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24字模式”解读
如何利用24字教学模式指导教学
如何利用24字教学模式指导教学刘红燕24字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让处在课改误区的教师对新课改有了新的认识。
教师通过“学案”把教学工作做在前头,对自己的教的过程和学生学的过程进行预知,从而使教学有备而来,不打无备之战,学生不出无备之争。
一、现在谈谈我学习“24字教学模式”的几点心得体会。
“24字教学模式”在内容设计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课前预习阶段经过多位教师共同研究,将学案精心编写好后,于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前明确学习目标,并要求学生在自学过程中用笔标注出书中的重点、难点内容。
在“学案”的指导下对课堂学习内容进行自主的预习,学生的自学不再盲目,变得有的放矢。
带着学案上的问题看书,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自己完成,没必要等老师上课讲解。
标出自己尚存的疑问,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在课堂中和同学老师交流,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逐步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有意识地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等等。
教师要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获得学生预习的反馈信息,以使上课的讲解更具针对性,合理分配授课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在授课过程中我深感课前预习阶段是“学案导学”教学法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能充分体现“学案”的导学功能,又是实现“主体先行”的关键环节。
2、课堂学生讨论和教师精讲阶段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相关问题。
对于一些基础知识,可以教师提问学生,也可以学生问教师。
对于一些重点难点知识,一般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展开小组讨论。
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结果充分利用图、表及其它声像材料及时进行诱导、点拨、归纳。
教师在讨论中提出的点拨、诱导性问题,要利于学生进行正确的思维,设疑要科学、严密、有趣,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智力发展的实际,经过努力可以得到解决,让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从而享受到高层次成功的喜悦。
学案中的课堂练习题应尽量在课上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出解答,这一方面让学生有及时而适当的训练,既巩固所学,又使学生学有所用;另一方面,可让教师获得直接的反馈信息,为课后的教学、指导提供信息;同时,练习中少数较难题又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欲望,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主动学习的心态。
张四保24字教学法解读
张四保“二十四字“教学模式解读主题:如何改进课堂教学,实现师生负担轻教学质量提高。
(一)、小组管理⑴从管理入手分好学习小组⑵采取捆绑式评价⑶对学生做好理论上的培训①学好知识有三个层次:听明白,想明白,讲明白。
讲明白是学好知识的最高层次。
②错误是镜子,是路标,帮人改错等于帮自己防错。
只知道对不知道错算是半对,既知道对又知道错才是全对。
③二人小组的学习是互为资源,不是“一帮一”。
④竞争获胜,不在于超越别人,重要的实现超越自己。
⑤集体是水,个体是船,水涨船高,在落后的群体中难以出类拔萃。
⑥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健全人格的训练场。
使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学会沟通、倾听、尊重、包容、欣赏。
⑷对学生的小组学习要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①小组长如何讲a、先讲思路,后讲做法。
语言格式是:这个问题要怎样想?为什么要这样想?还有别的思路吗?最简捷的思路是什么?b、小组长不要在同一个问题上反复讲。
②组员不能满足于听。
让组员明确知识不是听会的。
在合作中,不但要学会知识,更要学组长的思维方法。
③说话声音要指导。
④说话礼貌、完整方面要指导。
(二)、四种课型怎么上:1.四种课型:新授课、练习课、试卷评讲课、复习课。
2.二十四字”教学模式: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拨,分层训练,拓展延伸。
3.“二十四字”教学模式解读(1).新授课一是复习环节,教师提出上节问题,二人小组复述巩固,组员先讲,组长纠正。
时间不超五分钟。
二是使知识问题化,问题具体化。
三是合作交流。
四是展示点拨。
五是备好题组。
对教师的能力提出挑战,具体是八个度:观察的角度;信息的准度;思维的速度;掌控的力度;讲课的精度;练习的坡度;激励的巧度;处事的态度。
(2).练习课在黄金时间做黄金题。
黄金时间就是练习课;黄金题就是要选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题,知识方面含量高的题。
一是选题,排好题组;二是独立完成,然后小组互讲互检。
三是教师抓多数人的问题和题目之间的链接,揭示方法,拓展思维。
学习“张四保二十四字教学模式”心得体会
学习“张四保24字教学模式教学"心得体会太谷县张四保老师的“24字教学模式"--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以及“五式教研”—-备课集智式、讲课互动式、听课分角色、评课问题式、说课感悟式,给我耳目一新的感觉。
其中“24字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运用使我深受启发。
一、课堂教学的二十四字模式体现出了一种思想-——学生为主体这二十四字模式,体现出了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思想。
阅读感悟,自学检测,是学生自己去阅读,学生自己去检测.合作交流,是学生之间的合作、学生之间的交流。
展示点拨,学生是全方位的展示,教师是在疑点处的点拨。
分层训练,拓张延伸面对的是学生。
所以,它告诉我们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真参与,真思考.二、课堂教学的二十四字模式强化了一种意识--—问题意识阅读感悟,自学检测,强调的是学生不带问题不读书,问题是引领上课的一种基本模式。
试想,如果课堂没有了问题引领,就没有了课堂教学,有问题,能让学生激情饱满;有问题,能使学生进入思考状态;有问题,能引发学生争议;有问题,能展示学生的智慧。
我们也知道:发明千千万万,始于一问。
所以,它告诉我们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研究真问题,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三、课堂教学的二十四字模式渗透了一种理念——-以人为本合作交流,分层训练,拓展延伸,渗透了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
合作交流培养的是学生的表达、倾听、尊重、包容、欣赏、互助……分层训练,拓展延伸,关注的是每一个层面的学生。
所以,它告诉我们的是:我们的课堂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四、课堂教学的二十四字模式倡导了一种精神-——吃苦精神因为二十四字模式体现的是学生的真参与,真思考,信息时代的学生知识面是非常广泛的,这对教师要求更高。
为此,我们在备课中,就必须要扩大内存,深钻教材,预设学生课堂上出现的各种情况,储备上课涉及到的方方面面的知识.真可谓一多一少,教师备课时间多,课后辅导时间少。
山西太谷县24字教学模式操作办法
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操作规程一、 解读 太谷县课堂教学“二十四字模式” 模式解 读 备 注 阅读感悟新课在学生不自学前教师不讲。
教师的任务是全面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自学的信息,但不进行单独辅导 自学检测 不发现学生的问题不讲课。
合作 交流 学生在发现问题后先由学生两人小组解决,解决不了的问题再由四人小组解决。
教师只解决小组提出的问题。
即在学生不互相帮助解决问题之前教师不讲课。
展示 点拨 学生能讲清楚的问题教师不讲。
教师在点拨时要着眼于以下四个方面:①重点知识,②难点知识,③易错易混淆的知识,④思维拓展之处。
教师对学生发言中的亮点进行鼓励和表扬 分层 训练依靠习题进行训练。
选题时注意知识的顺序和思维的顺序:知识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思维要逐渐拓展延伸。
提高课堂效率 拓展 延伸 处理教材时要做好知识的链接,讲课时应做到“新课不新,学生会学;旧课不旧,有新知识点的补充”。
讲课时要提前做到知识的拓展。
挖掘学生的潜能(一)“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1、导入明标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老师在课堂上应从“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
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等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
导入可以用多媒体、故事、游戏、问题、悬念、图象、开门见山等方式。
导入新课后要立即出示目标。
教师根据所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按照课程标准对所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可运用外显行为动词表述,表述要明确、具体、清楚、实用,具有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不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而是用“能记住”、“能说出”、“会应用”、“能默写”“能解答”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
目标可用多媒体打出,也可印在学案上,也可事先写在黑板上。
2、自学质疑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通过看书、作批注、查资料、思考等方式自学感悟。
教与学师生互助24字方针
“教”与“学”师生互助24字策略解读(教师篇)为了适应新高考改革,达到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的教学发展,在周校长的主持下,学校制定了教学三常规和“教”与“学”师生互助24字策略“三做到”“三学会”。
教学三常规是指高一、高二、高三教学工作常规。
教学24字策略中的“三做到”是指教师要做到“科学训练”、“命题规范”、“课堂高效”;“三学会”是指学会“自主学习”、“领悟迁移”“试题分析”。
(一)教师“三做到”——做到科学训练科学训练是教师根据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围绕核心素养针对所学内容进行的行之有效的巩固检测方式。
可以分为:a.课前预习训练。
b.课堂学习训练。
c.课后巩固训练。
d.阶段检测训练。
e.纠错调整训练不管哪种训练,训练什么,多少道题,训练到什么程度,用多少时间,什么时间下题,都要做到恰到好处,不可过量或不够量。
对重点知识点和次要知识点,高频考点和不常考的知识点要区别对待。
训练题要依据不同阶段把握好题量,基础题占大多数,有难度的拔高题适当选择,程度差的可以不做。
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的训练题重视基础,着眼于让学生把知识学会,很好地掌握;阶段检测训练题覆盖面要广,要有梯度能拉开档次,着眼于检测学生水平,发现问题;纠错调整训练,要有较强的针对性,对易错、常错的知识点实施有效的矫正。
总之,科学训练以学生学会知识掌握知识为大前提,在巩固中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提升其核心素养;在检测中发现学生的不足,在下一阶段师生共同想措施弥补,使学生在学习中不断进步。
由于各学科的学科特点不同,其训练标准也有一定区别,下面分列的标准仅供参考。
语文学科训练标准科学的语文训练,应该致力于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致力于激发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1.课前训练①.针对作家作品文体等常识。
②.学生看书能自行把握的知识。
③.设置基本的阅读问题。
2.课堂训练①.时间以10分钟为宜,对当堂的知识进行夯实巩固。
二十四字方针创高效课堂
二十四字方针创高效课堂有压力才会有动力,有付出才会有收获。
来到四十四中后,我对限时高效素质课堂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我在集体备课时候认真向经验丰富的教师们取经,课下时候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表现,调整自己的教学语言,现在终于可以把握好课堂时间,把一节课的重难点在25分钟内充分有效地教给学生。
自从踏入教师之路,虽然倍感辛苦,但也为自己的付出终于有了一丝收获而感到欣慰。
对于二十四字方针创高效课堂,我有如下感悟与大家共勉。
1、勤于学习,提高认识;人人参与,时时参与。
我一直认为教书是用心在教,用爱在教。
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反反复复苦口婆心地辅导,有时候不但换不来好的效果,反而容易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教学是一门艺术,如何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时间里,聚精会神地学习,有效地掌握知识、充分地练习从而提高自身学习的能力?这才是我们老师们应该不断去研究和努力的地方。
只有我们自己勤于学习,才能发现自身的不足;只有不断提高认识,才能让高效课堂真正发挥它的作用。
我们在教学时候应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力求达到人人参与课堂,时时参与课堂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时时刻刻关注学生,一心扑到学生身上,把功夫做足,把辅导做到位。
2、认真研读教材,创设问题情境,课堂设计扣人心弦。
教材是教学的蓝本。
尤其是我们新教师要勤于研读,让教材为我所用。
只有认真研读教材和课标,才能准确定位学生获取系统知识的深度,让学生既学有所获,又留有探究的空间。
我们在把握了教材的重难点之后,不能一味地照本宣科,而应该将教材内的知识生活化,精心设计出扣人心弦、吸引学生兴趣的练习案、导学案和教学案。
让学生在学习接受新知识的同时能够对所学的东西加以理解和应用,在生活中去感悟这些知识并且建立起学习的兴趣。
3、充分备课,精备课堂;问题导入、引人入胜。
教师如何巧妙设置教学环节,让学生在你设置好的一个个精彩环节中不自觉地获取知识,这确实是一门艺术。
课堂导入是一节课最首要的部分,教师的课堂导入是否“引人入胜”直接影响到这节课的讲课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态度。
24字模式解读
课堂教学“24字模式”解读一、“24字模式”的内容24字课堂教学模式,及“阅读感悟、自学检查、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并以此为总纲,统领“新学科、复习课、训练课、讲评课”等课型的模式创建,分学科、分专题,构建了若干操作性强的教学流程。
二、“24字模式”分项解读“阅读感悟”——即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新内容的时间,对知识进行整合与建构。
这里所谓的新内容是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来解决的,关键是新旧知识对接时的切入点正确与否,所以说在一定意义上不存在“新知识”,只存在知识的转承。
通过这一环节,对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旧经验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克服其受动性、依赖性,引导其主动性、独立性,真正改变其学习方式。
让学生自己演绎“自学催生自信、自信繁衍成功、成功激活快乐”这样一条路子。
“自学检测”——即用基础知识点组题,检测自学成果。
通过组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以此为基础去拓展、链接,从而使课堂形散神聚,避免教学内容泛化。
同时,检测后的施教更能实现以学定教,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更便于教师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合作交流”——即在编组相对固定、同组异质的前提下,更多地关注差生,最大化地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
即让优生影响、带动、帮助同组的人,共同去讨论、去思维,共同进步。
提升个体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意识与能力。
“展示”——是课堂上学生“我参与我快乐”的集中体现,只有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轻松地“说、谈、演、写、吟、唱”,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激情释放、思维扩散、个性张扬。
在这里,学生不再是整齐划一、举止呆板的木偶,不再是知识的容器,不再是应试的机器、不再是否分数的奴隶,而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生命体。
在这里,学生活动的时空与老师干预的时空达到了有效融合,找到了一个最佳结合点。
“点评”——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是释难、是纠偏、是整合与总结,是在知识的关键点和学生思维的关键处重锤敲打,通过点拨使学生的思维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使问题迎刃而解。
课堂教学“24字模式”解读
课堂教学“24字模式”解读●“24字课堂教学模式”内容:“阅读感悟、自学检查、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并以此为总纲,统领“新学课、复习课、训练课、讲评课”等课型的模式创建,分学科、分专题,构建了若干操作性强的教学流程。
●“24字模式”分项解读“阅读感悟”——即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新内容的时间,对知识进行整合与建构。
这里所谓的新内容是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来解决的,关键是新旧知识对接时的切入点正确与否,所以说在一定意义上不存在“新知识”,只存在知识的转承。
通过这一环节,对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旧经验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让学生自己演绎“自学催生自信、自信繁衍成功、成功激活快乐”这样一条路子。
“自学检测”——即用基础知识点组题,检测自学成果。
通过组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以此为基础去拓展、链接,从而使课堂形散神聚,避免教学内容泛化。
“合作交流”——即在编组相对固定、同组异质的前提下,更多地关注差生,最大化地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
即让优生影响、带动、帮助同组的人,共同去讨论、去思维,共同进步。
提升个体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意识与能力。
“展示”——是课堂上学生“我参与我快乐”的集中体现,只有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轻松地“说、谈、演、写、吟、唱”,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激情释放、思维扩散、个性张扬。
在这里,学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生命体。
在这里,学生活动的时空与老师干预的时空达到了有效融合,找到了一个最佳结合点。
“点评”——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是释难、是纠偏、是整合与总结,是在知识的关键点和学生思维的关键处重锤敲打,通过点拨使学生的思维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使问题迎刃而解。
“分层训练、拓展延伸”——这着眼于绕开精英教育的误区,完成学生的梯队提升,加强教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改善学生对知识和知识学习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
●该模式要求教师树立如下几种理念:1、学生主体的理念。
读《24字教学模式》的感悟
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习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是怎样学的, 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态度如何。简言之,就是关 注学生的学,创造一切条件与机会让所有学生参与到学习 之中。教师的教不再是一味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更重要 的是倡导学生如何有效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 权利还给学生。
---读《“24字”教学模式操作手册》的感悟
油田小学
彭秋平
感
悟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把话语权还给学生 ◆把握高效课堂的一个中:一切以学生为中心, 以快乐为根本
感悟一
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为什么要建立新型课堂?
1、新课程在课程功能的追求上发生了变化。 2、新课程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发生了变化。
新型课堂的基本理念是什么?
“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风之积也不厚,则其 负大翼也无力”。我们及一线教师都需要不断做“学习型”的人, 我们都需要让自己成为充满智慧的人,因为“只有教师的教育充 满智慧,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掌握智慧”。有视野才有思路,有思 路才有出路,愿我们都能做一个能够仰望星空的人,心中拥有浩 瀚宇宙的人。有学问才有作为,有作为才会有影响力,愿我们能 够把学习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躬耕在希望的田野上。
感悟三
把握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
作为一名教师,就要与学生做朋友,对孩 子各种各样的想法、探索精神给予理解接受, 这就是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一切以学生为 中心,以快乐为根本”。只有这样,孩子的心 灵才能得到自由,舒展自我,超越自我。
结束语
教育是一项古老的事业,因为它是在吸取他人经验的基础上 不断发展的;同时教育也是一项年轻的事业,人类未来的路还很 长,需要我们进一步实践、学习、创新。追求有效、实效、高效 的课堂教学,是教学的生命所在,也是我们当前在实施新课程中 艰苦探索的一项前瞻性工作。我们期待自主高校课堂能真正成为 学生成长的摇篮,成为他们放飞梦想的长空。
24字教学模式操作办法
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操作规程一、“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的含义“学案”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学习方案。
“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发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模式。
1、“学案”由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和技能训练四个要素组成。
教师设计学案时,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内容,着力点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要准确、具体,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
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水平的高低,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达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
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问题,也包括对教学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
应当注意的是,这里教师的“导”是为学生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3、“24字”是指:①导入明标②自学质疑③小组交流④展示点拨⑤训练拓展⑥小结反思二、“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1、导入明标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老师在课堂上应从“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
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等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
高效课堂24字,甘露洒心教学中
高效课堂廿四字甘露洒心教学中甘根芽暑假中手执24字教学模式,反刍7月5日太古专家的言传身教,深思上半年高效课堂的实验,犹如一个初涉社会的孩子,在懵懂中感知醒悟,在迷茫中感受曙光,24字虽未令我脱胎换骨但如醍醐灌顶、甘露洒心。
现将自己的拙见浅谈如下。
一、切实加强预习环节的教学预习是授课的保证,有效的预习能推进课堂高效。
以前我们在教学中也曾要求学生进行预习,甚至在新教材中也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但是一方面,我们对预习这一环节重视不够,只有要求没有落实,或流于形式,甚至根本就没有用到这一环节。
另一方面是我们也没有充分利用这一环节的应有价值,没有充分发挥其作用。
我们在布置预习任务时不明确,没有分解学习任务,没有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没有对学生的预习能力进行专门的培养。
学习高效课堂必须高度重视预习环节,要加强对预习环节的具体要求、效果检测等方面的落实,保证预习的效果。
二、狠抓展示的精彩教师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会无形中影响学生的一生。
每位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每位学生在展示学习成果的过程都会进一步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信心,都会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都会有新的收获,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利用教室四周的栏目,要安排一定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从而让学生在展示中树立自信心,树立竞争心,树立荣誉心。
让同学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产生激情的火花,小组之间、个人之间形成知识的对抗,增添课堂的生气。
在这一方面我做得还不够,对学生答问没有很好地激励,生成学生的兴趣、信心。
对学生(小组)间的成果没有及时落实,只是流于口头。
三、夯实课前检测和当堂反馈课前检测和当堂反馈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方式。
那么,我们必须在课堂教学的过程,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这既能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又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更能让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为下节课的教学铺垫经验。
从而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预习,去拓展知识面,去自主探索。
课堂要求及解读
课堂要求双色、字整、脱稿、声亮、背板、身正 ; 真读、真听、真思、真问、真记、真悟24字箴言:具体解读:双色——书写版面时,把重点、难点、易错点用一种彩色笔标注,与整体版面形成鲜明对比。
字整——书写版面时,字要工整,约7厘米见方,字符间距约为1厘米。
脱稿——展示时,脱离课本、导学案等文本,流利表达本组看法。
声亮——展示、补充、质疑时要声音洪亮,让所有同学都能听得清楚。
背板——版前展示时,展示者要面朝学生,背对黑板,侧身站立,让出版面。
身正——坐姿、站姿要挺拔。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要大声朗读、静心默读、认真倾听、积极思考、大胆表达、强化记忆、用心感悟,相对于学习中的一种“虚华繁荣”,有形无实。
展示常用语言:我组认为... ...我组展示完毕,请大家补充质疑... ...我补充... ...我质疑... ...独学时:独立、安静、双色标注。
独立自主学习,要保持安静,不研究不提问不打扰别人。
用红色笔直线或波浪线标注文本中的重点;对于看不懂,理解不了的难点用“?”标注。
使用双色笔的目的在于使自学结果一目了然。
对学、群学时(备展):先对学后群学、控制声音。
合理分工、积极投入。
相邻的两个同学的学习是对学,可以互教、互帮、互查,互测、互评,要控制交流的声音,避免打扰别的同学学习;小组交流研究或展示前的小组准备统称为群学(备展),组长要调动组员的参与,对展示或交流的任务进行合理分工,如谁来板书,谁来衔接,谁来展示,谁来评价等。
组员要全员参与,不游离于小组的团队学习之外。
展示时:人动凳不响、迅速到位、面向同学、清晰展示。
发表个人和小组的看法、观点,或是用形象的音乐、肢体语言表达对文本的理解都为展示,形式可以是讲解、辩论、朗诵、唱歌、舞蹈、快板等。
在班级展示时,展示者要迅速离座,快速到达展示地点(一般是黑板前),面向同学,大方清晰的进行展示。
避免行动拖沓,凳子发出响动或语言含糊不清,声音低沉。
听展时:带好学案夹、迅速聚焦不平行、专注听展、大胆质疑、做好改错。
模式解读
我校围绕县局所提出的“二十四”字高效课堂模式,各教研组结合各学科特点,明确以下课堂教学改革模式:语文教研组“二十字”教学模式解读自学反馈:就是课前学生借助资料和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注音、释义),了解文章写作背景,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对文后问题有大致了解。
然后同桌交流,达成共识。
合作探讨:即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由教师或学生针对课文内容设置问题,由学习小组进行讨论,然后由小组代表在班上进行问题陈述,不妥之处其他小组成员补充说明,教师静观其变,适时“出击”。
巩固检测:根据课标要求,依照课文重点内容,教师设置梯度问题,学生当堂训练,进行重点突破。
教师总揽全局。
拓展延伸:即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或为下一步学习做好铺垫。
新得困惑:一堂课结束,要求学生把本堂课收获了什么还存在哪些疑惑写下来,交由课代表上交教师,使教师做到心中有底,然后教师根据学生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集中点拨。
数学教研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温故知新。
(2-3分钟)即教师提出复习问题的同时,巧妙与新知衔接,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以展示自己的才能。
让学生始终带着问题去学习。
引导自学。
(5—8分钟)在学生对学习目标清楚、明白的情况下,完全让学生独立自主地、主动地学习知识或提升能力;在学生自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深入到学生中认真、细致地洞察、了解学情,教师要让学生做课堂教学的主人,让学生围绕问题看书自学,独立获取知识、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进行巡视,作个别指导,不要事事包办代替。
交流反馈。
(9-12分钟)在学生自主探究的基础上,适时引导学生同桌合作、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可以取得相互启迪、相互弥补、相互质疑、相互竞争的效果,这是实现课堂教学多维互动的重要环节。
训练提升。
(15—19分钟)教师根据自己对学情的调查了解,抓住几个带有普遍性的关键问题,选准点播的问题,设计梯度适宜的训练题组多种练习纷呈,精心设计,巧妙点拨。
收获感言。
(2-3分钟)以口头方式,简短的总结本堂课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感受。
“24字”导学法
倡导初中新课程课堂教学“24字”导学法鉴于目前在初中课堂教学中,传统的、封闭的、填鸭式教学模式仍占主导地位,新课程教学理念得不到很好的落实,广大教师对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把握不准,使用效果不好的情况下,特向广大初中教师推荐“初中课堂教学‘24字’导学法”。
即:教师导学、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展示提升、总结反馈、预习指导。
教师导学,即是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
如何引导?1、教师在备课过程中,重点要根据教材内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设计出如何组织学生学习的导学教案、课件。
重点设计:自主学习教材的基本要求,如何展示问题,如何创设教学情景,如何组织学生学习,如何掌握教学重难点,如何使各个教学环节更加紧凑科学,多媒体教学如何更直观、形象,使用恰到好处。
2、设计出引导学生学习的预习提纲或导学教案,提前发放到学生手中,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要求,以利有充分的时间自学教材内容。
3、设计教学环节转承。
在课堂问题展现的过程中,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如何解决第二、第三个知识点的问题,各占多少时间,学生交流、展示各占多少时间,让哪些学生展示,哪些学生交流,达到一个什么高度。
4、设计例题如何呈现,怎样让学生尽快掌握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归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通过例题分析,突破材料的重难点,让学生都掌握规范解题的方法和步骤。
5、设计课堂学习效果反馈检测题。
本节课内容结束时,教师要设计出有针对性、选择性的检测题目,让学生进行新知识的巩固练习,以使每个学生对新知识有一个熟悉、巩固和应用的过程,达到诊断提高的目的。
学生自学,即是让学生自主学习。
每个学生根据教师下发的预习提纲,依据教材内容,认真钻研学习,通过自主看书,找出预习提纲中的知识点,熟悉知识点内容。
学生可以多读几遍,学生可以摘抄,可以标识,可以使用工具书。
通过自主学习,使每个学生对知识点内容有较深的理解和把握,一是熟知,二是能口述表达,三是能书写出知识要点,四是能做好例题,做好课后习题。
教学基本要求的内涵阐释
关于“24字教学基本要求”的内涵阐释“目标引领、问题切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适时点拨、当堂达标”这一具有时代特征的教学基本要求,是对我校多年教学经验的提炼和总结,凝聚着广大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智慧。
这一教学基本要求,从提出、修改到补充、发展和完善,历经三年多的时间,其意义和价值日益凸显出来。
从下学期开始,学校将采取一系列管理措施,推动各学科将这一教学基本要求转化为具有较强操作性的学科教学模式。
为便于大家理解,现将“24字教学要求”的内涵进一步阐释如下,请各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在认真研究、深入领会、准确把握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如何构建符合这一要求的本学科教学模式。
目标引领——即以教学目标引领教学。
没有正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就会迷失方向。
因此,每节课都要精心设计符合课程标准和学情、且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以此引领学生的学习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益。
问题切入——即通过问题呈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不是结构层面的摆设,需要借助具体内容并以恰当的方式外显出来。
问题切入就是围绕教学目标精心设计问题、选择题目,使目标以问题或题目的形式呈现出来,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教学目标达成的过程。
其中,知识的问题化设计是难点。
现提供如下设计模板,供各学科参考。
此模板告诉我们:要根据知识的类型,选择适当的问题类型科学设计问题。
既要设计强化记忆的事实性问题,也要设计提高能力的思维性问题。
同时,可以以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能否解决为标准,将问题划分为两个层次,积极探索和实践教学的结构性改革。
自主探究——即学生自主学习相关内容,尝试解决问题。
任课教师要提前将问题提供给学生,为学生自主探究提供方向、目标并留出适当的空间,落实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先练后讲、以练定讲的教学理念,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合作交流——即学习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学习。
通过小组成员课前、课上的合作学习,借助班级学习中心组成员的帮助,最大程度地解决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适时点拨——即以把握学情为前提的点拨。
二 二 四
实施“二二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二二四”教学模式的核心是以学生自学为主,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率。
在一年多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地认识到,“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动手动口动脑、生动活泼,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望,在参与之中主动获取知识。
陶行知先生就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这充分说明了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更要让学生“会学”,这样才能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因此,课堂教学的设计和实施必须体现自主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学习过程,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促进学生主动地全面发展。
下面结合课堂教学实践,浅谈一点自己在实施“二二四”教学模式的体会。
在实施“二二四”教学模式的过程中,无论是备课还是上课,我始终认真围绕着如何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陪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来进行。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和能力。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是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
一切有成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
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
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
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我在备课时,经常根据教学内容创设一些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景,课堂上经常使用一些诙谐幽默富有激励性的语言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精心设计教法、学法,是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教学“24字模式”解读第一篇:课堂教学“24字模式”解读课堂教学“24字模式”解读●“24字课堂教学模式”内容:“阅读感悟、自学检查、合作交流、展示点评、分层训练、拓展延伸”,并以此为总纲,统领“新学课、复习课、训练课、讲评课”等课型的模式创建,分学科、分专题,构建了若干操作性强的教学流程。
●“24字模式”分项解读“阅读感悟”——即课堂上要留给学生足够的自学新内容的时间,对知识进行整合与建构。
这里所谓的新内容是完全可以通过学生已有知识与经验来解决的,关键是新旧知识对接时的切入点正确与否,所以说在一定意义上不存在“新知识”,只存在知识的转承。
通过这一环节,对培养学生运用旧知识、旧经验解决新问题的意识与能力,让学生自己演绎“自学催生自信、自信繁衍成功、成功激活快乐”这样一条路子。
“自学检测”——即用基础知识点组题,检测自学成果。
通过组题,让学生明确本节课学习目标,以此为基础去拓展、链接,从而使课堂形散神聚,避免教学内容泛化。
“合作交流”——即在编组相对固定、同组异质的前提下,更多地关注差生,最大化地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
即让优生影响、带动、帮助同组的人,共同去讨论、去思维,共同进步。
提升个体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的意识与能力。
“展示”——是课堂上学生“我参与我快乐”的集中体现,只有让学生在开放的课堂中轻松地“说、谈、演、写、吟、唱”,才能有真正意义上的激情释放、思维扩散、个性张扬。
在这里,学生是一个朝气蓬勃的生命体。
在这里,学生活动的时空与老师干预的时空达到了有效融合,找到了一个最佳结合点。
“点评”——是教师主导作用的集中体现,是释难、是纠偏、是整合与总结,是在知识的关键点和学生思维的关键处重锤敲打,通过点拨使学生的思维恍然大悟、茅塞顿开,使问题迎刃而解。
“分层训练、拓展延伸”——这着眼于绕开精英教育的误区,完成学生的梯队提升,加强教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改善学生对知识和知识学习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
●该模式要求教师树立如下几种理念:1、学生主体的理念。
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之上,适应学生的需要,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最佳的学习心态,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并在学习中实现自我调控,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2、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A:是要给每一个学生提供同等的学习机会和学习资源,使所有学生享受公平、平等的教育;B:是课程内容应该呈现多样性,应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C: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以适应学生不同智力水平、性格、兴趣、思维方式的需求;D:是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的评价必须公正。
面向每一个学生,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通过保证每个人的利益,来保证民族和社会的整体利益,这是教育的最高追求。
3、全面发展的理念全面发展不是“大一统、齐步走”,是因材施教,实施“分层递进教学”,使每个人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发展、有所提高、有所进步。
教师要从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认识特点和特殊教育的需求出发实施教学,既鼓励冒尖,也允许在某些方面暂时落后。
针对学生的差异,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提供机会,使所有学生都能成才。
●四种课型设计要领: 以课堂教学24字模式为总纲,“新授课、复习课、习题课、讲评课”四种课型的设计要领旨在通过设计要领的剖析,引导教师科学地实施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新授课教学模式案例设计要考虑六点:(1)、如何导入(2)、自学提纲(3)、自测题(4)、预估出现的问题(5)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6)、设计分层题组。
2、复习课的“以练代讲”模式案例设计时考虑四点:(1)、复习的是哪一段的知识,这一段知识有几个知识点,几个基本方法,哪些重要哪些次要。
(2)、那些基础题能展示这些基本的知识点和方法。
(3)、这些知识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作用是什么?和哪些知识链接较多。
(4)、这些知识点和方法在新课程的考试中如何考?3、习题课“分解任务,小组展示”模式案例设计时应考虑五点:(1)、今天习题课要巩固那些基础知识点和基本方法。
(2)、今天习题课要和哪些知识链接,做哪些拓展和延伸。
(3)、有几个小组,设计几个题,每个小组的任务如何分配。
(4)、每个小组中易出现的问题是什么?如何点评?(5)、用什么方法让小组展示。
4、评讲试卷课“找准问题疑难,题组分解补漏”模式设计时应考虑四点:(1)、测评的是那些章节的知识?(2)、这次测评的共性问题和疑难有几处?具体体现是什么?症结在何处?(3)、根据问题疑难,涉及的题组是什么?(4)、这些题组用什么方法解决,教师如何讲解提炼?●一节好课的五个标准1、是有意义的课,即扎实的课:学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良好的、积极地情感体验,并激发了进一步学习的强烈要求,而且越来越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2、是有效率的课,即充实的课:就面而言,对全班同学中的多数学生有效率,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
3、是有生成性的课,即丰富的课:教师能引导学生及基地深入知识的产生过程之中,经过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智慧、思维的碰撞,使学生在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上生成新的知识结构。
4、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不因公开教学而演练,不因示范教学而作假。
5、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不求十全十美,只求反思与重建.第二篇:课堂教学模式解读课堂教学模式解读一、什么是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
二、教学模式的研究意义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教学研究方法论上的一种革新。
教学模式的研究指导人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探讨教学过程中各因素之间的互相作用和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以动态的观点去把握教学过程的本质和规律,同时对加强教学设计、研究教学过程的优化组合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教学模式的种类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具体化,是教学实践的概括化的形式和系统,具有多样性和可操作性,因此教师对教学模式的选择和运用必须要与教学目标相契合,要考虑实际的教学条件,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来加以选择。
常见的教学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传递──接受式该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是:复习旧课—激发学习动机—讲授新课—巩固练习—检查评价—间隔性复习。
这种模式在介绍讲解性的内容上运用比较有效,不可在任何教学内容上都运用这种模式,长此以往必然造成一种“满堂灌”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自学──辅导式自学辅导式的教学程序是:自学—讨论—启发—总结—练习巩固。
运用这种模式时,最好选择难度适宜、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自学,教师应多启发。
(三)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的基本程序是:问题—假设—推理—验证──总结提高。
运用这种模式时,教师一定要对那些打破常规的学生予以一定的鼓励,不要轻易地对学生说对或错,引导学生探究结果。
(四)自主学习模式该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是:设置情境──激发动机──组织教学──应用新知──检测评价──巩固练习──拓展迁移。
(五)抛锚式教学该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是:创设情境--确定问题--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价。
由于抛锚式教学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
(六)现象分析模式现象分析模式的基本教学程序是:出示现象→解释现象的形成原因→现象的结果分析→解决方法分析。
(七)合作学习模式它是一种通过小组形式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策略。
合作式学习有利于发展学生个体思维能力和动作技能,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和包容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
(八)发现式学习模式发现式学习是培养学生探索知识、发现知识为主要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最根本的地方在于让学生像科学家的发现一样来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
这种教学模式的研究,更适合于低年级的教学。
另外还有研讨教学模式等,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再一一介绍。
总之,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理论指导下,以简化形式表示的关于教学活动的基本程序或框架。
它包含着一定的教学思想以及在此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课程设计、教学原则、师生活动结构、方式、手段等。
在一种教学模式中可以集中多种教学方法。
任何模式都不是僵死的教条,而是既稳定又发展变化的程序框架。
教师可根据校情、学情、教学内容的特点等独立运用,也可综合运用,还可自创新型教学模式,彰显教学特色。
四、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全国高效课堂九大“教学范式”分别是:山东杜郎口中学“10+35”模式、山东昌乐二中“271”模式、山东兖州一中“循环大课堂”、江苏灌南新知学校“自学交流”学习模式、河北围场天卉中学大单元教学、辽宁沈阳立人学校整体教学系统、江西武宁宁达中学自主式开放型课堂、河南郑州第102中学“网络环境下的自主课堂”和安徽铜陵铜都双语学校五环大课堂。
第三篇:中学课堂教学模式解读学校四段滚动课堂教学模式解读一、理念及背景:(一)《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中明确指出:“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打造真正的“以生为本”的课堂教学,一切教学活动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一切教学活动从学生的需要出发,让课堂成为学生自主的、学生自治的、学生享有的课堂将成为我们的主要目标。
(二)应当相信学生具有自主学习、自我管理的能力;我们应当给予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支配、有足够的空间让学生自主成长;我们应精简教师的教学时间来换取学生的成长空间;教师设置有价值的问题是自主课堂的起点;学生进行学习反思是自主课堂的归宿。
教师学会引导、激励与学生学会探究、合作是自主课堂中不可或缺的事。
这些应当成为我们课堂教学的共识。
(三)我校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
“和谐进取内涵发展创名优学校”这是我们的办学目标,随着我校办学规模及教学设施的完善,我校必将走上一条快速发展的道路。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存之本,课堂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主要载体,探索一个适合我校学生的、富有24中特色的教学模式,既是高效课堂建设的需要,也是我校创名优学校的内在需求。
二、四段环节的具体内涵:四段分别为:问题呈现---自我感悟---合作交流---评价提升滚动的含义:在一节课中反复展现四段教学组织过程,滚动的形式主要有1、平行式滚动,即在所研究的问题中,问题与问题之间的关联性不强,这时采用逐个滚动解决;2、递进式滚动,即在问题与问题之间存在内在的联系,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层层递进的解决方式;3、内在式滚动,即在一个问题的四段式教学过程中,又产生新的问题,需采取同样的四段式教学进行研究,这种方式称为内在式滚动。
(一)问题呈现1、问题呈现的几种形式:(1)教师的情境设问(2)阅读后的疑问(3)学生思考后的发问等,目的在于引导学生进入思考的状态2、从设计问题的层面上有(1)基础问题设计---体现理解性、思维性(2)综合性问题的设计:不同科目、同科不同知识、课内外综合等体现实践性、探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