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作业二
19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2答卷
试卷总分:100 得分:65
一、单选题 (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
A.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
B.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
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答案:C
2.加快资本周转可以提高年剩余价值量和年剩余价值率,根本原因是()
答案:正确
27.价值就是商品的价格
答案:错误
28.主要矛盾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
答案:错误
29.相同的经济基础可以有不同的经济体制
答案:正确
30.工资就是劳动价值或价格
答案:错误
31.社会基本矛盾就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答案:正确
32.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
答案:正确
C.有远大前途的事物
D.符合历史发展规律和趋势的事物
答案:C
23.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有()
A.本质决定现象的规律
B.质量互变规律
C.对立统一规律
D.否定之否定规律
答案:B
24.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有使用价值
B.没有价值的东西,一定没有使用价值
答案:D
二、多选题 (共 5 道试题,共 30 分)
21.下列各项说明或体现时间一维性的有()
A.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
B.失落黄金有份量,错过光阴无处寻
C.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D.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答案:A
22.新生事物是()
A.新出现的事物
吉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55815]
吉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
1.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根本对立和斗争的焦点在于,是否承认
A.联系具有复杂多样性
B.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答案:D
2.在意识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
A.忽视意识的主观特征
B.抹煞意识的主观特征
C.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
D.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
答案:C
3.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
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
B.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C.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D.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答案:C
4.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就要坚信。
A.群众有自发的社会主义觉悟
B.群众有高度的改革开放自觉性
C.群众运动具有天然合理性
D.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
答案:D
5.区分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主要是看他们
A.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大小
B.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
C.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
D.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
答案:A
6.下列选项中,反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A.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答案:D
7.辩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
A.绝对不动
B.暂时不动
C.运动的特殊状态。
XXX《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答案
XXX《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答案(单选题)1: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人的本质不是后天的而是先天的B:人的本质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C:人的本质不是变化的而是永恒的D: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是有阶级性的正确答案: D(单选题)2: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就要坚信()。
A:群众有自发的社会主义觉悟B:群众有高度的改革开放自觉性C:群众运动具有天然合理性D: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正确答案: D(单选题)3:简单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正确答案: D(单选题)4:事物的发展是上升的运动,这是由()。
A:主要矛盾决定的B:基本矛盾决定的C:辩证否定的本性决定的D: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精确答案: C(单选题)5: “注意分寸” “掌握火候” “适可而止”等说法,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A:适度原则B:辩证否定观C:实亊求是D:科学发展观精确答案: A(单选题)6:区分普通小我和历史人物,主要是看他们A: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大小B: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C: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主动的照旧被动的D: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正确答案: A(单选题)7: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B: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C:唯物辩证法的总特性D: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正确答案: C(单选题)8: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实物构成上的比例是资本的A:有机构成B:价值构成C:技术构成D:数量构成精确答案: C(单选题)9:矛盾的普遍性的含义是说()。
A: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B:矛盾推动一切事物的发展C:矛盾决定一切事物的性质D:矛盾是永远存在的精确答案: A(单选题)10:在真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承认任何真理都是A: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B:主观性和相对性的统一C:客观性和绝对性的统一D: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正确答案: D(多项选择题)11:下列选项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积沉舟,绳锯木断C:物极必反D:防微杜渐精确答案: A,B,C,D(多选题)12: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重要意义在于()。
北语19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2满分答案
B.事物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变化
C.事物由低级到高级的运动变化
D.事物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的变化
?
正确答案:C
11.资本主义社会为自身被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准备的精神条件是()
A.社会化大生产
B.现代无产阶级
C.马克思主义理论
D.市场经济体制
?
正确答案:C
12.认识发展过程的第一次飞跃是()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正确答案:ABD
5.在实现社会主义的自我发展与完善中要()
A.以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把握正确的改革方向
B.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与步骤,因地制宜循序渐进
C.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D.完全按照发达国家模式发展
?
正确答案:ABC
三,判断题
1.资本积累是推动资本主义灭亡的物质条件
A.实践特点决定的
B.主观需要决定的
C.马克思主义哲学决定的
D.真理本性决定的
?
正确答案:AD
3.资本主义企业使用的机器设备属于()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生产资本
D.固定资本
?
正确答案:ACD
4.下列选项中,表述量变是质变的基础的有()
A.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
B.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C.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B.控制商品生产
C.操纵销售市场
D.获取垄断利润
?
正确答案:D
15.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从()
A.主观性中把握人的活动动的
D.主观与客观的关系中把握人的活动的
?
正确答案:D
16.社会意识是()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2022年秋季-福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复习资料]-答案7
2022年秋季-福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0007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35 道试题,共 70 分)
1.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
<-A.->物质性
<-B.->存在性
<-C.->可知性
<-D.->运动性
【正确答案】:A
2.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
<-A.->动力和源泉
<-B.->现象和本质
<-C.->状态和形式
<-D.->方向和道路
【正确答案】:D
3.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A.->纯粹是必然的
<-B.->纯粹是偶然的
<-C.->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的,有的是必然的
【正确答案】:C
4.判断某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主要标志是()。
<-A.->劳动产品分配是否平等
<-B.->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
<-C.->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状况
<-D.->公有化程度的高低
【正确答案】:C
5.下列选项中,强调外部条件在事物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的是()<-A.->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B.->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C.->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D.->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正确答案】:C
6.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
东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22年秋学期在线作业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2022年秋学期在线作业2一、单选题共10题,30分1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A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B改变社会主义的经济运行形式C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D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正确答案:C2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动力和源泉B形式和状态C道路和趋势D向对立面相互转化正确答案:B3实践的基本基本特征是()A主观性、客观性和能动性B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C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被动性D主观性、不可逆性和静止性正确答案:B4资产阶级民主制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政治制度,它的核心和主要标志是() A议会制B.三权分立制C选举制D民主共和制正确答案:A5超额剩余价值就是()A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之间的差额B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C商品价格总是低于价值D不变资本多于可变资本正确答案:A6物质的根本属性是()A静止B运动C时间D空间正确答案:B7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社会意识B地理条件C人口因素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正确答案:D8“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B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正确答案:D9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B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正确答案:B10社会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结果,这种观点是()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B历史唯心主义观点C唯意志论观点D经验论观点正确答案:A二、多选题共10题,30分1新事物之所以是不可战胜的,是因为()A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B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C新事物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D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正确答案:ABD2下列属于不变资本的有()A厂房B劳动力C机器D设备正确答案:ACD3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之所以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因为() A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B它决定社会制度的更替C它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D它是形成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正确答案:ABCD4垄断组织形式有()A科特尔B辛迪加C托拉斯D康采恩正确答案:ABCD5下列选项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家有()A黑格尔B费尔巴哈C柏拉图D赫拉克利特正确答案:AC6社会存在包括()A国家法律B地理环境C人口因素D生产方式正确答案:BCD7人类意识具有能动性,是指意识能够()A创造自然规律B改造自然C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D人类实践活动的目的性正确答案:BCD8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银行业的集中和垄断新的发展表现是()A银行规模不断扩大,银行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的速度加快B少数大银行的资产所占的比重不断提高C各银行的分支机构迅速增长D资本主义银行开始向国外拓展正确答案:ABC9上层建筑可以划分为()A观念上层建筑B政治上层建筑C民主制度D国家机关正确答案:AB10马克思恩格斯描述共产主义的第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A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的公有制B根据社会需要对社会生产的计划管理和调节C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D阶级差别消失、商品经济消亡国家开始消亡但尚未完全消亡正确答案:ABCD三、判断题共20题,40分1商品的二因素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2
148#《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2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的核心是【A】A无产阶级的领导B人民大众参与的C反对帝国主义D反对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B】2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质上就是A武装斗争B农民革命C无产阶级革命D土地革命3中国共产党人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国情出发,逐渐认识到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D】A开展工农运动B开展地下斗争C开展合法斗争D开展武装斗争4标志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起点的不平等条约是【A】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5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优点是【D】A它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B它是以工农为主的人民大众革命C它以反帝反封建作为两大革命任务D它是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6人民军队的惟一宗旨是【C】A党指挥枪,保证党的绝对领导B依靠人民群众,为群众服务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为人民打仗,为人民扛枪7“工农武装割据”的中心内容是【B】A武装斗争B土地革命C革命根据地建设D党的领导8到1919年五四运动之前,中国的产业工人已达到【B】A100万人B200万人C300万人D400万人9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目标是【D】A建立社会主义B建立工农专政C推翻资本主义D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10瓦窑堡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把“工农共和国”的口号改为【B】A民族共和国B人民共和国C中华共和国D自由共和国11中国共产党决定人民军队实行军事战略的转变即由过去的正规军和运动战,转变为游击军和游击战的会议是【B】A瓦窑堡会议B洛川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12奠定人民军队政治工作基础的是【A】A毛泽东起草的古田会议决议B毛泽东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C三湾改编D毛泽东的《井冈山的斗争》13人民战争的武装力量的体制是【D】A领导和群众相结合B军队和地方相结合C军官和士兵相结合D正规军,地方军和民兵相结合14消灭敌人和夺取或收复失地的主要手段是【A】A战略进攻B战略防御C打阵地战D打游击战151927年至1935年,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建立的政权性质是【A】A工农共和国B人民共和国C民主共和国D新民主主义共和国16毛泽东第一次公开提出“人民民主专政”概念的著作是【C】A《新民主主义论》B《论联合政府》C《将革命进行到底》D《论人民民主专政》17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建立的最主要途径和手段是【B】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四大家族为首的官僚资本C没收民族资产阶级财产D没收地主的土地和财产18邓小平在谈到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学说时指出,把列宁的建党学说发展得最完备的是【B】A刘少奇B毛泽东C周恩来D任弼时19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以后,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逐步下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这是从【A】A九·一八事变变开始的B华北事变开始的C七·七事变开始的D八·一三事变开始的20毛泽东把游击战提高到战略地位的主要根据是【A】A在较长时期内敌强我弱的特点B人民军队主要是农民,战争主要在农村开展C游击战具有机动、灵活的特点D中国的地理环境便于开展游击战,不适合大规模的阵地战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两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北交14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二答案
北交《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在线作业二
一,单选题
1. 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的区别在于
A. 前者反映社会存在,后者不反映社会存在
B. 前者只反映社会现象,后者只反映自然现象
C. 前者反映经济基础,后者不反映经济基础
D. 前者具有稳定的形式,后者没有稳定的形式
正确答案:C
2. 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A.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问题
B.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
C.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问题
D.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问题
正确答案:B
3. 人类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在于
A. 人类需要和欲望的日益增长
B. 人类认识器官的逐渐发达
C. 人类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
D. 人类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
正确答案:D
4. 在唯物史观看来人们之间的关系首先是
A. 物质利益关系
B. 血缘亲情关系
C. 道德关系
D. 友情关序
正确答案:A
5. 唯心主义运动观的根本错误在于
A. 否认物质的运动的
B. 否认运动是绝对的
C. 否认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D. 否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正确答案:D
6. 一切哲学都是
A. 包罗万象的“科学之科学”
B. 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问
C. 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 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二满分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线作业二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一、单选题1. 在马克思主义看来,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A. 消灭利益差别B. 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 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 消灭工业与农业差别正确答案:A2.“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这一论断表明社会改革与社会革命()A. 都以夺取国家政权为目的B. 都不改变社会制度的根本性质C. 都是要解决社会基本矛盾D. 都不需要采取暴力冲突的形式正确答案:C3.商品二因素是由生产商品的()A. 复杂劳动决定的B. 具体劳动决定的C. 抽象劳动决定的D. 劳动二重性决定的正确答案:D4.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过渡性要()A. 否定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一切改良B. 对资本主义采取全面肯定的态度C. 借鉴资本主义社会中反映人类文明进步的改良D. 借鉴并发展资本主义的经济制度正确答案:C5. 唯心主义英雄史观和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的根本对立在于()A.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B. 是否承认无产阶级专政C.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反作用D. 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满分:5 分正确答案:D6.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使生产商品的()A.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 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 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 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正确答案:D7.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A. 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B. 国家政权问题C. 武装斗争问题D. 农民问题正确答案:B8.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一段话出现在()中。
A. 《资本论》B. 《共产主义原理》C. 《哥达纲领批判》D. 《共产党宣言》正确答案:D9.当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形式和新特征是()A. 私人垄断取代国家垄断B. 国家垄断取代私人垄断C. 自由竞争取代私人垄断D. 自由竞争取代国家垄断满分:5 分正确答案:B10.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A. 占人口大多数B. 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C. 具有先进思想D. 掌握历史发展规律满分:5 分正确答案:B二、判断题 (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1. 人类发展的历史归根到底是思想发展的历史。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综合作业2
综合作业21. (单选题) 杰出人物的产生是()(本题分)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C、既是必然的,又是偶然的D、有些人是必然的,有些人是偶然的标准答案:C2. (单选题) 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本题分)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方法标准答案:C3. (单选题) 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价格上下波动围绕的中心是()。
(本题分)A、成本价格B、生产价格C、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价格D、同一部门商品的平均成本标准答案:B4. (单选题) 所谓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是指()(本题分)A、意识是客观精神和主观感觉的产物B、意识是沟通主、客观的桥梁C、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D、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是客观的标准答案:D5. (单选题) 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 )(本题分)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作用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标准答案:C6. (单选题) 衡量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本题分)A、社会经济体制的状况B、社会政治制度的性质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社会道德的水平标准答案:C7. (单选题) 货币的基本职能是()。
(本题分)A、价值手段与流通手段B、支付手段与世界货币C、储藏手段与支付手段D、流通手段与储藏手段标准答案:A8. (单选题) 爱因斯坦说:“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这说明()(本题分)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B、哲学研究的对象是世界发展的一般规律C、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D、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标准答案:C9. (单选题) 价值规律是通过商品交换中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表现出来的这说明()(本题分)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为自己开辟道路B、必然性可以转化为偶然性C、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向质变转变的过D、事物发展是由可能性向现实性转化的过程标准答案:A10. (单选题) 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
XXX《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
XXX《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XXX《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试卷总分:100得分:100一、单选题(共35道试题,共70分)1.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在于()。
A.真理是绝对的,谬误是相对的B.真理是有用的,谬误是有害的C.真理是客观的,谬误是主观的D.真理对事物的正确反映,谬误是对事物的歪曲反映满分:2分正确答案:D2.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
A.最高标准B.唯一标准C.必要标准D.价值标准满分:2分正确答案:A3.决定社会形态性质的主要是()。
A.上层建筑B.经济基础C.国体D.意识形态满分:2分正确答案:B4.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
A.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B.阶层生理和民族生理C.自然科学.思维科学以及部分社会科学D.艺术.道德.宗教和哲学满分:2分正确答案:C5.正确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最基本的前提是()。
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集体智慧的充分发挥C。
对客观规律的正确反映D.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满分:2分正确答案:C6.矛盾体系中的不平衡性表现为()。
A.普遍矛盾与特殊矛盾的差别B.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的差别C.现实矛盾与非现实矛盾的差别D.主要矛盾与非主要矛盾的差别满分:2分正确答案:D7.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社会关系是()A.政治关系B.经济关系C.思想关系D.家庭关系满分:2分正确答案:B8.现象是()。
A.事物内在的联系B.事物稳定的接洽C.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D.不包含假象在内的事物的真实的联系满分:2分精确答案:C9.在社会意识诸种形式中起核心作用的是()。
A.宗教思想B.政治思想C.艺术D.道德满分:2分正确答案:B10.历史上良好人物的产生()。
A.纯粹是必然的B.纯粹是偶然的C.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D.有的是偶然的,有的是必然的满分:2分精确答案:C1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理论和理论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满分:2分精确答案:B12.以下现象属于因果接洽的是()。
吉林大学吉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
吉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1. 下列关于人的本质的表述中正确的是A.人的本质不是后天的而是先天的B.人的本质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C.人的本质不是变化的而是永恒的D.在阶级社会里人的本质是有阶级性的2.生产关系反映的是()。
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3.联系的观点和发展的观点是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B.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C.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D.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
A.生产关系的性质决定生产力的性质B.生产关系的变化决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C.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改变D.惟独不断变革生产关系生产力才干发展5. 区分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主要是看他们A.对历史发展作用的大小B.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C.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D.对历史发展的作用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6.坚持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就要坚信()。
A.群众有自发的社会主义觉悟B.群众有高度的改革开放自觉性C.群众运动具有天然合理性D.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7.两种对立的发展观是()。
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B.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C.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D.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对立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这个谚语说的是A.时间具有一维性B.时间具有有限性C.物质运动具有持续性D.物质运动具有顺序性9.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是()。
A.资产阶级的发展B.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C.大资产阶级D.中产阶级10. “注意分寸”“掌握火候”“适可而止”等说法,都是要求在实践中坚持A.适度原则B.辩证否定观C.实亊求是D.科学发展观11. 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两次飞跃是()。
A.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到科学B.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到空想平均共产主义C.社会主义从理论发展到实践D.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12. 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包括()。
XXX《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附参考答案
XXX《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线作业二附参考答案D.物质决定精神答案:D13.唯物辩证法的根本特征是()。
A.强调事物的量变和质变B.强调事物的发展和变化是不可避免的C.强调事物的矛盾和斗争D.强调事物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答案:C14.唯物史观的核心问题是()。
A.历史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的关系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关系D.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的规律答案:C15.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平等,实现社会公正的根本途径是()。
A.实行平等的分配制度B.消除社会阶级差别C.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D.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答案:C16.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是()。
A.是否承认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B.是否承认人的自由意志C.是否承认社会的历史进步性D.是否承认人的感性认识答案:A17.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经济发展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A.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B.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C.扩大市场需求和消费能力D.改善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答案:A18.哲学作为一门研究基本问题的学科,其研究的对象是()。
A.具体事物B.抽象概念C.思维方式D.认识过程答案:D19.价值规律的实质是()。
A.商品交换的等价原则B.价值量与价格的对应关系C.生产力发展与生产关系的矛盾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限制作用答案:D20.哲学的根本问题是()。
A.存在和本质的关系问题B.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C.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答案:B21.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是()。
A.质量B.运动C.时间D.空间答案:B2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C.国内和国际的矛盾D.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矛盾答案:A23.哲学的任务是()。
A.揭示客观规律,提高人的认识水平B.解决实际问题,推动社会发展C.研究文化遗产,传承人类智慧D.创造新的思维方式,推动科技进步答案:A24.社会主义最根本的利益是()。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2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21. ( 单选题 ) 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统一于它的( )(本题2.0分)A、实践性B、阶级性C、深刻性D、批判性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22. ( 单选题 ) 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 )(本题2.0分)A、培根和洛克B、黑格尔和费尔巴哈C、斯密和李嘉图D、圣西门和傅里叶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3. ( 单选题 ) 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属于( )(本题2.0分)A、必然和偶然的关系B、本质和现象的关系C、共性和个性的关系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学生答案:D标准答案:D解析:得分:24. ( 单选题 ) 规律的两个特点是( )(本题2.0分)A、客观性和普遍性B、客观性和历史性C、普遍性和持久性D、普遍性和自觉性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5. ( 单选题 )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强调的是( )(本题2.0分)A、要注重分析矛盾的同一性B、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斗争性C、要注重分析矛盾的特殊性D、要注重分析矛盾的普遍性学生答案:C标准答案:C解析:得分:26. ( 单选题 ) 下列选项中,反映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的是( )。
(本题2.0分)A、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B、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C、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生答案:D标准答案:D得分:27. ( 单选题 ) 那种主张“天赋的才能”“天生的心灵禀赋”的观点属于( )。
(本题2.0分)A、唯心主义先验论B、旧唯物论的直观反映论C、唯物主义反映论D、辩证唯物论的能动反映论学生答案:A标准答案:A解析:得分:28. ( 单选题 ) 在真理问题上坚持辩证法,就是要承认任何真理都是( )。
(本题2.0分)A、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B、主观性和相对性的统一C、客观性和绝对性的统一D、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学生答案:D标准答案:D解析:得分:29. ( 单选题 )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表达是( )。
马克思-计分作业2(1)
阶段性测验二一、单项选择题(自由竞争)是资本主义和一般商品生产的基本特性。
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是经济全球化的体制保障。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变得更加突出和尖锐,进而引发了系统性的社会危机。
(精英政治)在国家权力结构中发挥主导作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政治文化的一个显著特质。
在第三产业中,(高技术产业)异军突起,推动了各国经济的高速发展。
当资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在经历私人资本所有制、私人股份资本制之后,(法人资本所有制)崛起并成为居主导地位的资本所有制形式,使得资本占有的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自身范围内的部分质变,标志着资本主义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
工人阶级为了反对来自资产阶级的剥削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在斗争中得到了锻炼,革命觉悟的提高和组织性的加强,使社会主义胜利的(主观条件)日趋成熟。
关于第三次科技革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标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西方国家在经济、政治、社会民生等方面出现的问题,在本质上仍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作用的结果。
长期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向外输出民主,进行了一系列战争,中东地区战乱不止,许多国家政局动荡,宗教和政治派别冲突不断,致使经济凋零,民不聊生。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这种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随着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入,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越来越少,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工人不断增加。
而且,各资本主义国家还出现了高级职业经理人,这意味着(社会基层和阶级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的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发生了变化,使工人阶级的生活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这一变化?(工人大会具有生产的最终决定权)对待经济全球化,应积极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让不同国家、不同阶层、不同人群共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
马克思基本原理形考作业2
“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的研究报告班级: 学号: 姓名: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基本命题,也是社会主义制度顺利取代资本主义制度的客观规律一、调研内容1、调研的目的和背景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探讨资本主义制度的内在矛盾和危机,以及社会主义制度的原则和优势,调研总结相关报告2、调研的范围和内容(1)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和内在矛盾(2)资本主义危机的表现和影响(3)社会主义制度的原则和优势(4)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调研方法和步骤(1) 通过图书书馆,网络等方式进行相关文献、资料查阅,统计数据,了解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内容(2)通过对经历过社会主义变革的老者以及历史研究学着的调研访谈、社会面的问卷调查、一些历史博物馆的实地考察等方式,深入了解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历史和现状,探讨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途径和方法。
(3)对调查研究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形成调研报告。
4、分工协作(1)小组长:统筹整体调研工作,安排调研计划和时间表,协调组员工作。
负责进行图书馆书籍资料查阅,历史博物馆数据资料收集并真理调查资料和数据统计。
(2) 组员:两名组员负责对老者及历史研究工作者的访谈工作,社会面的调查问卷收集, 并整理调查资料及数据,汇总数据和信息(3)总结讨论:小组成员调查结束和,汇总各自收集的资料和数据统计,通过组内讨论方式形成调研报告,包括背景、目的、内容、方法和结果等信息。
5、时间和地点(1)时间:调研时间为一个月,具体安排由组长和组员讨论确定最终结果,统筹安排。
(2)地点:包括图书馆,档案馆,历史博物馆、政府机关,企业、社区、社会面等。
二、研究总结报告1、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决定了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1)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包含着现代的一切冲突的萌芽”。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越是占统治地位,越发展, "社会的生产和直奔主义占有的不相容性,也必然越加鲜明的表现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2:课程论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业2:
在下列课程论文题目中任选一题,撰写1500字以上的论文。
无固定格式要求。
课程论文题目:
运用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的原理,说明如何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的人口问题。
社会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基本方面,人口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人口因素是社会物质生活必要条件之一,它对社会发展起制约和影响作用,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人口状况对社会的发展可以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人口状况,最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
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社会是人的社会,人是社会的主体。
一定数量的人口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没有一定数量的人口,就不能构成社会。
人类社会的存在,既要进行生产劳动,又要战胜自然地侵袭。
但是,个人的劳动能力和自卫能力是有限的,只要在一定量的人口的基础上,才能进行物质生产,才能与自然抗争,也才有社会的存在和发展。
人口因素影响社会发展的速度。
不同的人口状况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首先,最有利于社会发展的人口数量应是同社会生产和科技发展水平要求相适应的人口数量。
其次,人口素质越高就越能适应生产和科技进步的需要,就越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对社会发展的进程起着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当人口状况同物质生产状况相适应时,就能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当人口状况同物质生产状况不相适应时,就能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人口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关键的因素是人口规模的影响:一是人口规模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相协调时,对经济的增长起促进作用;二是人口规模过大或过小与经济增长不适应时,对经济增长起制约作用。
从我国国情来看,我国人口基数过大,增长快,明显对经济的增长起制约作用。
经济增长是一个不断扩大的再生产过程,要扩大再生产,就要不断扩大积累的增量。
国民收入最终用于积累和消费,,在每年新增国民收入一定的情况下,积累和消费存在着此消彼长的关系,而为了满足现有和新增人口的需求,并使人民的消费水平提升,必须增大消费基金的比率,从而大大减少了作为扩大在生产的投入比率,对国民经济产生制约作用。
同时,过大的人口国模还迫使积累较多地投入到公共设施等非生产性基础建设,致使经济增长的扩大再生产基金更为不足,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增长。
巨大的人口规模,使我国的劳动力供给远远超过需求,造成大量劳动力闲置,制约经济增长。
劳动力人数的增加,与其他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难匹配,致使劳动生产率不易提高,制约经济增长。
劳动力的供给格局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从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为主的结构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为主的现代产业的转型,制约了经济增长的质量。
闲置的劳动力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而且还要别人来抚养,从而成为了社会的负担。
中国正处于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和变革的时代,作为社会基本构成要素的人口,其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日趋显现,日趋紧密,日趋复杂。
我国面临着严重的人口问题,突出地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人口数量巨大的问题。
1953年,我国人口总数为6亿多,1964年为7。
2亿,1982年为10。
3亿,1990年达11。
6亿,1996年达12。
24亿。
根据计算机仿真模拟,2025年前后,我国总人口将达15亿~16亿,近年来,由于计划生育成效显著,人口的自然增长率明显下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仍净增人口1500多万。
二是人口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中国总人口男女比例失衡问题越来越严重。
2014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达1367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710万人。
其中,男性人口70079万人,女性人口66703万人,男性人口比女性多3376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5。
06(以女性为100)。
三是人口素质偏低的问题。
人口素质低下是我国目前人口问题的主要方面,人口素质低下,一方面表现为人口的身体素质不高。
根据国家卫生部公布的一项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有5500多万残疾人,平均每20人中就有一个残疾人,另一方面,表现为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不高,在许
多偏僻的农村,由于经济贫困,儿童失学率较高,文盲的数量还有增加的趋势。
四是人口社会关系的问题。
在一定的社会发展时期,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社会各项事业所需要的劳动人口数量总是一个可以计算的有限数量。
由于人口增长快,目前劳动年龄的人口远远多于社会所需要的数量,每年增加的大量劳动力适龄人口与国民经济发展提供的就业机会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相当多的人就业困难;老年人口近年来不断处于上升水平,人口老龄化问题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问题;人口增长与消费品增长需求的矛盾突出;人口过多对农业、工业、交通、住房及其他消费品的生产构成了巨大的压力;人口过多、增长过快增加了国家、集体、家庭的负担,既拖了经济建设的后腿,又极大地限制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是农村,人口过剩问题严重,大量农村富余人员涌进城市,造成城市流动人员的急剧增加,不仅造成教育、就业的紧张,也给社会增添了许多不安定因素。
目前我国面临的挑战是,这几类问题同时并存,相互影响,从而导致了人口生产与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突出,并带来了一些社会问题,严重制约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面对我国严重的人口问题,必须采取适当的措施加以解决。
控制人口数量是前提。
由于人口数量多,人均资源数量相对越来越少,我国耕地、森林、草场等资源的绝对数量都居世界前列,但人均资源的数量很少;由于人口数量增多,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因为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人的发展必须同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同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相协调。
由于人口的高速增长,人们从自然环境中摄取的物质和能量不断地增加,从环境中摄取的物质和能量的数量在许多地区已经超过了自然环境的承受量,滥垦滥伐,毁林开荒,土地荒漠化、盐碱化现象严重,荒漠化面积不断增加;过度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并引起地面下沉;工业和农业排放出来的“三废”严重污染环境,城市人口的不断膨胀,造成交通拥挤、汽车废气、噪声的污染不断加剧,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由于人口增长快,造成教育、就业紧张,社会不安定因素增加。
提高人口素质是关键。
在控制人口数量增长的前提下,提高人口素质是人口问题的关键。
只有全面提高了人口素质,才能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中,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在自然规律及经济规律指导下,合理地利用资源,保护环境,保证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才能使可持续发展战略真正落到实处。
人口素质提高了,人们对人口与资源的认识也随之而提高,人们能自觉地树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和环境观,从而能够更加自觉地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的增长。
人口素质提高了,能够积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步伐,加快我国民主与法制的完善进程,促进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加强法制建设和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自从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计划生育的政策,人口的增长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但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而且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人口增长的地区差异也很显著。
在广大农村,尤其是偏远的经济落后的地区,偷生、超生现象仍很严重。
加强法制建设,把人口发展工作纳入法制轨道;依法办事,对违反计划生育法规的依法处理。
同时,建立必要的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使孤寡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养,这是做好我国人口工作的重要保证。
我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数量大、底子薄、人均资源相对不足,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我们要从基本国情出发,自觉地、有计划地对人口实行调节和控制,降低人口出生率与人口增长率之间的矛盾,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控制人口数量、优化人口结构、提高科学文化素质,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