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常用技术操作规程

合集下载

临床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临床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程

临床常用医疗技术操作规程气管插管术【适应症】1、全身麻醉。

2、心跳骤停。

3、呼吸衰竭、呼吸肌麻痹或呼吸抑制需机械通气行呼吸治疗者。

【禁忌症】1、喉水肿、气道急性炎症及咽喉部脓肿。

2、胸主动脉瘤压迫气管、严重出血素质者,应百倍谨慎。

【准备工作】器具准备:麻醉喉镜、带充气套囊的气管导管、衔接管、导管管蕊、牙垫、喷雾器、吸引装置、供给正压通气的麻醉机或呼吸器及氧气。

【操作方法】1、明视经口气管内插管法:患者仰卧,用软枕使病人头位垫高10cm,使经口、经咽、经喉三轴线接近重叠。

2、术者位于患者头端,(不宜于在床头操作者,可位于患者头部旁侧),用右手推病人前额,使头部在寰枕关节处极度后伸。

如未张口,应用右手推下颌并用食指拨开下唇,避免喉镜置入时下唇被卷入挤伤。

3、置入喉镜:左手持麻醉喉镜自病人右侧口角置入,将舌体挡向左侧,再把镜片移至正中,见到悬雍垂。

沿舌背弧度将镜片再稍向前置入咽部,即可见到会厌。

4、如用直喉镜片,将其置于会厌的喉面挑起会厌,以显露声门;如用弯喉镜片,只需将其远端伸入舌根与会厌咽面间的会厌谷,再上提喉镜,使会厌向上翘起,紧贴镜片而显露声门。

5、以1%地卡因或2%利多卡因喷雾喉头表面。

6、右手以握笔状持导管从右侧弧形斜插口中,将导管前端对准声门后,轻柔地插入气管内,拔出导管管蕊。

7、压迫胸壁,查得导管口有出气气流,即可置牙垫于磨牙间,退出喉镜,用胶布将气管导管和牙垫妥善固定。

8、导管接麻醉机或呼吸器,套囊内充气,同时听两侧呼吸音,再次确认导管插入气管内。

锁骨下静脉穿刺术【适应症】1、需行全胃肠外营养或中心静脉压测定者。

2.、需紧急大量输液、输血,或长期静脉补液而外周静脉穿刺非常困难者。

3、肺动脉插管及心血管造影等。

【禁忌症】1、有出血倾向者。

2、局部皮肤有感染者。

3、有躁动不能配合者。

4、重症肺气肿及呼吸急促者。

【操作方法】常采用经锁骨上穿刺:1、患者仰卧,头低位(15°~20°),或将床尾抬高30Cm,肩下垫枕,上胶稍外展,头转向对侧。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颅内压监护穿刺置管术)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颅内压监护穿刺置管术)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颅内压监护穿刺置管术)颅内压监护方法较常用的有:脑室内法、硬脑膜外法、硬脑膜下法及脑组织内法。

其中测压最准确,使用较方便者为脑室内法。

【适应证】1.凡有颅内压增高,尤其是昏迷病人。

可持续颅内压监护。

2.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

3.颅内肿瘤。

4.脑积水。

5.蛛网膜下腔出血。

【禁忌证】除穿刺部位感染不能行监护术外,无绝对禁忌证。

【准备工作】以脑室法为例,应准备下列用物:脑室穿刺包,脑室导管(内径以1.2mm为宜,一般为硅胶管)及导丝,脑脊液引流装置,快速颅钻,颅内压监护仪以及常规消毒、局部麻醉和伤口包扎用品。

【操作方法】1.脑室法:(1)侧脑室前角穿刺术:一般选用右侧脑室前角。

病人取仰卧位,先用甲紫标志出中线及钻孔部位。

穿刺点在发际后2cm,中线旁2.5cm。

进针方向与矢状面平行,指向外耳道连线。

正常深度为4~6cm。

(2)穿刺成功后,将脑室导管的出颅端与充满0.9%氯化钠注射液的高压连接管(聚氯乙烯管,长度以150cm左右为宜)相连,再通过三通接头与颅内压监护仪的传感器和脑脊液弓l流装置相连接。

(3)将传感器进行零点校正,并使其位于外听道水平。

正常成人平卧时颅内压为0.7~2.0kPa,婴幼儿为0.5~1.0kPa。

(4)测压时,应关闭脑脊液引流通路。

颅内压动力学可根据颅内容积压力关系、压力图像以及脑灌注压加以分析评估,并用以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

(5)根据病情需要,开放三通开关及调节夹,调节引流袋的高度,使颅内压维持在适当水平。

调节时动作宜轻缓,以防止颅内压急剧波动。

2.硬脑膜外法:在手术室,于右侧前额发际内2cm,矢状窦旁3cm作颅骨钻孔,孔约1cm×1.5cm,将硬膜下传感器置于颅骨与硬脑膜之间,缝合头皮,将传感器的另一端连接颅内压监护仪即可。

【注意事项】1.脑室导管插入脑室后,应用缝线固定于头皮,以免滑脱或导管摆动而损伤额叶脑组织。

2.安置好导管后,应用无菌纱布固定、包扎,防止颅内感染。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四肢关节腔穿刺术)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四肢关节腔穿刺术)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四肢关节腔穿刺术)【适应证】1.确定病变性质:穿刺抽吸关节腔积液或分泌物,做常规及细菌学检查。

2.了解关节内病变情况:注人空气或其他造影剂,作关节放射线造影检查。

3.关节腔早期引流。

4.关节腔内注射药物。

5.关节腔冲洗。

【准备工作】器械准备:关节穿刺包、手套、治疗盘(碘酊、乙醇、棉签、甲紫、局部麻醉药)。

【操作方法】1.准备好局部皮肤。

2.确定关节穿刺部位并用甲紫标志穿刺点。

3.术者及助手戴无菌手套。

4.常规局部皮肤消毒.铺盖无菌孔巾。

5.用2“普鲁卡因从皮肤至关节腔行局部麻醉。

6.用16~18号针头沿麻醉途径刺入关节腔。

缓慢进行抽吸,速度不能过快,以免针头发生阻塞。

万一发生阻塞,可将注射器取下,注入少许空气,将阻塞排除,然后再继续抽吸。

7.抽吸完毕,迅速拔出针头,以免针尖漏液污染关节周围软组织。

术毕穿刺部位盖消毒纱布,用胶布固定。

8.四肢关节穿刺途径:(1)肩关节:由前方或侧方穿刺。

肩关节腔积液的波动感一般在前方较明显,所以,常从三角肌的前缘刺人。

(2)肘关节:尽量屈曲肘部,从肘后鹰嘴突与肱骨外髁间刺入。

(3)腕关节:在腕部背侧穿刺。

①尺骨茎突的外侧横行刺人。

②拇长伸肌腱与固有示指伸指肌腱之翔刺人。

(4)髋关节:①侧方穿刺法:在股骨太粗隆的前下方,穿刺针与皮肤成45。

角刺人,循股骨颈方向向内上方刺人5~l0cm,即可进入髋关节腔。

②前方穿刺法: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的下方约2.5cm处,再向外侧约2.5cm处,即股动静脉鞘的稍内侧垂直刺人,亦可进入髋关节腔内。

(5)膝关节:自髌骨上缘外侧,向内下方穿刺,即可从髌骨后面进入膝关节腔。

(6)踝关节:①胫前肌腱与内踝之间刺人。

②趾长伸肌腱与外踝之间刺人。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修订稿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修订稿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修订稿
一、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1、体位护理:
(1)使用袋子或系留带,将病人的肢体和颈部支撑牢,以支撑体位。

(2)病人在安全的体位上,将身体正上正下(头部稍低),以防止
吞咽及口中出现拐曲。

(3)每2小时进行一次体位的转换,以防止肌肉拮抗及发生血液循
环不良的现象。

(4)使用护目镜,正确地护理所有身体部位,确保有效的预防措施,以避免发生压疮等并发症。

2、测量血压:
(1)使用测量血压的设备,正确紧贴病人肘部,以确保测量的准确性。

(2)正确地将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数据记录在血压曲线上,以保
证护理质量。

3、病人护理:
(1)使用洗涤用品进行洗护,比如洗洁精、沐浴露等,以保证护理
的卫生。

(2)正确使用护理用品,比如卫生巾、毛巾、桑拿等,以保证护理
的质量。

4、营养护理:
(1)对患者的营养需求进行分析,以确定最佳的营养膳食。

(2)确保食物卫生,严格按照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以确保安全。

5、药物护理:
(1)根据药物剂量和用法,正确给药。

(2)对病人服药情况进行定期追踪,以确保病人的服药周期。

二、实施机构
1、医生。

临床的基础护理的技术操作规程

临床的基础护理的技术操作规程

临床的基础护理的技术操作规程
1、胸腹淋巴排毒
(1)患者仰卧,右侧仰卧,以患侧为上,双手握拳,双腿微曲,肩胛部及肱部上抬,抬起臂膝联合;
(2)双肩向患侧微曲,以患侧手掌轻压胸口,以右手把握左臂解除手臂,即完成一次胸腹淋巴排毒;
(3)连续作拷贝、轻压交替6次,每次稳定3~5秒;
(4)右手从胸口右下方向左侧拉起,拉至臂与肩平行;
(5)与胸腹淋巴排毒同时进行肢体拍打按摩;
(6)辅助患者坐姿,恢复本体姿势。

2、腹部按摩
(1)患者仰卧,右侧仰卧,以患侧为上,双手放置于腹部,双腿微曲;
(2)以拇指按摩两侧脐周及腹部,每次按摩持续3~5秒,共连续作8~10次;
(3)把握腹部,每次抓握持续1~2秒,共连续作6~8次;
(4)在腹部大面积按摩,抚摸患侧脊椎,按摩腹股沟,伴以腹部上下抬起,每次稳定3~5秒,共连续作6~8次;
(5)辅助患者坐姿,恢复本体姿势。

3、胸腹温热推拿
(1)患者仰卧,右侧仰卧,以患侧为上,双手握拳,双腿微曲,肩胛部及肱部上抬。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呼吸机的临床应用)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呼吸机的临床应用)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呼吸机的临床应用)【适应证】1.严重通气不足: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引起的呼吸衰竭、哮喘持续状态,各种原因引起的中枢性呼吸衰竭和呼吸肌麻痹等。

2.严重换气功能障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严重的肺部感染或内科治疗无效的急性肺水肿。

3.减少呼吸功耗:胸部和心脏外科手术后,严重胸部创伤等。

4.心肺复苏。

【应用指征】1.临床指征:呼吸浅、慢、不规则,极度呼吸困难,呼吸欲停或停止,意识障碍,呼吸频数,呼吸频率>35次/戚n。

2.血气分析指征:pH<7.20~7.25。

PaCO2>9.33~10.7kPa(70~80mmHg)。

PaO2在吸人FI O2 0.40、30分钟后仍<6.67kPa(50mmHg)。

【禁忌证】1.未经减压及引流的张力性气胸,纵隔气肿。

2.中等量以上的咯血。

3.重度肺囊肿或肺大疱。

4.低血容量性休克未补充血容量之前。

5.急性心肌梗死。

(以上均为相对禁忌证)【准备工作】1.检查呼吸机各项工作性能是否正常,各管道问的连接是否紧密、有无漏气,各附件是否齐全,送气道或气道内活瓣是否灵敏。

2.检查电源和地线。

3.氧气钢瓶内或中心供氧压力是否足够(氧气压力>10kg /cm2)。

4.湿化器是否清洁。

【操作方法】1.呼吸机与病人的连接方式:(1)面罩:适用于神志清楚合作者,短期或间断应用,一般为1~2小时。

(2)气管插管:用于半昏迷或昏迷的重症者,保留时间一般不超过72小时,如经鼻、低压力套囊插管可延长保留时间。

(3)气管切开:用于长期做机械通气的重症病人。

2.呼吸机的调节:(1)通气量:潮气量一般为10~15mL/kg,慢性阻塞肺部疾患常设在8~10mL/kg;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肺水肿、肺不张等肺顺应性差者可设在12~15mL/kg。

(2)吸气/呼气时间:阻塞性通气障碍时吸:呼为1:2或1:2.5,并配合慢频率;限制性通气障碍时吸:呼为1:1.5,并配合较快频率。

应用呼吸机时一般呼吸频率为16~20次/min。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气管切开术)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气管切开术)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气管切开术)【适应证】1.各种原因弓J起喉梗阻,造成呼吸困难。

2.各种原因引起下呼吸道分泌物阻塞。

3.各种原因引呼吸衰竭或呼吸停止,需行人工机械呼吸。

4.某些头颈部手术,因口腔插管影响手术操作。

【准备工作】1.严重呼吸困难者,准备气管插管,若气管切开过程中出现呼吸停止时立即插管,或气管切开前先插管,以免术中出现意外。

2.器械准备:气管切开包、手套、治疗盘(碘酊、乙醇、棉签、2%普鲁卡因、1%地卡因)、抽吸器、橡皮导尿管、头灯、氧气等。

【操作方法】1.体位:①病人取仰卧位,肩下垫高,头向后仰,颈部伸直并保持正中位.使气管向前突出。

②不能仰卧位者,取半坐位或坐位,但肩下仍需垫高,头向后仰伸。

若头后仰伸使呼吸困难加重,可将头稍前屈,作切口后再后仰。

2.消毒:用碘酊、乙醇进行常规皮肤消毒,消毒范围直径约20叮n。

打开气管切开包。

戴无菌手套,检查切开包内器械,选择适当大小的气管套管,并将内管取出,套人通管心,检查套管系带是否结实。

铺无菌巾。

3.麻醉:2%普鲁卡因加肾上腺索少许,自甲状软骨下缘至胸骨上切迹作颈前正中皮下浸润麻醉,气管两侧也可注射少量麻醉剂。

若病人已昏迷或紧急情况下,可不予麻醉。

4.切口:术者用左手拇指、中指固定喉部,示指按喉结以定中线。

自环状软骨下缘至胸骨上切迹稍上作颈前正中切口,切开皮肤,皮下及颈浅筋膜。

5.分离气管:用止血钳自白线处分离两侧胸骨舌骨肌及胸骨甲状肌,并将肌肉均匀地拉向两侧,暴露气管。

甲状腺峡部通常位于第2、第3气管环前壁,若甲状腺峡部较大,影响手术操作,则沿甲状腺峡部下缘与气管前筋膜之间分离,然后用甲状腺拉钩,将甲状腺峡部向上牵引,即暴露气管。

将气管前筋膜稍加分离,气管环即清晰可见。

在分离气管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气管居中,且经常用手指触及气管位置,以免损伤邻近重要组织。

6.确认气管:①视诊:分离气管前筋膜后可见到白色的气管环。

②触诊:手指可触及有弹性的气管环。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临床常见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氧气吸入技术规范与操作流程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呼吸状况、合作程度及缺氧程度..2.评估鼻腔状况:有无鼻息肉、鼻中隔偏曲或分泌物阻塞等..3.动态评估氧疗效果..二操作要点..1.严格掌握吸氧指征;选择适合的吸氧方式..2.正确安装氧气装置;管道或面罩连接紧密..3.根据病情调节合适的氧流量..4.用氧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神志、氧饱和度及缺氧程度改善情况等..三指导要点..1.向患者解释用氧目的;以取得合作..2.告知患者或家属勿擅自调节氧流量;注意用氧安全..3.根据用氧方式;指导有效呼吸..四注意事项..1.保持呼吸道通畅;注意气道湿化..2.保持吸氧管路通畅;无打折、分泌物堵塞或扭曲..3.面罩吸氧时;检查面部、耳廓皮肤受压情况..4.吸氧时先调节好氧流量再与患者连接;停氧时先取下鼻导管或面罩;再关闭氧流量表..5.注意用氧安全;尤其是使用氧气筒给氧时注意防火、防油、防热、防震..6.新生儿吸氧应严格控制用氧浓度和用氧时间..二、注射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一皮内注射技术1、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2.了解患者过敏史、用药史、不良反应史..3.评估注射部位的皮肤状况..4.了解用药反应及皮试结果..2、操作要点..1.核对药物和患者;协助患者采取适当体位;暴露注射部位..2.消毒皮肤..3.绷紧皮肤;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角刺入皮内;注入0.1ml药液;使局部呈半球状皮丘;皮肤变白并显露毛孔..4.迅速拔出针头;勿按压注射部位..5.对做皮试的患者;按规定时间由2名护士观察结果..3、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皮内注射的目的、方法及配合要点..2.告知患者出现任何不适;立即通知医护人员..4、注意事项..1.消毒皮肤时;避免反复用力涂擦局部皮肤;忌用含碘消毒剂..2.不应抽回血..3.判断、记录皮试结果;告知医生、患者及家属并标注..4.备好相应抢救药物与设备;及时处理过敏反应..5.特殊药物的皮试;按要求观察结果..二皮下注射技术1>、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2.了解过敏史、用药史..3.评估注射部位皮肤和皮下组织状况..4.观察患者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2>、操作要点..1.核对药物和患者;协助患者采取适当体位;暴露注射部位..2.消毒皮肤..3.根据注射部位选择正确的注射方法..4.过度消瘦者;捏起局部组织;减小穿刺角度..5.抽回血;如无回血;缓慢推注药液..6.快速拔针;轻压进针处片刻..3>、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药物的作用、注意事项及配合要点..2.指导患者勿揉搓注射部位;出现异常及时通知医护人员..4>、注意事项..1.遵医嘱及药品说明书使用药品..2.观察注射后不良反应..3.需长期注射者;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三肌内注射技术1>、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及合作程度..2.了解过敏史、用药史..3.评估注射部位的皮肤和肌肉组织状况..4.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2>、操作要点..1.核对药物和患者;协助采取适当体位;暴露注射部位;注意保护患者隐私..2.消毒皮肤..3.一手绷紧皮肤;一手持注射器垂直快速刺入肌内..4.抽回血;如无回血;缓慢注入药液..5.快速拔针;轻压进针处片刻..3>、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注射时配合事项;如侧卧位时上腿伸直、下腿稍弯曲;俯卧位时足尖相对、足跟分开..2.告知患者药物作用和注意事项..4>、注意事项..1.遵医嘱及药品说明书使用药品..2.观察注射后疗效和不良反应..3.切勿将针头全部刺入;以防针梗从根部折断..4.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臀大肌注射;最好选择臀中肌和臀小肌注射..5.出现局部硬结;可采用热敷、理疗等方法..6.长期注射者;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并选择细长针头..四静脉注射法1>、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自理能力、合作程度、药物性质、用药史、过敏史等..2.评估穿刺部位的皮肤状况、静脉充盈度和管壁弹性..3.评估注射过程中局部组织有无肿胀..4.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2>、操作要点..1.核对药物和患者;取舒适体位;暴露注射部位..2.穿刺部位上方约5~6cm适宜处扎止血带..3.消毒皮肤..4.一手绷紧皮肤;一手持注射器;针头与皮肤呈15°~30°角刺入静脉..5.见回血后;可再顺静脉进针少许;松开止血带后缓慢注入药液..6.拔针;轻压进针部位3~5min..3>、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静脉注射的目的、方法、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及配合要点..2.告知患者注射过程及注射后若有不适;及时通知护士..4>、注意事项..1.选择粗直、弹性好、易于固定的静脉;避开关节和静脉瓣..2.推注刺激性药物时;须先用生理盐水引导穿刺..3.注射过程中;间断回抽血液;确保药液安全注入血管内..4.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及药物性质以适当速度注入药物;推药过程中要观察患者反应..5.凝血功能不良者应延长按压时间..五静脉留置针技术1>、评估和观察要点1. 评估患者病情、年龄、意识、心肺功能、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向患者解释并取得配合..2. 了解药物性质、用药史、过敏史3. 评估穿刺部位皮肤及血管情况..4. 观察用药效果及不良反应..2>、操作要点1. 核对遗嘱;做好准备..2. 携用物至患者旁;协助患者做好准备;取舒适体位..3. 选择患者适宜的穿刺部位进行穿刺;穿刺成功后;松开止血带;抽出针芯;连接肝素帽或者正压接头;用无菌透明膜作封闭式固定..4. 将输液器与肝素帽或者正压接头连接..5. 根据患者病情调节低速..6. 在无菌透明膜上注明穿刺日期..7. 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将呼叫器放置于病人可及位置..8. 观察患者情况..9. 封管时消毒肝素帽或者正压接头;用5—10ml肝素盐水正压封管..3>、指导要点1. 告知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目的和优点..2. 告知患者注意保护使用留置针的肢体;不输液时;也尽量避免肢体下垂姿势;以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堵塞导管..4 >、注意事项1. 更换透明贴膜后;记录穿刺日期及更换日期..2. 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可参照使用说明..3. 每次输液后应当检查患者穿刺部位及静脉走向有无红、肿;询问病人有关情况;发现异常时及时拔除留置针;给予处理..三、导尿术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自理能力、合作程度及耐受力..2.评估患者病情、意识、膀胱充盈度、会阴部皮肤黏膜状况;了解男性患者有无前列腺疾病等引起尿路梗阻的情况..二操作要点..1.准备温度适宜、隐蔽的操作环境..2.摆好体位;按照无菌原则清洁并消毒外阴及尿道口..3.戴无菌手套;铺孔巾..4.检查尿管气囊有无漏气;润滑尿管前端至气囊后4~6cm男患者至气囊后20~22cm..5.再次按无菌原则消毒尿道口..6.插入尿道内4~6cm男性患者;提起阴茎与腹壁呈60°角;插入约20~22cm;见尿后再插入5~7cm;夹闭尿管开口..7.按照导尿管标明的气囊容积向气囊内缓慢注入无菌生理盐水;轻拉尿管有阻力后;连接引流袋..8.固定引流管及尿袋;尿袋的位置低于膀胱;尿管应有标识并注明置管日期..9.安置患者;整理用物..10.记录置管日期;尿液的量、性质、颜色等..11.留置导尿管期间;应该做到:①保持引流通畅;避免导管受压、扭曲、牵拉、堵塞等;②应每日给予会阴擦洗;③定期更换引流装置、更换尿管; ④拔管前采用间歇式夹闭引流管方式; ⑤拔管后注意观察小便自解情况..三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导尿的目的及配合方法..2.告知患者防止尿管受压、脱出的注意事项..3.告知患者离床活动时的注意事项..四注意事项..1.导尿过程中;若尿管触及尿道口以外区域;应重新更换尿管..2.膀胱过度膨胀且衰弱的患者第一次放尿不宜超过1 000ml..3.男性患者包皮和冠状沟易藏污垢;导尿前要彻底清洁;导尿管插入前建议使用润滑止痛胶;插管遇阻力时切忌强行插入;必要时请专科医师插管..四、灌肠术范与操作流程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了解患者病情;评估意识、自理情况、合作及耐受程度..2.了解患者排便情况;评估肛门周围皮肤黏膜状况..二操作要点..1.大量不保留灌肠..1核对医嘱及患者;注意操作环境隐蔽;室温适宜..2配制灌肠液;温度39~41℃;用止血钳夹闭排液管..3患者取左侧卧位;臀部垫防水布;屈膝..4灌肠筒挂于输液架上;液面比肛门高40~60cm..5将肛管与灌肠筒的排液管连接;润滑肛管;排除管道气体;将肛管缓缓插入肛门7~10cm..6固定肛管;松开止血钳;观察液体流入及患者耐受情况;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适当调整灌肠筒高度..7灌毕;夹闭并反折排液管;再将肛管拔出;擦净肛门.. 8嘱患者尽量于5~10min后排便..9了解患者排便情况;安置患者;整理用物..2.甘油灌肠..1核对医嘱及患者;准备环境和物品..2患者取左侧卧位;臀部靠近床沿;屈膝;臀部垫高..3打开甘油灌肠剂;挤出少许液体润滑管口;将灌肠剂管缓缓插入肛门7~10cm..4固定灌肠剂;轻轻挤压;观察液体流入及患者耐受情况..5灌毕;反折灌肠剂管口同时拔出;擦净肛门..6嘱患者尽量10min后排便..7安置患者;整理用物;记录排便情况..3.保留灌肠..1核对医嘱和患者;嘱患者先排便;准备环境及灌肠药液;灌肠液量不宜超过200ml..2根据病情和病变部位取合适卧位;臀部垫高约10cm;必要时准备便盆..3润滑并插入肛管15~20cm;液面至肛门的高度应<30cm;缓慢注入药液..4药液注入完毕后;反折肛管并拔出;擦净肛门;嘱患者尽可能忍耐;药液保留20~30min..5安置患者;整理用物..6观察用药后的效果并记录..三指导要点..告知患者灌肠的目的及配合方法..四注意事项..1.妊娠、急腹症、消化道出血、严重心脏病等患者不宜灌肠;直肠、结肠和肛门等手术后及大便失禁的患者不宜灌肠..2.伤寒患者灌肠时溶液不超过500ml;液面不高于肛门30cm;肝性脑病患者禁用肥皂水灌肠..3.灌肠过程中发现患者脉搏细速、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心慌等;应立即停止灌肠;并报告医生..4.保留灌肠时;肛管宜细;插入宜深;速度宜慢;量宜少;防止气体进入肠道..五、徒手心肺复苏术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确认现场环境安全..2.确认患者无意识、无运动、无呼吸终末叹气应看做无呼吸..二操作要点..1.立即呼救;同时检查脉搏;时间<10s;寻求帮助;记录时间..2.患者仰卧在坚实表面地面或垫板..3.暴露胸腹部;松开腰带..4.开始胸外按压;术者将一手掌根部紧贴在患者双乳头联线的胸骨中心;另一手掌根部重叠放于其手背上;双臂伸直;垂直按压;使胸骨下陷至少5cm;每次按压后使胸廓完全反弹;放松时手掌不能离开胸壁;按压频率至少100/min..5.采取仰头举颏法颈脊柱损伤禁用此方法开放气道;简易呼吸器连接氧气;调节氧流量至少10~12L/min有氧情况下..使面罩与患者面部紧密衔接;挤压气囊1s;使胸廓抬举;连续2次..通气频率8~10/min..6.按压和通气比30:2..7.反复5个循环后;进行复苏效果评估;如未成功则继续进行CPR;评估时间不超过10s..三注意事项..1.按压应确保足够的速度与深度;尽量减少中断;如需安插人工气道或除颤时;中断不应超过10s..2.成人使用1~2L的简易呼吸器;如气道开放;无漏气;1L简易呼吸器挤压1/2~2/3;2L简易呼吸器挤压1/3..3.人工通气时;避免过度通气..4.如患者没有人工气道;吹气时稍停按压;如患者插有人工气道;吹气时可不暂停按压..六、经鼻/口腔吸痰术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生命体征、呼吸音、吸氧流量及合作程度..2.评估患者口腔及鼻腔有无损伤..3.评估患者痰液的颜色、性状及量..二操作要点:1.做好准备;携物品至患者旁;核对患者;帮助患者取合适体位..2.连接导管;接通电源;打开开关;检查吸引器性能;调节合适的负压..3.检查患者口腔;取下活动义齿..4.连接吸痰管;滑润冲洗吸痰管..5.插管深度适宜;吸痰时轻轻左右旋转吸痰管上提吸痰..6.如果经口腔吸痰;告诉患者张口..对昏迷患者可以使用压舌板或者口咽气道帮助其张口;吸痰方法同清醒患者;吸痰毕;取出压舌板或者口咽气道..7.清洁患者的口鼻;帮助患者恢复舒适体位..三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吸痰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清醒患者指导其自主咳嗽;不要紧张..2.告知患者适当饮水;以利痰液排除..四注意事项:1.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插管动作轻柔;敏捷..2.吸痰前后应当给予高流量吸氧;吸痰时间不宜超过15秒;如痰液较多;需要再次吸引;应间隔3-5 分钟;患者耐受后再进行..一根吸痰管只能使用一次..3.如患者痰稠;可以配合翻身扣背、雾化吸入;患者发生缺氧的症状如紫绀、心率下降等症状时;应当立即停止吸痰;休息后再吸..4.观察患者痰液性状、颜色、量..七、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吸痰法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和观察要点2.评估痰液的性状、量及颜色..3.评估呼吸机参数设置、负压吸引装置、操作环境及用物准备情况..二操作要点1.吸痰前后;听患者双肺呼吸音;给予纯氧吸入;观察血氧饱和度变化..2.调节负压吸引压力0.02~0.04Mpa..3.经口鼻腔吸痰:吸痰管经口或鼻进入气道;边旋转边向上提拉..4.人工气道内吸痰:正确开放气道;迅速将吸痰管插入至适宜深度;边旋转边向上提拉;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5s..5.吸痰管到达适宜深度前避免负压;逐渐退出的过程中提供负压..6.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听诊呼吸音;记录痰液的性状、量及颜色..三指导要点1.告知患者气道内吸引的目的;取得配合..2.吸痰过程中;鼓励并指导患者深呼吸;进行有效咳嗽和咳痰..四注意事项1.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呼吸机参数变化..2.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每次吸痰时均须更换吸痰管;应先吸气管内;再吸口鼻处..3.吸痰前整理呼吸机管路;倾倒冷凝水..4.掌握适宜的吸痰时间..5.注意吸痰管插入是否顺利;遇有阻力时;应分析原因;不得粗暴操作..6.选择型号适宜的吸痰管;吸痰管外径应≤气管插管内径的1/2..八、洗胃技术一评估和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合作程度、有无洗胃禁忌证..2.评估患者为口服毒物中毒;分析摄入毒物的种类、剂量、时间;询问是否曾经呕吐以及入院前是否采取其他处理措施;并询问既往是否有胃部疾病史及心脏病史..二操作要点..1.备齐用物;配置洗胃液;温度为35~38℃..2.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或取左侧卧位..3.测量应插入的胃管长度;经口腔或鼻腔将胃管缓慢送入胃内;确认胃管在胃内;固定胃管..4.吸尽胃内容物;必要时留取标本送检..5.使用洗胃机洗胃时;按照使用说明操作;每次灌洗胃液300~500ml;抽吸;反复冲洗直至洗净为止..6.遵医嘱拔管并记录;拔管时先将胃管反折或将其前端夹住;以免管内液体误入气管..三注意事项..1.呼吸心跳骤停者;应先复苏;后洗胃..2.洗胃前应检查生命体征;如有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或缺氧;应先吸痰;再插胃管洗胃..3.尽早开放静脉通道;遵医嘱给药..4.当中毒性质不明时;抽出胃内容物送检;洗胃液可选用温开水或等渗盐水;待毒物性质明确后;再使用拮抗药..5.洗胃时;注意观察灌入液与排出液是否相等;排出液的颜色、气味、性质;一旦排出液呈血性或患者感觉腹痛;血压下降;应立即停止洗胃;及时通知医生予以处理..6.洗胃完毕;胃管宜保留一定时间;以利再次洗胃;尤其是有机磷中毒者;胃管应保留24h以上;便于反复洗胃..7.强酸、强碱及腐蚀性药物中毒时禁忌洗胃;胃癌、食道阻塞、胃底食道静脉曲张及消化性溃疡患者慎洗胃..九、换药技术一目的为患者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清洁;预防、控制伤口感染;促进伤口愈合..二换药操作方法项目实施要点1护士准备: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2用物准备:治疗盘内置纱布、各种敷料、棉球、胶布、绷带、治疗碗及镊子或持物钳2把、无菌生理盐水、碘伏、必要时备引流条或纱条3询问、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4观察、了解伤口局部情况5核对医嘱;讲解更换敷料的目的和重要性;请患者配合摆好所需体位6请无关人员离开;遮挡患者;暴露伤口;铺垫巾于伤口下7区分伤口类型并采取相应的换药方法..揭开外层绷带或敷料并妥善放置8用镊子取下内层敷料;若粘连则以生理盐水蘸湿片刻再取下9取另一把持物钳;用碘伏棉球擦拭伤口周围皮肤;再用生理盐水棉球;由内向外清洗..若为污染伤口;由外向内清洗;再取另一碘伏棉球消毒伤口周围皮肤10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并妥善固定..胸腹带的包扎要松紧适宜;既要达到加压的目的;又不宜过紧而影响呼吸..乳腺根治术的患者;换药后要妥善固定好患肢11协助患者整理衣物及床单12正确处理用物..洗手;记录13告知患者换药的目的及配合事项14注意保持伤口敷料的清洁干燥;敷料潮湿时应当及时更换三注意事项1、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2、包扎伤口时要保持良好血液循环;不可固定太紧;包扎肢体时应从身体远端到近心端;促进静脉回流..十、放置胃管标准技术操作规程一目的鼻饲、洗胃、胃肠减压、收集胃液操作的第一步..二操作流程要点说明核对:医嘱患者以了解胃管目的;鼻饲患者核对鼻饲的种类、量..评估:1.患者的病情;置管目的;心理需求;意思和合作能力..2.需要鼻饲者;评估营养状态..3.患者鼻腔状况:有无鼻中隔偏曲、鼻腔炎症和阻塞等..4.不能进食的原因;有无口腔疾患、吞咽困难..5.有无上消化道狭窄或食道静脉曲张等..要点说明:1.鼻饲者:评估食物的性状、量、温度..2.根据评估的结果选择适当大小、质地的胃管、3.食道梗阻或食道静脉曲张者慎插胃管..告知:1. 留置胃管的目的、方法、可能出现的不适;以及减轻不适的方法等..2. 留置胃管后的护理配合及注意事项..要点说明:指导患者深呼吸及吞咽的技巧准备:1. 操作者:洗手、戴口罩..2. 环境:清洁、无异味..3. 用物:留置胃管用物、胃管等..4. 患者:取半坐卧位或坐位;头偏向一侧..无法坐起者取右侧卧位;头颈自然伸直..若戴眼镜或义齿;取下妥善放置..要点说明:胃管有普通胃管及一次性硅胶胃管;长期停留胃管者建议使用一次性硅胶胃管实施:1. 颈下全术治疗中;置弯盘2. 检查清理鼻腔3. 测量并标记胃管区置入的长度4. 润滑胃管5. 插管:用镊子或戴无菌手套插入胃管;插入会咽部约10-15cm稍停;嘱咐患者吞咽;随吞咽送管至预定长度..6. 确认胃管位置后;用胶布固定好胃管7. 接胃肠减压器;注入鼻饲液8. 未接引流或未鼻饲是;用纱布包好或盖好管端并固定9. 脱手套;整理床单位;整理用物要点说明:1. 选择通气好;无粘膜损伤和炎症的鼻腔插管2. 准确测量胃管插入的长度3. 插管过程若出现剧烈恶心;呕吐;暂停插入;嘱做深呼吸;休息片刻后再插4. 如患者出现咳嗽;呼吸困难;发绀等现象表明胃管误入气管;应立即将胃管拔出5. 应随吞咽动作进行插管;必要时让患者饮少量水6. 动作要轻;避免损伤食道粘膜;尤其是通过食道管3个狭窄部位时。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工作准则服务守则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工作准则服务守则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工作准则服务守则一、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1.静脉输液操作规程(1)仔细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和医嘱,准确选择输液器具和适量适速输液。

(2)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洗手后戴好手套、口罩等防护装备。

(3)选择输液途径,通常选择静脉输液,注意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和注射点。

(4)消毒穿刺点,用1%碘酒或酒精擦拭消毒。

(5)注射前排气,排除空气。

(6)缓慢注射药液,密切观察患者反应,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

(7)输液结束后将输液器具安全处理,记录输液情况。

2.高位胃肠减压操作规程(1)核对医嘱和患者基本信息,了解减压的目的和方法。

(2)向患者解释减压的作用和注意事项,并取得患者的同意。

(3)准备好所需器械,如导管、负压瓶等,并进行消毒。

(4)选择合适的导管,测量好插管的长度。

(5)取出患者的口腔异物,用1%碘酒润湿鼻腔。

(6)插管时需准确判断导管插入的深度并固定好。

(7)将瓶中的空气抽尽,并通过检查引流是否畅通。

(8)将负压瓶放置合适位置,并记录引流情况。

二、工作准则1.严格遵守工作制度和规范,服从医院的管理和安排,确保工作的有序性和高效性。

2.尊重患者的权利和隐私,保护患者的人身安全和隐私权,不泄露患者的个人信息。

3.坚持患者至上的原则,注重沟通和关怀,体现人性化的护理服务。

4.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持续保持对新技术和新理论的学习和掌握。

5.热爱和尊重自己的职业,保持良好的职业操守,严禁执业不规范、随意变动医嘱等不符合职业道德的行为。

6.积极参与团队合作,加强与医务人员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工作的协同性。

7.坚持自我保护,遵循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护理工具和设备,预防和控制感染风险。

8.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主动接受患者和家属的意见和建议,通过持续改进提高患者满意度。

总结:通过遵守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和工作准则,护士能够为患者提供安全、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

在工作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尊重患者的权利和隐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能,积极与医务人员沟通协作,保证工作质量和安全性。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纤维支气管镜检查)【适应证与禁忌证】1.适应证:①原因不明的咯血或慢性刺激性咳嗽。

②有支气管阻塞表现,如局限性哮鸣音、局限性肺气肿、阻塞性肺炎或任何肺不张等。

③疑有气管、支气管肿瘤者。

④原因不明的喉返神经或膈神经麻痹。

⑤痰中发现癌细胞或找到结核分枝杆菌,而胸片未找到病变者。

⑥疑有支气管异物、结石者。

⑦肺部弥漫性病变或肺周边肿块,需行肺活检、刷检或灌洗进行细胞学或细菌学检查,以明确诊断者。

⑧胸片有原因不明的浸润性病变。

⑨收集下呼吸道分泌物进行细菌学检查。

⑩支气管肺泡灌流、支气管内给药及抽吸(痰液或血液)治疗。

⑾气管切开后长期留置套管的病人,了解其气管有无粘膜损伤及坏死。

⑿肺门肿大、肺部原因不明的肿块,前者多考虑中央型肺癌。

肺内原因不明肿块可在胸透下进行肿块活检。

⒀选择性的某肺叶或肺段的碘油或碘水造影。

2.禁忌证:①病人不合作,必要时请麻醉医师协助在全身麻醉下进行。

⑦正在大咯血者。

⑧严重肺部感染并高热者。

④严重呼吸衰竭,供氧后Pa02<60mmHg(8kPa)者。

⑤主动脉弓瘤病人。

⑥近6个月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者。

⑦血压如超过170/100mmHg(22.7/13.kPa),应待血压降至140/90mmHg(18.7/12kPa)再做检查。

⑧严重心律失常。

⑨急性哮喘发作。

【操作准备】1.术前做全面的体检及胸部x线照片,血小板计数及出血、凝血时间。

高龄或疑有心脏病者,须做心电图检查。

肺功能不全者,做通气功能检查及血气分析。

2.向病人说明需配合检查的有荚事项,消除病人顾虑。

3.术前禁食4~6小时。

4.术前半小时肌内注射阿托品0.5~1mg或口服阿托品0.6mg。

肌内注射苯巴比妥0.1g或口服苯巴比妥0.06g,亦可肌内注射地西泮10mg或哌替啶50mg。

【操作步骤】1.麻醉:良好的麻醉是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能否成功的关键,目前常用2%利多卡因。

一般情况下,成人应用利多卡因总量不应超过0.2g。

常用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常用中医临床诊疗技术操作规范

一、毫针刺法技术操作规程【目的】采纳不一样型号的金属毫针刺激人体必定的腧穴,以调平和血、疏导经络,从而达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目的。

合用于各种急、慢性疾病。

【用物准备】治疗盘,毫针盒(内备各种毫针)或一次性使用的毫针, 0.5 %碘伏,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需时备毛毯和屏风等。

【操作方法】1.进针法1.1 指切进针法:又称爪切进针法。

一般用左手拇指或食指端切按在穴位旁边,右手持针,用拇、食、中三指挟持针柄近针根处紧靠左手指甲面将针刺入。

此法适合于短针的进针。

1.2 夹持进针法:或称骈指进针法。

即用左手拇、食二指捏消毒干棉球,夹住针身下端,将针尖固定在所刺入腧穴皮肤表面地点,右手捻动针柄,将针刺入腧穴。

此法合用于肌肉丰满部位及长针的进针。

1.3 舒张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绷紧,右手持针,使针从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间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肤废弛或有皱褶部位的腧穴,如腹部的穴位。

1.4 提捏进针法:用左手拇、食二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右手持针,从捏起的皮肤顶端将针刺入。

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浅陋部位的腧穴进针。

如印堂穴。

2.进针角度和深度2.1 角度:是指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构成的夹角。

直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度角左右手垂直刺入。

此法合用于人体大多数腧穴。

斜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度角左右手倾斜刺入。

此法合用于肌肉较浅陋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于直刺、深刺的腧穴。

平刺:即横刺,是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度角左右沿皮刺入。

此法合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

2.2 深度:是指针身刺入皮肉的深度,一般依据患者体质、年龄、病情及针刺部位而定。

体质:身体瘦小,宜浅刺;肌肉丰满者,宜深刺。

年龄:小儿及年老体弱者,宜浅刺;中青年身强体壮者,宜深刺。

病情:阳证、新病宜浅刺;阴证、久病宜深刺。

部位:头面和胸背及皮薄肉少处的腧穴,宜浅刺;四肢、臀、腹及肌肉丰满处的腧穴,宜深刺。

3.行针基本手法3.1 提插法:当针刺入腧穴必定深度后,将针身提到浅层,再由浅层插到深层,以加大刺激量,使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觉。

临床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临床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临床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临床基础护理技术操作规程是指在临床护理过程中,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护理需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各种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的规范和步骤。

下面是一个针对常见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的规程,详细介绍了各项技术操作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

一、体温测量:1.准备好体温计和消毒液等工具和材料。

2.患者的衣物要松开,露出腋下或口腔。

3.用消毒液清洁体温计的探头部分。

4.护士带上一次性手套,取出体温计,检查体温计是否完好。

5.用纱布或棉签沾适量的生理盐水擦拭患者的腋下或口腔。

6.护士将体温计插入患者的腋下或口腔,注意不要将探头部分插入过深。

7.维持体温计在腋下或口腔内约3分钟,等待体温计发出信号或数字显示稳定。

8.完成测量后,将体温计取出并用纱布或棉签清洁探头部分。

9.记录测得的体温,注意标明测量时间和位置。

二、血压测量:1.准备好血压计、随手工具和测量袖带。

2.让患者保持安静,坐在适当的位置。

3.让患者松开衣领、袖子,并坐直。

4.找到患者的肱动脉搏动点,将血压计袖带绑在上臂上,袖带的下边缘与肘部对齐。

5.抬高患者的上臂,使之与心脏平行。

6.调节血压计的气囊和流量控制阀,将听诊器置于患者的搏动点上。

7.畅通血压计的胸圧管和听诊器的管路。

8. 充气至收缩压区间(通常在180-200mmHg),释放袖带中气体。

9.缓慢放气,注意听诊器能听到搏动声。

10.当听到第一声搏动声时,记录此时的压力,即为收缩压。

11.继续放气,当听到最后一声搏动声时,记录此时的压力,即为舒张压。

12.放气完全后,将听诊器和袖带拿开,并解开袖带。

13.记录测量得到的收缩压和舒张压。

三、静脉输液:1.准备好静脉输液所需的配套设备和药物。

2.洗手,并戴上一次性手套。

3.检查配液平衡、药物完整性和有效期限。

4.按照负责医生的医嘱准备好输液标牌。

5.用消毒液消毒静脉输液部位。

6.取出输液瓶并检查是否完好。

7.使用消毒棉球擦拭输液瓶的橡胶塞,将输液瓶的引流管和针头连接好。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工作标准和服务规范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工作标准和服务规范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的操作规程、工作标准、服务规范一、患者入院护理(一)工作目标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要。

(二)工作规范要点1.备好床单位。

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并通知医师。

2.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

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4.入院告知:向患者/家属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

介绍病区环境、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等。

鼓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及顾虑。

5.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

6.完成患者清洁护理。

(三)结果标准1.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患者/家属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二、患者出院护理(一)工作目标患者/家属知晓出院指导的内容,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

(二)工作规范要点1.告知患者。

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出院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复诊时间及地点等。

2.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

3.做好出院登记,整理出院病历。

4.对患者床单位进行常规清洁消毒。

(三)结果标准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

2.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要求。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一)工作目标安全、准确、及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为疾病诊疗和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

测量体温前30分钟避免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运动、灌肠、坐浴等影响体温的因素。

2.对婴幼儿、老年痴呆、精神异常、意识不清、烦躁和不合作者,护士应在床旁协助患者测量体温。

3.测腋温时应当擦干腋下,将体温计放于患者腋窝深处并贴紧皮肤,防止脱落。

测量5—10分钟后取出。

4.测口温时应当将体温计斜放于患者舌下,用鼻呼吸,闭口3分钟后取出。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鼻塞、鼻导管吸氧法)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鼻塞、鼻导管吸氧法)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鼻塞、鼻导管吸氧法)【适应证】1.通气不足,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

2.通气血流比例失调。

3.弥散功能障碍,如肺广泛纤维化、肺水肿等。

4.右向左分流,如先天性心脏病、大面积肺不张。

5.其他原因引起的缺氧,如心力衰竭、末梢循环衰竭、心肌梗死、一氧化碳中毒等。

【准备工作】1.器具准备:储氧筒、氧气流量表、湿化瓶、扳手、导氧管、鼻塞或鼻导管、棉签、胶布、用氧记录单。

2.环境准备:将火种及易燃品或引火物如油类等清离输氧现场。

氧气筒挂上“不准吸烟”的标记。

3.将病人置于舒适位置,向病人及陪护人员说明氧气助燃的危险性和注意防火的措施。

4.了解病情,掌握缺氧的类型、程度和氧疗的目的,并决定给氧浓度及速度。

【操作方法】1.装氧气流量表:(1)先打开氧气筒上总开关,放出小量氧气,冲掉气门上的灰尘后关上总开关。

(2)将湿化瓶装上适量的湿化液(消毒蒸馏水或25%~75%乙醇)。

(3)装好氧气流量表并旋紧,连接湿化瓶及导氧管、鼻导管或鼻塞。

(4)关好氧流量表上的开关,然后打开储氧筒总开关,观察氧气压力。

调节流量表上的小开关,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有无漏气,再关流量表上开关,待用。

2输氧:(1)用湿棉签擦净病人鼻孔。

打开流量表开关,将鼻塞或鼻导管放人水中,检查氧气流出是否通畅,按病情调节好氧流量,将鼻塞或鼻导管沾水打湿后,自鼻孔轻轻插入,鼻导管插入深度约为鼻尖到耳垂长度的2/3。

(2)用胶布固定鼻导管。

记录用氧时间、流量并签名。

3.停氧:停氧时,先拔出给氧导管或鼻塞,按顺序先关流量表开关,再关储氧瓶开关,然后打开流量表开关,放出余氧,再关此开关。

记录停氧时间并签名。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法)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法)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法)【适用范围】任何一种洗手方法,都不能完全消灭皮肤深处的细菌,这些细菌在手术过程中逐渐移行到皮肤表面并迅速繁殖生长,故洗手之后必须穿上无菌手术衣,戴上无菌手套,方可进行手术。

【准备工作】1.在穿无菌手术衣与戴无菌手套前,手术人员必须洗手,并经消毒液泡手和晾干。

2.无菌手术衣包事先由巡回护士打开,无菌手套亦由巡回护士备好。

【操作方法】1.穿无菌手术衣方法:(1)从已打开的无菌衣包内取出无菌手术农一件,在手术间内找一较空旷的地方穿农。

先认准衣领,用双手提起衣领的两角,充分抖开手术衣,注意勿将手术衣的外面对着自己。

(2)看准袖筒的人口,将衣服轻轻抛起,双手迅速同时伸人柚筒内,两臂向前平举伸直,此时由巡回护士在后面拉紧衣带,双手即可伸出袖口。

(3)双手在身前交叉提起腰带,由巡回护士在背后接过腰带并协助系好腰带和后面的衣带。

2. 戴无菌手套方法:(1)穿好手术衣后,取出手套包(或盒)内的无菌滑石粉小纸包,将滑石粉撤在手心。

然后均匀地抹在手指、手掌和手背上,再取无菌手套一副。

(2)取手套时只能捏住手套口的翻折部,不能用手接触手套外面。

(3)对好两只手套,使两只手套的拇指对向前方并靠拢。

右手提起手套,左手插入手套内,并使各手指尽量深地插入相应指筒末端。

再将已戴手套的左手指插入右侧手套口翻折部之下,将右侧手套拿稳,然后再将右手插入右侧手套内,最后将手套套口翻折部翻转包盖于手术农的袖口上。

(4)用消毒外用0.9%氯化钠注射液洗净手套外面的滑石粉。

三、穿、脱隔离衣法【适用范围】1.进入严格隔离病区时,需穿隔离衣。

2.检查、护理需特殊隔离病人,工作服可能受分泌物、排泄物、血液、体液沾染时,需穿隔离衣。

3.进人易引起院内播散的感染性疾病病人病室和需要特别隔离的病人(如大面积烧伤、器官移植和早产儿等)的医护人员均需穿隔离衣。

【准备工作】穿衣前须戴好帽子口罩,取下手表、卷袖至前臂以上并行清洁洗手。

最新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最新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

护理技术操作规程一、卫生学洗手法1、目的⑴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避免污染无菌物品或清洁物品。

⑵避免病人的感染或交叉感染。

2、注意事项⑴认真清洗指甲、指尖、指缝和指关节等易污染的部位。

⑵手部不佩戴戒指等饰品。

⑶应当使用一次性纸巾或者干净的小毛巾擦干双手,毛巾应当一用一消毒。

⑷手未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物质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无菌技术1、目的⑴保持无菌物品及无菌区域不被污染。

⑵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或传播给他人。

2、注意事项⑴进行无菌操作时、操作者身体应与无菌区保持一定距离。

⑵取用无菌物品时、应面向无菌区,手臂应保持在腰部或治疗台面以上、不可跨越无菌区、手不可接触无菌物品。

⑶无菌物品一经取出、即使未用也不可放回容器内。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1、目的⑴测量、记录病人体温。

⑵测量体温变化,分析热性伴随症状,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①⑶测量、记录病人的脉搏,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⑷通过观察脉搏的变化,间接了解心脏的情况,观察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为诊断、治疗、护理提供依据。

⑸测量、记录病人的呼吸频率。

⑹监测呼吸变化情况。

⑺测量、记录病人的血压,判断有无异常情况。

⑻监测血压变化,间接了解循环系统的功能情况。

2、注意事项⑴婴幼儿、意识不清、口腔疾病、张口呼吸或不合作的病人禁止测口温;腹泻、直肠或肛门手术者禁止测肛温;心肌梗死者慎测直肠温;极度消瘦者不宜测腋温。

必要时,护理人员应当守候在病人身旁。

⑵如有影响测量生命体征的因素时,应当推迟30min测量。

⑶发生与病情不符时,应当重新测量。

⑷如病人不慎咬破温度计,应立即清除口腔内玻璃碎片,再口服蛋清或牛奶延缓汞的吸收。

如病情允许,服富含纤维食物以促进汞的排泄。

⑸如病人有紧张、剧烈运动、哭闹等情况,需稳定后测量。

⑹偏瘫病人测健侧。

⑺不可用拇指诊脉。

诊脉压力适中。

测量脉率的同时,应注意脉率、强弱、动脉壁的弹性。

⑻脉搏短绌的病人,按要求测量脉搏,即一名护士听心率另一名护士测脉搏,由听心率的护士发出开始、停止的口令。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静脉切开术)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静脉切开术)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静脉切开术)【适应证】1.急需输液、输血,而静脉穿刺有困难。

2.需要长时间输液,估计静脉穿刺不能维持过久。

3.做某些特殊检查,如心导管、中心静脉压测定以及静脉高营养治疗等。

【禁忌证】1.下腔静脉及下肢静脉栓塞。

2.下肢有感染灶。

【准备工作】器械准备;静脉切开包、剪刀、刀片、手套、治疗盘(碘酊、乙醇、棉签、局部麻醉药、胶布)。

【操作方法】1.病人仰卧,选好切开部位。

临床上,多采用内踝上方的大隐静脉。

2.用碘酊、乙醇消毒局部皮肤;打开静脉切开包,戴无菌手套;检查包内器械;铺无菌巾。

3.以2%普鲁卡因2mL。

做局部浸润麻醉,在所选择的静脉切开处作横形皮肤切口 1.5~2cm。

用小弯钳沿血管方向分离皮下组织,将静脉分离显露1~2cm。

用小弯钳在静脉下面引两根丝线,并将静脉远端丝线结扎静脉,而近端丝线暂不结扎。

牵引提起远端结扎线,用小剪刀在结扎线上方将静脉剪一小斜口,将已接好注射器(内有0.9%氯化钠注射液)、排净空气的塑料管或平针头插人静脉切口,回抽见血后,再缓慢注人少量0.9%氯化钠注射液,然后结扎静脉近端丝线,并固定在插人的塑料管或针头上。

观察输液是否通畅,局部有无肿胀及血管有无穿破等现象,如有祸液,应加线结扎。

切口用丝线缝合,并将缝合线固定在插入的塑料管上,防止拉脱。

覆盖无菌纱布,胶布固定,必要时用绷带及夹板固定肢体。

【注意事项】1.切口不宜过深,以免切断血管。

2.剪开静脉时斜面应向近心端,小于45º,剪开1/2管壁。

3.插人的塑料管口应剪成斜面,但不能过于锐利,以免剌破静脉。

4.静脉切开一般保留3~5天,硅腔管可保留10天,时间太长易发生静脉炎或形成血栓。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耻骨上膀胱穿刺术)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耻骨上膀胱穿刺术)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耻骨上膀胱穿刺术)
【适应证】
1.急性尿潴留、导尿未成功或无导尿条件者。

【禁忌证】
1.膀胱未充盈者。

2,有下腹部手术史,腹膜反折与耻骨粘连固定者。

【准备工作】
器械准备:膀胱穿刺包、手套2副、治疗盘(2%碘酊、75蹦乙醇、胶布、局部麻醉药)、引流瓶或引流袋。

【操作方法】
1.仰卧位,可不剃毛。

下腹部用2%碘酊、75蹦乙醇消毒,术者戴手套,铺巾,检查器械用物。

2.在耻骨联合上2横指中线处作局部麻醉达膀胱壁。

3.用普通腰椎穿蒯针于局麻点刺人皮肤,使与腹壁成45º倾斜向下、向后蒯向膀胱。

在刺入3~4cm时,拔出针心,用50mL 注射器试行吸尿。

如无尿,在维持空针抽吸的情况下,继续向深处推进,至有尿抽出时,将穿刺针再缓缓送人1~2cm。

抽出首次尿液送常规检查及培养。

固定穿刺针,防止摆动,并保持深度。

反复抽吸,将尿抽尽后把针拔出。

穿刺部位用碘酊消毒后,覆盖无菌敷料,用胶布固定。

4.需穿刺置管引流者,应在穿刺点用尖刀作皮肤小切口,用套管针刺入膀胱、拔出针心,将相应粗细之导管放人膀胱,然后拔出套管针,缝合切口,固定导管,将引流管接无菌瓶及一次性引流袋。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脓肿切开引流术)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脓肿切开引流术)

临床技术操作规程(脓肿切开引流术)
【适应证】
1.浅表脓肿已有明显波动。

2.深部脓肿经穿刺证实有脓液。

3.口底蜂窝织炎、手部感染及其他特殊部位的脓肿,应于脓液尚未聚集成明显脓肿前施行手术。

【禁忌证】
结核性冷脓肿无混合性感染。

【准备工作】
1.洗净局部皮肤,需要时应剃毛。

2.器械准备:脓肿切开引流包、手套、治疗盘(碘酊、乙醇、棉签、局
部麻醉药等)。

【操作方法】
局部皮肤常规消毒、戴手套、铺无菌巾。

1.浅部脓肿切开引流:
(1)用1%普鲁卡因沿切口作局部麻醉。

(2)用尖刀刺人脓腔中央,向两端延长切口,如脓肿不大,切口最好达脓腔边缘,
(3)切开脓腔后,以手指伸人其中,如有间隔组织,可轻轻
地将其分开,
使成单一的空腔,以利排脓。

如脓腔不大,可在脓肿两侧切开作对口引流。

(4)松松填人湿盐水纱布或碘仿纱布,或凡士林纱布,并用千纱布或棉垫包扎。

2.深部脓肿切开引流:
(1)选用适当的有效麻醉。

(2)切开之前先用针穿刺抽吸,找到脓腔后,将针头留在原处,作为切开的标志。

(3)先切开皮肤,皮下组织,然后顺针头的方向,用止血钳钝性分开肌层,到达脓腔后,将其充分打开,并以手指伸人脓腔内检查。

(4)手术后置人干纱布条,一端留在外面,或置人有侧孔的橡皮引流管。

(5)若脓肿切开后,腔内有多量出血时.可用于纱布按顺序紧紧地填塞整个脓腔,以压迫止血,术后2天,用0.9%氯化钠注射液浸湿全部填塞之敷料后,轻轻取出,改换烟卷或凡士林纱布引流。

(6)术后做好手术记录,特别应注明引流物的数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青霉素类药物过敏抢救操作规程 (1)休克抢救操作规程 (3)心肺脑复苏抢救操作规程 (6)呼吸衰竭抢救操作规程 (15)重症哮喘抢救操作规程 (17)急性左心衰竭抢救操作规程 (20)高血压急症抢救操作规程 (22)上消化道大出血抢救操作规程 (24)急性肾损伤/急性肾功能衰竭抢救操作规程 .. 27 药物中毒抢救操作规程 (32)胸腔积液胸膜腔穿刺技术操作规程 (35)心包穿刺技术操作规程 (40)腹膜腔穿刺术操作规程 (44)骨髓穿刺术操作规程 (49)腰椎穿刺术操作规程 (53)股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程 (56)颈内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程 (61)紧急环甲膜穿刺术操作规范 (64)紧急经口气管插管术操作规范 (67)三腔二囊管操作规范 (73)紧急心脏电复律技术操作规程 (77)青霉素类药物过敏抢救操作规程一、立即停药,病人平卧。

二、立即皮下注射或肌注盐酸肾上腺素0.5~1mg,小儿每次0.01~0.02mg/kg,必要时每10分钟重复一次。

三、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尽早使用糖皮质激素:可用地塞米松10-20毫克静脉注射,甲基强的松龙100-500毫克加入5-10%葡萄糖溶液中静滴。

四、抗过敏药:异丙嗪25-50毫克,肌内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20毫升缓慢静注。

五、保持呼吸道通畅,保暖,吸氧。

喉头水肿在使用肾上腺素及糖皮质激素后仍未缓解,立即行环甲膜穿刺术,必要时行气管切开;支气管严重痉挛者,雾化吸入β2受体激动剂(沙丁胺醇),氨茶碱0.25克稀释后缓慢静注,必要时行无创通气或有创机械通气辅助呼吸。

六、补充血容量。

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代血浆、林格氏液或5%葡萄糖液等,注意输液的速度和量,必要时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或肺动脉漂浮导管行血流动力学监测指导补液。

七、血管活性药。

经上述处理后,血压短期内仍低者,可静脉泵入肾上腺素或多巴胺、间羟胺等。

八、防治并发症。

积极治疗可能并发的肺水肿、脑水肿、水电解质酸碱紊乱,肾脏和肠道损害,甚至心脏骤停。

九、在抢救同时,密切注意病情,如意识状态、血压、体温、脉搏、呼吸、尿量、肌力和一般情况等,根据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

十、抢救成功后相关记录注明过敏情况并避免再次使用同类及有交叉过敏的药物。

填写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表。

休克抢救操作规程一、迅速而有重点地进行病史的询问、体检,尽可能明确休克的原因,进行病因治疗。

二、吸氧、吸痰、保持气道的通畅:如出现喉梗阻,可行环甲膜穿刺术或气管切开;如严重呼吸困难或者循环很不稳定者尽早气管插管行辅助呼吸。

三、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根据出血性休克或非出血性休克分别补充血容量,同时参考中心静脉压或者肺动脉嵌顿压的变化决定补液量。

液体选用低分子右旋糖酐、代血浆、林格氏液或5%葡萄糖液以及血制品和蛋白等。

注意心功能及输液速度和量。

如非充血性心衰,下肢抬高。

四、观察尿量:记录每小时尿量,了解脏器灌注。

五、保温和降温:休克伴有低温者,需注意保温;高热者,需配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六、缩血管药物与扩血管药物的应用:在容量适当的前提下,休克早期可应用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多巴酚丁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等治疗因动脉血管收缩功能或心脏泵功能衰竭引起的循环衰竭,以迅速提升血压,改善心、脑、肾等脏器的灌注。

休克后期可选用扩血管药物及改善微循环药物如酚妥拉明、硝酸酯、莨菪碱类和丹参等,以改善微循环,改变组织缺氧。

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对改善机体的反应能力,抑制机体对炎症的反应有一定价值,常用于过敏性、感染性和创伤性休克。

常用氢化可的松200-500毫克/日,甲基强的松龙100-500毫克/日加入5-10%葡萄糖溶液中静滴或地塞米松20-40毫克/日,加入补液中,一般疗程为3天。

八、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临床上常见低钠、低钾、低镁、高钾和代谢性酸中毒等,需针对不同情况作适当纠正。

九、抗感染:应积极抗感染治疗,尤其感染性休克患者,注意加强引流,及时留取相关的标本送检。

十、心功能很差不能代偿如无禁忌可行机械辅助循环。

十一、补充能量:注意营养支持,控制血糖。

十二、降低机体的氧耗:如避免烦躁、抽搐、心率过快,控制体温。

十三、防治各种并发症:积极治疗可能并发的肺水肿、脑水肿、消化道出血、急性肾衰竭、DIC、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MODS。

心肺脑复苏抢救操作规程一、成人基础生命支持(BLS)1.立即识别和呼叫急救系统如果发现患者突然倒地且意识丧失,施救者应立即拍打患者的双肩并呼叫患者,以判断患者的反应。

一旦发现患者没有反应且无呼吸或呼吸几乎停止,施救者可判定患者发生心脏骤停,应在最短时间内启动急救系统,并立即进行CPR。

2.脉搏检查检查脉搏时间不应超过10秒,如果在10秒内无法明确感觉到脉搏,应开始胸外按压。

3.尽早开始CPR先行胸外按压,再行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C-A-B)。

(1)成人胸外按压:在胸骨下1/2中部进行有节奏的快速用力按压,为达到最好的按压效果,如有可能应把患者仰卧位放置在一个坚硬的平面上,施救者跪在患者右侧的胸部旁或站在床旁,一只手的掌跟放在患者胸骨中下部,然后两手重叠,手指离开胸部,双肩垂直于按压的双手,双臂伸直,借上身的重力来协助按压。

按压速率每分钟至少100次,按压深度至少5厘米或者胸廓前后径的1/3,胸部按压和放松的时间大致相等。

在每一次按压后要允许胸廓充分回弹。

成人胸外按压:通气比例推荐为30:2。

(2)气道管理:对于没有头或颈部创伤的患者,应该使用仰头抬颏法保持气道通畅。

如果怀疑有颈椎损伤,应使用双下颌上提法而不能拉伸头部。

当双下颌上提法不能保证气道通畅时仍应使用仰头抬颏法。

(3)人工呼吸:使用气囊面罩人工呼吸来供氧及通气。

每次通气时间要在1秒以上;足够的潮气量以使得胸廓抬起;采用按压-通气的比率为30:2。

(4)使用除颤器进行早期除颤:现场仅一名施救者时,应先启动急救系统,如心电监护显示室颤,立即除颤,并立即进行胸外按压。

当现场有两名及以上施救者时,一人应立即胸外按压,另一人迅速启动急救系统,并取来除颤器尽快除颤。

按除颤器所标示的程序操作,在放电后立即继续胸外按压,2分钟后再判断是否除颤成功,以使按压中断的时间尽可能缩短。

二、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ACLS)1.气道管理和通气建立气道的方法包括球囊-面罩、口咽通气管和气管插管等。

SCA期间气道管理的最佳方法要根据施救者经验和患者具体情况而定,应权衡气管插管的利弊。

紧急气管插管的指征:①对无意识的患者不能用球囊-面罩提供充足的通气;②气道保护反射丧失。

建立人工气道期间应避免长时间中断胸外按压。

气管插管后每分钟给予通气8~10次,成人CPR时的潮气量约需500~600ml(6~7ml/kg),2L气囊的约1/3。

人工-气道建立后的短时间内可给予100%纯氧。

2.SCA的高级处理(1)致SCA心律失常的处理1)室颤/无脉性室速:立即应用除颤器给予一次电击,能量双相波150J,单相波为360J。

前-侧位是首选的电极位置,在不同情况下电极贴选择前-后、前-左肩胛下和前-右肩胛下位均是合理的。

电击后立即从胸外按压开始继续进行CPR 2分钟,再检查心律,如需要可再次电击。

如果电击后室颤终止,但稍后室颤又复发,可按前次能量再次电击。

治疗室颤/无脉性室速期间,必须保证CPR的其他操作如胸外按压与人工通气和电除颤之间的有效协调。

在准备除颤器时不要停止CPR的操作。

当至少1次除颤和2分钟CPR后室颤/无脉性室速仍持续时,可给予肾上腺素或血管加压素。

当室颤/无脉性室速对CPR、除颤和血管活性药均无反应时,可给予胺碘酮。

如果没有胺碘酮,可给予利多卡因。

2)无脉性电活动/心室停搏:立即进行CPR 2分钟,再重新检查心律,观察心律有无变化,如无变化继续循环进行上述抢救措施,应给予肾上腺素或血管加压素,不推荐使用阿托品。

(2)CPR期间的监测:应常规行心电、血压监测和脉搏血氧饱和度监测。

(3)SCA期间的给药途径:可选择的给药途径包括经外周静脉、骨髓腔、中心静脉和气管。

在外周静脉穿刺失败后可选择经骨髓腔输液。

最常用的穿刺部位为胫骨近端,进针部位在胫骨粗隆下1-3厘米。

胫骨远端、股骨远端、肱骨远端和髂骨也可作为输液部位。

(4)SCA的常用药物:1)肾上腺素:在ACLS期间,在至少2分钟CPR和1次电除颤后每3~5分钟应经静脉或骨髓腔注射一次1毫克肾上腺素。

2)血管加压素:可经静脉或骨髓腔应用一次血管加压素40单位替代第一或第二次剂量的肾上腺素。

3)其他备选的血管活性药:与肾上腺素相比,其他备选的血管活性药(去甲肾上腺素、苯肾上腺素)并不能提高存活率。

4)胺碘酮和利多卡因:胺碘酮可以用于对CPR、除颤和血管活性药治疗无反应的室颤或无脉性室速,能增加将病人送至医院进一步抢救的机会和比例。

首剂为300毫克(或5毫克/公斤体重)经静脉或经骨髓腔内注射,用20毫升的5%葡萄糖溶液稀释后快速推注,随后电除颤1次,如仍未转复,可于10~15分钟后再次应用150毫克,如需要可以重复6~8次。

在首个24小时内使用维持剂量,开始6小时内1毫克/分,后18小时为0.5毫克/分,总量不超过2.0~2.2克。

如果没有胺碘酮,可使用利多卡因,初始剂量为1~1.5毫克/公斤体重静脉注射,如果室颤/无脉性室速持续, 每隔5~10分钟后可再用0.5~0.75毫克/公斤体重静脉注射,直到最大量为3毫克/公斤体重。

药物应用不应干扰CPR和电除颤的进行。

5)碳酸氢钠和溶栓治疗:对SCA患者,不常规使用碳酸氢钠和溶栓治疗。

用适当的有氧通气恢复氧含量、用高质量的胸外按压维持组织灌注和心排出量,然后尽快恢复自主循环,是恢复SCA期间酸碱平衡的主要方法。

大多数研究显示碳酸氢钠没有益处,甚至与不良预后有关,但当代谢性酸中毒是SCA病因等特殊情况下可以使用碳酸氢钠。

溶栓治疗增加颅内出血风险,但怀疑或确定肺栓塞是SCA的病因时,可考虑经验性溶栓治疗。

(5)其它:SCA时不推荐常规使用起搏治疗。

心前区拳击复律可用于终止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但不应延误CPR和除颤。

三、SCA后的综合管理1.气体交换的最优化:患者氧合情况要用脉搏血氧饱合度测定仪持续监测。

虽然在复苏的开始阶段可使用纯氧,但要逐步调整吸氧浓度到较低水平,维持脉搏血氧饱和度在94%~99%之间。

确保输送足够的氧,也应避免组织内氧过多。

当血氧饱和度为100%时,对应的动脉血氧分压可在80-500mmHg之间,因此当血氧饱和度达到100%时,应适当调低输入氧的浓度,以避免肺或其他脏器发生氧中毒。

2.心脏节律和血流动力学监测和管理:应评估生命体征及监测心律失常复发。

在自主循环恢复后、转运及住院期间都要进行连续心电监护直至患者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