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原理》课程标准1

合集下载

《会计学原理》

《会计学原理》

《会计学原理》课程大纲01 总论【学习目的与要求】1.深刻理解并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包括会计的含义、会计的内容、对象、职能和目标;2.理解会计环境对会计的影响及会计的基本假设与会计基础;3.了解会计的产生与发展史、会计核算程序与方法、会计学及其分支的有关内容。

1.1会计与会计环境1.2会计的基本概念(一)——会计含义与特点1.3会计的基本概念(一)——会计对象1.4会计的基本概念(二)——会计职能1.5会计的基本概念(三)——会计目标1.6会计的基本概念(四)——会计假设1.7会计的基本概念(五)——会计基础1.8会计的基本概念(六)——会计基本程序1.9会计的基本概念(七)——会计核算方法02 账户与复式记账【学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经济实体资金的运转方式及各个经济要素之间的关系。

2.了解会计要素的概念及内容以及会计恒等式的内容运转方式。

3.了解记账规则和会计分录的基本概念。

4.明确经济业务发生后对会计恒等式中各会计要素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5.掌握会计科目的作用及科目内容,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区别与联系、掌握设置账户的必要性和基本结构。

6.重点掌握借贷记账方法的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会计分录及试算平衡。

2.1会计要及其平衡关系(一)——资产负债表要素2.2会计要及其平衡关系(二)——利润表要素2.3会计要及其平衡关系(三)——会计恒等式2.4会计科目2.5 设置账户2.6借贷记账法2.7会计分录2.8试算平衡03 账户与复式记账的应用【学习目的与要求】1.理解账户的设置内容、经济业务的类型,掌握账户和复式记账的应用。

2.熟练掌握企业资金筹集业务的核算,包括投入资本和借入资本的核算,尤其是利息的核算。

3.熟练掌握企业生产准备业务的核算内容,包括固定资产购建业务的核算、材料采购业务的核算,深刻理解和掌握资产入账价值的计量、采购时是否当即付款的会计处理。

4.熟练掌握企业产品生产业务的核算,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固定资产折旧、其他费用、制造费用的分配与结转、完工产品成本的计算与结转等。

《会计学原理》课程标准修改意见

《会计学原理》课程标准修改意见

开封大学大数据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会计学原理》课程标准院部:财政经济学院适用专业:大数据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执笔人:2023年9月20日关于课程标准编制的修订意见【总学时】60【总学分】4【开设学期及周学时分配】第一学期,每周4学时【适用专业】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一、课程定位《会计学原理》课程是大数据与大数据与会计专业的技术模块的必修课程,也是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入门课程。

它面向会计工作的全过程,对学生进行基本会计核算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搭建会计整体工作体系框架,在此基础上通过后继的《智能财务I》、《智能财务IIk《智能化成本核算与管理》、《财务管理》等课程针对性地深化、夯实、提高各项具体会计岗位能力,最后通过《机器学习与财经应用》、《财务共享业务处理》等后继课程,进一步细化、强化、提高学生的岗位操作技能及全盘账务的掌控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从事会计工作所必备专业知识,同时能够熟练掌握企业实际会计工作中建账、日常处理、期末处理以及会计报表编制等各环节的工作内容、操作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基本的会计核算能力和上岗能力。

二、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一)工作任务及职业能力(二)课程目标根据《会计学原理》课程所面对的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为:1.知识目标(1)掌握会计的基本含义和基本职能;(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要素、会计确认基础、会计计量属性、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3)掌握账户结构和借贷记账法、掌握会计恒等式及试算平衡;(4)了解会计工作岗位设置及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5)掌握建账的方法;(6)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及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7)掌握各种账簿的登记方法及错帐的更正方法;(8)掌握各种账务处理程序的应用;(9)掌握对账与结账及财产清查的账务处理;(10)掌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方法。

2.技能目标(I)会开设账簿;(2)会填写与审核原始凭证;(3)能编制和审核企业基本业务的记账凭证;(4)会登记账簿;(5)会编制财务报表;(6)能严格遵守《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7)能严格遵守会计法规的相关规定。

《会计学原理》课程大纲

《会计学原理》课程大纲

《会计学原理》课程大纲课程代码:04193005课程学分:3课程总学时:42适用专业:旅游管理、经济学等经济、管理类专业一、课程概述(一)课程的性质1、会计学原理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是管理类专业学生应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

2、会计学原理侧重于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讲述,应用性较强。

同时也是初中级会计、财务管理及其他有关会计知识、成本管理的基础。

(二)设计理念与开发思路1、本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使学生掌握会计学最基本的原理,为以后的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财务核算方面最基本的理论基础。

2、会计、财务管理是管理人才必须具有的基本知识,因此将本课程设置为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学科基础课。

3、课程的内容主要是会计学最基本原理的讲述,难度不是很深,但侧重于基本原理的讲授,本课程全部为理论讲述,且按新会计准则对于会计实务的新要求,梳理教材中的知识点,以案例教学为主。

对于非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主要是进行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操作的 “三基” 技能训练,进行模拟会计实务的大量练习并结合练习重点讲解,以求使得学生在反复练习中理解会计学的基本原理,在理解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去实践并掌握会计的基本操作技能,让他们不仅在理论上知晓什么是“会计”,更在实践中懂得如何去“干会计”。

课时安排为40节课讲授加课堂练习,2节课复习,共42个学时3个学分。

考核评价采取出勤率占10%,平时作业成绩10%,课程大作业10%,期末考试成绩70%。

二、课程目标(一)知识目标1、讲述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审核和填制2、讲述如何对企业基本的经济业务登记会计分录并且登记账簿3、讲述对账、结账、财产清查的基本技能4、讲述如何编制基本的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

(二)能力目标1、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确认、计量、记录、报表的整个会计流程。

2、使学生具有处理简单会计业务,编制基本报表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1、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财务管理的基本认识2、树立收入、成本、利润等概念,为加强成本控制提供理论和知识基础三、课程内容与要求第一章总论学习任务与知识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了解会计的涵义,掌握会计的一些基本概念、会计方法和会计循环,了解会计的要素、会计等式。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本课程是一门会计学的入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帮助学生了解会计学的发展历史、基本假设、会计信息的特征、会计等式、会计凭证和会计报表等基本知识,为学生打下扎实的会计学基础。

二、教学目标1.了解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会计学的基本假设、会计信息的特征;3.理解会计等式和会计凭证的作用;4.学习会计报表的基本内容和编制方法;5.培养学生的会计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进度安排1.会计学发展历史1.1会计学的起源与发展1.2会计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和学派2.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1会计学的定义和范围2.2会计信息的特征和目的2.3会计信息的分类和质量要求3.会计学的基本假设和会计等式3.1会计学的基本假设3.2会计等式的含义和作用3.3会计等式的变形和扩展4.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4.1会计凭证的种类和用途4.2会计凭证的编制方法4.3会计账簿的种类和作用4.4会计账簿的记录方法和账户余额调整5.会计报表的基本内容和编制方法5.1资产负债表5.2利润表5.3现金流量表5.4所有者权益变动表5.5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6.会计分析和解决问题6.1根据会计凭证和会计账簿分析会计信息6.2根据会计报表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6.3解决与会计相关的问题和案例分析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理论讲授和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通过授课、讨论、研讨、小组活动等多种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参与。

五、教材及参考资料1.主教材:《会计学原理》(李晓东著,人民出版社)2.参考资料:-《会计学导论》(刘钢著,高等教育出版社)-《财务会计概论》(谢其德、曹勤姬著,高等教育出版社)-《现代会计理论与方法》(罗念群著,复旦大学出版社)六、课程评估方式本课程采用综合评价方式进行学生的综合能力评估,包括期中考试、课堂表现、作业和期末考试等。

《会计学原理》课程标准

《会计学原理》课程标准

《会计学原理》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本课程主要面向会计核算岗位,是使学生具备从事会计核算工作内容“原始凭证填制与审核、记账凭证编制与审核、账簿登记、财产清查、会计报表编制、会计资料装订与保管”等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方法和基本技能。

它是提供真实、系统、完整会计信息的基本前提;是从事会计职业工作和经济管理工作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也是会计从业人员职业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所必需具备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会计学原理》课程是会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也是其他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基础课,是学习《出纳实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税务会计》等专业课程的基础和前提,也是学生(或学习者)考取会计从业职业资格证书的主要课程和考取其他会计职业资格证书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会计职业能力培养起着三方面的作用:1.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本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方法、基本操作技能等基础。

2.培养运用会计核算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方法,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正确、规范处理日常经济业务的能力和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爱岗敬业、严谨务实的职业品质。

3.考取职业资格证书。

二、基本理念《会计学原理》课程坚持以下几个基本理念:1.课程目标与专业目标统一根据专业培养目标、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定课程目标。

2.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职业资格标准统一根据课程目标,以会计核算工作能力培养为主线,依据会计核算岗位工作内容、工作任务、工作流程、会计职业资格标准,确定课程教学内容。

3.专业技能培养与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统一以企业会计工作流程、会计核算工作任务为基础,实施层次化分阶段的渐进式能力训练模式,突出专业技能、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三、课程设计思路1.课程内容与工作内容对接本课程依据完成核算工作内容所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操作方法和基本技能,同时参照“会计从业资格标准”、“助理会计师资格标准”和新会计准则内容,确定课程内容体系。

《会计学原理》(会计专业)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会计专业)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课程简介、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时分配一、课程简介(一)本课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地位《会计学原理》课程是面向全校非管理类专业开设的通识教育选修课。

《会计学原理》主要阐明会计学中的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业务技能,它就会计工作在提供信息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的事项作一介绍。

(二)设置本课程的作用设置本课程的作用是通过会计学原理课程的教学,培养学生的会计观念和会计意识。

通过讲授,使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包括设置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填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

从而为进一步学习相关课程以及从事各种管理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定义、内容、会计等式等基础理论;熟练掌握借贷复式记账方法及其运用;熟悉从原始凭证到会计报表的一般会计核算程序;掌握工业企业会计报表的种类、格式和一些基本的编制原理。

三、教学内容1.总论(1)会计的概念与特点;会计职能与作用(2)会计对象、会计的任务与方法重点与难点:会计的概念及基本职能、会计对象。

2.会计科目与账户设置(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等会计要素的基本概念以及分类(2)会计恒等式的内涵、意义以及会计事项对它们的影响(3)会计科目、会计账户的概念、分类重点与难点:会计等式的恒等式、会计科目和账户的概念、会计科目的分类、账户的基本结构。

3.复式记账(1)借贷复式记账法的概念和基本原理及其运用(2)试算平衡表发生原理、编制步骤及其作用和局限重点与难点:复式记账的概念、借贷记账法的概念、借贷记账规则的运用、会计分录的概念及编制方法、试算平衡表的编制。

4.企业基本经济业务的核算(1)企业资金投入的核算(2)企业供应过程的核算(3)企业生产过程的核算(4)企业销售过程的核算(5)利润形成与分配业务的核算重点与难点:材料采购成本的分配和结构、制造费用的归集和分配、生产成本的计算和结转、销售收入的实现和销售成本的结转、利润形成和利润分配的核算。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英文名称:Syllabus of《Principles of Accounting》课程代码:221102003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课程性质:必修开课学期:第4学期总学时: 54(讲课:54)总学分:3考核方式:闭卷考试先修课程:经济学原理、金融学适用专业:经济学专业一、课程简介《会计学原理》是经济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会计学的入门课程,是所有从事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员必须掌握的专业基础知识。

主要介绍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操作技能,并以企业会计为主要对象,系统地讲解了工业生产企业和商品流通企业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和会计核算的完整过程。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会计科目、会计账户复式记账、会计凭证、登记帐簿、账务处理程序、编制会计报表等。

该门课程的开设为后续学习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课程目标及其对毕业要求的支撑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会计学原理的基本内容和体系,掌握会计学原理的基本知识点,能够根据会计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和讲授内容,掌握当前会计做账的主要方法,掌握会计单据的填制、登记会计账簿、编制财务报表的方法和技能,并能够处理基本的财务数据。

同时在教学环节中,培(备注:毕业要求具体内容详见经济学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三、课程内容及要求第一章总论教学内容:第一节会计概述1. 会计的概念2.会计的产生发展、特点3. 会计的职能和任务。

第二节会计对象1. 企业会计对象内容2. 机关事业单位会计对象内容第三节会计核算方法1. 设置会计科目2. 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第四节会计法规1. 会计法2. 企业会计准则学生学习预期成果:通过讲授和案例分析,使学生能够掌握的会计的基本概念和企业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理解会计核算的基本流程。

教学重点:企业会计对象、企业会计准则的内容教学难点: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第二章会计科目账户和复式记账教学内容:第一节资金平衡原理1. 资金平衡关系2. 会计要素3. 会计恒等式第二节会计科目1. 会计科目的概念2. 会计科目分类及设置第三节会计账户1. 会计账户概念2. 基本结构和内容3. 总分类及明细分类账第四节复式记账1. 复式记账法与单式记账法2. 借贷复式记账法学生学习预期成果:通过讲授和操作演练,使学生能够掌握资金平衡的原理、会计科目、会计账户的概念和内容,能够理解借贷复式记账法的原理,能用复式记账法编制T字型账户。

《会计学原理课程标准》

《会计学原理课程标准》

《会计学原理》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承担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制定刘娇制定日期审核审核日期批准批准日期一、适用对象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者二、适用专业工程造价专业。

三、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支撑课程专业的拓展课程。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造价会计审计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造价员、会计审计工作岗位的实际应用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常用分析评价方法,具有从事一般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评估的基本技能。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后续课程有《工程经济》、《建筑财会》、《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

四、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主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经济管理理念,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以完成会计的核心工作任务,具有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技能,初步养成“严谨细致、诚信守法”的专业气质。

1.能够准确的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2.能够准确的根据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3.学会对财产进行清查;4.能够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账务处理程序;5.能够编制简单的会计报表;6.根据经济业务准确编制会计分录。

五、课程设计本门课程按照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理念设计框架结构,根据学习过程要素与工作过程要素相对应的原则,确定本门课程以会计认知、会计核心任务、会计综合实训三个模块为主体框架。

具体分成9个学习单元,其中会计认知模块包括会计工作组织、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和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4个会计入门知识;会计核心任务模块包括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产清查、账务处理程序和会计报表5个核心任务。

经过对会计工作任务进行进一步分析,解构了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

表1课程总体设计六、教学设计表2学习情境设计七、课程考核表3 学习情境设计1.考核方式表4 各情境在考核中所占的比例2.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应和本专业学生工程造价师职业能力和工程造价员上岗能力相结合,与相对应的工程造价员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

八、学习资源教材:1.林丽,季秀杰主编. 会计学原理.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12参考教材:1.李慧民. 会计学原理.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2.李海波. 会计学原理.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113.成虎等. 基础会计.3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4.魏法杰,王玉灵等. 基础会计.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网络资源:1.筑龙教育网2.百度文库3.豆丁网4.土木学习网九、编写依据该课程标准是以依据工程造价专业职业分析和教学分析,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找准职业岗位的要求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而编制的。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1.课程名称:会计学原理2.课程代码:ACC1013.学时:48学时(每周3学时,16周)4.学分:3学分二、课程教学目标1.系统学习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核心概念。

2.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培养学生的会计思维和分析能力。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三、主要教学内容1.会计概述1.1会计定义和目标1.2会计的发展历程1.3会计的功能和作用1.4会计的职业道德2.会计基本假设和会计等式2.1会计基本假设的概念和分类2.2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构成2.3会计等式的含义和应用3.财务会计的基本要素和基础原则3.1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和分类3.2收入、费用、损益的概念和分类3.3会计基础原则的原理和应用3.4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4.会计核算的基本过程4.1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4.2会计凭证和日记账4.3原始凭证的分析和处理4.4分录和账户的编制和簿记5.财务报表的编制和分析5.1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和分析5.2利润表的编制和分析5.3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和分析5.4股东权益变动表的编制和分析6.会计信息的利用与决策分析6.1财务比率分析6.2财务风险分析6.3经营绩效分析6.4投资决策分析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授课教学:通过讲授会计学原理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2.案例教学: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会计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4.实操练习:安排学生进行会计核算实操练习,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教学评估1.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和实操练习等,占总评成绩的40%。

2.期末考试:以闭卷方式进行,占总评成绩的60%。

六、教材与参考书目1.教材:《会计学原理》(第三版)李晓霞、张鑫编著2.参考书目:-肖克国,《会计学原理》-成仿吾,《财务会计》-王涛,《财务会计》七、备注1.课程教学大纲为参考,具体教学进度和内容以教师的教学安排为准。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会计学原理英文名称:Accounting Principles课程编码:0800904008035040会计原理教研室编2005年12月主要内容课程性质………………………………( 2 )教学目标………………………………( 2 )教学内容………………………………(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7 )教学组织………………………………( 7 )教学材料………………………………( 9 )一、课程性质会计学是经济管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

现代会计学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

会计学原理课程主要围绕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等内容,阐述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该课程是我校会计学专业(含注册会计师方向)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也是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各专业本科学生学习其他会计专业课程和有关管理类课程的基础。

本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安排必须严格依照本教学大纲进行。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当使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以及会计的基本技能。

(一)会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1.认识会计的本质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基本功能与特征。

2.掌握会计目标、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以及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3.掌握企业经济活动的基本特征与资金运动的基本规律。

4.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设置的基本理论及其关系。

5.掌握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6.掌握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以及会计记录的基本程序与方法。

7.掌握财务报告体系及其内容、基本财务报表的结构原理以及相互关系。

8.了解我国会计规范体系的结构以及基本规范的主要内容。

(二)会计的基本技能1.掌握企业基本经济交易与事项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2.掌握主要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的基本方法。

3.掌握主要会计账簿的设置、登记、对账、结账和错账更正的基本方法。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

《会计学原理》教学大纲一、课程说明课程名称:会计学原理(基础会计学)/ Fundamental Accounting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60/4先修课程:管理学原理、经济学适用专业:会计学教材、教学参考书莫玲、吴海燕主编.会计学原理(第二版).北京理工大学大学出版社,2020年02月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会计学原理》是会计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也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科基础课。

《会计学原理》课程目的是在会计学入门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帮助初学者掌握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技能,培养和训练学生会计核算和相关管理技术与技能,为后续学习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报表分析和管理会计学等会计专业课程打下良好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达到以下会计学专业的培养要求:1.专业知识了解会计产生和发展,掌握会计基本理论和会计基本原则;系统掌握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报表七个会计核算方法;熟悉和掌握工业企业的经济业务核算和会计账务处理程序。

2.专业能力运用会计基本原理和方法,对企业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掌握企业会计核算账务处理程序,能够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编制试算平衡表、进行对账和结账,会编制主要会计报表。

3.专业素质有社会责任感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熟悉会计法规、坚持会计准则和职业操守,爱岗敬业、依法办事,培养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素养。

4、思政素养具有爱国、爱民思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做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具备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愿意到社会基层接受锻炼,愿意与人民大众同呼吸,共命运;遵守财经法纪包括会计法规,具有诚信品格和良好职业道德;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就业能力。

四、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及教学设计五、考核方式及成绩评定。

《会计学原理课程标准》.doc

《会计学原理课程标准》.doc

《会计学原理》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承担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制定刘娇制定日期审核审核日期批准批准日期一、适用对象高中毕业或同等学历者二、适用专业工程造价专业。

三、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支撑课程专业的拓展课程。

(2)课程任务主要针对造价会计审计等岗位开设,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在造价员、会计审计工作岗位的实际应用能力,要求学生掌握常用分析评价方法,具有从事一般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及评估的基本技能。

(3)课程衔接在课程设置上,后续课程有《工程经济》、《建筑财会》、《建筑工程概预算》课程。

四、学习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主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经济管理理念,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以完成会计的核心工作任务,具有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技能,初步养成“严谨细致、诚信守法”的专业气质。

1.能够准确的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2.能够准确的根据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3.学会对财产进行清查;4.能够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账务处理程序;5.能够编制简单的会计报表;6.根据经济业务准确编制会计分录。

五、课程设计本门课程按照工作过程课程开发理念设计框架结构,根据学习过程要素与工作过程要素相对应的原则,确定本门课程以会计认知、会计核心任务、会计综合实训三个模块为主体框架。

具体分成9个学习单元,其中会计认知模块包括会计工作组织、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和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4个会计入门知识;会计核心任务模块包括会计凭证、会计帐簿、财产清查、账务处理程序和会计报表5个核心任务。

经过对会计工作任务进行进一步分析,解构了本门课程的教学内容。

七、课程考核1.考核方式2.考核标准考核标准应和本专业学生工程造价师职业能力和工程造价员上岗能力相结合,与相对应的工程造价员职业资格证书相对接。

八、学习资源教材:1.林丽,季秀杰主编. 会计学原理. 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XXXX参考教材:1.李慧民. 会计学原理.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XXXX2.李海波. 会计学原理. 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XXXX3.成虎等. 基础会计.3版.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XXXX4.魏法杰,王玉灵等. 基础会计.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XXXX网络资源:1.筑龙教育网2.百度文库3.豆丁网4.土木学习网九、编写依据该课程标准是以依据工程造价专业职业分析和教学分析,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找准职业岗位的要求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而编制的。

《会计学原理》课程标准1

《会计学原理》课程标准1

《会计学原理》课程标准课程代码:05030052课程名称:会计学原理课程类型: 职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商务管理总学时:64 讲课学时:30 实验(训)学时:34学分:4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经济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一部分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会计学原理》是商务类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是对会计职业基础学习的应用和操作。

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会计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账务处理的基本方法,具备处理会计业务的基本技能,具备基本的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职业能力,使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与操作技能达到本专业上岗标准。

二、课程定位按照现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会计学原理是商务管理专业的职业基础课,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应限于学习会计的基础知识,解决学习会计学的入门问题。

会计学原理的基本教学目的要求,就是要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会计的基础知识体系,以便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设计思路本课程以就业综合能力培养为导向开设的,课程设置以会计循环流程为主线,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商管类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展示教学内容。

在工作任务引领下以情景模拟、角色互换、仿真操作、分组讨论等形式展开教学,使学生真切体会到会计人员在会计循环中所需的职业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要求学生做学结合、边学边做,以培养学生胜任会计业务操作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该岗位实际运用需要,并为学习掌握其他相关专业主干课程做好铺垫。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学习主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会计管理理念,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以完成会计的核心工作任务,具有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技能,初步养成“严谨细致、诚信守法”的职业气质。

二、具体目标1、素质目标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运用会计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

2、知识目标能够准确的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能够准确的根据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学会对财产进行清查;能够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账务处理程序;能够编制简单的会计报表;根据经济业务准确编制会计分录。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会计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会计学原理英文名称:Accounting Principles课程编码:0800904008035040会计原理教研室编2005年12月主要内容课程性质………………………………〔 2 〕教学目标………………………………〔 2 〕教学内容………………………………〔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7 〕教学组织………………………………〔 7 〕教学材料………………………………〔 9 〕一、课程性质会计学是经济管理学科的一个重要分支。

现代会计学开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学科体系。

会计学原理课程主要围绕会计确认、会计计量、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等内容,阐述会计的根本理论、根本方法和根本技能。

该课程是我校会计学专业〔含注册会计师方向〕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也是财务管理专业开设的专业根底课。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各专业本科学生学习其他会计专业课程和有关管理类课程的根底。

本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组织安排必须严格依照本教学大纲进行。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当使学生掌握会计的根本理论与方法以及会计的根本技能。

〔一〕会计的根本理论与方法1.认识会计的本质及其在社会经济开展过程中的根本功能与特征。

2.掌握会计目标、会计信息使用者的要求以及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

3.掌握企业经济活动的根本特征与资金运动的根本规律。

4.掌握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与会计账户设置的根本理论及其关系。

5.掌握会计确认和会计计量的根本理论与方法。

6.掌握复式记账的根本原理以及会计记录的根本程序与方法。

7.掌握财务报告体系及其内容、根本财务报表的结构原理以及相互关系。

8.了解我国会计标准体系的结构以及根本标准的主要内容。

〔二〕会计的根本技能1.掌握企业根本经济交易与事项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

2.掌握主要会计凭证的填制与审核的根本方法。

3.掌握主要会计账簿的设置、登记、对账、结账和错账更正的根本方法。

4.掌握资产价值计量与收益计量的根本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会计学原理》课程标准
课程代码:05030052
课程名称:会计学原理
课程类型: 职业基础课
适用专业:商务管理
总学时:64 讲课学时:30 实验(训)学时:34
学分:4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经济类)、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第一部分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会计学原理》是商务类专业的一门职业基础课程,是对会计职业基础学习的应用和操作。

通过学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会计基础理论、基础知识与账务处理的基本方法,具备处理会计业务的基本技能,具备基本的分析和利用会计信息的职业能力,使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与操作技能达到本专业上岗标准。

二、课程定位
按照现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规定,会计学原理是商务管理专业的职业基础课,教学的目的和要求应限于学习会计的基础知识,解决学习会计学的入门问题。

会计学原理的基本教学目的要求,就是要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会计的基础知识体系,以便为学习后续专业课程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设计思路
本课程以就业综合能力培养为导向开设的,课程设置以会计循环流程为主线,根据高等职业院校商管类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展示教学内容。

在工作任务引领下以情景模拟、角色互换、仿真操作、分组讨论等形式展开教学,使学生真切体会到会计人员在会计循环中所需的职业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要求学生做学结合、边学边做,以培养学生胜任会计业务操作的职业能力,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会计问题的实际操作能力,适应该岗位实际运用需要,并为学习掌握其他相关专业主干课程做好铺垫。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主要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会计管理理念,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知识与基本原理以完成会计的核心工作任务,具有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基本技能,初步养成“严谨细致、诚信守法”的职业气质。

二、具体目标
1、素质目标
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和运用会计信息进行评价的能力。

2、知识目标
能够准确的填制、审核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能够准确的根据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学会对财产进行清查;能够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择账务处理程序;能够编制简单的会计报表;根据经济业务准确编制会计分录。

3、能力目标
结合高职会计的培养目标,本课程强调不是简单培养学生了解和应用会计业务技术,而是重点培养学生认识问题和解决会计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了解会计所生产的信息的经济含义,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综合运用的能力。

因此,学生应该通过会计基础课程的学习与训练活动,了解并运用会计基础的相关知识,掌握处理会计基本业务的能力。

第三部分课程教学内容标准
课程作业:本课程作业分为口头和书面两种形式,其中理论部分以口头作业或讨论作业的形式完成,实务部分以书面和软件操作的形式完成,前者约12次,后者约8次作业。

第四部分课程实施建议
二、教学建议
根据学生和课程特点,采用“教、学、做、评”一体化教学模式。

根据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相对应的原则,针对企业会计的工作任务,获得相应的学习内容和情境要素信息,针对这些内容和要素设计相关的企业背景和真实的经济业务,帮助学生理解会计的基本概念、掌握编制会计分录,完成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薄和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任务,懂得企业账务处理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根据学习内容和情境的不同要求,分别采用案例教学法、现场操作、角色扮演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专业素质。

根据学习内容和情境的要求,设计单元教学目标,并将会计职业资格证考试体系、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有关内容融入本课程教学体系,建立并实施单元考核机制,予评价于教学过程,形成“教、学、做、评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三、考核评价建议
1、教学过程评价
教学过程评价强调目标与评价和理论与实践目标一体化评价,教学评价的对象包括学生知识的掌握、实践操作能力、学习态度和基本职业素质等情况,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对所要达到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评价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在评定时给予鼓励。

2、考核过程评价:
主要遵循以核心能力考核为核心,以形成性考核为主的课程评价指导思想。

期末以闭卷笔试结合平时成绩的方式来进行,闭卷笔试成绩占到60%,平时成绩占到40%。

期末试卷主要以单项选则题、实务操作题等突出实际操作能力的题型为主。

平时成绩以模拟实训成绩为主,同时加以作业、课堂提问和阶段性测试等成绩综合评定。

四、教材和教学参考书选用与编写建议
1、教材:《新编会计学原理》(第15版)李海波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1.3
2、教学参考书:
《会计学原理》吴水澎主编厦门大学出版社 2011.11
《新编会计学原理练习题》李海波主编立信会计出版社 2011.3
五、实验实训设备配置建议
本课程教学要求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多种形式展示会计学的各个方面,同时要求有一定的实习实训内容,培养学生处理会计业务的实际动手能力是本课程的核心目标之一,充分利用商务管理实验室和会计电算化软件等设施进行教学,使教师和学生每人拥有一台计算机,建议一个仿真的操作环境是本课程教学的一个必要条件。

六、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
1、常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可开发并应用一些直观且形象的挂图、幻灯片、录像片、光盘,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促进学生理解、接受课程知识和业务流程。

2、教师通过教学软件以及多媒体设备等,充分利用实验室进行仿真模拟训练。

3、充分运用网络课程资源。

可以利用现有的电子书籍、网络视频及各大网站等网络资源,使教学内容从单一走向多元,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拓展成为可能。

第五部分附录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商务管理专业。

课程标准制订人:批准人:
制订日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