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叔本华《人生的智慧》有感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一)拜读了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敬佩不已。
现在欣赏到大师级的文字、音乐,常常由衷的发出敬佩的感受。
人类的感情中,嫉妒是很普遍的,罗素说过,女人对世界上所有其他女人都有可能产生嫉妒,男人则通常对同行的男人产生嫉妒;幸好,上帝还赋予了人类另外一种高尚的感情,那就是敬佩。
希望自己能够多发展敬佩这种感情,也许将来会有时间和意愿去欣赏艺术、美术、雕塑之类的内容,但就目前而言,书籍、文字可能是最容易得到,内涵也最丰富的艺术形式。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常常被叔本华的比喻引得忍俊不住,虽然这本书完成的时代在叔本华的后半生,但在这本书中,叔本华常常表现的像个自负的孩子,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异常热烈的表示支持,用自己的哲学思想为个人的生活作了最好的注解。
举几个让人非常耳目一新的见解:痛苦和无聊是人生幸福的两个死敌。
每当人们远离其中的一个,就靠近了另外一个;一个人对痛苦的感受能力与对无聊的感受能力成反比。
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热衷程度,与他智力的平庸和思想的贫乏成正比。
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没有其他的选择了。
亚里士多德说过,理性的人们追求的不是快乐,而是没有痛苦。
亦即:所有的快乐,其本质是否定的;而所有的痛苦,其本质确实肯定的。
举个例子,哪怕你平常生活的90%都是顺利的,你很少感受到这些顺利给你带来的快乐,即使有,也只是转瞬即逝;但只要有些微的痛苦,比如说牙疼、损失少许钱财,这个痛苦都会时时的拜会你,给你带来深刻的印象。
因此,快乐只是表象,无法持久,这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世上人们都去追求快乐,感官上的,情欲上的,权利上的,但殊不知,只有痛苦是持久的。
因此,与其追求快乐,不如避开痛苦。
独处的好处,一个人只有感知能力非常丰富,对别人的依赖性很少,才能从独处中自得其乐,而独处对于天才而言,则更是必需的部分。
一个无法忍受,无法从独处中获得快乐的人,其思想和智力,都是贫乏的,是这世上大多数庸俗的人的一部分。
《人生的智慧》读书笔记优秀领悟五篇
《人生的智慧》读书笔记优秀领悟五篇《人生的智慧》读书笔记优秀领悟1叔本华讲荣誉,提醒我,不要太在意他人的想法。
那不过是存在于他人的脑海里,并不会对我自身产生多大的影响。
而且他人的想法不总是对的。
我们应当尽量控制我们脆弱的自尊心。
喜欢叔本华对骄傲和虚荣的分析对比。
骄傲是我们内心的确信,而虚荣是建立在他人对自身的评价上的。
骄傲是因为我们自身有能力也有信心,而虚荣只会让我们渐渐失去自我。
叔本华说,民族自豪感是最廉价的骄傲。
我不认可这个观点。
不是最廉价,而是最普遍。
有民族自豪感的人,并不一定在其他方面不值得骄傲。
为自身的民族骄傲,应该算是一种对国家的认可,而非对自身的自信。
地位地位和名誉的区别在哪呢?叔本华说地位不过是提供一种虚假的价值。
但当这种虚假的价值成为大众普遍认可的代表性事物,我们处在这个社会中的人,又不得不去承认地位的重要性。
地位可以维稳,它可能会附带金钱,表明社会对一个人的认可。
即使它可能只是一个职称,一张凭证。
但受到社会认可,我们也会因此获得很多好处。
叔本华说,外在的良心就是名誉,内在的名誉就是良心。
这句话有点绕,却也很有道理。
名誉是我们所呈现出来的,而真正想要获得名誉,需要有不错的品格,才能赢得社会的尊重。
当然,不纯粹是道德的影响。
人要取得社会的信任,必须要有不错的社会评价。
不错的评价取决于我们的人格。
名誉和声望又有所不同。
声望需要争取,而名誉只需要保持。
它不需要我们做多大的努力。
追求我们现在一直在讲追求,但追求何种事物会影响到我们的幸福感。
如果我们一直去追求那些我们不可能达到的事物,我们会容易感到挫败而感到无价值。
追求简单的关系在这个社会显得有些困难,但如果有丰富的内在,简单的关系反而会使我们感到舒畅,因为人不用一直去考虑他人的想法,而是专心为自身而活,去做自身喜欢的事情。
丰富内在叔本华这一章讲的很好,提了很多人生的建议。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尽量去寻找那些可以和我们心灵契合的人,无聊的聚会可以少去,因为那不会让我们成长,那只是会让我们妥协,成为和每个人一样的人。
人生的智慧读书心得
人生的智慧读书心得•相关推荐人生的智慧读书心得(通用13篇)读完一本书以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书心得了。
怎样写读书心得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生的智慧读书心得(通用13篇),欢迎大家分享。
人生的智慧读书心得篇1读完书看完附录,和那么多伟大的人物一样,我也被叔本华深深吸引。
确实,就像尼采说的,叔本华是为自己而写,文字不矫揉造作、不似是而非,非常的坚定、自信。
本书,让我对哲学也产生了兴趣。
直接行动就是在当当网上订购了“尼采、柏拉图”,和哲学搭上伙之后,反观之前的读物,觉得层次太过低劣,接收到的知识不知经历了多少个“消化肠道”,搞不清是第几手了。
当真正阅读名著时,会发现,很多我认为新鲜的论断有可能是好几个世纪之前的产物。
在19世纪叔本华的书中,发现很多现下都非常“时髦”的观点,如同新瓶装旧酒,可见我的孤陋寡闻。
1、对待现在、过去和未来的态度很多心灵导师都告诫人们要“活在当下”,其实在19世纪叔本华便认为“现在“尤其珍贵。
他花了很长一段论述来说明过去、现在和未来对人们的影响,并明确表示“现在才是唯一真实和确切的;相比之下,将来的发展几乎总是与我们的设想有所不同,甚至过去也与我们对过去的回想有所出入”,以及把握现在的重要性“由于懊恼过去和操劳将来,我们拒绝美好的现在时光或者任意地糟蹋它,这可是彻头彻尾的愚蠢做法”。
卖疯了的畅销书《当下的力量》无非也就是围绕这些理念。
2、关于人自身幸福“人的最大成功在于内心的宁静和人际关系的和谐“因为看到某名家的这句话,我不远千里去北京参加她的工作坊。
而这里,叔本华对于人自身幸福的论述更加的的精准。
他说“人的内在拥有对于人的幸福才是最关键的。
财富除了能满足人的真正、自然的需求以外,对于我们的真正幸福没有多大影响。
”成功和幸福,研究的人太多,说法也很多,但是这几句话,简明扼要的表明了幸福的属性,幸福无关乎他人和财富,仅仅关乎自身。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悟五篇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悟五篇《人生的智慧》读后感悟1说心里话,哲学书对我而言太深奥了,一般情况下我不会购买这类书,因为读不懂。
人生的智慧,这五个字吸引我决定读一下,而这是第二次阅读。
第一次泛泛地读了,毫无收获。
于是决定再次读一遍。
应该坦诚地说,这一次读后,有了一点点的感悟。
一、纵观全书,叔本华的关于人生的智慧的哲学思想充满了哲理和美,我完全同意他的观点:真理可以耐心等待,因为真理是永存的。
叔本华在书的开章,就解释了何为人生的智慧:“如何尽量称心、愉快地度过一生这样一门艺术。
”也既是人生如何获得幸福。
书中用六章阐述了人生的基本划分、人的自身、人所拥有的财产、人所展现的表象、建议和格言以及人生的各个阶段。
作者引用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观点,将人生得到的好处分为三个部分——外在之物,人的灵魂,人的身体。
作者用这个观点逐一论述了人的一生中获得幸福快乐的途径和关键。
二、这本书让我明白,对人的幸福起着首要和关键作用的,是人的主体获得的好处:高贵的品格、良好的智力、快乐的性情、愉悦的感官和健康良好的体魄。
仔细想想,确实有道理。
没有好的身体,谈何快乐?没有愉悦的感官又如何感觉到快乐呢!所以,我们应该将身体的健康重视起来,而不是年轻时忽略身体、透支身体,年老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却没有机会后悔。
叔本华在论述人的一生如何获得快乐幸福时,用很多语言和引用否定了财产的多少对人生快乐幸福的作用。
即使人的财富可以让人实现很多愿望,但是财富犹如海水:喝得越多越口渴。
因为人类是一个贫乏不堪、充满需求的物种,对财富有更多的尊重和崇拜。
而权力可以获得财富。
但是同时,财富和权力不会永恒存在,因此拥有这些的人不会有真正的快乐幸福,而保护财富和对权力的极力维持,让人充满了焦虑和疲惫……所以,作者得出结论~~人获得幸福快乐的智慧最重要的一点是在关注现在和计划将来两者之间达成一个平衡,明白这个世界上或许只有得到教诲才会感到快乐。
所以,得到教诲就是学习和接受新知识和新的思想,也只有学习才会让人感觉到无尽的快乐,也就是精神上的获得才是永恒的和真正的!一本好书,但是我不知道如何把它的精髓写出来,抛砖引玉,希望大家静下心来读一读,用哲理来让我们获得人生的智慧……《人生的智慧》读后感悟2叔本华认为世界是人的意志所反映的表象,因此在本书中,始终强调人的自身属性对人生幸福度的决定性作用。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5篇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人生的智慧》读后感5篇当阅读完一本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1人生的智慧,就是教你如何尽量幸福、愉快地度过这一生。
因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
生来就是来遭受痛苦的。
所以,我们应该找到对策。
那就是以快乐对付痛苦。
关于这方面的教诲在哲学上可称为“幸福论”。
如何才能幸福地生存下去。
因为,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所以,幸福的生存绝对优于非生存。
即死亡。
我们依恋这一生存,是因为因为这一生存本身。
而非出于对死亡的恐惧。
所作的妥协。
而是主动地享受生存。
并且渴望这一生存能够永恒地延续。
生生不息。
个人很喜欢他的这本书。
很多地方甚至心有灵犀。
达到了深层次地精神交流。
不知是悲哀还是可喜。
斯人已逝。
人类还将生生不息。
希望能与大家分享。
一起成长。
叔本华说,意大利医学家数学家卡丹奴斯的《论逆境》与他这本箴言书大同小异。
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第一部第五章里,掺进过简短的幸福论方面的论述。
深刻而因此挑剔的哲学家尼采对他的哲学一度推崇备至。
现代主义大师兰茨卡夫卡曾说过:“叔本华是一个语言艺术家,仅仅因为他的语言,我们就应该无条件地读他的著作了。
“英雄所见,略同。
但,愚人们——也就是各个时代数不胜数的大多数人——也做着恰恰相反的同一样的事情。
正如伏尔泰说,“当我们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这个世界还是照样愚蠢和邪-恶,跟我们刚才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所发现的并没有两样。
”所以佛说,要苦渡众生。
人生的智慧,就是教你如何尽量幸福、愉快地度过这一生。
因为人生来就是有罪的。
生来就是来遭受痛苦的。
所以,我们应该找到对策。
那就是以快乐对付痛苦。
关于这方面的教诲在哲学上可称为“幸福论”。
如何才能幸福地生存下去。
因为,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
所以,幸福的生存绝对优于非生存。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通用19篇)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通用19篇)人生的智慧读后感(通用19篇)当看完一本著作后,想必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心得,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
那么你真的懂得怎么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人生的智慧读后感(通用1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篇1一本书或者一堂课只要有一句话能触动我们,那就是一本好书、一堂好课了。
如果把一次触动比喻为一朵浪花,那么,在读这本书时,你会觉得波涛汹涌,浪花翻滚!在阅读前,下了很大决心,要求自己一定要沉下心来仔细领悟,因为总认为和哲学相关的书籍都是深奥、晦涩难懂。
但当我翻开书时,吃了一惊,因为它娓娓道来,通俗易懂,且翻译本的文笔优美,引人入胜。
里面很多观点并不新颖,但却分析透彻,且加以佐证,有理有据,使人觉得言之有理,绝无空洞乏味之感。
前言里,亦非介绍叔本华时,提到他是一个十分矛盾的人,“从小就性格孤僻,孤傲敏感且喜怒无常”,此书字里行间也流露出来了。
但这样也会觉得叔本华也和我们常人一个样,一下子拉近了距离,总的来说,本书内容还算正面、积极向上,读完后可以提升我们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唤醒藏在我们内心的那份激情!“人们在世间有何种感受,主要在于人以什么方式来看自己所处的世界”。
中国有句古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这个道理,同样是逛街、参观,但每个人却会有不同的感受,对同一个事物也会有不同的见解。
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提醒我们要注意学习,不断提升、拓展自己“看世界的方式”。
当别人有不同意见时,不要轻易地以自己的看法去判断对错,而应该顺藤摸瓜,找到产生这个观点的“方式”,以此提高自己;另外,要尊重别人的意见,错和对都不是绝对的,做到“合而不同”。
“人持久不变的并不是财富而是人格”,这是亚里斯多德的名言。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由此可见,人格会伴随我们走过一生,意义非凡!从小的方面来说,人格会影响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进而影响我们的生活、事业。
人生的智慧读书心得4篇
人生的智慧读书心得4篇人生的智慧读书心得4篇人生的智慧读书心得1今天读叔本华《人生的智慧》,在谈到我们与他人的关系时,有这样一段话:人生在世,个人必须具备两种能力,即前瞻能力和宽恕能力,前者可以帮助我们免受损伤,后者则可以帮助我们远离人事纷扰。
大千世界,人类形形色色,我们没有理由谴责任何人,无论他多么邪恶、卑劣或者荒谬,存在即是合理。
我们必须接受他人的存在,他人表现出他应该成为的样子,这是一个即成的无法改变的事实。
我们要记住这样一句话,这个世界上必须要有傻瓜和流氓。
如果我们质疑他人存在的合理性,那我们就犯了不公正的错误。
没有人可以改变自己的真实个性、道德品质、智力能力、脾气性情,如果我们苛求他人,那我们就把他人摆在了自己的对立面,进行生死之争,我们不能要求别人违背本性,脱胎换骨,然后才承认别人存在的合理性。
我们活在这世界上,也必须允许别人按照自己的样子生活,无论那是什么样子,你所能做的就是因势利导而不要去寻求一些不可能存在的东西。
真谛就是:生活,也让他人生活。
这种做法虽然是正确的,但是实施起来却十分艰难。
谁要是能够一劳永逸地躲开那许许多多人,那他一定是幸福的。
我们可以通过死物锻炼我们的耐心,以此来参悟与他人的相处之道。
物件由于它本身的机械性和物理性妨碍着我们,因此我们每天都有这样的机会来磨砺自己。
而由此所获得的耐心则可以运用到与他人的相处中,我们应该习惯于这样看,他人妨碍我们、忤逆我们,完全是出于他人的本性,这就跟死物与我们对抗是一样的道理。
跟他人生这样的气就跟向挡着我们路的石头发脾气一样都是愚蠢的行为。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最明智的做法就是学会利用他们而非改变他们。
对比叔本华的思想,反思自己在处理他人的问题上,是否有点过分、过头?值得思考。
我们许多时候,不明白他人的动机,不清楚真实的客观事实,只是按照自己的意志办事,这是不合适的。
人生的智慧读书心得2最近再次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受益匪浅。
这本书有点心灵鸡汤的味道,但依旧不影响到它的经典。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范本(二篇)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范本《人生的智慧》是德国哲学家叔本华的代表作之一,也被誉为世界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
这本书大约有____字,全书分为四卷,涵盖了人生的方方面面。
在阅读完《人生的智慧》之后,我深受启发,对于人生的理解也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叔本华通过书中的例子和引用,让我意识到人生的不确定性。
人们往往努力追求安全感和稳定,但实际上,生活中的变数是无法预料的。
叔本华说:“变是一切形态的特点,一切事物的本质。
”在叔本华看来,无论是身体上的健康与疾病,还是外界的好坏,都是变化无常的。
因此,我们要学会接受命运的摆布,适应变化,而不是抗拒和逃避。
叔本华还强调了人的欲望和欲求的矛盾性。
他认为,人的欲望是无止境的,无论我们追求什么,都会发现追求来的快乐是短暂的。
他说:“我们无法满足于什么,并且虽然我们没有所求,可是我们却仍然有欲望。
”这让我想到了现代社会中的消费主义和追求物质的盲目。
叔本华告诫我们,追求物质的欲望只是暂时满足,真正的快乐与满足来自内心的平静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
与此同时,叔本华对于人的意志力和自由的思考也让我受益匪浅。
他认为,人的意志力是决定命运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外界的环境和机遇。
他说:“意志的力量超越一切。
”通过强调自己的决心和努力,人们可以战胜困难,改变自己的命运。
而在自由的思考方面,叔本华认为,我们要有勇气跳出传统的框架,独立思考,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他说:“自由最低的限度就是把它用以批驳其形式上和社会上指定的内容。
”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它提醒我不要受到社会的约束和他人的思维定势,要勇敢地追随自己的内心声音。
最后,叔本华对于生活的调整和心态的重要性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
他认为,生活中的痛苦大部分源于我们自己的期望和欲望,只有通过调整我们的心态和对生活的态度,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他说:“凡是我们拿手的都使我们觉得痛苦――换句话说,不论做什么,我们必须感到痛苦。
”通过改变我们的心境,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和理解生活中的苦难,从而减少痛苦带来的痛苦和痛苦带来的痛苦。
叔本华的书《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叔本华的书《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读完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后,我深受启发。
叔本华通过自己的观察和思考,揭示了人生中许多痛苦和困境的根源,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他强调了人生中的苦难和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时也提出了一种超越这些痛苦的方式,即通过冷静的理智和对世界的深刻思考来拥抱生活。
叔本华认为,人生中的苦难和痛苦可以变成一种力量,教会我们如何真正生活,并使我们更加坚强。
他强调了朴素的生活方式和对自我的深刻反省,让我开始重新思考自己对于幸福和满足的定义,以及如何在世界中找到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总的来说,《人生的智慧》是一本深刻的书籍,让我对自己的生活和人生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反思。
通过叔本华的哲学思想,我学会了更加珍惜每一刻,真正体会到生活的意义所在。
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让我更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更加坚定地追求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人生的智慧》读后感花了一天的时间,拜读了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敬佩不已。
那么关于“人生的智慧读后感”有哪些呢?一起来看看吧!【篇一:《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一本书或者一堂课只要有一句话能触动我们,那就是一本好书、一堂好课了。
如果把一次触动比喻为一朵浪花,那么,在读这本书时,你会觉得波涛汹涌,浪花翻滚!在阅读前,下了很大决心,要求自己一定要沉下心来仔细领悟,因为总认为和哲学相关的书籍都是深奥、晦涩难懂。
但当我翻开书时,吃了一惊,因为它娓娓道来,通俗易懂,且翻译本的文笔优美,引人入胜。
里面很多观点并不新颖,但却分析透彻,且加以佐证,有理有据,使人觉得言之有理,绝无空洞乏味之感。
前言里,亦非介绍叔本华时,提到他是一个十分矛盾的人,“从小就性格孤僻,孤傲敏感且喜怒无常”,此书字里行间也流露出来了。
但这样也会觉得叔本华也和我们常人一个样,一下子拉近了距离,总的来说,本书内容还算正面、积极向上,读完后可以提升我们对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唤醒藏在我们内心的那份激情!“人们在世间有何种感受,主要在于人以什么方式来看自己所处的世界”。
中国有句古话:“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是这个道理,同样是逛街、参观,但每个人却会有不同的感受,对同一个事物也会有不同的见解。
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提醒我们要注意学习,不断提升、拓展自己“看世界的方式”。
当别人有不同意见时,不要轻易地以自己的看法去判断对错,而应该顺藤摸瓜,找到产生这个观点的“方式”,以此提高自己;另外,要尊重别人的意见,错和对都不是绝对的,做到“合而不同”。
“人持久不变的并不是财富而是人格”,这是亚里斯多德的名言。
“江山易改,本性难移”,“狗改不了吃屎”,由此可见,人格会伴随我们走过一生,意义非凡!从小的方面来说,人格会影响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等,进而影响我们的生活、事业。
中国命相学上有句名言:“性格决定命运,气度影响格局”真是有它的道理!从大的方面来说,一个人的人格好坏决定了他对社会是贡献还是损害,而人格不会因为财富、学识、能力的多寡强弱而改变,相反,如果一个人的人格不健全,那么他拥有的能力越强,只会增加对社会的威胁,因此,科学是把双刃剑,关键就看它掌握在谁的手里,所以我们常强调做事先要学会做人。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人生的智慧读后感(8篇)当赏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店铺整理的人生的智慧读后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1叔本华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唯意志主义和现代悲观主义创始人。
《人生的智慧》是叔本华写于1850年的晚期著作,正是这本书使叔本华成为享誉世界的哲学家。
在这本书中他以“优雅的文体”,暂时撇开了唯意志论的悲观主义人生哲学,从世俗的角度探讨了人生应遵循的原则。
该译本是我国第一部从德文版译出的全译本。
人生的智慧就是如何尽量幸福、愉快地度过一生这样一门艺术。
关于这方面的教诲在哲学上可称为“幸福论”。
因此,这本书著作教导人们如何才能享有一个幸福的'生存。
对于人的幸福起着首要关键作用的,是属于人类的主体的美好素质,这些包括高贵的品格、良好的智力、愉快的性情和健康良好的体魄。
在这世界上存在三种力:明智、力量和运气。
我想运气至为重要。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2《人生的智慧》内容简介:叔本华哲学思想被认为是柏拉图的观念论康德的认识论、吠陀的泛神论及厌世观四者的融合。
其中讨论的话题众多,内容朴素深刻,十九世纪末的很多大思想者,大都从中汲取了营养,尤其是尼采,对叔本华的理论一直情有独钟。
更有好事者认为,尼采某种程度上是继承了叔本华的衣钵,虽然二者哲学的`最终结果不一样,但都是唯意志论的大哲人,都认为意志才是世界的本质。
同时,叔本华的生存空虚学说也奠定了其悲观主义哲学的基础。
《人生的智慧》一书取自《附录和补遗》,它其实是独立成书的。
这本书讨论的事情与我们的世俗生活至为接近,诸如健康、财富、名声、荣誉、养生和待人接物所应遵守的原则等。
正如叔本华所说的,在这本书里他尽量从世俗、实用的角度考虑问题。
因此,这本书尤其适合大众阅读。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3现在迷迷糊糊,接下来的内容大体也是迷迷糊糊的。
昨天又遇上了很久没有失的眠,从10点多躺在床上一直到凌晨两点多,一直很清醒,越来越清醒,太晚了,也不敢给狐朋狗友打电话,这个过程呢是这样的:床头床尾朝向换了几次,眼罩戴了摘、摘了戴,听书软件打开、关、又打开。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著读后感
精心整理人生的智慧读后感10篇_读后感_名着读后感《人生的智慧》是一本由(德)阿图尔·叔本华着作,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18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一):哲学、道法、佛学、瑜伽殊路同归自由”豪迈的孤独状态!用粗暴流行的网络语言说就是:老子就是这么牛掰,你们这群傻X 才配不上老子呢!对叔本华有印象是多年前看李银河的《我的生命哲学》,说叔本华是一个“悲观主义哲学家”他那个有名的钟摆理论:人生就是在痛苦和无聊这两者之间,像钟摆一样摆来摆去。
但,这本书开篇就说了,“人生的智慧在这里的意思就是如何尽量称心愉快地渡过一生这样的一门艺术”如此说来,岂不矛盾?细读之后,理解了叔本华,他的本意并不是说“生命是痛苦”而是要“知道痛苦”。
所谓的“幸福生活”应被理解为:“减少了许多不幸的生活”而只要拥有丰富的精神思想,就能够让我们免于痛苦。
大家对叔本华的误会也让我想起老子的那句话“不笑,不足以为道”曾经对叔最满意的状态,不辜负这一生就OK!”她的话和叔本华也是不谋而合,叔本华说:“一个内在丰富的人对于外在世界别无所求,享受自己的内在财富,每天每时都成为自由的自己”看,不管是哲学、道法、佛学、甚至瑜伽都有异曲同工的想通之处。
书的最后一面封皮介绍译者——韦启昌,职业居然是医生哦!好意外。
看,哲学教授巴贝里写小说,医生翻译哲学着作,哲学也不是高不可攀的智慧嘛!不管你从事何种职业,只要你认真生活,独立思考有对于世界的独特见解,那么,人人都可以成为这哲学家!《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二):启迪发现自我发掘自我的哲学经典入门一本启迪我们踏上发现自我,发掘自我的人生智慧之书。
逻辑清晰、语言轻松么”、。
推敲字义,在道义上或智力上,不要对别人期望过高,并加强对他人意见的淡漠感,就最能练习人人赞美的容忍精神。
一方面,社群好像一把火——聪明人在适当的距离取暖,不像傻瓜一样过于靠近火,一旦被烧伤,就跑开独自发抖,大叫大嚷火会烧伤人。
人生的智慧优秀读后感
人生的智慧优秀读后感人生的智慧优秀读后感(通用28篇)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
怎样写好心得体会呢?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人生的智慧优秀读后感心得感悟,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人生的智慧优秀读后感篇1拜读了叔本华的《人生的智慧》,敬佩不已。
现在欣赏到大师级的文字、音乐,常常由衷的发出敬佩的感受。
人类的感情中,嫉妒是很普遍的,罗素说过,女人对世界上所有其他女人都有可能产生嫉妒,男人则通常对同行的男人产生嫉妒;幸好,上帝还赋予了人类另外一种高尚的感情,那就是敬佩。
希望自己能够多发展敬佩这种感情,也许将来会有时间和意愿去欣赏艺术、美术、雕塑之类的内容,但就目前而言,书籍、文字可能是最容易得到,内涵也最丰富的艺术形式。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常常被叔本华的比喻引得忍俊不住,虽然这本书完成的时代在叔本华的后半生,但在这本书中,叔本华常常表现的像个自负的孩子,对自己的生活方式异常热烈的表示支持,用自己的哲学思想为个人的生活作了最好的注解。
举几个让人非常耳目一新的见解:痛苦和无聊是人生幸福的两个死敌。
每当人们远离其中的一个,就靠近了另外一个;一个人对痛苦的感受能力与对无聊的感受能力成反比。
一个人对与人交往的热衷程度,与他智力的平庸和思想的贫乏成正比。
人们在这个世界上,要么选择独处,要么选择庸俗,没有其他的选择了。
亚里士多德说过,理性的人们追求的不是快乐,而是没有痛苦。
亦即:所有的快乐,其本质是否定的;而所有的痛苦,其本质确实肯定的。
举个例子,哪怕你平常生活的90%都是顺利的,你很少感受到这些顺利给你带来的快乐,即使有,也只是转瞬即逝;但只要有些微的痛苦,比如说牙疼、损失少许钱财,这个痛苦都会时时的拜会你,给你带来深刻的印象。
因此,快乐只是表象,无法持久,这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世上人们都去追求快乐,感官上的,情欲上的,权利上的,但殊不知,只有痛苦是持久的。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
人生的智慧读后感人生的才智读后感1一个具有深远和名贵思想的人,不应当允许自己的精神思想,完全被私人琐事和低级苦恼所占据,以致于无法进行深远、名贵的思索,因为这样做的确是“为了生活而毁坏了生活的目的”。
我们关切的只是,如何使一个人以本性的内容和特质所允许的方式发挥他的本性,既不应当希望变更他人,也不行以干脆指责别人的本性。
真正宏大的思想者,就像雄鹰一样,把自己的巢穴建筑在孤独的高处。
——叔本华《人生的才智》据说列夫·托尔斯泰当时一读叔本华的这本书,就喜爱得不得了。
在给友人的信中自称,叔本华的《人生的才智》给他所带来的愉悦是“从来未曾体验过的”。
叔本华《人生的才智》的核心思想之一,是强调人的内心世界的丰富对于人的华蜜感的极端重要性,认为独处与思索是开发这种内在精神世界因而提高一个人自我品尝的前提。
一个不甘于平凡的人应当爱好独处,站在时代的最顶端。
这样他才能看的更远,思索的更深。
以下是一位网友在读完《人生的才智》以后所总结的6点个人感悟,或许对你的人生能有所启迪和醒悟:1,穷人苦痛,富人无聊叔本华认为,穷人苦痛,富人无聊,是一个社会经济快速增长时所面对的两大问题。
苦痛和无聊是人类华蜜的两大死敌。
每当我们脱离其中的一个时,我们也就在接近另一个。
一个社会的穷人越多,这个社会的苦难就越深重。
饥饿、疾病,甚至斗争,都和贫困贴得很近,有些原本就是贫困的缘由和结果。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穷人脱离贫困而走向富有,富人群体日益浩大,无聊的人群也起先渐渐增加。
无聊的人会生出很多无聊的事,无事生非是人的本性。
饱食终日无所专心的人现在越来越多,所谓温饱思淫欲,正在变为一种我们这个社会的常态。
吃饱了总得找点事做吧,不然太无聊了,于是乎女人就成了目标之玩物,毒品就成了精神麻醉之寄予。
2,人的一生该如何度过?所谓人生才智,就是关于人的一生怎样过得华蜜的才智。
叔本华认为,最牢靠而长久的华蜜源自自爱,自娱自乐,源自一个人的内在精神。
《人生的智慧》读书有感
《人生的智慧》读书有感一、悲观主义是对叔本华的简单标签化很多人给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贴上“悲观主义”的标签,认为他的哲学思想就是消极悲观的。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稍微深刻一点的哲学思想,或多或少都会呈现出一些悲观意味,但这不能叫悲观主义,而应该叫客观主义。
生命本身就自带悲剧性质,对生命的本质过于坦诚和不避讳,并对生命保持一定的距离进行观察而得出的客观结论和观点,不算悲观主义。
叔本华很坦诚地分享了一些人生中不可逃避的现实内核,他的作品再怎么幽默,也难逃悲剧的内核。
如果硬要说叔本华是悲观主义哲学,那倒也无可厚非。
二、一个巧合我内在的本能偏好总会引导我遇见一些内核相似的作品,比如这本《人生的智慧》。
五月看完《薄伽梵歌》,接着看这本人生的智慧,看的时候隐约觉得这两本有些内在的一致性。
结果人生的智慧看到最末,发现这么一句:“他一般在晚上 9 点到 10 点左右就回家。
在床上阅读几页古印度的《吠陀》,因为他认为:从《吠陀》的一页纸著作,我们所学到的就超过康德以后的整卷整卷的哲学著作。
”真是奇妙的巧合。
《薄伽梵歌》正是印度吠陀经典的精髓部分,先后紧接着阅读的两本书,神奇地联系在了一起。
更没想到的是,难得有一位读后甚感相见恨晚的作者,居然如此推崇我也非常喜欢的一本书,还是刚看过的。
这种世界的奇妙联系,真是难以言说。
叔本华的观点隐含着对节制、适度的修行式生活的推崇。
叔本华认为,某种意义上内心的平静其实就相当于幸福,对虚幻的幸福的追求才会导致痛苦。
也正因此,克制对外物的贪欲和需求,向内寻求精神世界的富足和快乐。
这一观点跟佛教的部分观点一脉相承。
但其实这样说并不完全准确,因为佛教也是起源于吠陀经典,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叔本华的哲学思想和佛教一样,都受到了印度吠陀经典的极大影响。
如果对叔本华哲学深感认可并相逢恨晚的朋友,强烈安利你们《薄伽梵歌》。
不是作为宗教思想,而是作为哲学理念去看的话,这本书会带给你非常棒的阅读体验。
三、书中很多观点适合反复阅读这本书里的很多观点,我觉得都可以称之为洞见,精准又深刻地指出了事物表象背后的根本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以前很少看哲学书,主要是那些哲学咱看不懂。
叔本华的哲学思想贴近俺们的实际,前几个月看了他的几本书,有点感觉。
这里简单记录一下读他的《人生的智慧》(韦启昌译)的一点感受:
1. 对待健康:叔本华认为人的幸福来自于“健康的身体加上健康的心灵”。
保持健康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
“人的健康远远压倒了一切外在的好处……,一个健康、良好的体魄和由此带来的宁静和愉快的脾性,以及活跃、清晰、深刻、能够正确无误地把握事物的理解力,还有温和、节制有度的意欲及由此产生的清白良心——所有这些好处都是财富和地位所不能替代大”。
那么看看哲学家给出的健康方法:避免一切纵欲放荡行为、烦心和剧烈的情绪动荡、长时间的精神紧张;每天至少2个小时的户外活动;勤洗冷水澡;节制饮食等。
看来跟门口乘凉的大叔大妈给出的建议一样啊,果不然贴近咱老百姓。
大叔的生活确实极有规律:早上7点到8点起床,洗完冷水澡后喝上一杯咖啡。
然后埋头写作一直到中午,这段时间禁止任何人打扰。
之后吹笛半个小时娱乐,午饭后阅读到4点,然后不管天阴下雨,铁定出门快速散步,身后跟着他的卷毛狗“小叔本华”。
晚上准时去图书馆,之后去剧院或音乐会。
晚上9到10点回家,躺在床上看古印度的《吠陀》几页后睡觉。
当然他活了72岁,也不算很长寿。
即使哲学家们不说,我们也知道健康的重要,但真正坚持下来的人并不多。
所以需要时时提醒注意健康,建议爱坛也开设“健康养生”栏目,督促大家保健。
2. 对待物质财富:物质财富除了能满足人的真正、自然的需求外,对于我们真正的幸福没有多大影响。
相反,它还会打扰我们悠闲自由的生活。
大叔说:“我们看到很多人像蚂蚁似的辛勤劳作,从早到晚盘算着如何增加他们的财富。
一旦脱离了那狭窄的挣钱领域,他们就一无所知。
他们的精神空白一片,对挣钱以外的一切事情毫无感知”。
3. 对待别人的看法:不要太过于看重别人对自己的看法。
否则它会导致虚荣和奢侈。
我们的忧心、烦恼、操劳、愤怒和恐惧也与此相关。
“几乎所以的人毕生不息地奋斗,历经千难万险,最终的目标就是让别人对自己刮目相看”。
为什么不用太在意别人的看法?是由于“人们头脑里面的见解和认识,绝大部分往往是黑白颠倒和虚假荒唐的,这些见解不值得我们重视”。
只要抛弃对名誉的最求,我们的生活才会宁静,就像隐居的人一样,他们不用生活在别人的视线里。
4. 对待生活:大叔认为生活是痛苦的而非幸福的。
“快乐只不过是一场幻梦,但痛苦却是真实存在的”,他认为幸福是带有否定意义的、暂时的,而只有痛苦才是肯定的、永恒的。
“我们不要把目光盯着追求生活的快感和乐趣上,而是尽可能地注意逃避生活中数不胜数的祸害”,“这个世界所能给予我们的最好东西,不外乎就是一种没有痛苦的、宁静和可以让我们勉强活下来;我们必须限制对这个世界的期望和要求,这样,我们才能更有把握实现它们
". 其实,想幸福很容易,“谁要是摆脱了过分的期待,除了自己已经拥有的以外,不再奢望更多,那么,他就能够安然无恙地生活下去。
”, 要避免很不幸福额最保险的办法,就是不要要求很幸福。
那么我什么时候是幸福的呢?大叔给出的回答是“如果微不足道的烦恼都让我们感受得到,那就意味着我们正处于安逸、舒适的状态了——在很不幸的时候,我们是不会感觉的这些小事情的”
人们都说叔本华是悲观主义者,我怎么倒觉得其理论实质带有乐观的色彩。
只有你把自己放置于低的位置,一旦有些许上升,便能感觉到意想不到的快乐。
相反,你的期望很高,结果多半是希望的幻灭,很少有超出预期的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