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民族团结 第一课 第二课

合集下载

二年级民族团结教案

二年级民族团结教案

二年级民族团结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2. 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民族团结活动,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友谊。

二、教学内容:1. 民族团结的定义与意义2. 我国民族团结的现状3. 民族团结的故事与案例4. 如何做到民族团结5. 民族团结活动介绍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让学生理解民族团结的意义,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2. 难点:培养学生尊重、理解、包容不同民族文化的态度。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民族团结的定义、意义、现状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民族团结的故事与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做到民族团结,促进学生思考。

4. 实践活动法:介绍民族团结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

五、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民族团结的定义与意义。

2. 第二课时:分析民族团结的故事与案例。

3. 第三课时:讨论如何做到民族团结。

4. 第四课时:介绍民族团结活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民族团结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民族团结的态度和行为表现。

3. 学生参与民族团结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民族团结资料和案例。

2. 准备民族团结活动的内容和方案。

3. 准备教学课件和辅助教学材料。

八、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民族团结的案例,引发学生对民族团结的思考。

2. 讲解民族团结的定义与意义,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3. 分析民族团结的故事与案例,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团结的内涵。

4. 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做到民族团结,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5. 介绍民族团结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实践,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友谊。

九、课后作业:1. 让学生写一篇关于民族团结的小短文,表达对民族团结的理解和看法。

2. 让学生参加一个民族团结活动,并写下活动的感受和体会。

十、教学反思: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关注如何让学生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并树立民族团结的意识。

民族团结第一课

民族团结第一课

“民族团结第一课”主题班会教案蛤小五2班活动目标:1、知道中国革命的胜利和祖国的兴旺发达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

2、懂得在社会主义中国各民族之间应当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和睦相处。

3、愿意和其他民族的人们友好交往,对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论和行为感到气愤。

活动重点:能做到和不同民族的人们友好相处,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做有损民族团结的事。

活动难点:在与其他民族相处时能自觉尊重其他民族的风俗习惯。

小学生民族团结第一课主题班会活动过程:一、听民族音乐,观察各民族照片。

1.播放民族歌曲联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蒙古族)《新疆好》(维吾尔族)《延边人民热爱毛主席》(朝鲜族)《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汉族)2、请学生猜猜:这些都是哪个民族的歌曲?谁能说说在我国社会主义大家庭中,除汉族外,还有哪些民族?3、出示各民族照片:这是一张怎样的合影?(各民族在一起的合影)师:民族团结一家亲。

不同的民族虽然在服饰、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所不同,但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员,是一家人。

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团结友爱,共同建设着祖国,共同创造了祖国的灿烂文化,才使我们的祖国母亲变得如此强大。

二、加深认识师:民族的团结和睦是祖国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中国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团结互助、共同进步的历史。

1990年9月,江泽民提出了“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互相离不开”。

这个观点高度概括和深刻阐述了中国各民族休戚相关、命运与共的血肉关系,对中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是江泽民同志1990年视察新疆时指出的。

“三个离不开”精辟地概括了我国56个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休戚与共、互助合作的紧密关系,反映了我国民族关系历史构成的客观事实——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

1、讲故事:文成公主进藏。

(1)唐朝皇帝为什么把文成公主嫁到西藏?(2)为了促进藏族与中原的交流和发展,文成公主做了些什么?藏族青年怎么做的?(3)西藏人民为什么要供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师:汉藏是一家。

第一课第二节 我的中国心

第一课第二节  我的中国心

思考问题
• 1、同样这些地,小强祖孙三代生产积极性 和收入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材料中新兖镇某村改革的内容主要是指 哪一领域的改革? 3、对比材料一、二说明我国改革的原因。 4、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三,讨论改革给 我国带来了哪些变化?
改革的原因和意义
• 原因: • 1、社会主义制度不成熟、 不完善,体制存在弊端 • 2、抑制劳动者积极性和创 造性的发挥,经济组织失去 活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 3、改革能为生产力的进一 步发展扫清障碍 • 意义: • 1、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 制度,给我国社会注入了生 机和活力。 2、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 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生产力得到解放,国家经济 得到迅速发展。 3、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 直接动力。
2、歌中提到的老人 邓小平 是谁? 3、这首歌讲了一个 怎样的故事?
关于改革开放的故事
小强三代的故事
材料一:小强爷爷年代:小强的爷爷是兖州区新兖镇×村村民, 改革前,农民干活要服从生产队的安排,地里种什么庄稼要听上级 指令。大家一起劳动,记一样的工分,分同样多的粮食。“上工人 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 。“干多干少一个 样,干与不干一个样” 。这些顺口溜是改革前农村生产劳动和收益 分配状况的真实写照。 材料二:小强爸爸年代:那时候农村开始了改革,实行以家庭 为单位对集体土地进行“承包”,种什么,种多少,怎样种,完全 由农民自己作主。收益分配实行“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 的全是自己的。”改革后全村粮食的总产量由原来的3万多斤猛增到 12万斤。 材料三:小强年代:社会主义制度在不断完善和发展。2005年 12月29日,十届人大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废止农业税条例》 的决定,还实行种粮补贴。从此,在中国延续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 退出了历史舞台,农民交“皇粮”的历史从此结束。小强种了一年 的粮食全部收入了自己的粮仓,小强劳动的积极性更高了。

第一课民族团结

第一课民族团结

2.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措施
①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 产业发展
青 铜 峡 水 电 站
川 藏 公 路
②党和政府抽调大批干部和技术人员支援少数民 族地区的建设
③发展农牧业经济,加大改革的力度
④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教育事业
自治区域: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 设立了5个自治区、30个自治州、120个自 治县。
5个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 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 西藏自治区。
各民族共同繁荣
1.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前后变化
实行前:
我国各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很不 平衡。 实行后:
中央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政策, 少数民族地区得到了迅速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的有关内容又载入《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这样,民族区域自治成为我国 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 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 族自治地方都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中华人 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 分。 ——1954年《中华 人民共和国宪法》
民族区域自治: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 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区域,由当地民 族行使自治权。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第1课 民族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 我国民族的概况
⑴民族构成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全国共有 56个民族,其中少数民族有55个。
⑵民族分布的特点 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 居的格局。
2 民族区域自治的建立
在全国政协一届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国人民 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第一次明确规 定在全国范围内“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

一二年级民族团结教案

一二年级民族团结教案

一二年级民族团结教案主题:民族团结。

时间:2节课(每节课45分钟)。

教材/工具:幼儿园语文教材,唐山市幼儿园德育手册,图片、视频、实物等。

一、教学目标:1. 知道“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2. 了解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传统节日;3. 理解和接受不同民族的文化,增强民族团结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课1. 观看图片或视频,介绍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多民族文化。

2. 介绍中国各民族的名称、分布区域和人口数量。

3. 介绍不同民族的特色文化,如壮族的“三月三”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

4. 谈论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引导幼儿接受多元文化。

第二节课1. 介绍如何欣赏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

2. 通过实物或图片等展示不同民族的服饰、习俗和节日,引导幼儿了解和欣赏他们的文化传统。

3. 引导幼儿欣赏中华传统文化,如中国画、剪纸、茶艺等。

4. 教育幼儿要学会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提高民族意识。

三、教学过程:第一节课1.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中华民族的历史和多民族文化。

2. 教师用地图指出中国各民族的分布区域,并介绍各民族的名称和人口数量。

3. 教师介绍不同民族的特色文化,如壮族的“三月三”节、蒙古族的“那达慕大会”等。

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他们的传统习俗和节日。

4.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鼓励幼儿学习和接受多元文化。

第二节课1. 教师通过实物或图片等展示不同民族的服饰、习俗和节日,引导幼儿了解和欣赏他们的文化传统。

2. 教师引导幼儿欣赏中华传统文化,如中国画、剪纸、茶艺等。

3. 教育幼儿要学会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提高民族意识。

4.教师用唐山市幼儿园德育手册中的教育活动,让学生体会团结、互助、奉献、友爱等集体主义精神。

四、教学效果评估:1. 通过观察幼儿的听讲情况、学习兴趣、参与活动的程度等,考察他们的学习效果。

2. 给幼儿设计一些小游戏,比如说认识民族风俗、传统节日等小测验,让幼儿在游戏中复习和巩固所学知识。

《新疆民族团结篇》共8课教案

《新疆民族团结篇》共8课教案

第一课统一祖国多民族新疆自古属中国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我国民族结构状况,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少数民族的一般特点,我国语言文字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培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我国各民族的概况:我国民族结构状况→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少数民族的一般特点→我国语言文字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完成的。

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完成问题,学生不易理解的,即爱是进行点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个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增强热爱个民族人民的情感二、教学重点:我国各民族的概况三、教学难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个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四、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指导阅读法。

五、教学课时:二课时六、教学过程:七、板书设计一、我国各民族的概况1、我国民族结构状况2、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3、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族人民共同创立的4、各族人民对祖国都做出了贡献八、作业:《测评创新》九、教学反思:第二课中华文化博精深民族文化异纷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对今天的中国和世界产生深刻的影响,新疆民族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传统美德具有生生不息、历久弥新的品质。

2、能力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感受中华文化特别是新疆优秀传统美德对我们产生的深刻影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热爱中华文化的情感,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了解中华美德的基础上,增强对新疆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并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行动。

二、教学重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新疆的民族文化三、教学难点:代代传承的传统美德四、教学方法:和谐教育、师生互动、多媒体演示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设计:(导入新课)活动一:列举学生身边的一些中华文化的现象,直接导入课题:灿烂的中华文化。

活动二:观看2008年奥运宣传片。

提问:片中;有哪些独特的中华文化。

民族团结第一单元第二课

民族团结第一单元第二课
叶城四中
邓英
• 1、肥沃的土地
新疆、宁夏、内蒙古及南方的少数民族地区土 地肥沃,勤劳的少数民族 兄弟姐妹们种植了小麦、水稻、棉花、油料、蔬 菜等农作物,哪里盛产 哈密瓜、芒果、香蕉、荔枝、菠萝、柠檬等各种 民贵水果。特别是南方 少数民族地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种植 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 如:剑麻、甘蔗、橡胶、樟脑、茶叶、咖啡等。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河流纵横,水资 源很丰富。长江、黄河、珠江几条 大河发源地,都在西部少数民族地 区。
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地下宝藏更是储藏丰 富。青海柴达木盆地、新疆塔里木盆地的 石油极其丰富;内蒙古的煤炭、青海的盐 湖盐池、西藏的铜矿、云南和广西的锡、 铅、锌,黑龙江额木尔河流域和新疆阿尔 泰山的黄金等都驰名中外。 少数民族兄弟姐妹们生活的地区,真是美 丽而富饶的地方啊!
你的家乡有哪些农作物和特产? 为什么适宜种植这些农作物和特产?
家乡的特产
民族: 地区: 农作物: 特产: 适宜种植的原因:
• 北方的少数民族居住在辽阔的草原,哪里盛 产牛、羊、马。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 是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新疆得伊犁 马、细毛羊,内蒙古的三河马、三河牛,甘 肃的何曲马,宁夏的滩羊,都享有盛名。这 些地区生产挂毯,驰名世 界,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商品。
• 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旅游胜地?你游览过哪些 地方? • 少数民族地区有哪些农作物和名贵的水果?少 数民族地区有着广袤的森林,你知道这些森林 中有哪些物产吗? • 少数民族地区还蕴藏着哪些矿产资源?
• 你能说出下列旅游胜地在哪个省或自治区吗?
珠穆朗玛峰 天池 张家界 火焰山 九寨沟 新疆 四川 西藏 吉林 湖南
• 我国约有50%的森林分布在少数民族地区。大 兴安岭、长白山、天山、阿尔泰山、横断山林 区,有着大量的优质木材,如:红松、水曲柳、 柞木等。由于森林里的树木十分稠密,它们只 有顽强地生长,才能最大限度地享受到阳光, 因此,这些树木一般都很直、很高,是上等的 建筑材料。 • 此外,森林中还盛产人参、红花、天麻、贝母、 雪莲等各种名贵的中草药材;有许多珍禽异兽, 如:大熊猫、亚洲象、金丝猴、长臂猿、孔雀、 梅花鹿、丹顶鹤、野驴、雪豹、老虎等。

民族团结第一课

民族团结第一课

5、发展少数民族科教文卫等事业
2、民族区域自治
6、使用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
3、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事业 7、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
4、培养少数民族干部
8、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宗教信仰自由
第三部分
宋柏艳
宋柏艳,1996年参加工作。20年前,跟随丈夫买买提·伊明在于田县兰干乡安家落户。 她在“双语”教学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树立了维护民族团结的“标杆”,她用真挚的爱情 抒写了一曲曲催人奋进的民族团结赞歌,用无私的爱把民族团结升华到新的高度,得到了 上级领导和全县各族群众的充分认可和一致好评。先后被县评为民族团结模范个人5次。
互帮互助亲如一家
1
4
2
5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第一部分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各民族各具风采。 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民族风采展示
第二部分
民族团结是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各民族内部的 团结。即各族人民基于共同的利益,平等相待 ,发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为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共同努力奋斗。
民族团结感触多
同学们,在听了关于民族团 结的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
第四部分
自觉做到尊重各民
通过学习,认识到维护
发现有人进行民族分裂、
族的宗教信仰,风
民族团结是我们每一个
民族破坏活动,应及时
俗习惯和语言文字。 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向学校或家长报告。
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 相帮助,积极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等。
互帮互助亲如一家
王燕娜
出生于1982年6月出生,乌鲁木齐市高新区桂林路社区团支部团员,新疆大学法学院学生 。王燕娜在生活中是个乐观活泼、乐于助人的青年。她长期活跃在社区志愿者服务队中, 为社区孤、残、老、弱送去无私的帮助。对身边的朋友,她只要力所能及总是义不容辞地 伸出援助之手。2008年9月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五次“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

二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二年级民族团结教育教案

篇一:二年级民族团结教案二年级民族团结教案1.我国的民族分布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居住区域及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2、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一、导入我国是一个多民主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状况。

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国的56个民族,共同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二、分组汇报、探究。

1、看民族分布图,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居住区域。

2、探索学习: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有哪些?4、交流学习。

三、活动延伸。

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待客礼仪风俗。

教学反思: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居住区域及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2.少数民族的分布教学内容: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一、导入我国55个少数民族有的居住在气候宜人的平原内陆,有的生活在丛林密布的西南边陲,有的居住在终年积雪的世界屋脊,还有的生活在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戈壁??你知道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吗?二、分组探究。

1、根据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分为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等几个小组,多渠道搜集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的资料。

三、分享研究1、围绕“东北与内蒙古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几个小组,进行汇报。

2、把小组同学的思考和发现与全班同学交流。

3、把同学们的发现汇总起来,完成书上表格。

四、师小结活动教学反思:通过探究学习,是学生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3.各民族的居住教学内容:了解各族民居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的民居,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民族团结篇第一课统一祖国多民族新疆自古属中国

民族团结篇第一课统一祖国多民族新疆自古属中国

• 民族的特征: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
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 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
我国的民族概况
我国的民族概况
• 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我国各民族的人口分布呈现大杂居、小聚居、 交错杂居的特点。
为什么说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族人民共同完成的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跨亚欧两 洲,由中国和中亚、西亚及欧洲各 国进行陆路贸易的商旅大道。由于 中国的丝绸经此路大量西运,因此, 人们称这条交通要道为“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的意义: 它是东西方文明的传播之路, 是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和平之路; 它未连接古代我国人民和中亚、 西亚及欧洲各国人民的友谊,促 进经济文化的江流做出了巨大的 贡献
祖国的辽阔疆域和 多种经济是各族人民 共同开拓和发展的
• 祖国灿烂的文化是各 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渥巴锡东归
• 各族人民共同捍卫着 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 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各 族人民共同创立的
新疆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新疆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 割的一部分 • 新疆于祖国内地的联系源远流 长 • 新疆各族人民具有维护祖国统 一的光荣传统
民族团结篇
统一祖国多民族 新疆自古属中国
学习目标
• 民族的概念 • 中华民族的内涵与形成 • 我国的民族概况
• 为什么说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统 一的多民族国家 • 为什么说新疆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 的一部分 • 丝绸之路的来源与意义
民族的概念
• 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
定的人民共同体。

最新民族团结基础常识

最新民族团结基础常识
9、怎么样维护民族团结?
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三个尊重”思想、认识民族团结的重要 性和民族分裂的危害性、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 的事不做、与破坏民族团结人与事作坚决的斗争、严惩破坏民族团结 人。
第一课:民族平等政策
1、各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具有同等的地 位 2、民族平等是解决民族问题、处理好民族关系的一个总 原则 3、什么叫民族平等
有1名代表,这说明什么? 各民族一律平等
9、格外强调发达地区应当继续做好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对口支援(如对汶川、 舟曲的对口支援)体现了党和国家的民族平等政策的哪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帮助一切民族实现民族平等权利,对弱小民 族的平等权利给予更多的保护 10、保障各民族风俗习惯的权利,也是保护少数民族的( 平等权利 )
4、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是啥?
它是社会安定、国家昌盛和民族进 步繁荣的必要条件;民族团结是我 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提条 件,也是各民族共同发展的基础 ;各民族的团结合作,不仅推进了 本民族的发展,而且促进整个中华 民族发展,是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 由之路。
5、“三个离不开”指哪三个离不开?
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 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 (汶川、舟曲大地震救援与灾后重建体 现了三个离不开)
题的关键是什么? 发展
2、党和国家大力帮助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经 济和社会事业的一贯方针政策是什么? 积极为少数民族地区创造更多更好的发展机 会和条件。
3、我国现阶段民族工作的主要任务及现阶段解决 民族问题的主要方面是什么?
发展经济和社会事业,改善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4、我们社会主义在民族政策上的根本立场是 什么?
民族团结基础常识
6、新型民族关系是什么?

二年级下册民族团结 第一课 第二课

二年级下册民族团结  第一课  第二课

民族团结教育教学计划一、教学内容民族团结教育是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是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

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以课本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为载体,学习民族的发展史、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培育兄弟民族之间的感情,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二、教学目标1、通过课堂学习、开展活动、环境渗透等途径学习少数民族特别是藏族的历史,了解少数民族的过去、现状,展望美好的未来。

2、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清反华势力和达赖集团妄图西化、分化我国,破坏民族团结的恶毒用心,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理解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离不开”的深刻内涵,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民族团结的种子,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激发、培养、弘扬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积淀下来的各兄弟民族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内容分析1、培养民族观。

在民族团结教育校本的课程开发中,我们引导广大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互相离不开”。

(邓小平语)通过专题教育、参观学习、学生论坛等活动,使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观念得到进一步增强,促进学生初步养成马克思主义的2、培育民族情。

每年春节,老师们把孩子带回家过年;每逢元旦、藏历年或星期天、节假日来临,藏汉师生们载歌载舞、演奏器乐,师生共同沉浸在浓浓的情谊之中,学生经常在作文中写出“不及恩师对我情”这样的诗句。

每年,学校还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登狼山、看大海、观长江、去南京中山陵、紫金山天文台、日军大屠杀纪念馆、科技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及苏州、无锡、扬州等地参观,让学生尽情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师生们沉浸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民族感情不断得到升华。

四、教学中注意的问题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密切和家庭、社会的联系,积极推进"三结合"教育,广开渠道,努力营造"大德育"的氛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中华民族大团结复习资料

中华民族大团结复习资料

中华民族⼤团结复习资料中华民族⼤团结复习资料第⼀课中华民族的形成与发展⼀、“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四个认同”和马克思主义五观1、“两个共同”:共同团结奋⽃、共同繁荣发展2、“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3、“四个认同“: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华⽂化、对中国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4、马克思主义五观: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化观。

⼆、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历史遗产1、56个勤劳、勇敢、智慧的民族,形成了“多元⼀体”的中华民族⼤家庭2、960多万平⽅千⽶的陆地国⼟和473万平⽅千⽶的海洋疆域,是世界上⾯积最⼤的国家之⼀,是我们共有的家园。

3、异彩纷呈、相互包容的中华⽂化三、中华民族的起源中华民族的起源是多源多流1、古代,以炎黄部族集团为主流,以周边不同部族为⽀源,各部族集团通过夏商西周千余年的各种形式的互动交往融合形成了今天汉族的前⾝——华夏族。

2、春秋战国时期,东夷、南蛮、西戎、北狄的民族集团,加上华夷五⽅之民,交错居住,经济⽂化交流密切,通婚联姻不断出现,政治上统⼀的趋势不断加强,中华民族初具雏形。

四、中华民族的形成经历的阶段1、中华民族的起源与孕育2、古代的⾃在民族阶段(1)、秦汉——统⼀的多民族国家初步(2)、魏晋南北朝⾄唐宋——各民族⼤融合(3)元明清——中华民族多元⼀体格局渐趋稳定【选择题】中华民族共同的⽂化和⼼理特征逐渐形成于:元明清时期3、、近现代的⾃觉民族阶段(1)、1840年后从⾃发逐渐⾛向⾃觉的联合(2)、⾟亥⾰命开启了近代中华民族国家的构建(3)、“九⼀⼋”事变后中华民族成为各民族的普遍认同和共同归属。

4、新中国成⽴后的民族发展新阶段(1)、中华⼈民共和国的成⽴标志着当代中国民族国家的构建完成。

(2)、民主⾰命和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中华民族社会制度和国家管理制度的空前统⼀。

(3)、改⾰开放以来中华民族正在⾛向新的伟⼤复兴。

民族团结教育课

民族团结教育课

民族团结教育课根据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目标“1、总目标: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2、分目标(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民族团结教育课的教学目标及内容制定如下:一、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民族服饰、了解民族食品、礼仪习俗、民族住宅、歌舞及劳动、交通工具等,感受各民族文化生活的魅力。

2.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参选)1、多彩的服饰2、各类的食品3、不同的文化生活习俗4、多样的民族住宅5、独特的劳动、交通工具三、教学重难点:感受民族的文化生活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准备:1、师生搜集并整理相关的图片、相片、实物、等资料。

2、教师PPT课件。

五、教学课时:顺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我们的大家庭授课时间:2012年4月5、9日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欣赏视屏歌曲《爱我中华》,说说感受。

2、出示课题,同桌比一比,说一说,我们的大家庭中都有哪些民族?看谁说的多。

二、出示56个民族图片。

1、逐一认说所知道的民族及其特点。

2、说说少数民族分布情况,PPT出示相应的图片。

3、读一读56个民族诗歌。

三、欣赏歌曲<<新疆好>>1、说说新疆有多少民族,说说新疆的少数民族的分布情况,PPT出示相应的图片。

2、说说你生活中的少数民族,以及你对他们的了解。

四、播放视屏:民族传奇故事<<库尔勒传奇>>,了解劳动人民的勤劳、善良和勇敢。

第二、三课时美丽的民族服饰授课时间:2012年4月17、20日教学过程:【活动一】图片欣赏,激趣导入。

1、PPT出示民族服装相片,说说相片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出示课题,导出新课。

【活动二】资料交流,拓展知识。

民族团结第一课教案(5篇)

民族团结第一课教案(5篇)

民族团结第一课教案(5篇)第一篇:民族团结第一课教案第一课统一祖国多民族新疆自古属中国【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我国民族结构状况,民族分布特点,我国少数民族的一般特点,我国语言文字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培养理解能力和概括能力。

过程与方法:我国各民族的概况:我国民族结构状况→民族分布特点→ 我国少数民族的一般特点→我国语言文字特点→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祖国统一大业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完成的。

先提出问题,指导学生阅读完成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增强热爱各民族人民的情感【教学重点】:我国各民族的概况【教学难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各民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教学方法】:问题驱动法,指导阅读法。

【教学课时】:计划用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她是谁?她是哪个民族的?学生回答教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状况。

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国的56个民族,共同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及民族状况。

第一课统一祖国多民族新疆自古属中国(板书)活动一世界民族知多少教师出示各不同民族图片提问:世界上有多少个民族?每个民族有什么特征?学生阅读教材第2页的内容并回答;当今世界,约有3000个民族,分布在200个国家和地区,绝大多数国家都由多民族组成。

一、民族的概念1、民族的含义: 民族是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形成的稳定的人们的共同体。

2、民族特征:一般来说,民族在历史渊源、生产方式、语言、文化、风俗习惯以及心理认同等方面具有共同的特征。

说一说教师出示56个民族的合影,提问:这是哪个民族的全家福?学生回答教师:什么是中华民族?中华民族是怎样形成的?活动二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2-3页的相关内容。

二、中华民族的内涵和形成 1.中华民族的内涵: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

教师出示材料:(1)先秦时期:这是民族构成剧烈变动的时期。

二年级民族团结教案

二年级民族团结教案

二年级民族团结教案乌市第83小学李连弟、X馨1.我国的民族分布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居住区域及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通过探究学习,知道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2、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一、导入我国是一个多XX的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开展中形成了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织杂居的分布状况。

这一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走进我国的56个民族,共同了解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

二、分组汇报、探究。

1、看民族分布图,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居住区域。

2、探索学习:我国各民族分布特点有哪些?4、交流学习。

三、活动延伸。

搜集有关少数民族的待客礼仪风俗。

教学反思:通过探究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各民族居住区域及分布特点,了解我国的民族自治区,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2.少数民族的分布教学内容: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一、导入我国55个少数民族有的居住在气候宜人的平原内陆,有的生活在丛林密布的西南边陲,有的居住在终年积雪的世界屋脊,还有的生活在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戈壁,,你知道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吗?二、分组探究。

1、根据少数民族生活的区域,分为东北与XX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中南和东南地区等几个小组,多渠道搜集这些地区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的资料。

三、分享研究教学内容:少数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探究学习,认识到我国少数生活的地理环境。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搜集资料。

教学程序一、导入我国55个少数民族有的居住在气候宜人的平原内陆,有的生活在丛林密布的西南边陲,有的居住在终年积雪的世界屋脊,还有的生活在一望无际的草原和戈壁,,你知道他们生活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吗?二、分组探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族团结教育教学计划
一、教学内容
民族团结教育是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需要,是西部大开发的需要,是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的需要。

民族团结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是为了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以课本课程、活动课程、环境课程为载体,学习民族的发展史、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培育兄弟民族之间的感情,培养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学习、开展活动、环境渗透等途径学习少数民族特别是藏族的历史,了解少数民族的过去、现状,展望美好的未来。

2、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民族观,认清反华势力和达赖集团妄图西化、分化我国,破坏民族团结的恶毒用心,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

3、引导学生理解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离不开”的深刻内涵,在学生的心灵深处播下民族团结的种子,抛弃“狭隘的民族主义”,激发、培养、弘扬中华民族长期以来积淀下来的各兄弟民族之间的深厚感情。

三、教学内容分析
1、培养民族观。

在民族团结教育校本的课程开发中,我们引导广大学生明白了一个道理:“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互相离不开”。

(邓小平语)通过专题教育、参观学习、学生论坛等活动,使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观念得到进一步增强,促进学生初步养成马克思主义的
2、培育民族情。

每年春节,老师们把孩子带回家过年;每逢元旦、藏历年或星期天、节假日来临,藏汉师生们载歌载舞、演奏器乐,师生共同沉浸在浓浓的情谊之中,学生经常在作文中写出“不及恩师对我情”这样的诗句。

每年,学校还利用寒暑假时间组织学生登狼山、看大海、观长江、去南京中山陵、紫金山天文台、日军大屠杀纪念馆、科技馆、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及苏州、无锡、扬州等地参观,让学生尽情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秀美,师生们沉浸在欢乐愉快的氛围中,民族感情不断得到升华。

四、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学生的教育离不开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和配合,因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密切和家庭、社会的联系,积极推进"三结合"教育,广开渠道,努力营造"大德育"的氛围,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努力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培养良好的品质,遵纪守法的意识,文明的行为习惯等思想道德教育形成序列训练内容,化为学生的行为,激发学生自觉体验和感悟的热情,让学生在体验中巩固常规训练要求。

五、教学措施
1、每周一早晨组织全校学生举行升旗仪式,唱国歌,认真听国旗下的讲话。

2、举办感知民族精神的演讲比赛。

3、组织学生观看爱国主义影片,收看弘扬民族精神的电视节目。

4、引导学生结合历史知识,组织学生发现和学习名人的优秀品质。

5、结合社会实践活动,撰写关于民族精神的调查报告。

6、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开展爱国主义知识宣传。

7、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月活动。

8、定期举办时事政治讲座,对学生进行国内外形势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教育,开展弘扬民族精神教育。

课题 1、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目标1、知道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俗习惯。

2、知道一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

3、愿意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难
点教学难点:在日常生活中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和邻居的风俗习惯。

教学重点:要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激发感情,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大中国》
请同学们跟着唱,想想这首歌唱的是什么?
2、谁来说一说你是哪个民族的?我们班的同学大部分是
汉族,你们还知道有哪些少数民族?
3、不同的民族有各自的风俗习惯,谁能举例说一说?
二、学习课文,进行明理。

1(出示傣族小朋友图片,贴在黑板上。

)傣族是我国的
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居住在云南的西双版纳,泼水节是傣族人民
的风俗习惯,傣族人民过泼水节时有什么讲究?
2、周总理是怎样尊重傣族人民风俗习惯的?(出示课文插图
投影片。


3、警卫员为什么要用伞为周总理挡水?
4、总理是怎样做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补充事例,提高认识。

1、你们还知道哪些尊重民族风俗习惯的故事,讲给大家
听听。

2、我们来听听发生在38号楼里的故事。

3、从《周总理参加泼水节》和《在38号楼里》的故事中,
我们认识到尊重其他民族风俗习惯的行为,有什么好处?
四、结合练习,指导行动。

1、说一说:
①同学们,你们生活的周围有其他民族的小朋友吗?
②现在,老师请几位同学把一些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介
绍给大家。

③听了他们的风俗习惯,你觉得该怎样尊重他们的风俗
习惯呢?
2、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你们怎样做才是尊重不同民族的同学呢?请看小品表演。

3、配乐诗朗诵《祖国是我们共同的家》。

板书设计
课题
2、可爱的少数民族
教学目标1.在交流分享中了解蒙古族、维吾尔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2.感受少数民族的风情,激发幼儿热爱少数民族的情感。

教学重难
点教学难点:了解维吾尔族、蒙古族两个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教学重点:我国有56个民族。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一、回忆已有的经验,引出内容,说说讲讲知道自己的少数民族。

1.师:谁知道什么叫少数民族?你知道哪些民族?请你们用好听
的、有节奏的声音说说你知道的少数民族的名字。

2.出示地图:刚才同学说了好多少数民族,看,它们就分布在我
们伟大祖国的四面八方,除了小朋友说道到,你们看,还有其他
的哪些少数民族?
3.这么多的少数民族,你们知道一共有多少个吗?
4、总结:哇!祖国真大啊,原来我们一共有56个民族了,每个
民族都有它们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特色,藏着好多好多有意思的秘
密。

二、同学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学习:了解维吾尔族、蒙古族两个
民族的风俗习惯及特色。

师:前几天,老师让你们自由组队重点调查了几个少数民族,今
天请你们来说说你们的发现,轻轻的商量下派个代表上来介绍。

1. 第一组同学代表介绍:维吾尔族①学生介绍维吾尔族的风俗
习惯及特色。

2.第二组学生代表介绍:蒙古族(找一找地图上在哪里插上红旗)
三、结束部分,继续激发学生继续探索民族风情的兴趣。

1.教师:今天我们知道了这2个民族的知识,了解了他们的不同
风俗习惯及特点,除了这2个你还了解其他的民族吗?每个民族
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我们一起来看看。

(诸多民族风俗节日的多
媒体,边看教师简单的说明)
2.小结:这些少数民族和我们一样都是中国人,我们五十六个民
族生活在一起,一起劳动,一起唱歌跳舞,团结友爱,互帮互助,
共同建设我们的国家。

板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板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
板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板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板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板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板书设计
课题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二次备课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