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万科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在组织架构方面,万科现阶段采用的是区域中心制的组织架构形式 案例:万通实业
01
案例:华润置地
职能制单项目组织结构
02
案例:万科集团
矩阵制多项目组织结构
03
区域中心制跨区域组织结构
事业部制多项目组织结构
万科采用三级管理体系,从集团、区域中心到地区公司
长三角区域管理中心
成立项目筹备组推动 的策划 开展规划设计工作
进行地区公司经营计划管理 完善项目成本控制、质量控制流程 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建筑商、监理 材料供应等) 提供材料采购平台(a-housing)
组织营销小组在项目前期介入 对营销方案进行评价 完善物业管理流程和制度
建立职能职责体系,配套完善的制度及流程体系
假日风景
上海
城市花园
四季花城
南昌
四季花城
南京
金色家园
珠三角区域管理中心
四季花城
金色家园
深圳
沈阳
长春
金色家园
城市花园
四季花城
成都
武汉
城市花园
四季花城
天津
水晶城
美树丽舍
广州
中山
佛山
城市花园
四季花城
东海岸
温馨家园
花园新城
金色家园
东莞
青青家园
星园
西山庭院
北京
环渤海区域管理中心
金域蓝湾
大连
城市花园
鞍山
城市花园
经营目标:通过对项目开发全过程的经营管理活动获取开发利润 风险控制:项目定位、项目管理 运作方式:计划管理、成本管理、规划设计、营销及客服管理
经营目标:按工期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前提下以最小成本完成工程建设 风险控制:成本、进度、合同签订 运作方式: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成本差异管理
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公司治理案例分析公司治理是指公司组织结构、权责关系、决策程序等方面的制度安排,以及公司内部和公司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不良的公司治理则可能导致公司内部管理混乱、风险增加甚至破产。
下面我们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来分析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以及影响。
某公司在经营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财务造假问题,导致公司股价暴跌,投资者遭受重大损失。
这一事件的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也引发了对公司治理的深刻反思。
首先,公司内部存在的公司治理问题成为了造假事件的导火索。
公司高管在财务报表中故意隐瞒了大量负面信息,而董事会和监事会对公司财务状况的监督不力,导致了造假行为的长期存在。
这说明公司治理结构薄弱,内部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内部约束和监督,为违法违规行为提供了空间。
其次,公司治理问题也暴露了公司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紊乱。
在这一事件中,投资者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受到了侵害,公司与投资者之间的信息沟通不畅,投资者无法及时了解到公司真实的财务状况,无法有效地行使股东权利。
这说明公司治理不仅仅是内部管理的问题,还涉及到公司与外部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合作与沟通。
最后,这一案例也凸显了公司治理对企业长期发展的重要性。
公司治理不仅仅是对公司内部管理的要求,更是对企业文化和价值观的塑造。
良好的公司治理可以建立起企业稳健、透明、高效的经营机制,提升公司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公司治理是企业管理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它关系到公司内部管理、公司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关系以及企业的长期发展。
只有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完善公司内部监督机制,加强与外部利益相关者的沟通和合作,企业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希望各企业能从这一案例中吸取教训,重视公司治理,规范经营行为,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公司治理案例分析-淡马锡模式
三、淡马锡公司治理
董事会 4名政府公务员+9名民间企业家
执行委员会
检查所有国联企业的重大项目投资事项 管理层 业务活动具体实施
财政(审计)委员会
监督公司在股票和资本市场上的投资活动
根据公司章程规定,公司仅高层领导(董事长、总裁)的任命 需经财政部复审、报总统批准,其余董事没有一个是政府派出的, 没有一位是现任的官员,全部都是市场化的人才担任。
二、淡马锡模式
淡马锡模式的核心就是董事会制度,它实现了政企分 开和决策层同经理层的分开。淡马锡控股公司不受政府决 策干扰,拥有淡马锡100%所有权的新加坡财政部在公司内 部的作用很小,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是公司特殊的董事会 架构,淡马锡与其旗下企业的关系也是如此,不直接介入 其经营决策,只是通过董事会来对其进行管理,这是一种 分层递进的控制方式和有效的约束机制。 淡马锡控股公司的经营宗旨就是以客户为导向,利用 雄厚的国家财政实力做后盾,批量处理中小企业贷款担保 申请、审批、放贷及风险控制,即建立“信贷工厂”,提 供中小企业融资。
工作经历
陈育宠 (Bobby CHIN YC) 吴友仁 (GOH Yew Lin)
自2014年6月起 自2005年8月起 2002年5月起任执行董事; 2004年1月起任首席执行长 自2010年1月起 自2014年6月起 自2006年10月起
公司现任执行董事兼CEO由现 任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妻子何晶女 士担任。公司董事会目前共由13名 董事组成,4名为政府公务员,另外 9名为企业界人士,其中大部分是非 执行董事,都是来自独立私营企业 的商界领袖。
的控股地位。国家以股东身份行使国有资产的所有权,通
过任免董事长、董事以及同企业签订计划合同等方式来主 导企业发展方向。
公司治理案例分析-万科的公司治理溢价:好的公司治理带来的投资收益
【案例1-20】万科的公司治理溢价:好的公司治理带来的投资收益万科在2005年一年间,成功地化解了地产业宏观调控、股权分置改革等政策风险或不确定性,被评为2005最佳公司治理。
万科非流通股股东的持股比例,能拿得出手的送股比例仅仅是10送0.3,而在现有的市场环境下,选择权证的结果可谓是皆大欢喜。
从这一个侧面,就可以看出万科管理层在公司治理上的功力。
因此,不难理解为什么机构投资者、券商研究机构以及普通投资者对万科公司治理的赞同。
公司治理决定企业成败公司治理结构的健康完善,是一个公司长期发展的前提,事关企业成败。
一个好的治理结构,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保证投资者(股东)的投资回报,即协调股东与企业的利益关系。
二是企业内各利益集团的关系协调。
这包括对经理层与其他员工的激励,以及对高层管理者的制约。
公司治理结构所包含的企业组织方式、控制机制和利益分配的所有法律、机构、制度和文化的安排等各个方面,很多上市公司如科龙、三九、蓝田等,都因为公司治理出现问题,不仅给公司运营带来重大影响,也直接导致了投资者的“用脚投票”。
而好的公司治理,则往往可以给投资者带来丰厚的回报。
在这些方面,万科走在了前面。
万科的公司治理,不仅体现在透明的管理制度,不仅体现在万科住户满意度,也不仅体现在万科持续的增长速度上,仅从万科前台工作人员真心的微笑和细致人微的服务这种细节上就可见一斑。
100倍价值增长的信用底线针对这次股权分置改革的“双赢”结果,万科公司认为,万科文化的核心是尊重人,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尊重投资者。
万科的做事原则是规范、透明,同时还要公平,这是对理解万科对待投资者态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注解。
投资者的认可不仅是对过去业绩的肯定,更重要的是它代表了对万科未来投资价值的信心。
资本市场与上市公司发展是一个互动的、长期的过程,对干万科这样立志于成为百年老店的企业而言,投资者的长期信任是决胜未来的依托。
万科用了十多年的时间,在公司内部建立起一种以信用为底线的公司治理制度。
公司治理绿龙公司案例
公司治理绿龙公司案例公司治理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它关系到一家公司的长远发展和运营方式。
在过去的几年里,绿龙公司案例成为了公司治理领域的一个典型案例。
通过深入研究绿龙公司案例,我们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以及在实践中的一些挑战和解决方法。
1. 公司治理的定义和目标公司治理是指建立一套管理制度和规则,以保证公司在各方面的稳定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公司治理的目标包括维护股东权益、保护利益相关者利益、提高公司效率和规范决策程序。
绿龙公司案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案例,用以深入理解公司治理的价值和意义。
2. 绿龙公司案例背景绿龙公司是一家中国大型制药公司,在过去几年里快速发展,市值一度超过百亿。
然而,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和业务范围的增加,绿龙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暴露出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高层管理层的权力过大,决策不透明,董事会监督不力等。
3. 指定主题:公司治理问题的根源对于绿龙公司案例中的公司治理问题,我们需要深入探究其根源。
高层管理层权力过大可能导致权力滥用和决策不当。
董事会监督不力导致缺乏有效的内部监控和反馈机制。
另外,股权结构不合理也可能影响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决策能力。
4. 公司治理问题的解决方法为了解决公司治理问题,绿龙公司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加强高层管理层的监管,建立权力制衡机制。
改善董事会的监督作用,增强独立董事的影响力。
调整股权结构以提高董事会的独立性和决策能力也是解决公司治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5. 绿龙公司案例的启示通过研究绿龙公司案例,我们可以得出一些关于公司治理的启示。
公司治理是保障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是绿龙公司成功转型的关键。
公司应该积极主动地解决公司治理问题,以确保公司的长期发展。
在总结文章时,我们可以回顾绿龙公司案例的重要性和启示。
绿龙公司案例告诉我们,公司治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需要健全的制度和有效的监督机制。
只有在这种机制的基础上,才能保证公司各方面的稳定运营和可持续发展。
公司治理国美案例分析
公司治理国美案例分析国美作为中国家电零售业的代表性企业,在其发展过程中,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公司治理问题。
本文将对国美公司治理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一、国美公司治理问题1、股权激励方案不当股权激励是提高员工工作动力和凝聚力的一种手段。
然而,国美在推行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
首先,国美推行股权激励的部门只有主营业务团队,对其他重要部门和核心员工没有实施股权激励,导致了员工较大的财富差距和心理落差。
其次,国美采用的是“二元激励”方案,即员工只有达到一定的考核分数才能获得期权,这种方案容易造成员工互相攀比,掺杂着恶意竞争的成分,并不利于员工的工作效率和企业发展。
2、公司股票质押危机2008年,国美股票遭遇大规模抛售,致使掌握国美控制权的黄光裕先生被强行收押,国美一度陷入股权纠纷和公司经营的低谷。
股票质押往往被视为一种低成本的融资方式,但其风险性高且难以控制,很容易触发金融风险。
因此,企业在股票质押时应当审慎把握抵押物的价值,避免止损出现,同时加强风险管理,定期进行风险评估,以保证企业正常经营。
3、治理结构不稳定国美的治理结构不稳定,领导层频繁更迭,缺乏统一的决策体系。
在2009年,国美发生了一次股东大会的权力争夺战,导致企业的股权和管理结构发生大的变化。
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资源和资产很难得到合理配置和管理,也很难制定长期发展计划和实施战略性转型。
二、解决方案针对国美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问题,应实行全员制股权激励方案,使得所有的员工都能够获得相应的股份,同时制定激励标准公平公正,让股权激励成为一项普惠措施,帮助企业稳固员工基础,提升工作积极性。
2、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一是加强董事会的角色,规范决策程序,防止现实控制人单方面作出损害公司和股东利益的决策。
二是构建长期稳定的监事会和股东会,规范对公司治理活动的监管和决策权力的分配,保障各方利益。
三是深化内部治理与信息披露的标准及规程,并加强外部的合规及风控监管,强化企业社会责任,提高社会认知度和形象。
金融行业的金融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金融行业的金融公司治理案例分析一、引言金融行业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之一,对于金融公司治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效的金融公司治理有助于提高公司管理层的专业性和透明度,确保金融机构的稳定运营。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金融行业的金融公司治理案例,探讨其中的成功经验和启示。
二、案例背景本案例选取了国内一家知名的银行,该银行在过去的数年中经历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变革。
在面临经营困境和声誉受损的境地时,该银行通过引入一批优秀的高层管理者和改革金融公司治理结构,成功实现了企业的转型和发展。
三、治理结构改革为了改善公司治理,该银行首先进行了治理结构的调整。
主要措施包括:1. 董事会改革:增加独立非执行董事的比例,确保董事会独立性和决策的公正性。
2. 高级管理团队的整合:引入了拥有丰富国际金融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提升公司管理水平。
3. 内外部监控机制的加强:建立独立的国际审计委员会和风险管理委员会,有效监控公司的运营和决策过程。
四、信息披露和透明度该银行在治理结构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信息披露和透明度水平。
具体措施包括:1. 定期发布年度和季度财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重要财务指标,向社会公众公开公司经营状况。
2. 建立投资者关系部门,积极与投资者沟通和交流,并及时回应投资者的关切和问题。
3. 加强对公司内部信息管理的监督,建立保密和信息分享机制,防止内幕交易和信息泄露。
五、风险管理和合规性金融行业的风险管理和合规性对于公司治理至关重要。
该银行在风险管理和合规性方面的改进措施包括:1. 建立全面的风险管理制度,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各类风险的评估和控制。
2. 进行合规性培训和教育,确保公司员工了解并遵守法律法规和行业规范。
3. 强化内部审计和合规性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违规和风险隐患。
六、建立良好的企业文化良好的企业文化是有效金融公司治理的基石。
该银行通过以下措施建立了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1. 倡导诚信、透明和公正的价值观,在公司内部树立了良好的道德风尚。
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公司治理案例分析公司治理是指组织内部的权力分配、监督和决策等方式和机制。
一个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可以保障公司的长期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以华为公司为例,分析其公司治理的情况。
华为公司成立于1987年,是中国领先的信息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
华为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有着明确的目标和架构。
首先,华为公司实行董事会负责制,董事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制定公司战略、监督管理层和决策重大事项等。
董事会由公司的创始人任正非担任董事长,其他高管和外部独立董事组成。
华为公司还设立了监事会,负责监督董事会和管理层的行为。
这两个机构共同构成了华为公司的双重治理结构,以保证公司各方的利益得到平衡。
华为公司实行的公司治理原则包括,透明和及时披露公司信息、保护股东权益、明确的权力和责任分配、有限责任制、独立董事的设置等。
华为公司董事会不仅有公司内部高管,还有来自全球的独立董事,充分保证了公司决策的公正性和专业性。
华为公司还非常注重公司治理的持续改进和创新。
公司建立了内部诚信与合规体系,确保员工和公司行为遵循道德和法律规范。
公司还注重对高管的选拔和培养,建立了完备的绩效评估和激励制度。
此外,华为公司还建立了员工持股计划,让员工参与公司治理和分享公司业绩的增长。
华为公司的良好公司治理得到了国内外业界的肯定。
公司连续多年入选道琼斯可持续发展指数、指数和财富全球500强,并获得了来自全球各地的多个公司治理奖项。
然而,尽管华为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公司治理结构中独立董事的比例相对较低,可能导致董事会的独立性和监督功能不够充分。
其次,华为公司是一家家族企业,公司控制权主要集中在创始人身上,这可能导致公司决策集中化和权力滥用的风险。
另外,华为公司在海外市场的业务存在一定的政治和法律风险,公司需要加强对这些风险的管控和应对能力。
综上所述,华为公司在公司治理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秉持着透明、公正和规范的原则来运营公司,实行双重治理结构和一系列的制度机制,以保障公司长期稳定发展。
公司治理法律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A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公司成立之初,由张三、李四、王五三人共同出资设立,各自持有公司33.33%的股份。
张三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四担任副总经理,王五担任财务总监。
公司运营初期,业务发展迅速,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公司陷入困境,盈利能力大幅下降。
2010年,公司为拓宽融资渠道,引入了新股东赵六,赵六以现金出资3000万元,持有公司20%的股份,成为公司第二大股东。
随后,公司进行了股权结构调整,张三、李四、王五三人将各自持有的股份稀释至25%,赵六持股20%,另有35%的股份由公司管理层和员工持有。
随着公司业务的进一步发展,股东之间的矛盾逐渐显现。
张三、李四、王五三人对公司发展方向和决策存在分歧,与赵六之间的合作关系也日益紧张。
2013年,张三、李四、王五三人联名向赵六提出股权转让请求,要求其收购三人持有的股份,但赵六拒绝。
随后,双方矛盾激化,导致公司治理陷入僵局。
二、案件争议焦点本案的争议焦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张三、李四、王五三人是否有权要求赵六收购其持有的股份?2. 股东之间的矛盾是否导致公司治理陷入僵局?3. 如何解决公司治理僵局,维护公司及股东的合法权益?三、案件分析1. 关于张三、李四、王五三人是否有权要求赵六收购其持有的股份根据《公司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股东之间可以相互转让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权。
股东向股东以外的人转让股权,应当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
股东应就其股权转让事项书面通知其他股东征求同意,其他股东自接到书面通知之日起满三十日未答复的,视为同意转让。
其他股东半数以上不同意转让的,不同意的股东应当购买该转让的股权;不购买的,视为同意转让。
在本案中,张三、李四、王五三人作为公司股东,有权将其持有的股份转让给赵六。
然而,赵六作为新股东,其加入公司时并未承诺收购张三、李四、王五三人的股份。
因此,张三、李四、王五三人要求赵六收购其持有的股份,缺乏法律依据。
公司治理问题的案例分析(doc 20页)
高科技企业法律所有权与价值驱动因素控制权别离及公司治理问题——W公司案例分析2002-06-13国研网本文通过风险投资商投资W公司过程中发生一系列事件的描述,揭示了成长阶段的高科技企业普遍存在的公司治理问题的独特成因——企业法律所有权与价值驱动因素控制权别离。
与传统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别离不同的是,人力资本及其控制的无形资产对高科技企业价值的奉献相对于有形资产的重要性大大提高,而高科技企业的人力资本与增长时机和价值驱动资源高度粘合,但这些资源并不能由法律上的所有者控制。
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兴盛,越来越多的资本关注高科技公司。
从普通投资者到专业风险投资商纷纷介入高科技企业,希望分享高科技带来的巨大资本增值收益。
但由于这些企业大多是从民营小公司成长而来,在业务快速开展的同时没有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公司治理结构,总经理或某些关键个人的影响力远超过公司规章制度。
当外部投资者开始进入时,会发现很难对企业管理人员实施有效的监视,使投资商进入企业后面临巨大的公司治理方面的潜在风险。
一、W公司案例1.W公司W公司是一家从事软件开发和应用的中外合资民营企业,拥有自主开发的软件。
公司成立于1995年,注册资本金120万美元,目前资产总额超过1800万元。
W公司的中外两家股东均为王力所有。
因此,王力为W公司的最终实际投资人和所有者。
随着W公司经营规模扩大,王力希望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进而上市融资,使W公司开展壮大。
2.风险投资方F公司是国内专业风险投资公司,主要投资于IT、生物医药、通讯等高科技行业。
基金M是境外一家上市基金,主要投资于大中华地区(包括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的IT、生物医药、通讯等高科技工程。
基金M与F公司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F公司负责基金 M在中国投资工程的运作托管,基金M如此负责工程的海外上市工作。
3.工程初步介入F公司接到W公司的工程后,对其所在的行业和竞争对手进展了系统调查。
调查显示:W公司的软件产品科技含量高,专业化强,有一定的进入壁垒。
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公司治理案例分析【篇一:公司治理案例分析】公司治理结构案例分析摘要:公司治理结构的好坏对一个公司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好的公司治理结构能够为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提供动力和保障。
本文对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行了深入分析,发现了该公司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改善措施。
关键词:公司治理结构四川新希望案例分析本文选取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公司为样本,进行了公司治理结构的案例分析。
该公司是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1998 年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正式上市交易。
公司是民营上市公司,曾被评选为中国最有潜力的上市公司50 (一)股权结构分析截止2009 年12 月31 日,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册股东总数为71278 户,其中董事、监事及高管人员股东为6 户,持有公司股份697632 股。
该公司的总股本为 756701,400 股,其中有限售条件股份346300344 股,占总股本的 45.77%;无限售条件股份(人民币普通股)410401056 本的54,.23%。
有限售条件股份中,境内非国有法人持有345777120股,占有限售条件股份的45.7%,高管持有523,224 股,占有限售条件股份的0.07%。
截止2009 年12 月31 日四川新希望农业有限公司与实际控制人之间的产权和控制关系如(图1)所示。
按照《公司法》和《证券法》的规定,四川新希望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已建立的治理结构如(图2)所示,具体分析包括:股东大会: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通过董事会对公司进行管理和监督;董事会:董事会是公司的常设决策机构,向股东大会负责,共名董事,其中独立董事3名。
公司董事会还设立了战略委员会、审计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等四个专门委员会,并制订了各个委员会的工作规则,各委员会职责明确,整体运作情况良好;独立董事,对公司重大生产经营决策、对外投资、高管人员的提名及其薪酬与考核、内部审计等方面起到了监督咨询作用,以保证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和公正性;监事会:公司的监督机构,共设三名监事,由二名股东代表和一名职工代表共同担任,对公司财务和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监督。
真功夫案例分析分解【优质PPT】
2021/10/10
6
2021/10/10
7
内乱始末
导火索:2006年9月,蔡达标夫妇感情破裂,双方协 议离婚。潘敏峰将自己在真功夫25%的股权让渡给了 蔡达标,以换取子女的抚养权。自此,蔡达标获得与 潘宇海对等的股权比例。此后蔡达标宣称上市计划
2021/10/10
8
2007年开始,蔡达标在企业 内部开始实施“去家族化”改 革,推行标准化管理,并从肯德 基、麦当劳等引进一批空降高 管,比如CFO洪人刚、CMO张帆等。 此举使得周明、易伟正等真 功夫早期的创业元老先后离去, 这又进一步削弱了潘宇海 在公司内部的势力。
2021/10/10
20
3.公司章程不合法
《中外合资真功夫餐饮管理公司章程》中规定,其一“除非 各方另有书面协议,否则董事长应由甲方(蔡达标)任命”; 其二“当董事长不能履行其职责时,董事长应授权副董事长 或者另一位董事代表合营公司”。
这两项规定违反了《中外合资企业法》关于“董事长和副 董事长由合营各方协商确定或由董事会选举产生”的规定, 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法人登记管理条例施行细则》规定 “外商投资企业变更法定代表人,应经董事会决议半数通过, 合营各方同样不可单方直接任命”。因此真功夫章程中关于 董事长任命和变更是违反了国家法律的规定,应当由各股东 协商重新制定。
据相关网络投票调查显示,截至3月24日,有35.3%的网民 表示自己将不会再购买真功夫的食品。66.4%的网民认为, 两大股东内讧将使得真功夫“迅速走向下坡路”和“可能 倒闭”,只有20.8%的网民认为“对公司影响不大”。
广东省餐饮服务行业协会一位人士认为,本土连锁不断在 供应和管理上暴露问题,难免会打击消费者对这些品牌的 信心。
神华集团公司治理结构案例分析
建成投产 5 处矿井及配套工程 已形成年生产能力 2000 吨以上 建成矿区一
二期电厂 装机容量 22.4 万千瓦 建成并交付 172 公里的包神铁路和 270 公里
的神朔铁路 1998 年以来 神华集团公司根据煤炭市场形势 确定了 减缓煤
矿建设进度 加快路港建设速度 停止非生产性项目建设 的结构调整方针 进
应该看到 神华集团在落实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 贯彻落实 国有大中 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 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努力 目前 公司正在着手研究下一步的管理体制整改方案 进一步理顺和规范母公司对子公 司的产权关系 对不规范的子公司尽快进行公司制改制 健全股东会 董事会 监事会机构 明确各自职能 在制度建设方面 神华公司正在积极制定集团公司 派出董事长 董事 监事的任职资格 提名程序 述职 汇报 考核 培训 罢 免等项制度 加大对管理人员的监督和考察 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公司 制定相应 的考核体系 三 关于改善国有独资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考 神华集团公司与其他所有国有独资公司一样 在治理结构上存在着明显的缺陷 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因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关系界定不清而导致的内部人控制问题 党的十五大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进 一步明确了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是法人治理结构 由此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开始 从寄希望于一个好班子 一个全才领导企业的时代 转向了以健全法人治理结构 为内容的制度创新时代
2
船队等 需要地方政府的协调配合 由内蒙古 陕西 山西 河北四省区有关部 门的代表暂任公司董事 神华集团公司现任董事会组成如下
董事长 叶青 副董事长 罗云光 张长发 雷景良 1999 年 6 月人事部任命 委派董事 崔增福 已退休 乌日途 原内蒙古自治区计委主任 已退休 黄塞蒙 陕西省计委 张天才 山西省计委副主任 魏振宗 河北省计委副主任 可见 神华集团董事会绝大部分由外部董事组成 董事长叶青自 1995 年至 1999 年兼任神华集团的总经理 2000 年以后不再兼任 值得注意的是 现有经营 班子成员 总经理 副总经理 均不是董事会成员 这种情况在公司董事会中是 及其少见的 根据神华集团 公司章程 公司董事会行使股东会的部分职权 依法决定 除公司合并 分立 解散 增减资本和发行公司债券之外的公司重大事项 主要 职权包括 审定公司中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 决定公司经营计划和投资 融资方 案 制定公司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和决算方案 制定公司的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 亏损方案 拟定公司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的方案 制定分公司 子公司设置方案 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 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 按照有关法规和上级 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聘任或解聘公司总经理 根据总经理的提名聘任或解聘副 总经理 三总师 财务负责人 决定其报酬事项 据了解 神华集团公司董事会平均每年开一次会议 并没有聘任专职董事会 秘书 在大多数情况下 公司的最高决策由领导班子联系会议决定 即董事会 党组和经营班子共同决定 3.监事会 神华集团公司属国有重点大型企业 其监事会由国务院派出 代表国家对国 有重点大型企业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状况实施监督 根据 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 2000 年 2 月 国务院派出的监事会有以 下四项职责 1 检查企业贯彻执行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和规章制度的情况 2 以财务监督为核心 根据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和财政部的有关规定 对企业的财 务活动及企业负责人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 确保国有资产及其权益不受侵犯 检查企业财务 查阅企业的财务会计资料及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有关的其他资料 验证企业财务会计报告的真实性 合法性 3 检查企业的经营效益 利润分配 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资产运营情况 4 检查企业负责人的经营行为 并对其经 营管理业绩进行评价 提出奖惩 任免建议 神华集团公司 外派 监事会于 1999 年成立 现有三名成员 两年来 监 事会成员忠于职守 在其职权范围内 对公司的财务 资产状况 主要经营活动 和企业管理人员的经营行为进行了积极的调查和监督工作 并及时出据了检查报 告 对企业的财务和经营管理情况进行了切实的评价 在客观上对神华集团公司 的经营活动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 4 神华集团母子公司管理体制的改革 神华集团公司比较重视集团内部的管理体制改革的工作 自该公司成立以来
中国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黄光裕帝国的倒下
2008年11月25日
国美电器首席执行官陈晓在晚上主持国美全国紧急视 频会议,暂时缓解了正在国美蔓延的慌乱。
国美留守内阁统一了对供货商以及普通员工的安抚策 略,并根据会议内容将制定《致国美全体同仁书》, 即日下发至遍布全国的1300多家门店
黄光裕帝国的倒下
紧急会议的第二天 国美迅速展开自我救赎:
黄光裕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五:半步说:
人与人之间是差不多的,差一步而已,有时是半步
黄光裕经典语录
经典语录六:六字真言: 黄光裕说: “我成功的秘诀是六个字:敢想、敢干、坚持。 敢想就是:
要树立目标,有理想,有广阔的视野和远见 一个人站不高就看不远 如果没有远大的理想,一生是很难成就大事的
一次就“如同被扒了一层皮”
黄光裕帝国的倒下
现在无疑是国美的老对手苏宁提升市场话语权的 绝佳机会:
黄光裕一事曝光当天,苏宁即连夜在其总部南京召开 全国视频会议商讨黄光裕拘查的影响和对策。
黄光裕帝国的倒下
进一步看: 到2010年5月
国美需进行46亿元可转债的赎回 其年利润只有20亿元左右,资金压力可想而知 苏宁截止到2008年6月30日持有现金125亿元,是国美
的4倍,并非没有可能在必要时刻接盘国美
黄光裕财富
最近2004~2008的5年里,他当了三次首富:
在“胡润百富榜”10年的历史中,除了黄光裕之外, 只有荣智健家族曾三次当首富
2008年10月7日,《2008胡润百富榜》在上海揭晓, 39岁的黄光裕以财富430亿元,第三次当上中国首富
在此以前:他曾在
读博士是为啥呢?
是为了能去打工 归根结底是要去打工
黄光裕经典语录
黄光裕其它经典语录: 1、巨大的现金就在我这儿,谁也说不清它是谁
穗宁股份公司治理案例分析题及答案
穗宁股份公司治理案例分析题及答案题目: 穗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决定在2006年2月20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
董事长发出《关于召开2006年临时股东大会会议的通知》, 通知如下:兹定于2006年2月20日召开临时股东大会会议,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1)凡是持股量在30万股(含30万股)的股东可以径自参加股东大会会议, 凡是持股量在10万股以上(含10万股)、30万股以下的股东可以按照本通知所列会议议程填写表决票, 于2月20日前寄送本公司董事会。
(2)会议议程:讨论解决公司经营方向的转型问题;补选董事一人。
(3)会议地点:某市某宾馆会议室。
(4)附件:关于公司所遇经营困难以及经营转型方向的报告:董事候选人简介;表决票一张。
2006年2月20日, 120 名股东出席了临时股东大会, 经过认真讨论。
公司的经营所遇困难无法解决, 经大会表决, 90名股东同意解散公司。
董事长王某认为, 赞成决议者超过出席人数的2/3, 决议有效。
会后, 小股东李某认为公司仅让其以通讯方式投票, 以董事会侵害股东的合法权益为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问题:(1)该股东大会的召开有哪些违法之处?(2)作为小股东的李某, 其哪些权益受到了损害?(1)答: 1.通知发出时间违反公司法。
根据公司法规定, 召开股东大会, 应于会议召开30日以前通知各股东。
2.通知中未将审议的四个事项列出。
根据公司法规定, 召开股东大会, 应将审议事项通知各股东。
3.通知中一、二项均违反公司法, 剥夺了部分股东表决权。
根据是, 违反股东平等原则, 即公司法关于“股东出席大会, 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决权”的规定。
4.通知的第三项, 强行股东选择通讯表决形式, 剥夺了股东的质询权。
根据是, 违反了公司法关于股东“对公司经营提出建议或者质询”的规定。
(2)答: 表决权和知情权。
公司治理案例分析1-2
2006404030 丁纲意 2006404031 邱达超 2006404032 陈明春公司治理案例分析一:安然事件对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的几点启示安然事件使我们看到,不论多么有实力的公司,一旦缺乏有效的治理机制,最终将葬送企业的发展前程,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安然公司破产并非偶然,其公司治理外部和内部机制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暴露出美国在公司制度建设,注册会计师的监管模式以及会计准则制订效率和模式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
一、安然事件暴露出美国公司治理中的缺陷公司造假不仅危害投资者利益,还严重是投资者信心。
安然事件反映的问题有制度方面因素,但更多的是执行方面因素,暴露了美国公司治理缺陷为:1. 独立董事不“独立”、不“懂事”。
美国的公司治理秉承的是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这一基本模式,实行单一董事制,把执行经营职能的董事和执行监督职能的董事组合在一个董事会中,不设监事会。
为了防止股东大会成了“鼓掌大会”,美国十分注重独立董事制,并要求独立董事主导提名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的工作。
然而安然事件却表明,独立董事行同虚设! 安然公司17 名董事会成员中,有15 名为独立董事,并且都是社会各界的知名人物,就是这些德高望众的人,要么正与安然进行交易,要么供职于安然支持的非赢利性机构,对安然的种种劣迹孰视无睹,根本没有为安然公司的股东把好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关。
2. 股票期权计划并不完美。
股票期权指公司根据股票期权计划的规定,授予其高层管理人员在某一规定的期限内,按约定的价格购买本企业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
实施股票期权计划可将公司经理人员的个人利益同公司股东的长远利益紧密联系起来,鼓励经理人员更多地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而不是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短期财务指标上,从而有助于克服以基本工资和年度奖金为主的传统薪酬制度下经理人员的行为短期化倾向,使经理人员从公司股东的长远利益出发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最终使公司经营效率和利润获得大幅度提高。
公司治理结构案例分析
失败的公司治理结构实践
由于治理结构混乱、权力集中或缺乏独立监督,该 公司陷入了严重的管理危机和声誉破坏。
案例一:成功的公司治理结构实践
明确的角色分工
公司明确划分了董事、高管和 监事等角色的职责,确保权力 和责任的平衡。
独立董事制度
设立了一定比例的独立董事, 提高了决策的独立性和监督的 有效性。
信息披露和透明度
公司治理结构案例分析
公司治理结构对于企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本演示将讨论公司治理结构的 定义、重要性以及公司治理结构的定义
公司治理结构是指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的架构,包括组织结构、决策流程和 权力分配等方面。合理的治理结构有助于提高企业决策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
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启示和总结
灵活性和适应性
治理结构需要根据企业的特点和发展阶段进行 灵活调整和优化。
培养独立思考
提倡企业内部和外部的独立思考,促进决策的 理性和公正。
监督和问责
建立有效的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明确责任和 问责制度。
持续学习和改进
公司治理结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和改进 以适应新的挑战和变革。
及时披露企业信息,提高股东 和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信任和 支持。
案例二:失败的公司治理结构实践
1
权力集中
公司核心权力长期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导致了决策不公开、高风险和低效率。
2
缺乏独立监督
缺乏独立董事或监督机构,导致企业决策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衡。
3
违反法律和道德
公司领导人和管理层存在违法、违规和腐败行为,严重损害了公司声誉。
3 法律和监管要求
4 股东结构
各国的法律和监管机构对公司治理的要求各 不相同,这也会影响到公司治理结构的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商管理案例分析 小组成员:覃龙峡王珂崔文昌乐文静刘红运孙秉宇柯常加 黄大家指导教师: 黄昌富专业名称:工商管理2011年9月11日目录一、..................................................... 公司治理理论概述............................................. 1.1、定义..............................................2、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 (1)3、公司治理新内涵 (2)4、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征 (3)二、..................................................... 公司治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4.1、股权结构不合理 .................................... 4.2、董事会和监事会权责不清或不对称 (5)3、国有企业自身的劣根性 (5)三、............................................................................................... 公司改善治理的途径方式分析.. (6)1、构建合理的股权结构 (6)2、明晰权责关系 ...................................... 6.3、上市公司改善治理的一般路径 (7)四、公司治理的发展趋势................................. 7.1、多样化理论与趋同论 (7)2、影响公司治理模式演进与趋同的因素 (8)3、当前公司治理的新趋势 (9)五、心得体会............................................ a.工商案例分析报告第一章一、公司治理理论概述1.1 1、定义公司治理理论是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司治理理论认为,“公司治理以现代公司为主要对象,以监督与激励为核心内容”:“公司治理不仅仅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中对经营者的监督与制衡作用,也强调如何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来保证公司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从而维护公司多方面利害相关者的利益”。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 ,又译为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
狭义上,公司治理主要是指公司的股东,董事及经理层之间的关系。
广义上,公司治理还包括公司与利益相关者(如员工、客户、供应商、债权人、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及有关法律、法规等。
公司治理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也是一个很新的概念。
90年代以来,公司治理在发达国家成为一个引起人们持续关注的政策问题。
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公司治理改革成为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热门话题和首要任务。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投资者要求各国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形成了一个公司治理运动的浪潮。
1.2 2、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自1932年美国学者贝利和米恩斯提出公司治理结构的概念以来,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公司治理理论进行了研究,其中具代表性的是超产权理论、两权分离理论、委托代理理论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它们构成了公司治理结构的主要理论基础。
1.1.12.1超产权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产权改革、利润激励只有在市场竞争的前提下才能发挥作其刺激经营者增加努力和投入的作用。
要使企业完善自身治理机制,基本动力是引入竞争,变动产权只是改变机制的一种手段。
该理论的基本观点有:产权改革并不能保证公司治理结构就一定变得有效率,竞争才是保障治理结构改善的根本条件;对经营者的利润激励与企业绩效的提高并不总是正相关,只有在市场竞争的前提下才是如此。
1.1.22.2两权分离理论两权分离理论即公司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理论,它是随着股份公司的产生而产生的。
现代公司已经发生了“所有与控制的分离”,公司实际已由职业经理组成的“控制者集团”所控制。
股权分散的加剧和管理的专业化,使得拥有专门管理知识并垄断了专门经营信息的经理实际上掌握了对企业的控制权,导致“两权分离”。
1.1.32.3委托代理理论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所带来的最直接问题,是作为失去控制权的所有者如何监督制约拥有控制权的经营者,以实现所有者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去进行经营决策,而不是滥用经营决策权,这同时也是委托代理理论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委托代理理论的基本思想是:公司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即委托代理理论中所指的委托人,经营者是代理人。
代理人是自利的经济人,具有不同于公司所有者的利益诉求,具有机会主义的行为倾向。
所以,公司治理结的中心问题就是解决代理风险问题,即如何使代理人履行忠实义务,具体地说,就是如何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督促经营者为所有者(股东)的利益最大化服务。
1.1.42.4利益相关者理论利益相关者是近几年出现的有关公司治理新内涵的新概念,广义上指凡是与公司产生利益关系,与公司发生双向影响的自然人或者法人机构,都是公司的利益相关者。
如股东、债权人、员工、顾客、供应商、零售商、社区及政府等个人和团体。
该理论认为,公司的目的不能局限于股东利润最大化,而应同时考虑其他利益相关者,包括员工、债权人、供应商、用户、所在社区及经营者的利益,企业各种利益相关者利益的共同最大化才应当是现代公司的经营目标,也才能充分体现公司作为一个经济组织存在的价值。
因此,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应当能够向这些利益相关者提供与其利益关联程度相匹配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1.3 3、公司治理新内涵近年来,围绕着公司治理目标、公司治理结构安排以及公司治理机制改革等一系列课题,法学家和经济学家提出了单边和多边治理理论,而且多边治理理论已经逐步占据了学术主流地位。
1.1.5 3.1以股东所有权理论为基础的单边治理理论公司作为一个法人团体,必须具备人和物两个基本的要素。
单边治理理论定义公司时,将公司理解为一个由物质资本所有者组成的联合体,公司的权力只能在所有者之间分配。
因此,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所要解决的问题是股东通过何种制度设计使经营者在自己的利益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其实质是所有权对经营权的约束与监督问题。
单边治理理论包括以下一些基本内容:股东所有权论。
即作为公司所有者的股东才享有公司权力,他们对公司的财产不仅享有“剩余索取权”,而且还对公司的经营享有最高的直接控制权。
为了体现这种股东至上主义,股东大会被认为是最高权力机关。
信托关系论。
即董事会与股东大会之间被认为是一种信托关系,董事会对股东负信托义务,负责托管股东的财产并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监督,以维护股东的利益。
委托代理关系论。
即董事会与高层管理层之间被认为是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其中, 董事会负责聘任或者解聘高级管理人员;而高级管理人员作为董事会的代理人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从事经营活动并受董事会的监督。
我们认为,单边治理理论在以下几个方面存在着瑕疵:虽然股东是公司剩余索取者并由此而承担公司生产经营风险,但是公司往往是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只承担一部分而不是全部风险;股东虽然持有公司的股票,但大型公司的股权是相当分散的,每个股东只持有公司总体股份的很少份额。
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监督收益与监督成本不对称,股东很难有效监督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委托人模式所主张的若干公司治理机制虽然有利于股东,但对于其他利益相关者是不利,甚至是有害。
1.1.6 3.2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基础的多边治理理论支持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学者认为,组织一一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所有者为了各自的目的联合起来而组成的一种具有法人资格的契约联合体。
尽管这些学者对公司利益相关者的具体范围尚存分歧,但也已经达成了一定范围内的共识,即公司不仅仅是一个由资本所有者组成的联合体,更重要的是它在本质上是为物质资本所有者、人力资本所有者等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契约关系充当联接点。
在这一理论背景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被定义为股东、债权人、职工等利益相关者之间有关公司经营与权利的配置机制。
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公司成为这种理论对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改革的核心思想。
与利益相关者理论相联系的是受托人理论。
该理论认为大型公司是社会机构而不仅仅是私人契约的产物,董事会应被视为公司有形和无形资产的受托人,职责是确保在其控制经营下的公司资产的保值增值,并使资产收益在不同的利益相关者之间得到相对公平的分配。
受托人不仅应考虑现有股东的利益,而且应考虑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在利益相关者理论指导下,公司治理问题将可以更广泛地理解为一种法律、文化和制度性安排的有机整合。
这一整合决定了公司行为的范围,控制权的归属,控制权行使的方式和程序,风险承担与收益分配的机制等等。
1.4 4、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征(1)动态性。
动态性特征是指公司治理结构应随着公司发展战略、外部监管要求等客观因素的变化而进行调整,这样的调整不具有周期性特点,往往是动态随机的。
(2)契约性。
公司治理结构的契约性特征是指公司各利益相关者通过签订契约来明确各自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但是由于在现实经营活动中公司各利益相关者的行为具有一定的不可预测性和随机性,因此这些契约不可能周延各利益相关者的所有行为,而只能是一种关系契约。
这里关系契约是指契约只对总目标、总原则、遇到问题时的决策规则、决策权的配置以及争议解决方式等方面作出约定,一般不规定具体的细节性内容,因此大大降低了缔约成本。
另外一个层面,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是以公司章程等公司治理文件为依据的,章程在本质上就可以理解为一种关系契约,它以文件的形式,明确规范公司各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3)依法合规性。
公司治理结构的依法合规性特征是指公司治理结构的建立是以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的。
公司各利益相关者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均由有关法律法规加以明确,以保护其利益不受侵损。
公司治理结构完善与否,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国家法律法规对于公司治理监管规定的完备性。
(4)强制约性。
公司治理结构强调公司股东、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之间的权利、责任和义务配置及相互制衡。
在公司治理中,股东将自己的资产交由公司董事会托管,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高级管理人员由董事会聘任,组成对董事会负责的执行机构,在董事会的授权范围内行使经营权;监事会负责对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进行监督。
不仅在公司内部有制约,在公司外部还有外部审计、行业监管等制约措施。
所以,公司治理结构的强制约性是公司治理的主要特征之一。
(5)利润导向性。
公司治理结构的利润导向性特征是指公司的本质是进行利润创造,评价公司治理结构的一个最重要标准是看它能否有效促进公司的利润创造。
完善的公司治理结构旨在保证公司经营决策的科学高效,例如公司应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公司营销策略和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