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 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进一步明确规定:关税按货价计算,每百两仅征银两五钱;1861年清政府领布《通商各口统共章程》,规定各国商人与英高享有同等关税特权。

这表明中国A.关税主权遭到了严重破坏国B.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C.清政府主动开放进程加快D.取得关税“最惠国待遇”2.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地点是A.瑞金B.延安C.北平D.西柏坡3.历史学家李学勒在解释某一制度时说:“它是中国早期阶段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来的‘邦联’‘联邦’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

”该制度应为A.宗法制B.分封制C.礼乐制D.世袭制4.1912年《申报》载:“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

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

”“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乃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于原理。

”上述材料表明A.1912年中国普通民众对民主共和认识不深B.中华民国的成立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根本变化C.中华民国的成立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D.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是思想文化发展的必然5.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演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

下列对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历史现象的是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B.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C.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D.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6.古代,在众人议事的地方竖一块被称为诽木或谤木的木头,木头上面放一块横板,横板上用来书写诸如:对某人有意见,国家应该如何治理?这样做的目的是A.分割权力B.出台法律C.选拔人才D.监督政府7.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当时的国际格局,这主要是指A.俄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B.建成了社会主义国家C.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D.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8.“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周王姓姬)独居五十三。

”这段材料能够说明西周分封制中分封的主要对象是A.周王的亲族 B。

在战争中立功的将士C.周王的姻亲D。

商朝的王族和贵族2.、《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对此理解有误的是()A.体现三省分权制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3.唐朝在门下省设置的供三省宰相共同议定军国大政的场所叫A。

中朝 B。

内阁 C。

军机处 D。

政事堂4.根据《马关条约》的规定,下列哪个城市是其中的通商口岸A。

南通 B。

无锡 C。

常州 D。

苏州5.《地道战》、《地雷战》、《小兵张嘎》等电影故事主要取材于下列哪一历史时期?A。

北伐战争 B。

解放战争 C。

抗日战争 D。

十年内战6.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南京大屠杀”事件,杀害我同胞达A。

19多万人 B。

20多万人 C。

30多万人 D。

40多万人7.时代赋太平天国运动以新的内容和意义,其中最能体现历史发展潮流的是A。

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B。

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C。

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D。

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8.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一生最主要的贡献是A。

创建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B。

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C。

颁布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 D。

实现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9.与中共一大相比较,中共二大最重要的贡献是确定了A。

以工人运动为中心的任务 B。

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C。

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D。

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10.长征胜利结束的时间是A。

1933年10月B。

1934年10月 C。

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期末试卷及答案_人民版_2024-2025学年

高中历史必修第一册期末试卷及答案_人民版_2024-2025学年

期末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 戊戌变法D. 辛亥革命2、2、以下哪位思想家被誉为“中国近代启蒙之父”?A. 康有为B. 梁启超C. 谭嗣同D. 魏源3、题干:以下关于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往来的大动脉B.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终点是罗马C. 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D. 丝绸之路的主要货物是丝绸和瓷器4、题干:下列关于明朝“海禁”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A. 海禁政策是为了防止海盗侵扰B. 海禁政策是为了保护国内手工业的发展C. 海禁政策导致中国对外贸易长期停滞不前D. 海禁政策促进了明朝对外贸易的繁荣5、题干: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一,其中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是:A. 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 统一度量衡,便利经济交流C. 推行焚书坑儒,统一思想文化D. 建立长城,防御北方游牧民族6、题干:下列关于“丝绸之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丝绸之路是古代东西方贸易的重要通道B. 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C.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长安,终点是罗马D. 丝绸之路的开辟主要得益于汉朝的张骞7、题干:以下哪项不是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主要原因?A、土地兼并B、人口增加C、铁器牛耕的使用D、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8、题干:以下关于商鞅变法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A、废除了分封制B、加强了中央集权C、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D、推动了秦国统一六国9、题干: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A. 鸦片战争B.太平天国运动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 10、题干:以下哪项是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的土地政策?A.平均地权B.耕者有其田C.土地改革D.土地公有11、题干:以下哪项不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A.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 标志着中国进入资本主义社会C. 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提供了条件12、题干:以下关于洋务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洋务运动是清朝末年的一场自强运动B. 洋务运动主要目的是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C. 洋务运动期间,中国创办了第一批近代企业D. 洋务运动的失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结束13、下列关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A. 科举制度最早出现在唐朝,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卷与参考答案

人教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一项不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施的政策?A. 统一文字B. 统一度量衡C. 推行郡县制D. 废除科举制度2、汉武帝时期,为解决王国问题,实行了什么政策?A. 分封制B. 郡国并行制C. 削藩策D. 推恩令3、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正确的是:A、秦始皇通过武力征服六国,实现了国家的统一B、秦始皇是通过联姻的方式逐渐统一了六国C、秦始皇是通过分封制实现了对六国的统一D、秦始皇是在战国时期结束后的和平时期统一了六国4、以下关于《史记》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B、《史记》由司马迁撰写,共一百三十篇C、《史记》以人物为中心,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的历史D、《史记》的撰写过程中,司马迁受到了严刑拷打,但并未因此中断撰写5、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措施,说法错误的是:A. 实行郡县制,加强中央集权B. 统一度量衡,促进经济交流C. 推广铁器使用,提高生产力D. 修筑长城,防御外敌入侵6、关于明朝郑和下西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郑和七次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B. 郑和的船队主要是为了寻找贸易机会C.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展示明朝海军实力D. 郑和下西洋发生在明朝初期,持续了近半个世纪7、题干: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形态的说法,正确的是()A. 春秋战国时期,井田制成为土地国有制的代表形式B. 秦汉时期,小农经济开始成为社会基本经济形态C. 魏晋南北朝时期,庄园经济成为土地主要经营形式D. 唐宋时期,土地兼并现象得到有效遏制8、题干:以下关于中国近现代史重大事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 戊戌变法是维新派试图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挽救民族危亡C.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D.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仍然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9、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封制仅限于王室成员享有;B、分封制导致了诸侯割据的局面;C、分封制下,诸侯对周王没有任何义务;D、分封制在春秋时期得到了强化。

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高一 历史(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第Ⅰ卷 (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三星堆两座器物坑出土的青铜器当中除青铜人像、神树、神坛等独具特征外,其中的青铜尊、罍与湖南华容、安徽六安、陕西城固等地出土的尊、罍从形态到纹饰都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这表明( ) A. 中华文明早期各地区之间已有交流B. 早期国家政权充满神权色彩 C. 商朝时对长江流域实现了有效管理D. 长江流域文明发展水平较高2.孔子一生慎重行礼,以为立身行事之准据;但《礼记·檀弓》中,孔子却屡行商制,又偶见孔子之随性行礼、漠视成规、默许失礼等记载,材料反映孔子( )A. 政治主张复杂多变B. 思想兼具原则性和灵活性C. 着重强调德治教化D. 深受道家和法家思想影响 3.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重构秦国体制,提升了制度效率,实现了国与民的利益均衡,推动了国家的崛起;统一后,秦朝外部环境发生剧烈变化,秦始皇将秦制推广至全国,导致制度僵化、效率下降,最终二世而亡。

秦亡的教训说明( )A. 制度建设需要与实际国情相结合B. 中央集权制度导致了秦朝的灭亡C. 法家的治国思想与时代格格不入D. 商鞅变法埋下了秦国灭亡的隐患4.汉光武帝废除更役制度,简政减吏,裁并400多县;同时注意整顿吏治,奖励廉洁,选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并对官吏严格要求,赏罚从严。

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 )A. 加强君主的政治权力B. 减少中央的财政开支C. 促进民众的政治认同D. 提高政府的治理效能 5.东晋政府设置侨州郡县以安置流民,以其原籍命名的地方行政机构登记临时户籍﹐以白纸书写﹐故称白籍,入白籍的侨人享受免调役的优待。

据此可知,白籍制度( )A. 造成基层组织的混乱B. 加快士族制度的形成C. 利于南方经济的开发D. 导致严重的社会危机 6.唐朝迁居长安的少数民族有几十万之多,仅突厥贵族被唐政府任命为将军、中郎将等五品以上官吏的就多达百余人,民众对于“胡装胡骑”习以为常。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 1842年《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缴关税由中英双方协定;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进一步明确规定:关税按货价计算,每百两仅征银两五钱;1861年清政府领布《通商各口统共章程》,规定各国商人与英高享有同等关税特权。

这表明中国A.关税主权遭到了严重破坏国B.完全沦为半殖民地社会C.清政府主动开放进程加快D.取得关税“最惠国待遇”2.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的地点是A.瑞金B.延安C.北平D.西柏坡3.历史学家李学勒在解释某一制度时说:“它是中国早期阶段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来的‘邦联’‘联邦’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

”该制度应为A.宗法制B.分封制C.礼乐制D.世袭制4.1912年《申报》载:“虽然今日之共和,第有其表面已。

人民既乏国民之常识,而于风俗习惯尤未改革。

”“就大多数国民之心理观之,则共和政体之发生,乃依据于事实,而非根本于原理。

”上述材料表明A.1912年中国普通民众对民主共和认识不深B.中华民国的成立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根本变化C.中华民国的成立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D.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是思想文化发展的必然5.对联是人们喜闻乐见的文学艺术形式,其内容的演化也折射出历史的沧桑巨变。

下列对联,反映了我国20世纪80年代历史现象的是A.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B.新长征起步春光明媚,现代化开端金鼓欢腾C.深翻土地亩产万斤粮,土法上马日产千吨钢D.港澳回归扬眉吐气,申奥成功万众欢呼6.古代,在众人议事的地方竖一块被称为诽木或谤木的木头,木头上面放一块横板,横板上用来书写诸如:对某人有意见,国家应该如何治理?这样做的目的是A.分割权力B.出台法律C.选拔人才D.监督政府7.十月革命的胜利,改变了当时的国际格局,这主要是指A.俄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B.建成了社会主义国家C.打破了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D.形成了美苏争霸的两极格局8.“到目前为止的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高中历史必修一 期末考试及答案(历史)

高中历史必修一 期末考试及答案(历史)

人民版高中必修一期末考试——历史姓名学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

”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

这说明宗法制以什么为纽带?()A.财产B.地域C.信仰D.血缘2.“齐人”、“鲁人”、“楚人”这种表述,逐渐让位于以行政区划为籍贯的表述,造成这一变化的制度因素是()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三省六部制3. 《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A.中央集权制建立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D.王位世袭制确立4.隋唐时期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得以完善,其“完善”的含义是()①皇帝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②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员③地方官吏由中央统一任命④实行三省六部制,中央各部门相互制约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5. 伴随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发展历程的两对基本矛盾是()①中央政府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②皇权专制与相权制约的矛盾③皇位世袭与外戚、宦官干政的矛盾④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的矛盾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 下列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A.反抗外来侵略B.寻求救国之路C.掀起民主革命D.推翻清朝统治7.新疆有一座晚清名臣的祠堂,悬挂一副楹联:“提挈自东西……十年戎马书生老;指挥定中外……万里寒鸦相国寺。

”它颂扬的是()A、曾国藩B、左宗棠C、李鸿章D、张之洞8. 下列与鸦片战争爆发有关的历史因素是①清朝统治危机四伏②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后,加紧资本原始积累③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④中国的禁烟运动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9.《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中关于经济方面的主张,描述正确的是()A.互相矛盾B.大同小异C.完全一致D.互为补充10. 国民革命时期,革命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中共三大的召开B.五四运动的爆发C.国民党一大的召开D.北伐战争的开始11.20世纪70年代,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的主要国际因素是()A.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B.中美关系的缓和C.第三世界的兴起D.中日关系的改善12、邓小平说:“要实现统一,就要有个适当方式,所以我们建议举行两党平等会谈,实行第三次合作,而不提中央与地方的谈判。

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历史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测试卷 高一 历史(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进入新石器以后,逐渐形成多元一体的中华文明,其核心在( ) A.蒙古高原 B.四川盆地 C.辽河流域 D.中原地区2.西周封建过程中 ,哪一制度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 A.分封制 B.君主专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3. 哪一次改革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A.商鞅变法B.吴起变法C.庆历新政D.隆庆新政 4.上计是将地方上的各级官吏所管辖的在一 定时期的人 口 、财物和土地的变动数量以及税收 、支出的数量上报给相关官吏接受审计的思想。

由此可见 ,秦朝实施上计制度的 目的是( )A.规范官吏考核B.增加政府收入C.强化中央集权D.加强君主权力5.唐朝的妇女在婚姻生活中 ,可以嫉妒 、挑剔 、改嫁 、再嫁 、和异性交往可以不避嫌 ,妇女可以和男性一样从事商业活动;在政治领域中 ,她们也展现了毫不逊色于男性的领导才能。

据此可知 ,唐代( )A.男女地位已经平等B.受多元文化的影响C.市民阶层兴起D.出现儒学批判思想 6.三省制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

尚书省形成于东汉(时称尚书台),逐渐成为权力中枢;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 ,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到隋唐之际三省共同构成 宰相权力系统 。

这一演变主要说明了( )A.相权逐渐从内朝走向外朝B.相权结构完善削弱了皇权C.君主专制日渐强化的趋势D.君相权共存机制逐渐完善7.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是古代赋役制度史上一次重大改革。

其最重大的意义在于( )A.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B. 增加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C. 改变了长期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D. 取消了人头税,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8.宋朝建立后,宋太祖于各州设“通判州军事”一至二员,简称通判,与知州同领本州,裁处兵民、钱谷、户口、赋税、狱讼审理等事,本州公文须经通判同意签押方可施行。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答案题号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答案1.华夏之域初仅限于鲁、晋、齐、郑、蔡、卫等“王之支子母弟甥舅”诸国及行周礼的宋、陈等中原诸国。

到战国晚期,魏国人士托名大禹而作《尚书·禹贡》,分当时天下为九州,这是撰著者理想中希望能够实现的政治区划。

“九州”的出现说明A.中华文明的不断扩展 B.走向统一是民心所向C.魏国具备了一统天下的实力 D.宗法制度增强了民族凝聚力2.美籍华人、史学家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一书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

”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之一是A.世袭制替代禅让制 B.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皇帝制代替郡县制D.内阁制代替三省六部制3.汉初,东方各地特别是楚、齐、赵地的文化传统仍有很大势力,东西方各地文化习俗的差异和冲突明显。

为此汉政府在东部分封诸侯王,从俗而治;在西部沿用郡县制。

这表明郡国并行制A.加强了君主专制B.有利于边患问题的解决 C.导致了国家分裂D.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4.唐代三省布局示意图如下,中书和门下两省位于皇城内,尚书省位于长安城中心。

由此可知,唐代三省布局A.加剧了中枢机构的不稳定性 B.形成了三省分权制衡体制C.防止了地方割据势力的膨胀 D.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5.《元史・百官志三》载:“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因唐制吐蕃来朝见于宣政殿之故,更名宣政院。

置院使二员。

同知二员,使二员,经历二员,都事四员,管勾一员,照一员。

”据此可知该机构A.基于旧有制度又赋予新的内涵 B.人员分工设置强化了中央集权C.掌有行政权、军事权和宣战权 D.是管理边各少数民族的机构6.明成祖创立“内阁”,阁臣有权草拟诏敕,行代言之职,建言献纳,备顾问之需。

新人教版高一上学期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一上学期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

新人教版高一上学期历史必修一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讲述的是,诸侯因义务所在,看见烽火点燃,蜂拥而至勤王。

这一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王位世袭制2.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成男)才服兵役。

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

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A尚书省B中书省C.兵部D.门下省3.假如你是一位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在招收研究生的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这一政策的理解。

某考生答题要点概括如下,你认为其中不符合历史实际情况的是:A.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B.丞相制度必然导致社会的动乱C.这一做法使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D.废除丞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4.春联是日常生活中对书画艺术的实用。

“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

”朱元璋始令春联用朱砂纸作底,用黑墨写字,并取名为“万年红”,因“红”与“朱”义同。

朱元璋此举用意在于A强调“朱”姓的尊贵显赫B祈盼专制政权的长治久安C营造红红火火的新年气氛D.改革节日的风俗习惯5.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

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他最有可能的理由是A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B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C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D丞相制度早在明太祖时已经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6.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民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

”这里的“她”是指A.斯巴达B.雅典C.罗马共和国D.罗马帝国7.新华网快讯:英国首相布莱尔2007年6月27日正式向英国女王递交辞呈。

人民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2025学年)

人民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末试卷与参考答案(2024-2025学年)

2024-2025学年人民版历史高一上学期期末自测试卷(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中央集权国家是?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2、下列哪位人物是东汉末年的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并且提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策略?A. 曹操B. 刘备C. 孙权D. 诸葛亮3、古代中国的宗法制与分封制密切相关,它们共同维系了西周社会的稳定。

下列关于这两项制度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A、宗法制中,家族血缘关系是划分等级和权力的基础。

B、分封制中,诸侯必须向周天子定期述职、缴纳贡赋并出兵打仗。

C、宗法制规定,大宗可以压制小宗,但不直接享有分封的土地和人民。

D、分封制中的诸侯需要向周王室分封土地,但不包括人口。

4、秦朝疆域辽阔,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实行了什么制度?这一制度在不同时代的影响各有不同。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封国制5、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南昌起义D. 抗日战争爆发6、以下哪种经济体制改革措施最早在欧洲实施?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 市场经济体制C. 私有制改革D. 公有制改革7、明朝初期,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他的改革措施?A. 建立内阁制度B. 废除丞相制度C. 实行卫所制度D. 设立锦衣卫8、清代康乾盛世期间,经济繁荣,文化昌盛,但同时也潜藏着危机,下列哪一项不是这一时期的潜在危机?A. 土地兼并严重B. 财政收入减少C. 官僚体系腐败D. 民族矛盾激化9、秦朝建立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重要的措施。

以下哪个选项不符合秦朝的统治政策?A、推行郡县制,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统一货币、度量衡,以促进经济交流C、焚书坑儒,限制思想自由与文化发展D、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禁止与外国交往 10、汉武帝时期,采取了一系列文化政策以强化中央集权和儒家思想的地位。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与秦朝御史大夫职权相似的机构是A.三司使B.都察院C.谏院D.尚书省2.韩非认为,君臣关系是利害矛盾。

君主用官爵来换取人臣的死力,臣下为达到富贵目的,必然用死力来换取君主的官爵;君主计算臣所出力量的大小,臣也计算君主所出爵禄的高低,君臣之间犹如买卖关系。

这反映了A.宗法血缘选官制度渐趋瓦解B.儒家伦理确立正统思想地位C.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社会潮流D.君臣关系演变促进社会变革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后,国共两党仍然存在着斗争,其根本原因是:( )A、两个政党的抗战路线不同B、两党所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两党对日军侵略的认识不同D、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合作是被迫的4.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①④②③D.④③②①5.一九三八年七月十九日,《新华日报》发表文章恳切呼吁:“我们希望全国所有作者及记者,应该从速组织起来。

”“抱着与前方浴血战士同样的精神,向敌人外交堡垒努力进攻。

”该文章旨在A.呼吁文化界人士上前线B.宣传立即组织全民族的抗战C.强调外交斗争的必要性D.号召开展文化斗争支持抗战6.《天朝田亩制度》希望建立的理想社会是A.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B.以法治国的社会C.在中国建立君主立宪制度D.建立民主共和国7.原西藏地方政府中的分裂分子和上层反动集团在1959年3月发动了以拉萨为中心的全区性武装叛乱,中央政府在平息叛乱的同时,到1961年完成了民主改革,其中不包括A.成立了西藏自治区B.建立各级民族自治政权C.摧毁了封建农奴制D.实行民族团结平等政策8.1933年银行危机时,国会首次授予罗斯福紧急权力,总统可以不经国会授权而宣布紧急状态,从而行使紧急权力。

用罗斯福本人的话说:国会出于爱国心迅速通过立法,对我的通告加以认可,并且扩大了我的权力。

据材料可知A.这一举措的主要原因是国会的妥协B.新政时期总统的权力不受国会制约C.这一举措为新政顺利推行奠定基础D.美国政府的权力超越了国会的权力9.武昌起义敲响了清皇朝的丧钟,具体组织和发动这次起义的团体是A.兴中会、华兴会B.华兴会、文学社C.文学社、共进会D.共进会、兴中会10.太平天国运动遇到了历史上不曾有过的新情况是指A.内部变乱导致分裂B.中央军队与地方武装的联合围剿C.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D.敌人的长期封锁11.威廉三世统治时期,英国“行政和立法其实处在一种双头状态下,双方各行其是,缺乏配合的机制”。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2分,共60分) 1.“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诗中“齐鲁”是古来对山东的别称,这一称谓最早源于A.宗法制 B.分封制C.礼乐制 D.郡县制2.西周时“通过严格区分血缘关系的嫡庶亲疏,建立了森严的上下、长幼、尊卑、贵贱等级秩序,并使之长期有条不紊地保持下去”的制度是A.世袭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D.宗法制3.在对周代墓葬的考古挖掘中,棺椁的重数是辅助判断墓主人身份的重要依据。

一般来说,天子棺椁四重,公、侯伯子男、大夫,等差分别为三重、二重、一重。

士不重,但用大棺。

与此相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度 D.禅让制4.“它与中国姓氏有着直接的关系……这是一种以父系血缘关系亲疏为准绳的遗产继承法。

”“它”是指A.分封制 B.宗法制 C.礼乐制度 D.皇帝制度5.《礼记》曰:“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

”据此可知周礼A.崇尚人文精神B.崇尚社会美德C.秉承中和之道D.形成等级观念6.每逢节假日,歌曲《常回家看看》总会勾起我们的思乡情愫。

子女要经常回家看望父母,影响我们这种行为观念的古代政治制度完善于A.夏B.商 C.西周D.秦朝7.“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这段材料可以用来说明A.秦朝皇帝制度的内涵B.汉代损益秦制的措施C.封建官僚政治确立的背景D.分封制退出中国历史的根源8.为加强秦朝中央与北疆边陲的联系,蒙恬奉命修筑了一条被后人称之为我国历史上最早的“高速公路”。

这一“公路”是指A.长城 B.直道 C.灵渠 D.五尺道9.有学者在研究古代中国某制度时提出:它兼具朝廷派出机构和地方官府两重性质,创了高层政区分寄式中央集权。

该学者研究的是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 D.行省制10.我国古代政治制度不断调整与变革,下列措施反映强化中央集权的是A.“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期末复习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1.“合议即成,举国争商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

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在哪次战争之后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之后D.八国联军侵华之后2.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说明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B.唐朝中枢机构和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C.唐中宗时皇权有所弱化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3.胡锦涛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定能够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新中国成立后确立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有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④基层群众自治制度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4.“汉朝早期,统治者试图在周朝松散的政治联盟和秦朝严格的中央专制间走一条中间路线。

”这里的“中间路线”是指()A.中朝制度 B.刺史制度 C.郡国并行制度 D.行省制度5.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

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新知事(县长)于昨日初夜入城,今朝接篆视事(上任)后,即诣各庙拈香行跪礼,仍是旧官僚之行为也……(新知事)由庚子、辛丑并科举出身,非新派一流人,可望其布泽于民也。

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6.辛亥革命爆发后,光复各省迫于内外压力,采用联邦制自下而上组建南京临时政府,各省在用人、行政、理财等方面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各省的军政财等大权都掌握在都督手种,各省对于临时政府要求的财政帮助亦不予支持。

这一局面反映了A.中国处于军阀混战局面B.南京临时政府软弱无力C.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D.西方民主思想深入人心7.秦灭六国,统一全国,实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一统的年代,折成世纪计算,正确的是A.公元前二世纪早期B.公元前二世纪晚期C.公元前三世纪早期D.公元前三世纪晚期8.从《申报》的新闻照片看(下图),可以推断该期发行的时代背景是A.社会改革B.文化革命C.抗战御侮D.国共内战9.五四精神的核心是( )A.民主 B.科学 C.解放思想 D.爱国10.下图为近代漫画家杜宇所作,名为《贪食小犬,死不足惜》。

漫画中左下方之手粗壮有力,袖口有“抵制日货”字样;右上方之手细软无力,袖口有“政府”字样;鱼身上有“青岛”字样。

该漫画A.最有可能出现于国民革命运动北伐之时B.主要批判巴黎和会不尊中国主权的行径C.鲜明讽刺了清政府丧权辱国的丑陋嘴脸D.见证了群众运动下民族觉醒的历史事实11.德皇威廉一世行宫外一座破旧的大风车磨坊影响了他的心情,派士兵前去与磨坊主交涉,愿意出高价购买后再拆除老磨坊,但是磨坊的主人坚持不肯出卖,威廉一世派御林军强行拆除了老磨坊,这位倔强的磨坊主破天荒的一纸诉状将德皇威廉诉至普鲁士最高法院,法院最终判决被告人在原址重建同样大小的磨坊,并赔偿各项损失,威廉一世不得不按照普鲁士最高法院的判决书一照办。

这则材料说明当时德国A.法律地位至高无上B.已经建立起完善的民主制度C.专制是实立宪是虚D.帝国皇帝处于统而不治地位12.“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

”这是一位晚清大臣在广东的声明。

发表以上声明的是A.林则徐B.曾国藩C.李鸿章D.邓世昌13.近代历史学家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说:“秦始皇分全国为三十六郡,每郡置守,掌民政;置尉,掌兵事;置监御史,掌监察。

这种制度是仿效中央政府的。

”这从侧面反映出秦朝A.开创了三权分立体制B.实行君主专制政体C.官僚政治已发展完善D.三公之间分工明确14.下面是汉武帝时期丞相任职离职表(部分),从表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姓名离职原因任职时间姓名离职原因任职时间A.丞相在位时间较短B.中央统治力量加强C.君主专制加强D.丞相位尊权重的传统有所改变15.朱元璋认为元朝灭亡的重要原因在于“人君不能躬揽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这说明他试图A.改革选官制度B.强化君主专制C.消除地方割据D.巩固中央集权16.下面是毛泽东写的一首七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中共成立 B.红军长征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17.西汉统治者在回顾秦朝历史时,认为“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由此认识而采取的措施是A.继承秦朝中央官制B.实行郡国并行制C.推行西周的世卿世禄制D.采用“黄老之学”,实行“无为而治”18.“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写这首诗的背景是A.北伐战争胜利进军B.平津战役取得胜利C.渡江战役取得胜利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某中学几位学生在暑假进行社会调查时,在江西与湖南交界的一个山村,发现一座十分破烂的无人居住的土墙房子,墙上有几个暗红大字,斑驳模糊,第一、二字笔画残缺,第七个字已辨认不清:“丁到土豪,分田■。

”这些字是( )A.红军斗争的见证B.太平军的战斗檄文C.北伐军留下的标语D.抗战留下的历史痕迹20.据1940年统计,中国平均每74平方公里才有1公里公路;同是国土辽阔的苏联,同年每7.8平方公里即有1公里公路。

出现中国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抗日战争的破坏 B.近代中国民生凋敝C.苏联重视公路建设 D.近代中国社会性质的制约21.1972年中美上海联合公报的发表A.标志中美两国20多年的对抗关系结束B.标志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促成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以恢复D.表明中美两国结成反苏统一战线22.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决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积极开展多边外交。

下列图片中能够反映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④C.③④D.①④23.人们在研究历史的时候,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所不同。

如:对鸦片战争,站在英国立场的历史学家、维护民族利益的中国学者、当代文明史观的结论依次应该是A.文明冲突/商业战争/侵略战争B.商业战争/文明冲突/侵略战争C.侵略战争/商业战争/文明冲突D.商业战争/侵略战争/文明冲突24.中华民国成立后,临时政府在教育方面A.提倡“思想自由”“兼容并包”B.鼓励阅读儒家经典C.规定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的宗旨D.允许继续使用清政府颁行的教科书25.巴黎公社诞生后,“马克思热情地向公社社员致意”,但公社很快以失败告终。

巴黎公社的失败说明A.欧洲工人阶级尚未形成独立的力量B.只有取得农民支持才能取得革命胜利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条件尚未成熟D.无产阶级迫切需要建立国际联合组织二、材料分析题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了中书省和丞相,为了维持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设置了殿阁大学士,这些殿阁大学士只是“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已”,而且一般来说品级很低,只有五品。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职文渊阁,相当于皇帝的私人秘书,“内阁”真正出现;明宣宗时内阁拥有了票拟权。

根据规定,明朝的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阁臣权力的大小、升降和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

由于内阁大学士大都出身翰林,是皇帝的近臣,也是官僚集团中最接近皇帝的人。

另外阁臣与皇帝和皇太子多有师保关系,往往加上三公三孤,投太子三师三少,又负责筵经日讲,这些都构成了与一般朝臣不同的特殊身份,他们对皇帝和皇太子的影响自然要多于其他大臣。

到了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权臣严嵩任武英殿大学士后,出现了专控朝政二十余年的状况,内阁的权力开始与设想有了差别。

——摘编自于江泰《明代内阁对皇权制约》等材料二在十八世纪英国内阁的运行已经形成如下政治制度惯例:内阁不仅要对国王负责,亦必须对下议院负责,获得下议院的信任和支持;内阁责任制从阁臣个人负责制发展到内阁集体负责制;内阁如果无法获得下议院的信任与支持必须辞职。

十九世纪的内阁完全与王室权威脱离了关系,成为独立的行政部门,内阁不再对国王负责。

国王将行政权力让渡给内阁,而内阁又从国王身边分离了出去,国王的权力只能在理论和法律上得以存在,实践中国王的影响力伴随着行政权力的转移而逐渐被削弱并趋于消亡。

在内阁与议会的关系上,伴随着政党政治的成熟及“议会至上”原则的确立,内阁作为政党角逐权力的目标,日益成为议会的附属机构,内阁完全对下议院负责。

——摘编自李秋成《十八世纪英国内阁在宪政中的地位》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内阁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其政治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明代内阁相比英国内阁的特点,说明19世纪英国政治发生的变化。

27.材料秦王嬴政显然结束了战国纷争局面,并且对河套的匈奴和南方越的族动兵,这一地区纳入中原王朝版图。

到前210年秦始皇去世时,秦朝已然成为疆域辽阔的亚洲帝国。

秦朝中央政府通过郡的行政长官郡守管辖所属各县的县令。

前221年在全国设立了36郡,以后随着疆域的扩大和局部的调整,到秦朝末年全国约有50个郡,下辖近千个县。

秦的疆域构成此后历代中原王朝疆域主体,也成为大一统中国王朝的开端。

——摘编自葛剑雄《疆域与人口》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秦朝疆域是如何形成和如何管辖维系的?秦朝疆域的确定有什么重要历史意义?2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书、门下,机要之司。

擢才而居,委任实重。

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

比来惟觉阿旨顺情,唯唯苟过,遂无一言谏诤者,岂是道理?若惟署诏敕、行文书而已,人谁不堪?何烦简择,以相委付?自今诏敕疑有不稳便,必须执言,无得妄有畏惧,知而寝默。

——《贞观政要》卷一材料二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谋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对于国务员认为失职或违法时……可决弹劾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总统)制定官制官规,但须提交参议院议决;任免文武职员,但任命国务员及外交大使须得参议院之同意;经参议院之同意,得宣战媾和及缔结条约……得宣告大赦、特赦、减刑,但大赦须经参议院之同意。

——摘编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结合所学,指出唐初中书、门下两省的职能。

根据材料一,分析两省对当时政治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