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2

合集下载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在当今的设计领域,了解用户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模式变得愈发重要。

《设计心理学》这本书为我们揭示了许多关于设计与人类心理之间的微妙关系,让我深受启发。

书中开篇就强调了设计的本质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

设计师不能仅仅关注产品的外观和功能,更要深入理解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期望。

例如,一个看似精美的椅子,如果坐起来不舒服,就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设计。

因为用户对于椅子的最基本需求是能够提供舒适的坐姿,而美观只是在此基础上的附加价值。

在探讨用户需求时,书中提到了“可见性”的概念。

一个好的设计应该让用户清晰地知道如何操作,操作的结果会是什么。

比如,常见的门把手,如果其设计不能让用户一眼就看出是推还是拉,就会给用户带来困惑和不便。

这让我联想到我们日常使用的各种电子设备,那些简洁明了的界面和操作按钮总是能让我们更轻松地完成任务,而复杂混乱的设计则会让我们感到沮丧和厌烦。

设计中的“反馈”机制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用户进行一个操作时,系统应该及时给予明确的反馈,让用户知道他们的操作是否被接受,以及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例如,在点击一个按钮后,按钮的颜色变化、出现进度条或者弹出提示窗口,都能让用户感到安心,知道系统正在处理他们的请求。

反之,如果操作后没有任何反馈,用户就会陷入不确定和焦虑之中。

书中还讲述了关于“限制因素”的运用。

合理地设置限制因素可以引导用户正确地使用产品,避免错误操作。

比如,在一些插座设计中,插头的形状和插孔的结构相互匹配,只有正确的插头才能插入,这就有效地防止了用户误插导致的危险。

在设计的过程中,设计师还需要考虑到用户的认知习惯和心理模型。

我们往往会根据以往的经验和常识来理解和使用新的产品,如果设计与用户的心理模型相差太大,就会增加用户的学习成本和使用难度。

比如,电脑操作系统中的文件夹和文件的概念,就是基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对整理物品的认知,这种设计让用户能够快速上手和理解。

此外,书中提到了情感化设计的重要性。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在当今社会,设计无处不在。

从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应用,到居住的房屋,再到出行的交通工具,无一不是设计的成果。

然而,一个好的设计不仅仅是外观的美观,更重要的是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和心理预期。

《设计心理学》这本书为我们揭示了设计背后的心理学原理,让我对设计有了全新的认识。

书中开篇就提到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这意味着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需要将用户的需求、能力和行为习惯放在首位。

例如,我们常见的门把手设计,如果设计师没有充分考虑到用户的使用习惯和手部力量,可能会导致门难以开启或关闭,给用户带来不便。

这让我意识到,一个看似简单的设计细节,实际上蕴含着对用户心理和行为的深入理解。

在“可视性”这一章节中,作者强调了产品的设计应该让用户清楚地知道如何操作。

比如,一个电器的按钮,如果没有明确的标识或者与周围环境区分不明显,用户可能会感到困惑,甚至误操作。

这让我联想到了一些电子产品的说明书,过于复杂和晦涩,导致用户无法快速上手。

其实,好的设计应该是直观的,不需要过多的解释,用户就能自然而然地明白如何使用。

书中还提到了“反馈”的重要性。

当用户进行操作时,产品应该及时给予相应的反馈,让用户知道自己的操作是否有效。

例如,在点击手机屏幕上的按钮时,会有短暂的震动或者变色来提示操作成功;在下载文件时,会有进度条显示下载的进度。

这些反馈信息能够让用户感到安心,增强对产品的信任和控制感。

“概念模型”也是书中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概念。

设计师需要为产品构建一个清晰的概念模型,让用户能够理解产品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式。

以微波炉为例,如果用户能够清楚地理解不同的加热模式和时间设置对应的效果,就能更好地使用微波炉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反思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设计案例。

比如,公共卫生间的标识设计,如果不够清晰明确,可能会让人们在紧急时刻感到迷茫和尴尬。

还有一些软件的界面布局,混乱的菜单和选项会让用户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寻找所需的功能。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设计心理学,一门研究设计与用户心理之间关系的学科,对于从事设计工作的人来说,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最近读了相关的书籍,收获颇丰,以下是我的一些读书笔记。

在设计的世界里,我们常常关注的是产品的外观、功能和实用性,但往往忽略了用户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心理感受和体验。

设计心理学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设计不仅仅是满足用户的功能需求,更要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

这包括让用户感到舒适、自信、愉悦,甚至是有成就感。

书中提到,用户的认知心理对于设计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们在处理信息和与周围环境互动时,会遵循一定的认知规律。

例如,人们更倾向于关注那些与自己目标相关的信息,对于复杂的信息会感到困惑和疲惫。

因此,在设计产品界面时,应该简洁明了,突出关键信息,避免过多的干扰和混乱。

另外,情感化设计也是设计心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产品不仅仅是一个工具,还应该能够引发用户的情感共鸣。

比如,一款可爱的儿童玩具可以让孩子感到快乐和温暖,一款具有复古风格的家具能够唤起人们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

通过在设计中融入情感元素,可以增强用户对产品的喜爱和忠诚度。

设计心理学还强调了用户的需求层次。

除了基本的生理和安全需求,用户还有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以社交需求为例,现在很多社交软件的设计就是满足了人们与他人交流、分享和建立关系的需求。

而对于尊重需求,一些高端品牌的产品设计通过精致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让用户感受到被尊重和重视。

在设计过程中,了解用户的心理模型也是至关重要的。

用户对于一个产品的预期和理解,往往基于他们过去的经验和认知。

如果设计与用户的心理模型不符,就会导致使用上的困难和误解。

比如,传统的水龙头通常是顺时针关闭,逆时针开启,如果设计成相反的方式,就可能让用户感到困惑。

书中还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来阐述设计心理学的应用。

比如苹果公司的产品设计,一直以简洁、美观和易用性著称。

其界面设计遵循了人类的认知习惯,操作方式直观自然,给用户带来了极佳的体验。

心理学读书笔记大全(共6篇)

心理学读书笔记大全(共6篇)

篇一: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斯滕伯格、威力阿姆斯著张厚粲译前言第1章成为专家型教师,成为优秀的学生专业的知识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熟练掌握技能使其达到自动化进行反思式思维和对思维进行思维(对问题进行思考)何谓专家型教师重新定义问题(规定得a的标准)1.区分与问题解决有关或无管的信息的2.将单独看来与问题解决无关的来年各个信息结合在一起3.将其他情境中获得的知识应用在教学领域a.运用有效的学习策略:记忆策略、评价策略(利用大声思维)b. 智力增长观:智力实体观、智力增长观c.高成就动机d.高自我效能感(在某一领域有过成功经历更容易接受失败,而一开何谓优秀的学生始就遇到失败,就会破坏自我效能感)e.坚持完成任务f.对自己及行为负责(在没有即时奖励的情况下仍坚持完成任务)第一部分人类发展第2章认知的发展认知发展:教学中的概念2.成熟与学习学习是任何一种由经验而导致的思维和行为上相对持久的改变。

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图片已关闭显示,点此查看连续性(爬坡)认知发展阶段性(上楼梯)领域一般性(阅读上得a,英语上得a)领域特殊性(艺术课得a,英语却不及格)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的理论在很大程度上是领域一般性的,他认为在每一个连续的阶段中,认知发展都发生了质的改变。

他的认知发展特殊机制的三个重要概念:平衡、同化、顺应。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篇二:环境心理学读书笔记《环境心理学》读书笔记摘要:对于一个建筑师或规划师,对规划和建筑必须要考虑环境对人心理的影响,也就是说必须将环境心理学应用到我们的建筑规划当中。

关键词:环境、行为、应用正文:环境心理学,就是是研究环境与人的行为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它着重从心理学和行为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怎样的环境是最符合人们心愿的。

它是一门新兴边缘学科,是近年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领域,涉及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文化人类学、城市规划、建筑学和环境保护等多门学科。

设计心理学1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1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1读书笔记【篇一:设计心理学读书心得】设计心理学读书心得《设计心理学》是一本有关日用品心理学的书,侧重于告诉人们如何理解那些配备旋钮、刻度盘、控制键、开关、指示灯和仪表的物品。

在书中作者表达了一种十分重要的观点:“绝大多数的日常知识存储于外部世界而非人的头脑中。

”也就是说人的大脑空间还是有限的,大部分还是需要依靠外界知识存储来进行操作。

诺曼说,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是避免犯错误的一个根本途径,即设计应以用户的需求和利益为基础,以产品的易用性和可理解性为侧重点。

认知心理学认为:在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人脑内部是以符号、符号结构以及符号操作来表征、解释外部世界的“符号”是信息的载体,因此,这些心里表征就代表了外部世界存贮在头脑中的“信息”。

内、外两个世界不断的进行着信息的交换,这样的结构就解释了人与外部环境之间“信息交换”的关系本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遭遇个各种不同的麻烦,往往很多人会认为是自己太笨,然而事实却是因为产品的设计有问题。

这需要设计人员对产品的外观和易用性之间保持平衡,在设计产品时不能只注重外观,也不能只重功能,想要在保证设计的几项原则下把产品做到最好则需要从用户的角度看问题,考虑可能出现的每一个差错,然后想办法避免这些差错,设法使操作具有可逆性,以尽量减少差错可能造成的损失。

在设计中当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用户能够随时看出哪些是可行的操作。

2、注重产品的可视性。

3、便于用户评估系统的工作状态。

4、在用户意图和所需操作之间、操作与结果之间,可见信息与对系统状态的评估之间建立自然匹配关系,要利用各类自然关系和自然限制因素,尽量不要使用产品说明书或标示,即便确有必要也应当只用一次。

设计人员将复杂的操作过程变得容易需要遵循以下七项原则:1、应用存储于外部世界和头脑中的知识。

2、简化任务的结构。

3、注重可视性消除执行阶段和评估阶段的鸿沟。

4、建立正确的匹配关系。

《设计心理学3 情感化设计 修订版 》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设计心理学3 情感化设计 修订版 》读书笔记PPT模板思维导图下载





1
本能、行为、
反思
第四章 乐趣 2
与游戏
3 第五章 人物、
地点、事件
4 第六章 情感
化机器
5 第七章 机器
人的未来
01
·[本能层 次设计]·
02
·[行为层 次设计]·
03
·[反思层 次设计]·
04
·[案例研 究:全美 足球联赛 专用耳 机]·
05
·[另辟蹊 径的设 计]·
06
·[团体成 员设计 Vs.个人 设计]·
[序言] 三个茶壶
第一部分 物品的意义
第一章 有吸 引力的东西
更好用
第二章 情感 的多面性与 设计
·[关注与创造 力]·
·[三种运作层次: 本能、行为和反
思]·
·[有准备的头 脑]·
·[三种层次的运 用]·
·[唤醒回忆的东 西]·
·[自我感觉]· ·[产品的个性]·
第二部分 实用的设计
第三章 设计 的三个层次:
·[情感化机器 2
人]·
3 ·[机器人的情
绪和情感]·
4 ·[感知情感的
机器]·
5 ·[诱发人类情
感的机器]·
·[阿西莫夫 的四大机器
人定律]·
·[情感化机 器和机器人 的未来:含 义和伦理...
[后记]我们都是设计师
·[客是设计 师]·
个人感想及致谢
感谢观看
《设计心理学3 情感化 设计 修订版 》
最新版读书笔记,下载可以直接修改
思维导图PPT模板
目录
01 [序言] 三个茶壶
02 第一部分 物品的意义
03 第二部分 实用的设计

心理学读书笔记及心得(精品10篇)

心理学读书笔记及心得(精品10篇)

心理学读书笔记及心得篇1现代心理学是我很感兴趣的一门学科,我有种不用逼自己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

可见心理学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通过这两个学期的心理学学习,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课对我大的影响。

可以毫不夸张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

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的说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

我还学会帮助他人,想别人所想急别人所急。

例如,在我门国家,解决农民问题事关重要,而研究农民的心理特征和需要以及不同地区农民的心理差异,不仅能够因地制宜引导和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素质,而且有助于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和接受新科技的兴趣。

在家庭里面,要教育好子女,就得充分了解孩子的个性倾向、兴趣喜好、认知能力和感知能力,从而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良好的道德品质,综合的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古人云:做人“每日三省吾身”,“人贵有自知之明”,说的是人要不断认识自己。

那么就要分析自己的心理特征、人格结构、能力兴趣、兴利除弊,开发潜能,激发天然创造力,解除烦恼,指导工作和生活。

运用心理学知识,分析某个人的气质、性格、能力、动机、需要、思维、思想等,分析某个地域人的素质和特征,就会深刻的认识一个人或一个群体,就会减少误会和冲突,更好地协调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心理健康。

但是,真正对心理学了解的却并不多,包括我与跟我一起来心理学的同学。

大家提到心理学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心理咨询,或是心理医生,脑子里可能会浮现出心理医生医治心理变态的场景,然后病人好了,心理医生自己却变态了。

心理学可以说是大家都比较关心的,但大家都不是十分的了解。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一、书籍概述《设计心理学》这本书是由唐纳德·诺曼所著,它以深入浅出的方式阐述了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心理学原理和技巧。

书中涵盖了从用户行为到市场趋势,以及设计过程中的各种心理学概念。

诺曼博士的见解独到,观点新颖,他的文字通俗易懂,使得设计者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用户需求,创造出更符合人们心理需求的产品。

二、主要观点1. 情感化设计:书中提到了情感化设计的重要性,并解释了如何利用设计元素来引发用户的积极情绪。

例如,通过使用熟悉的设计元素,可以引发用户的怀旧情绪,或者通过创造惊喜来引发用户的积极情绪。

2. 用户行为:诺曼博士强调了理解用户行为的重要性。

他提出,设计者需要深入了解他们的目标用户,包括他们的需求、期望、目标和行为。

这样,设计者才能创造出真正符合用户需求的产品。

3. 隐喻和符号:诺曼博士讨论了如何利用隐喻和符号来增强产品的意义和价值。

例如,通过使用某种特定的颜色或形状,产品可以传达出特定的品牌形象或价值观。

4. 设计的可用性:书中强调了设计的可用性。

诺曼博士认为,一个好的设计应该直观并且容易使用。

这意味着设计者需要考虑到用户的需求和习惯,以及他们在实际使用产品时可能遇到的困难。

5. 市场趋势:诺曼博士还讨论了如何理解和利用市场趋势。

他提出,设计者需要关注市场趋势,并将这些趋势融入到他们的设计中。

这样,他们可以创造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

三、我的感想读完《设计心理学》后,我深刻理解到心理学在设计过程中的重要性。

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到情感化设计、用户行为、隐喻和符号等重要的设计心理学概念,而且也启发我将这些概念应用到实际的设计工作中。

例如,我意识到我可以利用情感化设计来增强产品的吸引力,或者通过理解用户行为来优化产品的用户体验。

此外,诺曼博士的见解也让我更加关注市场趋势,并将这些趋势融入到我未来的设计中。

总的来说,《设计心理学》是一本极具启发性的书籍,它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看待设计和用户需求之间的关系。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在当今社会,设计无处不在,从我们每天使用的手机应用到居住的房屋,从日常穿着的衣物到出行乘坐的交通工具,无一不是设计的产物。

然而,设计不仅仅是关于外观和功能,它还与人类的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设计心理学》这本书为我们揭示了设计背后的心理奥秘,让我对设计有了全新的认识。

书中开篇就指出,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但很多时候,设计师往往只关注产品的外观和功能,而忽略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心理感受。

比如,一个按钮的位置设计不合理,用户可能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和操作,从而产生挫败感;又或者一个界面的颜色搭配过于刺眼,会让用户感到不适,降低使用的意愿。

这些看似微小的细节,实际上都会对用户的体验产生重要的影响。

作者提到了“示能”和“意符”这两个重要的概念。

示能是指一个物体本身所具有的,能够被人感知到的操作可能性。

比如,一把椅子的形状和结构就暗示了它可以坐;而意符则是为了让示能更清晰地被用户感知到而设计的标识或提示。

例如,在电梯门口的上下箭头按钮,就是明确的意符,告诉人们可以通过按下按钮来选择电梯的运行方向。

在设计中,合理地运用示能和意符能够让用户更轻松地理解和使用产品。

人的认知心理在设计中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我们的大脑在处理信息时,有着一定的局限性和偏好。

比如,我们更容易记住简单、有规律的信息,而对于复杂、混乱的信息则感到难以接受。

因此,在设计界面时,应该尽量保持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的元素和复杂的布局。

同时,利用人的习惯和直觉进行设计,能够提高用户的操作效率和满意度。

比如,大多数人习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阅读顺序,那么在设计页面内容时,就可以遵循这个规律。

书中还强调了反馈的重要性。

当用户执行一个操作时,系统应该及时给予明确的反馈,让用户知道操作是否成功,以及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如果没有及时的反馈,用户会感到迷茫和不安,甚至怀疑自己的操作是否有效。

例如,在提交表单时,如果系统能够显示“正在提交,请稍候”的提示,并在提交成功后给出“提交成功”的消息,会让用户感到放心。

读书笔记 - 《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 《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读书笔记早前读完了设计心理学,最近买了三本的新版,刚读完第一本,记录了相关的笔记与心得。

关于设计的一些策略可视性。

即用户一看就知道物品的状态和其可能的操作方法,增加文字或其他说明是证明这个产品设计缺陷最有效的表征。

正确的概念模型。

设计人员给出用户一个正确的概念模型,使具体操作与概念模型相一致。

如果能够在现实世界中寻找到与之对应的正确的匹配。

用户可以判断操作结果,控制与功能协调。

立即反馈。

用户能够接收到操作结果的反馈。

例如发QQ信息成功之后显示在显示框,在网页中点击某种控件能够迅速提示用户操作成功,这种反馈表达的是一种系统成功处理的现象,而实际的处理可以等待后台的服务器响应。

日常用品或者是已有习惯的预设用途的产品,应该简化甚至无需说明,应该做到所见即所用。

声音可以用来提供说明信息,但是最好是自然界的声音,而不是语音提示。

关于事物的联系一旦两件事接连发生,人们就会认为它们之间具有某种因果联系。

人们思考的时候总是希望寻找到某种解释,而这种解释无论对错,都能够让人满足,因为人们也许并不对这个解释的对错感兴趣,其在乎这个问题有没有解释。

因此,针对于产品设计的问题,需要考虑面向用户作为思考者,需要提供怎样的解释。

抓住意图目标不会准确的表明行动的具体内容——在哪儿做,怎么做,需要什么工具?在采取行动的时候,需要将目标转化为明确的行动步骤,即“意图”。

目标是指达到的结果,通常表达含糊,而意图指的是达到目标所需要的具体动作,更加明确,但未明确到可以控制行动的程序。

这个“意图”不是产品本身,而是产品能够解决的问题以及产品的使用过程经过的途径。

信息的认知认知:绝大多数信息都存储于外部世界。

存储在记忆中的信息与外界信息的结合,决定了我们的行为。

知识的要求:无需高度精确,知识的精确完整不是正确行为的必要条件,知识的作用是使人做出正确的决定。

记忆也是存储在外界的知识,知识的所在取决于外界知识和头脑中知识的权衡。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

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过程中个体心理发展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

读书笔记是学习的重要工具,通过整理和总结书中的内容,有助于深入理解和消化所学知识。

下面是一些教育心理学读书笔记的主题和拓展。

1. 认知发展理论:- 认知发展理论关注个体思维和认知能力的发展过程。

通过了解儿童和青少年的思维方式,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

- 读书笔记可以总结不同阶段的认知发展理论,如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并针对每个阶段的特点进行具体拓展。

2. 学习理论与教学策略:- 学习理论研究了个体如何获取、组织和应用知识。

教学策略则是根据学习理论提出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 读书笔记可以记录不同的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理论、构建主义理论、情境学习理论等,并分析每种理论对应的教学策略和实践应用。

3. 学习动机与兴趣:- 学习动机和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果的重要因素。

了解学生的动机和兴趣,可以帮助教育者设计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和积极参与的教学活动。

- 读书笔记可以记录不同的学习动机理论,如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自我决定理论等,并结合实际案例拓展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培养他们的兴趣。

4. 教育评估与测量:- 教育评估是对学生学习成果和教学质量进行评估和测量的过程。

了解评估和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可以帮助教育者准确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有效的教学调整和改进。

- 读书笔记可以总结不同的评估和测量方法,如标准化测验、教学观察、学业成绩评估等,并探讨如何将评估结果应用于教学实践中。

通过读书笔记的整理和拓展,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可以更加深入地被理解和应用于教育教学中。

同时,读书笔记也有助于教育者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升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在当今的设计领域,理解用户的心理需求和行为模式对于创造出成功的设计作品至关重要。

《设计心理学》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深入探究设计与心理关系的大门,让我对设计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设计的本质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求和解决问题。

然而,很多时候设计师们往往只关注产品的外观和功能,而忽略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心理感受。

这就导致了一些产品虽然看起来很酷炫,但实际使用起来却让人感到困惑和不满。

《设计心理学》强调,好的设计应该是以人为本的,要充分考虑到用户的认知能力、情感需求和行为习惯。

书中提到的“示能”概念让我印象深刻。

示能指的是环境或物品所呈现出的可被感知的行为可能性。

例如,一个门把手的形状和位置会暗示我们应该如何去操作它。

如果设计不合理,示能就会变得模糊不清,用户就会感到迷茫。

比如有些门的把手设计得像一块平板,让人不知道是推还是拉。

这就警示我们设计师在设计产品时,要清晰地传达出产品的功能和使用方法,避免给用户造成误解。

“意符”也是一个关键的概念。

意符是一种提示,告诉用户可以采取什么行动以及如何操作。

比如,一个带有箭头的按钮就是一个明显的意符,告诉用户点击它会有相应的反应。

在设计中,巧妙地运用意符可以引导用户正确地使用产品,提高产品的易用性。

在用户的心理需求方面,书中指出,人们对于安全感和控制感有着强烈的需求。

当使用一个产品时,如果用户感到失去了控制或者存在风险,就会产生焦虑和不满。

比如,在软件的操作过程中,如果没有明确的撤销功能或者保存提示,用户可能会因为担心操作失误而感到不安。

因此,设计师要为用户提供足够的反馈和控制选项,让用户感到安心和自信。

同时,书中还强调了设计的可视性原则。

产品的状态和操作方法应该能够清晰地被用户看到和理解。

比如,一个微波炉的控制面板,如果各种功能按钮标识不清,用户就很难准确地设置加热时间和功率。

而一个设计良好的控制面板,会让用户一目了然,轻松操作。

另外,关于用户的错误操作,书中认为不能仅仅归咎于用户的粗心大意,而更多的是设计上的缺陷。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在阅读了《设计心理学》这本书后,我深受启发,对设计这一领域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设计,这个看似简单的词汇,实则蕴含着无尽的奥秘和学问。

过去,我认为设计仅仅是关于外观和形式的创造,旨在追求美观和独特。

然而,通过这本书,我才明白,真正优秀的设计远不止于此。

书中强调,设计的核心在于满足用户的需求和期望。

这并非是一句空洞的口号,而是需要设计师深入了解用户的心理、行为和习惯。

例如,我们日常使用的手机界面,一个好的设计应该让用户能够轻松找到所需的功能,操作流程应该直观且符合人们的思维逻辑。

如果一个应用程序的操作步骤繁琐复杂,即使它的外观再精美,也难以获得用户的青睐。

作者还提到了“可视性”原则。

这意味着产品的设计应该能够清晰地传达其功能和操作方式。

以普通的家用电器为例,按钮的标识应该明确易懂,指示灯的状态应该一目了然。

否则,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就会感到困惑和迷茫,甚至可能因为误操作而导致不良后果。

“反馈”也是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当用户执行一个操作时,系统应该及时给予明确的反馈,让用户知道他们的操作是否成功。

比如,在提交一份表单时,如果没有及时的提示信息,用户可能会一直处于不确定的状态,担心自己的操作是否生效。

书中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来阐述这些设计原则,使抽象的概念变得生动具体。

比如,作者提到了一些早期的电子产品,由于设计不合理,导致用户在使用时遇到了诸多困难。

而对比之下,一些成功的设计案例,如苹果公司的产品,其简洁直观的界面和人性化的操作方式,赢得了全球用户的喜爱。

在阅读过程中,我不禁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接触到的各种设计。

比如,公共交通设施的设计,有些地铁站的指示牌不够清晰,导致乘客在换乘时容易迷路;再比如,一些软件的更新,新的界面设计反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效率。

此外,书中还探讨了设计中的“情感化”因素。

一个好的设计不仅仅要满足功能需求,还要能够引起用户的情感共鸣,给用户带来愉悦的体验。

这让我想到了一些具有独特设计风格的品牌,它们通过产品的设计传递出一种特定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从而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的粉丝。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精选14篇)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精选14篇)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心理学的读书笔记(精选14篇)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你有什么领悟呢?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那么读书笔记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心理学的读书笔记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心理学的读书笔记篇1当今社会信息化发展迅速,知识的容量和面呈现出大爆炸的状态。

生物发展规律当中有着生物进化大爆炸现象,当生物量变到大爆炸,必然会出现新的物种和时代的到来。

在《教育心理学》的研读过程当中,我觉得作为信息化变革时代中做教师和班主任要学习的东西很多。

皮亚杰说“生物适应性的一种特殊表现”是智慧或思维的本质,那么在这个基础上我们的课堂教学与班级管理上要不断积累与学生交流的智慧,形成自己的智慧。

学生在跟随教师和班主任的学习和管理中也会形成自己的智慧,在信息化发展过程中,这一智慧在不断增长。

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一种成长和进步,是好的。

而我们的教师与班主任也要去快速成长与发展,才能去适应这一变化。

否则,就会出现“现在学生怎么越来越难管了?”这样的疑惑。

尤其我们看学习成绩不太好的学生,他们获取信息的能力可能更强,他们的思维也更激进,我们就要不断的去发现和适应,并与之交流,以达到对这一部分学生的转化。

教育学的发展和进步需要心理学的支撑,我们在做好教学和管理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学生心理上去做精神引导。

这个的效果好不好也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教学和管理效益,改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

我觉得维果斯基给我们的启迪是巨大的。

首先,确定每个学生的两种水平:一是他们能够独立而有效地完成作业的水平,二是他们在指导下能够有效地完成作业的水平。

这其实是对学情充分分析基础上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也就是和合高效课堂所倡导的的独学、群学基础上的精讲点拨,维果斯基把这一教学基本规律早已上升到理论水平了,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来说,要更加深入的去学习和理解,并加以运用。

其次,定期与每个学生一起探讨那些能提供“教学支架”(指学生试图解决超出他们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教师所给予的支持和指导)。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设计,这个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词汇,似乎既熟悉又神秘。

我们每天都在与各种设计产物打交道,从手中的手机到居住的房间,从日常的衣物到出行的交通工具。

然而,我们是否真正思考过设计背后的心理机制?唐纳德·A·诺曼的《设计心理学》为我们揭开了这层面纱,让我对设计有了全新的认识。

书中开篇就强调了设计的重要性。

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让物品看起来美观,更重要的是要让它们好用、易用。

一个好的设计应该能够与用户的心理预期和行为习惯相契合,从而减少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困惑和挫折感。

这让我想到了我们日常使用的一些产品,比如某些软件的界面设计复杂繁琐,操作流程晦涩难懂,让用户在使用时感到无比烦恼,这显然就是没有充分考虑到用户心理的失败设计。

诺曼提出了“示能”和“意符”这两个重要的概念。

示能指的是一个物品与人之间的关系,它决定了人可能对这个物品采取的行动。

比如,一把椅子的形状和材质暗示了它可以承受人的重量,让人可以坐下。

意符则是一种提示,告诉人们可以采取什么样的行动。

比如,门上的把手就是一个意符,提示人们可以通过拉或者推来开门。

在设计中,清晰明确的示能和意符能够帮助用户快速理解和使用产品。

书中还提到了“反馈”的重要性。

当我们与一个物品进行交互时,我们需要得到及时、清晰的反馈,以便知道我们的操作是否有效。

比如,按下一个按钮后,应该有相应的声音、灯光或者屏幕显示来告诉我们操作成功了。

如果没有反馈,我们就会感到不确定和焦虑。

这让我想起了一些电子设备在充电时,如果没有显示充电进度的指示灯,我们就会不停地担心是否在正常充电。

在用户体验方面,诺曼强调了要以用户为中心进行设计。

设计师不能仅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而要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目标和能力。

这就需要进行大量的用户研究和测试。

通过观察用户的行为、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反馈,设计师才能设计出真正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例如,在设计一款老年人使用的手机时,就需要考虑到他们视力、听力可能下降,操作反应可能较慢等特点,设计出大字体、大按键、声音响亮的手机。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当我们身处一个充满各种设计的世界,从日常使用的手机应用到城市中的建筑,设计无处不在。

然而,好的设计并非仅仅是外观的美观,它更需要深入理解人的心理和行为。

《设计心理学》这本书为我们揭示了设计背后的心理奥秘,让我对设计有了全新的认识。

在书中,作者首先强调了设计的根本目的是满足用户的需求。

这看似是一个简单的道理,但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却常常被忽视。

许多产品设计师过于关注技术的创新和外观的酷炫,而忽略了用户在使用过程中的真实感受和需求。

例如,一些复杂的智能家电,虽然功能强大,但操作界面繁琐,让用户感到困惑和沮丧。

这就提醒我们,设计应该以人为本,从用户的角度出发,去思考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书中还提到了“可视性”这一重要概念。

所谓可视性,就是指产品的设计应该让用户能够清楚地知道如何操作,以及操作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

一个好的设计应该通过清晰的标识、合理的布局和直观的反馈,让用户无需过多思考就能明白其功能和使用方法。

比如,常见的微波炉,其操作面板上的按钮和图标简洁明了,用户一眼就能看出如何设置时间、选择加热模式等。

相反,如果设计不够可视,用户就会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从而降低对产品的满意度。

另外,“匹配原则”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一原则指出,设计应该与用户的思维模式和预期相匹配。

例如,在电脑操作系统中,当我们点击关闭按钮时,窗口就会关闭,这符合我们普遍的预期。

如果设计违背了这种匹配原则,比如点击关闭按钮后出现的是其他意想不到的操作,就会让用户感到困惑和不满。

这就要求设计师要充分了解用户的习惯和心理预期,从而设计出符合用户认知的产品。

在阅读过程中,我还深刻体会到了“反馈”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及时、准确的反馈能够让用户知道自己的操作是否有效,以及产品的运行状态。

比如,当我们在手机上发送一条消息时,显示的发送进度条和成功提示,就是一种有效的反馈。

而缺乏反馈的设计则会让用户感到不安和不确定,不知道自己的操作是否已经被执行。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读了《设计心理学》这本书,真的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以前对于设计,我只是觉得好看、实用就行,哪想过这里面还有这么多的门道。

书中提到了很多关于设计如何影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的观点,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可视性原则”。

简单来说,就是产品得让人一眼就明白怎么用。

比如说,一扇门,到底是推还是拉,如果没有明显的标识,那人们站在门前就会懵圈,这种小细节往往会影响使用体验。

这让我想起了有一次去商场的经历。

那个商场刚开业不久,装修得高大上。

我逛得有点累了,就想找个地方坐下来休息。

看到前方有一排看起来像是休息椅的东西,满心欢喜地走过去。

可到了跟前,我却傻了眼。

这椅子的造型很独特,完全看不出来该怎么坐。

它不是那种常见的四平八稳有明确座位的椅子,而是各种弯曲的线条组成的,我围着它转了好几圈,愣是没找到能把屁股安稳放上去的地方。

当时我心里那个郁闷呀,这叫什么设计嘛!本来想休息一下,结果还得费这么大劲去琢磨怎么坐。

而且周围也没有任何的提示或者说明,我甚至怀疑这是不是设计师故意拿来捉弄人的。

最后,我实在没办法,只能放弃,拖着疲惫的双腿继续逛。

还有一次,我去朋友家做客。

他家新换了一个高科技的水龙头,据说还是什么知名品牌。

朋友得意洋洋地给我展示,说这水龙头如何如何高级。

结果当我洗手的时候,尴尬了。

水龙头上面没有明显的开关标识,我试着左右旋转、上下扳动,水就是出不来。

朋友在旁边看着,也有点着急,他过来捣鼓了一会儿,水终于流出来了。

原来是要轻轻触摸某个特定的位置,而且力度和时间还得掌握好,不然水还是不会出来。

我当时就吐槽:“这也太麻烦了吧,洗个手还得像解谜题一样。

”朋友也无奈地笑了笑:“是呀,刚用的时候我也被折腾得够呛,每次洗手都得摸索半天。

”你看,这些设计不好的例子在我们生活中真是不少见。

一个好的设计应该是直观的、易懂的,不需要用户去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怎么使用。

就像我们用手机,那些操作简单、界面清晰的手机总是更受欢迎,而那些功能藏得很深、操作复杂的手机,往往会让人用得烦躁。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读完《设计心理学》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对设计有了全新的认识和理解。

设计,不仅仅是关于外观和形式,更是关于如何满足人们的需求和期望,如何与用户建立有效的互动和沟通。

在《设计心理学》中,作者唐纳德·A·诺曼深入探讨了设计与人类心理之间的紧密联系,揭示了许多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忽视的设计细节及其对我们的影响。

书中提到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示能”。

示能指的是环境或物体给人提供的行为可能性。

例如,一个门的把手设计会暗示我们是推还是拉;一个按钮的形状和位置会让我们知道如何操作。

好的设计应该清晰地传达出其示能,让用户能够本能地理解如何与之交互,而不需要额外的说明或指导。

如果设计中的示能不明确,就会导致用户的困惑和错误操作。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概念是“意符”。

意符是一种提示,用于告诉用户可以采取什么行动,以及应该如何操作。

比如,在公共卫生间的门上,“推”或“拉”的字样就是意符;手机屏幕上的图标也是意符。

意符不仅要清晰可见,还要易于理解。

一个模糊或难以解读的意符会给用户带来不便,降低产品的可用性。

诺曼还强调了“反馈”在设计中的重要性。

当我们与一个产品或系统进行交互时,我们需要及时得到反馈,以了解我们的操作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结果。

反馈可以是视觉上的,比如指示灯的闪烁;也可以是听觉上的,比如按键时的声音。

缺乏有效的反馈会让用户感到不确定和不安,从而影响他们对产品的信任和使用体验。

在谈到设计中的情感因素时,书中指出,好的设计不仅要满足功能需求,还要能引发用户积极的情感反应。

一个产品的外观、触感、使用过程中的感受等都会影响用户的情感。

例如,一款设计精美、手感舒适的手机会让用户感到愉悦和满足;而一个操作复杂、界面不友好的软件则可能让用户感到沮丧和愤怒。

书中通过大量的实际案例来阐述这些设计原则,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它们的应用和意义。

比如,在讲述厨房电器的设计时,作者指出一些微波炉的操作界面过于复杂,按钮众多且标识不清,导致用户在使用时常常感到困惑和烦恼。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设计心理学》是一本由唐纳德·A·诺曼所著的经典之作,它以独特的视角探讨了设计的本质和原则。

本书主要从人的认知、情感和行为等方面出发,分析了设计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满足人们的需求。

以下是我对这本书的读书笔记:本书强调了设计的重要性。

作者认为,设计不仅仅是外观上的美化,更是一种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艺术。

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因此,设计师应该注重用户体验,将用户的需求放在首位,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产品。

本书介绍了设计的三个层次:功能、形式和美学。

功能是指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用户的实际需求,形式是指产品的外观和结构,美学则是指产品所传达的情感和意义。

作者认为,一个好的设计应该兼顾这三个层次,使产品既实用又美观,同时能够引起人们的情感共鸣。

在讨论设计的原则时,本书提出了五个基本原则:简单性、一致性、反馈、可见性和易用性。

简单性是指设计应该尽量简化,避免不必要的复杂性;一致性是指产品的各个部分应该保持一致,使用户能够轻松理解和使用;反馈是指设计应该及时向用户提供信息,让用户知道他们的操作是否成功;可见性是指产品的界面和功能应该清晰可见,方便用户查找和使用;易用性是指产品应该易于学习和使用,减少用户的学习成本。

此外,本书还介绍了一些常见的设计错误和陷阱。

例如,过于复杂的设计会让用户感到困惑和沮丧;不一致的设计会降低用户的使用效率;缺乏反馈的设计会让用户不知道他们的操作是否成功;不可见的设计会让用户无法找到他们需要的功能;不易用的设计会让用户感到挫败和失望。

因此,设计师应该避免这些错误和陷阱,创造出更好的产品。

本书还探讨了设计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变化,设计也在不断发展和创新。

作者认为,未来的设计将更加注重用户体验和情感共鸣,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和社会责任。

设计师应该不断学习和探索,适应新的技术和需求,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未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心理学
交互设计的基本原则
优秀的设计师提供愉悦的体验。

1.当一个产品互动是,我们需要弄清楚如何操作。

这意味着搞明白它做什么,它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操作,即可视性。

可视性得自适当地运用五种基本心理学概念:示能,意符,约束,映射,反馈
2.示能:
是指一个物理对象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甚至机器和机器人,它们之间发生的任何交互作用)。

示能是物品的特征与决定物品预设用途的主体的能力之间的关系。

示能的可见性至关重要,可见的示能对操作提供了有力线索。

例:狭长的槽是用来插东西的,球是用来抛掷或弹跳的。

不需要标签或说明书的帮助,预设用途帮助人们了解可以采取什么行动来操作。

示能的符号提示功能叫作意符,示能决定可能进行哪些操作,意符则
点明操作的位置。

3.意符
概念:能告诉人们正确操作方式的任何可感知的标记或声音。

作用:优秀的设计要求对产品的目的、结构和设备的操作与使用者进行良好的交代。

形式:词语,图形化的插图、预设用途明确的一个装置。

4、示能、预设用途、意符的区别
示能:揭示了世界上作为主体的人、动物或机器如何与其他东西进行互动的可能性
意符:指的是信号,一些意符是生活中的符号、标签和图样(门上的推、拉、出口、箭头、图示)。

一些意符仅仅是预设用途(门的把手,或是某个开关的物理结构。


总结:
示能是人和环境之间可能的互动,有些示能是可见的,另有一些不是。

预设的用途经常表现为意符,但经常模棱两可
意符是一种提示,特别告诉用户可以采取什么行为,以及应该怎么操作。

意符必须是可感知的,否则它们不起作用。

在设计中,意符比示能更重要。

因为它们起到沟通作用,告知用户如何使用这款设计。

5.映射
表示两组事物要素之间的关系。

开关与灯的映射决定了哪个开关控制哪盏灯。

当映射用于空间呼应关系来设计控制部分和被控制设备的布局时,很容易确定如何使用控制器。

自然映射指的是利用空间类比得到直接的理解。

(当灯光开关与灯的布局安排的一样,就可以很容易地确定一个大房间或剧院里灯光的控制关系)
分组和邻近是格式塔心理学的重要原则,可以用于匹配控制与功能:相关控件应该组合在一起,而且控件应该靠近索要控制的对象。

当控制和显示契合自然映射时,设备金辉容易使用。

6.反馈
反馈——沟通行动的结果——是控制论、信息论的著名概念
人类的神经系统具备了大量的反馈机制,包括视觉、听觉、触觉传感器。

以及可以监控身体姿势和肌肉、肢体的运动的前庭和本体感觉系统。

反馈必须是即时的,即使延迟1/10秒就会令人不安。

反馈还必须提供信息。

反馈十分必要,但必须正确的、合理的使用。

糟糕的反馈可能比没有反馈更差劲,因为它分散了注意力,不能提供详细信息,并且常常刺激和引发焦虑。

过多的反馈可能比过少的反馈更恼人。

(不断闪烁的灯光、文本提醒、说话的声音或发出哔哔声等,不仅会分散注意力。

而且可能引发危险)设计拙劣的反馈可能是旨在降低成本的结果,即使它们让人们的生活更加麻烦。

反馈需要精心策划,需要以一种不显著的方式确认所有的操作,反馈也必须考虑优先权,以不经意的方式表现不重要的信息,使用引人注目的方式呈现重要的信号。

7.概念模型
概念模型通常是高度简化的说明,告诉你事物是如何工作的。

概念模型只要有用就行,不必完整或准确。

(电脑屏幕显示的文件、文件夹和图标,建立起来的程序)
概念模型是一个连贯的图像,而实际上它可能包含着不同的部分,每一个都位于不同的设备,可以分布在世界上任何地方。

心理模式:就是在人们的心中,所理解的事物如何运作的概念模型。

(剪刀的造型和使用)
8.系统映像
提供给用户的适用信息组合叫做“系统映像”(设计师—用户—产品)
设计者的概念模型是设计者对产品的概念。

系统映像可能是已经形成的物理形式(包括文件、说明书、符号或任何从网站和帮助热线上获得的有用信息)
通过与产品的互动,阅读与搜寻网上信息,参考产品所能提供的任何说明手册,这些系统映像形成用户的概念模型。

设计师希望用户模式与设计模式相一致,但是由于设计者往往不能直接与用户进行交流,整个沟通的重任就由系统映像承担。

当系统映像是不相干的或不合理的,用户就不能轻松地使用设备。

良好的概念模型是产品易于理解、令人愉悦的关键:良好沟通是建立良好的概念模型的关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