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冰观测作业指导书
海冰现场监测、实时评估与安全预警_JI
2019-2019 12月30日 2月3日
36 31 4.6
2019-2019 12月18日 1月29日
43 25 5.6
2019-2019 12月19日 2月12日
56 50 4.9
2000-2019 12月28日 2月25日
这就需要:
建立基于海冰现场监测的实时安全评估体系。
34
平台系统的三类失效模式
① 平台结构失效 ② 上部管线失效 ③ 工作人员影响
平台结构与不同类型结构的作用
① 直立结构的稳态振动 ② 锥体结构的正倒锥体结合处冰力
35
两个小专题汇报
• 基于海冰现场监测的实时安全评估
体系
张大勇
• 直立结构的稳态振动、冰与正倒锥
辽东湾油气作业区的海冰现场监测系统从1993年
建立以来,在监测内容和技术方面,一直在不断发展
和完善,以更好地完成海冰现场监测工作,保障冰期
油气作业的安全运行。
8
海冰现场监测内容
• JZ20-2 中南平台(MSW):冰厚、冰速、甲板 加速度、管线加速度。
• JZ20-2 中北平台(MUQ):冰厚、冰速、气象、 甲板加速度。
WW WN EN
50
40
加 速 度 (Gal)
30
20
10
0 29/12/06
08/01/07
18/01/07
28/01/07 日 期 (日 /月 /年 )
07/02/07
17/02/07
27/02/07
JZ20-2 北高点平台下层甲板每日振动加速度最大值 30
加速度(cm/s^2)
海冰观测介绍
20
4 海冰观测点的选择
海区测点的布设
原则上测点与测点之间的距离以其视距的两倍为 好。此外,还要考虑到岸边常规观测点的配合,组成 观测网,以便达到既有重点,又能全面、系统的了解 海区冰情概况。
20
六、冰量和浮冰密集度观测
1 冰量和浮冰密集度的定义 冰量为能见海域内海冰覆盖的面积占该海域面积的成数。
23
*一年冰
*多年冰
*随风、浪、
流漂泊不定的 浮冰
*与海岸、岛
屿、海底冻结 在一起的固定 冰
2
二、海冰主要分布区
(2-3米厚的一冬冰) 南极海冰
北冰洋海冰
3-4米厚的多年冰 渤海海冰
3
三、海冰的影响
海冰是全球气候系统的重要因子,覆盖世界海洋中7%
的区域。海冰在两极及高纬地区随季节变化。
海冰使地球表面获取的太阳辐射能量显著减少,极大 地控制海洋与大气之间的热、能量、动量交换。其凝结和 融化过程中,关联的盐分和热量通量影响上层海洋的密度 结构。而密度结构随时间的变化导致深水层甚至海底的结
一、海冰分类
海冰是海洋中一切冰的总称,其分类可见下表
根据 海冰来源 根据 发展阶段 根据 海冰外貌 根据 存在时间 根据 运动形式
*冰
*极地大陆冰
川或山谷冰川 崩裂滑落海中 的冰山
*初生冰 *尼罗冰 *莲叶冰 *灰冰 *灰白冰 *白冰(厚
冰)
*平整冰 *重叠冰 *堆积冰 *冰脊 *冰丘 *冰山 *裸冰 *雪帽冰
9
四、海冰观测项目
海冰观测的类别有:浮冰观测项目,固定冰观测项目,冰山观测项目。
浮冰观测项目:冰量、密集度、冰型、表面特征、冰状、流冰块大 小、流冰方向和速度、冰厚及冰区边缘线。 固定冰观测项目:冰型和冰界。具体来说,有堆积量、堆积高度、 固定冰宽度和厚度。 冰山观测项目:位置、大小、形状、及漂流方向和速度。 海冰的辅助观测项目:海面能见度、气温、风速、风向及天气现象。 海冰观测的时间:连续站每2h观测一次,大面站 船到站即观测。
海洋水文观测:海冰观测要素及观测项目介绍
海洋水文观测:海冰观测要素及观测项目介绍海冰是海洋中一切冰的总称,它包括由海水冻结而成咸水冰以及由江河入海带来的淡水冰,也包括极地大陆冰川或山谷冰川崩裂滑落海中的浮冰和冰山。
海冰观测的要素包括:浮冰观测、固定冰观测和冰山观测。
检测具有国家认可的测绘资质,拥有多名专业级海洋测绘高级工程师、注册测绘师。
我们将利用自身专业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和完善的表示。
记录时取整数。
观测时环视整个海面,估计浮冰分布面积占整个能见海域面积的成数。
海面无冰时,记录栏空白;浮冰分布面积占整个能见海域面积不足半成时,冰量记“0”;占半成以上,不足一成半时,冰量记“1”,余类推。
整个能见海面布满浮冰时,冰量记“10”,有缝隙时记“10-”。
海面能见度小于或等于1 km时,不进行冰量观测,记录栏记横杠“-”。
2、密集度观测密集度为浮冰覆盖面积与浮冰分布面积的比值。
密集度观测和记录方法与冰量相同。
海面无冰时,密集度栏空白;冰量为“0”时,密集度记“0”。
当浮冰分布的海域内有超过其面积一成以上的完整无冰水域时,此水域不能算作浮冰分布海域。
当海面上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浮冰分布区域时,应分别进行观测,取平均值作为密集度。
3、冰型观测冰型是根据海冰的生成原因和发展过程而划分的海冰类型。
观测时环视整个能见海面,根据要求判断其所属类型,用符号记录。
当海面上同时存在多种冰型时,按量多少依次记录;量相同时,按厚度大小的顺序记录。
每次观测最多记五种。
当海冰距离观测点很远,无法判定冰型时,冰型栏记横杠“-”。
4、冰表面特征观测冰表面特征是指浮冰在动力或热力作用下所呈现的外貌。
观测时环视整个能见海面,按要求判断其所属种类,用符号记录。
b)当同时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冰表面特征时,按其数量多少依次记录﹔量相同时,按要求所列顺序记录。
每次观测最多记三种。
海冰观测:固定冰观测1、冰型观测固定冰冰型是依冰的生成和形态等划分的固定冰类型。
观测时环视整个能见海面,按要求判定其所属类型,用符号记录。
海面有效能见度观测作业指导书
海面有效能见度观测作业指导书1.单位和测量的准确度海面有效能见度的单位为千米。
测量的准确度规定为两级:一级为士10%;二级为士20%。
2.观测与记录方法2.1海面有效能见度的观测与记录每3s,采样一次,连续采样3mi n,经误差处理后,计算样本数据的平均值;用整点前3 min的平均值,作为该整点的海面有效能见度。
海面有效能见度记录到0.1k m,不足0.1km时,记为“0.0”2.2有目标物的观测方法事先测定测站所濒海面各目标物(岛屿、礁石、海角、灯标等)的距离,并绘制成分布图根据“能见”的最远目标物和“不能见”的最近目标物,判定所能见到的海面二分之一以上视野范围内的最大水平“能见“距离。
如目标物轮廓清晰,但没有更远的或看不到更远的目标物时,可参考如下几点判定:a)目标物的颜色,细微部分清晰可辨时,海面有效能见度通常为该目标物距离的五倍以上;b)目标物的颜色、细微部分隐约可辨时,海面有效能见度可定为该目标物距离的二倍半到五倍;c)目标物的颜色、细微部分很难分辨时,海面有效能见度可定为大于目标物的距离,但不应超过该目标物距离的二倍半。
2.3无目标物的观测方法根据海天交界线的清晰度,参照表12判定海面有效能见度。
当海天交界线完全看不清楚时,则按经验判定。
表12 海面有效能见度参照表单位为千米2.4夜间观测方法夜间由于光照条件限制,海面有效能见度观测可根据不同距离能见目标物上灯光强度进行估计;或根据月光,天黑以前能见度的变化趋势,以及当时天气现象和气象要素的变化情况,结合实践经验进行估计。
夜间观测海面有效能见度时,应先在黑暗处停留至少5mi n,待眼睛适应环境后再进行观测。
海洋监测技术 7.4章 海冰应急监测
四、极地海区形成大洋底层水
特别在南极大陆架上海水的大量冻结,使冰下海水具有增盐、低温、 高密的特性,它沿陆架向下滑沉可至底层,形成所谓南极底层水,并向 三大洋散布,从而对海洋水文状况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极地冰层在迅速融化。去年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比上世纪6090年代间的平均气温高了约0.5℃,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气温 在过去的一年中都创下历史新高;气候普暖使当地人的传 统生活方式受到威胁,如永冻层土壤融化导致房屋倒塌; 海冰的减少导致海洋生态系统变化,影响到海洋哺乳动物
2009-2010年冬季渤海和黄海北部海冰面积统计
7.4.3 海冰监测
我国渤海每年冬季都有3个月左右的结冰期,冰情状 况对海上交通和海上生产活动造成较大影响。 冬季严重冰情期间,辽东湾沿岸港口均处于封冻状态。 受海冰影响,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位于辽东湾的石油平台
需靠破冰船引航才能保证平台供给及石油运输。由于较准确
等。
发布内容包括:海冰趋势、冰期、流冰范围、 冰厚等。
海洋卫星在海冰监测和预警方面应用成果
海洋一号海冰监测图像
HY-1A卫星海冰遥感图像 (2002年12月29日)
HY-1A卫星反演的渤海海冰密集度图 (2002年12月29日)
HY-1卫星CCD海冰遥感实况 (2003年2月12日)
这是利用EOS气象卫星2008年2月20日 观测到的 渤海海域海冰监测产品图像,在图中我们可以 看到位于渤海湾的海冰。
向下输送,同时把底层富含浮游植物所需要的营养盐类的肥 沃海水输送到表层,有利于生物的大量繁殖。因此,有结冰
的海域,特别是极地海区往往具有丰富的渔业资源。例如南
极的鳞虾和鲸渔场闻名世界,与此即有直接关系。 融冰时,表层会形成暖而淡的水层覆盖在高盐的冷水之 上,出现密度跃层,这又会影响各种水文要素的铅直分布和 上下水交换。
船厂冷作检验作业指导书
船厂冷作检验作业指导书1 目的本指导书对冷作检验工作作出具体规定,以保证其工作质量。
2 适用范围本指导书适用于船体建造过程中的冷作检验工作。
3 总则对船体建造冷作检验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首先必须严格执行《钢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中国造船质量标准》,并参照《船舶建造质量检验》,其次应严格执行图纸和工艺文件。
4 操作程序4.1认真阅读图纸、工艺文件、《船舶建造检验项目表》,做好笔记,发现问题一般应在船舶开工前会同技术部门予以澄清。
4.2针对具体船舶,了解规范中相应部分内容。
4.3船舶开工后,应深入生产现场,进行日常巡回检查,发现质量问题,立即指出。
对于重复出现或可能导致较大质量事故的问题,应下发《不合格品评审处理单》一式四份,分送生产车间、生产部、检验主管,自留一份。
4.4检验过程中,发现图纸和工艺错误,应会同生产车间工艺员、船东代表、技术部分管工程师及时解决。
4.5在接到车间三级检验单后,应尽快实施检验工作,做好质量记录,签署三级检验单。
并返还一份;同时应立即填写船舶建造报验单,向船东代表报检,经其认可后方可进行产品转序。
4.6在规定的周期内或船舶建造相应阶段,应将《船舶建造报检单》提交验船师,并配合验船师的复检工作。
4.7负责产品紧急放行和例外转序的标记工作,并进行质量跟踪。
4.8配合有关部门做好船舶最终检验和试验工作。
5 船体建造冷作检验人员主要工作内容5.1放羊检验5.1.1样板检验5.1.2零件和部件检验5.2分段制造检验5.2.1胎架检验5.2.2划线检验5.2.3平面和曲面分段检验5.2.4立体分段检验5.2.5分段完工检验5.3船台装配检验5.3.1分段予修整检验5.3.2船台基准线检验5.3.3分段合拢检验5.4船舶舾装件制作及其安装检验5.5船体完工检验5.5.1船体主尺度和外形检验5.5.2船舶载重标志和吃水标志检验5.5.3船体下水前的完整性检验。
海冰监测
海冰监测2012年2月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北半球:2012年2月,北冰洋大部、格陵兰海、巴芬湾、哈德孙湾、白令海大部海冰密集度超过80%,鄂霍次克海和日本海北部海域、拉布拉多半岛东部海区海冰密集度为10-80%。
距平场上,白令海北部海域、堪察加半岛周边海区、格陵兰东南部边缘海区、戴维斯海峡海冰密集度较常年同期偏高20~40%,白令海北部偏高60%以上。
巴伦支海北部至喀拉海海域、鄂海南部、格陵兰海部分海区海冰密集度偏低20~40%,部分海域偏低40%以上(图1)。
图1 北半球海冰密集度(左)及距平(右)(单位:%;等值线间隔:20%)2012.2南半球:2012年2月,环南极洲海区海冰密集度为10%以上。
距平场上,除罗斯海部分海区和南印度洋局部海区海冰密集度偏低10-40%外,南极其余海域海冰密集度接近正常或偏高,威德尔海和南太平洋西部和东部海区海冰密集度偏高20-60%,局地偏高60%以上。
图2 南半球海冰密集度(左)及距平(右)(单位:%;等值线间隔:20%)2012.2我们将继续关注海冰监测及其对中国和全球气候的影响,及时提供监测、诊断、预测和服务信息。
注:原始资料来自the OI.v2 Monthly SST Analysis,气候标准值采用1982-2010年平均。
参考文献Reynolds, R.W., N.A. Rayner, T.M. Smith, D.C. Stokes, and W. Wang, 2002: An Improved In Situ and Satellite SST Analysis for Climate, J. Climate, 15 (13): 1609-1625.主班:郭艳君签发:任福民资料班:唐进跃。
海洋调查方法 第六章 海冰观测
6.1.3 海冰结冰过程
4℃
水 密 度
0℃ 淡水
海水 冰点
温度 水密度-温度变化示意图
淡水表面受冷,密度增大,水温降到4℃时,表面水因密度最 大便向下沉,而下层水被迫上升,发生了上下对流作用,一 直进行到上、下层水温都达到4℃为止。此后如果温度继续下 降,表面的冷水便不再下沉,到了0℃就开始结冰。 盐度高于24.695时,最大密度值的温度在冰点以下。接近冰 点的表层水将比下面的暖水重,这便引起了上、下层冷暖水 的对流,从而减慢了海水降温,只有上、下层海水混合至冰 点时,才能发生结冰现象。 海水是从上到下一起结冰的,非常迅速,因此,也容易造成 灾害。
6.1.4 海冰的类型
我国划分的海冰类型
固定冰(Fast ice)
沿着海岸形成、并与海岸或海底冻结在一起的冰。 固定冰在潮汐作用下有时可作铅直升降运动。
浮冰(漂流冰,Pack ice)
任何漂浮在海上,能够随风和流漂移的冰称浮冰。 冰山
从入海冰川分离下来的、高出海面5m以上的巨大冰块。 冰山有漂浮的和搁浅的。
世
一
界
月
海
冰
分
布
七
月
南 北 极 海 冰 分 布
渤海海冰分布
几乎是全球最低纬度(37-41)的 结冰海区 原因: 平均水深只有18米; 冬季常受冷高压控制,多受寒流影 响,热量流失较大; 周围有黄河、辽河、滦河、大清河、 海河注入,海水盐度低。
多出现在渤海(辽东湾、莱州湾、 渤海湾)和黄海北部 一年冰(冰期为3-4个月)
6.1.8 海冰观测点的选择
岸边测点选择
能观测到大范围的海冰情况的地点 测点周围视程内的海冰特征具有代表性
海区测点布设
原则上,测点与测点之间的距离以其视距的 两倍为好。 考虑与岸边常规观测点的配合。
海洋工程中的海冰测量技术研究
海洋工程中的海冰测量技术研究引言: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和北极地区的开放,海洋工程对海冰测量技术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海洋工程中的海冰测量技术研究旨在通过精确测量和监测海洋冰块的形成、运动和特性,为海洋工程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营提供关键信息。
本文章将就海洋工程中的海冰测量技术进行深入探讨。
1. 海冰测量技术的意义海洋工程中的海冰测量技术对于确保海洋工程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准确测量和监测海冰的分布、厚度和运动可以帮助工程师和决策者更好地了解冰冻海洋环境的特征。
从而,能够有效规划和设计海上建筑物、海洋输油管道、桥梁和其他海洋设施,以确保其在严寒、多冰的环境中的安全和稳定性。
2. 海冰测量技术的方法海洋工程中,常用的海冰测量技术包括卫星遥感、声学测距、激光扫描和无人机遥测等。
这些技术可以单独或结合使用,以提供全面而准确的海冰信息。
2.1 卫星遥感卫星遥感是目前最常用的海冰测量方法之一。
通过使用多光谱、合成孔径雷达(SAR)等卫星遥感传感器,可以实现对海冰的遥感监测。
卫星遥感技术能够提供大范围、全天候的海冰信息,并具有较高的时间分辨率。
借助卫星遥感技术,可以追踪海冰的变化、监测海冰的分布和厚度以及预测海冰漂移等。
2.2 声学测距声学测距是另一种常用的海冰测量方法。
利用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特性,可以测量海冰的厚度和形态。
声学传感器可以通过向海面或海床发射声波,并通过接收反射的声波来确定海冰的厚度和位置。
这种方法可以实现对冰块的高精度测量,适用于海上建筑物的设计和监测。
2.3 激光扫描激光扫描是一种近年来快速发展的海冰测量技术。
通过利用激光束对海面进行扫描,可以获取海冰的多维数据。
激光扫描技术可以提供高精度的海冰厚度测量、形态建模以及冰块分布图像等信息。
在海洋工程中,激光扫描技术可用于海洋建筑物的安装和维护,以及油气勘探和运输过程的监测。
2.4 无人机遥测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快速发展,无人机遥测成为海冰测量的新兴方法之一。
2016年大连海洋观测预报工作方案
2016年大连市海洋观测预报工作方案2016年3月一、海洋观测(一)海洋站观测工作内容在老虎滩、小长山、温坨子、长兴岛和皮口5个海洋站开展业务化观测,具体工作内容见附录1。
(二)浮标观测工作内容老虎滩站1个3m浮标站位的观测工作。
小长山站1个1m浮标站位的观测工作。
温坨子站1个1m浮标站位的观测工作。
长兴岛站1个1m浮标站位的观测工作。
(三)雷达观测(四)海冰观测工作内容开展大连沿海重点岸段的海冰观测(五)备品备件库建设工作内容开展海洋观测系统备品备件库建设(六)海洋站水准联测工作工作内容根据《全国海洋站水准连测工作方案》的要求,开展海洋站水准连测工作。
(七)运行管理1、应急观测管理开展海洋灾害响应期间的应急观测工作。
具体按照《北海区风暴潮、海浪、海啸和海冰灾害应急预案》及《大连市海洋预报台灾害应急预案》执行。
2、运行维护管理按照观测业务运行管理规定和海洋观测仪器设备运行维护责任制度的相关要求进行管理维护。
自动观测系统配件出现故障或损坏时,由预报台负责修复或更换。
岸基观测仪器故障后,正常情况下在7天内恢复正常使用,浮标等离岸观测仪器故障后,正常情况下在15天内恢复正常使用。
修复后的仪器必须经过检定/校准或检验,确认恢复正常后方可投入使用。
3、质量管理观测系统要严格质量管理,在通过CMA认证基础上,重点在管理体系运行、仪器设备检定、观测资料审核、人员培训和资质等方面加大管理力度。
所有在用的海洋观测仪器必须严格执行《海洋计量工作管理规定》的相关要求,在有效检定周期内使用。
海洋观测工作应严格按照有效标准或规范执行,严禁使用未经批准、备案的标准开展与计量有关的观测预报工作。
严格资料审核制度,所有自动观测资料要指定专人进行实时监控,非实时资料要经过预审和审核,保证第一手资料的准确规范有效。
4、运行监控管理(1)海洋观测网管理信息系统运行按照《海洋观测网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维护暂行管理办法》要求,对海洋观测网管理信息系统运行管理和维护。
极地海冰浮标观测技术
前沿J3F R ONT I E R 极地海冰浮标观测技术陈超孪丙瑞席颖窦银科蓝水盛罗光富极区多尺度气-冰-海相互作用是全球气候系统变化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利用海冰浮标.连续自动获取冰面气象,海冰以及冰下上层海洋的环境数据,是开展气-冰-海相互作用研究的最关键手段北极是影响我国天气气候的关键区域之一,冬季极 地冷空气南下是造成欧亚大陆阶段性强降温和强降雪 的主要原因之一。
认识北极变化对欧亚冬季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影响,首先就需要了解北极海-冰-气系统本身的影响,而目前开展极地海-冰-气的研究的主要手段为在极地设立观测站,通过飞机或船舶在冰区内部 署营地,布放无人冰站等,相比于其他手段,无人冰站是 一种能够长期原位观测的手段,同时因其相对经济性,使得大范围的布放成为了可能。
依托于布放在接岸固 定冰面或漂流浮冰上的海冰浮标,既可以实现对冰上 气象环境数据和冰下温盐流等数据的长期自动获取,又 可以监测海冰自身的热力和动力过程。
得益于此,近年 来极地海冰浮标的观测结果已经被相关的研究学者广 泛采用。
极地海冰浮标研究现状国际极地海冰浮标研究现状美国国家科学院于1974年提出在整个北冰洋区陈超,硕士研究生;李丙瑞,研究员;席颖,研究员;蓝木盛,硕士 研究生;罗光富,硕十研究生: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上海200136,::窦银科:教授,太原理工大学,太原030024:Chen Chao, Master Degree Candidate; Li Bingrui, Professor; Xi Ying, Professor; Lan Mushen, Master Degree Candidate; Luo Guangfu, Master Degree Candidate: Polar Research Institute of China, Shanghai 200136. Dou Yinke: Professor,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aiyuan 030024.域建立监测网络的提议,通过浮标进行监测海平面的温度、气压以及海冰的漂移轨迹m,因此根据该建议,1978年北极海洋浮标计划在华盛顿大学应用物理实验 室极地科学中心成立,并用于支持全球天气实验,该计 划持续到1990年。
天文观测作业指导书
天文观测作业指导书一、作业目的天文观测是天文学的基础,通过观测天体,我们可以了解宇宙中的物理过程和天体的性质。
此作业旨在帮助学生掌握天文观测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并提高他们的观测能力。
二、作业准备1. 选择合适的观测场地:远离城市光污染并具备较好的天空观测条件的地方是进行天文观测的理想场所。
2. 了解天象信息:查看提供天象信息的天文网站或天文软件,了解当天的天文事件和可见天体。
3. 准备观测设备:合适的天文望远镜、三脚架、天文电子设备、笔记本和相机等。
三、作业步骤1. 观测计划在进行观测前,制定观测计划是很重要的。
根据当天的天象信息和自己的观测目标,设定观测时间和地点,并选择合适的观测设备。
2. 校准望远镜在正式观测前,需要进行望远镜的校准。
使用校准星或亮星,调整望远镜的方位和焦点,以确保观测的准确性和精度。
3. 选择观测目标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观测目标,可以是恒星、行星、星系等。
根据观测目标的性质和特点,调整望远镜的放大倍数和滤镜的使用。
4. 进行观测根据观测目标的位置和天象信息,将望远镜对准目标,并进行观测。
观测过程中要保持稳定,避免手部晃动,以获得更清晰的观测图像。
5. 数据记录与分析在观测过程中,及时记录观测数据,包括观测时间、观测地点、观测设备和观测目标等信息。
观测后,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如制作天体光谱图、亮度曲线等。
6. 观测总结与展望观测结束后,总结观测结果并进行分析,比较获得的数据与理论预期之间的差异。
同时,展望下一次观测的目标,提出改进观测方法和设备的建议。
四、安全注意事项1. 天文观测需要在夜间进行,应注意周围环境的安全,以防摔倒或触碰到危险物品。
2. 在观测时,注意望远镜和摄影设备的使用方法,以免造成损坏或意外伤害。
3. 在观测过程中,避免观测太阳或直接朝向太阳的方向,以免造成眼睛受伤。
4. 若在户外进行观测,请注意天气变化,避免遭受寒冷、雨淋或雷电等天气影响。
五、作业提交要求1. 请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观测作业,并按要求记录观测结果。
海发光观测作业指导书
海发光观测作业指导书
1.观测点的选择
观测点应选择在不易受灯光、月光影响,位置相对固定,距海面高度 2m-6m的地方。
2.观测和记录方法
2.1海发光观测用目测进行。
当观测员从亮处到暗处观测时,待适应环境后再进行观测。
因海面平静观测不到海发光时,可人工扰动海面进行观测。
2.2观测时,先按表4的海发光特征判定类型,用符号记录;再按海发光强弱程度判定发光强度等级,并在其符号的右下方作等级记录,如二级强度火花型海发光记为“H2”。
表4 海发光类型及强度等级
2.3当两种或两种以上海发光类型同时出现时应分别记录,等级高的记录在前,等级低的记录在后。
2.4无海发光时记“0",因灯光、月光、海冰或其他原因影响,观测不到海发光时。
记“x"。
2.5在整个夜晚若发现比观测时的海发光等级
高,或有不同类型的海发光出现时,应分别记人当日观测记录簿备注栏内。
第六章海冰观测
海水结冰时,能将所含的盐分排析出来。少数来不及析
出的盐分就被包围在冰晶的空隙里,形成盐泡。这样,海冰 是淡水冰晶、“卤水”和气泡的混合体,所以带有咸味。
当海冰形成以后,大量的盐分从冰中析出,因此冰层以下的 海水盐度要增大,这就使海水结冰更加困难了。
14
一般说来,海水达到冰点以后就开始结冰,但由于自然条 件和气象条件的影响,海水结冰的情况就有所不同。例如,在 风浪较大的大洋中不易结冰,但在无风、海面平静的条件下, 或小潮期间(流速低),结冰就迅速得多。此外,淡水流入的 河口区,水浅和伸入陆地海湾都易于结冰。 这些特点对海冰预报都有指导意义。
9
四、海冰观测项目
海冰观测的类别有:浮冰观测项目,固定冰观测项目,冰山观测项目。
浮冰观测项目:冰量、密集度、冰型、表面特征、冰状、流冰块大 小、流冰方向和速度、冰厚及冰区边缘线。 固定冰观测项目:冰型和冰界。具体来说,有堆积量、堆积高度、 固定冰宽度和厚度。 冰山观测项目:位置、大小、形状、及漂流方向和速度。 海冰的辅助观测项目:海面能见度、气温、风速、风向及天气现象。 海冰观测的时间:连续站每2h观测一次,大面站 船到站即观测。
在一冰期内,依据冰的发展又分为3个或5个特征期。 3个特征期是: 初冰期 严重(盛)冰期、 消冰期。 5个特征期是: 初冰期 封冰期 盛冰期 融冰期 消冰期
显然,各个特征冰期的冰情是有区别的,但是特征冰 期划分至今尚无统一的严格标准。
18
在海冰观测中,把表达和描述冰情的许多术语通称为 冰情要素。一种冰情要素,只表达或描述冰一个侧面的状 况,冰情要素选取得越多,冰情的表达就越详细。同时, 不同的部门,根据不同的需要,冰情要素的选取也不完全 相同。
海冰对海上石油平台构成严重威胁
海冰工作 实施方案
海冰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海冰是指在海洋表面形成的冰层,对于北极和南极地区的航运、渔业、资源开发等活动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冰的融化速度加快,这对于海洋生态环境和人类活动都带来了挑战。
因此,制定海冰工作实施方案,对于保护海洋环境、维护航运安全、保障渔业资源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和意义1. 目标:制定海冰工作实施方案,旨在加强海冰监测预警,提高海冰应对能力,保障航运安全,维护海洋生态环境。
2. 意义:海冰工作实施方案的制定将有助于加强对海冰变化的监测和预警,提高海冰观测技术水平,加强海冰预报能力,为航运、渔业等相关行业提供科学依据,保障海洋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安全。
三、工作内容1. 加强海冰监测预警系统建设,提高监测覆盖率和精度。
2. 提高海冰观测技术水平,加强海冰数据采集和分析能力。
3. 加强海冰预报能力,提高预报准确性和时效性。
4. 开展海冰科学研究,推动海冰监测预警技术创新。
5. 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提高海冰灾害应对能力。
四、实施步骤1. 建立健全海冰监测预警系统,完善监测网络和设备,提高监测数据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2. 加强海冰观测技术培训,提高观测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
3. 开展海冰预报技术培训,提高预报人员的科学素养和预报能力。
4. 组织开展海冰科学研究项目,吸引科研人员参与,推动海冰监测预警技术的创新发展。
5. 加强与航运、渔业等相关行业的沟通和合作,制定海冰灾害应对预案,提高应对能力和紧急处置能力。
五、保障措施1. 加强对海冰监测预警系统设备的维护和更新,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加强对海冰观测技术培训的组织和管理,提高观测人员的专业水平。
3. 建立健全海冰预报质量评估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预报中存在的问题。
4. 加强对海冰科学研究项目的管理和资金支持,推动海冰监测预警技术的创新发展。
5. 加强与相关行业的合作机制建设,建立海冰灾害应对的联合指挥机制,提高应对能力和紧急处置能力。
海冰工作 实施方案
海冰工作实施方案海冰工作实施方案海冰是指在海面上形成的冰层,主要由海水凝固而成,冰层厚度可达数米。
海冰对于气候变化、海洋生态系统和海洋运输等方面都有重要影响,因此海冰工作的实施方案十分必要。
一、调查和监测为了解海冰形成的原因、发展趋势和分布情况,需要通过航空、卫星和浮标等手段进行海冰的调查和监测工作。
调查和监测结果将有助于预测海冰的变化,并为冰上活动和航运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
二、海冰预警和预测通过对海冰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建立海冰预警和预测系统。
该系统可以提前预警海域的冰情,并预测冰情的变化趋势,为船舶和海上工作提供决策支持。
同时,该系统还可以为科学研究和资源开发提供冰情信息,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
三、冰上活动安全保障在海冰稳定形成的地区,需要对冰上活动进行安全保障。
这包括冰上探险、冰钓、滑冰等冰上活动的安全指导、应急救援和风险评估工作。
同时,还需加强对船舶、渔船和油轮等航运工具的冰上操作技术培训,确保船舶在冰情恶劣的海域能够安全航行。
四、基础设施建设海冰工作还需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冰上机场、港口和道路的修建。
这些设施的建设将方便冰上活动的进行,提高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
同时,还需加强对基础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正常运行。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海冰工作面临的问题是全球性的,需要进行国际合作与交流。
可以与沿海国家和国际组织共同研究海冰问题,分享经验和技术,共同解决海冰带来的挑战。
此外,还应积极参与国际会议、展览和学术交流活动,加强国际影响力,推动全球海冰工作的进展。
总结起来,海冰工作的实施方案包括调查和监测、海冰预警和预测、冰上活动安全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和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加强海冰工作的管理和运行,为海洋经济、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海冰观测作业指导书
1.观测点的选择观测点应濒临海岸,视野开阔,观测视角大于1200,拔海高度在10 m以上,并能观测到当地重要海区(港湾、航道、锚地或海上建筑物等所在海域)的海冰状况。
2.测冰基线的确定观测点确定后应确定测冰基线,
基线应选定在
沿岸冰有代表性的方向上,并尽可能与海岸线垂直。
基线方向自观测点指向外海,并测量其方位和设立基线固定标志。
3.冰量的观测和记录冰量是指海冰覆盖面积占整个
能见海面的成
数。
测站应分别进行总冰量、浮冰量和固定冰量的观测。
在进行冰量观测时,将整个能见海面分为10 等
份,分别估计全部海冰、浮冰和固定冰的覆盖面积所占
的成数。
无冰时冰量记录栏空白。
海冰分布面积占整个能见海域面积不足半成时,冰量记“ 0 " ;占半成以上,不足一成半时记1;其余类推,整个能见海面布满海冰而无缝隙时,冰量记“ 10" ,有缝隙时记
"10- ”。
海面有效能见度小于或等于1km 时,不进行冰量观测,作缺测处理。
4. 冰情图绘制
4.1在海冰观测现场,根据0 8 时的海冰观测记录绘制冰情图。
冰情图内容包括: 浮冰边缘线、浮冰密集度的分布、主要浮冰冰型、冰表面特征、冰状的分
布、浮冰漂流情况以及固定冰冰型分布,出现
沿岸冰时还应绘制沿岸冰外缘线、厚度和堆积情况
4.2冰情图绘制时应采用特制的底图并要求如
下:
a)用符号标出浮冰边缘线和固定冰外缘线,浮冰边缘线和固定冰外缘线可用仪器观测,也可用目测;
b)用符号标出水区、浮冰密集度、冰型、冰状、冰表面特征等;
c)用符号指示浮冰漂流方向,用数字标出浮冰
漂流速度、固定冰厚度、固定冰堆积量和固定冰堆积高度;
d)冰情概述填写一候( 即五天) 内观测记录簿
各日冰情概述综合内容。
4.3观测记录薄冰情概述栏填写一天来的海冰
变化以及对交通和生产的危害情况,分析天气、水
文要素的变化对冰情的影响等。
4.4总冰量为0 时,不进行冰情图绘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