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代优秀医德及其启示

摘要:我国是一个具有传统优秀医德的文明古国,在我国传统优秀医德的继承和发展具有必要性。我国古代医者在医疗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医德传统,包括仁爱救人,重义轻利,平等待人,尊重同行,医术精湛等思想。然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多元化,出现许多医德医风问题,医德建设面临困境,并且当代医学生对医德的认识不够,医学生的医德状况堪忧。因此,本文将通过对古代优秀医德的简述提出思考并总结出其能带给当代大学生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传统优秀医德;医学生;启示

我国古代的医家在医疗实践中形成了许多优秀的医德传统,其中行为举止端正,讲究礼貌习俗,不分尊卑贵贱,病人一律平等是其中重要的方面,医德医风已成为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特殊职业要求医务工作者应具有高尚的医德。作为新时代的医学生,不仅要熟识中国古代传统优秀医德,更需要铭记于心并将其传承发扬光大。因此,本文将通过对中国传统优秀医德的论述,提出自己的思考,以及它带给我们医学生的启示。

1 传统医德内涵

1.1 济世活人的仁爱观

“仁”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包含着尊重人、爱护人、同情人、帮助人的人道主义内容。在儒家思想的影响下“仁爱为怀,济世活人”成为中国传统医德的核心思想和基本原则。在古代中国,医学被称为“仁术”,医者应为“仁爱之士”。古人认为“人”和“生命”有着至关重大的价值。《黄帝内经》指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唐代名医孙思邈把自己的著作命名为《千金方》意即“人命至重,有贵千金,一方济之,德逾于此”。他还提出做一个医生对病人必须要有“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的志向。

1.2 术求精绝的敬业观

在传统医德中,敬业表现为“术求精绝”,医术精湛是体现医德的前提,要想济世救人必须具有高超的医术。为此,必须涉猎群书,刻苦钻研。《内经》中提出,学医的人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强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认为自己绝非生而知之者,必须通过后天的勤学苦练来掌握方术。孙思邈强调医学是至精至微之事,不能以至粗至浅的态度去对待。“故学者必须博极医源,精勤不倦,不得道听途说,而言医道已了,深自误哉。”因此,要想成为良医,必须博览群书,精通道艺。

1.3 普同一等的平等观

在等级森严、超奉权贵、卑视贫贱的封建社会中,不少医家都以不分贵贱、一视同仁作为自己的行医准则。孙思邈就要求医生做到:“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明代医家龚廷贤在《万病回春》中再三强调“贫富虽殊,药施无二。”并批评当时社会那种重富轻贫的风气说:“今世之医,每于富者用心,贫者忽略,此固医者之恒情,殆非仁术也。以余论之,医乃生死所寄,责任匪轻,岂可因贫富而我为厚薄哉!”明代陈实功对贫苦患者尤其关怀,提出对贫难者,当量力微赠,方为仁术。

1.4 不惟名利的义务观

历代不少医家在其医著中都谈到医生应把治病作为份内的事,不应多取报酬,不要病家赠礼;如遇贫困病人,不但不要报酬,而且要解囊相助。古代医家认为,一个负有“救人”、“活命”责任的医生,必须志存救济,不为名利。东汉名医张仲景强调医生必须要多为患者着想,他在《伤寒杂病论》序言中批评当时社会上热衷于功名利禄的那些人,反对“竟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唯名利是务”。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指出:“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医人不得恃己所长,专心经略财物,但作救苦之心。”

1.5 同道互尊的医际观

医生应当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对待同行?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孙思邈曾经明确指出医生高谈阔论,自我吹嘘,诽谤诸医,打击别人抬高自己,骄横傲慢,趾高气扬,偶然治好一个病人,便狂妄地把自己封为天下无双的高手,这种处事做人的态度,其本身就等于患上了可能导致生命危险的膏盲之疾。陈实功在《外科正宗·医家十要》中也说:“凡乡井同道之士,不可生轻侮傲慢之心,切要谦和谨慎。年尊者,恭敬之;有学者,师事之;骄傲者,逊让之;不及者,荐拔之。如此自无谤怨,信和为贵也。”在这里陈实功不仅论述了医德,而且也论述了如何正确处理医患关系的准则。

2 对传统医德的思考及其启示

我国传统医德内容丰富,由于受时代的限制,虽然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但在塑造中国医家高尚医德和中华民族的优良品质方面起着重大的作用,培养了许多大医,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中国传统医德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对中国从医者有很大的约束性和规范性,古代之所以出现了那么多具有高尚医德的大医,就是受中国传统医德的影响。医务工作者把仁爱救人,赤诚济世

作为道德自律的标准,在医疗实践中,就能做到治病救人,救死扶伤,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否则就会受到良心和道德的谴责。

道德最大的特点是它的继承性,作为治病救人的医者就应该比一般人有更高尚的品德。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需要从我们医学生做起,我们需要接受医德教育,尤其是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传统医德教育,使我们医学生能够从严要求自己,为将来从业打下良好的技术和道德基础。此外我们医学生还得做到精勤不倦,博学多识、实事求是,反对迷信、秘方公开,医术传人、尊重同道,谦和不矜、普同一等,一视同仁、淡泊名利,廉洁行医。这些思想不仅是古代对从医者严格要求,在今天依然有它的现实意义。我们除了具备这些传统的美德外,还必须培养勇于创新,一切从病人的利益出发,为消灭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疾病,敢于攻关,不怕失败。特别是当代科学技术,各学科相互渗透与综合发展,要取得重大的成果,必须通过多学科的通力合作,谦虚诚恳,尊重他人的道德素养,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医院医生孟绍菁,她选择了终生为医的道路,也就从此选择了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人生之途。在医院里,大家都知道孟教授是出了名的“工作狂”。一年365天,不论刮风下雨,不论白天黑夜,只要有手术,孟教授是随叫随到,决不耽误丝毫。由于工作繁忙,孟教授每天中午都延时下班,因回家晚没有现成的饭菜,他就常在病区要盒饭对付。她把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病人身上。同事们清晰地记得,一次,为抢救一名急腹症患者,孟教授在手术台前紧张工作了整整一个通宵,直到黎明,她才从手术台上下来。就在她喘息片刻,刚脱下工作服就要离开时,又送来了一批急诊病人。孟教授见状二话没说,又换上手术服,毫不迟疑地再次回到了手术台前。这一站,又是二十多个小时过去了,不知不觉中竟迎来又一个黎明!病人转危为安了,孟教授却累得晕倒在急诊室里,在场的年轻大夫和实习学生们目睹这一幕,一齐上前扶着孟教授连声呼唤……

古人云:“德成而先,艺成而后”“艺也者,德之精华也”,以吾观之,无德不成人,何以成医?无艺不成医,何以救人?德之深者,必以术造其德;术之精者,必以德固起术。再参照孟大夫全心全意为病人的感人事迹,我们可以看出医术医德自成一体,相辅相成,只有把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能开创医疗事业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 1 ]《黄帝内经》

[ 2 ]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序》

[ 3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大医精诚》

[ 4 ]明·龚廷贤《万病回春》

[ 5 ]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