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湿地生态保护探析(新版)

合集下载

湿地资源保护利用与生态经济发展浅析

湿地资源保护利用与生态经济发展浅析

湿地资源保护利用与生态经济发展浅析湿地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被称为“地球的肾脏”,是维系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调节气候、防洪抗旱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的生态环境。

然而在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生态系统失衡,物种生存受到威胁。

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与生态经济发展成为当今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从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生态经济的发展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浅析。

一、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是指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保障湿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 加强湿地保护意识。

保护湿地资源需要全社会的参与和关注,特别是政府、企业和居民等各方主体都需要增强湿地保护的意识,尊重自然、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2. 加强湿地保护法制建设。

建立健全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体系,规范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3. 加强湿地生态环境修复。

对于受到破坏的湿地,需要进行生态环境的修复,保障湿地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4. 加强湿地教育宣传。

通过开展湿地保护主题的教育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湿地资源的保护意识,增强湿地资源保护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生态经济的发展生态经济是一种以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的经济发展方式,其核心理念是实现经济增长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生态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湿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1. 发展低碳经济。

湿地是重要的碳汇地,有助于缓解全球变暖的问题。

发展低碳经济,减少碳排放,保护湿地生态环境是生态经济的核心内容之一。

2. 发展生态旅游。

许多湿地具有优美的自然风景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可以为生态旅游业提供宝贵的资源。

通过合理开发生态旅游,可以实现湿地资源的保护利用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3. 发展生态农业。

在湿地资源保护的前提下,发展生态农业,推广有机农业、绿色种植等方式,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与湿地生态保护措施分析

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与湿地生态保护措施分析

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与湿地生态保护措施分析湿地是指一种介于陆地与水域之间的特殊生态系统,它们由于丰富的水资源、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多种生态功能而对人类和自然界都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人类活动,湿地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和破坏,因此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分析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探讨影响湿地生态保护的因素,并提出一些相关的保护措施。

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地区之一,它们拥有数量庞大的物种和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

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有助于维持地球生物多样性的稳定。

2. 水资源保护湿地是水资源的重要储存和调节地,它们能够吸收大量降水、减缓洪水并滤净水质。

湿地的保护对于维护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

3. 气候调节湿地通过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对调节气候、减缓气候变化起到重要作用。

保护湿地有助于缓解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

尽管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湿地在现实中仍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与威胁。

主要的威胁包括城市化、农业开发、水资源利用、污染物排放等。

在此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

1.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建立相应的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对于湿地的使用、开发、保护等进行规范和管理。

这些规定应该明确规定湿地的保护范围、管理机构以及保护目标,并对非法破坏湿地行为进行相应的惩罚。

2. 提高公众意识开展湿地保护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促使人们更加尊重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

这需要政府、媒体、学校等多方合作,进行相关的宣传和教育活动。

3. 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与完善湿地生态系统的监测和评估体系,及时了解湿地的变化与状况,为制定有效的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这不仅需要政府的支持,也需要学界的积极参与和宣传。

4. 促进科学研究加强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科学研究,探索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机制、生态环境修复技术等方面的技术,为更好地保护湿地提供科学依据和支撑。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摘要】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是当前城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护湿地环境、改善城市生态素质。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土地资源匮乏、资金投入不足、管理体制不健全等。

本文分析了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对策,包括加强政府引导、完善资金支持机制、强化公众参与等。

在结论部分指出了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重要性,强调其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作用。

也表达了对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期待,希望在政府、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下,能够加快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步伐,让更多的城市居民受益于此。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建设、问题分析、对策探讨、背景意义、存在的问题、重要性、期待、结论1. 引言1.1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背景意义城市湿地公园建设是指在城市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保护和利用城市内部和周边的湿地资源,打造具有生态、景观、文化和休闲功能的公园。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的背景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提供生态服务,如保持水源涵养、净化水质、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可以有效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城市空气质量和生活质量。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能够传承和弘扬当地的文化传统和历史记忆。

通过在湿地公园中设置文化展示、演艺活动等设施,可以促进城市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居民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和服务设施。

在城市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城市湿地公园为市民提供了一个放松身心、与自然亲近的场所。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具有重要的生态、文化和社会意义,是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加强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保护和利用城市湿地资源,已成为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方向。

1.2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一、规划不足:在城市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规划不足的情况。

部分城市在建设湿地公园时缺乏系统性的规划,导致公园功能单一、景观设计不合理等问题。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

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及其建议分析湿地是指水文环境稳定,且植物丰富、动物繁衍的地带。

它是自然界重要的生态系统,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和人类活动频繁,湿地面临着严重的破坏和污染。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管理湿地资源,并进行合理利用,我们有必要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湿地保护管理现状分析1.湿地的面临的主要问题(1) 居民和工业污水排放。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类活动频繁,湿地面临着大量的污水排放,降低了湿地的水质,并对湿地生态系统造成巨大的损害。

(2) 过度开发和破坏。

为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部分地区对湿地进行填埋、围垦等行为,导致湿地面积减少,生态平衡被破坏。

(3) 生态环境破坏。

采矿、土地整理以及大规模的农业活动,等也对湿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2.湿地保护管理现状中国政府在湿地保护方面也做了许多工作。

通过设立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鸟类保护区等,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

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并对违法建设和污染行为进行了处罚,减少了湿地受到的破坏。

在具体执行层面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地方政府对湿地保护工作的重视不够,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二、湿地利用现状分析1.湿地的合理利用方式(1) 旅游观光。

湿地生态环境独特,吸引了众多游客,可以通过开发湿地旅游资源,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 农业种植。

在湿地地区可以科学种植水稻、蔬菜等农作物,可以利用湿地的水资源,保障了作物的生长,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3) 生态养殖。

利用湿地资源进行鱼类、虾类的养殖,可以有效地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同时也保护了湿地生态环境。

2.湿地利用现状目前,一些地区对湿地的利用已经初步进行了规划,确定了湿地旅游开发、养殖业以及农业种植等利用模式。

一些地方政府也加大了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了对湿地资源的管理和开发,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

三、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的建议1.加强对湿地资源的保护政府部门要加大对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加强对湿地资源的监测和管理,规范湿地开发利用行为,推动政策落实和督促湿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中的绿地、湿地等自然资源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湿地公园不仅可以提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场所,还可以保护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空气质量,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也面临着一系列问题,本文将对此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1.土地资源短缺在城市化进程中,土地资源是一种极为宝贵的资源。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往往受到土地资源短缺的限制。

许多城市的土地资源几乎被工业园区、住宅区等用地所占据,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往往难以找到合适的土地空间。

2.生态环境恶化由于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工业污染、交通排放等因素的影响,城市湿地的生态环境往往遭受到破坏。

城市湿地公园建设需要恢复和保护湿地生态环境,这无疑增加了建设成本和技术难度。

3.用地多元化城市中的用地多元化使得城市湿地公园建设难度增大。

要想建设一座完整的湿地公园,需要在政府、企业、居民等多方面进行协调和谈判,以确保用地问题得到解决。

4.投资成本高昂城市湿地公园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从场地清理、生态修复、建设设施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资金支持。

而且,城市湿地公园的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增加了投资者的风险。

二、城市湿地公园建设对策探讨1.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废弃的工厂、矿区等土地资源可以进行再开发,建设城市湿地公园。

政府可以通过相关政策对这些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和开发,鼓励民间资本参与从而解决城市土地资源短缺的问题。

2.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城市湿地公园建设需要充分重视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

政府可以通过加强环保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加大对污染企业的处罚力度,强化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从根本上解决生态环境恶化的问题。

3.多方合作,共同开发用地在城市用地多元化的情况下,政府可以通过多方合作的方式,共同开发城市湿地公园用地。

政府可以通过土地征收、拆迁补偿等方式,协调处理各方利益关系,实现用地空间的整合。

城市湿地公园园林绿化及生态修复改造分析

城市湿地公园园林绿化及生态修复改造分析

城市湿地公园园林绿化及生态修复改造分析童立堂(巢湖市园林管理处,安徽巢湖238000)摘要:城市湿地公园的存在,是改善城市小气候、改善地区生态环境的关键。

因此,在城市规划中,应重视建设湿地公园,尤其是具有湿地体系的城市,应加强对湿地公园的保护,使之成为湿地公园,并注重园林绿化和生态修复。

从城市湿地公园的绿化与生态修复中的意义、思路、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进一步提高我国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水平,推动我国湿地公园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城市湿地公园;地域特色;土壤改良;生态设计景观设计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897(2023)06-0046-030引言湿地作为土地和水源的过渡区域,其生态功能较强,能够调控地区的气候、水资源、生物多样性,有利于贯彻生态环保的理念。

然而,由于城市发展规模的扩大,占用的土地面积不断扩大,使得原有的湿地系统逐渐退化、消失,许多城市纷纷建立起了湿地公园,以保持原有的湿地系统的完整状态,同时加强了对湿地的保护与修复,也为市民提供了教育和休闲的地方。

然而,在湿地公园建设中,应重视园林绿化和生态修复,以持续提高其生态效益,进而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

1城市湿地公园园林绿化及生态修复改造的意义湿地公园的绿化,是指在现有的城市湿地公园的基础上,同时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结合生态学、园林绿化学等相关理论,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方面,充分发挥湿地公园资源保护、观赏、生态旅游等功能,在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带动经济发展。

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目标与一般的园林绿化工程基本相同,即以湿地公园为核心,结合适宜的景观植被,增强公园的防污能力,充分利用湿地资源,将其打造成一座具有旅游、生态保护、景观等功能的湿地公园[1]。

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应加强湿地公园的保护功能,合理选用适合的植被,加强湿地的组成,强化湿地的保护,真正发挥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实现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的协调。

湿地调研报告共(湿地资源调查报告)(一)2024

湿地调研报告共(湿地资源调查报告)(一)2024

湿地调研报告共(湿地资源调查报告)(一)引言概述:湿地是地球上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许多重要的生态功能和价值。

为了深入了解湿地资源的现状和问题,我们进行了一次湿地调研,旨在提供关于湿地保护和管理的科学依据。

本报告将概述我们所进行的湿地调研工作,并重点介绍湿地资源现状、湿地生态功能、湿地保护和管理、湿地利用和湿地生态修复等五个大点。

正文:一、湿地资源现状1. 湿地的定义和分类2. 湿地的分布与面积3. 主要湿地类型的特征和现状4. 湿地资源的利用与开发现状5. 湿地资源的威胁和保护现状二、湿地生态功能1. 湿地的水文功能2. 湿地的生物多样性3. 湿地对气候调节的作用4. 湿地的水质净化功能5. 湿地对灾害防护的重要性三、湿地保护和管理1. 国内外湿地保护政策与法规2. 湿地保护的机构和管理者3. 湿地保护的措施和技术手段4. 湿地保护规划与管理策略5. 湿地保护管理中的挑战与对策四、湿地利用1. 湿地的经济价值和利用潜力2. 湿地旅游开发与管理3. 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 湿地农业与养殖5. 湿地资源利用中的生态补偿机制五、湿地生态修复1. 湿地生态退化与修复的原因2. 湿地生态修复技术和方法3. 生态修复实践案例分析4. 湿地生态修复的效果与评估5. 湿地生态修复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总结:综上所述,湿地是珍贵的自然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经济价值。

然而,湿地资源正面临着严重威胁和挑战,包括湿地退化、污染和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我们需要加强湿地保护和管理工作,促进湿地生态修复,制定科学有效的政策和措施,增强公众对湿地保护意识。

只有这样,湿地资源才能得到有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湿地调研报告范文(两篇)2024

湿地调研报告范文(两篇)2024

湿地调研报告范文(二)引言概述:湿地是具有特定水文地质条件并且水生态系统密集分布的区域,在生态保护和环境修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深入了解湿地生态系统的现状和保护对策,我们进行了湿地调研。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湿地调研的目的、方法和结果,并进一步探讨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和需要采取的可持续管理措施。

正文内容:一、湿地调研目的1.1考察湿地保护现状:了解目前湿地保护工作的进展情况,包括政策法规的制定、湿地保护区的设立以及生态修复工作的实施情况。

1.2探究湿地生态系统:研究湿地内的生态系统及其与周边环境的相互作用,包括湿地动植物群落的组成、生态过程和功能。

1.3评估湿地生态服务:了解湿地对水资源调节、生物多样性维持、碳储存等生态服务的提供情况,并评估其经济价值。

1.4制定湿地保护对策:根据调研结果,制定相应的湿地保护对策,推动湿地可持续管理和合理利用。

二、湿地调研方法2.1文献资料收集:搜集相关文献、政策法规和研究报告,了解湿地保护历史、现状和问题。

2.2现地考察:选择一些典型湿地进行实地考察,收集样本、观察生物群落结构,并与专家进行讨论和交流。

2.3数据分析:将采集的样本数据和调研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比较不同湿地类型的差异和特点。

2.4模型模拟:利用湿地生态模型,模拟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变和预测未来的变化趋势。

2.5问卷调查:开展问卷调查,了解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知程度和意愿,并收集公众的保护建议。

三、湿地调研结果3.1湿地保护现状:调研结果显示,近年来湿地保护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湿地面积减少、生境破坏及污染等问题。

3.2湿地生态系统:各个湿地类型的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差异,但总体上,湿地能够提供丰富的生态服务,对当地的水资源调节和生物多样性保持起着重要作用。

3.3湿地经济价值:湿地提供的水资源、食物供应和生态旅游等生态服务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但目前并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3.4湿地保护对策:基于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一系列湿地保护对策,包括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增加湿地保护区面积、推动湿地生态修复工作以及提高公众保护意识等。

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与湿地生态保护措施分析

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与湿地生态保护措施分析

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与湿地生态保护措施分析1. 引言1.1 湿地保护的重要性湿地作为重要的生态系统类型,对维护地球生态平衡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湿地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栖息地。

许多珍稀濒危物种如候鸟、湿地植物等都依赖于湿地生存繁衍,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直接影响着这些物种的生存状况。

其次,湿地具有重要的生态系统功能。

湿地具有调蓄水源、保持水质、净化环境等重要功能,能够减少洪涝灾害、改善气候环境,对维持生态平衡和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湿地对人类社会也具有重要意义。

湿地能够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如鱼类、水鸟等,为农业生产和渔业捕捞提供支持。

同时,湿地还能够提供生态旅游、教育、科研等多种服务,为人类创造经济和社会价值。

综上所述,湿地保护不仅关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等自然生态方面的问题,还直接关系到人类福祉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因此,加强湿地保护工作,保护和恢复湿地生态环境,已成为当今全球环境保护的重要议题之一。

1.2 湿地生态保护措施分析湿地生态保护措施分析是湿地保护工作中的关键部分,通过科学有效的措施可以更好地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建立湿地保护区是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有效手段。

通过划定专门的保护区域,可以限制人类活动对湿地的破坏,保护湿地内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加强湿地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湿地生态环境问题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强化湿地修复和恢复工作,对已经受到破坏的湿地进行修复,恢复其原有的生态功能和服务。

加强湿地保护意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共同参与到湿地保护工作中来。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措施,可以有效提升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实现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是指湿地所具有的生态功能和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

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湿地具有水文调节功能。

湿地保护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分析

湿地保护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分析

湿地保护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分析引言:湿地是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但在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湿地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并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湿地保护的重要性。

本文将系统分析湿地保护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探讨湿地保护的必要性、对人类社会的积极作用以及必要的保护措施。

一、湿地的生态功能湿地是由水域和陆地相交融而形成的特殊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首先,湿地能够调节水文循环,防止洪水灾害和干旱。

湿地可以作为大自然的海绵,具有良好的水调节能力,能够吸收和储存大量水分,降低洪峰流量,减轻洪水的危害;同时,在干旱季节,湿地释放储存的水分,提供水源,维持区域的生态平衡和生物生存条件。

其次,湿地是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区,是众多物种的栖息地和繁殖场所。

湿地生态系统中的鱼类、鸟类、昆虫、植物等等,均对湿地的生态功能发挥起着重要作用。

最后,湿地还能够净化水质和改善大气环境。

湿地具备着降低水质污染、吸附重金属、分解有机物质、抑制藻华等能力,对维持水质清洁、改善环境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湿地保护的必要性1. 生态平衡维持:湿地是维持生态平衡的关键环节,其保护对于维护生态平衡至关重要。

湿地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具备着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湿地保护可以确保物种的繁育和栖息场所,促进物种的繁衍生息,维护生态平衡。

2. 水资源保障:湿地可以起到调节水文循环的作用,保护湿地有助于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和水资源日益短缺,湿地保护和恢复成为重要的手段,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供应。

三、湿地保护对人类社会的积极作用1. 生态服务功能:湿地提供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例如,湿地的水质净化功能可以为人类提供清洁的饮用水和农业用水。

湿地还能够提供风景旖旎的自然环境,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此外,湿地还能够保持地质稳定,减少土壤侵蚀的风险,并减轻地震和风暴的影响。

浅析湿地公园建设与保护存在的问题初探

浅析湿地公园建设与保护存在的问题初探

浅析湿地公园建设与保护存在的问题初探【摘要】湿地公园建设与保护是当前社会热点问题之一。

本文主要从湿地公园建设缺乏统一规划、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环境破坏、保护意识薄弱、管理机制不完善以及建设与保护工作之间的矛盾等方面进行分析。

在提出了加强规划管理、提高湿地保护意识和健全湿地公园管理机制等对策建议。

通过本文的探讨可以发现,湿地公园建设与保护问题的解决还有待进一步努力,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合作,共同推动湿地公园的健康发展,保护湿地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加强对湿地公园的管理和保护,不仅可以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还可以提升公众的生态意识,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关键词】湿地公园建设、保护问题、统一规划、环境破坏、保护意识、管理机制、矛盾、规划管理、湿地保护意识、湿地公园管理机制。

1. 引言1.1 湿地公园建设的重要性湿地公园建设的重要性在于其可以起到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市品质等多方面的作用。

湿地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建设湿地公园可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湿地生态环境。

湿地公园也可以提供公众教育和科普知识的场所,增强公众对湿地生态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湿地公园还可以丰富城市绿地资源,提升城市品质,增加城市居民的休闲娱乐场所。

建设湿地公园对于保护湿地生态环境、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值得重视和推广。

对于湿地公园建设存在的问题,需要加强规划管理、提高湿地保护意识、健全湿地公园管理机制,以解决存在的困难和挑战,推动湿地公园建设与保护工作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1.2 湿地公园存在的问题湿地公园建设缺乏统一规划。

在一些地方,湿地公园的建设往往是零散的,缺乏整体规划,导致资源分散、效果不明显等问题。

缺乏统一规划也容易造成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的情况。

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存在环境破坏的问题。

一些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在规划和实施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受到破坏,影响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湿地保护管理及利用现状探究

湿地保护管理及利用现状探究

湿地保护管理及利用现状探究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日益增加,导致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了严峻的威胁。

湿地是最具生物多样性的自然生态系统之一,具有重要的生态、环境和经济价值。

本文探究了湿地保护管理及利用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湿地资源的现状湿地是指一些水体不断泛滥、覆盖或停留的地面,在水文条件和地形地貌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包括沼泽、河流、湖泊、海岸、洼地等。

湿地是自然生态系统中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环境之一,它们提供蓄水、过滤、延缓水流、控制气候和灰尘的功能,同时也是重要的种群繁衍和物种保护区。

然而,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湿地面积逐渐减少,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也日益严重。

调查数据显示,全球湿地面积约为1.6亿公顷,其中40%以上的湿地已经消失,剩余的湿地也处于不同程度的危害之中。

在中国,湿地生态系统一度被严重破坏,湿地面积减少了50%以上。

随着湿地多种生态系统的崩溃,物种多样性也下降了4%,湿地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生态服务功能也丧失了很大一部分。

1. 法规政策湿地保护涉及到多个部门,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制定和实施保护管理政策。

中国政府也在逐步推进湿地生态保护工作。

目前,相关的湿地保护法规政策已经出台,并正在实施。

例如,2000年的《湿地公约》,2001年的《湿地保护法》,2011年的《关于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的意见》等。

这些法规政策强调湿地保护的重要性,并将湿地的保护作为政府各项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湿地保护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2.管理机构湿地保护的管理机构在中国也有所建立,例如,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水利部湖泊管理中心、国家海洋局、湿地保护局、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等,这些机构都有专门的湿地保护工作机构,分别承担着湿地的监管、管理、保护和修复等任务。

3.技术手段湿地保护必须依靠先进的技术手段,例如现代土地利用卫星、激光雷达、全球定位系统(GPS)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湿地的动态监测及保护。

湿地资源现状调研报告(2024)

湿地资源现状调研报告(2024)

引言概述:湿地资源是地球上一种独特的自然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生物多样性和重要的生态功能。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湿地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为了解湿地资源的现状,本文对湿地资源进行了调研,并就其当前的问题和威胁进行了分析和评估。

正文内容:1.湿地资源的定义和分类1.1湿地资源的定义1.2湿地资源的分类2.湿地资源的价值和功能2.1生物多样性2.2水资源的调节和净化2.3碳汇和气候调节2.4防洪和抗风沙2.5旅游和休闲3.湿地资源的破坏和威胁3.1城市化和建设活动3.2污染和排放3.3农业活动和水资源利用3.4生态破坏和物种灭绝3.5气候变化和海平面上升4.湿地资源保护和管理4.1国际和国内湿地保护政策4.2湿地保护区的划定和管理4.3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4公众参与和教育4.5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5.湿地资源的调查和研究5.1湿地资源现状的调查方法5.2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的研究5.3湿地资源保护和恢复的技术研究5.4湿地资源管理的社会经济效益研究5.5湿地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前沿课题总结:湿地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当前湿地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威胁。

为了保护湿地资源,我们需要加强湿地资源的调查和研究,制定和执行湿地保护政策,加强湿地保护区的管理和建设,促进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公众参与和教育,推动政府和社会组织的合作,共同保护湿地资源,并实现湿地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通过对湿地资源的详细调研和分析,本文旨在提高人们对湿地资源的认识和关注,促进湿地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湿地资源将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管理,为人类和地球提供更多的生态福祉。

浅析城市生态湿地公园

浅析城市生态湿地公园
培训 ;
其相互作用的地理环境所构成的 自然系统 , 是介于水 、 陆生
态 系统 之 间 的一类生 态单 元 。
1 城市 生态 湿地 ( ra c lgc l e 九 ) U b ne oo i 妇 d aw
城市生 态湿地 也就 是位 于城市 规划范 围 内的 ,有 一定 的 生 物链 的湿 地 。它 包括湿 地公 园 、 一般公 园 内的湿地 以及 海 、 江 、湖边 的 自然湿 地 。根 据 国内外 目 湿地 保护 和管理 的趋 前 势 , 有物 种及 其栖息 地保 护 、 态旅 游和生 态环境 教育 功 能 兼 生 的湿地 景观 区域都 可 以称之 为“ 态湿地 ” 生 。其概念 类似 于小 型保 护区 , 又不 同于 自 保护 区和一般 意义公 园的概念 。 但 然 如 香 港 的米 埔 国际重 要湿 地 ( 面积 3 0m ) ,澳洲 的 M rt 8h I o o en B y a nPr 和 维 多利 亚公 园 、 日本 的钏 路湿 地 国际公 园 a r ea M i k ( 护 区 ) 都 是利 用典 型的湿 地生物 多样性 的景 观 和该 地 在 保 ,
系列具特殊科学意义 、 代表性和美学价值的基本湿地类型组
成;
有效性 : 满足湿地生物最小栖息地面积 , 最小有效种群 ,
以及 湿地 物种 对干 扰 的最 大 忍耐 力 ;
研究与教育性 : 可作为研究 、 教育和培训的基地 , 进行与 湿地各学科有关 的科学研究 、 可持续发展教育 、 环境教育和
功能的人工生态型湿地。 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管理办法f 行) 《 { 》 式
强调其前提是地点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纳入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范围吗湿地必须 ;
为是人类亲水天性在现代生活中一种表现 , 是对传统园林水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现状与思考

城市湿地生态系统保护的现状与思考

城 市 湿 地 生 态 系统 保 护 的 现 状 与 思 考
张耀 武 刘伟 刚 郭建荣 高丽 范世 强 , , , ,
(. 1 陕西省韩城 巾龙门小材检查站, 西 韩城 7 50 ;. 陕 14 12 陕西省合 阳县 皇甫庄林场 , 陕西 合阳 75 0 ; 14 1
3 陕西省韩城市林 业局 , . 陕西 韩城 7 50 ) 1 1 4

要 : 地 是 人 类 生 态 系统 的 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湿 而城 市 湿 地 更 是 生 态 系统 保 护 不 可 或 缺 的 一 环 , 文 通 过 对 湿 本
地 的功 能、 态学意义 , 生 以及城 市湿地生态 系统保 护的现状 的阐述 , 对城 市湿地生 态 系统保 护的有 效措施——
第 3 第 6期 7奄 2I O 2年 6月
环 境 科 学 与 管 理
ENVI R0NM ENTAL CI S ENCE AND ANAGEM _ M ENT
Vo . 7 1 3 NO 6 .
J n 0l u e2 2
文 章编 号 :6 4—6 3 ( 0 2 O 0 6 0 17 1 9 2 1 ) 6— 1 2— 3
Z a gYa w i eg n h n o u ,L u W ia g ,Gu in o g ,Ga i,F nS iin oJa rn o L a h qa g
( . a c e g L n me o n p cin Sa o , h a x ,H n h n 4 1 h n ; 1 H n h n o g n Wo d Is e t tt n S a n i a c e g7 5 0 ,C ia o i 1
2 S a n iP o i c y n u t a g u Vi a e F r s a m ,He a g 7 5 0 . h a x r v n e He a g Co n y Hu n f l g o e tF r l y n 1 4 1,Ch n ; ia

湿地保护管理及利用现状探究

湿地保护管理及利用现状探究

湿地保护管理及利用现状探究湿地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生态系统之一,也是生态环境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湿地可以为生物提供栖息地和养护,同时还能够调节水文,净化水质,防洪抗旱,维护生态平衡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

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当干扰,湿地面临着日益严重的退化和破坏。

为了保护湿地并合理利用其资源,各国都积极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和管理办法,以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实现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就湿地保护管理及利用现状进行探究。

一、湿地保护管理的现状1. 法律法规的制定及实施各国纷纷制定了涉及湿地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例如《湿地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

这些法律法规为湿地保护提供了基本法律支持,拓宽了湿地保护的政策基础,同时也为湿地的管理和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2. 湿地保护区的建设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各国纷纷成立了湿地保护区,对湿地资源进行保护,改善湿地生态环境。

通过对湿地保护区进行有效管理,能够有效遏制湿地的破坏和退化,保护湿地生物多样性。

3. 国际合作在湿地保护方面,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也日益加强。

各国之间开展湿地保护的技术交流、资源共享、合作研究等,共同推动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

也通过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制定湿地保护的相关政策和行动计划,促进全球湿地保护事业的发展。

二、湿地利用现状1. 生态旅游一些湿地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成为了重要的生态旅游目的地。

通过开展生态旅游,不仅可以吸引游客,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还可以增加对湿地保护的关注和支持,实现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良性循环。

2. 农田养殖部分湿地地区适宜进行农田养殖,例如稻田养殖等。

适度的农田养殖不仅可以利用湿地资源,也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农业的发展。

3. 生物资源利用湿地地区的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可以进行科学的利用。

例如湿地中的水生植物、鱼类、虾类等资源,可以进行养殖和开发,拓宽当地居民的收入来源,同时也为湿地保护提供了经济支撑。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与修复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与修复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与修复一、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价值与现状城市湿地公园是城市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闲和亲近自然的空间,而且在调节气候、净化水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许多城市湿地公园面临着生态退化和功能丧失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性、现状以及面临的挑战。

1.1 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功能城市湿地公园具有多种生态功能。

首先,它们是城市中的“绿肺”,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改善城市空气质量。

其次,湿地能够调节城市气候,降低城市热岛效应,提供凉爽的环境。

此外,湿地还能有效净化城市污水,通过自然过滤和生物降解减少污染物。

最后,城市湿地公园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对维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1.2 城市湿地公园的现状与问题当前,许多城市湿地公园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生态退化。

城市扩张导致湿地面积减少,水质污染和生物栖息地破坏等问题日益严重。

一些湿地因为过度开发和人类活动干扰,失去了原有的生态功能。

此外,湿地管理不善、缺乏科学规划和保护措施也是导致湿地退化的重要原因。

二、城市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与修复的策略为了保护和修复城市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需要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策略和措施。

这包括科学规划、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以及公众参与和教育。

2.1 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科学规划是城市湿地公园生态保护的前提。

城市规划应充分考虑湿地的生态价值和功能,合理布局城市空间,保护湿地不被侵占。

在规划过程中,应避免对湿地生态系统的破坏,同时为湿地提供足够的生态空间和缓冲区。

2.2 生态修复技术的应用生态修复技术是恢复湿地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

包括湿地植被恢复、水体净化、栖息地重建等。

例如,通过种植本地植物,可以恢复湿地植被,提高湿地的自我修复能力。

水体净化技术可以去除水体中的污染物,恢复水质。

栖息地重建则为野生动植物提供适宜的生存环境。

城市湿地保护与利用规划探析——以《万顷松江湿地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为例

城市湿地保护与利用规划探析——以《万顷松江湿地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为例
航 电枢纽,南北 以松花江两岸堤防
为界,包括松花江滩涂湿地和支流
河 口湿地在 内的广 阔的松花江湿地
资源 。
魅力独特、活动内容丰富、旅游设施 经验,构建景观 生态安全评价模型, 完备 、综合效益显著,并且节能低碳 将景 观生态安全评价 综合 指数分 解
系统地 阐述 了 万顷松江湿地保护与利用总 城市是人类高度集中的区域,要想在城市 体规 划 的核心内容,以期为其他城市的湿 中建立和谐的人居环境,河湖水系、沼泽湿地 地规划提供参考。 是必不可少的生态环境,也是城市规划布局的 ( ( 万顷松江湿地保护与利用总体规划 是
内容和对象[。世界湿地保护经历了湿地过度 在 哈尔滨市松花江沿江风景带景观规划》和 1 l 开垦和破坏 、湿地保护与控制利用、湿地全面 太阳岛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充
健康发展。本文从项 目概 况、发展 目标 与规
区域各项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2项 目概 况
2 1松 江 湿 地 的 界 定 .
松花江是黑龙江右岸最大的支流。松江 湿地属典 型 的沼泽化低 湿平原 地貌 河流 湿 2 1 年 期 第2 卷 3 0 1 第7 7 5
地,幅 员辽 阔、景色秀美 、保 存完 百里生态长廊”的保护建设工作。到 其退化的生态特征参数,探 明退化 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城市湿地。松 2 2 0 0年,把区域建设成为湿地群落 过 程与机 制,并以此来研究退化城 江湿地西起双城界, 东至大 顶子山 体系完善、生态环境优 良、四季景观 市湿地修复技术[l 8 。其次,借鉴成功
it g a in ne r t . o
[U i K
s b nweln , e e ain U i ain H r i c y l Ura t d Prs r t , ti t , a bn i a v o l o z t

城市湿地生态保护市场化手段探究

城市湿地生态保护市场化手段探究

叶军(浙江省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管委会办公室,浙江杭州310013)摘要:分析了城市湿地的功能作用及当前城市湿地保护现状,探讨了以有偿享用生态保护成果方式遏制生态的过度利用,从而激励相容生态保护与利用行为,实现生态保护与利用的平衡,提出了通过市场化运作模式来保护城市湿地生态环境。

关键词:湿地;保护;市场化;手段收稿日期:2015⁃07⁃11作者简介:叶 军(1969—),男,江苏无锡人,硕士,经济师,工程师,主要从事湿地生态保护方面的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S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5)09⁃0019⁃041 引言保护城市湿地自然生态,创造适宜人类居住的物质环境、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是当今世界性的课题,现有城市湿地生态保护存在生态保护成本过高,生态服务供给不足,公众生态保护自律性不够等缺点,运用市场化手段,实现生态保护与利用的自觉平衡,是本文的出发点。

本文拟挖掘环境生态这一公共产品的市场价值,借鉴碳排放权、水权等公共资源的交易思想,赋予湿地生态使用权市场价值,通过市场化交易激励相容湿地生态公共资源保护和使用行为,遏制湿地生态过度使用,补充湿地制度管理、法制管理,在两者间寻找一条自助调节的湿地生态保护市场化途径。

2 城市湿地的功能作用2.1 城市湿地的生态和社会服务功能(1)净化城市污染物。

随着城市工业的发展,城市环境污染加剧,水体趋向富营养化,藻类大量繁殖,消耗了水体溶解氧,影响了水生生物生长,而且许多藻类释放微囊藻毒素,危害人体;而以芦苇、水葱组合的湿地系统和茭白、石菖蒲组合的湿地系统对水体富营养化造成的藻毒素具有一定的去除作用。

(2)调节微气候。

据相关数据统计,城市湿地的日常气温比周围低1~2℃。

湿地蒸发是水面蒸发的2~3倍,蒸发量越多,湿地区域气温越低,水汽蒸发导致近地层空气湿度增加,降低周围地区的气温,减少城市热岛效应。

(3)为动植物提供丰富多样的栖息地。

城市湿地保护规划

城市湿地保护规划

附件《南宁市城市湿地保护规划研究》任务书为了充分利用好自然环境,更好地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南宁市内城市湿地保护,提高城市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质量,科学制定南宁市城市湿地开发利用与保护规划,改善城市空间环境,适应南宁市建设“中国绿城”的要求,南宁市规划局决定编制《南宁市城市湿地保护规划研究》。

一、规划研究范围本次规划研究范围为南宁市中心城区(快速环道内区域及邕宁区和良庆区的城市建设区部分),面积约500平方公里。

二、主要规划依据1、《全国生态环境建设规划》2、《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3、《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4、《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总体规划》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8、《南宁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送审稿9、南宁市生态环境建设、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建设等有关规划、规定。

三、规划目标1、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建设的部署,加大湿地保护和恢复的力度,有效地遏制湿地生态环境严重破坏的现象,力求实现湿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条件。

2、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突出重点、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原则,根据南宁市城市湿地资源现状和实际情况,以保护为根本,以维护城市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湿地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出发点,控制住湿地和生物多样性下降趋势,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抢救性地恢复一些退化的重要湿地,努力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充分发挥湿地在南宁建设发展中的作用和效益。

3、使我市城市湿地下降和破坏的趋势得到遏制,建立城市湿地保护区。

使重点湿地保护区的保护和管理能力显著加强。

4、在重点的湿地保护区开展湿地保护和恢复示范工程,进行退耕还湖、植被恢复、生物多样性、栖息地恢复、生物治理等示范,构成资源保护和合理利用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湿地生态保护探析(新版)
Safety work has only a starting point and no end. Only the leadership can really pay attention to it, measures are implemented, and assessments are in place.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923
城市湿地生态保护探析(新版)
论文摘要:群力外滩湿地是哈尔滨松花江沿线重要湿地之一,对调蓄松花江江洪水、涵养水源、候鸟与湿地多样性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随着哈尔滨经济发展,湿地保护、恢复已刻不容缓。

文中在对群力外滩湿地主要生态功能、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提出了该湿地生态保护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湿地;生态;景观;生境
1引言
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

湿地具有抵御洪水、调节气候、涵养水源、净化水体、维持生物的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

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最高。

群力外滩是哈尔滨市区唯一的自然状态湿地,经过城市不断的向外扩展以及人口的增加,并受人为因素干扰,部分已被开垦为农田,湿地机能遭到严重破坏。

为了促进城市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对该湿地的保护、恢复工作已刻不容缓。

2国际经验比较与借鉴
2.1德国莫海姆市湿地保护
他们以“让河流做自己的事”为理念,用更自然化的手段来达到防洪、环境改善、生态修复等多重长效作用。

通过重建缓冲带、增设与河道垂直的开口、鼓励小规模泛洪、控制洪水淹没范围等手段,不仅可以培育河滨生境,逐步实现河道半自然化;而且可以减低洪水累计风险,减少洪水危害。

该项目由堤防后退1.3km获得
2.02km2圩田,作为泛洪用地,并在圩田内开辟了
3.5hm2林地,提升了滞洪空间的景观和休憩价值。

2.2安姆斯湖湿地恢复计划
美国圣保罗市的PHALEN购物中心,始建于一个填平的安姆斯湖湖区上。

后来,这个购物中心被废弃,圣保罗市政府决定恢复原来
的安姆斯湖,重建为湿地公园。

规划彻底拆除所有的人工建筑,开辟蓄水盆地和小运河通道,并在其底部填入腐殖质丰富的淤泥层,以构造接近自然状态下的土壤结构。

接下来,引入活水,在水体内外栽种多种原生的沉水、浮水、挺水和旱生植物,构筑完整的湿地生态景观。

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得出结论:世界上城市湿地规划设计也逐渐从纯粹的水景规划设计过渡到对湿地系统的设计或改造,重视湿地保护和恢复,尤其重视湿地的生态系统设计。

在进行湿地的规划设计时,兼顾美学与生态,把生态学引入到传统规划中,并与其有机结合,经过科学的设计,达到重建生态系统,防灾并兼顾生态良性循环和为城市生活服务的目的。

3群力外滩生境分析
群力外滩滩地地势平坦,高程在116.00-120.00m之间,平均高程117.57m,在松33大断面处,高出20年一遇水面线(116.52m)1.05m。

该滩地以耕地为主,大部分渔塘也被改为耕地。

人工利用土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4.31%;自然状态下的土地占总面积的25.69%。

土地多为当地村民开垦种植,农田基本成片。

对其所在区域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状况进行分析,包括温度、水分状况、光照、风等因素,认为该地区现状气候和土壤条件较为优越,适宜动植物的生长,为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异质性提供了基本保证。

经过分析,可知:由于湿地基本条件缺乏,现状原生湿地植物遭到较为严重的破坏。

现状较大面积的田地上主要是农作物,其余植被以草甸植被为主。

一些撂荒地已经开始向自然植被演替,主要为田间杂草(占植被总面积的50%以上);在比较低湿的地方分布有沼泽植被,面积占5%左右。

群力外滩的夏季常见鸟类中,除大量的鹭类及常见的麻雀、家燕之外,其余鸟类遇见率均较低。

4群力外滩湿地生态保护
自然生态系统具有净化能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处理尘埃、污染和废水。

考虑减少风沙侵蚀、水土流失和噪音、并减少能量的消耗。

规划中需要在遵循生态规律的基础上对植被进行合理的恢复。

该湿地保护和利用基于以下几方面原则:①生物多样性与主导性原则;②群落配置层次性原则;③生态系统稳定性原则;④经济合理
性原则;④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其生态修复的主要方法包括:重建、改良、改进、修补、更新和再植。

4.1基质和土壤恢复
调查研究表明,群力外滩地区土壤类型以草甸土为主,由于水土流失严重,该地区的土壤基质需要恢复,运用生态学的改良、改进、更新的手法对该地区的土壤基质进行恢复,根据现状调研分析,选择若干区域土壤条件好的,进行改良,无法恢复的板结土壤通过更新的手法进行恢复,主要是从其他地方搬运一些湿地土壤来恢复该地区土壤基质。

4.2水体环境的培育
规划中重视水体、绿化的有机结合,引入活水,将部分水体加以串联,形成整体水循环,增加土壤的含水性能,保证生态的连续性,该地区生态系统融入区域生态系统之中,为水生动物提供良好的栖息环境,为植物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河道之间、绿脉相连,形成“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形成良好的景观环境品质。

4.3生物的修复和培育
野生动物微生物培育:湿地的植被必须体现生物多样性,不仅需要满足水生动物和其他野生动物,尤其是水涉禽的需求,而且必须在美学上具有吸引力。

在保护现状生物和环境基础的同时,为了引进动物,在原来弃耕水田的基础上,规划了贫营养型和富营养型水池数个。

在新建的水池中,为了动物的生息,使用了松木桩,留有弯岔、小岛等。

除利用现有水渠外,还新建和扩建了一些水渠。

栈桥和平台都选用了耐腐材料,为防止对水生生物的影响,一律不使用防腐剂。

混凝土构筑物可能对周围的土壤、水、生物产生影响,一般都用木结构。

湿地植被培育:主要是湿地植物种类的植入和人为辅助的自然修复;保持植被的完整性和异质性(或称多样性)。

适当构建一些地表较高、水位较低的生境,在这些新的生境中种植乔木、灌木等中生植物,以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持植被的连通性;建立树木廊道;草本植物物种源的本地优先原则:培育大面积的芦竹群落、低湿的香蒲、苔草等,并采用能自我维持的乡土植物,如野生结缕草、狗牙根等;适当地运用树木的快速构建原则;丰富仅存的山林季相景
观,增加植物景观层次;根据生态规律配置湿生群落,尽量演替到稳定阶段群落的种类;尽量减少园林植物种类的应用,保持湿地的自然特性;大大增加树木的比例。

因为树木是许多生物(特别是鸟类)的栖息地和隐蔽所。

湿地植被物种选择:要满足湿地以上提出的对植被功能的需求,植物物种选择和配置必须根据湿地建设的进程,即不同阶段,而有所侧重的变化。

第一,种植的多样性可以抵消种植的失败。

第二,多样化的植物群落可以更适应条件的变化和随机事件的发生(例如暴风、水淹等)。

第三,植物群落的式样化可以支持野生物物种的多样化。

根据湿地建设的进程,即不同阶段和不同功能需求,提出不同的阶段性的植物名录。

例如,目前只是湿地修复阶段,即复绿阶段,除了本地现有的物种,基本都是草本植物,增加适合在本地生长的木本植物种类。

随着时间推移,引鸟功能的增加,增加水生/野生动物,尤其是水涉禽的适生植物种类。

随着时间推移,生态旅游的开展,增加景观植物物种。

为此把各类适合群力外滩生长的工程物种分为四类,即:本土植物、复绿适生植物、对水生与野生动物
具有价值的适生植物以及景观植物。

5结束语
由于湿地系统在生态上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故生态思想成为其规划的一条主线,始终贯穿其全过程,生态学的方法成为城市湿地保护不可忽视的手段,纵观城市湿地保护与开发,都是根据恢复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对自然生态系统的修复和重建,概括起来,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思想内容:崇尚生态、自然,让城市湿地恢复到自然状态;将自然生态系统作为湿地复合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强调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相协调。

规划师进行规划设计时,应充分考虑生态方面的内容,做到美学与生态兼顾,使自然与人类生活环境有良好的结合点,使人与自然达到和谐。

参考文献
[1]汪永华.基于生态恢复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念探讨.
[2]王祥荣.生态与环境-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调控新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0.
[3]马世骏,王如松.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生态学报,
1984.
[4]林鹏.中国红树林湿地与生态工程的几个问题.
[5]欧阳志云,王如松.生态规划的回顾与展望,自然资源学报,2002.
XXX图文设计
本文档文字均可以自由修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