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信息化测度分析
河南省农村信息化水平测度研究现状及分析
目前 , 国信 息 化水 平 的研 究 与探 索 处 于蓬 勃 我
信 息 化指 数 法最 早 由 日本 学者 提 出 , 重 于从 侧 信息基 础 和 信 息 能 力 等 方 面 来 反 映 信 息 化 程 度 。
日本学 者提 出通 过将 信 息 化指 数 算法 分 成 信 息量 、 信息装 备率 、 信 主体和信 息系 数 四大类 1 通 l项信 息
重要 的意义 。2 0 0 1年 7月 2 日, 信 息 产 业 部 发 9 原
布《 国家信 息化指标 构成 方案 》 并宣 布成立 了 国家 信 息化 测评 中心 ( E A) C c 。在 《 国家 信 息 化 指 标 构 成 方案》 的指 导下 , 国信 息化测 度研究 和实践 逐步 展 我 开 。政府 、 学校 、 业等许 多行 业都 开发 了适合 自身 企 特点 的信息 化水平 测评方 法 , 成效显 著 。
体 的农 村信 息化水 平进行 了深 入研究 。许 多研究 者
也采用 不 同的方法 对各 省的农 村信息 化水平 进行研
收稿 日期 : 0 9一l 20 0—2 8 基金 项 目 : 南 省第 二 次农 业 普 查 办 “ 二次 全 国农 业 普 查 专 题 研 究 课 题 ” 0 A2 ) 河 第 ( 6 6
河 南省是 我 国农 业 的重要省 份 , 村人 口众多 , 农
完善 , 生 出多种 适 合 不 同研 究 的 指标 体 系 。信 息 衍 化指数 法数 据可利 用专 家打分 法 、 尔菲法 、 德 主成 分
分析法 、 次分析法 、 层 聚类 分析 法 、 回归分析 法 、 经 神
其农村 经济发 展水 平关 系全 省 实现 “ 面建 设小 康 全
社会 ” 目标 的进程 , 而农村 信息化 水平 则是衡 量农 村
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及其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关系
业信息组织体系。但是对于我 国农业 信息化 的发展现状 , 则需要通过对信 息化水平进行量化 的分析和测度 , 才能准确掌握其发展程度 ; 同时 , 通过对
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 , 还可以找 出其促进农业经济增 长的作用机制和内
部 机理 。
最早 开始 进行 信 息 化水 平 的量 化 测 度 研 究 的有 马克 卢 普 ( c p ) Mal h 、 u
一
农 业 信 息 化 水 平 的测 度 及 其 与 农 业 全 要 素 生产 率 的关 系
口于淑 敏 朱 玉春
[ 内容提 要】 本文 以波拉特法 为基 础, 结合我 国农业信息化 的发展 现状 , 设计 出一套 适合 我国农 业信息化水平 测度 的方法体 系, 据此 , 采用 19 2 0 9 8— 0 8年有关信 息化 的指 标数据 对我 国 18 2 0 9 9— 08年 的农 业信 息化 水平进行 了测
一
、
引言
农业信息化 , 就是在农业这一社会生产活动的各个方面和过程中, 采用
现 代化 的信 息技术 手段 和理 念 , 造 一 个更 高效 、 节 约 、 具 有 市场竞 争 创 更 更
力 的可持续性发展产业 。它的内容包括农业生产信息化 、 农业管理信息化、 农业市场信息化 以及农业内外部环境的信息化。信息化作为全球经济发展 的主要动力 , 农业信息化具备也理应成为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 支撑农业技术 进 步 。 设社 会 主义新农 村 的重要 和 有效 途 径 ( 小 凤 ,0 9 。截 至 目前 , 建 吴 20 ) 我 国已经初步建立 了从上到下的农业 信息化 队伍 , 形成从 中央到地方的农
所在 。
为结 合实 际 的调 整 和设 计 , 算 得 到 了 19 计 98— 20 0 8年 的我 国农 业信 息化 水 平 ; 三 部分 运 用 第 18 20 9 9— 0 8年 我 国农 业 投 入 和产 出 的 时 间 序 列数 据 , 计 算 出我 国 农业 全要 素 生 产率 的基 在 础上 , 对农业信息化水平和农 业 T P进行 了相 F 关 的实 证 回归模 型 分 析 , 而得 出两 者之 间 的 从 影 响关 系 以及 农 业 信 息 化 对 农 业 T P的具 体 F 影 响程 度 ; 四部分 对本 文 的研 究 结果 进 行 了 第 总结 , 相应 的提 出了一些 政 策性 的建议 。 并
农业行业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的飞速发展,数据分析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
本报告旨在通过对农业行业数据的深入分析,揭示农业行业的发展趋势、市场现状、存在问题及未来发展方向,为我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数据支持。
二、数据来源与处理1. 数据来源本报告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各省市农业农村厅、行业协会、企业内部数据等公开渠道,涵盖了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农产品流通、农业投入品、农业科技、农业金融等多个方面。
2. 数据处理(1)数据清洗: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清洗,剔除异常值和重复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2)数据整合:将不同来源的数据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数据库。
(3)数据分析:运用统计分析、数据挖掘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揭示农业行业的发展规律和趋势。
三、农业行业发展现状1. 农业生产(1)粮食产量稳定增长:近年来,我国粮食产量稳定增长,人均粮食占有量不断提高。
(2)产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特色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3)农业科技水平提升: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高,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不断涌现。
2. 农产品加工(1)加工能力增强:农产品加工能力不断提高,加工产值逐年增长。
(2)产业链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不断延伸,形成了从原料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3)品牌建设:农产品品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知名品牌不断涌现。
3. 农产品流通(1)流通渠道多样化:农产品流通渠道不断丰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2)物流配送体系完善:农产品物流配送体系不断完善,冷链物流、农村电商等新兴业态快速发展。
(3)市场竞争力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国内外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4. 农业投入品(1)投入品结构优化:农业投入品结构不断优化,绿色、环保、高效投入品占比不断提高。
(2)投入品质量提升:农业投入品质量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3)投入品监管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不断加强,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浅谈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浅谈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农业经济管理是指在现代化农业生产过程中,由政府或农业企业的管理者,通过对农业生产各环节的早期规划、生产组织、技术支持、市场开发等方面的管理,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国家的粮食安全为目标的管理方式。
信息化水平是指在当代经济管理过程中,信息技术的投入和运用程度。
本篇论文主要探讨农业经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一、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经济管理中的应用1. 种子资料的数字化标记:在传统农业生产中,农业生产者只能通过观察经验,以及其他条件,对于种植作物进行记录。
但是在现代信息化经济管理的条件下,通过对种子资料的数字化标记,可以对植物的品种、生长期、生产优势和营养成分等方面的信息进行精确的记录和分析,帮助农业生产者进行更加有效的生产决策,提高生产效益。
2. 农业生产设备的智能化升级:现代化农业生产离不开各种现代农业生产机械设备,如农业机械、灌溉设施等。
信息化技术的进步,调动了农业科技的发展,使得这些设备可以被数字化的操纵和控制,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精度和安全性,同时也有利于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 生产基地的智慧化管理:通过各种形式的智能监控和管理技术,农业生产者可以更加精确的掌握生产基地的数据,例如温度、湿度、光照等,从而优化生产过程,提高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同时,智慧化管理也方便农业生产者了解农产品生产的各个环节,及时调整农业生产。
二、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的现状分析目前,中国农业经济管理信息化水平正在不断提高,各级政府和农业生产企业正在积极推进信息化技术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
但是,中国农业生产企业在信息化技术投入以及信息化管理水平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1. 投入不足:虽然近年来,各级政府对于农业科技的投入有所增加,国家在信息化技术方面也有所突破和进步,但是总体上的投入仍然存在不足。
而农业企业的资金投入有限,导致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相对较慢。
2. 微观管理有限:尽管政府和农业企业在智慧化的农业生产过程中都采用了一定的信息化技术,但是在微观管理方面的应用还比较有限。
农业经济数据分析手册
农业经济数据分析手册第1章引言 (4)1.1 农业经济数据分析的意义 (4)1.1.1 政策制定与评估 (4)1.1.2 农业生产与经营 (4)1.1.3 农业科研与推广 (4)1.1.4 农业资源与环境 (5)1.2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5)1.2.1 统计数据 (5)1.2.2 企业与市场数据 (5)1.2.3 科学研究数据 (5)1.2.4 国际数据 (5)1.2.1 数据清洗 (5)1.2.2 数据整理 (5)1.2.3 数据分析 (5)1.2.4 结果呈现 (5)第2章农业生产数据分析 (6)2.1 农作物产量分析 (6)2.1.1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6)2.1.2 主要农作物产量变化趋势 (6)2.1.3 区域产量差异分析 (6)2.1.4 产量预测与政策建议 (6)2.2 畜禽养殖分析 (6)2.2.1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6)2.2.2 主要畜禽养殖产量变化趋势 (6)2.2.3 区域养殖结构分析 (6)2.2.4 养殖业发展与政策建议 (6)2.3 农业生产效率评估 (7)2.3.1 数据来源与处理方法 (7)2.3.2 农业生产效率评价指标体系 (7)2.3.3 农业生产效率区域差异分析 (7)2.3.4 影响因素与政策建议 (7)第3章农产品市场分析 (7)3.1 农产品价格波动分析 (7)3.1.1 价格波动原因 (7)3.1.2 价格波动特点 (7)3.1.3 价格波动影响 (7)3.2 农产品供需关系分析 (7)3.2.1 供给分析 (7)3.2.2 需求分析 (8)3.2.3 供需平衡分析 (8)3.3 农产品国际贸易分析 (8)3.3.1 国际贸易现状 (8)3.3.2 国际贸易影响因素 (8)3.3.3 国际贸易政策分析 (8)第4章农业产业结构分析 (8)4.1 农业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8)4.1.1 产品结构分析 (8)4.1.2 区域结构分析 (8)4.1.3 产业结构调整历程与趋势 (9)4.2 农业产业链分析 (9)4.2.1 产业链概述 (9)4.2.2 产业链环节分析 (9)4.2.3 产业链优化策略 (9)4.3 农业产业结构优化策略 (9)4.3.1 政策引导与支持 (9)4.3.2 科技创新与应用 (9)4.3.3 市场机制与产业协同 (9)4.3.4 产业布局与区域协同 (9)4.3.5 绿色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9)第5章农业政策影响分析 (10)5.1 农业补贴政策分析 (10)5.1.1 补贴政策类型及作用 (10)5.1.2 补贴政策效果分析 (10)5.2 农业税收政策分析 (10)5.2.1 税收政策类型及作用 (10)5.2.2 税收政策效果分析 (10)5.3 农业保险政策分析 (11)5.3.1 保险政策类型及作用 (11)5.3.2 保险政策效果分析 (11)第6章农村经济分析 (11)6.1 农村居民收入分析 (11)6.1.1 农村居民收入概述 (11)6.1.2 农村居民收入来源分析 (11)6.1.3 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分析 (12)6.1.4 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分析 (12)6.2 农村消费结构分析 (12)6.2.1 农村消费结构概述 (12)6.2.2 农村消费水平分析 (12)6.2.3 农村消费结构变化分析 (12)6.2.4 农村消费倾向分析 (12)6.3 农村劳动力转移分析 (12)6.3.1 农村劳动力转移概述 (12)6.3.2 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分析 (12)6.3.3 农村劳动力转移结构分析 (13)6.3.4 农村劳动力转移效益分析 (13)第7章农业投资分析 (13)7.1 农业投资现状分析 (13)7.1.1 投资规模与结构 (13)7.1.2 投资主体分析 (13)7.1.3 投资政策环境 (13)7.2 农业投资效益分析 (13)7.2.1 投资回报率分析 (13)7.2.2 投资风险与收益匹配 (13)7.2.3 投资对农业发展的贡献 (13)7.3 农业投资风险评估 (13)7.3.1 自然风险 (13)7.3.2 市场风险 (14)7.3.3 政策风险 (14)7.3.4 技术风险 (14)7.3.5 财务风险 (14)7.3.6 社会风险 (14)第8章农业科技进步分析 (14)8.1 农业科技发展现状分析 (14)8.1.1 农业科技政策环境 (14)8.1.2 农业科技研发成果 (14)8.1.3 农业科技推广与应用 (14)8.2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分析 (14)8.2.1 农业科技创新主体 (14)8.2.2 农业科技创新人才 (15)8.2.3 农业科技创新平台 (15)8.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分析 (15)8.3.1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15)8.3.2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15)8.3.3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成效 (15)8.3.4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挑战与对策 (15)第9章农业生态环境分析 (15)9.1 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分析 (15)9.1.1 土地资源利用效率 (15)9.1.2 水资源利用效率 (16)9.1.3 农业生物资源利用效率 (16)9.2 农业环境污染分析 (16)9.2.1 农业面源污染 (16)9.2.2 农业重金属污染 (16)9.2.3 农业生态环境破坏 (16)9.3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16)9.3.1 农业环境保护政策与法规 (16)9.3.2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技术 (16)9.3.3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实践 (16)第10章农业经济展望与政策建议 (16)10.1 农业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17)10.1.1 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17)10.1.2 生产方式转型升级 (17)10.1.3 产业链条延伸拓展 (17)10.1.4 农业国际化进程加快 (17)10.2 农业经济政策建议 (17)10.2.1 完善农业支持政策体系 (17)10.2.2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 (17)10.2.3 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17)10.2.4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7)10.2.5 深化农村改革 (17)10.3 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策略展望 (17)10.3.1 推广绿色农业发展模式 (17)10.3.2 发展循环农业 (18)10.3.3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18)10.3.4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18)10.3.5 拓展农业多功能性 (18)第1章引言1.1 农业经济数据分析的意义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国家粮食安全、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农民增收。
河南省地市级区域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分析
2 世 纪 以 来 , 国 农 业 经 历 了 翻 天 覆 地 的 变 1 中
本研 究在 参 照 国家 信 息化 指 标 体 系 和现 有 农 业 信
化 , 业综 合生 产 能 力 和技 术 装 备 水 平显 著 提 高 . 农 与此 同 时 , 信息 技术 作为 新兴 的技 术力量 , 对农 业 、
化 发 展 水 平 评 价 结 果 , 析 了农 业 信 息 化 发 展 水 平 的 差 异 . 分
关 键 词 : 次 分析 法 ; 合 评 价 ; 业 信 息 化 ; 南 层 综 农 河
中 图分 类 号 : 3 3 F 2 文 献 标 志 码 : A
S u y o h e e o m e t o iy l a lr g o a g iu t r l t d n t e d v lp n f ct -e e e i n la r c lu a
息化 水平 测度 方 法 的基 础 上 , 建 了区域农 业信 息 构
化测 度指 标体 系 和 评 价 方法 , 并对 河 南 省 1 8地 市
农 村经 济发 展 的促进作 用 越发 明显 , 农业信 息 化 已
i f r a i n o e n Pr v nc n o m to fH na o i e
D NG L ,L igjn,T AN Z e - in I i IB n — u I h n qa g
( olg fIfr t n a d Ma a e n ce c , n nAgiut rl ies y Z e gh u4 0 0 C ia C l e o nomai n n g me tS in e He a r l a v ri , h n z o 5 0 2, hn ) e o c u Un t
农业现状大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大数据技术的飞速发展,农业大数据逐渐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本报告通过对农业现状的大数据分析,旨在揭示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趋势和存在的问题,为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决策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所采用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农业农村部、中国农业科学院等官方机构发布的统计数据,以及各类农业企业和研究机构的调研报告。
2. 分析方法本报告采用以下分析方法:(1)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农业发展现状进行量化描述,包括农业产值、种植面积、农产品产量等指标。
(2)相关性分析:探究农业发展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3)趋势分析:分析农业发展指标的长期变化趋势。
(4)对比分析:对比国内外农业发展水平,找出我国农业发展的优势和不足。
三、农业现状分析1. 农业产值近年来,我国农业产值逐年增长,2019年全国农业总产值为6.63万亿元,同比增长6.1%。
其中,种植业产值3.27万亿元,畜牧业产值2.38万亿元,渔业产值0.83万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25万亿元。
2. 种植业(1)种植面积:2019年,我国农作物种植面积达1.23亿公顷,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1亿公顷,占比90.2%。
(2)产量:2019年,我国粮食产量6.63亿吨,同比增长0.9%。
其中,稻谷、小麦、玉米三大主粮产量分别为2.06亿吨、1.36亿吨、2.61亿吨。
3. 畜牧业(1)畜禽存栏:2019年,全国畜禽存栏量为34.6亿头(只),同比增长0.9%。
其中,猪、牛、羊、家禽存栏量分别为4.83亿头、1.18亿头、1.91亿头、27.7亿只。
(2)产量:2019年,全国肉类总产量8348万吨,同比增长1.1%。
其中,猪肉、牛肉、羊肉产量分别为5340万吨、696万吨、486万吨。
4. 渔业(1)捕捞产量:2019年,全国海洋捕捞产量为1496万吨,淡水捕捞产量为475万吨。
(2)养殖产量:2019年,全国水产养殖产量为6985万吨,同比增长3.1%。
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基于2015—2019年全国31个省市数据的分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基于2015—2019年全国31个省市数据的分析乡村振兴背景下中国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基于2015—2019年全国31个省市数据的分析一、引言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之一,旨在发展现代农业、提升农村发展水平,实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数字农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2015年至2019年全国31个省市数据为基础,分析中国数字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数字农业的定义与发展背景数字农业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包括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提高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效率的农业发展模式。
在经济全球化、信息技术普及的背景下,数字农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和农民的关注。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家之一,在数字农业发展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
三、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测度指标衡量数字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指标包括农业信息化程度、数字技术应用水平、数字农业产业规模和效益、数字农业创新能力等。
本文将综合运用这些指标对全国31个省市的数字农业发展情况进行测度和分析。
四、农业信息化程度的测度农业信息化程度是衡量农业数字化发展的基础指标之一。
通过对全国31个省市的农业信息化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农业信息化程度较高,湖南、贵州、河南等地则相对较低。
这与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水平有关。
五、数字技术应用水平的测度数字技术在农业生产、管理和服务中的应用水平是衡量数字农业发展的重要指标。
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全国各地在数字农业技术应用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
部分省市的数字技术应用水平较高,如北京、上海等地,而一些省份则存在数字技术应用水平较低的情况,如广西、江西等地。
六、数字农业产业规模和效益的测度数字农业的发展离不开产业规模的扩大和经济效益的提升。
2024年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报告
2024年,农业信息化在我国取得了重大发展,全国农业信息化应用
面普遍开展,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变得更加明朗。
一、2024年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
1.计算机应用在农业上的普及率不断提高,涉及农场管理、农作物生产、畜牧业管理等,各类农业信息化系统建设已经结束,农业大数据和物
联网技术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示范项目建设结束、产业应用不断向深入发展。
2.农业生产力的提高,农业搭建基于互联网、大数据分析和物联网技
术的“精准农业”系统,实现农业的智能化管理,促进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实施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动农业生产发展。
3.农业科技技术应用普及,农业信息化实施水平日益提高,农业信息
化技术在农田精准管理、水土保持监测和安全防控等方面有了显著进步,
对农业生产提出了新要求。
4.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农业电子商务和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迅速,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村双创人员增多,农业信息化服务水平也进一步
提高。
二、2024年农业信息化发展趋势
1.农业技术智能化程度的提高:通过农业信息化,实现农业自动化、
智能化,实现农业从“智能”到“智慧”的转变。
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的测度及分析
供 信息 产 品和信 息 服务 的部 门 , 二 信 息 部 门 主 第
要指 为 内部 消费 而创造 信息 服务 的政府 或 非信息 企业 。然后根 据 当年第 一和第 二信 息 部门 产值之 和 占当年农业 总产 值 的 比重来 确定 农业 信 息部 门
通信业 中只将为农 业 服务 的那部 分产 值归 人第 一
信息 部 门, 些产 业 中归 人农 业 第 一 信 息 部 们 的 这
产 值 为总产 值乘 国
且 考 虑到 指标 选 取 的科 学 性 和 数据 的可 获性 , 笔
内生产 总值 ( D ) 比重 。见 表 1 G P的 :
现 阶段 , 我 国有 关 农 业 信 息化 测 算 指标 和 在
方 法 研 究 这 一 方 面 , 继 鹏 ( 9 3 在 波 拉 特 法 的 诤 19 )
民经 济 中分离 出来 , 将 其 分 为第 一 信 息 部 门 和 并
第二 信息部 门 , 中第 一 信 息 部 门是 指 向市 场提 其
和 现实 价值 , 是 他们 都 只是 提供 了整 体 上 的社 但 会 综合 产业 的 信息 化 水 平 测度 方 法 , 对 于 我 国 而
农 业信 息化水 平 的度 量 则 过 于宽 泛 , 量 方法 缺 度 少 农业 特色 , 于现 实数据 的可 得性 , 鉴 因此很 难运 用 于农业 信 息 化 水 平 的测 量 。因此 可 以看 出 , 现 阶段 , 于我 国农业 信 息 化 水 平 的测 量 还 是 以波 关 拉特 的产值法 为 主要理 论基 础和 方法 。笔者 也主
者 以波拉特 法 为理 论 依 据 , 农 业信 息部 门从 国 将
农业信息化调研报告(5篇模版)
农业信息化调研报告(5篇模版)第一篇:农业信息化调研报告摘要:本调研组通过实地考察、问卷调研和访谈调研等调研方法,对浛洸农业信息化的开展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对该区农业信息资源建设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概括总结,以期为该地区农业信息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对策的同时,促进浛洸农业信息化建设。
关键词:农业信息化一、农业信息化的重要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解决“三农” 问题尤为重要。
党在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并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此进行全面阐述: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要优化和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要走机械化、产业化、信息化之路。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的时代,世界在信息化,农业也在信息化。
因此,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意义重大。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并把大力推进信息化作为本世纪头20年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
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农业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对于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二、农业信息化的概念目前,学术界关于农业信息化虽然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农业信息化的量化指标尚未确定,对于农业信息化的涵义的认识还处在一个不断发展的时期。
但普遍认为,农业信息化是指信息科学在农业上得到广泛应用,通过信息网络把农业生产、管理、农资及农产品市场等领域、环节紧密地连接起来,成为一个有机的系统。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2000)将农业信息化定义为: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系统为农业产供销及相关的管理和服务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并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营管理效率的相关产业的总称。
虽然目前还不能就农业信息化的概念达成共识,但是笔者通过阅读大量的文献发现,农业信息化的内涵主要包含以下几点:(1)信息和知识成为农业生产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信息和技术咨询服务业成为整个农业结构的基础产业;(2)农业信息化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应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而系统应用的过程;(3)农业信息化的内涵至少应包括以下五个领域:农民生活消费信息化,农业基础设施信息化,农业科学技术信息化,农业经营管理信息化,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
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定量分析与预测
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定量分析与预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经济也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本文将从定量分析和预测的角度,探讨农村经济发展的趋势,并对未来的发展做出一定的预测。
第一部分:农村经济现状分析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当前农村经济的现状。
根据统计数据,农村经济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平稳增长的态势。
农业生产持续增长,农民收入有所增加,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
农村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农产品供给侧改革取得了初步成功。
第二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分析农村经济发展的驱动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包括政策支持、科技进步、资金投入、市场需求等。
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鼓励农民多种经营、集约化种植。
科技进步带来了农业生产效益的提升,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
此外,农业投资也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第三部分:农村经济中的隐性问题分析尽管农村经济取得了一定的发展成果,但仍存在着一些隐性问题。
首先,农村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特别是交通、教育、医疗等方面的发展。
其次,农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监管。
另外,农村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东部地区的发展相对较好,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仍然较为滞后。
第四部分:农村经济发展的机遇农村经济发展也面临一些机遇。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逐渐流入城市,这为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机会。
同时,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农村经济可以通过加强农村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满足城市居民的需求。
此外,农村旅游的兴起也为农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第五部分:发展策略建议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中,应采取一系列的策略来推动发展。
首先,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农村的生产力。
其次,加强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
此外,加强农民的职业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最后,加强城乡经济一体化,促进农村经济和城市经济的良性互动。
第六部分: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预测根据对当前农村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可以预测未来农村经济将继续保持平稳增长的态势。
农业生产效益分析指标的精细化测度
农业生产效益分析指标的精细化测度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和农村地区的主要产业。
在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下,要求农业生产效益得到精细化测度,以便更好地评估农业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农业生产效益分析指标的精细化测度。
1. 农业投入产出比例的测度农业投入产出比例是衡量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测量农业所需的投入(例如土地、劳动力、农药和化肥等)与产出(例如农作物和养殖产品等)之间的比例,可以评估农业的生产效益。
这个指标可以帮助农业决策者确定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和可持续性。
2. 农业劳动生产力的测度农业劳动生产力指农民单位劳动力在农业生产中创造的产值。
通过测量农业单位劳动力创造的产值,可以评估农业劳动力的生产效益,指导农业劳动力的配置和提高农业劳动力的效率。
这个指标可以帮助农业决策者调整农业劳动力的数量和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3. 农业土地生产力的测度农业土地生产力是指单位土地面积创造的农产品产量。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生产要素,其生产力的测度对于评估农业的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通过测量土地单位面积的农产品产量,可以评估土地的利用效率和农业的生产潜力。
这个指标可以帮助农业决策者合理规划土地利用,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益。
4. 农业资源利用效率的测度农业资源利用效率是指农业生产中农业资源的利用水平。
农业资源包括土地、水资源、能源和肥料等。
通过测量农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评估农业生产过程中资源的使用情况,指导农业决策者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
这个指标可以帮助农业决策者优化资源配置,减少资源浪费,提高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性。
5. 农业科技进步的测度农业科技进步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因素。
通过测量农业科技的进步水平,可以评估农业生产过程中科技的应用情况,指导农业决策者加强科技投入,推动农业的科技创新。
这个指标可以帮助农业决策者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和质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6. 农业市场竞争力的测度农业市场竞争力是评估农业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之一。
我国农业信息化水平指数测度研究
资源建设 C , 全国网站数量 P i . , 万个
科技成果登记数量 P 。 / 项
农村 中专及以上学历人数 比例 尸 u / % 农业信息 化人才 c 4 电信和其他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数 P I , 万人 农 民技术培训学校毕业人数 P / 3 . 农 民互联网应用人数 . P l , 万人 农业信息化 技术应用 C 农产 品电子商务交易额 P 1 , f 乙 元
,
县级农业部 门电子政务普及 率 ^ P I 。 / %
层次结构 , 通 常形成 目标层 、 准则层 和方案层 3级层次结 构 , 并
年鉴》 《 中国农村统计年鉴》 《 中国互联 网报告》 《 中国信 息年鉴》 等 权威年鉴 和报告的信息化统计指标 , 确保 数据来源 的权威性和可
靠性。表 1 为农业信息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统计表 。
国当前农业信息化 面临的发展形势进行了分析。
农业信息
农业科学类图书出版种数 P 1 。 / %
1 我 国农 业信 息化水 平评 价指标 体 系的构 建
农业信息化水平指数的测度 , 首先要建立农业信息化水平评 价指标体系。 根据我国农业信息化的特点 、 信息经济 的测度理论及 相关专家意见 , 在注重科学性 、 系统性 、 可操作性 、 实用性等原则 的 基础上 , 我们从农业信息化发展环境 、 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 、 农业 信息资源建设 、 农业信息化人才 、 农业信息化技术应用 5 个方面 , 选取了 1 8 个具体的评价指标 。指标的选取充分结合了《 中国统计
此 ,笔 者在专家 咨询 的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 定评 价指标权
重, 具体步骤如下 : 其一 , 建立多级递 阶层次结构。将评价指标体 系中各 项指标按 支配关 系 、从属关 系分组形 成有 序的多级递 阶 基金项 目: 国家软科 学研 究计划 : 国家农村 农业信息化示
农村数字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农村数字金融得到发展,金融服务逐步覆盖农村地区, 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资金支持。
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信息网络覆盖面逐渐 扩大,为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农村电商蓬勃发展,农产品网上销售规模逐渐扩大,拓 宽了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存在的问题
农村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 低,与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
跨界融合
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将与互联网、物联网、人工 智能等领域的技术融合,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和创 新业态。
发展机遇
国家政策支持
国家对于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给予了大 力支持,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划,为 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
VS
市场需求
随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 变,对于数字化产品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这为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 场空间。
农村金融科技
通过金融科技改善农村金融服务,如移动支付、P2P贷款等。
创新模式
共享经济
在农村地区引入共享经济模式,如共享农具 、共享生产资料等,降低生产成本。
智能农业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 农业生产的智能化水平。
平台经济
建立农业服务平台,整合农业产业链资源, 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农村电商产业链
智能化技术的应用
智能化技术如大数据、物联理水平。
面临的挑战
信息化水平低
农村地区信息化水平相对较低,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 人才和设备,制约了农村数字经济的发展。
农业生产方式传统
农村地区农业生产方式相对传统,缺乏现代化的农业 技术和设备支持,农业生产效率低下。
、农业科技等领域。
农民生活改善
数字化技术将改善农民的生活质 量,通过提供便捷的信息获取和 交易服务,提高农民的生产和生
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农业信息化是指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水平的过程。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为了对农业信息化进行评价,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下面是一个试行的农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
一、硬件设备指标:1.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覆盖率:衡量农田、农村基础设施的信息化水平,包括通信网络、传感器、物联网、卫星导航等设备的覆盖程度。
2.农业信息化设备使用率:评估农民和农业从业人员使用信息化设备的程度,包括智能手机、电脑、农业机械等设备的使用率。
3.农业信息化设备更新率:反映信息化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旧设备的淘汰率。
二、信息资源指标:1.农业数据的完整性:评估农业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情况,包括农田、气象、土壤、作物等相关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2.农业数据的共享程度:评估农业数据的共享程度,包括政府部门、农民和企业之间的数据共享程度。
3.农业数据的实时性:反映农业数据的更新速度,包括实时的天气预报、作物生长监测等数据的及时性。
三、农业管理指标:1.农业生产管理信息化水平:评估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管理工作是否进行信息化处理,包括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环节的信息化程度。
2.农业决策支持系统的应用程度:评估农业企业和政府部门在决策时是否使用信息化系统进行分析和预测。
3.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化管理水平:评估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信息化水平,包括农产品追溯体系、质量检测等信息化管理工作。
四、农业服务指标:1.农产品市场信息化程度:反映农产品市场的信息化服务水平,包括农产品价格信息、销售渠道等的信息化程度。
2.农业技术服务的信息化水平:评估农业技术服务的信息化程度,包括农业技术推广、培训等服务的信息化水平。
3.农村金融服务的信息化程度:评估农村金融服务的信息化程度,包括农民信用信息系统、电子支付等信息化服务的发展情况。
五、农民参与指标:1.农民信息素养:评估农民对信息技术的了解和运用能力。
农业信息化对海南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
Ab t a t Me s rme t fte A r u tr lif r t n L v li a mp r n o o e to e t e r t e e r h B s d o sr c : a u e n g i l a n omai e e S n i 0 t tc mp n n ft h o ei rs a c . a e n o h c u o a h c o rn t n lif r t n id x s se . ep p rc n i n h ih fte fco s i g iut r lifr t n a d sr c u e u a i a no mai n e y tm t a e o f i s te weg to a tr n a rc l a no ma i n t t rs o o h r h u o u
热带 高效农业 是海南 省 的优 势产业 和支柱 产业 , 升 提 和改造 传统产业 , 用信 息技术 推 动 “ 息农 业 ” 是 海南 省 信 , 发 展战略之 一 。农业 信息化 作为一个 复杂 的系统 T程 , 其 信 息化测 度是研究农 业 信息 化水平 的重要 手 段 和方 法 之
维普资讯
安徽 农 学 通 报 , h i g . c B l2 0 ,4 7 Anu n n Si u1 0 8 1 ( ) . .
农 业 信 息化 对 海 南 农 业经 济 增 长 的 实证 分 析 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海南儋州
全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
全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近年来,我国农业信息化得到了快速发展,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认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
作为中国的第一大产业,农业对于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也愈来愈被重视,成为推动农业现代化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对我国全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我国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背景农业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支柱产业,2013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明确的“十二五”发展目标,加快农业信息化发展,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村信息化和小城镇信息化,促进农业经济跨越式发展,完成农业现代化进程,为农民增收致富创建条件。
与此同时,也对农产品品质安全、农业环保监测和农产品信息分享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实现全国农业信息化的发展,需要科技和信息技术的支撑,也需要农民的积极参与和政府的政策支持。
国家密切关注农村与城市之间信息化的不平衡,一系列的举措已经采取,以改革国有农业企业和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重点,通过技术、服务和信息化支持,从而促进农业生产效益,加快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
二、整体农业信息化发展状况1.规模上逐步扩大农业信息化发展规模的扩大是关键之一。
目前我国的农业信息化综合应用规模逐步扩大,已经涉及到了包括科技创新、农业服务、信息化应用和农产品品牌建设等多方面。
领域涉及到种子现代化育种、智能化饲料和农业机械化等领域,能够有效地支撑和保障农业生产各个环节的高效、稳定和安全。
2.应用场所广泛农业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场所较为广泛,除生产环节外,还涉及了农村信息公用服务、商品流通信息管理、互联网建设、人才培育等领域,实现了“三化融合”(农村经济多元化、信息化、组织化)发展。
信息的快捷、高效和精准等优势,更是大大提升了我国农业生产的质量和效率,促进了农业供给侧改革。
3.农业信息化运用方式加速变革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新技术得到不断的应用。
农业信息化运用范式从单一的信息化技术向企业技术、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转变,为农产品销售、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追溯等方面提供了更大的帮助。
农村经济调查数据分析
农村经济调查数据分析农村经济是一个与国家经济息息相关的重要领域。
通过对农村经济的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问题和潜力。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农村经济调查数据,以期全面把握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
一、农业生产农村经济的基础是农业生产。
通过调查数据可以了解农村的农田面积、粮食产量、农产品销售情况等。
数据显示,农村地区的农田面积逐年减少,这可能与城市扩张、工业化进程有关。
然而,农田面积减少并不意味着农产品产量下降,农村的现代化农业技术进步多年来大大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从数据中还可以发现农产品的销售渠道越来越依赖于电商平台,这为农产品的销售和农民收入提供了新的机会。
二、农民收入农民收入是衡量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
数据显示,近年来农村地区的农民收入逐年增长。
一方面,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和农田规模的减少使得农民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
另一方面,农村地区的农民也越来越多地从事非农业产业,如农村旅游、农村电商等,这些产业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
然而,数据也显示部分农村地区的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仍存在差距,这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进一步关注,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
三、农村金融农村金融体系的完善对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
数据显示,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普遍较低,农村地区的金融机构和服务点相对不足。
这导致了农民贷款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
农村金融体系的不完善还限制了农村地区的小微企业的发展。
因此,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提高金融服务水平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政府应该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
四、农村教育农村教育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
数据显示,农村地区的义务教育普及率逐年提高,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师资力量有所增强。
然而,数据也显示,农村地区的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农村学生的升学率较低。
此外,农村地区的职业教育发展相对滞后,这导致了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低,难以适应现代农业和非农业产业的需要。
因此,进一步提高农村教育的投入和质量是重要的发展方向。
农业分析的数据分析与预测模型
农业分析的数据分析与预测模型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农业分析的数据分析与预测模型对于农业发展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数据收集要进行有效的农业分析,首先必须进行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可以通过农田调查、农民问卷调查、相关政府部门的数据统计等方式进行。
其中,农田调查是了解农业生产状况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土壤质地、灌溉情况、农作物种植情况等的调查,可以获取到农业生产的基础数据。
二、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进行农业分析的核心环节。
通过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可以发现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数据分析主要涵盖三个方面:农产品供需分析、农业经济分析和农业发展分析。
1. 农产品供需分析农产品供需分析是了解农产品市场状况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历史年度农产品产量、农产品价格等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未来农产品的供需情况。
同时,还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情况来合理调整农作物的种植结构,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2. 农业经济分析农业经济分析是了解农业经济运行情况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农业投入产出、农产品贸易情况等数据的分析,可以评估农业经济的效益和发展潜力。
同时,还可以根据分析结果进行农业政策的制定和调整,为农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3. 农业发展分析农业发展分析是了解农业发展趋势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农业科技进步、农业投资等数据的分析,可以预测未来农业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同时,还可以根据分析结果加强对农业科技研发和创新的支持,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预测模型预测模型是对农业未来发展进行预测的工具。
常用的预测模型有时间序列模型、回归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模型等。
通过建立适合农业特点的预测模型,可以预测未来的农产品产量、价格等关键指标,为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市场调控提供决策参考。
四、挖掘问题在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模型建立的过程中,需要时刻关注潜在的问题。
例如,农产品价格波动大、农业科技进步缓慢、农业投资不足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业经济信息化测度分析
本文作者:杨断利郭涛张立梅赵洋籍颖单位:河北农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农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统筹城乡和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1]。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信息化建设,近年来,河北省把推进农业信息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随着保定市农村经济蓬勃发展,农村信息化得到了较快发展[2]。
本文分析了信息化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与农业信息化结构的关系,为科学制定农业信息化发展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1农业信息化
农业信息化其基本涵义是指信息及知识越来越成为农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资源和发展动力,信息和智力活动对农业的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加大的过程。
从另外意义理解,农业信息化是指培育和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促进农业发展,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保定市是农业大市,在农村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农村信息化得到较快发展,但也存在着多样化信息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信息服务人才缺乏、信息使用成本较高等问题。
2信息化测度理论
对于信息化的评价,目前国外有许多种研究方法,比较有代表性的方法有:波拉特法、日本信息化指数法、国际电信联盟综合评价法和信息社会指数法[3]。
波拉特法[4]:波拉特法用信息产业的国民
收入占整个国民收入的比重来表示,用投入—产出表来进行量化。
该方法提出了信息经济规模量化模型,创造了一套科学的宏观信息经济定量分析方法。
日本信息化指数模型[5]:1965年日本经济学家小松崎清介提出了利用相对值计算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共包括4大类11项指标。
国际电信联盟综合评价法:1995年国际电信联盟大会上,西方七国集团提出了一套评价七国信息化发展程度的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主要是对信息通讯基础设施的水平进行测评。
信息社会指数法:1996年国际数据公司(DC)提出了以信息的有效利用为核心进行信息化测度,该方法利用三大类指标进行加权计算[6]。
国内关于信息化测评方面的研究较多,其中,受到广泛认可的是《国家信息化指标构成方案》提出的测评指标体系和综合评分方法。
3信息化对保定市农业经济增长影响研究
信息化作为一次重要的产业革命,对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本文通过建立模型,把信息化对保定市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进行量化。
鉴于研究的需要,首先采用综合评分分析法对保定市农村信息化指数进行评测,然后分别从不同方面来分析信息化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小。
指标是一个以统计的方法来量化某一事物状况的科学概念。
指标体系的建立是进行信息化测度的研究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能够以科学、完整的量化数据来反映保定市农业信息化的总体水平,按照我国信息化中心编制的信息化测评指标体系及保定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最后选定27个指标。
本文采用综合评分分析法测算保定市农村信息化水平,评价过程如下:用德尔菲法
(Delphimethod),收集行业内专家和专业人员的意见,并进行算术平均,得出各级各类指标的权重,采用德尔菲法,组织专家确定二级指标评分标准。
结合当前农业信息化建设应用现状及趋势,由每位专家确定一个理想的状态,把各个专家的数据进行加权后的数值为理想状态,达到或者超越这个数值的指标得满分100分。
各指标实际数值每下降一定比例,其得分值也相应地递减。
数据处理过程如下:采集评价对象指标数值,用德尔菲法为二级指标确定评分标准,把评价对象各指标数值转化成得分值,用二级指标的实际得分与该指标权重相乘,得出各二级指标指数值,对同一类一级指标之下的二级评价指标指数相加,求得一级各评价指标的指数值,把各类一级指标指数值乘以权重进行相加,得出该评价对象农业信息化总指数。
4评价结果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保定市农业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程度为中等。
农业信息服务、农业信息化应用工作开展较好,农业信息化资源开发力度不够,农业信息化政策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保定市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1)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比较薄弱,相对农村的收入水平,目前的电视收视费、电话资费、上网资费还是偏高,对农业信息的传播有一定影响。
(2)农村信息服务人才缺乏,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一大批专业人才,不仅需要精通网络技术,还要熟悉农业经济运行规律,能为农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农产品信息。
(3)农业信息资源开发力度不够,适用性信息服务资源缺乏。
信息化推动保定市农业经济发展的建议:(1)培养和吸引高层次信息
人才。
农业信息化是一项高科技事业,应从现在起加速培养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2)完善软硬环境。
加快保定市农村通信设施建设,通过技术和政策手段努力降低信息技术使用成本,保定市应该整合各类信息系统和资源,保证信息的时效性、可信性和持续性,确保信息使用者能够随时在网站中查找到所需信息,解决疑难问题。
5结语
信息已成提高农村经济发展速度和农民增收的重要资源之一。
本文以信息化水平对保定市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为主线,分析了保定市农业信息化状况,通过建立模型,把信息化对保定市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进行量化,通过数据分析,找出保定市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加强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可行对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