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医德文化思考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Reflect on Medical Morality Culture
Zhang Yanqing
School of Health Administration and Education of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0069
Abstract Contemporary medical morality cultural studies are cultivating medicalcultural awarenessan and promoting harmonious social development's essential requiremen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promoting socialistic cultural development prosperously. The connotation of contemporary medical morality cultural expression is in the different forms of ethical culture, moral culture, culture of life which make system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as main content.
德文化建设的方向、精髓、机制和特色。 1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医德文化发展方向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应当是体现时代精神、与先 进生产力相适应、 能够促进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 文化, 是能够提升人的精神生活、 提高人的伦理道 德、促进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文化,是能够满足多 数 的 最 大 利 益 文 化 [2]。 ”具 体 说 来 ,体 现 时 代 精 神 的 先 进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3个面向、以社 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建设内容和目标的文化。 当 前, 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同 时,也是深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攻坚时 期,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提高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中的地 位和作用不断凸显。 在这种形势下,尤其应该高度重 视先进文化对卫生事业改革的引领作用;同时,推动 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必然会对卫生事业的 文化建设提出新的任务和使命, 医德文化建设是具 有基础性和方向性的内容。 新形势下的医德文化建
修身文化在传统医德中占有重要地位, 如传统 医德强调慎独、强调医德的行为实践、强调推己及人 的修养方法,体现了严格要求自己道德自律的精神, 如《大医精诚》中的“澄神内视,望之俨然,宽裕汪汪, 不皎不昧”, 这是强调隐微处下功夫;“博极医源,精 勤不倦”的专业精神,这是德业双修的精进与执著; “我之有疾,望医之相救者何如。 我之父母妻子有疾, 望医之相救者何如。 ”这是强调推己及人、由亲亲而 仁民而爱物的仁爱精神。 还有《医方论》中处理义利 关系的修养理论,“异地而观则利自淡矣。 利心淡则 良 心 现 , 斯 畏 心 生 ” [7]这 是 儒 家 传 统 “ 义 以 为 上 ” 的 修 身理论在医德中的体现。 作为传统道德思想精华留 给人们的宝贵遗产, 修身文化在当今文化建设中发
3 修身文化: 医德文化的机制
修身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 分之一,儒家尤其注重修身为本的思想和原则。 在儒 家看来,道德修养是实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功夫, 而治国、 平天下又是道德境界追求的最高目 标。 可见儒家的修身之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 使命感,不是个体的自我行为。 修身文化以人性理论 作为思想基础, 强调道德自律基础上的精神境界追 求,强调道德修养中个人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因此, 道德规范的原则首先是要求自我, 对自我的要求又 主要体现在慎独功夫与实践功夫上, 强调慎独作为 修养方法和目的的意义, 以及知行合一基础上的实 践意义。 在儒家那里,修身文化既具有调节身心的内 在价值,也就是儒家的“为己之学”所追求的人格自 我完善, 反映了儒家对主体自我的充分肯定和对个 体精神世界的深层关切, 是对内在德性的坚持和精 神价值的弘扬;同时,修身又具有协调自我与他人和 社会关系的外在价值, 从而能够使主体获得精神上 的愉悦和圆融之境。 修身还具有教化和示范的作用, 君子之德如风,能够感染和教育他人,激发他人内心 的道德意识,从而形成社会效应而影响社会风气、引 领社会风尚。
学家鲍曼指出:“我们的时代是一个强烈感受到道德 模糊性的时代,这个时代给我们提供了以前未享受过 的选择自由,同时,也把我们抛入了一种以前从未如 此令人烦恼的不确定状态[6]。 ”选择自由及不确定状 态,是现代人的文化焦虑,德性文化的内在超越性具 有某种形上的价值指向与文化皈依, 为人的存在提 供某种依据。
张艳清. 传统医德文化思考
·3·
挥着重要的示范作用, 社会主义荣辱观就反映了中 华传统修身文化的生命力和精神追求, 为中国新时 期的道德建设提供了重要的道德原则和价值标准, 是医德文化建设的价值基础。
4 生命文化: 医德文化的特色
“生命文化,是指生命以文化的形式存在,是关 于生命的文化……是关于人的生命价值和生活意义 及 实 现 方 式 的 人 类 精 神 的 精 华 [8]。 ”或 者 说 ,生 命 文 化 是对生命的形上思考而形成的关于生命存在意义及 意义确证方式的思想及观念。 人类的生命有着不同 于自然生命的特殊规定性, 在本质上是以文化的形 式存在。 从文化的意义上讲,人的生命可以从生命整 体、生命敬畏、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等不同方面来理 解。
的自我确证和自我完善 。 [11] 人作为一个现实的生命 存在体,要遵循自然界中生老病死的客观规律,但人 作为类主体, 又是一个超越实在的自我而总能不断 地扬弃“自在”的层面,使自己处于“自为”的存在状 态。
人的生命首先是作为一个整体而存在, 自然属 性、社会属性和作为理想追求等方面的精神属性,决 定了人的生活的三重内涵,即自然生活、社会生活和 精神生活。 生命文化首先关注生命的存在,自然生命 是人生命存在的基础, 是人社会生命和精神生命的 载体, 而人的本质性存在内容是人的精神性存在和 社会性存在, 精神性存在又决定了人的生命还是一 种超越性的存在。 生命敬畏是法国思想家阿尔贝特· 史怀哲最早提出的关于生命伦理的理论, 他认为, “善是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可发展的生命实现其 最高价值;恶是毁灭生命,伤害生命、压抑生命的发 展[9]。 ”只有以敬畏生命的态度建立与其他生命的联 系, 人类才能与自然中的一切生命建立新的和谐秩 序。 生命敬畏是人在寻求生命意义过程中形成的生 命智慧,这与中国哲学中的“生生之德”生命哲学精 神相类似, 都是当今人类建立生命敬畏意识的思想 资源。 生命价值包括个体通过实践活动满足自我发 展的需要及满足社会和他人的需求两个方面, 创造 价值是生命本质力量的体现, 人只有不断地以生命 的创造力去实现生命超越, 一个人的生命才是真正 有价值的。 “人的自为本性使人永远处在奔向‘人’的 生成和发展的过程。 人是不会满足于既成的存在和 既有的生活, 总要追求更新的存在, 奔向更高的生 活,从有限进入无限,这就是人不断超越自我的形而 上学的本性 。 [10] ”从某种意义上说,生命文化就是对 人的这种自为本性、 超越本性的解读以及相应的意 义建构,人在意义追求中超越自身,意义追求是生命
第25卷 第9期 2012 年 9 月
·医学社会学研究·
医学与社会 Medicine and Society
Vol.25 No.9%
Sep. 2012 · 1 ·
传统医德文化思考
张艳清
首 都 医 科 大 学 卫 生 管 理 与 教 育 学 院 ,北 京 ,100069
摘 要 当代医德文化研究是在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背景下,医学领域培育文化自觉意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Key Words Medical morality cultural; Advanced culture; Ethical culture; Moral culture Culture of life
培育高度的文化自觉, 更好地发展繁荣的社会 主义文化, 是我党对文化发展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 化,是当代文化事业发展的总指导方针。 医药卫生事 业是重大民生问题,其中,卫生体制改革不仅是制度 层面、管理层面的问题;同时,也是文化层面的问题。 医药卫生领域诸多问题的解决,除体制、机制、管理 等方面的健全,还须有文化的引导、渗透和影响。 “作 为生活样式、生活范型的文化从更上位、更宽广、更 基础的层面对道德、道德教育具有引领、规约和协调 作用。 特定社会与时代的文化理想、文化追求与文化 发展方向也势必会从根本上规约和引导人的道德追 求和理想人格的塑造[1]。”医德文化,是指观念形态的 医德教育和医风医德建设中具有指导性、 根本性意 义的精神和理念。 在传统医德发展史上,以“大医精 诚”为代表的医德思想赖以形成的是儒家德性文化, 仍然是当前医德文化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 今天的 医德文化, 是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 容的先进文化指导下的德性文化、修身文化、生命文 化等不同层面的文化建构与文化自觉, 共同构成医
2 德性文化: 医德文化的精髓
医德文化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德性文化, 这与中 国传统文化的渗透和影响密不可分。 传统文化强调 以仁、礼为核心的道德观念,仁的基本内涵就是:“己 所不欲, 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 人”。 就传统医德而言,因生长的文化土壤是以儒家 伦理为核心,关注人格完善与境界提升的人文传统, 从而成为高扬内在之善和人格境界的德性文化的典 型形态。 “仁”以爱人为基本指向,又被释为“生生之 谓易”的生生大德;因此,对生命的呵护与爱惜就被 看做是人生最高的德性, 这种德性以天人合德为立 论基础,生生大德同时也是宇宙最高的德性。 天人合 德奠定了人类社会生活和一切行为最基本的法则依 据,社会行为体现天道的生生之德,从而维持社会最 和谐最稳定的秩序。 在天人合德的视域中,“仁”本质 上是一个超越性、内在性相统一的实践理性;即具有 内在的超越性, 要求仁者不断摆脱自然性的本能而 与社会、与他者相融合,寻求有限生命的无限价值。 从这个意义上说,仁因被诠释为生生不息的天道;因 此,成为行仁践义的形上依据,也构成传统医德的德 性之源, 使传统医德形成一种强烈的重生意识和社 会责任感。 治病救人与博施济众成为传统医学中不 可分割的一体两面, 凸显了医学道德修养的先在性 与根本性,这是传统医学作为仁术的根本特点,也是 历 代 医 家 的 行 医 宗 旨 [4]。《灵 枢·师 传 》云 :“上 以 治 民 , 下以治身,使百姓无病,上下和亲,德泽下流。 ”于是, 行医治病成为实现“泛爱众”社会理想的一条途径。 明代医学家张景岳曾说:“夫生者,天地之大德也。 医 者,赞天地之生者也[5]。”从医者被看作赞天地之生的 宇宙力量的具体体现, 使传统医德成为一种具有超 越性和神圣性追求的道德境界, 这种形上指向对当 今的医德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多元文化及引发的道 德困境是当今文化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 后现代哲
·2·
医学与社会 2012 年 9 月第 25 卷第 9 期
设, 是在新医改背景下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医 德风尚,坚持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理念,弘扬传 统优秀道德文化精华, 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在理想教 育、价值指导、整合规范等方面的功能,从而在卫生 事业领域形成反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创 新精神与民族精神、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职业理想 与行为规范相统一的卫生事业先进文化理念和氛 围,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全 面 协 调 可 持 续 发 展 [3]。
的必然要求和具体体现。 当代医德文化的内涵表现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要内容的先进文化指导下的德性文化、修身
文化、生命文化等不同层面的文化建构与自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关键词 医德文化;先进文化;德性文化;修身文化;生命文化
中图分类号 R19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870/YXYSH.2012.09.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