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微生物工程名词解释

合集下载

微生物工程名词解释

微生物工程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习题11.未培养微生物:指迄今所采用的微生物纯培养分离、培养方法还未获得纯培养的微生物。

这类微生物在自然环境微生物群落中占有非常高的百分比(约为99%)。

2.微生物发酵工程:微生物工程是将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的基本原理有机地结合起来的学科,是一门利用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生产人们所需的有用物质的工程技术。

其主体是利用微生物生长代谢活动产生的各种生理活性物质来生产商业产品,由于它是在酵母发酵生产饮料酒的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所以又称发酵工程。

3.菌种:通常指工业发酵所用的微生物,是实现工业发酵的关键所在。

发酵生产所用的菌种都来自于自然界,但又都带上了人类遗传操作的痕迹。

4.菌种分离:人们从各类微生物广泛存在的土壤、空气、水和各种动植物表面和部分器官的自然界中直接分离那些为适应环境而建立了非常完善的或特殊的代谢调控能力的微生物,通过进一步筛选,用于工业生产,或作为出发菌株,选育高产或特殊代谢产物的菌种,即称为菌种分离。

常规步骤为:采样、富集、培养、筛选和产物分析。

5.富集培养:指样品中目的微生物含量较少时,根据该微生物的生理特点,人为创建一种培养条件,使样品中的目的微生物在最适的环境下生长繁殖,相对数量快速增加,以利于菌株分离的手段。

主要通过控制微生物正常生长所要求的生理及环境条件(碳源、氮源、酸碱度、温度等)达到目的。

6.诱变育种:是最早实施也是最为有效的育种手段。

是以人工诱变手段诱发微生物基因突变,改变其遗传结构和功能,从多种多样的变异体中筛选出产量与性能符合工业化生产的突变株的专门技术。

是工业微生物优良菌种选育的重要途径。

7.原生质体:指采用人为的手段(机械法、非酶分离法、酶法)对具壁细胞去除细胞壁后形成的仅由细胞膜包裹着细胞质的单细胞结构。

8.原生质体融合: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基因重组技术。

用水解酶除去遗传物质转移的最大障碍——细胞壁,制成由原生质膜包被的裸细胞,然后用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诱导遗传特性不同的两亲本原生质体融合,经染色体交换、重组而达到杂交的目的,经筛选获得集双亲优良性状于一体的稳定融合子。

(完整版)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汇总

(完整版)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汇总

(完整版)微生物学名词解释汇总1.微生物:指一切肉眼看不见的,需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0.1㎜)。

特点:小、简、低。

2.微生物学是一门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药卫生、生物工程和环境保护等实践领域的科学。

3.原核微生物是指一大类只含1个DNA分子的原始核区而无核膜包裹的原始单细胞生物。

4.细菌是一大类细胞细小、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5.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的合成后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只能在等渗或高渗(细菌宜等渗或低渗)培养液中保存或生长。

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生成。

6.球状体又叫原生质球,指还残留部分细胞壁,尤其是G-外膜的原生质体。

7.支原体:是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适应自然条件的无细胞壁的原核生物。

8.细胞质指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原核生物的细胞质是不流动的,真核生物的不断流动。

9.贮藏物是一类由不同化学成分累积而成的不溶性颗粒,主要功能是储存营养物。

10.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其化学成分是大型环状双链DNA,一般不含蛋白质。

用富尔根染色法可见到紫色、形态不定的核区。

除染色体复制时,一般为单倍体。

11.质粒:自主复制的染色体外的遗传成分,通常是小型共价闭合环状双链DNA。

12.芽孢,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折光性强、抗逆性强的休眠体。

每一个营养细胞内仅生成一个芽孢,不起繁殖作用。

13.芽孢萌发:由休眠状态的芽孢变为营养状态的细菌的过程。

14.裂殖指一个细胞通过分裂形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

15.二分裂,一个细胞在其对称中心形成一隔膜,进而分裂成两个形态、大小、构造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高考生物】微生物工程

【高考生物】微生物工程

(生物科技行业)微生物工程微生物工程一 .名词讲解微生物工程: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适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

拮抗作用:当多种物质结合作用时,其中的一种物质会经过必然渠道降低另一种物质的作用(平时是有害作用),使机体保持平衡状态。

比方当人体血糖含量较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加,胰高血糖素分泌减少,两种激素桔抗作用使血糖的含量降低。

当血糖含量较低时,胰岛素分泌减少,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结果是使血糖的含量高升。

生物测定:利用某些生物对某些物质(如维生素、氨基酸 )的特别需要,或对某些物质 (如激素、抗生素、药物等)的特别反响来定性、定量测定这些物质的方法。

载体:可以插入核酸片段、能携带外源核酸进入宿主细胞,并在其中进行独立和牢固的自我复制的核酸分子。

质粒:细胞中独立于染色体之外,可以独立复制的共价闭合环状DNA.菌落原位杂交:是将细菌从培育平板转移到硝酸纤维素滤膜上,尔后将滤膜上的菌落裂菌以释出DNA 。

将 DNA 烘干固定于膜上与放射性同位素标志过的探针杂交,放射自显影检测菌落杂交信号,并与平板上的菌落对位。

效价:抗生素的计量单位,是抗生素等生物制品有效成分含量高低的指标,可以经过仪器的方法测得。

复制初步位点:指在DNA转录时RNA聚合酶与之结合,初步转录的特定核苷酸序列,决定转录初步位点和转录频率。

BOD (生物需氧量):平时表示水中有机物等需氧污染物质含量的一个综合指示。

水中有机物由于微生物的生化作用进行氧化分解,使之无机化或气体化时所耗资水中溶解氧的总数量。

半连续发酵:指在发酵过程的后期周期性地放出部分含有产物的发酵液,然后再补加相同体积的新鲜培育基的发酵方法。

这类发酵可以重复多次。

半连续发酵semi-continuousfermentation:是指在补料-分批发酵的基础上,间歇地放掉部发散酵液的培育方法。

补充发酵:指在发酵过程中以必然的速率排出成熟的发酵液,同时以相同的速率加入新鲜培育基,使整个发酵过程基本保持在牢固期的发酵方法。

微生物名词解释(完全版)

微生物名词解释(完全版)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微生物:指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包括属于原核类的细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属于真核类的真菌{酵母菌、霉菌等}、原生动物和显微藻类;以及属于非细胞类的病毒和亚病毒)。

·原核生物: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存在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细菌和古生菌两大类群。

·细菌:指一类细胞细短、结构简单、胞壁坚韧、多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生物。

·周质空间:指在G-细菌中,其外膜与细胞膜间的狭窄胶质空间。

·L型细菌:专指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损菌株。

·原生质体:指在人为条件下,用溶菌酶除尽原有细胞壁或用青霉素抑制新生细胞壁合成后,所得到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

·间体:细胞膜内褶形成的一种管状、层状或串状物,一般位于细胞分裂的部位或附近。

·细胞质:指被细胞膜包围的除核区以外的一切半透明、胶体状、颗粒状物质的总称。

·细胞内含物:指细胞质内一些形状较大的颗粒状构造。

·PHB :聚—β—羟丁酸,是一种存在于许多细菌细胞质内属于类脂性质的炭源类贮藏物,不溶水,而溶于氯仿,可用尼罗蓝或苏丹黑染色,具有贮藏能量、炭源和降低细胞内渗透压等作用。

·羧酶体:指存在于一些自养细菌细胞内的多角形或六角形内含物,大小与噬菌体相仿,内含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在自养细菌的CO2固定中起着关键作用。

·核区:指原核生物所特有的无核膜包裹、无固定形态的原始细胞核。

·糖被:指包被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鞭毛:指生长在某些细菌表面的长丝状、波曲的蛋白质附属物。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壁厚、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构造。

(完整版)微生物名词解释汇总

(完整版)微生物名词解释汇总

微生物名词解释汇总第一章名词解释:Microorganism 微生物:指自然界中许多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得见得一类形态微小、结构简单的单细胞、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Microbiology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变异等各类生命活动的规律及微生物在各个领域应用的科学。

第二章名词解释:纯培养:由一个微生物细胞繁殖、培养而获得的培养物。

培养基:人工配置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消毒:利用理化因素杀死微生物营养体的方法。

灭菌:利用理化及生物因素杀死所有微生物的方法。

Colony:菌落,一个单细胞微生物接种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

lawn:菌苔,同种多个单细胞微生物繁殖形成的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

二元培养物: 含有寄主与寄生物二种特定关系的培养物。

第三章第一节原核微生物名词解释:细菌:菌体为单细胞,以裂殖的方式繁殖的原核微生物。

放线菌:菌体为单细胞丝状体,以产生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的原核微生物。

中体:(或间体)是一种由细胞质膜内褶而形成的囊状构造,其中充满着层状或管状的泡囊。

质粒:细菌细胞中除染色体外的具有遗传信息、能有自我复制的小环状DNA分子。

荚膜:某些细菌细胞在生命运动中分泌的覆盖于细胞壁表面较厚的有一定外形的胶状物质。

鞭毛:某些细菌从细胞内伸出着生于菌体表面的、细长、波曲状的丝状物。

纤毛:某些细菌从细胞内伸出着生于菌体表面的纤细、中空、短直、数量较多的细丝。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蓝藻:含有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类微生物。

第二节真核微生物名词解释:真菌:菌体为单细胞或多细胞,有细胞壁而不含光合色素,以产生各种有性或无性孢子繁殖的真核生物。

酵母菌:菌体为单细胞,主要以出芽生殖的方式繁殖的一类真核微生物。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学科,涉及到大量的专业术语,以下
是微生物学中常用名词的解释:
- 微生物:指肉眼无法直接观察到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蓝藻等。

- 细菌:一种单细胞微生物,具有细胞壁和细胞膜,存在于各
种环境中,有些细菌可以对人体有益,有些则会引起疾病。

- 真菌:一种多细胞或单细胞生物,营养方式为吸收外部营养
物质,有些真菌可以产生有用的物质,如药物,而有些真菌会引起
感染。

- 病毒:一种非细胞的微生物,只有在宿主细胞内才能复制自己,引发多种疾病,如流感、疟疾等。

- 肽聚糖:一种存在于细菌细胞壁中的多糖分子,可以与免疫
系统产生相互作用,引起免疫反应。

- 茵莉菌素:一种抗生素,可以杀死多种细菌。

- 氨基糖:一种存在于细菌和真菌细胞壁中的糖类分子,具有
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 病原体:指能够引起疾病的生物体。

- 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古细菌两类微生物,其细胞没有真核,也就是没有细胞核。

- 真核生物:指有细胞核的生物,包括真菌、动物和植物等。

- 病原菌:引起疾病的细菌。

- 宿主:指存在于另一种生物体中的生物,如人类体内的微生物。

以上是微生物学中常见的名词解释,可以帮助读者更好的理解
相关内容。

微生物工程重点

微生物工程重点

一,1.微生物工程概念:微生物工程(Microbial engineering )是微生物学与工程学有机结合的产物。

是利用微生物的特定性状和功能,通过现代化工程技术生产有用物质或直接应用于工业化生产的技术体系;是将传统发酵与现代DNA重组、细胞融合、分子修饰和改造等新技术结合并发展起来的现代发酵技术。

2.微生物工程发展简史:1 天然发酵阶段:酿酒、酱、醋以及烘制面包等2 纯培养技术建立3 深层培养技术的建立4。

微生物工程二,1.自然界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过程:标本采集标本材料的预处理富集培养菌种初筛菌种复筛性能鉴定菌种保藏2.从环境中分离目的微生物时,为何一定要进行目的培养:增加待分离菌的数量,使目的菌种占优势,快速分离纯化,增加分离成功率。

三,1.微生物生长的主要代谢途径: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微生物通过分解代谢将从环境中吸收的各种碳源,氮源等物质降解,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源和小分子中间体。

分解代谢包括各种中心途径如TCA,EMP和HMP,以及外周途径。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是利用分解代谢的能量和中间体合成氨基酸,核酸等单体物质,及蛋白质,核酸,多糖等多聚物。

2.诱导酶和组成酶的概念:微生物不论生长在什么培养基中,其有些酶总是适量的存在,他们是不依赖于酶底物或底物的结构类似物的存在而合成的酶,如葡萄糖转化为丙酮酸过程中的各种酶,这些酶称为组成酶。

诱导酶又称为适应性酶,是依赖于某种底物或底物的结构类似物的存在而合成的酶。

3.色氨酸操作子的调节机理:衰减调控机制。

①. 当有色氨酸时,完整翻译短肽核糖体停留在终止密码子处,邻近区段2位置阻碍了2,3配对使3, 4区段配对形成发夹结构终止子RNA酶在弱化子处终止,不能向前移动。

②.如缺乏色氨酸,核糖体到达色氨酸密码子时由于没有色氨酰tRNA的供应停留在该密码子位置,位于区段1 使区段2与区段3配对区段4无对应序列配对呈单链状态RNA聚合酶通过弱化子,继续向前移动,转录出完整的多顺反子序列。

微生物工程

微生物工程

微生物工程试卷题型分配:名词解释: 15题共45分简答题: 7题共35分论述题: 2题共20分第一章概论1.微生物工程:即是指发酵工程,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技术.2.简述微生物工程发展简史(四个阶段特征):天然发酵,纯培养技术,深层培养技术,微生物工程.3.简述微生物工程组成及研究内容:从广义上讲,由三部分组成:上游工程,发酵工程,下游工程。

微生物工程研究内容:无菌生长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种子培养和生产培养工艺技术,小试中试动力学模型,发酵工程工艺放大。

第二章生产菌种的来源1.试述生产菌种的来源及其分离思路来源:根据资料直接向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工厂或菌种保藏部门索取或购买;从大自然中分离筛选新的微生物菌种。

分离思路:依照生产要求、产物性质、菌种特性(分类地位及生态环境),设计各种筛选方法,快速、准确地把所需要的菌种挑选出来2.试述生物物质产生菌的分离纯化和筛选步骤定方案:查阅资料,了解所需菌种的生长培养特性。

标本采集:有针对性地采集样品增殖:人为地通过控制养分或培条件,使所需菌种增殖培养后,在数量上占优势。

分离:利用分离技术得到纯种。

性能鉴定发酵性能测定:进行生产性能测定。

这些特性包括形态、培养特征、营养要求、生理生化特性、发酵周期、产品品种和产量、耐受最高温度、生长和发酵最适温度、最适 pH值、提取工艺等。

第三章微生物代谢调节及代谢工程1.新陈代谢(分解代谢、合成代谢):是指发生在活细胞中的各种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总和。

分解代谢:指复杂的有机物分子通过分解代谢酶系的催化,产生简单分子、腺苷三磷酸(ATP)形式的能量和还原力(或称还原当量,一般用[H]来表示)的作用。

合成代谢:与分解代谢正好相反,是指在合成代谢酶系的催化下,由简单小分子、ATP形式的能量和[H]形式的还原力一起合成复杂大分子的过程。

2.酶活性调节:酶分子水平上的一种代谢调节,通过改变酶分子活性来调节新陈代谢的速率,包括:酶活性的激活和抑制两个方面。

微生物工程名词解释

微生物工程名词解释

微生物工程名词解释微生物工程是一门关于利用和改造微生物进行工业生产和环境治理的学科。

微生物是指无肉眼可见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微生物工程通过对微生物的遗传物质进行改造,调控生物组织和代谢途径,使微生物具有特定的生产能力和抗性,从而实现对工业产品的生产和环境污染的治理。

在微生物工程中,常见的术语包括:1. 基因工程: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目标微生物的基因进行修饰和重组,以改变其代谢通路和产物合成能力。

2. 基因组学:通过测序等技术,对微生物的基因组进行分析和研究,了解微生物的遗传信息和功能。

3. 代谢工程:通过调控微生物的基因表达和代谢途径,调整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类型和产量,实现目标产物的高效生产。

4. 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过程,将底物转化为目标产物,包括食品发酵、药物发酵等。

5. 蛋白质工程:通过改变微生物的基因序列,调整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实现对蛋白质的生产和改良。

6. 多样性库:通过采集和保存不同环境中的微生物,建立具有多样性的微生物资源库,用于筛选对特定底物具有高效反应活性的微生物。

7. 生物反应器:用于控制和优化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过程的设备,常见的有批式反应器、连续流动反应器等。

8. 生物修复:利用微生物的生物降解能力,对土壤、水体和空气中的有机和无机污染物进行治理和修复。

9. 合成生物学:将生物系统的各种生物组分进行重组和组装,设计和构建新的生物系统,实现特定功能的合成微生物。

10. 合成基因组:通过化学合成技术构建微生物的全基因组,用于研究和改造微生物的生物功能。

微生物工程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包括生物制药、食品工业、能源产业、环境治理等。

通过利用微生物工程技术,可以实现对特定产物的高效生产,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也可以利用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对环境污染进行有效的治理和修复。

随着基因工程和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微生物工程在未来将发挥更大的作用,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

微生物学名词解释大全1. 微生物:指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2. 细菌:单细胞微生物,没有真正的细胞核,以分解有机物和合成有机物为生。

3. 病原菌:引起疾病的细菌,如结核杆菌、沙门氏菌等。

4. 病毒:非细胞生物,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内复制繁殖,引起各种传染病。

5. 真菌:多细胞生物,以分解有机物为生,包括酵母菌、霉菌等。

6. 抗生素:由细菌、真菌等微生物分泌的物质,能抑制或杀死其他微生物,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

7. 免疫系统: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的系统,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两种方式。

8. 共生: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一起生活,互相有益。

9. 异生:不同种类的生物在一起生活,对彼此都无益。

10. 胞外多聚物:微生物分泌的高分子物质,能够附着在细菌表面形成生物膜。

11. 生物膜:由细菌或其他微生物形成的一层薄膜,起保护作用,也可以影响其它细胞的附着和生长。

12. 毒性因子:微生物分泌的物质,能对寄主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13. 草原土壤细菌:生活在草原土壤中的细菌,对土壤含氮物质的分解具有重要作用。

14. 氨氧化细菌:能将氨氧化成亚硝酸的细菌,参与氮循环中的氨氧化过程。

15. 物种多样性:生物种类的多样性,包括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微生物的多样性。

16. 环境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中的生态角色、多样性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17. 微生物发酵:利用微生物将有机物质转化为其他有用的物质的过程,如乳酸发酵、酒精发酵等。

18. 气候变化:指由于人类活动导致的气候系统发生变化,对微生物生态和多样性产生影响。

19. 分子生物学:研究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等的结构和功能的学科,也包括微生物的分子生物学研究。

20. 毒品耐药性:微生物对抗生素等药物的抗拒能力,危害人类和动物的健康。

21. 基因工程:利用重组DNA技术对微生物进行基因改造,使其具有特殊功能。

22. 微生物遗传学:研究微生物遗传变异、遗传进化和基因表达的学科。

微生物工程名词解释重点整理

微生物工程名词解释重点整理

一、名词解释:•微生物工程又叫发酵工程主要指在最适发酵条件下,发酵罐中大量培养细胞和生产代谢产物的工艺技术。

就是利用微生物发酵作用,通过现代工程技术手段来生产有用物质,或者把微生物直接应用于生物反应器的技术。

它是在发酵工艺基础上吸收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以及其他技术的成果而形成的。

•微生物的生物转化是利用生物细胞对一些化合物某一特定部位(基团)的作用,使它转变成结构相类似但具有更潜在经济价值的化合物。

最终产物是由微生物细胞的酶或酶系对底物某一特定部位进行化学反应而形成的。

•微生物的纯培养•纯培养:微生物学中把从一个细胞或一群相同的细胞经过培养繁殖而得到的后代,称纯培养。

在进行菌种鉴定时,所用的微生物一般均要求为纯的培养物。

得到纯培养的过程称为分离纯化。

•是指在适宜条件下培养纯种获得培养物(群体)。

单个微生物在适宜的固体培养基表面或内部生长、繁殖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肉眼可见的、有一定形态结构的子细胞群体,称为菌落。

一个菌落是一个纯种,也是一个纯培养。

纯培养只允许生产菌,不允许其它微生物(即“杂菌”)存在。

•微生物的深层培养•深层培养法:是以微生物细胞生长于液体培养基深层(厌氧或好氧)中进行培养的方法。

•液体深层培养:用液体深层发酵罐从罐底部通气,送入的空气由搅拌桨叶分散成微小气泡以促进氧的溶解。

这种由罐底部通气搅拌的培养方法,相对于由气液界面靠自然扩散使氧溶解的表面培养法来讲,称为深层培养法。

特点是容易按照生产菌种对于代谢的营养要求以及不同生理时期的通气、搅拌、温度、与培养基中氢离子浓度等条件,选择最佳培养条件。

•自然选育在生产过程中,不经过人工处理,利用菌种的自发突变,从而选育出优良菌种的过程,叫做自然选育。

•诱变育种诱变育种是指用人工的方法处理微生物,使它们发生突变,再从中筛选出符合要求的突变菌株,供生产和科学实验用。

诱变育种与其他育种方法相比,具有操作简便、速度快和收效大的优点。

诱变育种包括出发菌种选择、诱变处理和筛选突变株三个部分。

微生物工程复习题

微生物工程复习题

那时人们并不知道微生物与发酵的关系,于是很难控制发酵过程,生产也只能凭经验,口传心授;所以称天然发酵时期。

••影响发酵过程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温度温度对微生物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温度影响酶的活性。

在最适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菌体生长和代谢加快,发酵反应的速率加快。

当超过最适温度范围以后,随着温度的升高,酶很快失活,菌体衰老,发酵周期缩短,产量降低。

温度也能影响生物合成的途径。

例如,金色链霉菌在30℃以下时,合成金霉素的能力较强,但当温度超过35℃时,则只合成四环素而不合成金霉素。

此外,温度还会影响发酵液的物理性质,以及菌种对营养物质的分解吸收等。

因此,要保证正常的发酵过程,就需维持最适温度。

但菌体生长和产物合成所需的最适温度不一定相同。

如灰色链霉菌的最适生长温度是37℃,但产生抗生素的最适温度是28℃。

通常,必须通过实验来确定不同菌种各发酵阶段的最适温度,采取分段控制。

pH pH能够影响酶的活性,以及细胞膜的带电荷状况。

细胞膜的带电荷状况如果发生变化,膜的透性也会改变,从而有可能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及代谢产物的分泌。

此外,pH还会影响培养基中营养物质的分解等。

因此,应控制发酵液的pH。

但不同菌种生长阶段和合成产物阶段的最适pH往往不同,需要分别加以控制。

在发酵过程中,随着菌体对营养物质的利用和代谢产物的积累,发酵液的pH必然发生变化。

如当尿素被分解时,发酵液中的NH+4浓度就会上升, pH也随之上升。

在工业生产上,常采用在发酵液中添加维持pH的缓冲系统,或者通过中间补加氨水、尿素、碳酸铵或者碳酸钙来控制pH。

目前,国内已研制出检测发酵过程的pH电极,用于连续测定和记录pH变化,并由pH 控制器调节酸、碱的加入量。

溶解氧氧的供应对需氧发酵来说,是一个关键因素。

从葡萄糖氧化的需氧量来看, 1 mol 的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需6 mol的氧;当糖用于合成代谢产物时, 1 mol葡萄糖约需1.9mol 的氧。

微生物工程名词解释

微生物工程名词解释

微生物工程”:就是指利用微生物得特定性状,通过现代工程技术,在生物得反应器中生产有用物质得一种技术系统。

微生物工程特点①一般操作条件比较温与;②原料来源丰富,价格低廉,一般都就是可再生资源。

③过程反应以生命体得自动调节方式进行;④能够容易地生产复杂得高分子化合物,可以导入复杂基团;能合成复杂得化合物如酶、光学活性体等;⑤生产产品得生物体本身也就是产物,一般污染较小;⑥生产设备较简单。

⑦生产过程中,需要防止杂菌污染;⑧菌种性能被改变,从而获得新得反应性能或提高生产率;工业育种:就是运用遗传学原理与技术对某个用于特定生物技术目得得菌株进行得多方位得改通过改造。

诱变育种:就就是利用诱变剂得物理因素与化学试剂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基因突变频率,再通过适当得筛选方法获得所需要得高产优质菌种得育种方法。

表型延迟:分离性延迟、生理性延迟就是指微生物通过自发突变或人工诱变而产生新得基因型个体所表现出来得遗传特性不能在当代出现,其表型得出现必须经过2代以上得复制。

杂交育种:就是指将两个基因型不同得菌株经吻合(或接合)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从中分离与筛选具有新性状得菌株得一种育种方法。

原生质体融合:首先用酶分别酶解两个出发菌株得细胞壁,或者使用抗生素抑制胞壁得合成,在高渗环境中释放出原生质,将它们混合,在助融剂或电场作用下,使它们互相凝集,发生细胞融合,实现遗传重组得方法。

营养缺陷型就是指通过诱变而产生得缺乏合成某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与碱基等得能力,必须在其基本培养基中加入相应得营养成分才能正常生长得变异株。

基因重组育种:就是运用体外DNA各种操作或修改手法获得目得基因,再借助于病毒、细菌质粒或其她载体,将目得基因转移至新得宿主细胞并使其在新得宿主细胞系统内进行复制与表达,或者通过细胞间得相互作用,使一个细胞得优秀性状经其间遗传物质得交换而转移给另—个细胞得方法。

渗透突变株:一种遗传障碍不完全得营养突变型,其特点就是酶得活力下降但不完全丧失,使其能少量合成末一代谢产物,但产物得量又不造成反馈控制。

微生物工程

微生物工程
3、生产过程是以生命体的自动调节方式进行的,因此多个 反应就象一个反应一样,可在单一设备(发酵罐)中进行。
4、能容易地生产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如酶、光学活 性体等。
5、能高度选择性地进行复杂化合物在特定部位反应, 如氧化、还原、官能团导入等。
6、生产产品的生物体本身也是发酵产物,富含维生 素、蛋白质、酶等有用物质;除特殊情况外,培养 液一般不会对人和动物造成危害。
现有许多种类的产品
红细胞生成素 生长激素 胰岛素 干扰素 瘤)
( 治疗贫血) ( 促进生长) (治疗糖尿病) (抗病毒、抗肿
五、微生物工程的应用
(一)微生物工程应用领域
1、在食品工业的应用
微生物技术最早开发应用的领域,至今产量和产值 仍占微生物工程的首位
食品加工:单细胞蛋白(酵母、真菌等) 含醇饮料:葡萄酒、黄酒、白酒、啤酒、白兰地、威士忌 发酵乳制品:奶酪、酸奶 调味品:味精、肌苷酸、酱油、醋等
7、在高技术领域中的应用
基因工程的各种工具酶等
二)微生物工程产品类型
1、微生物菌体的发酵
SCP、药用真菌(冬虫夏草、茯苓等) 生物防治制剂(如苏云金杆菌) 活性乳制剂
细胞的生长与产物的积累成平行关系, 生长速率最大的时期也是产物合成最高阶段
2、微生物酶发酵
各种酶制剂 糖化酶、氨基酰化酶(DL氨基酸光学拆分)、 蛋白酶、脂肪酶等
链霉素、氯霉素、金霉素、土霉素、四环素等 抗生素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其他发酵产品的出现,如氨基酸发 酵工业 好氧发酵,初级、次级代谢产物
4、第三代发酵技术——微生物工程
(1972)DNA 重组技术、原生质体融合技术等应 用
1982,第一个基因工程产品——利用工程菌生产的 人胰岛素问世

微生物工程名词解释

微生物工程名词解释

菌种退化:菌种的发酵能力降低、繁殖能力降低、发酵产品的得率降低。

种子扩大培养:是指将保存在沙土管、冷冻干燥管中处于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经转接到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养而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纯种的过程。

这些纯培养物则称为种子。

前体: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养基中,能直接被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去,而其自身的结构没有多大的变化,但产物的产量却因加入前体而有较大的提高。

促进剂:指那些既不是营养物又不是前体,但却能提高产量的添加剂。

抑制剂:在发酵过程中加入某种试剂会抑制某些代谢途径的进行,同时会使另外一些代谢途径活跃,从而获得人们所需要的某种产物或使正常代谢的某一代谢中间物积累起来的物质。

发酵机制: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利用基质(底物)合成人们所需要的代谢产物的内在规律初级代谢产物:微生物因生长和繁殖需要而合成的必须的物质,包括糖、氨基酸、脂肪酸、核苷酸、以及由这些物质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多糖、蛋白质等。

次级代谢产物:指微生物由初级代谢产生的中间产物出发合成的一些功能不明确、化学结构特殊、对细胞的生长繁殖并非重要的产物,包括抗生素、色素和毒素等。

巴斯德效应:在厌氧条件下,向高速发酵的培养基中通入氧气,则葡萄糖消耗减少,抑制发酵产物积累的现象称为巴斯德效应。

即呼吸抑制发酵的作用。

分解代谢物阻遏:指细胞内同时有两种分解底物存在时,利用快的那种底物会阻遏利用慢的底物的有关酶系合成的现象。

维持:活细胞群体在没有实质性生长和繁殖(或生长和死亡处于动态平衡状态),也没有胞外产物生成情况下的生命活动。

生长得率:表示在发酵中微生物的生长相对于基质或能量消耗的效率。

过程得率:又称毛产物得率或基质(原料)转化率。

一般以发酵过程的产物生成量对基质总消耗量的比值表示。

分批培养:又称分批发酵,是指在一个密闭系统内一次性投入有限数量营养物进行培养的方法。

补料分批培养:又称半连续培养或半连续发酵,是指在分批培养过程中,间歇或连续地补加新鲜培养基的培养方法。

微生物名词解释.doc

微生物名词解释.doc

名词解释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活动来生产各种有用生物化学产品的技术过程。

代谢调节:是指在代谢途径水平上酶活性和酶合成(酶量)的调节。

组成酶:细胞内总是适量存在的,不依赖于酶底物或底物结构类似物的存在而合成的酶。

诱导酶:依赖于酶底物或底物结构类似物的存在而合成的酶。

其基因以隐性状态存在于染色体中。

分解代谢物阻遏:微生物与容易同化的碳源或氮源相接触,使有些酶的合成速率相对降低的作用。

反馈阻遏:生物合成途径的终点代谢产物极其衍生物在转录的水平上抑制该途径的所有酶的生物合成。

反馈抑制:是微生物细胞中变构调节的典型方式,因此非常重要,应用广泛。

概念:生物合成途径的最终代谢产物抑制该途径的前面第一或第二个酶的催化活性。

通过变构调节进行抑制初级代谢产物:是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为菌体生长所必须的小分子化合物,包括单糖、氨基酸、核苷酸维生素以及用来合成这些物质的小分子物质。

次级代谢产物:又称次生代谢产物或分化代谢物,是由微生物在生长后期产生的,为菌体生长非必须但对产生菌的生存具有一定价值的,分子结构相对复杂的小分子化合物。

操纵子:指启动基因、操纵基因和一系列紧密连锁的结构基因的总称。

转录的功能单位。

很多功能上相关的基因前后相连成串,由一个共同的控制区进行转录的控制,包括结构基因以及调节基因的整个DNA序列。

操纵基因:操纵子中与阻遏物结合的一段特定核苷酸序列。

对相邻的结构基因的转录活动有控制作用。

代谢控制发酵:用人工诱变的方法,有意识地改变微生物的代谢途径,最大限度地积累产物,这种发酵形象地称为代谢控制发酵,最早在氨基酸发酵中得到成功应用。

原生质体:在高渗溶液中出去细胞壁的细胞。

培养基:选用各种营养物质,经配制成适合不同微生物生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糖化:在工业生产上将淀粉水解为葡萄糖的过程,得到的水解糖液叫淀粉糖。

前体物质:最终所需的代谢产物的前身或其结构中的一部分。

在生物合成中直接结合到产物分子中,自身结构变化不大,能显著提高产量的小分子物质。

微生物工程初筛名词解释

微生物工程初筛名词解释

微生物工程初筛名词解释
生物工程一般认为是以生物学(特别是其中的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和细胞学)的理论和技术为基础,结合化工、机械、电子计算机等现代工程技术,充分运用分子生物学的最新成就、自觉地操纵遗传物质、定向地改造生物或其功能,短期内创造出具有超远缘性状的新物种。

再通过合适的生物反应器对这类“工程菌”或“工程细胞株”进行大规模的培养,以生产大量有用代谢产物或发挥它们独特生理功能一门新兴技术。

微生物工程又叫发酵工程。

发酵是微生物特有的作用,在几千年前就被人类认识了,并且用来制造酒、面包。

微生物工程,是大规模发酵生产工艺的总称,就是利用微生物发酵作用,通过现代工程技术手段来生产有用物质,或者把微生物直接应用于生物反应器的技术。

它是在发酵工艺基础上吸收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酶工程以及其他技术的成果而形成的。

发酵工程跟化学工业、医药、食品、能源、环境保护和农牧业等许多领域关系密切,对它的开发有很大的经济效益。

DNA重组技术和生物反应器装有固定化酶的容器,能进行生物化学合成,是生物工程中的两大支柱。

从工业规模生产这一点看,生物反应器尤其重要。

因为只有通过微生物发酵,才能形成新的产业。

微生物学(Microbiology)是生物学的分支学科之一,它是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各类微小生物(细菌、放线菌、真菌、病
毒、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原生动物以及单细胞藻类)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学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科学。

微生物工程概论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微生物工程概论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一、名词解析:微生物工程:是微生物学与工程学有机结合的的产物。

它由工程技术与微生物学相互渗透而形成。

微生物工程就是研究和发展为生物产业的有用产品和有益活动的学科。

微生物:是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群体积微小、结构简单、肉眼直接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数千倍甚至数万倍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初级代谢及初级代谢产物:具有明确的生理功能,对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代谢过程。

产物有氨基酸、核苷酸、糖、脂肪酸、维生素。

次级代谢及次级代谢产物:是在一定的生长时期(一般是稳定生长期),微生物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的对微生物本身的生命活动没有明确功能的物质的过程。

产物有葡萄糖、预苯酸、磷酸戊糖等。

分解代谢产物阻遏:当两类同类物质同时存在时,如果一种是快速利用物质,另一种是慢速利用物质,则前者的某种代谢产物阻遏后者酶的生成,使生物利用快速利用物质。

这一过程成为分解代谢产物阻遏。

操纵子:指启动基因、操纵基因和一系列紧密连锁的结构基因的总称。

转录的功能单位。

很多功能上相关的基因前后相连成串,由一个共同的控制区进行转录的控制,包括结构基因以及调节基因的整个DNA序列。

末端产物的反馈抑制:末端产物的反馈抑制是反馈调节的最重要方式,主要表现为代谢途径的末端产物过量时可反过来直接抑制该途径中第一个酶的活性,促使整个反应过程减慢或停止,从而避免末端产物的过量积累。

同工酶:催化同一化学反应而化学组成不同的一组酶。

能荷:指细胞中ATP、ADP和AMP系统中可为代谢反应供能的高能磷酸键的量度。

表达了细胞中的能荷状态,反映了各种腺苷酸的比例。

抗生素:是生物(包括微生物、植物和动物) 在其生命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或用其他方法获得的一种能在低微浓度下有选择性地抑制或影响它种生物生命活动的次级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

半合成抗生素:将生物合成法制得的抗生素用化学或生化方法进行分子结构改造而制成各种衍生物。

微生物的呼吸临界氧浓度:不影响微生物呼吸的最低溶解氧浓度二、解答题:(一)、请图示说明乳糖操纵子。

微生物反应工程名词解释

微生物反应工程名词解释

微生物反应工程名词解释
微生物(Microorganism):指单细胞或多细胞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藻类等。

反应器(Reactor):指用于进行微生物发酵或代谢反应的容器或系统。

发酵(Fermentation):指微生物在适宜条件下进行代谢活动并产生有用化合物的过程。

培养基(Culturemedium):指提供微生物生长所需营养物质和环境的混合物。

离心(Centrifugation):指将微生物和液体分离的过程,通常使用离心机完成。

色谱法(Chromatography):指通过吸附剂将不同成分分离的技术,通常用于纯化微生物代谢产物。

生物反应器(Bioreactor):指专门用于微生物培养和反应的反应器,通常包括搅拌器、气体进出口等部件。

氧化还原电位(Redoxpotential):指反应体系中氧化还原反应的趋势和强度,常用于监测微生物代谢活动。

代谢产物(Metabolite):指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化合物,通常包括有机酸、氨基酸、生长因子等。

生长曲线(Growthcurve):指微生物在培养基中生长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通常包括潜伏期、对数期和稳定期三个阶段。

希望这些解释可以帮到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工程”:是指利用微生物的特定性状,经过现代工程技术,在生物的反响器中生产实用物质的一种技术系统。

微生物工程特色① 一般操作条件比较平和;② 原料根源丰富,价钱便宜,一般都是可重生资源。

③ 过程反响以生命体的自动调理方式进行;④ 能够简单地生产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能够导入复杂基团;能合成复杂的化合物如酶、光学活性体等;⑤ 生产产品的生物体自己也是产物,一般污染较小;⑥ 生产设施较简单。

⑦ 生产过程中,需要防备杂菌污染;⑧ 菌种性能被改变,进而获取新的反响性能或提升生产率;工业育种:是运用遗传学原理和技术对某个用于特定生物技术目的的菌株进行的多方向的改经过改造。

诱变育种:就是利用诱变剂的物理要素和化学试剂办理微生物细胞,提升基因突变频次,再经过合适的挑选方法获取所需要的高产优良菌种的育种方法。

表型延缓:分别性延缓、生理性延缓是指微生物经过自觉突变或人工诱变而产生新的基因型个体所表现出来的遗传特征不可以在今世出现,其表型的出现一定经过 2 代以上的复制。

杂交育种:是指将两个基因型不一样的菌株经符合(或接合)使遗传物质从头组合,从中分别和挑选拥有新性状的菌株的一种育种方法。

原生质体交融:第一用酶分别酶解两个出发菌株的细胞壁,或许使用抗生素克制胞壁的合成,在高渗环境中开释出原生质,将它们混淆,在助融剂或电场作用下,使它们相互凝集,发生细胞交融,实现遗传重组的方法。

营养缺点型是指经过诱变而产生的缺少合成某些营养物质如氨基酸、维生素和碱基等的能力,一定在其基本培育基中加入相应的营养成分才能正常生长的变异株。

基因重组育种:是运用体外 DNA各样操作或改正手法获取目的基因,再借助于病毒、细菌质粒或其余载体,将目的基因转移至新的宿主细胞并使其在新的宿主细胞系统内进行复制和表达,或许经过细胞间的相互作用,使一个细胞的优异性状经此间遗传物质的互换而转移给另—个细胞的方法。

浸透突变株:一种遗传阻碍不完整的营养突变型,其特色是酶的活力降落但不完整丧失,使其能少许合成末一代谢产物,但产物的量又不造成反应控制。

菌种衰败( degeneration )是指菌种经过长久人工培育或收藏,因为自觉突变的作用而惹起某些优异特征变弱或消逝的现象。

狭义的复壮:在菌种发生退化后,经过纯种分别和性能测定,从退化的集体中,找出还没有退化的个体,以达到恢复该菌种原有性状的一种举措。

广义的复壮:是在菌种还没有退化以前,按期地进行纯种分别和性能测定,以使菌种的生产性能保持稳固。

代谢控制发酵定义:利用遗传学的方法或其余生物化学的方法,人为地在分子水平,改变和控制微生物的代谢,使实用目的产物大批生成、累积的发酵。

代谢工程就是应用重组 DNA 技术和应用分子生物学有关的遗传学手段进行有精准目标的基因操作,以改变微生物原有的调理系统(酶的功能和输送系统的功能,甚至产能系统的功能),经过有目的地对细胞代谢进行修饰(功利性修饰)以改变细胞某些方面的代谢活性的整套工作(包含代谢剖析、代谢设计、遗传操作、目的代谢活性的实现),进而达到实现目的代谢活性的提升这一预期目标的一个崭新科学领域。

前体:指某些化合物加入到发酵培育基中,能直接被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联合到产物分子中去,而其自己的构造并无多大变化,可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加入前体而有较大的提升。

在氨基酸、抗生素和酶制剂发酵生产过程中,能够在发酵培育基中加入某些对发酵起必定促使作用的物质,称为促使剂或刺激剂。

种子扩大培育:将保留的处于休眠状态的生产菌种接入试管斜面活化后,再经过扁瓶或摇瓶及种子罐逐级扩大培育而获取必定数目和质量的纯种过程。

这些纯种培育物称为种子。

种子罐级数:种子在种子罐中需扩大培育的次数。

发酵级数:种子罐的级数加一。

接种量:放罐的种子罐的培育液体积除以接种后培育液的体积的百分数。

(接)种龄:生产种子的培育时间。

(从培育开始到接种之间耗时)生产强度:单位体积的发酵液单位时间内生产产物的量。

(kg/m3.h)发酵强度:发酵强度是指单位时间 ( h) 、单位有效发酵罐容积 (L) 生产产物的量 f= g/ Lh得率:对基质的利用率。

(kg/kg)产物的总量:发酵液中产物的浓度。

Kg/m3致死温度:杀死微生物的极限温度致死时间:在致死温度下,杀死所有微生物所需的时间。

微生物的热阻:微生物在某特定条件下的致死时间。

表征微生物对热的抵挡能力。

相对热阻:某一微生物与另一微生物在同样条件下的致死时间之比。

D 值:特定温度下使菌体浓度降低90%所需的灭菌时间。

Z值:在加热致死时间曲线中,时间降低一个对数周期,降低一个lgD 值所需高升的温度,即灭菌时间减少到本来的1/10 所需高升的温度或同样灭菌时间内,杀灭99%的微生物所需提升的温度。

F 值:必定基质中,温度121℃,加热杀死必定数目微生物所需的时间。

在必定灭菌温度下给定的Z 值所产生的灭菌成效与在参比温度(T0)下给定的 Z 值所产生的灭菌成效同样时所相当的时间。

灭菌:采纳激烈的理化要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面的全部微生物永久丧失其生长生殖能力的举措,称为灭菌。

总染菌率:指一年内发酵染菌的批次与总投料批次数之比乘以 100 获取的百分率。

所谓发酵染菌是指在发酵过程中,生产菌之外的其余微生物侵入了发酵系统,进而使发酵过程失掉真实意义上的纯种培育。

发酵动力学:是以化学热力学(研究反响的方向)和化学动力学(研究反响的速度)为基础,对发酵过程各样物质的变化进行描绘;用数学的模型定量地描绘生物反响过程中影响细胞生长、基质利用和产物生成的各样要素。

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是研究微生物生长过程的速率及其影响速率的各种要素,进而获取有关信息。

微生物生长动力学可反应细胞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

生物分别工程定义:指为提取生物产品时所需的原理、方法、技术及有关硬件设施的总称;或指从发酵液、动植物细胞培育液、酶反响液和动植物组织细胞与体液等中提取、分别纯化、富集生物产品的过程。

凝集:在凝集剂作用下, 胶体脱稳相互齐集成1mm凝集团的过程絮凝:在絮凝剂高分子聚合电解质的作用下,胶体颗粒和聚合电解质交连成网,形成 10 mm大小的絮凝团过程。

分批发酵:是指在一个密闭系统内投入有限数目的营养物质后,接入少许的微生物菌种进行培育,使微生物生长生殖,在特定的条件下只达成一个生长周期的微生物培育方法。

补料分批发酵:又称半连续发酵,是介于分批发酵和连续发酵之间的一种发酵技术,是指在微生物分批发酵中,以某种方式向培育系统补加必定物料的培育技术。

所谓连续发酵,是指以必定的速度向发酵罐内增添新鲜培育基,同时以同样的速度流出培育液,进而使发酵罐内的液量保持恒定。

恒化器:经过恒定输入的养猜中某一种生长限制基质的浓度来控制微生物的生长,并使微生物一直在低于其最高生长速率条件下进行生长生殖的一种连续培育装置。

恒浊器是依据培育器内微生物的生长密度,并借光电控制系统来控制培育液流速,以获得菌体密度高、生长速度恒定的微生物细胞的连续培育器。

利用不一样种类的微生物其生长、生殖对环境和营养的要求不一样,人为控制这些条件,使之利于某类或某种微生物生长、而不利于其余种类微生物的生计,以达到使目的菌种占优势,而得以迅速分别纯化的目的,这类方法被称为选择性压力分别法。

富集培育:是在样品微生物含量少时,依据微生物的生理特色,设计选择性培育基和培育条件,创建有益目的微生物生长的条件,使其数目大批增添,由自然条件下的劣势种,变为人工环境下的优势种,以利分别到所需要的菌株。

细胞破裂技术:是指利用外力损坏细胞膜和细胞壁,使细胞内容物包含目的产物成分开释出来的技术。

固相析出技术:经过改变溶液条件或加入积淀剂,使生化物质在溶液中分别出来形成无定形固体积淀或晶体的过程。

盐析观点:在高浓度的中性盐存在下,蛋白质(酶)等生物大分子物质在水溶液中的溶解度降低,产生积淀的过程。

观点: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两相之间分派系系数的数的不一样而使溶质获取纯化或浓缩的方的方法法称为萃取。

当萃取操作后,为进一步纯化目标产物或便于下步分别操作,常常需要将目标产物转移到水相。

这类调理水相条件,将目标产物从有机相转入水相的萃取操作称为反萃取。

物理萃取:溶质依据相像相溶的原理在两相间达到分派均衡,萃取剂与溶质之间不发生化学反响。

比如,用乙酸丁酯萃取青霉素。

化学萃取:用脂溶性萃取剂与溶质之间的化学反响生成脂溶性复合分子实现溶质向有机相的分派。

萃取剂与溶质之间的化学反响,包含离子互换和络合反响等乳化:水或有机溶剂以细小液滴形式分别于有机相或水相中的现象。

超临界流体:当一种流体处于其临界点的温度和压力之下,则称之为超临界流体。

微团: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头朝外,疏水的尾部朝内,中间形成非极性的“核”微波协助萃取定义:指派用合适的溶剂在微波反响器中从天然药用植物、矿物、动物组织中提取各样化学成分的技术和方法。

选择培育基:在培育基中加入某种物质以杀死或克制不需要的菌种生长的培育基,称之为选择培育基。

鉴识培育基:在培育基中加入某种试剂或化学药品,使难以划分的微生物经培育后体现出显然差异,因此有助开迅速鉴识某种微生物。

这样的培育基称之为鉴识培育基。

在机械搅拌罐中,搅拌器转动惹起的液体之间和液体与设施之间的摩擦所产生的热量,即为搅拌热。

空气进入发酵罐与发酵液宽泛接触后,排出时惹起水分蒸发所需的热能,即为蒸发热。

因为发酵罐内外温度不一样,发酵液中有部分热经过罐体向外辐射,这类热能称为辐射热 (Q 辐射 ) 。

生产菌在生长生殖过程中产生的热能,叫做生物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