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 西双版纳 教案2 (人教版八年级下)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第二节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案_2
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简案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西双版纳地理位置的特点及优势;
2、了解西双版纳旅游资源的特点,并根据资料或地图分析旅游资源多样的成因;
3、借鉴西双版纳旅游资源开发的经验,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1)西双版纳发展旅游的资源优势。
(2)区域环境对产业活动的影响。
2、难点: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法)、问题引导法、
四、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直接导入
2、学在西双版纳——西双版纳的位置及优势
探究1:西双版纳的位置与其旅游的开发提供了哪些优势?
3、游在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及成因
探究2:西双版纳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富有特色的旅游资源?
4、兴在西双版纳——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探究3:西双版纳当地政府为什么要大力支持发展旅游业?
探究4:导致西双版纳旅游收入下滑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5、借在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探究5:针对扬州旅游下滑可能出现的问题,请你为家乡的旅游可持续发展支支招。
6、课堂小结。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案与教学反思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案与教学反思设计思路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地图认识西双版纳优越的地理位置,学会分析西双版纳热带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了解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原因,以及旅游业对西双版纳经济的带动作用;依据图片、图表等资料掌握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根本特征,分析西双版纳之所以成为“热带动物王国〞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教科书呈现的图片、图表等资料以及课外搜集的资料的阅读、分析、归纳、提炼等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分析探究能力;通过丰富多样的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相互协作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引导学生懂得我国少数民族的开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以及其他民族的大力援助;懂得一个地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获得可延续开展,必须强化治理,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可延续开展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关注和解决生活中出现的地理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2.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根本特征。
3.蓬勃开展的旅游业。
教学难点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促进各地区的可延续开展。
教学策略读图观察法、商量法等。
教具打算课件教学过程教学环境与教学内容教学反思: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初步懂得合理利用资源、爱护资源的重要性。
板书设计: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1热带雨林风光(2)民族风光〔3〕跨边界旅游。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八年级下册地理教案: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一、教学目标1.了解西双版纳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点;2.具体了解西双版纳的特色旅游资源,如温泉、傣族文化等;3.了解西双版纳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培养环保意识。
二、教学内容(一) 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自然地理环境1.地理位置: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距离较近的城市是昆明;2.自然地理环境:西双版纳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以及独特的植被类型。
(二) 西双版纳的人文地理环境1.傣族文化:西双版纳是傣族人的聚居地,拥有丰富的传统文化,如傣族歌舞、民俗节日等;2.特色美食:西双版纳拥有很多特色美食,如米线、竹筒饭等;3.历史古迹:西双版纳有很多历史古迹,如勐满古城遗址、佛光寺等。
(三) 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1.热带雨林公园: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公园是一个自然保护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2.温泉:西双版纳拥有很多温泉,如曼听温泉、勐海温泉等;3.水上运动:西双版纳有很多适合水上活动的地方,如摩梭人的情人月游船等。
(四) 西双版纳的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1.生态保护:西双版纳是中国著名的生态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本着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保护环境和生物多样性;2.可持续发展:西双版纳实行旅游绿色发展模式,保护自然生态,积极发展特色旅游,推动经济发展。
三、教学方法1.讲解结合互动:通过老师的讲解和学生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西双版纳;2.视频教学: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西双版纳的特别之处;3.班级讨论:学生分组进行讨论,交流西双版纳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四、教学流程(一) 导入(10分钟)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对西双版纳产生兴趣,引导他们主动参与教学。
(二) 讲解西双版纳的基本情况(30分钟)讲解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气候、植被、文化等基本情况。
(三) 分组讨论(20分钟)分组进行讨论,探讨西双版纳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
新人教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下册《7.2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第七章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教学目标
1.认识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特点。
2.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
3.分析西双版纳的案例,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4.以西双版纳为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发展状况,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加深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
教学重点
1.旅游业作为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
2.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教学难点
旅游业是西双版纳的支柱产业。
教学准备
教师
1.“多姿多彩的雨林植物”投影片,热带动物的影像。
2.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成果的投影资料。
学生
收集西双版纳民族风土人情的资料或实物。
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认识西双版纳的特色旅游。
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认识西双版纳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探究旅游业迅速崛起并成为支柱产业的原因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领会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课时安排
1课时。
7.2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第七章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课主要是认识西双版纳的特色旅游。
学生自主学习后,通过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进行小组讨论,认识西双版纳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及支柱产业旅游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领会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知识与技能】1、能运用地图说出西双版纳的位置。
2、知道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
3、熟悉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4、培养公众演讲技能,提高有效聆听、处理信息、陈述技巧等。
【过程与方法】通过认识西双版纳的位置,初步学会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通过学习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学会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原因及旅游业对西双版纳经济的带动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发展状况,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加深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2、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3、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教学难点]: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
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方法资料收集法、读图观察法、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法(环形活动)等。
教学过程视频导入(2分钟)师: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数目最多的省区,旅游业发展颇具特色,在云南众多的旅游景区中,西双版纳就像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云南的南部。
今天,我们就走进云南西双版纳,认识这个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
【百度视频】剪辑“美丽的西双版”50周年庆宣传片讲授新课(一)解读课堂目标,自主学习情况反馈,教师补充西双版纳丰富旅游资源知识(10分钟)展示“课堂目标”,学案P46“自主梳理”中,存在的问题。
(二)教师组织环形活动(12分钟)教师组织“西双版纳旅游可持续发展有限公司股东大会”(三)课堂检测一(3分钟)观看《勐巴拉娜》短片,以小组为单位,尽可能多的列举出片中提到的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第二节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案_8
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学会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
2.掌握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分析西双版纳之所以成为“热带动物王国”的原因。
3.了解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迅速崛起的原因,以及旅游业对西双版纳经济的带动作用。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深刻认识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西双版纳独特的资源环境认识,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特色文化的热爱之情;明白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教学重点】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与资源优势。
【教学难点】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傣族的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读图观察法、小组合作探讨法等。
【教学准备】教师:上网收集多姿多彩的热带雨林植物和动物,制作成投影片。
学生:收集西双版纳民族风土人情的资料或实物。
【教学过程】客人纷至沓来,观光旅游? (是我国特色旅游区)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美丽的西双版纳。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学习(3分钟)1.西双版纳位于省境内,它地处山脉最南端,南部和、接壤.还以与泰国、越南等国水路相通。
2.西双版纳是除省之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最完整的地方。
高大挺拔的、巨大的、残忍的、气势磅礴的“”等都是雨林特有的景观。
3.西双版纳以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的魅力。
自主完成。
合作展示(14分钟)一、丰富的旅游资源1.位置:出示《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图》(图7.10)引导同学读图析图后,说出西双版纳位于我国云南省什么位置,在哪一条特殊纬线以南?与哪些国家为邻?据图总结。
2.气候:出示:“景洪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指导学生讨论:西双版纳位于我国的西南,北回归线以南,气候情况如何?(提示:从气温、降水两方面分析)提问、简单总结。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7.2《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
八年级《地理》下册教案7.2《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设计理念本节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把目标定位在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环境使学生的学习显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实现三维目标的统一在指导学生西双版纳的知识目标的同时,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尝试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锻炼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辨证思想和健全人格,实现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教法分析教师以"导"为主,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环境指导学生正确的使用地理图表和地理景观图,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地图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引导"――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逐步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正确可持续发展观的渗透教育学法分析新教材提倡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结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体现此教学思想,本课主要设计以下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读书,读图,尝试独立地从课文和网络中获取地理信息课堂上启发学生与教师互动,思考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观点,想法,通过小组讨论等形式,分工合作,相互交流,完成课题,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和讲解,动手指导学生从网络,报刊中获取知识,并倡导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加深体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目标运用景观图片等资料,说出西双版纳地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并结合案例资料分析说明傣族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通过阅读有关地图和统计资料,分析归纳西双版纳旅游业崛起的原因,以及旅游业对西双版纳经济的带动作用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和交流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教学重点:丰富的旅游资源教学难点: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教具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有关西双版纳的资料,制作的演示文稿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多媒体展示]西双版纳的景观图片和傣族民族音乐[引言]这些优美的画面和旋律把我们带入美丽而神秘的西双版纳,今天我们常州地方旅行社,设想为我们常州市民开辟西双版纳新的旅游路线,那么,他们需要更深入的了解版纳,该如何进行呢我们就跟随他们一起来到版纳看看他们是怎样开展工作的[讲授新课]首先,他们请西双版纳旅游局为他们介绍版纳的旅游资源请准备的小组进行汇报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给予学生恰当的评价并根据学生的讲解引导学生讨论,思考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需要西双版纳地方旅行社的合作,请他们为此设计旅行线路和安排同样,邀请他们进行展示两组学生代表各自展示小组设计成果请考察团评价教师也参与评价接着,西双版纳政府为了欢迎考察团,他们为此对本地旅游业发展情况作介绍并展示近几年版纳经济的发展同样请学生代表进行汇报和交流教师评价学生的表现最后,请考察团发表自己的看法,述说自己在考察时发现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的讲述,对刚才学生的活动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发展出路问题:西双版纳旅游业出现下滑的趋势,请我们现在的各方人士为此献计献策学生代表发言,教师总结学生的高招,提出西双版纳的旅游发展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即绿色旅游,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总结升华]在学完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后,思考:⑴请学生对今天的学习内容有疑问的提出,然后进行解决⑵请学生谈谈西双版纳吸引自己的地方⑶从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发展中,你有什么新的认识,对我们常州旅游业的发展有何启示◆教学反思纵观上面的教学设计可以看出,它与我们大多数教师目前采用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有显著不同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过程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本节课堂教学设计围绕西双版纳的旅游业的发展一开始,教师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本区有哪些旅游资源,如何开发,开发中遇到的问题和如何实施可持续发展等等,而是首先让学生在原有的知识背景基础上列举出他们知道的西双版纳的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并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收集和分析资料研究西双版纳的旅游业,由此获得更多真实的,感性的材料,丰富关于西双版纳的认识然后教师再引导学生依据展示信息深入讨论旅游经济对地区发展的重要性,并在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展开创造性思维活动――为常州旅游发展出谋划策,教学组织形式不只是大班集体讲授,还有全班集体研讨,小组合作探究,个人独立研究等组织形式在本课教学中,有大班集体讲授,如教师根据学生交流的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分析自然环境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在归纳旅游业发展对常州的借鉴并交流观点时为个人探究与全班集体研讨相结合;在收集,分析地理资料研究西双版纳旅游业发展和存在的问题时为小组合作探究;最后学以致用解决地理问题时为个人独立研究多种组织形式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自主学习,获得了地理知识,发展了地理技能,锻炼了地理思维能力,教学材料不只是局限于教材,而是有一定的开放性本课所使用的教学材料除人教版教材提供的材料外,还有教师共同课前收集的真实材料,以及学生自己在探究过程中从网上搜集的资料,因此,教学材料显现出相当的开放性这些生动鲜活,具有典型意义的材料,不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而且有利于学生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分析讨论材料需要学生综合运用地理知识及经验,把握地理问题的关键,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教学活动不只是局限于课堂,而是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在本课最后,教师精心设计了一些便于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拓展活动,这样就很自然地把学生的探究学习延伸到了课外这些拓展活动紧紧围绕本课主题――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对地方经济的影响而设计这些活动采用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比如制作地理海报,地理公告板,地理展览,地理宣传小册子发表地理小演讲,参与家乡旅游业的建设等等,不同的形式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锻炼拓宽了渠道,提供了机会。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设计无锡市仓下中学陈惠【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的义务教育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中的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本节内容是认识省内区域的一个特例,它突出了地理科学的基本特点──区域性。
教材以西双版纳的旅游特色为主线,穿插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分析探究等系列活动,激发兴趣,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得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从而理解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认识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正确的资源观,具有初步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同时也使学生充分感受西双版纳的魅力,由衷燃起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基于这节课的特点,我设计了倒叙的教学思路:通过学生对西双版纳采风的形式,从“蓬勃发展的旅游业”、“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携手并进共谋发展”三个展厅来学习本节内容——首先从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入手,然后分析蓬勃发展的旅游业形成的原因,由此引出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并探究旅游资源丰富的原因—西双版纳作为全球回归沙漠带上的一片“绿洲”,这与我国独特的海陆位置密切相关,由此形成的季风气候为我国经济的多样化发展和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条件,也成为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基础。
并通过对西双版纳旅游业下滑的原因分析懂得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目标:让学生认识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了解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及其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学会分析区域环境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经济发展类型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观察、小组合作等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西双版纳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民族优势,探究旅游业迅速崛起并成为支柱产业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领会区域环境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西双版纳旅游发展状况的分析,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正确的资源观,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进一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认识省内区域 第二节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案_0
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地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是认识省内区域的一个特例,是地理科学区域性和综合性的体现,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案例“西双版纳的旅游业的形成、发展及作用。
”引导学生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制约关系的理解,交流、探讨,渗透性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开发决策的生活、生产经验,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正确的资源观,具有初步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目标:知识方面:1、能运用地图分析说出西双版纳的位置特点及优势。
2、知道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
3、熟悉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技能和方法方面:1、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
2、使学生能够利用获得的信息分析影响一个地区的主导产业形成的相关因素及其作用,对区域环境、经济、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情感态度及价值观方面: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引导学生懂得我国各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其他民族的大力帮助。
2、懂得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3、依托本案例的学习与分析使学生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观、发展观,初步领会一个地区的发展要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同时,还要考虑国家政策、社会条件等,注意各地区间的交流与合作,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2、原始热带雨林的基本特征。
3、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的形成及作用。
难点: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
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3、理解一个地区发展与开发中应注意的事项。
四、教学方法;读图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在我们祖国的西南边陲有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每一年都会有大批国内外游人到访,今天我们将走进这个美丽的地方。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设计
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一.教材分析1.地位这节是〈〈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的第二节。
区域性和综合性是地理科学的基本特点,但教材在内容选择上没有面面俱到,而是以认识西双版纳的旅游特色为切入点,联系自然与社会经济内容,帮助学生进一步理顺学习区域地理的思路,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的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地理位置、热带季风气候、热带雨林、多样性的文化民俗、支柱产业旅游业。
教材从西双版纳的位置入手,概要分析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丰富的原因,这部分知识和西双版纳的气候特点密切相关,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关键。
西双版纳得惠于大自然的恩赐,形成了独特的热带季风气候,形成了中外闻名的“热带动植物王国”,加上绚丽多彩的中华文化的发展,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保证。
从教材来看,前四个属自然和人文范围,最后一个属经济地理范畴,但这五个方面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主要从自然、人文和经济切入,升华到人地关系。
2.教学目标⑴知识目标①.认识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特征;②.了解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优势;③.了解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概况。
⑵能力目标①.通过西双版纳丰富旅游资源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的认识,学会从地理的角度分析旅游发展与自然人文环境的关系以及学会对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②.以西双版纳为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的影响;③.在小组合作中培养学生策划、表达以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④. 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加深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
②.树立精诚团结、诚信为本的经营理念及做人的原则,培养学生公平竞争意识;③.发展旅游业中遵循人地和谐发展的原则。
3.教学重点①.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②.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二.教学方法分析⑴.教学准备①.资料搜集(植物、动物、民族风情)②.民族歌舞准备③.旅游线路的设计④.小品⑵.教法本节的知识多为理解性的知识,侧重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制约关系的理解,要多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以培养学生分析地理的能力。
人教版(旧)八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案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一、教材分析本课是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是认识省内区域的一个特例,是地理科学区域性和综合性的体现,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案例“西双版纳的旅游特色及旅游业的形成、发展及作用”。
引导学生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制约关系的理解,交流、探讨,渗透性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开发决策的生活、生产经验,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正确的资源观,具有初步的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优势。
2、掌握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3、了解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
(二)过程与方法1、以导游的形式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旅游资源。
2、通过读图,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形成的基本原因,以及西双版纳能成为“热带动物王国”的原因。
使学生了解到自然地理环境各要素相互制约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西双版纳的特色旅游资源,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加深对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
难点:从位置入手分析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旅游资源的原因,这一部分和西双版纳的气候特点之间的密切相关。
四、教学方法(一)学情分析在学生学习了中国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的总体概况,以及几个主要省级行政区的地理特点差异的基础上。
对我国自然地理状况已经有了比较客观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认识地理区域的基本技能。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会分析区域位置和区域地理特征的一般方法,能学会评价自然区域特点。
西双版纳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区,旅游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是学生们为之向往,从满高涨的学习热情,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教法与学法通过阅读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图和地形图,使学生掌握西双版纳的位置、地形、河流等知识;利用翔实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并且通过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使学生深深地认识到西双版纳丰富的旅游资源。
甘肃省民勤县第五中学八年级地理下册《7.2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案设计 新人教版
通过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发展状况,增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意识,加深对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认识。
教学重点
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
2、蓬勃发展的旅游业的形成、作用及发展。
教学难点
①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
②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体验感知身边的地理知识,激发学习欲望。
学会从教材获得信息的方法,并通过小组讨论,试着自主解决地理问题。
理解地理要素间的相互联系性。
理解旅游业成为支柱产业的原因及作用。
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总结新知,渗透德育,激发情感
巩固新知,促进运用与迁移,发展思维
板书设计(略)
(板书)可持续发展
[课堂小结]
[巩固练习]
介绍自己的家乡
说出发展旅游业的诸多好处
分小组阅读、讨论、探究
回答问题,探究原因
读图观察分析,并举例说出在旅游业带动下迅速发展的多个部门。
分小组读图,结合教材P63材料,讨论分析下滑的原因,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回顾本课内容,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试卷
拉近距离,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
授课人
授课班级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认识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特点。
(2)了解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
(3)分析西双版纳的案例,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4)以西双版纳为例,说明区域环境和区域发展对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
以导游的形式和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来学习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旅游资源及旅游业的发展情况。并联系家乡实际进行教学。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案及教学反思课题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下第七章认识省内地域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材分析教材分析:本节课是认识省内地域的一个特例,主要是认识西双版纳的旅游特色,是地理科学地域性和综合性的表达,主要是引导学生通过案例“西双版纳的旅游业的形成、开展及作用。
〞引导学生对自然环境各要素相互制约关系的理解,交流、探讨,渗透性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开发决策的生活、生产经验,初步形成正确的人地关系,正确的资源观,具有初步的可连续开展的观念。
一 .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认识省内地域〕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二、设计思路:指导思想:本节内容是认识省内地域的又一个特例,主要是认识西双版纳的旅游特色。
依据〔初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对学习地域地理的要求和地理教学的六大根本理念。
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大量的图片和问题的呈现,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从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两个方面,来突出西双版纳的旅游特色。
设计理念:本节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们把目标定位在使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对终身开展有用的地理〞.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合作学习的环境.使学生表现出较强的主动性和参与性,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指导学生西双版纳的知识目标的同时,提高学生读图,分析能力,尝试制作简单的演示文稿,锻炼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培养学生辨证思想和健全人格,完成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感情,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程目标.学情分析学情分析:由于本节课有较强的可视性、可读性,学生大多已对教材中的趣味性材料看了又看,对西双版纳的动植物资源相对了解了不少,可往往浮于外表,对西双版纳特色旅游资源的形成原因探究的较少,并且对西双版纳开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视而不见,大多只是以游客的身份扫瞄性阅读,具有较强的猎奇味道,而没有进行过深刻的、综合性的思考。
八年级地理下册 7.2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案 人教新课标
达
标
检
测
1.判断对错(对者打“√”号;错者打“×”号)
(1)欢乐的春节是云南傣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2)竹楼是云南西双版纳哈尼族的住宅样式。()
(3)美丽多姿的孔雀舞是云南西双版纳傣家人喜欢的舞蹈形式。()
(4)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景观是热带雨林气候影响的结果。()
(5)我国被称为“热带动物王国”的地区是云南省的西双版纳。()
二、优越的自然条件
相对位置—云南省境内,与缅甸、老挝等国为邻
1、地理位置纬度位置—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地区
海陆位置—我国西南部,东临太平洋,西南临印度洋
2、气候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但年较差大,全年气温高
三、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教后反思
(6)这里大部分的人信仰什么宗教?
2、教师根据学生们的回答,播放幻灯片并讲解:
(1)西双版纳的森林有着独特的景观特征:雨林植物密集,各种植物相互依存,高低错落,形成7、8个层次的自然植物群。高大挺拔的望天树、绞杀植物、独木成林等。(2)森林良好的隐蔽场所和充足的食物来源为热带动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构成了西双版纳特有的生物群落。这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上千种动物,其中有亚洲象、绿孔雀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因此人们形象地把西双版纳称为热带动物王国。(3)西双版纳还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创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魅力。泼水节是傣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傣历新年,也是傣家人最欢乐的日子。这一天,人们身着节日盛装,相互泼水嬉戏,穿的真诚的祝福。(4)深受自然环境影响的傣族文化生活(彩图7.14),傣家竹楼是一种竹木结构的空中楼阁;傣家人喜跳美丽多姿的孔雀舞;傣家人喜欢竹筒大米饭等。(5)傣族人世代居住在西双版纳,由于临近泰国、缅甸等佛教国家,小乘佛教在这里深入人心,处处可见佛寺、佛塔,傣族人基本上都是虔诚的佛教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西双版纳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西双版纳的位置;2、西双版纳的资源优势;3、熟悉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二)能力目标着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观察能力、相互协作能力与分析探究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学习本节内容,引导学生懂得我国少数民族的发展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其他民族的大力帮助;2、懂得一个区域的旅游业要长盛不衰,获得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管理,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1、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2、原始热带雨林景观的基本特征。
3、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二)教学难点1、分析西双版纳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2、通过分析西双版纳的旅游资源优势,探讨如何保持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三、教学方法读图观察法、小组合作探讨法等。
四、教具准备有关彩图、投影片及录像。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我国哪一个省的民族最多?(云南)云南哪一个少数民族最出名?(傣族)云南的傣族主要生活在云南的什么地区?(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每年为什么能够吸引国内外许许多多客人纷至沓来,观光旅游?本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位于我国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美丽的西双版纳。
板书: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讲授新课]出示投影:展示西双版纳的景观照片,引导学生边观赏边想,位于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为什么每年会吸引大批国内外游人观光旅游?(西双版纳地处南北走向的横断山脉最南端,南部与老挝、缅甸接壤,还以澜沧江——湄公河与泰国、越南等水路相连,有着十分丰富的旅游资源,尤其是风景旅游资源美丽诱人。
)板书: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读图观察:在展示西双版纳景观照片的同时,穿插一些热带沙漠照片。
之后,出示投影《西双版纳的地理位置图》(图7.10)引导同学读图析图后,说出西双版纳位于我国云南省什么位置,在哪一条特殊纬线以南?与哪些国家为邻?(云南南部,北回归线以南,缅甸、老挝等国。
)提问:西双版纳临近北回归线,为什么却没有像世界其他地方一样,出现热带沙漠景观呢? 投影:“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图”,引导学生边读图边分析边探讨,然后派小组代表将本组分析的结果告诉大家,其他小组代表可作补充回答。
评价点拨: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着重指出:由于我国地处亚洲东部,面对太平洋,西南临近印度洋,所以形成独特的季风气候,特别是来自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对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的形成有着独特的意义。
投影:“景洪市年内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7.13)读图7.13,分析西双版纳的气温和降水分布特点,并确定其气候类型。
评价点拨:学生分析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西双版纳地区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最高气温出现在每年5月;降水受季风影响很大,全年明显地分为两大季节:雨季和旱季。
每年5~10月盛行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降水较多,为雨季;每年11月~次年4月盛行来自大陆内部的东北季风,降水很少,为旱季。
因而形成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
在热带季风气候影响下,西双版纳地区形成了典型的热带雨林景观。
过渡:受来自印度洋上湿润的西南季风影响,西双版纳地区形成了原始的热带雨林景观,这是除海南省以外,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有什么特征?为什么西双版纳被称为“热带动物王国”?投影:“多姿多彩的雨林植物彩图”(图7.11)和“可爱的雨林动物彩图”(图7.12),并引导学生根据以上两个问题分组讨沦,派代表发言。
评价点拨: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指出:(1)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它有着独特的景观特征:雨林植物密集,各种植物相互依存、高低错落,形成7、8个层次的自然植物群。
高大挺拔的望天树、巨大的板状根、绞杀植物、“独木成林”等都是高温多雨、湿热气候的产物。
(2)植物分布是制约动物分布的一个重要因素。
雨林良好的隐蔽场所和充足的食物来源为热带动物提供了有利的生存条件,共同构成了西双版纳特有的生物群落。
这里自由自在地生活着上千种动物,其中有亚洲象、绿孔雀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因此人们形象地把西双版纳称为“热带动物王国”。
过渡:美丽诱人的西双版纳之所以每年能够吸引大批的国内外游人前往观光旅游,不仅是因为它有着十分丰富的风景旅游资源,还因为它有着文化底蕴相当深厚的人文旅游资源。
西双版纳还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
傣族、哈尼族、布朗族等13个少数民族在这里和睦相处,创造并保留了各自别具特色的民族文化。
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样性民族风情为西双版纳增添了无穷魅力。
提问;云南傣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什么?(泼水节)教师:回答得很对!这是傣族的一个什么样的传统节日呢?请阅读材料《欢乐的泼水节》并观看投影。
欢乐的泼水节泼水节是傣历新年,也是傣家人最欢乐的日子。
这一天,人们身着节日盛装,相互泼水,相互嬉戏,传递真诚的祝福。
傣家人常说:“一年一度泼水节,看得起谁就泼谁。
”欢乐的“圣水”把傣家人一年的烦恼和忧伤冲洗得干干净净。
播放录像:引导学生观看敬爱的周总理参加云南傣族泼水节时的情景录像以加深印象。
提问:傣族的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边看图边分组讨论)投影:“深受自然环境影响的傣族文化生活图”(彩图7.14)读图7.14,说明傣族的文化习俗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评价点拨:学生分组讨论,代表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傣族人世代居住在西双版纳,由于临近泰国、缅甸等佛教国家,小乘佛教在这里深入人心,处处可见佛寺、佛塔,傣族人基本上都是虔诚的佛教徒。
傣族特有的文化生活习俗,深受西双版纳自然环境的影响,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傣家竹楼是一种竹木结构的空中楼阁,形状很像孔明帽的屋顶斜度很大,底部离地面2米左右。
这与当地降水丰富,气候湿度很大有关;傣家人喜跳美丽多姿的孔雀舞,与当地多美丽多姿的孔雀有关;傣家人喜吃竹筒大米饭,与当地竹林茂密,广种水稻密切相关。
西双版纳如此丰富、如此美丽、如此诱人的风景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哪能不吸引国内外众多的游客前往观光旅游呢?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西双版纳蓬勃发展的旅游业。
板书:蓬勃发展的旅游业读图观察,引导学生阅读并观察《西双版纳旅游景区和跨国旅游线路的分布图》(图7.15),观察一下西双版纳与邻国的通达状况,思考并回答这种规划对西双版纳的旅游业发展有什么好处?评价点拨:学生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西双版纳与邻国的相关位置及与邻国的交通通达性,可使西双版纳旅游业形成规模效益,开辟更广泛的旅游空间,获得可持续发展。
投影:《1991~2001年西双版纳旅游收入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重》(图7.16)引导学生观察后,想一想本图说明了什么?评价点拨:学生分析本图回答后,教师及时激励评价并点拨:本图说明了近年来,西双版纳地区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以旅游促发展,不仅带动了其他行业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和人均收入,而且改善了人民生活,促进了本区经济的迅速发展。
提问:西双版纳地区原来以农业为主,为什么现在它的旅游业会迅速崛起,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呢?分组讨论:引导学生联系前面已学知识分组讨论,代表发言。
评价点拨:小组讨论,代表发言后,教师激励评价并点拨:西双版纳长期以农业为主,近年来,旅游业迅速崛起,首先得惠于20世纪80年代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的鼓励和支持,其次得惠于西双版纳的位置优势和资源优势,形成了独具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的旅游资源。
西双版纳人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发了形式多样的旅游活动。
如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傣族园、野象谷等一大批国家级旅游景区和多条州内、边境旅游精品线路。
第三,西双版纳以旅游业促发展,不仅带动了有关部门和行业的发展,同时也得到它们的支持和配合。
西双版纳地区正是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三大有利条件,所以它的旅游业能够迅速发展并成为本区的支柱产业。
角色扮演:请五位同学分别扮演西双版纳政府官员、商人、学生、宾馆服务员、今日橄榄坝的傣家人,来谈谈西双版纳是如何以旅游业为龙头,来带动本区其他行业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
过渡:旅游业的发展,曾促进了西双版纳经济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生活,但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却呈下滑趋势。
这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的呢?阅读分析:引导学生阅读下面材料,分析西双版纳旅游业的下滑与哪些因素有关?近几年,由于周边的州县也纷纷建立旅游景区,发展。
旅游业,西双版纳面临的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旅游景点相对比较分散,没有形成规模。
旅游接待也没有国际化,直接削弱了西双版纳在国内、特别是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实力。
一些不法商贩,受利益的驱动,在某些景点或旅游沿线的购物点诱骗游客购物,影响了西双版纳在旅游市场的声誉。
部分旅游景点建在自然保护区内,对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压力比较大。
部分景点的参观内容大同小异,没有什么特色,对游客的吸引力不够。
评价点拨:学生分析回答,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近几年,西双版纳旅游业的发展出现下滑趋势,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周边旅游景点纷纷出现;(2)景点分散,没成规模,接待也没国际化;(2)不法商贩诱客购物,影响声誉;(4)生态环境压力较大;(5)一些景点大同小异,没有特色。
提问:面对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下滑趋势,人们该怎么办呢?角色分配:下面我们全班分成四个大组(企业家组、学者组、商人组、学生组),以“为西双版纳旅游业献计献策”为题,展开讨论。
评价点拨:分组讨论,代表发言,教师激励评价后点拨: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兴旺发达与否,不仅取决于旅游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还取决于对这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在旅游业的发展上,必须要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一方面对旅游机构要加强管理,另一方面对旅游者也要加强教育引导,提倡文明旅游,爱护旅游资源。
[课堂小结]方法1:让学生结合板书内容简要总结。
方法2:教师概括总结:通过学习本节内容,我们了解了西双版纳地区的位置、资源优势和原始热带雨林的成因和景观特征及丰富的民族文化习俗,知道了四双版纳为什么会成为国内外游人向往的旅游地区,为什么近年来西双版纳旅游业会出现下滑趋势,西双版纳将如何重振旅游雄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