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高考复习题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高考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复习试题

高中历史高考中国古代经济史专题复习试题

专题二中国古代经济史一、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原因1、国家统一安定局面的出现;2、统治政策的调整(包括发展经济的奖励措施);3、民族交往密切;4、中外经济交往频繁5、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水利工程的兴修和农作物的推广;6、广大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

二、古代经济发展概况(一)农业篇1、历代中央政府出台的促进农业发展的措施(1)春秋:齐国管仲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2)战国:秦国商鞅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战;限制工商业者活动,禁止弃农经商。

(3)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

(4)唐初:唐太宗“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即民本思想)。

实行租庸调制。

武则天奖励农业生产。

唐玄宗前期重视农业。

(5)北宋中期:王安石变法推行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6)清初:鼓励垦荒;康熙实行更名田;雍正实行摊丁入亩和地丁银等制度。

2、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力的进步(1)奴隶社会①商周时期使用的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河骨、蚌所制,仅有极少量青铜农具。

②西周晚期开始使用铁器③春秋晚期铁农具开始使用。

也开始用牛耕。

(2)封建社会①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使用,牛耕的推广。

②秦朝:中原铁器传到珠江流域。

③西汉:铁农具向边疆传,西域开始使用铁器。

④三国:魏国马钧发明翻车。

⑤唐朝:曲辕犁和筒车。

3、农业的产生和农作物的培植、推广和引进⑴商周:后来习称的“五谷”都已种植。

⑵西汉:X骞通西域,西域的葡萄、石榴、首蓿、胡豆、胡瓜、胡麻等陆续移植内地。

⑶魏晋南北朝:农作物品种增多。

⑷隋唐:江淮地区大面积种植水稻,江南地区成为粮食重要产地,茶叶成为生活必需品。

⑸明清:棉花种植在明代由江南推向江北。

明代由国外引进高产农作物新品种玉米和甘薯,在清代不断推广。

清代前期,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

还形成了一些专业生产区域。

4、兴修的重要水利工程⑴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普遍使用桔槔灌溉农田;春秋楚相孙叔敖修的芍陂;战国秦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X国在秦国修的X国渠。

高考历史试题试卷及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试卷及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创立时间是:A. 汉朝B. 唐朝C. 宋朝D. 明朝2. 下列哪一项不是“五四运动”的口号?A. 爱国B. 进步C. 民主D. 科学3.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了哪一项重要的政治制度?A. 郡县制B. 分封制C. 世袭制D. 禅让制4. 唐朝时期,被称为“诗圣”的诗人是:A. 李白B. 杜甫C. 王维D. 白居易5.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最远到达了哪里?A. 非洲东海岸B. 欧洲C. 南美洲D. 北美洲...(此处省略其他选择题)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6. 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指的是魏、蜀、______。

7. 清朝的建立者是______,他在1644年入关,建立了清朝。

8. “一国两制”的构想最早是针对______问题提出的。

9. 我国历史上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印刷术、火药和______。

10.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

...(此处省略其他填空题)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特点。

12. 请列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三项重大成就。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13. 论述中国近代史上的洋务运动及其影响。

14. 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五、材料分析题(每题20分,共20分)15. 阅读以下材料,分析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对当时社会的影响。

[材料内容]结束语:本试卷旨在考察学生对高中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充分准备,以优异的成绩迎接高考。

同时,也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学习历史,更好地理解过去,把握现在,展望未来。

祝各位考生高考顺利![参考答案]1. B2. B3. A4. B5. A6. 吴7. 努尔哈赤8. 台湾9. 指南针10. 指南针...(此处省略其他答案)[注:以上内容为示例,实际题目和答案应根据具体教学大纲和考试要求来制定。

人教高中历史高考复习考点规范练30政治制度(含答案)

人教高中历史高考复习考点规范练30政治制度(含答案)

考点规范练30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20世纪后期,考古学家在湖北、甘肃、湖南等地发现了大量秦代的竹简,其中有政令、中央和地方的公文往来、司法文书、吏员簿,还有物资登记、转运、赋税、徭役、军爵、官吏任用等文书。

这些重要史料可以佐证秦代()A.地方宗族势力较为强大B.行政制度比较系统C.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确立D.法律制度非常严密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发现的秦代的竹简包含了皇帝的政令、中央和地方的往来公文、司法文书和官吏的任免等详实的行政内容,因此这些重要史料可以佐证秦代行政制度比较系统,故选B项。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2.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政令的下达,都经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的程序。

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

针对这一状况,唐朝统治者设政事堂()A.加强中书省权力B.协调三省关系C.强化对三省监督D.增加文官人数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政事堂的设立主要是为了解决中书门下两省各逞意气,相互推诿,导致办事效率低的问题。

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有利于协调三省关系,故选B项;三省长官仍然各负其责,其权力并没有得到加强,排除A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对三省监督的强化,排除C项;根据题干材料无法得出文官人数增加的结论,排除D项。

3.明初,废行省设三司,其中布政使负责一省的民事,地位等同六部;后朝廷又向各省派出巡抚、巡按,巡抚、巡按逐渐总揽一省之权。

清承明制,布政使辖区直接通称为“行省”,并在各省布政使之上设置固定的总督、巡抚掌管全省的军民事务,布政使成为巡抚属官。

这反映了明清时期()A.扩大地方行政权力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政治制度不断成熟D.地方机构办事高效答案:B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布政使职权的变化,未体现地方行政权力扩大,故A项错误;布政使从地方最高行政长官逐渐演变为由皇帝任命的巡抚的属官,反映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故B项正确;布政使职权的变化不能体现政治制度的成熟和地方机构办事高效,故C、D两项错误。

高考历史试题及解答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及解答答案

高考历史试题及解答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一项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的措施?A. 焚书坑儒B. 推行郡县制C. 建立科举制D. 推行均田制答案:B2. 唐朝时期,下列哪一位皇帝开创了“开元盛世”?A. 唐太宗B. 唐玄宗C. 唐高宗D. 武则天答案:B二、填空题1. 明朝时期,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设立了_________。

答案:锦衣卫2.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平定了_________的叛乱。

答案:三藩三、简答题1. 请简述汉武帝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意义。

答案:汉武帝推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意味着在思想领域内,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官方意识形态,其他学派的思想被边缘化。

这一政策加强了中央集权,统一了思想,为汉朝的长期稳定和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2. 请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答案: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革命,它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开辟了道路。

四、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政二十六年,初并天下为三十六郡,法令由一统。

”材料二:《资治通鉴》记载:“汉武帝元光元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问题: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秦始皇和汉武帝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答案:根据材料一,秦始皇在统一六国后,实行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统一了法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根据材料二,汉武帝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通过思想上的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

五、论述题1. 论述唐朝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答案:唐朝开元盛世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唐太宗和武则天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二是唐玄宗励精图治,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整顿吏治、发展农业生产、加强边防等;三是开元年间,唐朝对外关系稳定,丝绸之路贸易繁荣,促进了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高考历史复习试题训练及答案讲解

高考历史复习试题训练及答案讲解

高考历史复习试题训练及答案讲解高考历史复习试题训练:选择题1.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塔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它的本质含义是强调A.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B.人创造了万物C.人是唯一可以衡量万物的工具D.人的价值答案D讲解此题考查的是智者学派的作用,A项错误在于智者学派强调的是人与社会的关系;B项和C项的错误在于扩大了人的作用,所以应该选择D项。

2.拉莫特·勒瓦耶在其著作《异教徒的德行》中写道:“人们可以说孔子和苏格拉底一样,运用他们在伦理方面的权威,使哲学回到人间。

”以下能够充分证明这一观点的是A.他们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B.他们都追求个性的自由发展C.他们都关注知识对人的改造D.他们都维护奴隶主贵族利益答案A讲解根据材料“伦理方面的权威,使哲学回到人间”,结合孔子思想中的仁政、德治以及苏格拉底的“美德即知识”可判断选择A项。

孔子主张维护周礼,不主张发展个性,故B项错误;苏格拉底不维护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故D项错误;C项虽然正确,但题干未涉及对人的改造,只是强调道德知识的重要性。

3.古希腊智者学派在社会道德方面强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判断标准,不必强求一律;而苏格拉底却认为“美德即知识”。

这从根本上反映了A.人们关注的对象从自然界转向人类B.希腊城邦民主制度从繁荣走向衰落C.古希腊雅典城邦社会道德世风日下D.人们对人的研究转向法律和宗教答案B讲解本题需要关注题目要求“根本上”,同时还需要了解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的背景。

针对雅典社会道德沦丧、世风日下的现象,苏格拉底希望通过重新树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4.苏格拉底坐牢时,听到有一犯人在唱一首新歌,就向他求教。

唱歌的犯人很吃惊:“您就要被处决了,为什么还要学唱新歌呢?”苏格拉底回答说:“这样我死的时候就会多一首新歌。

”这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思想A.人是万物的尺度B.认识你自己C.美德即知识D.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答案C讲解苏格拉底临死不忘学习知识,以实际行动实践了他“美德即知识”的主张。

高中历史试题库及答案

高中历史试题库及答案

高中历史试题库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答案:A2.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谁?A. 李世民B. 李渊C. 李隆基D. 李治答案:B3.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年号是什么?A. 洪武B. 永乐C. 万历D. 崇祯答案:A4. “文景之治”指的是哪两位皇帝的统治时期?A. 汉武帝和汉景帝B. 汉文帝和汉景帝C. 汉高祖和汉景帝D. 汉文帝和汉武帝答案:B5.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E. 丝绸答案:E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中国历史上的“三国”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国家。

答案:魏、蜀、吴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是________。

答案:郡县制3. 唐朝的盛世被称为“开元盛世”,这一时期是由哪位皇帝统治的?答案:唐玄宗4. 明朝时期,著名的航海家郑和下西洋,其主要目的是________。

答案:宣扬国威、加强与海外国家的联系5. 清朝的“康乾盛世”指的是康熙、雍正、乾隆三位皇帝的统治时期,其中“康”指的是________皇帝。

答案:康熙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15分)1. 简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主要措施。

答案: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中央集权的措施,包括统一度量衡、文字、货币,修建长城,推行郡县制等。

2. 唐朝的“开元盛世”有哪些特点?答案:唐朝的“开元盛世”时期,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对外交流频繁,是唐朝的鼎盛时期。

3. 明朝的“永乐大典”是什么?答案:“永乐大典”是明朝永乐年间编纂的一部巨型百科全书,收录了大量的历史、地理、哲学、文学等方面的资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成果之一。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论述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对后世的影响。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大全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描述,错误的是:A. 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

B. 统一后,秦始皇实行了郡县制。

C. 统一后,秦始皇推行了分封制。

D. 统一后,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

答案:C2. 唐朝时期,实行科举制度的皇帝是:A. 唐太宗B. 唐高宗C. 武则天D. 唐玄宗答案:C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 贸易B. 宣扬国威C. 寻找建文帝D. 寻求佛教经典答案:B4. 清朝康熙皇帝在位期间,实行了哪项政策来加强中央集权?A. 废除科举B. 闭关锁国C. 废除八旗制度D. 废除藩王答案:D5. 下列关于辛亥革命的描述,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是由孙中山领导的。

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

C.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民主共和。

D.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资本主义。

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6.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了_______。

答案:周朝7.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他实行了_______。

答案:推恩令8. 唐朝的开国皇帝是_______。

答案:唐高祖9. 明朝永乐年间,朱棣下令编纂了一部大型百科全书,名为_______。

答案:永乐大典10. 清朝雍正皇帝实行了_______,以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答案:改土归流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1. 简述唐朝的“开元盛世”。

答案:唐朝的“开元盛世”是指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时期。

这一时期,唐朝的疆域达到最大,国力强盛,对外交流频繁,文化艺术发展迅速,是唐朝的黄金时期。

12. 描述明朝的“永乐盛世”。

答案:明朝的“永乐盛世”是指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迅速的时期。

这一时期,明朝加强了中央集权,对外关系也有所发展,同时编纂了《永乐大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教高中历史高考复习考点规范练10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含答案)

人教高中历史高考复习考点规范练10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含答案)

考点规范练10国家出路的探索和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一、选择题1.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海国”这一概念,其实他已经清楚许多国家在陆地上与中国是连在一起的,只好又把“海国”分为“海岸之国”与“海岛之国”,将在地域上与中国相连的国家称为海岸之国,将真正的“海外之国”称为海岛之国。

这种划分表明魏源()A.对当时世界有了比较系统的了解B.冲破了传统夷夏观的认知局限性C.准确介绍了西方的历史地理D.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夷夏观的影响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将在地域上与中国相连的国家称为海岸之国,将真正的‘海外之国’称为海岛之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源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夷夏观念的影响,故D项正确,B项错误;A项不符合题干材料主旨,排除;C项说法不确切,排除。

2.以下几部著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轨迹,这些著作体现的共同要求是()A.爱国救亡B.民主启蒙C.向西方学习D.实业救国答案:A解析:根据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源在《海国图志》中提出了“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思想;《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颁布的改革方案,主张发展资本主义和学习西方,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望;《盛世危言》全书贯穿着“富强救国”的主题,对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诸方面的改革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新民主主义论》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规律,明确地回答了当时中国革命中提出的一系列基本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材料中的四部著作均体现了爱国救亡的要求,故A项正确。

3.雷颐在《走向革命:细说晚清七十年》中指出:“太平天国的理想,起码前期,不能说不真诚,但实践的结果却与自己的理想恰相反对。

……在人类历史上,如此大规模的乌托邦实验确实罕见,或许,这便是太平天国更深远的意义所在。

”材料中的“乌托邦”是指()A.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B.资本主义的美妙设想C.农民不切实际的空想D.公平公正的社会模式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属于农民阶级领导的运动,不可能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实践和资本主义的美妙设想,故A、B两项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时期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实行绝对平均主义,具有空想性,故C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没有建立起公平公正的社会模式,故D项错误。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40分)1. 下列关于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重要方式B. 科举制度最早出现于隋朝C. 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D. 科举制度在清朝被废除答案:D解析: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始于隋唐,盛于明清,直至1905年被清政府废除。

因此,选项D中的“清朝被废除”是不正确的。

2. 以下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表述,正确的是:A. 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后兴起的B.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C.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康有为和梁启超D. 新文化运动主张全盘西化答案:B解析:新文化运动是20世纪初中国知识分子发起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其主要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封建礼教和旧文化。

康有为和梁启超是戊戌变法的代表人物,而非新文化运动的代表。

新文化运动并不主张全盘西化,而是倡导吸收西方文化中的民主和科学精神。

3. 以下关于辛亥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B.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C. 辛亥革命的领导人是孙中山D. 辛亥革命后,中国实现了民主共和答案:D解析:辛亥革命是1911年爆发的一场资产阶级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

孙中山是辛亥革命的领导人之一。

然而,辛亥革命后,中国并未立即实现民主共和,而是进入了军阀割据的混乱时期。

4. 以下关于五四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五四运动是1919年爆发的一场爱国运动B. 五四运动的导火索是巴黎和会的不公C.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 五四运动的结果是成立了中华民国答案:D解析: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一场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其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的口号是“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五四运动的结果是中国社会思想的觉醒,而非成立了中华民国。

高中历史复习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复习题及答案

高中历史复习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A. 推行郡县制B. 统一度量衡C. 修建长城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推行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A.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B.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性C. 增强了中央集权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明朝时期,哪一位皇帝实行了“海禁”政策?A. 朱元璋B. 朱棣C. 朱高炽D. 朱由检答案:A4. 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签订了哪一项不平等条约?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A5.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其主要历史意义是什么?A. 结束了封建君主制B. 推动了民主思想的传播C.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6. 以下哪些事件是五四运动期间发生的?A. 北京学生游行示威B. 上海工人罢工C. 抵制日货D. 签订凡尔赛条约答案:A、B、C7.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主要有哪些?A. 陕甘宁边区B. 晋察冀边区C. 东北抗日联军D. 华中抗日根据地答案:A、B、C、D8.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进行了哪些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A. 土地改革B. 手工业合作化C.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D. 文化大革命答案:A、B、C三、填空题9.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了_______制度。

答案:推恩令10. 唐朝的开元盛世,是由_______皇帝开创的。

答案:唐玄宗11. 清朝末年,洋务运动的口号是“_______”。

答案:自强不息,求富图强12. 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_______的统治。

答案:清朝13.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_______的结束。

答案:新民主主义革命四、简答题14. 简述明朝海禁政策的影响。

答案:明朝海禁政策限制了民间海上贸易,导致沿海地区经济受损,同时阻碍了中国与外界的文化交流,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江苏省历史高考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江苏省历史高考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江苏省历史高考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通过战争手段统一了六国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C.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D.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使用的是秦朝的货币和度量衡2、下列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B. 唐太宗李世民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C.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减轻农民负担D.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与邻国友好相处,边疆安定3、题干:以下哪个朝代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期”?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4、题干:下列哪项不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A、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5、我国古代著名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A. 沈括B. 宋应星C. 李时中D. 王祯6、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A. 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B. 发动了一场文学革命C. 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D. 旨在反对封建专制7、(1)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 商品经济的发展B. 手工业的繁荣C. 农业生产的进步D. 交通运输的改善8、(2)以下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指南针的应用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B. 印刷术的发明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C. 火药的发明改变了战争的形式D. 造纸术的发明提高了人们的书写效率9、题干:以下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描述错误的是:A. 长平之战: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之间的一场决定性战役,赵国大败。

B. 淝水之战:东晋时期,晋军与苻坚率领的前秦军队之间的一场著名战役,晋军以少胜多。

高三历史总复习题

高三历史总复习题

高三历史总复习题导言:历史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记录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和事件。

对于高三学生来说,历史是一门必修科目,也是高考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帮助学生复习历史知识,以下是一些高三历史总复习题。

一、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成与发展(考点:夏商周三代)1. 夏、商、周三代的交替是如何实现的?2. 夏朝的建立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有何重要意义?3. 商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有何特点?4. 周朝的兴衰原因是什么?对中国历史的影响如何?二、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考点:封建社会)1. 中国封建制度的特点和基本原则是什么?2. 五代十国时期如何影响中国封建制度的发展?3. 秦朝的统一制度对中国封建制度的发展有何影响?4. 中国封建社会中皇帝和官僚的关系是怎样的?三、中国古代的经济和社会(考点:生产方式的演变)1. 农业在中国古代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怎样的?2. 商鞅变法对中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有何影响?3. 南北朝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变迁有何特点?4. 唐宋时期的经济繁荣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何意义?四、中国古代的科技和文化(考点: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1.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有哪些突出贡献?2. 唐代的科技和文化繁荣对世界的影响如何?3. 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的文化发展有何作用?4. 中国古代的书法、绘画和音乐有何特点?五、中国古代的外交与文化交流(考点:外交政策和文化交往)1. 古代中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文化交流有哪些特点?2. 丝绸之路对中国和国际间经济和文化交流有何影响?3. 魏晋南北朝时期与北方民族的关系如何演变?4. 明朝的海外航海和外交政策对中国古代的交流有何意义?结语:通过对以上高三历史总复习题的学习和理解,可以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掌握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基本知识。

同时,这些复习题也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备考高考历史科目时,学生应充分利用这些题目来进行针对性复习,并结合教材和参考书进行深入学习,从而提高自己的历史知识水平,为高考取得良好成绩打下坚实的基础。

人教高中历史高考复习考点规范练46战争与文化交锋(含答案)

人教高中历史高考复习考点规范练46战争与文化交锋(含答案)

考点规范练46战争与文化交锋一、选择题1.公元前4世纪,他开始东征,建立起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人们对他的评价不一,“伟大的军事家”“文明的使者”“好战的将领”“贪婪的侵略者”“文化的传播者”。

你认为这个人是()A.亚历山大B.伯利克里C.凯撒D.屋大维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公元前4世纪,他开始东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人应该是亚历山大。

亚历山大远征使被征服地区的人民饱受战争之苦,但是客观上促进了希腊文化与东方文化的交流和融汇,故A项正确。

2.1206年,成吉思汗完成了蒙古草原的统一,建立蒙古政权。

此后他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

下列属于成吉思汗征服的地区是()A.花剌子模国B.南宋C.巴格达D.俄罗斯答案:A解析:蒙古进行过三次西征,第一次由成吉思汗发动,后两次由其后继者发动。

13世纪初,成吉思汗以复仇为由,发动第一次西征,灭掉花剌子模国,故选A项;B项由忽必烈所灭,排除;13世纪中叶,蒙古进行第三次西征,攻占巴格达,排除C项;灭亡金朝后,蒙古发动第二次西征,征服今俄罗斯,排除D项。

3.19世纪的美国人认真地努力模仿欧洲的文化。

随着19世纪的结束,欧洲知识分子越来越注意到一群日益显赫的美国文艺界人士。

然而,欧洲的监护仍难以动摇。

有人这样写道:“美国人开始文字生涯的第一步就是要自封是一个英国人,以便得到认可,并不是得到英国人的认可,而是得到本国人的认可。

”据此可知()A.欧洲文化在移植中发生变化B.美国文化全部来源于欧洲文化C.欧洲力图对美国实行文化殖民D.美国文艺界人士出现促使美国走向独立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材料“19世纪的美国人认真地努力模仿欧洲的文化”“并不是得到英国人的认可,而是得到本国人的认可”,可知欧洲文化在移植美国的过程中逐渐发生变化,故A项正确;“全部”说法夸大,排除B项;题干材料强调的是文化移植,没有提及欧洲对美国的文化殖民,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4.有学者写道:“法国革命和拿破仑战争帮助英国在工业发展方面大大领先于(欧洲)大陆国家。

历史高中练习题高三

历史高中练习题高三

历史高中练习题高三(正文)一、选择题1. 历史学家将商代编年起始于公元前21世纪中叶,基于以下哪一事件的发生作为标志?A. 创建夏朝B. 录制彩绘陶片《逐鹿图》C. 商诸侯向周王朝朝贡D. 建立都城郑州2. 近代中国一系列重要革命运动的成功,导致了辛亥革命的爆发,以下哪些是直接触发辛亥革命的事件?A. 中法战争B. 巴黎和约签订C. 边界谈判失败D. 北洋政府危机3.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历史事件,哪一个对于中国战胜侵略者起到了重要的转折点作用?A. 皖南事变B. 三大战役C. 开放重庆战略D. 重庆谈判4. 1956 年的五一口号是?A. 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B. 无产者联合起来C. 反对帝国主义的斗争D. 全体劳工联合起来5.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时间是?A. 1921 年B. 1923 年C. 1943 年D. 1949 年二、解答题1. 请简要描述明朝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明朝自1368年至1644年统治中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王朝。

明朝统治期间,政权相对稳定,实行文治政策,加强了对国内的统治,扩展了国家的疆域,并且进行了一系列对外的军事、经济和科技的改革。

明朝将北京定为都城,修建了紫禁城,使北京成为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政治中心。

明朝还实行了科举制度,使得社会上升通道开放,培养了大批人才,并且发展了国内的文化、艺术和建筑。

明朝在对外扩张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明成祖朱棣多次平定内乱、消除外患,统一了全国,重新推动了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明朝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开辟了中国对外贸易的新渠道,扩展了中国的影响力。

2. 请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产生的深远影响。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

首先,辛亥革命废除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政权的转变。

这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为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高考历史复习题

高考历史复习题

高考历史复习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下列属于中国古代三大发明的是:A.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B. 印刷术、电灯、电话C. 汽车、飞机、电脑D. 轮船、火车、电视2. 下列关于秦始皇的说法正确的是:A. 他建立了唐朝B. 他实行了分封制C. 他统一了六国,建立了秦朝D. 他提出了“仁政”理念3. 下列关于五四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A. 它是一次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B. 它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C. 它导致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 它是一次反对军阀割据的运动4. 下列关于抗日战争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民族解放战争B. 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内战C. 它是中国古代史上的一次战争D. 它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次战争5. 下列关于新中国成立的说法正确的是:A. 它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时代B. 它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时代C. 它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时代D. 它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现代化建设时代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中国古代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称为三大发明。

2.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的制度是__________。

3. 五四运动发生在__________年。

4.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进入了__________时代。

5. 新中国成立的标志是__________。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要描述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过程及其意义。

2. 请简要阐述五四运动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3. 请简要介绍抗日战争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20分,共40分)1. 请论述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请论述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战争,并分析其原因、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高考历史复习题

高考历史复习题

高考历史复习题高考历史复习题涵盖了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的重要知识点,以下是一些复习题的示例,供学生参考:一、中国古代史1. 简述夏、商、周三代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2. 秦朝统一六国的措施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3. 汉朝的文治武功,特别是汉武帝时期的对外扩张和文化发展。

4. 唐朝的盛世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5. 宋朝的商业发展和科技进步,以及与周边民族的关系。

二、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的背景、过程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2.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3. 五四运动的起因、过程和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影响。

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其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5. 抗日战争的历程和中国人民的抗争精神。

三、世界古代史1. 古埃及文明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 古希腊的政治制度,特别是雅典的民主政治。

3. 古罗马的法律体系和对西方法律传统的贡献。

4. 基督教的起源、发展及其对欧洲中世纪的影响。

四、世界近现代史1. 工业革命的起源、过程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2. 法国大革命的背景、过程和对欧洲政治格局的影响。

3.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及其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影响。

4.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和后果。

5.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和对世界格局的影响。

五、历史人物评析1. 秦始皇的统一事业及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孔子的儒家思想及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3. 拿破仑的军事才能和对法国及欧洲的影响。

4.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六、历史事件分析1. 分析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发展和失败的原因。

2. 探讨辛亥革命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3. 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多重因素。

4. 探讨二战后联合国的成立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通过这些复习题,学生可以系统地回顾和巩固历史知识,为高考做好充分的准备。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湖南省长沙市历史高考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历史高考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历史高考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位历史人物被誉为“千古一帝”?A. 秦始皇B. 汉武帝C. 唐太宗D. 赵匡胤答案:A 解析:秦始皇,即秦始皇帝,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君主,他完成了对六国的统一,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因此被誉为“千古一帝”。

选项B的汉武帝、选项C的唐太宗和选项D的赵匡胤都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皇帝,但不符合“千古一帝”的称号。

2、以下哪个事件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五卅运动D. 抗日战争答案:B 解析:五四运动是1919年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为主,广大群众、市民、工商人士等中下阶层共同参与的,通过示威游行、请愿、罢工、暴力对抗政府等多种形式进行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辛亥革命是1911年的反清革命,虽然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不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五卅运动和抗日战争则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事件。

3、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哲学家芝诺提出了四条悖论,其中著名的“两分法悖论”指的是:“运动是不存在的,因为物体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必须先到达距离目的地之半的地方,而在到达那半程之前又必须先到达那半程的一半……如此类推,以至无穷。

因此,运动是不可能的。

”这个悖论A. 否认了静止的绝对性B. 揭示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C. 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D. 夸大了运动的绝对性答案:C解析:“两分法悖论”描述的是物体在到达一个目的地之前,需要无限次地到达其半程的地点,从而推断出运动是不可能的。

这个悖论实际上是在通过无限分割时间的方式来质疑运动的真实性。

A选项“否认了静止的绝对性”与悖论内容不符,因为悖论并未直接涉及静止的绝对性,而是专注于运动的可能性。

B选项“揭示了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也不符合悖论的主旨,因为悖论并没有在探讨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而是在质疑运动的可能性。

新高考历史复习题推荐

新高考历史复习题推荐

新高考历史复习题推荐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1 夏、商、西周的君主制度- 1.2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与争霸- 1.3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1.4 汉朝的郡国并行制- 1.5 隋唐的三省六部制- 1.6 宋朝的二府三司制- 1.7 元朝的行省制度- 1.8 明朝的内阁制- 1.9 清朝的军机处2. 古代中国的经济- 2.1 农业的起源与发展- 2.2 手工业的繁荣- 2.3 商业的兴起与繁荣- 2.4 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 2.5 经济重心的南移3.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3.1 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 3.2 儒家思想的发展- 3.3 佛教与道教的兴起- 3.4 科技与艺术的成就- 3.5 古代文学与史学4.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迁- 4.1 鸦片战争与不平等条约- 4.2 洋务运动与自强- 4.3 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 4.4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 4.5 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5. 现代中国的政治与经济- 5.1 新中国的成立与政治制度- 5.2 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 5.3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 5.4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6. 世界古代文明- 6.1 古埃及文明- 6.2 两河流域文明- 6.3 古印度文明- 6.4 古希腊与古罗马文明7. 世界近代史- 7.1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7.2 启蒙运动与法国大革命- 7.3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发展- 7.4 殖民主义与民族解放运动8. 世界现代史- 8.1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体系 - 8.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联合国的成立 - 8.3 冷战与国际关系的演变- 8.4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合作9. 历史研究方法- 9.1 历史资料的搜集与分析- 9.2 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分析- 9.3 历史人物的评价- 9.4 历史观点的比较与批判10. 历史事件的时间线- 10.1 古代中国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线- 10.2 近代中国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线- 10.3 世界古代文明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线 - 10.4 世界近代史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线 - 10.5 世界现代史重要历史事件的时间线。

人教高中历史高考复习考点规范练44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含答案)

人教高中历史高考复习考点规范练44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含答案)

考点规范练44人口迁徙、文化交融与认同一、选择题1.“古印欧人的大迁徙所带来的文明冲击,使整个欧亚大陆在真正意义上走出了蒙昧时代,为以后人类文明向现代文明的演化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

”这说明()A.古印欧人是世界文明的创立者B.文明在不断交流与交融中进步C.迁徙与征服是文明发展的根本D.没有古印欧人就没有现代文明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明只有在不断的交流与交融中,才能不断进步,推进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故选B项;世界文明是由多个民族创立的,A项错误;C、D两项说法均错误,排除。

2.蛮族人的入侵就像一根导火索,点燃了罗马帝国衰亡的火焰。

更有人认为,西罗马帝国的衰亡,是“野蛮与宗教胜利”的结果。

这里的“野蛮与宗教”分别指的是()A.阿拉伯人的扩张与伊斯兰教的兴起B.罗马人的扩张与基督教成为国教C.雅利安人入侵与佛教的兴起D.日耳曼人的入侵与基督教的兴起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耳曼人利用罗马帝国衰落的机会,陆续进入罗马帝国并建立国家,灭亡了西罗马帝国;“宗教胜利”是指基督教兴起,并被罗马皇帝确立为国教。

故选D项。

3.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曾经说,希腊人原来没有文字,是腓尼基人把文字带给他们的。

这说明腓尼基文字()A.属于象形文字B.推动了希腊文明的发展C.是海外殖民的产物D.发展了楔形文字答案:B解析:腓尼基文字传入希腊,形成希腊字母,有利于希腊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故选B项。

4.民族大迁徙不是简单的民族居住地的变迁,而是日耳曼人各部落集团对奴隶制罗马帝国的武力征服。

在这种征服的基础上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

这段材料旨在说明()A.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时期B.中古时期确立了日耳曼人在欧洲的统治C.西欧封建制度既有罗马帝国特征又有日耳曼人传统D.封建社会时期的西欧保留了农奴制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的主旨是民族大迁徙与罗马因素结合起来使西欧逐渐形成了封建制度,而不是罗马帝国灭亡标志西欧进入封建社会,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无法体现中古时期日耳曼人确立了在欧洲的统治,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罗马与日耳曼两种文明、两种制度和两大民族结合起来,逐渐形成了西欧的封建制度”,可知西欧封建制度既有罗马帝国特征又有日耳曼人传统,故C项正确;“西欧保留了农奴制”并未在题干材料中体现,故D项错误。

高考试卷高一历史

高考试卷高一历史

高考试卷高一历史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 根据《史记》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一?A. 推行郡县制B. 焚书坑儒C. 修建长城D. 统一度量衡2. 以下哪一项不是唐朝时期的盛世?A. 文景之治B. 贞观之治C. 开元盛世D. 永徽之治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开展贸易B. 宣扬国威C. 寻找新大陆D. 探索未知世界4. 清朝末期,哪一次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始?A. 甲午战争B.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C. 第一次鸦片战争D. 第二次鸦片战争5. 以下哪一位不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改革家?A. 商鞅B. 王安石C. 张居正D. 司马迁6. 以下哪个事件不是发生在中国封建社会?A. 黄巾起义B. 太平天国运动C. 五四运动D. 陈胜吴广起义7.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是为了解决哪个地区的问题?A. 香港B. 澳门C. 台湾D. 以上都是8.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A. 造纸术B. 指南针C. 火药D. 蒸汽机9. 以下哪一位不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女皇?A. 武则天B. 慈禧太后C. 吕后D. 萧太后10.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的特点?A. 公平竞争B. 考试选拔C. 世袭制度D. 知识选拔11. 以下哪一位不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诗人?A. 李白B. 杜甫C. 苏轼D. 莫言12.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农业政策?A. 重农抑商B. 均田制C. 屯田制D. 土地私有制13. 以下哪一位不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画家?A. 吴道子B. 张大千C. 徐悲鸿D. 齐白石14.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宗教信仰?A. 道教B. 佛教C. 儒教D. 基督教15.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特点?A. 重视教育B. 崇尚武力C. 重视礼仪D. 重视家族16. 以下哪一位不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思想家?A. 孔子B. 老子C. 庄子D. 牛顿17.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策?A. 盐铁官营B. 均输法C. 重农抑商D. 土地私有制18. 以下哪一位不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军事家?A. 孙武B. 诸葛亮C. 岳飞D. 拿破仑19.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律制度?A. 律法B. 礼法C. 刑法D. 民法20. 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建筑特点?A. 重檐B. 斗拱C. 飞檐D. 哥特式二、填空题(每题1分,共10分)2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________”的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江苏省泰州二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常吉高速公路地处大湘西山区,穿山越水跨沟壑,隧道和桥梁数量与里程在湖南高速公路中位居第一,其中特大、大、中桥及分离式立交桥等各式桥梁169座,单幅长度共计28.211公里;隧道36座,单洞长度达41.734公里。

它的开通说明()①只要人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一切困难都可以战胜②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条件和客观规律为前提③认识和改造世界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需要百折不挠的精神④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是相互制约的,因此必须坚持二者的有机结合A.②③B.②④C.①②D.①④2.【江苏省泰州二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

加上之前的智利、海地及中国汶川大地震,地震的频繁发生让民众产生恐慌情绪。

有关专家指出:“地球一直处于‘震动’状态,‘震动’是地球的常态。

”从现有研究水平来看,根据已有的历史地震资料进行中长期的地震预报是完全可能的。

上述材料蕴涵的哲理是(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③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④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3.【黑龙江省庆安三中2013届高三月考试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减员增效已不是什么新鲜事儿,“青春永远不下岗”激励了无数下岗职工,他们纷纷开始第二次创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主要说明()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C.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D.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4.【黑龙江省庆安三中2013届高三月考试题】“劈柴不照纹,累死劈柴人”。

这一谚语包含的哲理是A.按照木头的纹理劈柴就会势如破竹,迎刃而解B.做任何事情,如果不尊重客观规律盲目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必然劳而无功C.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D.客观规律会妨碍主观能动性的发挥5.【黑龙江省庆安三中2013届高三月考试题】“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某市政府广开言路,首创了“信访民主听证评议制”,通过体察民情,了解民意,该市决定不建大广场大工程,而是投资400万元治理小街小巷,大大改善了群众的生活环境,得到了群众的广泛拥护,以“木无本必枯,水无源必竭”来比喻政府与群众的关系说明A.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B.意识是感觉的综合体现C.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反映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6.【黑龙江省庆安三中2013届高三月考试题】“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唐诗蕴含的哲学道理是A.只有正确的认识才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B.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从实际出发C.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以有不同的反映D.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7.【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3届高三10月月考】天宫一号是中国第一个目标飞行器,于2011年9月29日成功发射。

它的发射标志着中国迈入航天“三步走”战略的第二步第二阶段。

按计划,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将在两年内与天宫一号完成无人或有人交会对接任务,并建立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

材料说明了①意识能够能动的认识和改造世界②人们可以创造规律,认识和利用太空③认识是实践的基础,正确认识对实践有巨大的促进作用④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8.【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3届高三10月月考】2012年6月,“蛟龙”号载人潜水器7000米级海试中,三次下潜深度超过7000米,最大下潜深度达到7062米,达到了预定的试验目标,取得了圆满成功。

这说明了A.规律是可以创造的B.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C.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D.思维是对存在的正确反映9.【广东省揭阳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阶段考试】邓小平同志有两句名言:一句是“摸着石头过河”,一句是“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这两句名言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 )①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②唯物辨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辨证的历史观的统一③注重实践性,是“改变世界”的科学④是客观性和主观性的统一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0.【广东佛山高明纪中第二学期2013届高三月考试题】鲁迅说过:“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了神思,所谓天马行空似的挥写,然而他们写出的,也不过是三只眼,长颈子,就是在常见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增长了颈子二三尺而已。

”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①人脑对客观世界的歪曲反映②人脑对鬼神的虚幻的反映③人按照自己的形象塑造出来的④可以在人间找到它的原型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④D.①③11.【山西大学附中2013届高三月考试题】由俄罗斯、欧洲和中国三方面共同参与的模拟探索火星实验项目“火星—500”于2011年11月4日结束。

在520天中,6名志愿者模拟了宇航员搭乘航天器飞往、登陆火星和返回地球的整个过程,其目的是研究长途太空旅行对人的心理和生理影响。

这表明①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②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③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④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状态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12.【山东省德州市2013届高三10月月考】《庖丁解牛》是庄子中的名篇,从哲学角度来看,庖丁之所以能够做到事半功倍,是因为他( )A.尊重客观规律,善于按规律办事 B.承认事物是客观存在的C.在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中把握事物 D.善于发现规律、改造规律并为己所用13.【浙江省绍兴市第一中学2013届高三阶段性考试】下图漫画表明()A.存在决定思维B.世界统一于物质性C.思维反作用于存在D.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14.【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13届高三9月月考】“把落叶看成美妙的音符,就没有了悲秋之感。

”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具有目的计划性 B.意识具有直接现实性C.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 D.意识具有科学预见性15.【甘肃省甘谷一中2013届高三第二次检测考试】2011年11月10日,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私庄煤矿发生瓦斯爆炸事故,致35名矿工遇难,国务院事故调查小组初步分析认定,这是一起违法违规组织生产导致的特大事故。

这表明①错误的意识对事物发展具有阻碍作用②人类能够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造世界③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是相互决定的④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前提A.①②③B.②③C.③④D.①④16. 【江苏省泰州二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题】2011年4月12日,是人类载人航天活动50周年纪念日。

我国家的载人航天还处于发展阶段,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这是我国航天人尊重科学,以科学的精神、科学的理念、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机制推动工作,大胆探索创新、自强不息、勇于超越、埋头苦干的结果。

载人航天飞行的成功,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和重大科技工程的科学管理模式和方法,积累了新形势下组织实施重大科技工程的重要经验;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技创新成果;证明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计划、程序、步骤等举措是科学的。

(18分)结合材料说明我国航天人是如何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的?1.【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3届高三期初考试试题】对于当前个别地方出现的浮夸风,有人仿元曲写到:“莫说扶贫难上天,只在反掌间,笔头一转,油粮翻番,猪羊满圈。

官升数字,数字升官,戏法常变。

坑了乡民,瞒了上官,了在当官。

”这种浮夸风()①没有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②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是唯心主义的表现③表明精神是万能的,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④是意识决定物质的唯心主义的思想表现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2.【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3届高三期初考试试题】医学科学证明,大脑皮层受损,人会成为白痴。

这说明()A.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 B.人脑是思维的源泉C.只要有健康的人脑,就会产生正确的思想 D.意识的内容来自外部世界3.【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3届高三期初考试试题】“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历史上,我们的草原曾经如此葱郁茂盛。

而今,曾经丰茂的草原退化成“风吹草低见沙梁”。

从“风吹草低见牛羊”到“风吹草低见沙梁”说明( )A.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B.事物的运动变化具有相对性C.物质是运动的,静止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D.自然界具有物质性4.【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3届高三期初考试试题】“嫦娥二号”卫星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2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二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探月工程又向前迈出重要一步。

“嫦娥二号”卫星成功发射需要对航天问题的认识,做到“零失误”。

能做到“零失误”说明()A.存在决定思维B.存在是思维的反映C.物质决定意识D.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5.【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2013届高三期初考试试题】荀子曰:“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下列诗句中与此寓意相近的是A.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B.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C.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D.草木本无意,荣枯自有时6.【江西省上饶县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月考】“2012年12月21日的黑暗降临后,12月22日的黎明永远不会到来。

”这是电影《2012》的台词,它是一部关于全球毁灭的灾难电影,讲述由于自然环境和资源长期遭受掠夺性破坏,人类即将面临空前的自然灾害,最后在“方舟”中度过了这一全球性的灾害,获得了继续繁衍和发展的希望。

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A.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 B.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主观的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 D.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规律7.【河北省衡水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喜羊羊之父”卢永强说,《喜羊羊与灰太狼》的故事题材就取自自己的童年和现在身边有趣的事。

比如像"懒羊羊"这种爱睡觉的同学,在每个人的记忆中其实都存在。

美羊羊是羊村里的时尚达人,对化妆、缝衣服、种花都精通。

它的灵感来源就是念书时男生都会暗恋的那类女同学。

这说明A.艺术源于灵感B.艺术是生活的重现C.物质决定意识D.意识具有能动性8.【河北省衡水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2011年上半年北京市GDP增长8%,低于全国平均增速,居各省区市之尾。

倒数第一,是北京精心备考、主动站位的结果。

制定“十二五”规划,北京把五年年均增速审慎地确定为8%,在全国31个省区市中最低。

这是北京贯彻科学发展观、把握发展阶段的主动选择。

GDP虽然减速了,但人民的幸福感却增强了。

这表明①意识活动的计划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决定条件②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9.【河北省衡水中学2013届高三第一次调研考试】2012年6月29日,“神舟”九号安全返回,标志着“天宮一号”与“神舟”九号交会对接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我国空间技术发展实现重大跨越,为我国进行深空探索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