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
第六部分 专题一 旅游地理(选修三)
(3)今后延安在开发特色文化旅游资源的过程中,应注意
的主要问题有________。
研练真题
找准考向
核心突破
主干整合
程序解题
思维建模
解析
本题考查旅游资源开发条件、旅游资源的特点及旅
游开发应注意的问题。(1)陕北发展文化旅游的有利条件结 合课本及图示材料分析即可,注意本题是分析资源条件。 (2)延安是革命圣地,红色革命文化特色鲜明,其成为热点 旅游地的原因结合图示材料分析回答。(3)开发特色文化旅 游资源应注意的问题可从生态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文物 损毁问题等几方面来回答。
旅游活动的基本设计。
研练真题
找准考向
核心突破
主干整合
程序解题
思维建模
旅游资源的类型、分布与欣赏
1.(2013· 课标文综Ⅱ,4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
要求。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 区。该地夏宜避暑、冬可滑雪,吸引了大量游 客。下图示意神农架及其周边地形,图中山峰为 神农架主峰神农顶。
吸引游客的一方面原因。
答案 神农架地处亚热带,山地海拔较高,植被繁茂, 夏季凉爽,冬季有积雪。
研练真题
找准考向
核心突破
主干整合
程序解题
思维建模
2.[2013· 天津文综,12(4)(5)]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研练真题
找准考向
核心突破
主干整合
程序解题
思维建模
安徽省南部的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等美景吸引了大
和缓冲区,实验区也要合理控制游客数量。 答案 (1)旅游资源独特,鸟类资源丰富;近客源市场。 (2)保护鸟类栖息地;合理控制游客数量;严禁游客进入核 心区、缓冲区。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
选修三旅游地理知识点第一节现代旅游业一、旅游业的定义1、旅游活动的主体、客体、联系纽带旅游活动的三要素包括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
其中旅游者是旅游主体,旅游资源是旅游客体,旅游业是二者之间的联系纽带。
2、旅游业的定义:旅游业是联系旅游主体和旅游客体的纽带,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他们提供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它不仅能满足现代人的旅游需求,而且对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起着促进和带动作用。
二、旅游活动的发展历史三、现代旅游业的特点1、旅游主体的大众化2、旅游形式的多样化3、旅游空间的扩大化4、旅游目的的娱乐化思考:1、一个人要想成为旅游者应具备哪些个人条件?① 经济条件(即金钱)② 闲暇时间③ 动机(即旅游的愿望)2、旅游主体的大众化说明了什么问题?旅游主体的大众化说明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进步。
广大人民的经济收入提高,劳动时间缩短使闲暇时间延长,为外出旅游提供了金钱和时间的保证。
此外,随着竞争的激烈化,人们逐渐进入了节奏快、强度高、风险大的工作状态。
在这种背景下,大众对旅游休闲的需要也随之提高。
3、旅游空间扩大化的原因是什么?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交通工具的发展,使世界各地的距离日趋缩小”。
加上人们求知、探秘和搜奇欲望的增长,旅游活动的空间日趋扩大。
4、为什么娱乐、消遣成为现代旅游发展的一大原动力?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使娱乐性、消遣性的旅游占绝对优势,据统计,在全部的现代旅游中,以娱乐、消遣为目的的旅游占75%。
四、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1、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现代旅游由食、宿、行、游、购、娱六个基本要素构成。
⑴旅游交通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
⑵游是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览活动主要依托旅游景区开展。
旅游景区的吸引力是旅游餐饮业、商业和娱乐业兴旺的基础。
⑶购和娱是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
2、旅游六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第二节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一、拉动经济发展1、发展国际旅游,能够增加国家外汇收入。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1.旅游的概念:旅游是指人们为了娱乐、放松、教育或其他目的而离开常住地,到其他地点参观、游玩、居住或其他活动。
2.旅游对经济的影响:旅游业是世界上最大的行业之一,对经济的影响非常显著。
旅游业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市场活动,促进经济发展。
3.旅游的分类:旅游可以按照时间分类为长途旅游、短途旅游和近距离旅游。
按照目的地分类为国内旅游、国际旅游和境外旅游。
按照旅游活动的性质分类为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和探险旅游。
4.旅游资源:旅游资源可以分为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社会设施三大类。
自然景观包括山脉、河流、湖泊、森林等,人文景观包括历史建筑、文化遗址、民俗风情等,社会设施包括酒店、旅游服务中心、交通设施等。
5.旅游的影响因素:旅游的影响因素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环境等因素。
政治因素包括国家政策、政治稳定等;经济因素包括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消费等;社会因素包括文化交流、人口迁移等;环境因素包括景区环境质量、生态环境保护等。
6.旅游的影响:旅游对目的地国家或地区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
经济方面,旅游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机会,创造财富。
社会方面,旅游可以促进文化交流,增进民族团结,促进社会进步。
环境方面,旅游带来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破坏可能会对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7.旅游开发的原则:旅游开发应当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即在满足当前需要的前提下,要保护好自然环境,确保资源的可再生利用,同时也要保护好当地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文化。
8.旅游线路规划:旅游线路规划是旅游行程中的重要环节,可以根据目的地的特点和游客的需求设计出最佳的旅游线路。
线路规划需要考虑景点的时间安排、交通工具的选择、住宿的安排等因素。
9.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旅游需求的增加,旅游行业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比如,旅游业与互联网的结合,使得在线旅游预订变得更加方便;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的结合,推动了文化旅游的发展。
贵州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
贵州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概况:1. 课程设置:贵州省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试行)从20XX年秋季高中一年级开始实施普通高中地理课程由必修与选修课程两部分组成,其通过学分制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贵州省地理课程安排说明:贵州省地理学科考试仍然与政治,历史作为文综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考试。
贵州省地理教材使用情况课改成就:1. 突出了新课改的特点。
在采访教师的过程中,发现教师用的最多的一个字就是“新”,教材是新的,教具是新的,考试重点是新的,最主要的还是要将思想转变为新的。
贵州的地理课程改革中,突出了课程标准上的要求:“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在这个基础上,教师的教学过程中,都下意识的将学生的素质培养放在了首位,当然,在与老师的交谈中,我们也了解到,这一状况也仅仅是在高一的课堂上突出表现而已,但是,这已经算是一次不错的尝试了。
2. 课堂教学变得更具现实意义,更加对生活有指导意义。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 将家乡的地理事物带入到课堂中去,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另一方面,更是将学生的爱国爱家的情怀进行了一个潜移默化的影响过程,这是新课改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
3. 学生的参与性提高;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学生处于一个被动接受的地位。
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老师的授课方式发生了改变,将更多的讨论引入到课堂,引入更多的实例,让学生积极参与进来,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4. 新课程改革的评价机制发生了改变;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一张试卷就是考量学生学生能力和投入程度的标准,在新课改过程中,平时表现也作为一个很重要的考核方案。
例如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课堂发言,课外活动的完成情况等这些考核方式被加入到了今天的考核过程,让学生能够真正的做到全方位发展。
存在的问题1. 教材不统一在贵州省的新课改课程中,虽然我们仅仅考量了三个地区,但是我们发现在教材的使用上就出现了很大的问题。
贵阳市大区域内使用人教版的地理教材,遵义地区使用人教版的教材,而铜仁地区的情况则恨特殊。
旅游地理第一章单元总结环境与环境保护
第一章环境与环境问题单元总结【知识概览】【思维激活】1.怎样认识不同阶段的人地关系思想、人地关系、环境问题的发展答案:2.环境伦理观与可持续发展有何关系?答案:可持续伦理观是在环境伦理观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环境伦理观是可持续发展观的基石。
而且只有树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环境问题才有可能解决,才能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因为要解决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能仅仅依靠经济和法律的手段,还必须改变不适宜的传统伦理观,在人与自然之间建立正确的环境伦理观,把尊重和爱护自然的意识融入到自己的行动中去,只有这样,可持续发展才有可能实现。
3.环境伦理观中的道德行为和缺德行为各有哪些?答案:4.怎样认识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的区别与联系?答案:环境问题和自然灾害都影响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但自然灾害主要由自然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是原生环境问题,当然有些自然灾害也受到人为因素的影响,但影响较小。
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都会引发环境问题,当前人为原因引起的环境问题尤为严重。
自然灾害只是环境问题的一个方面。
见下表:5.为什么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上空臭氧层破坏最为严重?答案:地球表层的大气层,在垂直方向上可以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臭氧层就分布于平流层中。
对流层的厚度与地面温度的高低有关。
地面温度越低,近地面大气对流不旺盛,对流层的厚度越小,即平流层距地面越近。
南极、北极和青藏高原地区近地面气温低、对流层的高度也低,人类排放的氟氯烃化合物容易到达这里,因而臭氧层破坏更严重。
〖备课资料〗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的思想“天人合一”的自然观。
“天人合一”思想的最早论者和代表应当首推庄子。
庄子认为,自然界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人类要顺应客观规律,要“不以心捐道,不以人助天”,“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这样才有可能达到“畸于人而侔于天”的境界。
荀子则较庄子更进一步,提出了“制天”的思想。
他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强调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从而改造自然、战胜自然。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教案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保护一、教学目标1.了解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2.掌握旅游业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3.了解旅游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难点1.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2.旅游业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三、教学内容1. 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1.消耗资源:旅游业需要大量的水、电、油、食品等资源,会给环境带来压力。
2.污染环境:旅游业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废气、垃圾等,严重影响环境质量。
3.破坏生态:为了满足旅游需求,有些地方会大规模开发,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4.威胁文化:旅游业的开发和推广,会对当地文化和历史遗迹造成威胁,损害当地文化的完整性。
2. 旅游业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1.节约资源:旅游企业应该在用水、用电、用油等方面采取节约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压力。
2.减少污染:旅游企业应该加强垃圾分类、处理污水等环境保护措施,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保护生态:旅游企业应该遵循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和物种多样性。
4.保护文化:旅游企业应该限制游客的行为,对文化遗产和历史建筑进行保护维护。
3. 旅游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性1.经济效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带来稳定的经济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2.社会效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促进文化、教育、卫生等领域的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准。
3.生态效益: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生物多样性。
4.避免资源浪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压力。
四、课堂活动1.观看介绍旅游业环境保护的视频,了解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2.分组讨论当地旅游业的环境保护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3.模拟旅游业企业,制定环境保护措施,并进行演示。
4.在校园内组织环保活动,强调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五、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旅游业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的方法和措施。
2.互动式授课: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当地旅游业的环境保护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高二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试题及答案
高二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试题及答案高二学子在学习选修6时,对环境保护的相关试题要着重练习。
下面是店铺今天要分享给大家的高二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试题及答案,答案中体现的答题规范也是我们学习的地方。
高二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目前我国最严重的三大生态问题是( )①水土流失②荒漠化③石漠化④盐碱化⑤草场退化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⑤D. ①③⑤2. 下列五种因素,与1998年长江洪水有关的是( )①夏季风②修建三峡工程③引水灌溉④围湖造田⑤长江上游毁林A. ①④⑤B. ①②④⑤C. ②③④⑤D. ②③读下列甲、乙两地植被分布图,回答3~4题。
3. 影响甲、乙两地植被分布的主导因素分别是( )A. 光照和热量B. 地形和降水C. 地形和热量D. 降水和光照4. 甲地的阔叶林主要是( )A. 热带雨林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D. 温带落叶阔叶林5. 有关世界各地牧场退化情况,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欧洲情况较好,载畜量最高B. 北美和澳大利亚情况最好C. 中国草场退化严重D. 非洲、南美洲面临退化的问题6. 我国下列地区及其主要的荒漠化现象对应正确的是( )A. 西北干旱、半干旱——石漠化B. 黄土高原——盐渍化C. 云贵高原——沙漠化D. 江南丘陵——红漠化7. 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① 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②植被破坏③土层疏松、直立性强④降水强度大8. 有关我国荒漠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我国荒漠化的成因主要是风蚀和水蚀B. 江南丘陵地区的荒漠化主要是物理及化学作用产生的C. 山西省土地荒漠化发展与工矿、交通等基本建设有关D. 松嫩平原西部的荒漠化主要是风蚀9. 下列能加快湿地消失过程的是( )A. 湖泊内外的沉积物自然充满其中B. 环境污染,造成入流营养物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C. 实施保护湿地的一系列国家政策D. 以上说法都不对10. 沼泽是重要的湿地,我国目前面积最大的沼泽区在( )A. 松嫩平原B. 三江平原C. 辽河平原D. 柴达木盆地11. 图中甲、乙两处湿地的名称分别为( )①青海湖②咸海③洞庭湖④番阳湖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③②阅读下图和材料,回答12~14题。
选修3旅游地理必备知识点大全
选修3旅游地理必备知识点【构建知识体系】一、现代旅游基本知识1.旅游三要素:主体—旅游者;客体—旅游资源;媒介—旅游业。
、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现代旅游由食、宿、行、游、购、娱六个基本要素构成。
食、宿、行是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游”是旅游六要素的核心;“购”和“娱”是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
六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3.现代旅游的基本特点:①旅游主体的大众化;②旅游形式的多样化;③旅游空间的扩大化;④旅游目的的娱乐化。
二、旅游资源的类型、特征、价值、分布与欣赏1.旅游资源的分类根据旅游资源的本质属性,一般将旅游资源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1)自然旅游资源(对于探险猎奇、游乐、疗养等性质的旅游具有重要意义;核心是地貌景观;自然过程形成;以具体形式表现),它包括:①地文景观,如云南路南石林;②水域风光,如杭州西湖;③生物景观,如黄山迎客松;④天象与气候景观,如黄山云海。
(2)人文旅游资源(表现在教育性(知识的、文化的)旅游方面的意义;核心是建筑景观;历史过程及人类活动形成;以具体形式和精神文化形式表现),它包括:①遗址遗迹,如北京故宫;②建筑与设施,如苏州园林;③旅游商品,如景德镇瓷器;④人文活动,如傣族泼水节。
2.旅游资源的特性(1)旅游资源共性:①多样性(旅游资源极其多样,且广泛存在);②非凡性(旅游资源是同类中具有非凡特点的事物或现象);③永续性(多数旅游资源可反复使用,并且使用是无消耗的,这是与其他资源相比是最突出的特点)。
(2)旅游资源独特性:①自然景观:A.季节性—有些自然景观随季节变换而呈现不同特色,称为季节性,如雾凇形成于冬季。
B.地域性—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自然景观的地域差异。
②人文景观:A.可创造性—人文景观是人们根据不同的目的建设和创造的。
B.可变异性—人文景观的性质、功能随时代的变迁而发生变化。
3.旅游资源的价值(1)美学价值:自然风景名胜一般都具有美学上的观赏性,这是吸引旅游者的最根本原因,也是人们去景区观光、度假、疗养的主要目的;主要为自然景观。
选修-旅游地理教案(全)
★考试要点一:旅游资源的分类1、旅游资源的内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凡是能够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包括自然存在、历史文化遗产、人工创造物、风俗民情)。
其本质特征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
求知、健身类。
(2)地质地貌景观:①花岗岩景观:泰山、华山、黄山(猴子观海)、衡山、普陀山(海上),典型地貌景观:球状风化物。
②砂岩景观:红色砂岩受风化侵蚀,形成地形顶平、身陡、麓缓的方山、石墙、石峰、石柱等赤壁地貌—丹霞地貌。
“碧水丹山”赞美福建武夷山。
3、旅游资源的特点:多样性、地域性、观赏性与吸引性(非凡性)、不可移动性、重复使用性、可创造性4、旅游资源的多样性(1).在内容上:旅游资源既有自然的、又有人文的;既有景观性的,又有文化性;既有古代遗存的,又有现代兴建的;既有实物性的,又有体察性的。
(2).在地域上:不同地域的旅游资源有不同的地方特色。
(3).在季节上:同一旅游资源在不同的季节表现出不同的景观。
(4).在组成上:构成旅游资源的要素是多样的,孤立的要素很难有吸引力,多要素相互结合会产生不同的旅游资源。
(5).在价值上:旅游资源具有艺术欣赏性、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和美学价值等。
(1)、碉楼简介:是上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
开平碉楼与村落及其中西文化交融的人文景观、自然生态、乡风民俗等,都保持得相当完整和真实。
她深沉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浓郁的欧美文化气息,高度反映了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特定的地域环境中所形成的独特的历史文化景观,被誉为“华侨文化的典范之作”、“令人震撼的中西建筑艺术长廊”。
(2)、湖北武当山拟冲击我国第5个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3)、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衡山、南粤—恒山、中岳—嵩山 (4)、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
2、保护世界遗产的原因:(1)世界文化遗产以及文化与自然双遗产,是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载体和人类历史发展的见证,具有时代性、不可再生性、不可替代性,反映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
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教学计划
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教学计划一、教学背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这一课程的设置,旨在让学生了解旅游活动的基本原理、旅游资源的类型和特点、旅游规划与开发等方面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旅游活动的基本概念和要素,掌握旅游资源的分类、特点和评价方法。
(2)能够分析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和影响,学会旅游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通过案例分析和实地考察,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实地考察、网络搜索等方式收集旅游地理相关信息,提高学生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旅游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旅游意识和环保意识。
(2)通过了解不同地区的旅游文化,增强学生的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旅游资源的分类、特点和评价。
(2)旅游资源开发的条件和影响。
(3)旅游规划与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
(2)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完成旅游规划与设计的任务。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系统地讲解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知识体系,使学生对课程内容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针对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规划等问题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思维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的旅游案例,如著名的旅游景区、旅游城市等,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地考察法结合学校周边的旅游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学生亲身体验旅游地理的魅力,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能力。
地理选修-旅游地理
高中地理选修《旅游地理》知识点答题模板解析一、现代旅游及其作用1.现代旅游的发展特点①旅游主体的大众化;②旅游形式的多样化;③旅游空间的扩大化;④旅游目的的娱乐化2.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及其关系基本要素:食、宿、行、游、购、娱关系:总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旅游活动的基本条件:旅游交通旅游六要素的核心:游增加旅游收入的重要途径:购、娱3.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1)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A.积极作用:①带动区域相关行业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发展;②提供就业的机会和岗位;③为国家创汇、创税和回笼货币。
B.消极影响: ①旅游业的不稳定,导致区域经济的不稳定; ②旅游业的发展导致消费品和房地产价格上涨.(2)旅游业的发展对区域社会、文化的作用A.积极作用:有助于文化的交流,促进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B.消极影响: ①有利于旅游资源的利用和保护,促进城市卫生的改善和基础设施的建设; ②给旅游区的社会治安带来隐患③一些旅游项目的开发,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其本身的传统文化价值;④对旅游区居民健康、生活的不良影响。
★减少旅游业负面影响的措施①使旅游业发展规模、增长速度与旅游区的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相适应。
②加强管理,实现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统一。
(3)旅游活动和景区建设对环境的主要影响A.不利:砍伐树木——影响生物多样性对动植物垃圾污染土壤——影响植物生长野生动植物捕食能力下降,繁衍规律破坏污染水体:旅游垃圾;酒店污水;游艇污染大气:交通工具;厨房油烟;寺庙香火磨损、破坏旅游吸引物:题刻、抚摸、践踏、呼吸、汗气破坏旅游景观不合理开发——破坏旅游景观和谐,如小卖部;不合理开发——水土流失,地下水位下降,如开山辟路、乱填湖泊、围垦造田B.有利:旅游对环境保护具有促进作用(促进历史古迹、古建筑、纪念馆的修复)4 .有关“旅游业”的几种正确评价①旅游业是“朝阳产业”。
②旅游业基本上是劳动密集型的产业。
③旅游业是综合性和关联性很强的产业。
旅游资源的类型-中图版选修3 旅游地理教案
旅游资源的类型1. 自然资源型旅游资源自然资源型旅游资源指的是自然条件所形成的旅游资源。
其包括自然景观、自然保护区、自然遗迹、温泉等。
自然资源型旅游资源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在海边地区,主要的自然资源型旅游资源是海岸线和海滩,而在山区,主要的自然资源型旅游资源是山脉、瀑布等。
2. 人文资源型旅游资源人文资源型旅游资源指的是人类活动所留下的旅游资源。
其包括历史文化名城、古迹、博物馆、文化遗产、文化艺术等。
人文资源型旅游资源是指人类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它是旅游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3. 科技资源型旅游资源科技资源型旅游资源指的是高科技所形成的旅游资源。
其包括高科技展览、科学研究中心、软件金融中心等。
当今社会,科技资源型旅游资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更多的人行程的旅游目的地也逐渐从传统的自然风光和文化古迹转移至高科技展览和实践体验。
4. 环境资源型旅游资源环境资源型旅游资源指的是为游客所提供的绿色环保型旅游资源。
其包括自然保护区、生态度假村、生态游等。
环境资源型旅游资源,是指旅游业与环境保护事业的连动与共生。
5. 休闲资源型旅游资源休闲资源型旅游资源指的是为游客放松心情,缓解压力,提供娱乐活动的旅游资源。
其包括高尔夫球场、热气球、跳伞等。
休闲旅游在现代生活中越来越受欢迎,它也成为旅游业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6. 特殊旅游资源特殊旅游资源指的是独特、稀有或者特殊的旅游资源,其包括北极光、极地冰川、火山、沙漠等。
特殊旅游资源在旅游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靠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很多游客。
7. 组合型旅游资源组合型旅游资源是指以上各种形式的旅游资源的组合,它成为了旅游业的一种新发展。
组合型旅游资源在发展过程中注重打造产品的多样性和差异化,以满足更多游客的需求。
以上内容是对旅游资源类型的简单介绍,每种类型的旅游资源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不同的旅游资源类型也推动着旅游市场的发展和壮大。
选修3旅游地理
所在省级 行政单位
山西 河南 重庆 江苏 山西 云南
简要说明
以北魏时期雕塑艺术风格为主的佛教石窟寺 以唐宋时期雕塑艺术风格为主的佛教石窟寺 以唐宋特别是南宋时期雕刻艺术风格为主的佛 教石刻群 中国最著名的古代园林建筑
以古代银行业(票号)而兴盛的、保存完整的明 清古城 以纳西族木府为核心的、保存完整的高原古城 充分体现徽派建筑艺术的明清古代民居
建筑面积最大的古代皇宫,体现了中国古 代皇家建筑布局和东方木结构建筑的特色 中国古代最典型的皇家园林 中国规模最大的坛庙建筑群 1929年首次发现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化石 的考古发掘点
世界 颐和园 北京 文化 天坛 北京 遗产( 周口店北京人 北京 共31 遗址 处) 明清皇家陵寝( 明孝陵、明十 江苏、北京、 中国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帝王陵 三陵、明显陵、湖北、河北 墓群 清东陵、清西 和辽宁 陵、盛京三陵)
以奇特的砂岩峰林地貌而享誉中外 亚热带山地、喀斯特地貌,湖、瀑错落,人 入其间,有脱尘忘俗之感 以石灰岩为主形成的山地喀斯特地貌风景 保存完好的亚热带高山深谷自然生态系统 包括卧龙、四姑娘山、夹金山脉,面积9 245 平方千米
由剑状、柱状和塔状喀斯特,森林状喀斯特, 天生桥,天洞地缝,立体喀斯特组成 独特的花岗岩石柱与山峰,丰富的造型,多 种植被
世界 文化 遗产( 共31 处)
元上都遗址
哈尼梯田
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园林设计影响深远 作为草原都城遗址,展示了文化融合的特 内蒙古 点,见证了北亚地区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 之间的碰撞及相互交融 复杂起伏的地形和暖湿多雨的热带、亚热 云南 带高原季风气候使云南成为许多少数民族 的家园和多种野生生物的庇护所
孔子的祭祀庙宇、世袭住宅和墓地
西藏
人教版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
人教版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简介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学科,而旅游地理则是研究与旅游相关的地理要素和现象。
人教版地理选修三的课程中,涵盖了旅游地理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旅游景点的地理特征、旅游资源的分布以及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
本文将系统介绍人教版地理选修三中的旅游地理部分。
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旅游地理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研究旅游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包括了旅游景点的选择、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旅游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内容。
旅游地理的研究有助于人们了解旅游现象背后的地理因素,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旅游地理的分类旅游地理可以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划分。
根据旅游资源的不同性质,可以将旅游地理分为自然旅游地理和人文旅游地理两大类。
自然旅游地理研究的是自然景观、自然资源等方面,如著名的黄山、长白山等;人文旅游地理则研究的是人文景观、人文资源等方面,如故宫、长城等。
此外,还可以按照旅游地的空间尺度进行划分,分为全球旅游地理、国家旅游地理、区域旅游地理等。
旅游地理资源的分布旅游地理资源的分布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地理环境、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着旅游地的发展;另一方面,历史、文化、经济等人文因素也对旅游地的选择和发展产生影响。
例如,高山、海滨、草原等自然景观常常吸引大量游客;历史名城、古建筑、文化遗产等人文景观也成为旅游地的热门选择。
不同的旅游地理资源分布在世界各地,如中国的丽江古城、法国的巴黎塞纳河畔等。
而在国内,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西南地区和西北地区等。
旅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首先,旅游业的兴起促进了周边地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如道路、机场、酒店等,改善了交通和住宿条件。
其次,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促进了就业和收入增长。
然而,旅游业的过度开发和不合理利用也会对地理环境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如环境破坏、资源过度消耗、文化侵蚀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旅游地理》教案全套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三。
旅游地理》教案全套本章介绍了现代旅游及其作用,包括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以及旅游与区域发展。
其中,重点讲解了旅游资源的类型与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现代旅游具有大众化、多样化、扩大化和娱乐化等特点,其基本要素为食、宿、行、游、购、娱。
现代旅游对区域发展的意义主要表现在拉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文化繁荣和影响区域环境等方面。
旅游资源的内涵包括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和具有经济、社会、文化价值等条件。
旅游资源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
旅游资源的类型主要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两种类型。
在评价旅游资源时,需要考虑旅游景观的观赏方法、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以及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在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方面,需要考虑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它们的相互影响,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的初步规划与设计,以及合理的旅游路线的选择和旅游安全的关系。
在旅游与区域发展方面,需要考虑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自然旅游资源由地貌、水文、气候和生物等要素组成,其中地貌要素对于构建自然风景区至关重要。
这些自然景观对于探险、游乐和疗养等方面的旅游都具有重要意义。
人文旅游资源包括古人类遗址、古建筑、宗教文物和民俗风貌等,其中建筑景观是人文风景区的重要标志。
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非凡性、可创造性和永续性等特性。
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需要考虑资源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历史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以及旅游资源的集群状况和景观的地域组合状况。
地理位置和交通、客源市场也是评价旅游资源开发条件的重要因素。
旅游地的基础设施是影响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重要因素。
公共设施包括水、电、交通、邮政、通信等,而配套服务设施则包括住宿、餐饮、购物、健身、文化娱乐等。
评价旅游资源的开发条件需要从游览价值、市场距离、交通位置及通达性、地区接待能力和旅游环境承载量这五个方面入手。
高考地理:旅游地理
高考地理:旅游地理一、旅游资源的概念及特性旅游资源是指能够激发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并可能被旅游业所利用的,具有经济、社会和环境价值的自然、人文景观以及活动场所。
它具有以下特性:1、非凡性:旅游资源必须具有非凡的吸引力,如奇特的景观、独特的风土人情等。
2、时空性:旅游资源的吸引力并非永久的,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变换而发生改变。
3、组合性:各种旅游资源之间可以互补,构成旅游资源整体,其综合吸引力往往大于单个旅游资源吸引力的总和。
4、性:旅游资源与一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条件相,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也会不断增强。
二、旅游资源的分类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2003),旅游资源分为八大主类,分别是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和人文活动。
每一主类又分为若干亚类和基本类型。
三、旅游资源的评价内容及方法旅游资源的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旅游资源的调查、旅游资源的分析和评价、旅游资源开发可行性分析。
其中,旅游资源的分析和评价是评价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旅游资源的非凡性评价、集群状况评价、地域组合状况评价和开发潜力评价。
常用的旅游资源评价方法有综合评价法、比较评价法和定量化评价法。
其中,综合评价法是最常用的方法,它将旅游资源各方面的特征进行综合考虑,以得出一个全面的评价结果。
比较评价法则是将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进行比较,以得出各地区旅游资源的优劣程度。
定量化评价法则采用数学方法,将旅游资源的各项指标进行定量分析,以得出一个精确的评价结果。
四、旅游资源的开发原则和保护措施旅游资源的开发应遵循以下原则:统一规划、分期开发、注重特色、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在开发过程中,要合理利用旅游资源,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性开发。
要加强旅游资源的管理和保护,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旅游资源的环境和生态。
例如,设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游客管理、推广环保理念等。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点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知识点旅游地理是高中地理选修3的重要主题,它涵盖了旅游的各个方面,包括旅游资源、旅游地理学、旅游规划和旅游对环境的影响等。
以下是对这些主题的详细解释和知识点梳理。
1、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因素,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自然景观如山川、湖泊、海洋、森林等,人文景观如历史遗迹、文化遗址、博物馆、艺术作品等。
这些资源为旅游业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2、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旅游现象的分布、发展和影响。
它涉及对旅游者行为、旅游市场、旅游环境、旅游规划等多个方面的研究。
通过了解旅游地理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旅游业的发展和影响。
3、旅游规划旅游规划是指对旅游活动进行预先规划和管理的过程,以确保旅游业的有序发展和资源的有效利用。
这包括对旅游目的地的设施建设、服务提供、环境保护、市场营销等方面的规划和管理。
合理的旅游规划有助于提高旅游业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4、旅游对环境的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对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旅游活动可以促进环境的保护和改善,如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和管理;另一方面,过度开发和不合理的旅游活动可能导致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因此,在发展旅游业的需要重视环境保护,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涉及的知识点广泛且复杂,需要我们深入学习和理解。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旅游业的发展和影响,为未来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A.多样性B.空间性C.价值性D.客观性A.九寨沟的湖泊B.黄山的奇松C.丽江古城D.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A.普遍性 B.区域性 C.永续性 D.季节性A.提高旅游区的接待能力B.对旅游资源进行合理开发C.对旅游区的生态环境进行破坏D.对旅游区的垃圾进行清理本文设计一项以“探索中国古老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并说明其可行性。
有人认为旅游业是无烟工业,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请对此观点进行评述。
高考地理重要考点练习卷:旅游地理 环境保护 含答案
高考地理重要考点练习卷:旅游地理环境保护1.(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果树认领活动——让我们拥有自己的果树。
近年来这种新型的旅游方式在各地兴起。
通过认领、管理、采摘,人们不但能尽情领略劳动的乐趣,还可以享用到真正无公害的水果。
说明这种新型旅游模式中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并简析其对果树认领地发展的影响。
2.(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花山岩画地处广西崇左市左江及其支流明江流域的宁明县、龙州县、江州区和扶绥具,与其依存的山体、河流共同构成壮丽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它是战国至东汉时期岭南左江流域壮族先民在露天岩石上涂鸦经数千年风雨侵蚀,依然清晰可见。
花山岩画全幅画长135米,高44米,画有朱红色人物1300多个,间有少量兽类和器具、火焰,观其形态,使人联想到古人的祭祀、战争、欢庆等场面。
它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单体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
7月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说明花山岩画的欣赏方法和其成功申遗对当地旅游开发资源的影响。
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特色小镇发源于浙江,在杭州“云栖小镇”首次被提及,近年来成为新型旅游资源开发的新形式。
江南水乡乌镇曾经面临“景区内像欧洲,景区外像非洲”的窘境,通过旅游环境综合整治等措施让“镇区景区化、景区全域化”。
乌镇景区接待游客量达758.8万人次,仅门票收入就达6.28亿元。
乌镇成为“景点旅游”转向“全域旅游”的示范基地。
分析特色小镇对区域发展的积极作用和特色小镇建设可以采取的措施。
4.(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7月,我国梵净山自然保护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这样继鼓浪屿被列入名录以来,我国世界遗产突破53处。
梵净山位于贵州省铜仁市,以自然风光、古老地质形成的特殊地质结构、动植物类型多样为主要特色;此外还有闻名于世的佛学景点。
鼓浪屿位于福建厦门市,原名圆沙洲,因其西南部有海浪侵蚀洞穴,受浪潮冲击,声如擂鼓,于明朝时期雅化为今名。
高中地理结构
高中地理1、模块分类高中地理主要分为四个模块。
分别为必修一、必须二、必修三和选修部分(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环境保护)其中必修一为自然地理部分,必修二为人文地理部分,必修三为区域地理部分。
2、考点分布必修一知识点分布:第一章太阳辐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地球运动:晨昏线,太阳直射点运动,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规律及计算,时差变化规律和计算,日期分界线。
地球圈层结构分布:大气圈分层和对流层大气特点。
第二章大气:大气受热过程,热力环流,大气水平运动,全球性大气环流,气候成因分布规律及特点。
天气系统:锋面系统,高低压系统。
水循环:海陆间循环海水运动:洋流分类,全球洋流分布规律以及影响。
地质作用及地壳物质循环。
第三章地理环境整体与差异性: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差异性分布规律。
第四章地理环境对交通城市的影响:地理环境影响交通线分布,城市分布规律。
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及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必修二知识点分布:第一章人口变化,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迁移,城市结构和城市化发展问题。
第二章农业区位及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区位及世界典型工业案例分析。
交通方式及特点,交通方式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第三章可持续发展内涵和原则。
必修三知识点分布:第一章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影响第二章产业转移规律,区域资源开发,流域开发,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区域农业综合可持续发展。
第三章遥感,全球定位,地理信息系统(3S技术)概念及应用。
区域地理部分:中国及世界区域地理3、试卷结构选择题1----8题,每题4分,共32分。
主观题26题,25-26分。
主观题29题其中2个问题,10分。
选修部分一道主观题,10分。
高中地理旅游地理教案湘教版选修全部教案
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本章学习目标】了解现代旅游发展的特点及现代旅游的基本要素。
认识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课时建议】本章教学时间3课时,其中第一节1课时,第二节1课时,复习1课时。
第一节旅游概述[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旅游地理活动的三大基本要素及各要素的职能。
2.了解旅游活动按游览区域划分和按旅游目的划分的基本类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看图片、影像资料并阅读相关材料,了解旅游的发展史,提高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从现实生活入手,分析按游览区域和按旅游目的划分的旅游类型的具体形式,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旅游发展史的了解,让学生认识旅游活动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2.通过对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和旅游活动基本类型的了解,培养学生对人类旅游行为动机的认识,产生对“好奇、社会交往、荣誉、权力、社会权威和秩序”等人文基本欲望的了解,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陶冶学生情操,从热爱大自然升华到探究自然美的境界。
[教学重点]1.旅游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2.旅游活动的类型划分[教学难点]旅游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具准备]有关图片、影像资料等[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新课导入】人类生来就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对远方充满向往。
从古代起,人们就一直在地球上旅行,并出现了马可·波罗、哥伦布、麦哲伦以及郑和、徐霞客等着名旅行家。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当代旅游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旅游已经成为大众化的休闲消费形式。
那么,什么是旅游?想成为一名旅行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板书】第一章旅游和旅游资源第一节旅游概述一、旅游活动的基本要素1.旅游的概念【讲解】旅游是人们在社会文化生活中的一种消闲性活动,是指人们以审美、休闲和社会交往为目的,暂时离开常居住地的一种活动。
包括游览观光、度假休闲、科考探险、宗教朝勤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旅游资源的开发评价:
①游览价值(旅游资源的质量、集群状况、地域组合状况、可游览时间)
②市场(距经济发达地区、客源市场近)
③交通(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有多种交通线等)
④地区接待能力(配套服务设施较完善,地区接待能力强。
注意旅游地区的级别看是城市还是村庄)
⑤环境承载力(合理布局,经济发展程度,自然环境的脆弱区一般环境承载力小)
2.发展旅游业对当地的意义:
经济: 促进经济发展;加速第三产业,改善区域产业结构;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社会: 增加就业,有利于社会稳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体系建设。
文化: 促进区域文化交流;促国民素质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环境: 合理的开发,促进了区域环境的保护(自然与人文)
•3.旅游资源开发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①增加旅游资源数量,丰富旅游资源种类,扩展旅游线路
②提高旅游目的地知名度
③扩大客源市场,增加旅游业收入
④促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交通条件改善)
⑤开展环境治理,提高景区环境质量。
4. 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1)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①污染自然环境
②破坏生态系统
③损毁文化古迹。
(2)对社会环境的破坏
①外来文化人侵,传统文化消亡;
②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城市景观破坏:
③景点保护和管理压力大,安全系数下降,旅游质量下降。
•5.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1)加强旅游区的环境监测和保护,防止环境污染。
(2)加大环保宣传,增强游客环保意识。
(3)完善旅游接待配套设施,提高地区接待能力。
(4)进一步发展交通事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5)加最旅游区的规划和管理,适当控制旅游开发规模
⑹保护传统文化与旅游开发并重。
6.旅游规划的建议措施(或举措或建议)
(1)(资源本身)丰富旅游资源种类、增加旅游资源的数量、深挖旅游资源内涵,丰富其形式和独特性,提升旅游资源的游览价值。
(2)规划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
⑶加大宣传,提高知名度,扩大旅游市场。
⑷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高地区接待能力。
⑸发展交通,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⑹处理好旅游开发规模与环境承载力的关系。
7.旅游的安全问题:
山区: 地质灾害、迷路、交通(起伏大)、温差(保暖)、防雨、蚊虫、洪水。
高原: 防晒、缺氧、防寒,雪盲(冰雪区)
热带(雨林):防暑、蚊虫、迷路、气象灾害(防雨、防雷暴等强对流天气)
沙漠:防晒、防风沙、迷路、缺水、温差。
内、外力地貌形成原因分析与描述
1.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貌
地球上的地貌绝大部分是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如背斜谷、向斜山、渭河平原、汾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