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060财政学重点知识
财政学知识点要点
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职能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垄断 2.信息不充分和不对称 3.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4.收入分配不公5.经济波动外部效应:是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
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
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
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政府干预手段 1.立法和行政手段 2.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 3.财政手段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和表现:1.政府决策失误 2.寻租行为 3.政府提供信息不及时甚至失真 4.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 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公共物品消费的非排他性,即任何人都不能因为自己的消费而排除他人对该物品的消费。
公共物品都不具有消费的竞争性,即在给定的生产水平下,向一个额外消费者提供商品或服务的边际成本为零。
简略的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财政的基本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 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 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逐步明确和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并具体落实到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上来。
2.财政提供公共物品要以满足公共需要为标准,不能超出公共需要的界限和范围。
3.按集中为主、适度分权原则,完善预算管理体制。
4.完善税制,调整税收职能。
5.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大力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6.提高财政管理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是财政改革的根本。
财政职能:1.资源配置职能 (1) 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
财政学重点知识
财政学重点知识1.公共产品:是指消费上具非竞争性和受益上具排他性的产品。
特点:非竞争性;非排他性;非分割性。
2.财政属性:公共性.强制性;无偿性;平衡性;民主性;法制性。
3.政府干预经济的理由:弥补市场失灵;公平受辱分配和消除贫困;政府保障公民权利和机会均等;政府要负责可持续发展;政府的家长主意。
4.财政如何调节收入分配?答:手段:税收(收入):累进所得税(限制高收入群体);消费税(奢侈品)。
支出:补贴(居民地区,行业补贴)保障体系;最低工资标准实施健全劳动力市场5.财政职能的基本内容: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6.财政收入的分配职能含义:政府在进行财政分配的活动中,为了实现社会公平,而对市场竞技形成的收入分配结构进行调整的职能。
准则:保证生存权利准则;共同富裕准则;效率与公平统一准则范围:效率的基础上竟可能改善初始条件上的不公平完善市场机制,尽可能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在个人偏好方面进行适当的干预主要内容:调节企业利润水平;居民收入水平7.财政的要素:主体—国家;客体—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剩余价值;目的—满足社会的公共需要8.市场失灵原因:成本或利润价格传达不适,进而影响个体经济市场决策基本制;欠佳的市场结构;垄断,公共产品,外部性和信息不对称。
政府作用:纠正市场的固有缺陷;超越市场和引导市场。
9.财政支出:含义:是指国家把通过各种财政收入形势集中起来的资金按照一定的原则,方法和程序,有计划地使用或支出的过程。
这是实现政府职能之一的财力保证。
种类:按经济性质分类:购买性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出等。
转移性支出:对外捐赠支出,对居民的补贴支出,债务利息支出,社会保障支出按政府职能分类:经济建设支出,国防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经济建设支出,科教文卫出,社会保障与福利支出,债务支出和其他支出。
10.财政支出扩大:原因:经济发展:收入上升,税收上升,支出上升。
财政学重点内容
《财政学》§重点一:外部性及政府职能等内容1:外部性概念外部效应:指某些个人或厂商的行为影响了其他人或厂商,却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现象。
外部效应就是未在价格中得到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外部效应是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之一,也是政府运用公共支出等手段对经济运行进行干预的一个重要领域】内容2:外部性矫正当存在外部效应时,无论是正外部效应,还是负外部效应,都意味着资源配置不合理和效率损失,因此,需要对外部效应加以矫正【对外部效应的矫正必须着眼于对私人边际效益或私人边际成本的调整】矫正措施:1、政府管制(对生产消费行为作出某些限制)条件:了解生产者的供给曲线;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曲线及社会边际效益;对外部边际成本进行衡量和测定。
困难:它要求政府掌握大量准确信息;社会的供给和需求状况经常发生变化;政府不但要规定(污染)产品的总量,而且还要为每一企业规定个别的限量;限量之内的产品的外部成本并没有内在化。
2、法律手段,可以看作另一意义上的管制;因权益界限不明确而造成的外部效应问题,通过法律手段的管制可使产权得以明确;在产权明确界定的情况下,在相关交易方之间将既定的权力自由交换为现金支付就是有效率的,政府仅仅通过设定资源使用的权力就可以使外部效应内在化;在通过法律确定产权归属的情况下,借助市场机制的作用来矫正外部效应。
3、实行一体化,实行一体化意味着全面地实行集中计划的公共生产,这既需要条件,又有很大难度;一体化生产对实行市场经济制度的社会是不适宜的。
4、政府税收,主要是用来矫正负外部效应,着眼于私人边际成本的调整。
征税额与外部效应相等是这种矫正性措施的基本特征。
将负外部效应减少至可以容忍的水平,但不能减少至零。
5、政府补贴(subsidy)矫正正外部效应,着眼于私人边际效益的调整。
补贴额与外部效应相当是这种矫正性措施的基本特征。
政府补贴的作用并不是无限的。
内容3:市场市场是一种实现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经济联系的系统空间,同时又是“一种物品的买主与卖主之间互相作用,以决定其价格和数量的过程”。
自考00060财政学重点考点4
自考00060财政学重点考点4
第四章税收概述
本章重点内容较多,如税制基本结构中所含各项要素及其涵义;从不同角度对税收进行的分类;税收的财政原则、公正原则、效率原则的具体内涵;税收负担的转嫁问题;1994年中国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上述重点中同时包含了一些难点问题。
如在税制基本结构中累进税率的掌握仅靠文字表述的概念是不够的,税负减轻措施起征点与免征额的异同区分,涉及运算的加重税负手段税收附加与加成,二者均是加在正税税额基础上的;又如在税收转嫁原理中,作为转嫁程度约束条件的商品供求弹性的理解及把握,商品供给或需求的价格弹性大小的意义何在?主要针对哪类商品?进而又是如何影响税收负担在买卖双方之间的分摊情况?只有弄清了这些问题,才能超越被动的记忆,真正牢固地把握这一内容。
另外,应掌握税收基本概念及三大特征;了解建国以来,我国税制发展的重要阶段以及税制沿革的主线。
自考00060财政学重点考点1
自考00060财政学重点考点1
第一章财政与财政学的对象
其重点主要是财政的概念问题。
这一概念从财政的主体、特点、客体、目的及本质五方面作了表述,这不仅与本章其他内容的学习联系紧密,也是本课程的基本问题。
通过与公共财政的异同对比,公共产品的相关介绍,进一步深入了对国家财政概念的理解。
其难点主要是财政分配与其他分配范畴的关系问题。
首先应把握财政与其他分配区分的根本标志,其次要充分理解弄懂其他分配范畴各自的内涵及特点,以此为基础,才能把握好财政分配与价格分配、工资分配、企业财务分配的联系制约关系及区别之处。
对于财政的产生,主要需区分其产生的根本原因、物质条件及形成标志;对于其发展,把握不同社会形态中财政所呈现的独特内容;关于财政学的建立与发展,掌握其创立、发展过程中的典型人物及突破性进展;此外,一般性了解财政学的研究对象。
财政学重点(DOC)
财政学重点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1.财政概念: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通过财政收支活动筹集和供给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政府职能的一种经济行为。
2.财政的基本特征:(一)阶级性与公共性。
阶级性:国家历来是统治阶级的的国家,政府则是执行统治阶级意志的权力机构,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所以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公共性:(1)既然财政是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而国家或政府本身就具有公共性,所以财政就具有公共性。
(2)财政是为国家或政府执行其职能提供财力的,属于“公办”、“公事”,那自然具有公共性了。
(二)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强制性:财政的强制性指的是财政这种经济行为为极其运行是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来实施的。
非直接偿还性:财政的偿还性是和它的强制性相一致的。
国家征税后,税款就由国家所有了,对纳税人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也不需要偿还。
(三)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财政的运行过程是有支有收,即通过“收入——支出”、“支出——收入”过程运行的,因而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构成财政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
收支是否平衡或对称构成财政运行的主要矛盾。
3.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就是公共部门供给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
私人物品:市场满足个人的商品和劳务。
区别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一是:排他性和非排他性;二是: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私人物品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4.公共需要:指满足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诸如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防治水旱灾害、环境保护、国防建设等等。
这种需要不是个别需要的总和,而是共同利益,具有不可分割性。
公共需要的特征:(1)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中的共同需要,也是为了维持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2)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用的需要。
(3)享用社会公共时无需支付或只需支付少量代价,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
自考财政学重点知识
自考财政学重点知识一、财政学概述财政学是研究国家财政活动的规律和原则的学科,主要研究国家财政收入、支出、审计、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它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财政学的核心任务是研究国家财政活动的目标、手段和效果,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二、财政收入财政收入是指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从各种来源取得的资金,包括税收、非税收入以及其他收入。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它是国家依法向个人、企业征收的强制性支付。
非税收入包括罚款、经营收益、国有资本经营收入等。
其他收入主要包括捐赠、补助等。
三、财政支出财政支出是国家用于实现其经济、社会和政治目标的资金支出,主要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国防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教育支出、卫生支出等。
财政支出必须合理配置资源,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要保持财政的可持续性。
四、财政预算财政预算是国家财政收入和支出的计划和分配方案,是财政管理的核心工具。
财政预算有助于评估财政政策的效果、调控经济、保障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财政预算按照不同的层次可以分为国家预算、地方预算和部门预算。
五、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国家通过调节财政收入和支出,实现宏观经济调控的一种手段。
财政政策的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实现收入再分配、维护社会稳定等。
财政政策可以通过调节税收水平、支出结构和预算赤字等方式来实施。
六、财政体制财政体制是指国家财政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工作程序。
财政体制的优化是建设现代化财政管理体系的基础,它包括集中财政和地方财政的关系、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七、财政评价财政评价是对财政活动实施效果的评估和反馈,可以帮助政府改进财政管理工作。
财政评价的方法包括财政绩效评估、财政审计、财政调查等。
财政评价能够提高财政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实现财政资源的最优配置。
八、财政法律法规财政法律法规是指国家有关财政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规范性文件等。
它是规范财政行为、保障财政稳定和财政公正的重要依据。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财政学是研究国家财政的学科,主要涉及国家财政收支状况、财政制度和财政政策等方面的内容。
下面将对财政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财政收入1.财政收入的概念和作用:财政收入是指国家的税收、非税收入以及其他资金和收入的总和,是财政运行的基础。
财政收入的作用包括经济调节、公共产品与服务供给、社会公平与公正等方面。
2.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指国家针对纳税人征收税款的原则、方法和规则的总和。
主要有直接税和间接税两种形式,税种繁多。
3.其他非税收入:包括国有资本经营性收入、财政性资金收入、国际援助和国内外借款等。
二、财政支出1.财政支出的概念和分类:财政支出是国家在一定时期内从预算安排中支付各项费用的行为。
根据支出用途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行政性支出、公共财政支出和社会保障支出等。
2.政府支出机制与效率:政府支出机制是指政府在财政预算管理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制度。
其目的是提高财政资源的配置效率、经济可行性、合理性和公信力。
三、财政匹配1.财政收支平衡:指财政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平衡,其中主要包括预算平衡、结构平衡和时间平衡三个方面。
2.财政赤字和财政盈余:财政赤字是指财政支出大于财政收入的状况,而财政盈余则是指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的状况。
财政赤字和财政盈余对经济有一定的影响,它们的合理运用对于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四、财政制度1.预算制度:预算制度是指国家财政收支安排和管理的制度和体系。
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和预算监督等环节,旨在提高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和透明度。
2.税收制度:税收制度是国家对纳税人征收税款的原则、方法和规则的总和。
主要有综合税制和分类税制两种形式,其中包括个人所得税、消费税、增值税等。
3.债务制度:债务制度是指国家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以解决财政缺口的制度和体系。
五、财政政策1.宏观经济调控:财政政策是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调节财政收入和支出,控制经济运行,实现经济发展和稳定。
财政基础必学知识点
财政基础必学知识点
1. 财政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在一定时期内筹集资金和有效使用资金的
过程和结果。
2.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从各种渠道获取的资金,包括税收收入、非税收
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等。
3. 财政支出是指政府用于社会公共事务和国民经济建设的资金支出,
包括常规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等。
4. 财政赤字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财政支出超过财政收入的情况。
财政
赤字可以通过借贷、发行国债等方式进行弥补。
5. 财政平衡是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平衡的状态。
在财政平衡下,政
府的支出能够通过正常的财政收入来覆盖。
6. 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整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组合方式,对国
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
7. 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包括税收、非税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
税收
是指由国家依法征收的各种税款,包括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增
值税等。
非税收入指政府从非税收渠道获取的资金,如土地出让金、
罚款等。
政府性基金收入是指特定收入来源用于特定支出的收入,如
社会保险费、教育费附加等。
8. 财政支出的主要项目包括社会福利支出、教育支出、医疗卫生支出、国防支出和基础设施建设支出等。
9. 财政管理是指政府对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进行管理和监督的过程,
包括预算编制、决算审计、财务管理等。
10. 财政改革是指对现行财政体制和政策进行改革调整的过程,旨在
提高财政收支平衡、优化财政资源配置、增强财政管理效能等。
11. 财政可持续是指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在长期内能够保持平衡和稳
定的状态,避免财政危机和债务问题的发生。
00060财政学复习资料
一、单选题1、发挥自动稳定器作用的税制是指:…………………………………………………()①累进税制②比例税制③定额税制④累退税制2、创造性财政支出是指………………………………………………………………()①警察支出②法庭支出③国防支出④文教支出3、财政支出中成本效益分析法一般适用于…………………………………………()①军事支出②政治支出③经济建设支出④文化支出4、区别不同税种的标志是指…………………………………………………………()①税率②纳税人③课税对象④纳税环节5、公债依存度的国际警戒线是………………………………………………………()①15%-20% ②10%-25% ③25%-30% ④35%-40%6、税收资本化一般出现于……………………………………………………………()①土地交易中②酒类产品交易中③服装交易中④日常品交易中7、对公债的小额认购者采用的拍卖方式是…………………………………………()①价格拍卖②收益拍卖③竞争性出价④非竞争性出价8、政府预算最早产生于………………………………………………………………()①英国②德国③法国④美国9、假定边际储蓄倾向为0.6,边际消费倾向为0.4,则政府支出乘数为:…………()①6 ②4 ③2/3 ④3/210、当转移支付的目的是增加地方政府财政综合实力时,应该选择:……………()①选择性拨款②一般性拨款③配套性拨款④非配套性拨款11、下列产品类型中,属于纯公共物品的是指:……………………………………()①高等教育②科技开发③国防④医疗保健12、预防性财政支出是指……………………………………………………………()①卫生支出②经济支出③国防支出④文教支出13、财政支出中最低费用选择法一般适用于………………………………………()①军事支出②环保支出③经济建设支出④行政管理支出14、区别不同税种的标志是指………………………………………………………()①累进税率②纳税地点③课税对象④纳税环节15、公债依存度的国际警戒线是……………………………………………………()①10%-20% ②15%-20% ③25%-30% ④35%-40%16、税收资本化一般出现于…………………………………………………………()①汽车交易②土地交易中③服装交易中④日常品交易中17、短期公债的偿还方式一般采用…………………………………………………()①抽签轮次偿还法②到期一次偿还法③市场购销偿还法④以新替旧偿还法18、政府预算最早产生于……………………………………………………………()①英国②中国③法国④日本19、平衡预算乘数永远是……………………………………………………………()①2 ②1 ③3 ④020、当转移支付的目的是为了干预和影响地方政府提供特定公共物品或服务的活动时,应该选择:…………………………………………………………………………()①选择性拨款②一般性拨款③配套性拨款④非配套性拨款21、财政支出中最低费用选择法一般适用于………………………………………()①基础设施支出②环保支出③经济建设支出④文化支出22、衡量税收负担的税收要素是指…………………………………………………()①税率②纳税地点③课税对象④纳税环节23、中央财政国债依存度的国际警戒线是…………………………………………()①10%-20% ②15%-20% ③25%-35% ④35%-40%24、我国增值税正式开征于…………………………………………………………()①1990年②1984年③1996年④2002年25、短期公债的偿还方式一般采用…………………………………………………()①分期逐步偿还法②到期一次偿还法③市场购销偿还法④以新替旧偿还法26、采用10月制预算年度的国家是…………………………………………………()①美国②英国③中国④意大利27、“双紧缩”财政货政策主要适用于………………………………………………()①经济严重萧条时期②严重通货膨胀时期③经济结构失调时期④财政赤字较大时期28、最早提出转移支付概念的经济学家是:………………………………………()①凯恩斯②庇古③亚当.斯密④弗里德曼29、不可控制性财政支出是指………………………………………………………()①社会保障支出②行政管理支出③国防支出④文教支出30、反映课税广度的税收要素是指…………………………………………………()①税率②纳税地点③课税对象④纳税环节31、外债偿债率国际标准安全线是…………………………………………………()①20% ②15% ③35% ④40%32、我国流转税中唯一的价外税是…………………………………………………()①营业税②个人所得税③增值税④印花税33、弥补财政赤字的最佳方式是……………………………………………………()①增加税收②发行货币③发行公债④银行借款34、假定边际储蓄倾向为0.5,则政府支出乘数为:…………………………………()①2 ②1 ③3 ④435、“双扩张”财政货政策主要适用于………………………………………………()①经济严重萧条时期②严重通货膨胀时期③经济结构失调时期④财政赤字较大时期二、多选题1、社会公共需要的特征包括……………………()()()()()①效用的不可分割性②消费的非竞争性③受益的非排他性④收益的对等性⑤分散性2、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方法包括………………()()()()()①因素分析法②成本效益分析法③最低费用选择法④机会成本分析法⑤实证分析法3、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包括………………()()()()()①价格②经济发展水平③分配政策④政治制度⑤经济体制4、充分就业是指扣除了哪些失业状态下的情形()()()()()①周期性失业②摩擦性失业③结构性失业④技术性失业⑤季节性失业5、城建税的计税依据包括………………………()()()()()①增值税税额②营业税税额③关税税额④消费税税额⑤资源税税额6、转移性财政支出包括……………………()()()()()①养老保险支出②失业救济支出③行政管理支出④债务利息支出⑤武装警察支出7、财政分权理论包括…………………………()()()()()①俱乐部理论②公共物品或服务理论③分税制理论④集权与分权理论⑤财政联邦主义8、公债的基本特征包括……………………()()()()()①自愿性②无偿性③集中性④灵活性⑤分散性9、财政政策的目标包括……………………()()()()()①经济增长②充分就业③币值稳定④物价稳定⑤国际收支平衡10、营业税的征税范围包括………………………()()()(()①交通运输业②金融保险业③服务业④商品零售业⑤动产销售业11、购买性财政支出包括……………………()()()()()①养老保险支出②失业救济支出③行政管理支出④债务利息支出⑤武装警察支出12、按照财政收入形式分类,一般包括……………()()()(()①规费②税收③公债收入④国有资产收益⑤救济金13、税收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①课税对象②纳税人③税率④减免税⑤纳税环节14、国际重复征税的免除方法包括………………()()()()()①低税法②扣除法③豁免法④抵免法⑤税收饶让15、我国预算层级包括………………………()()()()()①中央政府预算②省级政府预算③市级政府预算④县级政府政府预算⑤村级政府政府预算16、社会保障支出包括……………………()()()()()①养老保险支出②失业救济支出③行政管理支出④债务利息支出⑤武装警察支出17、按照财政收入形式分类,一般包括……………()()()()①规费②使用费③公债收入④国有资产收益⑤税收18、税收的三个基本要素包括………………()()()()()①免征额②纳税人③税率④起征点⑤课税对象19、税负转嫁的方式包括………………()()()()()①前转②后转③散转④消转⑤税收资本化20、我国政府预算的原则包括……………………()()()(()①完整性②统一性③可靠性④公开性⑤年度性三、填空题1、发达国家的中央收入与地方收入之比一般为()。
财政学知识点归纳
第一章 财政学对象(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第一节 财政概念一、 财政的基本含义和基本特征1) 财政是一种国家或政府的经济行为。
财政是国家(政府)的分配行为。
因此,财政活动的主体就是国家或政府。
剩余产品是财政产生的基础,国家(政府)是财政产生的前提。
2) 公共财政的含义和精神实质P13第二节 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1.私人物品私人物品是由市场供给用于满足个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
食品、衣服、房屋、汽车等。
对于私人物品而言,产品的总量等于每一个消费者所拥有或消费的该商品数的总和,这意味着私人商品具有可加性和可分割性。
即:● 私人物品的两个基本特征: 排他性:私人物品的产权所有者拥有享用该物品的权利,并且能够将他人排除在享用该物品之外;排他性是指一个人消费了一单位某种物品就排除了其他人来消费这同一单位物品。
竞争性:随着消费者数量的增加,生产该物品的的边际成本也相应增加。
一个人消费了某种物品就减少了这种物品供其他人消费的数量。
私人物品的生产和供给:可以通过市场机制的引导,由追逐利益最大化的企业自主生产,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2.公共物品✓是“私人物品”(privategoods )的对立物,指的是满足社会共同需要的产品和服务。
✓与私人物品的私人的、单个的消费性质不同,公共产品具有联合的、共同的消费性质。
✓ 存在形态:普遍广泛存在,诸如国防、社会治安、政府管理、路灯、垃圾清理、防洪堤坝、道路、桥梁、下水道……● 公共产品的特征共同消费性是决定是否公共物品的根本特征,具体表现为两个特性:(1)非排他性。
即只要有人提供了公共产品,不管该提供者是否愿意让他人消费该产品,在产品效应覆盖的范围和区域内,任何人都能够“消费”该产品,都能够享受该服务。
原因:公共物品的提供者要想不让某人消费该产品,或者是技术上做不到,或者是阻止他人消费该产品的成本费用过于昂贵也实际上不可能。
∑==ni i j j X X 1⏹ 这点,与私人物品所具有的消费时的排他性,即物品只能由提供者或购买者自己个人消费,而可以不让他人参与消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财政学各章应掌握的知识点
财政学各章应掌握的知识点第一章财政的概念与职能1.财政对概念及其包含的要素。
2.财政产生必须具备的两个基本条件。
3.财政的特征和本质。
4.财政的职能:(1)财政参与资源配置的目标及其实现手段。
(2)财政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及其实现手段。
(3)财政的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的含义及其实现手段。
(4)掌握概念:经济公平社会公平洛伦兹曲线(图)基尼系数。
5.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6.政府干预经济的手段。
7.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的概念及其区分的基本标准。
8.免费搭车的含义及其解决。
9.正确理解公共物品及其特征。
10.公共需要的特征。
第二章财政支出概论1.熟悉财政支出的功能分类(参看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决算表)。
2.掌握财政支出的经济分类----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3.掌握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含义及二者的区别。
4.弄清楚纯公共物品需要政府提供的原因,掌握准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5.掌握公共定价的一般方法。
6.掌握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方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和最低费用选择法。
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1.熟悉反映财政活动规模的两个指标;了解财政支出规模各指标的含义。
2.掌握概念:“瓦格纳法则”、“替代—规模效应”理论。
3.掌握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宏观因素。
4.掌握“经济发展阶段论”和“内生增长理论”的相关分析。
5.了解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及结构的变化情况及原因。
第四章财政购买性支出1.购买性支出中所说的民生性支出包含的内容,掌握民生性支出与投资性支出的区别。
2.行政管理与国防支出的基本属性及包含的主要内容。
3.教育支出的属性及提供方式。
4.医疗卫生事业需要政府介入的原因及我国医疗卫生支出的现状。
5.政府投资的特点和范围。
6.基础设施投资的特点和基础设施的提供方式。
6.政府介入三农投资的理由。
第五章财政转移性支出1.转移性支出的含义及其包含的内容。
2.社会保险的概念、社会保险支出的性质以及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3.市场经济体制下社会保险制度必须由政府组织实施的原因。
财政学重点知识(精华总结)
1.市场失灵的主要变现方面:垄断,信息不充分与不对称,外部效应与公共物品,收入分配不公,经济波动2.政府干预手段:立法和行政手段,组织公共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财政手段3.政府干预失效的原因:征服决策失误,寻租行为,征服提供信q息不及时甚至失真,政府的越位和缺位4.公共物品: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5.私人物品:市场供给用来满足个人需要的商品和服务6.公共需要: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公共物品用于满足社会7.财政:从实际工作来看,是指一个国家或政府的一个经济部门,即财政部门,它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部门,通过它的收支活动筹集和提供经费和资金,保证实现国家的职能;从经济角度,财政是以国家为主题的分配活动。
8.财政职能:即政府的经济职能,即资源配置,收入分配,经济稳定和发展。
9.纯公共物品只能有政府来提供:(1)这是由市场运行机制和政府运行机制不同决定的。
(2)市场买卖要求利益边界的精确性,由于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由市场提供或者产生“免费搭车”现象,或者造成资源低效率利用情况。
(3)政府可以通过无偿征税筹集提供纯公共物品所需要的资金,并在提供后由社会成员免费享用,从而避免了由市场提供所产生的上述问题。
10.公共生产:是指由政府出资兴办的所有权归政府所有的工商企业和单位。
11.公共定价:政府相关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程序和规则制定提供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即公共物品的价格和收费标准的确定。
12.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1)成本效益分析法的含义:针对政府提出的建设目标,提出若干实现的方案,详列各种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预期效益,通过分析比较,选出最优的政府项目。
(2)最低成本法:针对政府提出的目标,提出若干实现的方案,只计算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最低作择优的标准(3)成本效益分析法的适用范围:财政的经济(投资类)支出。
最低成本法的适用范围:教育、卫生、文化及政治军事等支出项目。
自考00060财政学重点考点6
自考00060财政学重点考点6
第六章国际税收
本章重点:首先应把握造成国际避税或重复征税的原因即:各国税收管辖权的差别及税率(税负)的差别。
关于国际避税,把握其含义、基本方法及避税地的利用。
关于国际税收协定,重点把握其作用及基本准则,一般把握其分类及内容概要。
本章难点主要在于避免国际重复征税的方法。
对免税法、扣除法和抵免法一方面以其文字表达的含义去理解,一方面能实际进行运用计算,二者应相辅相成。
其中,相对复杂的抵免法,区分为直接抵免法和间接抵免法,二者适用对象不同,计算思路也不尽相同,但都有抵免限额的设定。
此处可联系前一章我国税种之中的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内容来学习
关于国际税收概念、产生原因、发展线索应有基本把握。
自考00060财政学重点考点12
自考00060财政学重点考点12
第十二章国债和国债管理
重点主要是:分别与财政分配其他形式、银行信用相比,国家信用所具有的特点;国债的弥补财政赤字等三大功能,把握各功能内涵及地位;关于加强国债流通的必要性;国外借债规模的制约因素;国债规模、结构管理所包含的相应内容。
难点一是国债负担的转移问题。
是否存在代际转移主要取决于国债资金的来源和使用方向的不同。
当然,国债对当代的资源配置及投资、消费会产生相应影响,可能延及后代。
难点之二在于把握国债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单就国债本身来看,不必然导致通胀,但若与一定外部条件结合,国债规模结构不当,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此外,还应该把握国债概念、产生发展的主线、国债的形式结构及特征如种类、发行方法、偿还方法,及外债在这些方面的特殊之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财政学重点纪要导论1.财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收支活动规律性的科学。
2.财政学的研究方法:①实证分析②规范分析③动态分析与静态分析④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3.公共财政体制:以公共化为取向的中国财政改革与发展,称作公共财政体制。
第一章市场、政府与财政1.私人个别需要:普通意义上的社会成员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
它建立在个人或家庭的基础上,以个人或家庭为单位提出。
2.社会公共需要:是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需要。
它建立在整个社会的基础上,以整个社会为单位提出需要。
3.公共物品的特点:①效用的不可分割性②受益的排他性③消费的非竞争性。
4.财政活动:由政府所组织的、集中性的收支活动。
其主体只能是政府。
5.财政的定义:是政府集中一部分社会资源用语生产或提供公共物品或服务,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活动。
6.社会公共需要的分类:①资源配置方面的需要②调节收入分配方面的需要③宏观经济稳定发展方面的需要。
7.财政的职能:①资源配置职能:指政府通过各种财政手段,实现对社会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资源结构与流向的调整与选择;通过调节地区结构、产业结构、资源在各部门之间的配置结构等,促进资源结构合理化。
——政府履行资源配置职能的原因:A.公共物品的存在B.外部效应的存在C.不完全竞争状态的存在。
②调节收入分配职能:指政府通过对参与收入分配各行为主体利益关系的调节,达到收入公平合理分配的目标。
——政府履行调节收入分配职能的原因:收入分配不公现象的存在。
③宏观稳定经济职能:指政府财政通过各种政策手段,有意识的影响、调控经济、实现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
——政府履行稳定经济职能的原因:市场经济不可能自动、平稳地向前发展。
第二章财政支出1.财政支出的理论分类:①按支出性质:购买性支出、转移性支出②按支出目的:预防性支出、创造性支出③按控制能力:可控性支出、不可控性支出④按受益范围:一般利益支出、特殊利益支出⑤按支出级次:中央支出、地方支出2.财政支出的统计分类:①行政管理支出②国防支出③科教文卫支出④社会保障支出⑤经济建设支出⑥环保支出⑦政府债务支出⑧其他支出3.购买性支出的经济影响:①对流通领域:直接制约社会总需求的形成②对生产领域:其增减引起社会总需求的相应变动而导致生产规模的扩大或萎缩③对分配领域:其结构和总额上的变动,都会引起国民收入分配状况的相应变动。
4.转移性支出的经济影响:①对流通领域:通过对私人消费和私人投资需求的制约作用实现②对生产领域:通过转移性支出的对象所获资金用于购买消费品或资本品的途径实现③对分配领域:在国民收入完成初次分配的基础上进行再分配。
5.国家职能范围的变化与财政支出增长:政府职能着力点政治职能转向经济职能,而后转向社会管理职能。
政府职能变动导致政府活动范围的扩大,财政支出也随之增长。
6.财政支出增长的衡量指标:绝对指标、相对指标。
绝对指标:指以一国货币单位表示的财政支出的实际数额。
相对指标:①财政支出水平:财政支出额占GDP的比重。
②边际财政支出倾向:财政支出增长额与GDP增长额之间的比率。
③财政支出弹性:财政支出增长率与GDP增长率之比。
7.财政支出的模型:①瓦格纳的“财政支出不断上升的规律”②皮考克和怀斯曼的“梯度增长模型”③马斯格雷夫和罗斯托的“财政支出增长的经济发展模型”④鲍莫尔的“非均衡增长模型”第三章财政支出效益分析1.财政支出效益:指财政收支活动中所费与所得的对比关系。
2.财政支出效益的特点:①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②宏观效益与微观效益的统一③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的统一3.财政支出的分析方法:①机会成本分析法:相同资金分交公私部门使用所达到的效益对比,前者大于后者,则该项财政支出具有效率,否则缺乏效率;若两者相等,则社会资源配置处于最佳状态。
②成本—效益分析法:把预算资金的使用划分为若干项目或方案,分别就每个项目或方案核算其成本和效益。
再对各方案确定优先次序。
③其他分析方法:对效益无法用货币量化的项目,可采用最低费用选择法来评价分析。
第四章财政收入1.财政收入的分类:①按收入形式:税收收入、国有资产收入、公债收入、政府收费②按收入的经济性质:无偿收入、有偿收入③按收入级次:中央财政收入、地方财政收入④按收入的连续性:经常性收入、临时性收入2.财政收入规模的影响因素:①经济发展程度(决定性因素)②收入分配政策③经济体制类型④价格因素3.税收的概念:政府为实现其职能的需要,凭借其政治权利,并按照特定的标准,强制、无常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4.税收的基本特征:无偿性、强制性、固定性。
5.税收的三要素: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
6.税种的分类:①按课税对象性质:所得税、财产税、流转税②按税收管理和使用的权限归属:中央税、地方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③按税负是否能转嫁:直接税、间接税④按计税依据:从量税、从价税⑤按税额是否包含在计税价格中:价内税、价外税⑥按课税行使方式:经常税、临时税⑦按税收形态:货币税、实物税7.公债的概念:公债就是政府举借的债。
它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的需要,依据信用原则,有偿、灵活地获取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
8.公债的基本特征:自愿性、有偿性、灵活性。
9.公债的分类:①按发行区域:国内公债、国外公债②按偿还期限:短期公债、中期公债、长期公债③按举债主体:国家公债、地方公债④按流通与否:可转让公债、不可转让公债⑤按举债方法:自有公债、爱国公债、强制公债10.公债规模的衡量指标:①财政承债能力指标:从考察政府财政对公债还本付息能力的角度来衡量公债规模。
A.国债依存度:指当年的政府债务收入与财政支出的比例关系。
B.公债偿债率:指当年的公债还本付息额与政府财政收入的比例关系。
②社会应债能力指标:从考察社会经济对公债的承受能力以及公债购买者对公债购买能力的角度来衡量公债的规模。
A.公债负担率:指当年公债累计余额与当年经济总规模的比例关系。
B.居民偿债率:指公债余额与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的比例关系。
11.政府收费的概念:指政府部门向社会成员在一定的范围内提供特定的服务,或者提供特定公共设施的使用,而相应的收取的一种费用。
12.政府收费的基本特征:有偿性、不确定性。
13.政府收费的分类:①规费:是政府部门为公民提供某种特定服务或实施行政管理所收取的手续费和工本费,包括行政规费和司法规费。
②使用费:是政府对公共设施的使用者按照一定的标准收取的费用。
第五章税收理论与税收制度1.税收原则:是政府在税收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方面所应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也是评价税收制度优劣以及考核税务行政管理状况的基本标准。
①税收公平原则:衡量税收公平与否的标准是受益原则和支付能力原则。
对支付能力的测度,有收入、财产和消费支出三种原则。
②税收效率原则:分为税收的经济效率原则和税收本身的效率原则。
2.税收转嫁的概念:指那谁水人在缴纳税款之后,通过种种途径而将税负转移给他人的过程。
3.税收归属的概念:指税收负担的最终归着点或税收转嫁的最后结果。
4.税收转嫁的形式:前转、后转、消转、散转、税收资本化。
5.流转课税:也称流转税或商品课税,是以商品和劳务的流转额为课税对象的课税体系。
主要包括增值税、消费税、营业税和关税。
6.增值税类型:①生产型增值税:不得扣除固定资产的进项税额;②收入型增值税:允许按固定资产折旧额扣除其进项税额;③消费性增值税:允许一次性扣除固定资产全部价值的进项税额。
7.增值税实行价外税,以不含税价格作为计税依据,不含税价格=含税价格/(1+税率)应纳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销项税额=销售额(价格)×税率8.关税的分类:①按货物不同流向:进口税、出口税、过境税②按政策不同:财政关税、保护关税9.进口税的四类出口税率:最惠国税率、特惠税率、协定税率、普通税率10.所得课税:指以纳税人的所得额为课税对象的课税体系。
11.资源课税:指以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包括土地)差异而形成的级差收入为课税对象的课税体系。
主要包括:资源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12.特定目的课税:指为了达到特定的目的,对特定对象和特定行为发挥调节作用。
主要包括:土地增值税、耕地占用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车辆购置税、筵席税。
13.财产与行为课税:指以纳税人拥有、支配的财产或一定的行为作为课税对象的课税体系。
主要包括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印花税、契税、屠宰税。
14.印花税的纳税办法:自行贴花、汇贴或汇缴、委托代征。
15.农业课税:指以从事农牧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的农牧业收入为课税对象的课税体系。
包括农业税、牧业税。
16.国际税收:指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财税利益的税收活动。
17.税收管辖权:指国家在书法领域中的主权,是一国政府在征税方面所行使的管理权力及其范围。
18.国际重复征税: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在同一时期内,对参与国际活动的统一纳税人或不同纳税人的同一征税对象或税源,征收相同或相似的税收。
19.国际重复征税的原因:由于国际经济领域中各国的税收管辖权重叠行使造成的。
20.国际重复征税的免除方法:低税发、豁免法、代扣法、抵免法、税收饶让。
21.防范国际避税的措施:①完善各国税法和国际税收协定②签订针对国际避税的国际税收协定③制定转让定价税制。
22.国际税收协定: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了协调相互间的税收分配关系和处理税务方面的问题,通过谈判所签订的书面协议。
23.国际税收协定的分类:①按涉及主体不同:双边国际税收协定、多边国际税收协定②按涉及内容范围:一般国际税收协定、特殊国际税收协定。
第六章公债管理1.公债管理对于宏观经济调控的作用,主要通过其对经济的流动性效益和利息率效应来实现的。
2.公债管理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既有同一性,又有差异性。
3.公债管理在总体目标上应当同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的基本要求保持一致;在直接目标上,公债管理应当区别不同情况而分清主次。
4.公债的发行方式:固定收益出售方式、公募拍卖方式、连续经销方式、直接推销方式、组合方式。
5.公债的发行价格有:平价发行、溢价发行、折价发行。
6.公债发行利率影响因素:金融市场利率水平、政府信用状况、社会资金供给量。
7.公债偿还方式:分期逐步偿还法、抽签轮次偿还法、到期一次偿还法、市场购销偿还法、以新替旧偿还法。
8.公债的付息方法:按期分次支付法、到期一次支付法。
9.公债市场:指政府债券得以发行并完成转让所依存的市场,可以是有形的,也可以是无形的。
10.公债市场的功能:①一定程度上促进社会资金的有效配置②为投资者提供了一条有效规避风险的投资渠道③使政府贯彻某些经济政策的意图成为可能④是经济发展状况的指示器11.公债市场分为:公债发行市场、公债流通市场。
12.我国国债市场的完善方向:①进一步完善发行市场②增强国债流通市场的流动性③培养稳定的国债投资群体④加强国债市场的法制化建设13.外债的分类:①按债务类型:外国政府贷款、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国际商业贷款②按偿还责任:主权外债、非主权外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