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阶级与阶层概念使用浅析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析1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析1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析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到当今社会,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社会阶层由以前的的简单到现在的多样和复杂无不体现了国家的富强和崛起。
这里我就当代中国社会复杂的阶层进行简单的剖析。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发表过《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文,对旧中国复杂的社会结构及阶级关系作了精辟的分析和梳理,并提出了中国革命所要依靠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及打击的势力。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一系列急风暴雨般的政治运动,其中包括土地改革和对工商业者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结构及阶层关系趋向于简单化。
到文革结束后的七十年代末期,中国社会阶层主要由三个群体构成:即农民、工人和干部。
农民占了人口的80%,生活在城市中的工人及干部,涵盖的范围也较为广泛。
当时的干部除公务员外还包括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教师,医生及文艺工作者等。
工人中还包括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当时的人们几乎无私有财产,均属工薪阶层。
干部和工人之间收入差别也很小。
处级干部的工资和六级技工差不多。
城市是因为私有制和市场经济的引入打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经济得到高速增长的结果,同时也是经济转型期法律,法规不建全,加之官商勾结使一些人快速致富的结果。
这个群体富裕之路无外乎有下几个方面:(1)八十年代乡镇企业遍地开花,一大批农民走上创业致富的道路,他们中的一部分在竞争中成长壮大,后来成为农民企业家。
(2)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并存时期,部分政府官员的子女和亲属利用权力,在价格双轨制中掏足了第一桶金,资本的积累使他们走上富裕的道路。
(3)九十年代,干部下海经商潮,也造就了一批富翁。
(4)九十年代在国有企业改制,破产,工人下岗的同时,一些企业老总及高管利用股份制改革,变相侵吞和占有国有资产,演变成民营企业家。
(5)始于九十年代末的住房商品化改革,使中国房地产业蓬勃发展,本世纪头十年房价持续飚升,造就了一大批地产富豪。
当代中国的新社会阶层与其他社会阶层之关系探析_刘华
求实 2003.4改革与发展当代中国的新社会阶层与其他社会阶层之关系探析刘 华(暨南大学,广东 广州 510632) [摘 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社会阶层是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与其他社会阶层对中国政治文明的诉求基本一致。
新社会阶层与其他社会阶层在具体经济关系中的利益密不可分,不能离开具体社会历史条件来谈诸如劳资利益对立的问题。
新社会阶层具有开放性,开放性蕴含着机会均等性,机会均等性使其他社会阶层的成员都有转换成新社会阶层的可能。
新社会阶层与其他社会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差异可以通过调节的方式解决。
[关键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社会阶层;其他社会阶层;根本利益;一致性[中图分类号]C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487(2003)04-0047-03[收稿日期]2003-03-07[作者简介]刘华,暨南大学社科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国现、当代史。
继七一讲话之后,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再一次指出:“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1]这表明,在改革开放20余年后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已明确地把个体业主、私营企业主、自由职业者等社会阶层认定为党的群众基础。
无疑,这种认定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对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与时俱进作出的科学判断。
本文拟对“新社会阶层”与其他社会阶层的关系作一定的理论探析。
一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当代中国,新社会阶层与中国其他社会阶层都是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中国共产党所代表的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有机组成部分,他们的政治诉求基本一致。
在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中,中华民族在新世纪的重新崛起和伟大复兴是最重要的政治任务。
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自始至终是党的事业发展之最具决定性的因素。
浅谈我国的社会阶层和阶层观
浅谈我国的社会阶层和阶层观摘要:阶层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不同的阶层代表不同的人群,每个人都不希望自己被划分为最低等级的阶层。
但现实生活中就有不同阶层的存在。
每个阶层都有属于他们自己的阶层观。
人们对不同阶层人的也有不同的态度。
在我国也有不同的阶层和阶层观。
关键词:阶层阶层观一我国阶层的划分与标准在所有的社会中, 人们一生下来就面对着不平等, 即缺少平等的途径以得到会所提供的满足需求的物品。
因此, 在所有的社会中, 都如同地质结构一样, 存着高低有序的等级层次。
社会分层是社会学永恒的话题。
特别是近几十年, 社会分层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学界研究的突出热点。
有人甚至说: 近几十年在社会学界没有其他任何一个问题比分层得到更多的关注, 或比它有更丰富的主题。
在国内, 社会分层研究也是方兴未艾, 制度转型时期的社会分层研究成为近年来社会学研究领域中最为活跃的领域之一。
中国的社会阶层研究与划分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
首先, 社会阶层是社会结构与变迁的一个表征, 了解中国的社会阶层有助于了解中国社会的结构与变迁。
其次, 中国的社会变迁很快。
自鸦片战争以来, 国外侵略势力的进入与国内各派的纷争使中国社会一直处于动荡不安之中。
建国后, 本来可以把精力集中在经济建设上, 但国内政治运动频繁,以致社会展时进时退。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进入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 但经济领域的深刻变革以及由此引发的政治领域的相应变革又使人们处于不断的利益调整之中。
把握中国社会的复杂形势, 其重与要途径之一就是研究社会阶层。
所谓阶层, 是指按照一定标准划分的社会群体, 每个阶层都有其独立的群体利益。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特别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 转型期我国的社会阶层出现了新的状况。
这种变化通过它对政治、经济和人的发展的促进作用, 加快了我国的现代化进程。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研究0课题组将目前中国社会分成国家与社会管理层、经理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办事人员阶层、个体工商户阶层、商业服务人员阶层、产业工人阶层、农业劳动者阶层和城市无业、失业和半失业人员阶层这样10 个阶层。
当代中国四大社会阶层分析
当代中国四大社会阶层分析【摘要】当代中国社会呈现出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新兴社会阶层和知识分子四大社会阶层。
本文通过对这四大社会阶层的分析,探讨了它们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居民在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而农村居民则面临着城乡差距和贫富分化的挑战。
新兴社会阶层代表了社会变革和发展的新方向,而知识分子则是社会思想和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
文章还分析了跨越各阶层的现象及四大社会阶层之间的互动关系。
文章探讨了这些社会阶层对社会政策的影响,以及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城市居民、农村居民、新兴社会阶层、知识分子、互动关系、社会政策、未来研究方向。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国家,经过几十年的快速发展,中国的社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当前,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越发多元化,人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也更加多样化。
在这样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背景下,对当代中国四大社会阶层进行深入分析,对于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城市居民阶层作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组成部分,其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农村居民阶层也承担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在农村地区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在不断演变。
新兴社会阶层则代表着中国发展的新力量,他们的出现使得社会阶层结构更加多元化和平衡。
知识分子阶层则承担着传承文化和引领时代发展的使命,其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通过对四大社会阶层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社会的发展变化,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和建议。
在当代社会中,四大社会阶层之间的互动关系、对社会政策的影响以及未来研究方向都是我们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部分将围绕以上内容展开。
1.2 研究意义研究当代中国四大社会阶层的分布和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阶层是指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同群体之间的等级差异与层次划分。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社会阶层结构也在不断演变。
本报告旨在对当代中国社会阶层进行深入研究,以全面了解和把握中国社会的现状。
一、社会阶层的定义与分类社会阶层是指在社会中因个人的社会地位、财富、教育程度等因素而形成的层次和差异。
根据不同的划分方式和理论,社会阶层可以进行多种分类。
本报告将主要从财富、教育和权力三个维度对当代中国社会进行分类。
1. 财富阶层财富阶层是指个体在社会中拥有的经济资源多少所形成的阶层差异。
在当代中国,财富阶层主要可以分为富裕阶层、中产阶层和贫困阶层。
富裕阶层是指那些拥有丰富经济资源并能够享受到高水平生活的群体。
这部分人通常是企业家、高级经理人员和知名专家学者等。
中产阶层是指拥有一定经济资源并能够维持相对稳定生活的群体。
中产阶层的成员包括各类技术人员、公务员、白领职员等。
贫困阶层是指生活水平较低,缺乏经济资源的群体。
这部分人主要是农民工、农村劳动者和低收入城市居民等。
2. 教育阶层教育阶层是指个体在社会中拥有的受教育程度所形成的层次差异。
在当代中国,教育阶层主要可以分为高学历阶层、中等学历阶层和低学历阶层。
高学历阶层是指受过高等教育并具备较高学历的群体。
这部分人通常是博士、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员,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
中等学历阶层是指接受过普通本科教育并具备一定学历的群体。
这部分人主要是本科毕业生,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低学历阶层是指受教育程度较低的群体。
这部分人主要包括初中及以下学历的人员,受教育程度相对较低。
3. 权力阶层权力阶层是指个体在社会中拥有的政治和社会权力所形成的层次差异。
在当代中国,权力阶层主要可以分为高级政府官员、企业高管和社会名流等。
高级政府官员是指在政府机构中担任重要职位的人员,他们对政策制定和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力。
企业高管是指在大型企业中担任高级管理职位的人员,他们在经济领域有较高的权力和影响力。
浅析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的含义及其变化动因
浅析当前中国社会阶层的含义及其变化动因摘要:随着中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产业结构的调整、对外开放的扩大、收入分配政策的变革,在政府和市场的双重作用力之下,中国社会的阶层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社会阶层变得更加丰富、多元起来。
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总体上已呈现“丁字”型的“断裂”结构,即上层阶层占有绝对数量优势的政治、经济、文化资源,在阶层结构的人口分布上,呈现典型的“倒丁字”型的结构,即绝大多数人处在社会的中下层。
在阶层结构的具体特点方面主要呈现出:“结构化”、“再生产”、“碎片化”等趋势,且并没有形成我们所期望的一个不断壮大、负责任的中产阶层。
这样的阶层结构面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整体的社会的政治信任感、政治认同感、政治归属感,引发了低收入群体心理失衡、富裕阶层的集体“无安全感”、不同阶层的教育失衡,并加剧了阶层固化,也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民族矛盾,阶层之间和阶层内部的多元由于缺乏正确、有效充分、负责任的沟通进一步加深了普遍的社会隔膜。
本文将简单阐述阶层在当下中国的合适定义和当前阶层变化动因。
关键词:阶层阶级政治市场“阶层”与“阶级”紧密相连,古代社会中的“阶级”,指的是社会上人为划分且真实存在并为大众深悉、认同的身份等级。
与之对应的是天然的政治、经济等地位的不平等。
在古代中国,“阶级”一方面指的是官位俸禄的等级,另一方面也指社会伦理制度中的“礼”所规定的等级秩序。
《新书·阶级》中说:“故古者圣王制为列等,内有公卿大夫士,外有公侯伯子男······等级分明。
” “老百姓”被通称为“庶民”。
“士”处于“大夫”和“庶民”之间。
在西方社会等级制度也是普遍存在的,有贵族、骑士、平民、奴隶;在中世纪,有封建领主、行会师傅、陪臣、农奴、帮工等。
现代社会中的多数信奉民主、平等的国家已无古代时的等级秩序,但由于天然或者非天然种种因素,实际上现实存在着一定的层级划分,在层级分化巨大的时期,在革命学说者的眼里,层级强化为阶级。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析1[优秀范文五篇]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析1[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析1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析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到当今社会,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社会阶层由以前的的简单到现在的多样和复杂无不体现了国家的富强和崛起。
这里我就当代中国社会复杂的阶层进行简单的剖析。
在上世纪二十年代,毛泽东同志发表过《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文,对旧中国复杂的社会结构及阶级关系作了精辟的分析和梳理,并提出了中国革命所要依靠的力量,团结的力量及打击的势力。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一系列急风暴雨般的政治运动,其中包括土地改革和对工商业者的社会主义改造,社会结构及阶层关系趋向于简单化。
到文革结束后的七十年代末期,中国社会阶层主要由三个群体构成:即农民、工人和干部。
农民占了人口的80%,生活在城市中的工人及干部,涵盖的范围也较为广泛。
当时的干部除公务员外还包括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科研人员,教师,医生及文艺工作者等。
工人中还包括第三产业从业人员。
当时的人们几乎无私有财产,均属工薪阶层。
干部和工人之间收入差别也很小。
处级干部的工资和六级技工差不多。
城市99%的人月收入在30到100元之间,当时的最高工资(中央领导及一级教授)也就四百元左右。
社会的贫富差距非常之小,衡量贫富差距的基尼系数仅为0.16,在世界上也属非常低的国家。
同时也要看到,由于生产力低下及物质财富的匮乏,生活是非常清苦的,多数食品处于凭证限量供应状态,衡量富裕程度的恩格尔系数也处于相当低下的水平,即在0.59左右,处于贫困到温饱之间。
从80年代开始的改革开放浪潮,使中国的社会结构及阶层又一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和财富象滚雪球般增大,各种职业及社会阶层象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
当今中国社会的职业及阶层已是包罗万象,错综复杂。
要想逐一分析已是相当困难的事。
如果用收入及财富的拥有量作为衡量标准,那么可将中国社会的阶层分为三大群体:(一)低收入群体:年收入在4万元以下。
当今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分析
当今中国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分析在分析前,首先要明白一点,任何人口达到农业人口阈值进入工业社会的国家其内部的复杂度都达到了正常无法理解的程度,一种角度的标签式理解一定是错的,多种角度的分析也必然是不够全面的,动态的工业社会是极其复杂的系统,静态分析必然有其缺点。
明白了这个前提,我们再来看当今中国社会各阶级如何分布。
在框定为当今中国这个框架下,第一次划分的目的就在于确认静态分析的目标,所以第一次划分方法为阶级流动性划分法,按照流动性划分,目的是理清当今社会的平衡性,也就是中国各方面发生巨大改变的可能性。
以流动性为划分,可以分为两种世界。
即代表第一世界包括但不限于,管理社会阶层的上层不可见群体,代表发展路线的以投资为主要活动经济投资群体。
和代表第二世界的包括但不限于,管理具体事务的公务员等一般管理群体,经营生产活动有着较强不可替代性公司经营者们,从事生产活动的劳动群体等。
这两种世界虽然互相交错,但具体到个人却具有极强的社会不流通性,知乎看过的一个热门答案高赞,就很形象的说过,底层可以努力成为中产,但中产无法努力成为上层。
而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则是三个现象造成的。
第一,现代国家的体量过于巨大,内部复杂度过于难以理解,公投这种简单的晋升机制太过没用,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内部晋升变成了融合意识形态,现代筛选机制的人治晋升模式。
这一模式虽然比简单公投先进,但依然有着诸多缺陷,其中最严重的就是保守风气和低样本对照。
第二,资本主义的市场模式虽然塑造了大量的经济上层,但和因此带来的工业人口相比依然微不足道,结果就是中产晋升经济上层的渠道过于单一,且风险过高无法预测判断。
第三,第二世界受资本主义市场影响,具有极高的流动性,一般中产随身有可能滑落阶级,在无法长久保持高位的情况下,晋升的可能性再次压缩。
虽然过去的中国工业进程中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流动,但期间伴随的人口增长和地域本身的差异导致这一晋升区别极大。
而现在中国工业化基本完成,以流动性划分的两种世界格局也就基本稳定。
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研究中的阶层分析与阶级分析
化, 必须综 合运 用阶层 分析和 阶级分析 , 秉持 一种综合 研究 路径 , 而不能偏执一端 。
一
和多寡也不同。所 谓阶级 , 就是这样 一些集 团, 由于它们 在
一
定社会 经济结构 中所 处的地位 不同 , 其中一个集团能够 占
收 稿 日期 : 0 9—0 20 3—2 6
了经济因素之外 , 还包括生活方式 、 阶级利益 、 教育程度等其 他 因素 , 特别 是组织 因素 , 它是区别 自在 阶级 ( 从经济方面界 定的范畴 ) 自为 阶级 ( 为革 命动 力) 和 成 的关 键。一个 经济
徐 行, 薛 琳
( 南开 大学 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 津 30 7 ) 天 0 0 1
摘 要 : 级 与 阶 层 是研 究社 会 结 构 与政 治发 展 动 力 问题 的 核 心 概 念 。 阶 级 是 在 生产 资 料 所 有 制 的 基 础 上 , 阶
按照生活方式和政 治组织等因素而划分 的社会集 团; 阶层是 处于阶级 内部和阶级 外部 的更为 细小的社会集 团。阶
了 而且 正 在 经 历 着 从 未 有 过 的 巨 大 变 化 , 悉 和 把 握 这 种 变 洞
做 了他们 的表述 。恩格斯 曾说过 : 资产阶级 是指 占有社会 “ 生产资料并使 用雇 佣劳动 的现代 资本 家 阶级 。无 产 阶级是 指没 有 自己的生产 资料 、 因而不得不 靠出卖劳动力来维 持生 活的现代雇佣工人阶级。 ”
为 了 从 理 论 高 度指 导 本 国 革 命 , 宁 在 马 克 思 、 格 斯 列 恩 的 基 础 上 , 阶级 下 了一 个 定 义 , 说 :所 谓 阶 级 , 给 他 “ 就是 这 样
社会学_当前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现状分析
社会学_当前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现状分析当前我国社会的阶级阶层现状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体系,由于长期的开放和社会转型过程,我国的社会结构和阶级分布发生了较大变化。
现阶段,我国的社会阶级主要包括下面几个方面:
一、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
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是我国社会阶层中最主要的两个阶级,也是我国社会的劳动者。
虽然工人阶级在传统意义上的工业产业中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但工人阶级整体数量仍然庞大。
尽管中小城市职工劳动力发展迅速,但随着新型城镇化的推进和非农产业的兴起,农民工和外来务工人员也成为当前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新兴中产阶级。
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的过程中,我国的中产阶级逐渐崛起。
这些人主要是高级和中层管理人员、自由职业者、私营企业主等。
他们有相对稳定的收入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拥有一定的财产和文化资本。
他们的出现使得整个社会阶级结构更加复杂多元化。
五、企业家阶层。
企业家阶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社会阶层,他们主要是私营企业的所有者和高级管理人员。
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家拥有较高的经济实力和相对较高的社会地位,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以上几个阶级是当前我国社会阶级阶层现状的主要内容,但这并不是一个静态的体系,在社会变革和发展的过程中,阶级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此外,需要指出的是,虽然我国的社会阶级分布在一些方面存在不平衡和不公正的现象,但随着社会进步和政策的推进,政府和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社会公平和谐的发展,为不同阶级提供更多的机会,并希
望通过各种手段,提升底层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实现社会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当代各阶层浅析
这些年来,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伟大的成就,人民社会水平有了显著地提高。
然而,在这个巨大的社会变革中,随着改革开放地深入,中国社会的裂痕也在不断加大。
那就是中国社会的阶级分化越来越严重!我们的社会主义事业若要取得最终得成功,我们必须注意团结那些真正为人民利益服务的,时刻防范那些只为利益集团服务的。
官僚资产阶级,就是通常俗称的“权贵”。
自改革开发以来,中国官僚资产阶级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他们的势力得到了迅猛发展,他们的实力得到了极度膨胀。
尽管官僚资产阶级试图保持低调,然而,广大人民还是感觉到他们无形的巨大压力。
官僚资产阶级是典型的利己主义者,是中国社会发展的一大毒瘤,他们与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目的背道而驰。
民族资产阶级,就是通常俗称的“民营企业家”。
这个阶级代表中国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他们对于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地发展具有复杂的感情。
一方面,他们迫切希望通过改革,扫清资本主义发展的种种障碍,从而卸掉敷在他们身上的种种枷锁。
资本家的本性是不会改变的。
一切为了利润、一切服务于利润、一切以利润为中心,有时为了获取利润,甚至不择手段。
为了实现利润这个目的,他们尽一切可能、或明或暗,剥削、压榨劳动者,赚取最大的剩余价值。
民族资产阶级与官僚资产阶级由于某些共同的利益,从而相互利用;但又由于利益分配不均,民族资产阶级与官僚资产阶级之间又相互矛盾。
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深受官僚资产阶级的压迫,但民族资产阶级为了获得进一步地发展,不得不依附、顺从于官僚资产阶级。
另一方面,随着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实力地增加,他们与官僚资产阶级的矛盾也越来越尖锐化。
他们渴望赶跑官僚资产阶级这一利益共享者,使他们独享这一丰盛大餐。
按照民族资产阶级与官僚资产阶级的亲密程度,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与官僚资产阶级亲密无间的。
尤其是一些所谓的“暴发户”。
这一部分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右翼。
第二部分是与官僚资产阶级若即若离的。
他们内心其实并不愿意与官僚资产阶级打交道,但为了自身生存发展、以及利益追求,不得不屈服于官僚资产阶级,对官僚资产阶级忍气吞声。
我国阶级阶层问题研究浅析
我国阶级阶层问题研究浅析一、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阶级理论的研究列宁曾对阶级下过一个明确的定义:“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一定的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同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取得归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其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当前,国内学者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阶级观进行不同维度的阐释,大体有三种不同的研究取向: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阶级观是对资本主义兴起之时社会结构的分析与概括,特别是其对阶段斗争的强调已经远远不适用于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分层,因此应该避谈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即用去阶级化的观点即用阶层的视角来分析当代社会的阶级阶层问题。
尤其是进入20 世纪90 年代中后期,随着国际学术交流的增多,我国社会学者们开始接触到各种西方社会学理论和研究方法,逐步借鉴西方市场转型理论等模型进行研究,并出现了追求分层研究的西方化、标准化的倾向,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有社会流动研究、职业声望研究和精英研究、私营企业主和干部地位变化研究等。
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阶级观是马克思、恩格斯唯物史观的经典范畴,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应该发扬光大。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理论界在对西方社会分层理论经过充分消化、吸收后,发现西方的分层理论并不能很好的解释中国社会日益复杂分化的阶级阶层现实,于是理论界开始重回马克思,重新审视马克思的阶级阶层理论,并自觉地加以应用,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如仇立平认为,现在应该立足于中国社会大转型的关键点上,把阶级拉回到“分析中心”;王春光认为,阶层分析只能把握社会的表层结构,在中国大转变时代,阶级分析比阶层分析更有洞察力;吴波认为,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仍是研究当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基础性方法,同时应当发展其中所包含的阶层分析。
另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不断发展创新以适应新的社会实践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理论长青的要诀,尤其当今社会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理论亦应是开放的、兼收并蓄的,认为马克思阶级理论应充分融合西方社会学分层理论,吸取其合理内涵,充实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理论。
当代中国阶级与阶层的关系
当代中国阶级与阶层的关系分析前言: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开篇就指出:中国革命三十年而成效甚小,并不是目的错,完全是策略错。
所谓策略错,就是不能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在建设新中国的过程中,革命运动是必经之路,在这条道路上只有分清了敌人和朋友才能有走对路、一定成功的把握。
建设当代中国(“当代”的界定采用史学界观点,主要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今)、搞好社会主义建设要分清敌人和朋友就必须对当代中国所存在的阶级与阶层进行详细的分析,揭示出二者关系,做好经验总结,为建设社会主义提供方向性指导。
关键词:阶级,阶层,利益关系,支配关系,社会地位关系一、当代中国存在的阶级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马克思和恩格斯强调阶级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以生产不足为基础,又将被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消灭,即当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时,阶级的灭亡就不可避免。
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一文中已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阶级性、人数、及其对革命的态度做了一个大概的分析,正如上文提到,阶级是一个历史范畴,有些阶级在当代中国已基本消失.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存在四大阶级: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级、农民阶级、私营企业主阶级、个体工商业者阶级和普通劳动者阶级。
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级作为一个积极,并未将劳动人民的剩余劳动据为己有,并不存在对其他阶级的剥削问题。
目前在部分地方领域农民对自己的剩余劳动还不享有完全的支配权,因此从集体所有制经济来看我国社会不仅存在着国家和社会管理者阶级,而且还存在着农民阶级。
私营经济在改革开放以来极大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私营企业主阶级的存在是合理的,它并没有阻碍共同富裕的实现,也未造成较大的贫富差距。
个体工商业者在个体经济中既是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的所有人又是私有生产资料的所有人,这个阶级对活跃城乡经济有重要作用,也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重要力量。
现代文学中的社会阶层与阶级分析
现代文学中的社会阶层与阶级分析近代以来,社会阶层与阶级分析一直是社会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而在现代文学中,也经常可以看到对社会阶层和阶级关系的描写和分析。
通过对现代文学中的作品进行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社会阶层的构成和相互关系,以及阶级对个体命运的影响。
一、社会阶层的构成在现代文学中,社会阶层的构成往往体现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
作家通过对人物的身份、职业、财富、教育背景等方面的描写,展示了社会阶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
例如,在《围城》中,钱钟书通过对主人公方鸿渐的描写,展现了他作为一个知识分子的特殊身份。
方鸿渐出身于一个贫寒的家庭,但因为自己的聪明才智,得以进入北京大学读书。
然而,他在社会上的地位却始终无法得到提升,一直处于社会的边缘。
这一形象的塑造,既反映了当时知识分子在社会阶层中的特殊地位,也折射出社会结构对个体的限制和压迫。
二、阶级关系的展示在现代文学中,阶级关系的展示往往通过人物之间的互动和对话来体现。
作家通过对人物之间的交往和冲突的描写,展现了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例如,在鲁迅的《阿Q正传》中,鲁迅通过对阿Q与地主阶级的关系的描写,展示了阶级斗争的残酷性和不公平性。
阿Q作为一个弱势群体的代表,一直受到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
他的努力和反抗往往以失败告终,最终导致了他的悲惨命运。
这一形象的塑造,既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不公平现象,也呼吁人们对社会阶级关系的反思和改变。
三、阶级对个体命运的影响在现代文学中,阶级对个体命运的影响常常成为作品的核心主题。
通过对主人公的命运的描写,作家展示了阶级对个体的限制和塑造。
例如,在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中,主人公陈清扬作为一个普通的工人阶级出身的女性,一直受到社会阶级的束缚和压迫。
她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但却始终无法逃脱阶级的限制和社会的压力。
这一形象的塑造,既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的歧视和压迫,也呼吁人们对阶级和性别的偏见进行反思和改变。
综上所述,现代文学中的社会阶层与阶级分析是一个复杂而丰富的课题。
当代中国社会的阶级分析
当代中国社会的阶级分析【摘要】阶级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观点。
随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实践,当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阶级斗争,但是阶级依然存在,矛盾仍很突出,分析当代中国的阶级关系,了解各阶级存在的问题和他们的利益需求,对缓和阶级矛盾,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当代中国;阶级关系;利益阅读马克思主义著作,很难找到马克思、恩格斯对阶级一词有明确的定义,或者说其定义是模棱两可的,而阶级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的核心词汇,是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社会发展动力和各种社会现象的钥匙,可以这么说,马克思、恩格斯对阶级现象(包括阶级产生、阶级统治、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等)的发现和认识,使得他们最终创建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而阶级本身也成为这种理论大厦的奠基石。
我们无法准确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对阶级一词的真实看法,但是我们可以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挑选他们对阶级观点的各个组成部分的文章片段来揣摩他们对阶级一词所赋予的真实内涵。
共产党宣言第一段: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自由民和奴隶、贵族和平民、领主和农奴、行会师傅和帮工,一句话,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对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都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阶级的实质就是压迫。
阶级就是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划分的社会集团。
阶级以斗争的方式存在着,阶级和阶级之间只有斗争,没有调和,而有压迫就有反抗,阶级斗争的结果要么推动社会变革,要么成为阶级斗争的牺牲品。
1878年6月,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说:“唯物主义历史观从下述原理出发:生产以及随生产而来的产品交换是一切社会制度的基础;在每个历史地出现的社会中,产品分配以及和它相伴随的社会之划分为阶级或等级,是由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以及怎样交换产品来解决的。
在这段话中,恩格斯解释了阶级产生的根源。
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
《评《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当代中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摘要:说“多数”英献并不存“阶级”与“阶层”两概念明显区别“多数”理论都采用词汇“l”,它既可以被译成“阶级”也可以被译成“阶层”(见56页)并就写了段说明,”(3页)因“当前已出现社会济等级分化秩序”应该“合法化和稳定化”(3页),这阶层“主导性”作用和“主导性”社会地位应当得到“明确”和“社会认”(86、87页)评《当代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评《当代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阶层是对人群划分阶级、等级样不是对人群横向划分(如对牧人、渔人、农人、工人划分它表现劳动者分工即人与某种劳动职能固定结合关系)而是对人群纵向划分人群横向划分定着人们怎样相交换其活动反映着人对人依赖关系人群纵向划分定着人高低差别反映着人对人压迫关系马克思主义既有阶级概念又有阶层概念当这两概念并用阶层通常是阶级组成部分表示阶级部次级划分隶属阶级有也包括其阶级归属尚不明朗渡性成份由陆学艺主编《当代国社会阶层研究报告》(社会科学献出版社0xx年月出版)如实地指出了当代国不是人人平等无阶层社会而是人与人存着高低差别社会;比较客观地描述了当代国人群这种差别人们研究这问题提供了有价值调材;对人群分层指出国与社会管理者处社会上层产业工人处社会下层隔着6社会阶层从而使者可以看出前者已不像改革开放前那样是工人阶级代表者而者则不是主导阶层(05页)然不再属领导阶级正逐渐滑向弱势地位;正确指出“私营企业主阶层是改革开放产物是社会主义市场济发育和发展程产生和成长起”(6页)外还对政府有关部门教育费使用上两极分化做法表示了义愤(见9697页)等等这些都是值得肯定和称道描述当代国社会分层现象旗帜鲜明地用阶层论代替了阶级论然它就没有也不可能对社会阶层进行阶级归并正确揭示我国当前阶级状况所以如是作者认国共产党已不是革命党而是执政党“目标”应当“变化”团结和动员更多社会力量实现社会济发展(7页)通广泛妥协和“合作”实现各阶层“共赢”(99页08页)即用阶级阶层合作代替阶级斗争认这种历史条件下对社会分层状况“传统政治识形态无法给出令人信释”(99页)这里所说“传统政治识形态”显然特指马克思主义识形态作者认它无法给出令人信释已“”因而应当予以“扫除”(0页)然而“扫除识形态障碍”(0页)又想表白己所用阶层论并不是“非马克思主义观”(5页)它助英词汇说“多数”英献并不存“阶级”与“阶层”两概念明显区别“多数”理论都采用词汇“l”,它既可以被译成“阶级”也可以被译成“阶层”(见56页)并就写了段说明这段似乎是想让部分赞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者感觉所说“阶层”“阶级”是概念所用阶层论就是马克思主义阶级论如真是这样那么就没有必要把“阶级”改称“阶层”但什么又改了呢?说“情况有所不‘阶级’这词汇往往是指传统马克思主义义上阶级概念——即由生产占有进行划分、相存利益冲突、对立、斗争关系群体这词汇让人想到是严重社会冲突、动荡或人与人争斗有些学者和民众对这词汇还带有反感情绪和否定倾向而‘阶层’常常被认是不那么具有冲突性并带有等级性质群体概念”(6页)了取悦或者说糊弄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概念反感那部分人便舍“阶级”而用“阶层”那么用究竟是马克思主义阶层论还是非马克思主义阶层论呢?它究竟是想糊弄拥护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人还是想糊弄反对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人呢?这只有细才能够弄清楚马克思主义认人们生产关系阶级、阶层划分处心位置而说“仅用生产占有这指标释社会阶层分化是不充分”(5页)因它“提出了以职业分类基础以组织、济、化占有状况标准划分社会阶层理论框架组织包括行政组织与政治组织主要指依据国政权组织和党组织系统而拥有支配社会(包括人和物)能力;济主要是指对生产所有权、使用权和营权;化(技术)是指社会(通证或格认定)所认可知识和技能拥有”(8页)这样虽然没有彻底否定和抛弃马克思主义人与生产关系标准但是通把这标准从心位置上拿下并淹没到众多其它标准已体系上改弦易辙它反对“简单地照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页)基上采用了韦伯社会分层与流动理论这样阶层论并不是可以等马克思主义阶级论阶层论当前多种生产所有制我国并存除了全民所有制即国所有制和劳动者集体所有制两种公有制以外还有雇工和不雇工两种私有制雇工私营企业雇主生产程直接占有雇员剩余劳动通商品交换变成剩余价值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雇工和不雇工私有者[]再运用智慧把已存社会上剩余价值尽可能多地捞到己钱袋(他们代言人把这说成“创造”财富其实这不是对已被创造出财富再分配而已)当代社会合法剥削基上是依靠生产私有制(公有制企业通承包、租赁等途径定程上化公私可以看成生产私有制不充分或不完全形态)[]列宁说“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些集团由它们定社会济结构所处地位不其集团能够占有另集团劳动”[3]不考察人们生产关系就划不清阶级就弄不清楚谁拥有剩余劳动吸吮器谁创造剩余劳动被别人吸走就不知道谁上谁下谁是剥削者谁是被剥削者把人们生产关系淹没到众多其它标准作用就是淡化了剥削掩盖了剥削不提阶级掩盖剥削代表了谁利益呢?我们可以从以下观做出判断它认人与人应当有高低差别社会分层现象是合理它说人们应该“认可合理阶层分化机制和层级体系”(6页)“客观社会济地位较低社会阶层对地位等级分化认及其强烈上升社会流动愿望既有利现存社会秩序维持也有利社会济发展”(3页)因“当前已出现社会济等级分化秩序”应该“合法化和稳定化”(3页)不但如“现代社会阶层分化机制以及由形成阶层结构”还“合人类明发展方向”(65页)然应该永世长存二它认产业工人处十社会阶层8层处五社会地位等级等即下层(上有“层”下有“底层”见9页)是合理产业工人体应该脱离这位置向上爬而产业工人整体却应该这位置上“稳定化”(3页)三要“充分肯定私营企业主阶层作用”(9页)认私营企业主是“社会主义市场济进步发展有力推动者和主要组织者”(86页)是“主导阶层”和“推动国济——社会发展主导性力量”(86页)这阶层“主导性”作用和“主导性”社会地位应当得到“明确”和“社会认”(86、87页)执政党要想发展济就必须把己社会基础向理人员阶层、专业技术人员阶层、私营企业主阶层“倾斜”即把这三阶层作己主要社会基础如不实行这种“倾斜”就不能“实现济发展目标”(38页它表述方式是“执政党社会基础”向这三阶层“倾斜”是“执政党要实现济发展目标必然选择”)“应当政治上赋予他们以较高地位让他们担当起与他们主导阶层地位相适应角色和使命”(05页)要把私营企业主阶层当“代表先进生产力先进分子吸收到执政党”(9页)即不改变其原有阶级属性条件下加入执政国共产党而不是先变成无产阶级先进分子再被吸收到无产阶级政党四主张这种社会分层结构实行阶层合作并长治久安它认雇主占有雇员剩余劳动条件下雇主和雇员利益并不呈现种消彼长零和格局而是能够都达到化[]各阶层只要“通相妥协、协商和合作”就能够“共赢”就能够“使己阶层利益实现化”(08页)“这种阶层结构条件下完全有可能济社会发展程实现各阶层共赢结”(99页)它还希望“人们对己和他人阶层等级地位认”(66页)“每阶层所享有地位与利益能得到阶层认并且也能得到其他阶层认可或基认可”(08页)因处上层阶级、阶层就认可己和他人等级地位所以这呼吁主要是冲着处下层被压迫阶级和被压迫阶层希望被压迫者也认己和他人阶层等级地位除了人脱离原属群体向上爬以外不产生改变所属群体(阶级、阶层)等级地位革命要以上事实表明作者反对“简单照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理论己却照搬了西方产阶级社会学者对主义社会秩序维护和辩护表明作者已事实上充当了国陆重新产生产阶级社会成分代言人勿庸讳言今天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其阶级学说相比世界阶级状况发生了相当变化由科学技术发展体力劳动脑力劳动差别和对立缩和减弱了工农差别和城乡差别也缩了蓝领工人数量济发达国显著减少已不占人口多数白领雇佣劳动者数量显著增加业和信息产业从业人员量增加独企业比例减少而股份制企业比例增加由信用发展交易方式发展通雇佣工人直接生产程获取剩余价值人数量比例越越少而通流通剩余价值再分配程获取剩余价值人数量比例越越这按雇工人数区分和业主传统方法带了困难然而当代现实并没有超出马克思主义所能释围情况这些变化并没有达到能够否定和推翻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程只不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研究对象部发生了些变化只不阶级阶层状况已发生了变化要对它进行新分析划分阶级和阶层特别是区分与业主标准要加以调整坚持按生产所有制划分阶级和阶层前提下要补充些新划分尺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基框架并并失真理性绝部分容至今仍然适用仍是分析人类社会群体有效工具运用这学说不但能够说明阶级状况而且能够说明阶层状况现济体制改革我国恢复了私有济成分到0xx年底册登记体营者已达三千多万户;私营企业已达七十多万户;直接从事营私营企业主已达三多万人是对主义工商业改造构成民族产阶级主干6万人倍多这事实表明无论是产阶级还是产阶级济上都已形成如说济体制改革前由消灭了私有济成分因而不存剥削阶级实体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现实功效不够明显话那么通济体制改革产阶级和产阶级再生就使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和其阶级分析方法现实功效重新凸显了出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不但能够描述当代社会分层现象而且能够揭示这种分层原因揭示无产阶级产阶级对立根如否认阶级斗争能够使阶级斗争行消失那固然很然而实际生活并不是这样现实生活不是梦幻不能够凭咒语或者想象使事物出现或消失阶级和阶级斗争是客观存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幻想出强加给现实只要还有私有济成分只要还有与这些成分相应社会成分即阶级那么阶级压迫、阶级剥削和随产生阶级斗争就不请到闯入我们生活并且挥不不是什么人否认它存就能够事实上取消得了阶级社会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推动力量即使否定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主义国这种斗争也起到了推动社会进步作用当代主义国人权改善、雇员待遇提高以及许多人津津乐道所谓“福利国”政策出现正是工人阶级二年进行长期不懈斗争结马克思主义看社会分层虽然有其历史必然性和历史合理性但是并不是人类理想状态我们目标并不是使社会分层现象永恒化而是通生产公有化等途径终消灭阶级消灭社会分层现象当前则要如实指出产阶级已重新形成;要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学说正确认识和对待阶级分化、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无产阶级处被压迫被剥削状态不应当用“双赢”幻想麻痹无产阶级实行阶级合作;要启发无产阶级己不产阶级独立阶级识;觉地维护无产阶级利益以促进社会进步对立场、观、方法方面问题分析就到这里下面说说些硬伤97页说“99978年国社会主要只存两阶级和阶层即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与知识分子”这不合历史事实事实是新国建立初期约有·6亿农业人口没有进行土地改革[5]国陆土地改革到953年底才基上完成(尚有约700万人口少数民族地区共央定暂不实施)前地主阶级作实体并消灭而产阶级直到全面公私合营即956年以才不再作实体存以研究阶级阶层状况题专著出现这样硬伤是让人没有想到至“主要只”这种语法错误就不值提了二6页说“农业社会以农业主导产业因而占主导地位阶层是农民”按照别处对“主导”词用法以及人们历史常识农业社会主导“阶层”[6]并不是农民农业社会前半段是奴隶主半段是地主概作者己对这种说法也心里不踏实所以紧接着说工业社会就不提谁是主导阶层了三6页说私营企业主阶层是社会主义市场济“重要组织者”86页又说它是社会主义市场济“主要组织者”(9页、0页也有市场济“组织者”提法)这是对市场济无知人类历史上只有独立济主体部才实行生产要素和产品直接分配即计划调节才有济活动组织者而不济主体进行劳动和产品交换只能通商品和货币形式亦即通市场市场济生产要素和产品流动是由价值规律调节并不存统组织者固然些实力雄厚济主体(如垄断财团、跨国公司、政府等)可以对整社会生产要素和产品流动发生较作用但是这充当整市场济组织者是不两码事这就是说市场济只有参与市场竞争各济主体才有组织者而市场济身不可能有组织者如说社会主义市场济是有计划商品济(这又可能是作者不)因而存着对整社会济进行调控所谓“组织者”话那么有格充当这“组织者”也只能是政府而不是私营企业主私营企业主只能充当归其私有企业济活动组织者而不能充当任何种类市场济组织者四5页出现了“私营企业或高新科技产业领域民营企业”提法把“私营企业”“民营企业”并用“私营企业”“民营企业”究竟是什么关系?没有表示清楚我们知道“私营”是针对“公营”(国营或集体营)说“民营”是针对“官营”(政府营清政府“洋运动”办了不少这种企业)说不仅私营企业是“民营”而且劳动者生产合占有状态集体营企业也是“民营”不能说只有私人老板才是“民”合起劳动者不是“民”全体公民不是“民”虽然私人老板和合起劳动者都是“民”但作企业营者前者是“私”者却是“公”因“私营”“民营”属相容概念“民营企业”对“私营企业”是真包含关系是不能并列使用如只承认私营企业才是民营企业认“民营企业”与“私营企业”是全关系则方面表明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所有制没有弄懂另方面则表明使用“民营企业”这词不是偷运“私营企业”种手法版权所有五57页说;“改革前国实行是身份分层凡出生农民庭人都是农民凡出生工人、干部庭人般就是工人和干部”虽然它借助“凡”“般”这种模糊不清并存矛盾语言表述但把庭出身人身份混谈错误还是很明显六50页把私营企业主列入社会层而到了5页又把私营企业主列入社会上层相矛盾等等像这样硬伤还有些如分析必然非常琐碎就不说了虽然这些只是毛病但是作课题组集体成存这样疏漏毕竟是不应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当代中国阶级与阶层概念使用浅析发布时间:2010-11-15内容提要: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成员内部出现了分化,认清分化的性质及趋向对我们的事业具有重要意义。
充分保障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对于防止分化扩大是关键。
关键词:阶级阶层分化社会主义自原始社会以来,人类社会都是阶级阶级社会,人类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阶级和阶级斗争影响了整个人类生活。
在中国,特别是改革开放前“阶级”这个名词是人所共知的概念。
“文化大革命”时期全国上下大搞阶级成分的划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渗入人们的每个生活细胞里。
改革开放后,我们实现了从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移,阶级概念在人的心目中逐渐淡化,但类似“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消灭,但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将长期存在”的话语依然存在于国家政治生活里。
同时,另一个词“阶层”逐渐在社会学研究中频繁被使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日臻完善,我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与人的关系出现了一系列新动向,而国际上社会主义的发展正遭受前所未有的打击与考验。
新形势下如何看待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内社会关系,如何正确认识新变化之下的阶级与阶层,如何把社会主义与阶级与阶层的概念有机联系起来,并在此引导下去实践未来呢?一.阶级的概念一提到阶级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把它和政治以及政治有关的活动联系起来,似乎它就是一个政治范畴,其实不然,严格意义上讲阶级应是一个经济范畴。
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的经典定义是由列宁阐述的:“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大的集团,这些集团在历史上一定社会生产体系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在社会劳动组织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领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
所谓阶级,就是这样一些集团,由于它们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其中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1] 所谓资产阶级,就是“在所有文明国家里一切生活资料及生产资料所必须的原料和工具( 机器,工厂) 的独占者”,而所谓无产阶级,是“完全没有财产的阶级,他们为了换得维持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只得把自己的劳动力出卖给资产者。
” [2] 马萨诸塞大学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查德。
沃尔夫说,马克思的阶级概念是与剩余价值的生产紧密相连的。
阶级过程就是占有别人的剩余劳动。
阶级并不是象西方经济学者或社会学者所言,按照收入的绝对水平的高低或者权力的高低将社会划分的阶层,它是以是否存在剥削为前提。
在任何社会都会有剩余(生产的多于自己消费的部分),马克思关心的是这样一些问题,谁生产了剩余,谁获得了剩余,首先获得剩余的人将剩余又分配给了谁,分配的目的是什么。
马克思认为任何社会内部都有不同的组织阶级过程的方式,剩余的生产者可以是富人或穷人,有权的人或无权的人,男人或女人等等,这取决于不同的社会背景。
剩余的分配也是如此,因此马克思的阶级概念尽管是经济范畴但不同于以财产或权力来定义的阶级概念。
解放前与解放初,中国贫富分化严重,我们对当时阶级成分的划分也不是严格按照财富多寡来进行的,而是根据人们在经济关系中所处的地位来进行,根据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来进行,但这些关系的性质一般也就是通过两极分化的形式彰显出来。
建国后,经过全方位的大改造,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工人、农民成为社会资源的主人,相应的剥削阶级整体上被消灭,基本上已经不存在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
可惜的是,我们当时错误的估计了形势与国情,无视我国当时的阶级实际状况,竟然继续大喊阶级斗争的口号,“以阶级斗争为纲”,“打倒走资派”。
这是不合历史逻辑的。
改革后,私有制经济一定程度上被允许,又出现了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出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劳动者,伴随着出现了贫富两极分化。
在这种新情况下,是否就可说剥削阶级又出现了呢?阶级斗争是否还存在呢?二.阶级与阶层就概念本身来说,阶层这个概念的内涵要比阶级概念的内涵更宽泛,更能容纳多样化,因为它是以社会资源的占有和分配方式为标志来划分的。
阶级则是以生产资料的占有和支配作为划分标志的,这是社会资源占有和分配方式中的一种。
从这个角度看,阶层概念的内涵比阶级概念的内涵小,因此它的外延就大。
可以说,阶级是从生产资料占有这一特殊角度进行划分的阶层。
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资料占有是更为根本的标志,但它毕竟是所有标志当中的一个。
阶层的划分可有多元化的标志,阶级可以看作是一个特殊的阶层类型,是由许多现实的阶层构成的一个巨大的社会阶层。
就社会现实群体的人数和规模来说,阶级大于阶层,每一个基本阶级里面都包含着若干阶层。
按照阶级观点,常把社会主要的分成两大对立阶级,如奴隶主阶级和奴隶阶级,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中间又都有少量的中间阶层,如奴隶社会的自由民,封建社会的平民,资本主义社会里(中产阶级)的知识分子等。
阶级和阶层概念并不是必然对立的,“不能把到底是阶级分析还是阶层分析变成一个非此即彼的命题”[3]。
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阶级分析和阶层分析从来都不是截然分开、互不相容、彼此对立的。
在运用阶级和阶层分析方法时,阶层分析是阶级分析的一个基础,一个前提,一条途径。
社会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阶层,对阶层如实把握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再看哪些阶层之间有基本共同的利益构成一定的阶级;哪些阶级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利益冲突,形成对立的阶级,就会得出阶级估量的结论。
因而可以说阶层分析是阶级分析入口。
毛泽东1925年作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是马克思主义阶级分析的经典之作,其题目是阶级分析,但使用的方法是阶级分析和基层分析两者兼用。
三.我国阶级阶层现状和趋向改革以来,私有制经济一定程度上得到恢复,出现私营主依靠对工人剩余劳动进行剥削获得利润,同时贫富分化距离逐步在拉大,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应以何种观点和方法去分析呢?单纯从收入方面看,单纯从收入差距的绝对值上来看,或者不做质的分析,用单纯经济的观点看问题,把收入与阶级阶层简单挂起钩来,这种思维方法显然不适合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之后,资产阶级作为阶级就消亡了。
我国当代社会新阶层的产生以及阶层关系的分化与重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直接产物。
如果我们在经济上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把它看作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分析社会结构时,如果像某些学者那样,运用阶级分析却得出一个惊人的结论,即作为私营经济主体的私营企业主阶层就是在“我国已形成了新的一个资产阶级”。
[4] 对此我们不免疑惑:这个结论对正在进行的改革开放意味着什么?对社会主义意味着什么?因为邓小平说过:我们的改革“如果产生了什么新的资产阶级,那我们真是走了邪路了。
”[5] 运用阶级分析居然得出我国“存在一个资产阶级”的结论,那岂不是被邓公言中-- 我国二十年的改革开放“真是走了邪路了”?当然不是。
当前我国经济生活中,确实存在占有别人剩余劳动的现象,存在着资本家与雇佣工人关系赖以存在的私有制,但是,从国家经济整体上看,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例是非常小的,在市场中发挥主导作用的仍然是国有经济。
经济生活中私有经济只是作为一个特殊发展阶段里对社会主义发展有益的补充物在市场中发挥作用,剥削现象并不是普遍的。
因此,不能因为我国出现贫富分化和剥削而就说有了阶级分化。
对于贫富分化,我们国家早就采取了各种措施予以调整,如开发大西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实行社会保障,用税收来调节过高收入,扶助困难群众,等等。
我们对私有制企业的允许从来都是在一定范围内的,公有制经济居主导位置,剥削现象从来都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
但是是否就可以籍此说中国没有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也没有阶层分化呢?应该看到的是,虽然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在我国已经不复存在,但从经济层面上看剥削剩余劳动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资产阶级思潮依然在不断侵袭人们的头脑,各种类型犯罪包括危害国家安全等政治性犯罪依然存在,国内外妄图颠覆我社会主义国家的企图从来就没有停止过,等等很多冲突不能界定在人民内部矛盾予以对待。
改革开放以来,社会成员内部分工日益细化,分配方式呈多元化,对社会资源的占有多样化。
随着私有制经营一批批私营企业主出现了,这些人掌握着一般人望尘莫及的财富,并且作为群体其成员正日益扩大。
国家对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日益重视,知识分子社会地位得到提高,日益成为社会的精英阶层,在国家经济、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由于国有企业的改革,以及大批外企、私企的出现,又出现了一批俗称之为“白领”与“蓝领”的社会群体,“白领”即企业中从事脑力劳动的职工和管理人员,他们主要负责企业中的业务设计、策划、营销等项工作,拿着较为丰厚和稳定的薪水;“蓝领”即企业中从事体力劳动的劳动者,大多是工厂的工人,这些人干着机械性的粗活,赚得是真正意义上的汗水钱,收入整个的低于“白领”,且稳定性不如前者,对就业机会的选择也有限。
农民工是改革开放后随着城市特别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基础性建设的不断扩大,对体力型劳动力的大量需求而出现在城市生活里的一个特殊群体,这些人大都来自西部和东北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土地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及其家庭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只有到另一个世界—城市里去寻找他们想要的东西。
这个群体收入水平较“蓝领”更为低,特别是在建筑工地的民工,工资常常得不到保障,随时有失去工作的可能,文化素质普遍低,生活水平低下,居住的地方大都是条件差的地下室或工棚,在城市里遭到其他部落的歧视。
未走出土地的那部分农民成为又一个群体,除了少数经济发达地区农民由于特殊的地理和政策等方面的优势而进入了小康甚至富裕型的生活,绝大部分农民仍然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他们经济上正处于从温饱向小康水平过渡的阶段,收入不高但基本上可以自给自足。
有些家庭由于要供孩子上学经济上会有些紧张,国家实行的农村费改税等项扶助政策对他们的生活境遇已有所改善。
公务员队伍在整个社会生活里也是一个不小的部落,薪水不高但稳定,有的福利性待遇弥补了相对外企员工收入不高的不足。
这些人除了职务升迁或上级需要的调动,一般情况下“跳槽”另择业的概率不大,普遍文化水平较高,也属于对社会主义事业最为“忠心”的一族。
因而,从上面情况可发现,根据社会各成员对社会资源的占有与支配方式的不同,运用阶层分析的方法,我国已出现了多阶层,各阶层无论从经济、政治地位上,还是从文化修养、生活质量等方面看都呈多样化形态。
通过阶层分析,掌握社会各阶层基本情况和动态信息,将大大有利于政府及时制定和实施协调、平衡人民内部矛盾的政策,保持社会的稳定,从而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四.保持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对控制阶级阶层分化具有深远意义阶级的出现源于经济,源于对剩余劳动的剥削,而对剩余劳动的剥削又仅仅依附在私有制这个人类社会发展至今的产物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