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护理_操作并发症预防和处理

合集下载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约束带使用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一)血液循环障碍处理流程患者出现肢体局部循环障碍→立即松解约束→评估伤情→更换约束部位→报告医生、护士长→活动肢体,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回流→安抚患者及家属→观察局部循环有无改善(如有改善,给予热敷、理疗如磁疗,烤灯照射等; 如局部循环无改善或发生局部组织坏死者请外科医生会诊处理)→记录局部皮肤情况→做好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二)皮肤破损、皮下淤血处理流程(1)约束致患者皮肤破损→立即松解约束带→更换约束部位→评估伤情→报告医生、护士长→局部涂擦0.5%碘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受压→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安抚患者及家属→记录受损部位皮肤情况→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2)约束致患者皮下淤血→立即松解约束→更换约束部位→评估伤情→报告医生、护士长→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安抚患者及家属→加强局部观察→记录受损部位皮肤情况→床旁交接班。

(三)约束带松脱处理流程出现约束带松脱→查找原因→重新约束,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做好解释、宣教→加强巡视。

(四)肢体麻木、关节僵硬、骨折处理流程患者出现肢体麻木、关节僵硬相应症状→立即松解约束带→立即通知医生、护士长→查找原因→查看评估伤情→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安抚患者及家属→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如出现骨折,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二、危重患者翻身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一)坠床处理流程患者发生坠床→立即报告医生、护士长→评估伤情后再搬动→取合适体位→检查受伤部位及严重程度(必要时拍X光片)→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安抚患者及家属→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二)导管扭曲、脱出,引流液逆流处理流程患者发生管道脱落→立即报告医生、护士长→由医生确认处理方法并进行处理(普通患者的胃管和留置尿管可由护士重新置入)→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安抚患者及家属→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第一节皮内注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疼痛1、发生原因:(1)注射前病人精神高度紧张、恐惧;(2)传统进针法,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高,阻力大,推注药物时使皮纹产生机械断裂而产生撕裂样疼痛;(3)配制的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推注速度快或推药速度不均匀,使皮肤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到药物刺激,引起局部定位特征的痛觉;(4)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或有倒钩,或操作者操作手法欠熟练;(5)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消毒剂刺激引起疼痛。

2、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疼痛感尖锐,推注药物时加重。

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

疼痛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渐减轻。

3、预防及处理:(1)注意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3)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且更具有敏感性;(4)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起发生机体过敏反应的药物。

(5)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

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病人勿抓、挠,用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5%碘伏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

(二)注射失败1、发生原因:(1)患者躁动、不合作,多见于婴幼儿、精神异常及无法正常沟通的病人。

(2)注射部位无法充分暴露,如穿衣过多、衣服袖口过窄等。

(3)操作欠熟练,如进针角度过深或过浅,导致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皮内。

(4)注射药物剂量欠准确,如药液推注量过多或不足。

2、临床表现:无皮丘或皮丘过大、过小,药液外漏,针口有出血现象。

3、预防及处理:(1)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取得病人配合。

(2)对不合作者,肢体要求充分约束和固定(3)充分暴露注射部位,穿衣过多或袖口窄小者,可在注射前协助病人将选择注射的一侧上肢衣袖脱出。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第一节皮内注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疼痛1、发生原因:(1)注射前病人精神高度紧张、恐惧;(2)传统进针法,进针与皮纹垂直,皮内张力高,阻力大,推注药物时使皮纹产生机械断裂而产生撕裂样疼痛;(3)配制的药物浓度过高,药物推注速度快或推药速度不均匀,使皮肤游离神经末梢感受器受到药物刺激,引起局部定位特征的痛觉;(4)注射针头过粗,欠锐利或有倒钩,或操作者操作手法欠熟练;(5)注射时消毒剂随针头进入皮内,消毒剂刺激引起疼痛。

2、临床表现:注射部位疼痛感尖锐,推注药物时加重。

有时伴全身疼痛反应如肌肉收缩,呼吸加快,出汗,血压下降,严重者出现晕针、虚脱。

疼痛程度在完成注射后逐渐减轻。

3、预防及处理:(1)注意心理护理,向病人说明注射的目的取得病人配合;(2)原则上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对药物进行溶解,准确配制药液,避免药液浓度过高对机体的刺激;(3)可选用神经末梢分布较少的部位进行注射,如选取前臂掌侧中段做皮试,不仅疼痛轻微,且更具有敏感性;(4)详细询问药物过敏史,避免使用可引起发生机体过敏反应的药物。

(5)对已发生局部组织反应者,进行对症处理,预防感染。

出现局部皮肤瘙痒者,告诫病人勿抓、挠,用5%碘伏溶液外涂;局部皮肤有水疱者,先用5%碘伏溶液消毒,再用无菌注射器将水疱内液体抽出;注射部位出现溃烂、破损,则进行外科换药处理。

(二)注射失败1、发生原因:(1)患者躁动、不合作,多见于婴幼儿、精神异常及无法正常沟通的病人。

(2)注射部位无法充分暴露,如穿衣过多、衣服袖口过窄等。

(3)操作欠熟练,如进针角度过深或过浅,导致针头斜面未完全进入皮内。

(4)注射药物剂量欠准确,如药液推注量过多或不足。

2、临床表现:无皮丘或皮丘过大、过小,药液外漏,针口有出血现象。

3、预防及处理:(1)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尽量取得病人配合。

(2)对不合作者,肢体要求充分约束和固定(3)充分暴露注射部位,穿衣过多或袖口窄小者,可在注射前协助病人将选择注射的一侧上肢衣袖脱出。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静脉输液并发症预防:-插针前洗手并戴好手套,保持操作无菌。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避免静脉曲张或肿块区域。

-注意静脉穿刺点周围的皮肤消毒。

-观察心率、血压以及局部静脉区域是否出现红肿、疼痛等异常。

并发症处理:-输液过程中如发生疼痛、局部红肿等情况,需停止输液,拔针处理,并及时给予局部冷敷。

-如果静脉穿刺点出现渗血或血肿,应立即停止输液,选择合适的压迫方式进行处理。

-如果输液速度过快导致静脉破裂,应及时停止输液,并做好引流、局部处理和进一步护理。

2.插尿管并发症预防:-使用无菌技术操作,并注意术前洗手和戴好手套。

-确保尿道口清洁,并使用适当的消毒剂进行消毒。

-注意插入尿管角度,避免出现损伤尿道等情况。

-定期更换导尿管,并注意固定尿管,防止滑脱。

并发症处理:-如果患者出现尿液排不出或排尿困难的情况,可以采取刺激尿道的方式促使排尿,如温水冲洗或按摩尿道。

-如果尿液排出含量明显减少或无尿液排出,可能是导尿管被堵塞,需及时更换导尿管或予以清理。

-如发现导尿管脱落或移位,应立即重新插入,并进行固定。

3.针刺并发症预防:-操作前洗手并戴上手套。

-选择合适的针头尺寸,避免过大或过小导致的刺痛或渗血。

-针头插入时要快速、准确,并控制好插入的角度和深度。

-在抽取或注射液体时注意是否顺利,防止发生血管破裂等情况。

并发症处理:-如果患者感到疼痛或出现渗血,需及时停止操作,拔针处理,并用纱布进行外敷。

-如果发生血管破裂,应立即拔针,固定局部,并及时进行处理。

-如出现局部肿胀、红肿、疼痛等症状,可能是注射部位感染或过敏反应,需及时处理。

4.护理转运并发症预防:-确保转运过程中患者的安全,包括固定好床位、准备好必要的设备、保持通畅的通道等。

-根据患者病情和需要,选择合适的转运方式,如平卧位、半卧位等。

-注意转运途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症状变化,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并发症处理:-如果患者在转运过程中出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意识改变等情况,应及时停止转运并给予相应的急救措施。

临床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临床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临床护理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感染:预防措施:-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包括洗手和使用洗手液、手消毒剂。

-在需要的情况下,佩戴手套、口罩、帽子等个人防护用品。

-保持环境清洁,对器械和设备进行消毒和灭菌。

-根据患者的感染风险采取隔离措施,如细菌性感染的患者采取隔离。

-合理使用抗生素,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处理措施:-及时观察病情,有感染症状出现时,如发热、红肿等,立即报告医生并采取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给予抗生素治疗,根据病原菌的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加强环境清洁,及时更换和处理受污染的药品、器械和设备。

2.出血:预防措施:-在进行有创操作时,如留置导尿管、抽血等,确保操作技术正确,避免损伤血管和组织。

-严格遵守血液和输血安全规范,正确进行输血操作,避免输血不合适或输血不当导致出血。

处理措施:-在发现出血时,迅速采取止血措施,如压迫出血点、使用止血药物等。

-给予输血或止血药物进行治疗,如血液成分输注、凝血因子治疗等。

-监测患者的体征和血液指标,观察出血情况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计划。

3.创伤:预防措施:-在操作过程中,保持专注和集中注意力,避免疏忽和粗心造成的意外伤害。

-使用安全工具和装备,如在需要时佩戴手套、眼镜等。

-遵循操作规范和标准,减少因操作失误导致的创伤风险。

处理措施:-首先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采取紧急救治措施,如进行心肺复苏、止血等。

-对创伤的伤口进行清洁和消毒处理,避免感染的发生。

-观察创伤的情况,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如缝合、止血等。

4.过敏反应:预防措施:-在给药前,对患者进行过敏史询问和评估,了解患者是否对一些药物或物质产生过敏反应。

-在给药前进行皮肤试验,确保患者对药物不产生过敏反应。

-选择合适的药物和途径,避免给患者用过敏原。

处理措施:-在患者发生过敏反应时,立即停止给药并给予抗过敏治疗,如给予抗组胺药物、皮质激素等。

-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提供相应的支持治疗,如给氧、输液、使用呼吸机等。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第一节皮下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一、出血【预防措施】1、注射部位正确。

2、注射后按压规范。

【处理措施】1、按压注射部位,更换部位重新注射。

2、擦净血迹,安抚患者及家属,密切观察。

【处理流程】拔针后针口出血→按压→更换部位注射→擦净血迹→观察病情二、硬结【预防措施】1、熟练掌握注射方法,注意进针技巧。

2、经常注射者,制定交替注射部位的计划。

3、严格无菌操作,做好皮肤消毒。

【处理措施】50%硫酸镁湿热敷;云南白药用食醋调成糊状涂于局部等。

【处理流程】皮下硬结→报告医生→处理(外敷等)→记录→观察病情第二节肌肉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一、局部硬结感染【预防措施】1、加强无菌操作。

2、粉剂的药物溶解完全。

3、更换注射部位。

【处理措施】1、硬结处可用土豆片或50%硫酸镁外敷。

2、必要时用红外线照射。

3、局部感染者遵医嘱使用抗菌素。

【处理流程】⑴皮下硬结→报告医生→外敷→红外线照射→记录→观察病情⑵局部感染→报告医生→遵医嘱给药→记录→观察病情二、出血断针【预防措施】1、选择质量保证的注射器。

2、注射时注意避开浅静脉。

【处理措施】1、发生穿刺针眼处出血,可用消毒棉签压迫局部止血,一般2-3分钟即可。

若注射器回抽出血液,立即拔出针头并按压至出血停止。

2、发生针体断裂,使患者保持安静,护士用手固定断针处皮肤,血管钳拔出断针。

【处理流程】⑴针眼处出血→消毒棉签按压→回抽注射器有血→立即拔针→按压→观察病情⑵针体断裂→保持患者安静→固定断针处皮肤→报告医生→拔出断针→记录→观察病情三、周围神经损伤【预防措施】1、熟练掌握注射技术,注射部位正确。

2、关注病人的主诉。

【处理措施】1、红外线或电磁波照射、按摩、理疗等处理。

2、遵医嘱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

【处理流程】报告医生→理疗→遵医嘱给药→观察病情→记录四、过敏反应【预防措施】1、注射前询问有无过敏史。

2、注射后观察30分钟。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针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针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临床护理技术在日常临床护理中得到广泛应用。

为了确保患者安全,医护人员需要提前了解技术操作中常见的并发症,并采取预防和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针对以下几种常见的并发症,医护人员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感染1. 手卫生:在接触患者或进行技术操作前后进行手卫生,使用洗手液或酒精消毒剂,尽量避免手部交叉感染。

2. 穿戴个人防护用品:在进行开放性操作时,必须穿戴防护手套、口罩、护目镜及防护服,并及时更换。

3. 科学用药:在进行局部消毒时,选择适当的消毒剂,并注意消毒方法和浓度,避免对患者造成刺激和损伤。

4. 进行感染控制:避免多人使用同一操作工具,尽量对操作室、手术室等环境进行消毒。

出血1. 善于发现:在操作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状态和即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和出血。

2. 采取止血措施:在发现患者出血后,应立即采取止血措施,常见的方法有局部止血、压迫止血、缝合止血等。

肢体损伤1. 严格遵守规定:在进行高危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规定和操作流程,不得擅自修改或调整操作方式。

2. 保持沉着:在发生肢体损伤时,保持沉着冷静,做好紧急救护措施。

处理方针针对操作中出现的并发症,医护人员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针:感染1. 针对不同病原体进行治疗:针对不同的病原体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2. 加强营养和护理:采取适当的营养和护理措施,提高患者免疫力,促进伤口愈合。

出血1. 停止出血:在出现出血时,应立即采取相关止血措施,如实施局部按压、外敷冰袋、输注血浆等。

2. 密切观察:术后应加强监护,密切观察患者出血情况和心肺功能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肢体损伤1. 及时处置:在发现肢体损伤时,如果伤情轻微,应及时止痛、包扎,如伤情较为严重,需要及时就医治疗。

2. 安抚患者:在处理肢体损伤时,要做好患者的心理安慰和情绪疏导工作,尽量减轻患者的痛苦。

以上是关于临床护理技术操作中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方针,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加强对技术操作的了解和掌握,并时刻保持警惕,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常用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常用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ICU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一、鼻饲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一)窒息1.预防措施(1)操作时动作必须轻柔,避免误入气管,在插管过程中出现呼吸困难,口唇发绀等立即停止插管。

(2)鼻饲时应抬高床头30°,病情允许时可采用半卧位,鼻饲完毕维持体位30分钟,避免搬动患者。

(3)鼻饲时先确定胃管在胃内方可鼻饲,注意鼻饲速度要缓慢均匀,避免过快。

(4)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ml,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

(5)密切监测胃潴留量,当〉150ml时,应通知医生了解是否暂停鼻饲。

(6)鼻饲前先吸净呼吸道痰液、分泌物等,在鼻饲中及鼻饲后30分钟内尽量不进行吸痰等操作,避免吸痰的刺激引起呕吐。

(7)每天口腔护理2次,及时清洁口腔分泌物。

2.处理规范(1)若发生误吸、病人出现呼吸困难等,应立即停止鼻饲。

(2)置病人于右侧卧位,快速吸出口鼻及呼吸道内的吸入物。

(3)当患者神志不清,呼吸心跳停止时,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气管插管,人工呼吸机辅助呼吸等心肺复苏抢救措施,并遵医嘱给予抢救用药。

(4)及时采取脑复苏措施,如给予患者头戴冰帽保护脑细胞,遵医嘱给予患者脑细胞活性剂、脱水剂等。

(5)在抢救过程中要观察误吸患者意识,面色,呼吸等情况。

(二)鼻饲管堵塞1.预防措施(1)应用柔软,稳定性好的鼻饲管,以求舒适,安全。

(2)鼻饲前应先回抽检查鼻饲管是否通畅,制作营养食时要打烂,过稠时加温水稀释,药物要研成细末服用,牛奶不要和果汁同时喂。

(3)鼻饲前后应用温开水20-30ml冲管,避免堵塞。

2.处理规范(1)在确定鼻饲管位置正常后,对正发生堵塞鼻饲管,可用温开水冲洗使之再通,冲洗时注意用力不可过猛,阻力大时不可硬冲。

(2)如冲洗不通时,给予重新置管.(三)鼻饲管脱出1.预防措施(1)留置鼻饲管做好固定,胶布固定管道外露部位于鼻翼、脸颊部,用别针固定鼻饲管远端于枕边。

(2)意识不清或躁动患者,必要时给予约束两上肢,使用约束带前要向家属解释清楚目的。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出血发生原因:患者有凝血机制障碍;拔针后局部按压时间太短,按压部位欠准确。

临床表现:注射部位拔针后针眼处有少量血液渗出,迟发性出血者可形成皮下血肿,表现为注射部位肿胀、疼痛。

预防及处理:(I)执行操作前仔细询问患者有无凝血机制障碍,注射完毕后准确按压注射部位,时间要充分,有凝血机制障碍者更要适当延长按压时间。

(3)有血肿形成者,遵医嘱对症处理。

硬结形成发生原因:(1)注射药物中所含有不溶性微粒在注射部位蓄积,刺激机体防御系统,引起巨噬细胞增殖,导致硬结形成。

(2)同一注射部位反复、多次、大量直射药物或药物浓度过高、注射部位过浅,局部组织受物理、化学刺激,产生炎性反应;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药物吸收缓慢。

(3)注射部位感染后纤维组织增生形成硬结。

临床表现:表现为局部肿胀,可扪及明显的硬结,严重者可导致皮下纤维组织变形、增生形成肿块或出现脂肪萎缩、甚至坏死。

预防及处理:(1)熟练掌握各种注射技术,准确掌握注射深度;注射药量不宜过多,一般不超过2ml,注射速度要缓慢。

(2)避免长期在同一个部位注射,注射时避开瘢痕、炎症、皮肤破损处。

(3)注射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防止微粒污染;做好皮肤消毒,防止注射部位感染。

(4)对于一些难吸收的药液,注射后及时给予局部热敷或按摩,以促进血液循环,加快药物吸收。

(5)已形成的硬结,可选用以下方法处理:①用伤湿止痛膏贴硬结处;②用50%硫酸镁湿敷;③将云南白药用醋调成糊状涂于硬结处;④取新鲜马铃薯切片用654-2注射液浸泡后外敷硬结处。

神经损伤发生原因:注射时针头刺中神经或靠近神经,药物直接刺激或局部高浓度药物毒性引起神经粘连和变性坏死。

临床表现:注射当时即可出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肢体无力或运动范围缩小。

后期根据受累神经的损伤程度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表现为支配神经区运动、感觉功能障碍。

神经损伤分完全损伤、重度损伤。

中度损伤和轻度损伤。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一、常见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1.注射操作(1)皮下注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注射针头和注射部位,注射前清洁皮肤,并且确保注射部位无出血。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局部感染、出血等。

当发现皮肤有红肿、疼痛等症状时,应即刻变通护理措施并做好相应处理。

(2)肌肉注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注射部位,并避开神经和血管。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血肿、感染、肌肉损伤等。

当注射部位发生疼痛、红肿以及肌肉无力等不适症状时,应及时检查处理。

(3)静脉注射: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注射部位和采用无菌操作。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血栓、静脉炎、药物反应等。

当发现患者出现发热、肿胀、疼痛、静脉堵塞等症状时,应立即处理。

2.导尿操作(1)女性导尿: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导尿管、消毒导尿器置入口和注射用处女膜。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尿道感染、尿道损伤等。

当患者出现尿液异常、排尿困难等症状时,应进行相关检查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

(2)男性导尿: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导尿管和避免损伤尿道。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尿道损伤、尿液滞留等。

当发现尿液异常、尿液渗漏等症状时,应及时检查并处理。

3.静脉穿刺操作(1)预防措施包括选择适当的穿刺部位和使用无菌技术。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血肿、静脉炎、出血等。

当发现穿刺部位有异常肿胀、疼痛、发热等症状时,应立即采取处理措施。

(2)动脉穿刺: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避免损伤血管。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出血、血肿等。

当患者出现出血、血肿、局部压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处理。

4.管道护理操作(1)气管插管: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插管尺寸、正确插入管道并定位。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误吸、肺炎等。

当发现咳嗽、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处理。

(2)导管置入:预防措施包括选择合适的导管尺寸和避免感染。

处理潜在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导管堵塞等。

当发现导管出现感染、渗漏等症状时,应及时处理。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

临床护理技术操作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措施1.感染的预防与处理:a.在操作前进行手卫生,避免交叉感染。

b.使用无菌工具和器械,避免污染。

c.对于有可能引起感染的操作,如留置尿管、中心静脉导管等,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d.目视观察患者是否有发热、红肿等感染迹象,及时发现并及时处理。

e.给予抗生素或其他抗感染药物,根据病原体敏感性指导使用。

2.出血的预防与处理:a.在操作前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出血风险,例如凝血功能异常、抗凝药物使用等。

b.选择合适的操作器械和方法,避免创伤导致的出血。

c.快速、准确地止血,可以使用手法按压、止血带、止血胶带等措施。

d.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心率,观察排出液体是否带血,及时发现和处理出血情况。

3.肺不张的预防与处理:a.术前积极进行术前评估,了解患者的肺功能情况,减少手术时对肺部的刺激。

b.拥有一套完整的通气方案,包括连续管道负压引流术后护理、床位坐位、吸痰等。

c.定期观察患者的呼吸状态,及时检测胸部听诊和X线检查,发现肺部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d.鼓励患者积极咳嗽、深呼吸、活动,防止肺不张的发生。

4.静脉血栓的预防与处理:a.对于高危患者,如长期卧床、严重疾病患者,应采取预防性措施,如使用压力支持袜、进行抗凝治疗等。

b.按照规范使用静脉留置针和引流管,避免损伤血管壁。

c.帮助患者进行肢体活动,防止血栓形成。

d.监测患者的下肢水肿、疼痛等症状,定期观察肢体的温度和颜色,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除了以上具体的措施外,护士还应始终关注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的早期征兆,遵守操作准则和规范,确保操作安全和有效性。

此外,护士还要注重自身的技术和知识的提升,定期参加培训和学习,及时更新相关知识,提高自身的操作水平和技术能力。

常见护理技能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常见护理技能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常见护理技能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引言护理技能操作是护士在临床实践中经常进行的重要工作。

然而,不正确的操作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发生。

为了提高护理安全性,我们需要了解常见护理技能操作的并发症,并采取预防和处理措施。

导尿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 在导尿前,必须进行适当的手卫生。

- 使用无菌技术进行导尿操作。

- 选择正确尺寸和类型的导尿管。

- 处理措施:- 如果导尿管被堵塞,应及时更换新管。

- 如果发现尿液颜色异常,可能是感染的迹象,应及时告知医生。

- 导尿操作后,患者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

注射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 注射前应核对药物种类、剂量和病人身份。

- 使用无菌针头和注射器。

- 按照正确的注射方法进行操作。

- 处理措施:- 如果发生漏注,应立即停止操作,并向医生报告。

- 如果出现过敏反应,立即采取紧急措施,并及时通知医生。

- 使用完毕的注射器和针头应正确处理,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

静脉置管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措施- 预防措施:- 在插入静脉置管前进行充分的手卫生。

-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和置管设备。

- 插管时注意正确的技术操作。

- 处理措施:- 如果静脉置管脱落或堵塞,应及时更换或通畅。

- 发现局部红肿或感染迹象时,应及时通知医生。

- 定期观察置管部位,保持清洁并避免感染。

总结护理技能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对于提高护理质量至关重要。

我们应该全面了解不同操作的风险,并采取适当的预防和处理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舒适。

同时,持续学习和提升自身技能,保持良好的职业素养,也是我们作为护士的责任和使命。

临床护理技术常见操作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常见操作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临床护理技术常见操作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一、静脉穿刺1.预防措施:1)穿刺前,对患者进行充分告知,尽量减少其紧张情绪。

2)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和管径,避免过深或过浅穿刺。

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包括消毒、穿刺和引流方式。

4)监测穿刺部位是否出现局部红肿、灼热、疼痛等异常症状。

2.处理方法:1)出现局部红肿、灼热、疼痛等异常症状时,及时停止穿刺操作。

2)帮助患者保持正常呼吸和心理状态。

3)对异常部位进行局部冷敷或温敷、局部按摩、热敷等处理。

4)如有感染,应及时处理,建议患者到医院就诊。

二、留置导尿1.预防措施:1)留置导尿前,对患者进行充分告知,尽量减少其紧张情绪。

2)选择合适的导尿器和导管,避免过粗或过细选择不当导致导尿器拔出或感染。

3)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包括消毒、导尿和引流方式。

4)监测尿液量和质量,及时更换或清洁导尿器。

2.处理方法:1)出现导尿器拔出或感染症状时,及时停止留置导尿。

2)帮助患者保持正常呼吸和心理状态。

3)对异常部位进行局部冷敷或温敷、更换或清洁导尿器等处理。

4)如有感染,应及时处理,建议患者到医院就诊。

三、翻身护理1.预防措施:1)在翻身前,观察患者的情况,避免快速翻身造成疼痛和不适。

2)在翻身时,应避免对患者的肢体进行拉扯和过度伸展。

3)配备足够的护理人员,保证安全和有效的翻身。

2.处理方法:1)出现疼痛、呼吸困难、腹泻等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翻身护理。

2)帮助患者保持正常呼吸和心理状态。

3)对异常症状进行及时处理,如采取局部按摩、给予镇痛药物等。

4)如患者出现危急情况,应立即进行抢救处理。

四、口腔护理1.预防措施:1)在口腔清洁前,告知患者并让其保持正常呼吸。

2)选择合适的口腔清洁工具和清洁剂,避免对口腔黏膜造成伤害。

3)注意清洁过程中咳嗽、呕吐等体征,及时处理。

2.处理方法:1)出现呼吸困难、咳嗽、呕吐等情况时,应立即停止口腔护理。

2)帮助患者保持正常呼吸和心理状态。

3)如有口腔疼痛或出血等异常情况,应及时通知医生或护士。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常见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一、中心静脉导管(CVC)置入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预防感染:事先洗手,并采取严格的无菌操作,使用消毒剂消毒相关部位,穿过皮肤时保持无菌。

处理方法:发现感染症状时,及时给予抗生素治疗,必要时拔除导管。

2.血肿:注意穿刺针的进程,不得过度推进。

处理方法:轻微的血肿自行吸收,严重者需进行引流或压迫止血。

3.心包填塞:按照解剖标志进行穿刺,避免伤及心脏或心包。

处理方法:怀疑心包填塞时需立即拔除导管,给予补液、补血及撤离病房等支持性治疗。

4.气胸:及时发现和治疗导致气胸的原因,如开放性气胸需立即紧急处理。

处理方法:导管在气胸的一侧需拔除,给予氧疗或胸腔闭式引流等治疗措施。

5.血栓形成:进行导管置入前,需要对患者进行血液凝固功能的评估,同时每天检查导管是否堵塞。

处理方法:发现血栓形成时,给予相应的抗凝治疗。

6.穿刺部位出血:术前事先止血,术后加压包扎并压迫至止血。

处理方法:大出血时进行留置止血带,必要时还需行手术处理。

二、气管插管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食管插入:进行气管插管时应提前进行食管袖套检测,避免食管插管。

处理方法:若发现插管时困难,需立即中止插管,并通过其他方法解决通气问题。

2.牙齿损伤:在插管过程中要注意保护患者口腔内的牙齿。

处理方法:若发生牙齿损伤,可以及时记录,并安排口腔科进行修复。

3.支气管痉挛:进行气管插管前,可给予患者气管扩张药物,避免支气管痉挛。

处理方法:插管后若出现支气管痉挛,需给予支气管扩张药物治疗。

4.双肺误插:插入气管插管时要选择合适的插入深度,防止误插至右主支气管。

处理方法:如果发现插管的位置不对,需及时调整插管位置。

5.肺不张:插管后要调整合适的通气参数,避免导致肺不张。

处理方法:如果发生肺不张,需及时给予气管吸痰、翻身或极端情况下拔管。

三、尿管置管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1.泌尿系感染:尽量选择一次性尿管进行置管,且术前进行适当的泌尿道消毒。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

常用护理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规范在日常工作中,护理技术操作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并发症,这些并发症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影响,因此我们需要采取预防措施并正确处理。

以下是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规范。

1.预防:选择适当的插入部位与导管型号,避免插入过深或过浅;定期检查留置情况,保持导管通畅;定期更换留置部位等。

2.处理:炎症反应及血栓形成:立即停用并拔除留置针插管,及时采集相应的病原学标本;皮下渗血:及时拔除静脉留置针并敷压,观察患者,定期更换敷料。

1.预防:保持操作手法轻柔,适度负压,维持呼吸道湿润,选择合适的吸痰管型号与吸痰方法,保证吸痰过程中氧气供应充足等。

2.处理:出血:及时停止吸痰操作并给予相应处理,如加压或局部止血等;感染:及时采集相应的痰标本送检病原学检查,以指导下一步的抗感染治疗。

1.预防:选择适当的导尿方式与导尿管型号,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导尿计划,排空导尿袋,保持导尿管通畅等。

2.处理:尿液感染:及时采集尿液标本送检,根据检查结果进行相应的抗感染治疗;尿路刺激:及时拔除导尿管,加强个人卫生等。

1.预防:选择适当的胃肠减压管型号与长度,保持通畅并避免管路被抽吮;定期检查胃肠减压管的放置情况,避免误吸食物等。

2.处理:胃肠溃疡:及时停止胃肠减压操作,并给予相应的处理,如局部冲洗等;误吸:及时停止胃肠减压操作,并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必要时采取抢救措施。

1.预防:选择合适的导管型号与固定方式,保护导管避免意外拔出,保持导管通畅与清洁等。

2.处理:感染:及时采集导管标本送检,据检查结果酌情采取抗感染措施;脱垂:及时进行修复或更换相关器械;瘘管:及时照顾,保持通畅并避免脱垂等。

以上仅列举了一些常用护理技术操作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具体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操作。

护士在日常工作中要积极了解各种操作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规范,不断提高自己的技术操作水平,保障患者的安全与健康。

同时,护士需要认真执行各项预防措施,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并发症,以降低并发症对患者的不良影响。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常见护理操作并发症预防及处理
一、护理操作并发症
1、过度疲劳:护理操作繁重,长时间坚持做,会使护士产生疲劳,有时会影响正常的护理操作,导致护理操作并发症。

2、护理不足:护理操作包括诊断、治疗、照护、指导和研究等,如果护士们不能抓住病人的重点,只简单做着一些日常护理,就会影响护理效果,从而导致护理操作不正确造成护理操作并发症。

3、医护人员技术不足:医护人员技术不足,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病人的变化,以及护理技术措施的不当,都会影响病情的发展,而护理并发症也可能出现。

4、病情变化:病人的病情变化很快,护士不能及时发现病情,然后采取恰当的护理措施,护理操作不当也可能导致护理操作并发症。

二、护理操作并发症预防
1、护士要改变自己的工作态度,以明智的态度来处理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不至于怠于做事,以避免护理操作并发症的发生。

2、护士应当提高护理技能,多阅读相关护理资料,不断更新和完善护理知识,以及研究新护理技术的最新发展,从而更好地服务病人,避免护理操作并发症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约束带使用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一)血液循环障碍处理流程患者出现肢体局部循环障碍→立即松解约束→评估伤情→更换约束部位→报告医生、护士长→活动肢体,局部按摩,促进血液回流→安抚患者及家属→观察局部循环有无改善(如有改善,给予热敷、理疗如磁疗,烤灯照射等; 如局部循环无改善或发生局部组织坏死者请外科医生会诊处理)→记录局部皮肤情况→做好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二)皮肤破损、皮下淤血处理流程(1)约束致患者皮肤破损→立即松解约束带→更换约束部位→评估伤情→报告医生、护士长→局部涂擦0.5%碘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避免摩擦和受压→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安抚患者及家属→记录受损部位皮肤情况→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2)约束致患者皮下淤血→立即松解约束→更换约束部位→评估伤情→报告医生、护士长→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安抚患者及家属→加强局部观察→记录受损部位皮肤情况→床旁交接班。

(三)约束带松脱处理流程出现约束带松脱→查找原因→重新约束,防止意外事件发生→做好解释、宣教→加强巡视。

(四)肢体麻木、关节僵硬、骨折处理流程患者出现肢体麻木、关节僵硬相应症状→立即松解约束带→立即通知医生、护士长→查找原因→查看评估伤情→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安抚患者及家属→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如出现骨折,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二、危重患者翻身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一)坠床处理流程患者发生坠床→立即报告医生、护士长→评估伤情后再搬动→取合适体位→检查受伤部位及严重程度(必要时拍X光片)→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安抚患者及家属→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二)导管扭曲、脱出,引流液逆流处理流程患者发生管道脱落→立即报告医生、护士长→由医生确认处理方法并进行处理(普通患者的胃管和留置尿管可由护士重新置入)→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安抚患者及家属→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三)皮肤擦伤、撞伤处理流程患者出现皮肤破损→查看破损情况→局部涂擦0.5%碘伏→严重时报告医生、护士长→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安抚患者及家属→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四)脊髓损伤、关节脱位处理流程患者出现脊髓损伤、关节脱位相应症状→立即保护好患者头颈部,避免再度扭曲→睡硬板床→报告医生、护士长→评估伤情→做好抢救准备→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的患者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用呼吸机维持呼吸)→安抚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尤其注意呼吸及氧饱和度)→做好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三、搬运和护送患者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一)坠落意外处理流程患者发生坠地→立即报告医生、护士长→评估伤情后再搬动→取合适体位→检查受伤部位及严重程度(必要时拍X光片)→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安抚患者及家属→观察病情及记录(发生时间、地点、原因、伤情、病情、处理经过及结果)→做好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二)导管脱落处理流程患者发生管道脱落→立即报告医生、护士长→及时正确处理→安抚患者及家属→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三)误吸、窒息处理流程患者出现误吸、窒息症状→立即清理呼吸道→开放气道→氧气吸入或面罩加压给氧→通知医生、护士长→视情况急请麻醉科气管插管或气管镜吸引→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通知家属,做好安抚工作→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四)心搏骤停、休克等处理流程患者出现心搏骤停、休克等→就地抢救,启动心肺复苏程序,通知医生、护士长→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安抚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病情→记录病情变化和抢救经过→做好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五)脊髓损伤、骨折移位或骨折复位后再移位处理流程(1)患者出现脊髓损伤→立即保护好头颈部,避免再度扭曲→睡硬板床→报告医生、护士长→评估伤情→做好抢救准备→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无自主呼吸或呼吸微弱的患者应立即行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用呼吸机维持呼吸)→安抚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尤其注意呼吸及氧饱和度)→做好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2)患者出现骨折移位→局部制动,避免再度移位→通知医生、护士长→评估伤情→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安抚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四、口腔护理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一)口腔黏膜损伤及牙龈出血处理流程操作时出现口腔黏膜损伤及牙龈出血→立即夹干棉球局部压迫止血→报告医生、护士长→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局部止血如明胶海绵填塞,必要时注射使用止血针剂,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安抚患者→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

(二)吸入性肺炎处理流程出现肺炎相关症状→报告医生、护士长→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选合适抗生素治疗,高热使用物理降温,气急、紫绀给予氧气吸入,咳嗽、咳痰给予镇咳祛痰药等)→安抚患者→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

(三)窒息处理流程发生误吸或窒息→立即有效的清除吸入的异物→派人通知医生、护士长组织抢救(采用一抠:用中食指或血管钳直接抠出异物;二转:即患者倒转180度,面朝下,用手拍击背部,利用重力作用使异物滑落;三压:让患者仰卧,用拳头向上推压其腹部,另一手握住此拳,以快速向上的冲力反复冲压腹部,但应注意避免腹腔内脏器;四吸:利用负压吸引器吸出阻塞的痰液、液体、棉球等异物)→如异物已进入气管,经上述方法无法清除→先用粗针头在环状软骨下1~2cm处刺入,以争取时间行气管插管,在纤维支气管镜下取出异物,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氧气吸入或面罩加压给氧→视情况急请麻醉科气管插管或气管镜吸引→遵医嘱对症处理→安抚患者及家属→监测生命体征并做好记录→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四)恶心、呕吐处理流程患者出现恶心、呕吐→暂停操作→安抚患者→再操作时避免触及咽喉部→严重者报告医生→遵医嘱用止吐药物→观察病情并记录。

五、鼻胃管鼻饲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一)管腔阻塞处理流程出现管腔阻塞(食物残渣或血凝块阻塞鼻饲管)→向管中注入适量酶溶液(如糜蛋白酶)或含碳酸的溶液(如碳酸氢钠注射液、可乐饮料)→稀释和溶解粘稠的胃液、食物残渣或血凝块→经过上述方法处理无效→通知医生→拔除胃管重置。

(二)腹泻处理流程出现腹泻症状→遵医嘱给予相应的治疗与护理→严重腹泻用温水轻拭后喷皮肤护肤粉或涂氧化锌,保持肛周皮肤清洁干燥→预防皮肤并发症的发生→腹泻无法控制时暂停喂食,遵医嘱改胃肠外营养。

(三)胃食管返流、误吸处理流程出现胃食管返流、误吸症状(呛咳、呼吸困难)→立即停止管饲→取头低右侧卧位→吸净气道内异物→抽吸胃内容物→防止进一步返流。

(四)胃潴留处理流程出现胃潴留症状→抽出胃内残留物→报告医生→遵医嘱采取相应的措施(胃肠减压,给予胃复安10mg肌内注射,每6小时一次,加速胃排空)→安抚患者→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

(五)恶心、呕吐处理流程出现恶心、呕吐症状→减慢鼻饲液输注速度→立即报告医生→保持呼吸道通畅→遵医嘱采取相应的措施→安抚患者→观察病情并记录。

(六)鼻、咽、食道黏膜损伤和出血处理流程出现鼻、咽、食道黏膜损伤和出血症状→立即报告医生→评估损伤部位及程度→遵医嘱采取相应的措施(鼻腔黏膜损伤较轻者局部涂金霉素眼药膏;出血量较多时,可用冰盐水和去甲肾上腺素浸湿的纱条填塞止血;咽部黏膜损伤可雾化吸入,以减轻黏膜充血水肿;食道黏膜损伤出血可给予制酸、保护黏膜药物,如雷尼替丁、黏膜保护剂麦滋林等)→安抚患者→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

六、氧气吸入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一)气道黏膜干燥处理流程患者出现气道黏膜干燥症状(呼吸道刺激症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长期吸氧者床旁使用加湿器→安抚患者及家属。

(二)无效吸氧处理流程出现无效吸氧→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恢复有效的氧气供给。

(三)氧中毒处理流程患者出现氧中毒症状→立即降低吸氧流量→通知医生、护士长→遵医嘱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安抚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

(四)二氧化碳潴留处理流程患者出现二氧化碳潴留症状→立即调整氧流量为1~2 L/min →通知医生、护士长→遵医嘱使用呼吸兴奋剂→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促进二氧化碳排出→经上述处理无效者建立人工气道进行人工通气→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

(五)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处理流程患者出现晶体后纤维组织增生症状→遵医嘱处理→安抚家属。

(六)肺组织损伤处理流程出现肺组织损伤表现→及时将氧流量降低→报告医生、护士长→遵医嘱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安抚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病情并做好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七、吸痰法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一)低氧血症处理流程吸痰致患者低氧血症→立即停止吸痰→给予高流量吸氧→报告医生→遵医嘱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安抚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病情并做好记录。

(二)呼吸道黏膜损伤处理流程患者出现口鼻腔黏膜损伤症状→立即停止吸痰→通知医生、护士长→评估伤情→遵医嘱采取相应的措施(发生鼻腔黏膜损伤,可外涂抗生素软膏;发生气管黏膜损伤,可选用相应的药物进行超声雾化吸入等)→安抚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

(三)感染处理流程患者出现感染症状→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安抚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

(四)心律失常处理流程一旦发生心跳骤停→立即停止吸痰,启动心肺复苏程序→报告医生、护士长→遵医嘱采取积极有效的救治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并做好记录→安抚患者及家属→床旁交接班。

(五)气道痉挛处理流程患者出现气道痉挛症状→立即停止吸痰→报告医生、护士长→遵医嘱采取相应的措施(给β2受体兴奋剂吸入等)→安抚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病情并做好记录→床旁交接班。

八、导尿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流程(一)尿道黏膜损伤及出血处理流程患者出现尿道黏膜损伤症状→立即报告医生、护士长→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轻者无须处理或采用止血镇痛治疗;严重损伤者根据情况采取留置三腔导尿管接生理盐水持续膀胱冲洗、尿道修补等手术治疗)→安抚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做好床旁交接班→科室讨论分析→按不良事件上报护理部。

(二)尿路感染处理流程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症状→报告医生、护士长→遵医嘱采取相应措施(尽可能拔除导尿管,如病情需要暂不能拔者可给予膀胱冲洗,根据病情采用合适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病情允许应指导患者多饮水→安抚患者及家属→严密观察病情并记录→科室讨论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