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试题与答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简答题

1.为什么将普莱尔作为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呢?

A在时间上,《儿童心理》一书于1882年出版,1884年又再版,是儿童心理学着作中出版较早的。

B在目的和内容上,普莱尔这本书主要研究儿童心理特点,写作时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学本身的体系。这是同期其他着作不曾做到的。

C.在研究方法上,普莱尔对其孩子从出生到3岁不仅每天做了系统的观察,而且也进行了心理实验,《儿童心理》一书就是他观察和实验结果的总结。

D.在影响上,《儿童心理》一问世,就受到国际心理学界的重视,并且各国心理学家都把它当做经典着作,并翻译成多国文字。

2.从儿童心理发展到一生心理发展的具体演变过程?

A.美国心理学家霍尔将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年龄范围扩大到青春期。

年霍尔还出版了《衰老:人的后半生》一书,这本书是最早正是研究老年心理学的着作。

C.荣格是最早对成人期的心理进行发展理论研究的心理学家。

D.艾里克森提出了人一生心理发展的观点。

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任务是什么?

A.探索心理发展的规律为社会实践服务

a.发展心理学可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b.发展心理学可为医疗、文艺及社会工作等实践提供理论依据

B.探索学生学习的心理规律提高其素质

C.探索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规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A.客观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教育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E.伦理性原则

5.心理发展的具体年龄阶段

A.第一阶段:口唇期(0—1岁)。

B.第二阶段:肛门期(1—3岁)。

C.第三阶段:前生殖器期(3—6岁)。

D.第四阶段:潜伏期(6—11、12岁)。

E.第五阶段:生殖器期(11、12岁以后)。

6.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观点

A.心理发展的动力

埃里克森认为,心理发展主要是个人与社会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在了解人的心理发展时,既要考虑到他的生物学影响,也要考虑到文化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B.心理发展的阶段含义:

埃里克森认为,人的发展是一个进化的过程。在生长过程中,普遍体体验着生物的、心理的和社会的事件发生的顺序,并按一定的成熟程度分阶段发展。埃里克森把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认为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特定的心理社会任务需要解决。

7.心理社会性发展的八阶段理论:

A.第一阶段:学习信任阶段(出生—1岁),主要矛盾是信任对不信任。

B.第二阶段:自主与羞怯、怀疑阶段(1—3岁),主要矛盾是自主性对羞怯、怀疑。

C.第三阶段:主动与内疚阶段(3—6岁),主要矛盾是主动性对内疚感。

D.第四阶段:勤奋与自卑阶段(6—12岁),主要矛盾是勤奋感对自卑感。

E.第五阶段:同一性与角色混乱阶段(12—20岁),主要矛盾是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F.第六阶段:亲密与孤独阶段(20—40岁)。主要矛盾是亲密感对孤独感。

G.第七阶段:繁殖与停滞阶段(40—60岁),主要矛盾是繁殖感对停滞感。

H.第八阶段:自我整合与绝望阶段(60岁以后),主要矛盾是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

8.心理发展的具体阶段

A.第一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

B.第二阶段:前运算阶段(2岁—7岁)

C.第三阶段:具体运算阶段(7岁—12岁)

D.第四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2岁以后)

9.心理发展的含义

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维果斯基提出个体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有五点:

第一,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

第二,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机能。

第三,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发生变化并重新整体性、转换性和自调性组合,形成了高级的心理结构。

第四,心理活动的社会文化历史制约性。

第五,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10.心理发展的原因:

第一,是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

第二,从个体发展来看,通过掌握高级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词、符号,使其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

第三,是高级心理机能不断内化的结果。

11.试述朱智贤的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的观点:朱智贤从唯物辩证法出发,提出了儿童心理发展的几个基本理论观点。

A.先天与后天的关系

朱智贤一直坚持先天来自后天,后天决定先天的观点。具体来说:

a.承认先天因素的作用,为儿童青少年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物前提和可能性;

b.环境和教育则将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性,决定着儿童心理发展的方向和内容;

c.承认遗传,但不能夸大遗传的作用,要反对遗传决定论;

d.强调环境和教育的决定作用,但不能夸大,要反对教育万能论。

B.内因与外因的关系:

在儿童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其已有的心理水平之间的矛盾,

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或内因,也就是心理发展的动力。

C.教育与发展的关系

朱智贤提出,儿童心理发展主要是由适合于儿童心理内因的那些教育条件来决定的。

D.年龄特征与个别特征的关系

在同一年龄阶段中,既有本质的、一般的、典型的特征,又有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即个别特点。

12.大脑皮层机能成熟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研究发现,4—20岁的个体脑电波的总趋势是α波逐渐增加。4—20岁的个体脑的发展有两个显着地加速期,即表现出两次飞跃,

第一次于5—6岁左右,第二次于13—14岁左右。通过对儿童青少年的思维进行研究,发现在5—6岁和13—14岁是儿童青少年思维发展的加速期。

13.遗传与环境的关系:

A.遗传决定论

个体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遗传因素决定的,个体的智力和品质在生殖细胞的基因中就被决定了,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只能延缓或加速这些先天遗传能力的实现,而不能改变它。

B.环境决定论——主张环境决定个体心理的发展。

C.调和论——都是把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看成是两个等同的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因素。

D.辩证唯物论的观点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在个体心理发展上,遗传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是十分密切的。遗传只提供个体心理发展的可能性,不决定心理发展的现实性。而环境和教育则决定个体心理发展的现实性,教育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14.心理发展动力的实质

实质就是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对内因或内部矛盾的认识,要把握以下要点:第一,个体的实践活动是心理发展内部矛盾产生的基础。

第二,需要在个体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中代表着新的一面,它是心理发展的动力系统。第三,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也就是个体原有的、完整的心理结构是过去反映活动的结果。

第四,新的需要和原有心理发展水平的对立统一,构成个体心理发展的内部矛盾,成为个体心理发展的动力。

第五,在个体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无数的矛盾,但是只有新的需要和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才是主要矛盾。

15.记忆发展的特点

(1)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3)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4)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6.幼儿想象和发展

(1)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第一,想象的主题容易变化

第二,想象有时与现实分不清,表现出脱离现实或混淆现实

第三,想象中带有特殊的夸张性

第四,以想象的过程为满足

(2)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第一,幼儿想象的内容依赖成人的言语描述或简单生活经验的模仿

第二,无论是幼儿的再造想象还是创造想象,从本质上看都具有直观性,具体性

17.婴儿内部言语发展经历阶段

(1)大量出声的自言自语阶段

(2)少量出声的自言自语阶段

(3)内部言语阶段

18.依恋发展过程的几个阶段

(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