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文学与美国梦
破灭的_美国梦_浅谈美国文学中的悲剧性_美国梦_主题

收稿日期:2004-03-31作者简介:史 敏(1970~),女,安徽全椒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教师,文学硕士,研究方向为美国文学、西方文论、批评理论。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3期Journal of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 tyNo.3,2004破灭的/美国梦0)))浅谈美国文学中的悲剧性/美国梦0主题史 敏(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外语系,广东广州 510665)摘 要:/美国梦0源于英国对美国的殖民时期,发展于19世纪。
它认为每一个人,不管他的出身如何,只要努力奋斗,就一定会获得成功。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许多人并不能实现他们的/美国梦0,有的人甚至以死亡结局。
5马丁#伊登6、5了不起的盖茨比6和5美国悲剧6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角度揭示了/美国梦0的腐朽和破灭。
关键词:美国梦;美国悲剧;杰克#伦敦;斯格特#菲茨杰拉德;西奥多#德莱塞中图分类号:Ñ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02X (2004)03-0066-05一、/美国梦0的缘起美国思想家富兰克林(Benja min Franklin,1706~1790)以自己怀揣一元钱独闯天下艰苦创业的成功经历有说服力地阐释了美国文学中/从破衣烂衫到腰缠万贯0的/美国梦0的实现。
/美国梦0的实现是富兰克林5自传6(The Autobiography)中一贯的主题,表现了美国建国初期发愤图强,乐观向上的美国人的象征。
1776年,托马斯#杰弗逊(Thomas Jefferson,1743~1862)就在5独立宣言6(The Declaration of Inde -pendence)中写到,/We hold these truths to be self-ev-i dent,that all men are ereated equal,that they are endo wed by their creator with certain unalienable rights,that a mong these are life,liberty and the pursuit of happiness,0[1]这个追求自由和幸福的要求可以追溯到美国文明的开端,追溯到第一批移民。
美国文学的“美国梦”情结

美国文学的“美国梦”情结作者:杨君来源:《消费导刊》2009年第22期[摘要]本文就“美国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及在不同历史时期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美国梦”进行初步探讨,旨在从历史与文学角度对“美国梦”的演变过程作一番追溯与总结。
[关键词]美国梦美国文学情结每个具有独特文化传统的国家和民族的文学都有自己的情结。
对于美国文学来说,这个情结就是“美国梦”。
本文就“美国梦”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及在不同历史时期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美国梦”进行初步探讨,旨在从历史与文学角度对“美国梦”的演变过程作一番追溯与总结。
一、金色“伊甸园”中玫瑰盛开“美国梦”是一个被众多美国人普遍信仰的理想主义信念,是对机会均等、人人都有成功希望和创造奇迹可能性的乐观自信。
它像是神圣的伊甸园中盛开的绚丽的玫瑰花,令人们无限向往。
300多年前,一群饱受宗教迫害的清教徒离开了世袭制度盛行的欧洲大陆,将自己放逐到了美利坚,想要在这块美丽的“新大陆”上建立一个完美的“伊甸园”。
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西部“淘金潮”的出现,也为“美国梦”抹上了浓厚的金黄色彩。
人们越发相信:只要靠自己的努力奋斗,人人都可以获取成功。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著名的政治家、科学家、外交家和文学家----本杰明富兰克林。
他用自己的怀揣一元钱独闯天下艰苦创业的成功经历完美的阐释了美国文学中“从破衣烂衫到腰缠万贯”的“美国梦”的实现。
富兰克林在《自传》中强调的自力更生、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的现代精神,构建了美国人自我奋斗的传统。
这种精神恰好符合当时美洲新大陆的需要,它驱使一代又一代美国人,凭借个人奋斗的魔力去创建美洲土地上的“伊甸园”。
19世纪中后期,以惠特曼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文学,以粗犷的豪情和热烈的梦想歌唱美国。
其代表作《自我之歌》全篇歌颂的“自我”既是诗人又大于诗人,是具有美国民族特征和民主理想的巨人形象。
这些作品向世人宣告:只要勤奋、乐观、有志向、有信心,任何人都可以在美国获得成功。
通过《了不起的盖茨比》讨论美国梦的含义

了不起的盖茨比与美国梦简介《了不起的盖茨比》是美国作家菲茨杰拉德于1925年出版的一部小说,被认为是20世纪美国文学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情节和主题入手,探讨其中关于美国梦的含义和意义。
1. 美国梦的定义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美国梦的定义。
美国梦是指每个人都有机会在美国通过努力工作和自由选择来追求自己的成功、财富和幸福。
这一理念在美国历史上扮演着重要角色,并深深影响着整个社会。
2. 主人公盖茨比与美国梦盖茨比是小说中一个神秘而富有的年轻人,他以追求爱情及物质成功为目标,展现了对于美国梦的追求。
通过他塑造出来的形象,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梦在现实生活中可能面临的挑战和困惑。
3. 物质繁荣与空虚小说揭示了20世纪二十年代的物质繁荣和人们对财富的追逐。
然而,这也带来了美国梦背后的空虚和虚假。
通过盖茨比身上的形象,作者向读者暗示了物质得失对个人幸福感所带来的影响。
4. 社会阶层与无法逾越的鸿沟小说中描绘了当时美国社会严重分化、阶级差距明显的现象。
尽管美国梦宣扬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但实际上社会阶层仍然是无法轻易逾越的鸿沟。
盖茨比作为一个农民家庭出身的人,在社会地位上一直面临困扰。
5. 爱情与背叛小说中,盖茨比对于女主角戴西深深地爱着,并将她视为实现他美国梦的象征。
然而,这段爱情最终以背叛收场。
这一细节反映了美国梦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充满着不确定性和矛盾。
6. 对美国梦的反思与启示通过《了不起的盖茨比》,菲茨杰拉德暗示了对美国梦的反思。
小说展现了虚假繁荣背后的现实和社会阶层固化,同时也呼吁人们在追求成功与财富的过程中不要忽略爱情和内在的幸福感。
结论通过《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本小说,我们可以看到美国梦并非一蹴而就。
它是一个持续发展和不断追求的过程,并且其实质可能因个人观点和境遇而有所不同。
这部小说引发了对美国梦的深入思考和讨论,使得读者们反思人生价值观、社会理想以及追求真正幸福的方法。
注:以上内容为本文关于《了不起的盖茨比》用于讨论美国梦含义所编写,仅供参考。
从美国文学分析美国梦的发展变化

从美国文学分析美国梦的发展变化作者:原雪来源:《报刊荟萃(下)》2017年第06期摘要:美国梦又称为美国神话,是每位美国人心中坚定的理想信念。
带着美国梦的激励,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克服重重困难、勇往直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与此同时,美国梦也为美国文学提供了特殊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素材。
另一方面,美国文学作品也映射了美国梦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美国梦;美国文学;发展变化一、引言每个国家在文学发展过程中都有其特殊的文化情结,这些不同的情结影响了文学的创作背景与主题思想等。
对于美国文学而言,美国梦便是它的独特情结所在。
在美国梦的影响下,美国人一直坚信:只要通过个人的努力就一定可以实现人生的理想,完成既定目标,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样的信仰也因此激励着世世代代的美国人不断努力奋斗。
美国梦在美国历史上经历了萌芽、进展、反转与幻灭等阶段,这些不同的阶段始终贯穿在美国文学作品之中,为美国文学作品提供了历史背景,与此同时,这些文学作品也映射了美国梦的发展变化。
二、美国梦的内涵美国梦是每位美国人民都坚信不疑的理想信念,它支撑着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度过重重难关。
美国梦作为美国理想、美国神话和美国精神,伴随着整个美利坚民族文学的发展,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而它自身也是一个容纳着正面与负面双重影响的矛盾统一体。
关于美国梦的含义,长期以来学术界意见不一,但总体看来,美国梦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
从广义上讲,美国梦指的是美国“民主、平等、自由”的国家理想,包含了美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从狭义上讲,它指的是个人通过自我奋斗而获得成功的梦想,即每个人只要努力拼搏、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就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而这一切都与个人的社会出身和血统毫无关联。
这正如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对美国梦解释的那样:“任何人,不管他出身如何,也不管他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更不管他有何种得天独厚的机遇……他有权生存,有权工作,有权活出自我,有权依自身先天和后天条件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从美国文学看美国梦的兴衰

如果说有一种精神始终贯穿于美国历史, 那便是"美国梦" 美国人相信, . 即便是出身贫寒卑微, 也可以通过自身本文选取美国文学中三部著名作品分析了美国历史上三个阶段美国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梦的形式, 剖析了美国梦从兴起走向衰落的原因.第一阶段"乐观主义" 选取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为代表. 富兰克林既相信社会秩序又信奉人有自然赋予的权利, 既渴望社会安定又向往为革命献身, 这种矛盾的信"金钱崇拜" 选取西奥多德莱塞的念及乐观主义思想正是美国梦开始时期也是上升时期的美国精神的写照.第二阶段《嘉莉妹妹》为代表. 从嘉莉妹妹身上可以看出对金钱的崇拜狂热已成为这一时期的美国精神.第三阶段"美国梦的幻灭" 选取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为代表.主人公盖茨比爱情梦想的破灭也暗示着美国梦正逐渐走向衰败.本文最后分析了美国梦由上升走向幻灭的原因. 关键词美国梦乐观主义金钱崇拜幻灭(2010 03-265-02 ) 文章编号1671-0703一, 简介如果说有一种精神始终贯穿于美国历史, 那便是"美国梦" .美国人相信, 即便是出身贫寒卑微, 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从一贫如洗到腰缠万贯, 从穷小子到百万富翁, 白手起家的发迹史一直是巨头大亨们津津乐道的传奇.不同的历史时期, 美国梦也有着不同的主题.而相同的是,美国梦就像一根红线若隐若现于美国文学之中, 把美国文学串连起来.事实上, 18 世纪新英格兰移民们乘坐从"五月花号" 穿早期的越大西洋来到马里兰的时候,美国梦就已悄悄萌芽. 美国土地广袤, 人口稀少, 移民们欣喜地发现这片新大陆正是他们梦想乐土.这些移民们, 其中大部分为清教徒. 作为"上帝的选民"他们基于, 《圣经》的教诲, 决意在这片新的土地上建造心伊甸园.他们谨遵严格的宗教道德—清教信条,给美国带来了一种新的价值观生活哲学——精神.殖民生活的艰辛环境的恶劣始终未能挫败他们的斗志, 在生存的严酷斗争中他们反而更加坚强, 随时准备迎接生活不幸失败.清教徒的这种精神也正是美国人积极乐观, 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的根源.伴随着18 世纪末19 世纪初多处金矿在加利福尼亚的发现, 美国了一股"淘金" 的热潮. "淘金热" 对西进运动美国西部的开发产生了极大的刺激,而西进运动不仅仅意味着美国领土面积的扩大, 而且使商品经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北美得以广泛传播.这一传播最直接的影响便是人们对金钱观念的变化. 人们对金钱的欲望开始膨胀, 对金钱不择手段的追求成为很多美国人的人生信条. "金成为这一时期的关键词. 钱崇拜"19 世纪下半叶,伴随着内战的结束南方重建的展开, 美国进入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历史阶段.这一时期, 是近代美国向现代美国转变的历史时期, 也是美国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变,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工业蓬勃发展, 城市化进入高渡的时期.这一时期的美国, 潮, 科技水平迅速提高, 整个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发展速度广度在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亦为罕见.然而, 经济上的繁荣掩盖不了人们内心对现实的深深忧虑. 人们对社会迅猛发展所带来的诸多社会问题深感不安,一种悲观的情绪正在悄悄蔓延.这一时期被称为"镀金时代" . 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许多美国的年20 世纪初, 轻人怀着美好的愿望激情投身于这次战争.然而在战场上, 他们目睹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灾难, 饱受战争的折磨. 面对现实, 他们深深感到"拯救世界民主" 的口号只不过是当初美国政府用来迷惑人民为帝国主义战争卖命的虚伪幌子而已. 他们深知上当受骗, 流露出厌战情绪. 他们因美好的理想化为泡影, 心里受到无法医治的巨大创伤.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他们不再相信政治, 却又因找不到新的可靠的精神支柱而处于一种悲观, 失望, 彷徨, 忧虑, 迷惘的精神状态之中,昔日的美国梦正像一个美丽的肥皂泡慢慢破灭.二, 乐观主义与《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清教徒们梦想着用战无不胜的勇气坚定的信念重新找回失去的天堂. 有了这样的使命感, 他们即使在人生遭遇低谷的时候也能够以乐观主义来面对.清教思想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对美国文学影响巨大,这种乐观尤其体现在《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中.《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是最早的自传体文学作品之它真实地记录了富兰克林早年的生活, 向我们讲述了一一. 个出身寒微,毫无社会地位的穷小子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不懈的努力跻身上层社会,获得成功的神话.在这部作品中,贯穿始终的是清教精神.清教徒是创业精神的代言人, 他们认为人开创产业必须要禁欲俭省节约. 他们限制享乐甚至消费行为, 将消费性投入支出全部用一切纵欲, 在生产性投资扩大再生产上,如此必然导致资本的积累产业的发展.清教徒崇尚商业工业活动,在商业中诚珍视信誉, 决不坑蒙拐骗.清教徒企业家不仅追求实守信, 2010 年第 3 期安徽文学265 文化万象利润最大化, 而且具有对社会的回馈意识, 担当社会责任, 扶持社会公正, 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承担了巨大的公共事业义务.而最值得一提的是,清教徒对一切充满了信心, 无论从事商业贸易还是生产耕种, 都具有排除万难, 获得非凡成功的勇气信心, 他们善于创造创新, 不断地开拓征服.他们身上值得人们学习的可贵精神非常多.《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我们看到, 在中, 富兰克林对清教思想的有机的吸收, 对自然神论辩证的利用, 对一切宗教的理性思辨使他形成了勤劳节俭的美德,仁慈宽容的宗教观念理性实用的道德观, 由此实现了宗教理念下的道德自我完善.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让我们看到了富兰克林对美一个具有"十三条美德" 的人必国的信心.富兰克林相信, 将创造奇迹, 成就伟业.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 人人都可以通过辛勤工作而获得成功.可以说,如果没有清教徒的这种乐观主义的精神, 就没有美国的强大繁荣.三, 金钱崇拜《嘉莉妹妹》西奥多德莱塞的名作《嘉莉妹妹》通过农村姑娘嘉莉到芝加哥谋生而成为名演员的故事,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繁荣的表面底下的失业, 贫困饥饿等生存斗争, 对美国贫富对立的社会作了深刻的描写.嘉莉妹妹原本是个天真纯洁的农村姑娘, 她从乡下来到芝加哥, 大城市的灯红酒绿使她迅速抛弃了自己的诚实善良,她学会了利用姿色在这个优胜劣汰的社会中成为一个"强者"一个走红的戏剧演员. , 她越是无耻, 爬得反而越快; 越是享受堕落的生活, 越是没有任何良心谴责道德约束.而另一个主人公,酒店经理赫斯伍德爱上嘉莉, 抛弃家庭与嘉莉私奔, 最后穷困潦倒. 赫斯伍德的失败并非由于道德原因, 而是因为他在残酷社会的生存竞争中成了"弱者" .在德莱塞的笔下, 道德良心成了多余的摆设, 在赤裸裸的生存法则面前, 成功的就是合理的.德莱塞以大胆的笔触写出了一种新的生存哲学新的生存方式.嘉莉妹妹对于金钱的追逐名利的渴望, 战胜了她心底那最后一丝善良.在金钱面前,她只考虑自己的生存:她感到一丝惊恐,想到自己会身无分文地被抛" 弃———而不是想到会失去他, 尽管他可能会一去不复返."嘉莉妹妹在追逐金钱的时候并没有意识到金钱不是代表掠夺来的特权, 而只代表一个人应得的报酬, 即诚实劳动的回报.而嘉莉对金钱的道德意义的理解一般人一样肤浅,认为"金钱是某种别人已经有了我也必须有的东西" . 她手里拿着的钞票让她沉醉满足, 可是, 置身于豪华富贵嘉莉并不快乐, 她觉得寂寞, 她常坐在窗边的摇椅里沉思, 低吟, 梦想, 一切都变得无足轻重微不足道了———因为金钱并不意味着幸福.从她身上可以看到一个只善于感受而不善于推理的人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是怎样误入岐途的.从嘉莉妹妹身上,我们看到了当时的美国正处于怎样的一种对金钱的狂热之中.一个天真纯洁的少女在金钱与欲望面前逐渐出卖了自己的肉体与灵魂,在跻身上流社会的同时也丧失了自我.小说通过女主人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幻灭, 说明资本主义上升时期已经结束, 个性解放已成为不可能,如今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靠诚实的劳动是找不到出路的, 在以金钱为中心的社会里也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四, 美国梦的幻灭《了不起的盖茨比》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战后的经济上的繁荣人们精神上的虚无相结合, 美国人发现他们一直追求的"黄金梦" 正在渐渐幻灭.这种幻灭感可以在菲茨杰拉德的著名作品《了不起的盖茨比》中找到. 小说通过盖茨比不幸的爱情故事,谴责了汤姆黛西这类上流社会人物,对盖茨比抱以深切同情.书中尼克对盖茨比说过的一句话,道出了作者对那些人的看法:他们" 是一帮混帐, 加在一起都抵不上你." 盖茨比的悲剧在于他把一切都献给了自己编织的美丽梦想,而黛西作为这个梦的象征. 她曾经是个纯洁的想的化身, "金色的美国梦" 正是女孩, 是盖茨比心中理想的女人.而后来, 她却成了一个浅薄庸俗的女人, "声音中都充满着金钱" 一个的女人, 这也暗示着曾经那个新生的美国在渐渐被商业化了.小说通过盖茨比追求爱情梦想的破灭, 了年轻一代"美国梦" 的幻灭这一主题. 为什么这部小说的名字叫做《了不起的盖茨比》盖茨比的了不起之处在哪?他的了不起并不在于他的富有奢华的生活, 也不在于他坦诚直爽敢作敢为的性格. 他的了不起在于他心中始终未能放下的梦想———得到黛西.这一梦想不单单跟爱情有关, 而是成了那个时代的特征, 是敢于追求梦想敢于实现梦想的激情,"美国梦" 是的另一种形式. 盖茨比天真地相信, 过去的美好能够找回并重建. 而小说最后, 他死了, 所有的财富对他来说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黛西也没有回到他的身边的时候也意味着他的梦想破灭了, 那是因为他们的"爱情" 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他的爱情梦想的破灭也暗示着那个"美国梦" 的渐渐衰亡.五, 结语从富兰克林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德莱塞的, 《嘉莉妹妹》到菲茨杰拉德的, 《了不起的盖茨比》我们看到了, 美国梦由兴而衰的大致过程.美国梦的幻灭有以下几个原因: 现代文明与传统的剧烈冲突.西进运动工业化解一, 放了美国人,然而从清教徒祖先那儿继承的传统却在慢慢被抛弃. 对现实的不满. 二, 从经济上来说, 美国欣欣向荣, 一片繁荣景象. 然而这种繁荣浮华却是肤浅的, 具有欺骗性.对于穷人来说, 他们依然贫穷, 繁荣跟他们没有任何关系; 对于富人来说, 他们虽然更加富有, 却逐渐失去了人生的方向目标, 在繁荣中迷失了自己. 两次世界大战. 三, 世界大战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然而人们在战争中失去的却不能够用得到的来弥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导四, 致的失业破产更是火上浇油. 现代社会里人们信仰的迷失. 达尔文的进化论证明了没有上帝来拯救人类, 人们发现自己正居住在精神的荒原.。
美国梦的文学阐释

美国梦的文学阐释摘要:“美国梦”作为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贯穿于美国文学之中。
它是美国精神的象征,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为自己的抱负和理想而奋斗。
不同时期的美国文学反映了不同形式的美国梦,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不同时期典型美国文学作品中的美国梦主题,从文学的角度解读美国梦。
本文选取了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自传、纳撒尼尔·霍桑的《红字》、·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等经典作品来剖析美国梦的本质内涵。
关键词:美国文学;美国梦;阐释引言:文学是人生经历的文化特征。
文学作品蕴涵着人们对社会现实、价值取向和特定意识形态的思考。
因此,阅读文学作品是理解不同文化的基本思想和价值判断的重要途径。
美国文学史虽不长,但却产生了大量影响世界文学发展的伟大作品。
在这些作品中,美国梦是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
文学中的美国梦从产生到当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而这种变化与美国社会背景的不同历史时期密切相关。
研究美国梦在各种文学作品中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更多地了解美国社会。
一、美国梦的背景资料美国梦是美国的民族精神,是一套理想总的来说,美国文学的发展见证了对美国梦的评价,而美国梦是美国文学中一个永恒的主题。
美国梦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
三百多年前,欧洲人来到“新世界”进行探索和殖民,这些殖民者带来了宗教自由和经济机会的愿景。
清教徒甚至把新大陆看作他们的“应许之地”。
从此,美国梦开始悄然萌芽。
18世纪,欧洲人无法忍受宗教迫害,他们来到新大陆,梦想建立一个富饶民主的国家。
幸运的是,当时土著印第安人还没有建立一个国家,所以整个新世界是“无主的土地”。
无限的土地带来无限的机会,许多旧世界里不可思议的事情在这里变成了现实。
贫穷的殖民者努力工作以追求财富,他们相信只要努力奋斗,每个人都能成功。
《独立宣言》使得梦想成为人类的自然权利,美国梦成为美国文学永恒的主题。
二、不同文学作品中的美国梦2.1自传中的美国梦真正的美国文学萌芽于独立战争和建国时期。
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分析

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分析作者:张艳培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09期摘要:“美国梦”指的是在美国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所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的吸引力的一种理想和追求。
开始是一种宗教的信念,后来发展成为美国人心中的一种理想。
在美国梦的影响下,人们认为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可以步入到上流社会中。
在很多的美国作品中,也有美国梦的体现。
关键词:美国梦;美国文学作品;含义;体现[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9-0-01一、美国梦的起源以及含义美国梦的产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在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之后,人们就开始在无限的土地上进行建设和发展,无限的土地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机会。
很多贫穷的欧洲农民到新大陆之后无需奋斗很久就可以有自己的土地,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西部的荒地也在召唤着人们去开垦,在大战结束之后,石油、金矿等资源的被发掘,使得人们看到了更多财富的希望,这些发达的机会接踵而至,让很多做着美国梦的人蜂拥而至,一度认为在这里可以获得成功,获得财富。
这些社会现象将美国打造成为一个丰富滋润的国度,美国梦形成的自然基础就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人们认为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凭借自己的努力就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幸福和权利。
在很多移民的努力下,美国开始迅速发展,从而吸引了更多移民的进入和定居,这种循环作用使得美国梦得以更加迅猛的发展。
在当时的欧洲社会中,灰姑娘只是童话,而在美国就可以从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变成百万富翁,在当时的美国社会中,人们认为只要抓住了机会就一定可以获得成功,因此在美国文学中,对美国梦进行表现的一个永恒主题也在于此。
归根结底,美国梦就是一种理想精神,是被很多美国人所崇尚的一种信念,相信上天给的机会是均等的,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成功,可以从社会阶级的最底层一跃而上,进入到贵族的行列中。
这也是美国梦给予美国人民的一种信念支持。
探析美国文学与美国梦

- 251 -校园英语 / 文艺研究探析美国文学与美国梦武汉传媒学院/张子晔【摘要】在美国文学中,包含了拥有二百余年历史的美国的不同时期的梦想,对于美国来说,其文学史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美国梦的记录历史。
本文主要对美国梦的内涵以及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进行探究,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美国文学 美国梦一、美国梦的内涵自从富兰克林的《自传》之后,美国的社会在精神层面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而当时的美国梦逐渐成为美国的一种民族精神。
作为美国梦的起源,人们始终相信只要通过刻苦、努力以及勤奋就能够不断实现目标,并且逐渐从底层社会迈向上层社会。
也正是处于当时的这种思想下,使得美国人民都具有一种坚定的理想信念。
美国梦的核心就在于机会均等,但是想要实现机会均等的情况,就需要自身具备坚忍不拔、勤奋的品格。
美国社会中的阶层流动现象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从下层的社会流向上层的阶级。
虽然早期的人们心中几乎都存在一个美国梦,但是实际却是很多人都无法实现的,因此在特定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也展示了相关的特征,虽然一些人的美国梦成功了,但是更多的人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成为了成功人士的垫脚石。
二、美国文学作品中美国梦的形象1.拓荒梦。
在早期的拓荒中,其目的主要就是对于相应的地理进行开拓,也就是传统的改造自然,并没有夹杂其它的元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种拓荒中多了一种贪婪,但是这种拓荒依然具备相应的精神价值以及道德约束,也就是集中美洲大陆上的劳动力以及智力来为创建新的理想而不断奋斗。
在库柏的作品《北疆五部曲》中,就是展现早期美国的拓荒梦,将那个时期的艰辛很清晰地呈现出来,其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皮袜子,美国早期的进步离不开拓荒梦。
因此后来也出现了更多的作品来歌颂拓荒精神,比如凯瑟的作品《啊,拓荒者》以及《我的安东尼》都将美国在十九世纪时的拓荒梦展现的淋漓尽致。
拓荒梦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成为一时期竞争的有力精神支持,并且作为民族文化精神被不断发扬与传承。
美国文学中幻灭的美国梦

美国文学中幻灭的美国梦作者:程娟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03期摘要:“美国梦”是美国文学中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
尤其是两次世界大战和第一次资本主义危机之后,大量文学作品紧扣文学作品中对"美国梦"这一主题开展全面的反省和批判。
本文通过对《了不起的盖茨比》和《美国悲剧》的文本细读,从不同的历史时期和角度揭示了“美国梦”的腐朽和破灭。
关键词:美国梦;美国悲剧;幻灭一、引言研究美国文学,首先接触到的是美国梦---美国文学的主题问题。
“美国梦”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广义的方面来讲,“美国梦”指的是作为“民主、平等、自由”的国家理想; 从狭义的方面来讲, 它指的是个人通过自我奋斗而获得成功的梦想。
“美国梦”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 从17世纪第一批移民登上美洲大陆之日起,赤贫的欧洲农民到这里后无须奋斗便可拥有一块自己的土地。
南北战争后,机会一个个接踵而至,掀起全国性的疯狂,美国成了一个‘牛奶加蜜糖’的国度,大批做着‘美国梦’的移民蜂拥而至。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美国梦形成的自然基础,《独立宣言》的颁布使美国梦有了思想基础。
《独立宣言》规定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不可剥夺的权利,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
在‘美国梦’的驱使下,美国迅速发展,特别是1848年加州的“淘金热”,引发了大规模的“西进运动”,“美国梦”得以进一步发展。
正因为如此,在美国文学中,“美国梦”也就成了一个永恒的主题。
二、美国梦的幻灭斯格特•菲茨杰拉德(F•ScottFitzgcrald,1895~1940 )和西奥多•德莱塞(TheodoreDreiser,1871~1945 )都是伟大的美国作家。
他们出生于美国不同的时期 ,身世背景截然不同 ,但是他们的代表作品都表现了一个相同的悲剧主题--- “美国梦”的腐朽和破灭。
菲兹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是20世纪 20年代“美国梦”幻灭的代表作。
美国文学对“美国梦”的解构及其反思

美国文学对“美国梦”的解构及其反思作者:张惠芬来源:《校园英语·下旬》2017年第10期【摘要】美利坚民族一直秉承的价值观是美国梦。
所谓美国梦的价值观,认为在社会公正的前提下,只要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人人都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做自己命运的主人,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
众所周知,美国自诞生以来已经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但在不同时期下,美国梦的诠释也不尽相同。
本文系统地阐述了美国文学对美利坚民族民众的美国梦的影响,旨在进一步突出文学对于民众价值观的警示作用。
【关键词】美国梦文学发展价值理念美利坚民族自美国建国以来,就有其深信不疑的价值观念,既我们常说的美国梦。
所谓美国梦,从美利坚民族民众的角度看来,其是勇气和创新精神的表现,他认为,在社会公正的前提下,只有坚持个人的努力,才能够实现自身的发展。
美国诞生已经有两个多世纪的时间了,而美国梦对美国公民的影响范围也不断拓展,不仅早期移民美洲的欧洲人有这样的观点,在后续移民于美洲的人也逐步秉持着这样的核心理念是美国梦逐步发展成为美国人的核心价值观。
笔者认为,每一间民族公民的美国梦发展深受美国文学史的影响,因此,了解文学对美国梦的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美国梦与美国文学相较于我国来说,美国的历史虽然较短,但值得注意的是,其在发展过程中,文学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自其诞生以来,美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就高达十几位,这些作家对于美国的文学贡献可谓说是非常巨大的。
笔者认为,民族文学是一种思维的产物,是特定时期特定人由于特定的原因而构成的。
各民族文学的发展是在其价值观念和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步得到的。
如果深入研究美国文学的发展特点,我们不难发现其永恒的主题在于通过美国梦的形式表现美利坚民族的精神。
可见。
美国文学与美国梦之间的联系并非完全割裂开来的,它们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
伟大的哲学家恩格斯曾经说过,从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历史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底在于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由此可见,制约人际关系的核心点也应在于生产关系上面,是社会存在决定了人们之间关系的程度。
美国文学作品中的_美国梦_的幻灭

都不能。失去了生活的价值和对 “梦想” 的追求, 生活也就没 “最纵乐、最绚丽的时代” “歌舞升平表面下隐藏的精神危 , 有了意义可言, 马丁・伊登开始怀疑 “真理” 的存在。除了痛 苦, 生存已经变得毫无意义。 “痛苦的奋斗换来的却是爱情的 幻灭, 难怪年轻的马丁会厌倦了生命。 ”最后, 他在最初曾经 给予他梦想、 激励他追求真理的诗人斯温伯恩那里找到了医 治自己痛苦的良方, 抛弃了对生命的热爱, 投入海洋结束了自 己的生命, 宣告了他追求的 “美国梦” 的破灭。 《了不起的盖茨比》 描绘了美国的社会那种纸醉金迷、 灯 红酒绿的狂热场面, 深刻揭示了金钱和享乐掩盖下人们精神 的空虚及 “美国梦” 的幻灭。 主人公盖茨比是一位迷恋初恋情 人痴情汉, 他为爱而生, 也因爱而死。当初因为他是个穷小
陷入困境。 由于她没有御寒的衣服, 结果受了风寒大病一场, 活开支使他们生活陷入窘境, 过惯了安逸生活的他经历了一 也因此丢了工作。 可以说这时的嘉莉心中的 “美国梦” 已经开 始动摇, 她准备放弃梦想回农村老家。 就在此时, 她遇见了来 些挫折后放弃了继续寻找工作, 他变得越来越寒酸, 衣冠不 整, 再也没有昔日的风度。为生活所迫也为实现自己跻身上
机” 。我们也由此对那些所谓的 “上层社会” 的荣光有一个更 本质的认识。
2008 年第
11 期
安徽文学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15
文 学 评 论
美国文学作品中的 “美国梦” 的幻灭
◎赵
(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谦
江苏・南京 210097)
是美国文学作品中经常出现的主题之一, 它体现了人们希望通过自我奋斗而实现理想的一种希望与信 摘 要 “美国梦” 仰。然而残酷的现实将许多人的 “美国梦” 击得粉碎, 很多作家也逐渐对 “美国梦” 感到失望并将他们的态度反映到文学作 品中, 本文将以 《嘉莉妹妹》 马丁・伊登》 《了不起的盖茨比》 、 《 及 三部小说为例, 试分析这些作品中反映的 “美国梦” 的虚无 及幻灭。 关键词 “美国梦” 《嘉莉妹妹》 《马丁・伊登》 《了不起的盖茨比》
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解析

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解析作者:杜杨来源:《学周刊·下旬刊》2015年第02期摘要:两百年来,美国人普遍相信,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上帝就会给予他们应得的地位与财富,这就是“美国梦”。
在不同时期,由于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美国梦”具体的表现形式也是各不相同。
文学作品总是能直接、深刻地反映社会现状。
因此,在阅读美国文学巨作时,我们能够深刻体会到贯穿于历史变迁中的“美国梦”。
本文将通过美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来分析其中包含的各具特色的“美国梦”。
关键词:美国文学美国梦勤劳奋斗美国自1776年独立运动至今仅有238年,其文学从诞生到现在也只有200年的历史。
纵观美国的文学巨作,它们都在不同的故事中展现出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美国梦”。
从总体上来看,美国文学展现了“美国梦”不同的形态。
由于受到历史环境的影响,它所包含的“美国梦”或是鼓励人民争取独立,引诱他们寻求财富;或是挖苦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驻足废墟上嘲笑民主自由的丧失。
下文将选取美国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来分析其中包含的“美国梦”。
一、“美国梦”“美国梦”这一概念最早出现于《美国史诗》中,其内容大体概括来说就是:只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上帝就会给予他们应得的地位与财富。
具体包括三个特点:在美国,每个人都有可能成功;只有通过不懈的努力才能获得成功;权利与自由的平等。
1620年,英格兰移民乘坐“五月花号”漂过大西洋来到新大陆,他们坚信这块未经开发的“净土”会成为自己新梦想的起点,这也是“美国梦”的源头。
在大批移民的共同努力下,美国国力迅速壮大,领土也在不断拓展,“美国梦”步入幼年期。
南北战争之后,美国步入工业化社会,产生了许多商业巨子,他们都是出身贫寒,通过不断奋斗建立起庞大的产业,一时间成为传奇,赋予“美国梦”新的内涵。
历史进入到20世纪,伴随着经济危机和两次世界大战,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对国家和社会产生了怀疑情绪,这一时期涌现出许多文学巨作,此时的“美国梦”在枪林弹雨的打击中步入暮年。
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探索

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探索1. 引言1.1 概述美国梦是一个广为人知的概念,它代表着美国社会中人们对于追求自由、平等和机会的独特信念。
这个概念一直以来都在美国文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作为一种核心主题被许多作家探索和揭示。
本篇文章将重点探讨美国文学中关于美国梦的表现,以及它在当代文学中的转变和重构。
1.2 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我们将介绍美国梦的定义与起源,包括其概念和历史发展,并探究它在文学中的体现。
其次,我们将深入分析几部经典作品中对于美国梦主题的探索,如《了不起的盖茨比》、《东区故事》和《老人与海》。
接着,我们将讨论当代文学作品中对于美国梦的转变与重构,包括全球化背景下对它的审视和重新定义,以及种族、性别和阶级议题对它造成的影响与挑战。
最后,我们将总结回顾研究内容和观点,并探讨美国梦的当代意义及未来发展,以及对后续研究提出的建议。
1.3 目的本篇文章的目的在于深入剖析美国文学中关于美国梦的描绘和分析,以揭示这一概念在社会和个体层面上的重要意义。
通过对经典作品和当代文学作品的研究,我们将探讨美国梦如何随着时代变迁而发展,并理解它在不同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与反思。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美国梦对于个人奋斗、社会流动和自我实现等方面的影响,并思考它在当代社会中仍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2. 美国梦的定义与起源2.1 美国梦的概念美国梦是一个源自美国社会和文化中的核心理念,被广泛认为是美国社会进步和自由奋斗的象征。
它代表着每个个人在实现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幸福方面具有平等机会和自由权利的信念。
美国梦强调了与出身、种族、性别或财富无关,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努力工作和追求个人成就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2.2 美国梦的历史发展美国梦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初移民定居北美洲时期。
当时,欧洲移民希望通过奋斗和耕种土地获得更好的生活质量,并且逃离欧洲封建制度和宗教迫害。
随着时间推移,这一理念逐渐演变为对个人独立、成功及经济繁荣的追求。
浅议美国文学与“美国梦”

浅议美国文学与“美国梦”摘要:美国文学中有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美国梦”。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有着不同的表现。
本文在讨论“美国梦”产生的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时期的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美国梦”的实现、“美国梦”的扭曲及“美国梦”的幻灭。
关键词:美国文学;“美国梦”;社会背景;理想主义;拜金主义美国文学的历史并不久,从1776年美国独立至今,算起来不过200多年,却有一大批对世界文学发展产生巨大影响的作品相继问世,共获11次诺贝尔文学奖,是世界上获此殊荣最多的国家。
作为外语学习者,我们很有必要了解美国文学,而了解美国文学,首先要接触到的就是有关美国文学的主题问题。
在美国文学当中,有一个主题反复出现——“美国梦”,即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奋斗获得成功。
“美国梦”的本质是一个要去实现的梦,是成功的梦。
文学既是社会与文化的产物,又是历史的反映,因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美国梦”在美国文学中也有不同的体现,有的作品体现“美国梦”的实现,有的反映“美国梦”的扭曲,而有的体现了“美国梦”的幻灭。
本文拟在讨论“美国梦”产生的历史背景下,对不同历史时期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进行分析。
一、“美国梦”产生的历史背景“美国梦”的产生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
自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欧洲人就梦想着到这块土地上去掠夺财富,扩展疆域。
英国清教徒更梦想着到这里来建立起新的耶路撒冷——上帝在人间的王国,而当时的土著印第安人尚未建立国家,整个“新”大陆都是“无主土地”,无边无际,任人开垦和占有。
无限的土地带来了无限的机会,许多在旧世界中不可想象的事情在这里发生了。
赤贫的欧洲农民到这里后无须奋斗多久便可拥有一块自己的土地。
直到南北战争时期,西部还有无数的荒地在呼唤人们去开垦定居。
《宅地法》甚至规定每户可拥有 160 英亩的赠地。
战后,大草原的无主土地上数以百万计的牛群在奔跑,山区的金矿、银矿还没开采完,地下的石油又冒出来。
菲茨杰拉德“美国梦”的美国文化沿袭

菲茨杰拉德“美国梦”的美国文化沿袭1.“美国梦”的清教土壤“美国梦”或称作美国理想,美国神话的存亡,伴随着整个美利坚民族文学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正如评论家玛丽·E·伯顿所说,“美国梦”已经成为“美国理想与金钱的一场恋舞;更具体地说,是代表着从英格兰人文主义到中西部平等主义,再到南部上流社会的各种观念的混合体的美国男性,与从美国社会中诞生的难以捉摸而又诱人堕落的美国式阿芙洛狄特女神之间的一场恋舞”。
“美国梦”中充满了物质与理想之间的冲突与张力。
正因为如此,它才在美国文学中以变换多样的面目出现,显示难以捉摸的魅力。
如果我们想追溯“美国梦”成文并流传开来的历史,就不得不去了解美国的清教思想。
历史学家巴斯等说:“没有对美国清教思想的了解,就不可能理解美国社会。
”自第一批清教徒到达石头城普利茅斯,清教精神就开始在美国文化中沉淀了下来。
因而,想要了解美国社会、美国精神,就必须首先了解它的清教思想这一渊源。
清教主义是清教徒的思想和他们所信仰的教义。
清教徒是16世纪中叶英国教会内以加尔文学说为旗帜的改革派。
他们要求清除国教内的天主教旧制和烦琐仪式,提倡“勤俭清洁”的生活,故此得名。
清教徒在国内受到严厉镇压和残酷迫害,于17世纪初相继踏上移民北美的漫长旅途。
他们希冀在新大陆按照自己的意愿信仰上帝,弘扬基督徒的真正精神,建造一个“山巅之城,为万众瞻仰”。
加尔文主义在新英格兰殖民地培养了前所未有的宗教狂热。
《圣经》成了17世纪一批又一批移民最基本的文化读本,教会成了新英格兰城镇的地理和社会中心。
清教观念构成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精神气质,成为人们思维和生活方式的共同价值观。
清教徒所推崇和倡导的价值观念主要有:虔诚、谦卑、严肃、诚实、勤勉和节俭等。
在这些价值观念的鼓励下,清教先祖们面对陌生严酷的自然环境,艰苦地进行殖民拓荒,克服了种种难以预料的艰难险阻,很快在蛮荒的土地上收获了繁荣和富足。
20世纪美国文学中的现代性与美国梦分析

20世纪美国文学中的现代性与美国梦分析
引言
20世纪是美国文学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时期,其中探讨了现代性及美国梦这两个核心概念。
本文章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20世纪美国文学中现代性与美国
梦的关系。
现代性与美国梦的定义
•现代性:指在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对传统价值观念的颠覆和重新塑造,以及对技术和科学进步的追求。
•美国梦:指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自身努力获得成功、财富和幸福的理想。
1. 美国梦反映在文学作品中
1.1 自由与机遇
•文学作品中描绘了主人公通过自由和机遇实现美国梦的故事,如《了不起的盖茨比》。
•主人公追逐物质成功,但同时也带来了道德困境。
1.2 社会阶层问题
•文学作品中揭示了社会阶层差距对实现美国梦产生的障碍,如《喧哗与骚动》。
•通过人物命运的转变,呈现了不同社会阶层的现实和挑战。
2. 现代性对美国梦的影响
2.1 技术进步的反思
•文学作品中探讨了技术进步对个体生活和社会结构产生的影响,如《1984》。
•讨论了现代科技可能剥夺人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对美国梦提出了质疑。
2.2 社会变革与文化冲突
•文学作品中描绘了社会变革引发的文化冲突,如种族问题、性别平等等,《愤怒的葡萄》。
•分析了这些冲突对于实现美国梦产生的影响。
结论
20世纪美国文学中的现代性与美国梦密切相关。
通过刻画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现实以及探讨技术进步带来的改变等方式,文学作品反映出现代性与美国梦之间存在复杂而微妙的关系。
同时,这些作品也提醒我们,在追求个人成功和幸福时应保持理智并面对现实。
湖北师范大学 美国文选论文 从18世纪的美国文学看“美国梦”的特点

从18世纪的美国文学看“美国梦”的特点“美国梦”从广义上讲,指作为”民主,平等,自由”国家的理想;从狭义上讲,指个人通过自我奋斗获得成功的梦想。
”美国梦是一个被众多美国人普遍信仰的信念。
美国梦作为美国特有的精神追求,作为美国人民特殊的精神力量,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涵盖了美国文化、历史、社会、宗教、文学艺术等领域,是贯穿美国文学始终的重要的主题。
300年前,当英格兰移民乘坐着”五月花”号横穿大西洋来到马里兰,寻找一块清教徒能居住的“净土”时,“美国梦”已开始悄然萌芽——美国给了全世界每一个人均等的机会,只要努力奋斗,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一般而言,“美国梦”包含几个要素: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
这些要素是与历史密不可分的,也必须和时代背景结合起来看。
18~19世纪的欧洲,贵族尚未退出历史舞台、社会等级森严、财富分配不公、宗教歧视严重……孟德斯鸠、笛卡尔等启蒙运动的先驱,开始对美国这块神奇的土地赞颂不已,这也燃起了弱势群体的“美国梦”。
18世纪来到美国的移民都是欧洲的弱势者,当他们来到还是殖民地的美国时,政治平等的要求就格外强烈,也自发地落实了民主。
于是,“平等权利”成了“美国梦”的一个内涵。
南北战争前后,美国开始了工业化。
欧洲来的移民更多地进入纽约、芝加哥、底特律等新兴的工业城市。
从此,“美国梦”有了新的内涵。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奋斗起家的工商业巨子。
比如依靠个人发明而创立通用电气公司的爱迪生,采石油的洛克菲勒,搞银行的摩根,发明汽车生产线的福特。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起家寒微,但通过勤奋终于创立了自己庞大的事业,成为传奇人物。
到了21世纪的信息时代,微软的比尔·盖茨、雅虎的杨致远以及GOOGLE的三个创立者变成了“美国梦”的新偶像。
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年纪轻轻就积累了数百亿美元的庞大资产。
他们活生生的故事似乎表明,只要有智慧,有天才,在美国就可以成功。
美华文学和“美国梦”叙事研究

美华文学和“美国梦”叙事研究“美华文学”(American Chinese Literature)①是“世界华文文学”(World Chinese Literature)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
华人劳工海外赴美“淘金”被羁留于旧金山湾的天使岛(Angel Island),他们刻写在被拘禁之地的文字成为美华文学的早期代表作品。
②从中国人赴美淘金到参与美国和加拿大的铁路建设和农业垦殖工作,直到现代新文化运动时期中国知识分子负笈抵美学习西方的先进文化科学技术,再到台湾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掀起的留美热潮,七十年代末由中国内地接续台湾而形成的“新移民”潮流,中国人离家去国到北美寻找自己的人生梦想,使反映这种人生梦想的美华文学内涵异常丰富。
进一步说,美国梦书写是美华文学中十分突出的部分。
这部分在美华文学中有它特有的作用和价值。
本论文力图研究这些内容。
美国梦“是每一个人对于更好、更深刻、更丰富人的美好愿景”③。
作为一个概念它首次被提及是在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
美国梦首先是美国人的美国梦,但自近代华人抵美“淘金”以来,它也部分地转化为到达北美的华人的美国梦。
华人美国梦的最终指向是通过努力奋斗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以实现。
美华文学最初文本之一的《苦社会》,就是表现华人北美“淘金”的美国梦。
新文化运动前后,中国知识分子奔赴西方实际上也是在寻找美国梦,寻找西方梦,更是寻找民族振兴梦。
他们的美国梦更多是现代民主梦以及现代文化梦。
国民党政权败退台湾后,白先勇这些台湾留学生作家的文本仍然包含了美国梦的追寻。
他们的美国梦是逃离故土,抵达“天堂乐土”。
但是进入美国社会后,台湾留学生作家对美国的美好想象化为泡影,这就使美国梦复杂了起来。
从新移民文学开始,华人北美寻梦的过程不再充满辛酸与痛苦回忆。
地球成为一个小小的“村子”,华人抵美所追寻的美国梦就变得简单纯粹,没有了以往被赋予的沉重的文化色彩。
它们是理想主义追寻失落后的美国梦、以追逐物质利益作为人生实现的美国梦、以学习西方文化从而维护自身权益而奋斗和融入异质文化的美国梦,最后是由“落叶归根”到“落地生根”的美国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佩岚2012213068Since I took the English literature course last semester, I realize that to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a work, one should know about the writer; and to understand the writer, one should look to a larger background--the history. Therefore, literature is to some extent connected with the history. In other words, literature reflects and sometimes reviews history.America is a country established after struggling for independence. At that time, they value private judgement on religious and political issues, and self-knowledge and self-expression. They want to get rid of Britain's governance, and they began to propaganda the value of freedom and individuality. In this way, an essential part of American Dream--individualism has been deeply rooted in their mind when the county was born. In American literature, one can always catch a swift of American dream, sometimes a bunch of. As American Dream changes from time to time, it has been reflected on American literary works. And of course, different writers have different understandings and attitudes towards American Dream. Here, I will primarily focus on three writters—Washington Irving, Walt Whitman, and Francis Scott Fitzgerald.In Washington Irving's Rip Van Winkle, one can feel the embryo of American Dream and how it changed Americans. From the contrast of the village before and after the Independent War, the power of struggling for freedom and individuality is evident. "Instead of the great trees that used to shelter the quiet little Dutch inn of yore, there now was a naked pole, with something on the top that looked like a red night-cap, and from it was fluttering a flag, on which was a singular assemblage of stars and stripes- all this was strange and incomprehensible.”“‘What brought him to the election with a gun on his shoulder, and a mob at his heels, and whether he meant to breed a riot in the village?’- ‘Alas! Gentlemen,’ cried Rip,somewhat dismayed, ‘I am a poor quiet man, a native of the place, and a loyal subject of the king, God blesses him!’ Here a general shout burst from the bystanders- ‘A tory! A tory! A spy! A refugee! Hustle him! Away with him!’" what’s more, they regard General Washington as a kind of hero (this might be the starting point of their heroism). From those descriptions of the changed appearance of the hotel, the people in front of the hotel inspecting and talking austerely to Rip Van Winkle, and the beautiful picturesque village and tranquil life before the War, I feel that aspiration for freedom and individuality drove the establishment of America, and consequently, the establishment of America convinced them that their pursuit of freedom and individuality is the right path to go.American poet Walt Whitman is apparently a supporter of the American Dream. In the poem “I Hear America Singing”, he described the harmonious atmosphere in America—the carpenter singing, the mason singing… The theme of the poem is a eulogy to the thriving American nation, to the proud and strong love for country contribution, the laboring people and the poet’s optimistic attitude towards the world and life. In another poem “There Was a Child Singing”, the “child” in the title represents a young and growing America. “And the first object he look’d upon, that object he became, And that object became part of him for the day or a certain part of the day, Or for many years or stretching cycles of years.” In my opinion, this means that America is aa young and progressive country that actively learn things from the outside world. His admiration for American is most distinct in the poem “Song of Myself”. “I celebrate myself, and sing myself, And what I assume you shall assume, For every atom belonging to me as good belongs to you.”This is a strong declaration of the value of individualism and democracy. He went through the Civil War, and experienced the nation hero Abraham Lincoln’s assassination. With the unity of the north and the south, and the liberation of the black convinced him “An individuality is as superbas a nation when he has the qualities which make a superb nation”. The concept America Dream has been explicitly advocated through his poem.In Francis Scott Fitzgerald’s the Great Gatsby, there was a different American Dream. It described the American society in the 1920s. Gatsby is not only the representative of the American dream, but also he is the representative of collapse of the American dream. Gatsby was born in a family that has nothing to do with power, money, and social status. However, he became an upstart from nobody by selling the wine. His existence verifies the American dream. The success of Gatsby pursuit American dream makes people believe that in the United States, even a civilian who is not born in eminent family can also become a millionaire and have fame, wealth, and happiness, as long as you work hard. However, he has nothing else to pursuit after becoming wealthy. He made parties very often, and he lived in the dream, seeking the unreal life and fantasy of love. All these lead to the irreparable tragedy the death of Gatsby.Unlike the Whitman, Fitzgerald criticized the decadent American dream that includes the pursuit of money and arbitrariness by unethical means. That reflect America’s situation at that time. After world I, America has entered the era of the unprecedented economic boom and rich material. With the economic prosperity, the American began to judge a person by his wealth, leading America to the collapse of moral system in the 1920s. Traditional moral standards confront challenges and the new moral system is not formed. Although America was wealthy, the people had no ambition. They were morally degenerate and sexually disordered. On the most beautiful time, there are the seeming social harmony and the spiritual crisis hidden behind the prosperous.As part of American culture, American Dream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sperity of America, and it is also representations of American Dream in American literature. With awareness of this, readers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contents of some works and explore them in the perspective of American Dr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