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产品热点新闻
理财暴雷,教你识别银行理财风险
理财暴雷,教你识别银行理财风险01招行10亿理财产品违约闹的沸沸扬扬。
融360小编仔细看了下新闻,大概的意思是:一位私行客户,在13年拿2000万认购了一款其所在私行代销的,由知名私募任管理人的基金。
然后由于这只基金投资的底层资产问题,现在不仅利息拿不到,本金也取不出来了。
于是这名客户不干了。
据这哥们说,银行客户经理当初承诺保本保息,预期年化收益为11%-13%。
不过谁都拿不出证据,就当双方放嘴炮了。
如果把这件事上升到“资管新规之后打破刚兑”的政治高度,那没得说,这哥们只能把牙打碎了咽肚子里。
不过,大家先稳住,因为这件事并不是一件普通的银行理财。
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下载融360app。
第一,这次违约都基金是私人银行的理财产品,门槛是1000万。
只能说,贫穷拯救了我们。
第二,基金产品的底层资产是私募股权投资,并不是普通的固定收益和银行理财。
就冲“私募股权投资”这六个字,拍屁股也能知道属于高风险投资,更没保本保息这一说了。
第三,其实这个产品16年9月就到期了,但是这只基金的存续期为“3+1”,由于部分投资项目出现亏损,所以延期了一年。
3+1结构的意思是3年的投资期和一年的退出期,一年内无法完成清算的基金管理人作为清算人可以决定延长清算期。
也就是说,基金的退出期是到2017年9月,如果基金管理人和投资者协商一致延长清算期,那就不算“违约”。
总之,招行代销的这款产品和99%的人没啥关系。
但作为投资人,在选择理财产品一定要考察投资的底层资产究竟是什么。
如果没辨别底层资产好坏的能力,那就别瞎凑热闹了。
想了解更多相关资讯,请下载融360app。
02大多数买银行理财的人,还是为了图安稳。
融360小编教大家两招识别银行理财风险的方法。
一、产品是不是银行出品。
银行也是公司,除了自营产品还有帮别人卖产品,上面说的私募股权基金就是银行代销的。
代销的产品最明显的特征是,产品合同上面敲的不是银行的章,而是基金、信托、保险公司这类第三方机构。
华夏银行理财产品兑付门事件深度研究
华夏银行理财产品兑付门事件深度研究报告一、事件的缘起和发展2011年10月起,华夏银行嘉定支行理财经理濮婷婷(简称濮某)开始向该支行的客户推荐“中鼎财富一号股权投资计划”这一产品。
根据客户方兰事后的回忆,濮某的介绍是,产品期限1年,预期收益率高达11%,投向是在北京开典当行,而且还有担保函,这样的条件很有诱惑力。
2011年11月25日,第一期“中鼎财富一号股权投资计划”成立。
之后,在濮某的介绍下,方兰继续购买了第二期和第三期产品。
第四期产品也在该支行进行了销售。
根据调查,四期产品共1.19亿元的实际募集总额中,濮某销售了90%的金额,有1000多万元是其他四名员工销售。
2012年11月中旬,根据事后濮某家人的描述,濮某在得知产品出事后马上汇报给行长。
在银行知晓的情况下,濮某联同华夏银行上海分行风险部门员工、第三方公司员工以及数位律师飞抵河南,对将无法兑付的产品进行了解。
从了解的情况看,至少第一期与第四期产品的资金确实到过这两家单位账上。
其中,目前已经无法兑付的第一期项目(即河南永恒生典当行项目)中,典当行的股东中只有一名股东确认了资金已经到账,其余股东并不知道这一情况,这也部分导致了第一期项目无法兑付。
此外,相关担保公司表示只收取了部分担保费,不愿履行担保合同。
11月23日,根据客户方兰事后的说法,她当天打电话给理财经理,询问11月25日第一期产品到期,钱何时可以到账,理财经理答曰需再过10天。
11月26日下午1点半左右,根据事后客户方兰的介绍,她当天接到濮某的电话,说中鼎出了点问题,请她到一间宾馆会议室。
与她面对面的,除了濮某之外,还有一位律师也在场。
根据方兰的会议,律师当时就跟她说河南的典当行出了问题,已经倒闭,而濮某已经被华夏银行开除了。
投资者开始聚集到华夏银行上海嘉定支行门前要求兑付。
11月30日13:30,新浪微博认证的华夏银行上海分行账号发布微博:近日,有投资者到我行嘉定支行要求兑付“中鼎财富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入伙计划”。
一些不靠谱的银行理财产品
一些不靠谱银行理财产品猪肉贵了,CPI涨了,钱不值钱了……为了让钱袋子少缩水,对银行理财产品感兴趣的人越来越多。
央行日前发布的《二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末,理财产品资金余额为3.5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000多亿元。
然而,不少投资者的感受却是,号称保值、稳健的理财产品未必靠谱儿。
银保理财产品、银信理财产品、FOF理财产品、QDII理财产品……成百上千种“银行理财产品”摆在投资者面前,究竟该如何选择?复杂而专业的说明书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风险?投资者的权益又如何得到保障?“凑钱买彩票”风光不再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学与会计学教授赵欣舸告诉记者,对于投资者来说,理财产品主要有3种:保本保收益,保本不保收益,不保本也不保收益。
搞清楚这一属性,是购买理财产品最关键的窍门。
以“打新股”产品为例。
赵欣舸介绍,“打新股”的专业说法叫申购新股的产品。
说白了就是大家把钱给银行,银行把钱给信托公司去申请新股,如果有幸中签,可以在新股上市时卖出,获取差价收益。
如果没中签,申购款退回。
2009年10月创业板刚上市时,堪称“打新者”的黄金岁月。
当时新股开盘价翻倍,有的盘中最高涨幅达到200%。
中签者志得意满,未中者跃跃欲试。
尽管在海外,新股上市后跌破发行价的情形很多,但国内很长一段时间,新股上市几乎将意味着“中彩票”。
除了仅有的一两次新股上市当天破发,其他新股上市后当天升值一倍或涨40%的情形很常见。
盯着高中签率的新股申购,曾是许多打新“专业户”的挣钱利器。
在打新股类产品的说明书上,多数标明了预期年收益率,如3.6%~9.8%,还有相应的限制条款,比如年收益率若大于3.6%,超过3,平安陆金所.6%的部分有48%给银行。
大多数投资者看到这些,对其印象是:这是一款保本不保收益的产品,认为买这种产品像“买彩票”一样,而且钱还能退回,收益率最低是3.6%,最高达到9.8%。
赵欣舸解释说,“这其实根本不是一个稳赚不赔的产品。
银行理财子公司迎“新兵”2024_年理财产品规模有望增长10%
2024/01/13证券市场周刊第02期银行理财子公司迎“新兵”2024年理财产品规模有望增长10%2024年的第一天,浙商银行宣布筹备3年多的理财子公司——浙银理财获准筹建,成为国内第32家银行理财子公司。
从注册资金和潜在理财规模来看,其相较于建信理财等头部理财子公司仍有差距。
就整个理财子公司行业发展来看,进入2023年,银行理财规模持续承压,甚至在当年6月末首次被公募基金规模超越。
不过,从最新趋势来看,理财规模出现反弹趋势。
有券商分析师认为,在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下调的背景下,居民存款正向高收益理财产品转移,预计2024年银行理财子公司的产品规模有望实现10%的增长。
浙银理财获批为第32家理财子公司头部理财子公司马太效应显现2024年1月1日,银行理财子公司有新成员加入。
当天浙商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2023年12月29日收到了监管批复,获准筹建浙银理财。
按照以往惯例,筹建周期通常为半年,之后浙银理财将向国家金融监督总局提出开业申请。
随着浙银理财获批,6家国有大行及12家全国性股份行旗下的理财子公司均“配齐”。
浙银理财成立后,将成为国内第32家银行理财子公司。
银行理财子公司的设立,源于2018年4月资管新规落地,银行理财向净值化转型。
2019年5月建信理财率先开业,2019年也是银行系理财子公司快速落地时期,当年成立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多达11家。
公开信息显示,浙商银行筹备理财公司已3年有余。
2020年11月浙商银行就发布公告称,浙银理财的拟注册资本为20亿元,浙商银行100%持股。
根据《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公司管理办法》的要求,银行理财子公司公司的注册资本最低为10亿元,且为一次性实缴资本。
从目前已获批的银行理财子公司来看,同样为20亿的注册资本的银行理财子公司还有渤银理财和恒丰理财等。
这与头部银行理财子公司仍有差距。
如2019年成立的农银理财注册资本达到120亿元,中银理财注册资本为100亿元。
这一趋势从理财规模上也可窥探一斑。
2020年银行理财10大事件
2020年银行理财10大事件对于我国银行理财行业而言,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
新冠疫情这只本世纪最大的“黑天鹅”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同时,随着资管新规和新一轮金融开放的深入推进,银行理财行业自身也在因时而变,涌现出了许多特点、变化和趋势。
可以说,2020年这一行业正在加快重塑。
植信投资研究院为读者盘点了2020年我国银行理财行业的十大热点。
1、监管明确银行理财涉及影子银行2020年12月,中国银保监会课题组发布了《中国影子银行报告》,首次针对影子银行的定义、标准和外延等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其中,银行理财与信托、非股票公募基金、证券业资管、保险资管等其他泛资管行业提供的贷款被纳入广义影子银行范畴;而同业理财和投向非标债权及资管的银行理财则被归为风险相对更高的狭义影子银行。
点评:经过三年专项治理,我国影子银行野蛮生长的态势得到了有效遏制。
但我国影子银行积累时间长,存量风险较大,各类隐性担保和刚性兑付没有被真正打破,“卖者尽责,买者自负”的投资文化尚未真正建立,部分高风险影子银行可能借不当创新卷土重来。
另一方面,《报告》也客观地指出,影子银行不会消失,将和传统金融体系长期共存,必须建立和完善对影子银行的持续监管体系。
除进一步加强监测统计外,还应建立风险隔离,厘清公募产品与私募产品、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委托业务与自营业务的边界,严防风险相互传染、相互交织、相互掩饰。
这就意味着,未来还有更多传统银行将积极拆分成立理财子公司。
2、银行理财产品出现破净2020年,历来以稳健著称的银行理财产品出现跌破净值现象。
仅上半年就有391只理财产品净值跌破面值1元,本金浮亏幅度最高达到了40%,其中不乏一些大中型银行R2级的中低风险产品,对投资者带来不小的心理冲击。
点评:从表层因素看,2020年跌破净值的银行理财产品多为固收类产品,底层资产主要是债权类资产,受今年4月以来债市震荡调整影响,相关理财产品的业绩表现受到“拖累”。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现状、特点及机遇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现状、特点及机遇一、本文概述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财富的快速增长,个人理财市场日益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业务领域。
个人理财产品作为商业银行向个人客户提供的金融服务创新产品,其多样化的投资选择、灵活的投资期限以及相对较高的收益,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
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现状、特点以及面临的机遇,以期对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我们将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市场规模、产品类型、投资者结构等方面进行概述;我们将探讨个人理财产品的特点,包括其投资范围、风险收益特性、服务模式等;我们将分析当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面临的机遇,包括市场需求增长、金融科技发展、监管政策优化等方面。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二、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现状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居民财富的积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市场需求日益旺盛。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现状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和创新化的特点。
在产品类型上,个人理财产品已经从传统的储蓄存款、国债等单一品种,扩展到了包括信托计划、基金、保险、黄金、外汇、期货、期权等多种投资领域。
商业银行也根据不同投资者的风险偏好、收益需求和投资期限,设计了多样化的理财产品,如固定收益型、浮动收益型、保本型和非保本型等。
在服务方式上,商业银行通过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服务。
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电子渠道使得投资者可以随时随地购买、查询和赎回理财产品。
同时,通过大数据分析,商业银行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投资者的需求和偏好,提供量身定制的理财方案。
在创新发展上,我国商业银行积极响应市场变化,推动个人理财产品的创新。
例如,推出结构化理财产品、指数化理财产品等新型产品,满足投资者对高收益、低风险的需求。
商业银行还积极与证券、基金、保险等其他金融机构合作,共同开发跨市场的理财产品,拓宽投资者的投资渠道。
立金银行培训中心之各大银行为吸储狂发理财产品
各大银行为吸储狂发理财产品临近年底,揽储压力催热银行短期理财产品。
此前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和一系列公开市场操作使银行资金面趋紧,存贷比的压力加大。
银行为了完成全年业绩目标,年底通过拉存款和发理财产品的方式吸储和留住资金。
而从最近多家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看,由于银行“差钱”,不同期限理财产品收益都有一定程度上调。
理财产品量增价涨银行狂发理财产品的现象从11月份就已经开始。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11月份,无论是人民币理财产品还是外币理财产品发行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11月,各商业银行共发行人民币产品796款,较10月增加378款,环比增幅90.4%。
外币理财产品发行223款,较10月增加29款,环比增幅15%。
而采访中,记者发现,不仅发行数量大幅增长,不同期限产品收益也在提高。
和11月相比,最近发行的期限一个月以内的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由1.82%提升至1.9%,一个月左右的由2%~2.15%提升至2.2%~2.5%,三个月的由2.7%提升至2.9%。
甚至不少股份制银行本月发行的1个月期以内的短期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已然飙升至3%以上。
银行吸储“趁热打铁”谈到年底各银行快马加鞭地推出各种形式的短期和超短期理财产品,并将其预期收益率一升再升的原因,有银行业内人士表示,主要目的就是竭尽全力将市民的资金“吸”回银行,确保在即将到来的年终决算大考中过关。
“年末银行的储蓄任务加重,不久前银监会又叫停了存款送礼等变相吸储的行为,为稳定自己的客户,争揽外行的资产,发行超高收益等相对有竞争力的理财产品,就成为最有效的吸储方式。
”一位国有银行理财经理表示。
另一家股份制银行相关负责人认为,之所以年末银行很“差钱”急于吸储,一是迫于流动性过剩的现状,二是居高不下的CPI让越来越多的市民认识到,任由资金躺在银行是不明智的,必须多方寻找配置渠道,储蓄分流使银行面临的存贷比考核局势更加严峻。
“12月最后两周应该会迎来短期理财产品发行新高峰,年化收益蹿上3%是肯定的,部分手紧的银行可能还会祭出更高收益的产品。
农行理财产品近期情况汇报
农行理财产品近期情况汇报
近期,农行理财产品的情况呈现出一定的变化,我们需要对这些变化进行汇报和分析。
首先,从产品销售情况来看,近期农行理财产品的销售额呈现出了一定的增长趋势。
这主要得益于市场对理财产品的需求增加,以及农行不断推出的新产品和优惠政策。
其次,从产品种类和收益率来看,农行理财产品的种类日益丰富,涵盖了货币型、债券型、股票型等多种类型,满足了不同客户的投资需求。
同时,农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相对稳定,保持在较高水平,吸引了更多客户的关注和购买。
再者,从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方面来看,农行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产品风险控制和合规管理,不断加强产品审查和监管,确保客户资金的安全和合法性。
近期,农行还加大了对理财产品的宣传和推广力度,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
最后,从客户服务和投资体验来看,农行一直以来都致力于提升客户服务水平和投资体验,不断优化产品设计和销售流程,提高了客户满意度和忠诚度。
综上所述,近期农行理财产品的情况总体呈现出了积极向好的态势,但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强市场调研和产品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
希望各位同事能够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及时调整销售策略,共同努力,取得更好的业绩。
民生银行30亿假理财案发酵,在银行买理财产品怎么防止被骗?
民生银行30亿假理财案发酵,在银行买理财产品怎么防止被骗?展开全文有网友问,最近纷纷暴露出一些假理财产品案,因此,想知道民生银行30亿的假理财产品案是怎样的?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如何防止被骗?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内容呢?民生银行假的理财产品案之所以受人瞩目,原因一是金额大,二是银行支行行长参与并主导,具有很大的欺骗性,三是参与人员众多,受骗者多,银行参与的员工也多。
那么,民生银行假理财产品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民生银行假理财案是指,2017年4月,北京分行航天桥支行行长张颖有涉嫌假理财案违法行为的案件,涉案资金总规模可能高达30亿元。
2017年11月21日,北京银监局于对民生银行北京分行给予合计275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此案也被称作有史以来第一大“飞单”案。
虽然民生银行和相关人员也进行了处罚:北京银监局对张颖给予取消终身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终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的行政处罚。
对肖野、何蕊分别给予终身禁止从事银行业工作的行政处罚。
对王涛、王晓红、李亚慧、何舒琼、王飞、王秋雨、隗亚囡分别给予禁止1年内从事银行业工作的行政处罚。
对张剑、周瑾分别给予警告并处5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对王月玮给予取消5年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的行政处罚。
结合民生银行的假理财产品案,我们在银行购买理财产品如何防止被骗?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内容呢?首先,要购买银行的正式理财产品而不要购买转让性的理财产品民生银行假理财产品案,据客户反映,是通过民生银行航天桥支行行长、副行长、理财经理强力推荐,在柜台内购买了“非凡资产管理保本理财产品”。
这些产品的名称虽然与银行的正式理财产品十分接近,也虽然是在银行柜台购买,但是工作人员明确是别人转让的,这就成为购买理财产品的陷阱,即不是银行的第一手产品,而是其它客户转让的。
这里告诉我们:如果希望在购买理财产品时不上当,就必须购买银行的正规理财产品,其它的如银行工作人员说是银行代理的理财产品就不是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风险程度就有差异;上面说的银行工作人员说的银行客户转让的理财产品;还有就是有的银行工作人员可能存在私自销售非银行理财产品的可能性,因此一定要购买银行自己的理财产品。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及发展
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及发展一、本文概述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和金融市场的不断深化,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作为金融市场的重要创新产品,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快速的发展。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深入探讨其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预测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本文将首先概述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类型。
接着,我们将分析当前市场环境下,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表现、客户接受度以及其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探讨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面临的挑战,如市场竞争加剧、监管政策变化等,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然后,我们将重点关注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发展机遇,如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客户需求的多元化等,以及如何利用这些机遇推动理财产品的创新和发展。
我们将预测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产品形态、投资策略、风险管理等方面的变化,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为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同时也有助于推动金融市场的持续繁荣和稳定。
二、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现状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与变革,呈现出以下几个显著特点:产品种类繁多: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细化和客户投资偏好的多元化,商业银行推出的理财产品种类日益丰富。
从传统的固定收益类、货币市场类,到复杂的结构性产品、QDII产品等,各种类型的产品满足了不同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的客户需求。
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随着国内居民财富的增加和理财意识的提升,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选择通过购买理财产品来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推动了市场的快速发展。
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投资领域也在不断拓宽。
除了传统的存款、债券等投资领域外,还涉足了股票、基金、房地产、信托等多个领域。
投资领域的多元化为理财产品提供了更多的增值空间,同时也增加了投资风险。
监管政策日益严格:为了防范金融风险和保护投资者权益,监管部门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监管政策日益严格。
元旦理财收益率暴涨 7天期产品收益达3.65%
三人基硬件呼死你元旦理财收益率暴涨7天期产品收益达3.65%临近元旦,银行吸储大战再次展开,市民理财间接受惠。
为了吸引资金存入,各家银行在新年元旦前纷纷推出高收益率理财产品,同类产品收益率较前期至少上涨30%。
如果元旦前后不用资金,不妨选择一款稳健收益的短期理财产品,让资金睡觉的时候也能增值。
高收益理财产品扎堆出近日,多家银行纷纷推荐各自的跨年短期高收益理财。
所谓跨年,不过是元旦前后,7天至半个月的期限,但收益率较前期却有大幅增长,已经赶上或超过部分1年期理财产品。
“我行年终回馈客户,"贷里淘金"14天理财,持有到期年化收益率4%,产品购买第二个工作日计息。
”近日,招行金葵花客户收到的一条理财短信颇让大家心动。
此前,招行一年期稳健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平均也就是4%左右,这类超短期理财产品年化收益达到3%就已经很不错了,如今收益率却可以媲美一年期理财产品。
推出类似产品的不止招行一家。
记者了解到,交通银行推出的跨年理财产品“元旦添利”,45天预期年化收益率3.8%;浦发银行近日推一款汇理财元旦假日理财计划,根据购买金额不同,4天期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达3.8%-4%,9天期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为3.9%-4.1%;民生银行推出非凡财富资产管理(增利型)理财产品,7天产品20万元起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3.65%;14天产品5万元起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1%,100万元起预期年化收益率为4.25%;光大银行发行的一款3天期产品,5万元起年化收益率2.2%,50万元起收益率可达2.4%,100万元起收益率可达2.7%。
吸储压力抬高收益率分析人士表示,根据银监会的要求,各家银行的贷存比要低于75%的指标,但越接近年底达标检查的时点,各家银行资金就越紧张,是为了满足考核,只好通过大量发行高收益理财产品回笼资金。
尤其是央行年内的6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更让银行的流动性异常紧张,吸储的压力也高于往年。
央行上周末的突然加息,也让银行间市场资金收益率大增,为短期理财产品提高预期收益率创造了条件。
银行高风险理财案例
银行高风险理财案例
某银行推出了一款名为“高收益股票基金”的理财产品,该产品承诺投资者在一年内可以获得20%的预期收益。
投资者只需持有该产品一年,便可以获得高额回报。
然而,这款产品也存在较高的风险,因为它主要投资于股票市场。
股票市场的波动性较大,可能会导致投资者本金的损失。
此外,该产品也存在流动性风险,即投资者在需要提前赎回时可能会面临较高的赎回费用或无法立即变现的情况。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他们可能会被高额的预期收益吸引,但也需要考虑投资本金的安全性以及市场风险。
另一方面,银行作为产品提供方,需要充分向投资者揭示产品的风险特征,提供全面的风险揭示和投资提示,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此外,监管部门也需要对银行高风险理财产品进行监管,确保银行合规经营,防范金融风险,保护投资者利益。
监管部门可以要求银行对高风险理财产品进行风险评估,并对产品销售过程进行监督,以确保产品销售过程合规透明。
总的来说,银行高风险理财产品在追求高收益的同时,也伴随
着较高的风险。
投资者在购买此类产品时需要审慎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银行需要提供全面的风险揭示和投资提示,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强对此类产品的监管,以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理财产品大热 银行“一箭三雕”
减少 4 9亿元 ,居 民存款 与理财产 品发 1
行似乎呈现出“ 此消彼长” 的态势。对此 , 招商银行 总行零售银 行部副总经 理张东 5月 2 6日对记者表示 ,银行 发行 理财产 品对存款肯 定有影 响,要 综合考虑理 财 产 品在 内的多方面因素。
58
发行 2 7款 ,环 比降幅 1.%。 56 黄琦 指出 ,加息 预期导 致短期 产 品
机制改革。
内外双减压
将 人 民币从 升值 火山 口拉 下来 的是 持续疲软 的欧元 。 正 在蔓延 的欧洲 主权债务 危机打击 了投资者对欧元的信心 ,尽管 5 9日, 月 欧盟 已同意 了一项总规模高达 70 亿欧 50
日上午双方并未讨论人民币汇率问题 。
银行 “ 一箭三雕"
在通胀 预期愈 演愈烈且 股市楼 市低 迷不振 的情况下 ,投 资者对银行理 财产 品 的需求 越发 强 烈。据银 行 人士 透露 , 近期发 售的理财产 品尤 其是短期产 品受
到热捧 ,甚 至供不应求。
不 过 ,除 了从股 市和楼市 分流 出来
的资金外 ,很 多客户是 以银 行存款购 买
一
6 5款 ,环 比 增 幅 1 . %;期 限 在 6个 2 02 3
月至 1 年的产 品共发 行 了 15款 ,环 比 7
增 幅 1.%;1 期 以上 的 长 期产 品则 仅 67 年
半。
同 时,央行 数据 显示 ,尽 管 4月人 民币存款增 加 1 8万亿 元 ,但住 户存款 . 1
一 品大热 银行 “ 一箭三雕”
文 刘 兰香
直接吸收存款 ,甚至对存款有一定的分流 ,
但客户对理财 的要求越来越高,这是吸引
客 户 的一 种方 式 ,最终 可 以达 到 满 足客 户
黄金投资、“保本”保险、国债走热理财有望增厚银行2024年业绩
黄金投资、“保本”保险、国债走热理财有望增厚银行2024年业绩2023年三次下调存款利率,让寻找收益的储户将眼光投向了其他资产。
如受金价持续创新高影响,今年以来,实物黄金、积存金(黄金投资产品)业务成为银行理财“新卖点”。
此外,收益率较高的“保本”保险、国债等也均受到银行客户的追捧。
从最新发布的上市银行业绩来看,“保本”保险等产品的热销,已经体现在中信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公司的业绩和理财规模扩张上。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今年一季度理财产品销售的超预期,理财有望对2024年银行业绩带来积极贡献。
黄金消费和投资持续走热银行紧跟“热点”最近有关银行销售产品的范围里,黄金是最新的一个热门产品。
其中既有春节前后银行黄金实物销量的增长,也有最近备受关注的积存金(黄金投资产品)业务。
所谓积存金,指的是买入以黄金为标的的份额,并进行份额赎回、实物兑换的业务,可以主动买入,也可以定投。
不论是黄金实物还是积存金业务的走热,都跟黄金价格走高密切相关。
过去一年,黄金价格持续走高,国际金价2024年在3月8日再次创下历史新高。
而包括富拓、嘉盛等在内的多个国际机构都认为,金价上行趋势仍将持续。
根据3月21日下午招行“黄金活期”产品的信息,当天1克黄金的买入价为516.42元,卖出价为514.01元,当天涨幅为1.89%。
一些银行也开始主动营销积存金业务,有的银行表示买够一定量可以赠送小克黄金引客,有的银行则用抽奖吸引客户。
不过有积存金储户对本刊表示,随着价格的上涨,目前已经在考虑赎回了。
与此同时,部分银行开始提高积存金买入门槛。
3月20日,零售银行龙头招商银行发布关于黄金账户业务调整的公告,自3月27日起,黄金账户活期及黄金账户定投按金额认购的起点由500元,调整至600元,同时,黄金账户业务购买及赎回时间由交易日9:00-22:00调整为9:00-24:00。
除了招商银行,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另有多家银行也都上调了黄金账户定投的金额。
2023年银行理财产品行业市场分析现状
2023年银行理财产品行业市场分析现状当前,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和现状。
第一,市场规模逐年扩大。
随着人民币汇率的逐步稳定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大量的资金涌入到理财市场。
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21年6月底,全国银行理财产品规模达到28.79万亿元,同比增长15.4%。
理财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理财的主要选择之一,也成为了银行的核心业务。
第二,产品种类多样化。
在过去,银行理财产品主要以固定收益类产品为主,如定期存款、债券型基金等。
但随着金融创新和市场需求的增加,银行推出了更多种类的理财产品,如货币基金、股票型基金、混合型基金、保险产品等。
这些产品不仅涵盖了不同风险偏好的投资者,还丰富了投资者的选择。
第三,风险管理得到加强。
由于银行理财产品存在一定的投资风险,银行在产品设计、销售和风险管理方面加强了监管。
银行理财产品必须经过严格的风险评估和产品备案,确保产品的透明度和合规性。
此外,银行还设立了特定的资产管理子公司,以专业的风险管理能力来管理和投资理财资金,提高投资者的收益和安全性。
第四,市场竞争激烈。
银行作为理财产品的主要提供方,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除了传统银行以外,互联网金融平台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也纷纷进入到理财产品市场,推出各种创新产品。
这些新兴的竞争者通过便捷的渠道和创新的产品设计,吸引了大量的年轻投资者,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竞争格局。
第五,监管政策更加严格。
为了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和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监管部门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进行了更加严格的监管。
银保监会发布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和规定,明确了理财产品的准入条件、信息披露要求和风险提示要求。
监管部门还加大了对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对违规销售、误导宣传等行为进行了处罚。
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综上所述,当前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呈现出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多样化、风险管理加强、竞争激烈和监管政策更加严格的特点和现状。
利率市场化 银行理财产品
利率市场化推动银行理财回归‚代客理财‛7月19日,央行宣布,自7月20日起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
至此,距离利率完全市场化只差存款利率放开,利率市场化改革逼近‚最后一公里‛。
业内人士指出,如果未来存款利率实现市场化,将对目前的银行理财产品产生很大的冲击。
近年来,我国一直在循序渐进地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我国的金融环境更加自由,金融机构奖的良性竞争更加激烈,金融产品的定价更趋合理,但同时也给银行理财产品带来了重大的影响。
从制度上讲,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理财产品的诞生、发展和走向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利率市场化角度看,理财产品是利率市场化的产物,其发展是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然结果。
结构性理财产品将成主力军自2004年第一支人民币理财产品诞生以来,银行理财产品发展迅猛,特别是自2008年开始,中国的股票市场持续低迷、房地产市场不确定性增加,人民币理财产品以其起点低、收益稳定、风险较低、暗含的银行信用等特点,已经成为近年来金融创新中最为活跃的部分。
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量和市场余额迅速增加,据银率网数据库统计,截至2013年6月30日,2013年上半年122家商业银行共发行20473款理财产品,环比上升24.65%,同比增幅近60%。
从资产管理规模来看,据银监会数据统计,2013年上半年银行理财产品的存量规模为9.08万亿元,较2012年年底的7.1万亿元存量规模上升28%,而2010年年底时,银行理财产品的存量规模仅为1.7万亿元。
此外,银行理财产品的投向日益丰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市场与市场化程度不高的市场均为理财产品投资的重要领域。
业内人士表示,未来随着银行存款利率的放开,人民币理财产品将向两个方向发展:一是针对高端人群的资产管理业务,产品具有一定的风险,对该类投资的风险,银行本身相对控制力较差。
二是针对较为广泛人群的存款替代性业务。
无论是哪个方向,都与利率市场化紧密相关,从当前来看,针对广泛人群的存款替代性趋势日益显现,在未来的几年内,理财产品的这一趋势还有可能强化。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跌破4%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跌破4%作者:暂无来源:《理财·市场版》 2020年第4期编辑:白利倩邮箱:1039879334@3月7日-3月13日,300家银行共发行了1658款银行理财产品。
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96%,较上期减少0.02个百分点。
文/本刊记者吴辉一跌再跌,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跌破4%。
2月,长三角地区整体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与上期持平,为3.75%。
其中,江苏省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滑1BP,为3.71%;浙江省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下滑1BP,为3.76%;上海市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与上期持平,为3.79%。
普益标准监测数据显示,2月29日-3月6日,220家银行共发行了1359款银行理财产品(包括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开放式预期收益型、净值型产品),发行银行减少41家,产品发行量减少235款。
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98%,较上期减少0.06个百分点。
3月7日-13日,300家银行共发行了1658 款银行理财产品(包括封闭式预期收益型、开放式预期收益型、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银行增加80家,产品发行量增加299款。
其中,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3.96%,较上期减少0.02个百分点。
辽宁省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排名靠前。
3月7日-13日,14个省份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实现环比上涨,17个省份的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则是环比下降;30个省份的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实现环比上涨,1个省份的非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则是环比下降。
其中,保本类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排名靠前的省份为辽宁省、吉林省、贵州省,分别为4.06%、3.97%、3.90%;非保本类封闭式预期收益型人民币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排名靠前的省份为辽宁省、山东省、天津市,分别为 4.03%、3.95%、3.94%(详见右表)。
净值型理财产品期间收益率最高的产品为招商银行发行的“私人银行中证500指数增强4号理财计划(902003)”,期间年化收益率为165.18%。
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与变迁
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与变迁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快速发展,理财产品市场也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与变迁。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分析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与变迁,包括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产品创新的推动以及监管政策的调整。
首先,市场规模的快速增长是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显著特点之一、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居民收入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理财产品。
根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数据,截至2024年6月底,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的总规模达到了19.1万亿元,相较于2024年的2100亿元,增长了9倍以上。
这一规模的增长,不仅反映了居民理财需求的增长,也证明了中国银行业理财产品市场的巨大潜力。
其次,产品创新的推动也是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重要因素。
近年来,中国银行为满足不同客户的需求,不断推出新的理财产品。
这些产品既包括传统的固定收益理财产品,也包括权益类、混合类等创新的产品类型。
例如,动态定投、波动率策略、沪港通等产品,都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此外,为了满足投资者对风险的需求,中国银行还推出了保本理财产品和结构性存款等具有保本性质的产品。
这些产品的推出,既满足了客户的风险偏好,也提高了中国银行在理财产品市场的竞争力。
最后,监管政策的调整也对中国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为了防范金融风险,中国监管机构对理财产品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
例如,2024年,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新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对理财产品的分类、风险控制和信息披露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
这些政策的发布,促使各家银行更加注重理财产品的质量和风险控制,提高了市场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与此同时,监管政策的调整也对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和投资范围产生了影响。
例如,2024年,中国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规范保险资金投资权益性产品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保险资金对境外资本市场的投资进行限制。
这种限制使得理财产品在投资范围上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也使得其收益率受到了影响。
人民币理财产品首批到期银行让利挽留老客户(一)
人民币理财产品首批到期银行让利挽留老客户(一)来源:每日经济新闻昨天是兴业银行3月期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到期日,李先生去兴业银行上海虹口支行将本金和利息取回。
由于近期理财产品市场冷清,李先生抱怨不知这笔资金该如何投资。
这时,兴业银行的一位工作人员向他推荐了一款新推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
据称,该产品对曾在兴业银行购买过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老客户特别优惠。
兴业银行介绍说,对新客户,新产品半年期的预期年收益率是1.95%,一年期的预期年收益率是2.35%;而对于老客户,半年期的预期年收益率是2.05%,一年期的预期年收益率是2.45%,两者差0.1%。
曾经在中信实业银行购买了3月期人民币理财产品的王小姐也遇到类似的情况。
中信实业银行1月份发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上周日到期。
她打电话去银行咨询时,业务人员告知,中信实业银行专门针对老客户推出新一期的人民币理财产品。
该产品期限为2年,预期年受益率是2.72%,从4月25日起开始发行。
尽管已搁浅的人民币理财重新登场,但这些续发的人民币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已大不如前。
中信实业银行工作人员表示,近期央行将超额准备金存款利率下调,导致央票利率明显下跌,人民币理财产品能够有2.72%的受益已经很不容易。
她对这些续发产品前景表示担忧。
该人士透露,新一期产品仍然延用以往的模式,即银行购买央行票据等投资品种,再卖给个人投资者。
目前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年预期收益率仍高于央票2.04%左右的年收益率。
主要原因是,各行在央票利率下调前均有部分的老票囤积,但数量毕竟是有限的,这种模式恐怕难以长久。
一位银行业人士表示,如今续发人民币理财产品用意非常明显,就是为了避免客户流失。
据悉,有一部分客户在购买理财产品时,往往将账户整个搬家,所以让利发行人民币理财产品,对股份制银行来说仍然有利可图。
去年年底、今年年初,是各股份制银行3个月、6个月短期人民币理财产品的高发期,接下来市场也将出现集中兑付的现象,如招商、华夏、民生等银行的3个月人民币理财产品都将陆续到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银
行
理
财
产
品
行
业
周
报
╭╮
第
一
期
╰╯
2012年2月24
日
目录
热点新闻 (4)
客户爆料渣打QDII产品巨亏:15万理财只剩7000字号. 4银行理财首推“满期赎回”市场认为是“鸡肋” (9)
理财产品同样也会不靠谱投资者需慧眼识金! (12)
行业动态 (16)
央行再调存款预备金率你的理财思路也要跟着调 (16)
理财产品销售乱象:投资标的少公示片面强调收益 (21)
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以后或整体下滑字号 (29)
澳元理财收益长期独领风骚亏损起来一样吐血 (31)
龙年首次降准阻碍迟滞银行短期理财品阻碍有限 (35)
借道理财产品做大资产规模四小银行只为谋上市 (39)
“掘金”股市银行理财资金如何操纵风险 (43)
银行公司动态 (49)
吴江农商行理财高价诱人四成未达预期最高收益 (49)
南京银行推市民卡专享理财产品起点5万元 (54)
华夏银行新推多款理财产品最高年化收益率6% (58)
兴业银行近期发行两款理财新品预期收益率高 (59)
监管声音 (60)
“七不准”能否扫清银行乱收费? (60)
热点新闻
客户爆料渣打QDII产品巨亏:15万理财只剩7000字号
2月22日杭州日报
这几天,一则关于渣打银行理财产品巨亏的信息在微博上广为转发:“三年前渣打银行北京华贸支行给我做了个理财产品,2万多澳大利亚元合15万元人民币下月到期。
昨天给我来个电话告知已剩下7000元。
今天就收到了他们快递来的一个迟到的生日蛋糕。
欲哭无泪啊。
这蛋糕真是太昂贵了。
”
亏损幅度高达97%
记者发觉,发表该微博的用户为“Danni地盘”,新浪用户信息显示为北京西城区。
2月15日,这位博主发表了上述微博后被大量转发。
两日后,这条博客就被删除了。
但在这几天的评论和博主回复评论中,依旧能看到更为详细的信息。
有人询问博主买的是哪款产品,博主回复称:“QD08009EC-代客境外理财-美林环球新能源-澳元。
”
另一位用户评论:“渣打有一款产品赔97%。
”博主回复称:“我确实是那个。
”
此外,还有其他受害者评论:“渣打真是个不让人信任的银行,我也是受害者之一,万幸的是我抽身及时,赔了3万多!以后打死也不做他家的理财产品了!”
依照博主公布的信息,这款产品应该是她在2009年2月到3月间购买。
然而记者查询了2007年以来渣打银行发售的代客境外理财产品,只在2008年2月有一款产品符合条件。
这款产品的名称为:代客境外理财产品美林“环球新能源”股票篮子挂钩澳元款,起步金额2万澳元,以1澳元累加,不保本,投资期限两年,收益结束日期为2010年3月8日。
该产品投资于美林1年期环球新能源股票挂钩可转换结构性票据。
该票据挂钩股票: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FPL集团、威立雅。
业内人士分析,可能确实是这款产品,一般来讲,假如银行理财产品到期亏损严峻,专门多银行会采取展期的方式。
所谓展
期,确实是接着理财一个周期,以期市场环境有所改变,股票市值有所回升,让客户的亏损能够有所减少。
“然而展期未必能减少或挽回亏损,最近有中资银行也出现了展期后亏损接着扩大的案例。
”上述人士推测,渣打的这款产品有可能确实是展期后,亏损幅度反而加大了。
渣打理财亏损投诉不断
事实上,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渣打理财巨亏的投诉就接连不断。
那个地点简单列举几个见诸报端的投诉:成都投资者朱小姐从2008年2月至4月连续购买渣打银行两款理财产品,累计投入500万元人民币,到2008年11月8日赎回时,只有270多万元了,7个月时刻亏损223万元;上海投资者王女士1000万元的本金在短短三个月内亏损300万元,王女士一纸诉状,将渣打银行告上法庭,这也成为国内首个对簿公堂的外资银行理财产品案例。
在众多投诉中,渣打银行工作人员的前期营销误导成为众矢
之的。
产品设计过于复杂,风险揭示不够,让专门多所谓的高端客户糊里糊涂地买了高风险的产品。
记者在上述这款2008年销售的美林“环球新能源”澳元款销售信息中看到这段介绍:“该产品首个月度投资回报期末向客户支付固定收益,收益率为年化30%。
之后每个月度投资回报期末向客户支付收益,收益为逐日观看计算,收益率为年化30%,收益计算前提为篮子中所有股票的收盘水平均不低于初始水平的80%。
”假如不强调后面的收益计算前提,确实会让投资者感受收益水平十分高。
如此的产品,除了投资者需要有一定的投资知识外,银行相关人员的风险提示就显得十分重要。
北京的这位微博用户“Danni地盘”在微博中讲:“关键是有峰值好的时候,能够赎回的,他们并不通知用户,等到最坏的时候也到期了才告诉你。
”
近几年渣打的“投诉门”也引发了外资银行的信任危机。
一位银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在差不多进驻杭州的几家外资银行中,渣打属于激进派,在产品设计上较为复杂,用预期高收益来
吸引客户,然而潜在的风险相当大。
而几家港资的银行在理财产品设计上就相对比较保守,如某家港资银行的理财产品大多设计了100%保本或90%部分保本的条款。
相关链接
QDII美林“聚焦亚洲”理财产品是渣打银行2007年12月发售的一款非保本浮动型产品,代号为200710,其托付起始资金1万美元,预期收益率在-8.50%至44.00%之间。
据华夏基金网上交易频道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3日,其净值为59.91美元,这意味着该产品已亏损近41%,这远远超出产品预期的亏损幅度。
据介绍,这款理财产品募集的资金要紧投资于股票市场,而2007年发行的投资标的挂钩股票、基金、指数等,被业界称为生不逢时,恰逢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因此这一产品从一“出生”就注定是难以扭转的败局。
目前渣打银行还在运作中的部分产品也有账面亏损情况,而这些产品要紧集中发售于2007年。
行业动态
银行理财首推“满期赎回”市场认为是“鸡肋”
2月20日北京商报
一年赎回难缓流淌性市场认为是“鸡肋”
理财产品经历了火爆之后,越来越多的商业银行开始推行创新产品吸引投资者的注意。
日前,兴业银行为其高端客户推出两款专门的理财产品。
这两款产品首次引入“满期可赎回”概念,每年固定时刻会开放一段时刻供投资者赎回,
兴业银行旨在为了增加客户资金的流淌性。
然而一年赎回一次可谓时刻有些长,所谓的创新概念究竟是便民依旧“鸡肋”?
这两款产品,一款是“第五期万利宝私人银行类第四款”,期限为886天,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产品门槛为30万元,预期年化收益率为7%;另一款产品为“2012年第三期万利宝私人银行类”产品,期限为1079天,同样为非保本浮动收益产品,
产品门槛与预期年化收益率和上款产品相同,都为30万元及7%。
记者在该行官网找到了这两款产品的介绍。
吸引投资者要紧有两方面,一方面确实是高收益,预期收益7%,假如客户一年后赎回,产品运作正常,可能1年期的产品会获得7%的收益,在同行同类产品中比较高;另一方面,即“满期赎回”概念。
“产品收益之因此较高,是因为投资门槛在30万元,银行给予的收益回报自然提高,而且这款产品不仅投资于公司债、企业债、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资产支持证券等,还包括一些符合私人银行客户风险特征的基础资产,例如信托受益权等。
”某第三方理财机构分析师解释道。
只是,也有投资者对“满期赎回”不理解。
既然要增加资金的流淌性,为何不像一些银行发行开放型产品那样,将满期赎回的期限设定得再短一些,假如一年赎回或者隔年赎回一次,资金的流淌性依旧欠缺。
“感受‘创新性’专门低,有些‘鸡肋’。
”兴业银行客户许女士直言。
只是,该行北京地区某支行的客户经理也给予了解释,私人银行类产品一般的发行期限较长,要紧在于私人银行客户手中的闲散资金可能更多些,客户也能够依照自己的喜好、实际情况选择期限较短的产品。
假如产品的可赎回期限太短,可能产品运作就难以到达承诺的收益。
如此一来,关于手头闲散资金较多的客户,能够将自己的资金锁定在一个较长的时刻内,中间假如想要提取,可在规定时刻中到银行赎回。
上述第三方理财机构分析师提醒投资者,这类产品期限较长,收益较高风险也比较高,因此客户假如购买这类产品,也要常“体检”,不要置之不理,以防受到损失。
同时,该分析师还建议银行能够缩短赎回期限,假如产品运作良好,能够推而广之到一般客户,降低门槛。
理财产品同样也会不靠谱投资者需慧眼识金!
2月20日成都日报
期限99天寓意“长长久久”,预期年化收益5.20%谐音“我爱你”……在刚刚过去的2月14日,许多银行纷纷推出了情人节理财产品,使得这些理财产品也过起了“情人节”。
不难看出,银行理财产品市场已成为现在一般老百姓投资渠道中最活跃的市场。
相关于普遍亏损的股票以及基金投资来讲,理财产品不仅能较存款取得更高的收益,且风险极低,深受投资者偏爱。
在过去的一年里,日益膨胀的银行理财产品发行增长速度之快、扩张规模之大,差不多上史无前例的。
在异常火爆的理财产品市场中,尽管大部分产品均实现了预期收益,但其中也不乏“坑爹”的产品,让投资者防不胜防。
同时,面对理财产品的复杂条款,多数市民差不多上“一头雾水”。
业内人士表示,尽管银行理财产品风险较低,且预期收益容易实现,但市民也不能如同“买白菜”那样选购,依旧应该通过认真研究,购买适合自己的、优质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