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第二讲 传统医德

第二讲 传统医德

4、明清时期 到了明代,医生职业道德规范的研究 和制定更加具体和规范。 明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又一个迅速恢复 和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对外贸易的扩展, 使人们扩大了眼界,也促进了中外医药的 交流和医德的发展。 我国的医德规范、医德教育、医德理论发 展到明代已日趋完善、成熟。
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的巨著《本 草纲目》,不仅是学术价值高,而且是道德价 值也很高的一部医学典籍。
著作中有《大医精诚》、《大医习业》 两篇专门论述医德。主张医家必须具备“精” 和“诚”两个方面。 所谓“精”,就是指作为医家必须不断学习, 提高医疗技术,具有精湛的医术。 所谓“诚”,就是指医生应具有高尚的医德, 要有 “大悲恻隐之心”、“好生之德”。
归纳起来,其医德思想主要体现在: 医生要有人道之义,必须以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痛苦为惟一职 责,而不应有任何别的欲望; 医生必须精研医术,用心精微,医术精湛;医生要排除杂念, 救治患者时,不得瞻前顾后,考虑个人安危,要以救人疾苦为 重; 医生对患者要一视同仁,不论贫富贵贱、年龄老幼、容貌丑美、 恩怨亲疏、愚笨聪明、任何民族,都要普同一等; 医生要一心救治,不得故意做作或以某种手段谋取名誉; 医生要有同情心,不能怕脏怕臭,不得嫌弃病人; 医生诊治疾病要认真仔细、准确,不能粗枝大叶; 医生要为病人着想,尽量降低药费,用便宜药代替贵重药,减 轻病人负担; 医生对药方不要秘而不宣,应公开并传于后人; 医生要尊重同行,谦虚谨慎,举止端庄。 只有具备“精”和“诚”的医家才是“大医”,即高尚而 优秀的医家。而孙思邈就是一个被历史上医家所推崇的“精诚 大医”。
3、宋元时期 宋代医德的发展, 一方面是传统医德的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和规范 化; 另一方面,随着医学科学发展的需要,又建立 了许多新的医德观念。 如人体解剖研究的观念,法医检验的道德观念, 倡导优生的生命质量观念,环境卫生建设的道 德观念等。 ---这些新医德观念的建立,对传统医德有 突破和新的发展。

第二章医德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章医德的形成和发展

一 、 国 外 古 代 医 德
(一)古希腊医学道德
“希波克拉底誓言”的主要医德思想
(1)医患关系方面:为病家谋幸福、 一视同仁 (2)尊师重道 (3)提出为病家保密的道德要求
(二)古罗马医学道德
盖伦:“作为医生,不可能一方面赚
钱,一方面从事伟大的艺术——医 学。”
(三)古印度医学道德 公元前5世纪,外科名医妙闻:
第一节 中国医学道德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国外医学道德发展概况 第三节 中外医德思想的共同点
(一)中国传统医德的起源和发展
一、 中 国 传 统 医 德
1、萌芽时期(原始社会) 汉代刘安《淮南子•修务训》记载 《史记•补三皇本记》:“神农尝百草始有医 药” 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 2、发展时期(西周-战国) 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包括《灵枢》和 《素问》两部,共18卷,162篇,最早对 医德作了论述。( 《灵枢•师传篇》、 《素问•征四失论》、《素问•疏五过论》 ) 主要医德思想: 1)朴素的人道主义思想(“济群生”) 2)精其道,善其行 3)不可草率从事,粗枝大叶
孙思邈曰:“ 凡大医 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 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 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 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 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
孙思邈的主要医德思想: 一、医学人道主义思想 二、围绕医患关系提出了一系列医德规范
1964年《赫尔辛基宣言》
1968年《悉尼宣言》 1975年《东京宣言》 1977年《夏威夷宣言》
生命伦理学形成
生 命 伦 理 学 兴 起 的 主 要 过 程
生命伦理学在美国最先产生,是由
于美国的生物医学技术发展最快和 美国的社会伦理背景决定的 (一)权利运动和生育控制 (二)稀有卫生资源的分配 (三)人体实验问题 (四)器官移植和新的死亡标准 1971年, 生命伦理学一词首先由美 国的波特提出。

第二讲 医学道德产生与历史发展

第二讲 医学道德产生与历史发展
第二讲 医学道德产生与历史发展
讨论主题 ●中国医学道德的产生与历史发展 ●国外医学道德的历史发展
案例:
据晋代医学家葛洪所著《神仙传》记载:三国 时代,江西名医董奉,不但精于医术,而且品行高 尚。他隐居庐山,每日给人治病,从不索取报酬, 病人痊愈后,凡来感谢者,病轻的使其种杏树一棵, 病重的使其种杏树五棵,不到十年,董家周围的杏 树蔚然成林。杏子成熟后,董奉把杏子换成粮食, 专门去接济贫苦百姓和那些出门在外而经济发生困 难的人们,每年都有两万多人得到他的帮助。这就 是流芳千古的 “杏林佳话”。后人便常用“杏林春暖”、 “ 誉满杏林 ” 来表达对医生的感激和敬意。在中国民 间“杏林”也就成为医务界的代称。
第三节
国外医学道德的历史发展
国外医学道德的产生与发展
(一)公元前五世纪印度名医妙闻的《妙闻集》 (二)公元前四世纪古希腊名医希波克拉底的重要 著作《希波克拉底全集》中的《誓言》、《原则》 《操行论》等可以看成西方医学道德形成的标志。 (三)公元九世纪五十年代阿拉伯的阿里· 勃· 拉班 编写成《智慧的天堂》 (四)公元十二世纪下半叶,迈蒙尼提斯不仅对阿 拉伯医学的发展有较大的影响,而且他的《迈蒙尼提 斯祷文》,也是西方医学道德的重要经典文献 。 (五)文艺复兴时期的医学道德




(三)发展时期 我国进入封建社会后,“三纲五常”的思想长期影响着人们的伦理 观念,新思想、新技术常常被反对和禁锢。医学被称为“方技”,“学 而优则仕”的观念深入人心,医生在社会上的地位比较低下。即便如此, 医学的发展仍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各个时期的医学家不论是从自身的实 践,还是从理论上都说明了医学道德对医学的重要性,促进了我国传统 医德思想的发展和完善。 东汉名医张仲景(公元150~219年),著有《伤寒杂病论》一书,其 序言就是一篇具有很高价值的医德文献。序言对医学的性质、宗旨、医 学道德、医学的发展都做了精辟的论述,他在《伤寒杂病论•自序》中指 出要具有“精究方术”与“爱人知人”的精神,反对那种“孜孜汲汲, 唯名利是务”的居世之士,“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至哉”。张仲 景还指出:应当“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并结合临床实践的方法,继 承发扬前人的医学成就,以推动医学的发展。 孙思邈(公元581~682年)是隋、唐时期的名医,堪称我国传统医德 的集大成者。孙思邈撰著的《备急千金要方》,就是以“人命至重,有 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的意义而命名的。该书共30卷,232门, 合方论5300首。开卷序例论的《大医习业论》和《大医精诚论》,主张 医家必须具备“精”和“诚”的精神。所谓“精”就是要具有精湛的医 术,所谓“诚”就是指医生应具备高尚的医德,明确指出学习医学的人 首先要具有仁爱的“大慈恻隐之心”、“好生之德”,要廉洁正直,不 得追求名利,对病人要“普同一等”、“一心赴救”,认真负责,不得 浮夸自吹,诋毁别人等。只有具备“精”和“诚”的医家才是“大医”, 即高尚而优秀的医家。

明清医学道德发展史研究

明清医学道德发展史研究

1.2特点与规律
明清医学道德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重视患者的人道主义关 怀、强调医者的人文素养、注重疾病的预防与保健、提倡和谐的医患关系以及强 调医术的精益求精。在这一时期,医学道德理论体系逐渐完善,医者开始将行医 视为一种社会责任,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1.3重要事件
明清时期,医学道德发展史上的一些重要事件如方克勤编纂的《医德十二箴》 等。这些事件反映了当时医者们的道德追求和社会责任,为后世的医学道德发展 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3.1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明清医学道德将会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展: 更加注重患者权益保护和个人隐私;深化对医患关系和医生职责的认识;促进全 球医学伦理的交流与合作;以及积极应对新兴生物技术和医疗挑战带来的伦理问 题。
3.2影响
明清医学道德的发展将对未来医疗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首先,高尚的医德 将为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质量提供坚实的保障;其次,和谐的医患关系将有助于 减少医疗纠纷和诉讼,提高社会的信任与和谐;此外,医学道德的发展还将推动 医学教育和科研的创新与发展;最后,明清医学道德的传统美德将为全球医学伦 理的进步提供借鉴与启示。
结论
本次演示通过对明清医学道德发展史的研究,深入探讨了其形成与发展过程、 特点、规律以及与时代背景、社会政治和宗教文化等方面的关联。同时,本次演 示展望了明清医学道德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对未来的影响。通过这一研究,我们能 够更好地了解明清医学道德的历史背景及其对当今社会的借鉴意义,为推动全球 医学伦理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背景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革。在经济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 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人们对于医疗保健的需求逐渐增加。在文化方面,儒家思想 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想,强调“仁爱”与“道德”。这种社会背景下,医学道德逐 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

医学伦理学整理

医学伦理学整理

第一章医德的历史发展我国古代医德医德萌芽于远古;形成于奴隶社会末期(西周)。

(一)医德的形成1、原始社会时期的医德还处于一种萌芽状态,还不是医疗活动中的医德行为规范2、奴隶社会末期,医学成为一种专门职业3、西周已出现了专门的医疗职业,还建立了我国最早的医生考核制度。

医德考核制度具有医德规范的性质我国原始时期的医德代表人物:神农(神农氏)、伏羲(伏羲氏)、女娲、黄帝秦汉时期医德代表人物及成就:黄帝、扁鹊、张仲景、华佗、董奉二)医德的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古代朴素的医德观念得到了进一步发展第一部医学理论专著《黄帝内经》就是在这一时期成书的出现了一些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专业医生—扁鹊2、秦汉时期医学和医德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序言中,对医学的性质、宗旨和医德伏羲氏、神农氏《黄帝内经》是我国第一部医学典籍,它标志着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是我国医学和医德教育方面的早期重要论著。

《黄帝内经》成书时间长达400多年,总结了西汉以前的医学伦理思想与实践经验,阐发了我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医德观,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医学经验的积累被后世学者誉归于伏羲、神农、黄帝、岐伯、俞跗(府)、伯高、鬼臾(与YU)区、少俞、雷公、少师、桐君等等。

原始社会晚期因生产、文化发展而诞生的“巫”,以及由之而起的巫医,由原始社会晚期到殷商,乃至西周前后,巫医在中国医疗保健中曾居于显要地位,俞跗、巫彭、巫妨、巫咸、苗父等是其代表人物。

张仲景“医圣”《伤寒杂病论》唐宋明清时期医德代表人物及成就孙思邈他的《千金要方》一书中的《大医习业》和《大医精诚》篇全面论述了医德要求,成为我国医德规范的开拓者。

金元四大家陈实功龚廷贤李梃喻昌近现代时期医德代表人物及成就张锡纯宋国宾施毓黔(一)我国革命传统医德的含义我国革命传统医德是指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以革命人道主义为核心的医德理论和医德实践941年5月毛泽东同志在给延安医科大学的题词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医德作了精辟的概括“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标志着医学人道主义从此产生了质的飞跃,为社会主义医德原则和医德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四)我国革命传统医德的基本特点1与革命战争紧密相连,积极为革命战争服务2实行了以革命人道主义为核心的医德原则3为社会主义医德原则和医德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4造就了一大批的医德典范一、国外医德的形成与发展西波克拉底认为人体由血液、黏液、黄胆和黑胆四种体液组成,这四种体液的不同配合使人们有不同的体质。

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专业知识讲座

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专业知识讲座
为了感激董奉的德行,有人写了“杏林春暖”的条 幅挂在他家门口。从此,许多中药店都挂上了“杏 林春暖”的匾额,“杏林”也逐渐成了中医药行业 的代名词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或网讨站删除。
此案例强调的是医务人员哪方面的道德品 质? 案例对新医改以及医疗卫生行业职业精神 大讨论有哪些启示?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黄帝内经:关于医德的论述总结了以前的医德实践对后世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征四失论:医疗事故叉错的产生,除了和技术水平的高低 有关之外,还决定“精神不专,志意不理”的思想作风和 工作态度,其实质就是医德缺失的问题 疏五过论:指出这些过错中尤其应该对忽视情志变化的情 况更加警戒。
(一)萌芽时期 (二)形成时期 (三)发展时期 (四)相对完善时期
一、我国古代医德的思想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一)萌芽时期 从原始社会的晚期到奴隶
社会的初、中期包括传说 中的五帝和夏朝。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从这些传说中可以看出在古 代的社会,道德影响下,我 国很早就形成了医学的目的 ”以拯夭芒“、”令民之所 避就”等医德思想,也就是说 ,已经认识到医学的目的是 为了拯救人的生命,已经认 识到使用药物应该注意趋利 避害等医德的要求。
一、我国古代医德的思想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本文档所提供的信息仅供参考之用,不能作为科学依据,请勿模仿。文档如有不 当之处,请联系本人或网站删除。

第3单元医学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3单元医学伦理学的形成与发展

世界上最早成文的医德法典之一。 1978《生命伦理学百科全书》
先知儒理,然后方知医理
清代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喻昌
《医门法律》
提出了医生在诊治病人时的医德规范 和是非标准。 5
二、中国医德的优良传统
1.
尊重和珍视生命的“贵人”思想;
2.
3.
“医乃仁术”的行医宗旨;
“普同一等”的行医原则;
4.
5. 6. 7. 8.
重义轻利的道德观;
11
古印度
妙闻、阇罗 迦 迈蒙尼提斯
阿拉伯
7
1926 年,中华医学会制定《医学伦 理法典》,全文共 2339 个字,其中涉及 到对一般医疗行为的论述,这在 20 世纪 早期全世界的医德规范中是少有的,体 现了当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时期所特 有的医学伦理观。
8
1932 年 6 月上海出版了由宋国宾主编 的《医业伦理学》,这是我国第一部较系 统的医学伦理学专著,表明中国已由传统 的医德学进入到近代医学伦理学阶段。
9
第二节 外国医学伦理学发展简史
10
世界主要国家的医德起源与传统
国家 古希腊 古罗马 代表人物 希波克拉底 盖仑 代表著作 后世评价 《希波克拉底全集》 誓言是经典的 医德文献 “作为医生,不可能 继承了希波克 一方面赚钱,一方 拉底的医德 思想 面从事伟大的艺 术——医学” 《妙闻集》、《阇罗 迦集》 《迈蒙尼提斯祷文》 医德史上重要 文献之一
3
春秋战国时期,民间医生开始成为一种社 会阶层。
职业医生的出现,一方面反映了医学开始 摆脱巫术的羁绊,成为一种经验知识和技 艺,另一方面又表明,医生的地位从能 “绝地通天”的巫师变为一般的手艺人。
4

医德的回顾医生职业道德的历史演变与反思

医德的回顾医生职业道德的历史演变与反思

医德的回顾医生职业道德的历史演变与反思医德的回顾:医生职业道德的历史演变与反思在医学职业中,医生的道德和职业操守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医德是医生作为专业人士在从事医疗活动中应遵循的一系列准则和价值观。

医德不仅对医生本身具有重要意义,也对患者和整个社会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将回顾医生职业道德的历史演变,并对其进行反思。

一、古代医德观念形成医德的观念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时代。

古代医生的职责不仅仅是医治患者的疾病,更重要的是维护生命的平衡与和谐。

古埃及的医生将医治与宗教崇拜相结合,相信自己在治疗疾病时得到了神的指引。

古希腊的医者希波克拉底则将医学视为一门科学,并强调医生应遵循道德的准则,如忍耐、正直和保守病人隐私。

二、现代医德的确立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生的职业道德需要面对新的挑战。

19世纪,伦理学的发展引起了对医学伦理学的关注。

这一时期的医学伦理学重视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尊重患者自主权、保护患者隐私等原则。

同时,医学伦理学也开始关注医学研究和临床实践的伦理问题,如动物实验伦理和人体试验伦理。

三、医患关系的变化与医德的调整近年来,医患关系的变化对医生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的普及,患者对医学知识的了解增加,对医疗过程和结果的要求也更高。

医患之间的关系已从单向的“医生治病、患者听从”转变为更加平等和合作的关系。

医生不仅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人际关系技巧,以更好地与患者建立信任和合作关系。

四、对医德的反思与进一步发展虽然医德的历史演变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医生面临着职业倦怠和工作压力的问题,这可能对医德产生负面影响。

其次,医学科技的进步给医德带来了新的伦理难题,如基因治疗、辅助生殖技术等。

此外,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和医疗费用的问题也对医德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这些问题和挑战面前,我们需要对医德进行反思,以更好地适应时代的需求。

医护伦理学发展简史

医护伦理学发展简史

【导入】:通过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第二章医护伦理学发展简史第一节我国医护道德发展简史中国古代医护道德的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我国医护道德的萌芽时期在古代,人们在疾病肆虐下显得无奈和无助,平均寿命非常低。

人们尝试着治疗疾病,我国古代的伏羲画八卦、制九针,神龙尝百草,献身试药,是远古时代医生中的代表。

这个时期的医德,特点是积极探索治病的方法,解除疾病给人们带来的痛苦。

二、形成和发展时期在西周,出现了医疗行业和专业医生,分类为:食医、疾医、疡医和兽医,同时设立了考核医生的制度。

黄帝是继神农之后又一个医药创始人。

《黄帝内经》产生于战国,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经典著作,标志着我国传统医德的初步形成。

战国时期名医扁鹊,他不仅医术高超,而且医德高尚。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随俗而变:他为了满足不同病人的治病需要,学了各种医疗技术,周游列国,每到一个地方,总是注意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和多发病、常见病。

据记载:当他行医路过赵国邯郸的时候,听说那里的人尊重妇女,且当地患妇女病的人也比较多,他便作“带下医”(妇产科医生),当他路过今河南洛阳,听说当地人尊敬老人,而老人耳目失聪者较多,他就作耳目痹医(五官科医生),后来,到了秦国咸阳,听说当地人喜爱儿童,他便为小儿医(儿科医生)。

为了便利群众,他什么病都看,随当地风俗而变,走到哪里,就满足那里人民的需要,深受百姓的欢迎。

二是实事求是,谦虚谨慎。

有一次, 扁鹊路过虢(guó)国,看见全国上下都在举行祈祷, 一打听,方知是虢太子死了。

太子的侍从告诉他,虢太子清晨时突然死去,死了已有半日。

扁鹊问明了详细情况,认为太子患的只是一种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的“尸厥”症,鼻息微弱,像死去一样,便亲去察看诊治。

他用针刺太子头顶的百会穴,一会儿,太子竟渐渐苏醒过来,扁鹊又用针灸太子的两胁,太子便能慢慢地坐起来!经过中药的进一步调理,两天以后,太子完全恢复了健康。

這事很快传遍各地,从此,天下人传言扁鹊能“起死回生”,他被人称颂为神医,但他却谦逊地說:"我哪里能使死人生还呢, 太子患的是‘尸厥’症,本来就没有死, 我只不过是使他苏醒过来罢了。

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医学伦理学的历史发展

超出了中西医学所涉及的范畴,我们 必须跳 出中西 医学的 理论框 架,建 立起一 个新的 医学理 论体系 - 东方医学和西方医学(即西医)的融合 形成现 代系统 医学。 该体系 所涉及 的一切 问题不 管从广 度上, 还是从 深度上 ,都应 该远远 超过现 有的中 西医学 理论, 并将现 有中西 医学理 论纳入 自己的 理论框 架范围 之内。 为了肩 负起这 一历史 使命, 原创人 生、医 学理论 体系— —灵魂 医学 soul medicine应运而生,她不但从宏 观上或 战略上 圆满解 释并解 决了存 在于人 类医学 及人文 社会科 学史上 的一切 疑难模 糊问题 ,而且 还能够 使人们 得以启 迪人生 ,不得 不重新 认识人 类自身 、不得 不重新 认识人 类赖以 生存的 这个多 维世界 。
4、不图钱财、清廉正直的道德品质 医者以救人活命为己任,决不应有求财贪色之念 头。如: “见利思义”的明代医家严乐善 “医不贪色”的北宋名医何澄
祖国医德优良传统(三)
5、谨慎认真、不畏艰苦的服务态度
历代医家认为,病情是复杂的,医生应做到“用 心精微”“精心诊治”“无一病不究其因,无一 方不查其理,无一药不通其性”。如:金元名医 朱丹溪 《古今医案按》吴球治愈痿膈症。
2、强调医德的自觉和慎独的 修养方法
3、“推己及人”与“易地以 观”的行为准则
祖国医德的优良传统(一)
1、“仁爱救人”“赤诚济世”的事业准 则
古代医家认为:医者必须以救人疾苦为己任,以 仁爱精神为准则,以自己的精良医术和仁爱精神 去关爱病人,解除其痛苦。
“坐堂大夫” “杏林佳话”
2、不畏权势、忠于医业的献身精神
3、孝亲观念与安乐死的阻力
第三节 概说西方医德
一、西方医德的特点 二、西方医德的优良传统

医学伦理学-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

医学伦理学-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

一、医学伦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 1803年,帕茨瓦尔《医学伦理学》诞生 (一)制定一系列国际医学伦理文献 (二)各国纷纷出台医学伦理法规与文件 (三)不断加强医学伦理教育和研究 (四)医学伦理学跨入生命伦理学阶段
二、生命伦理学的兴起
❖ (一)生命伦理学诞生与发展的背景 1.权利和病人权利运动 2.卫生资源的公正分配 3.死亡标准和方式的变革 4.医学模式的转变 5.新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
医学伦理学
第二章 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
本章内容 1 我国医德思想概述 2 国外医德思想概述 3 医学伦理学发展概述
案例:杏林春暖
思考与探讨
此案例强调的是医务人员哪方面的道德品 质? 案例对新医改以及医疗卫生行业职业精神 大讨论有哪些启示?
第一节 我国医德思想概述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 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含 灵之苦……
3.医学伦理学诞生与发展的主要标志有哪些? 4.生命伦理学诞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有哪些?
❖ (二)古代西方医德思想
▪ 1.古希腊医德 ▪ 2.古罗马医德 ▪ 3.中世纪的医德 ▪ 4.阿拉伯和犹太医德
希波克拉底
二、国外近代医德范与群体规范并重
三、国外现代医德思想
(一)医德由义务论向公益论转化 (二)医德对法律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第三节 医学伦理学发展概述
本章小结
❖ 重点: 国内外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
❖ 要求: ▪ 掌握国内外医德思想发展历程、医学伦理学兴起的条件 ▪ 熟悉医学伦理学在中国的发展 ▪ 了解不同时期医德思想不同的原因
学习思考题
1.中外医德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各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各个阶段医德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中外医德发展中的代表人物以及代表性的医德文 献主要有哪些?

医学伦理学——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发展

医学伦理学——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发展

医学伦理学——中国医学伦理学的发展1.撰写“医家五戒十要”的是A.李时珍B.陈实功C.孙思邈D.张仲景E.华佗2.最早出现医学伦理学起源的是A.英国B.美国C.埃及D.古希腊E.中国答案 B D要点一中国古代医学道德思想的发展过程1.古代医学道德思想的萌芽时期从原始社会的晚期到奴隶社会的初中期,包括传说中的五帝时期和夏朝。

由于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原始人类对疾病现象的恐惧和对医药知识的贫乏,促使他们相信那些超自然的神鬼的魔力,认为所有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都是由一种力量支配着,于是便产生了万物有灵,上帝为主的宗教观念,从敬万物、敬祖先进而产生对上帝的崇拜。

在我国古代传说中。

有“种百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淮南子,修务训》)和“伏装西八十百病之理得以类推,乃尝味百药面制九针,以拯天亡”(《帝王世纪路史》),以及“民有疾病,未知药石,炎帝始味草术之滋,尝一日而遇七十毒,神而化之,送作方书,以疗民疾,而医道立矣”(《通鉴外紀》)的记载。

这些传说,反映了人类早期医疗保健活动的一些事实。

从这些传说可以看到,在古代的社会道德影响下,我国很早就形成了医学目的是为了“以拯天亡”“令民知所避就"等医德思想,也就是说已经认识到医学的目的是为了拯教人命,使人了解药物对人的利弊等。

2.古代医学道德思想的形成时期奴隶社会末期至西汉,是古代医学道德思想的形成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期,各种政治力量,学术流派粉墨登场,形成了“请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为医学经验交流和积累创造了条件,医学进人了以理论综合及实践经验积累为特点的发展时期。

医学的发展促进了医德的进步,医学人道主文成为这-时期医德发的主流。

儒家的“仁”是其伦理思想的核心,“医乃仁术”被奉为职业伦理原则,提倡“济世救人”“爱人、行善、慎独”,强调医生自身的道德修养和自我规范。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系统全面地总结了战国以前医学理论和医疗实践,不仅是我国第一部医书,而且是我国第一部有专门论速医德内容的医书,在“疏五过论”” 征四失论”和“师传”等篇章中对医德进行了专门的论述,是我国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医德经典。

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

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

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医学作为一门古老而又重要的学科,其发展历程中医德思想一直是贯穿其中的重要因素。

医德思想对医生的职业操守、医学教育、医学伦理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古代到现代,探讨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

古代医德思想在古代,医生就是治病救人的神医,因此医德思想尤为重要。

古代医德思想注重兼德整容,物尽其用的理念,认为医生应具备高度的道德素质,行医时要以大公无私的精神,把医术用来造福社会。

在中国古代,医生不仅仅是医术高超的治疗者,更是造福人类的伟大职业。

在《黄帝内经》中,提出了“医者,治未病”的观念,强调预防疾病的重要性,这体现了古代医德思想的特点。

近代医德思想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德思想逐渐形成科学化的特征。

近代医学对医生职业道德、医学伦理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20世纪初,美国的哈佛大学成立了首个医学伦理委员会,对于医生职业行为进行了规范。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德问题也随之频繁出现,比如医患纠纷、医生利益冲突等等。

在这些问题面前,医学伦理学诞生了,旨在对医生行为进行规范,保护患者利益、提高医学服务质量。

现代医德思想现代医德思想更为注重可操作性和适应性,在具体实践中更为灵活。

在医学服务过程中,医生应该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对患者给予尊重,以关注患者和关爱患者的态度去对待患者。

现代医学对于医生职业操守的要求,已经被正式写入医学教育的规范中。

医学院校通常会设立医学伦理课程,来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医德思想是医学伦理的核心,在医学服务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在古代和近代,医德思想都强调了医师的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而现代医德思想更注重个性化和实践性。

随着医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医德思想的发展也将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

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
❖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在医学高等院校开始了医学伦 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开始了课程,编写了教材
•第二节 国外医德思想概 述
• 医生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 人,这是职业的性质所决定的。不要追求 名誉和个人利益,而要忘我地工作来救治 别人,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不应怀有别 的个人目的。——胡弗兰德(Hufeland)
❖ 为了感激董奉的德行,有人写了“杏林春暖”的条幅 挂在他家门口。从此,许多中药店都挂上了“杏林春 暖”的匾额,“杏林”也逐渐成了中医药行业的代名词
•思考与探讨

此案例强调的是医务人员哪方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道德
品质? 案例对新医改以及医疗卫生行业职业精
神大讨论有哪些启示?
第一节 我国医德思想概述
•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 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 含灵之苦……
一、我国古代医德的思想
❖(二)形成时期 ❖奴隶社会末期至西汉,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思想
文化进一步繁荣,各种学术观念层出不穷,我国 进入了百家争鸣的时期。 ❖医乃仁术
❖ 黄帝内经:关于医德的论述总结了以前的医德实践对后世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征四失论:医疗事故叉错的产生,除了和技术水平的高低 有关之外,还决定“精神不专,志意不理”的思想作风和 工作态度,其实质就是医德缺失的问题 疏五过论:指出这些过错中尤其应该对忽视情志变化的情 况更加警戒。
一、我国古代医学的思想
❖ (一)萌芽时期 ❖ (二)形成时期 ❖ (三)发展时期 ❖ (四)相对完善时期
一、我国古代医德的思想
❖(一)萌芽时期 ❖从原始社会的晚期到奴隶
社会的初、中期包括传说 中的五帝和夏朝。
•一、我国古代医德的思想
❖ 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对疾病和健康的本质认识尚 不清楚,用神灵来解释疾病的发生和治疗。

医学伦理学——第一章医学道德传统

医学伦理学——第一章医学道德传统
1、对待病人── 至亲之想 2、治学态度── 至精至微 3、服务态度── 一心赴救 4、医疗作风── 端正淳良 5、对待同道── 谦和礼让

一心赴救
“凡为医者,遇有请召,不择高下,远近必赴”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凡有请召,不论昼夜寒暑远近亲疏,富贵 贫贱,闻命即赴”、“勿惮其劳”
——《活幼心书》
4. 传统医德的完善与深化期(宋-清前期)
(1)宋金元:医德受儒家思想的全面影响 (2)明代:医德的深化期 (3)清前期:医德的丰富和延续期
(3)清前期:医德思想的丰富和延续期
① 喻昌《医门法律》 医生对病人要“笃于情” 将“笃于情”与 四诊、
辨证论治、医生的行为结合
② 潘楫 《医灯续焰》
1.医德的萌芽期 2.医德的形成期 3.医德的发展期 4.医德的完善和深化期
一、中国传统医德的历史演变
中国传统医德起源于人类同伤病作斗争的实践,与医药学 的起源是同步的。
“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 ——《史记》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 ——《神农本草经》
“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
中医传统:老师赠徒弟雨伞和灯笼
小结
传统医德的历史源远流长 形成了以医乃仁术为核心的思想内容 以个体医疗为主要模式贯彻在疾病诊治的实践中
第二章 医学的道德传统 第一节 中国医学的道德传统 第二节 外国的医学道德传统
第二节 外国医学的道德传统
一、外国医德的历史演变 二、外国医德的主要思想 三、外国医德的主要规范
⑵ 古印度的医学道德
妙闻:外科医生。 《妙闻集》成书于公元前4世纪, 提出了“四德”要求:正确的知 识,广博的经验,聪敏的知觉及 对患者的同情 。

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

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

1932年6月上海国光印书局 出版了由宋国宾主编的 《医业伦理学》,这是我国 第一部较系统的医学伦理学专著。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医德思想
红色根据地的医德 抗日根据地的医德 解放区的医德
“ 模 范白 医求 院恩 ”大 手夫 术在 室五 进台 行山 手松 术岩 。口
医学人道主义精神得到了升华
爱国主义 人道主义 中西文化交流
一、国外古代医德思想
1. 古希腊医学道德
著名医学家希波克拉底(Hippocrates) (公元前460~前377年),被尊称为西医之父, 同时也是西方医德的奠基人。 《希波克拉底誓言》是一部经典的医德文 献。1948年,世界医协大会对这个誓言加以 修改,定名为《日内瓦宣言》。后来又通过 决议,把它作为国际医学道德规范。
A B C D E 萌芽时期 形成时期 独立时期 发展时期 相对完善时期
中国优良医德传统
一、仁爱救人、赤诚济世的事业准则
二、清廉正直、不图钱财的道德品质
三、虚心好学、刻苦钻研的学习作风
四、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服务态度 五、不畏权贵、忠于医业的献身精神 六、不断总结、勇于创新的精神
中国古代医德的思想不包括(
4. 阿拉伯医学医学道德
阿拉伯医学的出现和发展,大约从6世纪到 13世纪,相当于欧洲中世纪黑暗时代。 阿拉伯医学家迈蒙尼提斯(Maimonides, 1135-1204)属于犹太族,他在医学道德方面
有很大的建树。他的著作很多,其中《迈蒙尼
提斯祷文》,是医学道德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
国家
代表人物
代表著作
三、我国现代医德思想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一方面制 定了正确的卫生工作方针,规定了医疗卫 生工作必须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的方向。

谈古今医德及发展

谈古今医德及发展

谈古今医德及发展纵观中国古代众多著名医家,之所以在医药学的不同领域取得突出的成就,从不同的方面对祖国医药学做出了自己的贡献,丰富、发展和完善了中国医药学体系而成为医药学大家,我们可以发现,虽然他们生活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个人经历,但都有最大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医德高尚、心存高远。

如东汉时代的“医圣”张仲景,曾“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天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而著成了融理、法、方、药为一体,奠定了临床医学理论体系坚实基础的《伤寒杂病论》,他严厉抨击医德败坏者“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并指出“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欲视死别生。

实为难矣”;又如有“药王”之称的唐代大医家孙思邈,“不恋玉墀走穷山,唯向民间施丹散”。

孙思邈在其毕生心血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序中云:“凡太医治病,必当安定神志,无欲无求。

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蚩,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对待病人“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要“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行医“不得于性命之上,率尔自逞后快,邀射名誉”,“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有“高尚先生”之称的河间学派(寒凉派)代表、金代医家刘完素,生活在战乱频繁的时代,幼年家境贫寒,母亲患病,由于家贫三延医而不至,致使其母身亡,遂立志学医,以济世活人。

刘完素在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为救治疫病,一改《和剂局方》用方温燥之弊,创立“六气化火”论,终成“寒凉派”的开山鼻祖。

在这些医家身上,都折射出高尚的为医道德,以及救死扶伤造福人类的高尚情操。

即使在今天,这些医药学家的优良医德,仍是值得称道的,学习和继承这些高尚的医德仍有其现实意义。

在社会发展进入21世纪,大力倡导精神文明的今天,对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是时代进步的必然,也是行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我国近代医德思想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医德思想
❖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继承中外历史上 优良的医德传统,把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 结合起来,大力倡导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 主义精神,建立同志式的新型医患关系, 使我国的医德思想跨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
❖ 1939年,毛泽东同志发表的《纪念白求恩 》一文昌导:
一、我国古代医的思想
❖ (三)发展时期 ❖封建社会 后
❖ 序言就是一片具有很 大价值的医德文献。 对医学的性质、宗旨 、医学道德、医学的 发展都作了精辟的论 述,指出是病因不分 贫富贵贱。
•张仲景
•张仲景(约公元150~154年——约公元215~219 年),名机,字仲景,汉族,东汉南阳邓州人。东 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后人尊称为医圣。张仲景广 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 确立的辨证论治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 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 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 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辨证的治疗原则,受 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 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 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 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1、《伤寒杂病论》(已经失传,中医四大经典著 作之一)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 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 •2、《伤寒论》,晋代太医王叔和根据自己搜寻到 《伤寒杂病论》的伤寒部分的轶文整理而成。 • 3、《金匮要略》,宋代王洙、林亿、孙奇等
❖ 神农尝百草多次中毒,都多亏了茶解毒。因誓言要尝遍 所有的草,最后因尝断肠草而逝世。人们为了纪念他的 恩德和功绩,奉他为药王神,并建药王庙四时祭祀。在 我国的川、鄂、陕交界传说是神农尝百草的地方,称为 神农架山区
一、我国古代医德的思想
❖ 从这些传说中可以看出在古 代的社会,道德影响下,我 国很早就形成了医学的目的” 以拯夭芒“、”令民之所避就 ”等医德思想,也就是说,已 经认识到医学的目的是为了 拯救人的生命,已经认识到 使用药物应该注意趋利避害 等医德的要求。
一、国外古代医德思想
❖ (一)古代东方医德思想
▪1.古埃及医德 ▪古埃及的医德思想大多数是通过法典形式表现的,规定奴
隶主享有最好的医疗。 当时出现的比较先进的医疗技术: ▪例如:美容、按摩、水疗 ▪均使用贵重药品和复杂的处方。 ▪如尸体防腐(制作木乃伊)
一、国外古代医德思想
❖(一)古代东方医德思想 ❖ 2.古印度医德
•孙思邈(581-682),汉族,京兆华原(现陕西铜 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 王”。公元581年出生于一个贫穷农民的家庭。他从 小就聪明过人,受到老师的器重,长大后开始爱好 道家学说。由于当时社会动乱,孙思邈隐居陕西境 内的秦岭太白山中,并渐渐获得了很高的声名。当 时的朝廷下令征孙思邈为国子监博士,被他拒绝了 。孙思邈在太白山研究道教经典,探索养生术,同 时也博览众家医书,研究古人医疗方剂。他选择了" 济世活人"作为他的终生事业,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 ,他走遍了深山老林。孙思邈还十分重视民间的医 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 了他的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 邈开始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 。公元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 草》。公元682年孙思邈无疾而终。根据史志、本草 、《道藏》等文献,以及陕西省耀县药王山
一、我国古代医德的思想
❖(二)形成时期 ❖奴隶社会末期至西汉,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思想
文化进一步繁荣,各种学术观念层出不穷,我国 进入了百家争鸣的时期。 ❖医乃仁术
❖ 黄帝内经:关于医德的论述总结了以前的医德实践对后世 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征四失论:医疗事故叉错的产生,除了和技术水平的高低 有关之外,还决定“精神不专,志意不理”的思想作风和 工作态度,其实质就是医德缺失的问题 疏五过论:指出这些过错中尤其应该对忽视情志变化的情 况更加警戒。
❖ 全面论述了医生的 品德、专业学习、 对病人态度、与同 道的关系等方面的 医德规范。
一、我国古代医的思想
❖(四)相对完善时期 ❖ 宋元明清时期
❖ 张杲gǎo
❖ 医以救人为心
❖ 《医说》为南宋·张杲(1149-1227) 所撰。张杲,字季明,新安(今安徽歙县 )人。为南宋著名医史专家。张杲出生于 名医世家,伯祖张扩是北宋享誉全国的杏 林高手,祖父张挥和父亲张彦仁的医术也 相当高超。张杲少承家学,文化水平和理 论素养也比较高,因此他一方面从事临床 诊治工作,另一方面又发挥了以儒业医的 特长,从事医学史料和禁方秘方的搜集整 理。张杲的志愿是:从南宋以前名类文史 著作和其它杂著中钩稽医学典故及传说, 加以整理成书。1189年,这部著作的初 稿完成,以后又经过36年的增补修订,于 1224年定稿并刊刻,取名为《医说》
❖ 张石顽 ❖ 医门十戒
❖ 《张氏医通》为综合性医书,十六卷,清·张璐撰 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此书前十二卷论病,包 括内、外、妇、儿及五官等科,分门分证,征引古 代文献及历代医家医论,每病先列《内经》、《金 匮要略》之论述,次引后世如孙思邈、李东垣、朱 丹溪、赵献可、薛己、张介宾、缪仲淳、喻嘉言等 诸家之说,同时结合个人临证经验发表议论,但大 抵不外折衷成综合诸家观点,无多创见。不过,整 体医学思想,比较与薛己、张介宾相近,并阐发“ 阳非有余,真阴不足”论甚力。自中风至婴儿共分 十六门,每门又分子目,体例实取法于王肯堂《证 治准绳》,而选辑更为精审。后四卷论方,共分 94门,祖方一卷,专论方祖源委,分析其配伍、 功能与治疗之证。另三卷为专方,以病证分门集方 ,并有方解
德国柏林大学教授胡佛兰德提出了著名的《医德十二箴》 对于医生从医的目的,如何处理医患关系以及同仁的关系 提出了更为明确具体的要求。
(二)个体规范与群体规范并重
英国医生哈维用实验的方法发现了血液循环,于1628年发 表了《动物的心脏运动血液运动》
三、国外现代医德思想
(一)医德由义务论向公益论转化 (二)医德对法律的依赖性越来越大
❖ 为了感激董奉的德行,有人写了“杏林春暖”的条幅 挂在他家门口。从此,许多中药店都挂上了“杏林春 暖”的匾额,“杏林”也逐渐成了中医药行业的代名词
•思考与探讨

此案例强调的是医务人员哪方面的道德
品质? 案例对新医改以及医疗卫生行业职业精
神大讨论有哪些启示?
第一节 我国医德思想概述
•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 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求 含灵之苦……
❖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 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 ❖ 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诚 ❖ 对技术精益求精 ❖ 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
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 有益于人民的人
❖ 白求恩精神概括是这一时期的医德思想的 精髓
二、我国近代医德思想
❖ (三)我国现代医德思想 ❖ 新中国成立后
医德思想的发展历程
•第二章 医德思想的发展历 程
本章内容 •1 •我国医德思想概述
•2 • 国外医德思想概述
•3 •医学伦理学发展概 述
案例:杏林春暖
❖ 三国时候,吴国侯官有一位叫董奉的人,是一位很 高明的医生,传说有“仙术”。他“居山不种田,日为 人治病亦不取钱 。 重病愈者使栽杏五株,轻者一株 。如此数年,得十万余株,蔚然成林。
一、我国古代医学的思想
❖ (一)萌芽时期 ❖ (二)形成时期 ❖ (三)发展时期 ❖ (四)相对完善时期
一、我国古代医德的思想
❖(一)萌芽时期 ❖从原始社会的晚期到奴隶
社会的初、中期包括传说 中的五帝和夏朝。
•一、我国古代医德的思想
❖ 当时生产力水平低下对疾病和健康的本质认识尚 不清楚,用神灵来解释疾病的发生和治疗。
❖ 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在医学高等院校开始了医学伦 理学的教学和研究,开始了课程,编写了教材
•第二节 国外医德思想概 述
• 医生活着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别 人,这是职业的性质所决定的。不要追求 名誉和个人利益,而要忘我地工作来救治 别人,救死扶伤,治病救人,不应怀有别 的个人目的。——胡弗兰德(Hufeland)
•第三节 医学伦理学发展概述
• 一、医学伦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 1803年,帕茨瓦尔《医学伦理学》诞生 • (一)制定一系列国际医学伦理文献 • (二)各国纷纷出台医学伦理法规与文件 • (三)不断加强医学伦理教育和研究 • (四)医学伦理学跨入生命伦理学阶段
• 二、生命伦理学的兴起
❖ (一)生命伦理学诞生与发展的背景 •1.权利和病人权利运动 •2.卫生资源的公正分配 •3.死亡标准和方式的变革
•哈佛大学于1968年提出了脑死亡的标准
•4.医学模式的转变
•医学模式由原来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
•5.新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
•器官移植、精神控制、克隆和胚胎干细胞技术、基因医学技术、人 工辅助生殖技术、冷冻复苏和生命支持技术开启了人类医学的新阶 段
•希波克拉底
一、国外古代医德思想
❖(二)古代西方医德思想
▪2.古罗马医德 ▪盖伦:轻利观点 ▪---发展了集体的解剖结构和器官生理概念,创立的医
学和生物学的教的外衣,医德思想停滞不前
二、国外近代医德思想
(一)人道主义成为医德义务核心
❖我国古代医学的优良医德传统内容概括为
❖ 1、仁爱救人,去诚济世的行医准则 2、清廉正直、不图钱财的道德品质 3、虚心好学、刻苦钻研的学习作风 4、认真负责一丝不苟的服务态度 5、不畏权贵、忠于医学事业的献身精神 6、不断总结、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我国近代医德思想
❖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医德思想 ❖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医德思想 ❖ (三)我国现代医德思想
二、我国近代医德思想
❖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医德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