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第六章课后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后答案第六章
6-1.什么是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和工艺规程?答:①机器的生产过程是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全过程。
②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成为工艺过程。
③人们把合理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的形式,用以指导生产,这些工艺文件即称为工艺规程。
6-2.何为工序、工步、走刀?答:①工序:一个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上(或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一部分工艺过程。
②工步:是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工具不变、切削用量不变的条件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
③走刀:是加工工具在加工表面上加工一次所完成的工步。
6-3.零件获得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的方法有哪些?答:①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试切法、定尺寸道具法、调整法、自动控制法。
②形状精度的获取方法:轨迹法、成形法,展成法。
③位置精度的获得与工件的装夹方式和加工方式有关。
当需要装夹加工时,有关表面的位置精度依赖夹具的正确定位来保证,如果工件一次装夹加工多个表面时,各表面的位置精度则依赖机床的精度来保证,如数控加工中主要靠机床的精度来保证工件各表面之间的位置精度。
6-4.不同生产类型的工艺过程有何特点?答:各种生产类型的工艺过程的主要特点如下表:6-5试简述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及设计步骤:答:步骤:原则:①所设计的工艺规程应能保证机器零件的加工质量;达到设计图样上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
②应使工艺过程具有较高的生产率,是产品尽快投放市场。
③设法降低制造成本。
④注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生产安全。
设计内容及步骤:⒈分析研究产品的装配图和零件图⒉确定毛坯⒊拟定工艺路线,选择定位基面⒋确定各工序所采用的设备⒌确定各工序所采用的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助工具⒍确定各主要工序的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⒎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和方差⒏确定工时定额⒐确定切削用量⒑技术经济分析⒒填写工艺文件6-6.拟定工艺路线需完成的工作答:确定加工方法,安排加工顺序,确定定位夹紧方法,以及安排热处理、检验及其他辅助工序(去毛刺、倒角等)。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6章复习思考题答案.doc
第6章机械加工工艺规程1.何谓生产过程、工艺过程?答:生产过程是指在机械产品制造时,由原材料(或半成品)转变成成品的整个过程。
它包插原材料运输和保管、生产技术准备工作、毛坯制造、零件的机械加工和热处理、表面处理、产品装配、调试、检验以及涂装和包装等过程。
工艺过程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能等,使其成为半成品或成品的过程。
机械产品的工艺过程又可分为铸造、锻造、冲压、焊接、钏接、机械加工、热处理、电镀、涂装、装配等工艺过程。
2•何谓生产纲领?它对工艺过程有何影响?答:在计划期内生产的产品产量和进度计划,称为生产纲领。
计划期为一年的生产纲领称为年生产纲领,也称为年产量。
生产纲领不同,生产的专业化程度、采用的工艺方法、机床设备和工艺装备也不相同。
3•生产类型有哪些?各自的工艺特点如何?答:在机械制造业屮,根据年生产纲领的大小和产品品种的多少,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1)单件生产单个地生产不同的产品,很少重复,甚至完全不重复。
即每种产品制造一个或少数几个。
如专用零件、专用设备制造、新产品试制等都属于单件生产。
(2)成批生产一年中分批次生产相同的产品,生产呈周期性重复。
机床、工程机械、液压传动装置等许多标准通用产品的生产都属于成批生产。
(3)大量生产同一产品的生产数量很大,通常是在同一工作地长期进行同一种零件的某一道工序的加工。
4.毛坯的种类有哪些?答:毛坯的种类有铸件、锻件、焊接件、型材、冲压件、冷挤压件等。
5.何谓六点定位原理?答:工件的六个自由度可用六个按一定要求布置的支承点(定位元件)来限制,每个支承点限制一个自由度,即为工件的六点定位原理。
6•何谓不完全定位、欠定位、过定位?这三种情况是否都允许存在,为什么?答:不完全定位是工件的六个自由度没有被全部限制的定位称为不完全定位,在某些情况下, 工件某一方向的白由度并不影响加工精度的要求,这时就不需要限制该方向的白由度。
欠定位是工件应该限制的自由度没有被限制的定位称为欠定位。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六章 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退火处理一般安排在; ( )a、毛坯制造之后b、粗加工后c、半精加工之后d、精加工之后2.轴类零件定位用的顶尖孔是属于: ( )a、精基准b、粗基准c、辅助基准d、自为基准3.加工箱体类零件时常选用一面两孔作定位基准,这种方法一般符合 ( )a、基准重合原则b、基准统一原则c、互为基准原则d、自为基准原则4.合理选择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时,主要应使 ( )a、毛坯的形状尺寸与零件的尽可能接近b、毛坯方便制造,降低毛坯成本c、加工后零件的性能最好d、零件总成本低且性能好5.自为基准多用于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其目的是: ( )a、符合基准重合原则b、符合基准统一原则c、保证加工面的形状和位置精度 d、保证加工面的余量小而均匀6.调质处理一般安排在: ( )a、毛坯制造之后b、粗加工后c、半精加工之后d、精加工之后7.精密齿轮高频淬火后需磨削齿面和内孔,以提高齿面和内孔的位置精度,常采用以下原则来保证 ( )a、基准重合b、基准统一c、自为基准d、互为基准8.淬火处理一般安排在: ( )a、毛坯制造之后b、粗加工后c、半精加工之后d、精加工之后9.在拟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安排加工顺序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 ( )a、尽可能减少工序数;b、精度要求高的主要表面的加工问题;c、尽可能避免使用专用机床;d、尽可能增加一次安装中的加工内容。
10.零件上孔径大于30mm的孔,精度要求为IT9,通常采用的加工方案为( )a、钻-镗b、钻-铰c、钻-拉d、钻-扩-磨11.编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生产计划和进行成本核算最基本的单元是( )a、工步b、工位c、工序d、走刀12.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粗基准一般选择: ( )a、工件的毛坯面b、工件的已加工表面c、工件上的大平面13.单件小批生产装配精度要求高组成环多应选()法装配。
a、完全互换法b、分组互换法c、调整法d、修配法14.若装配精度要求高组成环少(3环)大批量生产时应选()法装配。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六章 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退火处理一般安排在;()a、毛坯制造之后 b、粗加工后 c、半精加工之后d、精加工之后2、轴类零件定位用得顶尖孔就是属于:()a、精基准 b、粗基准 c、辅助基准 d、自为基准3、加工箱体类零件时常选用一面两孔作定位基准,这种方法一般符合 ( )a、基准重合原则b、基准统一原则c、互为基准原则d、自为基准原则4、合理选择毛坯种类及制造方法时,主要应使( ) a、毛坯得形状尺寸与零件得尽可能接近 b、毛坯方便制造,降低毛坯成本 c、加工后零件得性能最好 d、零件总成本低且性能好5、自为基准多用于精加工或光整加工工序,其目得就是: ( )a、符合基准重合原则b、符合基准统一原则 c、保证加工面得形状与位置精度d、保证加工面得余量小而均匀6、调质处理一般安排在:( ) a、毛坯制造之后 b、粗加工后 c、半精加工之后 d、精加工之后7、精密齿轮高频淬火后需磨削齿面与内孔,以提高齿面与内孔得位置精度,常采用以下原则来保证()a、基准重合b、基准统一 c、自为基准d、互为基准8、淬火处理一般安排在:( ) a、毛坯制造之后b、粗加工后 c、半精加工之后 d、精加工之后9、在拟定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安排加工顺序时首先要考虑得问题就是() a、尽可能减少工序数;b、精度要求高得主要表面得加工问题; c、尽可能避免使用专用机床; d、尽可能增加一次安装中得加工内容。
10、零件上孔径大于30mm得孔,精度要求为IT9,通常采用得加工方案为( )a、钻—镗b、钻-铰c、钻-拉d、钻-扩-磨11、编制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生产计划与进行成本核算最基本得单元就是( ) a、工步b、工位 c、工序 d、走刀12、零件在加工过程中,粗基准一般选择:( ) a、工件得毛坯面 b、工件得已加工表面 c、工件上得大平面13、单件小批生产装配精度要求高组成环多应选()法装配.a、完全互换法b、分组互换法c、调整法d、修配法14、若装配精度要求高组成环少(3环)大批量生产时应选()法装配。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第六章课后题答案
6-1什么是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和工艺规程?(1)生产过程——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过程。
(2)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3)工艺规程——把合理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的形式,用以指导生产,这些工艺文件称为工艺规程。
6-2何谓工序、工步、走刀?(1)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上(或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工步是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工具不变,切削用量不变的条件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
(3)走刀又叫工作行程,是加工工具在加工表面上加工一次所完成的工步。
6-3零件获得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的方法有哪些?(1)零件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试切法、定尺寸刀具法、调整法、自动控制法。
(2)零件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轨迹法、成形法、展成法。
(3)零件获得位置精度的方法:找正法、装夹法。
6-4不同生产类型的工艺过程的特点:p222-223表6-4.6-5试述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设计步骤。
(1)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1所设计的工艺规程应能保证机器零件的加工质量(或机器的装配质量),达到设计图样上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
2应使工艺过程具有较高的生产率,使产品尽快投放市场。
3设法降低制造成本。
4注意减轻劳动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生产安全。
(2)工艺规程的设计内容及步骤:1分析研究产品的零件图及装配图。
2确定毛坯。
3拟定工艺路线,选择定位基准。
4确定各工序所采用的设备。
5确定各工序所采用的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助工具。
6确定各主要工序的技术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7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和公差。
8确定切削用量。
9确定工时定额。
10技术经济分析。
11填写工艺文件。
6-6拟定工艺路线需完成那些工作?拟定工艺路线须完成的工作:1确定加工方法。
2安排加工顺序。
3确定夹紧方法。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2-6章课后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2--6章课后答案2-2.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答:第一变形区:变形量最大。
第二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沿前刀面流出时有很大摩擦,所以切屑底层又一次塑性变形。
第三变形区:已加工表面与后刀面的接触区域。
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应力比较集中,而且复杂,金属的被切削层在此处于工件基体分离,变成切屑,一小部分留在加工表面上。
2-3.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生产中最有效地控制它的手段是什么, 答: 在中低速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刀—屑接触表面由于强烈的挤压和摩擦而成为新鲜表面,两接触表面的金属原子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产生了冷焊,并加工硬化,形成瘤核。
瘤核逐渐长大成为积屑瘤,且周期性地成长与脱落。
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减少了刀具的磨损;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工作前角大,有利于减小切削力;积屑瘤伸出刀刃之外,使切削厚度增加,降低了工件的加工精度;积屑瘤使工件已加工表面变得较为粗糙。
由此可见:积屑瘤对粗加工有利,生产中应加以利用;而对精加工不利,应以避免。
消除措施:采用高速切削或低速切削,避免中低速切削;增大刀具前角,降低切削力;采用切削液。
2-4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摩擦与一般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有无区别,若有区别,而这何处不同, 答: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流出时有很大的摩擦,因为使切屑底层又一次产生塑性变形,而且切屑与前刀面之间接触的是新鲜表面,化学性质很活跃。
而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只是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并没有塑性变形和化学反应2-5车刀的角度是如何定义的,标注角度与工作角度有何不同,答:分别是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P17)。
工作角度是以切削过程中实际的切削平面、基面和正交平面为参考平面确定的刀具角度。
2-6金属切削过程为什么会产生切削力,答:因为刀具切入工具爱你,是被加工材料发生变形并成为切屑,所以(1)要克服被加工材料弹性变形的抗力,(2)要克服被加工材料塑性变形的抗力,(3)要克服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力和后刀面与过度表面和以加工表面之间的摩擦力。
机械制造基础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第六章习题与答案6-1为了加工出各种回转表面,车床必须具备哪些运动?答:1)工件的旋转运动;2)刀具的直线移动。
6-2车削加工中使用的刀具可分为哪几种?答:车削加工刀具可分为外圆车刀、端面车刀、割刀、镗刀和成形车刀。
6-3车削加工时,工件的装夹方式有哪些?答:1)卡盘或花盘安装;2)使用顶尖安装。
6-4按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要求,车削加工可分为哪几种?答:按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车削加工可分为粗车、半精车、精车和精细车。
6-5试述铣削过程。
答:铣削加工时工件的直线或曲线运动为进给运动,铣刀的旋转运动为主运动。
铣削过程中有多把旋转的车刀在作切削加工。
铣刀刀齿切入工件是一个断续地、周期地受冲击的切削过程。
铣削时,切削厚度h D是变化的,由于刀齿刃口有圆弧半径,刀齿最初切入工件时,理论上h D为零,刀刃将在工件表面上滑走一段距离,直至h D大于刀齿刃口的圆弧半径时,才能切入工件。
铣削过程中,刀齿断续地进行切削,并且切削厚度不断地变化,使得铣削力和扭矩不断变化。
此外,刃磨后铣刀上各刀齿很难保证处于同一圆周或端面上,导致铣削力产生波动,因而使机械加工系统发生振动,造成铣削过程的不平稳,降低了工件表面的加工质量。
6-6铣削与车削过程相比,具有哪些不同之处?答:1)断续的切削过程;2)切削厚度变化;3)铣削力变化;4)切屑的变形程度大。
6-7平面的铣削方式有哪些?各有哪些优缺点?答:铣削加工平面可以用周铣法,也可以用端铣法。
用圆柱铣刀的圆周刀齿来铣削工件表面的铣削方法称为周铣法。
周铣法可以利用多种形式的铣刀,周铣法可分为顺铣和逆铣。
顺铣法有利于提高加工表面的质量,有利于提高刀具的耐用度和工件装夹的稳定性,但容易引起工作台窜动,使进给速度不平稳,影响加工表面的粗糙度,严重时还会发生打刀现象。
逆铣法使刀齿磨损加剧,使工件产生加工硬化现象,并增加了表面粗糙度。
因此,逆铣多用于粗加工。
用端铣刀的端面刀齿来铣削工件表面的铣削方法称为端铣法。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6章课后答
2-1.金属切削过程有何特征?用什么参数来表示?答:2-2.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答:第一变形区:变形量最大。
第二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沿前刀面流出时有很大摩擦,所以切屑底层又一次塑性变形。
第三变形区:已加工表面与后刀面的接触区域。
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应力比较集中,而且复杂,金属的被切削层在此处于工件基体分离,变成切屑,一小部分留在加工表面上。
2-3.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生产中最有效地控制它的手段是什么?答:在中低速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刀—屑接触表面由于强烈的挤压和摩擦而成为新鲜表面,两接触表面的金属原子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产生了冷焊,并加工硬化,形成瘤核。
瘤核逐渐长大成为积屑瘤,且周期性地成长与脱落。
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减少了刀具的磨损;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工作前角大,有利于减小切削力;积屑瘤伸出刀刃之外,使切削厚度增加,降低了工件的加工精度;积屑瘤使工件已加工表面变得较为粗糙。
由此可见:积屑瘤对粗加工有利,生产中应加以利用;而对精加工不利,应以避免。
消除措施:采用高速切削或低速切削,避免中低速切削;增大刀具前角,降低切削力;采用切削液。
2-4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摩擦与一般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有无区别?若有区别,而这何处不同?答: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流出时有很大的摩擦,因为使切屑底层又一次产生塑性变形,而且切屑与前刀面之间接触的是新鲜表面,化学性质很活跃。
而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只是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并没有塑性变形和化学反应2-5车刀的角度是如何定义的?标注角度与工作角度有何不同?答:分别是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P17)。
工作角度是以切削过程中实际的切削平面、基面和正交平面为参考平面确定的刀具角度。
2-6金属切削过程为什么会产生切削力?答:因为刀具切入工具爱你,是被加工材料发生变形并成为切屑,所以(1)要克服被加工材料弹性变形的抗力,(2)要克服被加工材料塑性变形的抗力,(3)要克服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力和后刀面与过度表面和以加工表面之间的摩擦力。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习题及答案第6章
学后评量参考答案1.轴类零件有何功用和技术要求?答:轴类零件主要用来支承回转运动的传动零件(如齿轮),并用于传递运动和扭矩。
轴类零件的技术要求:(1)尺寸精度:对于同一根轴而言,轴颈的尺寸精度要求比较高,轴头的尺寸精度一般要求较低;精密轴颈为IT5级、重要轴颈为IT6~IT7级、一般轴颈为IT8~IT9。
(2)几何公差:轴头相对于轴颈的同轴度、端面对轴线的垂直度,通常用径向圆跳动衡量。
普通精度轴的径向圆跳动为0.01~0.03 mm,高精度轴的径向圆跳动为0.001 ~0.005mm;轴颈的圆度、圆柱度。
一般应将其限制在尺寸公差范围内,当精度要求较高时,零件图上应单独标注其允许的偏差。
(3)表面结构:表面结构应与表面工作要求相适应。
轴头的表面结构为Ra2.5~0.63μm;轴颈的表面结构为Ra0.63~0.16μm。
2.轴类零件材料和毛坯的选择有何要求?答:根据轴的工作场合,选用合适的材料:一般精度,选中碳钢;中等精度、转速较高,选合金结构钢;高转速、重载荷,选低碳合金钢;高精度、高转速,选氮化钢。
轴类零件的毛坯常采用棒料、锻件和铸件等毛坯形式。
一般光轴或外圆直径相差不大的阶梯轴采用棒料;外圆直径相差较大或较重要的轴常采用锻件;某些大型的或结构复杂的轴(如曲轴)可采用铸件。
3.轴类零件常用的装夹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及应用?答:轴类零件常用的装夹方法、特点及应用见下表:4.简述轴类零件常用的加工方法?答:轴类零件常用的加工方法:(1)车削外圆柱面:根据加工要求和切除余量多少的不同,可分粗车、半精车、精车、精细车。
(2)车削端面和台阶:常使用45°弯头刀、或左右偏刀进行车削。
(3)切槽和切断:轴类零件内、外表面上的沟槽一般用相应的成形车刀,通过横向进给实现。
(4)车削圆锥面:轴类零件上圆锥面的车削方法有转动小滑板车削圆锥面、偏移尾座车削圆锥面、靠模法车削圆锥面。
(5)车削螺纹:在车床上按螺距调整机床,用螺纹车刀加工出螺纹。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2-1.金属切削过程有何特征?用什么参数来表示?答:2-2.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答:第一变形区:变形量最大。
第二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沿前刀面流出时有很大摩擦,所以切屑底层又一次塑性变形。
第三变形区:已加工表面与后刀面的接触区域。
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应力比较集中,而且复杂,金属的被切削层在此处于工件基体分离,变成切屑,一小部分留在加工表面上。
2-3.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生产中最有效地控制它的手段是什么?答:在中低速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刀—屑接触表面由于强烈的挤压和摩擦而成为新鲜表面,两接触表面的金属原子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产生了冷焊,并加工硬化,形成瘤核。
瘤核逐渐长大成为积屑瘤,且周期性地成长与脱落。
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减少了刀具的磨损;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工作前角大,有利于减小切削力;积屑瘤伸出刀刃之外,使切削厚度增加,降低了工件的加工精度;积屑瘤使工件已加工表面变得较为粗糙。
由此可见:积屑瘤对粗加工有利,生产中应加以利用;而对精加工不利,应以避免。
消除措施:采用高速切削或低速切削,避免中低速切削;增大刀具前角,降低切削力;采用切削液。
2-4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摩擦与一般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有无区别?若有区别,而这何处不同?答: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流出时有很大的摩擦,因为使切屑底层又一次产生塑性变形,而且切屑与前刀面之间接触的是新鲜表面,化学性质很活跃。
而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只是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并没有塑性变形和化学反应2-5车刀的角度是如何定义的?标注角度与工作角度有何不同?答:分别是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P17)。
工作角度是以切削过程中实际的切削平面、基面和正交平面为参考平面确定的刀具角度。
2-6金属切削过程为什么会产生切削力?答:因为刀具切入工具爱你,是被加工材料发生变形并成为切屑,所以(1)要克服被加工材料弹性变形的抗力,(2)要克服被加工材料塑性变形的抗力,(3)要克服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力和后刀面与过度表面和以加工表面之间的摩擦力。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2-1.金属切削过程有何特征?用什么参数来表示?答:2-2.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答:第一变形区:变形量最大。
第二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沿前刀面流出时有很大摩擦,所以切屑底层又一次塑性变形。
第三变形区:已加工表面与后刀面的接触区域。
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应力比较集中,而且复杂,金属的被切削层在此处于工件基体分离,变成切屑,一小部分留在加工表面上。
2-3.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生产中最有效地控制它的手段是什么?答:在中低速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刀—屑接触表面由于强烈的挤压和摩擦而成为新鲜表面,两接触表面的金属原子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产生了冷焊,并加工硬化,形成瘤核。
瘤核逐渐长大成为积屑瘤,且周期性地成长与脱落。
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减少了刀具的磨损;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工作前角大,有利于减小切削力;积屑瘤伸出刀刃之外,使切削厚度增加,降低了工件的加工精度;积屑瘤使工件已加工表面变得较为粗糙。
由此可见:积屑瘤对粗加工有利,生产中应加以利用;而对精加工不利,应以避免。
消除措施:采用高速切削或低速切削,避免中低速切削;增大刀具前角,降低切削力;采用切削液。
2-4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摩擦与一般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有无区别?若有区别,而这何处不同?答: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流出时有很大的摩擦,因为使切屑底层又一次产生塑性变形,而且切屑与前刀面之间接触的是新鲜表面,化学性质很活跃。
而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只是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并没有塑性变形和化学反应2-5车刀的角度是如何定义的?标注角度与工作角度有何不同?答:分别是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P17)。
工作角度是以切削过程中实际的切削平面、基面和正交平面为参考平面确定的刀具角度。
2-6金属切削过程为什么会产生切削力?答:因为刀具切入工具爱你,是被加工材料发生变形并成为切屑,所以(1)要克服被加工材料弹性变形的抗力,(2)要克服被加工材料塑性变形的抗力,(3)要克服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力和后刀面与过度表面和以加工表面之间的摩擦力。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第二章2-1.金属切削过程有何特征?用什么参数来表示?答:2—2.切削过程的三个变形区各有什么特点?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答:第一变形区:变形量最大.第二变形区: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沿前刀面流出时有很大摩擦,所以切屑底层又一次塑性变形。
第三变形区:已加工表面与后刀面的接触区域。
这三个变形区汇集在切削刃附近,应力比较集中,而且复杂,金属的被切削层在此处于工件基体分离,变成切屑,一小部分留在加工表面上。
2—3.分析积屑瘤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加工的影响,生产中最有效地控制它的手段是什么?答:在中低速切削塑性金属材料时,刀—屑接触表面由于强烈的挤压和摩擦而成为新鲜表面,两接触表面的金属原子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使少量切屑金属粘结在前刀面上,产生了冷焊,并加工硬化,形成瘤核.瘤核逐渐长大成为积屑瘤,且周期性地成长与脱落。
积屑瘤粘结在前刀面上,减少了刀具的磨损;积屑瘤使刀具的实际工作前角大,有利于减小切削力;积屑瘤伸出刀刃之外,使切削厚度增加,降低了工件的加工精度;积屑瘤使工件已加工表面变得较为粗糙。
由此可见:积屑瘤对粗加工有利,生产中应加以利用;而对精加工不利,应以避免. 消除措施:采用高速切削或低速切削,避免中低速切削;增大刀具前角,降低切削力;采用切削液。
2-4切屑与前刀面之间的摩擦与一般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有无区别?若有区别,而这何处不同?答:切屑形成后与前刀面之间存在压力,所以流出时有很大的摩擦,因为使切屑底层又一次产生塑性变形,而且切屑与前刀面之间接触的是新鲜表面,化学性质很活跃.而刚体之间的滑动摩擦只是接触表面之间的摩擦,并没有塑性变形和化学反应2-5车刀的角度是如何定义的?标注角度与工作角度有何不同?答:分别是前角、后角、主偏角、副偏角、刃倾角(P17)。
工作角度是以切削过程中实际的切削平面、基面和正交平面为参考平面确定的刀具角度。
2-6金属切削过程为什么会产生切削力?答:因为刀具切入工具爱你,是被加工材料发生变形并成为切屑,所以(1)要克服被加工材料弹性变形的抗力,(2)要克服被加工材料塑性变形的抗力,(3)要克服切屑与前刀面的摩擦力和后刀面与过度表面和以加工表面之间的摩擦力.2-7车削时切削合力为什么常分解为三个相互垂直的分力来分析?分力作用是什么?答:2.8背吃刀量和进给量对切削力的影响有何不同?答:2—9切削热是如何产生和传出的?仅从切削热产生的多少能否说明切削区温度的高低?答:被切削的金属在刀具作用下,会发生弹性和塑性变形而消耗功,因此切削热的主要来源就是切屑的变形功和前、后刀面的摩擦功。
机械制造基础第六至九章(答案)
机械制造基础第六至九章(答案)第六章~第九章一、名词解释:1.切削速度:切削速度是切削刃选定点相对于工件的主运动的瞬时速度。
(P158)2.进给量:刀具在进给运动方向上相对于工件的位移量,用工件每转的位移量来表达和度量。
(P158)3.背吃刀量:在通过切削刃基点并垂直于工作平面的方向上测量的吃刀量,即工件待加工表面与已加工表面间的垂直距离。
(P159)4.前角0:在正交平面中测量的刀具前面与基面间的夹角。
(P165)5.后角0:在正交平面内测量的刀具后面与切削平面间的夹角。
(P165)6.主偏角r:在基面内测量的主切削平面与假定工作平面之间的夹角。
(P165)7.副偏角r:在基面内测量的副切削平面与假定工作平面之间的夹角。
(P165)8.积屑瘤:切削塑性材料时,在刀尖部位黏结着一小块很硬的金属楔块,称为积屑瘤。
(P170)9.刀具耐用度:刀具耐用度是指刀具由开始切削一直到达到磨钝标准为止的切削时间,即刀具两次刃磨间的切削时间。
(P172)10.(铣削)背吃刀量:指平行于铣刀轴线测量的切削层尺寸。
周铣时是已加工表面宽度,端铣时是切削层深度。
(P196)11.(铣削)侧吃刀量:指垂直于铣刀轴线测量的切削层尺寸。
周铣时是指切削层深度,端铣时是指已加工表面宽度。
(P196)12.顺铣:在铣刀与工件已加工表面的切点处,铣刀切削刃的旋转运动方向与工件进给方向相同的铣削称为顺铣。
(P203)13.逆铣:在铣刀与工件已加工表面的切点处,铣刀切削刃的旋转运动方向与工件进给方向相反的铣削称为逆铣。
(P204)14.展成法:展成法是指利用齿轮刀具与被切齿轮在专用齿轮加工机床上按展成原理切出齿形的加工方法。
(P247)'二、填空题:1.车削的主运动是工件的旋转运动,车削的进给运动是车刀纵向或横向移动。
(P158)2.切削用量包括切削速度、进给量和背吃刀量。
(P158)3.卧式车床的组成部分主要有:主轴箱、进给箱、溜板箱、光杠、丝杠、刀架和滑板、尾座、床身及床腿等。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六章习题及答案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六章习题及答案第六章习题⼀.单项选择题1.退⽕处理⼀般安排在; ( )a、⽑坯制造之后b、粗加⼯后c、半精加⼯之后d、精加⼯之后2.轴类零件定位⽤的顶尖孔是属于: ( )a、精基准b、粗基准c、辅助基准d、⾃为基准3.加⼯箱体类零件时常选⽤⼀⾯两孔作定位基准,这种⽅法⼀般符合 ( )a、基准重合原则b、基准统⼀原则c、互为基准原则d、⾃为基准原则4.合理选择⽑坯种类及制造⽅法时,主要应使 ( )a、⽑坯的形状尺⼨与零件的尽可能接近b、⽑坯⽅便制造,降低⽑坯成本c、加⼯后零件的性能最好d、零件总成本低且性能好5.⾃为基准多⽤于精加⼯或光整加⼯⼯序,其⽬的是: ( )a、符合基准重合原则b、符合基准统⼀原则c、保证加⼯⾯的形状和位置精度 d、保证加⼯⾯的余量⼩⽽均匀6.调质处理⼀般安排在: ( )a、⽑坯制造之后b、粗加⼯后c、半精加⼯之后d、精加⼯之后7.精密齿轮⾼频淬⽕后需磨削齿⾯和内孔,以提⾼齿⾯和内孔的位置精度,常采⽤以下原则来保证 ( )b、基准统⼀c、⾃为基准d、互为基准8.淬⽕处理⼀般安排在: ( )a、⽑坯制造之后b、粗加⼯后c、半精加⼯之后d、精加⼯之后9.在拟定零件机械加⼯⼯艺过程、安排加⼯顺序时⾸先要考虑的问题是 ( )a、尽可能减少⼯序数;b、精度要求⾼的主要表⾯的加⼯问题;c、尽可能避免使⽤专⽤机床;d、尽可能增加⼀次安装中的加⼯内容。
10.零件上孔径⼤于30mm的孔,精度要求为IT9,通常采⽤的加⼯⽅案为( )a、钻-镗b、钻-铰c、钻-拉d、钻-扩-磨11.编制零件机械加⼯⼯艺规程、⽣产计划和进⾏成本核算最基本的单元是( )a、⼯步b、⼯位c、⼯序d、⾛⼑12.零件在加⼯过程中,粗基准⼀般选择: ( )a、⼯件的⽑坯⾯b、⼯件的已加⼯表⾯c、⼯件上的⼤平⾯13.单件⼩批⽣产装配精度要求⾼组成环多应选()法装配。
a、完全互换法b、分组互换法c、调整法d、修配法14.若装配精度要求⾼组成环少(3环)⼤批量⽣产时应选()法装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什么是生产过程,工艺过程和工艺规程?
(1)生产过程——将原材料转变为成品的过程。
(2)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3)工艺规程——把合理工艺过程的有关内容写成工艺文件的形式,用以指导生产,这些工艺文件称为工艺规程。
6-2何谓工序、工步、走刀?
(1)工序是指一个(或一组)工人,在一台机床上(或一个工作地点),对同一工件(或同时对几个工件)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艺过程。
(2)工步是在加工表面不变,加工工具不变,切削用量不变的条件下所连续完成的那部分工序。
(3)走刀又叫工作行程,是加工工具在加工表面上加工一次所完成的工步。
6-3零件获得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的方法有哪些?
(1)零件获得尺寸精度的方法:试切法、定尺寸刀具法、调整法、自动控制法。
(2)零件获得形状精度的方法:轨迹法、成形法、展成法。
(3)零件获得位置精度的方法:找正法、装夹法。
6-4不同生产类型的工艺过程的特点:p222-223表6-4.
6-5试述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设计内容、设计步骤。
(1)工艺规程的设计原则:1所设计的工艺规程应能保证机器零件的加工质量(或机器的装配质量),达到设计图样上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
2应使工艺过程具有较高的生产率,使产品尽快投放市场。
3设法降低制造成本。
4注意减轻劳动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生产安全。
(2)工艺规程的设计内容及步骤:1分析研究产品的零件图及装配图。
2确定毛坯。
3拟定工艺路线,选择定位基准。
4确定各工序所采用的设备。
5确定各工序所采用的刀具、夹具、量具和辅助工具。
6确定各主要工序的技术技术要求及检验方法。
7确定各工序的加工余量,计算工序尺寸和公差。
8确定切削用量。
9确定工时定额。
10技术经济分析。
11填写工艺文件。
6-6拟定工艺路线需完成那些工作?
拟定工艺路线须完成的工作:1确定加工方法。
2安排加工顺序。
3确定夹紧方法。
4安排热处理。
5检验及其它辅助工序(去毛刺、倒角等)。
6-7试简述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为什么在同一尺寸方向上粗基准通常只允许使用一次?
(1)粗基准的选择原则:1选重要表面做粗基准。
2选不加工面做粗基准。
3粗基准一个方向只用一次。
4选定位夹紧可靠的平面做粗基准。
(2)精基准的选择原则:1基准重合。
2基准统一。
3自为基准。
4互为基准。
(3)由于粗基面的定位基准很低,所以粗基准在同一尺寸方向上通常只允许使用一次,否则定位误差太大。
6-8 a)1以外圆为粗基准加工内孔和一端面;2以内孔和已加工端面为定位基准加工外圆和另一端面。
b)以不加工外圆为粗基准加工内孔、大外圆和小孔、端面。
C)1以外圆为粗基准加工内孔、大外圆和大端面;2以内孔和大端面为精基准加工外圆和小孔。
d)1以两孔为粗基准加工上下两端面;2以一端面为精基准加工两孔。
6-9一般情况下机械加工过程要划分为那几个阶段为什么?
(1)机械加工过程的划分:1粗加工阶段。
2半精加工阶段。
3精加工阶段。
4光整加工阶段。
(2)划分原因:1合理的划分加工阶段可以合理的使用机床。
2对保证加工质量有利。
3妥善安排热处理。
4及时发现缺陷。
6-10简述按工序集中原则、工序分散原则组织工艺过程的工艺特征,适用于什么场合?
(1)工序集中:特点:1生产率高2减少了操作工人和生产面积3缩短了工艺路线4缩短了加工周期5位置精度高6维修费时,生产准备量大。
适用场合:多工位组合机床,加工中心,柔性生产线等单件小批生产。
(2)工序分散:特点:1机床装备调整容易2对工人技术要求低3生产准备工作量小4容易变换产品5设备数量多,工人数量多,生产面积大。
适用场合:大批大量生产。
6-11什么是加工余量、工序余量和总余量?
(1)加工余量:每次走刀在加工表面上切除的金属层的厚度。
(2)工序余量:每一道工序所切除的金属层厚度。
(3)总余量:有毛坯变成成品的过程中,在加工表面上切除的金属层的总厚度。
6-12试分析影响工序余量的因素,为什么在计算本工序加工余量时必须考虑本工序装夹误差的影响?(1)影响工序余量的因素:1上工序的表面粗糙度Rya2上工序的表面破坏层Da3上工序的尺寸公差Ta4需要单独考虑的误差Pa5本工序安装误差Eb。
(2)考虑Eb的原因:工件的装夹不一定完全准确,而且Pa与Eb可能会因方向性而影响加工余量。
6-13 a)增环:A1 A2 A4 A5 A7 A8 减环:A3 A6 A9 A10
b)增环:A1 B1 B2 B3 减环:A2 A3 B4
c)增环:C1 D1 D2 减环:C2 D3.
6-14试分析比较用极值法结算尺寸链与用概率法结算尺寸链的本质区别?
用极值法结算尺寸链是用零件可能出现的最大尺寸作为计算尺寸,保证所有的零件都符合要求。
用概率法是根据概率原理,即小概率时间不可能发生,适当扩大尺寸公差,而保证大部分零件都能满足要求。
6-18什么是生产成本工艺成本?什么是可变费用、不变费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正确运用经济分析方法合理选择工艺方案?
(1)生产成本:制造一个两件或一台产品所必须的一切费用的总和,工艺成本:与工艺过程直接有关的费用。
(2)可变费用:包括材料费,操作费用,工人的工资,机床电费,通用机床的折旧费,和维修费,通用夹具和刀具费等与年产量有关并与之成正比的费用;不变费用:当年产量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基本保持不变的费用。
(3)工艺方案选择:1当分析评比两种基本投资相近或都是采用现有设备条件下,只有少数工序不同的工艺方案时,安S=V+C/N来评比。
2评比时同时考虑投资的回收期限,回收期限愈短则经济效果就越好。
6-19呈批生产条件下单件时间定额有几部分组成,各有什么意义?
单件时间定额包括:1基本时间T基本——直接改变工件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和表面质量所耗费的时间。
2辅助时间T辅助——各个工序为了保证完成基本工艺工作所需要做的辅助动作所消耗的时间。
3工作地点服务时间T服务——指工人在工作班时间内照管工作地点及保持工作状态所消耗的时间。
4休息和自然需要时间T休息——用于照管工人休息和生理上的需要所耗费的时间。
T定额=T单件+T辅助+T服务+T 休息+T准终/N
6-20什么是完全互换装配法什么是统计互换装配法?试分析其异同,各适用于什么场合?
(1)完全互换装配法:用控制零件加工误差来保证装配精度。
统计互换装配法:零件公差值平方和的平方根小于或等于装配公差。
(2)前者适用于任何生产类型,后者适用于大批大量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