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方程教学设计(1)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4 解方程(一)| 青岛版(五四学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1.4 解方程(一)|青岛版(五四学制)一、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四年级下册数学的第4个单元,主要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在学习之前,学生需要掌握基本的加减乘除的计算以及带有括号的运算。
二、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实际情形,解读出方程式中的含义,并形成相应的数学模型。
2.能够解决一些简单的包含一元一次方程的数学问题。
3.能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学生需要理解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并且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2. 教学难点学生需要在解题时,理解对等原理,并进行正确的数学运算。
四、教学内容与方法1.教学内容本章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2.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
3.实际问题中的一元一次方程。
2.教学方法1.PPT演示法。
通过图表等形式讲解这一章的知识点及解题方法。
2.个别辅导法。
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辅导。
五、教学流程设计时间环节内容5 m导入 1. 老师通过简单的例子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2. 通过生活实例引发学生兴趣,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
10 m授课 1. 介绍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性质。
2. 讲解如何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式,以及求解过程。
15 m练习 1. 让学生在考虑一些实际情况,自己列出方程式,并进行求解。
2. 通过对一些经典案例进行分析,教授不同的解法及技巧。
10 m巩固 1. 让学生对所学习的知识进行复习,并进行一些看似简单的实例。
2. 让学生针对自己的不足之处进行补充、查漏,并提出问题。
5 m总结 1. 学生回答出本节课共学习到了哪些知识点,并提出本节课的感想。
2. 老师进行总结,强化本节课的重点。
六、教学评估本次教学的评估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能否正确分类解一元一次方程。
2.能否正确列出一元一次方程式。
3.能否运用所学知识独立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参考文献1.《数学乐园》,邢刚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学设计(1)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学设计 (1)一. 教材分析《解方程》是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的一部分,主要内容包括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方程的解的意义等。
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在解方程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和步骤。
2.难点:理解方程的解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方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讨论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一元一次方程案例和练习题。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3.准备课件和教学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入课题,例如:“小明买了一本书,原价是10元,现在打8折出售,小明需要支付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和解法,通过示例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练习,互相讨论和解决问题。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反馈。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具有挑战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方程的解的意义,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方程。
可以举例讲解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如购物、旅行等。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解方程的方法和步骤,以及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方程的能力。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4《解方程(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5.4《解方程(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解方程(一)》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章的一个知识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方程的概念和简单方程的解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引导学生学习解方程的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过程,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教材中给出了几个典型的例题,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学习解方程的方法。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方程的概念和简单方程的解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如对等式的性质理解不深,解方程的步骤不清晰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耐心引导学生,让学生充分理解等式的性质,明确解方程的步骤。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技巧。
2.难点: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性质,明确解方程的步骤。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来获取知识。
3.同伴教学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如PPT、黑板、粉笔等。
2.设计好教学情境,准备好相关的问题和例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问题的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例题,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或小组讨论的方式,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根据呈现的例题,设计一些类似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解答。
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解方程的步骤,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解方程教学设计一等奖 3篇
解方程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及检验的方法。
3、培养的分析能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初步学会检验某个数是否是方程的解,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提高计算能力。
帮助养成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
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并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流程:一、复习铺垫:1、教师:前面我们学了方程的意义,你还记得什么叫方程吗?(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怎样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2、判断下面哪些是方程吗?(1)a+24=73(2)4x<36+17(3)234÷a>12(4)72=x+16(5)x+85(6)25÷y=0.63、教师:上节课我们还通过玩天平游戏认识了等式的基本性质,还记得等式的基本性质吗?4、新课引入:这节课,我们就来应用等式的基本性质去解简易方程。
(板书课题:解简易方程)在学习解简易方程前,我们先来认识两个概念----方程的解和解方程。
二、探究新知:认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1、看图写方程。
出示上节课用天平称一杯水的情景图。
(100+X=250)2、求方程中的未知数教师: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交流,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后汇报:方法一: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50-100=150,所以X=150方法二:根据数的组成100+150=250,所以X=150方法三:100+X=250=100+150,所以X=150方法四:假如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100,那么也可得出X=1503、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
教师: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像上面,x=150就是方程100+x=250的解。
而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辨析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
解方程省级优秀教学设计4篇
解方程教学设计篇4解方程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57、58页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以及“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初步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
(3)关注由具体到一般的抽象概括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代数思想。
(4)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三)教学重、难点(1)“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利用天平平衡的道理理解比较简单的方程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单行纸一张(五)教学过程1.揭示课题,复习铺垫师:(出示课件)老师在天平的左边放了一杯水,杯重100克,水重X克,一杯水重多少?生:(100+X)克师:在天平的右边放了多少砝码,天平保持平衡呢?(教师边讲边操作100克、200克、250克)师:请你根据图意列一个方程。
生:100+X=250(课件显示:100+X=250)师:这个方程怎么解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解方程。
(板书课题:解方程)[设计意图:从复习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入手,引出课题,引导学习质疑,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探究、深入学习的积极性。
]2.探究新知,理解归纳(1)概念教学:认识“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两个概念师:(出示课件)那你猜一猜这个方程X的值是多少?并说出理由。
生1:我有办法,可以用250-100=150,所以X=150.生2:我有办法,因为100+150=250,所以X=150生3:老师我也有办法,我是这样想的,假如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100,就能得出X=150师:XXX同学的想法太棒了!我们一起探索验证一下。
请看屏幕,怎样操作才使天平左边只剩X克水,而天平保持平衡。
生:我在天平的左边拿走一个重100克空杯子,在天平的右边拿走100克的砝码,天平保持平衡。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演示课件)师:你能根据操作过程说出等式吗?生:100+X-100=250-100(课件显示:100+X-100=250-100)师:这时天平表示未知数X的值是多少?生:X=150(课件显示:X=150)师:是的,XXX同学的想法是正确的,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100,就能得出X=150。
《解方程(一)》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
《解方程(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掌握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 了解解方程的格式和检验的过程,并明白解方程的注意事项。
3. 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分析能力和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难点:学会方程的格式和检验过程并明白解方程的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师:我们昨天一起认识了方程,你知道什么是方程吗?生: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
师:谁能说一说,说出一些方式。
生:3+x=8,x+10=34,4x=9……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了解什么是方程,一方面复习以前学过的内容,一方面为下面的内容做知识基础。
二、探究新知师:观察上面的天平,你发现了什么?生1:天平都是平衡状态。
生2:天平左右两边的质量相同。
师:你能用等式表示出上面的等量关系吗?生1:5=5,5+2=5+2。
生2:12=12,12-2=12-2。
生3:x=10,x+5=10+5。
生4:x+5=15,x+5-5=15-5。
师:观察5=5和5+2=5+2两个等式有什么关系?生:5+2=5+2是在5=5的两边同时加2。
师:观察x=10和x+5=10+5,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生:x+5=10+5是在x=10的两边同时加5。
师:结合天平观察这四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天平的两边都加上相同的质量,天平仍平衡。
师:继续观察12=12和12-2=12-2,你又发现了什么?生:12-2=12-2是在12=12的基础上同时减去2。
师:观察x+5=15和x+5-5=15-5,你又发现了什么?生:x+5-5=15-5是在x+5=15的基础上同时减去5。
师:结合天平观察这四个等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天平的两边都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仍平衡。
师:由上面天平均平衡,我们知道了: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解方程教学设计_共10篇完整篇
★解方程教学设计_共10篇范文一:解方程教学设计解方程教学设计山前小学——陈晓露【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能根据等式的性质解较简单的方程.2、通过探究极简单的方程的解法,培养利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3、培养规范书写和自觉检查的习惯。
教学重点:根据等式的性质解较为简单的方程。
难点:利用天平平衡原理解方程时,使方程左边只剩一个X。
以及利用加减法解方程。
【教学准备】自制天平道具,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回顾旧知。
1、创设情景“听说画”。
读一段思考材料:有一个天平,左边有一个苹果,2个梨子,右边有4个梨子。
如果两边同时去掉2个梨子,天平还保持平衡吗?师:今天我们就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来帮助我们解决一个数学问题。
出示课题:解方程。
设计意图:在一开始利用这段难度很低的思考题活跃了课堂气氛,顺气自然引出本课的课题,并激活学生的参与意识。
二提出问题,探究新知.1、示例题1。
(1)提出问题。
师:能否用方程解答这个问题?请生列出程:x3=9(教师板书)师:盒子里有几个球?相信这个问题对同学们来说一定非常的简单,不过我们现在来探索如何利用天平保持平衡的道理来解方程.(2)探究解法。
师:我们来研究解决这个方程的放法.请同学们看图.(出示自制的天平道具:讲解用■表示X,■表示一个球。
)师:为了求X代表几个球,哪种方法最好?请同学们操作并思考:①你打算怎么样让天平保持平衡?②哪种让天平保持平衡的方法可以很容易地看出X代表几个球?学生思考交流后,展示他们的方法,进一步明确:从天平两边同时去掉三个球,使天平左边只剩X,就可以看出X代表6个球。
(在道具上操作)师:方程的两边同时减去2,z左右两边仍然相等吗?减去1呢?为什么要从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而不是减去其他数呢?(再次强调为了可以很容易地看出X代表几,最好的方法是使左边只剩X。
)小结:在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师:能不能把这个变换过程在方程上表示出来?试一试。
五年级上册数学《5简易方程:解方程(例1)》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数学《5 简易方程:解方程(例1)》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并学会使用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2.学生能够掌握移项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并能独立解决简单的方程问题。
2.过程与方法:1.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等过程,形成解决方程问题的基本思路。
2.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掌握解方程的基本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并善于解决数学方程问题。
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意识,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二、教学重点•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理解移项解方程的原理。
•学会使用移项法解简单的方程。
三、教学难点•理解移项解方程的过程中,符号的变化规律。
•熟练应用移项法解决实际方程问题。
四、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解方程的例子和练习题。
•黑板或白板,用于展示解题步骤和方程示例。
•练习本和笔,供学生记录和练习。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和移项解方程的原理。
•演示法:通过多媒体或板书,演示解方程的步骤和方法。
•练习法:通过大量练习,让学生熟练掌握解方程的技能。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方程问题。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创设情境: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打折、分配糖果等),引出需要解决的方程问题。
•提问引导:让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并列出初步的等式关系。
2. 知识讲解•讲解等式的基本性质,特别是等式两边加(减)同一个数或式子,等式仍然成立。
•引入移项的概念,解释移项的目的是为了将未知数单独放在等式的一边。
•通过具体例子,详细演示移项解方程的过程,包括移项时符号的变化规律。
3. 巩固练习•提供一系列简单的方程练习题,让学生尝试使用移项法解方程。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解答疑问。
4.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些稍复杂的方程问题,并尝试用移项法解决。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例1)》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例1)》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例1)》主要讲述了方程的概念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方程的意义,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内容安排合理,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有利于学生掌握。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算术运算和代数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
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往往还不能很好地将代数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对方程意义的理解,以及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方程的概念,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方程的概念和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
2.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方程问题,以及解方程的步骤。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以实际案例为载体,引导学生将代数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
2.学具:练习本、笔。
3.教学素材:相关实际问题案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小明买了一些苹果,卖苹果的单价是5元/斤,小明给了卖苹果的100元,最后找回了一些钱。
问小明买了多少斤苹果?2.呈现(10分钟)介绍方程的概念,让学生理解方程是表示两个表达式相等的数学语句。
然后讲解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如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题和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选取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方程解决。
解方程一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解方程一教学设计引言解方程是数学中重要且基础的内容,它不仅在数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也在现实生活中有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解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初中阶段就需要掌握解方程的方法和技巧。
本教学设计旨在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方法。
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什么是方程以及方程的基本概念;2. 学生能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和方法;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2. 准备了一些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题目,包含包含变量的正数、负数和零;3. 准备了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教师用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例如:小明今年的年龄是x岁,明年年龄将会是几岁?教师带领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并引出方程的概念和解方程的必要性。
步骤二:引入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方法(10分钟)教师通过板书的形式向学生介绍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例如:找到方程中的未知数,将已知条件转化成运算式,整理方程,逐步解开方程中的括号并合并同类项,最终求出未知数的值。
步骤三:解题实例演示(15分钟)教师选取几个较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实例,向学生展示解题过程。
通过逐步演算,让学生理解解方程的思路和方法,并注意解方程中各个步骤的重要性。
步骤四:学生练习(20分钟)教师布置一些练习题,供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可以通过随机抽查的方式对学生的解题过程和答案进行检查,及时纠正错误的思路和方法,确保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能力。
步骤五:实际问题应用(15分钟)教师将一些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实际问题呈现给学生,例如:小明爸爸今年的年龄是30岁,而他的年龄是父亲年龄的1/3,那么小明今年几岁?通过解方程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所学的解方程的知识。
步骤六: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重点强调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总结解题的一般性规律和技巧。
《解方程》教学设计(通用5篇)
《解方程》教学设计(通用5篇)《解方程》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学会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2、理解移项的概念;3、学会移项。
教学重点: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及移项法则;教学难点:利用等式性质1来解释方程的变形。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1、上节课的想一想引入新课:等式和方程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方程是等式,但必须含有未知数;等式不一定含有未知数,它不一定是方程。
2、下面的一些式子是否为方程?这些方程又有何特点?①5x+6=9x;②3x+5;③7+5×3=22;④4x+3y=2。
由学生小议后回答:①、④是方程。
分析这些方程得:①等式两边都是一次式或等式一边是一次式,另一边是常数,②这些方程中有的含一个未知数,也有的含两个未知数。
我们先来研究最简单的(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的一元一次方程。
3、一次方程:我们把等号两边是一次式、或等号一边是一次式另一边是常数的方程叫做一次方程。
注意:一次方程可以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数:如上例的④。
4、一元一次方程: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一次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5、判断下列方程哪些是一次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口答)①2x+3=11;②y=16;③x+y=2;④3y-1=4y。
6、什么叫方程的解?怎样解方程?关键是把方程进行变形为x=?即求得方程的解。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如何求一元一次方程的解(点出课题)利用等式性质1解一元一次方程二、讲解新课:1、等式性质1:出示天平称,在天平平衡的两边同时都添上或拿去质量相同的物体,天平仍保持平衡,指出:等式也有类似的情形。
强调关键词:“两边”、“都”、“同”、“等式”。
2、利用等式性质1解方程:x+2=5分析:要把原方程变形成x=?只要把方程两边同时减去2即可。
注意:解题格式。
例1解方程5x=7+4x分析:方程两边都有含x的项,要解这个方程就需要把含x 的项集中到一边,即可把方程变形成x=?(一般是含x的项集中到方程的左边,使方程的右边不含有x的项),此题的关键是两边都减去4x。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解方程(1)》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解方程(1) 》人教版一. 教材分析《解方程(1)》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的一部分,主要介绍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方程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问题有较强的求知欲。
但部分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仍存在对概念理解不深、解题思路不清晰的现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理解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能够熟练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
2.难点:理解方程解的概念,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解方程的方法。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解方程的方法。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反馈评价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解方程的过程和实例。
2.练习题:准备一定数量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投影仪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方程的概念,如“小明买了3个苹果,小华买了5个苹果,他们一共买了多少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展示和解讲课件,讲解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基本方法,如“移项、合并同类项、化系数为1”等。
并通过具体例子,让学生理解方程解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小学数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解方程(一)》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4课时《解方程(一)》教学设计一、复习旧知1.这些式子都是方程吗?5+x=26 7x=98 x÷124+x>2 x+x=18 xy=98师:什么是方程?2.看图列方程。
二、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通过对天平的认识知道了什么是方程,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利用天平去探究更一、探寻发现“天平保持平衡的规律”1.探究:等式的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师:在天平的左侧放一个5克砝码,右侧也放一个5克砝码,这时你发现了什么?师做实验,并课件出示:反馈:天平的指针指向中间,天平平衡;天平左右两边的质量相等。
师:说的真好!你能写出一个等式吗?师:如果在天平的左侧加上一个2克砝码,天平会怎么样?师:要使天平恢复平衡,可以怎么办?师做实验,并课件出示:师:你还能写出一个等式吗?师做实验,并课件出示:师:你看见了什么?会得出什么呢?反馈:天平左侧的砝码质量是xg,师做实验,并课件出示:师:你能列出一个方程吗?师:如果在两侧都加上一个10克砝码呢?会出现什么情况?怎样用方程表示?课件出示:师: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分小组说说。
引导学生得出:天平两侧都加上相同的质量,天平仍保持平衡。
等式的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2.探究:等式的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师:刚才通过探究我们发现:天平两侧都加上相同的质量,天平仍保持平衡,那么天平两侧都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还会保持平衡吗?师:这只是我们的一个推测,到底这个结论是否正确呢?我们可以利用天平验证。
课件出示:学习提示:(1)在天平的两侧各放入一个10g和2g的砝码。
(2)在天平的两侧各去掉一个2g的砝码。
(3)观察天平的变化情况,如果平衡,怎样用等式表示。
(4)得出的结论是什么?课件出示:反馈:在天平的两侧各放入一个10g和2g的砝码,天平平衡,12=12。
两侧各去掉一个2g的砝码,天平仍然平衡,12-2=12-2。
得出的结论是:天平两侧都减去相同的质量,天平仍保持平衡。
2023年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学设计(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学设计(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解方程教学设计第【1】篇〗教学目标:1、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并能较熟练地运用它解形如x+a=b 的方程。
2、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形如x+a=b的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理解方程的解、解方程的含义,会检验给出的未知数的值是不是某方程的解。
4、培养学生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对等式的基本性质一的理解和运用。
2、掌握解形如x+a=b的方程的依据、步骤和书写格式。
3、能较为熟练地运用形如x+a=b的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掌握解形如x+a=b的方程的依据、步骤和书写格式。
2、较为熟练地运用形如x+a=b的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教学时由复习方程的意义入手,在出示情境图后提出问题,学生最先想到的是算术方法,此时引导:你能列方程解决这一问题吗?在列出方程600+x=860后,怎样求x呢?在学生渴望解决这一问题的内在需求的驱使下,展开合作探索活动。
在教学等式的基本性质时,可利用实物演示,通过提问:怎样变换,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以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把两组图的内容归纳成一句话。
这样,及时引导学生超脱实例的具体性,实现必要的抽象概括。
这时就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探索x的值的求法,然后在小组讨论后汇报。
学生在陈述自己的想法时,不仅要说出自己是怎样推算的.,还要请学生说出这样推算的理由。
在这一过程中,要特别强调解方程的每一步得到的都是等式,而不是递等式。
教学中还要重视对学生书写的要求,初学时,可要求学生等号对齐。
方程两边同时减去一个数的计算过程,开始练习时也要求学生写出来,待熟练之后再简写。
无论是解方程还是检验,都要从一开始就强化书写规范,以发挥首次感知先入为主的强势效应,促进良好的书写习惯的形成。
最后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概念时,要强调: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而解方程是一个过程,帮助学生理解、区别这两个概念。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解方程》教学设计 (1)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简易方程——解方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6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演示,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式,并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在解方程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含义。
2、会根据等式不变的规律解形如X±a=b的方程,掌握解方程的格式和写法。
3、会检验一个具体的值是不是方程的解,掌握检验的格式。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教学难点:理解形如x±a=b的方程原理,会解简易方程。
学情分析:解方程的过程实际上是一连串等式性质的演绎推理过程,最终将原方程转化为与其等价的“x=?”的形式。
在学习解方程前呢,学生已经理解了“方程”的含义,只有理解了“方程”的含义,才有可能明确所谓“解方程”。
同样道理,为使等式的基本性质成为解方程的认知基础,教学中重视对它的理解。
就可以有效地避免解方程时的机械的模仿和死记硬背。
同时学生在解方程时容易出错,所以,我还要重视培养学生的书写规范和自觉检验的习惯。
教学过程一、激趣复习1、什么叫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
(过渡:请你根据方程的定义判断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哪些不是?并说明理由)2、下面哪些式子是方程?哪些不是?(说明理由)3-1.4=1.6 x+1.8=2.9 a×2<2.48+x 6.2÷2>3 2x+y=16 (过渡: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得从两方面着手,一看式子中有没有未知数,二看是不是等式,看来大家对方程的概念掌握得很好。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有关方程的知识,去探索未知数的值,即解方程(板书))二、自主探究算理1、出示教材第67页例1情境图师:认真观察这个图,说一说从图上你都知道了哪些信息?生:盒子里球的个数用x个表示,盒子外面有3个球,一共是9个。
解方程(一)教学设计
了解解方程的定义和目的:解方程是指求出使方程成立的变量值的过程。解 方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问题,例如求出物体运动轨迹、求出折线的 斜率、求出等比数列的公比等。
了解解方程的基本方法:解方程的基本方法包括求根公式、因式分解、牛顿 迭代法等。根据题目的不同,可以选择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掌握解方程的注意事项:在解方程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要分类讨论,例如对于一元二次方程,要考虑它的解的个数是 0、1 还是 2。
要检查解的可行性,即确保解的值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虚数或其他不存在 的值。
要注意运算的优先级,例如乘法和除法的优先级要高于加法和减法。
要注意符号的变化,例如在解一元一次方程时,可能会出现符号变化的情况。 实战演练:让学生通过练习题来实际操作解方程的过程,加深对解方程的理 解和掌握。可以设计一些模拟题,让学生练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结归纳:最后,可以让学生总结归纳解方程的过程和方法,并且能够灵活 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方程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通过操作、演示,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式,并能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在解方程的过程中,初步理解方程的解与解方程。
2、通过创设情境,经历从具体抽象为代数问题的过程,渗透代数化思想,并通过验算,促进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3、在观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
学习重点:用等式的的性质解方程,理解算理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方程
1、研究例1:
猜球游戏:出示一个乒乓球盒,猜里面有几个球?引导学生用字母来表示球数?x
导语:要想精确知道多少个球?再给大家一些信息(课件出示:天平左边盒子和二个球,右边有七个球)
设问:能用一个方程来表示吗?板书x+2=6
二、探究算理
设问:你们知道x等于多少吗?那这个答案4你们是怎么想出来的吗?说说你们的想法?
预设:a、7-4=2;b、4+2=7,所以x=4,c、左右二边都拿掉二个乒乓球,右边还剩下4个,所以x=4
研究第三种想法:设问:左右同时拿个二个乒乓球天平会怎么样?
学生上台用天平演示
请学生们把刚才的过程用式子表示出来,板书:x+2-2=6-2
追问:你怎么想到是拿到二个乒乓球,而不是拿到一个或者三个呢?
尝试验算:板书:左边=4+2=6=右边,所以我们就说x=4是方程的解,板书方程的解,尝试说说方程的解;刚才我们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可以自学书本)
讲解解方程的书写格式(与天平相对应)
小结:刚才我们用了好多方法来解方程,重点研究了第三种解方程的方法,这种方法我们用到了什么知识?课件再次演示后,得出方程的两边同时去掉相同的数,左右两边仍相等。
尝试:解方程:x-1=3,
想一想:如果要用天平的乒乓球,如何来表示出这个方程?
指名摆一摆,学生尝试解决,并用操作来验证
2、研究例2:3x=18
学生尝试后出示:3x÷3=12÷3
用小棒操作后交流后想法:方程的左右二同时除以一个相同的数(零除外),左右二边仍旧相等。
展示,课件演示后小结:方程的左右二边可以同时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左右二边仍旧相等,追问得到还可以同时乘以一个相同的数
总结:解方程时,我们都是想使方程的一边只剩下一个x,而且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使方程保持平衡,我们可以采用……
三、巩固练习:
1、p59页1
2、后面括号中哪个是x的值是方程的解?
(1)x+32=76 (x=44, x=108)
(2)12-x=4 (x=16, x=8)
3、解方程
p59页第2题的前面四题,要求口头验算
四、总结:
五、机动:研究练习2中的第二题,怎么用今天的方法来解方程。
《解简易方程》是数与代数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内容,是“代数”教学的起始单元,对于渗透与发展学生的代数化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本节课教材在编写上为了实现中小学的衔接,改变了以往利用“加减法逆运算和乘除法逆运算”而是利用天平原理即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经验(逆运算)来解方程,对于今天运用天平的原理来解方程,造成了极大的干扰,所以在本节课中我力图直观,让学生在直观的操作与演示中自主建构。
同时借助观察、操作、猜想与验证,一方面来促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等式的性质,能利用等式的性质来解方程,同时也让学生抽象方程,解释算理中来经历代数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及数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