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设计心理学读书心得
设计心理学心得体会5篇
设计心理学心得体会5篇
_设计心理学心得体会1_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的中文翻译书名为《设计心理学》,更直白的英文翻译实际上应该是《日常用品的设计原则》,但是译者为什么要翻译成《设计心理学》呢?这里面和心理学有什么关系呢?其实也很好理解,在我们日常的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会接触
各种各样的日用品,比如门.电灯开关.电话.手机.冰箱.微波炉等,这些产品有的
设计得好,有的设计的很糟糕,但是评判标准是什么?究竟一件产品怎么样设计就
算是好,怎么就算不好呢?这就涉及到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了,因为任何一个用品都
是要被人所运用的,无论是直接使用还是间接使用,总之最终都是要和人产生一定的互动作用,如果用更专业一点的词汇,就叫做〝交互作用〞.一件设计很好的产
品一定与使用者在既有的心理模式上相一致,而设计很糟糕的产品正好相反,它不仅不能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还会给用户造成麻烦,会让用户不知所措,甚至抓狂.《设计心理学》这本书的作者致力于通过此书向人们解释,一个好的产品通常会具备哪些设计原则,而只有遵守了这些原则,才能设计出好的产品.
本书的第一篇推荐序言,名字叫〝设计是无言的服务〞,总结得很精辟.在解释什么是〝无言的服务〞时,应该先弄懂什么是〝有言的服务〞.所谓〝有言的服务〞实际上也很好理解,就是需要有人亲自在现场为用户提供一种无形的帮助,比如接待人员.客户中心的工作人员.礼仪小姐等是最常见的〝有言的服务〞,而
〝无言的服务〞即产品或服务的使用者不需要在别人的帮助下完成对产品的使用,一件产品设计得好与坏,不需要让现场指导人员或者设计人员告诉使用者怎么做,而是由使用者自己体验完成对产品的使用.〝设计〞可以产品实物为载体为使用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6
设计心理学
第五章人为差错?不,拙劣的设计
何以出错
差错发生的原因有多种。最常见的一种原因是要求人们在任务和流程中做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情。
为什么人们会犯错?因为设计的重点关注于系统和设备的要求,而不是使用者的需求。
大多数机器需要精确的指令和指导,强迫使用者完美地输入数字信息,但人类并不擅长高精度的操作。
人类是具有创造性、建设性和探索性的生物,尤其擅长创新,发明新的做事方式,发现新的机会。无聊的、重复的、精确的要求与上述特性背道而驰。
差错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时间压力。不恰当的规则和流程是违规行为的一个主要原因,它不仅诱使且鼓励了违规。
差错的两种类型
人为差错被定义为任何违背“合理”的行为。
差错是所有错误的行为的总称。
失误
失误有两个大类:行动失误和记忆失效
行动失误,就是执行了错误的动作。(往咖啡里面放牛奶,顺手把咖啡放进了冰箱,应该把牛奶放回冰箱)
记忆失效,即丧失记忆,原打算做的行动没有做,或者没有及时评估其行动结果。(做好了晚饭后,忘记关掉煤气炉)
错误
为达到不正确的目的或者形成错误的计划,就会发生错误。从这个角度,即使执行了正确的行动,也是错误的一部分,因为行动本身是不合理的,它们是错误计划的一部分。
错误有三大类:违反规则,缺乏知识和记忆失效。
在违反规则的错误中,犯错者恰如其分地分析了情况,但决定采取不正确的行动:遵循错误的规则。
在缺乏知识的错误中,由于不正确或不完善的知识,问题被误判。(计算燃油重量时,错误地使用磅为单位,而不是千克)
记忆失效的错误是指在目标、计划或评价阶段有所遗漏。(由于分神,地方维修人员没有完成故障排除工作。)
设计心理学和情感化设计读后感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读完《设计心理学》和《情感化设计》这两本书,更加觉得学习设计就必须要懂得什么是设计心理,把握好设计的心理才能做出更好更完美的设计。
在《设计心理学》中讲到,人类思考和解释的本质--人倾向于只要能加以解释就满意。但人的解释建立在与过去经验类比的基础上,那经验不一定能应用到目前的情况中。遇到奇怪或令人费解的事情时,人一旦找到某种解释,不管是对是错,都会感到满足。行动的结构——目标、对外部世界采取的行动、外部世界本身,以及查看行动在外部世界中所造成的后果。现实生活中,想要采取行动,还需将目标转化成明确的行动步骤,即“意图”人类习惯对事物加以解释,这就形成了针对事物作用方式,事件发生过程和人类行为方式的概念模式,即心理模式。其有助于人理解自己的经历,预测行为结果,应对出乎意料的情况。拥有什么样的心理模式取决于知识结构,不论这些知识是真实的还是想象中的。不论做什么事,人们都习惯建立心理模式,这就是为什么设计人员应该向用户提供正确的模式的原因。设计人员若没有提供,用户就有可能自己编出一套不恰当的心理模式。人的行动包括七个阶段--确定目标;确定意图;明确行动内容;执行;感知外部世界状况;解释外部世界状况;评估行动结果。根据人的心理模式与行动的阶段发展进行研究设计,会是一个不错的方法。
人并不总是思维慎密、讲究逻辑和道理的。目标通常不完善,或者模糊。采取的行动有时只是对外界事件做出的反应。遇到合适的机会时,人才会为某种目标而行动。只有当事情非常重要时,才会尽心尽力地去完成。当你为使用者提供一个在设计产品上可以体现出来的契机时,使用者会心甘情愿的消费你的产品,并专研使用。
设计心理学心得(精选5篇)
设计心理学心得(精选5篇)
第一篇:设计心理学心得
通过绪论的学习我分别了解了设计和心理学的意义。所谓设计就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是有目的的创造性活动,是针对消费者的具有市场性,如:各种商标,装潢,壁纸,鞋的式样……而艺术:将事物、想象物经过主观处理表现出来的的行为。表象的是作者的感受,并能让观者感受的东西。例如:毕加索的自画像
表现了作者当时内心的悲痛,他的用笔用色内容都能使我们感受到这种感情。
开展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是企图沟通生产者。设计师与消费者的关系,使每一个消费者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了解消费者心理和研究消费者的行为规律。先从设计师说起,因为只有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产品才可以决定消费者的行为和市场情形。一个成熟的设计师必须要有艺术家的素养、工程师的严谨思想、旅行家的丰富阅历和人生经验、经营者的经营理念、财务专家的成本意识。一个人品艺德不高的设计师,他的设计品位也不会有高的境界。做一个好的设计师不仅仅要对家装基础知识,绘图和设计方案有深入的了解和很深的造诣,还必须学会和客户学会沟通,设计师必须学会谈客户。由于家装行业设计师就是主要签单者,所以设计师必须掌握与客户沟通的技巧,主要是读懂客户的心理和需求。与此同时我也对消费者心理学有了大致的了解,它是研究消费者在消费活动中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它的目的是研究人们在生活消费过程中,在日常购买行为中的心理活动规律及个性心理特征.消费心理学是消费经济学的组成部分。研究消费心理,对于消费者,可提高消费效益;对于经营者,可提高经营效益。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如果企业必须注重分析中老年消费者的心理特征。老年人富于理智,很少感情冲动不会像年轻人那样产生冲动的购买行为。他们精打细算注意节俭,对商品的质量、价格、用途、品种等等都会作详细了解,很少盲目购买。有时候他们会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_读后感完整版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_读后感完整版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这本书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当我们使用一个产品时,有些用起来很顺手,有些用起来却常常会出错,甚至看到一件产品时完全不知道如何下手(我爸爸对家里的全自动洗衣机就是如此),不论这件产品是否是最先进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就涉及到设计心理学探讨的范围了。
作者诺曼博士在《设计心理学》中以使用者的角度来思考设计的原则,提醒消费者购买的物品要方便好用,易于理解。希望设计师在注重设计美感的同时,不要忽略设计的一些必要因素,因为对于产品设计来说,安全好用永远是竞争的关键。
诺曼博士用诙谐的语言讲述了许多我们日常生活中常常会遇到的挫折和危险,帮我们找到了这些问题的关键,即产品设计忽略了使用者在一定情境中的真实需求,甚至违背了认知学原理。
设计心理学几乎在你接触到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有应用。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实例:
比如当我们看到剪刀的时候,一下子就能明白如何使用一把剪刀。但有时候我们到一家高档宾馆的时候,却不知道怎么进门,虽然大门看起来很高档大气。
一辆豪华大巴车司机面前有一百多个按钮,但对于司机来说并不不是一件难事,因为这个设计符合了一一匹配原则。但当我们面对一台复印机上的那几个按钮时竟然一头雾水。
当我们用手机拨打了个号码,然后将听筒附在耳边,我们会听到嘟~嘟~嘟的声音,表示已经拨出等待对方接听。如果没有几声嘟~嘟~嘟的声音我们就不知道是不是已经打出去了。这是应用了信息反馈的原则。
钥匙、U盘被设计成为只能有一种方式插进锁孔或USB接口,这正是设计者考虑到我们可能会犯错,并提前堵上了这种错误的可能性。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则。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2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2
设计心理学
交互设计的基本原则
优秀的设计师提供愉悦的体验。
1.当一个产品互动是,我们需要弄清楚如何操作。这意味着搞明白它做什么,它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如何操作,即可视性。
可视性得自适当地运用五种基本心理学概念:示能,意符,约束,映射,反馈
2.示能:
是指一个物理对象与人之间的关系(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甚至机器和机器人,它们之间发生的任何交互作用)。
示能是物品的特征与决定物品预设用途的主体的能力之间的关系。示能的可见性至关重要,可见的示能对操作提供了有力线索。
例:狭长的槽是用来插东西的,球是用来抛掷或弹跳的。
不需要标签或说明书的帮助,预设用途帮助人们了解可以采取什么行动来操作。
示能的符号提示功能叫作意符,示能决定可能进行哪些操作,意符则点明操作的位置。
3.意符
概念:能告诉人们正确操作方式的任何可感知的标记或声音。
作用:优秀的设计要求对产品的目的、结构和设备的操作与使用者进行良好的交代。
形式:词语,图形化的插图、预设用途明确的一个装置。
4、示能、预设用途、意符的区别
示能:揭示了世界上作为主体的人、动物或机器如何与其他东西进行互动的可能性
意符:指的是信号,一些意符是生活中的符号、标签和图样(门上的推、拉、出口、箭头、图示)。一些意符仅仅是预设用途(门的把手,或是某个开关的物理结构。)
总结:
示能是人和环境之间可能的互动,有些示能是可见的,另有一些不是。预设的用途经常表现为意符,但经常模棱两可
意符是一种提示,特别告诉用户可以采取什么行为,以及应该怎么操作。意符必须是可感知的,否则它们不起作用。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最近读了唐纳德·A·诺曼的《设计心理学》,这本书让我对设计有
了全新的认识和思考。
设计,这个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元素,常常被我们视为理所当然。然而,当我们深入探究其背后的心理学原理时,才会发现其中蕴含着
的无限奥秘。
书中开篇就提到了日用品的设计。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使用各种各
样的日用品,比如水壶、门锁、电灯开关等等。但很多时候,这些看
似简单的物品却会给我们带来困扰。比如,一个设计不合理的水壶,
可能在倒水的时候会漏水,或者手柄握起来不舒服;一个复杂的门锁
可能让我们在紧急情况下无法迅速打开。这些问题的出现,并非是因
为我们不会使用这些物品,而是设计本身存在缺陷,没有充分考虑到
用户的需求和心理。
诺曼指出,好的设计应该是“可视性”的。也就是说,产品的功能和
操作方法应该一目了然,让用户能够轻松理解和使用。比如,我们看
到一个按钮,就应该能够大致猜到它的作用;看到一个把手,就知道
应该如何去操作。而不好的设计往往会让用户感到困惑,不知道该如
何下手。这让我想起了一些电子产品的说明书,密密麻麻的文字和复
杂的图表,让人看了头疼,根本无法快速掌握产品的使用方法。
设计还应该遵循“匹配原则”。这意味着控制装置和被控制的对象之
间应该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比如,汽车的方向盘控制着车轮的转向,
这种关系是直观和明确的。但如果一个电器的开关与它所控制的功能
之间没有清晰的逻辑联系,用户就很容易出错。
在“反馈原则”方面,设计也有着重要的体现。当我们操作一个产品时,它应该能够给我们及时、有效的反馈,让我们知道操作是否成功。比如,按下一个按钮,如果有声音或者灯光的提示,我们就会感到安心;而如果没有任何反馈,我们就会怀疑操作是否生效。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前记:设计心理学绝对是一本UE人员的神级入门手册,书中很多观点虽然是运用在工业设计上,但在当今互联网领域也依然受用,全篇都在讲述一个重要观点:产品的易用性。
诺曼门:指糟糕的设计
不是你的错:设计中的弊端导致了错误的发生。所以,你若在使用物品时遇到麻烦,不要责备自己,应当责备那些设计人员。
可视性:正确的操作部位必须显而易见,而且还要向用户传达出正确的信息。可视性要表现的就是操作意图和实际操作之间的匹配,并且要让用户看出物品之间的关键差异。设计人员注重可视性,用户便可在执行阶段明白哪些是可行的操作以及如何进行操作,并可在评估阶段看出所执行的操作造成了怎样的结果。用户一看便知物品的状态和可能的操作方法。
预设用途:那些决定物品可以用来作何用途的基本性能。比如:玻璃是透明的,能被砸碎。木材通常坚硬、不透明,可用于支撑或雕刻。如果物品的预设用途在设计上得到合理利用,用户一看便知如何操作,无须借助任何的图解、标志和说明。
因果关系心理学:一种状况紧接在一个动作后发生,人们就会认为这个动作是造成这一状况的原因。比如:动一下计算机键盘,计算机就出现了故障,你会很容易认为是你把计算机搞坏了,尽管这两件事不过是巧合而已。
心理模型:人们通过经验、训练和教导,对自己、他人、环境以及接触到的事物形成的模型。一种物品的心理模型大多产生于人们对该物品可感知到的功能和可视结构进行解释的过程中。设计人员提供给用户一个正确的概念模型,使操作键钮的设计与操作结果保持一致。心理模型分为三个部分:设计模型、用户模型、系统表象: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_设计心理学读书心得五篇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_设计心理学读书心得五篇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几篇读后感,供大家参阅
<img alt="设计心理学读后感_设计心理学读书心得五篇" src="C:U38er38A2648ini38AraAorDe38kAop作文/设计心理学读后感_设计心理学读书心得五篇_[标签自增ID].jpg" style="width: 500px; height: 300px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一)
这本设计心理学是结合了《艺术与设计心理学》、《设计心理学》、《现代心理学》三本书来写的。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对于一个学设计的人来说,当然设计师也不例外了。
我对设计心理学的感觉就是,分成了两部分了,一个是设计,另一个则就是心理学了,对于我自己也可以说是个设计类的人吧,对于设计要说我懂得很多呢,也不是很多,但是也不少,毕竟也学了那么多年,大概的要了解的还是知道一些的,但是要说我学的很精了呢,就还有好多等着我去学习的。
其实每人看事物的眼光,都有所不同,脑子里装的东西也不同,也只有个人的眼光的高低而已了,就好像一个懂设计的和一个不懂设计的人来说,这样的两个人是很难有共同的话题的,俗话说"当不同不相为谋";。这也就是设计师与人得不同吧,也就是因为这一点,才会有设计师吧。
对于心理学,虽然我们一从小学就有学过心理学,但那只是交了我们一些皮毛的东西而已,而且对于以前都不是很在意这个心理学的,到现在老师也让我们如果选课的话就可以选心理学这方面的课程,这样也会对我们的专业有所帮助的。书中也讲到了计计心理学的概念,也就是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
心理书的读书心得(精选5篇)
心理书的读书心得(精选5篇)
心理书的读书心得(精选篇1)
上一篇*介绍了本书第一部分:第一个是谁来管——学生管理中教师的定位问题,*介绍第二个问题:如何管——学生管理中有哪些策略。
本书第二篇包含四到七章,第四章重点讲如何对付“差生”,针对这个问题作者着重强调了一个认知法则:认知失调论,这个理论认为好人有好的行为,坏人有坏的做法,每个人都在寻求心理平衡,一个好人,做了好事心理平衡,一个坏人,做了坏事心理才平衡,否则会觉得不舒服。
所以,对于犯了错的差生,教师的训斥、苦口婆心、惩罚等等,往往换来学生的“无所谓”,多数教师面对所谓“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学生往往都是深深地挫败感。认知失调理论告诉我们方法是:救活了再烫。作者认为批评一个人的前提是他有自尊心,有好人感,所以有经验的教师批评学生是从赞美和认可开始的,当他有了自我期待、有了自尊心,他对自己的错误才会感到痛苦,这种痛苦是他改变的开始。
很多教师的做法恰恰相反,面对屡教不改的学生,总是当众极力贬低他、羞辱他、否定他,其结果轻则换来学生的无动于衷,一脸不屑,重则引发激烈师生冲突。
第五章讲如何利用情绪法则做好班级管理,作者认为,当一个人情绪激动,心跳加速的时候,是一个比较容易受别人影响的时候,这就启发教师要善于各种活动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很多教师再谈转化差生经验的时候,往往提到一个名词:运动会。当一个在学习上毫无成就感的学生在运动会上得了名次,大家向他表示祝贺,他自己得意洋洋之际,老师的鼓励语言就很容易转化为该生进步的动力。
其他的活动,比如艺术节、德育课、演讲比赛等等都有可能给差生展示机会的同时给他的心灵打开一扇窗。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精选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精选
第一部分,用品中的设计问题
本书讲了,优秀的设计有两个重要的特征:可视性和易通性。
首先是可视性原则,就是日常用品需要人们操作的地方必须显而易见,要给人传达正确的信息,不能让人想使用的时候找半天、研究半天才能用上,而且用品的操作方法必须符合人们的操作习惯,不能违背人体工学。
操作要简洁,不能让操作起来人头晕目眩。当与一个产品互动时,我们要
了解它能做什么、怎么工作、怎么操作的,这个就是可视性。
其次是易通性:优秀的设计是可以让人简单易懂的,因为他方便了人
们的使用操作,例如乔布斯的iphone设计,不需要说明书人们都可以轻
易上手,人们看到手机里面简洁易懂的图标,以及简单便捷的操作,很快
就可以熟悉怎么操作,而糟糕的设计刚好相反,它所设计的产品操作让人
难以理解,而且还依赖长长的说明书,使用和操作学习显得非常麻烦,会
十分影响人们使用的心情。
还有一点就是设计的时候要考虑产品的预设用途,就是物品各个交互
功能应当易于理解,例如人们看到按钮就知道是要按下去,要让用户产生
固有习惯,无需操作说明。而且,使用方法不能太多,功能也不能太多,
不然会让用户混淆。
可是很多厂商因为想吸引更多顾客,把更多注意力放在价格、外观和
品牌上;使用者关心功能和操作;修理人员关心组装的方便性。产品的各
方的需求都不一样,而且相互冲突,设计人员要平衡各方的需求也不容易。
第二部分日常操作心理学
采取行动的七个阶段,行动的结构:确定目标、明确意图、明确行动
内容、执行、感知外部世界状况、解释外部世界状况、对比评估行动结果。日常生活中,人们并不需要说有非常明确的目标意图,事情的发生也随着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共2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设计心理学》总的来说是一本以人为中心的设计倡导书籍。一半是辩论性内容,一半是科学知识。既有严肃,又有乐趣。它以7个章节大体讲述。本书开头就为我们讲述了什么叫“诺曼”。讽刺了那些设计产品,或是产品制作过程中设计者没有考虑或是毫不在乎用户的需要,而制造出所称的“设计品”。
在第一章日用品中的设计问题中,
“专为受虐狂设计的卡洛曼咖啡壶”,“波士顿某家饭店的双开式弹簧玻璃门”...设计优秀的作品是很容易被理解的,因为他们给用户提供了使用方法上的线索。设计拙劣的作品使用起来则很难,往往让使用者很沮丧,因为他不具备任何操作上的线索。有的设计甚至提供了一些错误的线索。本章通过对一些糟糕设计的举例,从而反馈给我一些重要的信息。一个好的设计必须考虑比别人多的问题,设计产品自身与外界不能有矛盾,含糊不清,偏差。
第二章让我领悟到:
人人都会出错,尽管某种设计被指出有毛病,往往用户还是会责怪自己。对于物品操作更简单的,那就更不用说了。如果某种错误有可能发生,就一定会有人犯错误。所以,作为设计人员就必须考虑到可能出现的错误,在设计时尽量降低差错发生的可能性或是减轻差错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而第三章头脑中的知识与外界知识
为我们讲述影响我们行为知识储存在我们的记忆中,但是我们所需的大多数信息都存储与外部世界。告诉我们如何记忆。并存储在我们的记忆里。
第四章知道要做什么让我明白做
设计,我们必须知道什么,知道要做什么。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设计心理学读后感
第一篇
设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过程如何影响产品设计的学科。在阅读了关于设计心理学的书籍后,我深感这门学科对于提高我们生活品质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对设计心理学的一些读后感。
首先,设计心理学让我认识到了人的需求和欲望在产品设计中的核心地位。设计师需要深入了解用户的需求、期望和行为模式,以便创造出更符合人们使用习惯的产品。例如,智能手机的设计就充分考虑了人们的沟通、娱乐和工作需求,使得手机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其次,设计心理学强调了情感因素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一个好的产品不仅要满足用户的功能需求,还要引起用户的情感共鸣。通过色彩、形状、材质等元素的巧妙运用,设计师可以创造出令人愉悦的产品体验。例如,苹果公司的iPhone手机以其简洁的设计、优雅的色彩和舒适的触感赢得了全球数亿用户的喜爱。
此外,设计心理学还关注到了人们在使用产品过程中的认知过程。设计师需要考虑到用户在使用产品时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并通过合理的界面设计和交互方式来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例如,许多软件产品都采用了直观的图标和简单的操作流程,使
得用户能够快速上手并高效地完成任务。
最后,设计心理学还强调了可持续性在产品设计中的重要性。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关注产品的生命周期和环境影响。通过采用可再生材料、节能技术和循环利用方案,设计师可以创造出既美观又环保的产品。例如,特斯拉公司的电动汽车以其零排放、低能耗的特点成为了绿色出行的理想选择。
第二篇
在阅读《设计心理学》这本书后,我深深地被其内容所吸引,同时也对设计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这本书不仅让我了解到设计的重要性,也让我明白了设计的本质是以人为本,关注人的需求和体验。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加入人人都是产品经理【起点学院】产品经理实战训练营,bat产品总监手把手带你学产品
一、易理解性和易使用性的设计原则:
1、可视性.正确的操作部位必须显而易见,而且还要向用户传达出正确的信息.
可视性要表现的就是操作意图和实际操作之间的匹配,并且要让用户看出物品之间的关键差异.
2、概念模式.一个好的概念模式使我们能够预测操作行为的效果.如果没有一个好的概念模式,我们在操作时就只能盲目地死记硬背,照别人说的去做,无法真正明白这样做的原因,这样做的结果如何,以及万一出了差错该怎样处理.
3、自然匹配.利用物理环境类比和文化标准理念,涉及出让用户一看就明白如何使用的产品.
4、反馈原则.向用户提供信息,使用户知道某一操作是否已经完成以及操作所产生的结果.
二、日常操作心理学
1、人类习惯于对外界事物加以解释.【体现:找错怪罪对象.人们遇到技术问题时,总认为是自己的错.但事情实际上并没有那么简单.人们倾向于找出事情的缘由,不同的人可能会找出不同的原因.一旦两件事接连发生,人们就会认为它们之间具有某种因果关系.】
人们习惯于把自己的问题归咎于环境,而把别人的问题归咎于性格.
2、习得的无助感.人们在做某事时多次经历失败,便认为自己实在无法做好这件事,结果陷入无助的状态,不再进行尝试.
在设计中的体现有:教出来的无助感.有了几次失败的体验之后,人们是否会对每件新技术产品,每一道数学题都心怀畏惧?实际上,日用品的设计(和数学课程的设计)似乎一定会导致无助感.
3、采取行动的7个阶段.
执行与评估之间的差距: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设计心理学》读书笔记
由唐纳德・A•诺曼著作的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
科, 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 是把人们心理状态, 尤其是人们对于需求的心理. 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 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 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 反过来在作用于
设计, 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
物品的外观为用户提供了正确操作所需要的关键线索-- 知识不仅存储于人的头脑中,而且还存储于客观
世界。
设计必须反映产品的核心功能、工作原理、可能的操作方法和反馈商品在某一特定时刻的运转状态。设
计实际是一个交流过程,设计人员必须深入了解其交流对象。
第一章日用品中的设计问题
“绝大多数的日常知识存储于外部世界,而非人的头脑中“,物品的外观为用户提供了正确操作所需要
的关键线索。
几条最重要的设计原则:
1)概念模型:优秀的设计是设计人员和用户之间的交流,只是这种交流要靠产品来体现。产品本身必须能够说明问题。如果设计者没有提供这种概念模型,用户只得自己创造,结果容易出错。概念模型是优秀设计
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2)反馈:显示操作的结果也是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没有反馈,用户便总会琢磨自己的操作是否产生了预定效果。因为没有反馈,用户会在不合适的时间关闭或是重新启动机器,从而丢失刚刚完成的工作;或是重复指令,使机器操作两次,造成不利后果。
3)限制因素:要想使物品用起来很方便,几乎不出错,最牢靠的方法是让该物品不具备其他功能,从
而限制用户的选择范围。设计时未考虑限制因素,是在产品上附加警告信息和使用说明的原因之一。
设计心理学心得体会
《设计心理学》心得体会
通过这个学期的《设计心理学》课程,让我感到受益匪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和设计心理学有关,它是真正的融入到了我们的方方面面,所以它的重要性显而易见。学习设计心理学,相信它会对我今后的设计有极大帮助。
课上有许多有趣的东西是书里所看不到的,时下好的创意,好的广告,好的建筑艺术......
在学习中,我觉得老师的那种教学模式,我比较能接受,不是一味的死读课本,而是举例分析,给我们讲很多社会上的实例,让我们更好的去理解它的含义,更好地掌握所讲的知识。老师讲得不枯燥乏味,我们听的也津津有味,让我们在快乐中学到了许多新知识,也增长了见识。老师讲的东西不是照着书本走,而是从书中提炼的精华和要点,跳出书本讲一些设计师应有的技能常识和实际应用实例,给我们看的一些优秀的广告、建筑、产品的设计等,让我们好的设计师是怎样做的。
设计心理学学习让自己开拓了视野,培养了思维判断能力。想问题也不会只从一个方面想,而是会从其他方面想。每当遇到难题时,我告诫自己,在当今知识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只有不断充实自己,才是正确的,放弃了学习就等于放弃了自己美好的前途。
设计心理学是设计专业一门理论课,是设计师必须掌握的学科,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是把人们的心理状态,尤其是人们对与需求的心理通过意识作用于设计的一门学问,它同时研究人们在设计创造过程中的心态.以及设计对社会及对社会个体所产生的心理反应,反过来在作用于设计,起到使设计更能够反映和满足人们的心理作用。开展设计心理学的研究是企图沟通生产者.设计师与消费者的关系.使每一个消费者都能买到称心如意的产品,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了解消费者心理和研究消费者的行为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心理学读书心得
《设计心理学》是一本有关日用品心理学的书,侧重于告诉人们如何理解那些配备旋钮、刻度盘、控制键、开关、指示灯和仪表的物品。在书中作者表达了一种十分重要的观点:“绝大多数的日常知识存储于外部世界而非人的头脑中。”也就是说人的大脑空间还是有限的,大部分还是需要依靠外界知识存储来进行操作。
诺曼说,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是避免犯错误的一个根本途径,即设计应以用户的需求和利益为基础,以产品的易用性和可理解性为侧重点。
认知心理学认为:在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之间存在着一种对应关系,人脑内部是以符号、符号结构以及符号操作来表征、解释外部世界的“符号”是信息的载体,因此,这些心里表征就代表了外部世界存贮在头脑中的“信息”。内、外两个世界不断的进行着信息的交换,这样的结构就解释了人与外部环境之间“信息交换”的关系本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遭遇个各种不同的麻烦,往往很多人会认为是自己太笨,然而事实却是因为产品的设计有问题。这需要设计人员对产品的外观和易用性之间保持平衡,在设计产品时不能只注重外观,也不能只重功能,想要在保证设计的几项原则下把产品做到最好则需要从用户的角度看问题,考虑可能出现的每一个差错,然后想办法避免这些差错,设法使操作具有可逆性,以尽量减少差错可能造成的损失。
在设计中当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1、保证用户能够随时看出哪些
是可行的操作。2、注重产品的可视性。3、便于用户评估系统的工作状态。4、在用户意图和所需操作之间、操作与结果之间,可见信息与对系统状态的评估之间建立自然匹配关系,要利用各类自然关系和自然限制因素,尽量不要使用产品说明书或标示,即便确有必要也应当只用一次。
设计人员将复杂的操作过程变得容易需要遵循以下七项原则:1、应用存储于外部世界和头脑中的知识。2、简化任务的结构。3、注重可视性消除执行阶段和评估阶段的鸿沟。4、建立正确的匹配关系。5、利用自然和人为限制因素。6、考虑可能出现的人为差错。7、最后选择,采用标准化。第一项原则适用于功能较多的产品,将人脑与外界之间建立互补关系。第四项建立正确匹配关系则能将产品的易用性体现出来,它将产品的功能与开关相对应。
有些设计故意将产品的使用难度增大,以达到其使用目的,在这种设计上可以适当加大其难度但是又不能磨灭其易用性和有规可循。
设计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作为未来设计师的我们需要注重产品的易用性以用户为中心与用户建立良好关系,多加沟通,正确理解和使用书中的设计原则,并在工作和生活中对周围的人和事物多加观察和思考,在设计师会创造出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