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的音质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家大剧院音质特点的主观评价及其问题分析
1.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的声学设计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建筑面积2615平方米,观众席1966(含111站席)。内厅长宽高比为2.98 :1.86 :1。考虑为较为接近理想的音乐厅功能。音乐厅吊顶总面积1268平方米,音乐厅座位数1966(含站席111).设计混响时间空场为2.2秒。背景噪声满足NR20要求。营业厅造型选用了改良的鞋盒型。采用“岛”式设计,即乐队和演员在中间观众厅在周围的设计。如此多的座位和岛式设计在国内也较为少见。
国家大剧院音乐厅采用室内GRC(玻璃纤维补强混凝土)扩散反射体、舞台与一层池座侧墙采用了MLS扩散反射墙面、巨大的帆形音乐反射罩、和观众座椅吸声控制等处理方法,将音质设计有效地融合到室内装饰中。对GRC材料的特性,音响测试等作了大量的论证,并确认其可行性。
音乐厅顶棚和墙面采用了平均厚度为2.4厘米的GRC板。GRC墙面的形式与吊顶有所不同,面积约1263平方米.顶棚上GRC装饰有着看似凌乱的沟槽,侧墙的GRC为起伏的表面,目的在于扩散反射声音。平面反射的声音类似与镜子,会导致局部声音强烈反射而音响音质。扩散反射类似与被磨毛的毛玻璃,声音反射更加均匀柔和。另外,厚重的GRC板能够有效地防止低频吸收,增强厅内低频的混响时间,使低频效果(如管风琴、大管、大提琴等声部)更加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舞台侧墙上采用栅状间隔的MLS墙面,凹凸尺寸严格按照数论理论设计,被称为“数字声反射墙”,外观既现代又神秘,还能扩散反射来自演奏台的声音。保障演出者之间具有良好的自我听闻和相互听闻,有利于乐队更好的发挥表演水平。
观众厅顶部悬挂巨大的帆形声反射罩。一方面将声音向厅内四面八方反射,有效将弥补“岛”式舞台声学反射前后音质不一致的不足,另一方面降低顶棚声学反射高度,缩短了近次反射声与直达声之间的距离,获得了更好的声音亲切感。这个顶部的声反射罩可升降取得最好的声学效果。
2. 2. 主观听感
我在国家大剧院听了2场音乐会,内容相同都是卢塞恩阿巴多的马勒第四那场(24和25日),坐了三个不同的位置。第一场的莫扎特2首声乐,我坐在二层楼座一排正对舞台的位置。我的听感是这个位置的声音还不错,大概可以打个65分及格,主要是高频不错但是缺乏光泽,中低频虽然量感上略有不足但是还可以接受。后来转到第四排中间听的是马勒第四,感觉这个位置的声音有些问题,高频的延伸已经不是很好了,低频几乎完全消失。这个位置的声音大概是可以打上50分。
这场给我的感觉是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声音不如东艺音乐厅,因为东艺的高频非常漂亮,小提琴声部的具有美妙的光泽感,小提琴声部有非常漂亮的泛音,而这在国家大剧院我没有听到。而东艺的低频也是不理想,但是要比大剧院好。我回上海以后,马上听了维也纳爱乐(27号)和悉尼交响乐团的演出,真的感觉国家大剧院声音是远远比不上东艺,维也纳那场我坐在A区16排,悉尼那场我坐在B区第四排,与舞台的距离大概与国家大剧院我当时坐的位置离舞台的差不多远,听完后我觉得卢塞恩的声音未必比悉尼的好多少。听完这2场我感觉东艺的声音真是太好了。
第二场我跟着舒存老师走,他早来的几天先听了几场已经坐了不少位置,他说这些位置的声音都不理想,估计二楼侧翼(正对着大提琴组)靠近舞台在反射罩之下区域的位置应该不错。所以25日那场我就和他挤在台阶上听的。开声以后我觉得这里的声音蛮不错,各个声部非常平衡具有温暖感,说明这里的位置三频是平衡的。当然问题依然存在,主要是泛音略少,声部之间关系不明确(这可以通过视觉弥补一些),声场的轮廓以及女高音听的不清楚,所以这个位置适合于听交响乐,不太适合独奏和演唱。
总体上说,国家大剧院声音走向与东方艺术中心的声音走向一致,我从二层的三个位置听来,都是偏向清丽的现代风格,非常符合现代声学大厅吸声较强的倾向。附带说明,这2个声学场所的建筑设计和声学设计都是一个团队,所以这个结果并不奇怪。
但是奇怪的是为什么国家大剧院声音不如东方艺术中心呢?
3. 3. 问题分析。
首先要用白瑞纳克的三张表格。
4.附件
5.优秀音乐厅的RT和EDT指标.jpg(3
6.08 KB)
6.2009-11-12 21:41
7.
8.优秀音乐厅的RT和EDT指标2.jpg(52.62 KB)
9.2009-11-12 21:41
10.
11.RT和EDT平均值的比较.jpg(35.39 KB)
12.2009-11-12 21:41
13.
下表是我整理的世界上音质最好的几个音乐厅与东方艺术中心的Rt和EDT表格
14.著名音乐厅、东方艺术中心RT和EDT表格1.jpg(199.41
对上述表格关于RT和EDT各项指标,我的分析结果和思考如下:
1)空场混响时间不足以信,因为我们可以看到500HZ空场混响与满场混响时间有相差1秒的,如金色大厅和苏黎世,有相差0.5秒以上的,如阿姆斯特丹、巴塞尔、波士顿、柏林、东京国立剧院。一定要有满场混响时间的数据,而且是全频段的数据。
2)纵观世界上音质最好的音乐厅,随时间推移低频混响时间有逐步减少的趋势,但是高频混响时间基本没有变化。也就是说音乐厅的声音越来越由清丽的倾向。这个趋势在早期衰
变时间中可以看的更清楚。
3)从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音乐厅的数据资料来看,它的混响时间可以进入B+级的指标,EDT
早期衰变时间是B级甚至是C+级指标。
4)东方艺术中心,RT满场,T2000/Tmid=1.03,T4000/Tmid=0.86,EDT空场,
EDT2000/EDTmid=0.97, EDT4000/EDTmid=0.76。这说明东方艺术中心的低频不足。这与章
奎生先生的测试报告结果一致,也与我的听感一致.
5)从听感上来说,国家大剧院与东方艺术中心的声音走向一致,但是声音品质更差,主要原因可能就是在于低频混响时间,特别是ERT时间有问题。
6)国家大剧院音乐厅与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室内扩散板的设计是一致的,都是用GRC板作为
扩散板。GRC板骨料是膨胀珍珠岩,胶结料是水泥,玻璃纤维相当于钢筋混凝土里的钢筋。这个材料作为扩散板是可以的,但是要有厚度的保证。东方艺术中心在GRC与墙体的连接
构造所采用的做法被证明有问题,GRC板与墙体之间的空腔是吸收低频的罪魁祸首。非常
可惜,国家大剧院未能吸取东方艺术中心的教训,甚至做得更差。GRC板只有2.4厘米,GRC装饰板吊顶和GRC装饰板墙体后面的金属骨架的空隙,则非常非常大,足有十几甚至
是几十厘米,这是造成国家大剧院中低频缺失的最主要原因。同样的错误犯了2次而且是
越犯越大。真是低级的失误啊。
7)为了掩饰中低频缺失这个错误,舞台上空的反射罩被降下来了,这个高度降得太低,对多数二楼楼座的位置帮助很小,但对一楼正厅中国家领导人可能会来坐的位置帮助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