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年北京修订)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年北京修订)临床指南.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年北京修订)临床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7e72fd459b6648d7c1c746c1.png)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年北京修订)|临床指南@中华围产医学杂志新生儿复苏专家组·临床指南·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年北京修订)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组第一部分指南目标和原则一、确保每次分娩时至少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
二、加强产儿科合作,儿科医师参加高危产妇分娩前讨论,在产床前等待分娩及实施复苏,负责复苏后新生儿的监护和查房等。
产儿科医师共同保护胎儿完成向新生儿的平稳过渡。
三、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及参与下将新生儿复苏技能培训制度化,以进行不断的培训、复训、定期考核,并配备复苏器械;各级医院须建立由行政管理人员、产科、儿科医师、助产士(师)及麻醉师组成的院内新生儿复苏领导小组。
四、在ABCD复苏原则下,新生儿复苏可分为4个步骤:①快速评估(或有无活力评估)和初步复苏。
②正压通气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③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和胸外按压。
④药物和/或扩容。
五、参考2015年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推出的复苏指南,结合中国国情和新生儿复苏培训进展及现状,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组制定本指南。
第二部分新生儿复苏指南一、复苏准备1.人员:每次分娩时至少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其职责是照料新生儿。
高危孕妇分娩时需要组成有儿科医师参加的复苏团队。
多胎妊娠孕妇分娩时,每名新生儿都应有专人负责。
2.物品:新生儿复苏设备和药品齐全,单独存放,功能良好。
二、复苏基本程序此评估-决策-措施的程序在整个复苏中不断重复(图1)。
评估主要基于以下3个体征:呼吸、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
通过评估这3个体征中的每一项来确定每一步骤是否有效。
其中,心率对于决定进入下一步骤是最重要的。
三、复苏步骤(图2)(一)快速评估生后立即快速评估4项指标:①足月吗?②羊水清吗?③有哭声或呼吸吗?④肌张力好吗?如4项均为“是”,应快速彻底擦干,和母亲皮肤接触,进行常规护理。
如4项中有1项为“否”,则需复苏,进行初步复苏。
新生儿复苏指南
![新生儿复苏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e2443c08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30.png)
新生儿复苏指南简介新生儿复苏是指在新生儿窒息、窒息以及其他呼吸心跳停止情况下采取的急救措施。
正确的复苏程序和技巧对于拯救新生命至关重要。
本指南旨在提供一份简明易懂的新生儿复苏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和急救人员正确处理新生儿窒息和心跳停止的急救情况。
准备在进行新生儿复苏之前,必须做好以下准备:1. 心理准备新生儿复苏是一项紧急且高风险的操作,医务人员需要保持冷静和集中注意力。
整个复苏过程需要团队协作,各个成员应清楚自己的职责并熟悉复苏程序。
2. 环境准备在复苏过程中,需要有一个安静、整洁的环境。
避免干扰和噪音,确保工作区域的明亮度和温度适宜。
3. 必备设备备好以下设备,以备复苏时使用:•新生儿呼吸袋和面罩•氧气和呼吸器•心电监护仪和除颤器•静脉通路设备和药物•各类呼吸道设备•纸笔和记录表格步骤当出现新生儿窒息或心跳停止的情况时,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复苏:1. 评估评估新生儿的情况,首先判断是否有意识反应。
若无任何反应,立即开始复苏。
2. 开放呼吸道小儿复苏需要确保呼吸道通畅。
按以下顺序处理:•首先确保头部、颈部和胸部呈直线,采取仰头抬颈法打开呼吸道。
•若仰头抬颈无效,则采用下颌推拉法打开呼吸道。
•如有分泌物阻塞呼吸道,应立即进行口腔吸引。
3. 辅助通气如果新生儿未能自主呼吸,需要提供辅助通气。
使用呼吸袋和面罩进行通气,同时观察胸廓起伏和听诊气道呼吸音来判断通气是否有效。
4. 确认心跳停止当新生儿无自主呼吸且无心跳时,需根据胸前无心跳、无呼吸和无任何有效体动来确认心跳停止。
5. 心肺复苏采取心肺复苏措施,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进行胸外按压,按压的深度为胸廓的三分之一深度,按压与松开的比例为30:2,速度保持100-120次/分钟。
•在每次按压后提供两次通气,通气时间约为1秒。
•每进行5个循环后重新检查心跳。
6. 药物应用若经过上述复苏措施后无效,可以考虑应用药物。
具体应用药物的剂量和方法需根据医生的指导和临床情况决定。
中国新生儿复苏2016北京修订
![中国新生儿复苏2016北京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add29f2387c24028915fc374.png)
内完成。
47
喉罩气道
48
喉罩气道-------喉罩气道是一个用于正压通气的气道装置。 1.指征 ⑴新生儿复苏时如气囊-面罩通气无效,气管插管失败或不可行时, 喉罩气道能提供有效的正压通气。
⑵小下颌或舌相对较大,如Robin综合征和唐氏综合征。
下区的轮廓一致。
该气道导管有一个15mm接管口,可连接复苏囊或呼吸器进 行正压通气。
50
喉罩气道(LMAs)-使用限制
• 此装置不推荐用于从气道内吸引胎粪和气管内给药。
• 密封不够,高通气压力时空气可从在喉口与喉罩之间的不
太密封的空隙中漏出,导致对肺的正压不充分并产生胃扩 张。
• 当需要施行胸外按压时,应用喉罩气道尚无经验。可是,
不是理想的预后指标,但可反映新生儿对复苏措施的反应。
35
气囊面罩正压通气
⑴、通气压力需要20~25cm H2O(1cm H2O=0.098kPa),少数病
情严重的新生儿可用2~3次30~40cm H2O,以后维持在 20cm H2O。 ⑵、通气频率40~60次/min(胸外按压时为30次/min)。 ⑶、有效的正压通气应显示心率迅速增快,以心率、胸廓起伏、呼
2、预先设定吸气峰压20~25cm H2O、呼气末正压5cm
H2O、最大气道压(安全压)30~40cm H2O。提供 恒定的呼气末正压及吸气峰压,维持功能残气量,
更适合早产儿复苏时正压通气的需要
3、操作者用拇指或食指关闭关闭或打开T形管的开口 ,控制呼吸频率及吸气时间,使氧气直接流入新生
儿气道。
27
34
胎儿在整个宫内发育过程生活环境氧饱和度在60%左右。
2016年版新生儿复苏指南
![2016年版新生儿复苏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77b568f4cc7931b764ce15b4.png)
生后导管前氧饱和度标准
• 脉搏氧饱和度仪的传感器放在导管前位置 (右上肢,通常手腕或手掌的中间表面)
• 1min,60%-65% • 2min,65%-70% • 3min,70%-75% • 4min,75%-80% • 5min,80%-85% • 10min,85%-90%
2021/6/15
(二)初步复苏
• 1、保暖:置放在辐射保暖台上 • 提前预热辐射保暖台 • 足月儿辐射台温度设置为32-34℃ ,或腹部体表
温度36.5 ℃. • 预热毛巾包裹新生儿放置辐射台上,注意头部擦
干和保暖。 • 胎龄<32周的早产儿可将其头部以下躯体和四肢
放入清洁的塑料袋内,或盖以塑料薄膜置于辐射 保暖台上
新生儿复苏指南
(2016年北京修订)
2021/6/15
第一部分复苏原则
• 在ABCDE复苏原则下,新生儿复苏可分为 4个步骤:
•
1,快速评估和初步复苏
•
2,正压通气和脉搏氧饱和度监测
•
3,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和胸外按压
•
4,药物和(或)扩容
2021/6/15
第二部分 新生儿复苏指南
• 一、复苏准备 1.每次分娩时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
• 如有自主呼吸,心率>100次/分,但有呼吸困 难和/或持续中心性紫绀,应清理气道,监测 脉搏血氧饱和度,可常压给氧或给予持续气道 正压通气,特别是早产儿。
2021/6/15
(三)正压通气
• 2.气囊面罩正压通气: • (1)压力:通气压力需要20~25 cmH2O
(1 cmH2O=0.098 kPa),少数病情严重 的初生儿可用2~3次30~40 cmH2O压力通 气。国内使用的新生儿复苏囊为自动充气 式气囊(250 ml),使用前要检查减压阀。 有条件最好配备压力表。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58559520580216fc700afdea.png)
3、喉镜下经口气管插管:《2016版》在插管方法 中着重强调了小指的3个用处,包括 ① 插入喉镜时,小指靠在新生儿颏部提供稳定性; ② 暴露声门时,如未完全暴露,操作者用自己的小 指或由助手用食指向下稍用力压环状软骨使气管下 移以助于暴露声门; ③ 判断气管导管位置时,可采用胸骨上切迹摸管法, 操作者或助手的小指尖垂直置于胸骨上切迹上,当 导管在气管内前进时小指尖触摸到管端,则表示管 端已达气管中点。
1、通气指征:新旧指南的正压通气指征均为①呼吸暂停或喘息样 呼吸、②心率<100次/min。但《2016版》指南强调,对有以上 指征者,要求在“黄金一分钟”内实施有效地正压通气,如果新 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有呼吸,心率>100次/min,但有呼吸困 难或持续紫绀,清理气道、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可常压给氧或 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 2、用氧规范:《2016版》指南建议分娩机构应最大可能配备脉 搏血样饱和度仪或空氧混合仪。如果无上述两种仪器,在利用自 动充气式气囊复苏时,有4种氧浓度可用(见下表)。《2011版》 指南中提到“如果有效通气90s心率不增加或氧饱和度增加不满意, 应当考虑将氧浓度提高到100%”,而《2016版》指南上则强调了 胸外按压时给氧浓度要提高到100%(2015年美国新生儿复苏指 南补充说明:心率一旦恢复,应立即降低氧浓度)。
谢谢观看
1、《2016版》指南建议胎龄<30周、有自主呼吸, 或呼吸困难的早产儿,产房内尽早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 气,并根据病情选择性使用肺表面活性物质。 2、《2016版》指南建议复苏开始时给氧浓度应低于 65%,并进行脉搏血氧饱和度或血气的动态监测,使血 氧饱和度维持在目标值,复苏后应使血氧饱和度维持在 90%~95%,定期眼底检查随访。 3、《2016版》指南强调了缺氧后器官功能监测:围产 期窒息的早产儿因缺氧缺血易发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应密切观察,延迟或微量喂养。注意尿量、心率和心律。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0fbfab781ed9ad51f01df2ad.png)
准备
对于大多数有活力的足月儿和早产儿延迟脐带
结扎约30~60秒;
如果脐带循环不完整(出血),脐带应在出生
后立刻结扎。
快速评估新生儿
出生后立即快速评估4项指标:
足月吗? (出生前)
羊水清吗?
肌张力好吗? (敏感) 有哭声或呼吸吗?
喘息就是在缺氧或缺血时发生的一系列单次或多次深 吸气,通常预示严重的神经和呼吸抑制.
再评估肤色及常压给氧。 如果新生儿有呼吸,心率>100次/min,但有呼 吸困难,持续紫绀,给清理气道、氧饱和度监 测,如氧饱和度低于标准值,可给CPAP或常压 给氧。 面罩CPAP可经气流充气式气囊或T-组合复苏器 给予。
通过氧气导管常压给氧
通过氧气面罩常压给氧
通过气流充气式气囊 和面罩常压给氧
如以上1项为否,则进行初步复苏
如何评估
在出生4项快速评估中(无心率),羊水和足月 两项娩前就应知,娩后看呼吸和肌张力两项; 后者更敏感,肌张力差常表明已有缺氧损害, 如消失则示严重缺氧。
如肌张力好,仅青紫和/或呼吸弱,多能很快转 为正常,但肌张力消失(常伴青紫或苍白), 则需要立即处理甚至气管插管。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
2015年中国新生儿死因分布
我国新生儿主要死因依次为早产/低出生体重(30.8%)、 窒 息/产时并发症(25.5%)、先天畸形(15.2%)、肺炎( 8.6%)
NRP培训
2004年卫生部新生儿复苏培训项目的启动
2011年新生儿复苏项目第二周期启动 建立新生儿复苏培训长效机制(院内NRP) 提高新生儿复苏技能和复苏后管理 案例模拟与参与式反馈
2016年国家卫计委新生儿复苏第三周期启动
中国新生儿复苏新指南
![中国新生儿复苏新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a141269b51e2524de518964bcf84b9d528ea2cf0.png)
中国新生儿复苏新指南引言:新生儿期是人类生命最为脆弱的时期,许多潜在的疾病和病变可能会对新生儿造成严重的危害。
因此,对新生儿的复苏及时、准确地进行干预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提高新生儿复苏的效果,中国卫生部制定了新的新生儿复苏指南,以指导医务人员在新生儿出生后发生窒息、心跳停止等急性状况时进行适当的处理,保障新生儿的生命安全。
一、背景新生儿复苏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发生窒息、心跳停止等急性状况时,通过适当的处理手段来拯救新生儿的生命。
由于新生儿的生理特点与成人有很大差异,传统的复苏方法已不再适用于新生儿,因此制定新的指南对新生儿复苏至关重要。
二、指南内容1.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行动、呼吸和心跳停止的主要原因之一、新的指南强调了正确使用氧气面罩和虹膜刺激来刺激呼吸机制的重要性。
当窒息发生时,医务人员应立即将氧气面罩安装到新生儿的面部,并使用虹膜刺激手法来刺激新生儿的呼吸。
同时,指南还详细介绍了氧气面罩的使用方法和呼吸刺激的具体操作步骤。
2.新生儿心跳停止新生儿心跳停止是最严重的新生儿危急状况之一,处理不当会导致新生儿死亡。
新的指南对新生儿心跳停止的复苏方法进行了详细介绍。
指南强调了心外按压和人工呼吸的重要性。
在进行心外按压时,指南提出了要确保按压正确、节奏恰当,并且不间断进行。
同时,在进行人工呼吸时,医务人员应注意呼吸深度和速率,保持适当的氧气浓度,以确保有效的气道通畅。
3.新生儿瞳孔复苏指南还特别关注了新生儿瞳孔复苏的方法。
在进行新生儿瞳孔复苏时,医务人员应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采取恢复心跳和呼吸的手段,如进行心脏按压、人工呼吸等。
同时,指南还明确了在新生儿瞳孔复苏过程中应慎重使用药物的原则和具体操作方法。
三、实施建议新的指南提供了一系列的实施建议,以方便医务人员在新生儿复苏过程中的操作。
首先,指南鼓励医务人员在进行复苏时,要尽量采用简单、易操作的方法。
其次,指南强调了复苏团队的重要性,提倡医务人员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
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2016年)--贺海兰资料
![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2016年)--贺海兰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de17f04acc17552706220832.png)
寒冷低体温
棕色脂肪利用
去甲肾上腺素释放
肺血管收缩
外周血管收缩
代谢率增加
右向左分流
向组织送氧减少
游离脂肪酸释放
低氧血症 无氧代谢增加
缺氧
© S .T .A .B.L.E .®® 2001
乳酸酸中毒
氧耗增加
? 死亡
2.体位:头轻度仰伸位(鼻吸气位)
仰卧位、头略后仰, “鼻吸气” 位 “鼻吸气” 位使咽后壁、喉和气管成一直线 颈部伸仰过度或不足均阻碍气体进入,而正确体位则使呼吸道保持 最佳开放状态
新生儿复苏指南
(2016年北京修订)
-----贺海兰 2016年7月
前言
★ 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
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 1987年美国儿科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开发了新生 儿复苏项目并向全世界推广,大大降低了新生儿窒息 的死亡率和伤残率 ★为了降低我国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和伤残率, 2004年由我国卫生部主导,建立了新生儿复苏项目。 取得了很大成绩,降低了我国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 死亡率
新生儿复苏指南
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组参考2015年国际复 苏联络委员会推出的复苏指南,结合中国国情和 新生儿复苏培训进展及现状,修订了我国的新生 儿复苏指南(2004年制定,2007年第一次修订, 2011年第二次修订,2016年第三次修订)
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
1 第一部分 指南目标和原则 2 第二部分 新生儿复苏指南 3 第三部分 正压通气特殊复苏情况 4 第四部分 复苏后监护 5 第五部分 早产儿复苏需关注的问题
第一部分:指南目标和原则
1. 确保每次分娩时至少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 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 2.加强产儿科合作,儿科医师参加高危产妇分娩 前讨论,在产床前等待分娩及实施复苏,负责复 苏后新生儿的监护和查房等。产儿科医师共同保 护胎儿完成向新生儿的平稳过渡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解读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c6f3dee3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b5.png)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解读《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解读》新生儿窒息是导致全世界新生儿死亡、脑瘫和智力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
据统计,每年全世界大约有400万新生儿死亡,其中23%死于出生窒息。
为降低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和伤残率,1987年美国儿科学会(AAP)和美国心脏协会(AHA)开发了新生儿复苏项目(NRP)。
项目的目标是通过培训确保每家医院的每个分娩现场至少有一名受过复苏培训、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卫生工作人员,提高新生儿复苏水平,降低新生儿窒息的病死率和伤残率[1]。
根据我国妇幼卫生监测显示:2005年中国新生儿死亡率为19.0‰。
前三位的死因为:早产和低体重、窒息、肺炎。
窒息占第二位。
为了推进我国的新生儿窒息复苏工作,于2004年7月由中国原卫生部妇幼保健与社区卫生司、中华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中华护理学会妇产科专业组和强生儿科研究院、美国儿科学会共同合作,在中国建立了新生儿窒息复苏项目。
项目建立后首先将美国儿科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编写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教材”(第4版、第5版、第6版)翻译成中文作为本项目的培训教材。
并结合中国国情制定了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并在《中华围产医学杂志》发表。
自2004年7月开始,用新的技术培训我国参与分娩的医务人员(产科医师、新生儿科或儿科医师、麻醉科医师和助产士等)。
项目建立10年来共培训参与分娩的医务人员达到25万余人次,明显降低了我国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和死亡率,据2003~2014年项目地区统计,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由2003年的6.32%下降至2014年的1.79%,下降了71.7%,新生儿窒息的死亡率由2003年的7.55/万下降至2014年的1.64/万,下降了78.3%[1]。
为指导新生儿复苏,美国儿科学会和美国心脏协会于1987年制定了《新生儿复苏指南》,并在循证医学研究的基础上定期修改(每5年修订1次)。
2010年美国儿科学会和心脏学会在循证医学研究基础上修订了2005年的指南[2],2011年出版了《新生儿复苏教材》(第6版)和《教师指导手册》(第5版)。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8cf1622984868762cbaed52f.png)
+ 剂量:0.1-0.3ml/kg经静脉
+
0.5-1ml/kg经气管导管
+
必要时3-5分钟重复一次
实用文档
扩容剂
+ 指征:有低血容量、怀疑失血或休克的新 生儿在对其他复苏措施无反应时考虑扩容。
+ 药物选择:生理盐水;大量失血时可选择 与患儿交叉配血阴性的同型血或O型红细胞 悬液。
+ 方法:首剂10ml/kg。经静脉途径缓慢推 入5-10分钟。可扩容1-2次。
复苏后监护
+ 生命体征:体温管理、心率、呼吸、血压、 氧饱和度
+ 内环境:红细胞压积、血糖、血气分析、 电解质
+ 窒息评估:重要器官功能评估
实用文档
亚低温治疗(2015)
+ 有条件情况下,可以考虑对中到重度HIE患 儿使用治疗性低温。
实用文档
窒息复苏记录书写
+ 按照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书写复苏记录 + Apgar评分不能指导窒息复苏,只需要记录
必须保持面罩与面部接触紧密才可 以使肺膨胀
实用文档
T-组合复苏器
+ 使用前准备 + 参数设置:空氧混合器气流量5-10L/min
(8) PIP 20-25cmH2O PEEP 5cmH2O
胎龄<30W,有自主呼吸、或呼吸困难的早产 儿,产房内尽早使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根据病情选择性PS
实用文档
正压通气无效时怎么办?
儿。
实用文档
气管插管
喉镜叶片选择: 1.超低出生体重儿00号2.早产儿0号3.足月儿1号 气管导管选择:
体重(g)/孕周(W)导管内径(mm) 唇-端距离(cm)
新生儿复苏指南(解读)-
![新生儿复苏指南(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602f09e650e52ea551898c7.png)
儿科医师参加的复苏团队。 多胎分娩时,
每名新生儿都应有专人负责。
第二部分 新生儿复苏指南
• 2、物品: 新生儿复苏设备和药品齐全, 单独存放, 功能良好。
第二部分 新生儿复苏指南
90%(管状)浓度的氧。
三、复苏步骤
(三)正压通气
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的传感器 应放在新生儿动脉导管前位置 (即右上肢,
通常是手腕或手掌的中间表面)。 在传感器与仪器连接前, 先将传感器与婴儿连接有助于
最迅速地获得信号。
三、复苏步骤
(三)正压通气
(4)评估心率: 可触摸新生儿的脐带搏动
或 用听诊器听诊新生儿心跳, 计数6 秒钟,乘10即得出每分钟心率的快速估计值。 近年来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用于新生儿复苏,
根据血氧饱和度调整给氧浓度, 使氧饱和度达到目标值(图2)。 胸外按压时给氧浓度要提高到100%。
三、复苏步骤
(三)正压通气
流程图内显示的生后1~10分的目标值 1 min 60%~65% 2 min 65%~70% 3 min 70%~75% 4 min 75%~80% 5 min 80%~85% 10min 85%~95%
• 二、复苏基本程序 此评估-决策-措施的程序 在整个复苏中不断重复(图1)。
(图1)
第二部分 新生儿复苏指南
评估主要基于以下3个体征: 呼吸、心率、脉搏血氧饱和度。 通过评估这3个体征中的每一项来 确定每一步骤是否有效。 其中, 心率 对于决定进入下一步骤
是最重要的。
新 三、复苏
的步骤
(图2)
(7)评估及处理:
2016版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
![2016版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https://img.taocdn.com/s3/m/a9978661cec789eb172ded630b1c59eef8c79ab3.png)
2021/10/10
46
复苏后监护
+ 生命体征:体温管理、心率、呼吸、血压、 氧饱和度
+ 内环境:红细胞压积、血糖、血气分析、 电解质
+ 窒息评估:重要器官功能评估
2021/10/10
47
亚低温治疗(2015)
+ 有条件情况下,可以考虑对中到重度HIE患 儿使用治疗性低温。
2021/10/10
48
窒息复苏记录书写
+ 按照新生儿窒息复苏流程书写复苏记录 + Apgar评分不能指导窒息复苏,只需要记录
结束有回顾性的Apgar 评分及具体扣分项目 即可。
+ 抢救记录要体现上级医师指导意见。切忌 前后矛盾,医护书写不一致,儿科病历及 产科病历不一致。
2021/10/10
49
关于医患沟通
+ 随时口头医患沟通 + 必须有数次书面医患沟通,不需要太详细。
+ 按压时间比放松时间稍短,放松时拇指或 其他手指不离开胸廓
+ 45-60s后再评估
2021/10/10
39
气管插管后
+ 气管插管下患儿双侧胸廓起伏一致、呼吸 音对称,但心率下降至40-50次/分,经皮氧 饱和度显示为68%。
+ 配合胸外按压
2021/10/10
40
喉镜下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和胸外心脏按 压
2021/10/10
41
药物
1.肾上腺素 2.生理盐水 产房在新生儿复苏中只需要配备这两种药物 3.碳酸氢钠:分娩现场新生儿复苏不推荐 4.纳洛酮:视情况(全麻) 5.脐静脉插管:静脉注射的最佳途径(3.5Fr)
2021/10/1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年北京修订)
指南目标和原则
一、确保每次分娩时至少有1名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的医护人员在场。
二、加强产儿科合作,儿科医师参加高危产妇分娩前讨论,在产床前等待分娩及实施复苏,负责复苏后新生儿的监护和查房等。
产儿科医师共同保护胎儿完成向新生儿的平稳过渡。
三、在卫生行政部门领导及参与下将新生儿复苏技能培训制度化,以进行不断的培训、复训、定期考核,并配备复苏器械;各级医院须建立由行政管理人员、产科、儿科医师、助产士(师)及麻醉师组成的院内新生儿复苏领导小组。
四、在ABCD复苏原则下,新生儿复苏可分为4个步骤:
①快速评估(或有无活力评估)和初步复苏。
②正压通气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③气管插管正压通气和胸外按压。
④药物和/或扩容。
五、参考2015年国际复苏联络委员会推出的复苏指南,结合中国国情和新生儿复苏培训进展及现状,中国新生儿复苏项目专家组制定本指南。
以上内容来自: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2016年北京修订);中华围产医学杂志2016年7月33卷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