们刚才通过读名家评论对《昆虫记》有了初步印象,我们还可以通过另外一个渠道来了解本书的主要内容——翻阅目录。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教案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fc93a77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73.png)
《昆虫记》名著导读【教学目标】1.了解作家的生平事迹、科学成就和全书的大致内容。
2.体会科普作品蕴含的科学思维、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
(重点)3.体会科普作品的艺术趣味。
(难点)【教学过程】一、看图识虫出示一些昆虫的图片,说出昆虫的名字。
如:蟋蟀、蝈蝈、角蛛、七星瓢虫等。
有一个人专门为昆虫写了一部书,你们知道他是谁吗?(法布尔)二、走近作者【法布尔】(1823一1915),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文学家。
法布尔出生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农民家庭。
通过勤奋自学,法布尔先后取得了教学学士学位、物理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
法布尔活到92岁,他是世界的骄傲。
雨果称他为“昆虫界的荷马”,罗曼·罗兰称他为“掌握田野无数小虫子秘密的语言大师”,法国文学界曾以“科学界的诗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称号推荐法布尔为诺贝尔奖的候选人。
遗憾的是,评委们还没来得及做出最后决议,这位以昆虫为琴弦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匠,便与世长辞了!二、昆虫探秘1.读完这部书,请你概括这部书的主要内容。
这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涉及蜣螂、蚂蚁等100多种昆虫。
全书分十卷,每--卷17-25个章节,每章节羊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习性,作者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化关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重点介绍了他所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以及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
所以,这部书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体现了作者观察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昆虫记》不但展现了他科学观察研究方面的才能和文学才华,同时还向读者传达了他的人文精神以及对生命的无比热爱。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优秀教学设计(教案)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优秀教学设计(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80d199f03d276a20029bd64783e0912a2167c0d.png)
《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优秀教学设计(教案)《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目标】1.了解《昆虫记》的作者的写作手法及内容。
2.欣赏《昆虫记》精彩片段,体会语言特点。
3.体会法布尔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昆虫记》的作者的写作手法及内容。
教学难点:法布尔对大自然与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知。
一个文章用拟人写怎么样?难。
一本书用拟人写怎么样?太难。
十本书都是拟人写怎么样?可是,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作者就做到了。
板书题目:《昆虫记》二、作者及背景。
法布尔,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
1823年出生于法国一户农民家庭。
年幼的他被乡间的蝴蝶与蝈蝈儿这些昆虫所吸引。
15岁时,报考师范学院,毕业后,法布尔获得中学教员职位。
课堂教学之余,法布尔的每一天每一夜,独自安静的研究,艰辛地付出,换来的是丰硕的《昆虫记》十大册。
三、作品主题。
《昆虫记》不仅仅浸溢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某种精神。
那种精神就是追求真理,探求真相。
这就是法布尔精神。
四、精彩片段赏析。
片段一:“数百只各种各样,大大小小,形态各异的食粪虫便已拥挤在那儿。
乱哄哄、急忙忙地在这块共同的糕点上分一杯羹。
有的在露天作业,梳耙着表面;有的在粪堆深处挖掘巷道,寻找优质的矿脉;有的在下层汗发,以便立即把战利晶埋藏于邻近的土中;个头最小的则在一旁,把身强力壮的合作者进行大规模发掘时坍落的一小块粪便切碎。
有的新来乍到,可能肚子最饿吧,便当场饱餐一顿;不过最大多数所想的是积攒一笔财产,以便在万无一失的隐藏所的深处,有充分的贮存,供长久之需。
”片段二:“这便是我所看到的情况,而且是安闲自在、十分方便地看到的,观察要做到无可指责就要有这样的条件。
膜翅目昆虫的动作精确的连科学也会艳羡不已;它知道人类几乎永远不知道的事情;它了解它的猎物完整的神经器官,毛虫有多少个神经节,它便刺了多少下。
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核心素养教案
![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核心素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7289bc5f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1a6c95b.png)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昆虫记》中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以及法布尔的文学表现手法。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昆虫世界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和尊重这些小生命。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课堂上,我们共同探讨了《昆虫记》这一章节,我发现学生们对昆虫的生活习性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这次教学,我深刻体会到科普作品的阅读对于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文学素养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这节课的一些反思: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昆虫记》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身边的小昆虫?”(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昆虫世界的奥秘。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核心素养教案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八年级语文教材名著导读章节,以《昆虫记》为核心,围绕科普作品的阅读展开。教学内容主要包括:
1.了解《昆虫记》的作者法布尔及其创作背景;
2.阅读并分析《昆虫记》中的精彩片段,如“蝉的歌唱”、“黄蜂的建筑艺术”等;
3.探讨《昆虫记》中昆虫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理解作者对昆虫的关爱与尊重;
首先,我觉得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非常有效。大多数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昆虫现象。但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可以尝试更多样的导入方式,如播放昆虫生活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昆虫的奇妙世界。
其次,在新课讲授环节,我发现学生们对于昆虫的专业术语和概念掌握程度不一。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可以适当放慢讲解速度,用更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4cb53f3d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f80077d.png)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以便学生进行讨论和实验。
5.网络资源:确保教学过程中可以正常使用网络,以便查找相关资料和观看在线视频。
6.教学工具:准备黑板、投影仪、音响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教学演示和分享资源。
2.小组讨论成果展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贡献、合作态度和成果展示的清晰度、准确性。
3.随堂测试:通过随堂练习和错题订正,了解学生对《昆虫记》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的理解误区。
4.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应用和巩固情况。
5.教师评价与反馈:针对学生的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具体的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提供改进建议,促进学生的持续进步。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昆虫记》是一部丰富的科普作品,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昆虫的世界,可以推荐以下拓展阅读材料:
-《昆虫世界》:介绍昆虫的分类、特征、生活习惯等,帮助学生系统地了解昆虫的基本知识。
-《昆虫的奇异一生》:详细描述昆虫从卵到成虫的发育过程,让学生了解昆虫的生命周期。
2.科普作品的写作手法和特点的把握。
难点:
1.对昆虫生活习性的深入了解。
2.将科普作品的写作手法应用到实际写作中。
解决办法:
1.通过分组讨论、问答等形式,让学生主动探索《昆虫记》的主要内容,加深理解和记忆。
2.通过案例分析、仿写练习等方式,让学生深入掌握科普作品的写作手法,并尝试将其应用到实际写作中。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昆虫记》的内容做好准备。
名著导读《昆虫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名著导读《昆虫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9aa5ec55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f.png)
名著导读八年级语文第五单元名著导读新授课名著:《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1.应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2. 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3.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1.教材分析:《<昆虫记>名著导读》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
本篇名著导读重点介绍了法布尔的成就和《昆虫记》的突出特点和艺术魅力,并且进行了读书方法指导。
被达尔文誉为“无与伦比的观察家”的法布尔一生致力于昆虫研究,他的《昆虫记》堪称科学与文学完美结合的典范。
在书中, 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为一炉,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是一部非常值得一读的世界经典名著。
所以本篇名著导读的重点难点定为引导学生去感知虫性和人性,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2.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但由于阅读经验尚浅,对阅读名著的方法、读透名著的内容、品味名著的艺术魅力等方面做得很不够。
因此,这堂名著导读课,通过介绍名著批注式阅读的方法以及《昆虫记》的作品特点,帮助学生读懂、读透名著,引导学生去感知虫性和人性。
这堂导读课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体会到法布尔那细腻的笔触和无与伦比的观察力,可以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并可以引导学生认识人和大自然的万物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培养他们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
1批注阅读方法(4) 善于管理家务。
如:改良和装饰的工作,总是经常地不停歇地在做着。
八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名著导读 《昆虫记》 科普作品的阅读
![八年级-统编版-语文-上册-[教学设计]第五单元 名著导读 《昆虫记》 科普作品的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f6f9914b0a4e767f5acfa1c7aa00b52acec79c43.png)
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教学目标1.了解《昆虫记》的主要内容及作家法布尔。
2.把握科普作品的特点,学习科普作品的阅读方法。
3.体会科普作品蕴含的科学思维、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1.把握科普作品的特点,学习科普作品的阅读方法。
2.体会科普作品蕴含的科学思维、科学理念和科学精神。
教学难点把握科普作品的特点,学习科普作品的阅读方法。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学生阅读法布尔和罗斯丹的观点。
天鹅飞翔于银河之间,下面围绕着我的,有昆虫的音乐,时起时息。
微小的生命,诉说它的快乐,使我忘记了星辰的美景。
那些天眼,向下看着我,静静的,冷冷的,但一点也不能打动我内在的心弦。
为什么呢?它们缺少大秘密——生命。
——法布尔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家一般地想,美术家一般地看,文学家一般地感受而且抒写。
——罗斯丹通过阅读两段文字,引导学生进入学习。
新知探究一、作品简介1.作者简介。
【活动内容】教师出示“作者简介”内容,带领学生了解作者的信息,教师可以做简单补充。
二、内容概述【活动内容】教师出示“内容概述”,引导学生了解作品的主要内容,了解作品的价值与其影响力。
【设计意图】使学生初步了解作品,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三、读书方法指导【活动内容】教师出示课件,要求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内容,回答下面的问题。
1.科普作品有哪些特点?2.如何去阅读科普作品?教师提示学生先阅读教材中的相关部分,自主总结问题的答案,再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学生完成活动后,教师出示课件,带领学生共同学习科普作品的相关知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了解科普作品的特点,掌握科普作品的阅读方法,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自主阅读交流【活动内容】1.教师出示课件,要求学生先自由阅读《昆虫记》,再以小组为单位,分享自己喜欢的片段,并谈谈感受。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谈自己在阅读时受到的启发,也可以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赏析。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按自己的喜好阅读作品并形成自己的感受,锻炼学生交流表达的能力,激发学生对昆虫、对生命、对自然的热爱。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 五、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省优(重庆) 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优质课 五、名著导读-《昆虫记》:科普作品的阅读-省优(重庆)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68c7874a7302768f99392c.png)
作一意求之一、教学目标1.通过《昆虫记》的阅读指导学习主题式阅读法2.培养学生速读跳读能力,3培养学生提取整合信息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提取整合信息能力。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当我拿到新教材的时候,发现八上的教材里赫然出现了《昆虫记》,于是我在四班做了一个调查……看到这样的数据,我就在思考八年级的你们怎么读《昆虫记》呢?我陷入了困惑。
直到无意间我发现了这一段话,请同学们来跟我一起读,我读第一列,你们读第二列: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他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
是的,“生命”这两个字深深地打动了我,于是我决定这一次重读《昆虫记》只关注“生命”这个词,探寻昆虫世界的生命秘密,这节课就和大家分享我的读书心得。
这里的“一意”就是指的“生命”这个主题。
(板书:主题)二、跳读章节,精选内容在确定了“生命”这个主题后,我再跳读《昆虫记》就发现了很多奇妙与不可思议。
我首先发现了蝉的秘密:1.“蝉”齐读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厌恶它歌声中的烦吵浮夸。
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忽然穿起漂亮的衣服,长出与飞鸟匹敌的翅膀,在温暖的日光中沐浴着。
那种钹的声音能高到足以歌颂它的快乐,如此难得,而又如此短暂。
那么蝉的生命有什么特征?明确:是的,我无法想象四年黑暗的生活。
所以当它经过千辛万苦钻出地面时,它就会用嘹亮而快乐的声音整日地歌颂着它满心的欢喜,因为它的阳光实在来之不易而又匆匆溜走。
所以夏天我再听到蝉叫时不再烦躁,因为我知道那是生命的歌唱。
2.“舍腰蜂”然后我接着往下读,我读到了“舍腰蜂”。
昆虫的生命需要被安放,那就需要巢穴,那么舍腰蜂在筑巢的时候又会面临怎样的危险呢?请男生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一意求之
——《昆虫记》阅读指导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昆虫记》的阅读指导学习主题式阅读法
2.培养学生速读跳读能力,
3培养学生提取整合信息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提取整合信息能力。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当我拿到新教材的时候,发现八上的教材里赫然出现了《昆虫记》,于是我在四班做了一个调查……
看到这样的数据,我就在思考八年级的你们怎么读《昆虫记》呢?我陷入了困惑。
直到无意间我发现了这一段话,请同学们来跟我一起读,我读第一列,你们读第二列:
你们是把昆虫开膛破肚,而我是在他们活蹦乱跳的情况下进行研究;你们把昆虫变成一堆既可怖又可怜的东西,而我则使得人们喜欢它们;你们在酷刑室和碎尸场里工作,而我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鸣蝉的歌声中观察;你们用试剂测试蜂房和原生质,而我却研究本能的最高表现;
你们探究死亡,而我却探究生命。
是的,“生命”这两个字深深地打动了我,于是我决定这一次重读《昆虫记》只关注“生命”这个词,探寻昆虫世界的生命秘密,这节课就和大家分享我的读书心得。
这里的“一意”就是指的“生命”这个主题。
(板书:主题)
二、跳读章节,精选内容
在确定了“生命”这个主题后,我再跳读《昆虫记》就发现了很多奇妙与不可思议。
我首先发现了蝉的秘密:
1.“蝉”齐读
四年黑暗的苦工,一月日光中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我们不应厌恶它歌声中的烦吵浮夸。
因为它掘土四年,现在忽然穿起漂亮的衣服,长出与飞鸟匹敌的翅膀,在温暖的日光中沐浴着。
那种钹的声音能高到足以歌颂它的快乐,如此难得,而又如此短暂。
那么蝉的生命有什么特征?
明确:是的,我无法想象四年黑暗的生活。
所以当它经过千辛万苦钻出地面时,它就会用嘹亮而快乐的声音整日地歌颂着它满心的欢喜,因为它的阳光实在来之不易而又匆匆溜走。
所以夏天我再听到蝉叫时不再烦躁,因为我知道那是生命的歌唱。
2.“舍腰蜂”
然后我接着往下读,我读到了“舍腰蜂”。
昆虫的生命需要被安放,那就需要巢穴,那么舍腰蜂在筑巢的时候又会面临怎样的危险呢?请男生读。
它首先要穿越又浓又厚的烟灰云雾。
但是,那层烟雾实在太厚重了,以至于当这勇敢的小动物冲进去以后就完全都看不见它那弱小的身影了。
它每天都要这样往返多次,一次次面对可能随时巢毁蜂亡的危险,直到它的窠巢最终顺利竣工舍腰蜂在筑巢时面临怎样的危险?
明确:是的,它们只是筑一个巢,只是建一个家,却需要冒着巢毁蜂亡的危险,它们的生命要安放怎么就如此困难呢?
2.“螳螂的泡沫”
在生命的长河里我继续向前,舍腰蜂筑巢时冒着生命危险,而另一种昆虫——螳螂在产卵时居然会排泄泡沫来修建一个育婴室!生命在这里好神奇呀!下面请大家自由朗读,读完再谈谈你体会到螳螂神奇在哪里?
母螳螂在建造这个十分精致的巢穴的时候,也正是它产卵的时候。
......
母螳螂就是在这种泡沫的海洋中产卵、繁衍后代的。
它每产下一层卵就会往卵上覆盖上一层这样的泡沫。
......产卵时,它排泄出用于保护的泡沫,
制造出柔软得如棉花糖一般的包裹物;同时,还能制造出一种用于遮盖的薄片,以及用于通行的小道。
你体会到了螳螂神奇在哪里?
明确:在昆虫世界里的生命就是充满了奇妙,螳螂仅用泡沫就为孩子们修建了一个坚固又柔软的家。
3.“蜘蛛的丝线”在延续生命的过程中,我还看到了熟悉的蜘蛛,但熟悉的蜘蛛也有你不了解的秘密。
那么它,又有什么秘密呢?请女同学读。
为了自己孩子的小窝,它吐尽自己肚子里的最后一根丝,它已经无力捕食,
而且前些日子的好胃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虽然它也想拼命地延续自己的生命,不过一切都无济于事了,它不得不离开这个世界了。
读完之后你发现了蜘蛛有什么秘密呢?
明确:蜘蛛为自己孩子的小窝倾尽了所有,甚至因此而丧失了性命,不得不离开这个世界。
这,就是蜘蛛的秘密。
3.“他们的选择”
我继续围绕“生命”穿梭在这本书里,又惊奇地发现了这样一群昆虫,它们的选择实在令我感到震惊!它们做了什么选择呢?请罗仁镱为我们读。
雄蝎在婚姻终结的时候,任凭自己的伴侣吞吃自己,却不动用自己的武器,......
这宽容还令我想起雌螳螂的情夫;......
当最后被一小口一小口啃吃的时候,它竟不做任何反抗。
此乃婚俗成规所系,对雄性而言,就是无可非议的规矩。
它们做了什么选择呢?
明确:雄蝎和雄螳螂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是雄性!从它们出生时起,它们的命运便已悄悄注定,被伴侣吞吃也是它们无可非议的选择,所以他们从始至终不做任何反抗!这也是他们的生命。
在选择了“生命”这个主题后,我跳读(板书:跳读)了“蝉的守候”“舍腰蜂的冒险”“螳螂的泡沫”“蜘蛛的丝线”“他们的选择”,将这些文字汇集以后,我竟然发现了生命的三重境界!你发现了吗?
三、提取升华,求同存异
1.我继续和大家分享我的阅读心得
明确:在读到蝉和舍腰蜂的生命时我写下了这样的感叹(师读):
你愿忍四年锢闭,仅享受一月的阳光;却永不愿停止歌唱。
你愿受烟熏火燎,错一步便蜂毁巢亡;却仍不愿停止修建。
生命!生命!
无论何时!无论何地!你终不愿让它停息!
——《愿与不愿》
对于这样的生灵你体会到生命的境界了吗?
生命对于它们这样的弱者而言,就是要用力地活着!活着才是王道。
它们的活着生动地诠释了生命的第一重境界——“存活”。
只有活下来才能享受阳光和美好。
2.那么对于螳螂和蜘蛛的付出,你又想到了什么呢?生命的第二重境界又是什么?
是的,我的感受和你们相同,于是为她们写下了这样的颂词:
加把劲!
为了你们,坚固的泡沫之夏!这才是我的祈祷。
加把劲!为了你们,温暖的丝线之冬!这才是我的终点。
生命!生命!无论冬夏,你始终要将它延续!
——《冬与夏之歌》
3.如果生命的第二重境界是“延续”。
那么生命的第三重境界又是什么呢?他们的选择意味着什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下他们的山盟海誓。
爱情既过,同类相食;雌雄合体,披荆斩棘;婚俗规定,无可非议;生命生命!
奉献于你。
——《山盟海誓》他们的选择意味着什么?
这是一种选择,是一种自我牺牲式的壮烈选择,昆虫们的选择让人感其悲壮、不禁扼腕叹息,于是我看到了第三重境界“奉献”。
我围绕“生命”主题重读《昆虫记》后,体会到了生命的三重境界,第一重是…蓦然感受到在我们的身边,时时处处都流淌着生命,它们的一生,又何曾白活!这就是昆虫的世界,这就是昆虫的生命!
四、方法提炼
这就是我再读《昆虫记》的历程,那么我读的时候用了怎样的读书方法呢?(学生回答,再一起回顾)
明确:深思熟虑,选取主题跳读章节,精选内容
求同存异,提炼升华(板书:提炼)
实际上这种读书方法不是我的独创,我是向苏轼学习的。
对于读书他是这样说的,我们一起齐读一遍:
书富如入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并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
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又答王庠书》
书籍像海洋一般丰富,各方面的知识都有,而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全部都吸收,每次只需找到想学习的某一方面来读。
苏轼有一次读《汉书》的时候,就只关注了建筑的名字,然后发现了很多隐藏的乐趣。
这就是苏轼的学习方法,也是我们用来再读《昆虫记》的读书方法。
五、探究角度
下面就请同学们思考,再读《昆虫记》你要选取何“意”呢?请每一小组讨论并确定角度,讨论完每小组依次交流。
“一意求之”角度提示:
昆虫自身:睡觉、筑巢、快乐等
法布尔:观察、探究、写作(比喻、拟声词等)其他角度
结语:
昆虫的世界妙趣横生,昆虫的世界弱肉强食,昆虫的世界更充满了未解之谜!期待两周后同学们精彩纷呈的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