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发展历程

合集下载

安徽芜湖的历史沿革

安徽芜湖的历史沿革

安徽芜湖的历史沿⾰⼀、“芜湖”⼀名的由来芜湖原⾮聚落,⽽是鸠兹附近⼀个古代湖泊的名称。

这个湖泊⼤约从现在称为“楚王城”所在地的残丘以西,⼀直延伸到今芜湖市东南界外的⼤、⼩荆⼭⼀带,东西绵亘三⼗⾥,其东北⽅⼜与古丹阳湖相连。

它的名称,屡见于古代地理⽂献,且有解释说,这个湖泊“以蓄⽔不深⽽⽣芜藻”,因此叫芜湖。

实际上这就是说这带的湖泊已经逐渐沼泽化了。

可以设想,在古鸠兹的原始聚落形成之初,每当⾬季,附近江湖泛滥之时,从鸠兹附近⼀直到今青⼷江⼝都是⼀⽚⽔乡,只有现在叫神⼭、⾚铸⼭、鸡⽑⼭、铁⼭和范罗⼭等⼀些丘陵岗⾩,好似⼩岛,浮于⽔⾯。

在其它季节,随着⽔位的下降,虽有陆地涸出⽔⾯,却很潮湿。

这时浅⽔植物、挺⽔植物和岸边喜湿植物群落滋⽣,养⽊、灌⽊在岗⾩上⽣长茂密。

当地这⾥⼈烟稀少,星星点点的原始聚落⼤都散布在⾼地上。

⼤⽚湖沼和丛林则是⽔鸟成群栖息的好地⽅。

“鸠兹”这个原始聚落的得名,恰好说明了这种情况。

顾名思义,“鸠”即鸠鸟,“兹”也就是滋⽣繁多的意思。

⼆、东晋时的“王敦城”芜湖县治⾃黄武初年从鸠兹故地迁移到了青⼷江⼝----也就是现在鸡⽑⼭⼀带的⾼地上,芜湖城很快发展起来,到了东晋时已成为临江的重镇,常为兵家驻守之地。

这个芜湖城后来俗称“王敦城”。

此称谓和东晋王敦驻兵于此的事有关。

《晋书·明帝记》有如下的记载:“太宁⼆年......六⽉,敦举兵内向,帝密知之,乃乘巴滇骏马微⾄于湖(据王敦传,‘于’应作‘芜’),阴察敦营垒⽽出。

有军⼠疑帝⾮常⼈,⼜敦正昼寝,梦⽇环其诚,惊起......于是使五骑物⾊追帝,帝亦驶去。

马有遗粪,辄以⽔灌之。

见逆旅卖⾷妪,以七宝鞭与之,⽈:后有骑来,可以此⽰也。

俄⽽追者⾄,问妪。

妪⽈:去已远矣。

因以鞭⽰之,五骑传玩,稽留遂之,⼜见马粪凉,以为信远⽽⽌,不追,帝仅⽽获免。

”这段记载不免有渲染之处,但事情本⾝是可信的。

历代相传,今芜湖市内鸡⽑⼭上有“王敦城”遗址。

后⼈曾在⼭上建梦⽇亭。

我的家乡芜湖

我的家乡芜湖

1
芜湖的历史与文化
据史书记载,芜湖已有2000多年历史,为吴越文化和徽 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远在五帝时期,芜湖一带即有人类 活动。至春秋时,芜湖属吴国。战国时,宋、越、楚三 国争夺鸠兹,归属屡变。秦代始置县。隋开皇九年(589 年),改当涂县为当涂县,属宣城郡。上元二年(761年) ,叛将袁晃引水灌城,开福禄矶(即今大水门),遂使古 城淹没于江流之中
2
芜湖的美食
爱琴海
风车港
汐鸟湖 落霞岩
五彩滩
芜湖的美食丰富多样,其中著名的有蟹黄汤包、渣 肉蒸饭、虾籽面、红皮鸭子、弋江等。这些美食都 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让人流连忘返
3
芜湖的风景名胜
芜湖的风景名胜众多,其中著名 的有镜湖、赭山风景区、鸠兹古 镇景区、方特旅游区等。这些景 点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XXXXX
我的家
芜湖的历史与文化
02
芜湖的美食
03
芜湖的风景名胜
芜湖,简称"芜",别称江城,安徽省地级市, 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青弋江在 此交汇。芜湖自古享有"江东名邑"、"吴楚名 区"之美誉。明代中后期是著名的浆染业中心, 近代为"江南四大米市"之首。因地处长江之 畔,有"江城"之称;又因南宋著名爱国词人 李清照有诗云:"海角天涯鬓已斑,忍能过此 故吾篇。只应绿带轻舟月,须信红衣二八船", 被广为传诵,故古称"皖江"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芜湖与近代史

芜湖与近代史

芜湖与近代史在近代百年历史岁月中,中国遭受了列强铁蹄的蹂躏,经历过反抗侵略、反抗压迫的艰辛。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芜湖作为安徽省的一部分,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在列强铁蹄的侵略下,在近代战火的洗礼下,拉开了近代化的帷幕。

一、鸦片战争后芜湖的鸦片贸易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辟芜湖为通商口岸,第二年光绪三年(1877年)芜湖建立海关,九月芜湖首家专贩鸦片洋行成立,公开经销鸦片。

当年进口1161担,价值关平银603720两。

1878年,芜湖出现了八家贩运鸦片的烟土行。

这一年进口鸦片2389担,比上年增加一倍多。

1885年芜湖鸦片进口4853担,值关平银2426500两,占进口总值的91%。

在全国19个通商口岸中跃居第四位。

第二年进口近6000担,为芜湖鸦片进口最高年。

据海关统计从1878年至1912年的34年中,芜湖进口洋药近9万担,流出国外白银达5600万两(关平银)。

芜湖洋药进口是有英国东印度公司驻广州办事处及荷兰东印度公司吧城(雅加达)办事处一手操纵的。

他们共同在上海设立办事处,从事向中国国内通商口岸的鸦片贸易,同时在芜湖公开设立销售行和烟铺。

鸦片进口是先由广州运抵上海,在上海缴纳税后转运芜湖。

由羌湖再分发各城镇。

后来直接进口芜湖。

先由厘金局查验,通过征税后加印贴条,运入货栈。

在芜湖本地买卖不再完纳厘金。

如果运到外地,必须将数量呈报厘金局批准后,再改成小包(改成方包或圆包)运出。

一般规定每小包重13.2两。

每包在运离芜湖之前先由厘金局再贴封条,发子口凭单方可外运。

否则一但查获,轻则罚款,重则没收。

芜湖鸦片销售,主要是安激各城镇,也有转销九江和武汉等城市。

皖北主要有合肥、风阳、六安以及和县等地,皖南主要分销徽州、宁国、广德、池州和当涂。

据海关资料记载:1878年,销往庐州720担、安庆420担、宁国350担、徽州180担、池州360担、太平350担。

1880年,销往庐州514担、安庆832担、和州480担、徽州274担、太平411担。

长三角芜湖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长三角芜湖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长三角芜湖经济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近年来,长三角地区经济发展迅猛,其中芜湖作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其经济发展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本文将对芜湖经济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首先,从芜湖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可以发现几个显著的特点。

首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芜湖以制造业为主导,涵盖了汽车、机械、电子等多个制造业细分领域。

近年来,芜湖积极推动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不断引进了一批具有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企业,加快了产业的结构升级。

其次,外贸出口实力出众。

作为长江中游重要的出口基地,芜湖拥有优越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外贸环境。

近年来,芜湖加大对外贸易的开放力度,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外贸物流等新兴产业,外贸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成为芜湖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再次,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

芜湖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

在国家的支持下,芜湖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创新平台,不断培育和引进高端人才,在航天、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突破。

然而,与发展成果相比,芜湖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与长三角地区核心城市相比,芜湖的城市化水平和发展速度相对滞后,需要进一步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其次,芜湖仍存在一定的环境污染和资源约束问题,需要加大环保投入和推进绿色发展。

最后,芜湖在科技创新和高端人才引进方面,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

展望未来,芜湖经济发展将面临一系列机遇和挑战。

首先,随着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推进,芜湖将会受益于更加便捷的交通和更加开放的市场环境。

这将为芜湖吸引更多的外商投资和引进更多的高端产业提供机会,助力芜湖实现跨越式发展。

其次,随着国家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加大,芜湖作为制造业重镇,将有机会在这些领域发展出更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实现产业结构的再优化。

同时,芜湖要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参与全球城市竞争。

通过加大城市规划和建设力度,打造独具特色的城市形象和文化品牌,让芜湖成为长三角地区的重要中心城市之一。

总量稳步提升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迈上新台阶——十八大以来芜湖市国民经济发展成就之一

总量稳步提升结构不断优化发展迈上新台阶——十八大以来芜湖市国民经济发展成就之一

统计审计Statistics Audit 十八大以来,芜湖市紧紧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为抓手,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全力打造经济和城市两个升级版,全市经济呈现出运行平稳、结构转型加快,新产业、新动能孕育加快的新特点。

一、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芜湖市2012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73.63亿元,比上年增长13.8%。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99.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0%。

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000亿大关。

2016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699.44亿元,比上年增长9.7%。

2012年-2016年年均增长11.21%。

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逐年提高,占比由2012年的10.86%提高到2016年的11.19%。

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73715元,按年末汇率折算为11097美元。

表1:2012年—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二、产业结构不断优化1.三次产业结构趋于合理2012年,芜湖市三次产业结构占比分别为6.3:65.9:27.8,2016年则为4.7:56.0:39.3。

2012年-2016年,第一产业占比由6.3%下降到4.7%,下降了1.6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占比由65.9%下降到56%,下降了9.9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占比由27.8%上升到39.3%,提高了11.5个百分点。

2.工业结构持续优化,新兴产业培育快速发展一直以来,芜湖市坚持走“工业强市”的发展道路,工业规模持续扩大,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478.59亿元,是2012年的1.32倍,年均增长11.48%(按同口径可比价计算)。

(1)四大支柱产业规模进一步发展壮大。

2016年,芜湖市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和电线电缆四大支柱产业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005.87亿元,占规模工业的68.0%,年均增长15.2%,对规模工业的增长贡献率保持在80%以上。

芜湖2023经济分析报告

芜湖2023经济分析报告

芜湖2023经济分析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芜湖市2023年的经济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与评估。

通过对芜湖市的GDP增长率、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以及人口发展等方面的数据进行研究和分析,以期为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

2. 芜湖市概况芜湖市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是安徽省重要的工业城市之一。

自2010年以来,芜湖市的经济发展一直呈现出稳定增长的态势。

在2022年,芜湖市的GDP总量达到了X亿元,比上一年增长了X%。

3. GDP增长率GDP增长率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

根据数据显示,2023年芜湖市的GDP增长率预计将达到X%。

这与过去几年的增长率相比略有下降,这可能是受到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然而,尽管增长率略有下降,芜湖市的GDP总量仍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

这表明芜湖市的经济实力持续增强,对区域经济的拉动作用依然显著。

4. 产业结构芜湖市的产业结构多元化,涵盖了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多个领域。

制造业一直是芜湖市的支柱产业,特别是汽车制造、钢铁和电子产品等行业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然而,随着经济逐渐向服务业转型,芜湖市的产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服务业的比重逐渐增加,特别是金融、文化娱乐和旅游等领域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一发展趋势对芜湖市的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有助于提升经济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

5.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是衡量一个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状况的重要指标。

根据数据分析,芜湖市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预计将达到X亿元。

这显示出芜湖市在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的持续投入和努力。

具体来说,芜湖市在交通、能源、通信和公共设施等领域的投资增加,有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和产能的提升。

这将进一步改善芜湖市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外部资金和企业进驻,推动芜湖市的经济进一步发展。

6. 人口发展与消费趋势人口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芜湖市的人口也在不断增长。

根据统计数据,2023年芜湖市的总人口预计将达到X万人。

关于安徽芜湖的红色经典故事

关于安徽芜湖的红色经典故事

关于安徽芜湖的红色经典故事摘要:一、引言二、芜湖红色历史的背景1.芜湖的地理位置2.革命历史背景三、芜湖的红色经典故事1.皖南事变2.芜湖起义3.红军长征在芜湖四、芜湖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1.红色文化教育基地2.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五、结论正文:一、引言安徽芜湖,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在中国革命历史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本文将详细讲述芜湖的红色经典故事,以展现这座城市的光辉革命历程。

二、芜湖红色历史的背景1.芜湖的地理位置位于安徽省东南部的芜湖,地处长江下游,东临杭州,西接合肥,地理位置优越,自古以来便是交通要道。

2.革命历史背景自20 世纪初以来,芜湖一直是安徽乃至整个江南地区的革命活动中心。

这里孕育了众多革命志士,发生过许多影响深远的革命事件。

三、芜湖的红色经典故事1.皖南事变皖南事变发生于1929 年,是中国共产党在芜湖地区领导的一次重要农民起义。

起义军在党的领导下,成功击败了国民党反动派,有力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

2.芜湖起义1930 年,芜湖爆发了著名的芜湖起义。

起义军在党的领导下,成功攻克了芜湖城,并成立了苏维埃政权。

这是中国共产党在安徽地区的第一次胜利,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3.红军长征在芜湖红军长征期间,芜湖地区的党组织和人民群众积极支援红军,为红军提供了大量物资和人力支持。

芜湖成为红军长征的重要补给站和休整地。

四、芜湖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发扬1.红色文化教育基地为传承红色文化,芜湖市积极建设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通过展览、讲座等形式,向广大市民传播革命传统,弘扬红色文化。

2.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芜湖市充分挖掘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了多条红色旅游线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红色旅游成为芜湖市旅游业的一大亮点,有力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五、结论安徽芜湖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重要城市,其红色经典故事将永远被人们传颂。

2010年芜湖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010年芜湖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

2010年芜湖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概况2010年,是芜湖经济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大力实施自主创新、工业强市、三产兴市、创业富民、统筹城乡和东向发展“六大战略”,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协调性进一步增强,发展更具活力,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经济和社会保持了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一、城市经济平稳运行,实力进一步增强1、GDP首超千亿,增长速度位居全省第一。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由2005年的402.40亿元,跨越6个百亿元台阶,增加到1108.6亿元,总量跃居全省第二位,进入千亿元城市行列;2010年GDP占全省的比重达9.0%,比2005年提高了1.5个百分点。

2010年,全市GDP增长18.2%,分别高于全国、全省7.9和3.7个百分点。

从其他主要经济指标看,规模工业增加值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9.4和1.5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1.7和1.9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1和0.3个百分点;财政收入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4.5和2.8个百分点;出口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55.2和46.8个百分点。

2、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用于改善民生等重点项目支出力度加大。

2010年,全市实现财政收入200.69亿元,比上年增长35.8%;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4.84亿元,增长36.6%。

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增长达41.8%,其中,增值税(25%)、营业税、企业所得税(25%)分别增长18.3%、32.0%和54.3%。

全年,实现财政支出144.54亿元,比上年增长38.1%。

其中,科学技术支出增长38.4%、医疗卫生支出增长84.4%、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118.7%、住房保障支出增长4.4倍。

3、银行存贷双过千亿,对经济发展的保障增强。

201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238.28亿元,较年初增加266.76亿元,比上年增长27.5%。

芜湖工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芜湖工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芜湖工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芜湖市位于中国安徽省南部,是一座以工业为主导的重要城市。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及国家对制造业的大力支持,芜湖工业发展经历了一系列的变革和壮大。

本文将对芜湖工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展望未来的趋势。

当前的芜湖工业发展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制造业是芜湖工业的核心产业,电力设备制造、汽车制造、钢铁冶炼等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阶段。

特别是近年来,芜湖市政府大力引导正力汽车、三一重工等龙头企业的进驻,加快致力于打造一个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和汽车整车制造基地,推动了当地汽车产业链的形成与完善。

其次,航空产业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芜湖航空产业产值达数百亿元,包括航空零部件制造、商用飞机总装等。

此外,新兴产业如新能源装备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等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未来,芜湖工业发展将面临一些重要趋势。

首先,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发展,芜湖工业将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性发展。

政府将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其次,芜湖工业将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重视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这将有利于提高产业的竞争力和技术含量。

第三,芜湖工业将积极参与国际合作,拓展海外市场。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芜湖将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合作,实现更加开放和多元的发展。

在芜湖工业未来发展中,还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芜湖工业将面临劳动力资源的紧缺问题。

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自动化生产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成本。

其次,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和市场竞争加剧也将是芜湖工业发展的挑战。

企业需要加强自身核心竞争力,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芜湖市政府已经制定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首先,政府将进一步加大对优质企业的支持力度,提供优惠政策和资金支持,促进其加大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其次,政府将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素质和技术水平。

第三,政府将积极引导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相应的贸易和金融支持。

关于芜湖的历史典故

关于芜湖的历史典故

关于芜湖的历史典故
芜湖的历史源远流长,有许多典故与之相关。

首先,芜湖的名字“芜”源于古代传说中的芜菁。

相传,古代有
一位名叫召公的大臣,他在芜菁地区发现了一种特别茂盛的芜菁,于
是将这片地方命名为“芜菁”,后来演变为了“芜湖”。

这个典故也
成为了芜湖的标志性故事,展示了古代芜湖地区的富饶和繁荣。

其次,芜湖还与历史上的著名将领关羽有关。

据史书记载,关羽
是中国三国时期的蜀国名将,被尊称为“武圣”。

相传,关羽曾经攻
打荆州时,经过芜湖地区。

当时,芜湖地区正遭受连年的战乱和灾害,百姓们生活困苦。

关羽见到这一情况后,决心帮助当地的百姓渡过难关,因此他下令纾困并提供援助,帮助芜湖走出了困境。

关羽对芜湖
地区的援助和关怀,被人们深深铭记,并流传至今。

此外,芜湖还与古代文学家李白有着渊源。

李白是中国唐代一位
着名的诗人,他曾来到芜湖地区,并在此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

他在芜湖欣赏了湖光山色,感叹其美景而写下了《望湖楼醉书》等名篇。

这些诗作表达了他对芜湖地区美丽自然景色的喜爱,也为芜湖增
添了文化和历史韵味。

总之,芜湖的历史典故丰富多样,展现了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和
丰富底蕴。

这些典故不仅是芜湖的文化遗产,也是我们学习和传承的
重要资讯。

安徽芜湖发展前景如何

安徽芜湖发展前景如何

安徽芜湖发展前景如何安徽芜湖发展前景广阔,具有良好的发展潜力和优势。

首先,芜湖市地理位置优越,位于长江经济带核心区域,交通便利,便于与周边地区进行经济合作和交流。

其次,芜湖市属长三角地区,紧靠上海、南京等发达城市,有利于吸引外来投资和技术,提高产业水平。

再次,芜湖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丰富的水资源和独特的湿地生态资源,为发展水利、旅游等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此外,芜湖市政府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科技创新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努力。

在制造业方面,芜湖市已经形成了以汽车制造、新能源产业为龙头的产业集群。

芜湖市是中国重型汽车重要制造基地之一,拥有一大批汽车制造企业和供应商,具备雄厚的产业基础。

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芜湖市将有望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和发展。

此外,芜湖市还有着良好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制造业基础,未来有望进一步扩大规模和提升品质。

在服务业方面,芜湖市将积极推进贸易和物流业发展,打造内陆国际贸易枢纽。

在贸易方面,芜湖市加强与长三角地区的合作,逐步发展跨境贸易,吸引外资企业进驻,提升进出口贸易规模和水平。

在物流方面,芜湖市拥有发达的水陆空交通网络,且与上海、南京等城市距离较近,有利于发展物流业,提供高效的物流服务。

此外,芜湖市还将积极发展旅游业和文化产业。

芜湖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和自然景观资源,如黄梅戏、南陵古墓、马鞍山、簸箕山等,具有很大的旅游潜力。

芜湖市政府将加大对旅游业和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提升旅游服务质量,促进文化创意产业的创新和融合发展。

综上所述,安徽芜湖在地理位置、产业先导性、自然资源和政府支持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发展前景广阔。

未来,芜湖市将进一步加强经济建设,加大对制造业、服务业和旅游文化产业的扶持力度,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芜湖的一些老国营企业发展简史

芜湖的一些老国营企业发展简史

芜湖的一些老国营企业发展简史芜湖轻工企业始于1920年大昌火柴厂的建立,后虽有所发展,但受到抗日战争和国内解放战争的影响,加之国民党统治后期,物价飞涨、民不聊生,故发展缓慢,截止解放前夕,全市仅有8家(其中牧场、墨店4家)奄奄一息的轻工企业。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投资兴建了东方纸版厂、铜网厂、羽绒厂等企业。

在1956年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通过个体建组、并组建社、并社建厂的途径,采用国家投资、银行贷款、企业自筹资金等方法,使芜湖烟厂、肥皂厂、铝制品厂等一大批企业具有一定规模。

在36年的发展中,虽多次变更隶属关系,调整归口管理,企业划进划出,截止1985年,全市轻工系统已形成由88个企业组成的12个行业实体,其中国营企业23个(大型企业2个,中型企业6个)。

一、芜湖卷烟厂1949年11月由国民党遗留军政人员合股开办长江烟厂时,仅有平房16间,职工30余人,9齿小型卷烟机和7齿刀门上下式切丝机各1台,日产丁级烟1至2箱。

1950年4月,与芜湖市财政局合营。

次年7月,财政局将资方200银元股金退清,转为地方国营,更名为新中烟厂,时有职工273人,年生产低档卷烟500箱。

1951年、1954年两次搬迁,1955年被列为市重点企业,1962年移至现址。

早期生产无固定规程,质量无统一标准,只能生产丙、丁级烟。

1955年制定了第一部工艺操作规程,1959年增加乙级烟产品。

六十年代初,企业开展技术革新,自制撕叶机、简易机械包装机,机械化程度由37.60%提高到56.03%。

1964年,划归中国烟草公司蚌埠分公司。

1965年“玉猫”、“大铁桥”、“东海”等卷烟产品首次达到一类品。

1966年以后,重归地方领导。

1972年,再次开展新技术推广活动,组织人员三下宁波、四赴杭州,参观学习。

到1977年实现了打叶、润叶、贮叶、润梗、切丝、贮丝、卷烟风力送丝的生产连续化;包装车间建成烟套自动输送、封箱、盖印、推烟连续生产线。

中国产业发展安徽篇之芜湖 昔日吴楚名区 今朝工业强市

中国产业发展安徽篇之芜湖  昔日吴楚名区 今朝工业强市

中国产业发展安徽篇之芜湖————昔日吴楚名区今朝工业强市文/知名经济学者、财经评论家、国家发改委特邀研究员郭凡礼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长江下游,长三角西南部,是华东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综合交通枢纽,素有“江东名邑”、“吴楚名区”之美誉。

截至2015年,芜湖市下辖4个市辖区、4个县,4个国家级开发区,总面积6026平方公里,全市常住人口365.4万人。

芜湖产业,三柱共擎芜湖是安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老牌的工业城市。

2016年芜湖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478.59亿元,是芜湖最重要的经济支柱。

芜湖工业门类齐全,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是芜湖的首位产业。

虽然不是著名的汽车生产基地,芜湖市的整车生产能力较强,落户有各类汽车及零部件制造企业400多家。

奇瑞的快速发展促进了芜湖地区汽车工业的产业链与产业群逐步完善与壮大。

材料产业是芜湖最具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

多年来,芜湖市材料产业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具有一大批特色鲜明、全国一流的材料产业集群,在新型干法水泥、型材、球墨铸管等产品方面具有制造规模大、装备先进等明显产业优势。

2016年,芜湖材料产业实现增加值217.53亿元,全部规模工业的28.08%。

芜湖市是安徽省重要的家电生产基地之一。

芜湖的电子工业优势,引来了国内外知名家电企业投资建厂,成为全国较大的空调器生产基地,家用空调器年产能达2000万台。

强大的家电制造业实力,吸引了更多配套的生产企业前来。

现今,芜湖已经形成了大中小企业共生的家电生产体系。

发展受阻,独木难支芜湖工业发达门类齐全,然而却存在几个问题。

首先,芜湖优势产业的产业链还没有完善。

芜湖整车生产能力较强,但与汽车配套的相关产业发展却相对滞后,配套产品档次不高,附加值低。

芜湖的材料产业也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产业链,配套的现代物流业还显得有几分稚嫩,对新材料的研究也没有加上。

其次,芜湖的自主品牌发展资历较浅、经验缺乏,导致品牌力不强。

芜湖的产业基本都是自主品牌,在面对其他城市的外资品牌、合资品牌时,在价格、质量上难免存在不足,这会削弱芜湖产业竞争力。

明清时期芜湖的城市和商业

明清时期芜湖的城市和商业

明清时期芜湖的城市和商业【摘要】明清时期拥有优越地理、人文条件的芜湖在全国商品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城市与商业取得了显著的发展,表现出了相互促进相互带动的特点。

繁荣而有特色的商业使芜湖发展成为颇有个性的工商业城市。

【关键词】芜湖;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商业文化芜湖自古以来就以长江下游著名的工商业城市闻名。

由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和良好的区域经济环境,带动了城市商业的繁荣。

明清时期正是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和城市经济突破性发展的时期。

芜湖在这样的环境下不仅保持了与时代同行的发展特征,也因其自身的条件形成了个性颇为鲜明的城市与商业文化。

一、明清芜湖城市和商业的发展自南宋末年至明初,芜湖屡遭战火,城毁民亡,损失惨重。

据地方志载,明初,原县城所在地一片残垣瓦砾,仅余八十余户人家,县令只好租住民房权且为县衙。

明初,芜湖的经济恢复面临绝好的机遇。

芜湖隶属于太平府“太祖皇帝以太平为兴兵之地,尝劳于民,诏赐全蠲民田之税,官田减半”。

[1]又明初定都南京,离南京仅二白里的芜湖一时成为了“地控吴楚”的京畿重地。

《太平府志·艺文志》所载:“(芜湖)水汉旧邑俯瞰大江。

北距南京仅二百里,江、湖、川、广、云、贵诸藩及海外东南诸国有事于两京者,水道必经于此,是天下之要冲也”。

南宋杨灏即有诗云:山连吴楚周遭起,水合湖湘汹涌来”,以此形容芜湖地理形势的重要地位和便捷的交通。

芜湖地区进入了经济恢复和发展的重要时期。

促使了芜湖城市和商业的发展相应地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明清芜湖城市和商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如:城墙的建立城市重心的渐移、钞关和户关的设置、长街、二街商业区的成型等。

芜湖原在宋代时期修建的宋城在历次战火中完全毁灭。

明初时实行“堕城罢戍”政策,“邑非附郡者不城”,故城墙一直没有建立。

到明成化年间,连续出现府库被窃事件,损失惨重,且倭寇一度深入到芜湖地区,鉴于此,芜湖筑城一事提上日程。

乾隆《太平府志·建置志》载:“芜湖城建于万历三年,其故城旧称在县东三十里,自黄武初徙县治后更历多所……今县城周围七百三十九丈,高三丈。

芜湖市产业结构的演变及优化分析

芜湖市产业结构的演变及优化分析

承东启西、 接连中原、 贯通南北 的重要区位优势和丰富 的物产 、 市场 、 人力 资源 禀赋 , 比较 优势 明显 。 自 2 0世
纪 9 年代以来 , o 芜湖市就把产业结构的优化作为经济 发展的一项重要 战略措施 , 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近 年来 , 芜湖市产业集群优势 日益突显 , 并形成汽车、 建
s tecl 叻咄 si —ad l. n yim d1Pol sd ̄ epoe i ut ee p et e i oe dadt fc o — yh ta y l n i lt h t n —sf f l ̄一aa s oe.rb m u t r s o n sydvl m n r d cvr eeet i 1 1 l s e g a h c sf d r o we s e n h n f
sd t t p d s y w sn t r c . h e e p n a sb t e n a di s edf r n id s iso Wu u C t i h e r 5 y a s a I Izd i ei i ei u t a o f tT ed v l me ts t ew e s r n r e p e o tu n n i i ee t u t e d n r f h i nte n al 1 e r s8l y e y y w a
国五大湖地区产业集聚的研究 , 对德 国鲁尔工业区的 研究 , 等等。在 国外 区域经济发展中, 无论是高科技产 业集群 , 还是传统产业群都取得 了很大的成功, 成为一 种公认的充满活力 的区域发展模式【 2。 2 j
芜湖市位于安徽省长江南岸 , 地处华东腹部 , 具有
第三产业 比重是衡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地区现代化水平 的重要标志 。 3 19-20 年期间, 90- 05 芜湖市第三产业发展明显 , 国内生

芜湖十年来的变化作文

芜湖十年来的变化作文

芜湖十年来的变化作文
芜湖,作为一个典型的小城市,虽然它的历史悠久,但它的发展一直不及大城市。

然而,最近的十年中,芜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变了这个小城市的面貌,使它不再落后。

首先,在城市发展方面,芜湖政府为提高生活质量而实施了大量基础设施项目,改善了城市的建筑和道路系统,为芜湖建设一个方便快捷的住宿环境。

大量的室内外护坡工程、景观护坡工程和河道维护设施填补了芜湖城市环境发展的不足。

此外,在城市绿化方面,政府也大力支持。

芜湖政府实施了大量的植树、造林和公园修建项目,使芜湖成为一个绿色活力的城市,令居民得以健康地生活。

其次,在经济发展方面,芜湖也迎来了明显的变化,芜湖市政府在经济政策的持续改善和实施的支持下,芜湖的经济发展迅速增长。

去年芜湖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6亿元,增长11.7%。

并且,芜湖的新兴产业发展也迅速。

芜湖政府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及零部件、生物医药、机械装备等新兴产业,支持新兴产业吸引外资,加大创新力度,增强经济活力,大力发展实业经济。

此外,芜湖市政府也加大了文化建设的力度。

芜湖政府通过实施重点项目、发放补助资金、扩建文化基础设施、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等方式,不断加强文化建设,促进了芜湖的文化发展,使芜湖充满艺术气息,成为一个文明的城市。

总的来说,在过去的十年中,芜湖的发展变化显著,令人惊讶。

城市环境污染降低,基础设施改善,城市文明和经济繁荣程度大大提
高,文化发展进步明显,这些变化都在有助于芜湖人民的健康和快乐生活。

下一个十年,芜湖仍将作为一个繁荣的小城市,不断发展,努力追求更加进步的发展。

芜湖经济的发展趋势

芜湖经济的发展趋势

芜湖经济的发展趋势
芜湖市作为安徽省的主要城市之一,其经济发展势头良好,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建设新兴产业基地:芜湖市一直积极探索新兴产业,以此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未来,芜湖市将重点发展智能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等产业,并建设以芜湖为核心的新兴产业基地,为传统产业升级和新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

2. 推进城市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芜湖市已被列入首批国家城市综合改革试验区,未来将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探索以市场为主导的经济体系。

同时,芜湖还将借鉴国际先进城市的管理经验,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提升城市形象和品质。

3.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随着芜湖市的经济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将成为重中之重。

未来,芜湖市将抓住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通和物流合作,同时加强自身内部的交通联通,提高城市的交通运输效率和便捷性。

4. 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作为长江经济带的一部分,芜湖市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未来,芜湖市将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推动城市绿化、水利、生态保护等各项工作。

芜湖轮渡发展史

芜湖轮渡发展史

芜湖轮渡发展史
芜湖轮渡的发展史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 1958年,随着武汉长江大桥的建成通车,武汉火车轮渡停摆,火车轮渡整体搬建至芜湖,开启了芜湖的江上火车轮渡新时代。

2. 1968年,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南京火车轮渡也停摆了,此后芜湖火车轮渡就成了长江中下游唯一的火车轮渡。

3. 起初芜湖火车轮渡的码头较简易,运力也不大,一条船只能运送12节左右的车厢。

到了80年代时,码头进行扩建,渡轮上的两股轨道也变成了三股道,船的长度有130多米,宽17米多,运力大大增加,一艘轮渡,可以拉载27节车厢。

4. 2000年9月,芜湖长江大桥正式通车,为公、铁两用大桥。

这座“世纪大桥”飞架长江两岸,从此天堑变通途,运行了40余载的芜湖火车轮渡退出了历史舞台。

芜湖轮渡的历史也是一部长江大桥建设的历史,其发展与长江大桥的建设息息相关。

芜湖经济的发展趋势

芜湖经济的发展趋势

芜湖经济的发展趋势
芜湖是中国安徽省的一个重要经济城市,近年来经济发展迅速。

以下是芜湖经济的发展趋势:
1. 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芜湖市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汽车制造、新能源、智能制造等领域。

芜湖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汽车产业链的重要节点,吸引了大量相关企业和投资。

2. 制造业的升级:芜湖市传统的制造业正在向高端制造业升级。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提高产品质量和技术水平,芜湖的制造业正在实现转型升级。

3. 服务业的快速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芜湖的服务业也迅速发展。

特别是金融、物流、旅游等服务业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

4. 城市建设的加快:芜湖市在城市建设方面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改造。

城市形象得到了极大提升,吸引了更多的投资和人才。

5. 对外开放的扩大:芜湖市积极参与国际贸易和对外合作,加强与周边省市的经济合作,扩大对外开放。

这不仅促进了本地产业的发展,也提升了芜湖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

总体来说,芜湖经济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高端化和可持续发展。

在政府的支持
下,芜湖市将继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扶持力度,推动制造业升级,加快城市建设,扩大对外开放,努力成为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城市。

安徽芜湖历史的发展

安徽芜湖历史的发展

安徽芜湖历史的发展芜湖设县以后,从西汉中期到东汉末年的三个多世纪间,有关这一地区的记载并不多见,这大约是因为,这一时期汉朝的统治者曾多次集中全国财力物力,抗拒匈奴,防御北边,以致江南地区的开发受到影响。

例如晚到东汉时期,与芜湖所属丹阳郡隔江相望的庐江一带,尚不知牛耕,而江南的丹阳郡还仍然保留着许多原始的风俗习惯,生产也比较落后。

东汉以后,孙吴崛起于长江中下游,与魏蜀鼎足而三,争霸中原。

孙吴对东南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这时长江航运进一步开发起来,芜湖正当孙吴都城建业今南京的上游,逐成为捍卫都城的重镇。

在有关这一时期的文献中,芜湖一名,屡见不鲜,许多重要历史人物如孙策、孙权、周瑜、陆逊、刘备、曹操等,都有与芜湖一带有关的事迹被记载下来。

三国时期战争频繁,芜湖首先作为一个军事要地为人所注目。

吴国地处江东,以长江为天堑,西拒刘备,北抗曹操,而长江水道在今青弋江口附近急转而北,直趋建业,芜湖县境包有青弋江口,便成为内陆水运联系长江航道的咽喉刘备尝说:“江东形势,先有建业,次有芜湖。

”可见其地位之重要。

吴将陆逊曾“部精卒数万人”,屯驻芜湖,一方面镇压南部山区“山越”的反叛,一方面防范江北曹魏的进攻。

为了加强芜湖的防守,孙权又在大江对岸开辟濡须水口,夹水立坞,筑城防守。

曹操伐吴,或者亲自出征,或者派遣大将,曾几番进攻濡须口,但多没有取胜。

总之,在吴魏交战中,芜湖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

孙吴名将周瑜西征,病死巴丘今湖南岳阳一带,灵柩顺江东下,孙权还亲自素服举哀,迎周瑜灵柩于芜湖。

相传今芜湖周村铺有大琢,即周瑜墓。

以上事实足以说明芜湖城在三国时代的地位确很重要。

但在这个时期,战争形势的发展对城市的设置又提出了新的要求。

因为孙吴的主要城镇本不是沿长江设置的,而是在长江以东、以南距江岸较远的地方,如都城吴,在太湖东岸,芜湖城距长江也有四十多里。

城市远离江岸的布局,与长江一线战争频仍的形势很不适应,正如刘备对孙权所说的“即有惊急,赴救为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芜湖发展历程
芜湖作为安徽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其发展历程虽不像一些大城市那样辉煌,但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变迁和进步。

以下是芜湖发展的主要阶段:
早期发展:
芜湖地处长江南岸,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运优势。

早在秦朝时期,芜湖就是一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芜湖的经济逐渐发展,成为了安徽地区的一个重要城市。

改革开放时期:
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芜湖也迎
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当时,芜湖主要是以轻工业为主,特别是纺织、机械制造和化工等方面,这些产业为芜湖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代化建设: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芜湖开始加大对现代化建设的投入。

在这一阶段,芜湖发展了一系列的重点产业,包括汽车制造、光电子、新能源等。

其中,芜湖市的汽车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为芜湖经济的重要支柱。

科技创新:
近年来,芜湖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

针对新兴产业的发展需求,芜湖兴办了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吸引了大量人才。

同时,芜湖还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技术和项目,推动产业的技术升级和创新发展。

生态建设:
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工业的快速发展,芜湖也面临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挑战。

为了改善城市环境和保护生态资源,芜湖加大了对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力度,推进绿色发展,将生态建设纳入到城市发展规划中。

综上所述,芜湖的发展历程表明,这座城市经历了由交通枢纽、经济中心到现代化城市的转型。

在未来,芜湖将继续致力于科技创新、绿色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