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的形式
信用的基本表现形式
![信用的基本表现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3aa5816a3968011ca30091e8.png)
②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
存款——银行——贷款(间接信用) ③与产业资本的动态不完全一致:银行信用与产业资本的变动保 持着一定的独立性。
优势: ①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授信规模上的局限性 ②克服了商业信用在授信方向上的局限性 ③在期限上具有多样化
2-2
信用的基本表现形式
三、国家信用(Fiscal Credit) 国家信用是国家作为债务人,从社会上筹措资金解决财政需
2-4
信用的基本表现形式
四、消费信用(Consumptive Credit) 消费信用是指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
用于消费目的的信用。1-5 • 消费信用的产生旨在解决消费者个人支付能力不足的困难,通
过提供消费信用使消费者需求提前实现,达到推销商品,促进 生产的目的。(购买力的提前实现)
2-3
背景资料:我国国家信用发展
• 1949年12月30日,决定发行人民胜利折实公债。于1950年1-3月发行, 总额3.02亿元。
• 为解决建设资金不足,发1行-4 经济建设公债: – 1954年共发行国内公债8.36亿元 – 1955年发行6.19亿元 – 1956年发行6.07亿元 – 1957年发行6.84亿元 – 1958年发行7.98亿元
要的一种信用方式。1-3 其主的是为了弥补国家财政赤字和 满足国家投资资金需要。 国家信用的基本形式:①发行政府公债。②发行国库券
国库券:政府为解决财政先支后收的矛盾而发行的短期债券,多 是一年以下 公债券:政府为满足国家经济建设需要而发行的期限在1年以上 的政府债券。
国库券与公债券的比较: ①发行目的不同; ②期限不同; ③还款保证不同
主要形式: 1.分期付款
销售单位以赊销方式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形式,在付清货款前,所有权 仍属于卖方 2.消费贷款
信用及其形式的解释
![信用及其形式的解释](https://img.taocdn.com/s3/m/abf4d5d349649b6648d74771.png)
信用:信用的意思是能够履行诺言而取得的信任,信用是长时间积累的信任和诚信度。
信用是难得易失的。
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一事的言行而失掉。
它还是是指我们过去的履行承诺的正面记录,它还是一种行为艺术,是一种人人可以尝试与自我管理的行为管理模式。
信用的形式:1、公共信用公共信用也称政府信用,是指一个国家各级政府举债的能力。
政府为对人民提供各种服务,诸如国防、教育、交通、保健及社会福利,需要庞大的经费支应。
但是政府税收的增加往往赶不上支出的增加,因此,政府每年出现庞大的赤字。
为弥补财政赤字,政府发行或出售各种信用工具。
这些信用工具代表政府对持有人所做出的将来偿还借款的承诺。
这种偿还债务的承诺来自公共机关,因此称为公共信用。
以美国为例,美国政府分为三级:联邦政府(中央政府)、州政府与地方政府(包括市政府与县政府)。
各级政府每年要向外举债,才能应付各项庞大的开支。
联邦政府的财政出售下列信用工具举债,筹措资金:期限为1年内的,称为国库券;期限为1年到10年的,称为国库票据;期限为10年以上的,称国库公债。
由于联邦政府具有雄厚的经济为后盾,债信良好,因此这些证券发行以后,不但美国人购买,外国人甚至外国政府也争相购买。
各州宪法大多都规定,州政府的年度预算不能有赤字,以符合州宪法所规定的财政收支平衡的要求。
尽管如此,在特殊情况下,州政府还是经常无法应付预算,从而也不得不发行公债来筹措财源。
只是由于州政府和地方政府财力有限,信用风险较高,所发行的公债不如联邦政府公债那样容易出售。
2、企业信用企业信用泛指一个企业法人授予另一个企业法人的信用,其本质是卖方企业对买方企业的货币借贷。
它包括生产制造企业在信用管理中,对企业法人性质的客户进行的赊销,即产品信用销售。
在产品赊销过程中,授信方通常是材料供应商、产品制造商和批发商,而买方则是产品赊销的受益方,它们是各种各样的企业客户或代理商。
买方以自己企业的名义取得卖方所授予的信用。
信用形式
![信用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1d7d453910661ed9ad51f367.png)
信用的主要形式:(一)商业信用1、涵义:商业信用是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提供的信用,它包括企业之间以赊销、分期付款等形式提供的信用以及以预付定金等形式提供的信用。
商业信用的工具是商业票据.2、特点:(1)以商品买卖为基础;(2)双方都是商品生产者或经营者,是企业间的直接信用;(3)商业信用直接受实际商品供求状况的影响.3、过程:包括两个同时发生的经济行为: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
4、作用:调节企业之间的资金余缺、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节约交易费用、加速商品流通等。
4、局限性:严格的方向性、产业规模的约束性、信用链条的不稳定性。
(二)银行信用1、涵义:银行等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2、特点:(1)以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信用中介,是一种间接信用;(2)是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无对象的局限;(3)贷放的是社会资本,无规模局限;(4)在期限上相对灵活,可长可短.(5)有利于增加信用过程的稳定性与商业信用的关系: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发展起来的;银行信用的出现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发展;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是并存而非取代关系.(3)地位与作用:银行信用的上述优点,使它在整个经济社会信用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
(三)国家信用1、涵义:指政府作为一方的借贷活动。
2、种类:国债、地方政府债及政府机构债。
根据债券期限的长短可将其分为短期国债(T<年)和中长期债券(中1≤T<10)(长T≥10年)。
3、特点:较高的流动性和安全性,以及比较稳定的收益,成为各国投资者普遍喜爱的投资工具,也成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对象。
(四)消费信用1、涵义:指为消费者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一种信用形式。
2、特点:现代市场经济的消费信用是与商品和劳务,特别是住房和耐用消费品的销售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3、主要方式:①赊销;②分期付款;③消费贷款。
4、作用:为消费者提供提前消费的条件,刺激人们的消费,促进商品的销售和生产,增加消费者总效用,推动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
3.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
![3.信用形式和信用工具](https://img.taocdn.com/s3/m/539b8421482fb4daa58d4bc6.png)
信用和信用体系
4、信用体系 信用体系是由相互协调的信用形式、信用工具及其流通 方式、信用机构和信用管理体制有机结合的统一体。 (1)自然经济条件下的简单信用体系 —最主要的信用形式是高利贷, —信用工具缺乏,信用机构以货币兑换商和原始的银行 为主体,不具有信用创造功能,全社会没有形成信用 管理的机制; —信用体系主要以个人信用为主要内容,信用范围狭窄、 借贷金额不大、实物抵押、信用风险较小。
公司信用及有价证券
普通股 —每一股份对公司财产拥有平等权益,即对股东享有的 权利不加以特别限制,并能随股份公司利润的大小而 分取相应股息的股票,风险最大的股票。 优先股 —股份公司发行的,在分配公司收益和剩余资产方面比 普通股票具有优先权利的股票。主要特征是:优先分 派股息和清偿剩余资产,股息率通常是事先约定好的, 表决权受到一定限制,股份可以由公ved ……………………………….. 此致 To……………………………………………..
DEPT.MANAGER
银行信用和银行票据
信用证流程
1.买卖合同 5.装船 7. 6. 4. 垫 交 通 付 单 知 3.信用证 8.单据 9.偿付 轮船公司 12.提单
出口商
进口商
公司信用及有价证券
4、股票 —是一种有价证券,是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发行的用于证 明投资者的股权身份和权益,并具以获得股息和红利 的证明; —一经发行,持有者即为发行股票公司的股东,有权参 与公司决策和收益分享,分担公司责任和经营风险; —一经认购不能要求退还股本,只能通过证券市场转让 和出售; —基本特征是:收益性,风险性,流通性,价格的波动 性,股份公司经营决策的参与性。
商业信用和商业票据
商业信用 1、商业信用的含义和形式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 式提供的信用,即企业间商品购销活动中,因为采用 赊销或预付款的方式而产生的信用; —商业信用包括包括买卖和借贷两种行为,借贷行为以 买卖行为为基础,发生商业信用的双方必须是有商品 购销关系的企业; —商业信用主要是由卖方向买方提供; —商业信用在商品买卖过程中发生,商业信用的规模随 商品销售状况而变化,与经济周期的变化关系密切。
金融学 02 信用理论
![金融学 02 信用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acab0c6f1ed9ad51f01df2a2.png)
第一节 信用的本质与职能
2、对信用本质的理解: (1)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借 贷行为;
(2)信用关系是债权债务关系;
(3)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首先商品买卖是所有权转移,信用只是商品或货币 的使用权的转移。其次,商品买卖是价值的对等转 移和运动。信用是价值单方面的转移。
第一节 信用的本质与职能
第一节 信用的本质与职能
三、信用的职能 (一)资金再分配的职能 将社会各方面暂时闲置的货币和货币资金动员 起来,并投向需要资金的部门和企业。
通过金融中介集聚各种闲散资金,积少成多、 续短为长、变死为活,然后供赤字单位使用; 也可通过金融市场直接将借贷双方连接起来。 信用分配只是借助于资金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 离,暂时让渡资金使用权。
第二节 信用形式
银行信用又区别于商业信用: (1)银行信用是一种间接信用,而商业信用是一 种直接信用; (2)银行信用的对象是闲置的货币资本,而不是 商品资本; (3)银行信用具有广泛可接受性。
第二节 信用形式
3、在我国,银行信用一直是基本的信用形式 首先,主要授信者是国有商业银行,银行信用是 国家掌握的重要经济杠杆。 其次,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企业所需资金主要是 由银行提供。 再次,银行信用具有广泛性和灵活性,可以弥补 商业信用的不足。 第四,商业信用和国家信用诸形式的发展往往依 赖银行的支持。
二、信用的产生与发展 信用是与商品经济紧密相连的经济范畴。其产生的基 本前提条件是私有制条件下的社会分工和大量的剩余 产品。
财富分布的不均导致富裕人群集中了大量的实物或货 币,而贫困人群缺少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为维持生 活与生产,向富裕家庭借贷,导致信用产生。
借贷最初以实物形式为主,逐渐发展为货币借贷。
第二节信用与信用形式
![第二节信用与信用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9819340376c66137ee0619f3.png)
(四)国家信用
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或政府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它属于国家财政分配的范畴,是由于政府财政收入不敷支出,出现赤字时发生的。是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一种手段。
国家信用有四种形式:
1.发行国家公债。是长期负债,用于国家大型重点项目投资或较大规模的建设。
2.发行国库券。是短期负债,用于弥补国库短期收支差额。
间接信用的形式:
(1)银行信用。是间接信用的典型形式,也是间接信用的主体。欧洲中世纪以后,随着货币经营的发展和信用中介业务的扩大,货币经营者逐渐发展为银行,成为间接信用的主体。
(2)消费信用。商业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作赊销方式推销消费品,特别是用分期付款等形式推销耐用消费晶或房屋等,对消费者提供的信用。另外,信用合作社的信用、信托信用也是间接信用。间接信用是一种货币信用,打破了直接信用的局限性。
2.商业信用要受个别企业资本金数量、提供对象和时间的限制,而银行信用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局限性,可以广泛动员社会各方面的闲置货币资金,对各种对象提供不同额度、不同时间的信用。在现代信用制度中,作为直接信用的商业信用是基础,作为间接信用的银行信用是主体,因为银行贷款一般是针对商业票据进行抵押和贴现。信用集中于银行,是信用制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但银行信用不能取代其他信用形式而一花独秀。当完善的金融市场形成后,非银行融资形式会在一定范围内取代银行信用,在适当的领域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商业信用
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在商品交易过程中,直接以商品形式由卖方提供给买方的信用。其基本形式是赊销和预付。在商品交易过程中,由于买方缺乏现实货币而不能及时支付,而卖方在资金比较充裕,又对买方信誉比较了解和信任的情况下,允许买方延期交付,约定期限,到期付款。在商品买卖完成到实际支付这一期间,买卖双方发生了商业信用。直接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是商业信用的典型形态,赊销和预付是商业信用的基本形式。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的主要工具。
第2章 信用的本质与形式
![第2章 信用的本质与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debc1221aaea998fcc220e66.png)
上早已将其作为收益的表现。
二、利息率 (一)利息率及其决定因素:
1、概念:利率,利息率interest rate的
简称,指在一定时期内(如1年、1月)所 获得利息额和所贷出的本金额的比率,即 利息与本金之比。
2. 基本形式——年率% 、月率%、日率%。
3. 中国的“厘”: 年率1厘,1%;月率1厘,1 ‰ ;日拆1厘,
能资本家。 ▪ 3、银行信用所提供的货币贷款,一般用于生产和商业
流通。 ▪ 特征:银行信用是间接信用,信用对象是货币资本。 ▪ 优越性:银行信用规模大,不受运动方向的限制,银行信
用具有广泛的可接受性。 ▪ 信用工具:银行券,支票,银行汇票,银行本票
银行信用的形式 (1)间接融资,指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
商业信用工具:商业票据
商业票据是以商业信用进行交易使所开 出的一种证明交易双方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 凭证,在这种凭证上说明了债务人有按照规 定的金额、期限等条件偿还债务的义务。
具体形式
商业本票(又称商业期票):由 债务人向债权人发出的,承诺在 一定的时期内支付一定款项的债 务凭证。
商业汇票:是由债权人发出的,命 令债务人在一定时期内向指定的 收款人或持票人支付一定的款项 的支付命令书。
▪ (三)利息转化为收益
▪
在现实生活中,利息被人们看作是资
金所有者现所当然的收入。
▪
1、利息是资本所有者的收益,不论职
能资本家借入资本能否获得利润,利息到期
必须支付。
▪
2、利息是由借贷双方在借贷时以一定
利息率确定的,无论产业资本家的生产经营
情形如何,都不会改变这个量,故可以直接
用利息表现收益。
▪
3、利是先于利润而存在的,故在历史
金融学第四章 信用与信用形式
![金融学第四章 信用与信用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2e2a4dd25022aaea998f0fad.png)
负面影响:
• 1、消费信用的过度发展,会倾向于掩盖消费品的供求矛盾, 导致虚假需求,传递错误信息,盲目生产,产能过剩。 • 2、过量发展消费信用容易导致信用膨胀。 • 3、如果误判借款人的预期收入,会使得借款人的债务负担过 重,导致生活水平下降,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房奴 ”“卡奴”
二、信用形式
二、信用形式
(三)银行信用 与商业信用
◎银行信用是现代经济中最基本、占主导地位的信用 形式,在资金提供规模、资金流向与范围、借贷期 限等三个方面克服了商业信用的固有局限 ◎二者具有极为密切的联系,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银行信用发展初期,银行通常办理商业票据贴现和抵押贷款、为 商业汇票提供承兑服务等业务介入到商业信用领域,促进了商业 信用的发展,也为银行信用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
一、信用的含义与特征
债权人(Creditor),贷出商品或货币的一方, 为授信人。
又称
债务人(Debtor),借入商品或货币的一方,又称为受 信人。
一、信用的含义与特征
我国产业资金以及社会总资产在其循环周转过程中存在大量 闲置,主要有以下情况:
1)固定资产的投资是一次投入、分次转移到生产出来的商品中并分次 收回,分次收回的资金会被闲置起来; 2)流通资金使用过程中,商品销售与为新一轮准备原材料有时间间隔 3)农民农业生产 4)居民收入是集中性的,支出是分散的 5)国家财政预算执行过程中,先收后支有部分资金闲置 6)财政部门将集中的资金拨给机关单位,资金使用前有货币闲置
商业票据可经债权人背书后转让流通。 “背书”是指商业票据的债权人在转让票据时在其背面签字以 承担连带责任的行为。即背书人信用等级越高,参与背书的人 数越多,商业票据信用风险越低。
第五章信用形式
![第五章信用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ce4e2e0d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d.png)
第五章信用形式第五章信用形式一、名词解释:1.商业信用:是指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其典型形式是由商品销售企业对商品购买企业以赊销方式提供的信用。
2.赊销:指商品购买企业在获得商品的时候,没有马上支付贷款,而是约定时间以后再支付贷款。
它是企业之间经常采用的一种延期付款的销售方式。
3.商业票据:是商业信用工具,它是提供商业信用的债权人为保证自己对债务的索取权而掌握的一种书面债权凭证。
商业票据可以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流通转让。
4.背书:商业票据经债权人在票据背面作转让签字后,可以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流通转让。
这种在票据背面签字转让的手续就叫“背书”。
5.票据贴现:当票据的持有者在票据未到偿还期而又需要进行支付时,票据持有人就可以背书,然后把它以一定的价格转让给金融机构,获得现款进行支付,这种活动称作票据贴现。
6.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它属于间接信用,是重要的融资形式。
7.政府信用:是指以政府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政府代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现代经济活动中的政府信用主要表现在国家作为债务人而形成的负债。
8.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它对于扩大有效需求,促进商品销售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9.消费信贷: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方式,对消费者购买消费品发放的贷款。
其偿还期限一般较长,最长可达20-30年。
10.买方消费信贷:在消费信贷中,银行及其它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方式对购买消费品的消费者直接发放贷款的消费信用方式。
11.卖方消费信贷:即在消费信贷中,以分期付款单作抵押对销售消费品的商业企业发放贷款,或由银行和以信用方式出售商品的商业企业签订合同,银行向商业企业放款,消费者偿还银行贷款的消费信用方式。
12.国际信用:是指一切跨国的借贷关系、借贷活动。
它是国际间经济联系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二章信用的本质与形式
![第二章信用的本质与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9080f056783e0912a2162ade.png)
LOGO
总结: 现代信用的形式繁多,按信用主体的不同,可分为 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等四 种主要形式。其中,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是现代 市场经济中与企业的经营活动直接联系的最主要 的两种形式。
LOGO
二、商业信用 1.商业信用的含义 商业信用是指工商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交易直接 相联系的信用形式。它包括企业之间以除销、分期付款等 形式提供的信用,以及在商品交易的基础上以预付定金等 形式提供的信用。它可以直接用商品提供,也可以用货币 提供,但它必须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在一起,这是它与银 行信用的主要区别。
LOGO
注:高利贷作为统治地位的信用方式已经不存在,但高利 贷并没有完全消失。 二、现代信用的形成 1、资本主义信用开始——基本代表 2、20世纪20年代开始出现社会主义信用 资本主义资金供给的三个渠道: (1)高利贷资本转为生息资本 (2)把一切以往的单纯贮藏货币转化为可增值信贷资金。 (3)资本主义经济内部闲置资金和未用积累——长期起作 用,现代信用的基础和根基 LOGO
LOGO
5、中国的商业信用 1、在奴隶社会即已产生,但直至近代,工商企 业之间的商业信用仍未规范化,习惯上不是使用 规定形式的票据,而是采取“挂账”的办法,即 在账簿上记载债权债务关系,没有票据,没有票 据流通,商业信用规模和范围就更受到限制。
2、由于我国长期禁止商业信用,改革开放后虽然 一再提倡,规范的商业信用仍不占主导地位,大 多采取“挂账”落后的办法——”三角债”
LOGO
我国国家信用发展状况
1、 发展历程 1949——1958年。人民胜利折实公债(3亿) 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35.44亿) 1959——1980年。既无内债又无外债 1981——至今。恢复和快速发展阶段 2、我国国债发展规模变化
信用的形式.
![信用的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bbdfdf040722192e4536f6e9.png)
6、国际金融租赁
指由出租人根据承租人的决定,向承租人选定的第三者(供货人) 购买承租人选定的设备,并将该设备的使用权转让给承租人,并 在一个不间断的长期租赁合同期内,通过收取租金的方式,收回 全部或大部分投资。这是一种采用“融物”形式进行的中长期融 资活动。
7、直接投资。
指一国居民直接对另一个国家的企业进行生产性投资,并由此获 得对投资企业的管理控制权。直接投资主要采用以下方式:(1) 在国外开办独资企业,包括设立分支机构、子公司等;(2)收购 或合并国外企业,包括建立附属机构;(3)与东道国与当地企业 合资开办企业;(4)对国外企业进行一定比例的股权投资;(5) 利用直接投资的利润在当地进行再投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商业信用的作用
促进生产和流通的顺利进行;
加速了商品价值的实现过程和资本周转. 4、局限: 商业信用规模的局限性:受商品买卖数量的限制; 商业信用的方向受限制:上游企业向下游企业提供
商业信用期限受限制:期限短,受企业生产周转时间限制
home
1、含义:
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其是在 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克服了商业信用在规模、 方向、期限上的矛盾。
3、外国政府贷款 他国政府利用国库资金向本国政府提供的贷款,这种贷款一般 带有援助性质。外国政府贷款中通常包含一定的无偿赠与。 4、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国际金融机构贷款,即国际金融机构 对成员国政府提供的贷款。主要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线织、世界 银行及其附属机构——国际金融公司和国际开发协会,以及一 些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提供的贷款。 5、国际资本市场融资。主要是指在国际资本市场上通过发行 债券、股票及其他有价证券向外国投资者筹集资金
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各具特点,相互促进,不可替代。 home
2.信用与信用形式
![2.信用与信用形式](https://img.taocdn.com/s3/m/f8823cd789eb172ded63b7bc.png)
2、借贷资本的特点:
①借贷资本是作为商品的资本。
借贷资本的使用价值是能够带来利润,利息表现为其 转让的价格,借贷资本的运动具有了商品转让形式。 (不是真正的商品转让,不改变所有权)
②借贷资本是所有权资本
贷放中只转让使用权,不转让所有权。(两权分离)
③借贷资本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
(双重支付、双重归流)
(四)商业信用的特点
1、商业信用与特定的商品交易相联 系。 2、商业信用具有社会普遍性、自发 性和分散性。 3、商业信用的供求与经济景气循环 相一致。
(五)商业信用的局限性
1、商业信用的规模和数量受到一定的限制。 (产成品) 2、商业信用有严格的方向性。(商品使用) 3、信用能力有局限性。(相互不了解的企业 不易发生信用关系) 4、商业信用在管理和调节上存在局限性。
(六)商业信用的地位和作用
地位: 基本信用形式 首先、银行信用是在商业信用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基 础上产生的。 其次、商业信用直接为生产和流通服务。 最后、银行资产业务中的票据贴现、票据承兑等业 务也是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进行的。 (商业信用的工具—商业期票、商业汇票)
作用
• 第一,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商业资本:G —— W ——G’ 产业资本:G —W · · · · · ·P · · · · · · W’— G’ 借贷资本: G —— G’ G — G — W — G’ — G’
一次支付 二次支付
一次回流
二次回流
G’
G — G —
二次支付
W· · · · · · P· · · · · · W’ —
三、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的关系 (一)联系 1.量上的此消彼长 2.直接信用是间接信用的基础 (二)区别 1.信用行为的主体不同 2.运动形式不同 3.融资的成本及风险不同 4.灵活性不同 5.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不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用的形式
信用的形式
(一)现代信用的形式
1.商业信用
–工商企业之间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包括商品买卖行为和借贷行为。
借贷行为以买卖行为为基础,是企业之间的直接信用
–商业票据和票据流通。
商业票据包括本票和汇票。
票据流通转让是在企业与金融机构、或有经常往来相互了解信任的企业之间进行。
采取背书转让和贴现形式–商业信用的作用:润滑生产与流通,加速资本周转
–商业信用的局限性:金额、方向和期限的限制
2.银行信用
–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的特点:金融机构作为信用媒介,是一种间接信用;借贷对象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金
–银行信用与商业信用的关系:在商业信用广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银行信用,银行信用的出现又使商业信用进一步得到完善
3.国家信用
–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主要是债务人
–国家信用的形式:内债和外债
4.消费信用
–消费信用是指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
–消费信用的形式:赊销、分期付款、消费信贷
5. 国际信用
–商业性借贷:通过借贷契约形成的国际信用关系
–国外直接投资:股权投资,直接新建企业
(二)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
1. 概念
–直接融资是指公司企业等经济主体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债券方式,从资金所有者那里直接融通货币资金
–间接融资是指货币资金需求者通过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的方式融通资金,而不与资金所有者发生直接联系
2.直接融资的优点和局限性
优点:
–资金供求双方联系紧密,有利于资金的快速合理配置和提高使用效益
–由于没有中间环节,筹资成本较低,投资收益较高
–资金供求双方形成投资关系,加强了投资者对资金使用的关注和筹资者的压力
–有利于筹集具有稳定性的、可以长期使用的投资资金
局限性:
–资金供求双方在数量、期限、收益率等方面受的限制比间接融资多
–直接融资的便利程度及其融资工具的流动性均受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的制约
–对资金供给者来说,直接融资的风险比间接融资大得多,需要直接承担投资风险
3.间接融资的优点与局限性
优点:
–灵活便利:期限、数额、利率
–安全性高:资金所有者安全性高
–规模经济:借款数额与资产规模有关
(三)股份公司
1.股份公司的形式: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2.股份公司与信用:
•股份公司存在的基础:信用关系的普遍发展
•信用关系的原则:有限责任,从而使股票成为广泛的投资对象
3.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股份公司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经理阶层的形成
思考题
1.简述商业信用的作用与局限性。
2.简述直接融资的优点与局限性。
上文是金融学基础第二讲,关于信用的一些知识点,希望广大备考金融硕士的考生们认真复习,努力备考,争取考试的成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加油!。