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奥数简单推理练习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简单推理》奥数教案

四年级《简单推理》奥数教案

(四年级)备课教员:第十二讲简单推理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能力。

能力目标进行简单地、有条理地思考,能够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思维的学习品质,体会数学思想方法在生活中的用途,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点:经历简单推理的过程。

三、教学难点:如何有条理地叙述推理过程。

四、教学准备:PPT 小礼物、3个盒子卡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50分钟)一、导入(5分)【设计意图:由游戏导入,引入推理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走进知识的海洋,共同探索数学的奥秘,大家高兴吗?生:(高兴)师:好的,今天有趣的数学游戏正式开始了。

活动激趣,揭示课题。

师:敢来挑战老师的游戏吗?师:下面我们要做的游戏叫:“猜一猜”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猜三个物品(多媒体演示)出示3张扑克牌,出示第一个条件:这三张扑克牌分别是Q、10和3。

出示第二个条件:第一张是3。

师:你想到了什么?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出现下面情况。

(1)后面两张,不会是3 (2)后面两张只可能是Q和10师:如果学生回答出上述情况,已经是很不错了,教师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

2、那根据老师给你的两个条件,你现在能很准确的猜出:第二张是几?第三张是几吗?(还不能)3、老师给你第三个条件了:第三张不是Q,你现在能很准确的猜出:第二张是几?第三张是几吗?为什么?(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和同学说一说。

)4、抽生汇报,集体交流。

在汇报中学生可能会表达不清楚,教师可以借此机会,教全班同学如何表达自己的推理过程。

师:像这样的题目我们叫它们为:推理问题。

【探究新知,引入新课:秋季已经接触并掌握了简单的推理问题,本堂课为延伸学习。

】【板书课题:简单推理】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一)例题1:(10分)在米德、欧拉、阿派、卡尔四人中,米德不是最高的,但是比阿派、卡尔高,而卡尔又比阿派高,四人中从低到高依次分别是谁?讲解重点:通过对比法进行比较判断。

小学奥数教案——简单推理

小学奥数教案——简单推理

教案简单推理一本讲学习目标初步认识推理,找到解决简单推理的方法和心得。

二重点难点考点分析在小学阶段,所谓推理符合逻辑,就是指在推理过程中要遵守一定的逻辑原则。

应用一些推理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即应用归纳法、推理法、演绎法去解题。

在许许多多的奥数题中,应用推理方法解题是非常常见的。

在学习奥数或做奥数习题时应用推理方法,无论是哪种推理,推理的前提是必须真实,推理的每一步要符合逻辑原则,这样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概念解析推理就是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前提),推导出一个未知的结论的思维过程。

推理按推理过程的思维方向划分,主要有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推理是由已知判断推出未知判断的思维形式,是形式逻辑。

四例题讲解为表扬好人好事核实一件事,李老师找到了甲、乙、丙三人。

甲说:是乙做的。

乙说:不是我做的。

丙说:不是我做的。

这三人只有一人说了实话,问这件好事是谁做的?在一桩谋杀案中,有嫌疑犯甲、乙,另有四个证人在受讯。

第一个证人说:“我只知道甲是无罪的。

”第二个证人说:“我只知道乙是无罪的。

”第三个证人说:“前面两个证词中至少有一个是真的。

”第四个证人说:“我可以肯定第三个证人的证词是假的。

”经过调查:已经证实第四个人说了实话,请问谁是凶手?李志明、张斌、王大为三个同学毕业后选择了不同的职业,三人中一个当了记者。

一次有人问起他们的职业,李志明说:“我是记者。

”张斌说:“我不是记者。

”王大为说:“李志明说了假话。

”如果他们三人中只有一句是真的,那么谁是记者?在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位教师,一位工人,一位战士。

已知丙比战士年龄大,甲和工人不同岁,工人比乙年龄小,请你判断谁是教师?在国际饭店的宴会桌旁,甲、乙、丙、丁四位朋友进行有趣的交谈,用了中、英、法、日四种语言,知道的情况如下:(1)甲、乙、丙各会两种语言,丁只会一种语言;(2)有一种语言四人中有三人都会;(3)甲会日语,丁不会日语,乙不会英语;(4)甲与丙、丙与丁不能直接交谈,乙与丙可以直接交谈;(5)没有人即会日语,又会法语。

四年级奥数第7讲简单推理教案 (1)

四年级奥数第7讲简单推理教案 (1)

四年级第7讲简单推理时段:日期:课时:3教学内容:简单推理教学目标:1、掌握并熟练运用排除法、假设法、列表法、排序法进行简单辑推理。

2、选准突破口,分析时综合几个条件进行判断。

3、遇到比较复杂的推理问题,可以借助图表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掌握并熟练运用排除法、假设法、列表法、排序法进行简单推理。

教学难点:掌握并熟练运用排除法、假设法、列表法、排序法进行简单推理。

教具:PPT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复习巩固:订正上次作业新课讲授。

例1、明明、冬冬和强强各戴一顶帽子,分别是红、黄、蓝三种颜色中的一顶,现在知道:明明不带黄帽子,冬冬戴的既不是黄帽子也不是蓝帽子,你知道他们各戴了什么颜色的帽子吗?分析:有几种颜色的帽子?每人个是几种颜色?已知条件还有什么?冬冬不戴黄也不戴蓝,则他一定是戴了?红帽子还剩下哪些颜色帽子?题中还说了,明明不带黄帽子,则明明戴了?蓝帽子那么剩下的黄帽子谁戴?强强解答:明明戴了蓝帽子,冬冬戴了红帽子,强强戴了黄帽子。

总结:利用排除法,首先要排除冬冬戴的不是黄也不是蓝,那么只能是红帽子,然后再利用排除法进行排除即可。

练习:36页:1 37页:7第2课时例2、一个正方体的6个面上按同样的顺序分别刻有1--6六个数字,请根据图判断3、4、6的对面的数字分别是多少?分析:1、求什么?2、正方体每个面都有?几个邻面?几个对面?3、从第1个图中可看到3的邻面有谁?2和1 4、第2个图中呢?2和4 5、第3个呢? 1和6 6、因此3的邻面都有谁?1、2、4、6 7、那么3的对面是?8、那么在观察2,2除了3外都和几相邻?1和4 9、因此2的对面是?610、也就是6的对面是?2 11、那么剩下的4的对面是?解答:3的对面是5 4的对面是1 6的对面是2总结:根据图形的特点,发现对面的数字具有的规律是“对面数字相隔不相邻”。

排除掉每个数字对面不可能的情况,剩下的就是该数字的对面的数字。

排除法。

练习: 37页:2、8、第3课时例3、张老师、王老师和李老师三位老师,其中一位教美术.一位教音乐.一位教书法已知:(1)张老师比教音乐的老师年龄大(2)王老师比教美术的老师的年龄小;(3)教美术的老师比李老师小。

小学数学4年级培优奥数讲义 第02讲-简单推理(教师版)

小学数学4年级培优奥数讲义 第02讲-简单推理(教师版)

第02讲简单推理教学目标①学会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推理;①利用我们的推理来解决一些较简单的问题;③通过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坚韧不拔、勇于探索的意志品质.知识梳理一、分析推理数学课上,老师布置了一道题:□+①=28 □=①+①+① □=( ) ①=( )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就要进行分析、推理.学会了推理,能使你变得更聪明,头脑更灵活.数学上有许多重大的发现和疑难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推理.解答这类推理题时,要求同学们仔细观察,认真分析等式中几个图形之间的关系,寻找解题的突破口,然后再利用等量代换、消去等方法来进行解答.二、解题策略解答推理问题,要从许多条件中找出关键条件作为推理的突破口.推理要有条理地进行,要充分利用已经得出的结论,作为进一步推理的依据.典例分析考点一:图形推理例1、下式中,□和①各代表几?□+①=28 □=①+①+① □=( ) ①=( )【解析】根据□+①=28,我们可以得出□=28-①;由□=①+①+①得到28=①+①+①+①,4个①等于28,一个①等于28÷4=7;由□=①+①+①可求出□=7+7+7=21.例2、下式中,各种图形各代表几?☆+○=18 ☆=○+○ ☆=( ) ○=( )【解析】○+○+○=18,○=6,☆=12.例3、下式中,□和△各代表几?□×△=36 □÷△=4 □=( ) △=( )【解析】根据□÷△=4可知△为一份,□是这样的4份,即□=4△;又根据□×△=36,可以得到4△×△=36,即△×△=9,进一步得到△=3,□=4△=4×3=12.例4、○和□各表示几?○×□=16 □÷○=4 ○=( ) □=( )【解析】○×□×□÷○=64,则□×□=64,则□=8,○=2.例5、下式中,□和△各代表几?□+□+△=16 □+△+△=14 □=( ) △=( )【解析】16里面有2个□,1个△;14里面有1个□,2个△,16减去14等于2,即□-△=2,那么如果把△换成了□,则16需要加上2,即□+□+□=16+2,那么□=(16+2)÷3=6,△=16-6×2=4.例6、□+□+○+○=38 □+□+○=22 □=( ) ○=( )【解析】□+□+○+○=38,□+□+○=22则○=16,□=2.例7、下式中,□和○各代表几?□+□+○+○+○=34 ○+○+○+○+□+□+□=48□=( ) ○=( )【解析】34里面有2个□、3个○,48里面有3个□、4个○,用48减去34得到□+○=14,34中有2个(□+○)及1个○.所以,○=34-14×2=6,□=(34-6×3)÷2=8.例8、☆+☆+△+△+△=24 △+△+△+△+☆+☆+☆=36☆=( ) △=( )【解析】☆+☆+△+△+△=24,△+△+△+△+☆+☆+☆=36,则☆+△=12,☆+☆+☆+△+△+△=36,则☆=12,△=0.例9、下式中,□、☆和△各代表几?☆+☆=□+□+□ □+□+□=△+△+△+△☆+□+△+△=80☆=( ) □=( ) △=( )【解析】因为2个☆等于3个□,3个□又等于4个△,所以2个☆等于4个△,那么1个☆等于2个△.在☆+□+△+△=80中,2个△可以用1个☆替代,就变为☆+□+☆=80,而2个☆又可以用3个□替代,也就是□+□+□+□=80,所以□=20,☆=20×3÷2=30,△=20×3÷4=15.例10、△+△=○+○+○ ○+○+○=□+□+□ ○+□+△+△=100○=( ) □=( ) △=( )【解析】由题知△+△=○+○+○=□+□+□,则□+□+□+□+□=100,○=□=20,△=30.考点二:简单逻辑推理例1、一包巧克力的重量等于两袋饼干的重量,4袋牛肉干的重等于一包巧克力的重量,一袋饼干等于几袋牛肉干的重量?【解析】根据“一包巧克力的重量=两袋饼干的重量”与“4袋牛肉干的重量=一包巧克力的重量”可推出:两袋饼干的重量=4袋牛肉干的重量.因此,一袋饼干的重量=两袋牛肉干的重量.例2、一只菠萝的重量等于4根香蕉的重量,两只梨子的重量等于一只菠萝的重量,一只梨子的重量等于几根香蕉的重量?【解析】两只梨子等于一只菠萝等于四根香蕉,所以一只梨子等于两根香蕉.例3、一头象的重量等于4头牛的重量,一头牛的重量等于3匹小马的重量,一匹小马的重量等于3头小猪的重量.一头象的重量等于几头小猪的重量?【解析】根据“一头象的重量等于4头牛的重量”与“一头牛的重量等于3匹小马的重量”可推出:“一头象的重量等于12匹小马的重量”;而“一匹小马的重量等于3头小猪的重量”,因此,一头象的重量等于36头小猪的重量.例5、一只西瓜的重量等于两个菠萝的重量,1个菠萝的重量等于4个苹果的重量,1个苹果的重量等于两个橘子的重量.1只西瓜的重量等于几个橘子的重量?【解析】因为一个苹果的重量等于两个橘子的重量,一个菠萝的重量等于4个苹果的重量;所以一个菠萝的重量=4×2=8个橘子的重量,又因为一只西瓜的重量等于两个菠萝的重量;所以一只西瓜的重量=8×2=16个橘子的重量.例6、甲、乙、丙三人分别是一小、二小和三小的学生,在区运动会上他们分别获得跳高、跳远和垒球冠军.已知:二小的是跳远冠军;一小的不是垒球冠军,甲不是跳高冠军;乙既不是二小的也不是跳高冠军.问:他们三个人分别是哪个学校的?获得哪项冠军?【解析】由“二小的是跳远冠军”可知垒球、跳高冠军是一小或三小的;因为“一小的不是垒球冠军”,所以一小一定是跳高冠军,三小的是垒球冠军;由“甲不是跳远冠军”,“乙既不是二小的也不是跳高冠军”;可知,一小的甲是跳高冠军,二小的丙是跳远冠军,三小的乙是垒球冠军.实战演练➢课堂狙击1、△+○=25 △=○+○+○+○ △=( ) ○=( )【解析】△+○=25,△=○+○+○+○,则○+○+○+○+○=25,○=5,△=20.2、想想,填填.○×△=20 ○=△+△+△+△+△○=( ) △=( )【解析】○×△=20,○=△+△+△+△+△,则5×△×△=20,则△=2,○=10.3、□+□+□+△+△=52 □+□+△+△+△=48□=( ) △=( )【解析】□+□+□+△+△+□+□+△+△+△=52+48=100,则□+△=20,则△=8,□=12.4、○+○=□+□+□ □+□+□=△+△△+□+○=40△=( ) □=( ) ○=( )【解析】○+○=□+□+□=△+△,则○=△,△+□+○=40=4×□,则□=10,○=△=15.5、3包巧克力的重量等于两袋糖的的重量,12袋牛肉干的重量等于3包巧克力的重量,一袋糖的重量等于几袋牛肉干的重量?【解析】根据题干可得:3包巧克力的重量=两袋糖的重量,12袋牛肉干的重量=3包巧克力的重量,由此可得:2袋糖的重量=12袋牛肉干的重量;把上面得到的等式的两边同时除以2可得:1袋糖的重量=6袋牛肉干的重量6、一头牛一天吃草的重量和一只兔子9天吃草的重量相等,也和6只羊一天吃草的重量相等.已知一头牛每天吃青草18千克,一只兔子和一只羊一天共吃青草多少千克?【解析】设一头牛、一只兔子和一只羊一天吃草的重量分别为a、b、c,由题意得:a=9b ①;a=6c ①;a=18 ①;由①①得b=18÷9=2(千克);由①①得c=18÷6=3(千克);即:一只兔子和一只羊一天共吃青草2+3=5(千克);7、小兔、小猫、小狗、小猴和小鹿参加100米比赛,比赛结束后小猴说:“我比小猫跑得快.”小狗说:“小鹿在我前面冲过终点线.”小兔说:“我们的名次排在小猴前面,小狗在后面.”请根据它们的回答排出名次.【解析】小鹿,小狗,小兔,小猴,小猫.小猴说:“我比小猫跑得快.” => 猴在猫前面小狗说:“小鹿在我前面冲过终点.” => 鹿在狗前面小兔说:“我的名次在小猴前面,小狗后面.” => 可排出顺序狗、兔、猴=> 最终顺序鹿、狗、兔、猴、猫8、有三个女孩穿着崭新的连衣裙去参加游园会.一个穿花的,一个穿白的,一个穿红的.但不知哪一个姓王、哪一个姓李、哪一个姓刘.只知道姓刘的不喜欢穿红的,姓王的既不是穿红裙子,也不是穿花裙子.你能猜出这三个女孩各姓什么吗?【解析】姓王的既不是穿红的,也不是穿花的=> 姓王的穿白的;姓刘的不喜欢穿红的,姓王的穿白的=> 姓刘的穿花的;=> 姓李的穿红的.➢课后反击1、○+□=36 ○=□+□+□+□+□ ○=( ) □=( )【解析】○=( 6 ),□=( 30 ).2、□和○各代表几?□=○+○+○+○ ○×□=16 □=( ) ○=( ).【解析】□=( 2 ),○=( 8 ).3、○+△+□+□=10 △+□+△+□=12 △+○+□+○=12○=( ) □=( ) △=( )【解析】○=( 3 ),□=( 1 ),△=( 5 ).4、□+□=○+○+○ ○+○+○=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①=320○=( ) □=( ) ①=( )【解析】○=( 80 ),□=( 120 ),①=( 30 )5、一只小猪的重量等于6只鸡的重量,3只鸡的重量等于4只鸭的重量.一只小猪的重量等于几只鸭的重量?【解析】1只猪等于6÷3x4=8只鸭子.6、一只小猪的重量等于6只鸡的重量,3只鸡的重量等于4只鸭的重量,两只鸭的重量等于6条鱼的重量.问:两只小猪的重量等于几条鱼的重量?【解析】1只猪等于 6÷3x4=8只 鸭子;1只猪 8÷2x6=24条,两只猪:2x24=48条7、五个女孩并排坐着,甲坐在离乙、丙距离相等的座位上,丁坐在离甲、丙距离相等的座位上,戌坐在她两个姐姐之间.请问谁是戌的姐姐?【解析】如图,据题意可知,甲的位置在乙、丙的中间,丁在甲、丙的中间,戊坐在乙和甲的中间. 即她们的排列顺序是乙、戊、甲、丁、丙(也可倒过来),所以,乙和甲是戊的姐姐.1、下边是一个六位数乘以一个一位数的算式,不同的汉字表示不同的数,相同的汉字表示相同的数,其中的六位数是______ .(第一届小学“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 四年级 第1试)【解析】 小学希望杯赛 ×赛=999999 ,考察个位数字 赛×赛的个位数字是9,所以赛等于7或3;当赛=3时,小学希望杯赛=333333,但这六个不同的字应该表示不同的数字,舍去. 当赛=7时,小学希望杯赛=142857,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答案为142857.2、小明、小华和小新三人的家在同一街道,小明家在小华家西300米处,小新家在小明家东直击赛场400米处,则小华家和小新家相距______米(第三届小学“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 【解析】400-300=100(米)(1)学会对一个问题进行分析、推理;(2)利用我们的推理来解决一些较简单的问题;重点和难点突破:(1)理解每一个图形的代表的含义;(2)掌握推理的一般方法.➢本节课我学到了➢我需要努力的地方是重点回顾名师点拨学霸经验。

第九单元《简单的推理》教案

第九单元《简单的推理》教案
b.类比推理:根据相似性,从已知事物推出未知事物。
c.演绎推理:从一般性原理推出特殊性结论。
(4)运用推理解决实际问题,如:猜数字、找出规律等。
二、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够运用归纳、类比、演绎等推理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其能从具体实例中发现规律,培养其抽象思维能力。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推理的基本概念。推理是一种从已知信息得出结论的过程。它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案例,了解推理在实际中的应用,以及它如何帮助我们解决问题。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归纳、类比、演绎这三个推理方法。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3.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学语言表达推理过程,提高其数学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
5.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其运用不同的推理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6.培养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推理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和解决,提高其数学应用能力。
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首先,对于难点的讲解,我可能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反馈,以便调整讲解的深度和速度。其次,在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中,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我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我会尝试以下改进措施:
1.增加课堂互动,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3)用数学语言表达推理过程,并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举例解释:
-对于归纳推理,难点在于如何从多个特例中抽象出一般性规律,学生需要学会观察、分析、归纳。

小学数学教案学会简单的数学推理

小学数学教案学会简单的数学推理

小学数学教案学会简单的数学推理【教案一】教学目标:学习简单的数学推理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内容:一年级:数数、比较大小、加减法、找规律等内容。

二年级:进一步加深加减法的理解,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问题解决。

三年级:学习乘法和除法,通过实例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推理。

四年级:学习分数和小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一年级:数字卡片、计数棒、计算器。

二年级:算术题卡片、逻辑思维练习题。

三年级:乘法表、实物物品。

四年级:分数卡片、小数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年级:1. 数数和比较大小:- 教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学生用计数棒进行相应的表示,并比较大小。

- 引导学生发现数字之间的规律,如1比0大,2比1大,以此类推。

2. 加法和减法:- 教师通过实物物品或计算器演示加法和减法的运算过程,让学生理解运算的含义。

- 引导学生找出数字之间的规律,如加法中,两个正整数相加结果会比两个加数都大;减法中,被减数要大于减数。

二年级:1. 加减法推理:- 教师提供一些算术题,让学生根据已有的题目进行推理,解决类似的问题。

- 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推理规律,如加法中两个正整数相等时,相加的结果也相等。

2. 逻辑思维练习:- 教师出示一些逻辑思维练习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推理。

- 鼓励学生尝试不同的推理方法,找到解答问题的有效方法。

三年级:1. 乘法推理:- 教师出示乘法表,让学生观察其中的规律,发现数字之间的关系。

- 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乘法表进行推理,解决类似的问题。

2. 数学推理实践:- 教师提供一些实物物品,让学生通过实践进行数学推理。

- 引导学生总结出一些乘法的规律,如任意一个数乘以0都等于0,任意一个数乘以1都等于它本身。

四年级:1. 分数和小数:- 教师出示一些分数和小数的例子,让学生观察其中的规律,理解其概念。

- 引导学生进行简单的分数和小数运算,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

2. 数学推理游戏:- 教师设计一些数学推理游戏,让学生进行参与和解决问题。

小学奥数逻辑推理教案

小学奥数逻辑推理教案

小学奥数逻辑推理教案标题: 小学奥数逻辑推理教案学段: 小学(适用于4-6年级)目标:1.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资源:1. 奥数逻辑推理题目集2. 黑板/白板和彩色粉笔/马克笔3. 小组活动所需的计时器和奖励系统教学过程:引入(5分钟)1. 在黑板上写下“逻辑推理”,并与学生讨论他们对这个词的理解。

2. 引导学生思考逻辑推理在日常生活和数学中的应用。

讲解(15分钟)1. 介绍逻辑推理的基本概念,例如:前提、推理、结论等。

2. 解释逻辑推理在数学中的重要性,例如:解决数学问题、证明数学定理等。

示范(15分钟)1. 给学生展示一道适合小学生的奥数逻辑推理题目,并解答问题的思路。

2. 强调解决问题时的逻辑思维过程,例如:观察、分析、归纳、推理等。

练习(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4-5人。

2. 发放适合小学生的奥数逻辑推理题目集。

3. 每组学生共同讨论并解答题目,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4. 每组完成后,教师检查答案并给予反馈。

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重点和要点。

2. 强调逻辑推理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逻辑思维。

3. 鼓励学生继续练习和探索逻辑推理的技巧。

扩展活动:1. 鼓励学生参加校内或校际的奥数比赛,提供更多奥数逻辑推理题目挑战学生。

2. 组织学生进行逻辑推理游戏,如“推理谜题”、“逻辑填空”等,以增强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评估方式: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能力。

2. 检查学生对逻辑推理题目的解答正确率和解题思路的合理性。

注意事项:1. 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2. 确保题目难度适应学生的年级和能力水平。

3. 提供必要的提示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解答问题。

以上教案旨在帮助小学生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并应用于奥数学习中。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的教学要求,可以适当调整教学过程和活动。

《简单的推理》教案

《简单的推理》教案

《简单的推理》教案课时目标知识与能力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推理知识,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能进行含有三个条件的简单推理。

过程与方法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辅助推理,学会简单的推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让学生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初步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

教学难点学会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进行数学表达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媒体选择PPT教学活动提问,师生讨论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游戏导入玩一个猜弹珠的游戏。

(1)师拿出一颗黑珠子,一颗白珠子,两只手各藏一颗。

①现在你能猜出我左手拿的是白珠子还是黑珠子吗?生猜。

②你确定吗?你是怎么知道?生可能会说:“猜的”③其他人是猜的吗?不能确定,是吗?(2)现在老师给你们一个提示:左手拿的不是白珠子。

①现在能猜出左手拿的是什么?可能有学生会说:“黑珠子。

”②确定吗?能说说你的理由吗?学生回答。

③那现在你能猜出右手拿的是白珠子还是黑珠子呢?确定吗?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回答。

小结:像这样根据一些提示,得出一些结论,这样的方法叫推理。

板书:简单的推理(1)。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1)教学例1①他们分别拿的是什么书?出示:语文、数学、品德与生活三本书。

小红:我拿的是语文书。

小丽:我拿的不是数学书。

小刚拿的是什么书?②你看懂了什么?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小丽拿的是品德与生活书,小刚拿的是数学书。

③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一定是品德与生活书,那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

④你们听明白了吗?有问题要问吗?⑤问: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为什么一定是品德与生活书,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一定是品德书,最后小刚拿的只能是数学书了。

⑥谁能完整地说一下过程?因为小红说自己拿的是语文书,剩下的就只有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书。

小丽拿的不是数学书,一定是品德与生活书,所以小刚拿的是数学书。

推理小学数学教案推理

推理小学数学教案推理

推理小学数学教案推理
主题: 推理与逻辑
目标:
1.学生能够运用推理和逻辑思维解决数学问题
2.学生能够分析问题、找出规律并得出结论
3.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推理和逻辑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
1.推理和逻辑的基本概念
2.推理和逻辑思维在数学中的应用
3.推理和逻辑思维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步骤: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道简单的数学推理题目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激发学生对推理和逻辑的认识和学习兴趣。

2. 概念讲解: 介绍推理和逻辑的基本概念,如前提,推断,结论等,并通过示例讲解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3. 练习: 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练习,通过分析问题,找出规律并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4. 应用: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应用推理和逻辑思维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5. 总结: 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推理和逻辑思维在数学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加练习,提高自己的推理能力。

作业: 让学生回家完成一些相关练习题,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并督促他们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扩展: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数学推理比赛或者参与推理游戏,提高他们的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

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听取学生的反馈以及批改作业来评价学生对推理和逻辑的掌握情况,并针对性地指导学生的学习和提高。

简单的推理教案

简单的推理教案

简单的推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简单的推理》。

具体内容包括:根据已知条件,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找出规律,并进行简单的推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能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找出规律。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归纳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简单的推理方法,能够根据已知条件进行推理,找出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黑板、粉笔学具:练习本、笔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一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其中的规律。

例如:展示三张图片,分别是红、蓝、绿的三角形,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共同特征。

2. 例题讲解:教师出示例题:已知三个小球,一个红球、一个蓝球和一个绿球,请学生推理出哪个球是绿的。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红球和蓝球不在同一个位置,绿球在第三个位置。

3. 随堂练习:教师出示练习题:已知三个小球,一个红球、一个蓝球和一个绿球,请学生推理出哪个球是绿的。

5. 课堂拓展:教师出示一组更多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比较,找出其中的规律,并进行推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简单的推理已知条件:红球、蓝球、绿球推理过程:观察、比较、找出规律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已知三个小球,一个红球、一个蓝球和一个绿球,请推理出哪个球是绿的。

答案: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红球和蓝球不在同一个位置,绿球在第三个位置。

2. 已知四个小球,一个红球、一个蓝球、一个绿球和一个黄球,请推理出哪个球是黄的。

答案: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红球和蓝球不在同一个位置,绿球在第三个位置,黄球在第四个位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布置更多的类似题目,让学生课后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同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各自的推理方法,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细节重点关注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简单的推理》。

小学奥数之逻辑推理问题讲课教案

小学奥数之逻辑推理问题讲课教案

小学奥数之逻辑推理问题专项练习:逻辑推理1、奥数逻辑推理问题:根据题目中条件并综合运用数学知识、生活常识金兴逻辑推理进而得出某些结论。

2、解题思路:分析条件找到突破口,在解题过程中往往需要用到排除法和反证法,进行合理推理,最后得出正确判断。

3、推理能力可以再实践过程中锻炼培养,要结合生活常识、数的性质、数量关系和数学规律寻找隐蔽条件。

典型例题1、小华和甲、乙、丙、丁四个同学一起参加象棋比赛。

每两人要比赛一盘。

到现在为止,小华已经比赛了4盘。

甲赛了3盘,乙赛了两盘,丁赛了1盘。

丙赛了几盘?练习1、A先生和A太太以及三对夫妻举行了一次家庭晚会。

规定每两人最多握手一次,但不和自己的妻子握手,握手完毕后。

A先生问了每个人(包括他妻子)握手几次,令他惊讶的是每人答复的数字各不相同,那么A太太握了几次手?典型例题2、如图所示:该图是同一个标有1,2,3,4,5,6的小正方体的三种不同的摆法。

图中正方体三个朝左的一面的数字之积是多少?(1)(2)(3)练习:1、将红、黄、蓝、白、黑、绿六种颜色分别涂在正方体各面上(每一面只涂一种颜色)。

现有涂色方式完全一样的相同的四块小正方体,把他们拼成长方体(如下图所示),每个小正方体红色面的对面涂得是什么颜色、黄色对面呢?黑色对面呢?2、如图所示,每个正方体的6个面分别写着数字1-6,并且任意两个相对的面上所写的两个数之和都等于7,把这样的5个正方体一个挨着一个连接起来以后,紧挨着的两个面上的数字之和等于8,图中写“?”的这个面上的数字是多少?典型例题三、某班44人,从ABCDE无谓候选人中选举班长。

A得选票23张,B得选票占第二位,CD得票相同,E的选票最少,只得了4票,那么B得选票多少张?练习1、某商品编号是一个三位数,现有5个三位数:874,765,123,364,925.其中每一个数与商品编号恰好在同一数位上有一个相同的数字,这这个商品编号是多少?2、某楼住着四个女孩和两个男孩,他们的年龄各不相同,最大的10岁,最小的4岁,最大的男孩比最小的女孩大4岁,最大的女孩也比最小的男孩大四岁,最大的男孩几岁?3、小明将玻璃球放进大小两个盒子中,大盒子装12个玻璃球,小盒子装5个玻璃球,正好装完。

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简单推理教案

四年级奥数举一反三简单推理教案

第2讲: 简单推理学生姓名年级 四 授课教师 备课时间教 学 目 标学会推理重、 难考 点推理要有条理,有逻辑。

教学内容一、知识要点 解答推理问题,要从许多条件中找出关键条件作为推理的突破口。

推理要有条理地进行,要充分利用已经得出的结论,作为进一步推理的依据。

【例题1】 一包巧克力的重量等于两袋饼干的重量,4袋牛肉干的重等于一包巧克力的重量,一袋饼干等于几袋牛肉干的重量?【思路导航】根据“一包巧克力的重量=两袋饼干的重量”与“4袋牛肉干的重量=一包巧克力的重量”可推出:两袋饼干的重量=4袋牛肉干的重量。

因此,一袋饼干的重量=两袋牛肉干的重量。

练习1:(1)一只菠萝的重量等于4根香蕉的重量,两只梨子的重量等于一只菠萝的重量,一只梨子的重量等于几根香蕉的重量(2)3包巧克力的重量等于两袋糖的的重量,12袋牛肉干的重量等于3包巧克力的重量,一袋糖的重量等于几袋牛肉干的重量【例题2】一头象的重量等于4头牛的重量,一头牛的重量等于3匹小马的重量,一匹小马的重量等于3头小猪的重量。

一头象的重量等于几头小猪的重量?【思路导航】根据“一头象的重量等于4头牛的重量”与“一头牛的重量等于3匹小马的重量”可推出:“一头象的重量等于12匹小马的重量”,而“一匹基础狂记例题狂学小马的重量等于3头小猪的重量”,因此,一头象的重量等于36头小猪的重量。

练习2:(1)一只西瓜的重量等于两个菠萝的重量,1个菠萝的重量等于4个苹果的重量,1个苹果的重量等于两个橘子的重量。

1只西瓜的重量等于几个橘子的重量(2)一头牛一天吃草的重量和一只兔子9天吃草的重量相等,也和6只羊一天吃草的重量相等。

已知一头牛每天吃青草18千克,一只兔子和一只羊一天共吃青草多少千克【例题3】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与□各代表多少?○+○+○=18○+□=10【思路导航】在第一个算式中,3个○相加的和是18,所以○代表的数是:18÷3=6,又由第二个算式可求出□代表的数是:10-6=4.练习3:(1)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与△各代表多少?□+□+□+□=32 △-□=20(2)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与□各代表多少?○+○+○=15 ○+○+□+□+□=40【例题4】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与△各代表多少?△-○=2 ○+○+△+△+△=56【思路导航】由第一个算式可知,△比○多2;如果将第二个算式的○都换成△,那么5个△=56+2×2,△=12,再由第一个算式可知,○=12-2=10.练习4:(1)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与○各代表多少?□-○=8 □+□+○+○=20(2)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与○各代表多少?△+△+△+○+○=78 △+△+○+○+○=72【例题5】甲、乙、丙三人分别是一小、二小和三小的学生,在区运动会上他们分别获得跳高、跳远和垒球冠军。

四年级数学奥数教案

四年级数学奥数教案

四年级数学奥数教案【篇一:小学四年级奥数—逻辑推理】小学四年级数学逻辑推理(例题详解)例1 对某班同学进行了调查,知道如下情况:①有哥哥的人没有姐姐;②没有哥哥的人有弟弟;③有弟弟的人有妹妹。

试问:(1)有姐姐的人一定没有哥哥,对吗?(2)有弟弟的人一定没有哥哥,对吗?(3)没有哥哥的人一定有妹妹,对吗?解答:根据条件①得到(1)是对的;“有弟弟且有哥哥”并不与①②③矛盾,因此得到(2)是不对的;根据条件②③得到(3)是对的;例2 有甲、乙、丙、丁四人同住在一座四层的楼房里,他们之中有工程师、工人、教师和医生.如果已知:①甲比乙住的楼层高,比丙住的楼层低,丁住第四层;②医生住在教师的楼上,在工人的楼下,工程师住最低层。

试问:甲、乙、丙、丁各住在这座楼的几层?各自的职业是什么?解答 (1)由已知条件,丁住在第四层,是最高层,于是甲、乙、丙只能住在1,2,3这三层之中了.因为条件①还告诉我们,“甲比乙住的高”比“丙住的低”,所以甲肯定住在第二层,而丙住在第三层,乙住在第一层.(2)由条件②知道,工程师住在最低层,说明工程师是住在一层.那么,医生、教师、工人一定住在2,3,4层,条件②还告诉我们,“医生住在教师的楼上”.这说明医生不是住三层就是住四层,又由于“医生住在工人的楼下,”所以医生只能住在三层.工人住在四层,教师住在二层了.我们把(1)与(2)联系起来,就得到最后的答案:甲:教师,住二层;乙:工程师,住一层;丙:医生,住三层;丁:工人,住四层.例3 徐、王、陈、赵四位师傅分别是工厂的木工、车工、电工和钳工,他们都是象棋迷。

(1)木工只和车工下棋,而且总是输给车工(2)王、陈两位是邻居;(3)陈师傅与电工下棋互有胜负;(4)徐师傅比赵师师傅下得好;(5)木工的例4:卢刚、丁飞和陈瑜,一位是工程师,一位是医生,一位是飞行员。

现在只知道:卢刚和医生不同岁;医生比丁飞年龄小,陈瑜比飞行员年龄大。

问:谁是工程师、谁是医生、谁是飞行员?解析:因为卢刚和医生不同岁,医生比丁飞年龄小,可以判断卢刚和丁飞不是医生,所以陈瑜是医生。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简单的数学推理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简单的数学推理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认识简单的数学推理教案:认识简单的数学推理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1. 认识数学推理的基本概念;2. 理解简单的数学推理过程;3. 运用数学推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2. 教具:黑板、粉笔、教学卡片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使用实物或图片引发学生对数学推理的兴趣,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数学推理吗?它有什么作用呢?”2. 引导学习通过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引导,逐渐引导学生认识数学推理的概念,并举例解释其应用场景。

3. 学习数学推理的方法a. 逐一介绍数学推理的常用方法,如归纳法、演绎法等;b. 针对每种方法,通过具体例子向学生展示推理过程,并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4. 练习分发教学卡片,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数学推理方法解决其中的问题,并进行互相交流和讨论。

5. 拓展应用将数学推理应用于实际问题,如给出一组数列,要求学生根据已有的规律推理出下一个数,并解释推理过程。

6. 总结归纳帮助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数学推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实践。

四、课堂作业布置一些题目,要求学生运用数学推理的方法解答,并将答案写在作业本上。

五、教学反思通过课堂观察和学生的表现,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并对下一节课的教学进行调整和准备。

六、延伸学习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实践活动,进一步拓展对数学推理的认识和运用能力。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学生认识简单的数学推理,提高他们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祝教学顺利!。

(教案)第15讲:简单推理

(教案)第15讲:简单推理
答:是绿色的球。
(三)例题5(选讲):
欧拉、米德、阿派三人分离是一班、二班、三班的学生,在校运动会上他们分离获得跳高、跳远和铅球冠军。已知:二班的是跳远冠军;一班的不是铅球冠军;欧拉不是跳高冠军;米德既不是二班的,也不是跳高冠军。他们三个人分离是哪个班的?获得哪项冠军?
师:芭啦啦小学刚刚举行了运动会,这不欧拉、米德、阿派三人每人分离获得了一个奖项的冠军,但阿尔法在统计的时候,没有统计清晰,你们能协助他统计清晰吗?
师:相信学生们都有梦想,不知道你们有没有什么梦想?
生:(学生回答)
师:芭啦啦小学的学生们也有很大的梦想,有的当上了翱翔员,有的当上了战士,有的呢当上了教师,想知道他们分离是谁吗?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师:仔细看见,看看你能找到哪些实用的信息。
生:“欧拉和教师不同岁,教师比米德年龄小”。
师:从这个条件,我们可以判断出什么?
生:(自由发言)
师:为证实你们的判断,现在教师这里也有一张红桃、两张黑桃共三张牌。谁想上来试一试。
(学生上台尝试。教师按照上面例题给两张牌给两人,然后让学生自己判断)
师:谁来说说,刚才你们是怎么想的?(学生尝试后,容易讲解过程。)
生1:刚才我手里面,教师给我的是黑桃,所以我不决定下面的一张究竟是黑桃还是红桃?
师:我们一起看看是不是这样的呢?
【课件出示例题四,教师配合学生演示思路的变化过程,协助学生理解。】
板书:
答:红盒>黑盒>蓝盒>黄盒>白盒,红盒最大,白盒最小。
练习4:(7分)
分析:
由“红球比黄球重,比蓝球轻”可知蓝球>红球>黄球;又因为“绿球比黄球重,比红球轻”可知蓝球>红球>绿球>黄球,所以分量排在第三位的是绿色的球。
生:“卡尔的编号与这五位运动员的编号恰好在同一数位上有一个相同的数字。”

小学四年级《简单推理》数学教案

小学四年级《简单推理》数学教案

小学四年级《简单推理》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猜测和实验等活动,感受到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培养初步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教学准备:红、黄、蓝星星各一颗(纸星星)课件、纸条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猜神秘嘉宾2、验证——出示柯南图片二、新知教学1、2个条件(1)师:现在柯南手里有两颗智慧星,一颗红的和一颗黄的。

出示:左手藏的不是红星星。

你能根据这个信息确定柯南左手和右手分别藏的是什么吗?你是怎么想的?师:尽管小朋友思路不同,但都用上了“不是……就是……”这样的词语。

教师小结推理方法:我们在进行简单推理的时候,可以根据提示排除一个确定另一个。

(2)快速抢答,猜一猜课件出示:小兔和小猫在玩捉迷藏,躲在房子后面的不是小猫,就是?星期天小头爸爸带大头儿子去吃肯德基,不是在白天,就是在?小明生日了,爸爸妈妈给他买了皮球和小汽车,皮球不是爸爸送的,就是?2、3个条件师:其实柯南带来的星星里还有秘密呢,想知道吗?课件出示:红、黄、蓝星星各是一个数:9、22、30红:我不是22黄:我不是22,也不是9蓝:师:现在你能确定吗?独立思考——同桌互相说。

(2)反馈交流:师:你觉得这里的那条信息能够直接确定一个数?为什么第一句不能马上确定一个数?师小结推理方法:当我们碰到一些复杂的推理时,可以先找出关键句,然后根据提示排除一些情况,使问题变得简单。

(3)如果黄星星说:我的个位和十位上的数的和是3,你会从哪句开始分析。

为什么?3、送儿歌“我是一名小侦探,根据线索猜得准,能确定的先确定,确定哪个先排除,剩下越少越好猜。

从这首儿歌你知道了什么?教学反思:这节课,陈老师通过两个猜测使学生感受简单推理的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很好地掌握了简单推理的思维方法。

让学生学习有趣味的数学,并让他们及时地学以致用,这正是当前的新课程理念。

老师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学生们表现出浓厚的学习兴趣和高昂的学习热情,营造了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气氛活跃、和谐。

小学奥数求数推理教案模板

小学奥数求数推理教案模板

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求数推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对象:小学四年级学生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相关的求数推理题目若干。

3. 学生用纸和笔。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通过一个简单的数学问题引入求数推理的概念,如:“一个数加上10等于20,这个数是多少?”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总结并解释求数推理的含义。

二、基本概念讲解1. 教师讲解求数推理的基本方法,如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等。

2. 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运用这些方法解决求数推理问题。

三、实践练习1. 教师出示几个简单的求数推理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

2. 学生完成后,教师逐一检查并讲解正确答案。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求数推理方法。

2. 强调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运用这些方法解决问题。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所学的求数推理方法,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进行补充和讲解。

二、难度提升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难度较高的求数推理题目,让学生合作完成。

2. 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三、拓展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与求数推理相关的趣味题目,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

2. 学生积极参与,教师给予鼓励和表扬。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的求数推理方法,强调解题技巧。

2.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1. 教师在讲解求数推理方法时,要注重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更容易理解。

2. 在课堂练习中,教师要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3. 课后作业要适量,避免给学生带来过大的压力。

4.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奥数简单推理
练习
简单推理
基础卷
1、1台电脑的价钱和3台电视机的价钱相等,6台DVD机的价钱也等于1台电脑的价钱,几台DVD机的价钱等于1台电视机的价钱?
2、1个柚子的质量等于3个苹果的质量,2个哈密瓜的质量等于18个苹果的质量,那么1个哈密瓜的质量等于几个柚子的质量?
3、1桶水,全部倒入盆中,需3个盆;1盆水全部倒入大杯中,需4个大杯;1大杯谁全部倒入小杯中,需2个小杯。

那么1桶水全部倒入小杯中,共需多少个小杯?
4、2头猪可以换6只羊,2只羊可以换16只公鸡,3只公鸡可以换36只小鸡。

如果拿1头猪直接换小鸡,共可换多少只?
5、1头象的质量等于4头牛的质量,1头牛的质量等于3匹小马的质量,1匹小马的质量等于3头小猪的质量,2头象的质量等于几头小猪的质量?
6、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和□各代表多少?
☆+☆=36
□+☆+□=38
☆=( )
□=( )
提高卷
1、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和☆各代表多少?
○+○+○+☆=☆+☆
☆-○=56
☆=( )
○=( )
2、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和□各代表多少?
○+○+○+□+□=69
□+□+□+○+○=66
○=( )
□=( )
3、根据下面两个算式,求☆和△各代表多少?
△+△+△=☆+☆
☆+△=15
☆=( )
△=( )
4、红皮球比白皮球大,蓝皮球比黄皮球大,但比绿皮球小,黄皮球比白皮球大,绿皮球比红皮球小。

请你从小到大排出各种皮球的顺序。

5、林林、小华、小叶、叮叮举行200米赛跑比赛,比赛结束后,小叶说:“我比小华跑得快。

”林林说:“我比小华跑得慢。

”叮叮说:“我前面有2个人。

”请根据他们的回答排出名次。

6、甲、乙、丙、丁与小红五位同学一起比赛围棋,每两人都要比赛一盘。

到现在为止,甲赛了4盘,乙赛了3盘,丙赛了2盘,丁赛了1盘,问小红已经赛了几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