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复习点整理
微生物复习归纳
第一章绪论1 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有哪些主要类群?微生物是指肉眼难以看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包括:原核类:三菌(蓝细菌、细菌、放线菌)、三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蓝细菌即蓝藻,所以有时也称一藻、二菌、三体)真核类:真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非细胞生物: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3.微生物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形体小,比面积大。
吸收快,转化快。
生长旺,繁殖快。
适应性强,易变异。
分布广,种类多。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1比较G+和G-的细胞壁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上的异同点,并简述革兰氏染色的原理及操作步骤。
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由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由肽聚糖和脂多糖组成革兰氏染色法:草酸铵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95%乙醇脱色---番红复染原理:革兰氏阳性菌肽聚糖含量与胶联程度都比较高,肽聚糖层多,所以细胞壁较厚,壁上的间隙较小,媒染后形成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就不易被洗脱出细胞壁,加上它基本上不含脂质,乙醇洗脱时细胞非但没有出现缝隙,反而使肽聚糖层网孔因脱水而变得通透性更小,结果蓝紫色的结晶紫-碘复合物就留在细胞内而使细胞呈蓝紫色。
而革兰氏阴性菌的肽聚糖含量与胶联程度较低。
层次也少,故其细胞壁较薄,壁上的空隙较大,再加上细胞壁的脂质含量高,乙醇洗脱后,细胞壁因脂质被溶解而孔隙更大,所以结晶紫-碘复合物极亦脱出细胞壁,乙醇脱色后的细胞成无色,经过番红复染,结果就呈现红色。
2细菌的菌落特征如何描述?(提示:细菌菌落总的特征以及具有特殊结构时的菌落特征)细菌菌落湿润、粘稠、易挑起,质地均匀及菌落各部位颜色一致。
4 放线菌的菌丝类型有哪些?各有何功能?基内菌丝:吸收营养物质和排泄废物气生菌丝:多核菌丝生成横隔进而分化形成孢子丝孢子丝:第三章真核微生物2 酵母菌和霉菌的繁殖可形成哪几种无性孢子和有性孢子?酵母菌:无性孢子包括掷孢子、厚垣孢子、节孢子、分生孢子。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第一章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伴孢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方形或不规那么形的碱溶性蛋白质晶体,称为伴孢晶体〔即ð内毒素〕。
L型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变异型。
1.没有完整而坚韧的细胞壁,细胞呈多形态,有些能通过细菌滤器,故又称“滤过型细菌〞。
对渗透敏感,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油煎蛋〞似的小菌落〔直径在左右〕古生菌:又称古细菌,是一个在进化途径上特别早就与真细菌和真核生物相互独立的生物类群,要紧包括一些独特生态类型的原核生物,如产甲烷菌及大多数嗜极菌。
革兰氏染色机制:结晶紫液初染和碘液媒染:在细菌的细胞膜内可形成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
乙醇脱色:G+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网层次多和交联致密且不含类脂,把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牢牢留在壁内,使其维持紫色;G-细胞壁薄、外膜层类脂含量高、肽聚糖层薄和交联度差,结晶紫与碘复合物的溶出,使细胞退成无色。
复染:G-细菌呈现红色,而G+细菌那么仍维持最初的紫色。
重要性:革兰氏染色有着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通过这一染色,几乎可把所有的细菌分成革兰氏阳性菌与革兰氏阴性菌两个大类,因此它是分类鉴定菌种时的重要指标。
又由于这两大类细菌在细胞结构、成分、形态、生理、生化、遗传、免疫、生态和药物敏感性等方面都呈现出明显的差异,因此任何细菌只要通过简单的革兰氏染色,就可提供许多其他重要的生物学特性方面的信息。
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1子实体:是指在其里面或上面可产生无性或有性孢子,有一定外形和构造的任何菌丝体组织2菌物界:指与动物界,植物界相并列的一大群无叶绿素,依靠细胞外表汲取有机养料,细胞壁一般含几丁质的真核微生物3二级菌丝:又称气生菌丝,由基内营养菌丝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的菌丝。
它是担子菌中由相应的异性的初生菌丝进行体细胞接合而形成的菌丝。
微生物复习资料
绪论一、填空题1 世界上第一个看见并描述微生物的人是荷兰商人列文虎克,他的最大贡献是利用自制的单式显微镜发现了微世界。
2 微生物学发展的奠基者是法国的巴斯德,而被称为细菌学奠基者是德国的科赫。
3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指: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快转化多、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其中最主要的共性应是:体积小面积大。
(课文中给出的特点是1、大多数微生物肉眼难以直接观察2、微生物通常以独立的增值单位存在3、微生物结构简单4、微生物生长快速5、微生物几乎无所不在6、微生物的研究使用相同的方法)因为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质吸收面,代谢废的排泄和环境信息的交换面,并由此产生其他4个共性。
4 微生物包括:无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的病毒、亚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等。
二、选择题1、微生物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低等生物的总称,它们的大小一般小于(C )。
A、1cmB、1mmC、0.1mmD、1μm2、当今,一种新的瘟疫正在全球蔓延,它是由病毒引起的(C )。
A、鼠疫B、天花C、艾滋病D、霍乱3、人类已消灭的第一个传染病是(C )。
A、麻疹B、脊髓灰质炎C、天花D、水痘三、判断题1.微生物所包括的都是一些小型、简单的单细胞生物(×)2.17世纪后期,微生物学先驱者列文虎克用自制的只有一块小透镜的单式显微镜最先观察到了细菌(√)3.巴斯德是细菌学的奠基人(×)4.巴斯德曾用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推翻了当时流行的生命起源于生命的胚种学即生源论。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相态、构造和功能1.细菌的基本形态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2.根据分裂方式及排列情况,球菌分(单球菌)、(双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
3.螺旋状的细菌有三类不同形态,若螺旋不满一周者称(弧菌),小而坚硬,螺旋数在2-6环间者,称(螺菌),而螺旋数多,体长而柔软者,则称(螺旋体)。
微生物复习总结资料
微生物复习资料总结一.名词解释1. 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菌落:单个微生物细胞或一小堆同种细胞在固体培养基表面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以母细胞为中心形成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集团。
3.发酵:厌氧微生物的一种产能方式,有机物氧化放出的电子直接交给基质本身未完全氧化的某种中间产物,放出少量能量和产生各种不同的中间产物。
4.转化:受体菌在环境中直接吸收供体菌的部分DNA片段,并整和到自身的DNA组合中,获得供体菌部分遗传性状的现象。
5.选择培养基:根据某种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要或对某种化合物的敏感性不同而设计的一种培养基。
6.生长因子:指微生物生长所必须且需求量很小,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物。
7.化能自养:利用无机物氧化放出的化学能为能源,以二氧化碳或碳酸盐为唯一碳源或主要碳源的营养类型。
8.BOD:五日生化需氧量。
9.烈性噬菌体:引起寄主细胞迅速裂解的噬菌体10. 将含有微生物的纯种或材料转移到培养基上的过程11.一些属的细菌当生长到一定阶段时,细胞内部即形成一种圆形或椭圆形的特化的休眠体。
12. L型细菌:严格地说,专指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的菌株。
13.鉴别性培养基:一类在成分中加有能与目的菌的无色代谢产物发生显色反应的指示剂,从而达到只须用肉眼辨别颜色就能方便地从近似菌落中找到目的菌菌落的培养基。
14.同步生长:这种通过同步培养而使细胞群体处于分裂步调一致的状态,就称同步生长。
15.无菌技术:在分离、转接及培养纯培养物时防止其被其他微生物污染,自身也不污染操作环境的技术称为无菌技术。
2.噬菌斑:由于噬菌体粒子对敏感菌宿主细胞的侵染和裂解,而在菌苔上形成具有一定大小、形状、边缘的透明圈,称为噬菌斑。
3.溶源性: 温和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由于基因组整合到宿主细胞的基因组上,与宿主细胞 DNA 同步复制,因此,一般情况下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这称为溶源性。
微生物复习重点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复习资料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Microbe答:对形体微小,形态简单的低等生物的统称;2、微生物的共同特性有哪些答:1形体微小,结构简单;2 分布广,种类多; 3 生长旺盛,繁殖快;4 适应力强,易变异;3、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在生物学上,对生物的分类采用按其生物属性和它们的亲缘关系有次序地分门别类排列成一个系统,系统中有七个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每一种生物,包括微生物,都可在这个系统中找到相应的位置;其中种species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必要时,还可以在这些等级之间再增设一些亚等级;4、微生物是如何命名的采用生物学中的二名法:即用2个拉丁词或拉丁化的词的方法进行命名;第一个词为属名,第二个词为种名,同时在名称后加上命名人的姓氏缩写;采用生物学中的二名法:学名= 属名 + 种名 + 命名人的姓拉丁文n. 拉丁文adj.斜体斜体第一字母大写第一字母小写第一字母大写5 试说明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区别;具有原核细胞的生物称为原核微生物;原核微生物:核发育不完善,仅有核质,没有定形的细胞核,无明显的核膜,没有特异的细胞器,不进行有丝分裂; 典型的原核生物有细菌、放线菌、蓝细菌等; 具有真核细胞的生物称为真核生物;真核细胞:细胞核发育完善,有定形的细胞核核仁、染色体等,有明显的核膜,有特异的细胞器,进行有丝分裂; 大多数生物,包括高等生物都是真核的,如酵母菌;Chapter 1 病毒名词解释: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毒性噬菌体、温和噬菌体、原噬菌体1.何为病毒病毒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点是什么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体内的超小微生物;特点;个体极小;专性寄生;没有细胞结构;2.病毒包括哪些形态和基本结构动物病毒的形态有球形、卵圆形、砖形等,植物病毒的形态有杆状、丝状和球状;噬菌体的形态有蝌蚪状和丝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整个病毒体分两部分: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芯,两者构成核衣壳;蛋白质衣壳是由一定数量的衣壳粒按一定的排列组合构成的病毒外壳;核酸内芯有两种: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被膜囊膜是在衣壳外包围的一层由糖蛋白和脂类物质;3.有被膜的病毒是哪几种类型被膜的作用是什么痘病毒、腮腺炎病毒及其他病毒具有被膜;被膜的作用是维系病毒粒子结构、保护病毒核壳的作用;特别是病毒的被膜糖蛋白,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是启动病毒感染所必需的;4、怎样判断病毒有无被膜用对醚类等脂溶剂鉴别;凡对其敏感的病毒为有被膜病毒,无被膜的病毒对上述物质不敏感;5、叙述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病毒的繁殖过程;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有:吸附、侵入、复制、聚集与释放;首先,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以它的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表面上某一特定的化学成分,或是细胞壁,或是鞭毛,或是纤毛;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立即引起宿主的代谢改变,宿主细胞内的核酸不能按自身的遗传特性复制和合成蛋白质,而由噬菌体核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所控制,借用宿主细胞的合成机构复制核酸,进而合成噬菌体蛋白质,核酸和蛋白质聚集合成新的噬菌体,这个过程叫装配;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装配过程如下:先合成含DNA的头部,然后合成尾部的尾鞘、尾髓和尾丝,并逐个加上去就装配成一个完整的新的大肠杆菌T系噬菌体;噬菌体粒子成熟后,噬菌体的水解酶水解宿主细胞壁而使宿主细胞破裂,使菌体被释放出来重新感染新的宿主细胞一个宿主细胞可释放10到1000个噬菌体粒子;6、何为溶源性,溶源性有何特性温和噬菌体感染宿主细胞形成原噬菌体的过程;溶源性有遗传特性7、亚病毒包括哪几类病毒类病毒、卫星病毒拟病毒、朊病毒Chapter 2原核微生物1、细菌有哪几种基本形态其形态是固定不变的吗细菌大小用什么单位测量答:1球菌:细胞呈球形,球菌排列方式优势排列较稳定,对于细菌分类鉴定有重要意义;2杆菌:杆菌排列方式不稳定,对细菌分类鉴定无意义;有单杆菌、双杆菌和练球杆菌3螺旋状菌:弧菌:菌体弯曲程度小于一周,呈“C”状,如霍乱弧菌;螺旋菌:菌体弯曲程度大于一周,螺旋圈数及螺距大小因种而异;4丝状菌,有铁细菌、丝状硫细菌细菌形态受环境条件如温度、营养状况、培养时间等因素的影响,环境条件不适时,菌体形态长呈现异常形态;细菌大小的测量单位是微米um2、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有什么区别答: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一层,由很厚的肽聚糖和磷壁酸组成;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分内壁层和外壁层两层;内壁层,紧贴细胞膜,仅由1—2层肽聚糖分子构成,无磷壁酸;外壁层,位于肽聚糖层的外部;3、菌胶团、芽孢、荚膜、菌落的概念答:菌胶团——有些细菌的粘液层粘连在一起,使许多细菌成团块状生长;芽孢:是某些细菌细胞生长发育后期在胞内生成的圆形、椭圆形、圆柱形的抗逆性休眠结构;荚膜——某些细菌细胞壁外形成的厚度不一,疏散、透明、粘稠胶状物质结构;主要由多糖多肽或蛋白质组成;保持水分、储存养分;菌落:在适合的培养条件下单个菌体在固体平面培养基上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群体;4、简单说明细菌有哪些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特殊结构有哪些生理功能答:细菌的一般结构又叫基本结构,即所有细菌都具有的细胞结构部分,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质粒、内含物等;特殊结构:部分细菌专有的细胞结构部分,包括芽孢、鞭毛、荚膜、菌胶团等; 荚膜的功能:①具有荚膜的S—型肺炎链球菌毒力强,有助于肺炎链球菌侵染人体;②荚膜保护致病菌免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保护细菌免受干燥的影响;③当缺乏营养时,荚膜可被用作碳源和能源,有的荚膜还可作氮源;④废水生物处理中的细菌荚膜有生物吸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及胶体吸附在细菌体表面上;粘液层在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有生物吸附作用,在曝气池中因曝气搅动和水的冲击力容易把细菌粘液冲刷入水中,以致增加水中有机物,它可被其他微生物利用; 细菌之间按一定的排列方式互相粘集在一起,被一个公共荚膜包围形成一定形状的细菌集团,叫做菌胶团;菌胶团在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有生物吸附作用和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并具有指示作用;芽孢是抵抗外界不良环境的休眠体;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5、试述细菌芽孢的特征为什么具有芽孢的细菌能够抵抗不良的环境答:a 强抗逆性:抗高温,抗干燥,抗压,抗药物渗透难于被染色,抗酸碱抗辐射,折光性等;b 休眠性:芽孢可长时间保持休眠状态而不表现代谢活性,正因为此,可保存多年而不丧失生命活力;若环境条件适宜,休眠状态芽孢可萌发并发育形成新营养细胞;C 壁厚质浓,水分少;所以芽孢的特殊结构和代谢活力弱决定了芽孢能够抵抗不良的环境;6、试述细菌革兰氏Gram染色原理答:革兰氏阳性菌G+和革兰氏阴性菌G-两类细菌细胞壁结构组成上有明显差异导致其染色结果不同;G+经过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菌体胞壁被染成紫色,后经酒精脱色,由于其细胞壁较厚,肽聚糖结构层次多,且交联程度大,网孔径因酒精脱水而缩小,细胞壁内形成的结晶紫—碘复合物被阻留于细胞壁内,表现为不被脱色,后虽经过复染,最终染色结果仍然为紫色;G-经过结晶紫初染,碘液媒染,菌体胞壁被染成紫色,后经酒精脱色,由于其细胞壁较薄,肽聚糖结构层次少,且交联程度低松疏,细胞内类脂成分含量较大,网孔径因酒精溶解脂类作用而增大,细胞壁内形成的结晶紫—碘复合物被洗脱,后经过红色染料复染,最终染色结果为红色;7、试述革兰氏Gram染色步骤;8、P69 第14题Chapter 3真核微生物名词解释:原生动物、原生动物的孢囊1 简述真菌、藻类、原生动物在废水生物处理中的作用;答:真菌在生物滤池中起到结合生物膜的作用;有效氧化无机氰化物;若大量繁殖易引起污泥膨胀;铁细菌的存在会造成铁质水管的腐蚀和堵塞,并使水呈现颜色,影响水质;藻类大量繁殖产生气味,使水有颜色;藻类过量繁殖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危害水生生物,使湖泊变成沼泽或旱地;适量的藻类可使水体自净;原生动物净化废水,以原生动物作为水环境的指示生物;2 原生动物对废水净化有哪些影响答:1鞭毛虫、肉足虫、纤毛虫能直接利用水中的有机物,对水中有机物的净化有一定的积极作用;纤毛虫吞噬游离细菌,改善生物处理出水的水质2在活性污泥中,纤毛虫可促进生物凝絮作用;小口钟虫、累枝虫等能分泌糖类促进絮凝;3指示作用,能指示污水生物处理的效果;3、如何区别霉菌和放线菌的菌落Chapter 4微生物的生理名词解释培养基、生长因子、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1、微生物需要哪些营养物质答:营养物质主要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生长因子、水;2、根据所需碳源和能源的不同,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分为几种其碳源和能源分别是什么答:分为4种,1光能无机营养型,碳源为二氧化碳,能源为光;2化能无机营养型;碳源为二氧化碳,能源为无机化合物氧化;3光能有机营养型,碳源为有机物,能源为光;4化能有机营养型,碳源为有机物,能源为来自有机物氧化;3、简述培养基的分类答:根据物理状态分液体、半固体和固体培养基;根据组成成分分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和半合成培养基;根据用途分加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和鉴别培养基;4、在配制培养基时琼脂的特性及作用是什么答:琼脂的成分是多缩半乳糖,不被绝大多数微生物分解利用,96℃溶解,42-45℃凝固,对微生物无毒害;琼脂的作用是在培养基的配制中用做凝固剂;5、在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时,为什么要排净锅内的冷空气答:高压蒸汽灭菌利用水蒸气的压力来提高温度,一般要求温度121℃15磅,时间20~30分钟,当水蒸气的压力为15磅时,温度达到121℃;空气的膨胀压大于水蒸气的膨胀压,如果不排除锅内的空气,当压力达到15磅时,温度低于121℃,达不到灭菌的要求;6、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有哪些答:温度、pH值、底物浓度、酶的浓度、激活剂和抑制剂;7、试对酶催化效率高的原因进行简要说明;答:酶催化效率高的原因:酶能降低活化能的高度即能阈,从而降低反应物所需的活化能,这样间接增加活化分子的数目,使反应速率加快;8、试区别自养微生物与异养微生物;答:自养微生物生活时所需碳源为无机物,异养微生物生活时所需碳源为有机物;9、灭菌、消毒的概念;答:灭菌——用理化方法杀死全部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和它们的芽孢的过程;消毒——用理化方法杀死致病微生物或杀死全部微生物的营养细胞及一部分的芽孢;10、试述微生物灭菌和消毒分别有哪些方法,微生物灭菌和消毒两者的本质区别是什么11、营养物质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方式有哪些是如何进入的12、营养物质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的方式有哪些是如何进入的13、什么是营养物质营养物质有那些生理功能Chapter 5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1、解释细菌的生长曲线;答:将少量纯菌接种到一定量的液体培养基内,在适宜的温度下培养,并定时取样测定活细菌的数目和重量的变化,以活细菌个数的对数或活细菌重量为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作图,所得的曲线即为细菌的生长曲线;2、微生物学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哪些当对啤酒、培养皿、LB培养基、接种工具和无菌室空间进行灭菌时,可分别采用哪些方法答:实验室常用的灭菌方法有:①干热灭菌:包括火焰灼烧法和烘箱内热空气灭菌法160~170℃②湿热灭菌法有常压蒸汽灭菌和加压蒸汽灭菌另外对那些高温易分解或者破坏其营养成分的物质,必须采用除高温以外的其他灭菌手段,如巴斯德消毒法、过滤除菌和紫外灭菌等;③巴氏消毒法④过滤除菌⑤紫外灭菌啤酒--巴氏消毒法培养皿——烘箱内热空气灭菌法、常压蒸汽灭菌和加压蒸汽灭菌LB培养基——加压蒸汽灭菌接种工具——火焰灼烧法和烘箱内热空气灭菌法无菌室空间——先用酒精等消毒液擦洗,再进行紫外灯照射灭菌3、画图解释微生物生长曲线各个时期的特征;常规活性污泥法应该利用哪个时期的微生物为什么1.停滞期少量细菌刚接入一定量的新鲜液体培养基中,并不立即生长繁殖,需要有一个适应过程;此时细胞物质开始增加,但数量不增加或增加很少,而后个别菌体繁殖,个数少许增加;曲线平缓;大量诱导酶合成;2.对数期特点•生长速率最快,细菌数以几何级数增加•代谢旺盛,细胞成分平衡发展•群体的生理特性较一致接种用的好种子;代谢、生理研究的好材料3.静止期特点:细胞代谢活力钝化,细胞成分合成缓慢;细胞生长速率为零;活细胞总数维持不变,即新生的细胞数与死亡的细胞数相等,细菌总数达到最大值4.衰亡期——营养物质被耗尽,细菌进入内源呼吸阶段;有害物质大量积累,不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此时,菌体死亡速度大于繁殖速度,死亡率增加,活菌数减少;细菌常出现畸形或衰退型;对于常规活性污泥法,是利用静止期生长下降阶段的微生物,而不是对数期的,这时因为:对数期的微生物生长繁殖快,代谢活力强,能大量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但是相应地要求进水有机物浓度要高,而出水有机物浓度也相应提高,不易达到排放标准;又因为对数期的微生物生长旺盛,没形成荚膜和粘液层,不易形成菌胶团,沉淀性能差,降低出水水质;而处于静止期的微生物虽然代谢活力略低,但仍能较好地去除水中的有机物,且微生物体内积累了大量的贮存物,形成荚膜等,强化了微生物的生物吸附能力,自我絮凝、聚合能力强,在二沉池泥水分离效果好,出水水质好;4、菌种退化、菌种复壮的概念;菌种退化:指群体中退化的细菌占到一定数量后表现出的菌种性能下降的现象; 为了保持菌种的优良特性能够得到保存,需要进行退化菌种的复壮;5、微生物菌种保藏的原理和目的是什么保藏目的:使优良菌种不受污染、不退化、不死亡;保藏原理:创造一定的环境,使被保藏的菌种代谢活力减弱,使其生长、繁殖受到抑制,使微生物处于休眠状态;6、抗生素是如何抑制杀灭微生物的答:通过4个方面:A、抑制微生物细胞壁合成B、破坏微生物的细胞质膜C、抑制蛋白质合成D、干扰核酸的合成7、菌种的保藏方法有哪几种保藏方法:定期移植法低温保藏、干燥、隔绝空气法、蒸馏水悬浮法、综合法等;8、简述测定细菌生长的几种方法;答:直接测定法和间接测定法;直接测定法有显微镜计数法和比浊计数法,测定的是总菌数;间接测定法有平板计数法和薄膜计数法,计数的是活菌数;9、细菌是怎样繁殖的答:细菌的繁殖是裂殖;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核质分裂为二,每个细菌子细胞具有亲本细胞同样的核物质,再进行下一轮的裂殖;以2n级数增加个体数;10、根据最适生长温度不同可将微生物分为几种类型答:三种;低温菌、中温菌和高温菌;11、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引起pH值改变的原因有哪些在生产实践中如何能保证微生物能处于稳定和合适的pH环境中答:在培养微生物的过程中,随着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活动的进行,培养基的pH会发生变化,其原因有多方面;例如,大肠杆菌在pH为7左右的培养基中生长,分解葡萄糖、乳糖产生有机酸这会引起培养基的pH下降,培养基变酸;微生物在含有蛋白质、蛋白胨及氨基酸等中性物质培养基中生长,这些物质可经微生物分解,产生NH3和胺类等碱性物质,使培养基pH上升;在废水和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通常pH应控制在—之间;城市生活污水、污泥中含蛋白质,在处理时可不加缓冲性物质;如果不含蛋白质、氨等物质,处理之前就要投加缓冲物质;所加的缓冲物质有碳酸氢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铵及氨等;12 紫外线杀菌的机理和适用范围是什么答:机理,使核酸变性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产生新生态氧杀菌;紫外线杀菌力弱,不能穿透玻璃,只用于表面和空气杀菌;书上P200-201习题6,7,21Chapter 7微生物的生态名词解释土壤自净、土壤生物修复、水体自净、富营养化1、为什么说土壤是微生物良好的天然培养基微生物的生长发育主要受到营养物、含水量、温度、pH等因子的影响,土壤具备了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和各种环境条件1营养:土壤内有大量的有机和无机物质2pH :土壤pH 范围在~,多为~;适合于大多数微生物的生长繁殖;3渗透压:土壤内通常为~,土壤是等渗或低渗溶液,有利于微生物吸收水份和营养4氧气和水:土壤具有团粒结构,有孔隙,可以通气和保持水分;5温度:土壤具有较强的保温性,其变化幅度要小于空气;6保护层:表面几毫米厚的土壤,可以使下面的微生物免受紫外线的直接照射;所以说,土壤具备了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和各种环境条件,是微生物良好的天然培养基;2、土壤中有哪些微生物从种类上看,以细菌最多,达70-90%,其次为放线菌、真菌,以及藻类、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等;3、以什么微生物作为空气污染指示菌为什么4、4、什么是指示生物如何用指示生物来评价水体的污染程度答:一种生物只在某一种环境中生长,这种生物就是这一环境的指示生物;污化系统一般根据以下原理分区:当有机污染物排入河流后,在其下游的河段中发生正常的自净过程,在自净中形成了一系列连续的“带”;因为各种水生生物需要不同的生存条件,对各种有害物质也有不同的耐力,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藻类、底栖动物、鱼类等;多污带指示生物是细菌、颤蚯蚓,a-中污带的指示生物是细菌、天蓝喇叭虫,B-中污带的指示生物是水生植物出现、轮虫出现,寡污带显花植物出现、鱼类种类多;5、水体有机污染指标有几种6、为什么用大肠菌群作为检验水的卫生指标答:对饮用水进行卫生细菌学检验,目的是保证水中不存在肠道传染病的病原菌;天然水本身存在病原菌的可能性很小,水中的病原菌很可能是受粪便污染带入;所以只检测水中是否有肠道正常细菌存在,而不直接检测水中的病原菌;肠道正常细菌有三类:大肠菌群、肠球菌、产气荚膜杆菌;大肠菌群的生理习性与伤寒杆菌、痢疾杆菌和霍乱弧菌病原菌较为相似,外界存活时间基本一致,肠球菌在外界存活时间比病原菌短检不出不能说水没被污染,产气荚膜杆菌有芽孢可长期存活检出不能说明水体近期污染的;大肠菌群在人粪便中数量很大,另两种数量少不宜检测;大肠菌群的检测技术操作简单,不复杂;所以大肠菌群可做水受粪便污染的指标;7.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关于生活饮用水的细菌标准的具体规定是怎样的答:具体规定:1细菌总数1ml水中不超过100个;2 每100ml水样不得检出总大肠菌群数、耐热大肠菌群和大肠埃希氏菌;3游离性余氯:加氯消毒时,接触时间为30分钟,游离性余氯不低于l;管网末梢游离性余氯不低于l;Chapter 9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中的微生物学1、如何区分新生菌胶团和老化菌胶团答:活性污泥性能的好坏,主要可根据所含菌胶团多少、大小及结构来确定; 新生菌胶团颜色较浅,无色透明,有旺盛的生命力,氧化分解有机物的能力强; 老化菌胶团吸附了许多杂质,染色较深,看不到细菌单体,像一团烂泥,生命力较差;2 好氧活性污泥的组成和性质如何答:好氧活性污泥由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与其上吸附的有机的和无机的固体杂质组成;性质——颜色以棕褐色为佳,黑色说明厌氧、白色说明无机物过多,含水率在99%大小为0.02-0.2mm弱酸性pH约为6.73、菌胶团的作用是什么4、好氧活性污泥运行时微生物会造成哪些问题加以分析;答:常见故障是二次沉淀池中固液分离泥水分离出现问题;起因是活性污泥絮状体的结构不正常造成;造成活性污泥絮状体的结构不正常的原因1不凝聚;污泥在沉淀池中呈悬浮状,高浓度地随水流流出;2起泡沫厚、棕色泡沫;由“硬”洗涤剂的使用而引起诺卡氏菌属的丝状微生物超量生长,气泡又附着在诺卡氏菌的菌体上3污泥膨胀;是活性污泥的性能发生变化,絮块漂浮水面,比重减轻,随着水流而排出;5、生物膜的概念、生物膜处理废水的原理;答:生物膜——微生物在滤料表面繁殖形成的膜状结构;是一个生态系统;生物膜处理废水的原理:1滤池内设置固定的滤料,当废水自上而下滤过时,由于废水不断与滤料接触,微生物在滤料表面繁殖,逐渐形成生物膜;2当生物膜形成并达到一定厚度时,氧就无法透入生物膜内层,造成内层的厌氧状态,使生物膜的附着力减弱;此时,在水流的冲刷下,生物膜开始脱落;随后在滤料上又会生长新的生物膜;如此循环往复,废水流经生物膜后得以净化;6、试述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净化作用原理,活性污泥法常见的处理工艺有哪些答: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净化作用过程分三步:第1步在有氧的条件下,活性污泥绒粒中的絮凝性微生物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第2步是活性污泥绒粒中的水解性细菌水解大分子有机物为小分子有机物,同时,微生物合成自身细胞;第3步是其他的微生物吸收或吞食未分解彻底的有机物;好氧活性污泥法的处理工艺很多,常见的有推流式活性污泥法、完全混合式活性污泥法、接触氧化稳定法、分段布水推流式活性污泥法、氧化沟式活性污泥法;7、废水生物处理法、生物处理单元、好氧生物处理法、厌氧生物处理法的概念; 答:废水生物处理法——利用微生物处理废水的方法;生物处理单元——处理废水的微生物和处理构筑物共同构成生物处理单元;好氧生物处理法——在有氧的条件下借好氧微生物的作用处理废水;又叫废水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法——在无氧的条件下,借多种厌氧微生物的作用处理废水;又叫厌氧消化;8、叙述好氧活性污泥中的主要微生物群落并画出好氧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图; 好氧活性污泥的微生物群落好氧活性污泥的结构和功能的中心是菌胶团;在其上面生长有其他微生物,如酵母菌、霉菌、放线菌、藻类、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等;好氧活性污泥法的工艺流程图如下:。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1.微生物分类: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不同种类。
其中,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可以根据形态、生理特征、遗传关系等进行分类。
真菌是真核生物,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土壤和植物中。
病毒是非细胞生物,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才能进行复制。
寄生虫包括原生动物和蠕虫两大类。
2.微生物结构:细菌由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酸组成。
真菌由菌丝、子实体和分生孢子组成。
病毒包含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壳体。
寄生虫的结构因种类不同而不同。
3.微生物繁殖和生长:细菌通过二分裂来复制自身,生长速度快。
真菌以分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病毒需要寄生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
寄生虫有多种繁殖方式,包括卵的产生和分裂。
4.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微生物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起疾病。
细菌可以通过产生毒素、刺激宿主免疫反应、侵入宿主组织等方式引起疾病。
真菌可以通过产生毒素、机械破坏和刺激宿主免疫反应等方式引起疾病。
病毒通过寄生于宿主细胞进行复制,对宿主细胞造成损害,引起疾病。
寄生虫可以通过侵入宿主组织、摧毁宿主细胞、干扰宿主机体等方式引起疾病。
5.微生物的诊断方法:微生物的诊断常常依赖于细菌培养和分离、病毒血清学检测、核酸检测、显微镜检查等方法。
细菌培养和分离可以通过培养基、温度、气体等条件来筛选和培养细菌。
病毒血清学检测通过检测宿主体液中的抗体来进行诊断。
核酸检测是利用特异性引物和放大技术来检测病原体的核酸。
显微镜检查可以观察细菌、真菌、寄生虫等的形态和结构。
6.微生物的预防和控制:微生物疾病的预防和控制包括个人防护措施、社区防控措施和医疗机构控制措施。
个人防护措施包括手卫生、面罩和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等。
社区防控措施包括检疫、消毒、卫生教育和疫苗接种等。
医疗机构控制措施包括手卫生、环境清洁、医疗废物管理等。
7.抗菌药物和耐药性: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
抗菌药物可以通过不同机制抑制细菌的生长和复制。
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抵抗能力增强。
微生物学复习
一、名词解释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0.1mm)。
包括全部真细菌(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蓝细菌)和古细菌,以及真核生物中的部分真菌(主要是霉菌和酵母菌)、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还包括非细胞生物(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自然发生说:认为微生物是由食品中的无生命物质转化而来的,无需空气中的“胚种”。
原生质体:指在认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革兰氏阳性细菌最易形成原生质体。
蕈菌:又称伞菌,能形成大型肉质子实体的真菌,大多数担子菌类和极少数子囊菌类。
温和噬菌体: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这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称为烈性噬菌体;反之则称为温和噬菌体。
营养:生物体从外部环境摄取其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和物质,以满足其生长和繁殖需要的一种生理功能。
营养物:有营养功能的物质(包括光能),提供生命活动的结构物质、能量、代谢调节物质和良好的生理环境。
生物氧化:在活细胞内的一系列产能性氧化反应的总称。
一系列酶在温和条件下按一定次序的催化,放能分阶段进行,释放的能量部分贮藏在能量载体中。
呼吸链:线粒体内膜上存在多种酶与辅酶组成的电子传递链,可使还原当量中的氢传递到氧生成水。
纯培养:从一个单细胞繁殖得到的后代称为纯培养。
次级代谢:某些微生物为了避免在初级代谢过程中某种中间产物积累所造成的不利作用而产生的一类有利于生存的代谢类型次生代谢物:某些微生物生长到稳定期前后,以结构简单、代谢途径明确、产量较大的初生代谢物作前体,通过复杂的次生代谢途径合成的各种结构复杂的化学物。
灭菌: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分为杀菌和溶菌。
消毒: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一部分对人体或动物、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1.微生物的分类与特点:-根据形态特征可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寄生虫等。
-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可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真菌分为真菌和酵母菌,对糖类有较好的利用能力。
-病毒是核酸包裹在蛋白质外壳中的微生物,不能自主繁殖。
-寄生虫包括原虫、线虫和吸虫等,以细胞病原为主。
2.微生物的培养与鉴定:-培养微生物可通过无菌技术和培养基进行。
-常用的培养基有富养基、选择性和差异培养基等。
-鉴定微生物可通过生理生化特性、形态特征和分子生物学方法等。
3.微生物的致病机制:-细菌通过侵袭性和毒性产生疾病,可以通过感染、产生毒素和刺激宿主免疫反应等途径。
-病毒通过侵入宿主细胞,复制自身基因组并释放新的病毒颗粒来引发感染。
-真菌通过侵袭宿主组织或产生毒力因子来导致疾病。
-寄生虫通过宿主的体液或组织进行营养摄取和生殖,同时会导致宿主免疫反应。
4.常见微生物性疾病:-呼吸道感染:如肺炎、流行性感冒等,常见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和流感病毒等。
-胃肠道感染:如细菌性食物中毒、霍乱等,常见病原体有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
-皮肤感染:如疖、蜂窝组织炎等,常见病原体有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等。
-泌尿生殖道感染:如尿路感染、淋病等,常见病原体有大肠杆菌和淋球菌等。
-血液感染:如败血症、疟疾等,常见病原体有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疟原虫等。
5.抗微生物药物的应用:-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菌素等,用于治疗细菌感染。
-抗真菌药物:如抗念珠菌药物、广谱抗真菌药物等,用于治疗真菌感染。
-抗病毒药物:如抗流感药物、抗艾滋病病毒药物等,用于治疗病毒感染。
-抗寄生虫药物:如抗疟疾药物、抗寄生虫原虫药物等,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
6.感染控制与预防:-感染控制重点包括手卫生、消毒、隔离和个人防护等。
-预防包括疫苗接种、健康教育和环境控制等。
在复习医学微生物学时,应重点掌握微生物的分类和特点,了解微生物的培养与鉴定方法,掌握微生物的致病机制和常见微生物性疾病,以及抗微生物药物的应用和感染控制与预防措施。
微生物复习整理
Made by ©XSS, customized by LIM
⑷青霉属:有隔多核菌丝体产生帚状分枝的分生孢子梗。产生青霉素。分布于发霉的水果上。
2、酵母菌的菌落特征
表面湿润粘稠,与培养基质结合不紧密,但比细菌菌落大而厚,颜色也较单调,多数呈乳白
色,少数呈红色、黑色等。
3、真菌孢子的类型:
8、糖被的功能:
⑴保护作用; ⑵贮藏养料; ⑶作为透性屏障和离子交换系统; ⑷表面附着作用;
⑸细菌间的信息识别作用; ⑹堆积代谢废物。
9、鞭毛的构造(G-):基体:L 环、P 环、S-M 环,Mot 蛋白(旋转动力)、Fli 蛋白(控制方
向)、钩形鞘、鞭毛丝
10、放线菌是一类丝状分枝细菌的依据:
⑴原核;⑵菌丝直径和细菌相仿;⑶细胞壁成分为肽聚糖; ⑷产生有鞭毛的孢子;⑸噬
⑶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进入细胞。
⑷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2、磷壁酸的功能:
⑴通过分子上的大量负电荷浓缩细胞周围的 Mg+,提高细胞膜上一些合成酶的活力;贮藏
元素。
⑵调节细胞自溶素的活性,防止细胞因自溶而死亡。
⑶作为噬菌体的特异性吸附受体。
⑷赋予 G+细菌特定的抗原。
⑸增强某些致病菌对宿主细胞的粘连,避免白细胞吞噬。 3、G+细菌和 G-细菌的区别:
Made by ©XSS, customized by LIM
微生物学总结
第一章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microorganism, microbe):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 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一切微小生物的总称。它们大多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还包括一些没 有细胞结构的生物。 2.三域学说(three domains theory):1978 年伍斯(Woese)等提出了生命起源的三原界系统, 将整个生物界分 3 个域,即古生菌域(Archaea)、细菌域(Bacteria)和真核生物域(Eukarya) 二、简答、论述: 1、为什么微生物一直不被人类所了解? 因为它们⑴个体过于微小;⑵群体外貌不明显;⑶种间杂居混生;⑷其形态与其作用的后果 之间很难被人认识。 2、微生物的特点: ⑴形态微小、结构 简单;⑶代谢旺盛、繁殖快速;⑷适应性强,易变异;⑸分布广泛,种类 繁多。 3、巴斯德和科赫对微生物学的贡献: 巴斯德:⑴彻底否定了“自生说”。(曲颈瓶实验)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微生物学复习资料微生物学复习资料1微生物复习整理材料一、名词解释1.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都是一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真细菌和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蕈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
2.微生物学:是一门在细胞、分子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其根本任务是发掘、利用、改善和保护有益微生物,控制、消灭或改造有害微生物,为人类社会的进步服务。
3.细菌:是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4.细胞壁:是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成分为肽聚糖,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7.细胞质:是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8.核区:又称核质体、原核、拟核或核基因组,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9.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体物质。
10.荚膜:是糖被的一种,包裹在细菌细胞壁外,有固定层次的胶黏物,一般成分为多糖、少数为多肽或多糖与肽的复合物。
11.鞭毛: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
具有运动功能。
12.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无繁殖功能。
13.孢囊:是一些固氮菌在外界缺乏营养的条件下,由整个营养细胞外壁加厚、细胞失水而形成的一种抗干旱但不抗热的圆形休眠体。
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一、解释下列名词1.伴胞晶体:少数芽孢杆菌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边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δ内毒素,称为伴胞晶体.2.菌落:分散的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生长群体,成为菌落。
3.选择培养基:用来将某种或某种微生物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的培养基。
根据不同种类微生物的特殊营养需求或对某种化学物质的敏感性不同,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一直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
4.革兰氏阳性菌:在革兰氏染色法里,通过结晶紫初染和碘液媒染后,在细胞膜内形成了不溶于水的结晶紫与碘的复合物.5.LPS:脂多糖,位于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最外层的一层较厚的类脂多糖类物质.6.营养缺陷型:某些菌株发生突变后,失去合成某种对该菌株生长必不可少的物质的能力,必须从外界环境获得该物质才能生长繁殖,这种突变型菌株成为营养缺陷性.7.氨基酸异养型生物:不能合成某些必须的氨基酸,必须从外源提供这些氨基酸才能成长,动物和部分异养微生物为氨基酸异养型生物。
如乳酸细菌需要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半胱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和脯氨酸等外源氨基酸才能生长。
(氨基酸自养型:能以无机氮为唯一氮源,合成氨基酸,进而转化为蛋白质及其他含氮有机物。
8.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团圆性、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9.鉴别培养基:用于鉴别微生物。
在培养基中加入某种特殊化学物质,某种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生长后能产生某种带些产物,而这种带些产物可以与培养基中的特殊化学物质发生特定的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性变化,根据这种特征性变化,可讲该种微生物与其他微生物区分开来.10.PHB :聚-B-羟丁酸,直径为0.2~0.7um的小颗粒,是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兴致的碳源类贮藏无。
不溶于水,可溶于氯仿,可用尼罗蓝或苏丹黑染色。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绪论细菌的形态与结构名词解释微生物:是一类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光学或电子显微镜放大几百或几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人类疾病有关的病原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特性、致病性、免疫性、微生物学检查及特异性防治原则的一门学科。
中介体:是细菌细胞膜向内凹陷,折叠、卷曲成的囊状结构,扩大膜功能,又称拟线粒体。
多见于革兰阳性菌。
质粒:是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为双股环状闭合DNA,控制着细菌的某些特定的遗传性状。
异染颗粒:用美兰染色此颗粒着色较深呈紫色,故名。
用于鉴别细菌。
荚膜:某些细菌在其细胞壁外包绕的一层粘液性物质。
鞭毛:细菌菌体上附有细长呈波浪弯曲的丝状物。
鞭毛染色后光镜可见。
菌毛:菌体表面较鞭毛更短、更细、而直硬的丝状物。
电镜可见。
芽胞: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的小体。
简答题1.简述微生物的种类。
2.简述细菌的大小与形态。
大小:测量单位为微米(μm)1μm = 1/1000mm球菌:直径1μm杆菌:长2~3μm 宽0.3~0.5μm螺形菌:2~3μm 或3~6μm形态:球形、杆形、螺形,分为球菌、杆菌、螺形菌。
3.分析G+菌、G-菌细胞壁结构与组成特点及其医学意义。
细菌细胞壁构造比较医学意义:1、染色性:G染色紫色(G+)红色(G-)2、抗原性:G+:磷壁酸G-:特异性多糖(O抗原/菌体抗原)3、致病性:G+:外毒素、磷壁酸G-:内毒素(脂多糖)4、治疗:G+:青霉素、溶菌酶有效G-:青霉素、溶菌酶无效4.简述L型菌的特性。
1、法国Lister研究院首先发现命名。
2、高度多形性,不易着色,革兰阴性。
3、高渗低琼脂血清培养基2-7天荷包蛋样、颗粒、丝状菌落。
4、具致病性,常在应用某些抗生素(青霉素、头孢)治疗中发生,且易复发。
5、临床症状明显但常规细菌培养(-),予以考虑L型菌感染5.分析溶菌酶、青霉素、链霉素、红霉素的杀菌机制。
微生物基础复习
微生物基础复习重点一、名词解释芽孢菌落基内菌丝微生物气生菌丝生活史温和噬菌体烈性噬菌体病毒培养基生长因子天然培养基选择性培养基发酵硝化作用抗生素固氮作用巴氏消毒法同步生长生长限制因子次生代谢物消毒与灭菌纯培养商业无菌二. 填空11969年,R.H.Whittaker提出将生物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 放线菌产生的孢子有和两种。
3 细菌的核糖体的沉降系数是 . 细菌的繁殖方式主要是,少数种类进行。
4芽孢是某些细菌在生活史的一定阶段形成的没有生长活的,对, 和具有抗性.5细菌基本形态有,和三种。
6细菌的大小是以作为计量单位,而病毒的大小是以作为计量单位。
7细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它主要由N-乙酰葡萄糖氨、N-乙酰胞壁酸二部分组成。
8微生物学的奠基人是、。
9根据放线菌菌丝形态和功能,其菌丝可分为、和三种。
10革兰氏染色操作的关键步骤是11每种微生物都有自己的最适宜的pH值和一定的pH适宜范围。
大多数细菌的最适pH为,放线菌的最适pH为12细菌荚膜的作用是。
原核细胞的细胞膜内陷所形成的囊状或管状结构称。
13微生物的特点是。
14鞭毛主要化学成分为,鞭毛主要功能为。
15.真菌的无性繁殖方式有、、和。
16.酵母菌的无性繁殖方式主要有、。
17.真菌的有性孢子的种类有:、、和四种;真菌的无性孢子的种类有:、、、和五种。
18真核微生物细胞质核糖体类型为________,原核微生物核糖体类型为________ .19.霉菌在有性繁殖中所形成的有性孢子有_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_和 ________四种类型。
20.T4噬菌体的吸附位点是21.病毒的核衣壳结构是:外壳是(),壳体内是(),二者共同构成()22.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即________ 或________23.温和噬菌体能以()整合在寄主细胞的染色体上,形成()细胞,该细胞具有稳定的遗传性自发裂解,诱发裂解,具免疫性,溶原性细菌的复愈,还能获得一些新的特性等几个特征24.噬菌体繁殖过程包括________25.病毒的特点是________ 。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1.微生物的概念自然界的一大群体形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籍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特点1.个体微小,但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2.种类多,数量大,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
3.适宜环境中繁殖迅速,易变异。
3.自然界微生物的种类1.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活细胞内繁殖,只有一种核酸(DNA\RNA)——病毒(virus)。
2.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的分化程度较低,是一类仅有原始的核质,无核膜核仁,缺乏完整细胞器的微生物——细菌(细菌、衣原体、支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和放线菌)3.真核细胞型微生物:一类细胞分化程度高,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胞质内有完整细胞器的微生物——真菌(fungus)。
4.微生物学(补充)生命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微生物的类型、分布、形态、结构、代谢、生长繁殖、遗传、进化,以及与人类、动物、植物等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5.医学微生物学(补充)微生物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与医学有关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性、致病和免疫机制,以及特异性诊断、防治措施,以控制和消灭感染性疾病和与之有关的免疫损伤等疾病,达到保障和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目的.6.二分裂分裂無丝分裂与有丝分裂相对存在,两者都只属于真核生物。
原核生物的分裂叫二分裂,以区别于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的过程是细胞核先延长缢裂,然后细胞质分裂。
原核生物的二分裂不会有核延长缢裂的过程。
7.细菌与病毒的大小与类型观察细菌常用光学显微镜,其大小用测微尺在显微镜下进行测量,以微米(μm)为单位细菌的外部形态比较简单,仅有三种基本类型,即球状、杆状和螺旋状。
并据此而将细菌分为:球菌、杆菌、螺旋菌球菌大小:直径1微米杆菌:长2-3微米宽0.3-0.5微米螺形菌:2-3微米或3-6微米病毒体积微小,可以通过滤菌器;电子显微镜观察。
测量单位:纳米(nm)。
<50 nm 小型病毒50 nm -150 nm 中等大小病毒(大多数)150nm 大型病毒(最大300 nm)8.细菌的四个基本结构1.细胞壁:是位于细菌细胞最外层,包绕在细胞膜周围,无色透明、坚韧而富有弹性的膜状结构。
微生物考试复习资料
微生物复习名词解释:1、基内菌丝:生长在固体培养基内,主要功能为吸收营养物,故亦称营养菌丝。
2、细菌菌落: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发育,几天即可由一个或几个细胞分裂繁殖聚集在一起形成肉眼可见的群体,称为细菌菌落。
3、菌苔:许多菌落相互联接成一片称菌苔。
4、质粒: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能独立复制,为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分子量比染色体小,每个菌体内有一个或几个质粒,它分散在细胞质中或附着在染色体上。
5、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的一定阶段,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椭圆形或圆柱形的结构,对不良环境条件具有较强抗性的休眠体称芽孢。
6、孢囊:有些细菌由营养细胞缩短变成球形,表面形成一层厚的孢壁,称为孢囊。
7、革兰氏染色法:丹麦科学家Gram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发明的一种细菌染色法。
染色方法为:在一个已固定的细菌涂片上用结晶紫染色,再加媒染剂---碘液处理,使菌体着色,然后用乙醇脱色,最后用蕃红复染。
显微镜下菌体呈紫色者为G+细菌,菌体呈红色者为G-细菌。
8、伴孢晶体:指少数产芽孢细菌,例如苏云金芽孢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在其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碱溶性蛋白晶体——δ内毒素,即为伴孢晶体。
9、荚膜:指一些细菌生活在一定营养条件下,向细胞壁外分泌出一层黏滞性较大.相对稳定地附着在细胞壁外.具一定外形.厚约200nm的黏性物质。
10、球状体(原生质球):用人工方法部分除去细菌细胞壁后剩下的细菌细胞称球状体。
一般由G-细菌形成。
11、古细菌:指在细胞壁组成.细胞膜组成.蛋白质合成的起始氨基酸.RNA聚合酶的亚基数等方面与真细菌有明显差异的原核生物。
包括:产甲烷古细菌群.还原磷酸盐的古细菌群.极端嗜盐的古细菌群等。
12、L型细菌:是细菌在某些环境条件下发生突变形成的细胞壁缺陷菌株。
许多G+和G-细菌都可形成。
当诱发突变的因素去除后这些缺壁细菌又可回复到正常细胞状态。
微生物学复习要点整理版(含答案)
微⽣物学复习要点整理版(含答案)微⽣物学复习要点1.微⽣物的五⼤共性?(1)体积⼩,⾯积⼤(2)吸收多,转换快(3)⽣长旺,繁殖快(4)适应强,易变异(5)分布⼴,种类多 2.细菌常见的⼏种形状?基本上形态为:球状、杆状、螺旋状少数形态:丝状、三⾓形、⽅形和圆盘形⾃然界中各种形状细菌数量⽐较:杆菌〉球菌〉螺旋型菌>其他型细菌 3.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功能?①维持细胞的形状②保护作⽤(使细胞免受外⼒损伤,阻挡有害物质进⼊细胞)③细胞⽣长、分裂和鞭⽑运动必需④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和对噬菌体的敏感性有关 4. G+、G-细胞壁成分、结构的区别?⑴⾰兰⽒阳性细菌:肽聚糖,磷壁酸①厚度⼤(20-80nm),化学成分简单,90%肽聚糖和10%磷壁酸组成②肽聚糖 :肽聚糖=短肽链+聚糖链(肽聚糖为真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 聚糖: N -⼄酰葡萄糖胺(G) 通过β-1,4-糖苷键相连成长链⾻架a.青霉素抑制四肽侧链和⽢氨酸五肽桥之间的连接N -⼄酰胞壁酸(M) b 溶菌酶识别、⽔解位点β-1,4-糖苷键多肽:四肽尾(四肽侧链)(L-Ala-D-Glu-L-Lys-D-Ala) 肽桥: (变化较⼤,最常见的是⽢氨酸五肽-(Gly)5- )肽聚糖多种类变化的原因是肽桥的不同。
③磷壁酸:特有的化学成分酸性多糖,主要成分为⽢油磷壁酸和核糖醇磷壁类型: 壁磷壁酸与肽聚糖分⼦以酯键共价结合,带有负电荷(羟基)与肽聚糖相连(壁磷壁酸)膜磷壁酸由⽢油磷酸链分⼦与细胞膜上的磷脂进⾏共价结合与细胞膜相连(膜磷壁酸或者脂磷壁酸)⑵⾰兰⽒阴性细菌:肽聚糖,脂多糖,磷脂,脂蛋⽩①厚度:⽐G+细菌薄,分内壁层和外壁层内壁层:肽聚糖,不含磷壁酸外壁层:外层-脂多糖:类脂A,核⼼多糖,O-特异侧链,中间层-磷脂,内层-脂蛋⽩②肽聚糖单体与G +菌基本相同不同点如下:a.四肽尾的第3个氨基酸不是L-Lys ,⽽是m-DAP (内消旋⼆氨基庚⼆酸)四肽侧链四肽侧链肽桥→←四肽侧链肽键??→←M M G -1,4-→←糖苷键βb.没有特殊的肽桥。
微生物复习重点(整理)
绪论一、微生物的五大共性1、体积小,表面积大:一定体积的物体,分割成越细小的颗粒,这些颗粒的总表面积越大,表面积/体积比值越大。
提供巨大的吸收面,排泄面和交换面。
体积小、表面积大是微生物其它四个共性的基础2、吸收多、转化快:由于表面积/体积比值大的原因3、生长旺、繁殖快:由于吸收多、转化快的原因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代时(generation time)有利——工业发酵、理论研究材料培养;不利——病原微生物、霉腐微生物4、适应强、变异大:体积小、表面积大;代谢调控机制灵活;结构简单、单倍体、巨大交换面5、分布广、种类多:分布广:土壤、空气、海洋、人体肠道种类多:微生物的生理代谢类型多,代谢产物种类繁多,二、柯赫法则(Koch’s postulates):1、某一种微生物,当被怀疑是病原体时,它一定伴随着病害而存在。
2、必须能自原寄主分离出这种微生物,并培养成为纯培养。
3、用已纯化的纯培养微生物,人工接种寄主,必须能诱发与原来病害相同病害。
4、必须自人工接种发病的寄主内,能重新分离出同一病原微生物并培养成纯培养。
三、试述微生物的多样性。
①.物种的多样性,②.生理代谢类型的多样性,③.代谢产物的多样性,④遗传基因的多样性,⑤生态类型的多样性.第一章1、L型细菌:应专指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2、肽聚糖:又称黏肽、胞壁质或粘质复合物,是真细菌细胞壁中的特有成分。
3、羧酶体:又称羧化体,是存在于一些自养细菌细胞内的多角形或六角形内含物,内含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主要起CO2的固定作用。
4、荚膜:指在细胞壁上有固定层次的糖被组成部分。
5、糖被: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6、异染颗粒:见于自喉棒状杆菌、鼠疫杆菌和结核分枝杆菌等,在细胞质内呈颗粒状,主要成分为RNA及嗜碱性的多偏磷酸盐,因美兰染色时不同于菌体着色,呈紫色而得名。
微生物学复习总结
第一章1、简述微生物及其主要类群微生物:一大类微小生物的总称。
是对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或简单多细胞、甚至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微生物的主要类群:原核类(细菌、放线菌、蓝细菌/蓝藻、支原体)、真核类(酵母菌、霉菌、大型真菌)、非细胞类(病毒与亚病毒)、原生生物类(原生动物、单细胞藻类)2、试述微生物的共同特征及其对人类的利弊答:特征:①体积小,比面值大;②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等;③吸收多,转化快:④适应强,易变异。
优点:育种潜力大:青霉素生产菌的培育。
缺点:菌种退化(多向变异);耐药性;新型病原菌的出现。
⑤生长旺,繁殖快,有用菌:发酵周期短,生产效率高。
病原菌:瘟疫爆发、农牧渔业损失、微生物武器。
⑥分布广,种类多:3、列举在微生物学开创和奠基中有突出贡献的3位科学家及其主要贡献答:㈠1676年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制造了简单的显微镜,描述了细菌,找到了微生物存在的直接证据;㈡法国科学家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主要贡献:①否定生物自生说,创立了胚种说。
②建立发酵的微生物原说。
③建立传染病的微生物原说。
④发明巴氏消毒法。
㈢德国科学家罗伯特科赫,病原细菌学的奠基人和开拓者。
发明了固体培养基的细菌纯培养法。
证实了炭疽病因,分离纯化了炭疽杆菌,发现了结核杆菌。
制定了科赫原则(①此种病原微生物是从患者身上分离的,②能人工培养得到纯化物。
③纯化物人工感染敏感动物出现相同症状)4、试述微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主要阶段及其主要特点答:㈠感性认识阶段,未见个体,具有利用和控制经验。
㈡形态学发展阶段,列文虎克描述了细菌,找到了微生物存在的直接证证据。
㈢生理学发展阶段,建立了一系列研究微生物的独特方法和技术,开创了寻找病原微生物的黄金时期,把微生物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了生理学研究。
㈣生理生化和代谢研究。
微生物发展的第二个黄金时期,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及其产物㈤分子生物学技术水平研究,微生物学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黄金时期,微生物工程,其特点有:①微生物学成为十分热门的前沿基础科学。
微生物学复习重点
绪论1.什么是微生物,它们包括哪些类群?微生物(microorganism,microbe)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它们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和蓝细菌,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和霉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类病毒和朊病毒等。
2.谁是微生物学初创期的代表人物?列文虎克3.微生物学的奠基人谁?巴斯德、科赫4.什么是科赫氏法则病原微生物总是在患传染病的动物中发现而不存在于健康个体中;这一微生物可以离开动物体,并被培养为纯种培养物;这种纯培养物接种到敏感动物体后,应当出现特有的病症;该微生物可以从患病的实验动物中重新分离出来,并可在实验室中再次培养,此后它仍然应该与原始病原微生物相同。
可能题型:试述科赫氏法则和其在当今的可用与不合理(科学)之处5.微生物学发展史可分几期?史前期,初创期,奠基期,发展期,成熟期6.微生物有哪五大共性,其中最基本的是哪一个,何故?微生物的五大共性,即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体积小、面积大是最基本的一个,由它可发展出一系列其他共性,因为一个小体积大面积系统必然有一个巨大的营养物吸收面、代谢废物的排泄面和环境信息的接受面。
7.试分析微生物五大共性对人类的利弊。
吸收多,转化快:微生物的这个特性为它们的高速生长繁殖和产生大量代谢产物提供了充分的物质基础,从而使微生物有可能更好地发挥“活的化工厂”的作用。
人类对微生物的利用,主要体现在它们的生物化学转化能力。
生长旺,繁殖快:微生物的这一特性在发酵工业上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主要体现在它的生产效率高、发酵周期短上。
对生物学基本理论的研究也带来极大的优越性——它使科研周期大大缩短、经费减少、效率提高。
对于危害人、畜和植物等的病原微生物或使物品发生霉腐的霉腐微生物来说,它们的这个特性就会给人类带来极大的麻烦甚至严重的祸害。
微生物考试复习重点
微生物复习重点1.微生物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于真核的真菌、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2.细菌细胞的基本形态:球菌、杆菌、螺旋菌,球菌排列方式:单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四联球菌、八叠球菌和葡萄球菌3.链霉菌的基本形态:丝状分枝;繁殖方式:孢子生殖;菌丝类型:基内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产生的孢子:分生孢子4.细菌细胞壁的特有成分:肽聚糖5.肽聚糖分子由肽和聚糖两部分组成,其中的肽包括四肽尾和肽桥两种,而聚糖则是由N-乙酰葡萄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两种单糖相互间隔连接成的长链。
6.真菌的菌丝的类型:无隔菌丝和有隔菌丝,其生长方式:顶端生长7.营养菌丝的特化形态有:假根、匍匐菌丝、吸器、附着胞、附着枝、菌核、菌索、菌环和菌网8.真菌的有性孢子有: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无性孢子有: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节孢子、芽孢子、掷孢子、厚垣孢子9.ATP产生的三种方式:基质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光合磷酸化10.微生物能量代谢的类型: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发酵作用11.酿酒的途径:EMP途径,其反应方程式为:C6H12O6+2ADP+2H3PO4→2CH3CH2OH+2CO2+2A TP12.固氮微生物有:自生固氮菌、共生固氮菌、联合固氮菌13.细胞壁缺陷型细菌:L型细菌、原生质体、球状体、衣原体14.微生物吸收营养物质的方式: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送和基团移位15.青霉素的作用机制:抑制肽聚糖分子中肽桥的生物合成16.“ATCC”是美国典型菌种保藏中心17.决定传染结局的三因素:病原菌、寄主和环境18.微生物分类3项具体任务:分类、鉴定、命名19.目前人类记载过的微生物有15万—20万种20.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基础的3个实验:细菌的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植物病毒的重建实验21.双名法指一个物种的学名由前面一个属名和后面一个种名加词两部分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菌种选育:根据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的理论,用人工方法造成菌种变异,再经过筛选而得到人们所需菌种的过程称为菌种选育。
菌种退化:是指整个菌体在多次接种传代过程中逐渐造成菌种发酵力或繁殖力下降或发酵产物的率降低的现象。
菌种保藏:根据菌种的生理生化特点,人工创造条件使菌种的代活动处于不活泼的休眠状态发酵机制:微生物通过其代活动,利用基质(底物)合成人们所需要的代产物的在规律。
初级代(产物):微生物通过代活动所产生的、自身生长和繁殖所必需的物质。
次级代(产物):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化学结构十分复杂、对该微生物无明显抗生素:一切由某些微生物产生的,能抑制微生物和其他细胞增殖的化学物质次级代:是指微生物在生长后期进行的与他们的生长无明显关系的代初级代:是指微生物合成它们生长所必需的物质,诸如:糖、氨基酸等以及由这些化合物形成的高分子物质,如: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的代,称之为初级代。
诱导酶:某些酶只有在它们催化的底物(或底物的结构类似物)存在时才能合成,此种酶称为诱导酶同工酶:能催化相同的生化反应,但酶蛋白分子结构有差异的一类酶。
它们虽同存于一个个体或同一组织中,但在生理、免疫和理化特性上却存在着差别。
多功能酶:能催化2~6个化学反应的酶称为多功能酶。
反馈阻遏:代终产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反馈阻遏该代途径有关的一种或几种酶的生物合成的调节方式。
营养缺陷性突变株:认为选育的先天丧失合成某一种或某几种必须生长因子能力的菌株反馈抑制:反应途径中当反应产物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对该途径中有关催化生成该产物的酶的活力起到抑制的作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抑制。
微生物的热阻:是指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主要是温度和加热方式)下的致死时间,表示微生物对热的抵抗能力。
分解代物阻遏:葡萄糖、NH4+、果糖等对抗生素的合成有明显阻遏的现象分叉中间体:糖代中既能用来合成初级代产物,又能合成次级代产物的中间体葡萄糖效应:在抗生素发酵生产中,葡萄糖有明显降低抗生素合成量的现象发酵动力学:是研究发酵过程中菌体生长、基质消耗、产物生成的动态平衡及其在规律。
比生长速率:在对数生长期,单位质量菌体在单位时间的增殖菌数为常数,称为比生长速率,用μ表示,单位g/g.h或mol/g.h稀释率:是单位时间流过单位体积发酵罐的发酵液体积数。
单位V/V.h 。
通风量:每分钟对1m3发酵液通入的空气体积。
无菌空气:是指通过净化处理使空气中含菌量降低到一定限度(0.001),而能控制发酵污染降至1/1000概率的空气。
介质过滤效率:就是过滤层所滤去的尘埃微粒数与空气中原有微粒数的比值,它是衡量过滤设备过滤能力的指标。
呼吸强度:指单位质量干菌体在单位时间所吸取的氧量。
Q O2(mmol O2/g干菌体·h)耗氧速率:指单位体积培养液在单位时间的吸氧量。
r (mmol O2/L·h)发酵热:1、定义:在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热量叫发酵热,是引起发酵过程中温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主要由以下因素组成:发酵热=生物热+搅拌热—蒸发热—辐射热Q发酵= Q生物+ Q搅拌- Q蒸发- Q辐射生热:生物热搅拌热降热:蒸发热辐射热絮凝剂:是一种可溶于水的高分子化合物,含有很多离子化基团,可通过架桥作用强烈吸附许多胶体离子而能形成絮凝团的物质。
助滤剂:是能形成一层不可压缩的多孔且极为细密的滤层,起到使滤饼疏松,截留悬浮杂质,隔离固形物和过滤介质的接触,保证过滤操作顺利进行的物质。
代控制发酵:人为地改变微生物的代调控机制,过量积累中间产物。
发酵机制:微生物通过其代活动,利用基质(底物)合成人们所需要的代产物的在规律。
判断:在发酵过程中改变通风量pH变化解释:通风量的降低造成呼吸不畅,代不完全,生成酸性物质,造成pH降低C趋向生成酸性物质N趋向生成碱性物质干热灭菌法主要用于需保持干燥的物料、玻璃器具等灭菌哪些只能过滤灭菌:空气湿热灭菌:管道、设备过滤过程中过滤速度越高,效率越高在哪个阶段,这个阶段那个作用是主要的(碰撞作用)淀粉水解糖的制备,酶解法制得的糖液纯度高原因:酸解法,副反应多碱性条件下,交换。
解释:碱性,解离差发酵过程有几部分组成酒精发酵产物的受氢体(乙醛)乳酸发酵产物的收氢体(丙酮酸?糖、氨基酸等以及由这些化合物形成的高分子物质,如:多糖、蛋白质、核酸等的代,称之为初级代。
那么,这些化合物统称之为初级代产物。
次级代产物。
例如:抗生素、激素、某些酶制剂等。
好氧发酵产物:柠檬酸、谷氨酸、乙醇、二氧化碳厌氧发酵产物:典型的发酵过程可以划分成以下六个基本组成部分:(1)生产菌种选育和扩大培养,培养基的配制;(2)培养基、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的灭菌;(3)生产菌种接种入生物反应器中,无菌空气的制备与通风;(4)控制生产菌种最适生长和代条件,进行发酵生产;(5)产物提取和精制;(6)过程中排出的废弃物的处理。
发酵工程的历史1、自然发酵时期2、纯培养技术时期3、通气搅拌的好气性发酵工程技术时期4、人工诱变育种与与代控制发酵工程技术时期5、发酵动力学和连续化、自动化发酵工程技术时期6、微生物酶反应合成与化学合成相结合工程技术时期菌种退化的表现有哪些?原因是什么?预防方法有哪些?预防:1.定期进行分离复壮。
2.提供合适的培养条件,满足其生长要求。
3.尽量控制减少接种传代次数。
4.做好菌种的保藏工作。
5.采用幼龄菌接种培养5、菌种保藏的原理和目的分别是什么?常用的菌种保藏的方法有哪些?目的:保证菌种在长时间要尽可能保持菌株优良生产性能的稳定性,不污染杂菌,不死亡。
基本原理:根据菌种的生理生化特点,人工创造条件使菌种的代活动处于不活泼的休眠状态。
基本原则:选用优良纯种,最好是它们的休眠体(孢子,芽孢)和创造一个最有利于菌种休眠的环境。
菌种保藏方法:1.定期移植低温保藏法 2.液氮低温保藏法3.甘油低温保藏法4.沙土保藏法5麸皮保藏法6.麸皮保藏法7蒸馏水保藏法8冷冻干燥保藏法1、试比较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的不同。
种子培养基:1、营养成分丰富而完全,用料少而精,糖分要求少,而无机氮源比例要大(易被吸收利用)。
2、尽量考虑各种营养成分的特点,使pH值稳定,以利于菌种的正常生长和扩大培养。
3、一般采用易被菌种吸收利用的原料,如:葡萄糖、尿素,虽使用原料较精,但总浓度低。
4、种子培养基的主要成分应尽量同发酵培养基保持一致,培养条件也应该尽可能与发酵罐培养条件相近。
发酵培养基:1、数量大,配料粗2、要求营养丰富完全,碳氮比合适,pH值适当而稳定3、原料应来源充足且价格低廉4、易于进行大规模生产的操作管理5、有利于大量积累产物,缩短发酵周期6、方便产物的分离提取,利于产品质量提高、分批灭菌和连续灭菌在操作上有何不同?各有什么特点?不同:升温、维持和冷却三种操作是在同一设备,不同时间完成的。
特点:(1)设备造价低(2)易人工控制(3)适合小批量生产(4)适合培养基中含有大量固体物质(5)时间长、耗热能多、热效率低、设备利用率低。
连续灭菌升温、维持和冷却三种操作是在不同设备,同一时间完成的1)可以采用高温短时灭菌(HTST);2)发酵罐利用率高;3)蒸汽负荷均衡;4)热效率高;5)可采用自动控制,降低劳动强度缺点:不适合含有固体颗粒或含有较多泡沫的培养基灭菌,连续灭菌适合大批量培养基灭菌,对容量小的培养基灭菌体现不出其优势,有些浪费。
2.柠檬酸的合成途径是什么?葡萄糖经过EMP途径生成丙酮酸,一方面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另一方面丙酮酸羧化生成草酰乙酸,而草酰乙酸与乙酰CoA结合生成柠檬酸。
3.柠檬酸发酵调节机制是什么?如何控制?①Mn2+缺乏→抑制蛋白合成→NH4+↑,有一条呼吸活动强的不产生ATP的侧呼吸链:解除磷酸果糖激酶的代调节,促进EMP途径畅通。
②丙酮酸羧化酶是组成型酶,不被调节控制。
丙酮酸氧化脱羧生成乙酰CoA和CO2的固定两个反应的平衡,以及柠檬酸合成酶不被调节,增强了合成柠檬酸的能力。
③顺乌头酸水合酶在催化时建立了以下平衡:柠檬酸:顺乌头酸:异柠檬酸=90:3:7同时控制Fe2+含量时,顺乌头酸酶活力降低,使柠檬酸积累。
④随着柠檬酸积累,pH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使顺乌头酸酶和异柠檬酸脱氢酶失活,更有利于柠檬酸的积累。
控制要点:(1)控制Mn2+、NH4+浓度,解除柠檬酸对PFK的抑制,使EMP畅通无阻。
(2)控制溶氧防止侧呼吸链失活(3)控制培养基中Fe2+的浓度,使顺乌头酸水合酶失活5.简述二氧化碳固定反应对提高柠檬酸产率的意义。
答:二氧化碳的固定使碳平衡方面没有碳原子的损失,在乙酰CoA和草酰乙酸结合时还能从水中引进一个氧原子,从而提高柠檬酸的合成产率。
酵母的第一型发酵:在酵母体的葡萄糖经糖酵解途径生成丙酮酸,在无氧微酸环境下进行的发酵。
途径如下:丙酮酸丙酮酸脱氢酶乙醛乙醇脱氢酶乙醇酵母的第二型发酵:磷酸二羟丙酮代替乙醛作为氢受体形成甘油,这样酵母酒精发酵转为甘油发酵称为酵母Ⅱ型发酵。
:磷酸二羟丙酮H+ 甘油酵母的第三型发酵:酵母菌在碱性条件(pH7.6)下,由于乙醛生成等量的乙酸和乙醇,因此乙醛作为氢受体的作用被抑制,这时磷酸二羟丙酮成为氢受体,发酵总产物为甘油、乙酸、乙醇。
糖酵解产物的去向:(一)发酵机理:糖酵解所得三种产物ATP 、丙酮酸和NADH2 变化方向:1、ATP 分子作为产能代相对稳定的产物存在于细胞中。
2、丙酮酸无论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都要继续转变1)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进入TCA循环氧化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化学能。
2)在无氧条件下,根据微生物和生产条件的不同,丙酮酸将转化为乙醇、乙酸、乳酸、甘油、丁醇、丙酮、丙酸等产物。
3、NADH2是辅酶Ⅰ(烟酰胺辅酶):是生物氧化过程中最重要的载氢体,但不能作为氢的终受体,须将所携带的氢转交给其它受氢体,再以NAD形式进入代循环。
1)有氧条件下,NADH2的最终受氢体是氧,产物是水。
2)无氧条件下,将由丙酮酸或丙酮酸的代产物或EMP中的中间代物作为受氢体,因而得到不同的还原产物,这就是狭义的发酵作用,因为这种发酵必须发生在无氧条件下,所以称为厌氧发酵或厌氧呼吸,也称为EMP型发酵。
糖酵解调节机制:调节主要是通过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等三个激酶完成,所催化的三个反应是不可逆的,只参与糖酵解,不参与糖的新生。
激酶活性受细胞能荷调节:能荷=(ATP+½ADP)∕(ATP+ADP+AMP)反馈抑制和阻遏的不同之处?(抑制:活性反馈:酶得合成量)答:反馈阻遏:代终产物达到一定浓度时,反馈阻遏该代途径有关的一种或几种酶的生物合成的调节方式。
阻遏的类型主要有两种:末端代产物阻遏分解代产物阻遏反馈抑制:反应途径中当反应产物达到一定浓度时,会对该途径中有关催化生成该产物的酶的活力起到抑制的作用,这种调节方式称为反馈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