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课件 透皮治疗系统
合集下载
最新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课件第十一章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3教学讲义ppt课件
一、影响因素试验
影响因素试验(强化试验stress testing)在比加速 试验更激烈的条件下进行。原料药要求进行此项试验, 其目的是探讨药物的固有稳定性、了解影响其稳定性 的因素及可能的降解途径与降解产物,为制剂生产工 艺、包装、贮存条件与建立有关物质分析方法提供科 学依据。供试品可以用一批原料药进行,将供试品置 适宜的开口容器中(如称量瓶或培养皿),摊成 5mm厚的薄层,疏松原料药摊成10mm厚薄层,进 行以下实验。
①稳定性试验包括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 验。影响因素试验适用原料药的考察,用一批原料药 进行。药物制剂影响因素试验则在处方筛选与工艺研 究中进行加速试验与长期试验,适用于原料药与药物 制剂,要求用三批供试品进行;
②原料药供试品应是一定规模生产的,供试验品量相 当于制剂稳定性实验所要求的批量,其合成工艺路线、 方法、步骤应与大生产一致。药物制剂的供试品应是 一定规模生产的,如片剂(或胶囊剂)至少在10 000 片左右,特殊剂型特殊品种所需数量根据具体情况灵 活掌握。其处方与生产工艺应与大生产一致;关于批 量问题国际上要求中试产品即大生产的1/10至少也应 达25 000-50 000片,有条件的研究单位也可考虑。
为六个月。溶液、混悬剂、乳剂、注射液可不要求相
对湿度。
乳剂、混悬剂、软膏剂、眼膏剂、栓剂、气雾剂, 泡腾片及泡腾颗粒宜直接采用温度302C、相对湿度 605%的条件进行试验,其它要求与上述相同。
对于包装在半透性容器的药物制剂,如塑料袋装溶 液,塑料瓶装滴眼剂、滴鼻剂等,则应在相对湿度 202%的条件(可用CH3COOK. 1.5H2O饱和溶液, 25C,相对湿度22.5%)进行试验。
12个月以后,仍需继续考察,分别于18、24、36个月取样 进行检测。将结果与0月比较以确定药品的有效期。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PPT
▪ 凡例(总说明) ▪ 正文(主要内容) ▪ 附录(制剂通则和通用检查方法)
(制剂通则:剂型的概念、一般标准、常规检 查方法等)
2、处方 处方的概念
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剂调剂的重要书面文件。
类型 ▪ 法定处方:药典、部标、国标收载的,有法律约束力; ▪ 协定处方:根据本医院或本地区需要制定,医院药剂科用于常用
L-HPC
吸水体积膨胀500-700倍
交联PVP
水中迅速溶胀,不形成凝胶;性能优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 不溶于水,吸水溶胀;与CMS-Na
CCNa
合用效果优
泡腾剂
碳酸氢钠+酸
(避免受潮)
泡腾片
崩解剂加入方法: 内加(25-50%)、外加(75-50%)或内外加(片重的5-20%)
4、润滑剂(助流、抗粘、润滑剂)
4、包衣材料与工序
种类
糖衣
工序
隔离层 粉衣层 无色糖衣 有色糖衣
材料
10%玉米朊乙醇液、15-20%虫胶乙醇液 糖浆+滑石粉交替 糖浆 糖浆+色素
打光
川蜡
胃溶 高效包衣机 HPMC、羟丙基纤维素(HPC)、PVP、
型
↓
丙烯酸树脂Ⅳ号(Eudragit E型)
薄肠 膜溶 衣型
水不 溶型
包衣材料雾化 丙烯酸树脂Ⅰ、Ⅱ、Ⅲ号( Eudragit L、S型)
喷入
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
↓
温风干燥 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P)
↓
邻苯二甲酸聚乙烯醇酯(PVAP)
固化
EC、醋酸纤维素
50℃干燥
包衣辅助性辅料:
▪ 增塑剂---丙二醇、蓖麻油、聚乙二醇、
硅油、甘油、邻苯二甲酸二乙酯
(制剂通则:剂型的概念、一般标准、常规检 查方法等)
2、处方 处方的概念
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剂调剂的重要书面文件。
类型 ▪ 法定处方:药典、部标、国标收载的,有法律约束力; ▪ 协定处方:根据本医院或本地区需要制定,医院药剂科用于常用
L-HPC
吸水体积膨胀500-700倍
交联PVP
水中迅速溶胀,不形成凝胶;性能优
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 不溶于水,吸水溶胀;与CMS-Na
CCNa
合用效果优
泡腾剂
碳酸氢钠+酸
(避免受潮)
泡腾片
崩解剂加入方法: 内加(25-50%)、外加(75-50%)或内外加(片重的5-20%)
4、润滑剂(助流、抗粘、润滑剂)
4、包衣材料与工序
种类
糖衣
工序
隔离层 粉衣层 无色糖衣 有色糖衣
材料
10%玉米朊乙醇液、15-20%虫胶乙醇液 糖浆+滑石粉交替 糖浆 糖浆+色素
打光
川蜡
胃溶 高效包衣机 HPMC、羟丙基纤维素(HPC)、PVP、
型
↓
丙烯酸树脂Ⅳ号(Eudragit E型)
薄肠 膜溶 衣型
水不 溶型
包衣材料雾化 丙烯酸树脂Ⅰ、Ⅱ、Ⅲ号( Eudragit L、S型)
喷入
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
↓
温风干燥 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P)
↓
邻苯二甲酸聚乙烯醇酯(PVAP)
固化
EC、醋酸纤维素
50℃干燥
包衣辅助性辅料:
▪ 增塑剂---丙二醇、蓖麻油、聚乙二醇、
硅油、甘油、邻苯二甲酸二乙酯
药物透皮给药系统PPT课件
第44页/共71页
• 对亲水性3、药氮物的酮吸类收化促合进物作用强于亲脂性药物。
• 透皮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有效浓度常在1%~6%左右。 • Azone起效较为缓慢,药物透过皮肤的时滞从2小时到10小时
不等,但一旦发生作用,则能持续多日,这可能是Azone自身 在角质层中蓄积的结果。
良好的压敏胶必须满足: 初粘力<粘合力<内聚力<粘 基力。
常用常用的压敏胶材料包括聚硅氧烷压敏胶、丙烯酸类 压敏胶、聚异丁烯压敏胶。
第23页/共71页
保护层
保护层的作用是指防止胶黏层的粘连, 使用前撕去使释放药物。
一般选用自由能低的塑料薄膜。如聚乙 烯(PE)、聚苯乙烯(PS)、硅化聚氧乙烯、 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酯(PET)等。
用人的皮肤进行体外渗透研究无疑是最佳 选 择,因人的皮肤不易获得,因此常用动物皮肤 或 人工合成膜代替。虽然不同种属的动物皮肤其 渗 透能力有差异,但如作为实验研究,国内大部 分
第27页/共71页
一、体外研究
• 离体皮肤的制备
研究中所用皮肤应尽可能使新鲜解离皮肤, 从尸体上剥离的皮肤应在12h以内进行,如 不立即用于试验,可真空包装后置于-20℃ 以下保存备用。
第1页/共71页
一、TDDS 的特点 优点:
• ①可避免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首过效应及胃肠灭活; • ②可维持恒定的最佳血药浓度或生理效应,减少胃肠给药的副作用; • ③延长有效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
第2页/共71页
一、TDDS 的发展与特点 优点:
• ④通过改变给药面积调节给药剂量,减少个体差异,且患者可以自主用药, 也可以随时停止用药。
一、体外研究
• 接受液的选择
药物通过皮肤角质层后,一般迅速被真 皮中毛细血管移除,所以使用的接受介质应 保证物质漏槽条件以模拟这一生理现象。
• 对亲水性3、药氮物的酮吸类收化促合进物作用强于亲脂性药物。
• 透皮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有效浓度常在1%~6%左右。 • Azone起效较为缓慢,药物透过皮肤的时滞从2小时到10小时
不等,但一旦发生作用,则能持续多日,这可能是Azone自身 在角质层中蓄积的结果。
良好的压敏胶必须满足: 初粘力<粘合力<内聚力<粘 基力。
常用常用的压敏胶材料包括聚硅氧烷压敏胶、丙烯酸类 压敏胶、聚异丁烯压敏胶。
第23页/共71页
保护层
保护层的作用是指防止胶黏层的粘连, 使用前撕去使释放药物。
一般选用自由能低的塑料薄膜。如聚乙 烯(PE)、聚苯乙烯(PS)、硅化聚氧乙烯、 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酯(PET)等。
用人的皮肤进行体外渗透研究无疑是最佳 选 择,因人的皮肤不易获得,因此常用动物皮肤 或 人工合成膜代替。虽然不同种属的动物皮肤其 渗 透能力有差异,但如作为实验研究,国内大部 分
第27页/共71页
一、体外研究
• 离体皮肤的制备
研究中所用皮肤应尽可能使新鲜解离皮肤, 从尸体上剥离的皮肤应在12h以内进行,如 不立即用于试验,可真空包装后置于-20℃ 以下保存备用。
第1页/共71页
一、TDDS 的特点 优点:
• ①可避免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首过效应及胃肠灭活; • ②可维持恒定的最佳血药浓度或生理效应,减少胃肠给药的副作用; • ③延长有效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
第2页/共71页
一、TDDS 的发展与特点 优点:
• ④通过改变给药面积调节给药剂量,减少个体差异,且患者可以自主用药, 也可以随时停止用药。
一、体外研究
• 接受液的选择
药物通过皮肤角质层后,一般迅速被真 皮中毛细血管移除,所以使用的接受介质应 保证物质漏槽条件以模拟这一生理现象。
透皮吸收制剂-药剂学课件
分类
按作用方式分类,靶向制剂大体可分为三类: 1、被动靶向制剂: 也称自然靶向或微粒靶向制剂,载药微粒在体 内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巨噬细胞摄取,并通过 正常生理过程运送至肝、脾等器官。 其靶向性主 要取决于其微粒大小。
2、主动靶向制剂 指以经过修饰的药物载体作为“导弹”,将药物 定向地运送到靶区浓集发挥药效。
第十六章
透皮吸收制剂
Logo
第一节 概述
透皮吸收制剂(TDDS): • 又称透皮给药系统或透皮治疗制剂。 • 系指经皮肤敷贴方式用药,药物透过皮肤由毛 细血管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药 浓度,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的一类制剂。
优点
不经过肝的首过效应和胃肠道的破坏 血药浓度时间图象合理化 提供可预定的和较长的作用时间 避免了多剂量给药,增加顺应性 释放药物的可撤性,允许随时移去药源 降低病人个体之间和个体内的差异 可以自己用药
3、皮肤样品 选择人体皮肤作为经皮吸收制剂药物扩散研究 的模型是最为理想的。 其次,选择动物的皮肤。
二、经皮吸收制剂的质量控制
1、释放速率、透皮速率和释放度 (1)释放速率与透皮速率 释放速率是考察经皮吸收制剂重要的质量指标。 通常,释放速率应小于药物的透皮速率,否则,将会 出现药物的释放量大于皮肤透过量的情况,此时,药物的 吸收则更大程度受到皮肤性质的影响。 (2)释放度 释放度是用于控制生产重现性和质量的重要指标。 《美国药典》23版及FDA针对经皮吸收制剂,提出了供 研究其释放度测定的系列不同方法
第十七章 靶向制剂
Logo
定义
• 靶向制剂:是指载体将药物通过局部给药或全身血液循 环,选择性地浓集于靶组织、靶器官、靶细胞或细胞内结 构的给药系统。 • 理想的靶向制剂应具有三个基本要素: • 定位浓度、控制释药、无毒可生物降解。
药剂学--透皮给药制剂
三、体外经皮吸收的研究
1、透皮扩散池
扩散池由供给室 (donor cell)和接收室 (receptor cell)组成,在 两室之间可夹持皮肤样 品、TDDS或其他膜材料, 在扩散室一般装入药物 或其裁体,接收室填装 接收介质。
常用的扩散池有直立式 和卧式两种
三、体外经皮吸收的研究
2、扩散液和接收液
1、 压敏胶
在轻微的压力下即可实现粘贴同时又容易剥 离的一类胶粘材料。 应对皮肤无刺激、不致 敏、与药物相容和具有防水性能等要求。
聚异丁烯(PIB) 类压敏胶 丙烯酸型压敏胶 硅橡胶压敏胶
五、经皮给药系统高分子材料
2 、背衬材料
常用多层复合铝箔,即由铝箔、聚乙烯或聚丙烯等 膜材复合而成的双层或三层复合膜。
tulobuterol 妥布特罗
estradiol 雌二醇
Nicotine烟碱,尼古丁 nitroglycerin 硝酸甘油,
发展:
新制剂研究重点之一 ,美国2002 年 DDT 销 售收入380 亿,TTS 占10% 。
未来 TTS 市场份额将继续上升
第二节 药物透皮吸收
一、 吸收途径
完整表皮 药物
用于经皮麻醉的SonoPrep的利多卡 因在42病人的临床实验中,使用 SonoPrep的部位的麻醉时间由1小时 减少到5分钟。
(三)、物理方法
3 、 无针注射系统
利用N2超高速流体通 过对固体粒子进行加速 使药物粉末穿透角质层 释放到表皮和真皮表面, 此系统的最大特点是无 需在角质层上做功即可 将固体药物粉末通过皮 肤释放到体内。
六、经皮吸收制剂的质量控制
(二)粘性
2 、快粘力的测定
指TDDS 系统在较小压力下粘附在皮肤上能力。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学 透皮治疗系统PPT课件
药
制造
物
厂名
商品 名
构成 类型
背衬层材 料
贮库或骨架 材料
控释膜材 料
胶粘 剂
硝
Alza/ Transd
贮库
酸 Ciba-
erm-
型药
甘 Geigy Nitro
袋封
油
闭
肉色的铝 塑复合膜
硝酸甘油的 硅油混悬液
乙烯/醋酸 乙烯共聚
物
硅橡 胶
硝
Key
Nitro-
整体 铝箔-纸复 聚维酮-聚乙
酸
Dur I
第24页/共33页
2.皮肤(角质层)的水化
•角质层的水化能增加物质进入皮肤 的透过率,这可能是由于表皮组织 软化,孔穴直径增大而出现“海绵” 现象,从而有利于药物通过。
•若以水性物质为基质再加以绷带包 封,则有利于角质层的水化作用, 可以增加药物的经皮 第25页/共33页 渗透率。
(四)药物的经皮吸收过程与途径
第26页/共33页
五、经皮渗透性的实验方法
(一)体外渗透性的实验薄膜 1.聚合物薄膜:各种微孔膜等。 2.动物皮肤:小猪和猴的皮肤近似于人的皮肤。 (二)体外通透性及渗透性实验
常用的实验装置有水平式扩散池、立式 扩散池(Franz扩散池)和流通扩散池等。
第27页/共33页
水平扩散池——Valia-Chien扩散池
1. 药物的经皮吸收过程
药物的经皮吸收过程主要包括释放、穿透及吸收进 入血液循环三个阶段。释放是指药物从基质中释放出 来而扩散到皮肤上;穿透是指药物透过表皮起局部作 用;吸收是指药物透过表皮后,到达真皮和皮下脂肪, 通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而产生全身作用。
2. 药物经皮吸收的途径
第八章-透皮给药制剂.上课讲义
在不渗透背衬层上。
粘胶分散型TDDS示意图
13
(三)骨架扩散型
药物均匀分散或溶解在疏水性或亲水性的聚合物骨架 中,然后分剂量成固定面积大小及一定厚度的药膜, 与压敏胶层、背衬层、及防粘层复合即成为骨架扩散 型TDDS,也可以在复合后再行分割。
14
(四)微贮库型
微贮库型TDDS的兼有膜控释型和骨架扩散型的特点。
理想的透皮吸收促进剂应对皮肤无损害或刺 激、无药理活性、无过敏性、理化性质稳定、 与药物及材料有良好的相容性、无反应性、 起效快以及作用时间长。
20
1、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自身可以渗入皮肤并可能与皮肤 成分相互作用,改变皮肤透过性质。
非离子型主要增加角质层类脂流动性,刺激 性小,透过促进效果也最差,可能是由于临 界胶团浓度(CMC)较低,药物容易被增溶在 胶束中而较少释放有关。
5 熔点与热力活度
❖ 熔点高的药物和水溶性或亲水性的药物,在角质层 的透过速率较低。
❖ 药物透皮吸收的速度依赖于药物热力学活度,其活 度在饱和状态下最大。
19
二、TDDS中常用的透皮吸收促进剂
透皮吸收促进剂是指能够渗透进入皮肤,降 低药物通过皮肤的阻力、降低皮肤的屏障功 能,加速药物穿透皮肤的物质。
2.真皮:真皮位于表皮和皮下脂肪组织之间。皮肤附属器 (毛囊、汗腺、皮脂腺)存在于其中。真皮之中还存在着丰富 的毛细血管网,透皮贴剂的主要吸收部位在真皮。
3.皮肤附属器: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囊、汗腺、皮脂腺,为透 皮吸收的重要途径。
4.皮下组织:皮下组织是一种脂肪组织,主要成分为6种脂 肪酸:肉豆蔻酸、油酸、硬脂酸、亚麻二烯酸和十六碳烯酸。 皮下组织可作为脂溶性药物的贮库。
11
(一)膜控释型
粘胶分散型TDDS示意图
13
(三)骨架扩散型
药物均匀分散或溶解在疏水性或亲水性的聚合物骨架 中,然后分剂量成固定面积大小及一定厚度的药膜, 与压敏胶层、背衬层、及防粘层复合即成为骨架扩散 型TDDS,也可以在复合后再行分割。
14
(四)微贮库型
微贮库型TDDS的兼有膜控释型和骨架扩散型的特点。
理想的透皮吸收促进剂应对皮肤无损害或刺 激、无药理活性、无过敏性、理化性质稳定、 与药物及材料有良好的相容性、无反应性、 起效快以及作用时间长。
20
1、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自身可以渗入皮肤并可能与皮肤 成分相互作用,改变皮肤透过性质。
非离子型主要增加角质层类脂流动性,刺激 性小,透过促进效果也最差,可能是由于临 界胶团浓度(CMC)较低,药物容易被增溶在 胶束中而较少释放有关。
5 熔点与热力活度
❖ 熔点高的药物和水溶性或亲水性的药物,在角质层 的透过速率较低。
❖ 药物透皮吸收的速度依赖于药物热力学活度,其活 度在饱和状态下最大。
19
二、TDDS中常用的透皮吸收促进剂
透皮吸收促进剂是指能够渗透进入皮肤,降 低药物通过皮肤的阻力、降低皮肤的屏障功 能,加速药物穿透皮肤的物质。
2.真皮:真皮位于表皮和皮下脂肪组织之间。皮肤附属器 (毛囊、汗腺、皮脂腺)存在于其中。真皮之中还存在着丰富 的毛细血管网,透皮贴剂的主要吸收部位在真皮。
3.皮肤附属器:皮肤附属器包括毛囊、汗腺、皮脂腺,为透 皮吸收的重要途径。
4.皮下组织:皮下组织是一种脂肪组织,主要成分为6种脂 肪酸:肉豆蔻酸、油酸、硬脂酸、亚麻二烯酸和十六碳烯酸。 皮下组织可作为脂溶性药物的贮库。
11
(一)膜控释型
第六章-透皮给药系统精品PPT课件
我国对TDD系统的研究和开发始于80年代初, 对硝酸甘油、东莨菪碱、可乐定等药物的 TDD系统研究和开发已经取得了成果,并 获准生产。
我国的TDD系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比较 明显的差距,特别是工业生产配套水平较 低,尚未能形成规模生产能力
2.国外研究近况
美国1981 年第一个TTS东莨菪碱TTS 上市
洛芬、布洛芬、双氯芬
硝苯地平、尼群地平、
酸等
氨氯地平、消心痛、 平喘药
硝酸甘油、尼卡地平、 妥洛特罗、特布他林等
普萘洛尔,可乐定镇痉
剂等
• 解痉剂
–东莨菪碱
已上市TTS品种
硝酸甘油——预防心绞痛
Transderm-Nitro Alza/Ciba-Geigy
Nitrodisc
Searle
TTS发展的背景
1. 研究新药的难度增加,迫使人们进行新 剂型的开发工作。
开发新型药物制剂经费大大降低,时间大 大缩短
2.检测手段的提高,透皮给药可以定量地 进行研究,药动学的发展可以确定体内 外相关性
3.新的医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出现,为经皮 给药制剂的开发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透皮给药系统的特点 1.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药物在胃肠道的降解减
少用药的个体差异。 透皮给药比口服给药更稳定地直接进入血液 2.长时间使药物以恒定速率进入体内,减少给药
次数,延长给药间隔。改善病人的适应性。 3.维持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避免了口服给药等
引起的血药浓度峰谷现象,降低了毒副反应。 4.使用方便,可以随时中断给药。 特别适合于婴儿、老人或不宜服的病人。
日本和韩国的TTS 研究与开发在亚洲也处于 领先地位。
专门从事TTS 研究的机构有:
Alza ( 美国加州)、TheraTech( 犹他州) 、 TBS( 新泽西州)、Cygnus 研究公司 (加州)、Conrex 制药公司(宾州)、 Pharmed( 慕尼黑)、Elan( 爱尔兰)、 国际TTS 工艺研究所(日本)
我国的TDD系统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比较 明显的差距,特别是工业生产配套水平较 低,尚未能形成规模生产能力
2.国外研究近况
美国1981 年第一个TTS东莨菪碱TTS 上市
洛芬、布洛芬、双氯芬
硝苯地平、尼群地平、
酸等
氨氯地平、消心痛、 平喘药
硝酸甘油、尼卡地平、 妥洛特罗、特布他林等
普萘洛尔,可乐定镇痉
剂等
• 解痉剂
–东莨菪碱
已上市TTS品种
硝酸甘油——预防心绞痛
Transderm-Nitro Alza/Ciba-Geigy
Nitrodisc
Searle
TTS发展的背景
1. 研究新药的难度增加,迫使人们进行新 剂型的开发工作。
开发新型药物制剂经费大大降低,时间大 大缩短
2.检测手段的提高,透皮给药可以定量地 进行研究,药动学的发展可以确定体内 外相关性
3.新的医药用高分子材料的出现,为经皮 给药制剂的开发提供了物质基础
三、透皮给药系统的特点 1.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和药物在胃肠道的降解减
少用药的个体差异。 透皮给药比口服给药更稳定地直接进入血液 2.长时间使药物以恒定速率进入体内,减少给药
次数,延长给药间隔。改善病人的适应性。 3.维持恒定的有效血药浓度,避免了口服给药等
引起的血药浓度峰谷现象,降低了毒副反应。 4.使用方便,可以随时中断给药。 特别适合于婴儿、老人或不宜服的病人。
日本和韩国的TTS 研究与开发在亚洲也处于 领先地位。
专门从事TTS 研究的机构有:
Alza ( 美国加州)、TheraTech( 犹他州) 、 TBS( 新泽西州)、Cygnus 研究公司 (加州)、Conrex 制药公司(宾州)、 Pharmed( 慕尼黑)、Elan( 爱尔兰)、 国际TTS 工艺研究所(日本)
药剂学 第18章-透皮药制剂
(3) 剥离快粘力试验(peel tack test) 。
3、内聚力(cohesive strength)的测定 内聚力是指压敏胶本身的剪切强度,一般用压敏 胶制品粘贴后抵抗剪切时的蠕变能力,即持粘力 来量度,这是压敏胶本身分子间结合力的测定。 如果TDDS系统中的压敏胶层具有足够的内聚力, 则用药后不会滑动且撕去后不留任何残留物。
2、快粘力(tacking strength)的测定 系指TDDS系统在较小压力下粘附在皮肤上的能力。
TDDS系统在应用时靠的是手指压力,因此快粘力是 很重要的性质。 测定快粘力的方法有多种:
(1) 拇指试验(thumb tack test) ;
(2) 滚球试验(rolinFra bibliotek ball tack test) ;
透皮给药制剂
一、概述
经 皮 传 递 系 统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TDDS) 又 称 经 皮 治 疗 系 统 (Transdermel therapeatic systems, TTS) 系 指经皮给药的新制剂。该制剂经皮肤敷贴方 式给药,药物透过皮肤由毛细血管吸收进入 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并在各组 织或病变部位起治疗或预防疾病的作用。
(二)药物透过速率的计算
通常其透过速率一定,属于零级反应过程。 经皮给药后到达稳态药物浓度所需时间称为滞 留时间(lag time)。 tlag=h2/6D 通常药物的滞留时间在一小时以内。
(四)体外经皮吸收的研究 1、透皮扩散池
• 扩 散 池 由 供 给 室 (donor cell) 和 接 收 室 (receptor cell) 组成,在两室之间可夹持皮肤 样品、 TDDS 或其他膜材料, 在扩散室一般装入 药物或其裁体,接收室填装接收介质。 • 常用的扩散池有直立式和卧式两种。
3、内聚力(cohesive strength)的测定 内聚力是指压敏胶本身的剪切强度,一般用压敏 胶制品粘贴后抵抗剪切时的蠕变能力,即持粘力 来量度,这是压敏胶本身分子间结合力的测定。 如果TDDS系统中的压敏胶层具有足够的内聚力, 则用药后不会滑动且撕去后不留任何残留物。
2、快粘力(tacking strength)的测定 系指TDDS系统在较小压力下粘附在皮肤上的能力。
TDDS系统在应用时靠的是手指压力,因此快粘力是 很重要的性质。 测定快粘力的方法有多种:
(1) 拇指试验(thumb tack test) ;
(2) 滚球试验(rolinFra bibliotek ball tack test) ;
透皮给药制剂
一、概述
经 皮 传 递 系 统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TDDS) 又 称 经 皮 治 疗 系 统 (Transdermel therapeatic systems, TTS) 系 指经皮给药的新制剂。该制剂经皮肤敷贴方 式给药,药物透过皮肤由毛细血管吸收进入 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并在各组 织或病变部位起治疗或预防疾病的作用。
(二)药物透过速率的计算
通常其透过速率一定,属于零级反应过程。 经皮给药后到达稳态药物浓度所需时间称为滞 留时间(lag time)。 tlag=h2/6D 通常药物的滞留时间在一小时以内。
(四)体外经皮吸收的研究 1、透皮扩散池
• 扩 散 池 由 供 给 室 (donor cell) 和 接 收 室 (receptor cell) 组成,在两室之间可夹持皮肤 样品、 TDDS 或其他膜材料, 在扩散室一般装入 药物或其裁体,接收室填装接收介质。 • 常用的扩散池有直立式和卧式两种。
第二十一章 透皮给药系统-(1)——【药剂学】
• Hairs trap a layer of warm air reduces heat loss.
warm
cold
19
20
二、药物经皮吸收途径
经表皮途径(transepidermal route):透过角质层和活性 表皮,进入真皮,扩散到毛细血管进入体循环的吸收途径。
经附属器途径(appendageal route):通过毛囊、皮脂腺和 汗腺等附属器吸收。
43
影响离子导入有效性的因素:
• 药物的解离性质:药物的导电性能越好,导入的效果越 好。
• 药物的浓度:药物的浓度高,导入的药量增多。
• 介质的pH值。
• 电流:离子型药物的透过速度应与电流强度成正比。
44 2、超声导入技术(sonophorsis)
• 超声导入技术利用具有高能量和高穿透率的超声波促进药物经 皮透过的技术。
超声波改变皮肤角质层结构
• 在超声波的作用下角质层中的脂质结构重新排列形成 空洞。
通过皮肤的附属器产生药物的传递透过通道
• 在超声波的放射压和超微束作用下形成药物的传递通 道。
47
3、微针导入技术
• 微针导入技术通过微针的穿刺作用在皮肤角质层上形成直径为 微米级的空洞,实现药物导入。
48
3、微针导入技术
(二)药物理化性质
分配系数与溶解度:
• 脂溶性适宜的药物易通过角质层 • 活性表皮是水性组织,脂溶性太大的药物难以分贝进
入活性表皮。 • 经皮吸收的药物需有适宜的油水分配系数,最好在水
相和油相中均有较大溶解度。
29
(二)药物理化性质
分子大小与形状 :
• 分子量>500的药物较难透过角质层(例如:芬太尼: 334.6;硝酸甘油:227.09)
warm
cold
19
20
二、药物经皮吸收途径
经表皮途径(transepidermal route):透过角质层和活性 表皮,进入真皮,扩散到毛细血管进入体循环的吸收途径。
经附属器途径(appendageal route):通过毛囊、皮脂腺和 汗腺等附属器吸收。
43
影响离子导入有效性的因素:
• 药物的解离性质:药物的导电性能越好,导入的效果越 好。
• 药物的浓度:药物的浓度高,导入的药量增多。
• 介质的pH值。
• 电流:离子型药物的透过速度应与电流强度成正比。
44 2、超声导入技术(sonophorsis)
• 超声导入技术利用具有高能量和高穿透率的超声波促进药物经 皮透过的技术。
超声波改变皮肤角质层结构
• 在超声波的作用下角质层中的脂质结构重新排列形成 空洞。
通过皮肤的附属器产生药物的传递透过通道
• 在超声波的放射压和超微束作用下形成药物的传递通 道。
47
3、微针导入技术
• 微针导入技术通过微针的穿刺作用在皮肤角质层上形成直径为 微米级的空洞,实现药物导入。
48
3、微针导入技术
(二)药物理化性质
分配系数与溶解度:
• 脂溶性适宜的药物易通过角质层 • 活性表皮是水性组织,脂溶性太大的药物难以分贝进
入活性表皮。 • 经皮吸收的药物需有适宜的油水分配系数,最好在水
相和油相中均有较大溶解度。
29
(二)药物理化性质
分子大小与形状 :
• 分子量>500的药物较难透过角质层(例如:芬太尼: 334.6;硝酸甘油:227.0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透皮吸收贴剂生物利用度的测定
采 用具 有足 够的 灵敏 度的 分析方法 (如HPLC、高压液相串联质谱法), 可以直接测定血桨或尿中的原形药物的 量,求出AUC并计算生物利用度。
2.丙烯酸酯压敏胶(Acrylic PAS)
• 丙烯酸酯压敏胶具有良好的耐候 性、耐热性、耐光性,性质稳定, 无色透明。
3.聚异丁烯压敏胶
• 聚异丁烯(Polyisobutylene PSA) 为具有粘性的一类人工合成橡胶。 本品非常稳定,耐热性及抗老化性 良好。
(二)骨架、贮库和其它构件材料
(三)皮肤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1. 皮肤的结构和扩散途径
皮肤结构模式图
1)表皮 厚约 60~150µ , 系 由 角 m 质层、透明层、颗粒 层、棘层、基底层细 胞组成,其中角质层 厚约15~20µ m,是由 无生命活性的多层扁 平角质细胞组成,具 有类脂膜特性,是限 制化学物质内外移动 的主要屏障。表皮内 无血管,故药物进入 表皮不会产生吸收作 用。
• 骨架材料、贮库或装置组件的材料 在透皮给药系统中是必不可少的材 料,目前用作透皮装置组件的聚合 物有聚乙烯、聚酯、多孔聚丙烯, 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硅橡胶,医 用醋酸纤维素超微孔膜,聚氨酯 (chronofilm)等等.
市售的透皮吸收制剂和构件材料
药 物 硝 酸 甘 油 硝 酸 甘 油 东 莨 菪 碱 可 乐 定 雌 二 醇 睾 酮 制造 厂名 Alza/ CibaGeigy Key 商品 名 Transd ermNitro NitroDur I 构成 类型 贮库 型药 袋封 闭 整体 型 背衬层材 料 肉色的铝 塑复合膜 贮库或骨架 材料 硝酸甘油的 硅油混悬液 控释膜材 料 乙烯/醋酸 乙烯共聚 物 胶粘 剂 硅橡 胶 防粘 层 氟碳 聚酯 薄膜 铝箔 及纸 复合 物 矿物油浸 润的多孔 聚丙烯 聚异 丁烯 压敏 胶 聚异 丁烯 压敏 胶 聚异 丁烯 压敏 胶 丙烯 酸酯 包 装 铝 箔
铝箔-纸复 合膜
聚维酮-聚乙 烯醇
纸
Alza/ CibaGeigy Alza/ Bochri nger Alza/ CibaGeigy Alza
Transd ermScop Catapr esTTS Estrad erm Testode rm
贮库
肉色铝-聚 酯复合膜
液体石蜡及 聚异丁烯骨 架 液体石蜡-微 粉硅胶-聚异 丁烯 乙醇
(二)贴剂的生产工艺
连续性涂布、层合生产工艺
1.涂布机构;2.隧道热空气干燥;3.层合设备
四、经皮吸收的影响因素
(一)药物的固有性质 (二)辅料和材料的组成和性质 (三)皮肤的结构和生理特性 (四)药物的经皮吸收过程与途径
(一)药物的固有性质
• 用于透皮吸收的药物,要具有特殊的物 理化学性质,包括水和类脂中的溶解度 (应大于1mg/ml),分子量小于400, 饱和水溶液中的pH在5~9之间,较高的 油水分配系数,使其有利于药物离开基 质而进入皮肤。 • 理想药物的辛醇/水的分配系数的对数值 (logP辛醇/水)在1~4之间。此外,药物 剂量不宜过大,一般每日剂量多于10mg, 要达到透过治疗量也是很困难的,最理 想的每日剂量以不超过5mg为好。
1. 硅酮压敏胶(Silicone PSA)
• 硅酮压敏胶为无结晶固体,无熔点,有耐 寒、耐热性(在-73℃~250℃间稳定)及耐 化学性,电绝缘性优良,具有良好的柔性, 软化点接近皮肤温度,贴于皮肤后变软并 粘贴于皮肤,经30分钟后具有足够粘附力。 在其网状结构中有可供分子扩散的“自由 体积”,故对水蒸气、气体及药物有良好 的通透性。
第十七章 药物的新剂型
第四节 透皮治疗系统(TTS)
一、概述
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TDDS)又称为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el therapeatic systems, TTS)是指药物从特殊设计 的装置释放出来,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进入 全身血液系统的控释给药新剂型。 就控释机理而言,目前市售的TTS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由给药装置控制药物释放到皮肤的速度, 另一种是由皮肤控制药物的吸收速度。
(二)辅料和材料的组成和性质
• 基质对药物透皮吸收有一定的影响,凡 容易贴 敷在皮 肤的表 面 , 使 制剂容易 (紧密接触、容易与皮肤相容者都能增 加药物的透皮吸收(但相对药物的理化 性质来说,基质的影响还是比较微小), • 一般而言,油脂性基质是水蒸发的屏障, 因而可增大皮肤的水化作用,从而有利 于经皮吸收。
五、经皮渗透性的实验方法
(一)体外渗透性的实验薄膜 1.聚合物薄膜:各种微孔膜等。 2.动物皮肤:小猪和猴的皮肤近似于人的皮肤。 (二)体外通透性及渗透性实验
常用的实验装置有水平式扩散池、立式扩 散池(Franz扩散池)和流搅拌平台;2.星形搅拌子;3.水浴夹层
Carrier foil (铝箔衬层) Adhesive layer with controlled release of active substance (含药物的聚合物控释膜黏和层) Drug in adhesive system(药物在黏和层内)
贴剂的主要结构与分类
a.液态填装及密封袋多层结构(liquid form-fill and seal system) b.有限速膜的固体多层结构 c.以压敏胶为贮库的整体单层结构 (monolithic system, drug-in adhesive system) d.外周环状胶粘层多层结构骨架扩散型
铝 箔
贮库
肉色聚酯
聚酯 薄膜
铝 箔 铝 箔 铝 箔
贮库
透明的聚 酯聚乙烯 复合膜 聚酯
乙烯/醋酸 乙烯共聚 物 乙烯/醋酸 乙烯共聚 物
整体
乙烯/醋酸乙 烯共聚物
(三)渗透促进剂
• 渗透促进剂(enhancer)是指能 可逆地改变皮肤角质层的屏障功 能,又不损伤任何活性细胞的化 学物质,理想的渗透促进剂应无 药理活性、无毒、无刺激性、无 致敏性,与药物、基质和皮肤有 良好的相容性,无嗅无味。
三、TTS的设计和制备
(一)处方前研究及一些重要考虑 1.总剂量 透皮吸收产品都有规定的释放总量, 对于装置控制吸收的产品来说,它就是透皮 吸收进入全身系统的总量;对于皮肤控制吸 收的产品来说,释放总量不等于吸收总量, 总吸收量与释放总量密切相关,但难于准确 确定。 2.表面积 表面积增大,透皮吸收的量增大。 根据患者对产品的接受能力和实际经验,装 置的总表面积以不超过40cm2为宜。
2.皮肤(角质层)的水化
• 角质层的水化能增加物质进入皮肤 的透过率,这可能是由于表皮组织 软化,孔穴直径增大而出现“海绵” 现象,从而有利于药物通过。 • 若以水性物质为基质再加以绷带包 封,则有利于角质层的水化作用, 可以增加药物的经皮渗透率。
(四)药物的经皮吸收过程与途径
1. 药物的经皮吸收过程 药物的经皮吸收过程主要包括释放、穿透及吸收进 入血液循环三个阶段。释放是指药物从基质中释放出 来而扩散到皮肤上;穿透是指药物透过表皮起局部作 用;吸收是指药物透过表皮后,到达真皮和皮下脂肪, 通过血管或淋巴管进入体循环而产生全身作用。 2. 药物经皮吸收的途径 药物经皮吸收的途径有2条:一是表皮途径,药物 透过完整表皮进入真皮和皮下脂肪组织,被毛细血管 和淋巴管吸收进入体循环,这是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 途径;二是皮肤附属器途径,药物通过皮肤附属器吸 收要比表皮途径快,但由于其表面积小,因此它不是 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
TTS的优点:
①使血药浓度较长时间保持在有效浓度范围以内; ②完全避免药物在胃肠道及肝的首过效应; ③不必频繁给药,改善病人的用药顺应性; ④提高安全性,若发现有副作用,很容易将贴剂移去 而终止用药,减少了口服或注射给药不能终止用药 的危险性。 • TTS在应用上也有一定的局限性:①对皮肤具有强 烈刺激性、致敏性的药物不适于制备TTS;②由于 皮肤对药物的吸收率低,只有选用剂量很小就能产 生较强药效的药物;③要防止控释薄膜的破裂或损 坏,否则会引起释放速度的剧烈增加,可能导致严 重的不利后果。
TTS的四种类型:
a.液态填充及密封多层结构; c.固态整体单层结构; b.有限速膜的固态多层系统; d.外周环状胶粘层多层结构
二、TTS的常用材料
(一)压敏胶(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二)骨架、贮库和其它构件材料 (三)渗透促进剂
PSA)
(一)压敏胶
• 压敏胶(PSA)是压敏性胶粘剂 的简称。压敏胶的粘接兼有液体 和固体两种性质,是一种粘弹体。 粘附的本质是分子间借助于范德 华力的一种吸引力。
TTS技术(TTS Technology)
Carrier foil (铝箔衬层) Drug reservoir(药物储库) Control membrane(控释膜) Membrane system Adhesive layer (黏和层) Carrier foil(铝箔层
)
Polymer layer with controlled release of active substance(含药物的聚合物控释膜) Matrix system Adhesive layer(黏和层)
3.药物浓度 即单位面积的药物含量,以硝酸甘 油贴片为例,浓度在一定范围内(0.01~1.0 mg/cm2),剂量吸收百分率相当稳定(在 36.6%~43.5%)。当浓度超过这一范围,则吸 收率减少,说明皮肤的吸收有饱和性,因此, 产品应有单位面积含药量的限制。 4.用药时间 在皮肤上用药时间越长,吸收率越 大。但时间过长,应用部位汗液的积累和细菌 的繁殖限制了用药时间,市售产品一般是一日 一次,少数也有每7日一次。
渗透促进剂一览表
类 型 亚砜类 吡咯酮类 月桂氮艹卓酮 脂肪酸及其酯 表面活性剂 醇类 多元醇类 萜烯类 胺类 酰胺类 环糊精类 磷脂类 举 例 二甲基亚砜,癸基甲基 亚砜 2- 吡 咯 酮 , 5-甲 基 -2-吡 咯酮 月桂氮艹卓酮 油酸,肉豆蔻酸异丙酯, 癸二酸二乙酯 月桂醇硫酸钠,泊洛沙 姆 乙醇,异丙醇,正十二 醇 丙二醇,丙三醇 桉树脑,d-苎烯 尿素 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 乙酰胺 环糊精,2-羟丙基-环糊 精 卵磷脂,豆磷脂,磷脂 酰甘油,磷脂酰乙醇胺 作用机制 角质层细胞内蛋白质变性; 破坏角质层细胞间脂质的有序排列; 脱去角质层脂质和脂蛋白 低浓度分配进入角蛋白,高浓度影响角质层脂质流动性并促进药物在 角质层的分配;增加角质层的水含量 渗入皮肤角质层,降低细胞间脂质排列的有序性;脱去细胞间脂质形 成孔道;增加角质层含水量;降低角质层脂质的相转变温度 渗入角质层脂质,影响其有序排列;降低角质层脂质双分子层的相转 变温度;引起角质层脂质固-液相分离和晶型转变;增加药物在角质层 的分配 使角质层脂质排列无序化;乳化皮肤表面脂质,改善药物在角质层分 配 作为溶剂增加药物在角质层的溶解度;脱去角质层脂质;渗入角质层 脂质,影响其排列的有序性 使角蛋白溶剂化,占据蛋白质的氢键结合部位,减少药物-组织间结合; 增加并用的其他渗透促进剂在角质层的分配 促进药物在角质层的扩散;破坏角质层细胞间脂质屏障;提高组织电 导率,打开角质层极性孔道;增加药物从基质向角质层的分配 促进角质层水化,在角质层形成亲水性孔道;破坏角质层脂质结构 低浓度时分配进入角蛋白区,高浓度时影响角质层脂质的流动性 将药物形成包合物,提高溶解度,并可把药物分子传递到皮肤表面 促进药物从基质中释放,增加药物在皮肤中的扩散;作用于角质层细 胞膜脂质,改善其渗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