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_赠刘景文25页PPT
三年级语文赠刘景文教育图文PPT课件

雨宝宝不甘落后,纷纷降落人间,小 雨点像 一颗颗 黄豆, 打在树 叶上、 地上、 窗户上 ,发出 “啪啪 ”的响 声。雨 越下越 大,一 阵赶着 一阵, 像细线 一样。 雨变得 更加猛 烈了, 瓢泼似 的雨落 下来像 一片瀑 布一样 ,花已 经趴倒 在地。
课文赏析
荷.菊.橙.橘
雨宝宝不甘落后,纷纷降落人间,小 雨点像 一颗颗 黄豆, 打在树 叶上、 地上、 窗户上 ,发出 “啪啪 ”的响 声。雨 越下越 大,一 阵赶着 一阵, 像细线 一样。 雨变得 更加猛 烈了, 瓢泼似 的雨落 下来像 一片瀑 布一样 ,花已 经趴倒 在地。
雨宝宝不甘落后,纷纷降落人间,小 雨点像 一颗颗 黄豆, 打在树 叶上、 地上、 窗户上 ,发出 “啪啪 ”的响 声。雨 越下越 大,一 阵赶着 一阵, 像细线 一样。 雨变得 更加猛 烈了, 瓢泼似 的雨落 下来像 一片瀑 布一样 ,花已 经趴倒 在地。
课文赏析
2.作者写了哪些秋天的颜色?
雨宝宝不甘落后,纷纷降落人间,小 雨点像 一颗颗 黄豆, 打在树 叶上、 地上、 窗户上 ,发出 “啪啪 ”的响 声。雨 越下越 大,一 阵赶着 一阵, 像细线 一样。 雨变得 更加猛 烈了, 瓢泼似 的雨落 下来像 一片瀑 布一样 ,花已 经趴倒 在地。
雨宝宝不甘落后,纷纷降落人间,小 雨点像 一颗颗 黄豆, 打在树 叶上、 地上、 窗户上 ,发出 “啪啪 ”的响 声。雨 越下越 大,一 阵赶着 一阵, 像细线 一样。 雨变得 更加猛 烈了, 瓢泼似 的雨落 下来像 一片瀑 布一样 ,花已 经趴倒 在地。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 君须记,
雨宝宝不甘落后,纷纷降落人间,小 雨点像 一颗颗 黄豆, 打在树 叶上、 地上、 窗户上 ,发出 “啪啪 ”的响 声。雨 越下越 大,一 阵赶着 一阵, 像细线 一样。 雨变得 更加猛 烈了, 瓢泼似 的雨落 下来像 一片瀑 布一样 ,花已 经趴倒 在地。
《赠刘景文》PPT优质课件

情景对比
将离别的凄凉与勉励的温 暖进行对比,形成强烈反 差。
人物对比
通过刘景文与诗人的形象 对比,展现两人不同的性 格和命运。
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比喻
将刘景文的离去比作“落红不是 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形 象生动地表达了离别之情和诗人
的祝愿。
拟人
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感和动作, 如“菊残犹有傲霜枝”,增强了诗 歌的感染力。
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与辛弃疾 并称“苏辛”,为“唐宋八大家”之 一。
创作背景及动机
《赠刘景文》是苏轼赠给好友 刘景文的一活困顿,但他依然保持乐 观豁达的心态。
诗中通过描绘秋末冬初的萧瑟 景象,劝勉好友珍惜大好时光 ,乐观向上,不要意志消沉。
内容页
按照诗歌的章节或段落进 行分页设计,每页包含相 应的诗句和解析。
结尾页
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意义, 以及提供相关的思考题或 讨论话题。
关键意象与象征手法
意象列举
如“长亭”、“古道”、“芳草”等 ,通过具体描绘自然景物和场景,营 造出诗歌的意境。
象征手法解析
如“长亭”象征离别,“古道”象征 历史沧桑,“芳草”象征生命的短暂 与美好,深入剖析这些象征手法在诗 歌中的运用和表达。
分享交流
学生分享
邀请几位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离别诗,并阐述 理由。
互动交流
鼓励学生之间相互提问、交流看法,增加课堂互 动。
老师点评与引导
老师对学生的分享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和欣赏离别诗的美感和情感内涵。
创作尝试:以离别为主题,创作一首现代诗
01
创作指导
老师简要介绍现代诗的特点和创作技巧,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古诗《赠刘景文》ppt课件

诗中强调了友谊的珍贵和重要性, 提倡人们要珍视友谊、注重情感交 流。
05 知识拓展与延伸
苏轼其他著名作品欣赏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01
苏轼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对明月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
思考和追求。《江城子·密州Fra bibliotek猎》02
这首词描写了作者在密州出猎时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苏轼豪放
的词风和深厚的文学造诣。
06 互动环节与课堂 实践
学生朗读表演
挑选优秀学生代表进行古诗朗读,要 求语音准确、情感饱满。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加入适当的表演 元素,如动作、表情等,提升朗读的 感染力。
配合背景音乐或画面,营造古诗的意 境,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分组讨论与分享心得
讨论内容可包括诗人的其他作品、时代背景、诗词风 格等方面。
诗中通过对秋末冬初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独特感悟,展现了其乐观旷 达的精神境界。
诗歌风格与特点
《赠刘景文》以描绘秋景为主 ,情景交融,寓情于景,表达 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独 特感悟。
诗歌语言简练明快,意境深远 ,既有豪放不羁的气魄,又有 清新自然的风韵。
苏轼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 和比喻手法,使得诗歌更具表 现力和感染力。
苏辙并称“三苏”。
苏轼的诗歌内容广泛,风格多样 ,既有豪放不羁的一面,也有清 新自然的一面,对后世影响深远
。
创作背景及原因
《赠刘景文》是苏轼在元丰五年(1082年)所作,当时他被贬至黄州(今湖北黄冈 )任团练副使。
刘景文是苏轼的朋友,两人交情深厚。此诗是苏轼为勉励刘景文而作,表达了对友 人的关爱和劝勉之情。
古诗《赠刘景文》ppt课件
目录
• 诗人及背景介绍 • 诗歌内容解析 • 艺术手法鉴赏 • 文化内涵挖掘 • 知识拓展与延伸 • 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4.古诗三首《赠刘景文》课件(共27张PPT)

橙子金黄
橘子青绿
谁来能自己的话表述下面两行诗我意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一年中最好的景致你一定要记住,那就是 在橙子金黄、橘子青绿的秋末冬初的时节啊。
全诗让我们读懂了什么。
前两句 写景
后两句 议景
赠刘景文
[宋]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勉励朋友珍惜这大 菊残犹有傲霜枝。好时光,乐观向上、努 一年好景君须记,力沉不、懈妄,自切菲不薄要意志消 正是橙黄橘绿时。
4 古诗三首之《赠刘景文》
三年级语文上册
新课导入
大家认识这位诗人 吗?他,就是宋代著名 词人——
苏东坡
走近作者
苏东坡:原名苏轼(1037 年 1 月 8 日—1101 年 8 月 24 日),字子瞻, 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苏仙。他是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 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 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新课导入
宋哲宗元佑五年(1090年),苏东坡 任杭州太守,在杭州见了刘景文,刘景文 当时已经五十八岁。经苏东坡向朝廷竭力 保举,刘景文才得到小小升迁。可没想到 的是,只过了两年,刘景文就死了。苏东 坡感慨刘景文人生的坎坷遭遇,应当时的 景色创作了一首给刘景文的勉励诗——
zènɡ
《赠刘景文》
赠送 赠送
说说下面两行诗采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对偶
谁来说说,对偶句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点?
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 相对,意思相反或相关。
找出下面对偶句中的对偶关系。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当中最美好的景致
一年好景君须记
对别人的尊称。相当于“您”
赠刘景文ppt课件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为 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在诗、 词、散文以及书法等方面都 有卓越成就,是一个多才多 艺的诗人。
赠刘景文
苏轼
秋夕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荷尽已无擎雨盖,
擎雨盖荷尽已无擎Biblioteka 盖尽:凋谢擎 雨 盖
?
荷叶
擎:撑开, 遮
菊残犹有傲霜枝。
残: 零落,凋落
菊残
傲:藐(miǎo)视,不屈 霜:秋霜,寒霜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赠刘景文
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 君须记,
最是\ 橙黄橘绿时。
(2024年)《赠刘景文》PPT优秀课件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唐宋八 大家之一。
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 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2024/3/26
4
《赠刘景文》创作背景
02
01
03
2024/3/26
《赠刘景文》是苏轼于元祐五年(1090)在杭州任知 州时所作。
8
描绘秋天景象和表达情感
秋天景象
通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等诗句,描绘出秋天 的萧瑟景象,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氛围。
2024/3/26
表达情感
诗人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出对友人的劝勉之情,鼓励学 生体会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
9
诗词中运用修辞手法举例
比喻
诗人运用比喻手法,如“荷尽已无擎雨盖”,将枯 萎的荷叶比作失去遮雨作用的伞盖,形象生动。
拟人
通过“菊残犹有傲霜枝”等诗句,诗人赋予菊花以 人的品格和情感,表现出菊花的坚韧和乐观。
对比
诗人在诗中运用对比手法,将“荷尽”与“菊残”
、“已无”与“犹有”进行对比,突出了菊花在秋
天中的独特之处。
2024/3/26
10
03
艺术特色探讨与评价
2024/3/26
11
苏轼豪放派诗词风格体现
01
气势磅礴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赠刘景文》后的感受和思考,如对诗中意境、人物形象、情感 表达等方面的理解。
教师可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诗中的某些细节或主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2024/3/26
学生之间可互相交流和讨论,分享不同的观点和见解,拓展思路和视野。
25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要点
《赠刘景文》PPT演示课件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我会认
犹有
傲霜枝头
yóu
犹 犹如 记忆犹新
ào
傲 骄傲 傲慢少礼
我会认
橘黄
jú
橘 橘子 橙黄橘绿
理解词语
试着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刘景文】 【擎】 【傲霜】 【君】 【正】 【橙黄橘绿】
举,向上托。 不怕霜冻,坚强不屈。 诗人的好朋友。刘景文名季孙,原籍开封,是 北宋名将刘平的小儿子。 最 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学习目标
1.会认本课1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重点) 2.背诵课文。(重点) 3.初步感知古诗大意。(难点)
的学生给枪杀了!看到这里,我的眼泪制不住的流,为这样一个有才华的人,一而再,再而三的受到的挫折和打击感到命运的不公, 上天到底还有没有长眼睛,如此一个有前途,有才华的有用之才就这样的被冤枉,被永远的埋在了黑暗之中! 《《肖申克的救赎》观后感》 他年轻英俊的面孔,在监狱中一呆就是十九年。片中还放到老的图书保管员,在监狱中整整呆了五十年,当他被刑满出狱时,他却拿 起刀子想杀人,因为他想留在监狱,他已经习惯了在监狱里的生活,因为在那里他是那样受人尊敬,而外面是他非常陌生和恐惧的世 界。在监狱里五十年的他,现在已经没有了杀人的勇气,连最后的勇气都已经磨灭了,他被放了出去,外面有许多的汽车,他不习惯 ,外面没有了亲人,没有了朋友,这一切他都不习惯,最后,他选择自杀,结束掉已经获得自由的身体,连同已经被体制化了失去自 由的内心!这件事对安迪和阿瑞都是一个不小的震憾!失去身体的自由并不可怕,可怕的这样的体制,让心也没有了希望,没有了欲 望,到最后就会彻底的绝望!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监狱中,安迪还带了一个学生,一个年轻人,从不识字开始,一点一点的教他,
《赠刘景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精品PPT课件

读一读
折戟( jǐ )
销( xiāo)
铜què( 雀 )
初读感知
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义,并将不懂之处画出来。
原文: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注释: 东风:指火烧赤壁事。
铜雀:台名,曹操所建,上居姬妾歌伎,是曹操暮年行乐处。 二乔:指江东乔公的两个女儿,都是东吴美女,大乔是孙策(孙权兄)之妻,小 乔是周瑜之妻。
译文: 这是一支深埋泥沙的断戟,虽历时久远,但并未完全锈蚀,我拿起来
把它磨光洗净,认出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初读感知
原文: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注释: 折戟:折断的戟。戟,古代兵器。 销:销蚀。 将:拿起。 磨洗:磨光洗净。 认前朝:认出戟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
初读感知
译文:
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 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诗词五首》
感谢各位的聆听
主讲人:
学习目标
1.诵读不同体裁的诗歌,体会它们不同的韵律特点。 2.结合诗人生平和诗歌创作背景,理解诗歌中寄寓的情感。 3.初步学习品析诗歌中传情达意的艺术手法。
作者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 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 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三年级上册 人教版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和书画家。与父亲苏洵、 弟弟苏辙并称为“三苏”。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
北宋时,河南开封人。苏轼在杭州当知府时,认识了刘景文,因为他很有才 气,所以受到了苏轼的赏识。两人十分投缘,经常在一起饮酒品诗,苏轼很佩 服刘景文大方豪爽的个性,坚强不屈的品格,称刘景文是个“慷慨奇士”。苏 轼写这首诗给刘景文的时候是元佑五年,此时的刘景文已经58岁了, 到了人生 暮年,可是还没有受到重用,他的才华没有地方施展。
2024版《赠刘景文》PPT课件

《赠刘景文》PPT课件•诗人与作品背景•诗歌内容解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苏轼其他代表作品欣赏•诗歌在文化传承中的意义•课堂互动环节目录CONTENTS01诗人与作品背景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
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的诗歌内容广泛,风格豪放,充满个性和创造力,对后世影响深远。
苏轼生平及成就《赠刘景文》是苏轼的一首七言绝句,写于元祐五年(1090)初冬。
当时苏轼在杭州任知州,刘景文是他的好友,两人交情深厚。
这首诗是苏轼为送别刘景文而作,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美好祝愿。
《赠刘景文》创作背景诗中通过描绘荷尽菊残的萧瑟景象,衬托出橙黄橘绿的丰收景象,以此比喻友人的高尚品质和卓越才华。
诗人用充满感情的笔触,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敬仰和祝福,展现了他们之间深厚的友谊。
《赠刘景文》以送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之情。
诗歌主题与情感表达02诗歌内容解析整体结构梳理诗歌背景介绍简要介绍诗人苏轼及与刘景文的交往背景。
篇章结构分析分析诗歌的起承转合,梳理整体脉络。
诗句逐句解读对每一句诗进行详细的解读,帮助理解诗歌含义。
从诗歌中提炼出关键意象,如“荷尽”、“菊残”、“橙黄橘绿”等。
意象的提取意象的象征意义意象与情感的关联分析这些意象在诗歌中的象征意义,如季节变迁、人生阶段等。
探讨意象与诗人情感表达之间的内在联系。
030201关键意象解读分析诗歌中使用的修辞手法,如对偶、比喻、拟人等。
修辞手法运用探讨诗人在表现情感、描绘景物等方面的高超技巧。
表现技巧探讨鉴赏苏轼诗歌的独特风格,如豪放洒脱、意境深远等。
诗歌风格赏析艺术手法鉴赏03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描绘了与友人分别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依依不舍之情。
通过描写自然景物,如“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烘托出离别的氛围,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离别的痛苦和无奈。
优选 古诗赠刘景文ppt(共40张PPT)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正是橙黄橘绿时。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 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 之一。苏轼在诗、词、散文以及书 法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是一个多 才多艺的诗人。
赠刘景文
“赠”,也就是?的意思。 类似的赠写诗还学过什么?
这诗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第一句 写的是什么?
秋末的景色,写的是荷败、菊残,写出了 秋末的特征。
1.作者写了哪些事物来表现秋天? 答案:荷.菊.橙.橘
2.作者写了哪些秋天的颜色? 答案:橙黄.橘绿
苏轼在《赠刘景文》一诗中表达了怎样
的情趣和情感?
苏轼在《赠刘景文》一诗中借菊花和
荷花这两种品性高洁的代表,赞美刘景文遭 受挫折不气馁,历经磨难不丧志的品行和节 操,同时也勉励友人和自己要珍惜时光、乐 观向上。
----- 还 有一天,他们在一起饮酒
那么我们今天学习的《赠刘景文》又是谁送给谁的呢? 作者写了哪些事物来表现秋天?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秋末的景色,写的是荷败、菊残,写出了
苏轼在《赠刘景文》一诗中表达了怎样的情趣和情感?
jūn
我会写
我会写
我会写
我会写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
独钓寒江雪。
《赠刘景文》PPT优秀课件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 uli/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kejian/s hengw u/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历史课件:/kejian/lis hi/
赠刘景文
【宋】苏轼
导入新课
PPT模板:/moban/
PPT素材:/s ucai/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数学课件:/kejian/s huxue/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kejian/meis h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 uli/
化学课件:/kejian/huaxue/ 生物课件:/kejian/s hengw u/
地理课件:/kejian/dili/
历史课件:/kejian/lis hi/
你知道作者为什么要写这 首诗吗?他们之间发生了 什么?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看看吧?
学习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PPT模板:/moban/
PPT素材:/s ucai/
PPT背景:/beijing/
PPT图表:/t ubiao/
试卷下载:/s hit i/
教案下载:/jiaoan/
手抄报:/s houchaobao/
PPT课件:/kejian/
语文课件:/kejian/yuw en/ 数学课件:/kejian/s huxue/
英语课件:/kejian/yingyu/ 美术课件:/kejian/meis hu/
科学课件:/kejian/kexue/ 物理课件:/kejian/w u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