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师范大学 美国文选论文 从18世纪的美国文学看“美国梦”的特点

合集下载

从美国文学看美国梦的兴衰

从美国文学看美国梦的兴衰

中的嘉莉并不快乐,她觉得寂寞,她常坐在窗边的摇椅里沉 迷失。达尔文的进化论证明了没有上帝来拯救人类,人们发
思、低吟、梦想,一切都变得无足轻重和微不足道了———因 现自己正居住在精神的荒原。
为金钱并不意味着幸福。从她身上可以看到一个只善于感
受而不善于推理的人在追求美的过程中,是怎样误入岐途
参考文献:
的。从嘉莉妹妹身上,我们看到了当时的美国正处于怎样
她越是无耻,爬得反而越快;越是享受堕落的生活,越是没 是因为他们的“爱情”是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他的爱情梦
有任何良心谴责和道德约束。而另一个主人公,酒店经理 想的破灭也暗示着那个“美国梦”的渐渐衰亡。
赫斯伍德爱上嘉莉,抛弃家庭与嘉莉私奔,最后穷困潦倒。
五、结语
赫斯伍德的失败并非由于道德原因,而是因为他在残酷社
的回报。而嘉莉对金钱的道德意义的理解和一般人一样肤 界大战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然而人们在战争中失去的却
浅,认为“金钱是某种别人已经有了我也必须有的东西”。 不能够用得到的来弥补。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导
她手里拿着的钞票让她沉醉和满足,可是,置身于豪华富贵 致的失业和破产更是火上浇油。四,现代社会里人们信仰的
新的生存方式。嘉莉妹妹对于金钱的追逐和名利的渴望, 放了美国人,然而从清教徒祖先那儿继承的传统却在慢慢
战胜了她心底那最后一丝善良。在金钱面前,她只考虑自 被抛弃。二,对现实的不满。从经济上来说,美国欣欣向荣,
己的生存:“她感到一丝惊恐,想到自己会身无分文地被抛 一片繁荣景象。然而这种繁荣和浮华却是肤浅的,具有欺骗
3 2010 年 第 期 安徽文学
265
文化万象
利润最大化,而且具有对社会的回馈意识,担当社会责任,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战后的经济上的繁荣和人们精神

从美国文学分析美国梦的发展变化

从美国文学分析美国梦的发展变化

从美国文学分析美国梦的发展变化作者:原雪来源:《报刊荟萃(下)》2017年第06期摘要:美国梦又称为美国神话,是每位美国人心中坚定的理想信念。

带着美国梦的激励,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克服重重困难、勇往直前,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与此同时,美国梦也为美国文学提供了特殊的历史背景和丰富素材。

另一方面,美国文学作品也映射了美国梦的发展变化。

关键词:美国梦;美国文学;发展变化一、引言每个国家在文学发展过程中都有其特殊的文化情结,这些不同的情结影响了文学的创作背景与主题思想等。

对于美国文学而言,美国梦便是它的独特情结所在。

在美国梦的影响下,美国人一直坚信:只要通过个人的努力就一定可以实现人生的理想,完成既定目标,过上幸福的生活。

这样的信仰也因此激励着世世代代的美国人不断努力奋斗。

美国梦在美国历史上经历了萌芽、进展、反转与幻灭等阶段,这些不同的阶段始终贯穿在美国文学作品之中,为美国文学作品提供了历史背景,与此同时,这些文学作品也映射了美国梦的发展变化。

二、美国梦的内涵美国梦是每位美国人民都坚信不疑的理想信念,它支撑着一代又一代的美国人度过重重难关。

美国梦作为美国理想、美国神话和美国精神,伴随着整个美利坚民族文学的发展,它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

而它自身也是一个容纳着正面与负面双重影响的矛盾统一体。

关于美国梦的含义,长期以来学术界意见不一,但总体看来,美国梦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

从广义上讲,美国梦指的是美国“民主、平等、自由”的国家理想,包含了美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从狭义上讲,它指的是个人通过自我奋斗而获得成功的梦想,即每个人只要努力拼搏、不畏困难、勇往直前就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而这一切都与个人的社会出身和血统毫无关联。

这正如美国作家托马斯·沃尔夫对美国梦解释的那样:“任何人,不管他出身如何,也不管他有什么样的社会地位,更不管他有何种得天独厚的机遇……他有权生存,有权工作,有权活出自我,有权依自身先天和后天条件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

美国梦释译

美国梦释译

第14卷 第2期2001年4月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W uhan U niversity of T echno logy(Social Science Editi on)V o l.14 N o.2A p ril2001“美国梦”释译α王 萍 王卫平(武汉大学外语语言文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72) (华中科技大学外语系,湖北武汉430079)摘要:“美国梦”是理解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于“美国梦”的内涵,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不同的定义。

尽管说法不一,但却有其共同点,那就是“美国梦”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

从广义的方面来讲,“美国梦”指的是作为“民主、平等、自由”的国家理想;从狭义的方面来讲,它指的是个人通过自我奋斗而获得成功的梦想。

“美国梦”实际上是一种梦幻的理想。

关键词:美国梦;发迹梦;民主之梦;民族精神;价值观念中图法分类号:G09;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614(2001)02-0164-04 “美国梦”,或曰美国理想、美国神话,是美国文化研究中的一个热门课题,是理解美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于“美国梦”的内涵,长期以来,学术界有不同的定义。

尽管说法不一,但却有其共同点,那就是“美国梦”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

从广义的方面来讲,“美国梦”指的是作为“民主、平等、自由”的国家理想;从狭义的方面来讲,它指的是个人通过自我奋斗而获得成功的梦想。

对于广大民众来说,“美国梦”变得非常具体。

它指的是和成功、幸福联系在一起的一切具体目标——享受高等教育和获得较高的社会地位,过幸福的家庭生活,有健康的身体和一群可爱的孩子,拥有昂贵的汽车和豪华的住宅等等。

“美国梦”实际上是一种梦幻的理想。

要了解“美国梦”的丰富内涵,我们必须了解“美国梦”这一概念形成和发展的历史。

是美国的历史和美国人民赋予了“美国梦”特定的涵义。

一、早期移民的“美国梦”“美国梦”体现了一种美国精神,从17世纪第一批移民登上美洲大陆之日起,这个新世界便被赋予了一种梦想的色彩。

美国梦的自然主义论文

美国梦的自然主义论文

美国梦的自然主义论文一、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作为一场文学运动,自然主义起源于法国,左拉是自然主义文学的先驱。

他指出人类必然会遭受饥饿、性欲以及遗传性缺陷的压迫。

自然主义小说一般都有一定的社会客观性,揭露出现代社会不为人知的角落及阴暗面。

”[3]自然主义文学在欧洲兴起后,不久于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传播到了美国。

当时的美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美国工业化的持续发展、资本主义垄断水准的提升,财富逐渐集中到少数人手中,社会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原本平静和谐的农村生活已经渐行渐远。

人们都向往大都市的繁华,梦想一夜暴富,但现实却是残酷的。

因此自然主义决定论和消极论便开始出现。

人们感觉到社会环境制约着他们的发展,但又不清楚如何为自己谋到一条出路,于是认识到在社会自然环境中人是被动的、无力的。

尤其是在19世纪中叶以后,各种社会危机持续出现,如经济危机、种族歧视、性别歧视、城乡差距等。

在欧洲文学思潮及国内社会变革意识形态的影响下,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也在19世纪末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思潮登上了美国文学历史的舞台。

在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作品中,西奥多德莱塞的小说《嘉莉妹妹》被众多文学评论家认为是最具代表性的。

二、嘉莉的梦想发展变化及原因(一)嘉莉最初的梦想嘉莉仅怀揣四块钱就离开父母,远离家乡来到大城市芝加哥。

“那是一八八九年的八月,她正十八岁,清秀,腼腆,怀揣着年轻无知的幻想。

”[4]从故事一开始的介绍,我们不难看出小说主人翁嘉莉的单纯、幼稚以及她最初的梦想仅仅因为好奇、向往繁华的都市生活而产生的美国梦。

这样的梦想其实是当时很多像嘉莉一样的美国青年的梦想。

他们仅仅想离开落后的农村,来到大城市通过自己的双手谋生,能目睹城市的繁华,从而满足自己的好奇心。

在嘉莉心里,她认为在芝加哥,通过她勤劳的双手可以找到一片立足之地。

特别是在去芝加哥的火车上,她遇到了推销员杜洛埃之后,他给嘉莉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美丽的服饰、优雅的举止,以及他给嘉莉讲述的芝加哥城市的繁华,这一切都使嘉莉更加坚定了最初的梦想。

在中美文学作品中对比“美国梦”与“中国梦”

在中美文学作品中对比“美国梦”与“中国梦”

在中美文学作品中对比“美国梦”与“中国梦”在中美文学作品中对比“美国梦”与“中国梦”一、“梦”的含义自18世纪以来,富有激情、饱含理想的美国人都坚信着,只要经过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也就是说人们依靠自己的勤奋、勇气、创意和决心获得成功,而非依赖于特定的社会阶级或他人的援助。

“中国梦”的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

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

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

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提升的“实力特征”;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四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

“中国梦”超越以个人成功为标准的“美国梦”,以个人成功与人们共同幸福为目标,凝结着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追求。

早日实现“中国梦”,意义深远。

二、“美国梦”为何破灭我们首先来探究“美国梦”是如何形成的。

一些历史学家认为,“美国梦”就是由于对财富的渴求和追逐而产生的。

康涅狄格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马修·沃肖尔指出:“对金钱的追求,是‘美国梦’中不变的成分”。

然而,“恰恰是对财富的过度追逐,使‘美国梦’也在变味,逐步丧失了对世界各地人们的吸引力。

”我们可以说早期的美国人还提倡“诚实和勤奋”来致富,可如今则是越来越热衷于寻求“快速致富”。

例如,现在美国人最推崇的致富方式是:去拉斯维加斯赌博或买彩票、与大企业打赔偿官司以及参加有奖电视竞赛节目。

通过成功解构“美国梦”的不朽之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我们再来分析,是什么原因使得盖茨比的梦想破灭呢?作者菲茨杰拉德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及“爵士乐时代”的创说人,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和笔下的众多人物为人们剖析了以“财富梦”、“出人头地梦”、“爱情梦”为主体的美国梦在逐渐解体和崩溃。

以盖茨比为例,不管他怎样开晚会,更换名字和汽车,他还是来自社会下层的人物,不具备有权有势的家庭为他撑腰,他总是受到攻击和排斥。

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分析

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分析

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分析作者:张艳培来源:《青年文学家》2014年第09期摘要:“美国梦”指的是在美国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所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的吸引力的一种理想和追求。

开始是一种宗教的信念,后来发展成为美国人心中的一种理想。

在美国梦的影响下,人们认为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均等的,通过自己的努力,就可以获得成功,可以步入到上流社会中。

在很多的美国作品中,也有美国梦的体现。

关键词:美国梦;美国文学作品;含义;体现[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9-0-01一、美国梦的起源以及含义美国梦的产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在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之后,人们就开始在无限的土地上进行建设和发展,无限的土地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机会。

很多贫穷的欧洲农民到新大陆之后无需奋斗很久就可以有自己的土地,在美国南北战争时期,西部的荒地也在召唤着人们去开垦,在大战结束之后,石油、金矿等资源的被发掘,使得人们看到了更多财富的希望,这些发达的机会接踵而至,让很多做着美国梦的人蜂拥而至,一度认为在这里可以获得成功,获得财富。

这些社会现象将美国打造成为一个丰富滋润的国度,美国梦形成的自然基础就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人们认为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凭借自己的努力就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幸福和权利。

在很多移民的努力下,美国开始迅速发展,从而吸引了更多移民的进入和定居,这种循环作用使得美国梦得以更加迅猛的发展。

在当时的欧洲社会中,灰姑娘只是童话,而在美国就可以从一个一无所有的人变成百万富翁,在当时的美国社会中,人们认为只要抓住了机会就一定可以获得成功,因此在美国文学中,对美国梦进行表现的一个永恒主题也在于此。

归根结底,美国梦就是一种理想精神,是被很多美国人所崇尚的一种信念,相信上天给的机会是均等的,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成功,可以从社会阶级的最底层一跃而上,进入到贵族的行列中。

这也是美国梦给予美国人民的一种信念支持。

探析美国文学与美国梦

探析美国文学与美国梦

- 251 -校园英语 / 文艺研究探析美国文学与美国梦武汉传媒学院/张子晔【摘要】在美国文学中,包含了拥有二百余年历史的美国的不同时期的梦想,对于美国来说,其文学史在很大程度上来说就是美国梦的记录历史。

本文主要对美国梦的内涵以及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进行探究,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者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美国文学 美国梦一、美国梦的内涵自从富兰克林的《自传》之后,美国的社会在精神层面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而当时的美国梦逐渐成为美国的一种民族精神。

作为美国梦的起源,人们始终相信只要通过刻苦、努力以及勤奋就能够不断实现目标,并且逐渐从底层社会迈向上层社会。

也正是处于当时的这种思想下,使得美国人民都具有一种坚定的理想信念。

美国梦的核心就在于机会均等,但是想要实现机会均等的情况,就需要自身具备坚忍不拔、勤奋的品格。

美国社会中的阶层流动现象是非常明显的,尤其是从下层的社会流向上层的阶级。

虽然早期的人们心中几乎都存在一个美国梦,但是实际却是很多人都无法实现的,因此在特定时期的文学作品中也展示了相关的特征,虽然一些人的美国梦成功了,但是更多的人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成为了成功人士的垫脚石。

二、美国文学作品中美国梦的形象1.拓荒梦。

在早期的拓荒中,其目的主要就是对于相应的地理进行开拓,也就是传统的改造自然,并没有夹杂其它的元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这种拓荒中多了一种贪婪,但是这种拓荒依然具备相应的精神价值以及道德约束,也就是集中美洲大陆上的劳动力以及智力来为创建新的理想而不断奋斗。

在库柏的作品《北疆五部曲》中,就是展现早期美国的拓荒梦,将那个时期的艰辛很清晰地呈现出来,其中最明显的特征就是皮袜子,美国早期的进步离不开拓荒梦。

因此后来也出现了更多的作品来歌颂拓荒精神,比如凯瑟的作品《啊,拓荒者》以及《我的安东尼》都将美国在十九世纪时的拓荒梦展现的淋漓尽致。

拓荒梦随着美国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成为一时期竞争的有力精神支持,并且作为民族文化精神被不断发扬与传承。

美国梦在美国文学中的体现 中文 熊斌 张兆瑜 湖北大学0705班

美国梦在美国文学中的体现 中文 熊斌 张兆瑜 湖北大学0705班

湖北大学本科毕业论文题目美国梦在美国文学作品中的体现姓名张兆瑜学号 **************** 专业年级英语2007级指导教师常娟职称讲师二〇一〇年四月二十日The Reflection of American Dream in the Literature2)英文摘要与关键词Abstract:Key words:3)中文摘要与关键词摘要: 文学既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深刻地反映着社会现实。

美国文学中一个个的文学形象代表了各种各样的梦,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美国梦就以不同的主题在文学作品中表现出来。

本文选取《愤怒的葡萄》、《红字》、《穷小子狄克》、《了不起的盖茨比》这些作品分析了美国历史上不同阶段美国梦的表现形式,解释了美国梦从兴起走向衰落的原因,剖析了美国梦的本质内涵。

而本文则从论述美国文学中美国梦的演变过程入手,以不同时期的美国文学作品为对象,论述了”美国梦”在美国文学中的不同表现,旨在对美国文学中体现的不同历史时期的美国梦进行分析,使得我们对美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有进一步的了解。

关键词:American Dream; literature; Reflection;1. 引言Introduction:在不同时期、不同阶层和不同族裔中,”美国梦”有着不同的表现,它是始终贯穿于美国文学之中的一个永恒的主题,即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奋斗达到成功。

文学既是社会文化发展的产物,同时也深刻地反映着社会现实:有的作品反映美国梦的开拓精神,有的体现美国梦的实现,有的体现了美国梦的幻灭,有的是在解构美国梦。

美国不同文学作品中的文学形象体现出不同时期的美国梦,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美国文化。

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从产生到当代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这种变化又是与美国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背景密不可分的。

研究不同时段美国梦变化的原因以及它在文学作品中的表现,能够帮助我们理解和揭示美国梦的本质,从而了解美国社会发展的各个时期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18世纪的美国文学看“美国梦”的特点“美国梦”从广义上讲,指作为”民主,平等,自由”国家的理想;从狭义上讲,指个人通过自我奋斗获得成功的梦想。

”美国梦是一个被众多美国人普遍信仰的信念。

美国梦作为美国特有的精神追求,作为美国人民特殊的精神力量,有着丰富的内涵,它涵盖了美国文化、历史、社会、宗教、文学艺术等领域,是贯穿美国文学始终的重要的主题。

300年前,当英格兰移民乘坐着”五月花”号横穿大西洋来到马里兰,寻找一块清教徒能居住的“净土”时,“美国梦”已开始悄然萌芽——美国给了全世界每一个人均等的机会,只要努力奋斗,都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

一般而言,“美国梦”包含几个要素:美国提供了人人都能成功的机会;成功取决于自己的才能和努力,而不是家世和背景;人人都拥有平等的权利;人人都有信仰的自由。

这些要素是与历史密不可分的,也必须和时代背景结合起来看。

18~19世纪的欧洲,贵族尚未退出历史舞台、社会等级森严、财富分配不公、宗教歧视严重……孟德斯鸠、笛卡尔等启蒙运动的先驱,开始对美国这块神奇的土地赞颂不已,这也燃起了弱势群体的“美国梦”。

18世纪来到美国的移民都是欧洲的弱势者,当他们来到还是殖民地的美国时,政治平等的要求就格外强烈,也自发地落实了民主。

于是,“平等权利”成了“美国梦”的一个内涵。

南北战争前后,美国开始了工业化。

欧洲来的移民更多地进入纽约、芝加哥、底特律等新兴的工业城市。

从此,“美国梦”有了新的内涵。

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奋斗起家的工商业巨子。

比如依靠个人发明而创立通用电气公司的爱迪生,采石油的洛克菲勒,搞银行的摩根,发明汽车生产线的福特。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起家寒微,但通过勤奋终于创立了自己庞大的事业,成为传奇人物。

到了21世纪的信息时代,微软的比尔·盖茨、雅虎的杨致远以及GOOGLE的三个创立者变成了“美国梦”的新偶像。

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年纪轻轻就积累了数百亿美元的庞大资产。

他们活生生的故事似乎表明,只要有智慧,有天才,在美国就可以成功。

乐观主义与《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乐观主义" 选取本杰明·富兰克林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为代表.富兰克林(1706-1790),美国最伟大的先驱者和美国民主的缔造者之一,著名的科学家、出版家、外交家、政治家、哲学家和实业家,美国独立运动的领导人,曾参与起草并签署了《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

富兰克林1706年出生于北美新英格兰的波士顿,他在家中的17个孩子中排行15,父亲是从事蜡烛和肥皂制造的小商人。

富兰克林少年时进过两年学校,后因家境困顿,被迫辍学,12岁时,父亲让他到哥哥的印刷铺里当学徒。

学徒的日子是艰难的,然而,他却利用学徒的闲暇时间刻苦自学,阅读了大量的书籍,在政治、科学、历史、文学等方面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他还通过自学能熟练地运用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拉丁语。

1726年,富兰克林开始在费城独立经营印刷工厂。

从此,富兰克林的事业生涯开始蒸蒸日上,开始创造一个美国梦的传奇故事:他印刷并发行影响巨大的《宾夕法尼亚报》;他发明了避雷针、两用眼镜、新式火炉和新型路灯;他率先提出了北美殖民地“不联合就死亡”的口号,并与杰斐逊起草《独立宣言》;而当美国制宪会议因为联邦体制问题争论不休时,富兰克林又欣然前往,进行调解。

1771年,他出版了改变无数年轻人命运的《富兰克林自传》。

这本书生动地记叙了富兰克林的成长历程,告诫年轻人积极向上,在世界上影响深远。

一个人在如此众多的领域成就斐然,美国历史上几乎无人能及。

富兰克林既相信社会秩序又信奉人有自然赋予的权利, 既渴望社会安定又向往为革命献身, 这种矛盾的信念及乐观主义思想正是美国梦开始时期也是上升时期的美国精神的写照.事实上, 18 世纪新英格兰移民们乘坐早期的"五月花号" 穿越大西洋来到马里兰的时候,美国梦就已悄悄萌芽. 美国土地广袤, 人口稀少, 移民们欣喜地发现这片新大陆正是他们梦想中的乐土.这些移民们, 其中大部分为清教徒. 作为 "上帝的选民",他们基于《圣经》的教诲, 决意在这片新的土地上建造心中的伊甸园.他们谨遵严格的宗教和道德—清教信条,给美国带来了一种新的价值观和生活哲学.殖民生活的艰辛和环境的恶劣始终未能挫败他们的斗志, 在生存的严酷斗争中他们反而更加坚强, 随时准备迎接生活中的不幸和失败.清教徒的这种精神也正是美国人积极乐观, 锐意进取的人生态度的根源.清教徒们梦想着用战无不胜的勇气和坚定的信念重新找回失去的天堂. 有了这样的使命感, 他们即使在人生遭遇低谷的时候也能够以乐观主义来面对.清教思想中的乐观,向上的积极态度对美国文学影响巨大,这种乐观尤其体现在《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中.《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是最早的自传体文学作品之一,它真实地记录了富兰克林早年的生活, 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出身寒微,毫无社会地位的穷小子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和不懈的努力跻身上层社会,获得成功的神话.在这部作品中,贯穿始终的是清教精神.清教徒是创业精神的代言人, 他们认为人开创产业必须要禁欲和俭省节约. 他们限制享乐甚至消费行为, 将消费性投入和支出全部用在生产性投资和扩大再生产上,如此必然导致资本的积累和产业的发展.清教徒崇尚商业和工业活动,在商业中珍视信誉, 决不坑蒙拐骗.清教徒企业家不仅追求实守信,而且具有对社会的回馈意识, 担当社会责任, 扶持社会公正, 为社会公益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承担了巨大的公共事业义务.而最值得一提的是,清教徒对一切充满了信心, 无论从事商业贸易还是生产耕种, 都具有排除万难, 获得非凡成功的勇气和信心, 他们善于创造和创新, 不断地开拓和征服.他们身上值得人们学习的可贵精神非常多.《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我们看到, 在书中, 富兰克林对清教思想的有机的吸收, 对自然神论辩证的利用, 对一切宗教的理性思辨使他形成了勤劳节俭的美德,仁慈宽容的观念和理性实用的道德观, 由此实现了宗教理念下的道德自我完善. 《本杰明·富兰克林自传》让我们看到了富兰克林对美国的信心.富兰克林相信, 一个具有 "十三条美德" 的人必将创造奇迹, 成就伟业.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 人人都可以通过辛勤工作而获得成功.可以说,如果没有清教徒的这种乐观主义的精神, 就没有美国的强大和繁荣.纵观200多年的美国文学史,应当承认,美国梦作为美国人民的一种精神追求,自有其合理内涵。

它的产生和发展与美国历史的进程是一致的,它在美国历史的进程中曾起过不可忽视的作用。

首先,美国梦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它是在北美大觉醒运动中孕育出来的一种美国式的民主理想,它的哲学基础实质上就是欧洲的启蒙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潮欧洲经过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运动,步入理性时代,人文主义者在鞭挞中世纪的蒙昧主义与争取个性解放以及宣扬人道主义的同时,充分肯定人的价值和人们争取自由生活以及实现个人欲望的权利。

这些思想对美国的大觉醒运动影响极为深远,其直接影响就是使美国孕育出一种民主精神,在人民中间孕育出一种反对精神压迫与反对盲目服从的革命精神。

这不仅强化了美国人民的个体意识,更加强了美国人民的独立意识和民族意识,大觉醒运动一方面为美国的诞生作了思想准备,同时也激起了美国梦的诞生。

其次,美国梦之所以激动人心,还因为它包容着一种锐意进取的创业意识和人人均可发财致富的幻想。

锐意进取的精神。

当然不是美国民族独具的品质,但它在美国民族那里表现得相当突出。

美国民族是从欧洲等其他大陆迁入美国的,这种地域大迁移,首先赋予美国民族以冒险精神和开拓创新的精神。

最初前往北美大陆的欧洲移民,大多是因为不堪本国的压迫,来到这里寻找生存的机会。

在与大自然作殊死搏斗的过程中,他们生成了一种开拓创新的精神,在争取良好的生存环境的过程中,他们形成了一种锐意进取的创业意识,而这种锐意进取的创业意识最终以一种显著的优良品质融入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之中,自然也成为美国梦的内容之一。

“美国梦”背后的真正动力是什么?一些历史学家认为,就是对财富的渴求和追逐。

康涅狄格州立大学历史学教授马修•沃肖尔指出:对金钱的追求,是‘美国梦’中不变的成分。

然而,恰恰是对财富的过度追逐,使‘美国梦’也在变味,逐步丧失了对世界各地人们的吸引力。

沃肖尔在他的文章《谁想成为百万富翁——变化中的”美国梦”概念》中敏锐地观察到美国社会风气这几十年的变化。

在现当代美国社会,异化的特点就是个人开始丧失主体性,丧失精神自由,丧失个性,甚至连人性都趋于分裂,物质意义上美国梦的实现并没有给个人提供精神和心灵世界的温馨港湾,何况异化世界也使物质意义上的美国梦都难以实现。

美国梦本身就是一个多元化的概念,就个人而言,它既指物质领域追求财富、金钱‘地位荣誉等,也指精神价值的追求和精神世界的完善。

在美国梦精神的指引和鼓舞下,个体拼命地追寻,与此同时,随着现代科技文明的进步和工业化的深入发展现实社会中的异化力量也愈来愈庞大,这种异化力量既能阻碍个人物质意义上美国梦的实现,也使部分实现物质意义上美国梦的个人难以实现精神上的美国梦,反而代之以个人与自我、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的更进一步异化,个人面对一切异化力量,不仅发生了外在形态的变化,也表现为更严重的精神世界扭曲的现象,结论诸多的异化力量伴随着多元美国梦的实现过程。

美国梦这一文化精神无限的诱惑力促使人们不停地追求。

在征服自然,创造物质文明的过程中,美国人也的确证实了自己的主体意识,也发挥了作为主体的巨大威力,推进了文明进步。

然而,物质文明的单维度发展并没有使他们达到真正的自由境界,反面代之以自我的失落和精神自由的丧失。

在实现美国梦的过程中,异化力量不仅阻止其难以实现,更异化了人的精神世界。

美国梦作为美国文学,一个反复出现的主题,有着其特有的魅力;然而,在不同的时期,美国文学中的美国梦都有着不同的表现;或是表现美国梦的实现,或是美国梦的扭曲,或是美国梦的幻火,抑或是解构美国梦。

而且,美国文学发展到如今,美国梦仍在继续着。

了解美国文学中不同的美国梦,对于了解美国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有着很大的帮助。

[1] 史敏.”破灭的美国梦”---浅谈美国文学中悲剧性”美国梦”主题.[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3):66-70.[2] 吴俊龙.幻灭中的重生贬抑下的褒扬——从盖茨比之死看菲茨杰拉德对美国梦的矛盾心理.[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09(5):134--220.[3] 肖东波,唐俊.《了不起的盖茨比》——论”美国梦”的破灭.[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9(3).76--77.[4] 任虎军,严启刚.道德•死亡•再生——《堂吉诃德》与《了不起的盖茨比》主题探析.[J].Shando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2004(6):92--95.[5] 张欲晓.一曲”美国梦”破灭的挽歌—菲茨杰拉德的《了不起的盖茨比》主题评析[J].辽宁财经大学学报.2004(5).16--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