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9 古诗四首教学案 苏教版

合集下载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课《古诗四首》教案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课《古诗四首》教案
培养学生的阅读、鉴赏和朗诵能力,能够理解并欣 赏四首古诗的意境和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
02
01
03
通过课堂讲解、小组讨论和个人思考等方式,引导学 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
运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形式,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体差异,进行差异化教学, 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逐句解释古诗的意思,强调关键字词的含义和用 法,帮助学生理解整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介绍诗人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古诗的深 层含义和诗人的情感表达。
巩固练习
01
朗读背诵
02
组织学生朗读古诗,指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语调和节奏,要求他们背诵 并默写重点诗句。
03
拓展应用
04
引导学生将所学古诗的知识应用于类似的情境或主题中,培养他们的 迁移能力和创新思维。
难点
难点二:掌握古诗的韵律和节奏
古诗讲究韵律和节奏,这些要素对于理解古诗的情感和意境至关重要。教师需要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古诗,掌握其韵律和节奏 ,从而更好地感受古诗的音乐美和情感表达。
难点
难点三:理解古诗中的典故和文化背景
古诗中经常运用典故和文化背景,这些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为陌生。教师需要为学生介绍相关的历史 文化背景,帮助他们理解典故的含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古诗的内容和主题。
100%
促进专业成长
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深入思考教育 的本质和目标,增强教师的专业 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促进教师 的专业成长。
80%
增强创新能力
反思能够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和 探索精神,促使教师不断尝试新 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教学效 果和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师自我反思的内容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9课《古代诗词四首》教案(新版)苏教版1(5篇范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9课《古代诗词四首》教案(新版)苏教版1(5篇范文)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9课《古代诗词四首》教案(新版)苏教版1(5篇范文)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第9课《古代诗词四首》教案 (新版)苏教版1九古代诗词四首第一课时《春望》《泊秦淮》【学习目标】1.理解诗人的爱国情怀。

2.欣赏诗的艺术特色。

3.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学习重难点】1.欣赏诗的艺术特色。

2.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愈是危难时期,这种情感表达得愈强烈,愈是令人感动。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两首爱国诗篇。

二、自主预习1.走近作者。

杜甫(712-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有“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杜牧(803-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2.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簪(zān)浑(hún)夜泊(bó)...3.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春望》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

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

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2)《泊秦淮》一诗中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什么人?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明确: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

全诗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1)《春望》的首联写了哪几个形象?这些形象各有什么特点,组成了怎样一幅画面?明确:写了国都、山河、城、草木四种形象。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古诗四首》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古诗四首》教案 苏教版-苏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古诗四首》三. 朗读理解杜甫:忧国伤时,催人泪下安史作乱,长安沦陷,大唐王朝盛极而衰。

诗人杜甫目睹长安人民的惨祸,想到自己一家的遭遇,不禁潸然泪下,万般感慨,融于笔端,挥笔写下千古传颂的《春望》。

这首诗从“望”写起,以“愁”作结。

前四句写春望之景,后四句抒春望之情。

首联从大处落笔,总写眼中所见。

上句蕴含山河依旧、国事全非的深沉感慨;下句极写城池残破、满目疮痍的荒芜景象,深切表达了诗人沉痛的心情。

颔联两句最为感人:鸟语花香,明媚春光,往往使人心旷神怡。

然而诗人却见花开而落泪,闻鸟语而惊心,春光愈是烂漫,内心愈是伤感。

这里色感相连,声动相应,景随情移,情随景生,匠心独运,感人至深。

颈联则更深一层写春日所感,直抒胸臆,自然真挚。

尾联正面描绘诗人自我形象,收束全篇。

通过白发日稀、频频搔首的外在形象,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的深广忧思。

四. 作者的感情触目伤怀、忧国思家学习《泊秦淮》一.【诗人简介】杜牧,唐代文学家。

字牧之。

太和进士,曾为某某观察使、中书舍人等职。

以济世之才自负,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

其诗多讽谕时政之作。

写景抒情的小诗,多清俊生动。

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有《樊川文集》。

【创作背景】《泊秦淮》是杜牧游金陵,夜泊秦淮时所作。

流经城内的秦淮河两岸,从六朝以来,一直是权贵富豪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的地方。

诗人泊舟于此,眼见灯红酒绿,耳闻淫歌艳曲,触景生情,借古讽今,写下了这篇七绝。

二. 朗读理解杜牧:讽刺辛辣,悲痛深沉杜牧的诗伤时忧国,洒脱俊爽,境界廓大,含义深刻。

《泊秦淮》首句写景,先竭力渲染水边夜色的清淡素雅。

烟、水、月、沙四者,被两个“笼”字和谐地融合在一起,融绘成一幅极其淡雅的水边夜色。

它是那么柔和幽静,而又微微浮动流走的意态,笔墨是那样轻淡,可那点迷蒙冷寂的气氛又是那么浓。

次句叙事,点明夜泊地点。

三、四句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由歌曲之靡靡,引出“不知亡国之恨”。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词四首》教学设计 苏科版-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词四首》教学设计 苏科版-苏科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古诗四首一、预习要求:1、熟读课文;2、疏通字词,理解文意。

二、文本细读《春望》全篇情景交融,感情深沉,而又含蓄凝练,言简意赅,充分体现了“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且这首诗结构紧凑,围绕“望”字展开,前四句借景抒情,情景结合。

诗人由登高远望到焦点式的透视,由远及近,感情由弱到强,就在这感情和景色的交叉转换中含蓄地传达出诗人的感叹忧愤。

由开篇描绘国都萧索的景色,到眼观春花而泪流,耳闻鸟鸣而怨恨;再写战事持续很久,以致家里音信全无,最后写到自己的哀怨和衰老,环环相生、层层递进,创造了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共鸣、深思的境界。

表现了在典型的时代背景下所生成的典型感受,反映了同时代的人们热爱国家、期待和平的美好愿望,表达了大家一致的内在心声。

也展示出诗人忧国忧民、感时伤怀的高尚情感。

《过零丁洋》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起一经”当指天祥二十岁中进士说的,四周星即四年。

天祥于德祐元年(1275),起兵勤王,至祥兴元年(1278)被俘,恰为四个年头。

此自叙生平,思今忆昔。

从时间说,拈出“入世”和“勤王”,一关个人出处,一关国家危亡,两件大事,一片忠心。

唐宋时期,一个人要想替国家做出一番事业,必须入仕,要入仕,作为知识分子必须通过科举考选,考选就得读经,文天祥遇难时,衣带中留有个自赞文说:“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就是把这两件事拴在一起的。

圣人著作就叫经,经是治国安邦的。

这两句诗,讲两件事,似可分开独立,而实质上是连结在一起的。

干戈寥落一作干戈落落,意思相近。

《后汉书·耿弁传》“落落难合”注云:“落落犹疏阔也。

”疏阔即稀疏、疏散,与寥落义同。

《宋史》说当时谢后下勤王诏,响应的人很少,这里所讲情况正合史实。

颔联接着说“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还是从国家和个人两方面展开和深入加以铺叙。

宋朝自临安弃守,恭帝赵昰被俘,事实上已经灭亡。

剩下的只是各地方军民自动组织起来抵抗。

文天祥、X世杰等人拥立的端宗赵昱逃难中惊悸而死,陆秀夫复立八岁的赵昺建行宫于崖山,各处流亡,用山河破碎形容这种局面,加上说“风飘絮”,形象生动,而心情沉郁。

八年级语文第9课《古代诗词四首》泊秦淮教案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第9课《古代诗词四首》泊秦淮教案苏教版
板书: 借题发挥
商女 豪门贵族
主题:对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和对历史兴亡的感慨。
谁来把这两句话的意思说一说?(如烟的水汽笼罩在秦淮河上,月光映照着江边的沙岸。宁静的夜里把船停在岸边,靠在酒家。)
“笼”是什么意思?(笼罩)“寒”字令你想到了什么?(天气寒冷,表 明这是深秋时节)除了季节的冷?有没有别的方面的冷?(心的冷)
2、赏析三、四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商女,请同学们看一下注解。(指以卖唱为生的歌女。)
所以“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是借题发挥,批评豪门贵族,表现了诗人对他们这种醉生梦死生活的鄙视。陈后主醉生梦死,亡了国,这些豪门贵族不以为鉴,一样 会步陈后主的后尘,除了忧伤、悲愤、鄙视外,从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感慨中,我们还可感受到作者那颗忧国忧民的心。
五、齐读并背诵全诗。要求:读出忧伤、悲愤 。
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
杜牧生活于晚唐时期,这时的唐王朝内忧外患,战乱不断,民不聊生。
秦淮,是一条河的名称。有谁知道这条河在哪呀?(江苏省)秦淮河由城中穿过,流入长江,两岸酒家繁多,是当时豪门贵族、官僚士大夫享乐游宴的地方。
《后庭花》据传是南朝陈后主所作,由于陈后主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最终丢失了江山,因此他所作的《后庭花》也就成为了亡国之音。
泊秦淮
课题
九 泊秦淮
教学目标
1、有感情 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3、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教学重点
背诵默写诗歌。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教 学 过 程
个性化 或札记
一、导入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古诗四首)教学设计 苏教版 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9课(古诗四首)教学设计 苏教版 教案
汇报情况:(幻灯片17)
《泊秦淮》这首诗表面上是斥责歌女,其实是在借题发挥。你认为作者的真实用意是什么?
诗人指责商女,其实是一种曲笔,真正指责的是座中点歌的人,讽刺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诗人针砭时弊,抒发心中的不满。表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幻灯片18)
学生简介作者。
学生按照要求朗读古诗。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加强合作学习,养成自主、探究交流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 法
讲练结合
学 法
小组合作探究
教 具
多媒体
学 具
课 时
两课时
课 型
讲授
其 它
第 一 课 时(一课时的教学设计本行可以删去)
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课后学习
将这两首诗熟读成诵;收集其他爱国诗篇朗诵给同学、老师和家长听。
学生搜集爱国诗篇。
板书设计
春望
唐 杜甫
触景伤怀 忧国思家
泊秦淮
唐 杜牧
对世风时局的忧愤
第 二 课 时(出示幻灯片21)
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一、导入语:
上节课,同学们饱含深情地朗读了两首古诗,理解了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在朗读中学会了审美,提高了文学欣赏的水平,这节课我们再学习两首古诗。(板书课题)
(2).诗人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写这首诗的?(幻灯片31)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两句这两句震撼人心的千古名句,使我们对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肃然起敬。谈谈你读了这首诗后的感受。(幻灯片32)
四、小结:(幻灯片33)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9古诗四首word教案(1)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9古诗四首word教案(1)

《古诗四首》教案1课题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四首诗,结合对诗人身世、写作背景的了解,准确理解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感。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重、难点目标1、2 难点:目标2课前准备学生读通古诗,结合页下注工具书梳理诗歌内容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个性化或札记一、导入新课,检查课前积累。

1.导入语。

2.学生活动:举手发言,列举中国爱国名人名言或他们的爱国事迹1例。

3.切入本课,明确目标:学会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深入理解诗歌的思想主题,并学会对名句进行赏析。

[幻灯片出示本堂课学习目标]二、配乐朗诵,总体感受并进一步理解四首古诗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1.范读:1)多媒体画面、诗文、配乐朗诵。

2)学生活动:静静地欣赏,并正音正字,正确把握诗句的朗读节奏,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交流:1)四首诗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怎么知道的?[投影]2)学生活动:4人一组,各抒己见,并努力使对方接受。

如对方不接受,则应竭力反驳。

注意:陈述理由或反驳意见要有依据。

提示:可查阅资料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探究诗中意境,体味真情实感。

[明确:《春望》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泊秦淮》抒发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过零丁洋》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3.组织班级交流。

1) 学生活动:每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在班级发言。

2) 教师适时点评,加以引导。

[在交流中穿插幻灯投影,介绍背景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写作背景、诗人身世,正确理解诗歌内涵。

]4.变换角色,模仿诗人,学会有感情地朗读。

1) 如果你是诗人,此情此景,此时此刻,你会带着怎样的情感分别吟诵这四首诗呢?2) 学生活动:①走进那个时代,把自己当作诗人,用诗的语言抒发心声。

②小组为单位进行练习。

③小组之间开展朗诵比赛,比哪一组朗读得最有感情,最为流畅。

[播放背景音乐]3) 同学互评,教师点拨,适当进行比较鉴赏。

九古诗四首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九古诗四首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九古诗四首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并背诵九古诗,体会古典诗词的韵味和美感。

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3.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诗意,背诵九古诗。

2.教学难点: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体会古典诗词的美。

三、教学准备1.课件、视频、音频等多媒体设备。

2.学生预习资料。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登鹳雀楼》1.导入介绍诗人王之涣及其生平,引发学生对诗人的兴趣。

2.诗解让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分析诗的结构和意境。

3.赏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背诵组织学生集体背诵,巩固记忆。

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感悟文章。

第二课时:《望庐山瀑布》1.导入介绍诗人李白及其生平,引发学生对诗人的兴趣。

2.诗解让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分析诗的结构和意境。

3.赏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背诵组织学生集体背诵,巩固记忆。

5.作业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画一幅描绘瀑布的画。

第三课时:《江南春》1.导入介绍诗人杜牧及其生平,引发学生对诗人的兴趣。

2.诗解让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分析诗的结构和意境。

3.赏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背诵组织学生集体背诵,巩固记忆。

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描绘江南风光的文章。

第四课时:《宿建德江》1.导入介绍诗人孟浩然及其生平,引发学生对诗人的兴趣。

2.诗解让学生自读诗歌,理解诗意,分析诗的结构和意境。

3.赏析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4.背诵组织学生集体背诵,巩固记忆。

5.作业让学生结合诗歌内容,写一篇200字左右的感悟文章。

1.让学生谈谈学习九古诗的收获和感悟。

3.布置下一节课的学习任务。

六、课后作业1.背诵九古诗。

3.结合所学,创作一首描绘自然风光的诗歌。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古典诗词的魅力,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语文:第9课《古诗四首》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语文:第9课《古诗四首》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小组诗歌朗诵比赛,推荐最佳选手。
2
班级诗歌朗诵比赛。组织评价。
参与,听读,评价。
教学反思
第二块:感知诗的内容和艺术形式。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1
情境2:辩论:结合诗的内容和写作背景看,你认为哪首诗的作者最爱国。组织交流评价。
辩论,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将这四首诗熟读成诵;收集其他爱国诗篇朗诵给同学、老师和家长听。
9《古诗四首》
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四首诗;2、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激情。
课前学习:借助工具书扫清阅读障碍;查找四首诗的写作背景;选出最喜欢的诗熟读成诵。
第一块: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Βιβλιοθήκη 备注1情境1: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开展诗歌朗诵比赛,推荐最佳选手进入班级诗歌朗诵比赛。(比:咬字正、发音清、节奏准、情感好。)巡视,指导。

八年级语文上册 9.(古诗四首)教案 苏教版 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9.(古诗四首)教案 苏教版 教案

9.《古诗四首》【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重点)2、了解诗人的身世、创作背景等,准确把握诗中的真正情感。

3、对名句的深入理解。

(重点)4、诗的艺术特色。

(难点)5、有感情地朗诵四首古诗并加以背诵。

(重点)6、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正确面对人生逆境的健康心态。

【课时安排】二课时【知识】《后庭花》:歌曲《某某后庭花》的简称。

南朝陈皇帝陈叔宝终日沉溺于声色,不务国事,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至亡国,所以后人以此曲为亡国之音。

【学习过程】一、预习·热身1、给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烽.火簪夜泊.夜阑.戍.轮台僵.卧溅搔抵2、为下列加粗的字词选择正确的义项(1)不胜簪( B )A.胜利 B.能承受 C.不能承受(2)家书( C )A.家里的藏书 B.家里的书籍 C.家信(3)隔江( C )A.长江 B.大江 C.秦淮河(4)尚思( A )A.还 B.高尚 C.尚且(5)一经( C )A.经过 B.《诗经》 C.儒家经典3、下列诗句出处、作者及朝代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 )A.“铁马冰河入梦来”——《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唐朝B.“留取丹心照汗青”——《某某先生全集》——文天祥——南宋C.“隔江犹唱《后庭花》”——《全唐诗》——杜牧——唐朝D.“家书抵万金”——《杜诗详注》——杜甫——唐朝4、按要求默写。

(1)《春望》中,表达了作者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2)《泊秦淮》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中,表明作者身闲志不闲,壮志不移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4)《过零丁洋》中,用带感情色彩的地名自然相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二、研读·互动(一)导入学习第一首诗《春望》1、听配乐朗诵。

2、品味全诗。

(1)根据诗歌背景思考全诗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

九 古诗四首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九 古诗四首 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九古诗四首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熟读并背诵《钱塘湖春行》、《山行》、《登高》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四首古诗。

理解并掌握四首诗的基本内容、主题和艺术特色。

学会分析古诗的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阅读方式,培养学生的朗读、默读和背诵能力。

通过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通过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熟读并背诵四首古诗。

理解并分析四首诗的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

2.教学难点:理解诗人的情感表达。

分析古诗的艺术特色。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钱塘湖春行》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钱塘湖春行》的背景和作者白居易。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白居易和《钱塘湖春行》的知识。

2.阅读与感悟学生自读《钱塘湖春行》,感受诗中的美景。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

3.交流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发言进行点评。

4.朗读与背诵学生齐读《钱塘湖春行》。

教师指导学生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第二课时:《山行》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山行》的背景和作者杜牧。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杜牧和《山行》的知识。

2.阅读与感悟学生自读《山行》,感受诗中的意境。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

3.交流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悟。

教师选取有代表性的发言进行点评。

4.朗读与背诵学生齐读《山行》。

教师指导学生背诵,检查背诵效果。

第三课时:《登高》1.导入教师简要介绍《登高》的背景和作者杜甫。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杜甫和《登高》的知识。

2.阅读与感悟学生自读《登高》,感受诗中的意境。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意境和修辞手法。

3.交流与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诗的理解和感悟。

九古诗四首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九古诗四首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

九古诗四首教案(苏教版八年级上)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诗歌内容,领略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2.了解诗人的身世、创作背景等,准确把握诗中的真正情感。

3.有感情地朗诵四首古诗并加以背诵。

学习重点: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的爱国深情。

能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教学设想:这四首诗都表达了每位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学习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在自主的合作、探究中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体味诗中的爱国深情。

课前学习:1.借助工具书解决字词疑难,熟读诗歌。

2.四人一小组,组长分配任务。

利用图书馆或上网查阅并收集有关诗人及创作背景的相关资料。

教具准备:录音机(配乐朗诵)教学流程:一.新课切入1.出示话题“爱国”,围绕这一话题,自由发言,说自己想说的话。

2.爱国,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爱国更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秀传统。

(由此导出诗人及诗题)二.听诗中的深情1.播放四首古诗的配乐朗诵,感受诗人深沉的爱国情怀。

听两遍:第一次注意正字正音、节奏等,要求学生边听边作好标记;第二次重在感受诗的情感气势。

2.谈听后初感,确定每首诗的感情基调:《春望》(忧伤)、《泊秦淮》(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悲怆豪壮)、《过零丁洋》(慷慨悲壮、正气凛然)3.自由朗读,加以体会。

4.齐读感受。

三.说诗的故事1.说诗人与诗第一次小组合作交流。

内容可以是:诗人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写这首诗的?诗人当时的境遇如何?诗人的哪些经历与本诗有关?你觉的他是怎样一个人?再推荐代表作全班交流,师作必要补充。

2.叙诗中情景第二次小组合作探究:借助工具书及课本注释,一起讨论理解诗的内容;再走进诗人所处的时代,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转换角色,把自己当作诗人,用自己的语言,叙述诗中情景,发出内心感慨。

选出最具诗人气质的同学作代表作全班交流。

四.诗中情感1.跟着配乐朗诵,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分小组进行练习,组织小组赛,读后师生共作简评,加深理解。

3.自由地、有感情地背诵这四首诗,体会诗中深沉的爱国情怀。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9古诗四首word教案(6)

苏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9古诗四首word教案(6)

古诗四首教学课题古诗四首课型新授本课课时数: 2 本教时为第 2 教时备课日期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1.理解诗歌内涵,准确把握诗中情感,真正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深入理解名句,培养学生品味语言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与手段:朗读、理解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学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背景。

南宋光宗绍熙三年(1192),闲居故乡山阴(今浙江绍兴)农村的诗人陆游,已是68岁的老人了。

农历十一月四日夜,一场暴风雨勾起了这位爱国志士对往昔军旅生涯的追忆。

于是作此诗以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

2、自由朗读,边读边思,并结合有关资料,在书旁写下自己的想法。

3、对照注释,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

并进而说说诗意。

指名讲述,然后把意思贯串:年老力衰,只能在荒僻的小村里僵卧着,但是壮怀犹在,还希望为国家到边疆去效力。

夜深了,大风雨的声音,激起无限的思绪,为了拯救国家,连梦境也是骑着铁马奔向北方去啊。

全诗写出作者至老不衰的爱国豪情。

4、讨论“陆游因风雨大作而想到卫国战争,他在诗中是如何将两者联系起来的?”5、明确诗歌主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也饱含壮志难酬的痛切愁思。

这首诗语言朴实明快、豪放流畅、通俗平易;表现方法上采用“寄情于梦”。

二、学习《过零丁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理解诗歌内容现实转入梦境,自然而巧妙,满腔爱国热忱化为豪壮的诗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握诗人的爱国情怀1、简介作者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

宋理宗时中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

临安危急时,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而被拘,后脱险逃出,并率兵抗元,兵败而被俘。

在拘囚中,经敌人多方折磨,百般诱降,但临死不屈,终被元军杀害。

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宋末著名的爱国诗人。

这首诗写于文天祥被俘第2年。

这首诗是文天祥被元军俘虏后押经零丁洋时所作。

诗的后面附有跋语,说宋朝降元叛将张弘范强迫文天祥写信劝坚持抗元的将领张世杰投降,文天祥就抄录这首诗给张弘范以明志。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9《古诗四首》教案 苏教版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第三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9《古诗四首》教案 苏教版

9《古诗四首》教学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四首诗,并试着背诵;2、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激情。

教学重点、难点1.背诵并理解诗歌。

本课题教时数1课时教学方法讨论,朗诵,讲解。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本单元我们已经从不同方面体会了爱国情,既有游子思乡,又有热爱自己祖国语言,更有热切报效祖国的钱学森。

而今天我们要学习四首古诗,来感受我们国家古代诗人是怎样作诗来表达自己的爱国情的。

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的朗读四首诗,并试着背诵;2、感受到诗人的爱国激情。

自学指导1、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有感情的朗读。

2、本课四首诗各主要写了哪些内容?各抒发诗人什么情感?自学开始。

四、师生互动交流明确:《春望》:国都已被叛军攻破,祖国山河依然存在。

春天的京城,满眼是繁密的杂草树木。

感伤时事,看到鲜花反而落泪;久别家人,听到鸟鸣而心惊。

战火直到如今春深三月仍连续不断,一封家书抵得上万两黄金。

头上白发越骚越短,简直连簪子都插不住了。

情感:《春望》抒发诗人触景伤怀、忧国思家的痛苦心情;《泊秦淮》:烟雾笼罩着寒冷的水面,月光映照着水边的沙滩。

夜晚船在秦淮河上停泊,与岸上的酒店靠得很近。

歌女不知道南朝亡国的怨恨,隔着河还在唱《玉树后庭花》。

情感:《泊秦淮》抒发诗人心中对世风和时局的忧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直地躺在偏僻的山村,不为自己的处境哀愁,还想着为国家守卫边防。

深夜睡在床上听着风吹雨打声,梦中又来到铁骑飞跃冰河的战场。

情感:本诗表达自己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献身的强烈愿望;《过零丁洋》:艰苦的生活经历从读书做官开始,以微薄的兵力与元军苦战了四年。

大宋的江山支离破碎,像那被风吹散的柳絮;自己的一生时起时沉,如同水中雨打的浮萍。

去年在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而如今在零丁洋里悲叹孤苦零丁。

自古以来人活在世上谁能不死?留得这颗赤诚的心光照史册。

情感:本诗表达慨叹抗元事业的失败,表达了宁死不屈的坚强决心。

五、课堂小结及板书设计六、当堂训练按要求默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古诗四首《春望》《泊秦淮》《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四首诗。

过程与方法1、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2、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背诵默写诗歌。

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法】生主师导展示【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课时目标】学习《春望》《泊秦淮》【预习导学】1.导入新课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自《诗经》起,经两汉、六朝、唐宋元明清,到现在,将这些诗堆叠排列起来就像那蜿蜒起伏的长城,读这些诗就像长城那样绵延不绝。

诗歌是情感的产物,不同的地点,不同的时间……都会产生不同的心情,创造出不同的诗篇。

今天就让我们来踏寻古人的足迹,推测名人心情,欣赏名作之境界。

2.作者链接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圣”。

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

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

唐肃宗时,官左拾遗。

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

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

杜甫和李白齐名,世称“李杜”。

他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

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

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

杜甫是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

杜牧(公元803-853年),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

大和二年进士,授宏文馆校书郎。

多年在外地任幕僚,后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

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

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

注重军事,写下了不少军事论文,还曾注释《孙子》。

有《樊川文集》二十卷传世,为其外甥裴延翰所编,其中诗四卷。

又有宋人补编的《樊川外集》和《樊川别集》各一卷。

《全唐诗》收杜牧诗八卷晚唐诗多柔靡,牧之以峻峭矫之。

人谓之小杜,以别于少陵。

七绝龙有逸韵远神,晚唐诸家让渠独步。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

南宋爱国诗人。

父亲陆宰是个具有爱国思想的知识分子。

家庭的教育,使陆游从小就树立了忧国忧民的思想和杀敌报国的壮志。

他自幼好学不倦,“年十二能诗文”,他还学剑,钻研兵书。

二十五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诗人曾几学诗,受益不浅,从此确定了他的诗歌创作的爱国主义基调。

文天祥(1236—1283)南宋大臣,文学家。

字履善,又字宋瑞,号文山,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

宝佑进士第一。

恭宗德佑元年(1275),元兵东下,他组织义军入卫京都临安(杭州),次年任右丞相,出使元军议和,被扣留。

后于镇江脱险,至福建与张士杰、陆秀夫等坚持抗元,不久兵败被俘。

他迭经威逼利诱,始终不屈。

于至元十九年十二月初九日(1283年1月9日)被杀。

后谥信国公。

他于所遭险难及平生战友事迹,皆作有诗歌,题名《指南录》,堪称诗史。

卷首有《自序》和《后序》。

《后序》列叙作者所经历的险况,抒写了作者忍辱负重,赤心报国的忠诚,表现出视死如归的献身精神。

【合作·探究·展示】一、学习第一首诗《春望》1、听配乐朗诵。

2、全体学生配乐齐读。

3、学生结合注释试着理解全诗。

4、由学生提出自己不太理解的地方,师生共同解答并翻译全诗。

译诗参考:国都残破,山河依旧,长安的春天草木深深。

感伤国事,见花而溅泪;怅恨离别,闻鸟而惊心。

战乱烽火已持续三个月,一封家书可抵万两黄金。

忧而搔头,白发一天天短少,简直挂不住束长的簪针。

5、学生齐读全诗。

6、品味全诗。

⑴本诗是在什么背景下写的?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明确:《春望》写于安史之乱之后。

当时,唐朝首都长安已被叛军安禄山占领,唐玄宗带着杨贵妃逃往四川。

诗人目睹破碎衰败的祖国,黯然神伤,抒发了国破家亡、忧国思亲的沉痛悲苦之情。

⑵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明确:诗的首联写望中所见。

长安城被叛军攻破后,遭到了惊人的破坏。

叛军焚烧军宫室,杀戮无辜,人民朝不保夕,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国破山河在”,山河依旧,世事全非,失陷后的长安“城春草木深”。

春天本是明媚的,然而战乱中的长安城却是草木丛生,一片凄风苦雨。

诗意形象生动,情感极其沉痛。

诗的颔联是分写,通过花和鸟两种事物写春天。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诗人睹物伤情,见到开放的鲜花,也禁不住悲怆溅泪;听到鸟儿的啼叫,也禁不住魂悸心惊。

“烽火连三月”,烽火连天,杀伐不断,诗人远离家眷,由于战事紧张,音信隔绝,更觉“家书抵万金”,在那种兵荒马乱的岁月,一封普通的家书是多么难得、多么珍贵啊!诗的尾联总写忧国思家的感情,刻画了一个典型的艺术形象。

诗人满头白发如雪,因焦虑忧愁而频频搔首。

这一细节描写,含蓄而又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⑶本诗的情感是通过什么来抒发的?明确:全诗触景伤怀,将忧国思亲的情怀蕴含在形象的描写之中,情景交融,感人肺腑。

二、学习第二首诗《泊秦淮》1、简介作者和写作背景杜牧,字牧之,唐代诗人,著有《樊川诗集》。

此诗是作者有感于秦淮河地区浮糜豪奢的世象而作。

2、学生自由朗读诗歌并背诵下来。

3、思考:⑴最后二句作者是斥责歌女吗?为什么?⑵“犹唱”一词有何含义?⑶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明确:《泊秦淮》中,“商女不知亡国恨”,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歌女献唱,是需要有人听赏的,那些不顾国家安危,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演唱的人,才是真正的罪人。

《泊秦淮》中多年积蓄心头的兴亡感慨喷涌而出,而艺术表现上却委婉含蓄,借景以抒情,让人悟到言外之意和象外之旨,被誉之为绝唱。

4、当堂背诵诗歌。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学习《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过零丁洋》【合作·探究·展示】一、学习第三首诗《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1、朗读,注意字音、字形。

2、释题讲述:陆游罢官居住家乡山阴(绍兴),抗金收复失地是他不能忘怀的事。

他因风雨大作而思绪万千,既想到南宋王朝在风雨中飘摇,岌岌可危的现实,又浮起到前线作战挽救国家危亡的企望。

于是,在风雨声中入梦,梦境是在前线作战。

风雨声就把他所处的现实同所存的希望联系起来了。

3、理解诗意指名朗读,讲述,然后把意思贯串:年老力衰,只能在荒僻的小村里僵卧着,但是壮怀犹在,还希望为国家到边疆去效力呢。

夜深了,大风雨的声音,激起无限的思绪,为了拯救国家,连梦境也是骑着铁马奔向北方去啊。

全诗写出作者至老不衰的爱国豪情。

4、朗读。

5、明确诗歌主旨。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表达了诗人的爱国热情,也饱含壮志难酬的痛切愁思。

这首诗语言朴实明快、豪放流畅、通俗平易;表现方法上采用“寄情于梦”。

二、学习第四首诗《过零丁洋》1、解题。

文天祥,字宋瑞,庐陵人。

宋理宗时中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

临安危急时,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而被拘,后脱险逃出,并率兵抗元,兵败而被俘。

在拘囚中,经敌人多方折磨,百般诱降,但临死不屈,终被元军杀害。

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宋末著名的爱国诗人。

2、教师范读后指导学生朗读。

3、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诗意,提出质疑。

4、结合学生质疑疏通诗意。

5、品析鉴赏。

这首诗重在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可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诗人怎样表达国家面临危亡的沉痛心情?怎样把个人的遭际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诗人以“山河破碎”感叹国家的危亡,“风飘絮”表现出自己心已破碎;而“身世浮沉”则将个人艰难困厄的遭际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浮沉”与“破碎”,“雨”和“风”等两相呼应。

【反馈检测】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风飘絮.()秦hu i()夜泊.()夜阑.()寥.落()惶.恐()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⑵僵卧孤村不自哀(僵卧:)⑶尚思为国戍轮台(尚思:)⑷夜阑卧听风吹雨(夜阑:)⑸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⑹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3.对下面四首诗的作者、朝代、体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春望》——杜牧——唐——五言律诗 B.《泊秦淮》——杜甫——唐——七言绝句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北宋——七言绝句D.《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七言律诗4.诗句默写。

①感时花溅泪,。

②,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尚思为国戍轮台。

④,身世浮沉雨打萍。

5.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一句意为:故国沦亡,空留下山河依旧,春天来临,长安城中荒草深深。

B.“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一句意为:感叹时局,看到开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C.“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一句意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D.“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一句意为: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6.设想等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时,陆游的儿子在祭奠父亲时说些什么呢?(用第一人称手法来写)(一)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全。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7.诗中点明时间和季节的句子是。

8.花鸟本是可娱之物,为何在诗人眼里见到后反而落泪心惊?9.根据下文,理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包含的思想感情。

(二)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补全诗句。

11、根据对课文内容理解用原文回答:⑴根据作者从仕之后艰难历程的四个字是。

⑵形象鲜明地描画国家的灾难和个人困厄的两个短语是和。

12、说一说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三)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这首诗是一首言诗。

14、这首诗中成为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佳句是。

15、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联交代了作者出游出发的地点是荆门,到达的地点是楚国。

B、颔联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和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

C、颈联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江面平静时的夜景和白天云彩兴起变幻的无穷奇景。

D、尾联点题,面对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作者不禁起了思乡之情。

16、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山随平野尽”这句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

B、“江入大荒流”这句诗中“入”字用语贴切。

诗句所描绘的意境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

C、“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